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87070B - Secondary air leading-in device of two-wheeled automobile - Google Patents

Secondary air leading-in device of two-wheeled automobi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87070B
TWI287070B TW094141709A TW94141709A TWI287070B TW I287070 B TWI287070 B TW I287070B TW 094141709 A TW094141709 A TW 094141709A TW 94141709 A TW94141709 A TW 94141709A TW I287070 B TWI287070 B TW I2870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air
air introduction
exhaust
passage
exhaust pi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41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26790A (en
Inventor
Takuhei Kusano
Nobuhiro Shimada
Takayasu Sugitani
Shigeyuki Furuha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26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26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87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870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90/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 F01N2590/0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for motorcy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Description

128707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 改良。 種二輪 機車之2次空氣導入裝置之 【先前技術】 導輪機車之2次空氣導入裝置習知有將2次空氣 ^官連接到排氣口者(參照例如專利文獻… 脾霞1文獻日本專利特開平5-321657號公報 將專利文獻1的圖2 #日Η上 公報之符號。 使用記載於同一 $、酋人人I置是從第2空氣濾清器5Q,經由2次空 ::入& 55、2次空氣控制閥56、2次空氣導入管58、 4閥(lead valve)59及2次空氣導人管6〇而到達擎 18之排氣口的裝置。 【發明内容】 肇(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近年來,由於排氣法規嚴格化,為了要淨化排氣,必須 f排氣純增加2次空氣的導人量,如上所述,將2次空 氣‘入官60連接到排氣口而導入2次空氣時,為了確保 必要的2次空氣導入量,例如有加大2次空氣導入管 之直徑的方法。此時,加大排氣口部的導入口尺寸時,排 氣對燃燒室侧發生逆流的影響會變大。又,將2次空氣導 入官連接到排氣管時,對於4行程引擎而言,由於其排氣 管的截面積小,因此即使加大2次空氣導入管的直禋,也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03/94141709 5 1287070 •無法期待大幅增加2次空氣導入量。 本I ^的目的在於改良二輪機車的2次空氣導入襞 ,不k成輸出性能降低等的影響下,能夠增加2 友 導入量而確保其必要量。 人二乳 (解決問題之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發明’係一種對内燃 二應2次空氣的二輪機車,其特徵在於:在排氣= 有多個2次空氣導入通路。 、路叹 增:二2次空氣導入通路將2次空氣導入到排氣通路, 曰’⑧通路的2次空氣導人量,以促進在排氣 之未燃燒氣體的氧化。 、路内 申明專利範圍第2項的發明,係如上述構成,盆 於:最好蔣9 A + γ ^ W诚在 取好將2次空氣導入通路對上述排氣通路的入口、、八 排氣通路而隔離。 〜者 將2 -人空氣導入通路對上述排氣通路的入口沿 2通::,離,’從各2次空氣導入通路流入到排氣通路的 導入;:圓t排氣通路内不會互相干涉’而使2次空氣的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發明,係如上述構成,其 於·取好將2次空氣導入通路設在排氣管。 、 你人空氣導入通路設於露出在外部的排氣管,使連接 變得容易。 申,專利範圍第4項的發明,係如上述構成,其特徵在 於.取好將2次空氣導入通路之-,設在上述内燃機的排 6 312χρ/翻說鴨(補件)/95__4 1287070 氣口,而另一個設在排氣管。 Μ 利用習知的2次空氣導入通路,將2次空氣導入到内燃 機的排氣口,而在排氣管新設2次空氣導入通路,能夠避 免因為增加2次空氣導入通路的數目而導致成本增加。