TWI297376B - Banded power transmission v-belt - Google Patents

Banded power transmission v-bel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7376B
TWI297376B TW095122911A TW95122911A TWI297376B TW I297376 B TWI297376 B TW I297376B TW 095122911 A TW095122911 A TW 095122911A TW 95122911 A TW95122911 A TW 95122911A TW I297376 B TWI297376 B TW I2973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fabric
layer
load carrying
belt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22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14819A (en
Inventor
M Daugherty Jerome
Reedy Mitchell
Buchholz William
Original Assignee
Gat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tes Corp filed Critical Gate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714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14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7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73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04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 F16G5/0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Description

129737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V型橡膠動力傳送皮帶,且特別是一 -種橡膠V型皮帶,其具有一或多層的織物帶,用以覆蓋皮 • 帶的外部驅動表面。 【先前技術】 包覆的或束帶的動力傳送V型皮帶,其一般的結構為具 龜有一橡膠外層,或圍繞皮帶核心的摻入織物的其他聚合 、體。此覆蓋物提供許多功能,包含:保護皮帶免受環境因 素的影響、控制皮帶的摩擦特性、以及在接觸¥型皮帶驅 動裝置的槽輪(滑輪)時抵抗皮帶磨損。這些完全覆蓋式的 v型皮帶,其典型的製造方式是以織物外層的一邊緣覆蓋 在另一邊緣上。這樣的重疊進行在整個皮帶的全長上。有 一些皮帶具有多層的織物。具有兩層織物的皮帶,可以具 有一層堆疊在另一層上方的重疊部位。典型的習知束帶V _型皮帶結構是顯示於圖7中,其中,内層帶丨丨在元件符 號15、的位置重璺於皮帶的頂表面上,而外層帶13則是在 凡件符號17的位置重疊於皮帶的頂表面上,以形成堆疊 的重疊部位。這些重疊部位會對皮帶的核心產生厚度變 化’導致該層張力構件19會自其正常水平方向產生扭曲。 由於負載攜帶區的張力簾線(c〇rd)是負責傳送皮帶上 的動力所以,簾線中的扭曲會導致張力構件中的不均勻 分佈。當相較於其中具有均勻受載簾線的皮帶時,這樣的 不均勻負載會降低皮帶傳送動力的能力。而且,先前技術 ^xp/mmmmmmm/95A〇/95i229n 5 1297376 中的皮帶,其可以會在. -重疊部位,可展現出二::或最下表面上具有 6Λ ^ , ^ ^回的抗穹曲性。如此的抗彎曲性 導二:是在利用相對小直徑槽輪的驅動裝置中,會 導致皮帶壽命的降低。 Τ曰 ♦面楹徂種束’ V型皮帶結構,能對於皮帶的驅動 == 圭的,性,且對於植入的張力簾線能提二 η ㈣將織物材質的使用縮減至最小,以限制 =:,且避免使用重疊部位,因為此種重疊部位會導 中的扭曲以及張力構件中的不均勻負載分佈。 【發明内容】 ::明在一型態令是關於一種單股式束帶動力傳送V 巧贡,包含-由橡膠形成的大致梯形本體,其含有—壓 細區、一張力區、以及一負載攜帶區。皮帶本體具有頂表 面、底表面、以及側表面,側表面是傾斜且朝向彼此匯聚, 亚且’負載攜帶區實質上平行於頂表面與底表面的至少之 表面而延伸,且在頂表面與底表面的中間相交於側表 面。至少設有-層帶織物,其係橫貫皮帶本體的底表面以 f各個側表面,以便在相交於皮帶本體侧表面之位置上覆 盍住負載攜帶區。此層帶織物本身並未重疊。 在另一型態中,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單股式束帶動力傳送 v型皮帶,包含一由橡膠形成的大致梯形皮帶本體,其含 有一壓縮區、一張力區、以及一負載攜帶區。皮帶本體具 有頂表面、底表面、以及侧表面,侧表面是傾斜且朝向彼 此匯聚。並且,負載攜帶區延伸實質上平行於頂表面與底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6 1297376 表$的至少之一表面而延伸,且在頂表面與底表面的中間 相交於側表面。皮帶本體亦具有大致為倒u形的第一層帶 織物,其係、橫貫並黏接到皮帶本體的頂表面以及各個側表 面’且向下延伸於侧Iφ,以便在相交於皮帶本體側表面 之位置上覆蓋住負載攜帶區。第一層帶織物本身並未重 疊。皮帶本體具有大致為u形的第二層帶織物,其係橫貫 並黏接到皮帶本體的底表面以及各個側表面,且向上延= 於侧表面,以便在相交於皮帶本體側表面之位置上覆蓋負 載攜帶區,且其中,第二層帶織物沿著側表面 ;二 層’但是其本身並未重疊。 ” # 【貫施方式】 本發明之較佳型態將參考隨附圖式加以說明,其中,相 類同的元件符號代表各圖中相類同的部件。 首先,參考圖1與圖2,—典型的動力傳送驅動系統1〇 是顯示成包含:一驅動槽輪12、一從動槽輪14、一繞著 上述槽輪且以驅動關係嵌入其中的V型皮帶18、以2一 平坦表面的惰輪16 ’此惰輪16可卡合皮帶的頂側或 侧,以維持皮帶上的張力,且去除槽輪之間的鬆弛情形、。 =力傳k皮f 18疋V字型,其具有—橡膠或類似橡膠 材質所形成的大致梯形皮帶本體2(),且包含—擠屢區 22、-張力區24、以及—負載攜帶區26。雖然本發明: V型皮帶可使用於各種應用i,包含用於在互補形狀的槽 輪或滑輪之間的汽車與工業用動力傳送,但是本發明的^ 帶V型皮帶特別是用於工業上的應用。適用於本發明皮帶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7 1297376 的標準單股式工業用v型皮帶剖面,包含工業標準尺寸 A、B、C、及 D,2L、3L、及 4L,及 3V、5V、8V,以及公 ;制尺寸SPZ、SPA、SPB、及SPC。這些皮帶均具有標準的 梯形形狀,具有大致平行的頂表面28以及底表面30,以 •及個別的側表面32、34,如圖2所示,此兩侧表面是傾 斜且朝向彼此匯聚。另一方面,側表面32、%也可以稍 微呈凹面狀,且,頂表面28及底表面30可以微微隆起, •或假設為其他習知形狀。 • 皮帶本體20是由橡膠形成的,且,「橡膠」一詞意味著 種可父叉鏈結的天然或合成彈性體,其可以在諸如混合 機上以固體形式處理。這類的橡膠典型地是以生膠或未硫 化形式混合適當的添加劑、增量劑、強化劑、促進劑、填 充劑、如硫磺或防腐劑等硫化劑或類似物,且在適當的批 人或連差只式混合機中產生混合,這一點在橡膠加工工業中 早為已知。可用於本發明的典型合成橡膠包括:聚氯丁二 •稀、乙稀與丙稀的共聚物、乙稀丙稀二稀系單體三元共聚 物(例如’麵)、丁苯橡膠、刪卜娜、石夕橡膠、含氟 弹性體、上述材質的混合物、以及上述材質的推雜物或混 合物、或者混合有適當的熱塑性或熱固 態可加工橡膠、或者「塑性 取 &芩塑r生體」、聚乙烯、聚酯(Hytrel ^DUP〇nt 的註冊商標)、或例 % SantQPrene(Advanced E止laSt〇raer Systems,Lp的註冊商標)等材質。由液體鱗 &所形成的液態可加工彈性體材質,其可應用於許多形式 的聚氨醋,則不在此限,且本發明並未思及這類材質。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〇 1297376 擠壓區22、張力區24、以及膠原料層25之各種層中任 一層的夾層形態(sandwiching),而其中嵌入有負載攜帶 區26的螺旋捲繞構件27,可以由任何一種上述橡膠材質 形成’而一般是在一成形筒(building drum)上成層膠合 而製成,以便作為其中具有或不具有織物強化件的原料層 或壓光薄片。圖2的V型皮帶之核心或皮帶本體,可以包 含加入纖維的橡膠原料,例如,棉花與聚酯纖維、或諸如 癱芳族聚醯胺(aramid)的任何適當纖維之複合物,且可以被 •放置在擠壓區以及張力區之一或兩者内。在圖2的皮帶之 情形中,最外面的張力區層24以及擠壓層之該層36,均 適當的加入纖維強化件。 大約設置在皮帶的中性軸線處之負載攜帶區26,最好 是由單一單元簾線(^沉^張力構件27所形成的,當其在 一成形上成層膠合製成時,它已經以螺旋式捲繞在皮帶 的底下橡膠層上,被夾在適當型式的黏接劑膠層25之 #間。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皮帶中所使用的橡膠是聚氯丁二 烯,且可用於擠壓區、張力區、以及負載攜帶原料區等所 有部位内。另—方面,特別是用於超長的皮帶,負載攜帶 區可以由多單元簾線而形成,例如,輪胎簾線(tirec〇rd) 的壓光薄片(藉由隔開的緯紗簾線以纖維形式固持在一起 的負載攜帶經紗簾線),且捲繞在成形筒的周圍數次,以 便形成構成負載攜帶區的多數層。 不管是否負載攜帶區是由單—單元張力簾線或多重單 元簾線所形成的,負載攜帶區實質上平行於皮帶的頂表面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9 1297376 或底表面的至少_ I & & 以作A -政# 表面而延伸,且相交於皮帶的侧表面, 乍為几件付號37所顯示的「邊緣簾線」。 的3:;=撐層23是被恰好放置在負載攜帶區26 廉線支撐層23可以包含一或多個輪胎簾線的茂 光薄片,以橫向於張力篚綠9 7 ^ 提供橫向支稽力。、、 較粗經紗簾線’ 本發明’皮帶本體2〇連同這樣的邊緣簾線3 物38加⑽蓋,其係橫貫且㈣於皮帶^ :二的底表面30以及各個側表面32、34,以便在相交 曰、=體20側表面之位置37上,覆蓋住負载攜帶區。 取好、織物38,如圖所示,僅覆蓋皮帶的側表面犯、 Γ =伸在線A~A所示的簾線上方1且,最好是延伸到 皮贡的頂部角洛。然而’可允許帶織物層38橫貫並覆蓋 頂表面28的—部份,只要織物層38本身並未重疊即可(= 一點與圖7所示的習知皮帶相同,其具有重疊部位15及/ 或 17)。 束帶層38是由織物形成,也就是,由紗線、纖維或细 線交互編、織而製成的平面式紡織結構。織物可以是諸如方 格編^織物、斜紋織物、編織物、穗帶等之類的編織織物, 或者是諸如毛氈或針刺羊毛織物等不織物。對於多種工業 應用,最好使用編織織物,其中,在經紗與緯紗之間的角 度會超過標準的90度夾角,且最好是在大約95。至大約 125°的範圍内,且最佳的角度乃是大約1〇〇。到大約 120的範圍,以便以一個角度α施加到皮帶上。此夾角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10 1297376 疋被運用於覆蓋住圖2的皮帶側表面之束帶層38,且亦 用為圖3的實施例十所使用的頂部束帶層織物39。使用 ;經紗與緯紗之間的角度在120。的範圍内(在運用於皮帶 •之剷會有伸細)之束帶層織物,在Mi tche 11氏的美國專 利第2,519,5 9 0號中有詳細的說明。 < 束帶層38典型地是在面對皮帶本體2〇的至少内側上加 2橡膠處理,以便黏接至該處。外表面可以維持成裸露狀 傷態,以便於離合(clutching)運用,或者根據需要加以橡 • 膠處理。 只要有單一束帶層38(圖2的層38)覆蓋並延伸超過簾 線A-A的話,就已足夠。例如,可以使用圖2的帶結構, 且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一倒ϋ字形皮帶’其橫貫皮帶的 頂表面28且捲繞在張力區24的側邊周圍,在束帶層38 的内側或外侧,而沒有覆蓋或向下延伸到簾線 (cordline)A-A 〇 • 圖3的V型皮帶是類似於圖2的皮帶’除了它使用一較 窄較高的剖面之外,且使用多層(兩層)帶織物來覆蓋皮帶 的外表面。圖3的皮帶之核心本體2〇a之結構,實質上是 與圖2的結構相同。其設計與結構將藉由作為皮;二徵= 特殊應用加以描述。 兩層帶織物,第一層39以及第二層41是被運用在圖3 的皮帶内。第一層或内部束帶層39大致是倒u字形,且 橫貫並黏接於核心皮帶本體的頂表面28a,而被黏接到皮 帶的侧表面32a以及34a。織物層39沿著側壁以及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11 1297376 34a向下延伸至少通過簾線B_B,且最好如圖所示實質上 延伸到皮帶的底部角g。以此方式,皮帶的負载攜帶區 26a,其係在37a的位置處相交於皮帶本體的側表面,將 完全被内部束帶層39加以覆蓋。束帶層39最好經過橡膠 處理,例如,如同在壓光操作中藉由摩擦或輕掠過適當的 橡膠’使其黏接且可被硫化至橡膠核心2〇a。最好,束帶 $ 39在其外表面上帶有一摩擦或輕掠塗層,其可形成皮 帶的最終頂表面43,如此可提供足夠的摩擦係數,以便 卡合於一個推擠其背侧的裝置,例如,圖i所示的平面滑 輪或張力器16。然而,在其中皮帶背面上需要較無侵略 性表面或需要離合的其他應用中,束帶層39的外表面可 以僅裸露織物本身,具有或不具有適#的塗層均可。 u形的第二層帶織物41橫貫且黏接到皮帶本體的底表 面3〇a ’且朝上延伸於皮帶的侧表面32a與34a,以便在 位置B-B覆蓋住負載攜帶區,該處其與皮帶本體側表 ::…。與第一束帶層39的情形一樣,外部束帶層ο 束帶本體的整個周圍,或在其上方重疊。外部 以橡膠處理,以便黏接到 =面上加 A1 ±伐川哔束贡層39。有利地,第二 θ 、 面並未具有任何橡膠塗層,且最好是# :的,而非帶有適當的織物處理。以此方:=.裸 所代表的侧表面之槽輪的摩擦特二二 允許相對於其中有皮帶卡合的槽輪12、14產2 一些滑動,例如,用於離合或震動負载驅動。另一方產面生 1297376 束可以在其内表面與外表面上加以橡膠處理。 到用曰於夕^表面上對内部束帶層39進行橡膠處理,以達 合或類2工業用皮帶的背側摩擦特性,且,藉由用於離 -;寺殊::用之外層41的露背結構’皮帶也可以設置成 而皮、:ιΐ雙色調顏色’使皮帶43的背部是黑色的, 與底部則使用與黑色不同的其他顏色,以便 產生τ人滿思的雙色調的顏色組合。 此織物結構亦屬於本發明的範嘴。圖4至6顯示 、著古::結構範例。在圖4中,兩層帶織物45、47覆 的皮帶本體2。或2。:。=構;別=2與圖3 ^ ^ ^ ^ ^ ^ 中第一層▼織物是大致u 到皮帶本體20b上’而第二、外層”則是被放 一揭沾I 45上方’在皮帶的側表面上覆蓋該第一層。 廷樣的結構基本上是圖3所示的結構的相反。 =5中’顯示三層覆蓋結構,其中,前兩層 # ^為U形,且橫貫並黏接於皮帶本體2〇c的底表面與側
Hi二層53為一大致倒V形的帶,覆蓋頂部並重 豐料向上延伸部位,並沿著皮帶的側表面-14兩層蓋生重豐。 /、 另-個三層帶織物覆蓋結構,顯示於圖6中。此 似於圖5的結構,除了大致_結構的第—層55是° = 並黏接到皮帶本體20d的底部與側表面以外。思、貝 是大致倒II字形,沿著皮帶的側表面與第—層55—層= 疊,而第三及最後一層59則是大Μ字形,其係沿著: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n 1297376 帶本體20d的側表面覆蓋並黏接到至少第二層57。 由圖4至6所顯示的所有這類結構,均具有至少—層, ;此層在相交於皮帶本體侧表面的位置上,延伸接近或超過 負載攜帶區26。以此方式,至少一織物束帶層會覆蓋住 邊緣簾線,類似於圖2與圖3所示的邊緣簾線37、37a。 而且,可以適當地剪裁圖4至6中的不同帶織物,以便提 供用於皮帶的所需摩擦與撓曲特性,且在不同層之間提供 _適當的黏接。與先前實施例相㈤,可以透過使用適當的涂 .層,藉由織物處理而產生這些變化,而且,不管織物是^ 已經藉由壓光或類似方式而摻入橡膠。對於熟知此項技術 者來說,使用本發明的原理,將可構思出圖2至6所示的 束帶層結構以外之其他束帶層結構,藉此,可避免在皮帶 的頂表面與底表面發生重疊,且將足夠數量的束帶層放= 成緊靠著皮帶侧壁,而在侧壁中重疊,以便提供適當的抗 磨耗性,且能保護免受環境的影響。上述效果是藉:沿^ 鲁皮帶的頂表面與底表面設置之最少數量的層而達成,°致 使,能減少抗彎曲性。設置在皮帶本體兩侧表面上的帶織 物層之總數,超過在皮帶本體之頂部加上底部表面的帶織 物層數之總合。降低的抗彎曲性也轉變成增加皮帶驅動裝 置的能力,以便容納圖丨所示的並列槽輪12與14之間= 某些不對齊現象。 、 根據其不同的實施例,本發明的皮帶可以藉由使用習知 方法加以製造,這些方法並未構成本發明的一部份,二對 於熟知此項技術者來說早為已知。在此類的一個方法中,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14 1297376 皮帶是以一顛倒方式成形在一筒上。因此,關於圖2的皮 帶,在具有想要尺寸的一壓光薄片中之上簾線24的該 •層’疋在成形同上成層膠合製成,接著是黏膠25的該層。 然後,單一單元張力簾線27從一個釋放裝置以適當的間 隔與張力,螺旋式地鋪設到黏膠層的外部。另一層黏膠在 此簾線之後被添加。