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63112B - Multilayer record carrier with shifted recording start and stop positions - Google Patents

Multilayer record carrier with shifted recording start and stop position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63112B
TW563112B TW091103582A TW91103582A TW563112B TW 563112 B TW563112 B TW 563112B TW 091103582 A TW091103582 A TW 091103582A TW 91103582 A TW91103582 A TW 91103582A TW 563112 B TW563112 B TW 5631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title
record carrier
lower layer
pres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03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oudenberg Roel Van
Harm Albert Wierenga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63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631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4Recording involving phase-change effec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45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563112 五、發明説明( 本發明係關於包含至少兩層實質上平行且頭尾對齊資訊 層 < 多層記錄載體’其適於藉由放射線光束照射來記錄。 可圮錄光碟(recordable optical disk,CD-R)即此種記錄載 體足實例。本發明亦與此種多層記錄載體之製造有關。 本發明亦與此種多層記錄載體之記錄裝置及其記錄之方 法有關。 運用光學資料儲存系統(如:光碟機),可將大量資料儲 存於光學記錄載體中。資料之存取係將放射線光束(如:雷 射光束)對準記錄載體之記錄層照射,然後再偵測該反射光 束。可逆性或可覆窝之相位變更系統之光學記錄載體具有 兩種穩定的相位。將媒體上局部小區域之相位轉換為一種 穩定相位即可儲存資料位元。如將該寫入區相位轉換回起 L相位,即可抹除該資料位元。一般記錄載體之起始相位 多為結晶相位,載體資料層中的材料經雷射光束局部照射 ’相位轉變為穩定的非結晶相位,即可將資料寫入記錄載 體。載體結晶區域受熱高於其熔點溫度,該區域物質形成 不規則結構’然後再予以急速冷卻,即可固定不規則結構 《位置’使該區之物質結構轉為非結晶結構。如欲抹除該 資料位元,則將非結晶相位轉換回結晶相位之起始相位即 可。轉換回結晶相位的方法為··使非結养區域受熱並維持 ^其結晶溫度以上;或將非結晶區加熱至其溫度高於溶點 後,再予以緩慢冷卻至其再度形成結晶。因記錄載體上結 與非結晶相區域反射率不同,相位變化記錄載體便 藉由偵測兩區反射率的差異來讀取資料。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 a家料(CMS) Α4規格(21G X 297公着) 裝 訂 線 563112 A7 _____B7__ 五、發明説明( ) — cr兩個以上獨立的π己錄層’若欲讀取不同記錄層内的資料 ’可碉整透鏡的焦點位置。雷射光束會穿透較近或較上層 的記錄層,在較遠或較下層的記錄層寫入及讀取資料。就 多記錄層光碟而言,唯其雷射光入射的光碟表面與離表面 最遠或最下層記錄層之間的中間記錄層必須可以透光。 在配備隨機存取裝置的可複窝光學記錄系統(rewritable optical recording with random access)中,資料通常寫在: ECC區塊的記錄單元(如:不含標題的CLv系統);ECC區塊固定 片段(如:2 kb或4 kb大小的使用者資料)之固定記錄單元區塊 (如:區域型恆角速或ZCAV系統,其標題之間隙距離為記錄單 元£塊的整數倍數),長度片段不固定之ECC區塊(如:數位視 訊系統(Digital Video Recording systems,DVR),其中 ECC 區 塊的大小非標題之間隙距離的整數倍數,且資料寫入停止 於’標題前,待經過標題後重新開始,該標題包含導入區段 (segment run-in)與導出區段(segment run-out)之資料,以確 定其電子性質保持穩定正常。ECC區塊的此類片段在DVR 系統裡稱為「記錄訊框」(Recording Frame),在DVD系統 裡則稱為「同步訊框」(SYNC Frame)。含標題之光學記錄 載體内分隔為許多磁區,每個磁區皆包拿一個標題與一個 記錄單元區塊,該標題記錄該磁區的專屬識別位址,該記 綠單元區塊之用途則為記錄受錯誤偵測及校正碼(ECC)保 護的使用者資料。 D VR系統係使用ZCAV系統。此系統中,光碟内每個磁區 —- 5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规格(21〇 X 297公釐) 563112 A7