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發明,係如上述構成,其特徵在 於:最好分別設定多個2次空氣導入通路各自的直徑。 考慮排氣通路各部分所產生的排氣壓力之脈動的影 響,而分別設定多個2次空氣導入通路各自的直徑,可增 _加各2次空氣導入通路的2次空氣導入量。 (發明效果)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發明中,在排氣通路設置多個 2次空氣導入通路,因此相較於習知僅在排氣通路的排氣 口 1處設置2次空氣導入通路的情形,能夠增加對排氣通 路的2次空氣導入量,確保2次空氣導入量的必要量,更 能夠減少在排氣中所含的未燃燒成分。 $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發明中,多個2次空氣導入通 路對排氣通路的入口沿著排氣通路而隔離,因此能夠防止 2次空氣在排氣通路内互相干涉,而可圓滑地導入2次空 又,設在排氣通路之各部分的各2次空氣導入通路中的 2次空氣導入量隨内燃機的轉速而增加,而將各2次空氣 導入通路,設定為在不同的内燃機轉速下增加2次空氣導 入量,藉此能夠在寬廣的轉速範圍中導入2次空氣,而能 夠使2次空氣導入量變多。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5-03/94141709 7 Ϊ287070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發明中,於排氣管設置2次空 氣導入通路,因為將2次空氣導入通路用配管連接到露在 外部的排氣管較為容易,而能夠提高生產性。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發明中,將2次空氣導入通路 之一 ’設在上述内燃機的排氣口,而另一個設在排氣管, 利用習知的2次空氣導入通路將2次空氣導入到内燃機的 排氣口 ’而只在排氣管新設2次空氣導入通路,因此能夠 避免因為增加2次空氣導入通路的數目而導致成本增加。 在申睛專利範圍第5項的發明中,由於分別設定多個2 次空氣導入通路各自的直徑,因此可利用在排氣通路内所 產生之排氣壓力的脈動,而將各2次空氣導入通路設定在 使2次空氣導入量變多的最佳條件。 【實施方式】 圖式說明實施本發明的最佳的形 从下參 式依符號方向觀看 圖1為具備有本發明之2次空氣導人裝置(第1實施形 =)之二輪機車的側視圖,二輪機車1G為具備有車體㈣ 、經由連結構件12彳自由擺動地安裝在該車體框架1 擺動單S(swingunit)13、分別跨越該擺動單; 車肢框架11而安裝的後緩衝單元(rear cushion un 11) 14的車輛。 擺動單元13是由構成前部的引擎、及呈一體地 在5亥引擎16之後部的| p ^ 汽缸頭21連接有所構成’引擎16之 接有及乳衣置22及排氣裝置23,並在排氣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〇3/9414ΐ7()9 1287070 裝㈣的排氣通路,設置用以淨化排氣裝置23所排出的 排氣、可導入2次空氣之2次空氣導入裝置24。 吸氣裝置22由經由吸氣管26連接到汽虹頭2ι而用以 控制吸氣及燃料的化油器27、及經由連接管(⑽卿㈣ tube)28連接到該化油器27的主空氣遽清器(_心 所構成。也可以取代化油器27,將燃料嘴射 裔(fuel lnjector)設在吸氣管,而在其上游設置節流闕 本體(throttle body)。 排氣衣置23由從汽缸頭21延伸到車輛後方的排氣管 33、及連接到該排氣管33之後端的消音器^所構成。 在此’41為構成車體框架n之前端的頭管(headpipe)、 42f可自由操縱地安裝在頭管41的底連桿(bQtt⑽⑽) 式前叉(front fork)部、43為安裝在前叉部42之下端的 前輪、44為安裝在前叉部42之上部的龍頭(handie)、铛 為安裝在車體框架n之後部上部的收納箱、47為覆蓋收 #納箱46之上部開σ的覆蓋片(处如)、48為位在收納箱 46的後方’且安裳在車體框架u之後部的燃料箱(加 51為安裝在無段變速機17之輸出抽的後輪、52為手扶架、 53為後載物架(rear carrie〇、54為腳架(sw)。、 j 2為用於說明本發明之2次空氣導入裝置(第i實施 形態)的主要部分侧視圖(圖中的箭頭(fr〇nt)表示車輛前 方。以下皆同),2次空氣導入裝置24由經由第j托架 (bracket) 61安裝在車體框架u之後部的副空氣濾清器 (sub air cleaner)62 ;經由橡膠製的第丨軟管63、63連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〇3/94141709 0 1287070 空氣濾清器62’並且㈣第2托架加耐)64 組框系11之後部的控制閥66、66 ;從該等控制 67、 66刀別延伸到排氣管33側的橡膠製的第2軟管 將足8;分別將一端連接到該等第2軟管67、68,並且 12纟而女政到排氣管33的金屬製的第1管71及第2管 斤構成。此外’ 73為將第2軟管67與第1管71的連 、及第2軚s 68與第2管72的連接部分別予以封閉 •的官束(hose band)。 氣慮清為62是用以淨化導入到排氣管犯内之2次 工氣者〇 控制閥66設有用以控制供給到排氣管33之2次空氣之 流2的2個閥,其詳細内容請容後述。 第^管71與第2管72是將該等的前端71a、72a固定 卜氣言3 3而在其長度方向上分開的構件,如此,藉 使第1管71與第2管72於排氣管33的安裝位置分開, _可以在導入空氣彼此不干涉的情形下,根據引擎的轉速, 在第1管71與第2管72達成排氣管33的2次空氣導入 量的最佳化。 