然後,在形成黏膠層時,在張力簾線 上鋪設一交叉簾線壓光薄片23,而此壓光薄片可以由以 春重疊形式互相黏接到一適當的Banner Table τΜ之一連串 薄片而製成的(Banner 是 Burrows Manufacturing Ltd· 的注冊商標)。然後,藉由捲繞此加入纖維的壓光層而 鋪叹於此層,且最後在该層上成層膠合製成擠壓橡膠層 22。然後,將完全成形起來的套筒,藉由一刀子或其他^ 割裝置而形成其輪廓,以便產生個別的生膠(未硫化)皮帶 本體,而帶織物層38只有鋪設於三邊而已(底部與侧 邊)。束V層38可以在一壓光結構或者在其中需要露背的 _結構中,以橡膠在其兩側上摩擦,或以橡膠在其内侧上輕 掠過,以便被定位在皮帶本體20的附近,且在其外表= 上維持裸露,而此外表面將卡合驅動槽輪與從動槽輪的兩 側。個別的未硫化皮帶股,可以在升高的溫度與壓力下, 例如,以高壓蒸氣消毒法,藉由習知方式加以硫化,以便 達成元全整體硫化的皮帶,以便於後續使用。 、 用以達成硫化的實際硬化裝置,可以典型地是一熟知的 環形模,其中,個別的未硫化皮帶股被設置在金屬模與環 狀構件所限定的個別凹穴内,Schwabauer氏的美國專利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15 1297376 第4, 095, 480號揭示出此裝置之一範例。另一方面,特別 疋用於超長皮帶,也可以使用熟知的階段硬化法,例如, ;Stecklein氏的美國專利第4, 332, 576號中所揭示之方 法。 以下的加工範例提供了關於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進一 步細節,且展現出可歸因於本發明所製成的皮帶之優點。 (實施例I ) φ 實質上符合圖形中圖3的具體例之V型皮帶,以及除了 束帶層結構以外其他均相同而製成的比較用皮帶,兩者是 以下列方式構成。在一成形筒上,首先鋪設一 〇· 〇3〇英吋 (0.76mm)厚的壓光纖維填料24a,其係由聚氯丁二烯橡膠 所組成,其中添加有lmm長且非常細微直徑的純棉纖維, 而以1份棉纖維重量對5份聚氯丁二聚合物重量之比例添 加此外,3至5mm長度的聚酯纖維,也以1份聚酯纖維 重量對10份聚氯丁二烯聚合物重量之比例,與聚氯丁二 ⑩烯橡膠產生混合。然後,在此纖維填料層上,鋪設一片 0· 017英吋(〇· 43mm)厚度的聚氯丁二浠黏接膠,且在其層 頂部上,螺旋式盤繞單一單元張力簾線27。這些張力簾 線是由具有〇·〇55英吋(1.40mm)標準厚度的芳族聚醯胺 纖維(aramidfiber)所形成的,且具有塗抹於此簾線表面 上的二層連續塗層,分別敘述如下··第一個處理是具有標 準結構的底層塗料(primer),第二個處理是塗抹在此底層 塗料頂部上的間苯二酚曱醛乳膠(res〇rcin〇1 formaldehyde latex,RFL),且,第三與最後處理層是藉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 〇/95122911 16 1297376 由浸泡而散溶於一溶劑中的液態聚氯丁二烯黏合物。此簾 線為2500-1/5型,亦即,是由25〇〇dtex構成的,其係由 ;以4扭絞/英吋(〇· 16扭絞/mm)呈Z字形扭絞的個別紗線 ;所組成,然後,其中五條扭絞紗線,藉由以S方向以2扭 英吋(0· 08扭絞/mm)施以扭絞,而形成此簾線。於此 f線之後,則塗抹0·017英吋(〇43mm)厚度的另一層黏接 膠二在此黏接膠上,鋪設一 〇 〇3〇英吋(〇 76mm)稱為「輪 鲁胎簾線」(tire cord)的交叉簾線(cr〇ss c〇rd)織物與主 •簾線(Primary cord),兩者實質上垂直於張力簾線27而 延伸,而此張力簾線具有〇· 〇24英吋(〇· 61mm)的厚度。此 父叉簾線織物藉由RFL加以處理,且,多單元耐龍(nyl〇n) 輪胎簾線23a每英吋有36個主簾線端(亦即,每_有i 42 個簾線端)。下一層36a,其係鋪設於此交叉簾線的頂部 上,是一與該層24a相同的纖維填料,最後接著〇 〇42英 对(1· 07mm)厚度的聚氯丁二烯膠原料。 • 然後,上述成層膠合的未硫化成分之結構,被製作成個 別皮帶本體20a的輪廓,且然後,每一個這樣的皮帶本體 均予以顛倒或翻轉,且,束帶層鋪設於皮帶本體外部,如 下所述。第一束帶層39包含0·021英吋(〇53mm)厚的織 物,其被施以RFL處理,然後藉由聚氯丁二烯橡膠在其兩 侧上摩擦。此織物是一個處理過的棉—耐龍編織織物,其 經線纖維與緯線纖維之間具有120度的初始編織偏^ 角,以及105度施加到皮帶上的最終偏向角。此織物本身 由75%的棉與25%的耐龍之混合物所組成。將此束帶層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17 1297376 :倒ιι字賴,使此束帶層覆蓋皮帶本體2〇a 28,且向下延伸皮帶的侧邊32a與3乜實質上 =部角落,但是並未在角落周圍延伸,且並未延: 皮f本體30a的底部上。
第二層帶織物41是由與該層39所使用的織物相同之織 物材貝所形成的,除了在兩侧上摩擦的經肌處理過的織 物,僅在内表面上輕掠過而已,且並無橡膠鋪設於該層 41的外部,致使,它是一裸露的處理過的織斗勿,在其空 隙内並未摻人橡膠。第二層帶織物41是以圖3所示之大 致u字形鋪設,覆蓋皮帶本體的底部3Qa,且朝上延伸於 皮f的侧表面,實質上延伸至皮帶的頂部角 延伸至頂表面43,其本身也並未重疊。 仁疋亚未 然後,如此形成的個別未硫化單股皮帶,在壓力下於一 標準環形模中進行硫化,且在大約17〇χ的溫度持續大約 15刀知,以便凡成整合並硫化成用於測試的最終π剖面
