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83219B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83219B
TW583219B TW091119263A TW91119263A TW583219B TW 583219 B TW583219 B TW 583219B TW 091119263 A TW091119263 A TW 091119263A TW 91119263 A TW91119263 A TW 91119263A TW 583219 B TW583219 B TW 5832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group
phenoxycarbonyl
phenyl
carbon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19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ames Anthony Cella
Hans-Peter Brack
Dennis Karlik
Daniel Joseph Brunelle
Takato Kimura
Original Assignee
Gen Electr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 Electric filed Critical Gen Electri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83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832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6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 C08G64/1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containing a chain-terminating or -crosslink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08G64/307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and phen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42Chemical after-treat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Description

583219 A7 __B7____ 五、發明説明(彳)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製備聚碳酸酯的方法,及關於使用 碳酸酯及水楊酸苯酯及苄酯之酯衍生物、2-羥基二苯甲酮 、及苄基2-羥苯基甲酮作爲聚碳酸酯之末端封端劑。 發明背景 聚碳酸酯有優異之機械性質,如耐衝擊性,及在耐熱 性及透明性上亦是優異的,其可廣泛地用於很多工程應用 上。已知高含量末端封端(即其中聚碳酸酯上大部分末端 酚式羥基係被阻斷的)可幫助聚碳酸酯樹脂降低靜電荷、 改良熱老化及降低水之吸收。因此,不同偶合劑及末端封 端劑在聚碳酸酯之製備上可用於增加末端封端含量。 未審查日本專利申請案H6- 1 57739揭示使用某些未活 化碳酸酯及酯(特別是碳酸二苯酯爲最佳者)作爲末端封 端劑。 JP-A 7-90074揭示一種從二羥基化合物及碳酸二酯行 酯交換而製得聚碳酸酯之方法,其中於酯交換比例超過 70%後加入具有至少二官能基之高度活性二酯、醯基鹵或酸 酐以製得具有增加聚合度之聚碳酸酯。需注意到JP-A 7-90074係教導使用二活化分子作爲偶合劑或聚合促進劑,而 非末端封端劑。 US專利5,696,222及EP 0 985 696 A1揭示一種製備具 有高末端封端含量之聚碳酸酯的方法,其係加入某些活化 及二活化碳酸酯爲末端封端劑。其揭示末端封端劑係於形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583219 A7 B7 五、發明説明(2) 成具有至少0.3 dl/g特性黏度之聚碳酸酯後將末端封端劑力口 至製程中,以形成末端封端含量增加但分子量或特性黏度 之改變最小之聚碳酸酯,即所具有特性黏度比在加入末端 封端劑前聚碳酸酯之黏度大或小至多0.1 dl/g。其亦揭示這 些末端封端劑經由具有鄰位氯原子、甲氧羰基或乙氧羰基 之酚基(較佳使用2-甲氧羰基苯基-苯基碳酸酯及2-甲氧鑛 基苯基-4\枯基苯基碳酸酯)活化。使用氯化酚會導致產生 可能有毒之副產物或者產生之副產物於燃燒時會產生包含 氯之氣體產物。因此,從處理及環境的觀點而言,需要使 用不含氯基之末端封端劑。這些末端封端劑亦會產生熔點 比聚碳酸酯溶融酯交換反應通常之副產物(酚)低甚多之 揮發性副產物,因此需要特別低溫之冷卻液體及複雜並耗 能量之裝置,該複雜並耗能量之裝置係由低溫冷凝容器及 自熔融聚碳酸酯有效移除這些副產物之蒸餾單元以及在批 次或連續反應系統中經由熔融酯交換方法製備聚碳酸酯之 精確及經控制體積含量所組成。 EP 0 980 861 A1係揭示使用某些水楊酸酯衍生物爲末 端封端劑,其用量爲加入時所形成聚碳酸酯每莫耳當量之 末端羥基之0.1至10倍(最佳爲0.5至2倍),以製備具 有適合用於光學物質之良好顏色光澤的聚碳酸酯。其揭示 這些末端封端劑係經由具有鄰位甲氧羰基或乙氧羰基之酚 基所活化。需注意在EP 0 980 86 1A1之實例中係教導使用 2-甲氧羰基苯基-苯基碳酸酯作爲末端封端劑,用量以每莫 耳當量末端羥基計爲1莫耳,以形成具有末端封端含量增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81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 583219 A7 B7 五、發明説明(3 ) 加之聚碳酸酯。 仍舊需要使用容易處理之末端封端劑的改良熔融方法 ’其所產生揮發副產物之熔點與酚類似,以產生加蓋端基 及分子量之增加係加以控制的聚碳酸酯。 發明槪要 本發明係關於製備碳酸酯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將下式 末端封端劑加至具有自由末端羥基之聚碳酸酯中: 〇
