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4438B - Dielectric filter, dielectric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Dielectric filter, dielectric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4438B
TWI274438B TW094117970A TW94117970A TWI274438B TW I274438 B TWI274438 B TW I274438B TW 094117970 A TW094117970 A TW 094117970A TW 94117970 A TW94117970 A TW 94117970A TW I274438 B TWI274438 B TW I2744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
electrode
dielectric
holes
resona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7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27701A (en
Inventor
Masayuki Atokawa
Hitoshi Tada
Takayoshi Yui
Hideyuki Kato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ublication of TW200627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27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4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44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5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Cascaded coaxial cavities
    • H01P1/2056Comb filters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with metallised resonator holes in a dielectric blo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Description

1274438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為關於構成為一體之介電體塊的介電濾波器、 介電雙工器,以及具備該等之通訊裝置。 “ 【先前技術】 對於使用在高頻電路中之介電濾波器及介電雙工器, 皆被要求提供小型化之製品。 先前技術中,提供了各種為實現小型化之技術。專利 文獻1中,揭露一種將共振孔做成階梯狀,並使大徑孔部 人】、仏孔部之軸相對大幅偏心,而形成為共振孔彎曲構造 之超異軸構造介電濾波器。 藉將此種共振孔开〉成之共振器排列成介電塊,共振器 彼此搞a,產生农減極(Attenuati〇n ρ〇ι〇)。並視需要設定 共振孔間之間距,即能使衰減極配合所要之頻率。 圖1中顯示採用此先前技術之介電雙工器的構成例。 圖1係與共振孔配列平行的剖面圖,上邊為開放面、下邊 為短路面。 於介電塊1中,設有複數個共振孔2a〜2c、3a〜3c, 並分別在内面形成内導體。在共振孔2a〜2c、3a〜3c之端 部設有電極非形成杳"。在介電塊i之外面形成有外導體 6。各共振孔2a〜2c、3a〜3c為開放面側之内徑大(以下, 稱此部分為大徑孔部)、短路面側之内徑小(以下,稱此部 分為小徑孔部)之梯形孔。此例中,在共振孔2a〜2c開放 面側之共振孔間距離大於在短路面側之共振孔間距離(以 5 1274438 下,稱為集中形狀)。藉由此構成,由共振孔2a〜2c彼此 相鄰之兩個共振器間,分別構成電感耦合之送訊濾波器。 另一方面,共振孔3a〜3c,在開放面側之共振孔間之距離 車乂短路面側之共振孔間之距離小(以下,稱為外擴形狀)。 藉此構成,由共振孔2a〜2e彼此相鄰之兩個共振器間,分 別構成電感麵合之收訊遽波器。 因此共振器間之耦合所產生之衰減極,係藉由設定小 徑孔部與大徑孔部之偏心量、小徑孔部與大徑孔部之 面積之比的階梯比等來加以調整。 /、
此外,專利文獻2中揭示了一 放面設置開放面電極來使共振器間 256807號公報 — 097721號公報 [專利文獻1 ]曰本特開平1 0 [專利文獻2]日本特公平6一