工業用皮帶。根據本發明所製成的上述環形硬化皮帶,標 示成皮帶A。 厂、 與上述相同的第二組皮帶,是使用一標準階段硬化硫化 設備加以硫化,而非使用環形硬化。這些根據本發明所製 成的皮帶’標不成皮帶B。 比較用的皮π是使用與上述本發明的皮帶相同的材質 以及構成與硫化步驟而製成的,但除了以下的例外。鋪設 兩個織物束帶層,其中鋪設有對應於圖3的本發明皮帶内 層39之第一層或内層,致使,它亦橫貫於皮帶本體2〇a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18 1297376 的底表面30a,且在該處重疊於其上,在該皮帶的底部形 成一接缝。同樣地,在第一層帶織物周圍捲繞有對應於圖 ;3的本發明織物41之外層帶織物,且其本身在頂表面43 ;的中間完全重疊,致使,完成的皮帶在皮帶的底部具有一 重璺部位,且在皮帶頂部具有一重疊部位。這些皮帶是以 環形模硬化的。這些皮帶標示成比較用皮帶。 最終完成的皮帶A、皮帶B、與比較用皮帶,各取二個 鲁進行測试,使用具有4· 41英吋(112mm)相等直徑的兩個槽 •輪12、Μ ,此直徑是用於5V剖面工業用皮帶之微小級直 徑(subminimal diameter),而將這些皮帶組裝在一類似 於圖1所示之驅動裝置上。這些皮帶本身具有7〇 5英吋 (1791 mm)的長度。這些槽輪是以175〇 rpm,4 : 1的張力比 以及10馬力(HP)進行旋轉。 表1以小時為單位提供了經測試過的皮帶之平均壽命 皮帶的壽命結束即對應於皮帶斷裂的時間。從表1可以看 鲁出,如圖3所示的本發明之皮帶a,其係利用一環形模硬 化過程而加以硫化,具有比完全束帶的比較用皮帶多了大 約40%的壽命。本發明的階段硬化皮帶b,也具有超過環 形模硬化的比較用皮帶的壽命(通常預期一環型模硬化皮 帶是具有等於或大於由階段硬化過程所硫化的對應皮帶 之哥命)。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19 1297376 表1 皮帶 壽命(小時) A 168.7 B 12 7.2 比較用 120. 0 (實施例Π ) 在此測試中,與實施例I完全相同方式製成的皮帶A與 •比較用皮帶,均受到以下的測試,以便決定驅動槽輪丄2 與從動槽輪14的不對齊之容忍度。在此測試中,7〇· 5英 忖(1791 mm)長的5V剖面皮帶是運轉在兩個等直徑的槽輪 上,而各槽輪具有7· 1英吋(180mm)的標準尺寸,以 1750rpm、30HP的負載及4 : 1的張力比進行旋轉。兩槽 輪故意地不對齊3度。測試結果係提供於表2中,其顯示 出本發明的皮帶A大約比完全束帶的比較用皮帶多運轉 了 22%。 _表2 皮帶 壽命(小時) A 211.8 比較用 172. 7 雖然已經藉由上述實施例詳細地說明了本發明,但是, 要知道的是,上述細節僅作為範例說明之用,且對於=習 此項技術者來說,在不悖離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定之本發明 的精神與範圍之前提下,仍可以產生出不同的變化。在缺 少文中並未特別揭露的任何元素之情形下,仍得以實施文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20 1297376 中例示說明的本發明。 【圖式簡單說明】 置之示意圖。 1之驅動裴置的V型皮帶 圖1是簡化的v型皮帶驅動裝 圖2是沿著剖面2-2所作的圖 之局部剖面立體圖。 圖3是本發明另一具體例的局部剖面立體圖。 圖4是本發明另一種帶或覆蓋物結構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另一種帶結構的示意圖。 回 圖6是本發明另一種帶結構的示意圖。 圖7是習知V型皮帶的正立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動力傳送驅動系統 11 内層帶 12 (驅動)槽輪 13 外層帶 14 (從動)槽輪 15 重疊部位 16 惰輪;張力器 17 重疊部位 18 V型皮帶;皮帶 19 張力構件(層) 20 皮帶本體 20a 核心本體;皮帶本體;橡 20b 皮帶本體 膠^核心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21 1297376 20c 20d 22 23 23a 24 24a 25 .26 26a 27 28 28a 30 30a
32、34 329*、34a 36 36a 37 37a 38 39 41 皮帶本體 皮帶本體 擠壓區;擠壓橡膠層 簾線支撐層 輪胎簾線(層) 張力區(層);上簾線 (纖維)填料(層) 黏接劑膠層;膠原料層;黏膠(層) 負載攜帶區 負載攜帶區 張力簾線;張力構件;螺旋捲繞構件 頂表面 頂表面 底表面 底表面;底部 側表面 側表面;侧邊;側壁 擠壓層;壓光層 (纖維)填料(層) 邊緣簾線 邊緣簾線 束帶層織物;帶織物(層);織物層; 第一層(帶織物);内層;束帶層 第二層(帶織物);外層 束帶層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22 1297376 43 頂表面 45 第一層(帶織物); 内層 47 第二層(帶織物); 外層 49 第一層 51 第二層 53 第三層 55 第一層 57 第二層 59 第三層 a 偏向角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10/95122911 23

Claims (1)

1297376
• 月 II「Γ20Μ 十、申請專利範圍: [一^ … 趣换本 1· 一種單股式束帶動力傳送v型皮帶,包含: (a) -由橡膠所形成的大致梯形皮帶本體,包括一擠壓 區、一張力區、以及一負載攜帶區; (b) «亥皮f本體具有頂表面、底表面、以及側表面,側 表面是傾斜且朝向彼此匯聚,並且,負載攜帶區實質上平 行於頂表面與底表面其中至少一表面而延仰,且在頂表面 與底表面的中間相交於側表面;以及 (c) 至少一層帶織物,其係橫貫並黏接到皮帶本體的底 表面以及各個侧表面,以便在相交於皮帶本體的侧表面之 位置上復盍住負載攜帶區,且其中,該層帶織物本身並未 重豐,且未橫貫頂表面之整個橫向範圍。 θ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V型皮帶,其中,該帶織物 是一具有經線與緯線的編織織物,且,介於經線與緯線之 間的夾角係大約95度到大約125度之間。 •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V型皮帶,其中,在皮帶側 表面上的帶織物,實質上未摻以橡膠。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ν型皮帶,其中,帶織物係 以一 RFL黏接促進劑之塗層加以處理。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ν型皮帶,其中,大致為倒 U字形的第二層帶織物橫貫並黏接到皮帶的頂表面,且, 向下延伸’而在負載攜帶區相交於側表面之一點或其下方 的位置上,在皮帶的各侧表面上重疊該一層帶織物。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V型皮帶,其中,除了該— 326\總檔\95\95122911\95122911(替換)-1 24
