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3724B - Boron phosphide-base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 Google Patents

Boron phosphide-base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3724B
TWI273724B TW92131575A TW92131575A TWI273724B TW I273724 B TWI273724 B TW I273724B TW 92131575 A TW92131575 A TW 92131575A TW 92131575 A TW92131575 A TW 92131575A TW I273724 B TWI273724 B TW I2737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ype
based semiconductor
light
bor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31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17060A (en
Inventor
Takashi Udagawa
Akira Kasahara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417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7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3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37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22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 other than metallic material
    • C23C16/30Deposition of compounds, mixtures or solid solutions, e.g. borides, carbides, nitr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16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crystal structure or orientation, e.g. polycrystalline, amorphous or porous
    • H01L33/1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crystal structure or orientation, e.g. polycrystalline, amorphous or porous within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0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12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stress relaxation structure, e.g. buffer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0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H01L33/32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containing nitrogen

Description

1273724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 法。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係和順向電壓或閾値較低、具有 耐逆向電壓之特性、高發光強度、長期通電所導致之發光 強度降低的程度較小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相關。 又’本發明係關於該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之製造方法 及由該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所構成之發光二極體。 【先前技術】 以往以來,III族氮化物半導體即被應用於構成發光 二極體(簡稱爲:LED)或雷射二極體(簡稱爲:LD)等之氮 化物半導體元件。例如,參照赤崎勇編著、「III族氮化 物半導體」、1999年12月8日、初版、(株)培風館、13 章及1 4章(以下稱爲「非專利文獻1」)。第1圖係以積層 於結晶基板上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層的積層構造體來製 作傳統一般化合物半導體LED之剖面構造例。已經實用 化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LED,基板101大都利用藍寶石 (a -A 1 2 03、單晶)或碳化砂(化學式:SiC)單晶。基板101 表面上配設著用以朝發光層1 03實施發光及「封閉」載體 之下部包覆層102。下部包覆層102通常由禁帶較構成發 光層1 03之材料更廣之例如η型氮化鋁鎵(化學式: AlxGa〗-xN : 0$ XS 1)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例 如,參照非特許文獻1。在下部包覆層102上實施發光層 -4- 1273724 (2) 1 03之積層。發光層1 〇3係由構成元素組成比調整成可獲 得期望之發光波長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層所構成。例 如’具有經過適度選取之銦(元素符號:In)之組成比的n 型氮化鎵銦(化學式:GaxIni_xN: OSX^l)係一般之發光 層103的構成材料。例如,參照日本特公昭55-3834號公 報。發光層103上配設著上部包覆層1〇6,前述上部包覆 層106係由和可發揮「封閉」作用之下部包覆層1〇2相反 之傳導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 如大家所知,爲了獲得發射光譜之半値寬度較小、具 優良單色性之發光,發光層103應爲量子井結構。例如, 參照日本特開2000-133884號公報。量子井結構方面,井 (〜611)層1033—般係由11型〇3>(1111_>^(0^\^1)所構成。 另一方面,以將發光及載體「封閉」於井層l〇3a內爲目 的而以和井層l〇3a接合之方式配設的阻障(barrier)層 103b,係由禁帶大於井層l〇3a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所構 成。例如,由 A1 xGa!· XN(0 S X S 1)所構成係一良好實 例。參照日本特開2000-133884號公報。構成發光層103 之量子井結構的構造上,有含有唯一之井層103a的單一 量子井(簡稱爲:SQW)結構。又,周期性反復積層井層 103a及阻障層l〇3b之接合對而爲具有複數井層l〇3a之 多量子井(簡稱爲:MQW)結構爲大家所熟知。因此’第1 圖之發光層1〇3,係以3周期反復積層井層l〇3a及阻障 層103b之接合對所構成之MQW結構的發光層1〇3。 如上述所示之傳統LED用途之積層構is體11 ’因其 -5- 1273724 (3) 配置構成上,係在基板1 01側配設η型傳導層(具體而 言,爲下部包覆層1 02)、在表面側配設當做上部包覆層 106之ρ型傳導層,故稱爲Ρ -上側型。ΠΙ族氮化物半導 體LED之極爲平常之Ρ-上側型LED 10之構成上,會形成 直接觸P型上部包覆層106之表面的ρ型歐姆電極107。 爲了形成接觸電阻較低之P型歐姆電極1 〇 7,必須以導電 性良好之P型傳導層來構成P型上部包覆層1 06。一般而 言,ρ型上部包覆層106通常係由摻雜(doping)鎂(元素符 號:Mg)之GaN層所構成。參照非專利文獻1。然而,利 用汽相育成手段形成之Mg摻雜GaN層,在生成態(as· grown)係高電阻,因此,故爲了使其成爲ρ型層,必須在 汽相育成後,必須實施熱處理、或在真空中實施電子束照 射處理等繁雜之操作。例如,參照日本特開昭5 3 -208 82 號公報、及赤崎勇編著、「ΠΙ-V族化合物半導體」、 1 9 94年5月20日、初版、(株)培風館、第13章。此外, 在上部包覆層106之表面配設禁帶寬度較小之氮化鎵砷 (化學式:GaAsN)混晶層,並以接觸該層之方式設置歐姆 電極之技術亦已公開。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1 1-40890 號公報。 又,ΙΠ-V族化合物半導體之一的單體磷化硼(化學 式:ΒΡ)亦爲大家所熟知。參照 P. POPPER著、”Boro η. Phosphide, a III-V Compound of Zinc-Blende Structure,,、 英國、Nature、1957 年 5 月 25 日、4569 號、ρ·1075。磷 化硼係可導致發光之輻射復合效率相對較低之間接轉移型 -6 - 1273724 (4) 半導體。參照K. See ger著、山本恵-翻譯、「物理學叢書 61、SEMI-CONDUCTOR之物理學(下)」、第1 、(株)吉 岡書店、1991年6月25日、p.507。因此,磷化硼結晶層 在以往並未被應用於半導體發光元件或受光元件之活性 層,而被當做其他機能層使用。例如,呈η型傳導之磷化 硼結晶層(η型磷化硼結晶層)係被當做異質雙極電晶體 (ΗΒΤ)之η型射極(emitter)層、或ρη接合型矽(Si)太陽 電池之用以透射太陽光之窗(window)層等來利用。參照
Take 〇 Takenaka 著、“ Diffusion Layers Formed i n Si Substrates during the Epitaxial Growth of BP and Application to Device s ” - 美國 、 Journal o f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 1 97 8 年 4月、第 125 卷、 第4 號、P.63 3 -63 7。 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之一種的單體磷化硼(化學式: BP)係利用鎂(Mg)之摻雜來獲得p型結晶層。例如,參照 曰本特開平2 -2 8 83 8 8號公報。又,利用p型磷化硼結晶 層來形成發光元件時,p型歐姆電極係由金•鋅(Αι1 · Zn) 合金所構成。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10-242569號公報。 傳統技術之P型磷化硼結晶層,係以例如有機金屬化學氣 相磊晶法(MOCVD)手段在850°C〜1 1 50T:之高溫下形成。 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2 - 2 8 8 3 8 8號公報。另一方面,構 成如上面所述之里子井結構的井層,^型GaxIni.xN(〇S X S 1)之實用汽相育成溫度爲600 °C〜8 5 0 °C之低溫(例 如’參照日本特開平6-26〇68〇號公報)。其目的係在抑制 (5) 1273724 較薄之井層的η型GaxInuN^gXSl)之銦(In)的揮發, 而使目標之銦組成的井層呈現安定。 例如,爲了獲得順向電壓(Vf)或閾値(Vth)電壓經過降 低之發光元件,形成低接觸電阻之歐姆電極的技術亦很重 要。P-上側型發光元件時,尤其是,如何以接觸低電阻之 P型傳導層的方式來形成P型歐姆電極十分重要。此時, 利用上述鎂(Mg)摻雜之p型磷化硼半導體結晶層來形成p 型上部包覆層,並用以取代需要以繁雜操作來構成低電阻 之P型傳導層的傳統III族氮化物半導體層,係一種相當 好的對策。以實例而言,係在由薄膜層積層而成之量子井 結構的發光層上,配設鎂(Mg)摻雜之p型磷化硼結晶層當 做上部包覆層,再以接觸上部包覆層之方式形成p型歐姆 電極,用以形成P上側型發光元件之手法。 然而,由上述之傳統技術實例可知,構成量子井結構 之發光層的井層、及P型磷化硼層間,適當之汽相育成溫 度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高溫下實施P型磷化硼層之汽 相育成時,會導致構成井層之含銦氮化物半導體層之銦組 成此產生變動的結果。