小控孔部與大徑孔部之 之半徑與小徑孔部之半 之偏心量, 半把和。因 6 1274438 此,可取得之偏心量範圍受到限定。也就是說,當試著要 將先前技術之超異軸構造介電濾波器、介電雙工器小型化 日守’即使5周整偏心置亦很難實現必須之滤波器特性。 例如,當偏心成集中形狀時,會因此小型化導致電感 摩禺合不足,而有無法獲得所欲頻寬的情形。此外,當偏心 成外擴形狀時,會因此小型化導致電容性耦合過剩,使電 容性耦合相對變強,而有無法獲得所欲濾波器特性的情 形。 此外,亦會因小徑孔部間之間隔,產生電流集中於短 路面之一部分,而使Q值產生劣化的情形。 在設置開放面電極之情形,若較習知更為小型化時, 相鄰開放面電極之間隔會變得更窄。因此,開放面電極間 之電容會增加。如此,與超異軸構造時同樣地,共振器間 之相對電谷耦合會變得更強,而不易實現所需之濾波器特 性。此外,由於小型化使得開放面電極之圖案亦必須更為 微細’因此不易以良好精度進行圖案形成。 如前所述,根據先前所提供之技術,伴隨小型化之濾 波器特性的設計是有其限度的。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可解決上述問題, 且較習知更為小型&,能實現所要求之瀘波器特性的介電 濾波器與介電雙工器。 此外,在此小型化之介電濾波器以及介電雙工器中, 可以谷易地調整衰減極之頻率,而提供在小型化時可以防 止共振器Q值劣化之介電濾波器以及介電雙工器。 7 1274438 本發明,係在集中形狀之異軸構造與超異軸構造之介 私濾波中,设置開放面電極,以相鄰共振孔所形成之兩 個/、振σ。間之電感耦合增大之方式,來決定各開放面電極 與外導體間所產生之電容、及相鄰開放面電極間所產生之 電容。 冓成中 叮精由各開放面電極與外導體之間所產 生之電谷、及相鄰開放面電極間所產生之電容,來調整相
郯,、振孔所形成之兩個共振器間的耦合。又,由於係以加 強CM 5L化所產生之電感耦合不足的方式進行調整,因此 能消除因小型化而增強之共振器間電容耦纟,實現所需之 濾波器特性。 '而 本發明,係在外擴形狀之異軸構造與超異軸構造之介 電濾波器巾,設置開放面電極,以使相鄰共振孔所形成之 兩個共振器間之電感輕合增大的方式,來^各開放面電 極與外導體間所產生之電容、及相鄰開放面電極間所產生 之電容。 在此構成中,可藉由各開放面電極與外導體之間所產 生之電容、及相鄰開放面電極間所產生之電容,來調整相 鄰共振孔所形成之兩個共振器間的耦合。又,由於係以加 強口小型化所產生之電感稱合不足的方式進行調整,因此 電容耦合相對增強,能消除因過剩的電容耦合,實現所需 之濾波器特性。 而 又,本發明係將位於平行排列共振孔兩端之共振孔開 放面電極’配置成與此共振孔相較,排列之中央側突出面 8 1274438 積大於排列之外側突出面積。 藉由此構成,在兩端之開放 囬电極,不只是在相鄰之 開放面電極,在前一段之丘^ 振σ〇之開放面電極之間亦會產 生%容。如此,此容量將作為Α ^ 卞馮為夕通電容,而能藉由此多 通电容控制衰減極之頻率位置。 此外,本發明形成有電極突出部,其係從位於排列之 ”振孔兩側之該開放面電極中、至少—開放面電極與該排 列方向垂直的端緣附近,往相鄰開放面電極之方向突出, ”不同於s亥開放面電極之另一開放面電極之間產生電容。 θ藉由此構成’具備電極突出部之開放面電極中,不只 疋相鄰接之開放面電極,在與前一段之共振器開放面電極 門亦《產生多通電容,藉由此多通電容亦能控制衰減 極0 ▲又,本發明分別形成有從位於該排列之共振孔兩側之 /開放面電極與該排列方向垂直的端緣附近,分別往相鄰 φ開放面電極之方向突出,並與不同於各開放面電極之另一 開放面電極之間產生電容的電極突出部;該開放面之複數 個開放面電極,係配置成於共振孔之該排列方向大致對 藉由此構成,具備電極突出部之開放面電極中,不只 是相鄰接之開放面電極,在與前一段之共振器開放面電極 之間亦會產生多通電容,藉由此多通電容亦能控制衰減 極:此外,由於此介電濾波器之開放面電極之圖案形狀大 致對%,因此能在輸出入方向將滤波器之電路常數設計成 9 1274438 對稱。 又,本發明係將複數個此把 、 双1u共振孔,配置成在上述短路面 之複數個共振孔之軸心間距離為等間隔。 藉由此構成,在短路面夕1 ", Λ 一 你峪面之小徑孔部間之間隔成為等間 隔’而能抑制在短路面之導濟的贵 守篮的電流集中。如此,可以抑 制Q值之劣化。 又’本發明係使用上述隼中 k果1f形狀之介電濾波器與外擴 濾波器之任一者、或是雙方來構成介電雙工器。 精由此構成’可以較先前技術做得更小型化,同時得 到實現所求濾波器特性之介電雙工器。 此外,本發明將天線連接用輸出入電極與設在共振孔 内側之導體加以導通,且與設在構裝面之短路面、與勵振 孔相鄰之共振器指狀(interdigital)耦合。 藉由此構成,由於在開放面形成有作為外導體之部分, 因此可以充分地接地。是以,在構裝時,可以不需要用來 接地之外殼。 又,本發明形成有電極突出部,其係第2介電濾波器 之複數個該開放面電極中、僅在與相當於終段共振器之共 振孔内導體導通之開放面電極5從與該複數個共振孔之該 排列方向垂直之端緣,往相鄰開放面電極之方向突出,與 不同於該開放面電極之另一開放面電極之間產生電電容。 藉由此構成,將外擴形狀濾波器作為接收濾波器使用 時,在位於終段之開放面電極設置電極突出部,來在與其 他開放面電極之間獲得電容,且在位於初段之開放面電極 1274438 不設置電極突出部,來使與外導體之間所產生之電容作成 較小。藉由此構成’能使天線連接用輸出入電極與此開放 面电極間之阻抗设定成適合相位合成,而能高精度地進行 相位合成。 又,本發明係將上述介電濾波器、介電雙工器之至少 一個設在高頻電路中來構成通訊裝置。 根據本發明,能形成為較先前技術更為小型化,同時 獲得實現所求濾波器特性之介電濾波器、介電雙工器,以 _及設有其等之通訊裝置。 【實施方式】 乂下以弟1貫施形恶來顯示實施本發明之較佳例。 圖2(a)為本實施形態之介電雙工器之外觀立體圖,圖 為圖2⑷中AA剖面之剖面圖。