C^R1 〇一c—r2 II 1 〇 其中R!是苯基、苯氧基、苄基、或苄氧基,R2係選自C!-C3。烷基、C〗-C3 0烷氧基、C6-C30芳基、C7-C3G芳烷基、及C6-C3◦芳氧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適當R!基團之特定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苯氧基及苄 氧基。適當R2基團之特定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硬脂醯基 、苯基、對-第三丁基苯基、苯氧基、對-第三丁基苯氧基、 對-辛基苯氧基、對-壬基苯氧基、對-十二烷基苯氧基、3-十五烷基苯氧基、對-十八烷基苯氧基、對-枯基苯氧基、或 其混合物。R2芳基、芳烷基、及芳氧基可被選自下列之取 代基取代:ChCn烷基、Ci-C"烷氧基、苯基羰基、苯氧基 羰基、苄基羰基、苄氧基羰基、2-(苯基羰基)苯氧基羰基、 2-(苯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2-(苄基羰基)苯氧基羰基、2-( 苄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2-(苯基羰基)苯氧基羰氧基、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83219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苯氧基羰基)苯氧基羰氧基、2-(苄基羰基)苯氧基羰氧基、 及2-(爷氧基鑛基)苯氧基鑛氧基。 發明詳細說明 發明人驚訝地發現到在本發明方法中,藉由加入相當 少量本發明低熔點末端封端劑,末端封端劑會快速地將熔 融聚碳酸酯之末端0H基團加以加蓋或阻斷。 末端封端劑/MW搾制組份(builder ):在本發明方法 中,下式化合物係加至聚碳酸酯低聚物中以作爲末端封端 劑,及控制聚碳酸酯低聚物之分子量: 〇
VR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其中R!是苯基、苯氧基、苄基、或苄氧基,R2係選自 C3。烷基、C1-C3 0烷氧基、C6-C3 0芳基、C7-C30芳烷基、及(V C3◦芳氧基。適當1基團之特定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苯氧 基及苄氧基。適當R2基團之特定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硬 脂醯基、苯基、對-第三丁基苯基、苯氧基、對-第三丁基苯 氧基、對-辛基苯氧基、對-壬基苯氧基、對-十二烷基苯氧 基、3_十五烷基苯氧基、對-十八烷基苯氧基、對-枯基苯氧 基、或其混合物。r2芳基、芳烷基、及芳氧基可被選自下 列之取代基取代:G-C24烷基、C〃C24烷氧基、苯基羰基、 苯氧基羰基、苄基羰基、苄氧基羰基、2-(苯基羰基)苯氧基 羰基、2-(苯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2-(苄基羰基)苯氧基羰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583219 A7 B7_____ 五、發明説明(5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基、2-(苄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2-(苯基羰基)苯氧基羰氧 基、2-(苯氧基羰基)苯氧基羰氧基、2_(苄基羰基)苯氧基羰 氧基、及2-(苄氧基羰基)苯氧基鑛氧基° 用於本發明方法中之末端封端劑係以水楊酸苯酯 ' 水 楊酸苄酯、2 -羥基二苯甲酮、或苄基2 -羥苯基甲酮之衍生 物爲主,其產生具有熔點高於20°C之副產物。因此’例如 ,可使用苯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苄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 、或2-苯甲醯苯基苯基碳酸酯,以產生鄰位經取代之副產 物,即水楊酸苄酯或水楊酸苯酯(熔點分別爲24及44_ 46。〇 ,或者2-羥基二苯甲酮(mp = 37-39°C)。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末端封端劑之製備:用於本發明之末端封端劑可由如 下反應製備:適當氯甲酸酯(如氯甲酸苯酯或氯甲酸對-枯 基苯酯)與一當量活化酚(如水楊酸苯酯)在溶劑(如二 氯甲烷)及在用於中和釋放之HC1之鹼的存在下反應。此 反應可用催化劑以加速縮合反應。縮合反應完成後,產物 溶液以酸及鹼水溶液淸洗,然後以水淸洗,直到洗液爲中 性的。藉由蒸餾移除有機溶劑,及將末端封端劑結晶或蒸 餾及回收之。 用以製備本發明末端封端劑的縮合反應可在技藝已知 之無水條件下於作爲鹼之每當量氯曱酸酯下使用一或更多 當量三級胺而進行之,或者在技藝已知之界面條件下使用 氫氧化鉀水溶液爲鹼及在縮合催化劑(如三乙胺、四級烷 基銨鹽、或其混合物)的存在下進行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此反應中所產生示於下之鄰位經取代之酚在背部切入 583219 A7 B7 五、發明説明(6 ) 在聚碳酸酯製備方法中之末端阻斷反應:用於本發明 之末端封端劑係用於加速於將聚碳酸酯之末端羥基(-0H ) 加蓋或阻斷以將聚碳酸酯之末端阻斷,如下所示: 〇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ackbiting )反應中比酚之反應性低,此會使的聚碳酸酯 之分子量降解。此外,鄰位經取代之酚的熔點高於20°C, 而與酚類似。因此,可使用習知裝置(即使用冷凍水爲冷 卻劑之冷凍捕集器(trap))自末端阻斷之聚碳酸酯移除副 產物酚,而將其蒸餾至塔頂餾出物系統中,其中其可被冷 凝以加速末端阻斷反應,而有高產率。在本發明一具體例 中,下式之鄰位經取代酚之副產物係在塔頂餾出物系統中 回收及再使用以製備新的末端封端劑或鏈的終止劑。 〇VR1 須注意末端阻斷之聚碳酸酯仍包含少量未反應酚、未 反應末端封端劑以及末端阻斷反應之任何副反應的副產物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9 - 583219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7 ) ,即端基2-(苯基羰基)苯基、2-(苯氧基羰基)苯基、或2_( 苄氧基羰基)苯基等。操作本發明之特定具體例以得到這些 物質之特定最大含量。 例如,本發明方法可製備包含低於約500 ppm及甚至 低於1 00 ppm鄰位經取代酚的末端阻斷聚碳酸酯。一般, 希望這些物質之含量較低。要達到低殘餘量之鄰位經取代 副產物可用最適化之反應器及製程設計以於副產物形成時 移除最大量之副產物。在此情況下之反應器,可使末端封 端反應在連續反應系統(CRS)之聚合器(可產生高表面積 之捏合型反應器)中或之前進行而促進低殘餘量的達成。 在批次反應器或CRS之聚合器中維持低壓,典型爲低於2 毫巴。此外,批次反應器或CRS之任何塔頂脫揮發( devolatization)系統之加熱管線,典型爲60- 100°C,可幫助 避免在移除鄰位經取代酚副產物前之過早縮合或固化。要 達到此結果之製程考量包括在反應器中有足夠停留時間( 典型爲5至30分鐘)使末端封端後之脫揮發進行。在批次 反應器/聚合器(典型280-320°C)中之高溫亦可促進脫揮發 〇 本發明方法係用於製備包含低於約500 ppm及甚至低 於100 ppm未反應末端封端劑之聚碳酸酯。用類似上述反 應器及製程設計考量可達成末端封端劑之低殘餘量或者達 成鄰位經取代酚副產物之低殘餘量的目標。此外,末端封 端劑對自由0H基之最適化化學計量可確保不會加入過多量 之末端封端劑,因此不會有太多之未反應末端封端劑加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線 -10- 583219 A7 B7 五、發明説明(8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揮發掉。典型化學計量以每莫耳自由〇 η基計爲1.5莫耳。 確保在欲進行加蓋反應之聚碳酸酯中有足夠含量殘餘催化 劑對於末端封端劑之殘餘量的限制亦有幫助。典型地,催 化劑含量爲約10_4至10·8莫耳催化劑/莫耳ΒΡΑ爲適當的。 因此,適合將末端封端劑加至未被冷卻之聚碳酸酯中。