銦組成比之變動上,一般會以銦組 成比減少之方式呈現出來,而成爲使井層內之量子位準呈 現不安定變化之要因。因此,無法安定地得到可實施具有 期望波長之優良單色性發光的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 又,因爲例如由GaN所構成之阻障層、及井層間之接合 阻障差較小,無法充分發揮光及載體之「封閉」效果,因 此,無法提供可實施高強度發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8 - (6) 1273724 件。 然而,單體磷化硼時,因爲電洞(hole)之有效質量小 於電子,故要獲得P型之傳導層會比η型更爲容易。參照 曰本特開平 2 -2 8 8 3 8 8號公報。相反的,AlxGayInzN(〇 $ X、y、zSl、x + y + z= l)等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時,較容 易形成η型傳導層,而會呈現不易在as-grown狀態下得 到低電阻之P型傳導層之傾向。因此,例如,只要能在 as-grown狀態下,在η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層上形成當 做低電阻Ρ型傳導層之磷化硼結晶層,則很簡單即可得到 ρ η接合構造。 然而,如以下所述,傳統技術上,不易安定地在III 族氮化物半導體層等之基底上形成低電阻之Ρ型磷化硼結 晶層。呈現Ρ型傳導之磷化硼結晶層(Ρ型磷化硼結晶層) 的形成方法上,例如,以二硼烷(分子式:Β2Η6)及膦(分 子式:ΡΗ3)爲原料之氫化汽相育成(hydride VPE)法爲大家 所熟知。參照庄野克房著、「半導體技術(上)」、9 刷、(財)東京大學出版局、1992年6月25曰、ρ.76-77。 氫化法時,若將磷原料對汽相育成區域供應之硼原料的濃 度比率設定於較低,亦即,將所謂V/III比率設定於低比 率,則會形成ρ型磷化硼結晶層。參照上述公報。然而, 此種技術因需將V/III比率設定於低比率,會產生無法呈 現半導體性質之例如高電阻ΒηΡ(7$ 1〇)的硼多體,而 不易安定地得到低電阻之ρ型磷化硼結晶層。參照上述公 -9 - (7) 1273724 此種傳統技術上,不論基底爲何,皆 形成低電阻之P型磷化硼結晶層的傾向。 上,用以形成P型磷化硼結晶層之基底 (Si)單晶(參照上述公報),在矽單晶以外 例如在η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層上安定 型磷化硼結晶層的技術方面,完全沒有相 以III族氮化物半導體之薄膜層構成 以前述量子井結構來構成發光層,然後在 純地配設容易形成之Ρ型磷化硼半導體 言,並無法安定獲得具有良好電性特性或 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因爲由利用ΠΙ族 形成之量子井結構的η型發光層、及ρ型 所共同構成之ρη接合構造的形成上,尙 良好形成之技術。尤其是,因爲構成量 層、及井層皆爲數十奈米(單位:nm)或數 的薄膜層,故需要能抑制這些薄膜層之熱 化硼半導體層當做上部包覆層進行接合之 【發明內容】 爲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具有如下 (1)一種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 電阻之單晶基板表面上,具有由依序爲以 體所形成之η型下部包覆層、以η型ΙΠ 所形成之η型發光層、以及以配設於該發 會呈現不易安定 其次,傳統技術 ,主要係利用矽 之基底結晶上, :形成低電阻之ρ 關報告。 量子井結構,再 前述發光層上單 層時,以現狀而 發光特性之磷化 氮化物半導體所 磷化硼半導體層 未確立可以獲得 子井結構之阻障 nm程度之層厚 變質且將P型磷 技術。 所示之構成。 係在導電性或高 η型化合物半導 族氮化物半導體 光層上之Ρ型磷 -10- (8) 1273724 化硼系半導體所形成之p型上部包覆層所構成之異種接合 構造的發光部,且以接觸該P型上部包覆層之方式形成P 型電極’其特徵爲’ p型上部包覆層係利用配設於其與該 η型發光層之中間而由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非晶層來 配設。 (2) 如上述(1)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 徵爲’非晶層係含有:連接於η型發光層之第1非晶層、 及由載體濃度高於該第1非晶層之ρ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 構成且連接於Ρ型上部包覆層之第2非晶層的多層構造。 (3) 如上述(2)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 徵爲’第1非晶層係由在低於η型發光層之溫度下生長之 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 (4) 如上述(2)或(3)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 其特徵爲’第1非晶層係由層厚爲2nm以上、50nm以下 之未摻雜之磷化硼所構成。 (5) 如上述(2)記載之憐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 徵爲,第2非晶層係由在高於該第1非晶層之溫度下生長 之ρ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 (6) 如上述(2)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 徵爲,第2非晶層係由室溫下之受體濃度爲2 X i〇i9cnr3 以上、4 X l〇2Gcm·3以下、室溫下之載體濃度爲5 χ 1018cm·3以上、1 X 102Gcm·3以下、以及層厚爲2nm •以 上、4 5 Onm以下之未摻雜非晶ρ型磷化硼所構成。 (7) 如上述(1)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 (9) 1273724 徵爲,P型上部包覆層係由位錯密度爲構成該η型發光層 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之位錯密度以下之ρ型磷化硼系半 導體所構成。 (8) 如上述(1)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 徵爲,Ρ型上部包覆層係由室溫下之受體濃度爲2 X 1019cnT3以上、4 X 102Gcm_3以下、室溫下之載體濃度爲 5 X 1018cnT3以上、1 X 102GcnT3以下、以及室溫下之電 阻率爲0 · 1 Ω · cm以下之未摻雜多晶ρ型磷化硼所構成。 (9) 如上述(1)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 徵爲,配設於P型上部包覆層之ρ型電極係由:接觸由形 成P型上部包覆層之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及形成非歐姆 接觸性之材料所構成之P型上部包覆層表面的底面電極; 及和該底面電極爲電性接觸且延伸接觸ρ型上部包覆層之 表面之和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爲歐姆接觸之ρ型歐姆電 極;所構成' (10) 如上述(9)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 徵爲,P型歐姆電極係在未形成該底面電極之ρ型上部包 覆層表面上延伸之帶狀電極。 (1 1)如上述(9)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 徵爲,底面電極係由金•錫(Au· Sn)合金或金•砂(Au· Si)合金所構成。 (12) 如上述(9)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 徵爲,底面電極係由鈦(Ti)所構成。 (13) 如上述(9)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 -12- (10) 1273724 徵爲,p型歐姆電極係由金•鈹(Au· Be)合金或金•鋅 (Αιι· Zn)合金所構成。 (14) 如上述(9)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 徵爲,p型歐姆電極係由鎳(Ni)或其化合物所構成。 (15) 如上述(9)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特 徵爲,p型歐姆電極及底面電極之間配設著由過渡金屬所 構成之中間層。 (16) 如上述(15)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其 特徵爲,中間層係由鉬(Mo)或白金(Pt)所構成。 (17) —種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之製造方法,係用 以製造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前述磷化硼系半導體發 光元件係在導電性或高電阻之單晶基板之表面上,具有由 依序爲以η型化合物半導體所形成之η型下部包覆層、以 η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所形成之η型發光層、以及以配 設於該發光層上之Ρ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形成之Ρ型上部 包覆層所構成之異種接合構造的發光部,且以接觸該Ρ型 上部包覆層之方式形成Ρ型歐姆電極,其特徵爲,在η型 發光層上,以汽相育成手段,利用以汽相育成手段配設之 磷化硼系半導體所形成之非晶層,形成由Ρ型磷化硼系半 導體層所構成之Ρ型上部包覆層。 (18) —種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之製造方法,係用 以製造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前述磷化硼系半導體發 光元件係在導電性或高電阻之單晶基板之表面上,具有由 依序爲以η型化合物半導體所形成之η型下部包覆層、以 -13- (11) 1273724 η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所形成之η型發光層、以及以配 設於該發光層上之ρ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形成之Ρ型上部 包覆層所構成之異種接合構造的發光部,且以接觸該Ρ型 上部包覆層之方式形成Ρ型歐姆電極,其特徵爲,在η型 發光層上,形成由以汽相育成手段配設之磷化硼系半導體 所構成之第1非晶層,以汽相育成手段形成接合於第1非 晶層且由載體濃度高於第1非晶層之非晶ρ型磷化硼系半 導體所構成之第2非晶層,以汽相育成手段形成接合於第 2非晶層且由ρ型磷化硼系半導體層所構成之ρ型上部包 覆層。 (19)如上述(18)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之製 造方法,其特徵爲,在對汽相育成區域供應之硼源的含硼 化合物、及磷源的含磷化合物之濃度比率(所謂V/III比率) 爲0.2以上、50以下,且溫度保持超過25 0°C、低於750 °C之狀態下,以汽相育成手段在該η型發光層上形成第1 非晶層。 (2 0)如上述(1 8)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之製 造方法,其特徵爲,在保持1 000 °C以上、1 200 °C以下之 溫度的第1非晶層上,以V/III比率大於第1非晶層之汽 相育成時之V/III比率實施第2非晶層之汽相育成。 (2 1)如上述(17)或(18)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在7 50°C以上、1 200°C以下之 溫度、V/III比率爲600以上、2000以下實施ρ型上部包 覆層之汽相育成。 -14- (12) 1273724 (22) 如上述(18)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之製 造方法,其特徵爲,第1非晶層、第2非晶層、以及p型 上部包覆層皆由磷化硼(BP)所構成。 (23) —種發光二極體,其特徵爲,由上述(1)〜(16)之 其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所構成。 