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3800B - Miniature electromotive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Miniature electromotive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3800B
TWI233800B TW92102584A TW92102584A TWI233800B TW I233800 B TWI233800 B TW I233800B TW 92102584 A TW92102584 A TW 92102584A TW 92102584 A TW92102584 A TW 92102584A TW I233800 B TWI233800 B TW I2338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loor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seat cush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02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302716A (en
Inventor
Kunihiro H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341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1972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769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5673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TW200302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302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3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38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03Cycles with four or more whe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abled riders, e.g. personal mobility type vehicles with four wheels
    • B62K5/007Cycles with four or more whe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abled riders, e.g. personal mobility type vehicles with four wheels power-driv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1233800 ⑴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的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用來供高齡者或腳不方便的人利用的四 輪的小型電動車輛。 【先前技術】 這種小型電動車輛例如是被稱作爲高齡者代步車( Seniorcar ) (R)等,在替高齡者代步方面有非.常高的利 用價値。在小型車輛的基本構造,例如在車體後部設置有 讓搭乘者乘坐的座墊,在其前方設置有用來承載駕駿者的 腳的地板,且在其前方立設有用來操縱前輪方向的轉向軸 。在轉向軸的上端安裝有車把,搭乘者會乘坐於座墊來操 作該車把。 通常,雖然搭載有用來將電力供給到驅動後輪的電動 馬達的電池,在以往使用鉛蓄電池時,在車體全體的重量 分配的關係下,一般電池是配置在座墊的下方。在這種電 動車輛,其動力源是全部依賴所搭載的電池,電池必然會 大型化。因此,電池的配置空間或重量,是佔該車輛的相 當的比例。 在如上述構成的小型電動車輛中,在車把附近配設有 加速柄’握住加速柄的話會藉由馬達來驅動後輪,離開加 速柄的話’則組裝於馬達的電磁制動器會作用來制動後輪 (2) (2)1233800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可是,如上述以往的電動車輛,在將電池搭載於座墊 下方時,由於要以外殼來覆蓋大體積的電池,結果會讓人 對車輛的外觀有笨重的印象。而雖然想利用座墊下方的空 間來確保放東西或踩腳的空間,而由於如上述配置有電池 ,而無法活用座墊下方的空間。 而雖然有爲了確保座墊下方的空間而將電池配置在地 板的例子,而這種情況要將電池配置成與地板同等的高度 也很困難。 在上述的習知的小型電動車輛,是作成:藉由將加速 柄放開,來讓組裝於馬達的電池制動器產生作用的構造。 在這種制動器構造,雖然有在要停車時可確實讓車停下的 優點,而由於不像一般的車輛是由搭乘者本身積極操作來 進行煞車的構造,會產生不協調感。 在如上述具備有電磁制動器的小型電動車輛,雖然也 有在車把附近配設制動柄的種類,可是大部分是使用在藉 由離合器機構切換馬達與後輪的連接用手推車輛時,其使 用頻率很少。雖然也可以使用作爲電磁制動器的輔助功能 ,除了電磁制動器之外的制動柄的操作的制動是很有效, 可是有時制動柄的操作量和搭乘者想要的制動量會有差距 〇 本發明鑑於這種情況,其目的要提供一種具有能有效 率地配置作爲車輛電源的電池的電池搭載構造等的小型電 -6- (3) 1233800 動車輛。 且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用腳操作不會有不協調 感,且能依照搭乘者本身的想法來進行制動操作的小型電 動車輛。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在支承於框架上的單人座墊 的下方則方,具有舖設於上述框架上的地板,是作成能以 :作爲藉由車把操作可向左右擺動的轉向輪且設置於上述 地板的前方的左右的一對前輪、及作爲以動力單元所驅動 的驅動輪且設置於上述單人座墊的下方後部的左右的一對 後輪來行駿’具備有用來將電力供給到上述動力單元的二 次電池的小型電動車輛,其特徵爲:在上述地板的主要區 域’在沿著其兩側緣部配置的上述框架相互之間,收容著 具有與該框架略同等高度的電池盒體,在電池盒體內具有 排列設置了複數的上述二次電池的電池單元。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上述地板,是由:位在上 述前輪的更後方且具有與上述前輪的左右相對向間隔大略 相等的寬度的主地板部、以及以較上述前輪的左右相對向 間隔更狹小且較上述主地板部更狹小的寬度延伸設置到上 述主地板部的前方的前地板部所構成,是將上述電池盒體 配置在藉由上述主地板部所構成的上述地板的主要區域。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上述框架,是由:沿著上 述主地板部的左右兩側緣部向前後延伸的中心框架部、以 -Ί - (4) 1233800 較上述前輪的左右相對向間隔更小的相對向間隔延伸設置 到上述中心框架部的前方的前框架部、以及從上述中心框 架部向後方延伸設置的用來支承上述單人座墊與上述動力 單元及上述後輪的後框架部所構成,將上述電池盒體配置 在構成上述中心框架部的主框架構件的相互之間。