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0069B - Optical device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device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0069B
TWI270069B TW094101694A TW94101694A TWI270069B TW I270069 B TWI270069 B TW I270069B TW 094101694 A TW094101694 A TW 094101694A TW 94101694 A TW94101694 A TW 94101694A TW I270069 B TWI270069 B TW I2700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avelength
region
sub
reflec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1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34270A (en
Inventor
Minoru Ohyama
Original Assignee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filed Critical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Publication of TW200534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4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0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00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2Holograms used as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3Shape of individual detector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11B7/0903Multi-beam tracking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Description

1270069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在對光碟等的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記錄及 再生之光拾取頭裝置中所使用的光裝置;又,關於使用如 此的光裝置而構成的光拾取頭裝置。 【先前技術】 Φ 以往,作爲資訊記錄媒體,提出各種光碟。作爲如此 的光碟’具有「CD」(Compact Disc )規格的光碟的大約 7倍記錄容量之「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c)規格 的光碟’最近急速地普及。此「D V D」中之記錄影像訊號 者(「DVD-Video」),可以大量複製,作爲使用於電影 等的內容的散發或出租之媒體,開始取代「V H S」(商標 名稱)等的錄影帶媒體。 進而,所謂的「DVD-RAM」、「DVD-R」、「DVD- φ RW」、「+R」、「+RW」等之使用者可以記錄資訊訊號 的光碟的規格,作爲個人電腦(PC )用的記錄媒體或錄 影機用的記錄媒體,也急速地持續普及。 另一方面,關於「c D」,所謂的「C D _ R」等之使用 者可以記錄資訊訊號的光碟的規格,也廣泛地普及。 如此,就光碟記錄裝置而言,不論是關於「DVD」規 格亦即使用650nm波長帶的光源之光碟、及「CD」規格 亦即使用7 8 Onm波長帶的光源之光碟的任一個,皆被要 求使用者可以記錄資訊訊號的功能。特別是作爲「DVD」 -4- (2) 1270069 規格的光碟,如前述般地存在各種各樣的規格,關於這些 • 各種規格的光碟的全部,也被要求記錄及再生的互換性, • 而提出對應此要求的光拾取頭裝置。 作成對如此的各種規格的光碟可以進行記錄及再生之 光拾取頭裝置,其機能及構造變成極爲複雜,製造困難。 另一方面,就如此的光拾取頭裝置而言,特別是就民生用 途的光拾取頭裝置而言,一邊維持多機能,一邊使裝置構 φ 成的簡單化、小型化和輕量化、製造容易化及低價格化的 要求也持續升高。 對應此要求,被提出各種可以對「CD」及「DVD」 兩種規格的光碟進行再生或是可以記錄及再生之光拾取頭 裝置,並謀求小型化、輕量化者。 例如,本案發明人,如第1圖所示,提出一種光拾取 頭裝置,具備:發出第1波長的雷射光之第1雷射光源 101、及光裝置102,此光裝置102內裝會發出第2波長 • 的雷射光之第2雷射光源。就此光拾取頭裝置而言,光裝 置1 〇 2,如第2圖所示,係一體地具備第2雷射光源1 0 3 、全像(hologram)元件104及受光元件1〇5而被構成。 受光元件1 0 5,如第3圖所示,具有分別被分割成複數個 受光區域之複數個受光部106、106。 就此光拾取頭裝置而言,關於各波長的雷射光,係被 生成3條光束,如第1圖所示,照射在光碟20丨的記錄軌 上。自此光碟2 01來的反射光,如第2圖所示,在被分割 成二個區域的全像元件1 04的各區域中被繞射,再藉由受 -5- (3) 1270069 光元件1 05的規定的複數個受光區域而被受光。此時,互 • 相相異的第1和第2波長的反射光,可以藉由相同的受光 . 區域而被受光。 而且,此光拾取頭裝置,係基於藉由受光元件1 05的 各受光區域而獨立地被輸出的光檢測輸出,而可以得到來 自光碟的資訊的讀取訊號及各種誤差訊號。 再者,關於習知技術的專利文獻,係日本特開2002- • 26027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然而,前述光拾取頭裝置,有以下的課題。 亦即,關於尋軌錯誤訊號的檢測,進行^ CD」規格 的光碟再生的情況,一般是使用所謂的^ 3光束法」:又 ,關於對「DVD」規格的光碟進行記錄的情況,一般是使 用所謂的「DPP (差動推挽)法」。這些方式,係將來自 φ 各個雷射光源的光束分割成3條光束來使用的方式,但是 光束的分割方法或來自受光元件的輸出的運算方式相異。 因此,就構成此光拾取頭裝置的光裝置而言,光檢測輸出 的輸出方式或是關於這些光檢測輸出的運算,會變複雜。 又,藉由被使用在「CD」規格的光碟及「DVD」規 格的光碟雙方之對物透鏡而被聚光的雷射光,在這些光碟 上,除了聚光在一點的成分以外,也包含由於在對物透鏡 中的繞射所產生「閃光(flare )」成分。此「閃光」成分 ,係由於光碟而被反射,而廣泛地照射在光碟的受光元件 -6- (4) 1270069 。如此的「閃光」成分的反射光,對於自光碟來的資訊的 ' 讀取訊號或各種誤差訊號,作成相加的直流成分而被檢測 • 出來,而成爲訊號調變度的劣化或誤差訊號的偏差的原因 〇 進而,在被形成其記錄層被作成2層的「DVD」規格 的光碟進行再生的情況中,被照射在光碟上的雷射光,在 成爲再生對象的其中一個記錄層以外的其他記錄層,也會 φ 被反射,成爲不要的反射光,而回到受光元件。如此地由 於不是再生對象的記錄層而被反射的反射光,係以大幅地 偏離焦點而擴展的狀態,回到受光元件,而且具有與自再 生對象亦即記錄層來的反射光相等的總光量。因此,如此 不要的反射光,對於自光碟來的資訊的讀取訊號或各種誤 差訊號而言,係作爲被相加的直流成分而被檢測出來,而 成爲訊號調變度的劣化或誤差訊號的偏差的原因。 又,在用來對光碟進行記錄資訊訊號之光拾取頭裝置 # 中,爲了所謂的「3光束法」或「DPP法」而生成3條光 束時,爲了確保記錄光的功率,需要將主光束和副光束的 光量比,增大爲例如1 5 : 1至2 0 : 1的程度。而且,在將 3條光束的反射光受光之互相鄰接的受光區域’如前所述 ,被包含在主光束的反射光中的擴散光’有可能擴展至將 副光束受光之受光區域。