【實施方式】 用以製造本發明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的積層構 造體,係以基板方式形成矽(Si)單晶(矽)、氮化鎵(GaN)、 磷化鎵(GaP)等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單晶、及藍寶石 (Al2〇3單晶)等之氧化物單晶。將p-上側型積層構造體配 設於導電性單晶基板上時,以使用η型傳導性基板爲佳。 例如,可利用磷(Ρ)摻雜η型矽單晶基板。 單晶基板之表面上,配設著η型下部包覆層。η型下 部包覆層係利用例如有機金屬化學氣相磊晶(MOCVD)法等 汽相育成手段堆積而成。Ρ-上側型發光元件時,配置於單 晶基板及發光層間之下部包覆層應以呈現η型傳導、室溫 電阻率(=比電阻)爲1歐姆•公分(Ω · cm)以下之低電阻導 電層來形成爲佳。η型下部包覆層係由η型化合物半導體 所構成,例如,由η型氮化鎵等之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 所構成。尤其是,電阻率低於〇 · 1 Ω · cm之低電姐η型磷 化硼,適合應用於構成η型下部包覆層。 下部包覆層上配設著發光層。發光層係由η型III族 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發光層可利用汽相育成手段積層而 -15- (13) 1273724 成。發光層係由具有對應於期望發光波長之禁帶寬度的半 導體材料所構成。例如,放射藍色頻帶之光的發光層,可 由直接轉移型之氮化鎵銦(組成式GaxIni〃N: 0<X<1)或氮 磷化鎵(組成式GaH.Y : 0<Y<1)等所構成。若適度選擇 銦(In)組成比(=1-Χ)或磷(Ρ)組成比(=1-Υ),亦可構成可發 出紫外至近紫外頻帶及綠色頻帶之發光的發光層。例如氮 化鎵系混晶之纖維鋅結晶型(Wimzite)時,因爲價電子帶 之頻帶的退化構造,較易獲得η型傳導層而較難獲得p 型。因此,η型之GaxInpNiOSXSl)等之III族氮化物 半導體可應用於用以構成n型發光層之材料。 發光層以具有井層及阻障層之量子井結構的發光層爲 佳。若爲量子井結構,則可得到發射光譜之半値寬度較 小、具優良單色性之發光。量子井結構方面,可以爲含有 數量上爲唯一之井層的單一量子井(SQW)構造,亦可以爲 周期性反復積層井層及阻障層之接合對而爲具有複數井層 之多量子井(MQW)構造。 η型發光層上,配設著和η型下部包覆層之傳導型相 反的Ρ型上部包覆層。ρ型上部包覆層係由ρ型磷化硼系 半導體所構成,用以取代因爲上述價電子帶之頻帶構造而 不易得到低電阻之ρ型導電層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由 單體之磷化硼(ΒΡ)所構成爲佳。最好由多晶之磷化硼所構 成。 由Ρ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在本發 明中係利用由發光層上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非晶層 -16- (14) 1273724 來形成。 磷化硼系半導體係含有硼(元素符號:B)及磷(元素符 號:P)之等軸晶體閃鋅礦結晶型的III-V族化合物半導 體。例如,Β α A1 石 G a r I η ! · α · $ . r P 】.δ A s δ (0 < a S 1、0^/3 <1、0^7<1、0<α+/3+7^1、〇$δ<1)、及 BaAUGar Ιηι.α.)5_τρ1.δΝδ(〇<α ^ 1 ' β <1 ' 0^ γ <1 ' 0< α ^ β + 7 $1、〇$δ<1)。更具體而言,係含有單體之磷化硼 (BP)、磷化硼鎵銦(組成式 Βα Gar Ιηρ ·7 Ρ ·· 0< a $ 1、0 $ 7<1)、氮磷化硼(組成式BPmNs: 〇^δ<1)、或砷磷化 硼(組成式Β α 等之複數V族元素的混晶。尤其 是,單體之磷化硼(BP)係磷化硼系半導體混晶之基本構成 要素,若以較廣禁帶寬度之BP做爲基材,則可形成禁帶 寬度較廣之隣化硼系混晶。 由磷化硼所構成之非晶層,係利用以例如三氯化硼 (分子式:BC13)或三氯化磷(分子式:PC13)做爲出發原料 之鹵素(halogen)法(參照「曰本結晶成長學會誌」、 Vol.24、Ν〇·2(1997)、150頁)的汽相育成。又,利用以硼 烷(分子式:ΒΗ3)或二硼烷(分子式·· Β2Η6)、及膦(分子 式:ΡΗ3)等做爲原料之氫化法(參照J. Crystal Growth, 24/2 5 ( 1 974)、193〜196頁)、或者分子束磊晶法(參照J· Solid State Chem·,1 3 3 ( 1 997)、269 〜272 頁)的汽相育 成。又,利用以有機硼化合物及磷之氫化合物做爲原料之 有機金屬化學氣相磊晶(MOCVD)法(Inst. Phys· Conf. Ser·, Νο·129(ΙΟΡ Publishing Ltd. (UK、1 993)、157 〜162 頁)的 (15) 1273724 汽相育成。 尤其是,MOCVD法因係以三乙基硼(分子式: (C2H 5)3 B)等易分解性物質做爲硼源’故爲低溫之非晶層 汽相育成的有效生長手段。例如,利用三乙基硼/膦(分子 式:PH3)/氫(H2)反應系常壓(大致爲大氣壓)或減壓 MOCVD法,實施 250 °C以上、1200 °C以下之生長。超過 1 20 0 °C之高溫時,容易形成B13P2等之多體磷化硼結晶 (參照 J· Am. Ceramic Soc·,47( 1 )( 1 964)、44 〜46 頁)’而 無法安定形成由單體磷化硼所構成之非晶。超過750°C之 高溫時,會呈現容易形成含有硼及磷之多晶層的傾向’然 而,此種高溫區域之生長時,若針對硼源減少磷源之供應 量,亦即,降低所謂 V/III比率,則可形成非晶層。例 如,利用上述反應系之MOCVD法時,若將 V/III比率 ( = (C2H5)3B/PH3之供應濃度比率降低爲〇.2以上、50以下 之範圍的低比率,則在相對較高溫區域亦可安定形成非晶 層。 若發光層爲量子井結構,則由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 之非晶層,可配設於形成發光層之量子井結構的最表面側 之終端(最終端)的井層或阻障層之某一層上,然而,以接 合於其最終端之阻障層的方式配設之積層構成爲最佳。以 接合於井層之方式配設之最終端阻障層,具有井層之覆膜 層的機能,可有效抑制非晶磷化硼系半導體層之汽相育成 時因例如昇華所導致之井層的消失。在形成阻障層或并層 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層的汽相育成溫度以下之低溫時, -18- (16) 1273724 配設非晶磷化硼系半導體層之手法,具有可有效防止例如 銦(In)等之冷凝所造成之井層的熱變性之效果。尤其是, 若以低於井層之低溫實施汽相育成,則係可同時有效避免 井層及阻障層之熱變性的手法。然而,雖然以低於阻障層 及井層之低溫實施汽相育成較佳,然而,如前面所述,形 成非晶磷化硼系半導體層上,若爲低於2 5 (TC之低溫,則 因爲構成元素之原料的熱分解效率較低故不宜。 又,非晶層之層厚可以利用例如透射型電子顯微鏡 (TEM)觀察來實測,形成之層是否爲非晶,可以電子束繞 射或X線繞射之繞投影像來判定。非晶層之電子束繞投 影像係暈輪(halo)。又,構成非晶層之硼及磷的化學計量 組成比率方面,可以利用例如螺鏃(Auger)電子分光法等 之硼元素及磷元素的定量分析値來求取。 非晶層可以爲單層構造,然而,亦可以爲2層或2層 以上之多層構造。多層構造時,以下會將連接於發光層之 非晶層稱爲第1非晶層,而將連接於上部包覆層之非晶層 稱爲第2非晶層。 爲了形成和發光層均一密合之第1非晶層,應將 V/III比率設定於上述範圍內之相對較高的比率。例如, 以45之V/III比率來形成。以V/III比率爲相對較高之比 率所形成之非晶磷化硼層,係載體(電洞)濃度爲5 X 1017cnT3以下之電阻較高的層。換言之,和發光層之密合 性較佳之第1非晶層,應由化學計量組成爲含有硼及磷之 高電阻層所構成。 -19· (17) 1273724 第1非晶層會對第2非晶層提供「吸附部位」,而具 有促成均一汽相育成之作用。爲了促成第2非晶層之均一 汽相育成,第1非晶層應爲足以充份均一覆蓋發光層表面 之約lnm以上的層厚,最好爲2nm以上、50nm以下之層 厚。另一方面,如上面所述,因爲第1非晶層係電阻相對 較高之層,爲了使驅動發光元件之動作電流能順暢流通, 第1非晶層之層厚應爲5 Onm以下。其次,第1非晶層之 層厚以5nm〜2 Onm之層厚爲佳。第1非晶層之層厚,可 以調整對成長區域供應硼原料之供應時間來進行控制。 若構成上,上述第1非晶層上配設著以高於上述非晶 層之高溫實施汽相育成所得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的第 2非晶層,則在as-grown狀態下即可輕易在其上形成低電 阻之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單晶層。此種可在室溫下形成低 電阻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單晶層之第2非晶層,可利用相 對於磷原子等第V族元素在化學計量上含有較充份之硼 等第ΠΙ族元素的磷化硼系半導體層來形成。當量上充份 含有硼之第2非晶層,適合以高於用以形成位於其下方之 第1非晶層的溫度之高溫來形成。例如,可採用下述手 法,亦即,在發光層上以3 5 0 °C〜6 5 0 °C之範圍的溫度形 成第1非晶層後,在1 0 0 0 °C〜12 0 0 °C之範圍的溫度下形成 弟2非晶層’則述弟2非晶層係以as_grown來形成低電 阻之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結晶層爲目的之基底層。亦可採 用變更汽相育成手段並形成此雙方之非晶層的手法,然 而’在形成配設於發光層上之第〗非晶層後,再形成以獲 -20- (18) 1273724 得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結晶層爲目的之基底的第2非晶 層’此手法較爲簡單便利。以相對較高之溫度形成p型碟 化硼系半導體結晶層之基底的第2非晶層時,以接合於發 光層之方式配設之第1非晶層,具有保護層之機能,可發 揮抑制發光層之熱分解的作用。 在第1非晶層上積層由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 第2非晶層。利用第1非晶層之作用而強化和發光層之密 合性的第2非晶層,具有形成p型磷化硼結晶層之作用。 由隣化硼所構成之第2非晶層,亦可以如以上所述之汽相 育成手段來形成。爲了有效率地形成p型上部包覆層,第 2非晶層應由化學計量上硼含量多於磷含量、呈現p型傳 導之非晶磷化硼層所構成。汽相育成時之 V/III比率愈 小,則可形成含有愈多硼之非晶磷化硼層。又,載體(電 洞)濃度會隨著硼之化學當量的增大而增加。第2非晶層 之載體濃度應爲5 X 10I8cnT3以上、1 X l〇I8cnr3以下。 相對的,室溫下之受體濃度應爲2 X 1019cnT3以上、4 X 102GcnT3以下。因爲存在過多施體(donor)成分,會對受體 成分實施電性補償,電洞濃度小於上述範圍値之第2非晶 層大致爲高電阻層,例如,會有得到順向電壓(Vf)較低之 LED的問題。相反的,大於上述範圍値時,第2存在於非 晶層內部之過剩受體成分會擴散並侵入發光層,對發光層 之η型載體(電子)實施電性補償,而有發光層之電阻增加 的問題。 又,第!非晶層及第2非晶層皆由未故意摻雜雜質之 (19) 1273724 磷化硼層所構成,亦即,由所謂未摻雜(undope)之碟化硼 層所構成。磷化硼之非晶層之汽相育成時’雜質會從非晶 層擴散至發光層,可避免發光層之電阻產生變動。第2非 晶層係以形成P型上部包覆層之呈現P型傳導的多晶磷化 硼層爲目的之基底層,其層厚應爲2nm以上、450nm以 下。低於2nm之極薄膜無法充分均一覆蓋第1非晶層之 表面,因此,無法得到層厚及載體濃度之面向均一性皆十 分良好之P型上部包覆層。超過4 5 0 nm之層厚時,因會 成爲含有大量硼之非晶層,故有無法獲得表面平坦之非晶 層的問題。 第1非晶層及第2非晶層之良好成膜溫度並不相同。 因爲此兩層之機能並不相同。以下,針對各層之形成步驟 進行詳細說明。 以接合於基底結晶表面之方式形成之第1非晶層,其 目的係在緩和基底結晶及P型磷化硼結晶層間之格子失配 (mismatch)。利用此層之形成,可形成和基底結晶之密合 性更爲良好且幾乎沒有錯合差排之P型磷化硼結晶層。 具有此機能之第1非晶層之形成上,係對汽相育成區 域供應含硼化合物(硼原料)及含磷化合物(磷原料),在超 過250 °C、低於750 °C之溫度下實施汽相育成。爲了在超 過2 5 0 °C、低於7 5 Ο °C之溫度下實施第1非晶層之汽相育 成,係在將基底結晶配置於汽相育成區域後,將基底結晶 加熱至超過250°C、低於75 0°C之溫度,再實施第1非晶 層之汽相育成即可。又,成膜溫度(基底結晶之溫度)爲 -22- (20) 1273724 2 5 0 °C以下時,硼原料及磷原料無法進行充分之熱分解, 而可能無法形成含有硼及磷之層,750 °C以上時,形成層 會成爲多晶構造或單晶構造,而可能無法形成非晶層。 