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在上述電池盒體的前方是 具有由:朝左右延伸經過左右上述前輪的相對向之間,且 突出到該電池盒體的更下側的剛性構件所構成的突出構造 ’該突出構造是突出配置在上述前框架部的下方。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上述突出構造,是藉由可 自由旋轉且可擺動地支承前輪的前輪支承機構所構成,該 前輪支承機構,是包含有:被保持在前框架部的下方的支 承部、被固定在該支承部上的懸吊臂托架、以及可朝上下 方向自由擺動地藉由該懸吊臂托架所支承著,從車輛的左 右方向中央部朝向外側延伸設置且以其外側端部可自由旋 轉地支承上述前輪的懸吊臂。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是將圓柱狀的上述二次電 池排列在同一平面來將其收容在上述電池盒體內,在該電 池盒體的底部具備有形成爲對應上述二次電池的外型的複 數的凹凸狀的保持部。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在配設於上述地板的後方 的上述單人座墊的下方前半部,是配設有:用來將應供應 於上述動力單元的電力進行電子控制的主控制器、及用來 對上述電池單元的二次電池進行充電的充電裝置,這些構 -8- (5) 1233800 造是藉由從上述地板一體地 並且在位於上述主控制器及 後輪之間的空間,是架設有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 部是開設有用來讓行李等出 是可轉動地被支承在從上述 上述單人座墊從上方可開閉 口的其中一部分或全部。 在本發明的其他型態的 承於框架上的單人座墊、在 於上述框架上的地板、作爲 轉向輪且設置於上述地板的 以動力單元所驅動的驅動輪 後部的左右的一對後輪、以 單元的二次電池之小型電動 上述左右的一對後輪設置制 述制動機構的制動踏板配置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 在車體的左右兩側朝前後延 上述中心框架部的前方且具 隔更小的相對向間隔的前框 上述中心框架部向後方延伸 與上述動力單元與上述後輪 架上組成了上述地板。 連續設置的車體外殻所覆蓋, 充電裝置的後方的左右的一對 箱狀或籠狀的行李收容裝置。 輛,在上述行李收容裝置的上 入的開口,並且上述單人座墊 框架所立設的座墊柱上,是以 地覆蓋上述行李收容裝置的開 小型電動車輛,是具備有:支 上述單人座墊的下方前方組成 藉由車把操作可向左右擺動的 前方的左右的一對前輪、作爲 且設置於上述單人座墊的下方 及用來將電力供給到上述動力 車輛,其特徵爲:是分別針對 動機構,並且是將用來操作上 在上述地板的前部。 輛,上述框架,是藉由:具有 伸的中心框架部及延伸設置到 有較上述前輪的左右相對向間 架部的左右的主框架、以及從 設置且用來支承上述單人座墊 的後框架所構成,在上述主框 -9 - (6) 1233800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是固定有架在上述左右的 主框架之間的制動踏板座,藉由上述制動踏板座來支承著 上述制動踏板。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在上述左右的主框架的中 心框架部之間搭載了用來將電力供給到上述動力單元的二 次電池,上述制動踏板座是被配置在上述二次電池的前方 〇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在上述左右的主框架的前 框架部下方是在上述制動踏板座的前方配置有上述前輪支 承機構的至少其中一部分。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上述制動踏板,是由:朝 左右延伸的略長方形狀的踏板部、及固定在上述踏板部的 背面側的左右的一對踏板臂部所構成,上述左側的踏板臂 部是聯繫於上述左側的後輪的制動機構,上述右側的踏板 臂部是聯繫於上述右側的後輪的制動機構。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上述制動踏板是由相鄰配 置的左右的一對制動踏板所構成,上述左邊的制動踏板, 是由:踏板部、及固定在上述踏板部的背面側,聯繋於上 述左側的後輪的制動機構的踏板臂部所構成,上述右邊的 制動踏板,是由:踏板部、及固定在上述踏板部的背面側 ,聯繋於上述右側的後輪的制動機構的踏板臂部所構成。 藉由本發明,配合在這種小型電動車輛的車輛框架的 設計,藉由有效率地配置電池單元來有效地確保地板面。 也就是說在地板的主要區域,在沿著其兩側緣部配置的框 -10- (7) 1233800 架相互之間,收容具有與該框架的高度大略相同的電池盒 體,在該電池盒體內排列配置複數的二次電池。將複數的 二次電池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將電池搭載空間設定爲非常 薄。藉此既可確保最低的離地高度,又可實現具有寬廣平 面的地板,可以確保腳下的有效空間。而藉由將電池單元 配置在車輛的最下部達成低重心化,可以提昇靜態及行駿 穩定性。 藉由本發明的其他型態,是分別針對左右的一對後輪 設置制動機構,並且由於是將用來操作制動機構的制動踏 板配設在地板的前部,所以用腳操作不會有不協調感,可 以根據搭乘者本身的想法來進行制動操作。 【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圖面來說明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較佳實 施型態。 第1圖〜第5圖,是顯不該實施型態的小型電動車輛 的全體構造。 該實施型態是四輪小型電動車輛的例子,在這些圖中 ,在包含車體框架的框架單元1 0 0的前後部分別支承著 左右的一對前輪1及後輪2。前輪1是藉由前輪支承機構 2 0 0 ,而後輪2是藉由後輪支承機構3 0 〇而分別被支 承著。 在靠近框架單元1 0 0的後部,是支承著組成讓一個 搭乘者乘坐的單人座墊的座墊單元4 0 0。在單人座墊的 -11 - (8) 1233800 下方前方,具有舖設於車體框架上的構成低式的承載搭乘 者腳部的地板的地板薄板3。在地板薄板3的前部附近, 配置有制動踏板8 0 0。在框架單元1 0 0的前部,具有 作爲藉由車把操作而會左右擺動的轉向輪的用來操縱前輪 1的方向的操舵機構5 0 0。 在該例中,後輪2構成驅動輪,是藉由設置在單人座 墊的下方後部的包含電動馬達的動力單元6 0 0所驅動。
在本發明中,在地板薄板3的下側,配置了具備有用來將 H 電力供給到動力單元6 0 0的二次電池的電池單元7 0 0 。而在左右的後輪2是分別設置有藉由制動踏板8 0 0所 操作的制動機構◊ 框架單元1 〇 〇,參照第6圖〜第8圖,是由:構成 底盤部分的車體框架1 〇 1、與支承轉向車把等的轉向臂 1 〇 2所構成,車體框架1 〇 1包含有:主框架1 〇 3與 後框架1 〇 4。主框架1 0 3則是由:中心框架部i 〇 5 與延伸設置到中心框架部1 〇 5的前方的前框架部i 〇 6 φ 所構成。 主框架1 0 3 ,在左右兩側包含朝前後方向配置的一 對主框架構件1 〇 7,主框架構件1 〇 7,在中心框架部 1〇5及前框架部1 〇 6的交界附近處,是如8圖所示的 前端較狹窄的形狀。主框架構件1 〇 7雖然最好是藉由方 管材料來形成,而並不限於此,也可以用C槽型材料或圓 管材料來形成。不管哪種情況,主框架構件丨〇 7都具有 一定的高度(上下方向的厚度)。在各主框架構件i 〇7 -12- 1233800 Ο) 是附設有朝向外側突出例如是圓管材料構成的提抓用手柄 111° 在該例中,在主框架構件1 0 7,是在其前端部、中 心框架部1 0 5及前框架部1 0 6的交界處附近、以及後 端部橫架有三個架橋構件1 0 8、1 0 9、1 1 0,藉此 來確保主框架1 0 3的高剛性。