1297376 99 If 層f織物之外,還設有至少另一層帶織物,並 層帶織物的至少-部分周圍,致使,產生—或该一 帶織物所有重疊部位均位於皮帶諸側表面附近縫的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ν型皮帶,其中,負載 ,螺旋延伸的單-單元張力簾線所形成,在 有廉線織物’在其中,簾線織物的 於該等張力簾線㈣伸。 ^致上&貝
包含: 體,包括一擠壓 8.種單股式束帶動力傳送V型皮帶, (a)—由橡膠所形成的大致梯形皮帶本 區、一張力區、以及一負載攜帶區; ⑻▲皮▼本體具有頂表面、底表面、以及側表面,彻 表面是傾斜且朝向彼此匯聚,並且,負載攜帶區實質上斗 行於頂表面與底表面其中至少—表面而延伸,且在頂表面 與底表面的中間相交於側表面; ⑹-大致呈倒U字形的第-層帶織物,其係橫貫並黏 馨接到皮帶本體的頂表面以及各個侧表面,且向下延伸於側 表面,以便在相交於皮帶本體的側表面之位置上覆蓋住負 載攜帶區,且其中,該帛一㈣織物本身並未重疊了以及 册(d)—大致u形的第二層帶織物,其係橫貫並黏接到皮 帶本體的底表面以及各個側表面,且向上延伸於側表面, 以便在相交於皮帶本體的側表面之位置上覆蓋住負載攜 帶區,且其中,該第二層帶織物本身並未重疊。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v型皮帶,其中,該第一層 帶織物在其兩側上施以橡膠處理,致使,皮帶本體的頂表 326\總槽\95\9512291A95122911(替換)-1 25 1297376 面上载有一層橡膠。 〆十, • -.tM-.-ic -.i* V:. ·ν.ν:.·ν^:ϊ:.Γ.- tan--.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U皮帶,其中 層 贡織物形成皮帶側表面之外邱,日兮笙丨丨+ —步曰 以橡膠。 °卩且3亥專侧表面貫質上未摻 U.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V型皮帶,1中,今第— :::物是-具有經線與緯線的編織織物,且,介: 吳緯線之間的夾角係大約1〇〇度到大約12〇度之間。 乂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η項之v型皮帶,其中,該第二 :::物是一具有經線與緯線的編織織物,且,介於經線 …”“之間的夾角係大約刚度到大約120度之間。 第W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V型皮帶,其中,除了該 二峨t之外,還設有至少另-層帶織物,其 ^該第一與第二層帶織物的至少一部分周圍,致 諸=一或多條接縫的帶織物所有重疊部位均位於皮帶 遺側表面附近。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v型皮帶,其t, 延伸的單一單元張力簾線所形成,在其下方 孙j 〃、”、、哉物,在其中,簾線織物的該等簾線大致上横 貝於該等張力簾線而延伸。 /、 15·—種單股式束帶動力傳送V型皮帶,包含·· α (a)由橡膠所形成的大致梯形皮帶本體,包括一擠壓 區、一張力區、以及一負載攜帶區; (2該皮f本體具有頂表面、底表面、以及側表面,側 "面是傾斜且朝向彼此匯聚,並且,負载攜帶區實質上平 326\_95\951229m95l229ii(替換)」 26 1297376 —— , 1¾年i月丨1日修(曼)正替換頁 行於頂表面與底表面其中至少一表面而 與底表面的中間相交於側表面; (C)至少一層帶織物,其係橫貫皮帶本體的頂表面以及 :f個側表面,以便在相交於皮帶本體的侧表面之位置上覆 盖住負載攜帶區,且其中,該層帶織物本身並未重疊; (d) 至少一第二層帶織物,其係橫貫皮帶本體的底表面 以及各個側表面,以便在相交於皮帶本體的侧表面之位置 癱上覆蓋住負載攜帶區,且其中,該第二層帶織物本身並未 重疊;以及 (e) 設置在皮帶本體兩侧表面上的帶織物層之總數,超 過设置在皮帶本體之頂部加上底部表面上的帶織物層數 之總合。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v型皮帶,其中,該二層 帶織物被設置並重疊在該皮帶本體的側表面上,且,一層 帶織物被設置在皮帶本體的各頂表面與底表面上。 參17. 一種V型皮帶驅動裝置,包含··一驅動槽輪、一從 動槽輪、以及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V型皮帶,該¥型 皮帶是以驅動關係繞著該驅動槽輪與從動槽輪。
326\|§檔\95\95122911\95122911(替換)-1 27
TW095122911A 2005-06-27 2006-06-26 Banded power transmission v-belt TWI29737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167,779 US7942773B2 (en) 2005-06-27 2005-06-27 Banded power transmission V-bel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4819A TW200714819A (en) 2007-04-16