以較低之V/III比率實施第〗非晶層之汽相育成時, 可有效率地形成良好之第1非晶層。具體而言,爲了在上 述成膜溫度下安定地形成第1非晶層,V /111比率應爲〇 . 2 以上、50以下,2以上、50以下更好。例如,成膜法若 爲鹵素汽相育成法而原料爲三溴化硼(化學式:B B r 3)及三 氯化磷(化學式:PC13)時,V/III比率應爲1〇左右。V/m 比率若太低,則可能形成由球狀硼結晶體集合而成之表面 缺乏平坦性之層’因而可能導致後來形成之p型磷化硼結 晶層之表面平坦性較差。另一方面,V/III比率若爲超過 5 0之高比率時,有時會形成多晶層,而可能無法安定地 形成第1非晶層。 本發明之第1非晶層,應爲含有之硼原子及磷原子當 中具有較大化學計量之硼原子的p型傳導層,其理由如下 所示。如後面所述,爲了安定地得到P型磷化硼結晶層, 第2非晶層應爲p型傳導層。其次,第2非晶層因係承繼 第1非晶層之性質來進行生長,故爲了得到P型傳導層之 第2非晶層,第1非晶層以p型傳導層爲佳。 第1非晶層之層厚應爲2nm以上、50nm以下。第1 非晶層之層厚低於2nm時,可能無法充分且均一地覆蓋 基底結晶之被堆積面的表面。結果,無法均等緩和熱膨脹 率之差異等所產生之歪斜,而可能導致P型磷化硼結晶層 •23- (21) 1273724 從基底結晶剝離。第1非晶層之層厚若爲2nm以上’可 均一覆蓋基底結晶之表面,而不會發生前述問題。又’第 1非晶層亦具有表面保護層之機能,可抑制形成第1非晶 層時之基底結晶的熱分解,層厚若爲2nrn以上’可安定 地獲得此機能。尤其是,基底結晶若採用容易因v族元 素之揮散等而產生熱分解之ΠΙ族氮化物半導體等時、或 第1非晶層之成膜溫度爲較高溫度時,此機能極爲重要。 又,第1非晶層之層厚愈厚時,當然更能發揮其基底結晶 之表面保護層的機能。另一方面,層厚若越過5 0nm,因 第1非晶層之內部可能產生單晶粒或多晶層,故應避免。 第2非晶層具有用以形成p型磷化硼結晶層之被堆積 層的機能,利用形成此層,可以更容易且更安定地形成p 型憐化硼結晶層。又,第2非晶層亦具有保護層之作用, 在實施第2非晶層之汽相育成時可抑制第1非晶層之熱分 解。 第2非晶層和第1非晶層相同,係對汽相育成區域供 應含硼化合物(硼原料)及含磷化合物(磷原料)實施汽相育 成而形成。桌2非晶層之汽相育成法方面,可以採用和第 1非晶層形成時相冋之汽相育成法,亦可採用不同之汽相 育成法’然而,以生產效率等之觀點而言,以前者爲佳。 又’抹用不同汽相育成法時’例如,亦可在二硼院 (Β2Ηό)/膦(PH3)/氫(HO系氫化法實施第1非晶層之生長 後’再以MOCVD汽相育成法實施第2非晶層之形成等, 選擇適度之組合。 (22) 1273724 本發明之第2非晶層的構成上’其組成中之硼原子及 磷原子應含有較多化學計量之硼原子。利手形成此第2非 晶層,可在其上安定形成P型磷化硼結晶層。化學計量之 組成上,硼原子數及磷原子數之比率爲1: 1時爲等量’ 然而,例如形成由磷化硼所構成之第2非晶層時’應以硼 原子數比磷原子數多出約0·5〜1·〇%來實施成膜。 第2非晶層之成膜溫度應爲1 〇 〇 〇 °C以上、1 2 0 0 °c以 下。在此溫度實施成膜,可安定形成化學計量上具有較多 硼之第2非晶層。又,因爲基底結晶上已經形成第1非晶 層,故第1非晶層具有表面保護層之機能,即使在1000 °C以上之高溫實施第2非晶層之成膜,亦可抑制基底結晶 之熱分解。 實施第2非晶層之成膜時,V/III比率應爲和第1非 晶層相同之2以上、5 0以下,然而,因爲第2非晶層之 良好成膜溫度爲高於第1非晶層之高溫,故應以大於第1 非晶層形成時之V/III比率的V/III比率來實施成膜。爲 了以大於第1非晶層形成時之V/III比率來實施成膜,例 如,以和第1非晶層形成時相同之供應量對汽相育成區域 供應硼原料(ΠΙ族原料),同時增加磷原料(V族原料)之供 應量,以較大之V/ΙΠ比率實施第2非晶層之成膜即可。 實施第2非晶層之成膜時,應在前述範圍內設定較高之 V/III比率,如此即可形成具有優良表面平坦性之第2非 晶層。又’設定愈高之V/III比率,則實施第2非晶層之 汽相育成時’亦可得到抑制構成第1非晶層之硼及磷等之 (23) 1273724 揮散的效果。 和第1非晶層相同,第2非晶層之適度層厚爲2nm 以上、50nm以下。尤其是,若以基底結晶爲^型ΠΙ族氮 ft物1 f _ II來構成具有prl接合型發光部之化合物半導體 發光元件的ρη接合構造時,第1及第2非晶層之層厚合 計應爲lOOnm以下。因爲第i及第2非晶層當中之至少 第2非晶層具有化學計量上含有較多硼之組成,可將因第 1及H 2非晶層之存在而妨礙元件動作電流流至發光部之 現象抑制於較低程度,然而,若第丨及第2非晶層爲π型 之Ρ型層等時,其層厚之合計若超過10 〇nm,則因第1及 第2非晶層之存在而妨礙元件動作電流流至發光部之現象 會擴大。 第2非晶層上配設著由ρ型磷化硼所構成之ρ型上部 包覆層。上部包覆層亦可利用和第1及第2非晶層相同之 上述汽相育成手段來形成。爲了形成具有良好歐姆特性之 P型電極,成爲上部包覆層之ρ型磷化硼層應由電阻率較 小之低電阻導電層所構成。尤其是,應以室溫下之電阻率 爲0.1 Ω · cm以下之多晶未摻雜ρ型磷化硼所構成。由此 種低電阻ρ型導電層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可以當做P型 歐姆電極形成用接觸層使用。電阻率爲0.1Ω · cm以下之 ρ型上部包覆層的形成上,係以室溫下之受體濃度爲2 X 10I9cnT3以上、4 X 102GCnr3以下、室溫下之載體濃度爲 5 X 1018cm·3以上、1 X l〇2GcnT3以下的第2非晶磷化硼 層做爲基底層爲前提。成爲P型上部包覆層之多晶層會承 -26- (24) 1273724 繼成爲基底層之非晶磷化硼層的P型傳導性而生長。 硼較多而磷不足之第2非晶層的量之過多與不足的狀 態,會直接影響形成上部包覆層之多晶磷化硼層。因此, 亦會直接反映於第2非晶層之電性性質,上部包覆層係由 呈現P型傳導之多晶層所構成。在形成P型導電層之如上 所述之低電阻率p型磷化硼、以及以和第2非晶層相同之 V/III比率來形成低電阻p型磷化硼上,以第2非晶層時 以上、1 200 °C以下之高溫來形成係良好策略。又,和第2 非晶層相同之 V/III比率爲上述適當範圍內之較低比率 時,有利於在as-grwon獲得電阻率較低之p型多晶層。 構成上部包覆層之多晶P型磷化硼層之室溫下的載體濃度 應爲 5 X 1018cnT3 至 1 X l〇2()cm·3。低於 5 X 10I8cm·3 之 低載體濃度時,室溫下之移動度會提高,而無法得到 0.1Ω · cm以下之低電阻率的 p型傳導層。超過 IX ΙΟ2\ηΓ3之高載體濃度時,發光層之發光被吸收之比率會 增加,不利於高發光強度之LED。又,室溫時之受體濃度 應爲2 X 1019cnT3以上、4 X 102GCnr3以下。受體濃度爲 超過4 X 102GcnT3之多量時,因會得到表面朝雜亂之磷化 硼多晶層,故不利於後述歐姆電極之配設。 LED或面發光型LD等之發光層發光朝垂直上方外部 射出之P-上側型發光元件,P型上部包覆層應由發光層之 發光可以高效率透射至外部之多晶的未摻雜p型磷化硼所 構成。使發光透射至外部的能力(稱爲透射率)會隨著p型 上部包覆層之層厚的增加而呈現指數函數之減少。因此, -27- (25) 1273724 具有上述良好載體濃度之p型上部包覆層的最大層厚爲5 X l(T4Cm( = 5//m)以下時,可形成具有良好透射率之p型 上部包覆層。以多晶層構成P型上部包覆層,則可有效吸 收因爲和發光層構成材料間之格子失配所造成之歪斜,採 用較厚之多晶層亦可減少複印至發光層的歪斜。因此,可 提高防止發光層之發光波長呈現不安定變動之效果,前述 不安定變動係由歪斜之複印所導致。另一方面,面狀LED 時,P型上部包覆層之下方發光層的廣大範圍應有以驅動 元件爲目的之順向電流流過,故p型上部包覆層之層厚應 爲50nm以上。 例如,採用載體濃度爲2 X 1019cnT3、層厚爲1 // m 之多晶P型磷化硼層時,可形成兼具窗層之機能的上部包 覆層,前述窗層對波長爲4 5 Onm之藍色光具有超過4 0% 之透射率。若採用維持0.1Ω · cm以下之電阻库、載體濃 度更低、層厚更薄之多晶P型磷化硼層,則可構成透射率 更高之P型上部包覆層。P-上側型氮化物半導體LED 時,成爲上部包覆層之p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層的電阻 率會較高,而無法充分發揮使順向電流均等擴散至發光層 之全面的作用。因此,傳統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LED 時,一般會爲了使順向電流以平面方式擴散至P型包覆層 上,而配設鎳(元素符號:Ni)等之透光性電極。然而,因 爲此種金屬膜或金屬氧化物會吸收發光,故發光之透射率 會低於40%。依據本發明之構成,可在無需配設以擴敵順 向電流爲目的之透光性電極之情形下,形成對外部之發光 -28- (26) 1273724 透射率十分良好之P型上部包覆層,而有十分簡便即可提 供發光元件之優點。 若存在由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非晶層’則不但具 有可形成由低電阻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P型上部 包覆層之效果以外,尙具有可形成由位錯密度較小之良質 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P型上部包覆層的效果。形成 於格子整合性欠佳之結晶基板上的發光層,貫通發光層之 內部的位錯密度大多爲較大之約101()cnr2。本發明之以接 合於發光層配設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非晶層,具有 利用和發光層之接合界面阻止其侵入由此存在高密度位錯 之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P型上部包覆層。因此, 因爲由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非晶層的存在,可形成由 在 as-grown下形成呈現 p型傳導且位錯密度爲 IX 103cnT3以下之具優良結晶性之低電阻磷化硼系半導體所 構成之p型上部包覆層。此低位錯密度且爲低電阻之p型 磷化硼系半導體層,有利於用以構成一種p型包覆層,前 述P型包覆層可防止因爲位錯而導致之元件驅動電流局部 外漏所造成之崩潰。 由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上部p型包覆層的成 膜溫度應爲1〇〇〇 °C以上、1200 °C以下。成膜溫度若超過 1 2 0 0 °C,則可能出現產生B ! 3 P 2等之多體的問題。 又’此步驟中’ V/III比率應大於第1及第2非晶層 之汽相育成時之V/III比率,具體而言,爲60.0以上、 2000以下。 -29- (27) 1273724 化學計量上含有較多硼之第2非晶層上,即使不刻意 摻雜用以附與P型傳導之雜質(P型雜質),在未摻雜之狀 態下亦會形成P型磷化硼結晶層。例如,以三乙基硼 ((C2H5)3B)/膦(PH3)/氫(112)系 MOCVD 法在 1 0 2 5 °C 下實施 成膜,則可在未摻雜之情形下形成載體(電洞)濃度爲2 X 1019cnT3程度、電阻率爲5 X 1(Γ2Ω· cm程度之低電阻P 型磷化硼結晶層。 如上所示,本發明很容易即可在未摻雜之情形下形成 P型磷化硼結晶層,然而,亦可摻雜矽(Si)等之p型雜質 來形成P型磷化硼結晶層。因爲矽雜質在含有硼多於含有 磷之磷化硼結晶層明顯具有P型雜質之作用,故可利用摻 雜矽來形成低電阻磷化硼結晶層。矽之摻雜源如矽烷(分 子式:SiH4)、二矽烷(分子式:Si2H6)、四氯化矽(分子 式:SiCl4)等鹵矽烷化合物,亦可使用Si2H6-H2混合氣體 等之混合氣體。 又,因矽雜質在含有較多磷之磷化硼結晶層具有η型 雜質.之作用,而會對受體(acceptor)實施電性補償 (compensation),若將其摻雜於含有較多磷之磷化硼層會 得到反效果,而形成高電阻之磷化硼層。 P型上部包覆層之表面會配設P型電極。P型電極應 由底面電極及P型歐姆電極所構成。底面電極應接觸P型 上部包覆層之表面。 因爲P型上部包覆層在 as-grown狀態已經是低電 阻,故用以驅動元件之電流(元件驅動電流)只會從上部包 -30- (28) 1273724 覆層流至位於正下方區域之發光層。爲了避免元件驅動電 流出現此種短路流通,接觸上部包覆層之表面的底面電極 應由相對於構成p型上部包覆層之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不 會呈現歐姆接觸性之非歐姆性材料所構成。適合用以構成 P型電極之底面電極的材料,例如,含有第IV族元素之 金•錫(Au· Sn)合金、或金•矽(All· Si)合金。錫(Sn)之 原子半徑大於構成磷化硼之硼(B)及磷(P)。因此,合金 (alloy)處理等時,可有效避免對由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 構成之P型上部包覆層之內部的熱擴散,且可有效維持由 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p型上部包覆層的良好結晶 性。 