若 是催化劑殘餘量不夠時,或者用於將先前冷卻之聚碳酸酯 之加蓋反應上,則可用補充之催化劑。 末端阻斷聚碳酸酯產物可包含2-(苯基羰基)苯基、2-( 苯氧基羰基)苯基、或2-(苄氧基羰基)苯基之端基,其特徵 爲係被活化之端基。最好限制加入此類端基,例如至約 2,5 00 ppm或更低之量。加入此量活化端基造成不對稱活化 碳酸酯末端封端劑之未活化側之反應。此反應主要藉由“ 所欲”活化側反應對“非所欲”非活化側反應之更有利平 衡(約300 X )而加以控制的。需要維持在反應器中之足夠 停留時間(典型約5至30分鐘)以使得此平衡發生。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溶融聚碳酸酯方法:本發明方法爲熔融或轉酯方法。 用轉酯作用製備聚碳酸酯在技藝中係已知的,例如, Organic Polymer Chemistry,由 K.J. Saunders 所寫,1973, Chapman及 Hall Ltd.,以及一些 US 專利,包括 USP 3,442,854 ; 5,026,8 1 7 ; 5,097,002 ; 5,142,018 ; 5,151,491 ; 及 5,340,905。 在熔融方法中,聚碳酸酯係藉由芳族二羥基化合物(A )與碳酸二酯(B )之熔融縮聚反應而製得。此反應可以批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83219 A7 ____ B7 五、發明説明(9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次或者連續形式進行之。進行該反應所用裝置可爲任何適 田形式之槽、g式管或者管柱。連繪方法通常包括使用一^或 更多CSTR及一或更多加工反應器。 芳族二羥基化合物(A )之實例包括雙(羥基芳基)烷, 如雙(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院(即雙酚A) 、2,2-雙(4-羥基苯基)丁烷、 2,2-雙(4-羥基苯基)辛烷、雙(4-羥基苯基)苯基甲烷、2,2-雙 (4-羥基-1-甲基苯基)丙烷、i,l-雙(4-羥基-第三丁基苯基)丙 烷、及2,2-雙(4-羥基-3-溴苯基)丙烷;雙(羥基芳基)環烷, 如1,1-(4_羥基苯基)環戊烷及1,1-(4-羥基苯基)環己烷;二 羥基芳基醚,如4,4’-二羥基二苯基醚及4,4,-二羥基-3,3’-二 甲基苯基醚;二羥基二芳基硫醚,如4,4乂二羥基二苯基硫 醚及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硫醚;二羥基二芳基亞 硕,如4,4’-二羥基二苯基亞硕及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 苯基亞硕;以·及二羥基二芳基硕,如4,4乂二羥基二苯基硕 及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硕。在一具體例中,芳族 二羥基化合物爲雙酚A ( BPA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碳酸二酯(B)之實例包括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 、碳酸雙(氯苯基)酯、碳酸間甲苯氧酯、碳酸二萘酯、碳酸 雙(二苯基)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丁酯、及 碳酸二環己酯。在一工業製程之具體例中,使用碳酸二苯 酯(DPC) 〇 碳酸二酯化合物亦可包含一較少量(即高至約50莫耳 % )之二羧酸或其酯,如對苯二甲酸或間苯二甲酸二苯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83219 A7 ___ B7 ___ 五、發明説明(10 ) 以製備聚酯聚碳酸酯。 在製備聚碳酸酯時,每莫耳芳族二羥基化合物通常使 用約1.0莫耳至約1.30莫耳碳酸二酯。在一具體例中,使 用約1.01莫耳至約1.20莫耳碳酸二酯。 選擇性鏈終止劑/末端封端劑。在本發明方法之一具體 例中,可使用先前技藝中另外的/選擇性的鏈終止劑或末端 封端劑。鏈終止劑之實例包括酚、對-第三丁基酚、對-枯基 酚、辛基酚、壬基酚及其他技藝中已知之末端封端劑。 選擇性分支劑。在本發明方法之一具體例中,需要時 會使用分支劑。分支劑爲已知的及可包括包含至少三個官 能基之多官能基有機化合物,所包含之官能基可爲羥基、 羧基、酸酐、及其混合物。特定實例包括苯偏三酸、苯偏 三酸酐、苯偏三酸三氯化物、三-對-羥基苯基乙烷、靛紅-雙-酚、三-酚TC(1,3,5-三((對-羥基苯基)異丙基)苯)、三-酚?厶(4(4(1,1-雙(對-羥基苯基)-乙基)'〇6-二甲基苄基)酚) 、苯均三酸、及二苯甲酮四羧酸。 選擇性偶合劑。在本發明方法之一具體例中,偶合劑 (如雙-烷基水楊基碳酸酯,如雙-甲基或乙基或丙基水楊基 碳酸酯,雙-苯基或苄基水楊基碳酸酯、雙(2-苯甲醯基苯基 )碳酸酯、BPA-雙-2-烷氧基苯基碳酸酯、BPA-雙-2-芳氧基 苯基碳酸酯、或BP A-雙-2-苯甲醯基苯基碳酸酯)可與末端 封端劑一起使用以使聚碳酸酯低聚物之分子量更快速增加 或增加地更多。 選擇性催化劑。聚碳酸酯合成可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3- 58321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n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以促進轉酯反應。實例包括鹼金屬及鹼土金屬或其氧化物 、氫氧化物、醯胺化物、醇化物、及酚鹽,鹼性金屬氧化 物,如Zn〇、Pb〇、及Sb2〇3,有機鈦化合物,可溶性鎂化 合物、含氮鹼性化合物及鈣、鎂、鋅、鉛、錫、錳、鎘及 鈷,及化合物催化劑系統,如含氮鹼性化合物及硼化合物 、含氮鹼性化合物及鹼(鹼土)金屬化合物、及含氮鹼性 化合物、鹼(鹼土)金屬化合物、及硼化合物。 在本發明之一具體例中,轉酯催化劑爲四級銨化合物 或四級鱗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之非限制用實例包括氫氧化 四甲基銨、乙酸四甲基銨、氟化四甲基銨、四甲基銨四苯 基硼酸酯、氟化四苯基鱗、四苯基鱗四苯基硼酸酯、氫氧 化四丁基鱗、氫氧化二甲基二苯基銨。 上述催化劑可單獨使用,或者根據使用情況使用二或 更多種類之混合物。當使用多於一種催化劑時,每一種催 化劑倂入熔融物係在反應之不同階段中倂入。在本發明之 一具體例中,一部分之催化劑係與末端封端劑一起加入。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催化劑之適當用量部分係與使用多少種(如一或兩種 )催化劑有關。一般,每莫耳二羥基化合物催化劑的總用 量通常爲約1 X 1〇_8至約1.0莫耳。在一具體例中,每莫耳 二羥基化合物催化劑用量在約1 X 1(Τ5至約5 X 10_2莫耳。 當使用多於一種催化劑時,每一種催化劑倂入熔融物係在 反應之不同階段中倂入。 聚碳酸酯中其他選擇性成分。在本發明中,聚碳酸酯 之製備可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種熱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14- 583219 A7 B7 五、發明説明(12) 脫模劑、冷卻劑、抗靜電劑、潤滑劑、抗霧劑、中性油、 合成油、鱲、有機塡料、及無機塡料,上述各者通常用於 先前技藝中。 