架橋構件1 0 8、1 0 9 ,如第7圖所示,是朝下方突出地彎曲形成,且讓後述的 前輪支承機構的基座構件被配置在架橋構件1 0 8、 1 09上。在實車上,如第7圖所示,主框架1 03是適 度朝前上方傾斜的狀態,此時前輪支承構件的基座構件是 大致被水平支承著。 轉向框架1 0 2,如第9圖所示,是讓四支管材 1 0 2 a〜d在前框架部1 〇 6的前端部內側一體地立設 而被支承著。轉向框架1 0 2雖然是從前框架部1 0 6 ( 主框架構件1 0 7 )垂直立起,而由於如上述主框架 1 0 3是朝前上方傾斜,所以轉向框架1 〇 2是適度地朝 單人座墊側傾斜。轉向框架1 〇 2是藉由適當的方管材料 所形成。 後框架1 0 4,是從各主框架構件1 〇 7的後端部附 近朝後上方傾斜配置,在個別的後端部藉由提抓用手柄 1 1 2來相互結合。在後框架1 〇 4的大槪前後方向中, 是橫架有大槪拱形或梯形的架橋構件1 1 3 ,在架橋構件 1 1 3的上部是安裝有用來支承座墊單元4 0 0的座墊柱 1 1 4。後框架1 0 4或架橋構件1 1 3,雖然最好是藉 -13- (10) 1233800 由方管材料來形成,而並不限於此,也可以用c槽型材料 ^ ®胃材料來形成。在後框架1 0 4的後端部還橫架有朝 下方突出地彎曲形成的架橋構件1 1 5。 前輪支承機構2 0 0,是可自由旋轉且可擺動地支承 ^@輪1 ’是包含有:被保持於前框架部1 〇 6的下方作 爲支承部的基座構件2 0 1、固定於基座構件2 0 1上的 懸吊臂托架2 0 2、以及可朝上下方向自由擺動地藉由懸 吊臂托架2 0 2所支承著,從車輛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朝外 側延伸設置且以其外側端部可自由旋轉地支承前輪1的懸 吊臂2 0 3。 主要藉由該前輪支承機構2 0 0,構成了由:在後述 的電池盒體的前方朝左右延伸經過左右的前輪1的相對向 之間,且突出到該電池盒體的更下側的剛性構件所構成的 突出構造。也就是說該突出構造,是如第1圖〜第5圖或 第7圖所示,是由:突出到前框架部1 〇 6的下方配置組 成的基座構件2 0 1 、懸吊臂托架2 〇 2以及懸吊臂 2 0 3等所構成’藉由讓該突出構造保持於電池盒體的前 方及下側,構成了具有作爲車輛的電源裝置的重要機能的 電池盒體的屏障或防護手段’而可以有效地保護精密的電 源裝置。即使具有這種突出於前框架部1 〇 6的下方的突 出構造,而由於在貫車中地板3是朝前上方傾斜配置(參 照第7圖)所以不會伸出到下方,而可有效地確保最低離 地高度。 在前輪支承機構2 0 0,參照第9圖,在主框架 -14- (11) 1233800 1 0 3的配置於架橋構件i ο 8、1 q 9上的基座構件 2 0 1上,是分別對於左右的懸吊臂2 〇 3設置有前後兩 個懸吊臂托架2 0 2。各懸吊臂2 0 3是前後分歧成雙股 狀,其分歧的兩個基端是藉由前後兩個懸吊臂托架2 〇 2 所軸支承。在懸吊臂2 0 3的前端,是可轉動地軸支承著 Π字型的關節部2 0 4。在關節部2 〇 4是水平地延伸設 聲著車軸部2 0 5,在該車軸部2 0 5是可自由旋轉地支 承著前輪1。 在則框架部1 0 6的外側部是固定著用來架設懸吊彈 簧2 0 6的托架2 0 7,在該托架2 〇 7與懸吊臂2 0 3 (分歧成雙股狀的前側)之間安裝有懸吊彈簧2 〇 6。 後輪支承機構3 0 〇,會與動力單元6 〇 〇 一起作動 來支承後輪2。在這種情況,動力單元6 〇 〇包含有電動 馬達及連結到其輸出軸的減速齒輪組,最終段的齒輪的支 軸構成了後輪2的車軸3 0 1。動力單元6 〇 〇的前端側 ’是經由固定在主框架構件1 〇 7的後端的托架3 〇 2 ( 參照第1圖〜第3圖)所樞支著。動力單元6 〇 〇的後端 側,是與減震器3 0 3的下端連結。減震器3 〇 3的上端 ’是經由固定在後框架1 〇 4的後端的托架3 0 4所樞支 者。而減震器3 0 3 ,可以是利用壓縮線圈彈簧或利用油 壓的構造。 在座墊單元4 0 0,是讓以方管材料等所形成的座墊 緩衝框架4 0 1及座墊靠背框架4 0 2結合成略L字型且 體化’讓座墊緩衝框架4 0 1保持略水平而被支承在座 -15- (12) 1233800 墊柱1 1 4上。在該情況,座墊單元4 0 0會被支承爲可 左右轉動且可選擇性地固定到轉動途中的複數的角度位置 〇 在座墊緩衝框架4 0 1是安裝有組成爲彈性體的座墊 緩衝器4 0 3 ,在座墊靠背框架4 0 2是安裝有組成爲彈 性體的座墊靠背4 0 4。在座墊靠背框架4 0 2的適當的 高度位置,是可轉動地支承著扶手架4 0 5。如第3圖所 不,搭乘在支承於座墊柱1 1 4上的座墊單元4 0 0的搭 乘者,可以將腳放在地板薄板3 ,此時可以踩踏配置於地 板薄板3的前部附近的腳制動器。 接下來說明單人座墊的轉動支承機構的組成例子。在 第1 0圖中,是讓基座托架4 0 6結合於座墊緩衝框架 4 0 1的下側,在該基座托架4 0 6是下垂有座墊管體 407。而管座408是嵌合在座墊柱114,座墊管體 4 0 7是可旋轉地內嵌於該管座4 0 8。藉此讓座墊緩衝 框架4 0 1也就是單人座墊可左右轉動。而管座4 0 8也 可以裝卸於座墊柱1 1 4。 在基座托架4 0 6是固定安裝著在其前部具有軸承 4 0 9的柄座4 1 0。旋轉軸4 1 1插通在軸承4 0 9, 旋轉軸4 1 1是朝外側延伸設置且藉由如圖示的適當的彎 曲而形成柄部4 1 2。在旋轉軸4 1 1 ,是固定安裝有從 開設於基座托架4 0 6的開口 4 1 3朝下方突出的爪片部 4 1 4。以柄部4 1 2的操作可以轉動爪片部4 1 4。爪 片部4 1 4,具有可與後述的擋板的齒部卡合的孔部 -16- (13) 1233800 4 1 4 a 。另一方面,在管座4 0 8的上端固定安裝有擋 板4.1 5 ,在擋板4 1 5的外周部是以適當的角度間隔設 置有複數的齒部4 1 6。各齒部4 1 6的兩側則切除作爲 待避部,藉此可與爪片部4 1 4卡合。 藉由將座墊管體4 0 7插入到管座4 0 8 ,則單人座 墊會被支承在座墊柱1 1 4上。此時,藉由利用柄部 4 1 2的操作來使爪片部4 1 4與所想要的齒部4 1 6卡 合,則能夠以所想要的角度位置選擇性地固定住單人座墊 〇 在操舵機構5 0 0,參照第5圖或第9圖等,在轉向 框架1 0 2的內側是中介著複數的保持座5 0 2而可自由 旋轉地保持著轉向軸5 0 1 。轉向軸5 0 1 ,在長軸方向 的中間部是經由萬向接頭5 0 3而彎曲傾斜向單人座墊側 ,在其上端部是經由托架或底盤部5 0 4而支承著轉向車 把5 0 5。轉向車把5 0 5是呈現前部分缺口的變形U字 型,可以一邊把持住轉向車把5 0 5的適當位置一邊轉動 操作安裝於底盤部5 0 4的加速柄5 0 6。 在前框架部1 0 6的各主框架構件1 〇 7的前端部內 側,安裝有托架5 0 7,在該托架5 0 7上是設置有用來 旋轉自如地支承轉向軸5 0 1的下端的轂部。在托架 5〇7上的轉向軸5 0 1的後側,是配置有具有與設置於 轉向軸5 0 1的下端的齒輪嚙合的齒輪的副軸5 〇 8。在 副軸5 0 8固定有橫拉桿臂5 0 9 ,而將轉向軸5 0 1朝 右或朝左旋轉時,會經由副軸5 0 8讓橫拉桿臂5 0 9朝 -17- (14) 1233800 右側或左側轉動。 在各前輪1 ,固定安裝於關節部2 0 4的關節臂 5 1 0與橫拉桿臂5 0 9會經由橫拉桿5 1 1相互地連結 在一起。藉由將轉向車把5 0 5向左右旋轉’則經由:轉 向軸5 0 1、副軸5 0 8、橫拉桿臂5 0 9及橫拉桿 511 ,讓前輪朝右邊或左邊轉向。藉由設置副軸508 ,則可以朝向轉向車把5 0 5的轉動方向相同的方向來將 前輪1轉向。此時,藉由適當地選擇轉向軸5 0 1側的齒 輪與副軸5 0 8側的齒輪的齒輪比,則可適當地設定轉向 角及轉向力。 這裡的第1 1圖及第1 2圖,是顯示轉向車把周圍。 轉向車把5 0 5 ’是具有直線桿部5 0 5 S及從直線桿部 5 0 5 S的左右兩端圓弧狀地延伸的側桿部5 〇 5 L、 5 0 5 R,如上述其前部是呈現缺口的變形u字型。 