金•矽(Au· Si)合金因爲含有在磷化硼系半導體更不 易擴散之矽元素,故可更有效地抑制矽之熱擴散所導致之 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結晶層的雜亂化。另一方面,利用真 空蒸鍍手段等手段實施形成時,需要高於金•錫合金時之 溫度環境。因此,形成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層、以及可進 —步防止發光層之熱變性的底面電極時,最好採用金•錫 合金。又,爲了防止熱擴散所造成之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 結晶層、及發光層出現結晶上的雜亂,則應以金·矽合金 膜形成底面電極。無論利用何種合金膜,只要以非歐姆性 材料構成P型電極之底面電極,即可避免元件動作電流經 由低電阻p型上部包覆層流至正下方之發光層的短路流 通。 又,用以形成底面電極之材料,亦可採用如鎳(Ni)、 (29) 1273724 駄(Ti)、飢(V)寺之過渡金屬。尤其是’欽(Ti)與成爲p型 上部包覆層之P型磷化硼層對順向電流會形成高蕭基特阻 障,而且因‘爲密合性較大,故適合用以構成底面電極。 若配設和底面電極爲電性接觸且由和p型磷化硼系半 導體成歐姆接觸之材料所構成之p型歐姆電極,則被底面 電極阻害流通之元件動作電流,可有效地擴散至p型上部 包覆層之廣泛範圍。 以實例來進行說明,發光經由p型包覆層透射至外部 之方式之LED時,位於p型電極之投影區域的發光層之 發光,因爲會被P型電極阻蔽,無法有效率地取出至外 部。若在底面電極上形成由和p型上部包覆層成歐姆接觸 之材料所構成之歐姆性電極,則p型電極之投影區域以外 之元件動作電流會以平面方式流通至發光層之廣泛範圍。 和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成歐姆接觸之電極可以由例如含第 11族元素之金•鈹(Au· Be)、金•鋅(An· Zn)合金等所 構成。尤其是,由金•鈹合金所構成時,可形成和底面電 極間具有優良之密合性且接觸電阻較低之歐姆電極。此種 以由非歐姆性材料所構成之底面電極、及歐姆性材料所積 層而成之P型電極,具有如下之作用,亦即,利用由對p 型磷化硼系半導體爲高接觸電阻之非歐姆材料所構成之底 面電極阻礙流通之元件動作電流,會在p型電極之投影區 域以外之未阻蔽發光區域流通,亦即,會在對外部開放之 發光區域流通。爲了使元件驅動電流均等流通於開放之發 光區域的廣泛範圍,p型歐姆電極之配置上,不論形狀或 -32- (30) 1273724 是間隔,皆應爲可在開放之發光區域形成均等之電位分 布。此種P型歐姆性電極之配置手段,可實現發光區域面 具有均一強度之發光的高發光強度LED。 此歐姆電極之配設上,應延伸並和底面電極之配設區 域以外之P型上部包覆層表面接觸。例如,由以發光元件 之平面形狀爲中心之對稱延伸的線狀電極來構成歐姆電 極。又,例如,由以平面形狀之中心爲中心之同心圓狀且 互相電性導通之圓環狀電極來構成歐姆電極。由這些材料 所構成之具有期望形狀之歐姆電極的加工上,可以利用眾 所皆知之採用光刻法之圖案化技術或選擇蝕刻技術。 底面電極及歐姆電極之間若配設由過渡金屬或白金 (Pt)所構成之中間層,則可保持上述底面電極之蕭基特接 觸性(非歐姆接觸性)的機能。由過渡金屬所構成之中間 層,可抑制構成歐姆電極之材料成分擴散、侵入底面電 極,而發揮可維持底面電極之蕭基特接觸機能的功能。中 間層應由最能防止底面電極及歐姆電極間之各電極構成成 分之相互擴散之鉬(Mo)、鎳(Ni)、或白金(Pt)所構成。 又,形成中間層之過渡金屬的厚度應爲5nm以上、200nm 以下。低於5nm之薄膜時,無法充分抑制電極構成成分 之相互擴散,而可能使底面電極之電極具有非蕭基特性接 觸性,例如可能成爲歐姆性接觸。另一方面,中間層若由 超過200nm之厚膜所形成時,則和其接觸配設之歐姆電 極及P型上部包覆層之間隔會擴大。因此,在底面電極之 周圍’歐姆電極及p型上亂包覆層之間會出現間隙,而有 (31) 1273724 元件驅動電流之輸入電阻增加的問題。 利用由η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之發光層、發 光層上之由Ρ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以 及接觸Ρ型上部包覆層之Ρ型電極所形成之磷化硼系半導 體發光元件上,由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非晶層具有防 止發光層出現熱劣化之作用,前述磷化硼系半導體之配設 上,係接合於由η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之發光 層。 又,由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非晶層具有防止緣自 發光層之位錯傳播的作用,前述磷化硼系半導體之配設 上,係接合於由η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之發光 層。 由在高於第1非晶層之高溫下實施汽相育成而形成之 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第2非晶層,具有基底層之作 用,前述基底層可形成由在as-grown狀態下爲低電阻之ρ 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 配設於由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P型上部包覆 層上的ρ型電極時,由形成ρ型上部包覆層之P型磷化硼 系半導體、及具非歐姆接觸性之材料所構成之底面電極, 係元件驅動電流流通時之電阻器,具有防止元件驅動電流 流至位於發光不易透射至外部之ρ型電極之投影區域的發 光層之短路流通的作用。 上述底面電極、以及成爲P型電極之和P型磷化硼系 半導體爲歐姆接觸之ρ型歐姆電極,具有使元件驅動電流 -34- (32) 1273724 優先流至對外部開放之發光區域的作用。 由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第1非晶層’在以接合於 由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第2非晶層之方式配設時’具 有提供用以促進第2非晶層之汽相育成之「吸附部位」的 基底層之機能,例如,具有形成和發光層間有優良密合性 之第2非晶層的作用。又,由未摻雜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 構成第1及第2非晶層’具有避免因雜質之擴散及侵入所 導致之發光層之傳導型反轉等之作用。 化學計量上含有多於磷之硼的第2非晶層’其化學當 量之不均衡組成會傳承給形成上部包覆層之多晶磷化硼 層,故具有形成適合用以形成p型上部包覆層之多晶磷化 硼層的作用。 以接觸由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P型上部包覆層之 方式配設且底面電極爲非歐姆接觸性材料之P型電極,具 有抑制元件動作電流流至正下方區域且優先將元件動作電 流供應至發光容易透射至外部之發光層的作用。尤其是, 以接觸P型上部包覆層表面之方式延伸配設之歐姆電極’ 具有使元件動作電流經由P型上部包覆層擴散至發光層之 廣泛範圍的作用。 實施例1 製造具有由P型磷化硼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及由η 型氮化鎵所構成之發光層之Ρη接合構造的ρη接合型雙異 質(double hetero)接合構造之發光二極體(LED),當做磷 (33) 1273724 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之實例。第2圖係製造之LED的 剖面構造之模式圖。 單晶基板101係採用磷(P)摻雜η型{ 1 1 1 }-矽單晶。 首先,在單晶基板101之{111}表面上,以三乙基硼 ((C2H5)3B)/膦(ΡΗ3)/氫(Η2)系常壓(大致爲大氣壓)MOCVD 法,在92 5 °C下實施由未摻雜η型磷化硼層所構成之下部 包覆層102的汽相育成。成爲下部包覆層102之η型磷化 硼層的形成上,對汽相育成區域供應之原料的濃度比率, 亦即,V/III 比率( = PH3/(C2H5)3B ·比率)約爲 1.3 X 103。 又,其層厚爲3 00nm,載體濃度爲1 X 1019cnT3。以如上 所示之方法形成之下部包覆層102在室溫下之禁帶寬度約 爲 3eV。 其次,在下部包覆層102上,以三甲基鎵((CH3)3Ga)/ 氨(NH3)/氫(H2)系常壓(大致爲大氣壓)MOCVD法,在850 °C下形成層厚爲l〇nm之發光層103。發光層103係由銦 (In)組成比(=1-X)互相不同之複數相所構成之多相(multiphase) 構造的 .η 型氮 化鎵銦 (GaxIni-xN) 結晶 所構成 。利用 透射型電子顯微鏡(TEM)實施元素定量分析,可求取形成 之發光層103的平均銦組成比(=1-X)爲0.12(12%)。 停止對汽相育成區域供應三甲基鎵而結束發光層1 03 之汽相育成後,在氨(NH3)及氫之混合環境下,將單晶基 板 101降溫至 45 0 °C 。然後,在發光層 103上,以 (C2H5)3B/PH3/H2系常壓MOCVD法,在450°C下形成由未 摻雜之磷化硼層所構成之第1非晶層1 04。因第1非晶層 -36- (34) 1273724 104之化學計量上具有較多之硼,故爲 V/II1 ( = PH3/ (C2H5)3B)比率爲10之汽相育成。又,其層厚爲15nm。 停止對汽相育成區域供應(C2H5)3B而結束第1非晶層 104之形成後,接著’使PH3及H2流通至汽相育成區 域,同時將單晶基板1〇1昇至1 025 °C之溫度。 其次,在第1非晶層104上,以(c2h5)3b/ph3/h2系 常壓MOCVD法,在1025 °c下形成由未摻雜之磷化硼層所 構成之第2非晶層1 〇5。第2非晶層1 05之汽相育成時之 V/III比率爲15,使第2非晶層105成爲化學計量上硼多 於磷之P型傳導層。又,其層厚爲nm。 結束第2非晶層1 05之汽相育成後,使對汽相育成區 域供應之(C2H5)3B的供應量保持一定,只增加PH3之供應 量使V/III比率成爲1290。接著,在第2非晶層105上, 以(C2H5)3B/PH3/H2系常壓MOCVD法,在1 025 °C下形成 由未摻雜之P型磷化硼結晶層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1〇6。 上部包覆層106之層厚爲600nm。因係在超過l〇〇〇°C之 高溫下以如上述之低V/III比率實施汽相育成,所形成之 上部包覆層106在化學計量上含有較多之硼。又,以通常 之霍爾(Hall)效果法檢測此層,其室溫下之載體(電洞)濃 度爲2 X 1019cm·3、電阻率爲5 X 1(Γ2Ω· cm,而得到低 電阻之上部包覆層(P型磷化硼結晶層)。 停止對汽相育成區域供應(C2H5)3B而結束上部包覆層 106之生長後,在PH3及H2之混合環境下,將單晶基板 101降至大約60CTC之溫度。 (35) 1273724 如以上所示,在單晶基板101上依序實施下部包覆層 102、發光層103、第1非晶層104、第2非晶層105、以 及由ρ型磷化硼結晶層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106之積層’ 形成積層體2 0, 針對所得到之積層體2 0進行分析’第1及第2非晶 層104、105之限制視野電子束繞投影像,皆爲暈輪之圖 案,確認這些層皆爲非晶層。相對於此,上部包覆層1〇6 之限制視野電子束繞投影像係U 1 1 }-結晶層圖案’可知上 部包覆層爲Ρ型碟化硼結晶層。 又,由ρ型磷化硼結晶層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1 06之 明視野ΤΕΜ影像上,確認<1 1 1>-晶向之平行方向上存在 雙晶或堆積缺陷,然而,幾乎無法辨識有錯合差排之情 形。 其次,由場致發射型AES分析之硼(Β)及磷(Ρ)離子之 強度比率可知,第1及第2非晶層1 04、1 05、以及由ρ 型磷化硼結晶層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1 06之硼原子濃度相 對於磷原子濃度多出了大約〇 . 5 %。 其次,將形成積層體20之單晶基板101冷卻至將近 室溫之溫度並從汽相育成區域取出後,在由形成積層體 20表面之ρ型磷化硼結晶層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106上 的大致中央部上,配置由金•鈹(Αιι爲99質量% · Be爲1 質量%)合金所構成之平面觀看時爲圓形之ρ型歐姆(Ohmic) 電極1 07。又,在單晶基板1 0 1之背面全面配設由鋁•銻 (A1 · Sb)合金所構成之η型歐姆電極108。如以上所示, (36) 1273724 製成平面觀看時一邊約爲3 00 // m之正方形的pn接合型 DH構造之LED。 P型及η型歐姆電極1〇7、108間流過順向(forward) 之2 0 m A直流電流時之發光特性如下所示。 (1) 發光色:藍紫