將末端封端劑加至熔融製程中:將末端封端劑加至聚 碳酸酯之方法並未特別加以限制。例如,在批次或連續反 應器系統中,末端封端劑可作爲反應產物加至聚碳酸酯中 。在一具體例中,末端封端劑係在連續反應器系統中之較 後反應器(即聚合器)之前或之後加至熔融聚碳酸酯中。 在第二具體例中,末端封端劑係在連續反應器系統中之最 後聚合器以反應性擠壓方式加入。在第三具體例中,其係 在連續反應器系統中第一個及第二個聚合器之間加入。在 另一具體例中,末端封端劑係在第二個反應器及第一個聚 合器之間加入。 所加入末端封端量必須足夠達到所需之末端封端程度 。例如,末端封端劑所加入之化學計量相對於聚碳酸酯低 聚物之自由0H含量爲約0.3至2.0之間。在一具體例中, 所加入之化學計量爲約0.5至1.5。在另一具體例中,當沒 有加入其他末端封端劑時,所加入化學計量相對於自由〇H 爲約0.8至1.3,其係在最終所要聚碳酸酯分子量所需者。 用於供給末端封端劑之裝置/方法並沒有特別限制。末 端封端劑可以固體、液體、熔化物或水溶液形式加入。再 者,末端封端劑可以一次加入,或者分成數份並分成數次 加入。在一具體例中,末端封端劑可以粉末或液體藉由靜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5- 583219 A7 B7 五、發明説明(13 ) 止混合器加至製程中。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末端封端劑係適當地於聚合反應進行至一些程度而至 少部分形成聚碳酸酯低聚物之後加入。特別地,末端封端 劑係適當地在聚合反應進行至數目平均分子量Μη至少爲約 2,000道爾頓之後加入,在本發明之一特別具體例中,末端 封端劑係於數目平均分子量Μη在約2,000道爾頓至15,000 道爾頓之範圍內時加入。 在使用產生熔點高於20°C之鄰位經取代酚的末端封端 劑之具體例中,並不需要於末端封端劑加入系統中使用溫 度低於0°C之特別冷卻液體或者將溫度維持低於0°C之冷凝 器或冷凍捕集器,因爲鄰位經取代酚可輕易地使用習知裝 置(即使用冷凍水爲冷卻劑之冷凍捕集器)藉由蒸餾而移 除至塔頂餾出物系統中,在習知裝置中鄰位經取代酚可被 冷卻及固化以加速末端阻斷反應,而有高產率。 本發明方法可用於形成之聚碳酸酯係具有低於約500 ppm含量之鄰位經取代酣、低於約500 ppm含量之未反應末 端封端劑、及低於約2,500 ppm含量之活化端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實施例 本發明係以如下所述實施例說明之,其中本發明 並非被如下實施例所限制。 起始物質聚碳酸酯在所有實施例中,使用A、B或C 級聚碳酸酯爲起始物質。起始物質係在連續反應器系統中 用熔融方法製備的,其具有如下性質: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6- 583219 A7 B7 ^4> 聚碳酸酯A 聚碳酸酯B 聚碳酸酯c 重量平均分子量 18.3*103 ND 4.44*103 M w g/mole g/mole 數目平均分子量 8.34*103 8.67*103 2.41*103 Μη: g/mole g/mole g/mole 自由OH含量: 670ppm 745ppm 7345ppm 末端封端比 83.6% 81.0% 48% 五、發明説明( ND =未測量 在實施例中,進行下列測量。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 分子量:Mw及Μη係用1 mg/ml聚合物溶液在二 氯甲烷對聚苯乙烯標準物之GPC分析測量之。然後基於在 聚碳酸酯及聚苯乙烯標準物間之停留時間之差異對所測量 聚碳酸酯Mw及Μη値加以校正。在一些情況下,Μη係以 NMR光譜測量之。 b) 自由0Η含量係以聚合物與TiCl4在二氯甲烷溶液 形成之錯合物的UV/可見光分析而測量之。在一些情況下, 自由0H含量係以直接UV方法或NMR光譜測量之。 c) 末端封端含量係從自由〇H含量及Μη値計算而得 〇 實施例1-3 :將充有氮之批次反應器試管中裝入25克 聚碳酸酯Α及示於式(1) 、(2)及(3)之1.084x1 0.3莫 耳末端封端劑苯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 0.3624克“PSPC,,-實施例1 )或末端封端劑苄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〇.3775克 “BSPC”-實施例2)或末端封端劑2-苯甲醯基苯基苯基碳酸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83219 A7 B7 五、發明説明(15 ) 酯(0.3127克“2-BPPC”-實施例3)。混合物加熱至300°C 及攪拌20分鐘。在熔融物混合後,施加真空至系統至壓力 爲0.5毫巴,及反應持續20分鐘。在此反應階段後,自反 應試管取無色聚合物樣品。結果示於表1。
2-BPPC (3) 比較例1 -5 :重覆實施例1,但是並不使用末端封端劑 ’或者以下式所示末端封端劑替代之。使用2-乙醯苯基# 基碳酸酯作爲末端封端劑所製得聚合物爲黄色的。結果$ 於表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Χ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覓)
-18- 583219 A7 B7 五、發明説明(16 )
甲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
〇CH2CH3 2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酉旨
2-乙 醯苯基苯基碳酸酯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實施例4 :所用條件與實施例i_3相同,但是係以127 克聚碳酸酯B替代a,及使用2.330克(6.970 * 1〇·3莫耳) 苯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pspc )作爲末端封端劑。結果亦 示於表1。 貫施例5 :所用條件與實施例4相同,但是2.647克( 7·9 20 * 1〇_3莫耳)苯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pspc)作爲末 端封端劑,及反應溫度爲315γ,而非300。0。結果亦示於 表1 〇 實施例6 :所用條件與實施例4相同,但是4.236克( 12·67 * 1〇_3莫耳)苯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pspc)作爲末 端封端劑,反應溫度爲330°C ’而非300°C,及停留時間爲 30分鐘’而非20分鐘。結果亦示於表1。 比較例6-7 :重複實施例4,但是比較例6使用1.493 克(6.970 * 1 〇_3莫耳)碳酸二苯酯作爲末端封端劑,比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9- 58321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17) 例7使用1.89 8克(6.970 * 10·3莫耳)甲基水楊基苯基碳酸 酯作爲末端封端劑。結果亦示於表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實施例7 :在此實施例中,使用連續反應系統。其裝 置係由一個單體混合攪拌槽、兩個預聚合槽及一個水平攪 拌聚合槽。