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89094B - Wafer clamping device for a double side grinder - Google Patents

Wafer clamping device for a double side grind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89094B
TWI289094B TW094103075A TW94103075A TWI289094B TW I289094 B TWI289094 B TW I289094B TW 094103075 A TW094103075 A TW 094103075A TW 94103075 A TW94103075 A TW 94103075A TW I289094 B TWI289094 B TW I2890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static
wafer
opening
grinding
p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3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38235A (en
Inventor
Milind S Bhagavat
Puneet Gupta
Roland Vandamme
Takuto Kazama
Noriyuki Tachi
Original Assignee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filed Critical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Publication of TW200538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8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89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890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7/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7/2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design with respect to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of non-metallic articles to be ground
    • B24B7/22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design with respect to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of non-metallic articles to be ground for grinding inorganic material, e.g. stone, ceramics, porcelain
    • B24B7/228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design with respect to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of non-metallic articles to be ground for grinding inorganic material, e.g. stone, ceramics, porcelain for grinding thin, brittle parts, e.g. semiconductors, waf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24B37/04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designed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 B24B37/07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designed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vement of the work or lapping tool
    • B24B37/08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designed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vement of the work or lapping tool for double side l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24B37/27Work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24B37/27Work carriers
    • B24B37/28Work carriers for double side lapping of plane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 B24B41/061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axially supporting turning workpieces, e.g. magnetically, pneumat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7/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7/10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 B24B7/16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grinding end-faces, e.g. of gauges, rollers, nuts, piston rings
    • B24B7/17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grinding end-faces, e.g. of gauges, rollers, nuts, piston rings for simultaneously grinding opposite and parallel end faces, e.g. double disc gr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AREA)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Description