(2) 發光中心波長:約44 Onm (3 )亮度(晶片狀態):約6 m c d (4)順向電壓:約3.5V 又,P型及η型歐姆電極107、108間流過逆向之10 直流電流時之逆向電壓爲10V。 其次,由近視野發光影像可知,發光層1 03之大致全 面會實施發光。其原因應如下所示,因爲本實施例中係以 低電阻Ρ型磷化硼結晶層構成上部包覆層1 06,故動作電 流可經由上部包覆層106擴散至發光層103之廣泛範圍。 又,本實施例中,因係在由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氮化鎵銦) 所構成之發光層上利用第1及第2非晶層104、105配設 由Ρ型磷化硼結晶層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106的積層構 成,故可提供局部崩潰(local breakdown)較少而整流特性 較優之LED 〇 實施例2 第3圖係用以製造pn接合型雙異質(DH)接合構造之 LED12的積層構造體13之剖面構造模式圖。第4圖係第 3圖之LED的平面構造模式圖。 (37) 1273724 單晶基板101係採用(000 1)-藍寶石(a - Al2〇3單晶)。 在單晶基板101之(000 1 )-表面上,利用常壓(大致爲大氣 壓)有機金屬氣相磊晶(MOVPE)手段,堆積由η型氮化鎵 (GaN)所構成之下部包覆層102。下部包覆層102係以三 甲基鎵(分子式:(CH3)3Ga)做爲鎵(Ga)源且以氨(分子式: NH3)做爲氮源,在1050 °C下實施堆積。形成下部包覆層 102之η型GaN層之載體濃度因爲矽(Si)之摻雜而調整成 4 X 1018cnT3,層厚則爲2800nm。下部包覆層102之生長 在停止上述鎵源之供應而結束後,在氮源( = NH3)及氫之混 合環境下,將單晶基板101之溫度降至75 0 °C。 然後,同時利用上述之鎵源、及銦(In)源之三甲基銦 (分子式:(CH3)3In),在η型下部包覆層102上形成由η 型氮化鎵銦(Gao.9oIno.ioN)所構成之井層103a-l。構成井 層103a-l之上述氮化鎵銦層,係由銦組成不同之複數相 (phase)所構成之多相構造層,其平均銦組成爲 0.10(=10%)。井層 103a-l 之層厚爲 10nm。井層 103a-l 係 利用上述之((CH3)3Ga)/NH3/H2反應系常壓 MOCVD手 段,在750°C下以接合於由η型氮化鎵(GaN)所構成之阻 障層103b-l的方式來配設。阻障層l〇3b-l之層厚爲 20nm。阻障層103b-l上會再度配設由上述多相構造之 Gao.9oIno.ioN所構成之井層i〇3a-2。此井層103a-2之層 厚爲8nm,因爲和構成量子井結構之發光.層1〇3的終端阻 障層103 b-2之接合,而形成適合用以形成更長波長之發 光的傳導帶及價電子帶彎曲之頻帶(band)構造,故較先前 -40- (38) 1273724 之井層103a-l爲薄。其次,以接合於井層i〇3a-2之方 式,配設膜厚和先前之阻障層103b_1同樣爲20nm之形成 量子井結構之發光層終端的阻障層103b-2。 在交互以2周期重層井層及阻障層來形成量子井結構 之發光層103後,在氮源( = NH3)及氫之混合環境下使單晶 基板1 〇 1之溫度降至4 5 (TC。其次,在低於上述阻障層及 井層之汽相育成溫度的溫度下,以接合於形成量子井結構 之發光層103終端的阻障層103b-2之方式,配設由未摻 雜之磷化硼(BP)所構成之第1非晶層104。由磷化硼所構 成之第1非晶層104係利用三乙基硼(分子式:(C2H5)3B)/ 膦(分子式:PH3)/ H2反應系常壓MOCVD手段來配設。第 1非晶層104之層厚爲15nm。形成第1非晶層104後, 在磷源( = PH3)及氫之混合環境下,使單晶基板101之溫度 從45 0 °C上昇至1 02 5 °C。 其次,使用和上述相同之(C2H5)3B/PH3/H2反應系常 壓MOCVD手段及汽相育成裝置,在高於第1非晶層104 之高溫下以接合第1非晶層1 04之方式配設第2非晶層 105。因爲將第2非晶層105之汽相育成時之V/III比率 ( = PH3/(C2H5)3B)設定成16,故第2非晶層105係化學計 量上硼(B)多於磷(P)之p型傳導層。在此高溫下實施汽相 育成而成之第2非晶層105的層厚爲15nm。 接著,在 1 02 5 °C下,利用和上述相同之 (C2H5)3B/PH3/H2反應系常壓MOCVD手段及汽相育成裝 置,以接合於第2非晶層1 05之方式配設未摻雜之P型磷 -41 - (39) 1273724 化硼單晶層當做上部包覆層106。成爲上部包覆層106之 未摻雜之P型磷化硼單晶層的層厚爲5 8 Onm。 在結東上部包覆層106之汽相育成並形成積層構造體 1 3之後,使積層構造體1 3冷卻至接近室溫之溫度。其 後,對·ρ型上部包覆層1 06及發光層1 03實施電性或結晶 構造評估。以一般電解C-V(電容-電壓)法檢測到之ρ型上 部包覆層106的載體濃度爲2 X 1019cnT3,在as-grown狀 態已經爲低電阻之p型導電層。利用一般之剖面TEM技 法檢測到之位錯密度方面,平均爲低於1 X 103/cm2。亦 有部份區域之位錯密度爲1 X l〇2/cm2以下。另一方面, 構成發光層103之阻障層103b-l、2及井層103a-l、2之 內部的位錯密度約爲2 X 101()Cnr2。又,形成量子井結構 之發光層的阻障層及井層之層厚並無變化,尤其是,形成 非晶層及異質(異種)接合之最終端阻障層之內部,未發現 有因爲高溫下之GaN分解而造成的微小空洞。尤其是, 本實施例中,接合於形成量子井結構最終端之阻障層的第 1非晶層、接合於前述第1非晶層且以更高溫度生長之第 2非晶層、以及由以其爲基底層形成之p型磷化硼所構成 之上部包覆層皆由未摻雜層所形成,故可抑制摻雜雜質之 擴散所造成之阻障層及井層之接合界面的雜亂化。 形成積層構造體13之表層的p型上部包覆層106之 中央部上,配置著P型電極204。p型電極204之底面電 極2 04a,係由對p型磷化硼單晶形成非歐姆性接觸之金 •錫(Au爲99重量%· Se爲1重量%)合金所構成。底面 (40) 1273724 電極204a之平面形狀爲圓形,直徑爲130m。底面電極 204a上,配設著由金•鈹(Au爲99重量%*66爲1重量 %)所構成之p型歐姆電極204b。由第4圖可知,p型歐姆 電極204b係由互相垂直相父且桌度爲60// m之2條帶狀 電極所構成。帶狀電極204b之垂直相交的交叉點係和圓 形底面電極204a之平面形狀的中心點一致。又,帶狀電 極2 04b係以在對LED12外部開放之發光區域205上延伸 之方式配設。其次,爲形成結線(接合)用之台座(pad)電 極,在底面電極 204a及底面電極 204a上之帶狀電極 204b上,覆蓋著厚度約爲之金(An)的真空蒸鍍膜 204c。另一方之η型電極108,則係以利用甲烷(分子式: CH4)/氬(元素符號:Α〇/Η2混合氣體之電漿蝕刻法,如第 4圖所示,除去不要之部份使下部包覆層1 02露出後,在 將其以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之方式配置於露出之表面 上。 具有由上述構成所構成之ρ型電極204、一邊爲300 // m之平面形狀爲正方形之LED 1 2上,確認會有順向之 元件驅動電流流過的發光特性。LED 1 3會發射中心波長爲 44 2nm之藍色帶光。發射光譜之半値寬度爲120毫電子伏 特(meV)。利用一般之積分球檢測之樹脂成型以前之晶片 (chip)狀態的亮度爲7毫燭光(mcd)。又,ρ型電極204之 構成上,因爲係以接觸由位錯密度特別小之ρ型磷化硼所 構成之上部包覆層1 06的方式配設,而不會出現如傳統例 之經由位錯而使元件驅動電流流至量子井結構之發光層 -43- 1273724 (41) 1 03之短路流通所造成之微小發光亮點。由近視野發光圖 案亦可得知,對外部開放之發光區域2 0 5的大致全面會呈 現均一發光強度。 又,因爲P型電極2 04之構成上,係以接觸由低位錯 密度之P型磷化硼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1 〇 6的方式配設, 故亦無局部崩潰(local breakdown)。因此,故可提供 2 0mA順向電流時之順向電壓(所謂Vf)爲約3V、10 # A逆 向電流時之逆向電壓(V 〇爲8 V以上之具有良好整流特性 的 LED12。 實施例3 第5圖係本實施例之LED30的剖面構造模式圖。 又,第6圖係LED30之平面模式圖,第5圖係沿第6圖 之虛線A-A’的剖面圖。單晶基板301係使用磷(P)摻雜之 η型(1 1 1)-Si單晶。單晶基板301之(1 1 1)-表面上,利用 常壓(大致爲大氣壓)有機金屬汽相育成(MOCVD)手段,堆 積由未摻雜之η型磷化硼單體(BP)所構成之下部包覆層 302。η型下部包覆層3 02係利用三乙基硼(分子式: (C2H5)3B)/膦(分子式·· ΡΗ3)/氫(Η2)反應系在95 0 °C下形 成。爲了針對波長爲43 Onm〜46 Onm之藍色帶光得到40% 以上之反射率,η型下部包覆層302之層厚爲240 nm。在 η型下部包覆層3 02之汽相育成時停止上述硼源之供應 後,在膦(ΡΗ3)及氫(Η2)之混合環境下使Si單晶基板301 之溫度降至825°C 〇 (42) 1273724 然後,利用三甲基鎵(分子式:(CH3)3Ga)/三甲基銦 (分子式:(CH3)3In)/氨(分子式:NH3)/H2反應系常壓 MOCVD手段,以接合於n型下部包覆層3 02之方式配設 η型氮化鎵銦(GaxIn^N : OS XS 1)層當做發光層3 0 3。形 成η型發光層3 03之氮化鎵銦層,係由以銦組成比(=1-X) 不同之複數相(phase)所構成之多相構造(multi-phase)的 GaxIn】-xN層所構成。銦之平均組成比爲0.06( = 6%)。此由 η型 Gao.94lno.o6N層所構成之發光層 3 03的層厚爲 50nm。停止(CH3)3Ga及(CH3)3In之供應,結束 η型 Ga〇.94ln〇.〇6N層之汽相育成。 在NH3及H2之混合環境下,使單晶基板301之溫度 上昇至 1000 °C後,在發光層 303 上,利用上述 (C2H5)3B/PH3/H2反應系常壓MOCVD手段,形成由未摻 雜之磷化硼層所構成之第1非晶層3 04。第1非晶層304 係在V/III比率( = PH3/(C2H5)3B)爲40下實施汽相育成。 在此條件下實施汽相育成之磷化硼非晶層的受體濃度,利 用一般電解C(電容)-V(電壓)法檢測時爲6 X l〇18cm-3。 又,以一般之霍爾(Hall)效果檢測法檢測時,室溫下之載 體(電洞)濃度爲4 X 1017cnT3。第1非晶層3 04之層厚爲 1 2nm 〇
暫時停止當做硼源使用之(C2H5)3B的供應而結束第] 非晶層3 04之汽相育成後,持續供應磷源之PH3及h2 , 並使單晶基板301之溫度上昇至1 05 0 °C。其次,在第i 非晶層3 04上,利用(C2H5)3B/PH3/H2反應系常壓MOCVD _ 45 - (43) 1273724 手段形成由未摻雜之磷化硼所構成之第2非晶層3 0 5 °因 爲第2非晶層3 0 5之載體(電洞)濃度高於第1非晶層 3 04,會在V/III比率爲21下進行生長。在此條件下實施 汽相育成之未摻雜磷化硼非晶層的受體濃度,以一般之電 解C(電容)-V(電壓)法檢測時爲1 X 102(3CnT3。又,以一 般之霍爾(Hall)效果檢測法檢測時,室溫下之載體(電洞) 濃度爲2 X l〇19cnT3。未摻雜之第2非晶層305之層厚爲 1 2nm 〇 接著,利用(C2H5)3B/PH3/H2·反應系常壓MOCVD手 段,在1 02 5 °C下,在第2非晶層3 0 5上配設由未摻雜之p 型磷化硼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3 06。實施由p型磷化硼所 構成之上部包覆層3 06的汽相育成時,其V/III比率會高 於第1非晶層3 04,而爲和第2非晶層3 0 5相同之21。由 未摻雜之P型磷化硼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的受體濃度,以 一般之電解C(電容)-V(電壓)法檢測時爲2 X l〇2Gcm·3。 又,以一般之霍爾(H all)效果檢測法檢測時,室溫下之載 體(電洞)濃度爲3 X 1019cm·3,電阻率爲5 X 1〇·2ω · cm。 由P型磷化硼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306之層厚爲580nm。 停止硼源之(C2H5)3B之供應而停止由未摻雜之p型磷化硼 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306之汽相育成後,在ph3及H2之 混合環境下,冷卻至約6 5 0 °C。接著,在氫氣流環境下冷. 卻至室溫。 冷卻後,進行磷化硼非晶層3 04、3 0 5、及由p型隣 化硼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3 06之結晶構造解析。