雙酚A及碳酸二苯酯以1.08:1莫耳比連續供至 加熱攪拌槽中,其中製得均勻溶液。將約250當量(2.5 * 10_4莫耳/莫耳雙酚A)氫氧化四甲基銨及1當量(1.1〇_6 莫耳/莫耳雙酚A ) NaOH加至溶液作爲第一預聚合槽之催化 劑。然後將溶液連續地供至下一個預聚合槽及之後的水平 攪拌聚合槽中,進行縮聚反應以產生起始聚合物“C”,其 係出現於實施例7中第二預聚合槽之出流中,其之Mw爲 4439±289克/莫耳,Μη爲2407±121克/莫耳,末端加蓋含量 約 48%。 於實施例7中,藉由加熱靜止混合器將苯基水楊基苯 基碳酸酯(PSPC)加至預聚合槽之熔融聚合物出流中(水 平攪拌聚合槽之進流),其用量相對於熔融聚合物流爲 2.39重量%。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比較例8 :重覆實施例7,但不使用末端封端劑。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583219 A7 B7 五、發明説明( 1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I漱 末端封端 % 〇〇 81.0 L47.6 1 | 92.0 1 L9L4 I 93.9 τ-Η un oo r-H oo oo | 90.2 I 89.7 1 85.9 1 I 92.3 I 1 93.9 I 1 97.7 I I 83.5 I 1 91.5 I i/S 45.8 Μη g/mole ί 8.34E+03 8.67E+03 2.5E+03 7.6Ε+03 8.1Ε+03 8.2Ε+03 1 11.7E+03 1 1 11.7E+03 1 10.6E+03 | 8.3E+03 | | 8.3Ε+03 1 7.90E+03 8.40Ε+03 8.31E+03 9.42E+03 | 9.96E+03 1 | 6.24E+03 1 7.32E+03 Mw g/mole CO ο CO 〇6 T-H g 1 4.6E+03 1 17.2Ε+03 18.1Ε+03 19.7Ε+03 2L0E+03 21.1E+03 19.6E+03 18.9E+03 [18.4Ε+03 | g g g g g | 14.5E+03 | 16.2E+03 反應髓 °C 1 1 1 〇 〇 〇 ο ο 〇 〇 〇 § VO CO § , 〇 as 04 〇 CN1 反應時間 分鐘 1 1 1 用量 mole/-〇H 1 1 1 ι 1 τ-Η r-H 1 r-H τ-Η τ-Η y—A r-H Η τ-Η r-H 1 r-H 1 1 所用之末端封端劑祖斷劑 1 1 1 苯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 苄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 2-苯甲醯基苯基苯基碳酸 酯 1 碳酸二苯酯 甲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 乙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 2-乙醯苯基苯基碳酸酯 苯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 苯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 苯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 碳酸二苯酯 甲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 苯基水楊基苯基碳酸酯 1 起始物質 < PQ ο < C < < PQ PQ PQ PQ PQ 〇 實施例 起始物質 起始物質 起始物質 Τ-Η CNI CO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比較例5」 寸 |比較例6 I 比較例7 卜 比較例8 mwIi® 伥 Ηαζ I — — -1 —f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線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1 -

Claims (1)

  1. 82, Α8 Β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附件二A : 第9 1 1 1 9263號專利申請案修正後無畫線之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 民國92年12月16日修正 1 · 一種製備芳族聚碳酸酯之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 (a) 藉由熔融轉酯方法從芳族二羥基化合物及碳酸二 酯製備具有自由末端〇H基之聚碳酸酯; (b) 將足夠量之下式末端封端劑加至具有自由末端〇h 基之聚碳酸酯以封閉聚碳酸酯之自由末端〇H基,因而形成 增加量之經封閉或經阻斷羥基之聚碳酸酯: 〇、、R C』1 〇 其中Ri是苯基、苯氧基、;基、或爷氧基,及R2係選 自Cl-C3。院基、Cl_C3。院氧基、C6-C30芳基、C6-C3。芳氧基、 C7-C30芳烷基、及C7-C30芳烷氧基,其中所加入末端封端劑 在加入時之用量以聚碳酸酯之1莫耳當量自由末端-0H基 計爲約0.1至1.5莫耳,及所加入的末端封端劑之聚碳酸酯 的數目平均分子量Μη在2,000道爾頓至15,000道爾頓。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R2芳基、芳 烷基、及芳氧基可被選自下列之取代基取代:Ci-C24烷基、 C卜烷氧基、苯基羰基、苯氧基羰基、苄基羰基、苄氧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83219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羰基、2-(苯基羰基)苯氧基羰基、2-(苯氧基羰基)苯氧基羰 基、苄基羰基)苯氧基羰基、2-(苄氧基羰基)苯氧基_基 、2-(苯基羰基)苯氧基羰氧基、2-(苯氧基羰基)苯氧基幾氧 基、2-(苄基羰基)苯氧基羰氧基、及2-(苄氧基羰基)苯氧基 羰氧基或其混合物。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Rl是苯氧基 或苄氧基。 '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r2係選自: 硬脂醯基、苯基、對-第三丁基苯基、苯氧基、對-第三丁基 苯氧基、對-辛基苯氧基、對-壬基苯氧基、對-十二院基苯 氧基、3 -十五院基苯氧基、對-十八院基苯氧基、對-枯基苯 氧基、或其混合物。