此時,主光束的光量由於是副光 束的1 5倍至2 0倍,所以被包含在主光束的反射光中的擴 散光的光量,對於檢測微弱的副光束的反射光之受光區域 而言,將會給予無法忽視的影響。因此’被包含在如此的 -7- (5) 1270069 主光束的反射光中的擴散光,對於自光碟來的資訊的讀取 * 訊號或各種誤差訊號而言,係作爲被相加的直流成分而被 . 檢測出來,而成爲訊號調變度的劣化或誤差訊號的偏差的 原因,使得確保運算電路的動態範圍一事,變困難。 而且,如前述般,就使用全像元件的光裝置而言,若 以相同的全像元件,使「CD」規格的光碟用和「DVD」 規格的光碟用之波長互相相異的反射光繞射,則這些反射 φ 光,根據繞射角的波長相依性,受光元件中的到達位置變 成互相相異。因此,關於這些相異波長的反射光,若要在 相同的受光區域受光,必須擴大受光區域的面積。然而, 若擴大受光區域的面積,與擴大的面積大約成比例,將會 增大前述般的不要的反射光的受光量,結果,發生訊號調 變度的劣化或誤差訊號的偏差,使得確保運算電路的動態 範圍一事,變困難。 在此,若對應各波長的反射光的到達位置,而使受光 # 區域分離,則自這些受光區域來的訊號輸出頻道數將會倍 增,不僅運算電路的規模會變大,而且會有在光裝置中的 配線銷數量增加,光裝置的尺寸增大的問題。 於是’本發明係鑒於前述實際情況而開發出來,其目 的在於提供一種光裝置及使用如此的光裝置而構成的光拾 取頭裝置,如「DVD」規格的光碟及「CD」規格的光碟 般,關於其所使用的光源的波長相異的光碟,當要進行資 訊訊號的再生或是記錄及再生的時候,可以避免由於自光 碟來的不要的反射光所造成的影響,並可以避免關於輸出 (6) 1270069 訊號的運算的複雜化。 - 爲了解決前述課題,關於本發明的光裝置,係針對被 . 構成至少具備受光元件和全像元件,並藉由全像元件將複 數的波長互相相異的入射光繞射,使此繞射光在受光元件 上的受光區域受光之形態的光裝置;該受光元件,係將用 於至少自資訊記錄媒體檢測資訊之主光束的反射光、及用 於尋軌動作之副光束的反射光,在分別獨立的受光區域受 φ 光,並將主光束的反射光,不管波長爲何,在共通的受光 區域受光,而將副光束的反射光,根據波長,在相異的受 光區域受光。 此光裝置,由於將副光束的反射光,根據波長,在相 異的受光區域受光,所以可以防止發生訊號調變度的劣化 或誤差訊號的偏差,使得確保運算電路的動態範圍一事, 變容易。 又,關於本發明的光裝置,係針對被構成至少具備受 φ 光元件和全像元件,並藉由全像元件將複數的波長互相相 異的入射光繞射,使此繞射光在受光元件上的受光區域受 光之形態的光裝置;該受光元件,理想爲:將用於至少自 資訊記錄媒體檢測資訊之主光束的反射光、及用於尋軌動 作之副光束的反射光,在分別獨立的受光區域受光,並將 主光束的反射光,根據波長,在相異的受光區域受光,自 這些主光束用的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係作爲共通的輸 出而被連結,並將副光束的反射光,根據波長,在相異的 鄰接的受光區域受光,而自這些副光束用的鄰接的受光區 -9- (7) 1270069 域來的檢測輸出,係作爲個別的輸出而被分離。 _ 此光裝置,係將主光束的反射光’根據波長’在相異 • 的受光區域受光,但是自這些主光束用的受光區域來的檢 測輸出,係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因此,即便是關於 根據波長而相異的受光區域,藉由連結輸出,也能夠發揮 作爲不管波長爲何的實質的共通區域的作用。又’藉由如 此地連結複數個受光區域的輸出,能夠容易地確保受光區 φ 域的面積。 又,此光裝置,由於將副光束的反射光,根據波長’ 在相異的受光區域受光,而自這些副光束用的受光區域來 的檢測輸出,係作爲個別的輸出而被分離,所以可以防止 發生訊號調變度的劣化或誤差訊號的偏差,使得確保運算 電路的動態範圍一事,變容易;進而,由於沒有增加訊號 輸出頻道數,運算電路的規模沒有變大’且由於不會使配 線銷的數量增加,所以容易小型化。 φ 而且,關於本發明的光裝置,係針對被構成至少具備 受光元件和全像元件’並藉由全像元件將複數的波長互相 相異的入射光繞射,使此繞射光在受光元件上的受光區域 受光之形態的光裝置;理想爲:該全像元件,係被分割成 第1及第2區域,而使第1及第2的波長互相相異的入射 光,分別在前述第1及第2區域繞射; 該受光元件,具備: 第1受光區域,其將用於至少自資訊記錄媒體檢測資 訊之第1及第2波長的主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全像元件的
(S •10- (8) (8)1270069 第1區域而受光; 第2受光區域,其將第1及第2波長的主光束的反射 光,經由全像元件的第2區域而受光; 第3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1波長的第1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全像元件的第1區域而受光; 第4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1波長的第2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全像元件的第1區域而受光; 第5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2波長的第1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全像元件的第1區域而受光; 第6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2波長的第2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全像元件的第1區域而受光; 第7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1波長的第1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全像元件的第2區域而受光; 第8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1波長的第2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全像元件的第2區域而受光; 第9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2波長的第1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全像元件的第2區域而受光;及第 1 0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2波長的第2副光 束的反射光,經由全像元件的第2區域而受光; 自第3受光區域及第4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係作 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 自第7受光區域及第8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係作 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 自桌5受光區域及第9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係作 -11 - (9) 1270069 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 , 自第6受光區域及第1 〇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係 . 