磷化硼非 (44) 1273724 晶層3 04、3 05未出現明確之X線繞射鋒,又,電子束繞 射圖案亦爲暈輪。由p型磷化硼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3 06 的X線反射繞射圖案上,主要之繞射鋒係除了閃鋅礦結 晶型磷化硼之(1 1 1)結晶面的(1 1 1)-繞射鋒以外,尙會出現 (311)-及(110)-繞射鋒等之次鋒。又,電子束繞射圖案 上,許多對應磷化硼之1 1 1 ·結晶面之繞射點(s ρ 01)會出現 在1 1 1 ·繞射環上。由此可知,由P型磷化硼所構成之上 部包覆層3 06係多晶層。又,利用剖面TEM技法實施內 部觀察時可知,由P型磷化硼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306係 由<110>晶向上之定向僅有少許差異之柱狀(111)-結晶集 合而成之多晶層。至由P型磷化硼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 3 06的表面爲止皆爲多晶,並未形成單晶層。另一方面, 形成下部包覆層3 02之η型磷化硼層的表層部係由(1 1 1)-結晶面所構成之單晶層。 由多晶之磷化硼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3 06因係低電 阻,故無需實施傳統上以形成低電阻層爲目的之繁雜的熱 處理,即可在其表面之中央部配設由鈦(T i)所構成之底面 電極307a。鈦(元素符號:Ti)係以一般之電子束(beam)蒸 鍍法所形成,層厚爲60nm。在直徑爲130//m之平面形 狀爲圓形之底面電極307a上,以和其接觸之方式配設由 白金(元素符號:Pt)所構成之中間層3 07b。形成中間層 3 0 7b之白金層係以和Ti相同之電子束蒸鍍法來形成’其 層厚爲30nm。其次,以接觸中間層307b之方式配設由金 •鈹(Au · Be)合金所構成之P型歐姆電極3 07c。p型歐姆 (45) 1273724 電極307c之配置上,會接觸底面電極307a之周邊之由多 晶P型磷化硼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306的表面,且如第6 圖所示,在由P型磷化硼所構成之上部包覆層3 06的表面 上之元件外圍部配置成框狀及線狀。構成框狀電極3 0 7c-1 及線狀電極307c-2之Au.Be電極的線寬爲60#m。p型 電極3 0 7係由 Ti底面電極3 07a/Pt中間層3 07b/Au· Be 歐姆電極3 07c之3層構造所構成。 η型(H 1)_矽(Si)單晶基板301之背面的大致全面上, 配設著由鋁•銻(A1 · Sb)合金所構成之歐姆性η型電極 308。構成 ρη 接合型 DH(double hetero)構造之 LED30。 兩歐姆電極3 0 7、3 08間流過順向20毫安培(mA)之動作電 流時,LED30會發出波長約爲440nm之藍紫帶光。利用 一般之積分球來檢測晶片(chip)狀態之亮度爲8毫燭光 (mcd)。又,因爲配置蕭基特接觸性之底面電極3 0 7a而被 阻礙對P型電極307之正下方之發光層303形成短路流通 之元件動作電流,會因爲P型歐姆電極307c而擴散至p 型上部包覆層30 6之全面,故p型包覆層306之大致全面 會呈現均一強度之發光。尤其是,因係由多晶之磷化硼層 所構成而可緩和複印至發光層3 03之歪斜,而不會出現因 爲元件驅動電流之長期通電而導致發光強度產生變化。而 具有順向電流爲20mA時之順向電壓(所謂Vf)約爲3V, 且逆向電流爲10//A時之逆向電壓(Vr)爲8V以上之良好 整流特性。 本發明具有如下面所述之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46) 1273724 依據本發明,因係利用由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非 晶層生長而成之低電阻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層來構成p型 上部包覆層,故可得到具有高強度發光、及可長期以高強 度實施發光之優良整流特性的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 本發明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可有效地應用於發光二 極體等。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傳統L E D之剖面構造的模式圖。 第2圖係實施例1之LED之剖面構造的模式圖。 第3圖係實施例2之LED之剖面構造的模式圖。 第4圖係第3圖之LED的模式平面圖。 第5圖係實施例3之LED之剖面構造的模式圖。 第6圖係第5圖之LED的模式平面圖。 [元件符號之說明]
10 LED 1 1積層構造體
12 LED
13 LED 20積層體 30 LED 1 0 1基板 102下部包覆層 -49- (47) (47)1273724 103發光層 1 03a井層 103a-l 井層 103a-2 井層 1 0 3 b 阻障層 1 0 3 b -1 阻障層 1 0 3 b - 2 阻障層 104第1非晶層 1 〇 5 第2非晶層 106上部包覆層 107 p型歐姆電極 108 η型歐姆電極 204 ρ型電極 204a底面電極 204b ρ型歐姆電極 204c真空蒸鍍膜 205 發光區域 3〇1單晶基板 302下部包覆層 3 03發光層 3 04第1非晶層 3 0 5第2非晶層 3 0 6上部包覆層 3 07歐姆電極 (48) 1273724 307a底面電極 3 0 7 b 中間層 3 07c p型歐姆電極 307c-l框狀電極 3 0 7 c - 2線狀電極 3 0 8 歐姆電極

Claims (1)

  1. (1) 1273724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係在導電性或高電 阻之單晶基板表面上,具有由依序爲以η型化合物半導體 所構成之η型下部包覆層、以η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所 構成之η型發光層、以及以配設於該發光層上之ρ型磷化 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ρ型上部包覆層所構成之異種接合構 造的發光部,且以接觸該Ρ型上部包覆層之方式形成Ρ型 電極,其特徵爲: Ρ型上部包覆層係利配設於其與該η型發光層之中間 而由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非晶層來配設。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其中 非晶層係含有:連接於η型發光層之第1非晶層、及 由載體濃度高於該第1非晶層之Ρ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 成且連接於ρ型上部包覆層之第2非晶層的多層構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其中 第1非晶層係由在低於η型發光層之溫度下生長之磷 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 元件,其中 第1非晶層係由層厚爲2nm以上、50nm以下之未摻 雜之磷化硼所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52- (2) 1273724 件,其中 第2非晶層係由在高於該第1非晶層之溫度下生長之 P型隣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其中 第2非晶層係由室溫下之受體濃度爲2 X 1019cm·3以 上、4 X l〇2〇cnr3以下、室溫下之載體濃度爲5χ ι〇18 cm·3以上、1 X 102Gcm-3以下、以及層厚爲2nm以上、 4 5 Onm以下之未摻雜非晶p型磷化硼所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其中 P型上部包覆層係由位錯密度爲構成該η型發光層之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之位錯密度以下之ρ型磷化硼系半導 體所構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其中 Ρ型上部包覆層係由室溫下之受體濃度爲2 X 1019 cm·3以上、4 X 102Gcm·3以下、室溫下之載體濃度爲5 X 1018cnT3以上、1 X 102Gcm·3以下、以及室溫下之電阻率 爲Ο · 1 Ω · cm以下之未摻雜多晶ρ型磷化硼所構成。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其中 配設於ρ型上部包覆層之ρ型電極係由··接觸由形成 ρ型上部包覆層之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及形成非歐姆接 -53- (3) 1273724 觸性之材料所構成之P型上部包覆層表面的底面電極;及 和該底面電極爲電性接觸且延伸接觸P型上部包覆層之表 面之和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爲歐姆接觸之P型歐姆電極; 所構成。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其中 P型歐姆電極係在未形成該底面電極之p型上部包覆 層表面上延伸之帶狀電極。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其中 底面電極係由金•錫(Au· Sn)合金或金•砂(Au· Si) 合金所構成。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其中 底面電極係由鈦(Ti)所構成。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其中 p型歐姆電極係由金•鈹(Au · Be)合金或金•鋅 (An,Zn)合金所構成。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其中 P型歐姆電極係由鎳(Ni)或其化合物所構成。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其中 -54- (4) 1273724 P型歐姆電極及底面電極之間配設著由過渡金屬所構 成之中間層。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中間層係由鉬(Μ 〇)或白金(P t)所構成。 17. —種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之製造方法,係用 以製造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前述磷化硼系半導體發 光元件係在導電性或高電阻之單晶基板之表面上,具有由 依序爲以η型化合物半導體所構成之η型下部包覆層、 以,η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所構成之η型發光層、以及 以配設於該發光層上之Ρ型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Ρ 型上部包覆層所構成之異種接合構造的發光部,且以接觸 該Ρ型上部包覆層之方式形成Ρ型歐姆電極,其特徵爲: 在η型發光層上,以汽相育成手段,利用以汽相育成 手段配設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非晶層,形成由Ρ型 磷化硼系半導體層所構成之ρ型上部包覆層。 1 8 · —種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之製造方法,係用 以製造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前述磷化硼系半導體發 光元件係在導電性或高電阻之單晶基板之表面上,具有由 依序爲以η型化合物半導體所形成之η型下部包覆層、以 η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所形成之η型發光層、以及以配 設於該發光層上之ρ型磷化硼系半導體所形成之Ρ型上部 包覆層所構成之異種接合構造的發光部,且以接觸該Ρ型 上部包覆層之方式形成ρ型歐姆電極,其特徵爲: 在η型發光層上,形成由以汽相育成手段配設之磷化 -55- (5) 1273724 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第1非晶層,以汽相育成手段形成接 合於第1非晶層且由載體濃度高於第1非晶層之非晶15型 磷化硼系半導體所構成之第2非晶層’以汽相育成手段形 成接合於第2非晶層且由P型磷化硼系半導體層所構成之 P型上部包覆層。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之製造方法,其中 在對汽相育成區域供應之硼源的含硼化合物、及磷源 的含磷化合物之濃度比率(所謂V/III比率)爲0.2以上、 50以下,且溫度保持超過25 0 °C、低於75 0°C之狀態下, 以汽相育成手段在該η型發光層上形成第1非晶層。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之製造方法,其中 在保持1 000 °C以上、1 200 °C以下之溫度的第1非晶 層上,以V/III比率大於第1非晶層之汽相育成時之V/III 比率實施第2非晶層之汽相育成。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或1 8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 發光元件之製造方法,其中 在75 0 °C以上、1 200°C以下之溫度、V/III比率爲600 以上、200 0以下實施p型上部包覆層之汽相育成。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之製造方法,其中 第1非晶層、第2非晶層、以及p型上部包覆層皆由 磷化硼(BP)所構成。 (6) 1273724 23. —種發光二極體,其特徵爲: 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 6項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之 磷化硼系半導體發光元件所構成。