128909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係關於半導體晶圓之同時雙面研磨,且更特 定言之係關於一用於一雙面磨床之晶圓夾持裝置。 【先前技術】
半導體晶圓一般用於積體電路晶片之製造中,電路被印 刷在該等晶片上。首先’該電路被以最小化形式印刷至該 等晶圓之表面上,接著該等晶圓被分割為電路晶片。但是 此較小電路要求晶圓表面必須極其平坦且平行以確保電路 可被完全地印刷至該晶圓之整個表面上。為完成其,在該 荨晶圓自一晶棒(ingot)切下後,通常使用一研磨製程以改 良該等晶圓之某些特徵(如平坦性及平行性)。 同時雙面研磨在該晶圓之兩個面上同時運作且產生具有 高度平面化表面的晶圓。因此,其係一優良的研磨製程。 可用於完成此製程之雙面磨床包括K〇y〇 Machine Industries Co.,Ltd製造之彼等雙面磨床。此等磨床使用一 晶圓夾持裝置以在研磨期間固持半導體晶圓。該夾持裝置 通常包含-對流體靜壓㈣及—對研磨輪。該等襯塾及研 磨輪被相對地定向以使其間之晶圓固持在-垂直方向上。 名等机體靜壓襯墊有盃於在各別襯墊與晶圓表面之間產生 I·體障土以ϋ持該晶圓而該等硬質襯墊在研磨期間與該 晶圓並無實體接觸。此減. G我夕了貫體夾持可能對該晶圓造成 的損害且允許該晶圓以較 冰从 平乂】、的摩擦相對於該等襯墊表面切 向移動(旋轉)。雖然此研磨萝 深I^顯耆地改良了該等經研磨之 99143.doc 1289094 晶圓表面的平坦性及平行性,但其亦可造成該等晶圓表面 之拓撲的降級。 為綠定且定址拓撲降級關係,裝置及半導體材料製造者 考慮晶圓表面之奈米拓撲結構。奈米拓撲結構已被界定為 在約0.2 mm至20 mm之空間波長内的晶圓表面偏差。此空 間波長非常緊密地對應於經處理之半導體晶圓之奈米級別 的表面特徵。前述定義已由Semiconduct〇r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nternati〇nal (SEMI)—半導體工業之全球性貿易 組織(SEMI文獻3089)提出。奈米拓撲測量晶圓之一表面的 回度偏差且不考慮該晶圓的厚度變化,如使用傳統的平坦 性測量法。已發展出幾種度量方法以偵測並記錄表面變化 的此等種類。舉例言之,入射光與反射光的量測偏差允許 偵測極小的表面變化。此等方法係用於量測波長中峰至谷 (PV)的變化。 圖1及2中示意地展示了先前技術之具有一雙面磨床之典 型晶圓夾持裝置1,。研磨輪9,及流體靜壓襯墊丨丨,彼此獨立地 固持該晶圓w。二者分別界定夾持平面71,及73,。該晶圓w 上之該等研磨輪9,的夾持壓力集中在該等輪之旋轉轴67, 上,而該晶圓上之該等流體靜壓襯墊丨丨,的夾持壓力集中在 該晶圓的中心wc附近。只要在研磨期間保持夾持平面71, 與73重合(圖1)’該晶圓保持在一平面内(即不彎曲)且由輪 9’均勻研磨。可在出版的歐洲申請案第^8,429號中發現 關於夾持平面之對準的總體論述。然而,如果兩平面71,及 73未對準’該等研磨輪9’及流體靜壓襯墊11,之夾持壓力在 99143.doc 1289094 晶圓w中產生一彎矩或流體靜壓夾持力矩,其通常使該晶 圓在鄰近該等研磨輪開口 39,之周邊邊緣41,處急劇彎曲(圖 2)。此在該晶圓W中產生具有高局部應力之區域。 在雙面研磨運作期間,夾持平面71,及乃,之未對準係常見 的且般係由5亥等研磨輪9,相對於該等流體靜壓襯墊u,移 動仏成(圖2)。圖2及3中示意性地說明了未對準之可能模 式A等模<包括二種不同模式之組合。在第一種模式中, 存在該等研磨輪9,相對於㈣流體靜壓婦11,沿該等研磨 輪之旋轉軸67’平移之側向偏移8(圖2)。第二種模式之特徵 為關於穿過個別研磨輪之中心的水平轴X之輪的垂直傾 斜yr(圖2及3)。圖2說明第一種模式與第二種模式之組合。 在第三種模式中,存在關於穿過個別研磨輪之中心之垂直 轴Y之輪9,的水平傾斜Ητ(圖3)。於該等圖式中極大地誇示 此等模式以說明該概念;實際的未對準可能相對較小。另 外,母一輪9可彼此獨立地移動以使左輪之水平傾斜^丁可 不同於右輪之水平傾斜,且使兩輪之垂直傾斜ντ&互不相 同0 由夾持平面71’及73,之未對準造成的流體靜壓夾持力矩 之數ΐ級與該等流體靜壓襯墊丨丨,的設計有關。舉例言之, 較高力矩一般係由以下襯墊造成:夾持晶圓1之較大區域 之襯墊11,(例如,具有較大工作表面區域的襯墊)、襯墊夾 持之中心係位於與該研磨輪旋轉軸67,相距一相對較大距離 處之襯墊、在該晶圓上施加一高流體靜壓襯墊夾持力之襯 墊(即,極硬性地固持該晶圓)或展現出此等特徵之組合的襯 99143.doc 1289094 墊。 ./使用先前技術襯塾n,的夹持裝置r(-種先前技術襯 墊之—實例被展示於圖4中)中’當夾持平面7Γ與73,未對準 時晶圓W中的彎矩較大,因為該等襯墊U,緊緊地且硬性地 夾持該晶Bl(包括研磨輪開口39’之周邊邊緣41,附近)。該晶 圓不能適應研磨輪9,之移動且該晶圓在開口邊緣",附近急 心曲(圖2)。邊等晶圓w未被均句研磨且該等晶圓顯現出 籲&法藉由隨後之處理方法(例如拋光)移除之不良奈来拓撲 結構特徵。夾持平面71’及73,之未對準亦可使該等研磨輪9, 之磨知不平衡,其可進一步促進該經研磨的晶圓w上不良 奈米拓撲結構特徵之顯現。 圖5A及5B說明不良奈米拓撲結構特徵,其可在研磨運作 期間當炎持平面71,與73,未對準且該晶圓彎曲時在經研磨 的晶圓W之表面上形成。該等特徵包括中心標記 (anter-marks)77,及 (B_rings)79,(圖 SA)。該等中心標記 φ 77’ 一般係由該等研磨輪9,之側向偏移S與其垂直傾斜ντ之 組合造成,而該等Β環79,一般係由該等輪之側向偏移s與其 水平傾斜HT之組合造成。如圖5B中所示,兩特徵”,與”, 具有與其相關的較大峰-谷變化。因此,該等特徵係不良晶 圓奈米拓撲結構的表示且可極大地影響在晶圓表面上印刷 最小化電路的能力。 - 可藉由經常對準該等夾持平面來修正造成奈米拓撲降級 . 之流體靜壓襯墊與研磨輪夾持平面71,及73,之未對準。但研 磨運作之動態性以及該等研磨輪9,上磨損差異的影響導致 99143.doc 1289094 離對準。可能因為經常需 使得控制該磨床運作之方 該等平面在較少的運作次數後偏 要非常消耗時間的對準步驟從而 法商業上不可行。 因此,存在對可用於-雙面磨床之晶圓夾持裝置点 體靜壓襯墊的需要,該夾持裝置可有效地固持半導體晶: 以處理其但仍容許研磨輪移動,使得晶圓表面奈米拓撲之 降級在反覆的磨床運作中最小化。 、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在藉由研磨輪研磨該工件期間固 持一工件的流體靜壓襯墊。該襯墊一般包含一具有一工作 表面區域及一水平軸的主體,其可供在研磨期間固持該工 件。該主體包括一開口,其可供接收與該工件响合之第一 研磨輪。該主體亦包括至少一凹穴,其適於接收穿過該主 體且進入凹穴中之流體,以便可在該主體與該工件之間提 供一 p早壁且可在研磨期間施加壓力至該工件。該主體中所 有凹穴之總凹穴表面面積小於該主體之工作表面面積,如 此使得該凹穴表面面積與該工作表面面積之比率約為0.26 或更小。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一雙面研磨製程中之雙面磨床 的單次設定形成一組半導體晶圓。各晶圓具有一經改良之 奈米拓撲結構’其具有小於約12 nm之平均峰-谷變化。一 般地’各晶圓係藉由將晶圓定位在第一流體靜壓襯墊與第 二流體靜壓襯墊之間及第一與第二研磨輪之間而形成。該 等研磨輪係位於該第一及第二襯墊各自的開口内。該晶圓 99143.doc -10- 1289094 , 被固持在該等襯墊與該等輪之間,如此使得在鄰近該等研 •磨1輪之周邊邊緣處及㈣該等襯墊中之該㈣口之周邊邊 .緣處無明顯夾持壓力被施加至該經固持的晶圓。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該流體靜壓襯墊一般包含一主 體,其具有一形成於其中且可用於接收與該工件嚙合之該 研磨輪的開口。該開口具有__由該主體所界定之“ 及至少一形成於該主體中之凹穴,其在距該開口之中心一 籲 &向距離處與該開口之周邊邊緣的一部分呈徑向相對之關 係。該凹穴於研磨運作期間在該主體與該工件之間提供一 流體障壁。-自由區域被形成於位在該開口之周邊邊緣與 該徑向相對的凹穴間之該主體中。該自由區域經建構成可 使得在使用時該流體靜壓襯墊在該自由區域處大體上未施 加夾持壓力至該工件。 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將部分地顯見於下文中且在下文中部 分地指出。 Φ 【實施方式】 再次參看該等圖式,圖6及圖7示意地展示一整體由參考 數字1表示之根據本發明之晶圓夾持裝置。該夾持裝置可用 於圖6中整體由參考數字3表示的一雙面磨床中。可使用該 晶圓夾持裝置1之雙面磨床之一實例包括K〇y〇 Machine