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所加入末端封 端劑在加入時之用量以聚碳酸酯之每莫耳自由末端-0H基 計爲約0.8至1.3莫耳當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溶 態條件下將選自下列之偶合劑加至聚碳酸酯:雙-烷基水楊 基碳酸酯、雙-苯基水楊基碳酸酯、雙·苄基水楊基碳酸酯/ 雙(2-苯甲醯基苯基)碳酸酯、BPA-雙-2-烷氧基羰基苯基碳 酸酯、BPA-雙-2-苯氧基羰基苯基碳酸酯、BPA-雙-2-苄氧基 羰基苯基碳酸酯、BPA-雙-2-苯甲醯基苯基碳酸酯及其混合 物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所形成聚碳酸 酯在末端阻斷反應中產生含量500 ppm或更低之鄰位經取 本^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〇奶)六4規格(210\ 297公釐) ~rTz — U - ^¾-- (請先閲·«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參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黄合作社印製 583219 ABCD 六、申請專利範圍 代酚。 (請先閱脅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吣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所形成聚碳酸 酷在末端阻斷反應中產生含量1 0 0 p p m或更低之鄰位經取 代酚。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所形成聚碳酸 酯具有500 ppm或更低之末端封端劑。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所形成聚碳 酸酯具有1 〇〇 ppm或更低之末端封端劑。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所形成聚碳酸 酯具有2-(院氧基羰基)苯基、2-(苯氧基幾基)苯基、2-(卡氧 基羰基)苯基、及2-苯甲醯基苯基之端基的含量爲2,500 ppm或更低。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所形成聚碳 酸酯具有2-(苯氧基羰基)苯基之端基的含量爲uoo 1)1)111或 更低。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黄合作社印製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所形成聚碳 酸酯具有2-(节氧基羰基)苯基之端基的含量爲1,〇〇〇 ppm或 更低。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所選用之末 端封端劑係使得在末端阻斷反應中產生之鄰位經取代酚具 有高於約20°C之熔點。 1 5 · —種用於終止具有自由羥基之芳族聚碳酸酯中之 自由羥基的方法,其包括將下式末端封端劑加至芳族聚碳 酸酯以封閉聚碳酸酯之自由末端-OH基加蓋之步驟,因而 本亟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583219 A8 B8 C8 ___ ___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形成具有增加量之經封閉或經阻斷羥基之聚碳酸酯, 〇
    VR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其中Ri是苯基、苯氧基、苄基、或苄氧基,及R2係選 自Cl-C3〇焼基、已-(:3。焼氧基、C6-C3 0芳基、C6-C3。芳氧基、 C7-C3。芳院基、及C7-C3〇芳烷氧基,其中所加入末端封端劑 在加入時之用量以聚碳酸酯之.1莫耳當量自由末端_〇H基 計爲約0· 1至1.5莫耳,及所加入的末端封端劑之聚碳酸酯 的數目平均分子量Μη在2,000道爾頓至15,〇〇〇道爾頓。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方法,其中r2芳基、芳 烷基、及芳氧基可被選自下列之取代基取代:Cl_C24烷基、 烷氧基、苯基羰基、苯氧基羰基、苄基羰基、苄氧基 羰基、2-(苯基羰基)苯氧基羰基、2-(苯氧基羰基)苯氧基羰 基、2-(苄基羰基)苯氧基羰基、2-(苄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 、2-(苯基羰基)苯氧基羰氧基、2-(苯氧基羰基)苯氧基羰氧 基、2-(苄基羰基)苯氧基羰氧基、及2-(苄氧基羰基)苯氧基 羰氧基或其混合物。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中心是苯氧基 或苄氧基。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中R2係選自: 硬脂醯基、苯基、對-第三丁基苯基、苯氧基、對-第三丁基 苯氧基、對-辛基苯氧基、對·壬基苯氧基、對-十二烷基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83219 A8 B8 C8 D8 對-枯基苯 申請專利範圍 氧基、3-十五烷基苯氧基、對-十八烷基苯氧基 氧基、或其混合物。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中所加入將下 式末端封端劑在加入時之用量以聚碳酸酯之链首 句1襄耳自由末 端-0H基計爲約0.8至1.3莫耳當量。 (請先閲部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91119263A 2001-09-07 2002-08-26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 TW58321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948,253 US6525163B1 (en) 2001-09-07 2001-09-07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83219B true TW583219B (en) 2004-04-11

Family

ID=25487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19263A TW583219B (en) 2001-09-07 2002-08-26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525163B1 (zh)
EP (1) EP1427770B1 (zh)
JP (1) JP4237619B2 (zh)
KR (1) KR100900112B1 (zh)
CN (1) CN100349952C (zh)
DE (1) DE60202691T2 (zh)
TW (1) TW583219B (zh)
WO (1) WO20030229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0855A2 (en) * 2000-12-28 2002-08-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
US6870025B2 (en) * 2001-07-24 2005-03-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polycarbonate preparation
US20030120025A1 (en) * 2001-09-07 2003-06-26 Brack Hans Peter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