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 此光裝置,由於:自將第1波長的第1副光束的反射 光受光之第3受光區域及第7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係 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自將第1波長的第2副光束的 反射光受光之第4受光區域及第8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 φ ,係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自將第2波長的各副光束 的反射光,經由全像元件的第1區域而受光之第5受光區 域及第6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係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 連結;自將第2波長的各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全像元件 的第2區域而受光之第9受光區域及第10受光區域來的 檢測輸出,係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所以可以防止發 生訊號調變度的劣化或誤差訊號的偏差,使得確保運算電 路的動態範圍一事,變容易;進而,由於沒有增加訊號輸 儀| 出頻道數’運算電路的規模沒有變大,且由於不會使配線 銷的數量增加,所以容易小型化。 又,關於本發明的光裝置,如前述的光裝置,理想爲 :該全像元件,在對於資訊記錄媒體中的記錄軌的切線方 向,光學映像地平行的分割線,被大致均分成第1及第2 區域;使自資訊記錄媒體來的反射光,在分割線,在該資 訊記錄媒體的直徑方向,實行二分割。 而且’關於本發明的光裝置,如前述的光裝置,理想 爲··作成可以基於自第3及第4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和 -12- (10) 1270069 自第7及第8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之差値,根據使用第 - 1波長的副光束的反射光之差動推挽法,來實行尋軌錯誤 . 訊號的檢測;並作成可以基於自第5及第9受光區域來的 檢測輸出和自第6及第1 〇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之差値 ’根據使用第2波長的副光束的反射光之3光束法,來實 行尋軌錯誤訊號的檢測。 又,關於本發明的光裝置,如前述的光裝置,理想爲 φ :第1波長係65 0nm波帶、第2波長係78 0nm波帶;而 對適合這些第1及第2波長的光之2種類的資訊記錄媒體 ,進行資訊檢測。 進而,關於本發明的光裝置,如前述的光裝置,理想 爲:發出第1波長的光之光源及發出第2波長的光之光源 的至少其中一方,係一體地被集積形成於受光元件的基板 上。 而且,關於本發明的光拾取頭裝置,係具備:前述光 # 裝置、及發出第1及第2波長的光之雷射光源; 而在使用第1波長及第2波長的任一種光的情況,根 據光裝置,得到藉由主光束所產生的自資訊記錄媒體來的 讀取訊號、及藉由副光束所產生的尋軌訊號。 又,關於本發明的光拾取頭裝置,理想爲: 具備:前述光裝置;發出第1波長的光之雷射光源; 及將自雷射光源發出的第1波長的光,分割成3光束之繞 射格子; 被設置在光裝置中的光源,係發出第2波長的光之雷 -13- (11) 1270069 射光源;而在此光裝置內,具備將自此雷射光源 • 2波長的光,分割成3光束之繞射格子。 • 進而,關於本發明的光拾取頭裝置,理想爲 具備:前述光裝置;發出第2波長的光之雷 及將自雷射光源發出的第2波長的光,分割成3 射格子; 被設置在光裝置中的光源,係發出第1波長 0 射光源;而在此光裝置內,具備將自此雷射光源 1波長的光,分割成3光束之繞射格子。 關於本發明的光裝置及光學拾取頭裝置,當 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c)規格的光碟及 Compact Disc )規格的光碟般,其所使用的光源 異的光碟,進行資訊訊號的再生或者是記錄及再 ,可以防止發生訊號調變度的劣化或誤差訊號的 得確保運算電路的動態範圍一事,變容易;進而 φ 有增加訊號輸出頻道數,運算電路的規模沒有變 於不會使配線銷的數量增加,所以容易小型化。 亦即,若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光裝置 於「D V D」規格中的各種光碟(所謂的「D V D -「DVD-R」、「DVD-RW」、「+R」、「+RW」 6 5 Onm波長區域的雷射光之記錄型光碟)、以; 規格的各種光碟(所謂的「CD-R」、「CD_RW 用7 8 0 n m波長區域的雷射光之記錄型光碟)般 用的光源的波長相異的資訊記錄媒體’具有互換 發出的第 射光源; 光束之繞 的光之雷 發出的第 對於如「 「CD」( 的波長相 生的時候 偏差,使 ,由於沒 大,且由 ,例如對 RAM」、 等之使用 爻「CD」 」等之使 之其所使 性。 -14- (12) 1270069 而且,此光裝置,關於尋軌錯誤訊號的檢測,在對「 • DVD」規格的光碟進行資訊訊號的記錄的情況,係使用所 . 謂的DPP (差動推挽)法,而關於「CD」規格的光碟則 是使用所謂的「3光束法」,而可以一邊根據不同的資訊 記錄媒體來使用相異的誤差檢測方法,一邊不會增加訊號 輸出頻道數,而能夠縮小運算電路的規模。 又,此光裝置,對於藉由對物透鏡而被聚光的光束, φ 其在光碟上沒有被聚光在一點的成分的反射光也就是「閃 光」成分,被廣泛地照射在受光元件上的影響,可以被降 低,而訊號調變度的劣化或誤差訊號的偏差等的發生,可 以被降低。 進而,此光裝置,對於將其記錄層被形成2層的「 DVD」規格的光碟進行再生的情況,自不是再生對象的記 錄層來的反射光,被廣泛地照射在受光元件上的影響,可 以被降低,而訊號調變度的劣化或誤差訊號的偏差等的發 # 生,可以被降低。 又,此光裝置,對於用來實行「3光束法」或「DPP 法」的3條光束,即使在爲了記錄光的功率的確保,而使 主光束的光量比副光束的光量大的情況,自主光束來的散 射光,被照射在副光束的受光區域上的影響,可以被降低 ,而訊號調變度的劣化或誤差訊號的偏差等的發生,可以 被降低;又,確保運算電路的動態範圍一事,變容易。 又,此光裝置,在使用全像元件來使波長互相相異的 入射光繞射的情況,關於副光束,不需要增大受光區域的 -15- (13) 1270069 面積,不要的反射光的影響被降低,而訊號調變度的劣化 或誤差訊號的偏差等的發生,可以被降低;又,確保運算 電路的動態範圍一事,變容易。 亦即,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光裝置,如「DVD」規格 的光碟及「C D」規格的光碟般,關於其所使用的光源的 波長相異的光碟,當要進行資訊訊號的再生或是記錄及再 生的時候,可以避免由於自光碟來的不要的反射光所造成 的影響,並可以避免關於輸出訊號的運算的複雜化;又, 可以提供一種使用如此的光裝置而被構成的光拾取頭裝置 【實施方式】 (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光裝置及 光學拾取頭裝置的實施形態。 〔光學拾取頭裝置的構成〕 第4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的光學拾取頭裝置的構成的 斜視圖。 此光學拾取頭裝置,如第4圖所示,具有發出第1波 長(例如65 Onm波帶)的雷射光之第1雷射光源i。自此 第1雷射光源1發出的第1波長的雷射光,藉由準直透鏡 2 ’被作成平行光束,再經過第1光柵3,被分割成〇次 光及± 1次光的3條光束,再入射至具有光束成形機能之 d -16- (14) 1270069 光束分離稜鏡4中。在第1光栅3 (繞射格子)中的0次 - 光,係成爲用來對光碟進行資訊訊號的記錄或再生之主光 ^ 束;± 1次光,成爲用來檢測尋軌錯誤訊號之第1及第2 副光束。 在光束分離棱鏡4,第1波長的雷射光,藉由相對於 入射面4 a傾斜地入射,被進行光束成形,在入射至此光 束分離棱鏡4內。 φ 再者,在光束分離稜鏡4的入射面4a,第1波長的 雷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並藉由用來檢測雷射功率之第1 監視先電一極體5而被受光。 被入射至光束分離稜鏡4內的第1波長的雷射光,透 過用來分離光束的反射膜4b,再自此光束分離稜鏡4被 射出,透過λ /4 (四分之一波長)板6,而被作成圓偏光 〇 此第1波長的雷射光,藉由反射鏡7而被反射,光路 # 被彎曲,再入射至對物透鏡8。