Industries C〇·,Ltd製造的型號為dxsG320 及 DXSG300A 的 、雙面磨床。該晶圓夾持裝置1將在該等圖式中整體由W表示 • 之單個半導體晶圓(主要為”一工件”)垂直地固持在該磨床3 中以使得該晶圓之兩個表面可同時被均勻研磨。該晶圓之 99143.doc 1289094 - 表面之平坦性及平行性因此先於研磨及電路印刷步驟得到 • 改良。應瞭解,磨床可具有一固持除半導體晶圓外之工件 的夾持裝置而不違背本發明之範疇。 亦如圖6及圖7中所示,該晶圓夾持裝置丨包括分別整體由 參考數字9a與9b表示的左研磨輪與右研磨輪及分別由參考 數字11a與lib表示的左流體靜壓襯墊與右流體靜壓襯墊。 左及右表示僅係為了易於描述而定且不要求研磨輪%及% φ 與襯墊Ua&Ubt任何特別定向。字母”a”及”b”用於區分左 輪9a及左墊Ua之部分與右輪9b及右墊Ub之部分。該等研 磨輪9a及9b與流體靜壓襯墊lla及llb係藉由熟悉此項技術 者已知之方法來安裝在磨床3中。 亦如此項技術中所知,兩個研磨輪9&與9b係大體上相同 的’且各輪一般係平坦的。如圖6及7中所示,一般將研磨 輪9a及9b與該晶圓冒嚙合地定位在該晶圓之較低中心來研 磨。各研磨輪9a及9b之周邊在該晶圓底部於該晶圓w之周 鲁邊下方延伸,且在該晶圓中心、於該晶圓的中心軸wc上方 延伸。此確保各晶圓W之整個表面區域可在運作期間被研 磨。另外,研磨輪9a或9b中的至少之一可相對於其成對研 磨輪移動。此便於在該磨床3之夾持裝置丨中將半導體晶圓 W裝载在研磨輪9a與9b之間的適當位置。亦如在該圖示之 夾持裝置1中,該左流體靜壓襯墊丨i a可相對於相應的左研 磨輪9a移動且亦可相對於保持固定的右流體靜壓襯墊ub 移動’以進一步便於將該半導體晶圓w裝載至該裝置1中。 以下兩種晶圓夾持裝置未違背本發明之範疇··流體靜壓襯 99143.doc -12- 1289094 . ⑨—種其中兩個襯塾可相對於相應研磨輪移動或兩個襯塾 : 在晶圓裝載期間係固定的晶圓夾持裝置,或一種其中一流 體靜壓襯墊與相應的研磨輪在晶圓裝載期間一起移動的2 * 圓夾持裝置。 ^ 仍參考圖6及7中所示之晶圓夾持裝置丨,在研磨運作期 間,該晶圓夾持裝置之兩個研磨輪“與讣及兩個流體靜壓 襯墊1 la與1 lb以相對方式排列以固持位於其間的該半導體 φ 晶圓W。該等研磨輪“與处及流體靜壓襯墊lla與llb分別界 定垂直夾持平面71及73,且在該晶圓w上產生幫助將該晶 圓固持在其垂直位置上的夾持壓力。此將於下文中更詳細 描述。 特別參看圖6,流體靜壓襯墊lla及Ub在運作期間保持靜 止而一整體由參考數字14表示之驅動環相對於該等襯墊及 研磨輪9a與9b旋轉地移動該晶圓w。如此項技術中已知 的,該驅動環14之制動器(detent)或試塊(coupon)15 一般在 瞻形成於該晶圓之周邊中的凹口 N(圖6中用虛線說明)與該晶 圓w嚙合以圍繞其中心軸wc旋轉地移動該晶圓(中心軸wc 一般對應於襯墊lla及llb之水平軸44a及44b(見圖8及12)。 同時’研磨輪9a及9b嚙合該晶圓W且彼此以相反的方向旋 轉。輪9a與9b中之一與該晶圓W同向旋轉而另一輪與該晶 圓反向旋轉。 現參看圖8-13B,本發明之流體靜壓襯墊lla&Ub被更詳 細地展示。圖8-11說明左流體靜壓襯墊lla,且圖12·13Β說 明相對的右流體靜壓襯墊1 lb。可見,兩襯墊na及1 lb係大 99143.doc -13 - 1289094 體上相同的且一般彼此互為鏡面影像。因此,僅需描述左 襯墊11 a ’應瞭解,右襯墊1 lb之描述同樣如此。 如圖8-9B中所示,左流體靜壓襯墊Ua一般較薄且為圓形 且具有與待處理之晶圓W類似的尺寸。在圖9A及9B中以虛 像說明該晶圓W以展示此關係。所說明之流體靜壓襯墊1 i a 具有一約為36.5 cm(14.4 in)的直徑及一在運作期間面向該 晶圓W之約為900 cm2( 13 9.5 in2)的工作表面面積。因此,其 可用於研磨(例如)直徑約為3〇〇 mm的標準晶圓。但是應瞭 解’流體靜壓襯墊可具有不同的直徑及表面面積而不違背 本發明之範疇。舉例言之,可將襯墊按一縮小比例製造以 研磨200 mm的晶圓。 如圖8及9A中最佳可見,流體靜壓襯墊iia之主體i7a包括 一在該研磨期間恰與該晶圓W相對之晶圓面19a。形成於該 晶圓面19a中之六個流體靜壓凹穴21a、23a、25a、27a、29a 及31a被各自一般定位於該襯墊na之一研磨輪開口(整體由 參考數字39a表示)之周圍。與晶圓面19a相對之該襯墊主體 17a的背面35a—般係平坦的且無流體靜壓凹穴,但可包括 流體靜壓凹穴而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另外,一具有多於 或少於六個流體靜壓凹穴(例如,四個凹穴)之流體靜壓襯墊 並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 六個流體靜壓凹穴21a、23a、25a、27a、29a及31a各自係 弓形且在一大致圓周的方向上圍繞襯塾11 a延伸。各流體靜 壓凹穴21a、23a、25a、27a、29a及3 la凹陷至該晶圓側面i9a 之一凸起表面32a中,且各流體靜壓凹穴包括較平坦之垂直 99143.doc -14- 1289094 侧側壁37a及圓形周邊角。該等流體靜壓襯墊係藉由將淺空 腔切割或澆鑄至該襯墊11a之表面19&中而形成。由不同製 程形成的流體靜壓襯墊不脫離本發明之範_。 仍參看圖8及9A,可見每對凹穴2la與23a、25a與27a及29a 與3 1 a大體上具有相同的大小及形狀。而且,在所說明之襯 墊11a中,凹穴21a及23a各自具有一為in2) 的表面面積’凹八25a及27a各自具有一為約27.22 cm2(4.22 in2)的表面面積;且凹穴29a及3 la各自具有一為約36.18 cm2(5.61 in2)的表面面積。襯墊ua之總凹穴表面面積為約 155.56 cm (24.11 in2) ’且總凹穴表面面積與該襯塾之該工 作表面面積的比率為約〇. 17。此比率可不同於〇· 17但仍在本 發明之範疇内。舉例言之’該比率可為約〇·26或更小。比 起先前技術襯墊11’(圖4),凹穴21,及23,中之每一個的表面 面積為約31.82 cm2(4.93 in2);凹穴25,及27,中之每一個的表 面面積為約36.47cm2(5.65 in2);且凹穴29,及31,中之每一個 的表面面積為約47.89 cm2(7.42 in2)。先前技術襯墊11,之總 凹穴表面面積為約232.36 cm2(36.02 in2),且總壓凹穴表面 面積與襯塾工作表面面積的比率為約0.26(襯墊1 Γ之工作 表面面積為約900 cm2(139.5 in2))。 凹穴21a與23 a、25a與27a及29a與3 la亦分別對稱地位於該 晶圓側面19a之相對的半部分上(由該襯墊11&之垂直軸43a 分開)。凹穴21a及23a—般在該襯墊11a之水平軸44a的下 方’而凹穴25a、27a、29 a及31a —般在軸44a上方。