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86260B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86260B
TWI286260B TW093122214A TW93122214A TWI286260B TW I286260 B TWI286260 B TW I286260B TW 093122214 A TW093122214 A TW 093122214A TW 93122214 A TW93122214 A TW 93122214A TW I286260 B TWI286260 B TW I2862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width
electrode
display device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2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15077A (en
Inventor
Masumi Kubo
Akihiro Yamamoto
Hiroyuki Ohgami
Takashi Ochi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0515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15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86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862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53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or pretilt angles on a same surface, e.g. for grey scale 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 G02F1/139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the birefringence of the liquid crystal being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e.g. ECB-, DAP-, HAN-, PI-LC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76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having structures locally influencing the alignment, e.g. uneven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128626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晶顯示裝置與其之驅動方法,且更 明確地說係關於一種適合用於顯示移動影像之液晶顯示裝 置,與其之驅動方法。 【先前技術】 近年來,液晶顯示裝置(LCD)逐漸受到廣泛使用。在各種 類型之LCD中,主流是TN LCD,其中具有正電介質各向異 性之向列液晶材料受到扭曲。但是TN LCD具有視角相依性 很大之問題,而此問題起因於液晶分子之校準。 [0003]為改善視角相依性,校準分割式垂直校準LCD已受 到開發,且該等LCD之使用正在擴大。例如,日本專利 Gazette第2947350號(文獻1)揭示一種MVA LCD以做為校準 分割式垂直校準LCD之一。此MVA LCD包含一垂直校準液 晶層,該液晶層置放於一對電極之間且通常以黑(NB)模式 來呈現顯示,且此MVA LCD具備視域調整裝置(例如槽或突 出),以使每一像素之液晶分子在施加電壓期間沿多個不同 方向下降(傾斜)。 近來,對於顯示移動影像之需求正快速增加,不僅是LCD TV,而且是PC監視器與可攜式終端設備(例如行動電話與 PDA)。為顯示高解析度之移動影像於LCD,必須縮短液晶 層之響應時間(增加響應速度),以致可在一垂直掃描(通常 是一視框)期間達成一預先決定之灰階位準。 至於MVA LCD,例如,前所提及之文獻1揭示:黑至白之 95009.doc Ϊ286260 響應時間可縮短至ίο毫秒或更低。文獻1也描述··在突出之 間具有不同距離之一些IS受到提供於每一像素以給與該等 區不同之響應速度,因而達成明顯之響應速度改良,且無 需降低孔徑比(請參看,例如,文獻i之圖107至110)。 做為一種可改良LCD之響應特性之驅動方法,一種方法 為眾所知,其中高於對應於要顯示之灰階位準之電壓(灰階 電壓)的電壓(此電壓稱為”過沖(〇s)電壓”)受到施加(此方 法稱為”過沖(OS)驅動”)。藉由施加過沖電壓,灰階顯示之 響應特性可受到改良。例如,曰本公告專利申請第 2000-23 1091號(文獻2)揭示一種採用過沖驅動之mva LCD。但疋,文獻2描述··當自黑顯示狀態轉移至高亮度灰 階顯不狀態時,不應施加過沖電壓(請參看文獻2之圖8)。原 因杬述如下··如果當自黑顯示狀態轉移至高亮度灰階顯示 狀1、,或自黑顯示狀態轉移至低亮度灰階顯示狀態,或至 白顯示狀態時,施加過沖電壓(此電壓是用於提供目標透射 比之電壓之1 ·25倍),則透射比將超出目標值。 但是,根據本發明之發明者之檢驗結果,吾人發現:當 杈準刀割式垂直校準LCD,例如前述之mva ,採用過 冲驅動蛉,一新問題出現。此問題將參照圖與來加 以說明。 /圖=)A與20B是以示意方式展示觀察之顯示狀態之圖 形田某灰階位準(例如位準32/255)之方塊92在黑背景 9〇(例如位準〇)中移動時,分別針對藉由正常驅動方法來驅 動傳統MVA LCD (圖20A)與藉由過沖驅動來驅動相同之 95009.doc 1286260 MVA LCD(圖20B)之情形。請注意··位準32/255是提供 (32/255)2.2之亮度之灰階位準,相對於黑顯示之亮度(在施加 vo期間)當做〇且在白顯示之亮度(在V255之施加期間)當做 卜當灰階顯示是設定成為产時。提供此亮度之灰階電壓是 以V32來表示。 當未採用過沖驅動時,校準分割式垂直校準LCD之響應 速度很低。因此,如圖20A以示意方式所示,位於移動方向 下游之方塊92之邊緣923在某些情形中可能無法清楚看 見。當過沖驅動受到採用時,響應速度受到改良,且因此 如圖20B以示意方式所示,邊緣92a可清楚看見。但是,在 某些情形中-新現象出現,其中在稍為偏離邊緣92a之方塊 之一位置可看到黑帶92b。 本發明之發明者已以各種方式來檢驗前述問題之原因, 且發現前述現象是只要傳統TN LCD採料沖驅動就從未 發生之新問題’且起因於利用校準調整I置(視域調整裝置) 所做之校準分割’其中校㈣整裝置是以線性方式(以條狀) 置放於校準分割式垂直校準LCD之每一像素。 有鑑於前文, 式垂直校準LCD 示0 本發明之一主要目標是提供一種校準分割 ,且该LCD允許高解析度之移動影像之顯 【發明内容】 —根據本發明之_方面之液晶顯*裝置具有多個像素, 母一像素皆具有第—電極,面向第―電極之第二電極, -置放於第一及第二電極之間之垂直校準液晶層。此a 95009.doc 1286260 顯示裝置包含:第一校準調整裝置,此裝置具有第一寬度 且置放於液晶層之第一電極侧邊;第二校準調整裝置,此 裝置具有第二寬度且置放於液晶層之第二電極側邊;與一 液晶區,該液晶區具有第三寬度,且定義於第一及第二校 準調整裝置之間’其中第三寬度介於2微米與14微米之間。 在一實例中,第一校準調整裝置是條狀且具有第一寬 度,第二校準調整裝置是條狀且具有第二寬度,且液晶層 是條狀且具有第三寬度。 θ 在另一㈣中,帛三寬度最好是12微米或更低,且更好 是8微米或更低。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方面之液晶顯示裝置具有多個像素, 且母一像素皆具有第一電極,面向第一電極之第二電極, 與一置放於第一及第二電極之間之垂直校準液晶層。此液 晶顯示裝置包含:第一校準調整裝置,此裝置具有第一寬 度且置放於液晶層之第一電極側邊;第二校準調整裝置, 此裝置具有第二寬度且置放於液晶層之第二電極側邊;與 一液晶區,該液晶區具有第三寬度,且定義於第一校準調 t虞置及第二校準調整裝置之間,其中該液晶區包含:第 夜曰a u卩伤,該部份具有第一響應速度且位於第一校準調 1波置之鄰近;第二液晶部份,該部份具有第二響應速度 且位於第二校準調整裝置之鄰近;第三液晶部份,該部份 - 具有低於第一與第二響應速度之第三響應速度,第三液晶 、°卩伤定義於第一液晶部份與第二液晶部份之間,且在第三 液晶部份中,一部份之寬度是2微米或更低,其中在施加一 95009.doc χ286260 電壓之下,在對應於一垂直掃描週期之時間之後可達成之 透射比是黑顯示狀態之透射比之二倍或更低,且施加之電 壓是高至足以允許透射比在一垂直掃描週期中自黑顯示狀 態達到灰階位準32/255之透射比值。 在一實例中,第一校準調整裝置是條狀且具有第一寬 度’第二校準調整裝置是條狀且具有第二寬度,且液晶區 是條狀且具有第三寬度。 在另一實例中,一垂直掃描週期是i6.7毫秒。
在另一實例中,第三寬度最好是介於2微米與14微米$ 間,更好是12微米或更低,且進一步更好是8微米或更低 在另一實例中,第一校準調整裝置是一柱,且第二校马 調整裝置是一槽,且該槽形成為穿越第二電極。 —在另一實例中,第一寬度是介於4微米與2〇微米之間,』 第二寬度是介於4微米與20微米之間。 在另一實例中,第-電極是相對電極,且第二電極是儀 素電極。