TWI297376B true TWI297376B (en) 2008-06-01

Family

ID=37102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22911A TWI297376B (en) 2005-06-27 2006-06-26 Banded power transmission v-belt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7942773B2 (zh)
EP (1) EP1896749B1 (zh)
JP (1) JP4694622B2 (zh)
KR (1) KR100916625B1 (zh)
CN (1) CN101208537B (zh)
AU (1) AU2006261718B2 (zh)
BR (1) BRPI0613151B1 (zh)
CA (1) CA2613505C (zh)
MX (1) MX2008000791A (zh)
TW (1) TWI297376B (zh)
WO (1) WO20070027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42316B2 (en) * 2006-12-05 2012-03-27 Veyance Technologies, Inc. Power transmission belts
JPWO2015194116A1 (ja) * 2014-06-18 2017-04-20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伝動ベルト
DE102016209633A1 (de) * 2016-06-02 2017-12-07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Keilriemen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106594173B (zh) * 2016-12-28 2018-08-03 浙江四海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包布传动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18350A (zh) * 2017-06-29 2017-09-29 航天南洋(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传导机构的皮带结构
US11028900B2 (en) * 2017-12-13 2021-06-08 Gates Corporation Banded friction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JP6690047B1 (ja) * 2018-12-06 2020-04-28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摩擦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20032624A (ko) * 2019-07-23 2022-03-15 게이츠 코포레이션 중심 코드-라인 v-벨트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92373A (en) * 1941-04-12 1946-01-08 Dayton Rubber Mfg Co Belt
US2414822A (en) * 1943-06-25 1947-01-28 Dayton Rubber Mfg Co Wire reinforced belt
US2554917A (en) * 1945-10-01 1951-05-29 Goodrich Co B F V-belt
US2519590A (en) * 1949-12-27 1950-08-22 Gates Rubber Co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cover
US2783818A (en) * 1952-11-06 1957-03-05 Dayton Rubber Company Smooth top v-bel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FR1096305A (fr) 1952-11-06 1955-06-17 Dayton Rubber Company Courroie d'entraînement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cette courroie
DE943023C (de) 1952-11-25 1956-05-09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Keilremen mit Gewebeumlagen
US3563103A (en) * 1969-04-18 1971-02-16 Uniroyal Inc Transmission belt
BE759825A (fr) * 1969-12-03 1971-05-17 Semperit Ag Courroie trapezoidale