此對物透鏡8,係將被入 射的第1波長的雷射光,聚光在適合此第1波長的雷射光 之資訊記錄媒體亦即第1種類的光碟,例如「D V D」規格 的光碟201的訊號記錄面上。 而且,此光學拾取頭裝置,具備關於本發明的光裝置 9。在此光裝置9中,如後所述,內裝會發出第2波長( 例如7 8 0nm波帶)的雷射光之第2雷射光源。自此第2 雷射光源發出的第2波長的雷射光,從光裝置9被射出, 並藉由準直透鏡10,被作成平行光束,再入射至光束分 -17- (15) (15)1270069 離稜鏡4中。 在此光束分離稜鏡4中,第2波長的雷射光,藉由反 射膜4 b而被反射,並自此光束分離稜鏡4被射出,而透 過λ /4 (四分之一波長)板6。 此第2波長的雷射光,藉由反射鏡7而被反射,光路 被彎曲,再入射至對物透鏡8。此對物透鏡8,係將被入 射的第2波長的雷射光,聚光在適合此第2波長的雷射光 之資訊記錄媒體亦即第2種類的光碟,例如「CD」規格 的光碟201的訊號記錄面上。 在此光學拾取頭裝置中,被聚光在第1種類的光碟 2 0 1的訊號記錄面上而被此訊號記錄面反射之第1波長的 反射光、及被聚光在第2種類的光碟20 1的訊號記錄面上 而被此訊號記錄面反射之第2波長的反射光,係經過對物 透鏡8、反射鏡7,回到光束分離稜鏡4。這些第1波長 及第2波長的雷射光,在光束分離稜鏡4,係藉由反射膜 4b而被反射,再自此光束分離棱鏡4,朝向光裝置9而被 射出。 此反射光,入射至光裝置9內,藉由被內裝在此光裝 置9內的受光元件而被受光。而且,基於此受光元件來的 光檢測輸出,進行自光碟來的資訊讀取訊號或各種的誤差 訊號的檢測。 〔光裝置的構成〕 第5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的光裝置的構成的斜視圖。 -18- (16) 1270069 光裝置,如第5圖所示,係被構成具有:發出第2波 , 長的雷射光之第2雷射光源11、及將來自光碟20 i的反 . 射光受光之受光元件12。 第2雷射光源1 1,經由副支架1 3及受光元件基板】4 ,被支持於封裝體(框體)1 5上。此第2雷射光源1 1, 係被設置成:可以往與受光元件基板1 4的表面部平行的 方向,射出第2波長的雷射光。 0 此第2雷射光源1 1,其被定位在受光元件基板1 4上 的位置,係使得第1波長的雷射光及第2波長的雷射光之 自光碟201來的反射光,可以聚光在光裝置9中的相同位 置而返回。亦即,此第2雷射光源Π,係被設定成:使 得第1及第2波長的雷射光的反射光的受光元件1 2上的 光軸’可以互相一致。此第2雷射光源11,係被設定成 :使得第1波長的雷射光的發光點的共軛點和第2波長的 雷射光的發光點一致、或是可以位於相同光軸上。再者, • 在此,所謂的共軛點,係意味著藉由光束分離稜鏡4等的 光學系統所產生的第1波長的雷射光的發光點的像點。 而且,受光元件1 2,係被形成在被支持於封裝體1 5 上的受光元件基板1 4上。此受光元件1 2,係被形成:在 受光元件基板1 4的表面部,具有複數個受光區域;在此 表面部,例如將以1 0度至2 0度的入射角入射的光束受光 〇 又,此光裝置9,具有微鏡1 6 ;此微鏡,將自第2雷 射光源1 1,往與受光元件基板1 4的表面部平行的方向( -19- (17) 1270069 第5圖中的Y /軸方向)射出的第2波長的雷射光,往垂 - 直於此受光元件基板1 4的表面部之方向(第5圖中的Z / . 軸方向)反射。此微鏡1 6,係在其一端面被作成45 °的 傾斜面之稜鏡;在此傾斜面,反射第2波長的雷射光。此 微鏡1 6,在受光元件基板1 4上,係被設置成:使其傾斜 面朝向第2雷射光源1 1。 而且,在受光元件基板1 4上的微鏡1 6被設置的位置 φ ,設置用來檢測第2波長的雷射光的雷射功率之第2監視 光電二極體1 7。入射在微鏡1 6的傾斜面上的第2波長的 雷射光,在此傾斜面,其一部分被反射,剩餘的部分則透 過此傾斜面,而入射至微鏡1 6內,而藉由第2監視光電 二極體1 7受光。 藉由微鏡1 6而被反射的第2波長的雷射光,透過第 2光柵(繞射格子)1 8,被分割成0次光及± 1次光的3 條光束。在此第2光柵1 8中的0次光,係成爲用來對光 φ 碟進行資訊訊號的記錄或再生之主光束;± 1次光,成爲 用來檢測尋軌錯誤訊號之第1及第2副光束。 經過第2光柵1 8之第2波長的雷射光,先透過全像 元件1 9,在自光裝置9被射出。此全像元件1 9,對於自 光裝置9射出的光束(去程光),會給予繞射作用,但是 去程的繞射光成分沒有使用。 第1波長的雷射光之自第1種類的光碟來的反射光( 回程光)、及第2波長的雷射光之自第2種類的光碟來的 反射光(回程光),皆入射至此光裝置9中。這些反射光 -20- (18) 1270069 ,先透過全像元件1 9,再往受光元件基板1 4入射。此全 - 像元件1 9是一種光學元件’係被構成:在透明基板上, ^ 藉由光學透過性材料而產生微細的凹凸週期構造。 此全像元件1 9,被分割成第1及第2區域1 9L、1 9R ,分別具有相異的特性。全像元件1 9,其全體係被形成 圓形;第1及第2區域19L、19R,係被形成分別將全像 元件1 9分成一半的半圓形狀。
φ 將此全像元件19分割成第1及第2區域19L、19R 之分割線,通過此全像元件1 9的中心亦即光軸,對於光 碟2 0 1中的記錄軌2 0 1 a的切線方向,成爲光學映像地平 行的方向。亦即,自光碟2 01來的反射光,在全像元件 1 9的分割線,就光碟2 0 1中的直徑方向而言,光學映像 地被二分割,其中一方透過第1區域1 9 L,另一方則透過 第2區域19R。 此全像元件1 9,分別在第1及第2區域1 9L、1 9R, • 使第1波長的反射光及第2波長的反射光繞射,作成± 1 次繞射光而使其透過,而作成可以檢測自這些反射光來的 尋軌錯誤訊號及聚焦誤差訊號。 在第1區域1 9 L,第1波長的反射光及第2波長的反 射光,在第5圖中以箭頭A所示的方向,被繞射而成爲 ± 1次繞射光。又’在第2區域1 9R,第1波長的反射光 及第2波長的反射光’在第5圖中以箭頭B所示的方向, 被繞射而成爲± 1次繞射光。這些第1區域1 9 L中的繞射 方向和第2區域1 9 R中的繞射方向,係在互相相異的方向 -21 - (19) (19)
1270069 第6圖係表示此光裝置9中的全像元件1 9 件1 2的各受光區域之間的位置關係的平面圖。 全像元件19,如第6圖所示,就光碟201 方向而言,係光學映像地被二分割,且在各區域 1 9R中的繞射軸,係被形成互相傾斜。 主光束之自光碟201來的反射光,其透過: 19的第1區域19L之部分ML、及透過全像元件 2區域1 9R之部分MR,係往互相相異的方向被; 受光元件1 2中,分別藉由相異的受光區域而被受 亦即,在受光元件12中,其一對的第1 ί 20Α、20Β,將經過全像元件19的第1區域19L ; 第2波長的主光束的反射光(ML (凸)、ML ( 光。又,在此受光元件1 2中,其一對的第2 : 2 1 A、2 1 B,將經過全像元件1 9的第2區域1 9R , 第2波長的主光束的反射光(MR (凸)、MR ( 光。 這些第1受光區域20A、20B及第2受光區均 2 1 B,進而分別平行地被四分割。將這些第1及第 區域2 0 A、2 0 B、2 1 A、2 1 B分割的方向,相對於辦 件1 9分割成各區域1 9 L、1 9 R的方向,係大約妇 方向,亦即光學映像地在光碟20 1中的記錄軌的切 。這些第1及第2受光區域2 0A、20B、21A、21E 割的各部分,分別獨立地輸出光檢測訊號。 受光元 的直徑 19L、 像元件 1 9的第 ,射,在 光區域 第1及 ))受 光區域 第1及 ))受 :2 1 A、 2受光 :全像元 :垂直的 f線方向 之被分 -22- (20) (20)
1270069 在這些第1及第2受光區域20A、20B、21 ,基於自被分割的各部分來的光檢測訊號,能多ί 光碟來的資訊的讀取訊號、聚焦誤差訊號、顫動 亦即’藉由將自這些第1及第2受光區域 、2 1 A、2 1 Β來的全部輸出合計,能夠得到自为 取訊號。 又,藉由使這些第1及第2受光區域20A 輸出的合計、及2 1 A和2 1 B的輸出的合計輸tl 異輸出,通過帶通濾波器,能夠得到顫動訊號。 而且,先將這些第1及第2受光區域20A、 心側二個(20Ab、20Ac、2 1 Ab、2 1 Ac )與受光 和 2 1 B 的兩側二個(2 0 B a、2 0 B d、2 1 B a、2 1 B 的輸出合計,又將受光區域20B、21B的中心 2 0Bb、20Bc、21Bb、21Bc )與受光區域 20A 和 側二個(20Aa、20Ad、21Aa、2 1 Ad )的部分白々 ,在藉由求出這二個合計輸出之間的差,而能多 的S S D (光點大小(s ρ 〇 t s i z e ))法,得到聚旁