在另一實例令,液晶層之厚度是小於3微米。 在另貫例中,第二寬度/液晶層之厚度是3或更高。 在另一實例中,第三寬度/第二寬度是15或更小。 在另-實例中’此裝置具有_對極化板,該二板是置 =為面對彼此絲晶層㈣該二板之間,該二極化板之 :軸彼此垂直’該二傳輸軸之-沿顯示面之水平方向 申’且第一與第二校準調整裝置是置放成為沿一方向 ’而該方向與該二傳輸軸之—形成大約45度之角度, 95009.doc -10- 1286260 “在另Λ例中,此裝置進一步包含-驅動電路,該驅動 電路能夠施加高於—灰階之過沖㈣,其中該電屢是 事先受到決定以對應於一預先決定之灰階。 根據本發明之另-方面之液晶顯示裝置具有多個像素, 且母-像素皆具有第_電極,面向第—電極之第二電極, 與-置放於第—及第二電極之間之垂直校準液晶層。此液 晶顯示裝置包含··條狀之第一校準調整裝置,此裝置具有 第-寬度且置放於液晶層之第一電極側邊;條狀之第二校 準調整裝f,此裝置具有第二寬度且置放於液晶層之第二 電極側邊;與一條狀之液晶區,該液晶區具有第三寬度, 且定義於第一及第二校準調整裝置之間,其中第三寬度介 於2微米與14微米之間,且液晶層之厚度小於3微米。 本發明之驅動方法是一種供用於前述之液晶顯示裝置之 驅動方法,其中包含下列步驟:施加一過沖電壓於一給定 灰階位準之顯示,該灰階位準高於在前一垂直掃描週期中 顯示之灰階位準,該過沖電壓高於對應於該給定灰階位準 之預先決定之灰階電壓。 在一實例中,過沖電壓受到設定,以致顯示亮度在—段 時間内達到對應於給定之灰階位準之預先決定值,且該段 時間對應於一垂直掃描週期。 本發明之電子設備包含前述之液晶顯示裝置。 在一實例中,此電子設備進一步包含一供用於電視廣播 之電路。 根據本發明,一種校準分割式垂直校準LCD受到提供, 95009.doc -11 - 1286260 且當過沖驅動受到採用時,此種LCD可呈現高解析度之移 動影像顯示。本發明之LCD適合藉由配備一供用於接收電 視廣播之電路來做為LCD TV。同時,本發明之LCD適合用 於電子設備以供顯示移動影像,例如個人電腦與pda。 【實施方式】 此後,本發明之實例之LCD與該等LCD之驅動方法將參 照相關圖形來加以說明。 首先,本發明之實例之校準分割式垂直校準LCD的基本 組態將參照圖1A至1C來加以說明。 本舍明之貝例之LCD包含多個像素,且每一像素皆具有 第一電極π,面向第一電極n之第二電極12,與一置放於 第一電極11及第二電極12之間之垂直校準液晶層13。垂直 杈準液晶層13包含具有負電介質各向異性之液晶分子,該 等分子受到校準以在未施加電壓期間大約垂直於第一電極 11與第二電極12之平面(例如形成介於87。與9〇。之間之角 度)。一般而言,此校準是藉由提供一垂直校準薄膜(未受 到展示)於第一電極U與第二電極12面對依液晶層13之每 一表面來達成。柱(突出)之類可受到提供以做為校準調整 裝置。在此種情形之下,液晶分子受到校準以大約垂直於 該等柱之類面對液晶層之表面。 第-校準調整裝置(21,31,41)是提供於液晶扣之第 一電極11側邊,而第二校準調整裝置(22 , 32,42)是提供 於液晶層13之第二電極12侧邊。在^義於第—與第二校準 調整裝置之間之每—液晶區,液晶分子13a皆遭受第一與第 95009.doc -12- 1286260 -权準调整裝置所施加之校準調整力。_旦施加電塵於第 電木I、第一電極12之間,液晶分子13&沿圖〗八至⑴之 則唬所不之方向落下(傾斜)。換句話說,在每一液晶區, 液日日刀子/口一均勻方向落下。此種液晶區因此可視為視 域。明》主意··本文所用之校準調整裝S對應於前所提及之 文獻1與2所述之視域調整裝置。 第一校準調整裝置與第二校準調整裝置(此後,該等裝置 在一些情形中可統稱為”校準調整裝置,,)是以條狀置放於 每像素。圖1八至1C是沿垂直於條狀校準調整裝置之延伸 之方向所獲得的橫截面圖。液晶區(視域)形成於每一校準 調整裝置之二側邊’且該等液晶區之液晶分子⑴沿彼此相 差180°之方向落下。 明確地說,圖1A所示之LCD 1〇A具有柱21,以做為第一 杈準調整裝置;與穿越第二電極12所形成之槽(開孔)22, 以做為第二校準調整裝置。柱21與槽22沿條狀延伸。柱21 疋用於;k準液晶分子13 a成為大約垂直於柱21之側面,以致 液晶分子13a是校準成為垂直於柱21之延伸方向。槽22是用 於當第一電極11與第二電極12之間具有電位差時產生傾斜 電場於液晶層13接近槽22之邊緣之區域,以致液晶分子13a 疋杈準成為垂直於槽22之延伸方向。柱21與槽22是置放成 為彼此平行,且彼此之間具有預先決定之間隔,且液晶區 (視域)形成於柱21與槽22之間並彼此相鄰。 圖1B所示之LCD 10B不同於圖1A所示之LCD 10A,因為 柱31與32是分別提供做為第一與第二校準調整裝置。柱3ι 95009.doc 1286260 與32是置放成為彼此平行,且彼此之間具有預先決定之間 隔’且是用於校準液晶分子13 a成為大約垂直於柱3 1之侧面 3 1 a與柱32之側面32a,以因而形成液晶區(視域)於該等柱 之間。
圖1C所示之LCD 10C不同於圖1A所示之LCD 10A,因為 槽41與42是分別提供做為第一與第二校準調整裝置。槽41 與42是用於當第一電極1丨與第二電極12之間具有電位差時 產生傾斜電場於液晶層13接近槽41與42之邊緣之區域,以 致液晶分子13a是校準成為垂直於槽41與42之延伸方向。槽 41與42是置放成為彼此平行,且彼此之間具有預先決定之 間隔,且液晶區(視域)形成於該等槽之間。
準调整裝置。第-電極U與第三電極12可為彼此面對之, 極,且液晶層13位於他們之間。一般而言,一電極是相斐 電極,且另_電極是像素電極。此後,本發明之一實例蜗 受到說明’其中舉例而言採用—㈣,該咖具有一相集 電極以做為第一電極U,一像素電極以做為第二電極Η, 柱21以做為第—校準調整裝置,與穿越像素電極所形成之 槽22以做為第二校準調整襄置(換句話說,對應於圖以之 LCD 10A之LCD)。圖1A所示之LCD 1()A之組態具有優點, 因為製造步驟數目之增加可受到最小化。換句話說,不需 要額外步驟以形成穿越像素電極之槽。至於相對電極,供 用於置放柱於相對電極之步驟數目之增加小於供用於形成 牙越相對電極之槽之步驟數目增加。自然地,本發明也適 95009.doc -14- 1286260 用於只使用柱與只使用槽作為校準調整裝置之其他組態。 本發明已發現,根據各種方式之檢驗,前文參照圖20B 所討論之問題起因於利用第一與第二校準調整裝置所做之 校準刀。j w亥荨调整裝置是以條狀置放於像素中,且此問 題之發生可藉由限制定義於鄰接之第一與第二校準調整裝 置之間之液晶區的寬度成為14微米或更低來抑制。此後, 此問題之成因與本發明之LCD之影響將詳細受到說明。 首先’本發明實例之LCD之基本組態將參照圖2與3受到 說明。圖2是以示意方式展現1^;〇 1〇〇之截面結構之部份橫 截面圖,且圖3是LCD 100之像素部份101a之平面圖。LCD 100之基本組態實質上相同於圖1A所示之LCD 10A。相同 之組件因此是以相同之參考號碼來表示。 LCD 100具有一垂直校準液晶層13,且此液晶層位於第 一基板(例如玻璃基板)l〇a與第二基板(例如玻璃基板)1〇b 之間。一相對電極11形成於第一基板i 〇 a之表面以面對液晶 層13,且柱21形成於相對電極11。一垂直校準薄膜(未受到 展示)受到形成以實質上覆蓋相對電極1丨之全部表面,其中 包含面對液晶層13之柱21。柱21以條狀延伸,如圖3所示, 以致相鄰之柱21彼此平行且彼此之間具有均勻間隔(間 距)P。柱21之寬度W1(垂直於延伸方向之寬度)也是均勻的。 閘極匯流排線(掃描線)與源極匯流排線(信號線1,以 及TFT(未受到展示),形成於第二基板10b之表面以面對液 晶層13,且層際絕緣薄膜52受到形成以覆蓋該等組件。像 素電極12形成於層際絕緣薄膜52。具有平坦表面之層際絕 95009.doc -15- 1286260 緣薄膜52是以透通樹脂薄膜所組成,並具有介於15微米與 3-5微米之間之厚度,以因此使得像素電極12重疊於閘極匯 流排線及/或源極匯流排線。這對於改善孔徑比是有利的。 條狀槽22受到形成以穿越像素電極12,且一垂直校準薄 膜(未受到展示)受到形成以實質上覆蓋像素電極丨2之全部 表面,其中包含槽22。如圖3所示,槽22是以條狀彼此平行 延伸以致大約等分相鄰之柱21之間之間隔。槽22之寬度 W2(垂直於延伸方向之寬度)是均勻的。由於製造過程之變 異基板接合之权準錯誤等,前述之槽與柱之形狀與配置 在某些情形中可偏離對應之設計值。前述說明未排除該等 偏離。 具有寬度W3之條狀液晶區13A定義於相鄰之條狀柱21 與槽22之間,其中該等柱與槽彼此平行延伸。在液晶區 中,校準方向是利用置放於該區之二側邊之柱21與槽22來 凋整。此種液晶區(視域)形成於每一柱21與槽22之相反側 邊,其中液晶分子13a沿彼此相差180。之方向傾斜。如圖3 所不,在LCD 100中,柱21與槽22沿彼此相差9〇。之二方向 延伸,且每一像素部份丨〇〇a皆具有四種液晶區丨3 A,其中 該四種液晶區之液晶分子13a之校準方向彼此相差9〇。。雖 然柱21與槽22之配置未受限於前述之範例,此配置確實提 供良好之視角特性。 一對極化板(未受到展示)置放於第一基板1〇a與第二基 板10b之外表面,以致他們之傳輸軸大約彼此垂直(處於正 交尼科耳狀態)。如果該二極化板是置放成為他們之傳輸軸 95009.doc -16- 1286260 與彼此相差90。之所有四種液晶層UA之校準方向形成 45°’則液晶區13人之推遲變化可受到最有效率之運用。換 句話說’極化板應最好置放成為他們之傳輸轴與柱^與槽 22之延伸方向形成大祕。。在觀看之物件通常沿水平於顯 示平面之方向移動之顯示裝置中,例如電視,該二極化板 之一之傳輸軸最好沿顯示平面之水平方向延伸,以抑制顯 示品質之視角相依性。 具有前述組態之MVALCD1财呈現具有優越視角特性 之颁示但疋,當此LCD採用過沖驅動時,圖2〇B所示之 現象可能發生。