圖2⑷中,圖左側前面為 開放面、圖上面為構裝面。圖2(b)中,圖前面為構裝面側。 於介電塊11,以超異軸構造連續排列階梯狀之複數個 共振孔12a〜12c,13a〜l3c。各共振孔之橫截面形狀略呈 攀長圓形,並分別在内面形成内導體。此橫截面形狀,係共 振孔之排列方向較短、在其垂直方向較長的長圓形狀,= 使大孔控部與小孔徑部在排列方向之長度一致。夢此,來 縮短介電塊之共振孔在排列方向之長度。 將此共振孔12a〜12c作成集中形狀,使其為在雙工器 之低頻侧使用之送訊渡波器。此外,由於共振哭1 係_ 置成大孔徑部與小孔徑部大致同軸,因此彼此相鄰之兩個 共振器12a,12b之間、及共振器12b,12c之間分別為電感 11 1274438 耦合。因此,此共振孔12a〜12c係構成為在高頻側具有兩 個衰減極之濾波器。 又,將此共振孔13a〜1 3c作成外擴形狀,使其為在雙 w之南頻側使用之收訊遽波器。此外,由於共振器1 3匕 人配置成大孔徑部與小孔控部大致同軸,因此彼此相鄰之 兩個共振器13a,13b之間、及共振器13b,13c之間分別為 電感耦合。因此,此共振孔13a〜13c係構成為在低頻側具 有兩個衰減極之濾波器。 此外,於介電塊Η,在其内部設置勵振孔14a與接地 孔,在外面形成外導體16。勵振孔14a、接地孔14b 皆在内面形成内導體,以和共振孔12a〜12c、13a〜i3c平 仃之方式配置在共振孔12c與共振孔Ua之間。勵振孔 内面之内導體,係在介電塊1丨之圖左側前面與外導體1 6 $通在圖右側内面,則與天線用輸出入電極(與外導體j 6 分離形成)1 8導通。將此部分作為天線用輸出入部分,並 與發射濾波器以及接收濾波器指狀耦合。又,接地孔!仆 内面之内導體係在兩端與外導體短路。由於將此勵振孔… 與接地孔14b,形成為在開放面與外導體16導通之接地導 體’因此不需如先前技術般另行設置外殼,而能更小型化。 此外,在介電土鬼U之外面,從構裝至側面形成有送訊訊 號用輸出入電極17、收訊訊號用輸出入電極Μ。此輸出 入電極17、19分別與相接近之共振孔内導體形成對向電 容。 又,圖3⑷係由第!實施形態之開放面所視之外觀圖。 12 1274438 圖3(b)係由第1實施形態之短路面所視之外觀圖。以下, 使用此寺圖式說明開放面電極之電容。 於複數個共振孔12 a〜12 c、13 a〜1 3 c,分別將開放面 電極22a〜22c、23a〜23c與各共振孔之内導體導通,並與 其他開放面電極及外導體、輸出入電極等分離設置。此處, 由於開放面電極22a〜22c、23a〜23c為單純之矩形,因此 可容易地進行開放面電極之圖案形成。 藉由设置開放面電極22a〜22c、23a〜23c,開放面電 極間會產生共有電容Ck。又,在開放面電極與外導體之間 會產生本身電容Ci。共振器間之耦合雖會因此共有電容Ck 而使電容耦合相對變強,但本身電容Ci則與共有電容相 反,會減弱電容耦合而相對增強電感耦合,因此能抵消在 兩们相郯共振裔間設置開放面電極而產生之共有電容Ck 之作用。因此,藉適當設定各共振器所產生之本身電容以 亦能控制衰減極。 本身電容Ci,在各開放面電極,可以由與外導體之距
離:相鄰邊之長度等來加以調整。藉本身電容^之調整, 來》又疋由各共振孔12a〜12c、13a〜13c所形成之共振器間 的耦合。#由設定可以進行濾波器特性之頻寬調整,同時 :可以進行電感與電容之調整。欲藉由開放面電極來得到 較大^ =身电谷C1 ’ 一般來說,係將相鄰各開放面電極之 本身:合C1之和設定成大於比開放面電極間之共有電容 Ck千猎此,能將共振器間之搞合導向電感。例如,將開放 面電極223之本身電容Ci與開放面電極22b之本身電容Ci 13 1274438 之和,設定成大於開放面電極22a與開放面電極22b間之 共有電容Ck,即能將共振孔12a所形成之共振器與共振孔 12b所形成之共振器之耦合,較沒有開放面電極時較導向 電感。 如以上所述,在集中形狀之送訊濾波器2()中,由於調 整了本身電容Ci與共有電容ck,因此可以更確實地進行 送訊濾波器20之電感耦合,使得濾波器特性在高頻區域 • 中產生衰減極。又,在外擴形狀之收訊濾波器21中,由 於凋整了本身電容Ci與共有電容Ck,因此可以更確實地 進行收訊濾波器21之電容耦合,使得濾波器特性在低頻 區域中產生衰減極。 此外,此第1實施形態,係將開放面電極22a之面積 叹疋成在靠共振孔12a外侧較小、在靠開放面電極Ub側 較大,開放面電極23c之面積,亦設定成在靠共振孔nc 外=較小、靠開放面電極23b側較大。以此方式調整面積, _亦能更有效地調整濾波器特性之衰減極。 接著,說明以此方式設定面積之效果。當共振器間之 2隔:時,在與未相鄰接之共振器之間,亦有產生電感麵 二之6形。此種與未相鄰接之共振器間的電感耦合,必須 设置開放面電極來抵消此電感耦合。 口此,此處係藉由調整開放面電極22a之面積、並縮 J開^面電極22a與開放面電極仏間之距離,來在此開 心面兒極22a與開放面電極22e之間產生電容c叫以下, 稱為多通電容)。 14 1274438 由於此夕通電容Cm 舞合、並相對增強電容以會減低共振器間之電感 器間之電感叙合。因此,能抵消與未鄰接之共振 之多通電容…當地設定各共振器所產生 、包合亦旎控制衰減極。 欲調整此多通電容Cm及本身電容 例如>也丨▲ +牙电令Cl、共有電容Ck, 整+ “ 驟中形成相對較大之開放面電#,而在調 ΐ步驟中使用雷射、電動刻磨機等各種方法來加以削除: 如以上所述,II由設置開放面電極,即使是超異轴構 轴構造之階梯形狀的共振孔,亦能獲得較習知更小 二且具有所欲濾波器特性之介電雙工器。