亦即,全像元件1 9中的第1區域1 9L,對 射光,具有凸透鏡的透鏡能力;對於-1次繞象 有凹透鏡的透鏡能力。另一方面,全像元件19 區域19R,對於+1次繞射光,具有凹透鏡的3 對於-1次繞射光,則具有凸透鏡的透鏡能力。 於在第1及第2受光區域20A、20B、21A、21E A 、 21B 中 ϋ檢測出自 訊號等。 20Α 、 20Β i碟來的讀 和20B的 i之間的差 _ 2 1 A的中 :區域 2 0 B d )的部分 、側二個( 2 1 A的兩 丨輸出合計 3藉由所謂 言誤差訊號 於+ 1次繞 [光,則具 中的第2 I鏡能力; 因此,基 1中的被分 -23- (21) 1270069 割的各部分來的輸出訊號,能夠生成聚焦誤差訊號。此聚 .焦誤差訊號FE,係將自各第1及第2受光區域20 A、20B 中的被分割的部分來的輸出訊號,設爲V20Aa、V20Ab、 V20Ac、 V20Ad、 V20Ba、 V20Bb、 V20Bc、 V20Bd,而將 自各第2受光區域2 1 A、2 1 B中的被分割的部分來的輸出 訊號,設爲 V21Aa、 V21Ab、 V21Ac、 V21Ad、 V21Ba、 V21Bb、V21Bc、V21Bd時,如下述般地求出。 φ FE= { (V20Ab+V20Ac+V20Ba+V20Bd) + (V21Ab+V21Ac+V21Ba+V21Bd) } -{ (V20Aa+V20Ad+V20Bb+V20Bc) + (V21Aa+V21Ad+V21Bb+V21Bc) } 而且,第1及第2副光束之自光碟201來的反射光, 其透過全像元件19的第1區域19L的部分S1L、S2L及 透過全像元件19的第2區域19R的部分SIR、S2R,在 互相相異的方向被繞射,再分別藉由受光元件1 2中的相 異的受光區域而被受光。 亦即,第1及第2副光束,藉由第1或第2繞射格子 φ 3、1 8,光學映像地在光碟的記錄軌的切線方向,相對於 主光束,相互地往相反方向,間隔相等角度,而對光碟進 行照射。這些副光束,在光碟的訊號記錄面上,對於記錄 軌,關於第1波長的雷射光(「DVD」規格的光碟用)及 第2波長的雷射光(「CD」規格的光碟用),分別被作 成可以照射在往直徑方向分別爲1 /2軌節距量、1 /4軌節 距量的偏離軌道位置。而且,這些副光束,在光碟的訊號 記錄面被反射,而入射至光裝置9中。 這些副光束,在光裝置9中,當透過全像元件19時 -24- (22) 1270069 ’相對於主光束,空間上大致成爲重複的狀態,藉由此全 ^ 像兀件1 9,與主光束同樣地受到繞射作用。而且,這些 • 副光束’當到達受光元件基板1 4的表面時,各個的光束 直徑大約變成數十// m程度,而成爲互相間隔開來的狀態 。在此狀態中’各副光束,係藉由對應的受光區域而被受 光。 在受光元件12中,其第3受光區域22,係將經過全 φ 像元件1 9的第1區域1 9L之第1波長的第1副光束的反 射光s 1 L受光。 又,在受光元件12中,其第4受光區域23,係將經 過全像元件1 9的第1區域〗9 l之第1波長的第2副光束 的反射光S2L受光。 在受光元件12中,其第5受光區域24,係將經過全 像元件1 9的第1區域1 9L之第2波長的第1副光束的反 射光S 1 L受光。 Φ 在受光元件12中’其第6受光區域25,係將經過全 像元件1 9的第1區域1 9l之第2波長的第2副光束的反 射光S2L受光。 在受光元件12中,其第7受光區域26,係將經過全 像元件1 9的第2區域1 9R之第1波長的第1副光束的反 射光S 1 R受光。 在受光元件1 2中,其第8受光區域2 7,係將經過全 像元件1 9的第2區域1 9R之第1波長的第2副光束的反 射光S2R受光。 -25- (23) (23)1270069 在受光元件12中’其第9受光區域28’係將經過全 像元件1 9的第2區域1 9R之第2波長的第1副光束的反 射光S 1 R受光。 在受光元件1 2中,其第1 〇受光區域2 9,係將經過 全像元件1 9的第2區域1 9R之第2波長的第2副光束的 反射光S2R受光。 在此,各副光束之關於對於光碟的記錄軌的相對的行 進方向,若先將先行光束表示爲第1副光束S 1、將後行 光束表示爲第2副光束,並將這些反射光被全像元件I9 的第1及第2區域19L、19R繞射的成分,表示爲S1L、 SIR、S2L、S2R,則如第6圖所示,這些副光束的反射光 ,照 樣地維持相對於主光束的反射光的位置關係,並藉 由對應的受光區域而被受光。 在此,相對於主光束的反射光的受光區域20A、20B 、2 1 A、2 1 B,爲了聚焦誤差訊號的檢測,平行地被四分 割,各副光束的反射光的受光區域,由於只要總括地檢測 出各副光束的每個反射光的積分光量即可,所以一個受光 區域不用再被分割。 在全像元件1 9中,根據繞射現象的原理,若要透過 的光束的波長相異,則繞射角也相異。因此’在全像元件 1 9中,比第1波長的波長更長的第2波長的副光束( 79 Onm波帶)的一方,相較於第1波長的副光束(65 Onm 波帶),更大幅地被繞射,如第6圖所示,第1波長的副 光束在內側(靠近光軸側)被受光、第2波長的副光束在 -26- (24) (24)1270069 外側(遠離光軸側)被受光。各副光束用的受光區域,對 應這些副光束的到達位置,而被形成稍微傾斜的長方形。 再者,在此光裝置9中,關於全像元件1 9中的各副 光束,就± 1次的合計2條被生成的繞射光的雙方而言, 係僅使用1條副光束的構成。 第7圖係表示使用第1種類的光碟的情況的受光元件 上的反射光的狀態(第7圖(a ))、及使用第2種類的 光碟的情況的受光元件上的反射光的狀態(第7圖(b ) )的平面圖。 此光學拾取頭裝置,對於第1種類的光碟,在使用第 1波長的光源來進行記錄或再生的情況,關於光裝置9, 如第7圖(a)所示,藉由第1至第4受光區域2 0A、20B 、21A、21B,主光束的反射光被受光;藉由第3及第7 受光區域22、26,第1副光束的反射光被受光;藉由第4 及第8受光區域23、27,第2副光束的反射光被受光。 又,此光學拾取頭裝置,對於第2種類的光碟,在使 用第2波長的光源來進行記錄或再生的情況,關於光裝置 9,如第7圖(b)所示,藉由第1至第4受光區域20 A、 20B、21A、21B,主光束的反射光被受光;藉由第5及第 9受光區域24、2 8,第1副光束的反射光被受光;藉由第 6及第10受光區域25、29,第2副光束的反射光被受光 〇 另外,關於此光裝置9,在光學拾取頭裝置的對物透 鏡8中所發生的閃光、或是在光碟中的記錄層爲2層的情 -27- (25) 1270069 況中,自不是再生對象的記錄層來的反射光等的不要的光 ,係廣泛地被照射在受光元件基板1 4的大約整個面上。 由於此不要的光而在檢測輸出中所產生的直流(DC·)的 成分’與關於對應各受光區域而被受光的光點的受光量, 係完全獨立,且與該受光區域的面積大約成比例而發生。 而且,在此光裝置9中,第1波長的副光束的反射光 和第2波長的副光束的反射光,即使透過全像元件1 9中 的相同區域,也藉由相異的受光區域而被受光。 ® 因此,此光裝置9,能夠使將各副光束受光的受光區 域的面積,作成最小必要限度的小面積,並能抑制不要的 光的影響。 第8圖係表示使用第1種類的光碟的情況的尋軌錯誤 訊號TE ( DPP )的運算電路(第8圖(a))、及使用第 2種類的光碟的情況的尋軌錯誤訊號TE ( 3光束)的運算 電路(第8圖(b ))的平面圖。 φ 在此光裝置中,尋軌錯誤訊號的生成,如以下般,係 根據光碟的種類而藉由相異的方法來進行。
在使用第1種類的光碟(「DVD」規格的光碟)的情 況,如第8圖(a )所示,係藉由所謂的差動推挽法( DPP ( Differential Push-Pull)法),求出尋軌錯誤訊號 TE ( DPP )。此差動推挽法,藉由關於主光束的推挽訊號 (MainPP )、及關於第1副光束和第2副光束的各自的 推挽訊號(SubPP )的運算,生成尋軌錯誤訊號TE ( DPP
(S -28 - (26) (26)1270069 關於主光束的推挽訊號(MahiPP ),係對應透過全 像元件1 9的第1區域1 9L之主光束的反射光的光量、及 透過全像元件1 9的第2區域1 9R之主光束的反射光的光 量的差値之訊號,如以下般地被求出。