此現象將參照圖4與5來詳細加以說明。 當過沖驅動受到採用時觀察到之LCD 1〇〇之像素亮度分 佈的變化是利用高速照相機來測量。圖4是展示此測量之結 果之圖形。請注意在5。(:之測量結果受到展示以便於瞭解。 此圖形之X軸表示垂直於柱21與槽22之延伸方向之位置,其 中相鄰槽22之-之寬度方向的中心是決定成為原點。亮度 分佈是在自施加OSV32開始算起之〇毫秒(施加v〇2狀態; 在此時,OSV32受到施加)與16毫秒,18毫秒與5〇〇毫秒受 到測ΐ。請注意在一垂直掃描週期中施加〇SV32之後(在此 範例中一視框=16.7毫秒),在隨後之垂直掃描週期中V32 被連績施加直到自施加OSV32算起經過5〇〇毫秒為止。此圖 形之y軸表示相對亮度,此相對亮度是以下列方式來決定: 光陰衫區之壳度視為〇,且在5 〇〇毫秒之後獲得之第三部 份R3之党度視為〇· 1,而此在稍後將加以說明。 用於所示範例之LCD 100之明確元件參數是如下。液晶 95009.doc -17- 1286260 層之厚度d是3.9微米,柱間間距p是53微米,柱21之寬度 W1是16微米(包含側面之寬度4微米x2),槽22之寬度W2是 1〇微米,且液晶區13Α之寬度W3是13.5微米。黑電壓(V0) 是1.2V,白電壓(V255)是7.1V,且灰階位準32(透射比是 1.04%)之電壓(V32)與過沖電壓(OSV32)分別是2.44V與 2-67V,當r值是2.2時。過沖電壓(OSV32)受到設定以致整 個像素可在黑狀態(施加V0之狀態)之後算起16毫秒内提供 灰階位準32之亮度(透射比)。 自圖4應可發現,在每一液晶區丨3 A,接近柱2丨之側面2 j a 之部份(此部份稱為,,第一 LC部份R1”)的亮度很高,且在此 部份’在18毫秒達到亮度之最大值之後亮度會降低。相反 地,在除了第一 LC部份R1以外之剩餘部份,亮度隨著時間 單調增加,且一旦增加之亮度將絕不降低。在每一液晶區 13A中,同時,接近槽22之部份(此部份稱為,,第二乙。部份 R2n)之響應速度高於介於柱21與槽22之間之中心部份(此 部份稱為,,第三LC部份R3”),因為前一部份受到產生於槽 22附近之傾斜電場之影響。因此,條狀之柱2 1與槽u所定 義之每一條狀液晶區UA皆具有三LC部份(Rl,R2與R3), 且此三部份具有彼此不同之響應速度。 在如述之LCD 100中,具有不同響應速度之三部份受 到提供,因為第一校準調整裝置(柱21)與第二校準調整裝 置(槽22)對於響應速度造成不同程度之影響。如果第一與 第二校準調整裝置造成相同程度之影響,則具有大約相等 之高響應速度之二LC部份^丨與以”與具有低於其他二部 95009.doc -18- 1286260 份之響應速度之一 LC部份(R3)將受到提供β 像素部份100a之全部透射比隨著時間之變化接著將參照 圖5A與5B來加以說明。圖5八與5丑分別展示在25它與5乞^' 測量之結果’其轴表示以下列方式衫之透射比、:灰階 位準〇之透射比視為0%,且灰階位準32之透射比視為 圖5A之曲線5A-1與5A-2分別表示不使用過沖驅動與使 用過沖驅動所獲得之結果,當液晶層之厚度4是3 9微米 時。曲線5A-3與5A_4分別表示不使用過沖驅動與使用過沖、 驅動所獲得之結果,當元件間隙是2·8微米時。同樣地,圖 5Β之曲線5B_m5B_2分別表示不使用過沖驅動與使用過 沖驅動所獲得之結果’當液晶層之厚度d是3.9微米時。曲 線5^3與他4分別表示不使用過沖驅動與使用過沖驅動所 獲得之、、’。| w元件間隙是2 _ 8微米時。做為前述任一情形 之液晶層之液晶材料,具有下列特性之液晶材料受到選 擇:旋轉黏度0是大約140mPa.s,流動點度^是大約2〇 mmVS,且提供大約300奈米之液晶層之推遲(厚度dx雙折射 率 Δη)。 自圖5Α與5Β應可明瞭,在25。〇與之溫度下,當過沖 驅動党到採用日夺,可觀察到下列現象。,奐句話㉟,透射比 在-垂直掃描週期内,纟中過沖電壓受到施加,在達到預 先决疋之值(1〇0%)之後一度降低,且接著逐步增加至最終 再度達到預先決定之值。具有透射比隨著時間之變化之最 低值的此現象在某些情形中稱為,,喇叭響應,,。 95009.doc 19 1286260 根據圖5A與5B之比較,吾人發現在5。〇下前述現象更為 明顯’其中液晶分子之響應速度很低。換句話說,透射比 隨著時間之變化之最低值較小,且達到預先決定之透射比 值所需之時間較長。根據圖5A與5B吾人也發現:當液晶層 之厚度d變大時,響應速度較低,換句話說,透射比很低之 期間較長,且在二溫度之下皆是如此。該等趨勢對應於圖 20B所示之視覺觀察結果。 根據前文,吾人已經認知:因為隨著時間之透射比變 化具有最低值,所以可觀察到圖2〇B所示之黑帶92b,且隨 著日守間之透射比變化具有最低值之原因是前文參照圖4所 述之第一,第二與第三LC部份Rl,R2與R3之響應速度大 不相同。此現象將參照圖4更詳細再度加以說明。 位於柱21附近之第一 lc部份R1之液晶分子,當施加一 電壓時’在柱21之側面21a之影響下已處於傾斜狀態,且因 此此部份之響應速度很高。一旦施加一過沖電壓 (OSV32) ’該電壓是用於確保整個像素之透射比在一視框 週期内自灰階位準〇轉移至32,則第一LC部份R1之透射比 至少超過當V32以正常方式受到施加時可獲得之透射比值 (圖4之t=500毫秒曲線所表示之透射比值),且在某些情形 中甚至可達到或接近對應於過沖電壓(OSV32)之透射比 值。相反地’在其他部份(第二與第三LC部份R2與R3),響 應速度很低’且即使當OSV32受到施加時仍無法在一視框 週期内達到對應於V32之透射比值。
在施加V32之隨後視框週期(t > 16.7毫秒)中,第一LC 95009.doc -20- 1286260 部份R1之透射比單調降低至對應於V32之透射比值。相反 地,第一與第二LC部份R2與R3之透射比單調增加至對應於 V32之透射比值。 即使¥整個像素之透射比在施加〇SV32之視框週期中 達到對應於V32之透射比值時,此透射比包含一具有極高 響應速度之分量(超過對應於V32之透射比值之透射比分 量)。因此,當停止施加OSV32且施加預先決定之灰階電壓 V32時,整個像素之透射比暫時降低,因為具有極高響應 速度之分量以一速率降低至預先決定之透射比,且該速率 高於具有低響應速度之分量(第二與第三Lc部份]12與113之 透射比/刀里)之增加速率。其後,由於具有低響應速度之分 里之乓加,整個像素之透射比會增加。這解釋圖5人與^^所 不之像素部份隨著時間之透射比變化的細節。 义過沖驅動也施加至TNLCD,但是在tnlcd中未觀察到 月丨J述之剩口八響應。原因是,在TN LCD中,校準分割是藉由 調整對應液晶區(視域)之液晶分子之校準分向來達成,其 中該等校準薄膜是沿不同方向受到磨擦。因為校準調整力、 :自一平面(二維)校準薄膜提供至每-液晶區之全部,每 一液晶區皆未出現響應速度分佈。相反地,在校準分割式 垂直校準LCD中,校準分割是利用提供之線性(―維)校準 周U置來執订。因此’具有不同響應速度之部份受到形 成k不僅決定於校準調整裝置之校準調整力之差異,而 且決定於距離校準調整裝置之距離。 為尋求一允許^八響應特性受到抑制之組態,換句話 95009.doc -21 - 1286260 說,在施加前述之過沖電壓之後透射比具有最低值之現象 之發生,具有圖2與3所示之基本組態之各種MVALCD是藉 由改變元件參數來製造(液晶層之厚度d,柱間距P,柱寬度 W1,槽寬度W2,液晶區之寬度W3,柱高度等),且該等LCD 之響應特性受到評估。 因此,可獲得下列結論。吾人確認:如果參照圖5 A與 5B如前所述降低液晶層之厚度d,則響應速度增加。吾人 認知:如果增加柱寬度W1與槽寬度W2,則響應速度傾向 於稍為增加。響應速度也可藉由增加柱高度來稍為增加。 但是,藉由調整柱寬度W1,槽寬度W2與柱高度來改良響 應速度之效應很小。相反地,響應特性之大幅改善可藉由 降低液晶區之寬度W3(LC區寬度W3)來達成。圖6展示前述 結果之一部份。 圖6是一展示在施加過沖電壓之後透射比之最低值之 圖形,這是在圖5 A所示之隨著時間之透射比變化的測量中 觀察到的,且是藉由改變六種LCD之LC區寬度W3來獲得, 其中该六種LCD之元件組態具有不同之液晶層厚度d與柱 高度。在此測量中,灰階位準32之透射比是決定成為 100%。無論液晶層之厚度d為何,透射比之最低值(在某些 情形中也稱為”底透射比”)是大約均勻的。用於此量測之 LCD之柱寬度W1與槽寬度W2是介於大約5微米與大約2〇 微米之間,且柱間距P是介於大約25微米與大約58微米之 間。圖6所示之測量結果是在2 5 °C之下求得。 根據圖6,可獲得下列結論。首先’無論該六種元件組 95009.doc -22- 1286260 態為何(如果柱寬度W1與槽寬度W2之差異列入計算則更 多種),LC區寬度W3與底透射比之間存在強烈關聯性。第 二,藉由降低LC區寬度W3,底透射比可大約以單調方式 增加,換句話說,響應特性受到改善。 根據圖6之結果,吾人認知:藉由降低LC區寬度W3至 大約14微米或更低,底透射比可增加至85%或更高,且藉 由降低寬度W3至大約12微米或更低,底透射比可甚至增加 至90%或更高。當底透射比是85%或更高時,圖20B所示之 黑帶92b變得較不明顯,且自然地,當底透射比是90%或更 高時,黑帶92b變得更不明顯。 一 13英吋之VGA LCD原型實際受到製造,且25人對於 LCD之響應特性之改良效應進行主觀評估。該等結果,連 同傳統LCD之結果,展示於圖7A與7B。用於此評估之13英 吋VGA LCD(本發明之LCD與傳統LCD)相同於展現圖14A 至14C所示之結果之LCD,該等結果稍後將受到說明。過 沖驅動條件也相同於稍後將受到說明之條件。此後,藉由 增加底透射比至85%或更高,或90%或更高所獲得之效應 將受到說明。 在圖7A與7B所示之圖形中,X軸表示LCD之顯示平面之 溫度(此溫度稱為’’工作溫度’’),且y軸表示當過沖驅動受到 執行時提供之底透射比。當LCD之工作溫度改變時,液晶 材料之特性,例如黏度,改變,且這導致LCD之響應特性 之改變。