US6706846B2 (en) * 2001-10-10 2004-03-1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end-capping polycarbonate resins and composition for use in same
US6747119B2 (en) * 2002-03-28 2004-06-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paring a polycarbonate, copolymerization reagent and polycarbonate
US7041775B2 (en) * 2004-04-20 2006-05-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olycarbonate oligomer mixture at low temperature for manufacturing polycarbonate
US7312352B2 (en) * 2004-08-02 2007-12-25 Paul William Buckley Method of preparing ester-substituted diaryl carbonates
KR100614586B1 (ko) * 2004-08-13 2006-08-25 주식회사 삼양사 내스크래치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이를이용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 글레이징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7105626B2 (en) * 2004-09-10 2006-09-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incorporating alkyl ester endgroups to improve the release properties of melt polycarbonate
US7132498B2 (en) * 2004-09-27 2006-11-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rocess to make polycarbonate from bismethylsalicylcarbonate (BMSC)
US7230066B2 (en) * 2004-12-16 2007-06-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ultem block copolymers
KR100868238B1 (ko) * 2005-08-31 2008-11-12 주식회사 삼양사 표면경도 및 내스크래치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글레이징
KR100889829B1 (ko) * 2005-12-01 2009-03-20 주식회사 삼양사 내스크래치성 및 가공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 글레이징
US7365149B2 (en) * 2005-12-12 2008-04-29 Hans-Peter Brack Equipment cleaning in the manufacture of polycarbonates
US7485694B2 (en) * 2005-12-21 2009-02-03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s containing low levels of methyl salicylate prepared by a melt polymerization in a reactive extruder
US7485695B2 (en) * 2005-12-21 2009-02-03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s containing low levels of methyl salicylate prepared by a melt polymerization in a reactive extruder
US7498399B2 (en) * 2006-05-31 2009-03-03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ethod of preparing ester-substituted diaryl carbonates
US7495064B2 (en) * 2006-06-26 2009-02-24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anufacture of polycarbonates
US7645851B2 (en) * 2006-06-30 2010-01-12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 with reduced color
US7482423B2 (en) * 2006-06-30 2009-01-27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s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same
US7541420B2 (en) * 2006-06-30 2009-06-02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ethod for making molded polycarbonate articles with improved color
US7498400B2 (en) * 2006-06-30 2009-03-03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ethod of preparing polycarbonate
DE102007022130B4 (de) * 2007-05-11 2015-02-19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 nach dem Schmelzeumesterungsverfahren
US7619053B2 (en) * 2007-09-28 2009-11-17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onomer solution for producing polycarbonate
US7632913B2 (en) * 2007-09-28 2009-12-15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ethod of producing polycarbonate in a flash devolatilization system
US7601794B2 (en) * 2007-09-28 2009-10-13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onomer solution for producing polycarbonate