MainPP= (MR-ML) ={ (V20Aa+V20Ab+V20Ac+V20Ad) + (V20Ba+V20Bb+V20Bc+V20Bd) } -{ (V21Aa+V21Ab+V21Ac+V21Ad) + (V21Ba+V21Bb+V21Bc+V21Bd) } 又,關於各副光束的推挽訊號(SubPP ),係對應透 過全像元件1 9的第1區域1 9L之副光束的反射光的光量 、及透過全像元件1 9的第2區域1 9R之副光束的反射光 的光量的差値之訊號,如以下般地被求出。
SubPP= ( S1R + S2R ) - ( S1L + S2L) 在此,使用主光束的光量和各副光束的光量的合計的 比的倒數也就是係數k,尋軌錯誤訊號TE ( DPP )係如以 下般地被求出。 TE ( DPP ) =MainPP-k ( SubPP ) =(MR-ML ) -k { ( S1R + S2R) - ( S1L + S2L) } 而且,在此光裝置9中,由於自第3受光區域22及 第4受光區域2 3來的檢測輸出,係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 連結,而自第7受光區域26及第8受光區域27來的檢測 輸出,係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所以關於(S1R + S2R )及(S1L + S2L ),不需要運算,關於各副光束的推挽訊 號(SubPP ),如第8圖(a)所示,能夠僅藉由1個減法 器30便可以求出。 -29- (27) 1270069 再者,係數k係規定的常數,係根據第1光柵3中的 _ 主光束及副光束的分支比來決定。在此,若k設爲0,則 _ 由於僅有主光束的反射光,也能夠根據推挽法來得到尋軌 錯誤訊號(TEPP )。 又,在此光裝置中,將主光束的反射光受光之第1受 光區域20A、20B及第2受光區域21A、21B,也可以作 成分別平行地三分割。在對光碟進行記錄的情況,如前述 • 般,在藉由推挽訊號(MainPP )或差動推挽法來求出尋 軌錯誤訊號(TE ( DPP )訊號)的情況,也可以是三分割 。而在進行再生光碟的情況中的相位差法的情況,四分割 是必要的。 而且,在使用第2種類的光碟(「CD」規格的光碟 )的情況,係使用根據第1副光束的反射光和第2副光束 的反射光之光量差,來生成尋軌錯誤訊號之所謂的3光束 法。 • 亦即,此尋軌錯誤訊號(TE ( 3光束)),如第8圖 (b )所示,係如下述般地被求出。 TE ( 3 光束)=S1-S2= ( S1L + S1R) - ( S2L + S2R) 在此光裝置9中,由於自第5受光區域24及第9受 光區域2 8來的檢測輸出,係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 而自第6受光區域25及第10受光區域29來的檢測輸出 ,係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所以關於(S 1 L + S 1 R )及 (S2L + S2R),不需要運算;尋軌錯誤訊號(TE (3光束 )),如第8圖(b )所示,能夠僅藉由1個減法器3 1便 -30- (28) 1270069 可以求出。 ^ 如此’在此光裝置9中,關於將第1波長的副光束受 • 光之受光區域,S 1 L和S2L係相互地利用元件上的配線, 而被電連接;又,S 1 R和S2R係相互地利用元件上的配線 ,而被電連接。又,在此光裝置9中,關於將第2波長的 副光束受光之受光區域,S 1 L和S 1 R係相互地利用元件上 的配線,而被電連接;又,S 2 L和S 2 R係相互地利用元件 φ 上的配線,而被電連接。 因此,如第8圖所示,僅藉由2個減法器3 0、3 1, 便能夠得到尋軌錯誤訊號(TE ( 3光束))及關於各副光 束的推挽訊號(SubPP )。 如此,此光裝置9,能夠縮小運算電路的規模,並能 抑制不要的光對光量少的副光束的反射光的影響,而能夠 謀求偏差的減少。 再者’關於本發明的光裝置,其用來得到尋軌錯誤訊 φ 號TE(DPP)及聚焦誤差訊號(FE)之全像元件19及受 光元件1 2,並未被限定於前述構成,而能夠置換以往習 知的各種的構成來加以使用。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表示習知的光學拾取頭裝置的構成的斜視圖 〇 第2圖係表示習知的光裝置的構成的斜視圖。 第3圖係表示前述習知的光裝置的受光元件的平面圖 ⑧ -31 - (29) 1270069 , 第4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的光學拾取頭裝置的構成的 ^ 斜視圖。 第5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的光裝置的構成的斜視圖。 第6圖係表示前述光裝置中的全像元件和受光元件之 間的關係的平面圖。 第7圖(a)係表示在前述光裝置中,使用第1種類 φ 的光碟的情況的受光元件上的反射光的狀態的平面圖;第 7圖(b )係表示使用第2種類的光碟的情況的受光元件 上的反射光的狀態的平面圖。 第8圖係表示在前述光裝置中,使用第1種類的光碟 的情況的尋軌錯誤訊號的運算電路的平面圖;第8圖(b )係使用第2種類的光碟的情況的尋軌錯誤訊號的運算電 路的平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第1雷射光源 2 :準直透鏡 3 :第1光柵 4 :光束分離稜鏡 4 a :入射面 4 b :反射膜 5 :第1監視光電二極體 6 : λ /4 (四分之一波長)板 -32 (30) 1270069 7 :反射鏡 8 :對物透鏡 9 :光裝置
1 0 :準直透鏡 1 1 :第2雷射光源 1 2 :受光元件 1 3 :副支架 1 4 :受光兀件基板 1 5 :封裝體(框體) 1 6 :微鏡 1 7 :第2監視光電二極體 18 :第2光柵 1 9 :全像元件 19L :第1區域 1 9 R :第2區域
201 :光碟 -33

Claims (1)

1270069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 1 · 一種光裝置,係針對被構 像兀件,並藉由前述全像元件將 射光繞射,使此繞射光在前述受 的光裝置,其特徵爲: 前述受光元件,係將至少用 訊之主光束的反射光、及用於尋 φ ,在分別獨立的受光區域受光, ,不管波長爲何,在共通的受光 束的反射光,根據波長,在相異 2 · —種光裝置,係針對被構 像元件,並藉由前述全像元件將 射光繞射,使此繞射光在前述受 之形態的光裝置,其特徵爲: 前述受光元件,係將用於至 φ 訊之主光束的反射光、及用於尋 ,在分別獨立的受光區域受光, ,根據波長,在相異的受光區域 的受光區域的檢測輸出,係作爲 將前述副光束的反射光,根據波 區域受光,來自這些副光束用的 出,係作爲個別的輸出而被分離 3.—種光裝置,係針對被構 像元件,並藉由前述全像元件將 成至少具備受光元件和全 複數的波長互相相異的入 光元件上的受光區域受光 於自資訊記錄媒體檢測資 軌動作之副光束的反射光 並將前述主光束的反射光 區域受光,而將前述副光 的受光區域受光。 