響應特性隨著工作溫度之下降而惡化,且隨著工 作温度之上升而改善。在此測量中,工作溫度是設定成為 95009.doc -23- 1286260 心饥,抑與⑽。當顯示灰階位準之轉移變小時, 過沖驅動所造成之喇塑 更容易發生。圖7A展示,當顯 二=二自。轉移至32時(當灰階位準。之方塊在灰階位 '“移動時)觀察到之結果,且圖7B展*,當顯示 灰階位準自0轉移至64時(當灰階位準〇之方塊在灰階位準 64:背景中移動時)觀察到之結果。重疊於圖μ與π之點 之符號(0,△,X)展示主觀評估之結果。雖然在心響應之 影響之下觀察到類似於圖細所示之黑帶灿之一黑帶,但 是符,〇顯示幾乎所有觀察者皆未以視覺方式看見此種黑 符號△顯示-些觀察者以視覺方式看見此種黑帶,但 疋和 >、又到困擾,且付號χ顯示幾乎所有觀察者皆以視覺方 式看見此種黑帶。 如在圖7Α與7Β所發現,當底透射比是85%或更高時, 主觀評估之結果是△或〇,且當底透射比是90%或更高時, 口亥專、、Ό果疋〇。在傳統之lcd中,在灰階位準自〇轉移至32 之情形中(圖7A),只有當工作溫度是4〇。〇時底透射比方能 達到85%或更高。在通常使用之溫度25°C(室溫)下主觀評估 是X,底透射比只是大約80%。相反地,在本發明2LCD中, 在灰階位準自〇轉移至32之情形中(圖7A),即使當工作溫度 是時底透射比是85%或更高,且在25。〇或更高之工作溫 度之下底透射比是90%或更高。在灰階位準自〇轉移至μ之 情形中(圖7B),即使當工作溫度是5它時,底透射比仍可達 到90%或更高。 如前所述,藉由設定LC區寬度W3成為大約14微米或更 95009.doc -24- 1286260 小,底透射比可為85%或更高;或者藉由設定lc區寬度W3 成為大約12微米或更小,底透射比可為90%或更高。如果 具有此種底透射比,則合成之MVA LCD具有卓越之移動影 像顯示特性,其中即使當過沖驅動受到採用時較不易或幾 乎無法看見黑帶。 在M VA LCD之目前可供使用之12模型中(包含圖ic所 示之PVALCD)(三製造面板尺寸:15至37英吋),LC區寬度 W3是介於大約15微米與大約27微米之間(第一校準調整裝 置之寬度W1是介於大約7微米與大約15微米之間,且第二 校準調整裝置之寬度W2是介於大約7微米與大約丨〇微米之 間)。根據前述之結果(例如在圖6中),如果過沖驅動受到 採用’如同本實例,則可在該等LCD中看見黑帶。 為何藉由降低LC區寬度W3可改良響應特性之原因將 參照圖8與4來加以說明。 圖8是展示LC區寬度W3與第三LC部份之寬度之間之關 係的圖形。如前文參照圖4所述,第三LC部份R3是液晶區 13 A之一部份,該部份與柱2丨及槽22分離,且因此具有最 低之響應速度。 在此處’第三LC部份R3定義如下以使部份R3之寬度可 獲得定量表示。換句話說,第三LC部份R3是定義成為液晶 區之一部份,其中在施加過沖電壓(OSV32)之後在一視框 内達到之透射比是黑顯示狀態之透射比之二倍或更少,且 藉由該過沖電壓,灰階位準〇之顯示狀態(黑顯示狀態)轉移 至灰階位準32。對於具有不同LCD區寬度W3之LCD,透射 95009.doc -25- 1286260 比分佈隨著時間之變化如圖4所示受到測量,且求得每一 LCD之根據前述定義所決定之第三lC部份R3的寬度。該等 、’Ό果4田緣成為圖8之圖形。圖8展示在。。與5。。下之測量結 圖8之圖形包含二具有相同傾角之直線,而這顯示,無 論LC區寬度W3為何,第—LC部份R1與第二lC部份R2之寬 度是恆定的。因此,下列關係獲得建立·· R3寬度=LC區寬 度R3-R1寬度-R2寬度。第三Lc部份R3將不再實質影響液晶 區13 A之響應特性之改良。但是,即使在此種情形之下, 仍可月b根據圖8之圖形(直線)來決定第三lc部份R3之寬度 成為負值。第三LC部份R3之寬度因此可做為表示液晶區 13A之響應特性之參數。 如自圖8應可發現,在25 °C下,當LC區寬度W3是大約12 微米或更少時,第三LC部份R3之寬度是零。換句話說,如 前所述定義之第三LC部份R3之低響應速度實質上消失。這 對應於提供圖6之90°/。或更高之底透射比的lc區寬度W3, 且此展現他們之間具有良好之關聯性。 在圖8所示之在5°C所獲得之結果中,當LC區寬度W3是 大約8微米或更少時,第三LC部份R3之寬度是零。因此吾 人發現· LC區寬度W3最好是大約8微米或更低以確保更卓 越之響應特性(移動影像顯示特性)。 圖9是根據圖6之圖形,相對於第三lc部份R3之寬度, 來重新描繪之圖形。自圖9應可發現:如果降低第三LC部 份R3之寬度至大約2微米或更低,則底透射比可為§ 5 %或更 95009.doc -26- 1286260 高;如果降低R3之寬度至大約0微米或更低,則底透射比可 為90%或更高。 如前所述’藉由降低LC區寬度W3,響應特性可獲得改 善,且因此當過沖驅動受到採用時發生之喇,八響應之底透 射比(請參看圖5Α與5Β)可增加至預先決定之透射比之85% 或更高。如果具有此項改善,則喇叭響應所造成之現象幾 乎看不見,且因此一種允許良好移動影像顯示之LCD獲得 提供。 很難製造一具有低於2微米之LC區寬度W32LCD。因 此,LC區寬度W3最好是2微米或更大,且同時,為了相同 原因,柱寬度W1與槽寬度貿2最好是4微米或更大。 本發明之LCD所採用之過沖驅動法未受到特別限制,而 是任何已知之過沖驅動法皆可受到採用。過沖電壓之設定 可,例如,實施如下。當過沖電壓受到設定以致,在每W 位準之顯示灰階位準之轉移中(例如自▽〇至¥32),預先決定 之透射比可在一垂直掃描週期内達到,士口前所述,則少於 32位準之灰階位準轉移所需施加之過冲電屬可藉由内插來 決定,其中該内插使用根據每32灰階位準轉移所決定之過 沖^值。過沖電屡可根據轉移之前與之後之灰階位準來 改艾否則,如刖所提及之文獻2所述,沒有過沖電壓可受 到施加以達成某些灰階位準之間之轉移。 又 在此實例中,每32灰階位準在一視框週期之後可達到之 預先決定透射比之過沖值受到決定,且對應於在每W 位準内之每一灰階位準轉移之過沖電屢值是使用決定之過 95009.doc -27- 1286260 沖電壓值藉由内插來求得。藉由使用如此求得之過沖電 左,此貫例之具有14微米或更小之LC區寬度W3的MVA LCD受到驅動。因此,可以獲得良好之移動影像顯示。 接著,此貫例之MVA LCD之孔徑比與透射比將受到說 明。自圖2與3應可發現,降低lc區寬度W3意謂降低孔徑比 ((像素面積_柱面積_槽面積像素面積),且因此降低顯示亮 度。因此,如果校準調整裝置之間之間隔(亦即LC區寬度 W3) X到均勻降低以改善響應特性,則孔徑比將降低。為 避免此問通,在如所提及之文獻1中(例如請參看圖1 〇7), 例如,雖然相鄰之校準調整裝置之間隔在一像素之某一部 伤又到縮小,但是此間隔在該像素之其餘部份受到擴大, 以因此達成響應特性之改善且不會降低孔徑比。但是,為 了前述之原因,校準調整裝置之間之間隔同時具有窄部份 與寬部份將導致響應速度大不相同之部份之形成(尤其,導 致響應速度低之部份之面積增加),如文獻丨所述。這將使 得喇队響應之問題非常顯著。
根據圖2與3所示之本發明實例之LCD的基本組態,第一 校準調整裝置21與第二校準調整裝置2 2之間之間隔(亦即 條狀液晶區13A之寬度W3)是設定成為屬於前述之範圍,且 因此喇叭響應問題之發生可受到抑制。同時,雖然液晶區 13A在展示範例之每一像素之寬度是均勻的,但是寬度 不同之一些液晶區ΠΑ在某些情形中可形成於一像素中, 由於相關於製造程序之原因(例如,基板之接合程序之校準 誤差)。但是,如果發生此種問題,只要對應之液晶區UA 95009.doc -28- 1286260 之寬度W3滿足前述條件,則喇„八響應問題之發生可受到抑 制。 此外,根據相關於本發明所執行之檢驗可以明瞭:此實 例之MVA LCD可藉由降低LC區寬度W3自傳統使用之寬度 之降低來保持其之顯示亮度。這是由於下列未預期之效 應:藉由降低LC區寬度W3成為小於傳統寬度可使像素之每 單位面積之透射比(其後稱為”傳輸效率”)改善。傳輸效率是 藉由下列方式來決定:實際測量像素之透射比,且將測量 值除以孔徑比。在這裡,傳輸效率是以介於〇與丨之間之某 值來表示。 針對此實例之LCD所求得之傳輸效率結果展示於圖i〇a 與10B,其中該等LCD具有前文參照圖6所述之各種元件參 數。圖10A與10B是X軸分別表示(LC區寬度W3/槽寬度w2) 與(槽寬度W2/液晶層之厚度d)之圖形。圖1〇c展示對應乙^^^ 之孔徑比。 自圖10A應可發現,當(LC區寬度W3/槽寬度W2)是 或更低時,相對於傳統可獲得之傳輸效率,傳輸效率可獲 相當改善(大約0.7)。同時,自圖1〇B應可發現,當(槽寬度 W2/液晶層之厚度d)是大約3或更高日夺,傳輸效率可穩定於 高達大約0.7或更高之值。 為何降低LC區寬度W3可以如圖1〇A所示改善傳輸效率 之原因將參照圖11來加以說明。圖n以示意方式展示位於 液晶區13A之槽22附近之液晶分子13a如何受到校準。在液 晶區13A之液晶分子13a中,位於條狀液晶區13 a之一側邊 95009.doc -29- 1286260 (主要側邊)13X附近之液晶分子,在一傾斜電場之影響之 下’在垂直於主要側邊13X之平面上傾斜。相反地,位於 液晶區13A之一交錯於主要側邊之側邊(次要側邊)13 Y附近 的液晶分子13a在傾斜電場之影響之下沿一方向傾斜,且此 方向不同於主要側邊13X附近之液晶分子13a之傾斜方向。 換句話說,位於液晶區13A之次要側邊13Y附近之液晶分子 13a沿一方向傾斜,該方向不同於槽22之校準調整力所定義 之預先決定校準方向,且其作用是擾亂液晶區13A之液晶 分子13a之校準。藉由降低液晶區13A之寬度W3(亦即降低 (次要側邊之長度/主要側邊之長度)之值),在槽22之校準調 整力之影響下沿預先決定方向傾斜之液晶分子13a之比例 在液b曰£13A之所有液晶分子i3a中皆會增加,因而導致傳 輸效率之增加。以此方式,藉由降低LC區寬度W3,可獲得 穩定液晶區13A之液晶分子13a之校準的效應,且因此,傳 輸效率改善。 