在轉向軸5 0 1的上端側面,是設置有朝向後方延伸 且從途中向上方彎曲的轉向車把支承部5 1 2。在轉向車 把支承部5 1 2的前端是固定有夾板構件5 1 3。夾板構 件5 1 3具有朝左右貫穿的孔部,是分割爲上下部分的構 件’其下側的夾板構件5 1 3 a是被焊接在轉向車把支承 部5 1 2的前端,上側的夾板構件5 1 3 b則是經由螺栓 5 1 4被鎖裝在下側的夾板構件5 1 3 a 。 藉由以上述夾板構件5 1 3的夾入來支承著轉向車把 5 0 5的直線桿部5 0 5 S的中央。於是,藉由放鬆螺栓 5 1 4 ,則轉向車把5 0 5 ,可將直線桿部5 〇 5 s當作 -18- (15) 1233800 軸轉動(參照圖中箭頭R),可將轉向車把5 0 5躺下, 或將其立起來調節到所想要的角度。 如上述在從轉向軸5 0 1的軸線上偏置到單人座墊側 的位置,使所支承的轉向車把5 0 5躺下的狀態,也就是 ,如第1 2圖所示,在讓轉向車把垂直於轉向軸5 0 1的 狀態,是讓轉向車把5 0 5的中心與轉向軸5 0 1的軸線 大略一致。 在轉向車把5〇5的左右側桿部5 0 5 L、5 0 5 R 是藉由焊接等方式固定安裝有朝向內側稍微下方的托架 5 1 5。藉由這些托架5 1 5支承著底盤部5 04的兩側 。固定著的底盤部5 0 4,是位在轉向車把5 0 5的內側 且深處的位置。 在底盤部5 0 4的左右兩側是配設有加速桿5 0 6。 加速桿5 0 6是作成略门字型,在將開口側朝向下方的狀 態會以底盤部5 0 4的側邊部分可自由轉動地分別支承其 中一邊的側邊部5 0 6 a 。而另一邊的側邊部5 0 6 b, 是在作爲操作柄部的轉向車把5 0 5的側邊桿部5 0 5 L 、5 0 5 R的下方是配置成略平行於該側邊桿部5 0 5 L 、5 0 5 R。於是,可以一邊把持住轉向車把5 0 5的側 邊桿部5 0 5 L、5 0 5 R —邊轉動操作加速柄5 0 6。 而如果將加速柄5 0 6的另一邊的側邊部5 〇 6 b配合轉 向車把5〇5的側邊桿部5〇5 L、5 0 5 R作成略圓弧 狀的話,則即使在把持住轉向車把5 0 5的側邊桿部 505L、505R的上部或下部時,也可容易地轉動操 -19- (16) 1233800 作加速柄5 0 6。 在底盤部5 0 4的兩側邊部分,是配設有:可自由轉 動地支承加速柄5 0 6的側邊部5 0 6 a的保持座5 1 6 、檢測加速柄5 0 6的轉動來將其增大的齒輪組5 1 7、 聯繋於齒輪組5 1 7的小齒輪的加速感應器5 1 8、以及 將加速柄5 0 6維持成偏離於轉向車把5 〇 5側的狀態( 加速截斷狀態)的沒有圖示的彈簧等。如果握住左右其中 一個的加速柄5 0 6的側邊部5 0 6 b抵抗彈簧將側邊部 5 〇 6 a當作軸轉動操作的話,則該轉動會經由齒輪組 5 1 7傳達到加速感應器5 1 8 ,將訊號送出到主控制器 7 〇 動力單元600 ,如前述,會與後輪支承機構300 一起作動來支承後輪2。後述的電池單元7 0 0會將電力 供給到動力單元6 0 〇,來驅動後述的電動馬達6 0 1。 在本發明的電池單元7 0 0,如第8圖所示,在地板 (或地板薄板)3的主要區域,在沿著其兩側緣部配置的 框架相互之間,收容著具有與該框架大略相同的高度的電 池盒體7 0 1 ’在該電池盒體7 〇 1內排列配置複數的二 次電池7 0 2。在圖示例中,是在前後兩列且在同一平面 上排列了複數的二次電池7 0 2。 地板3 ’是藉由:位在前輪丨的後方且具有與前輪1 的左右相對向間隔略相等的寬度的主地板部5、以及以較 前輪1的左右相對向間隔更狹小且較主地板部5更狹小的 寬度朝主地板部5的前方延伸設置的前地板部6所構成。 -20- (17) 1233800 地板3的主要區域,是藉由主地板部5所構成,在該部分 配置了電池盒體701。 前述的主框架1 〇 3的中心框架部1 0 5 ,是沿著主 地板部5的左右兩側緣部朝前後延伸。前框架部1 〇 6, 是以較前輪1的左右相對向間隔更小的相對向間隔朝中心 框架部1 0 5的則方延伸設置。在該例中’在構成中心框 架部1 0 5的主框架構件1 〇 7相互之間,配置了電池盒 體 7 0 1。 電池盒體70 1 ,如第13圖所示,是呈現略薄箱狀 ,是形成爲與主框架構件1 0 7大略相同的高度。該電池 盒體7 0 1 ,是配置在主地板部5的下側且在主框架構件 1 0 7相互之間。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乾式的二次電池 7 0 2是使用典型的鋰電池,這種乾式的二次電池,通常 是組合多數的電池再包裝起來。此時,爲了提升大型電池 模組的密度,常常會成爲一部分一部分疊在一起,會有相 當大的體積。在該實施形態,如上述具有左右的一對前輪 1 ,且可以將主地板部5形成爲具有與前輪1的左右相對 向間隔大略相等的寬度的大面積,所以可在同一平面排列 前後兩列的合計八個二次電池7 0 2。可將二次電池 7 0 2的寬度(直徑)作成與主框架構件1 0 7的高度大 略相同或稍高的程度,可以將電池搭載空間設定得極薄。 在電池盒體7 0 1的底部,如第1 4圖所示,是具備 有對應二次電池7 0 2的外形所形成的複數的凹凸狀的保 持部。作爲該保持部的本實施形態中,形成有複數的半月 -21 - (18) 1233800 狀肋部7 0 1 a。如上述需要藉由將該二次電池7 0 2排 列在同一平面上,來固定住二次電池7 0 2讓其不會由於 震動讓電池7 0 1移動。藉由設置半月狀肋部7 0 1 a, 來適當地固定二次電池7 0 2讓其不會相互影響。 電池盒體7 0 1 ,在左右兩側具有凸緣狀的安裝部 7 〇 1 b,是將該安裝部7 0 1 b載置於主框架構件 1 0 7上,且藉由小螺釘等被安裝在該主框架構件1 〇 7 。在該情況,設置有該安裝用小螺釘的插通孔7 0 1 c。 在電池盒體7 0 1的前部,也就是在前列側的二次電池 7 0 2的前側,是經由保持座7 0 1 d配置了電池控制器 (基板)7 0 3。 電池控制器7 0 3,是要控制在二次電池7 0 2 (電 池)之間不會產生電容量差或電位差,是設置成垂直於電 池盒體7 0 1的底部。藉由將電池控制器7 0 3垂直地設 置在前懸吊裝置周圍的零件與二次電池7 0 2之間,則可 以有效活用前後方向的空間。而即使是垂直地設置電池控 制器7 0 3 ,在實車中,地板是朝前上方傾斜配置不會向 下方伸出,所以可以有效地確保最低離地高度。 如第1 4圖或第1 5圖所示,在電池盒體7 0 1的上 部,是覆蓋設置了平板狀的外殼7 0 4。外殻7 0 4具有 與電池盒體7 0 1的上部開口整合的形狀,是從其下面部 的周緣部垂設了複數的爪片部7 0 4 a 。在電池盒體 7 0 1是對應爪片部7 0 4 a設置了複數的卡合部 701e ,藉由將爪片部704a卡合在卡合部7〇le •22- (19) 1233800 來固定住外殻704。而在電池盒體701與外殼704 的接合部,安裝有讓水或灰塵不會侵入到電池盒體7 0 1 內的墊圈。藉由將外殻7 0 4覆設固定在收容二次電池 7 0 2的電池盒體7 0 1 ,構成了電池或電池包。 如第1 5圖所示,在電池或電池包的上側,也就是在 外殼7 0 4的上側配置了地板薄板3。地板薄板3,是經 由隔板而載置於電池盒體7 0 1的安裝部7 0 1 b上,且 藉由小螺釘等被安裝在該主框架構件1 〇 7。在該情況, 在地板薄板3的周緣部設置有安裝用小螺釘的插通孔3 a ,在安裝部7 0 1 b也在插通孔3 a的對應位置設置有插 通孔7 0 1 f 。 在電池或電池包的下側,也就是在電池盒體7 0 1的 下側’是配置有略平板狀的下保護板7 0 5。下保護板 7 0 5是藉由小螺釘等被安裝在架橋構件1 〇 9及架橋構 件1 1 0 (參照第6圖等)來覆蓋電池盒體7 0 1的下部 。在該情況,在下保護板7 0 5的前緣部及後緣部,是分 別設置有安裝用小螺釘的插通孔7 〇 5 a、7 0 5 b (第 1 4 圖)。