成至少具備受光元件和全 複數的波長互相相異的入 光元件上的受光區域受光 少自資訊記錄媒體檢測資 軌動作之副光束的反射光 並將前述主光束的反射光 受光,來自這些主光束用 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並 長,在相異的鄰接的受光 鄰接的受光區域的檢測輸 〇 成至少具備受光元件和全 複數的波長互相相異的入 (8 -34- (2) (2)1270069 射光繞射,使此繞射光在前述受光元件上的受光區域受光 之形態的光裝置,其特徵爲: 前述全像元件,係被分割成第1及第2區域,而使第 1及第2的波長互相相異的入射光’分別在前述第1及第 2區域繞射; 前述受光元件,具備: 第1受光區域,其將至少用於自資訊記錄媒體檢測資 訊之第1及第2波長的主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前述全像元 件的第1區域而受光; 第2受光區域,其將前述第1及第2波長的主光束的 反射光,經由前述全像元件的第2區域而受光; 第3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1波長的第1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前述全像元件的第1區域而受光; 第4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1波長的第2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前述全像元件的第1區域而受光; 第5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2波長的第1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前述全像元件的第1區域而受光; 第6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2波長的第2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前述全像元件的第1區域而受光; 第7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1波長的第1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前述全像元件的第2區域而受光; 第8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1波長的第2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前述全像元件的第2區域而受光; 第9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2波長的第1 -35- (3) 1270069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前述全像元件的第2區域而受光; - 及第1 0受光區域,其將用於尋軌動作之第2波長的第2 _ 副光束的反射光,經由前述全像元件的第2區域而受光; 自前述第3受光區域及前述第4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 出,係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 自前述第7受光區域及前述第8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 出,係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 φ 自前述第5受光區域及前述第9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 出,係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 自前述第6受光區域及前述第1 〇受光區域來的檢測 輸出,係作爲共通的輸出而被連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光裝置,其中前述全 像元件,在對於資訊記錄媒體中的記錄軌的切線方向,光 學映像地平行的分割線,被大致均分成前述第1及第2區 域;使自前述資訊記錄媒體來的反射光,在前述分割線, φ 在該資訊記錄媒體的直徑方向,實行二分割。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光裝置,其中作成可 以基於自前述第3及第4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和自前述 第7及第8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之差値,根據使用前述 第1波長的副光束的反射光之差動推挽法,來實行尋軌錯 誤訊號的檢測; 並作成可以基於自前述第5及第9受光區域來的檢測 輸出和自前述第6及第1 0受光區域來的檢測輸出之差値 ,根據使用前述第2波長的副光束的反射光之3光束法’ -36- (4) 1270069 來實行尋軌錯誤訊號的檢測。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光裝置,其中前述第 1波長係6 5 0nm波帶、前述第2波長係7 8 0nm波帶;而 對適合這些第1及第2波長的光之2種類的資訊記錄媒體 ,進行資訊檢測。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光裝置,其中發出前 述第1波長的光之光源及發出前述第2波長的光之光源的 0 至少其中一方,係一體地被集積形成於前述受光元件的基 板上。 8. —種光拾取頭裝置,其特徵爲: 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的任一項中所記 載的光裝置、及發出前述第1及第2波長的光之雷射光源 而在使用前述第1波長及第2波長的任一種光的情況 ,根據前述光裝置,得到藉由主光束所產生的自資訊記錄 φ 媒體來的讀取訊號、及藉由副光束所產生的尋軌訊號。 9 · 一種光拾取頭裝置,其特徵爲: 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的光裝置; 發出前述第1波長的光之雷射光源;及 將自前述雷射光源發出的第1波長的光,分割成3光 束之繞射格子; 被設置在前述光裝置中的光源,係發出前述第2波長 的光之雷射光源;而在此光裝置內,具備將自此雷射光源 發出的第2波長的光,分割成3光束之繞射格子。 -37- (5) (5)1270069 1 0. —種光拾取頭裝置,其特徵爲: 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的光裝置; 發出前述第2波長的光之雷射光源;及 將自前述雷射光源發出的第2波長的光,分割成3光 束之繞射格子; 被設置在前述光裝置中的光源,係發出前述第1波長 的光之雷射光源;而在此光裝置內,具備將自此雷射光源 發出的第1波長的光,分割成3光束之繞射格子。
-38-
TW094101694A 2004-01-26 2005-01-20 Optical device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TWI27006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16988 2004-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4270A TW200534270A (en) 2005-10-16
TWI270069B true TWI270069B (en) 2007-01-01

Family

ID=34805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01694A TWI270069B (en) 2004-01-26 2005-01-20 Optical device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348529B2 (zh)
JP (1) JP4367413B2 (zh)
KR (1) KR100792659B1 (zh)
CN (1) CN100423104C (zh)
TW (1) TWI270069B (zh)
WO (1) WO200507167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5389A (zh) * 2012-10-05 2014-08-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再生装置及信息再生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50934B1 (ko) * 2007-04-06 2014-10-14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헤드 장치