根據各種方式之檢驗,吾人發現··當液晶層之厚度d很 小犄,例如小至低於3微米,則藉由降低lc區寬度W3所獲 得之穩定校準之效應(改善傳輸效率之效應)會以明顯方式 呈現。吾人認為原因如下。當液晶層之厚度d變小時,來自 槽22之傾斜電場之作用更為強烈。但是,同時,液晶層更 谷易叉到下列之影響:來自置放於像素電極12附近之閘極 匯流排線與源極匯流排線之電場,或來自相鄰像素電極之 電場。該等電場作用以擾亂液晶區13A之液晶分子⑶之校 準。因此,可如此說··在液晶層之厚度d很小之情形中,其 95009.doc -30- 1286260 中液晶分子13a之校準傾向於受到擾亂,前述之校準穩定效 應將以明顯方式呈現。 此實例所示範之LCD包含相對很厚之層際絕緣薄膜 52,以覆蓋閘極匯流排線與源極匯流排線,且像素電極κ 形成於層際絕緣薄膜52,如圖2所示。層際絕緣薄膜52對於 液晶分子13a之校準之影響將參照圖12A與12β來加以說 明。 。 如圖12A所示,此實例之LCD之層際絕緣薄膜52是相對 很厚(例如,厚度是介於大約15微米與大約35微米之間)。 口此即使像素電極12與閘極匯流排線或源極匯流排線5 1 彼此重疊,透過位於他們之間之層際絕緣薄膜52,形成於 他們之間之電容仍太小以致無法影響顯示品質。同時,存 在相卻像素電極12之間之液晶分子13 a的校準主要受到產 生於相對電極11與像素電極12之間之傾斜電場的影響,如 圖12A之電力線以示意方式所示,且幾乎未受到源極匯流 排線5 1之影響。 相反地,當一相對很薄之層際絕緣薄膜52,(例如,具有 數百奈米之厚度之Si〇2薄膜)受到形成時,如果源極匯流排 線51,例如,與像素電極12透過位於他們之間之層際絕緣 薄膜52’彼此重疊,則相對很大之電容將形成,進而導致顯 示品質之惡化。為防止此問題,如圖12B所示,必須適當配 置以避免像素電極12與源極匯流排線5 1之重疊。在此配置 t,存在於相鄰像素電極12之間之液晶分子13a受到產生於 像素電極12與源極匯流排線51之間之電場的大幅影響,如 95009.doc -31 - 1286260 圖12B之電力線所示,而此導致位於像素電極12之二末端之 液晶分子13a的校準受到擾亂。 根據圖12A與12B之比較應可明瞭,藉由提供相對很厚 之層際絕緣薄膜52,如同此實例之示範LCD,則液晶分子 13a實質上不受來自閘極匯流排線/源極匯流排線之電場之 影響,且因此可藉由校準調整裝置以有利方式校準於所要 之方向。除此之外,因為藉由相對拫厚之層際絕緣薄膜52 使得來自匯流排線之電場之影響受到最小化,所以藉由降 低液晶層之厚度所獲得之校準穩定效應可以明顯方式呈 現。 在前述之實例中,柱21與槽22之組合是做為第一與第二 校準調整裝置之組合。實質上相同之效應也可藉由柱柱組 合與槽槽組合來獲得。此外,為強化槽22之校準調整力, 一電極可置放於槽22之底面(相反於液晶層13之面),且該 電極具有不同於形成槽22之電極之電位(例如,當槽是形成 為穿越像素電極時,一儲存電容電極)。 自響應特性之觀點來看,液晶層13之厚度d最好很小(例 如,凊參看圖5A與5B)。藉由設定具有前述組態之][^1)之液 曰曰層13的厚度(1成為低於3微米,允許更高解析度之移動影 像顯示之MVA LCD可受到提供。 為何藉由降低液晶層13之厚度何改善響應特性之原因 將參照圖13A與13B來加以說明。 在圖13A之圖形中,η π, 孕由表不液晶區13A之寬度W3與液 晶層13之厚度d的乘積,且y舳矣 y孕由表不透射比回轉時間。在本 95009.doc 1286260 圖14A至14C展示本發明LCD與傳統LCD之像素部份之 全部透射比隨著時間而變的評估結果。明確地說,圖14 a 至14C展示,當灰階顯示自〇轉移至32(圖14A),自〇至64(圖 14B)與自〇至96(圖14C)時,所觀察到之喇π八響應特性。請 注意本發明之LCD與傳統LCD皆採用過沖驅動,且工作溫 度是5°C。 自圖14A至14C應可發現,在本發明之LCD中,其中響 應特性叉到改良,底透射比高於任一前述情形之傳統LCD 之底透射比,且可達成對應於預先決定之灰階位準之透射 比的80%或更高。除此之外,根據以前述方式所做之主觀 -平估,雖然當傳統LCD採用過沖驅動時觀察到一黑帶,但 疋菖本發明之LCD採用過沖驅動時幾乎看不到一黑帶。 其後,本發明之LCD與傳統LCD之過沖驅動與響應特性 的特疋條件將麥照下面表丨至6來加以說明。請注意表丨至6 展示在5°C下獲得之結果。 [0125]狀態之顯示灰階位準,且最上列(末端)之值顯示 在重新寫入以後之顯示灰階位準。在此處,初始狀態之顯 示灰階位準是〇之情形將受到說明。 本發明之LCD與傳統LCD之過沖電壓值(在此處是以對 應之顯不灰階位準來表示)之設定分別展示於表丨與表4。例 如,如表1所示,對於自灰階位準〇至32之顯示轉移,對應 於灰階位準94之電壓值受到施加以做為過沖電Μ。至於未 展丁於表1與4之灰階位準,以表丨與4設定之關係為基礎, 圖15所示之圖形受到準備’以藉由内插來求得對應之過沖 95009.doc -34- 1286260 灰階位準。 表2與3分別展示,對於本發明之LCD,當未採用過沖驅 動時與當採用過沖驅動時所需之響應時間。同樣地,表5 與6分別展示,對於傳統1^〇,當未採用過沖驅動時與當採 用過沖驅動時所需之響應時間。用於此量測之響應時間意 · 指,當在灰階位準之每一轉移中預先決定之透射比是自 . 10%改變至100%時,透射比自1〇%改變至9〇%所需之時間 (早位:毫秒)。 如表1與4所示,過沖電壓是針對每32灰階位準來設定,_ 以致可在一視框週期内達到預先決定之灰階位準。例如, 如針對本發明之LCD之表丨所示,自灰階位準〇至以之轉移 之過沖電壓(OSV32)是設定成為V94(對應於灰階位準%之 電壓)。這顯示V94受到施加,以取代在正常驅動之下應施 力之V32。對於傳統LCD ,如表4所示,自灰階位準〇至w 之轉移之過沖電壓(OSV32)是設定成為V156(對應於灰階 位準156之電愿)。為何傳統LCD之過沖電慶較高之原因是 本發明之LCD具有較優越之響應特性(響應時間較短),而$籲 根據表2與5之比較是顯而易見的。同時,根據該等表,吾 人證實··前述之組態改善響應特性。 告自表2所不之響應時間應可發現,在本發明之[CD中, · 田未採用過沖驅動時’低灰階位準之顯示之響應時間傾肖 於長於-視框週期(16.7毫秒)。但是,如果採用過沖驅動, 則對於表3所示之所有灰階位準,可使響應時間短於一視框 週期。除此之外K響應之問題不會發生,如前所述。 95009.doc -35- 1286260 相反地’當傳統LCD採用過沖驅動時,響應時間大幅改呈, 如表6所示,但在一些情形中仍長於一視框週期,且此外喇 °八響應之問題仍會發生,如前所述。 表1 用過沖驅動 末端
表3 聲用過沖驅動 末端
表4 過沖量 32 156 64 199 末端 96 226 128 240 160 255 192 255 224 255 255 255 1 ~〇 32 64 96 19 8 —160 r^n ======^======= 94 136 \J 179 丄丄〇 ιΤΓ" X yj \j ~212^ ~224~ 248~ 255 —25 5 表2 表5 用過^沖驅動 末端
表6
如前所述,藉由採用過沖驅動,本發明之£(::1)展現卓越 之移動影像顯示特性。因此,只要再提供一電路以供用於 接收電視廣播,則該LCD將適合做為—允許高解析度移動 95009.doc -36- 1286260 影像顯示之LCD TV。為達成過沖驅動,已知之方法可廣泛 受到採用。一驅動電路可另外受到提供,且受到調整以施 加一過沖電壓,該電壓高於事先決定以對應於預先決定之 灰階位準之灰階電壓(或可能施加該灰階電壓)。否則,過 沖驅動可利用軟體來執行。 在前述實例中,本發明是說明成為採用過沖驅動。也存 在一種情形,雖然未採用過沖驅動,但是一電壓以類似方 式受到施加(例如,顯示信號電壓是以V〇,v94,v32之順 序殳到施加)。同日守,在此種情形中,本發明之效應也可獲 得。 本發明適用於,不僅前述之MVA LCD,而且其他之校 準分割式垂直校準LCD,其中液晶層之校準受到分割,不 是利用平面(二維)校準薄膜,而是利用線性(一維)校準調整 裳置(槽與柱),換句話說,液晶分子之校準狀態與響應速 度會隨著距離校準調整裝置之距離而變。例如,本發明也 適用於圖16所示之連續風車校準(CPA)LCD。 在具有圖16所示之像素2〇〇a之cpALCD中,液晶層之校 準是1用-像素電極32(堅實部份,—導電層實際存在之部 份)’穿越像素電極32所形成之開孔42,與柱(突出⑷來分 割,其中柱41置放於一面對像素電極32之相對電極(未受到 展示),透過位於他們之間之垂直校準液晶層。在CPALCD 中垂直才又準液曰曰層文到分割以在每一柱附近提供連續 改變之校準方向。柱41對應於第一校準調整裝置,且開孔 42對應於第二校準調整裝置。像素電極以外邊緣具有一 95009.doc -37- 1286260 允許傾斜電場產生之形狀,如同開孔42 一樣。 在洳述之CPA LCD中,如圖16所示,柱41之寬度對應於 第一校準調整裝置之寬度w卜開孔42之寬度對應於第二校 準凋整裝置之寬度W2,且位於柱41與開孔42之間及像素電 極32以上之區定義成為液晶區,且具有寬度W3。藉由設定 該等寬度以滿足前一實例所述之條件,實質上相同於如前 所述藉由MVA LCD所獲得之效應也可獲得。請注意在cpA LCD中,其中校準調整裝置(柱與開孔)之形狀與寬度會隨 著方向而改、麦,滿足洳述條件之設定可在液晶區之寬度W3 是最大的方向受到執行。 在前述之範例中,在MVA LCD與CPA LCD中,第一校 準調整裝置(例如柱)與第二校準調整裝置(例如槽)之接觸 該等裂置所定義之液晶區的側邊自上往下看(沿垂直於顯 示平面之方向)疋直線或曲線。該等側邊之形狀未受限於前 述形狀。 例如,做為圖17所示之MVA LCD,自上往下看且右妗 狀之校準調整裝置可受到使用。