凹穴29a 及31a—般位於凹穴25 a及27a之上但不鄰近研磨輪開口 99143.doc -15- 1289094 39a,但藉由位於其間的凹穴25a及27a而與該開口間隔分 離。在此種凹穴定位中,總凹穴表面面積的約15%位於水 平軸44a之下。此百分比可為23%或更小而不違背本發明之 範嚀。比起先前技術襯墊1丨,,總凹穴表面面積的至少約Μ% 位於該概墊之水平軸44,之下。應瞭解,軸44,下增加的凹穴 面積增加了藉由朝向研磨輪開口 39,之側面的襯墊u,而施 加在該晶圓上的夾持力且有助於B環形成。 圖8及9A展示形成於該流體靜壓襯墊丨丨a之主體〗之較 低部分中的圓形研磨輪開口39a,且其具有一定大小及形狀 以接收穿過該襯墊之研磨輪9a且與該晶圓W之較低中心嚙 合(該研磨輪及晶圓係以虛像呈現於圖9A中)。開口 39a之中 心在被接收在該開口中時一般對應於研磨輪9a(及9b)之旋 轉軸67。在所說明之襯墊ua中,研磨輪開口 39a之半徑R1 約為87 mm(3.43 in),且該研磨輪9a之周邊邊緣與該研磨輪 開口之徑向相對邊緣41 a之間的距離係相對統一的且一般 相當於約5 mm(0.20 in)。此等距離可以不同而不違背本發 明之範_。 亦如圖所示,襯墊11a之凸起表面32a包含圍繞各流體靜 壓凹穴21a、23a、25a、27a、29a及3 la之周邊延伸之共同擴 張的平臺部分(coextensive plateaus)34a。各自由參考數字 3 6a表示之排泄通道係形成於凸起表面32a中、位於該等流 體靜壓凹穴21a、23a、25a、27a、29 a及3 1 a之各共同擴張的 平臺部分34a之間。一大致月牙形的自由區域60a凹陷在凸 起表面中,該凸起表面在研磨輪開口周邊邊緣4ia與凹穴 99143.doc -16- 1289094 21a、23a、25a及27a之平臺部分34a的内部部分的邊緣38a 之間。5亥as圓W上之夾持力在自由區域6〇a上有效為零。此 等特徵將於下文中進一步解釋。 現參看圖10,流體靜壓凹穴21a、23a、25a、27a、29a及 3 1 a各自包括一用於將流體引入該等流體靜壓凹穴之流體 注入口 61a。該襯墊主體17a中之通道63a(由虛線說明)與該 等流體注入口 61a互相連接且向該等流體靜壓凹穴提供來 自一外部流體源(未圖示)之流體。在運作期間於一相對恨定 之壓力下迫使該流體進入該等流體靜壓凹穴21&、23a、 25a、27a、29a及31a中以使在研磨期間係該流體而非該襯 墊表面19a與該晶圓W接觸。以此方式,流體靜壓凹穴2ia、 23a、25a、27a、29a及3 la上的流體將該晶圓w垂直地固持 在襯墊夾持平面73内(見圖6及7)但仍提供一滑潤承載區域 或滑動障壁,其允許該晶圓W在研磨期間以很低的摩擦阻 力相對於該襯墊11a(及lib)旋轉。主要在流體靜壓凹穴 21a、23a、25a、27a、29a及3 1 a上提供該襯墊11a之夾持力。 圖11參考襯墊11a之晶圓側面19a之左半部分詳細展示流 體靜壓凹穴21&、25&及29&之方位。徑向距離1〇)1、11〇2及 RD3分別指示凹穴21a、25a及29a之最近的垂直側壁37a之周 邊邊緣與該研磨輪開口之中心的位置(該等最近垂直侧壁 37a係指最靠近研磨輪開口 39a之邊緣41 a的垂直侧壁),該研 磨輪開口之中心理想地對應於研磨輪旋轉軸67。如所說 明,距離RD1在流體靜壓凹穴21a之最近垂直側壁37a周圍係 非恆定的,以致流體靜壓凹穴21a之底端較頂端稍遠離開口 99143.doc -17- 1289094 39a。特定言之,距離RD1之範圍介於離該流體靜壓凹穴之 底端處為約104 mm(4.1 in)與離頂端處為約112 mm(4.4 in) * 之間(流體靜壓凹穴23a之此等值與此相同)。徑向距離rd2 ’ 及RD3分別對流體靜壓凹穴25a及29a之最近垂直側壁37&係 相對恆定的,RD2之值約為113 mm(4.4 in)且RD3之值約為 165 mm(6.5 in)(凹穴27a及3 la之此等值分別與此相同)。徑 向距離RD1可為恆定且徑向距離RD2及RD3可為非怪定而 不違背本發明之範疇。 圖11亦展示自研磨輪旋轉轴67至流體靜壓凹穴2ia及25a 之共同擴張的平臺部分34a之徑向最内部邊緣38&徑向量測 地徑向距離RD11。該邊緣38a界定零壓力(自由)區域6〇a之 末端或邊界。可見,徑向距離尺:^^丨對於邊緣38a係非恆定, 且在所說明之襯墊1 la中徑向距離RD11的範圍介於靠近垂 直軸43a處之約108 mm(4.25 in)與靠近流體靜壓凹穴21&之 底端(邊緣38a與研磨輪開口邊緣41a合併於此處)處之約87 φ mm(3·43 in)之間。當量測值係自研磨輪9a之周邊邊緣(當接 收於開口 39a中時)至邊緣38a之控向相對之最内部部分得 到時,此等相同的量測值之範圍介於靠近垂直軸43a處的約 26 mm(1.02 in)與靠近流體靜壓凹穴21a之底端處的約5 mm(0.20 in)之間且其與研磨輪開口 39a之半徑…形成介於 約0.30至約0.()57範_之比率。相比而言,先前技術流體 ^ 靜論塾U,(圖4)中之相應距離係怪定的,因為該凸起表面 .· 32'之最内部周邊邊緣38,與研磨輪開口邊緣41,吻合(即,先 别技術襯墊1中不存在零壓力(自由)區域)。在此襯墊u, 99143.doc -18- 1289094 中’徑向距離RD11’為約87 mm(3 43 in)且該研磨輪9,之周邊 邊緣至邊緣38,的相同量測為約$ mm(〇.2〇 in)。 本發明之流體靜壓襯墊丨la及1113與先前技術流體靜壓襯 塾11相比具有至少以下有益特徵。總流體靜壓凹穴表面面 積被減少。此有效地減小藉由該等襯墊施加於該晶圓界之 上的總爽持力’是因為在運作期間接收至該等流體靜壓凹 穴 21a、23a、25a、27a、29a、31a、21b、23b、25b、27b、 29b及3 lb中之流體的體積被減小。另外,水平軸44a下之流 體靜壓凹穴表面積被減小。此明顯地降低了研磨輪開口 39a 及3 9b之左面及右面上的夾持力。此外,内部流體靜壓凹穴 21a、23a、25a、27a、21b、23b、25b 及 27b藉由形成於其 間的零壓力自由區域60a及60b移離研磨輪開口邊緣4ia及 41b。此明顯地降低了研磨輪開口 39&及391)之邊緣41a及41b 周圍的夾持力。 在研磨運作期間流體靜壓襯墊1 la及1 lb不太硬性地固持 晶圓w以致於該等晶圓可被更容易趨於一致以使研磨輪9a 及9b偏移及/或傾斜。此減小當研磨輪9a及9b移動時所形成 的流體靜壓夾持力矩之數量級(即,較小應力形成於該晶圓 之彎曲區域中)。另外,該晶圓W未緊緊鄰近於研磨輪開口 邊緣41 a固持。當該等輪移動時,該晶圓w仍可鄰近研磨輪 開口邊緣41 a彎曲,而沒有先前技術研磨裝置中急劇。因 此,流體靜壓襯墊11a及lib促進晶圓W之該等表面上之更均 勻的研磨,且諸如B環及中心標記之該等經研磨之晶圓的奈 米拓撲降級得以減小或消除。此可藉由比較圖5A與14而看 99143.doc -19- 1289094 出。圖5A說明一使用先前技術流體靜壓襯墊11,研磨之晶圓 w而圖14說明一使用本發明之襯墊1&及llb研磨之晶圓 W。圖14中所示之該晶圓大體上沒有B環及中心標記。 圖15A-19說明藉由本發明之襯墊11&與llb及先前技術襯 塾11’固持之晶圓W中的應力。圖15A及15B可視地說明當研 磨輪與流體靜壓襯墊夾持平面對準時的此等應力。在兩個 晶圓w中,可忽略研磨輪開口 39及39,中之應力(該襯墊不在 該等區域夾持該晶圓)。圖15A展示用襯墊lla及llb固持晶 圓W時形成於晶圓w中之較低應力。其特別指示出鄰近研磨 輪開口邊緣41a及41b、晶圓W的整個表面上的較低應力(用 98及99指示之淺色區域)。其亦指示該晶圓上之更均勻分佈 的應力。相反’且如圖15B中所示,由襯墊11,固持之晶圓w 中的最大應力97在極接近開口 39,之周邊邊緣處(即不存在 零壓力(自由)區域)。 亦如可藉由比較圖15A與15B所見,較大應力97之集中區 域在使用襯墊11a及lib的研磨期間不如在使用襯墊u,時佔 優勢(圖15B)。