亦即,在排氣管3 3中,因為設在汽缸頭21之排氣閥的 開閉’而反覆產生正壓與負壓之排氣壓力的脈動,但是在 排氣官33内產生正壓或負壓的位置,會因為引擎轉速而 不同。因此,若將第i管71或第2管72固定於在某個引 擎轉速下成為負壓的位置時,能夠讓更多的2次空氣導入 到排氣管33。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03/94141709 10 1287070 j第1 f 71與第2管72分開而安裝在排氣管33,八 竭對應崎;Γ:::'的引擎轉速及與第2管 皆能導入更多的二如二在2個不同的引擎轉速下 速範圍使2次空氣能夠跨越寬廣的引擎轉 上述的副空氣濾、清器 12、第i軟管63、控制闕66 2軟管-、第1管π係構成第丨空氣導入通路= ^副空氣遽清器12、W軟管63、控制闕66、第= 牛 ^第2管72係構成第2空氣導人通路?6的構件。“ 68、 序發明之搖擺單元的剖視圖。引擎16則依 衣刀離式曲柄箱(crankcase)81、汽缸(cylinder) 本體82、汽缸頭(Gylinder⑽)21及汽缸頭蓋(㈣ ⑽打)84 ’藉由分離式曲柄箱81將曲柄軸(crank sha⑴ 85支撐成可自由旋轉,藉由連桿(c〇nnectin口〇d)w將 可自由移動地插入到汽叙本體82的活塞(pist〇n)86與曲 85予以連結,可自由旋轉地將凸輪軸(CamShaft)88 安衣在/飞缸頭21,而讓正時鏈條(timing chain)9i跨越 曲柄軸85側與凸輪軸88侧。此外,93為安裝在曲柄軸 85之一端侧的AC發電機(generat〇r)、%為由汽缸頭21 與活基8 6所形成的燃燒室。 無段變速機17之構造為:將驅動皮帶輪(drivepuUey) 9 5女衣在曲柄軸8 5 ’在分離式曲柄箱81的後部可自由旋 轉地安裝有驅動軸(drive shaft)96及最終齒輪軸(f gear shaft)97,在驅動軸96的中間部安裝有被驅動皮帶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03/94141709 11 © 1287070 .輪(driven pulley)98,將驅動皮帶(drive “Η)ι〇ι 妗 越分別掛在該等驅動皮帶輪95及被驅動皮帶輪98,成5為 從驅動軸96經由多個減速齒輪將動力傳遞^㈣輪轴 97的構造,將後輪51安裝在最終齒輪輛97。此外, 係設在消音器34内的觸媒、103係曲柄箱蓋(crank cover)、1〇4係安裝在驅動軸96之前端的離心離合器、 105a,105b 為罩蓋(shroud)、l〇5c 為開口。 排氣管33與消音器34可藉由連接部23A而分離,而藉 由束帶構件106加以綁緊而連接。當更換輪胎時不需要卸 下排氣管33,而只需要卸下消音器34即可。 第1管71的前端部71a位在排氣管33上靠近汽缸頭 21之處,第2管72的前端部72a則位於離開第i管71 的前端部71a之消音器34側的位置。 圖4係本發明之2次空氣導入裝置(第丨實施形態)的系 統圖,副空氣濾清器62經由第丨軟管63連接到控制閥 _ 66A、66B(在此將控制閥66,66的符號變更為66A及66b), 控制閥66A經由第2軟管67、第1管71連接到排氣管33 上靠近汽缸頭21之處,並且連接到吸氣管26,控制閥66β 經由第2軟管68、第2管72連接到排氣管33上靠近消 音器34之處,並且連接到吸氣管26。 圖5(a),(b)係說明本發明之控制閥的剖視圖。 在(a)中’控制閥6 6是由設有大略為[字狀之主通路 109的殼體(housing) 111 ;經由襯墊(bush)l 12可自由移 動地安裝在該殼體111的軸(Shaft)ll3 ;安裝在該轴113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03/94141709 12 1287070 ‘之一端的節流閥114;為2個碟片(disk)ll 6、116所抉持 而安裝在軸113之另一端的隔膜片(diaphragm)117;用以 賦予節流閥114朝開方向之彈力、壓縮配置在節流閥j i 4 及殼體ill側之間的圈狀壓縮彈簧(coil spring)118;設 在设體111之節流閥114側的吸入側蓋丨21 ;用以覆蓋隔 膜片117、並且將隔膜片117的周圍推抵到殼體U1的2 膜片蓋(diaphragm cover)122 ;用以根據排氣管33(參照 •圖2)内的壓力開閉主通路1〇9而設在主通路ι〇9之出口 的前導閥123 ;用以限制該前導閥123之開度的擋塊 (Μ〇ΡρεΓΜ26;及用以覆蓋該等前導閥123與擋塊126而 安裝在殼體111的吐出側蓋127。 ^在此,121a係在吸入側蓋121所具備的吸氣口; i27a 係在吐出側k 127所具備的吐出σ ; 131係為了密合於設 在,體⑴的閥座部llla上而設在節流闕ιΐ4的橡膠製 的搶封材;132係用以保持圈狀麗縮彈菁ιΐ8於殼體⑴ 側之端面的保持器(ret i ) & aine~’ 133、134 係由隔膜片 117 隔開忒體111與隔膜片蓋1 22問夕处P目, 0 ^ 々现1以間之空間而成的第1室及第 室;136係安褒在第1請内之碟片116的間隔件 卿打),137係用以使軟管連接到吸氣管26(參照圖2) 而設在隔膜片蓋122的吸氣側i拿垃η ιη J及矾側連接口; 138係用以減少在 吸氣側連接口 137内流動夕*今AA、+ ,円抓動之工軋的流量而設在吸氣側連 接口 137内的小孔(or i f i ) ·] ^ ^ . . . ce),141係用以讓前導閥123 孩合而§又在主通路⑽之出口的周 以密封殼體111與吐出側蓋 U灣用 派/之間的〇型環;143係為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〇3/941417〇9 13 1287070 了毒主通路109與第1室133連通而開在殼體1;π上的連 通孔。 (b)係(a)的b-b線剖視圖,顯示將前導閥123與擋塊 1 26以螺絲145 —起鎖緊安裝在殼體111的情形。此外, 146係用以將吐出側蓋127安裝在殼體U1的螺絲 多個中的1個)。 , 接著說明以上所述的控制閥66的作用。 在(a)中’在吸入側蓋12ι的吸入口 12la連接到副空氣 濾T器側、吐出側蓋127的吐出口 127a連接到排氣管側、 吸乳側連接口 i 37連接到吸氣裝置的吸氣管的狀態下,當 在隔膜片盍122之第2室134内無負壓或負壓小時,節流 511 js因為圈狀壓縮彈簧118的彈力而成為開狀態(圖 的狀心)’而2次空氣會如箭頭A所示,&副空氣遽清器 進入到吸入口 121a内,通過主通路1〇9將前導閥123推 回,而如箭頭B所示從吐出口 127&流到排氣管側。 广如箭頭c所示,f 2室134内的空氣被引導到吸氣 二側田大的負壓作用在第2室j 34内而抵抗圈狀壓縮彈 =118的彈力時,隔膜片⑴會移動而使第2室134内的 谷積變小,隨此,節流閥114經由轴113朝圖的右方移動 而成為閉狀態。 因此,2次空氣停止向排氣管流動。 在前導閥123打開的期間内,當從排氣管傳遞排氣壓力 的正壓的脈動到吐出側蓋127内時,前導閥123會關閉。 因此,能夠防止排氣逆流到主通路1〇9内。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03/94141709 14 1287070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控制閥之其他實.施形態的剖視 圖。針對與圖5所示的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附加 號’且省略詳細的說明。 、 控制閥151是由··設有由本通路152及2個分岐通路 153、153所構成的主通路154的殼體156,·經由襯墊Hu 可自由移動地安裝在該殼體156的軸157;安裝在該軸⑸ 之為的即流閥114;隔膜片117;用以賦予節流閥114朝 開方向之彈力而壓縮配置在節流閥114及殼體ιη之間 圈狀壓細彈黃118A ;吸入側蓋121 ;隔膜片蓋122 ;用以 根據排氣管33(參照圖2)内的壓力而分別開閉2個分岐通 路153 153而e又在分岐通路153、153之出口的前導閥 123、123 ;用以限制該等前導閥123、123之開度的擋塊 1 26 1 26,及用以覆蓋該等前導閥123、123與擋塊、 126而安裝在殼體156的吐出側蓋158所構成。此外, 158a、158a係吐出侧蓋158所具備的吐出口。 圖7(a),(b)係顯示本發明之2次空氣導入裝置之其他 實施形態的側視圖,針對與圖2所示的實施形態相同的構 成附加同一符號,且省略詳細的說明。 (a)所示的2次空氣導入裝置17〇(第2實施形態)是由 田,J空氣濾、清器62 ;第1軟管63 ;控制閥66 ;從該控制閥 66延伸到排氣管33(參照圓2)側的中間軟管171 ;連接到 该中間軟官171之前端的τ字管丨72;連接到該T字管172 之2個連接部的第2軟管67、68 ;上述的第1管71 (參照 圖2)及第2官72(參照圖2)所構成。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03/94141709 15 1287070 (第4實施形態)的側視圖(部分剖視圖)。將2次空家首入 裝置24之第1管71的前端71a安裝在引擎191的 192,讓設在汽缸頭192的排氣口(p〇rt)193與第/管 藉由設於汽缸頭192的通孔194而連通,將第2管^的 前端72a連接到安裝在汽缸頭192的排氣管196。此外, 197係吸氣口(port)、198係與吸氣口 197連通的吸氣管 2 01係用以開閉排氣口上9 3對燃燒室之開口部的排^闕g、、 202係用以開閉吸氣口 i 97對燃燒室之開口部的吸氣二、。 如此,藉由第1空氣導入通路75連通到排氣口 =、 第2空氣導入通路76連通到排氣管196,以後續裝設的 方式將第2空氣導入通路76追加到習知設置有第^氣 導入通路75的引擎191 夠以簡單的構造增加對^引 擎191之排氣系統的2次空氣導入量,而能夠抑制成本上 升(cost up) 〇 如以上的圖2所示,首先’本發明為將2次空氣供給到 引擎(内燃機)16之排氣通路的二輪機車1〇(參照圖^, 其特徵在於:將作為複數個2次空氣導入通路的第丨空氣 導入通路75及第2空顏導人!甬放:_ 孔涂通路76没置於作為排氣通路 的排氣管33。 :於在排氣通路設有多個第i空氣導入通路π及第2 空氣導^通路76 ’因此相對於習知僅在排氣通路的排氣 口 1處设置2次空氣導入通路的情形,本發明中能夠增加 ㈣通路之2次空氣導入量’可確保2次空氣導入量的必 要罝,更能減少在排氣中所含的未燃燒成分。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〇3/9414ΐ7〇9 17 1287070 其次,本發明之特徵在於:讓安裝在排氣管33之多個 第1空氣導入通路75及第2空氣導入通路76之各別的前 端71a,72a沿著排氣管33隔離。 作為多個第1空氣導入通路75及第2空氣導入通路76 對排氣管33之固定部的前端71a,72a沿著排氣管33隔 離,因此能夠防止2次空氣在排氣管3 3内相互干涉,能 夠圓順地導入2次空氣。