在具有圖二看= 300a之MVA LCD中,液晶層之校準是利用一像素電極72, 穿越像素電極72所形成之開孔62,與柱(突出)61來分割, 其中柱61置放於一面對像素電極72之相對電極(未受到展 示),透過位於他們之間之垂直校準液晶層。柱61具有條 狀且/、有固疋見度W1,如同前述實例之mva LCD。每 一開孔62皆包含一條狀主幹62a與分支62b,且分支沿垂 直於主幹62a之延伸之方向沿伸。條狀柱61與條狀主幹仏 95009.doc -38- 1286260 是置放成為彼此平行,以在他們之間定義一些具有寬度W3 之液晶區。開孔62之分支62b沿液晶區之寬度方向延伸’且 因此每一開孔62整體而言自上往下看皆具有梳狀。如曰本 公告之專利申請第2002-107730號所述,藉由梳狀開孔62, 暴露於一傾斜電場之液晶分子之比例會增加,且因此響應 特性可改善。但是,因為液晶分子之響應速度之分佈只受 到柱61與開孔62之間之距離之影響,所以如前所述具有低 響應速度之第三LC部份形成於開孔62與開孔62之主幹62a 之間,無論開孔62之分支62b存在與否。 據此,同時,在具有像素300a之MVA LCD中,前述之 效應可藉由設定寬度Wl,W2與W3成為相同於前述實例之 LCD來獲得。這也適用於圖16所示之CPA LCD。 在當過沖驅動受到採用時展現卓越移動影像顯示性能 之校準分割式垂直校準LCD之組態的前面說明中,未提及 對於黑電壓之影響。黑電壓實際上是設定成為1.2V,例如, 做為圖6之圖形之一典型範例,且這顯示底透射比對於LC 區寬度W3之相依性。 其後,黑電壓對於底透射比對於LC區寬度W3之相依性 之影響將參照圖18與19來加以說明。用於此種情形之LCD 之元件參數如表7所示。請注意圖18與19之量測溫度是在 25t下(面板表面溫度)求得。所有LCD之白電壓皆設定成 為7_6V。圖18展示,當顯示自灰階位準0轉移至32時,在施 加過沖電壓之後觀察到之底透射比,以灰階位準32之透射 比視為100%之百分率來表示。圖19展示,當顯示自灰階位 95009.doc -39- 1286260 準0轉移至64時,在施加過沖電壓之後觀察到之底透射比, 以灰階位準64之透射比視為1〇〇%之百分率來表示。做為任 何LCD之液晶層之液晶材料,具有下列特性之液晶材料受 到選擇··旋轉黏度0是大約133mPa.s,流動黏度v是大約 19mm2/s’且提供大約300奈米之液晶層之推遲(厚度心雙折 射率Δη)。 表7 LC區寬度 W3(微米) 柱間間距 ρ(微米) 柱寬度 W1(微米) 槽寬度 W2(微米) 柱南度 (微米) LC層厚度 d(微米) 2 8 20 58 8 10 0.7 I 7 1 Λ 52 8 10 1 0.7 ^ · 〇 2 8 14 1 1 46 卜8 r 10 0.7 2 8 11 〇 40 8 10 0.7 2 8 〇 34 _§_ 10 0.7 自圖18與19應可發現,因為黑電壓較高,所以對於乙。 區寬度W3之所有值,底透射比皆較高。因此,為改善移動 影像顯示性能,黑電壓最好設定成為很高。此種傾向之原 因疋·如果黑電壓較高,則利用傾斜電場所產生之校準調 整力更為密集,且這會增加液晶分子之傾斜角度。據此應 可容易瞭解,較高之黑電壓使得透射比變高。因此,根據籲 此觀點,黑電壓最好應低至足以達成高對比率。在黑電壓 是〇 V,〇·5 V,1·0 V與丨.6 v之下,具有u微米之LC區寬度 W3之LCD的對比率依序分別是657,613,573與539。 在圖18中,藉由設定LC區寬度W3成為14微米或更小, 當黑電壓是ον時,80%或更高之底透射比可以達成。同樣 - 地,在圖19中,超過85%之底透射比可以達成。另外,藉 由設定LC區寬度W3成為12微米或更小,大約85%或更高之 95009.doc -40- 1286260 底透射比可以達成,且在圖19中90%或更高之底透射比可 以達成。 如前所述,在本發明之實例中,其中提供一展現卓越移 動影像顯示性能之組態,移動影像顯示性能可等於或高於 傳統之組悲,即使當黑電壓是設定成為低於傳統之設定 - 值。換句話說,對比率可在不犧牲移動影像顯示性能之下 - 叉到改良。請注意:移動影像顯示性能與對比率可以適當 方式受到最佳化,因為其之所需位準會視乙(:1)之使用而改 變。 _
因此,根據本發明,具有大視角特性之校準分割式垂直 校準LCD之響應特性受到改善,例如MVA LCD與cpA LCD,且因此允許高解析度之移動影像顯示之lcd受到提 供。尤其,校準分割式垂直校準LCD可採用過沖驅動,以 致不會由於料響應而發生顯示品f之惡化,且因此允許 高解析度之移動影像顯示之LCD受到提供。本發明之lcd 具有許多應用,例如電視。 雖然本發明-直藉由較佳實例來加以說明,熟悉本技藝Φ 領域者應可明瞭:所揭示之發明可以無數方式受到修改, 且除了前文明確指出與說明之實例以外仍可找到許多實 例。因此’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意欲涵蓋屬於本發明之真 · 正精神與範疇之本發明的所有修改。 【圖式簡單說明】 圖1A,^與1C是以示意方式展現本發明實例之爾咖 之基本組態的橫截面圖形。 95009.doc -41 · 1286260 圖2是以示意方式展現本發明之一實例之LCD 100截面結 構的部份橫截面圖形。 圖3是LCD 100之像素部份100a之示意平面圖。 圖4是LCD 100像素之亮度分佈變化之測量結果的圖形, 且此變化是當過沖驅動受到採用時觀察到的· 圖5A與5B是展現分別在25°C與5°C下測量之隨著時間之 透射比變化的圖形,且此變化是當傳統MVA LCD受到過沖 驅動時觀察到的。 圖6是展現,對於具有不同LC區寬度W3之各種LCD,在 施加過沖電壓之後所獲得之透射比的最低值的圖形,且該 值是根據圖5A與5B所示之隨著時間之透射比變化的測量 結果來求得。 圖7A與7B是展現角度響應所造成之問題之主觀評估結 果的圖形。 圖8是展現LC區寬度W3與第三LC部份R3之寬度之間之 關係的圖形。 圖9是相對於第三Lc部份R3之寬度來重繪圖6之圖形之 值的圖形。 圖10 A與10B是展現針對本實例具有各種元件參數之lCd 所決定之透射比效率結果的圖形,且圖1〇c是展現該等lcd 之孔徑比之圖形。 圖11是以不意方式展現液晶區13A接近槽22之一部份之 液晶分子13 a之校準的圖形。 圖12A與12B是用於展示LCD之層際絕緣薄膜對於液晶分 95009.doc 1286260 子之校準之影響的示意圖形。 圖13A是展現LC區寬度W3及液晶層厚度d之乘積與透射 比回轉時間之間之關係的圖形,且圖13B是用於定義透射比 回轉時間之圖形。 [0046]圖^入至丨化是展現隨著時間之透射比變化之圖 形,且此變化是當本發明實例之LCD與傳統1^(:;1)受到過沖 驅動時觀察到的。 圖1 5疋展現用於獲得圖14所示之透射比變化之過沖電麼 設定值的圖形。 圖16是以示意方式展現本發明另一實例之lcd之像素組 態的平面圖。 圖17是以示意方式展現本發明更一實例之lcd之像素組 態的平面圖。 圖18是展現,對於具有不同LC區寬度W3之各種LCD,在 施加過沖電壓(V32)之後所獲得之透射比最低值的圖形,其 中最低值隨著黑電壓而變。 圖19是展現,對於具有不同LC區寬度W3之各種LCD,在 施加過沖電壓(V64)之後所獲得之透射比最低值的圖形,其 中最低值隨著黑電壓而變。 圖20A與20B是用於展示相關於MVA LCD之移動影像顯 示之一問題的示意圖形。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A,10B,10C,100 LCD(液晶顯示裝置) l〇a 第一基板 95009.doc -43- 1286260 10b 第二基板 11 第一電極,相對電極 12 第二電極,像素電極 13 液晶層 13A 液晶區 13a 液晶分子 21,31,32, 61 柱 21a,31a,32a 側面 22, 41,42 槽 51 源極匯流排線 52, 52’ 層際絕緣薄膜 62 開孔 62a 主幹 62b 分支 72 像素電極 90 黑背景 92 方塊 92a 邊緣 92b 黑帶 200a, 300a 像素 d 液晶層之厚度 P 柱間間距 R1 第一 LC部份 R2 第二LC部份
95009.doc -44- 1286260 R3 第三LC部份 W1 柱21之寬度 W2 槽22之寬度 W3 液晶區13A之寬度 95009.doc -45-

Claims (1)

  1. 「122214號專利申請案 ^申請翻賴替換本⑼年 |年(g>Q_正 十、申請專利範圍·· ^~—---~__ 種液曰曰貝不破置,其係具有多個像素者,每一像素皆 具:-第-電極,面向第一電極之第二電極,與一置放 於弟-及第二電極之間之垂直校準液晶層,該裝置包含: 第一校準調整裝詈,+ # $ θ ^ 忒置此裝置具有第一寬度且置放於液 晶層之第一電極側邊; 曰第^準魏裝置’此裝置具有第二寬度且置放於液 晶層之第二電極側邊;與 -液晶區,該液晶區具有一第三寬度,且定義於第一 ,第二校準調整裝置之間’其中第三寬度介於2微米與Μ 微米之間; 第—校準調整裝置是條狀且具有第一寬度,第二校準 调整裝置是條狀且具有第二寬度,且液晶層是條狀且具 有第三寬度。 如睛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第三寬度是12微米以下 2微米以上。 如請求項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第三寬度是8微求以下〕 微米以上。 -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具有多個像素者,每一像素皆 具有一第一電極,面向第一電極之第二電極,與一置放 於第—及第二電極之間之垂直校準液晶層,此裝置包含: 曰第-校準調整裝置,此裝置具有第一寬度且置放於液 晶層之第一電極側邊; 第二校準調整裝置 95009-95〇i2〇.doc 此裝置具有第二寬度且置放於液 -1 - 1286260 晶層之第'一電極側邊;盘