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參照上述的各圖,在配設 於地板3的後方的單人座墊的下方前半部,如第3圖等所 示’是配設有:用來對要供給到動力單元6 0 〇的電動馬 達6 0 1的電力進行電子控制的主控制器7、以及用來對 電池單元7 〇 〇的二次電池7 〇 2進行充電的充電裝置8 。主控制器7及充電裝置8,是藉由從地板3 —體連續設 -23- (20) 1233800 置的車體外殼(沒有圖示)所覆蓋,而沒有露在外面。 在位於主控制器7等的後方的左έ的一對後輪2之間 的空間,是架設有箱狀或籠狀的行李收容裝置9,在該行 李收容裝置9的上部開設有讓行李能夠出入的開口 9 a。 如上述單人座墊,是在座墊柱1 1 4的上方附近位置,可 轉動地被支承在該座墊柱1 1 4的周圍。藉由使單人座墊 適當地轉動,而能夠以單人座墊從上方可開閉地覆蓋位於 其下方的行李收容裝置9的開口 9 a的一部分或全部。 另一方面,在轉向框架1 0 2的上部,在轉向車把 5 0 5的前方附近位置安裝有開關盒(操作面板)1 〇。 該開關盒1 0 ,例如是中介著如第7圖所示的固定在轉向 框架1 0 2的上端的略鍵形的托架1 1所支承著。開關盒 1 0是搭載有各種開關類,例如配設有:前後前進切換旋 鈕、速度設定旋鈕、電池殘餘量顯示器、及充電燈、以及 左右的方向燈開關與喇叭按鍵等的開關。 開關盒1 0,是在轉向車把5 0 5的前方附近位置適 當地傾斜配置,讓手可以容易地接觸到運轉操作所需要的 開關類,是作成容易見到顯示燈的顯示內容。乘坐在單人 座墊的搭乘者,可以簡單且確實地操作開關盒1 〇的開關 類。此時,可因應需要適當地操作加速柄5 0 6。 在開關盒1 0的下方附近位置內藏有電線捲軸的電線 捲軸盒1 2是被安裝在轉向框架1 0 2。在電線捲軸是可 自由放出地捲繞著朝向捲繞方向彈拉著的充電用電線,該 充電用電線是被連接在充電裝置8。當在電池單元7 0 0 -24- (21) 1233800 的二次電池7 0 2進行充電時,會從電線捲軸盒1 2放出 充電用電線,經由該充電用電線讓充電裝置8與外部電源 連接。 例如是利用保持座5 0 2來把主開關1 3安裝在轉向 框架1 0 2的上部。主開關1 3 ,是配置在讓乘坐在單人 座墊的乘坐者容易操作的位置。在主開關1 3的下方是在 轉向框架1 0 2架設有箱狀或籠狀的行李收容裝置1 4, 在該行李收容裝置1 4的上部是開設有可讓行李出入的開 □。 上述的情況,各單元是藉由以塑膠或合成樹脂等所形 成的車體外殼所覆蓋,來對車輛全體的外觀性進行設計。 在轉向框架1 0 2的周圍安裝有腿部護罩等,在前輪1及 後輪2的周圍安裝有分別安裝有前擋泥板及後擋泥板也可 以。 在實車上裝備有行駛上所需要的安全或保安零件類。 這種裝配零件包含有:頭燈、方向燈、停車燈、側照後鏡 或喇叭等,且可因應需要裝備其他的零件。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際使用,搭乘於單人座 墊的搭乘者,會把持住轉向車把5 0 5 ,藉由拉動加速柄 5 0 6或因應需要踩踏腳制動器4而可以使車輛行駿。在 該情況,是從收容於地板薄板3的下側的電池單元7 0〇 把電力供給到動力單元6 0 0,藉由讓動力單元6 0 0的 電動馬達6 0 1驅動後輪2,則搭乘者可以使該小型電動 車輛順暢且適當地運轉。 -25- (22) 1233800 該電動車輛在法制的形式認定上,是限制在全長 1 2 0 〇 m m '全寬度7 0 0 m m以下。以該條件組成四 輪型式的車輛的話,各車輪是被配置在車輛的四個角落。 而爲了要行駿狹小通路而要確保有很大的轉向切角,車輛 框架的設計是作成前輪附近較窄的形態。爲了將地板使用 爲踏腳或置物的用途需要寬廣的平面。因此要盡量避免前 輪的干涉,是構成讓前方上升的傾斜地板。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特別要配合車輛框架的設 計,藉由有效率地配置電池單元7 0 0來有效地確保地板 面。也就是在地板薄板3的主要區域,在沿著其兩側緣部 配置的框架相互之間,收容著具有與該框架的高度大略相 等的電池盒體7 0 1 ,在該電池盒體7 0 1內排列設置複 數的二次電池7 0 2。將複數的二次電池7 〇 2排列在同 一平面上,將電池搭載空間設定爲極薄。藉此既可確保最 低離地高度,且可實現具有寬廣平面的地板,可以確保腳 下的有效空間。藉由將電池單元7 0 0配置在車輛最下部 |·襄其低重心化,可以提升靜態及行駛穩定性。 在電池單元7 0 0,電池盒體7 0 1是將安裝部 7 〇 1 b載置於主框架構件1 0 7上,而被安裝在主框架 檸件1 0 7。是以電池盒體7 0 1或下保護板7 0 5支承 ;::次電池7 0 2的重量,所以車體外殼沒有強度構件也可 »,結果可以讓成本減低。藉由將作爲保持部的半月狀肋 部7 0 1 a設置在電池盒體7 0 1的底部,可適當地固定 二次電池7 0 2,而可以提升車輛行駛時的耐振動性。 -26- (23) 1233800 在二次電池7 0 2的前側,是中介著保持座7 0 1 d ,配置著垂直於電池盒體7 0 1的底部的電池控制器 7 0 3 。可以節省空間,並且能夠用前懸吊裝置周圍的零 件有效地保護電池控制器7 0 3。 而在電池或電池包的上下配置地板薄板3及下保護板 7 0 5 ,可以有效地保護電池包。 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如上述藉由前輪支承機構 2 0 〇 ,具有由較電池盒體7 0 1向下側突出的剛性構件 所構成的突出構造。藉由將該突出構造保持在電池盒體 7 0 1的前方及下側,構成了具有作爲車輛的電源裝置的 重要機能的電池盒體7 0 1的屏障或防護手段,而可以有 效地保護精密的電源裝置。 行李收容裝置9可以使用作爲適當的置物箱,藉由使 單人座墊轉動,就能夠以單人座墊從上方可開閉地覆蓋位 於其下方的開口 9 a的其中一部分或全部。藉由配置組成 這種行李收容裝置9 ,可以防止行駛振動讓行李飛出,且 使用方便可以提升便利性。 接下來針對本發明的特徵制動踏板8 0 0來詳細說明 〇 如第1圖〜第3圖或第6圖所示,制動踏板座8 0 1 是被固定架在左右的主框架構件1 0 7的前框架部1 〇 6 後方之間。藉由該制動踏板座8 0 1支承著制動踏板 8 0 0。也就是說,制動踏板座8 0 1及制動踏板8 0〇 ,是被配置在配置於主框架1 〇 7的中心框架部1 〇 5之 -27- (24) 1233800 間的電池單元7 0 0的前方。而在制動踏板座8 0 1及制 動踏板8 0 0的前方,配置有構成前輪支承機構2 0 0的 懸吊臂托架2 0 2、懸吊彈簧2 0 6等。 制動踏板座8 0 1 ,如第1 6圖所示,是具有:水平 面8 0 1 a 、連續於水平面80 1 a的兩端朝略垂直方向 立設的一對垂直面8 0 1 b、連續於各垂直面8 0 1 b上 邊朝外側邊延伸設置的一對支承面8 0 1 c、以及連續於 垂直面8 0 1 b的後輪兩側的側邊朝內側邊延伸設置的制 動纜線保持面8 0 1 d ;且制動踏板座8 0 1是經由螺栓 8 0 2相對於主框架構件1 0 7被鎖裝著來將左右的支承 面8 0 1 c分別載置於左右的主框架構件1 0 7的上面部 。在實車中,如第7圖所示,主框架1 0 3是朝前上方傾 斜的狀態,所以會讓支承面8 0 1 c朝前後傾斜,水平面 8 0 1 c會被支承爲水平狀。並且,在左右的垂直面 8 0 1 b內側,是分別形成有用來可自由轉動地支承制動 踏板8 0 0的踏板臂部8 0 0 b的一對轂部8 0 3。 制動踏板8 0 0,如第1 7圖所示,是由:左右延伸 的長板狀的踏板部8 0 0 a、固定於踏板部8 0 0 a的背 面側的左右的一對踏板臂部8 0 0 b所構成,在各踏板臂 部8 0 0 b的下端形成有組裝孔8 0 4。而在各踏板臂部 8 0 0 c的外側面,是設置有用來連結制動纜線8 0 5的 保持架8 0 6。 如上述在制動踏板8 0 0,左右的踏板臂部8 0 0 b 下端的組裝孔8 0 4是分別被組裝在左右的制動踏板座 -28- (25) 1233800 8 0 1的轂部8 0 3 ,是可自由轉動地支承著制動踏板 8 0 0。