此外,亦可以 提高開放面側之大徑孔部之配置、與短路面側之小徑孔部 之配置等的設計自由度。 本貫知形悲中,開放面電極並不限定於矩形狀, 即使為其他任何形狀,只要其本身電容與共有電容能如上 述般設定即可以適用。 此外,雖使用勵振孔將天線連接用輸出入電極予以指 狀耦合,然而並不限於此形態,亦可使與外導體分離之電 極’與任一共振孔之内導體對向來作為輸出入電極,電極 之形狀並無限制。再者,即使是使用勵振孔將送訊濾波器 之輸出入電極與收訊濾波器輸出部加以指狀麵合之物亦 可’不受輸出入電極形狀之限制皆能適用本發明。 又’與共振孔及勵振孔轴方向垂直之橫截面形狀不限 定為長圓形狀,本發明可適用如圓形、矩形、橢圓等任何 15 1274438 形狀,此外,共振孔間之尺寸不相同亦可。 又,本實施形態中雖係超異轴構造之梯形孔’ 以是大徑孔部與小徑孔部之偏心為些微之單純 造,且大徑孔部與小徑孔部之梯形比與橫截面形狀; 意設定。此外,共振多丨3" PA IT- -r I /、派礼間之間隔可以不固定。如前所述, 本發明能適用任何種類之大徑孔部與小徑孔部。
又,本K ^形怨雖係顯示在單一介電塊配置送气 器與收訊濾波器之介電雙工器,但本發明並不限定為^電 雙工器,即使是介電濾波器亦有相同之效果。 ;| 接著,顯示本發明之較佳的第2實施形態。第2實施 形悲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較,僅有開放面電極形狀不同。 圖4係從第2實施形態之開放面所視之外觀圖。此實 施形態,係在開放面電極42a,42c,43e分別設置電極突= 部45a,45b,45e。電極突出部45a,咐,W,係分別從開 放面電極42a,42c,43c之構裝面側之端緣向各濾波器中心 形成為端緣邊長、寬度窄的長方形。以此方式設定長方形, 即能容易地進行圖案形成。此電極突出部45a,45、 在圖4之上面側與下面侧可以有些許偏移。若與其他開放 面電極、外導體及輸出入電極等沒有導通的話,則任何形 狀皆可。 / 以下,使用此圖說明開放面電極42a〜42c、43a〜43e、 電極突出部45a,45b,45c所產生之電容。 藉由設置開放面電極42a〜42c、43a〜43c,在開放面 包極間產生共有電容Ck。此外,在開放面電極與外導體之 16 1274438 間’產生本身電容Cl。因為此共有電容Ck使共振器間之 耦合相對地電容耦合變強,但是本身電容匸丨與共有電容相 反的,會相對減弱電容耦合而增強電感耦合,因此,藉由 在兩個相鄰共振器間設置開放面電極,即能抵消所產:之 共有電,之作用。因此,係適當地較各共振器所產生之 本身電今Ci,來固定共振器間之耦合度而得到衰減極。 此第2實施形態,在開放面電極仏,银,仏分別設 有電極突出部45a,45b,45e。此電極突出部仏,价仏 會在與未相鄰之開放面電極間產生多通電纟-,而作用 為多通電極。因此’藉由電極突出部仏,紙仏之形狀 亦可以調整濾波器特性之衰減極。 此處,以圖8之頻率特性圖說明此電極突出部… 价、仏之效果。圖8⑷係顯示送訊遽波器利之頻率特 性圖之—例,冑8⑻係顯示收訊濾波器41之頻率特性圖 之一例1 8(a)、圖8(b)皆係就有無電極突出部之情形顯 示頻率特性。 通常,當共振器間間隔小時,名詉土 4丄 才在與未相鄰之共振器間 亦會有產生電感麵合之情形。此與未相鄰共振器間之電减 搞合’必須設置開放面電極來抵消該電感搞合。 。 因此,送訊濾波器4〇中,A„从 Τ為使開放面電極42a與開放 面電極42c能彼此接近,係偵雷* 你便電極突出部45a與電極突出 部45b從各開放面電極突出。如 政匕即在電極突出部45a,45b 之間產生多通電容Cm。此多通带六 匕夕通包谷Cn會減弱共振器間之 電感耦合,並相對增強電衮鯉入 m, 谷耦口,因此,可以抵消與未相 1274438 鄰之共振器間的電感耦合。因此’適當地設定各共振 所產生之多通電容Cm即可控制衰減極。 具體來說,係送訊滤波器40中,在沒有電極突出部時, 如圖8⑷所示,在共振孔32a, 32b之間與共振孔3'山 之間所產生之兩個衰減極會離的太遠,而會有無法滿足所 須特性的情形。因此,藉使用電極突出部來得到多通電容, 來使共振孔32a,32b之間與共振孔奶,32e之間所產生之 兩個衰減極在接近至某一程度。當有多通電容⑸時,如 圖所示,即能使兩個衰減極接近,而能使衰減更為急遽, 加大衰減量。 又,在如此連續排列之共振孔中位於兩端之開放面電 極皆设置電極突出部,並將開放面電極❿,A以近似形 狀設置成對稱時,由於此送訊遽波器之渡波器參數在輸出 入方向能設定為對稱,因此設計較容易。 +此外,收訊濾波器41中,係使電極突出部4九從開放 面電極43C突出,以使開放面電極43a與開放面電極43c 接近。如此,即會在開放面電極43a與開放面電極45c之 間產生多通電容。藉由此複數路徑容量Cm,可抵消盘未 相鄰接之共振器間的電感耦合。因此,適當設定各共振器 間所產生之多通電容Cm即可控制衰減極。 士具體來說,收訊濾波器41中,在沒有電極突出部4兄 4 ’如圖8(b)所示,在共振孔33a,33b之間、與共振孔奶, 33c之間所產生的兩個衰減極幾乎一致,會有無法滿足所 需特性之情形。因此,使用電極突出# 45c來得到多通電 18 1274438 容Cm,來拉開共振孔33a, 33b之間、與共振孔33、33c 之間的衰減極。在有多通電容〇111時,能使共振孔33a,33b ,間、與共振孔33b,33c之間所產生的兩個衰減極較為分 離,而能得到所須之衰減量,使衰減更為急遽、或使衰減 量變大。 