US7615605B2 (en) * 2008-03-26 2009-11-10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onomer solution for producing polycarbonate
US7671165B2 (en) * 2008-05-16 2010-03-02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ethod of forming polycarbonate
US7674872B2 (en) * 2008-06-17 2010-03-09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ethod of produc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
US7547799B1 (en) 2008-06-20 2009-06-16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ethod for producing phenolic compound
JP6245097B2 (ja) * 2014-07-14 2017-12-13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炭酸ジフェニ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TW201723017A (zh) * 2015-09-18 2017-07-0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聚碳酸酯樹脂、其製造方法、使用其所形成的成形品、薄片、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EP4255960A1 (de) * 2020-12-02 2023-10-11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olycarbonats unter verwendung eines halogenierten diarylcarbona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0074A (en) 1984-07-20 1985-05-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merizable 3-aroyloxyphenyl carbamat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JPH06145516A (ja) 1992-05-13 1994-05-24 Mitsui Toatsu Chem Inc 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
JP3253029B2 (ja) 1992-11-19 2002-02-04 日本ジーイー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法
JPH0790074A (ja) 1993-09-24 1995-04-04 Idemitsu Kosan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EP0764673B1 (en) 1995-09-19 1999-11-17 Teijin Limite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
US5759689A (en) 1996-06-13 1998-06-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extruded polycarbonate sheet with improved weathering
US6410777B1 (en) 1997-04-04 2002-06-25 Teijin Limited Salicylic acid ester derivative and its production
CN1131259C (zh) * 1997-04-18 2003-12-17 帝人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
EP0985696A4 (en) 1998-03-27 2002-01-16 Teijin Ltd STABILIZE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27770A1 (en) 2004-06-16
KR20040033023A (ko) 2004-04-17
WO2003022905A1 (en) 2003-03-20
CN100349952C (zh) 2007-11-21
KR100900112B1 (ko) 2009-06-01
JP2005518460A (ja) 2005-06-23
DE60202691T2 (de) 2005-12-01
DE60202691D1 (de) 2005-02-24
JP4237619B2 (ja) 2009-03-11
CN1610715A (zh) 2005-04-27
US6525163B1 (en) 2003-02-25
EP1427770B1 (en) 2005-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83219B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
US6706846B2 (en) Method for end-capping polycarbonate resins and composition for use in same
JP4112981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US6653434B2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
US6500914B1 (en) Method for end-capping polycarbonate resins and composition for use in same
TW200302240A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ranched melt polycarbonate by late addition of fries-inducing catalyst
JP4112979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US20030120025A1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
EP1436342B1 (en) Method for end-capping polycarbonate resins
KR100849252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방법
KR100773607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