藉此,在地板的前部’制動踏板8 0 0是朝上方 突出,踏板部8 0 0 a是朝向單人座墊側來配置。而在地 板薄板3的前端,如第1 3圖及第1 4圖所示,形成有左 右的一對切入部3 b,踏板臂部8 0 0 b是位在各切入部 3 b內。 在制動踏板8 0 0的保持架8 0 6連結著制動纜線 8 0 5 ,左右的制動纜線8 0 5 ,是藉由制動踏板座 8 0 1的制動纜線保持面8 0 1 d所保持著,且沿著主框 架構件1 0 7的下面部分別被導引到後輪2側(參照第3 圖、第6圖)。 接下來針對上述的制動踏板8 0 0與動力單元6 0 0 的關係來加以說明。如第1 8圖所示,在動力單元6 0 0 的殻體6 0 2是經由複數的螺栓6 0 3固定著電動馬達 601 。在殻體602的前端,是設置有樞支於主框架構 件1 0 7的後端的托架3 0 2的連結部6 0 4。在殻體 6 0 2的後端,是設置有連結於減震器3 0 3的下端的連 結部6 0 5。 在殻體6 0 2內,是可旋轉地支承著與電動馬達 6 0 1的輸出軸6 0 1 a平行配置的軸部6 0 6 ,輸出軸 6 0 1 a前端的小齒輪6 〇 7會與軸部6 0 6的外周面的 齒輪6 0 8嚙合。在軸部6 0 6的外周面設置有可向軸方 向滑動的滑動齒輪6 0 9,是作成藉由彈簧6 1 〇而被朝 向齒輪6 0 8側按壓而與齒輪6 0 8及軸部6 0 6 —起旋 -29 - (26) 1233800 轉。 在殻體6 0 2內,是可旋轉地支承著與軸部6 〇 6平 行配置的軸部6 1 1 ,滑動齒輪6 0 9是與軸部6丄丄的 外周面的齒輪6 1 2嚙合。並且’與軸部6 1 1平:行配置 的後輪2的車軸3 0 1是可旋轉地被支承著,是從殼體 6 02突出。軸部6 1 1的外周面的齒輪6 1 3是與車軸 3 0 1的外周面的齒輪6 1 4嚙合。 在這種動力單兀6 0 0 ’電動馬達6 0 1的輸出會從 輸出軸6 0 1 a經由齒輪組被減速而傳達到車軸3 〇 1 , 來驅動後輪2 °而第1 8圖所示的構造是一個例子,雖然 是三階段減速,而並不限定於此。 在殼體6 02內,是隔著電動馬達6 0 1的輸出軸 6 0 1 a配置有與軸部6 0 6平行的離合器軸部6丨5。 離合器軸部6 1 5的其中一端是從殼體6 0 2突出,在該 突出部份設置有沒有圖示的離合器柄。藉由該離合器柄的 作動,會經由設置於離合器軸6 1 5的螺旋型臂6 1 6而 讓換檔撥叉6 1 7換檔。當換檔撥叉6 1 7換檔時,與換 檔撥叉6 1 7聯繫的滑動齒輪6 0 9會抵抗彈簧6 1 〇而 滑動,會從齒輪6 0 8分開,隔斷電動馬達6 〇 1與後輪 2的聯繫。於是,在用手推車輛時,可以讓電動馬達 6 0 1不會與後輪2的旋轉連動,就可以減少推車時的負 荷。 在車軸3 〇 1是連結著後輪2 ,在後輪2的內輪部 9〇1內,是內嵌有與嚙合於電動馬達6 〇 1的輸出軸 -30 - (27) 1233800 6 0 1 a的後輪轂9 〇 2 —體或所焊接著的制動鼓9 〇 3 。而在與車軸3 0 1的同軸上設置有制動護板9 〇 4來覆 盖內輪部9 0 1的動力單元6 0 0側。制動護板9 〇 4, 是安裝有··一對制動蹄片9 〇 5、制動凸輪柄9 〇 6、及 鉸鏈銷栓9 0 7等。 在這種制動機構,如第1 9圖所示,當踩下制動踏板 8 0 0時,制動纜線8 0 5的內纜線8 0 5 a會被拉動, 來操作制動凸輪柄9 0 6。於是,設置於制動凸輪柄 9 ◦ 6的下端的凸輪9 0 8會旋轉,一對制動蹄片9 0 5 會抵抗彈簧9 0 9而將鉸鏈銷栓9 0 7擴張到中心。結果 ,制動蹄片9 0 5會壓接到制動鼓9 0 3的內面,藉由其 摩擦力來制動後輪2。 雖然在第18圖是針對左邊的後輪2的動力單元 6 0 0及制動機構來顯示,而針對右邊的後輪2也設置有 同樣的動力單元6 0 0及制動機構。 如以上的說明在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中,在電動馬 達6 0 1不是組裝了電磁馬達,是針對左右的一對後輪2 分別設置制動機構,並且將用來操作制動機構的制動踏板 8 0 0配設在地板的前部,所以用腳操作不會有不協調感 ,可以依據搭乘者的想法來進行制動操作。 在地板的前方是配置有具有較前輪1的左右相對向間 隔更小的相對向間隔且架在前框架部1 〇 6後方之間的制 動踏板座8 0 1及制動踏板8 0 0 ’所以不會妨礙到地板 的空間,可以有效利用空間而可以達到小型化。 -31 - (28) 1233800 藉由踩踏朝制動踏板8 0 0的左右延伸的長方形的踏 板部8 0 0 a ,則左右的後輪2的制動機構會同時作用, 所以不管是左腳或右腳都可以操作制動踏板8 0 〇 ^ 制動踏板座8 0 1及制動踏板8 0 0,是配置在電池 單元7 0 0的前方,且在構成前輪支承機構2 0 〇的懸吊 臂托架2 0 2、懸吊彈簧2 0 6等的後方,所以可以防護 制動踏板座8 0 1及制動踏板8 0 0。 如上述作成藉由踩踏一片板狀的踏板部8 0 〇 a ,則 左右的後輪2的制動機構會同時作用的構造,如第2 0圖 所示,由相鄰配置的左右的一對制動踏板8 0 0 L、 800R構成也可以。 在這種情況,左右的制動踏板8 0 0 L、8 0 0 R, 是由:踏板部800La、800Ra、以及固定在踏板 部8 0 0 L a、8 0 0 R a的背面側的踏板臂部 8〇〇Lb、Rb所構成。各踏板臂部800Lb、Rb 是經由制動纜線8 0 5分別聯繫於左右的後輪2的制動機 構。 在這種例子中,可以獨立操作左右的制動踏板 8 0 0 L、8 0 0 R,只要踩下其中一邊的話,就可原地 轉彎。或者,經由連結構件來連結左右的制動踏板 8 0 0 L、8 0 0 R的話,如上述的實施型態,只要用左 右其中一腳踩下制動踏板8 0 0 L、8 0 0 R,則可同時 將左右的後輪2煞住。 以上說明用實施型態來說明本發明,而本發明並不限 -32- (29) 1233800 定於該實施型態,在本發明的範圍內可進行變更。 例如電池盒體7 0 1的二次電池7 0 2的排列方法等 ’也可用圖示例子之外的排列方法。 〔發明效果〕 藉由以上說明的本發明,配合在這種小型電動車輛的 車輛框架的設計,藉由有效率地配置電池單元來有效地確 保地板面。也就是說將複數的二次電池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將電池搭載空間設定爲非常薄。藉此既可確保最低的離 地高度,又可實現具有寬廣平面的地板,可以確保腳下的 有效空間。而藉由將電池單元配置在車輛的最下部達成低 重心化,可以提昇靜態及行駛穩定性。 特別是供於高齡者或腳不方便的人利用的小型電動車 輛,是分別針對左右的一對後輪設置制動機構,並且將用 來操作制動機構的制動踏板配設在地板的前部,所以用腳 操作不會有不協調感,可以依據搭乘者的想法來進行制動 操作,可以確保很高的安全性。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態的基 本構造的前方立體圖。 第2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態的基 本構造的後方立體圖。 第3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態的基 -33- (30) 1233800 本構造的側面圖。 第4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备的基 本構造的平面圖。 第5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备的基 本構造的正面圖。 第6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態的框 架單元及電池單元周圍的立體圖。 第7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知的框 架單元的周圍的側面圖。 第8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細的框 架單元的周圍的平面圖。 