如前所述,僅在收訊濾波器41之最後段共振器之開放 面電極43c設置電極突出冑45c _,除能進行對衰減極之 控制外,在此收訊濾波器41之最初段之共振器4“中,使 其與外導體間產生之電容較小,使天線連接用輸出入電極 與此開放面電極間之阻抗,成為適合相位合成者,以高精 度進行相位合成。 又,本實施形態中,雖於送訊濾波器4〇之最初段共振 器與最終段共振器皆在開放面電極形成電極突出部,而'於1 收訊濾波器41僅在最終段之共振器之開放面電極4虹形成 電極突出部,然而,亦可以在收訊濾波器41之最初段共 振器與最終段共振器的開放面電極皆形成電極突出部,或 〇僅在任一方形成。此外,,亦可以僅在送訊m 4〇之 最初奴或最終段之共振器任一方之開放面電極形成電極突 出部。 欲調整此多通電容Cm,例如,在製造步驟形成較長 之電極突出部,而在調整步驟中以雷射或電動刻磨機等各 種方法來調整電極突出部之長度。 接著,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 係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開放面電極之形狀進一步予以改 19 1274438
圖5係從第3實施形態之開放面所視之外觀圖。此實 施形態中’於複數個共振孔52a〜52c、53a〜53c分別設有 開放面電極62a〜62c、63a〜63c。此外,於開放面電極62&, 62c,63c設有電極突㈣65a,65b,65e。此處,開放面電 極62b,63a,63b為矩形。 此處,送訊濾波器60中,係將電極突出部65a,65b
設置在與圖5上面之構裝面的對向側。又,收訊濾波器6i 中,電極突出部65c係設在圖5下面之構裝面側。 送訊濾波器60中,藉將電極突出部65&,65b設在與 構裝面相對向側,而能在開放面電極62a、心之間產生多 通電容Cm ’並將開放面電極.之本身電容〇設定的較 大。通常,由於在開放面電# 62a之構裝面側不是形成外 導體,而是形成輸出入電極54’因此,輸出入電極Μ周 邊之有效電感率實質上會降低。因此’即使在此開放面電
極62a之構裝面側形成電極突出部,亦不會產生增大開放 面電極6 2 a之本身雷ί λα j-z. w * I * 电今Ci的效果,但如本實施形態般,將 電極突㈣65a設在與構裝面相對向側,即能使開放面電 極62a之本身電容Ci變得較大。 又’於收讯濾波器61中,以此方式將電極突出部— 配置在構裝面側’亦能使開放面電極63e與輸出人電極55 間之電容量(外部耦合電容)Ce變大。 又,本實施形態中 部65a,65b設在與構裝 ’於送訊濾波器60,係將電極突出 面相對向側,於收訊濾波器61中, 20 1274438 將電極突出部65c設在構裝面側。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 此形態,電極突出部可設在構裝面側或與構裝面側相對向 之側’且無論是送訊濾波器或收訊濾波器皆如此。 接著,顯示本發明之較佳的第4實施形態。第4實施 形態,係改變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共振孔間隔之形態。 圖6(a)係從第4實施形態之開放面所視之外觀圖。此 外,圖6(b)係從第4實施形態之短路面所視之外觀圖。此 實施形態中,係將複數個共振孔72a〜72c、73a〜73c以等 間隔配置在短路面上,在開放面上則分別配置開放面電極 82a〜82c、83a〜83c以及電極突出部85a、85b、85c。藉 由開放面電極82a〜82c、83a〜83c之設置,在開放面電極 間產生共有電容。又,在開放面電極與外導體之間產生本 身電容。此外,藉電極突出部85a、85b、85c產生多通電 容。由於共有電容,共振器間之耦合會使電容耦合相對變 強,但本身電容則與共有電容相反,會減若電容耦合,並 相對增強電感耦合,因此,能抵消在兩個相鄰共振器間設 置開放面電極所產生之共有電容之作用。因此,可適當設 定各共振器所產生之本身電容。又,由於可藉由多通電容 來抵消與未相鄰共振器間之電感耦合,因此藉由適當設定 多通電容即可控制衰減極。 此處,在短路面之共振孔72a〜72c、共振孔73a〜73c 之間隔,係分別配置成大致等間隔。因此,送訊渡波器8〇 中之開放面電極82a〜82c㈣係配置成較寬,❿訊濾波器 81中之開放面電極83a〜83c間隔則配置成較窄。 21 1274438 如前所述,將在短路面側之小徑孔部配置成大 隔,電流即會均勾的流於短路面側之共振孔及短路面之外 導體’而能抑制電流集中。因此,可以 體之Q值設定為最佳。 °°王 :外,由於短路面側之小徑孔部係以大致等間隔配置, W開方面側之大徑孔部之配置雖將大幅受限,但藉由 開放面,極來獲到本身電容,即能在使共振孔之偏向量變 小的同時,得到所欲之衰減極。 接著,作為本發明較佳之第5實施形態,於圖7中顯 示通訊裝f之構成的方塊圖。圖7中,作為雙工器DPX係 使用上述弟4貫施形態所示之介電雙工器。在電路基板上, 構成送訊電路與收訊電路,在雙工器⑽之送訊遽波器之 达訊訊,用輸出入電極連接送訊電路,在雙工器請之收 訊濾波器之收訊訊號用輸出入電極連接收訊電路,且於天 線連接用輸出人電極連接天、線斯,以此方式在上述電路 基板上構裝雙工器DXP。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先前技術之超異軸構造例之介電雙工器的概觀 圖0 圖2(a)、(b)係第丨實施形態之介電雙工器之外觀立體 圖3(a)、(b)係第1實施形態之介電雙工器之前視圖。 