    该液晶區具有第三寬度, 第一权準調整裝置之間, 且定義於第一校 其中該液晶區包含:_墙 第一液晶部份,該部份具有一 第一響應速度且立於楚 _ 、 权準調整裝置之鄰近;一第二 液晶部份,該部份具有第_ $弟一 #應速度且位於第二校準調 整裝置之鄰近;與一第二访曰μ八 弟一液日日部份,該部份具有低於第 一與第二響應速度之第=燮 币一I應速度,第三液晶部份定義 於第一液晶部份盘第-、、右a W ,、 1刀/、乐一液晶部份之間,且 在第三液晶部份中’―部份之寬度是2微米或更低,立 中在施加_電壓之下’在對應於—垂直掃描週期之時間 之後可達成之透射比是黑顯示狀態之透射比之二倍或更 低’且施加之f壓是高Μ以允許透射比在—垂直掃描 週期中自黑顯示狀態達到灰階位準32/255之透射比值; 第一校準調整裝置是條狀且具有第一寬度,第二校準 ㈣裝置是條狀且具有第二寬度’且液晶層是條狀且具 有第三寬度。 5. 如請求項4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第一校準調整裝置是條 狀:具有第一寬度’第二校準調整裝置是條狀且具有第 一 I度,且液晶層是條狀且具有第三寬度。 6. 如請求項4之液晶顯示裳置,其中一垂直掃描週期是μ 毫秒。 7.如請求項4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第三寬度是介於2微米 與14微米之間。 95009-950120.doc Λ 1286260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5009-· 如請求項7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第三寬度是12微米或更 yJ、〇 如請求項8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第三寬度是8微米或更 /J、〇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第一校準調整裝置是一 柱’且第二校準調整裝置是一槽,且該槽形成為穿越第 一電極。 如請求項10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第一寬度是介於4微米 與20微米之間,且第二寬度是介於4微米與20微米之間。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第一電極是相對電極, 且第二電極是像素電極。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液晶層之厚度是小於3 微米。 如請求項13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第二寬度/液晶層之厚 度是3或更高。 如請求項13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第三寬度/第二寬度是 1 · 5或更小。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此裝置具有一對極化 板’該二板置放成為面對彼·此且液晶層位於該二板之 間’該二極化板之傳輸軸彼此垂直,該二傳輸軸之一沿 …員不面之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一與第二校準調整裝置是 置放成為沿一方向延伸,而該方向與該二傳輸軸之一形 成大致45度之角度。 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進-步包含-驅動電路,該 -3 - 1286260 驅動電路能夠施加高於一灰階電壓之過沖電壓,其中該 灰階電Μ是事先受到決定以對應於—縣決定之灰階。 18· -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具有多個像素者,每—像素皆 具有m面向第一電極之第二電極,與一置放 於第-及第二電極之間之垂直校準液晶層,此裝置包含: 條狀之第一校準調整裝置,此裝置具有第一寬度且置 放於液晶層之第一電極側邊; 條狀之第二校準調整裝置,此裝置具有第二寬度且置 放於液晶層之第二電極側邊;與 一條狀之液晶區,該液晶區具有第三寬度,且定義於 第一校準調整裝置及第二校準調整裝置之間, 其中第三寬度介於2微米與14微米之間,且液晶層之厚 度小於3微米。 19· 一種供用於如請求項〗之液晶顯示裝置之驅動方法,包含 下列步驟:施加一過沖電壓於一給定灰階位準之顯示, 該灰階位準高於在前一垂直掃描週期中顯示之灰階位 準,該過沖電壓高於對應於該給定灰階位準之預先決定 之灰階電壓。 20·如請求項丨9之驅動方法,其中過沖電壓受到設定,以致 顯示亮度在一段時間内達到對應於給定之灰階位準之預 先決定值,且該段時間對應於一垂直掃描週期。 21·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包含於一電子設備。 22·如請求項2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電子設備進一步包 含一電路以供用於接收電視廣播。 95009-950120.doc Δ
TW093122214A 2003-07-24 2004-07-23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the same TWI28626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79083 2003-07-24
JP2004205103A JP2005055880A (ja) 2003-07-24 2004-07-12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5077A TW200515077A (en) 2005-05-01
TWI286260B true TWI286260B (en) 2007-09-01

Family

ID=34106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2214A TWI286260B (en) 2003-07-24 2004-07-23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92301B2 (zh)
JP (1) JP2005055880A (zh)
KR (3) KR100680102B1 (zh)
CN (1) CN1318891C (zh)
TW (1) TWI2862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8632B (zh) * 2007-09-20 2013-09-11 Casio Computer Co Ltd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5891A (ja) * 2004-03-16 2005-09-29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984363B1 (ko) * 2004-03-31 2010-09-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015157B2 (ja) * 2004-07-20 2007-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KR101112564B1 (ko) * 2005-01-18 2012-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US8264441B2 (en) 2005-03-31 2012-09-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4574676B2 (ja) 2005-03-31 2010-1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06330605A (ja) * 2005-05-30 2006-12-07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TWI304906B (en) * 2005-06-17 2009-01-01 Au Optronics Corp A va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08035471A1 (fr) * 2006-09-22 2008-03-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affichage à cristaux liquides
JP5214466B2 (ja) * 2006-12-25 2013-06-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液晶表示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2365577A (zh) * 2009-04-03 2012-02-29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2014191109A (ja) * 2013-03-26 2014-10-06 Japan Display Inc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1201561B (zh) * 2017-10-30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亮度衰减估计