JP2009087423A (ja) * 2007-09-28 2009-04-23 Sony Optiarc Inc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記録媒体駆動装置及び信号の記録/再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7069A (ja) 1994-06-30 1996-01-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062099B2 (ja) 1996-02-06 2000-07-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装置
JP4220118B2 (ja) 1999-11-12 2009-02-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受光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の受光ユニットを備えた光ピックアップならびに光学式再生装置、光学式記録装置
JP3536805B2 (ja) 2000-10-12 2004-06-14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4549583B2 (ja) 2000-07-07 2010-09-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2092902A (ja) 2000-09-19 2002-03-29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光記録再生回路
JP3912017B2 (ja) 2001-02-28 2007-05-09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実装体及び光学システム
JP2003151169A (ja) 2001-11-12 2003-05-23 Sony Corp 光学ヘッド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4098139B2 (ja) * 2003-04-03 2008-06-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
CN1922671A (zh) * 2004-02-20 2007-02-28 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光学器件及光拾波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5389A (zh) * 2012-10-05 2014-08-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再生装置及信息再生方法
CN103975389B (zh) * 2012-10-05 2016-12-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信息再生装置及信息再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4270A (en) 2005-10-16
CN1914673A (zh) 2007-02-14
JPWO2005071672A1 (ja) 2007-12-27
WO2005071672B1 (ja) 2005-09-15
JP4367413B2 (ja) 2009-11-18
US20070115520A1 (en) 2007-05-24
US7348529B2 (en) 2008-03-25
CN100423104C (zh) 2008-10-01
KR20060115917A (ko) 2006-11-10
WO2005071672A1 (ja) 2005-08-04
KR100792659B1 (ko) 200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41401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8171470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2358668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スポットの最適集束方法
KR100826564B1 (ko) 광 디바이스 및 광픽업 장치
JP4716239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WO2008023567A1 (fr) Dispositif à tête optique, élément de diffraction, dispositif d'informations optiques, ordinateur, lecteur de disque, système de navigation automobile, enregistreur à disque optique et véhicule
TWI270069B (en) Optical device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JP2007052905A (ja) 記録層の厚さ変化による球面収差を探知して補償する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532740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学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JP4329608B2 (ja) 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901595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その調整方法
JP2001222825A (ja) 光検出器、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的情報再生装置
JP2001176119A (ja) 光デバイス
JP4549583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7272967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990900B2 (ja) 光ヘッド装置及び回折素子と光情報装置とコンピュータと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とカー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と光ディスクレコーダと車両
JP5172852B2 (ja) 光ヘッド装置、光情報装置および回折素子
JP2788442B2 (ja) 互換形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1028145A (ja) 光学ヘッド装置及びディスク録再装置
JP4022820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5310298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情報処理装置
JP2011502325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これを採用した光情報記録媒体システム
JP2006244538A (ja) 光ヘッド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200476A (ja) 光ヘッド
JP2005056480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その組立調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