圖4係第2實施形態之介電雙工器之開放面前視圖。 圖5係弟3實施形態之介電雙工器之開放面前視圖。 22 J274438 圖6(a)、(b)係第4實施形態之介電雙工器之前視面圖。 圖7係第5實施形態之通訊裝置之方塊圖。 圖8(a)、(b)係第2實施形態之介電雙工器之頻率特性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1 :介電塊 2, 3, 12, 13, 32, 33, 52, 53, 72, 73 :共振孔 14 a ·勵振孔 B 14b :接地孔 6, 16 :外導體 45, 65, 85 :電極突出部 17, 18, 19, 54, 55 :輸出入電極 20, 40, 60, 80 :發射濾波器 21,41,61,81 :接收濾波器 22, 23, 42, 43, 62, 63, 82, 83 :開放面電極 7 :電極非形成部 23

Claims (1)

  1. J274438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種介電濾波器,係於大致長方體形狀之介電塊之 面除外的其他面設置外導體,以垂直於該一面之另一個 面作為構裝面’在該構裝面設置與該外導體分離之輸出 電極; 以该介電塊未設置外導體之該一面作為開放面,將與 該開放面對向之面作為短路面,在該介電塊内,將貫通該 開放面與該短路面,且在該開放面侧之截面積較大、在該 短路面側之截面積較小的階梯狀之孔,相對該構裝面平行 連,排列至少3個以上,並在該複數個孔之内面設置内導 體而为別作為共振孔,其特徵在於: 將4共振孔排列兩端之共振孔中、至少一共振孔之開 放面側之軸心與短路面側之軸心錯開; 汗 將忒複數個共振孔排列成,共振孔排列中兩端之共振 =在該開放面側之軸心間之距離,較在該短路面側之距離 於該開放面,將與該外導體分離、分別與内導體導通 之開放面電極設置在該複數個共振孔; I 決疋各開放面電極與外導體間產生之電容,與相鄰開 放面电極間產生之電容’以使相鄰共振孔所形成之兩個丘 振器間之電感耦合增強。 /、 2· —種介電濾波器,係於大致長方體形狀之介電塊之 一面除外的其他面設置外導體,以垂直於該一面之個 面作為構裝面’在該構裝面設置與該外導體分離之輸出二 24 J274438 電極; ^以該介電塊未設置外導體之該一面作為開放面,將與 〆4放面對向之面作為短路面,在該介電塊内,將貫通該 開放面與該短路面,且在該開放面側之截面積較大、在該 紐路面側之截面積較小的階梯形狀之孔,相對該構裝面平 行連續排列至少、3個以上,並在該複數個孔之内面設置内 導體分別作為共振孔,其特徵在於: 將該共振孔排列兩端之共振孔中、至少一共振孔之開 放面側之軸心與短路面側之軸心錯開; 將該複數個共振孔排列成,共振孔排列中兩端之共振 孔在该短路面側之軸心間之距離,較在該開放面側之距離 長; 於該開放面,將與該外導體分離、分別與内導體導通 之開放面電極設置在該複數個共振孔; 決定各開放面電極與外導體間產生之電容,與相鄰開 放面電極間產生之電容,以使相鄰共振孔所造成之兩個共 振器間之電感耦合增強。 3·如專利申請範圍第丨或2項之介電濾波器,其中, 位於該共振孔排列兩端之該開放面電極面積係設定成,比 該開放面電極所導通之設有内導體之共振孔更靠中央側之 面積,大於更靠外側之面積。 4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或2項之介電濾波器,其中, 位於該共振孔排列兩端之該開放面電極中至少一開放面電 極形成有電極突出部,其從與該排列方向垂直的端緣附近 25 J274438 俾與不同於該開放面電極 往相鄰開放面電極之方向突出, 之另一開放面電極之間產生電容 5 ·如專利中請範圍第1或2項之介電濾波器,其中, 位於該共振孔㈣兩端之㈣放面電極㈣形成有電極* 出部’其從與該排列方向垂直的端緣附近分別往相鄰開: 面電極之方向突出,俾與不同於各開放面電極之另 面電極之間產生電容; 汗
    該開放面之複數個開放面電極 向係形成大致對稱。 於共振孔之該排列方 ▲ 6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或2項之介電濾波器,其中, 該複數個共振孔’係配置成該複數個共振孔在短路面側之 軸心間距離為等間隔。 …不^ 7「电源砹器構成 早二;|電塊,且將輸*來自第1介電渡波器之輸出訊號、
    輸入第2介電遽波器之輸人訊號的天線連接用輸出入電 極’:置在第1、第2介電濾波器之間,其特徵在於: 第1介電濾波器或第2介電濾波器中之至少一方,係 申請專利範圍帛1或2項之介電濾波器。 8· 一種介電雙工器,係以中請專利範圍第i或2項之 介電渡波器作為第卜帛2介電渡波器來構成為單-介電 :’且將輸出來自第i介電濾波器之輸出訊號、輸入第2 =電纽器之輪人訊號的天線連接用輪出人電㉟,設置在 第1、第2介電濾波器之間,其特徵在於: 第1 包濾波器中,該複數個共振孔係配置成,該共 26 1274438 振孔排列中兩端之共振孔在該開放面側之軸心間距離,較 在該短路面側之距離為長; 第2介電濾波器中,該複數個共振孔係配置成,該共 振孔排列中兩端之共振孔在該短路面側之軸心間距離,較 在該開放面側之距離為長。 