優點為該等彎曲區域(例如,鄰近的研磨輪開 口邊緣41a)中該晶圓w之較小的局部變形及該等研磨輪9a 及9b之更均勻的磨損。均勻的輪磨損確保該等輪在研磨期 間不變形(即,無輪磨損差異)。此亦確保該磨床可保持更長 時間段的較低奈米拓撲設定值。又,若該等輪未偏移或傾 斜,則該移動引起之該等應力被有效地分佈在具有不太明 顯構形之中心標記及B環的該晶圓w。此適當地使得奈米拓 撲結構對該等研磨輪之偏移及傾斜不太敏感。 99143.doc -20- 1289094 圖16-19圖示說明當研磨輪“及外偏移及/或傾斜時在研 磨運作期間使用流體靜壓襯墊11 a及11 b之晶圓W中的較低 力所”兒明之應力係彼等在晶圓W中、於鄰近研磨輪開 口邊緣41a及41b處產生之應力且該等應力係在邊緣41a及 41b周圍之位置上、從約7點位置(弧長為〇 mm)開始且圍繞 該專周邊邊緣順時針移動(弧長約為4〇〇 mm)來量測。由先 前技術流體靜壓襯墊11,固持之晶圓w中的應力整體由參考 數字91表示且由襯墊lla及llb固持之晶圓中的應力整體由 參考數字93表示。 圖16說明當該等研磨輪偏移時之應力91及93。可見,應 力93明顯小於應力91,且在研磨輪開口 3%及391)之整個周 邊周圍、包括在該等晶圓W之中心WC處(對應於一約200 mm的弧長)比應力91更近於恆定。因此,在本發明中,當 該等研磨輪9a及9b偏移時,該等晶圓w不會如在先前技術 裝置中研磨之晶圓一樣在其中心附近急劇彎曲。 圖17說明當該等研磨輪偏移且垂直傾斜時晶圓w中之應 力91及93。再次,與襯墊11&及1 ib相關之應力93沿該等研 磨輪開口邊緣39a及39b之整個周邊一般係怪定。另外,對 應於該等晶圓中心wc的位置上,由襯墊lla及llb固持之該 等晶圓W中的應力93中有明顯的較小增加。因此,當該等 研磨輪9a及9b偏移且垂直傾斜時,該等晶圓w不會在鄰近 該專研磨輪開口 39a及39b之周邊處急劇彎曲且減少中心標 記形成。
圖18說明當該等輪偏移且水平傾斜時晶圓w中之應力9 J 99143.doc •21 · 1289094 及93。可見,該等晶圓臀之左面上的應力93不如應力μ增 加地急劇。因此,當輪9&及9|3移動且水平傾斜時,由襯墊 11 a及lib固持之晶圓W在其周邊上不會急劇彎曲且減少b 環形成。當由研磨輪之偏移、垂直傾斜及水平傾斜之組合 效果導致的晶圓W中的應力91及93時,圖19中展示相似結 果。 圖20描述使用先前技術之流體靜壓襯墊丨丨,及本發明之流 體靜壓襯墊11a及11b研磨之晶圓之〇·05百分點以上的奈米 拓撲值。使用襯墊11,研磨之晶圓的奈米拓撲值一般由參考 數字72指示,且使用襯墊lla及Ub研磨之晶圓的值一般由 參考數字74指示。使用本發明之該等襯墊Ua及nb研磨之 該等晶圓具有始終比先前技術之該等值72低的奈米拓撲值 74 〇 本發明之流體靜壓襯墊11 &及1丨b可用於在一單次運作設 定(single operati〇nal set-up)中研磨一組晶圓中之多個晶圓 W。一組晶圓可包含(例如)至少4〇〇個晶圓。其可包含4〇〇 個以上的晶圓而不違背本發明之範疇。一般認為一單次運 作設定係在該等研磨輪9&及9b之手動調節之間的連續運 作。忒組之各經研磨的晶圓W —般具有經改良之奈米拓撲 結構(例如,減小或消除的中心標記及B環形成)。特定言 之,其各自具有小於約12 nm之平均峰-谷變化。舉例言之, 該等晶圓之平均峰-谷變化可為約8 nm。平均峰-谷變化代表 各晶圓W之平均徑向掃描上的變化。峰-谷變化係在該晶圓 之多個半徑上圍繞該晶圓w之圓周確定的,且將彼等值之 99143.doc -22- 1289094 千均值用於判定該平均變化。 圖21根據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示意地說明一左流體靜壓 襯墊。該襯墊係整體由參考數字llla表示,且對應於第一 實施例之該襯墊11 a之部分的該襯墊之部分係由該等相同 參考數字加”100”表示。此流體靜壓襯墊llla大體上與先前 描述之流體靜壓襯墊11 a相同,但其具有形狀及定向與該襯 塾11a中之相應流體靜壓凹穴2ia、23a、25a、27a、29a及31a 不同的流體靜壓凹穴121a、123a、125a、127a、129a及131a。 類似於襯墊11a,該等流體靜壓凹穴121a、123a、125a、127a、 12 9a及13 la被徑向定位在該概墊iiia之該研磨輪開口 i39a 的周圍,且凹穴121 a與123a、凹穴125a與127a及凹穴129a 與13 la係相似的且對稱地位於該晶圓側面119a之相對的半 部分上。另外,凹穴12 la及123a在一圍繞該襯墊iiia之圓 周方向上延伸。然而,在此襯墊11 la中,凹穴125a、127a、 129a及13 la係遠離該研磨輪開口 139a而徑向延伸。此等襯 墊llla及111b與所有其它態樣中之襯墊lla及lib相同。 另外涵蓋:流體靜壓襯墊之夾持中心可受到控制施加至 該等流體靜Μ襯墊之凹穴之水的壓力影響。此會降低夾持 之中心,使其移近一晶圓夾持裝置之研磨輪的旋轉轴。更 特定言之,各流體靜壓凹穴(或流體靜壓凹穴之某些子集) 中之流體壓力可在研磨期間改變及/或可獨立於其它凹穴 加以控制。改變該等若干流體靜壓襯墊間之壓力的一種方 法係使開至該等流體靜壓凹穴中之節流孔開口之大小不 同。而且,與各凹穴相關之區域的剛性可在該等凹穴中藉 99143.doc -23- 1289094 由使該等凹穴之深度不同來改變。較深的流體靜壓凹穴比 較淺的流體靜壓凹穴更柔性地在該較深流體靜壓凹穴之區 域中固持該晶圓w,而較淺的凹穴將該晶圓剛性地固持在 該較淺凹穴之區域中。 流體靜壓襯墊已描述本文中所說明及描述之該等流體靜 壓襯墊lla、lib、Ilia及lllb來用於具有約300 mm直徑的 晶圓W。如前所述,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範疇的條件下,可 將流體靜壓襯墊按一縮小比例製造以研磨一 200 mm的晶 圓。此適用於本文所述之該等流體靜壓襯墊尺寸中之每一 個。 本發明之該等流體靜壓襯墊11a及lib係由一適合的剛性 材料(諸如金屬)製成,其能夠在研磨運作期間支持該晶圓w 且能夠承受反覆的研磨使用。由其它類似的剛性材料製成 之流體靜壓襯墊未違背本發明之範疇。 當引入本發明之元件或其較佳實施例時,冠詞,,一 ”(’’a”、”an”)、,’該,,(”the”及"said")意欲意謂存在一或多個 該等元件。術語"包含"、"包括"及"具有”係涵括性的且意謂 存在除該等列出元件外的額外元件。 由於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範疇的條件下可對上述實例做出 各種改動’吾人希望將包含於上述說明中且展示在該等附 圖中之所有内容解釋為說明性意義而非限制性意義。