第9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態的削 輪支承機構的周圍的立體圖。 第1 0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_的貫施型龍的 單人座墊的轉動機構的周圍的立體圖。 第1 1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態的 轉向車把的周圍的立體圖β 第1 2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輞的貫施型备的 轉向車把的周圍的側面圖。 第1 3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貫力也型態的 電池單元的立體圖。 第1 4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態的 電池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第1 5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態的 -34- (31) 1233800 電池單元的側面圖。 第1 6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態的 制動踏板座的顯示圖。 第1 7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態的 制動踏板的顯示圖。 第1 8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態的 動力單元及制動機構的周圍的剖面圖。 第1 9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態的 _ 制動機構的周圍的顯示圖。 第2 0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小型電動車輛的實施型態的 制動踏板的變形例的立體圖。 【圖號說明】 1 :前輪 2 :後輪 3 :地板薄板 籲 7 :主控制器 8 :充電裝置 9 :行李收容裝置 1〇:開關盒 1 2 :電線捲軸盒 1 3 :主開關 1 0 0 :框架單元 1〇1 :車體框架 35- (32) (32)1233800 1〇2 :轉向框架 1 0 3 :主框架 1 0 4 :後框架 1 0 5 :中心框架部 1 0 6 :前框架部 1 0 7 :主框架構件 108 、109、11〇:架橋構件 1 1 4 :座墊柱 2 0 0 :前輪支承機構 2 0 1 :基座構件 2 0 2 :懸吊臂托架 2 0 3 :懸吊臂 2〇4 :關節部 2 〇 5 ••車 軸 2 〇 6 :懸 吊 彈 簧 2 0 7 :托 架 3 〇 〇 :後 m 支 承 機 構 3 〇 1 :車 軸 3 0 2 :托 架 3 〇 3 ••減 震 器 4 〇 〇 :座 墊 單 元 4 〇 1 :座 墊 緩 衝 框 架 4 〇 2 :靠 背 框 架 4 0 3 :座墊緩衝器 -36- (33) 1233800 4 0 4 :座墊靠背 4 0 5 :扶手架 5〇0 :操舵機構 5 0 1 :轉向軸 5 0 5 :轉向車把 5〇6 :加速柄 5〇8 :副軸 5 0 9 :橫拉桿臂 _ 5 1 0 :關節臂 5 1 1 :橫拉桿 6 0 0 :動力單元 6 0 1 :電動馬達 7 0 0 :電池單元 7 0 1 :電池盒體 7 0 2 :二次電池 7〇3 :電池控制器 φ 7 0 4 :外殻 7 0 5 :下保護板 8 0 0 :制動踏板 8 0 1 :制動踏板座 8 0 2 :螺栓 8〇3 :轂部 8 0 4 :組裝孔 8 0 5 :制動纜線 -37-

Claims (1)

1233800 φ ^! .一' —.— . 拾、申請專利範圍 第92 1 025 84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3年6月1日修正 1 、一種小型電動車輛,在支承於框架上的單人座墊 的下方前方,具有舖設於上述框架上的地板,是作成能以 :作爲藉由車把操作可向左右擺動的轉向輪且設置於上述 地板的則方的左右的一對前輪 '及作爲以動力單元所驅動 的驅動輪且設置於上述單人座墊的下方後部的左右的一對 後輪來行駛,具備有用來將電力供給到上述動力單元的二 次電池, 在上述地板的主要區域,在沿著其兩側緣部配置的上 # 述框架相互之間,收容著具有與該框架略同等高度的電池 三5、 Μ 盒體,在該電池盒體內具有排列設置了複數的上述二次電 明 7:7 池的電池單元, jr 上述地板,是由:位在上述前輪的更後方且具有與上 5.\\ | 述前輪的左右相對向間隔大略相等的寬度的主地板部、以 f 及以較上述前輪的左右相對向間隔更狹小且較上述主地板 I 部更狹小的寬度延伸設置到上述主地板部的前方的前地板 I 部所構成,是將上述電池盒體配置在藉由上述主地板部所 實 質 構成的上述地板的主要區域, 内 f 上述框架,是由:沿著上述主地板部的左右兩側緣部 向前後延伸的中心框架部、以較上述前輪的左右相對向間 隔更小的相對向間隔延伸設置到上述中心框架部的前方的 1233800 前框架部、以及從上述中心框架部向後方延伸設置的用來 支承上述單人座墊與上述動力單元及上述後輪的後框架部 所構成,將上述電池盒體配置在構成上述中心框架部的主 框架構件的相互之間’ 是將圓柱狀的上述二次電池排列在同一平面來將其收 容在上述電池盒體內,在該電池盒體的底部具備有形成爲 對應上述二次電池的外型的複數的凹凸狀的保持部,之小 型電動車輛’其特徵爲: 在上述電池盒體的前方是具有:由朝左右延伸經過左 右上述前輪的相對向之間,且突出到該電池盒體的更下側 的剛性構件所構成的突出構造,該突出構造是突出配置在 上述前框架部的下方。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小型電動車輛,其中上 述突出構造,是藉由可自由旋轉且可擺動地支承前輪的前 輪支承機構所構成,該前輪支承機構,是包含有:被保持 在前框架部的下方的支承部、被固定在該支承部上的懸吊 臂托架、以及可朝上下方向自由擺動地藉由該懸吊臂托架 所支承著,從車輛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朝向外側延伸設置且 以其外側端部可自由旋轉地支承上述前輪的懸吊臂。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小型電動車輛,其 中在配設於上述地板的後方的上述單人座墊的下方前半部 ,是配設有:用來將應供給於上述動力單元的電力進行電 子控制的主控制器、及用來對上述電池單元的二次電池進 行充電的充電裝置,這些構造是藉由從上述地板一體地連 -2- 1233800 續設置的車體外殻所覆蓋,並且在位於上述主控制器及充 電裝置的後方的左右的一對後輪之間的空間,是架設有箱 狀或籠狀的行李收容裝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小型電動車輛,其中在 上述行李收容裝置的上部是開設有用來讓行李等出入的開 □ ’並且上述單人座墊是可轉動地被支承在從上述框架所 立設的座墊柱上,是以上述單人座墊從上方可開閉地覆蓋 上述行李收容裝置的開口的其中一部分或全部。 