9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7或8項之介電雙工器,其中, ^配置從該開放面之第2介電渡波器之中間位置, 貝通至忒紐路面之對向位置的孔,於該孔内面設置内導體 來在該開放面與外導體導通,以作為勵振孔; 將從該構襞面到該短路面間與外導體分離之電極,與 設在該勵振孔内側之該内導體導通,來作為該天線連接用 輸出入電極; 並使其與相鄰共振孔所構成之共振器進行指狀耦合。 ^ 1〇·如專利申請範圍第9項之介電雙工器,其中,在 第2介電據波器之複數個該開放面電極中,僅在與相當於 :段共振器之共振孔内導體導通之開放面電極形成電:突 ㈣’其從與該複數個共振孔之該排列方向垂直之端緣往 目:開放面電極之方向突出’俾與不同於該開放面電極之 另一開放面電極之間產生電容。 U •一種通訊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高頻電路部設置中請專利範圍第1 $ 2項之介電滤 渡裔、或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介電雙工器。 27
TW094117970A 2005-01-18 2005-06-01 Dielectric filter, dielectric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WI27443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10898A JP3864974B2 (ja) 2005-01-18 2005-01-18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27701A TW200627701A (en) 2006-08-01
TWI274438B true TWI274438B (en) 2007-02-21

Family

ID=36692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7970A TWI274438B (en) 2005-01-18 2005-06-01 Dielectric filter, dielectric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82898B2 (zh)
JP (1) JP3864974B2 (zh)
CN (1) CN1969422B (zh)
DE (1) DE112005001492T5 (zh)
TW (1) TWI274438B (zh)
WO (1) WO20060776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0784B2 (ja) * 2015-03-13 2018-05-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誘電体導波管、誘電体導波管の実装構造、誘電体導波管フィルタおよびMassive MIMOシステム
CN105489983A (zh) * 2016-01-04 2016-04-13 张家港保税区灿勤科技有限公司 介质滤波器
JP2019047434A (ja) * 2017-09-06 2019-03-22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誘電体フィル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2562A (en) * 1984-09-27 1988-05-03 Motorola, Inc. Single-block dual-passband ceramic filter useable with a transceiver
GB2165098B (en) * 1984-09-27 1988-05-25 Motorola Inc Radio frequency filters
JPS6285002A (ja) 1985-10-03 1987-04-18 エステ−化学株式会社 塩化ビニ−ル製手袋の製法
JPS6285002U (zh) * 1985-11-18 1987-05-30
JPH07105644B2 (ja) * 1988-10-18 1995-11-1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有極型誘電体フィルタ
JP2846744B2 (ja) * 1990-03-20 1999-01-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誘電体共振器及び誘電体フィルタ
JP2544691B2 (ja) 1991-12-10 1996-10-16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衛星放送受信アンテナ装置
JP3577921B2 (ja) * 1997-01-13 2004-10-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誘電体フィルタ及び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