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先刖技術之一晶圓夾持裝置之示意性側視圖,其包 括流體靜壓襯墊及研磨輪,並且一半導體晶圓定位於其 99143.doc -24- 1289094 間,且以剖面展示該等流體靜壓襯墊; , °系類似於圖1之示意性侧視圖,但該等研磨輪係側 向偏移且垂直傾斜的; 圖3係一不意性正視圖,其說明研磨輪之水平傾斜及垂直 傾斜; 圖4係圖1之該等先前技術流體靜壓襯墊之晶圓面的示意 圖; _ 圖5八係使用圖1之晶圓夾持裝置研磨且隨後拋光之半導 體晶圓之奈米拓撲結構表面特徵的圖像表示,· 圖5B係圖5A之該晶圓表面之徑向剖面的圖形表示; 圖6係一併有本發明之晶圓夾持裝置之磨床的示意性側 視圖,並且以剖面展示該等流體靜壓襯墊; 圖7係該晶圓夾持裝置之放大的示意性侧視圖,其包括該 等流體靜壓襯墊及研磨輪,並且及一半導體晶圓定位於其 間; • 圖8係本發明之左流體靜壓襯墊之透視圖,其展示在研磨 期間與該晶圓相對之該襯墊之一表面的流體靜壓凹穴組 態; 圖9A係圖8片之左流體靜壓襯墊之晶圓面視圖,其展示了 一研磨輪及呈虛像之該晶圓以說明其與該襯墊的位置關 係; ' 圖9B係圖9A之流體靜壓襯墊與再次以虛像展示之晶圓 t 的底部平面圖; 圖10係類似於圖9A的晶圓面視圖,其展示連接該襯墊之 99143.doc -25- 1289094 該等流體靜壓凹穴中之流體注入口的通道; 圖11係圖9A之流體靜壓襯墊之放大的局部圖,其說明流 體靜壓凹穴相對於該襯墊之一研磨輪開口的位置; 圖12係一右流體靜壓襯墊之類似於圖8的透視圖,該右流 體靜壓襯墊在研磨運作期間與該左流體靜壓襯墊相對以使 晶圓可被固持在兩個概墊之間; 圖13A係類似於圖9A之該右流體靜壓襯墊的正視圖; 圖13B係其底部平面圖; 圖14係類似於圖5A的圖像表示,但其展示一使用圖6之晶 圓夾持裝置研磨且隨後拋光之半導體晶圓; 圖15 A係當用本發明之流體靜壓襯墊固持該晶圓時在研 磨期間施加至一半導體晶圓之一表面上的夾持應力的圖像 表示; 圖15B係用先前技術之流體靜壓襯墊固持之晶圓上的夾 持應力之的類似於圖15A的圖像表示; 圖16係一圖表,其展示當該等研磨輪側向偏移時在研磨 期間鄰近該等研磨輪之周邊、半導體晶圓中之應力,且比 較了由本發明之流體靜壓襯墊固持之晶圓與由先前技術之 流體靜壓襯墊固持之晶圓; 圖17係一類似於圖16之圖表,其比較晶圓中由該等研磨 輪之側面偏移及垂直傾斜產生的應力; 圖18係一類似於圖16之圖表,其比較晶圓中因該等研磨 輪之側面偏移與水平傾斜組合產生的應力; 圖19係一類似於圖16之圖表,比較晶圓中因該等研磨輪 99143.doc -26 - 1289094 之側面偏移、垂直傾斜與水平傾斜的組合效果產生的應力; 圖20係比較一在先前技術晶圓夾持裝置中研磨之晶圓與 在本發明之晶圓夾持裝置中研磨之晶圓的〇 〇5百分點以上 之奈米拓撲值的圖表;且 圖21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一流體靜壓襯墊的示 意圖,其展示在研磨期間與一半導體晶圓相對之襯塾之一 表面的流體靜壓凹穴組態。 相應參考符號指示該等圖式之若干視圖中的相應部分。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晶圓夾持裝置 Γ 晶圓夾持裝置 3 雙面磨床 9, 研磨輪 9a 左研磨輪 9b 右研磨輪 9b 研磨輪 1Γ 流體靜壓襯墊/先前技術襯墊 11a 1流體靜壓襯墊 lib 力流體靜壓襯墊 lib 流體靜壓襯墊 14 驅動環 15 制動器或試塊 17a 主體 19a 晶圓側面/襯墊面 99143.doc -27- 1289094
19b 晶圓側面/襯墊面 21, 流體靜壓凹穴 21a 流體靜壓凹穴 21b 流體靜壓凹穴 23f 流體靜壓凹穴 23a 流體靜壓凹穴 23b 流體靜壓凹穴 25, 流體靜壓凹穴 25a 流體靜壓凹穴 25b 流體靜壓凹穴 27, 流體靜壓凹穴 27a 流體靜壓凹穴 27b 流體靜壓凹穴 29, 流體靜壓凹穴 29a 流體靜壓凹穴 29b 流體靜壓凹穴 31, 流體靜壓凹穴 31a 流體靜壓凹穴 31b 流體靜壓凹穴 32f 凸起表面 32a 凸起表面 34a 共同擴張的平臺部分 35a 背面 36a 排泄通道 99143.doc -28 - 1289094 37a 垂直側壁 38f 最内部周邊邊緣 38a 邊緣 39 研磨輪開口 39a 研磨輪開口 39b 研磨輪開口 39’ 研磨輪開口 41’ 周邊邊緣 41a 研磨輪開口邊緣 41b 研磨輪開口邊緣 44» 水平軸 60a 自由區域 60b 自由區域 61a 流體注入口 63a 通道 67, 研磨輪旋轉軸 71 垂直夾持平面 71, 夾持平面 73 垂直夾持平面 73, 夾持平面 77, 中才心標記 79, B環 111a 襯墊 119a 晶圓側面 99143.doc -29. 1289094 121a 流體靜壓凹穴 123a 流體靜壓凹穴 125a 流體靜壓凹穴 127a 流體靜壓凹穴 129a 流體靜壓凹穴 131a 流體靜壓凹穴 139a 研磨輪開口 N 凹口 99143.doc -30-

Claims (1)

1289094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流體靜壓襯墊,其用於在藉由研磨輪研磨一工件期 間固持該工件,該流體靜壓襯墊包含: 一用於在研磨期間固持該工件之主體,該主體具有一 工作表面區域及一水平軸; 一形成於該主體中之開口,其用於接收一通過該開口 與該工件嚙合之第一研磨輪;及 至少一凹穴’其係形成於該主體中且適於接收穿過該 主體進入該凹穴之流體,從而在該主體與該工件之間提 供一障壁且在研磨期間施加壓力至該工件,該一凹穴且 有邊主體中所有凹穴之總凹穴表面面積,其小於該主體 之該工作表面面積’以致使得該凹穴表面面積與該工作 表面面積之比率小於約0.26。 2·如請求項1之流體靜壓襯墊,其中該凹穴表面面積與該工 作表面面積之比率為約0.17。 3 ·如請求項1之流體靜壓襯墊,其中該凹穴表面面積小於約 225 cm2(34.87 in2) 〇 4·如請求項1之流體靜壓襯墊,其中該凹穴表面面積之約 20%或更小係形成於該主體的水平軸之下。 5·如請求項1之流體靜壓襯墊,其包含多個凹穴且進一步包 含在該等凹穴中之至少一些之間的排泄通道、其用於自 該等凹穴移除多餘之流體,各凹穴包含一用於將流體自 該主體引入該個別凹穴中之注入口。 6 ·如請求項5之流體靜壓襯墊,其中該主體中之開口具有〜 99143.doc 1289094 由該主體所界定的周邊邊緣及一當研磨輪被接收在該開 口中時大致對應於該研磨輪之旋轉軸的中心,該等流體 靜壓凹穴被配置成與該周邊邊緣之部分呈徑向相對之關 係且被置於一距該開口之中心一徑向距離處。 7·如請求項6之流體靜壓襯墊,其中該主體中之該開口係形 成於鄰近該主體之一周邊邊緣處。 8·如請求項丨之流體靜壓襯墊,其與一磨床組合,該磨床包 括一被收納在該流體靜壓襯墊主體之開口中的第一研磨 輪、一第二流體靜壓襯墊、一被收納在該第二流體靜壓 概塾之主體之-開口中的第二研磨輪,其中該等兩個 流體靜壓襯墊及兩個研磨輪係以彼此相對之方式排列以 固持其間的該工件且提供對該工件的同時雙面研磨。 9· 一種藉由一雙面磨床之一單次設定而在一雙面研磨製程 中被形成之半導體晶圓組,各晶圓具有一經改良的奈米 拓撲…構,該結構具有約丨2 nm或更小的平均峰-谷變化, 且各晶圓係藉由以下步驟形成: 將該晶圓定位在一第一與第二流體靜壓襯墊之間及定 位於該第一流體靜壓襯墊及第二流體靜壓襯墊中之每一 個之開口内的一第一及第二研磨輪之間;且 將孩曰曰圓固持在該等流體靜壓襯墊之間及該等研磨輪 ^間,以致使得在鄰近該等研磨輪之周邊邊緣及鄰近該 等襯墊中之該等開口的周邊邊緣處無明顯夾持壓力被施 加至該經固持的晶圓。 月求員9之半導體晶圓組,其中該半導體晶圓組包含至 99143.doc 1289094 少400個連續地製成之晶圓,其具有該經改良的奈米拓撲 結構且係藉由該單次設定而被形成。 11 ·如請求項10之半導體晶圓組,其中該半導體晶圓組包含 至少800個晶圓。 12·如請求項1〇之半導體晶圓組,其中該組中的每一晶圓係 大體上無中心標記及B環。 13·如請求項1〇之半導體晶圓組,其中各晶圓具有一經改良 的奈米拓撲結構,該結構具有約8 nm或更小的平均峰-谷 變化。 14. 一種流體靜壓襯墊,其用於在藉由研磨輪研磨一工件期 間固持該工件,該流體靜壓襯墊包含: 一用於在研磨期間固持該工件之主體,該主體具有一 工作表面區域及一中心,該主體亦具有一穿過該中心的 水平轴; 一形成於該主體中之開口,其用於接收一穿過該開口 與該工件嚙合之第一研磨輪,該開口具有一由該主體所 界疋之周邊邊緣且進一步具有一中心; 至少一凹穴,其係形成於該主體中且適用於接收穿過 δ亥主體進入該凹穴之流體,從而在該主體與該工件之間 提供—流體障壁且在研磨期間施加壓力至該工件,該一 凹八在一距該開口之中心一徑向距離處被配置成與該開 口之周邊邊緣之一部分呈徑向相對之關係;及 自由區域,其被形成於位在該開口之周邊邊緣與該 相對之一凹穴間的該主體中,該自由區域經建構成 99143.doc 1289094 可使得在使用時該流體靜壓襯墊在該自由區域上大體上 未施加夾持壓力至該工件。 