5、 一種小型電動車輛,是具備有:支承於框架上的 單人座墊、在上述單人座墊的下方前方組成於上述框架上 的地板、作爲藉由車把操作可向左右擺動的轉向輪且設置 於上述地板的前方的左右的一對前輪、作爲以動力單元所 驅動的驅動輪且設置於上述單人座墊的下方後部的左右的 一對後輪、以及用來將電力供給到上述動力單元的二次電 池’在上述左右的主框架的中心框架部之間搭載了用來將 電力供給到上述動力單元的二次電池之小型電動車輛,其 特徵爲: 是分別針對上述左右的一對後輪設置制動機構,並且 是將用來操作上述制動機構的制動踏板配置在上述地板的 前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小型電動車輛,其中上 述框架,是藉由:具有在車體的左右兩側朝前後延伸的中 心框架部及延伸設置到上述中心框架部的前方且具有較上 述前輪的左右相對向間隔更小的相對向間隔的前框架部的 -3- 1233800 左右的主框架、以及從上述中心框架部向後方延伸設置且 用來支承上述單人座墊與上述動力單元與上述後輪的後框 架所構成,在上述主框架上組成了上述地板。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小型電動車輛,其中是 固定有架在上述左右的主框架之間的制動踏板座,藉由上 述制動踏板座來支承著上述制動踏板。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小型電動車輛,其中上 述制動踏板座是被配置在上述二次電池的前方。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小型電動車輛,其中在 上述左右的主框架的前框架部下方是在上述制動踏板座的 前方配置有上述前輪支承機構的至少其中一部分。 1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7、8或9項的小 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制動踏板,是由:朝左右延伸的略 長方形狀的踏板部、及固定在上述踏板部的背面側的左右 的一對踏板臂部所構成,上述左側的踏板臂部是聯繫於上 述左側的後輪的制動機構,上述右側的踏板臂部是聯繋於 上述右側的後輪的制動機構。 1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7、8或9項的小 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制動踏板是由相鄰配置的左右的一 對制動踏板所構成,上述左邊的制動踏板’是由:踏板部 、及固定在上述踏板部的背面側,聯繋於上述左側的後輪 的制動機構的踏板臂部所構成,上述右邊的制動踏板,是 由:踏板部、及固定在上述踏板部的背面側’聯繫於上述 右側的後輪的制動機構的踏板臂部所構成。 -4-
TW92102584A 2002-02-12 2003-02-07 Miniature electromotive vehicle TWI23380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34167A JP4019727B2 (ja) 2002-02-12 2002-02-12 小型電動車両
JP2002076979A JP3956732B2 (ja) 2002-03-19 2002-03-19 小型電動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2716A TW200302716A (en) 2003-08-16
TWI233800B true TWI233800B (en) 2005-06-11

Family

ID=26625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02584A TWI233800B (en) 2002-02-12 2003-02-07 Miniature electromotive vehicl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GB (1) GB2385038B (zh)
TW (1) TWI2338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0004B (zh) * 2013-11-15 2017-02-11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箍圈、電池盒及置物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GO20130001A1 (it) * 2013-01-18 2014-07-19 Stauber S R L Unipersonale Veicolo a quattro ruote elettrico piegabile e trasportabile
WO2020030083A1 (zh) * 2018-08-09 2020-02-13 东莞市天昶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
CN112660280B (zh) * 2020-12-30 2022-06-24 江苏福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式折叠代步车及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0163A (ja) * 1997-12-18 1999-07-06 Honda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
JP4045725B2 (ja) * 2000-07-31 2008-02-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0004B (zh) * 2013-11-15 2017-02-11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箍圈、電池盒及置物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2716A (en) 2003-08-16
GB0302924D0 (en) 2003-03-12
GB2385038A (en) 2003-08-13
GB2385038B (en) 2004-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4619B2 (ja) 電動自転車の電装品配置構造
JP2007015641A (ja) 電動自転車
JPH10230879A (ja) 電動車両
JP2008230483A (ja) 電動車両
JP3960077B2 (ja) 小型電動車両
TWI233800B (en) Miniature electromotive vehicle
JP6972321B2 (ja) 電動車両
WO2020165965A1 (ja)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JP2013129344A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3956732B2 (ja) 小型電動車両
JPH08207874A (ja) 電動自転車
JP4019727B2 (ja) 小型電動車両
JP2006327482A (ja) 小型電動車両のフロントバスケット
JP3956721B2 (ja) 小型電動車両
JP7012833B2 (ja) 電動車両
JP4391795B2 (ja) 二輪車両及び三輪車両用パーキングレバーの配置構造
WO2019207879A1 (ja) 電動車両
JP4178818B2 (ja) 小型電動車両
JPH056980Y2 (zh)
JP7012834B2 (ja) 電動車両
WO2022172325A1 (ja) 走行用車両
JP4558528B2 (ja) 運搬車
JP2000079893A (ja) 自転車のハンドル構造
JPH11206821A (ja) 電動車両
JP4401235B2 (ja) 運搬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