US3847029A (en) * 1972-12-11 1974-11-12 Dayco Corp Endless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3863515A (en) * 1973-04-19 1975-02-04 Dayco Corp Endless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US4095480A (en) * 1975-09-29 1978-06-20 The Gates Rubber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power transmission belting
US3996813A (en) * 1976-02-13 1976-12-14 Dayco Corporation Endless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US4244234A (en) * 1978-10-10 1981-01-13 Dayco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S5615841U (zh) * 1979-07-16 1981-02-10
US4332576A (en) 1980-01-11 1982-06-01 The Gates Rubber Company V-Belt
JPS59217034A (ja) 1983-05-23 1984-12-07 Mitsuboshi Belting Ltd 伝動用ラツプドコグ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H0122992Y2 (zh) * 1984-12-25 1989-07-13
JPH03216329A (ja) * 1990-01-22 1991-09-24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繊維強化複合ベルト
CN2122263U (zh) * 1991-06-04 1992-11-18 山东省诸城市第二橡胶制品厂 齿型带
JP4409664B2 (ja) * 1999-05-14 2010-02-03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ゴムベルト
DE10203015A1 (de) * 2002-01-26 2003-08-07 Arntz Beteiligungs Gmbh & Co Keilriemen aus einem thermoplastischen Elastomer
DE102004021524A1 (de) * 2004-05-03 2005-12-08 Arntz Beteiligungs Gmbh & Co. Kg Kraftübertragungsriemen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6261718A1 (en) 2007-01-04
CN101208537B (zh) 2012-03-21
WO2007002704A1 (en) 2007-01-04
BRPI0613151A2 (pt) 2010-12-21
EP1896749A1 (en) 2008-03-12
US20060293140A1 (en) 2006-12-28
BRPI0613151B1 (pt) 2018-07-17
MX2008000791A (es) 2008-03-25
EP1896749B1 (en) 2013-02-13
TW200714819A (en) 2007-04-16
CA2613505C (en) 2011-05-10
KR20080015933A (ko) 2008-02-20
US7942773B2 (en) 2011-05-17
CN101208537A (zh) 2008-06-25
KR100916625B1 (ko) 2009-09-08
CA2613505A1 (en) 2007-01-04
JP4694622B2 (ja) 2011-06-08
AU2006261718B2 (en) 2010-03-04
JP2008546960A (ja) 200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7376B (en) Banded power transmission v-belt
JP4694616B2 (ja) 改良された荷重分担コードを有する無端ベルト
US8197372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CN106170640B (zh) 传动带和具备该传动带的带传动装置
US10174807B2 (en) Hybrid power transmission cord
CN1938460A (zh) 动力传输带
KR910001826B1 (ko) 로에지 톱니형 v-벨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US6595883B1 (en) V-belt for clutching drive applications
US2726976A (en) V-belt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6883505B2 (ja) 有端なv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59217034A (ja) 伝動用ラツプドコグ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7334330B2 (ja) センターコードラインvベルト
WO2016194570A1 (ja) ゴム製品用補強層
CN209977159U (zh) V形传动带
JPH04113051A (ja) 高負荷伝動ベルト
JPH06280944A (ja) 動力伝動用ベル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