15·如請求項14之流體靜壓襯墊,其中該自由區域係自一凹 穴之一邊緣凹陷,該襯墊在該一凹穴之邊緣上大體上未 施加夾持壓力至該工件,該邊緣與該主體中之開口的周 邊邊緣間隔分開以使該自由區域位於其間。 16·如請求項15之流體靜壓襯墊,其中自該襯墊中之開口的 中心至該一凹穴之邊緣的不同部分的徑向距離沿該邊緣 係不等的。 17·如請求項16之流體靜壓襯墊,其中該等徑向距離之至少 一量測值係該主體中的該開口之半徑的至少約1 · i倍。 18.如請求項15之流體靜壓襯墊,其中當研磨輪被接收在該 襯墊中之開口中時,該研磨輪之一周邊邊緣與該凹穴邊 緣之控向相對部分之間的間隔沿該凹穴邊緣係不等的, 且其中該間隔之至少一量測值係該主體中的該開口之半 徑的至少0.1倍。 19 ·如π求項14之流體靜壓襯墊,其包含複數個與該主體之 開口以徑向相對的方式排列的凹穴,且其中該自由區域 係形成於該開口之該周邊邊緣與該等徑向相對之凹穴中 之至少一者間。 2〇.如請求項14之流體靜壓襯墊,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主體 及一被接納在該第二主體之一開口中的第二研磨輪,該 等兩個主體及兩個研磨輪係以彼此相對的方式排列,以 便固持其間的工件且提供對該工件的同時雙面研磨。 99143.doc
TW094103075A 2004-03-19 2005-02-01 Wafer clamping device for a double side grinder TWI28909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5468404P 2004-03-19 2004-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8235A TW200538235A (en) 2005-12-01
TWI289094B true TWI289094B (en) 2007-11-01

Family

ID=34960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03075A TWI289094B (en) 2004-03-19 2005-02-01 Wafer clamping device for a double side grinde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066553B2 (zh)
EP (1) EP1735127B1 (zh)
JP (1) JP4948390B2 (zh)
KR (2) KR20070030179A (zh)
CN (1) CN1933940B (zh)
TW (1) TWI289094B (zh)
WO (1) WO200509505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6992B (zh) * 2007-12-31 2014-08-01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利用由彎曲資料的反饋之奈米形貌控制及最佳化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01049B2 (en) 2006-01-30 2009-10-13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Double side wafer grinder and methods for assessing workpiece nanotopology
US7662023B2 (en) 2006-01-30 2010-02-16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Double side wafer grinder and methods for assessing workpiece nanotopology
MY149762A (en) * 2006-01-30 2013-10-14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Double side wafer grinder and methods for assessing workpiece nanotopology
DE102007056627B4 (de) * 2007-03-19 2023-12-21 Lapmaster Wolters Gmbh Verfahren zum gleichzeitigen Schleifen mehrerer Halbleiterscheiben
JP4985451B2 (ja) * 2008-02-14 2012-07-25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ワークの両頭研削装置およびワークの両頭研削方法
US8712575B2 (en) * 2010-03-26 2014-04-29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Hydrostatic pad pressure modulation in a simultaneous double side wafer grinder
WO2013165315A2 (en) 2012-05-02 2013-11-07 MEMC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got grinding
JP6202959B2 (ja) * 2013-09-17 2017-09-27 光洋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両頭平面研削盤用の静圧パッド及びワークの両頭平面研削方法
KR20230175281A (ko) * 2021-04-27 2023-12-29 글로벌웨이퍼스 씨오., 엘티디. 볼록 다각형 형상 연마 부재를 갖는 양면 연삭 장치
CN113681378B (zh) * 2021-10-26 2022-07-29 江苏华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用蓝宝石晶片的打磨工艺
CN114986381B (zh) * 2022-06-16 2023-08-22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研磨装置和双面研磨方法
CN115723035B (zh) * 2022-09-08 2024-05-28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监控研磨装置的加工状态的系统、方法及双面研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48751A (en) * 1946-08-10 1948-09-07 Volkel Bros Machine Works Record edging lathe
US6062959A (en) * 1997-11-05 2000-05-16 Aplex Group Polishing system including a hydrostatic fluid bearing support
US6875085B2 (en) * 1998-11-06 2005-04-05 Mosel Vitelic, Inc. Polishing system including a hydrostatic fluid bearing support