JP7466400B2 (ja) 2020-07-30 2024-04-12 JDI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合同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7443201B2 (ja) 2020-09-03 2024-03-05 JDI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合同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22045649A (ja) 2020-09-09 2022-03-22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46A (en) * 1863-11-10 Improvement in polishing-machines
US159018A (en) * 1875-01-26 Improvement in paper-ruling machines
JP2839085B2 (ja) * 1996-07-25 1998-12-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I271590B (en) * 1997-06-12 2007-01-21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309918B1 (ko) * 1998-05-16 2001-12-17 윤종용 광시야각액정표시장치및그제조방법
KR100283511B1 (ko) * 1998-05-20 2001-03-02 윤종용 광시야각 액정 표시장치
JP3744714B2 (ja) * 1998-12-08 2006-0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3926056B2 (ja) * 1999-03-16 2007-06-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013889A (ja) * 1999-06-29 2001-01-19 Toshiba Corp 平面表示装置
JP3600531B2 (ja) * 2000-02-25 2004-1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281664A (ja) * 2000-03-30 2001-10-10 Fujitsu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553283B2 (ja) * 2000-08-25 2010-09-29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保持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3877129B2 (ja) 2000-09-27 2007-0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601788B2 (ja) * 2000-10-31 2004-1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992922B2 (ja) * 2000-11-27 2007-10-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US6977704B2 (en) * 2001-03-30 2005-12-20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3989238B2 (ja) * 2001-12-07 2007-10-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40008920A (ko) 2002-07-19 2004-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직 배향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5084237A (ja) * 2003-09-05 2005-03-31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8632B (zh) * 2007-09-20 2013-09-11 Casio Computer Co Ltd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20289B1 (ko) 2012-03-06
KR20100033996A (ko) 2010-03-31
US7292301B2 (en) 2007-11-06
KR20050012178A (ko) 2005-01-31
US20050024546A1 (en) 2005-02-03
CN1318891C (zh) 2007-05-30
KR100680102B1 (ko) 2007-02-09
CN1576976A (zh) 2005-02-09
TW200515077A (en) 2005-05-01
KR20070001850A (ko) 2007-01-04
KR100988990B1 (ko) 2010-10-20
JP2005055880A (ja) 2005-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6260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the same
TWI275869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681938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apable of reducing persistence degree and development method thereof
US929186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panel
TWI251705B (en) Vertical alignment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5021300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678548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1235748A (ja) マルチドメイン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0709653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그 구동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US11822186B2 (en) Array substrat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thereof
US2008019219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200620159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284301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8001302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Kim et al. 40.4: Invited Paper: Advance of PVA Technology for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JP200633043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7018488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601811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222389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5037554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11154269A (ja)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e et al. 60.4 L: Late‐News Paper: CRT Like Characteristics of 32 ″WXGA TFT‐LCD by True Vision Advanced FFS Pixel Concept
JP2012073640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