US6039648A (en) * 1997-03-04 2000-03-21 Casino Data Systems Automated tournament gaming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1007605A (ja) * 1999-06-25 2001-01-12 Murata Mfg Co Ltd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KR100496161B1 (ko) * 2000-01-19 2005-06-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노치패턴을 가진 유전체 필터
JP4502090B2 (ja) * 2000-01-26 2010-07-14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87521A (ja) * 2000-03-06 2005-10-20 Bld Oriental Kk ゲーム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5001492T5 (de) 2008-03-06
WO2006077661A1 (ja) 2006-07-27
CN1969422B (zh) 2012-02-22
US20070103255A1 (en) 2007-05-10
CN1969422A (zh) 2007-05-23
TW200627701A (en) 2006-08-01
US7482898B2 (en) 2009-01-27
JP2006203368A (ja) 2006-08-03
JP3864974B2 (ja) 2007-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77921B2 (ja) 誘電体フィルタ及び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
US7777593B2 (en) High frequency filter with blocking circuit coupling
AU2007341704B2 (en) High frequency filter with closed circuit coupling
US8305283B2 (en) Coplanar differential bi-strip delay line, higher-order differential filter and filtering antenna furnished with such a line
JP2010220187A (ja) 一体型誘電体マルチプレクサ
WO2012057708A1 (en) Multiple-mode filter for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s
JP3531603B2 (ja) 高周波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電子装置
TWI274438B (en) Dielectric filter, dielectric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010008388A1 (en) Dielectric filter having notch pattern
JP3514175B2 (ja) 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JPH10308604A (ja)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それらの設計方法
JP4042193B2 (ja) 平面型フィルタ及び平面型フィルタモジュール
JP3412546B2 (ja)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及び通信機装置
US6169464B1 (en) Dielectric filter
JP2004364248A (ja)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JPH10178302A (ja) 誘電体積層フィルタ及び通信装置
US6977565B2 (en) Dielectric filter
KR100311809B1 (ko) 유전체필터
KR100799467B1 (ko) 유전체 필터, 유전체 듀플렉서 및 통신장치
JPH10126104A (ja) 積層型誘電体フィルタ
JP2000049507A (ja) デュプレクサ誘電体フィルター
JP2006140634A (ja) フィルタ装置、デュプレクサ装置
JP2001036303A (ja)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通信装置、および誘電体共振器装置の設計方法
JPH1070402A (ja)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2002374106A (ja) 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