第三,本發明之特徵在於:將第1空氣導入通路75及 第2空氣導入通路76設在排氣管33。 由於將第1空氣導入通路75及第2空氣導入通路76設 在排氣管33,因為將第1空氣導入通路75及第2空氣導 入通路7 6連接到露在外部的排氣管3 3較為容易,因而能 夠提高生產性。 第四,本發明之特徵在於··如圖8所示,將第1空氣導 入通路75及第2空氣導入通路76的其中一個設在引擎 191的排氣口 193,將另一個設在排氣管196。 由於將第1空氣導入通路75及第2空氣導入通路76的 其中一個設在引擎191的排氣口 193,將另一個設在排氣 管196,可利用習知的第1空氣導入通路75將2次空氣 導入到排氣口 193,而只需要在排氣管33新設第2空氣 導入通路76,因此能夠避免因為增加2次空氣導入通路 的數目而導致成本上升。 第五,本發明之特徵在於:如圖2及圖5(a),(b)所示, 分別設定多個第1空氣導入通路75及第2空氣導入通路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03/94141709 18 !287〇7〇 7 6之各自的直徑。 由於分別設定多個第1空氣導入通路75及第2空氣導 入通路76之各自的直徑(具體而言,為第1軟管63;第2 軟管67、68 ;第1管71及第2管72之各自的内徑;主 通路109的内徑;吸入口 121a ;吐出口 127a的内徑), 因此’利用在排氣管33中所產生之排氣壓力的脈動,能 夠設定使第1空氣導入通路75及第2空氣導入通路76之 鲁各自的2次空氣導入量變多的最佳條件。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如圖2所示,將2個2次 空氣導入通路連接到排氣管33;或如圖8所示般將1個2 次空氣導入通路連接到排氣口 193、另1個2次空氣導入 通路連接到排氣管196 ;但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將其中 1個連接到排氣口 193、而將多個連接到排氣管196。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2次空氣導入裝置適合於二輪機車。 鲁【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具備有本發明之2次空氣導入裝置(第1實施形 態)之二輪機車的侧視圖。 圖2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2次空氣導入裝置(第1實施 形態)的主要部分侧視圖。 圖3係本發明之搖擺單元的剖視圖。 圖4係本發明之2次空氣導入裝置(第1實施形態)的系 統圖。 圖5 (a )、( b)係說明本發明之控制閥的剖視圖。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03/94141709 19 1287070 圖6係本發明之控制闕之其他實施形態的剖視圖。 =a)、(b)係本發明之2次空氣導入裝置之其他實施 形態(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的侧視圖。 圖8係本發明之2次空氣導入裝置連接到排氣裝置之例 (第4貫施形態)的側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二輪機車 11 車體框架 12 連結構件 13 擺動單元 14 後緩衝單元 16 内燃機(引擎) 17 無段變速機 21 汽红頭 22 吸氣裝置 23 排氣裝置 23A 速接部 24 2次空氣導入裝 26 吸氣管 27 4匕油器 28 連接管 31 主空氣濾清器 33 排氣管 34 消音器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03/94141709 20 1287070 106 束帶(束帶構件) 109 主通路 111 殼體 111a 閥座部 112 襯墊 112A 襯墊 113 軸 114 節流閥 116 碟片 117 隔膜片 118 圈狀壓縮彈簧 118A 圈狀壓縮彈簧 121 吸入側蓋 121a 吸入口 122 隔膜片蓋 123 前導閥 126 播塊 127 吐出側蓋 127a 吐出口 131 密封材 132 保持器 133 第1室 134 第2室 136 間隔件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03/94141709 23 1287070 137 138 141 142 143 145 146 151 鲁152 153 154 156 157 158 158a 170 171 172 175 176 180 181 182 191 吸氣側連接口 小孔 閥座 0型環 連通孔 螺絲 螺絲 控制閥 本通路 分岐通路 主通路 殼體 轴 吐出側蓋 吐出口 2次空氣導入裝置 中間軟管 T字管 第1空氣導入通路 第2空氣導入通路 2次空氣導入裝置 第1空氣導入通路 第2空氣導入通路 内燃機(引擎)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〇3/941417〇9 1287070 192 汽缸頭 193 排氣通路(排氣管、排氣口) 194 通孔 196 排氣管 197 吸氣口 198 吸氣管 201 排氣閥 202 吸氣閥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5-03/94141709 25

Claims (1)

1287070 十、申請專利範圍:
JAN 16 2007 替換本 1. 一種二輪機車之2次空氣導入裝置,係供應2次空氣 到二輪機車的内燃機之排氣通路中,其特徵在於: 在上述排氣通路設有多個2次空氣導入通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二輪機車之2次空氣導入裝 置,其中,上述2次空氣導入通路對上述排氣通路的入口 係沿著上述排氣通路而隔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二輪機車之2次空氣導入裝 置,其中,上述2次空氣導入通路設置於排氣管。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二輪機車之2次空氣導入裝 置,其中,上述2次空氣導入通路之一個設在上述内燃機 的排氣口,而另一個設在排氣管。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二輪機車之2 次空氣導入裝置,其中,分別設定多個上述2次空氣導入 通路之各別的直徑。 326纖檔\94\94141709\94141709(替換)-1 26 1287070七、指定代表圖
JAN 16 200? 替換頁 (一)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2 )圖。 (二)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11 車體框架 12 連結構件 13 擺動單元 16 内燃機(引擎) 17 無段變速機 21 汽缸頭 24 2次空氣導入裝置 26 吸氣管 27 化油器 28 連接管 31 主空氣濾清器 33 排氣管 34 消音器 61 第1托架 62 副空氣濾清器 63 第1軟管 64 第2托架 66 控制閥 67 第2軟管 68 第2軟管 71 第1管 71a 入口(前端) 72 第2管 72a 入口(前端) 73 管束 75 第1空氣導入通路 76 第2空氣導入通路 106 束帶(束帶構件)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無
326V總檔\94\94141709\94141709(替換)·1 4
TW094141709A 2004-12-27 2005-11-28 Secondary air leading-in device of two-wheeled automobile TWI28707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76197A JP2006183513A (ja) 2004-12-27 2004-12-27 自動二輪車の2次空気導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26790A TW200626790A (en) 2006-08-01
TWI287070B true TWI287070B (en) 2007-09-21

Family

ID=36736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41709A TWI287070B (en) 2004-12-27 2005-11-28 Secondary air leading-in device of two-wheeled automobil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183513A (zh)
CN (1) CN100417792C (zh)
TW (1) TWI2870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9896B2 (en) 2006-04-18 2013-04-30 Kohler Co. Engine exhaust systems with secondary air injection systems
JP4685746B2 (ja) * 2006-11-02 2011-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09156222A (ja) 2007-12-27 2009-07-16 Yamaha Motor Co Ltd 2次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
JP4986838B2 (ja) 2007-12-27 2012-07-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2次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
JP2009228672A (ja) 2008-02-29 2009-10-08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63404B2 (de) * 1973-12-20 1976-02-26 Deutsche Vergaser Gmbh & Co Kg, 4040 Neuss Teuereinrichtung fuer die bemessung von zusatzluft fuer den abgas-nachbrenner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DE2401417C2 (de) * 1974-01-12 1981-10-01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Verfahren zur Entgiftung der Abgase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JPS53125523A (en) * 1977-04-08 1978-11-01 Nippon Soken Inc Exhaust gas purifying equipment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S5423820A (en) * 1977-07-23 1979-02-22 Toyota Motor Corp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econdary air regulator