JP3951496B2 (ja) 1999-03-30 2007-08-01 光洋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薄板円板状ワークの両面研削装置
WO2000067950A1 (fr) * 1999-05-07 2000-11-16 Shin-Etsu Handotai Co.,Ltd. Procedes et dispositifs correspondants permettant de meuler et de roder des surfaces doubles simultanement
CN2417961Y (zh) * 2000-03-24 2001-02-07 广东阳江南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磨刀机的工件夹紧装置
EP1307321A2 (en) * 2000-08-07 2003-05-07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semiconductor wafer using double-side polishing
US20020185053A1 (en) * 2001-05-24 2002-12-12 Lu Fei Method for calibrating nanotopographic measuring equipment
JP2003124167A (ja) * 2001-10-10 2003-04-25 Sumitomo Heavy Ind Ltd ウエハ支持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る両頭研削装置
DE102004005702A1 (de) 2004-02-05 2005-09-01 Siltronic Ag Halbleiterscheib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Halbleiterscheibe
US7601049B2 (en) 2006-01-30 2009-10-13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Double side wafer grinder and methods for assessing workpiece nanotopology
US7662023B2 (en) 2006-01-30 2010-02-16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Double side wafer grinder and methods for assessing workpiece nanotopology
US7930058B2 (en) 2006-01-30 2011-04-19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Nanotopography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using feedback from warp data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6992B (zh) * 2007-12-31 2014-08-01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利用由彎曲資料的反饋之奈米形貌控制及最佳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67745B2 (en) 2012-09-18
US20080020684A1 (en) 2008-01-24
EP1735127B1 (en) 2013-07-31
CN1933940A (zh) 2007-03-21
EP1735127A1 (en) 2006-12-27
KR20090028656A (ko) 2009-03-18
CN1933940B (zh) 2010-05-05
KR20070030179A (ko) 2007-03-15
KR101141474B1 (ko) 2012-05-07
US20110101504A1 (en) 2011-05-05
US8066553B2 (en) 2011-11-29
JP4948390B2 (ja) 2012-06-06
WO2005095054A1 (en) 2005-10-13
TW200538235A (en) 2005-12-01
JP2007529332A (ja) 2007-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9094B (en) Wafer clamping device for a double side grinder
TWI422465B (zh) Double - sided grinding of workpiece and double - sided grinding of workpiece
JP6013317B2 (ja) 同時両面ウエハ研削盤における静水圧パッド圧力調節
JP3969956B2 (ja) 両面同時研削方法および両面同時研削盤並びに両面同時ラップ方法および両面同時ラップ盤
TW200819242A (en) Carrier for double side polishing device, and double side polishing device and double side polishing method using the carrier
JP4670566B2 (ja) 半導体ウェーハの両頭研削装置、静圧パッド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両頭研削方法
WO2020137186A1 (ja) 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ウェーハ
JPH10230451A (ja) 研磨装置及びワーク測定方法
TWI246448B (en)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 head,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lanarized semiconductor wafer produced thereby
TWI381906B (zh) 雙面晶圓研磨器及評估工作件奈米布局之方法
JP4198693B2 (ja) 両面研磨方法及び装置
JP5007527B2 (ja) ウェーハ製造方法
JP5265281B2 (ja) 両面研磨装置
JP6888753B2 (ja) 研磨装置、及び、研磨パッドのドレッシング方法
KR101081930B1 (ko) 웨이퍼 연마 장치
JP2009172737A (ja) ウェハの研磨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03071706A (ja) ラッピング装置
JP2006043787A (ja) 平面研削用セグメント砥石
KR101105702B1 (ko) 웨이퍼 연마 방법
JP2022106193A (ja) ウェハ研磨用キャリアおよびウェハ研磨装置
JP2004106131A (ja) 硬質脆性板の研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