    -57-
TW92131575A 2002-11-18 2003-11-11 Boron phosphide-base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TWI27372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33208 2002-11-18
JP2002370420 2002-12-20
JP2002369577 2002-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7060A TW200417060A (en) 2004-09-01
TWI273724B true TWI273724B (en) 2007-02-11

Family

ID=32329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31575A TWI273724B (en) 2002-11-18 2003-11-11 Boron phosphide-base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1564820B1 (zh)
JP (1) JP4439400B2 (zh)
KR (1) KR100648433B1 (zh)
CN (1) CN100386889C (zh)
AU (1) AU2003280834A1 (zh)
DE (1) DE60336255D1 (zh)
TW (1) TWI273724B (zh)
WO (1) WO20040471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6040B2 (en) 2002-11-28 2010-01-12 Showa Denko K.K. Boron phosphide-based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US7508010B2 (en) 2002-12-02 2009-03-24 Showa Denko K.K. Boron phoshide-based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CN102709409B (zh) * 2012-05-31 2015-06-03 东莞洲磊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四元系led芯片的切割方法
EP2886515A1 (en) 2013-12-23 2015-06-24 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 (Paris 6) Production of boron phosphide by reduction of boron phosphate with an alkaline metal
US9287459B2 (en) * 2014-02-14 2016-03-15 Epista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US10519039B2 (en) 2015-05-20 2019-12-31 Universite Pierre Et Marie Curie (Paris 6) Mechanochemical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P, B12P2 and mixtures thereof, in particular as nanopowd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8395A (ja) * 1999-12-09 2001-06-22 Showa Denko Kk Iii−v族化合物半導体発光ダイオード
US6541799B2 (en) * 2001-02-20 2003-04-01 Showa Denko K.K. Group-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iode
JP2002270896A (ja) * 2001-03-14 2002-09-20 Showa Denko Kk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14467C (zh) * 2001-05-28 2005-08-10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层及其生产方法
JP3700609B2 (ja) * 2001-06-04 2005-09-28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化合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ランプ及び光源
JP4799769B2 (ja) * 2001-07-06 2011-10-26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GaP系発光ダイオード
US7479731B2 (en) * 2001-08-20 2009-01-20 Showa Denko K.K. Multicolor light-emitting lamp and light sour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336255D1 (de) 2011-04-14
KR100648433B1 (ko) 2006-11-24
CN100386889C (zh) 2008-05-07
AU2003280834A1 (en) 2004-06-15
EP1564820A1 (en) 2005-08-17
WO2004047188A1 (ja) 2004-06-03
TW200417060A (en) 2004-09-01
CN1711650A (zh) 2005-12-21
JP4439400B2 (ja) 2010-03-24
EP1564820A4 (en) 2009-06-03
KR20050086695A (ko) 2005-08-30
EP1564820B1 (en) 2011-03-02
JPWO2004047188A1 (ja) 200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52599B (en) N-type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ayered structure
US6936863B2 (en) Boron phosphide-base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JP3646655B2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ダイオード
TWI270218B (en) Gallium nitride-base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3567926B2 (ja) pn接合型リン化硼素系半導体発光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用光源
US6531716B2 (en) Group-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TWI273724B (en) Boron phosphide-base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JP4285837B2 (ja) 窓層を備えたAlGaInP発光素子
TWI296160B (en) Pn junction-type compound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iode
US6774402B2 (en) Pn-juction type compoun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
CN100413106C (zh) 化合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JP4705384B2 (ja) 窒化ガリウム系半導体素子
JP4122871B2 (ja) リン化硼素層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ン化硼素系半導体素子
TWI270123B (en) Boron phosphide-based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JP4431290B2 (ja) 半導体素子および半導体層
JP2002246643A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11966B2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層の気相成長方法及び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素子
JP2002270896A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018728B2 (en) Boron phosphide-bas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TWI238474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the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03229601A (ja) リン化硼素系半導体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光ダイオード
JP4864435B2 (ja) 化合物半導体積層構造体、化合物半導体素子およびランプ
JP2004153169A (ja) p形リン化硼素半導体層の製造方法、化合物半導体素子、ツェナーダイオード、及び発光ダイオード
TWI261369B (en) Method for forming compoun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pn-junction type hetero structure
JP2004014809A (ja) リン化硼素系半導体発光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ledラ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