JPS5683546A (en) * 1979-12-08 1981-07-08 Mazda Motor Corp Controller for air fuel ratio of engine
DE3111498A1 (de) * 1981-03-24 1982-10-21 Pierburg Gmbh & Co Kg, 4040 Neuss Einrichtung zur zufuehrung einer zusatzluftmenge zur nachverbrennung
US4916898A (en) * 1985-03-25 1990-04-17 Ford Motor Company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exhaust gases
CN2081433U (zh) * 1991-01-23 1991-07-24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机车用触媒净气装置
CN2178785Y (zh) * 1993-10-04 1994-10-05 许益诚 引擎二次空气导入及切断装置
DE19806033A1 (de) * 1998-02-13 1999-08-19 Emitec Emissionstechnologie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Umsetzung wenigstens einer Abgaskomponente eines Abgasstromes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6736A (zh) 2006-07-05
JP2006183513A (ja) 2006-07-13
TW200626790A (en) 2006-08-01
CN100417792C (zh) 2008-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7070B (en) Secondary air leading-in device of two-wheeled automobile
US8118013B2 (en) Resonator and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1022076B2 (en) Purge system for fuel evaporation gas of vehicle
JP2004508477A (ja) タービン一体型の排気ガス再循環用制御バルブ
CN104471211B (zh) 带增压器的发动机
CN102287250B (zh) 用于涡轮增压内燃机的紧密联接的排气后处理设备
WO2005080764A1 (ja) エンジンの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JP5514638B2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供給装置
JP2011174425A (ja) 内燃機関の多段過給装置
JP3970517B2 (ja) 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EP3768956B1 (en) Sound transmission device
JP6369430B2 (ja) 過給機付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
US20200300200A1 (en) Exhaust manifold
JP4657177B2 (ja) 内燃機関
CN101509410B (zh) 机动二轮车的废气净化装置
JP3588857B2 (ja) 機械式過給機付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4050935B2 (ja) 内燃機関用吸気装置
JP4710725B2 (ja) 過給機付きエンジン
JPH0828243A (ja) 自動車用排気消音装置
JP4145983B2 (ja) エンジンの2次空気供給装置
JP4523537B2 (ja) 小型車両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
JP2016223314A (ja) 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の換気装置
JP3582497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JPH0979043A (ja) 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JPH08109821A (ja) 排気浄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