563112 A7 B7 4 五、發明説明( 因上層兩側的覆蓋層(或基板)與間隙塊,兩者折射係數 差異相當小(通常小於等於0.1,例如:覆蓋層折射係數’ 間隙塊之折射係數η=1·5)。是故標題區域與(結晶)未寫入之溝 槽區或間隙之間的透射率(transmittivity)或傳輸差異,〆般 而言影響不大。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已寫入與未寫入 區之間的透射率差異,在此情況下,標題區域便會造成問 題。標題區域就其透射率而言,可當作間隙。因此,以DVR 系統來說,光碟每一圈便有八個標題,至於含有標題的 DVD-RAM系統,每一圈的標題數目更多,而標題出現次數 頻繁也會形成問題。 標題區域及間隙透射率低於已寫入之記錄區。上資訊層 各類區域的位置隨機分布,因此上資訊層標題區域之位置 對應到下資訊層可能為記錄或寫入磁區,上資訊層標題區 域與間隙之透射率便會產生變化。此外,上下資訊層區段 不對稱也會導致非球形(unroundness)、偏離中心(eccentricity) (相對於碟片中心點,偏離螺旋磁軌中心的現象)以及角差 異。其中’相對於碟片中心點偏離螺旋磁軌中心的現象大 都出現於光碟片壓製與複製過程中的成型階段。 雙層或多層系統中,係於雷射光束的有效區域通過上層 的間隙或標題區域時,寫入或記錄下層?因此,如上資訊 層已i己錄資訊或資料,上層傳輸性質或傳輸特性便會根據 雷射光束是否通過寫入區域'間隙或標題區域而有所差異。 根據K. Kurokawa等人於光學記憶體國際研討會科技類 文摘(Techn· Digest ISOM/ODSWQ (SPIE 第 3864 卷), G張尺度適用fiii^(_CNS) 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563112 五、發明説明( —,一一—: 未寫入狀邊下之透射率· Τ(ηοη-ννι:^6η)=45% 已寫入資料狀態下之透射率:T(written) = 55% 由此可知,光碟在未寫入狀態之透射率或傳輸丁低於已 寫入狀態之透射率。在寫入下資訊層時,通過上資訊層上 未寫入區域(如:間隙或標題部份)時,光碟上便需要比通 過寫入區域還要高的入射功率Pinc ,如此方能在下資訊層 產生相同的記錄功率Prec。兩者關係如以下等式所示: prec=Pinc · T(upper layer) 例如,運用上述公式並配合Kurokawa等人所發現之參數值 ,可推導出以下結果:當記錄穿過寫入上層期間所需入射 功率Pinc=14mW時,在記錄穿過非窝入上層期間的入射功 率等於 Pine=17.1 mW : prec=Pinc,written · ^written)=PinC)non^itten . T(n〇n.written),
Pmc’non-wdtten-Pinc,她en · T(written)/T(non-written)=14(毫瓦)〇 (0.55/0.45),Pincn〇n-written=:i7 i(毫瓦)。 上例中’穿透已寫人之上層之記錄功率等於穿透未寫入 ^一上層之82%記錄功率。因此,使用14讀記錄功率會造 、己錄穿過未窝人區域時的功率降低18%,而使用旧^ 1己錄功率則會造成穿過寫入區域時的功率提高腦。然而 ^學C錄系統而言π在指定的容許功率㈣内是很常 的。廷種容許的功率範圍通常介於·ι〇%至間。較大 :範圍需要在雷射二極體的驅動單元中具有高頻寬功率控 以便於在未寫入或標題部份之下寫入時,校正透射率 -8
X297^1T 6 563112 五、發明説明( 的差異。 因此,較佳的解決方法為:上下層標題部份之間互以切 線或等角位置排列對齊,如此一來,便可避免上層標題部 份與連結間隙影響下層之寫入及讀取。^,即使採取這 種對%方式,但在下資訊層記錄或讀取期間,還是會造成 某些位置產生不一致的透射率。以下參考圖4來說明。 圖4為雙層光碟沿一記錄或讀取磁軌的結構剖面圖。圖 4B為圖4A虛線框起部分之放大圖示。此雙層結構包含上 ;貝訊層6及下^訊層8,上下兩層均含標題部份η與記錄磁 區R。由圖4Α可知,上下資訊層6、8實質上按角度或切 線方向對齊。亦即上下資訊層6、8的標題部份H按相同之 角度位置與切線位置對齊排列。實際上,這種對齊在光碟 製程中之對齊接合步驟即可完成,並將對位誤差控制在±ι〇 微米。 如圖4Β所示,雷射光束分別以角度位置Α及Β照射到下 資訊層8。另外,雷射光束穿透上資訊層6時,其光束直徑 (BD)所涵蓋< 區域亦如圖所示。在角度位置a時,上資訊 層6的光束直徑BD按一致的透射率涵蓋一致的記綠或寫入 區域。然而’在角度位置B時’由該光束直徑所涵蓋的區 域包含一寫入部份及一標題部份(尤其是通常在各標題部 份Η起始時所具有的一間隙部份)。因此,在該涵蓋區域^ 的透射率並不一致,致使角度位置Β用於讀取或窝入的兩 射功率不正確。 两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研發一種多層記錄載體及製造此類記 -9 - 本紙張尺度適财® ®家標準(CNS) Α4規格(21GX 297公#) 裝 訂 線 563112 A7 B7 五、發明説明(7 ) 錄載體的方法,以及一種在此類多層記錄載體上,藉由降 低記錄或讀取操作之傳輸性質差異副作用,來加以記錄的 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之成果:如_請專利範圍第丨及3項之記錄載體;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製造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 項之記錄方法,·以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記錄裝置。 因此,位於標題部份前後之記錄或窝入的起始與結束位 置可視情況移位,是故即使上層標題部份與已寫入部份之 間轉變,亦不影響下層之寫入與讀取。位移可藉由記錄操 作期間之對應控制達成,因此應將下層標題部份之間隙部 份擴大。此外,亦可於光碟製造期間,擴大下層的標題部 份,如此亦可使記錄磁區起始與結束位置移位。如欲放大 標題部份,可在標題部份裡增闢鏡射區或無訊號訊坑 (dummy pit)結構。 下層標題或間隙部份擴大後,雷射光束對準下層之起弘 與結束位置照射時,所涵蓋上層之區域可移位至具有一^ 透射率的區域,如此便能於整個記錄磁區使用正確的雷射 功率。 ,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及裝置的一具體實施例中,在上層中 ,間隙部份係配置於該標題部份(H)的該起始位置與結束之 間,以及於該標題部份(H)的該結束位置與起始之間,同時 間隙部份係按該預設距離擴大,因此下層由於下資訊層化 錄期間的額外移位,使得對應的間隙部份按該預設距離= 兩倍擴大。讀取標題時因而亦可不受讀取功率變化之影響 -10- 本紙张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63112 五 發明説明( 、大上貝訊層間隙長度’使其延長部分與對應之下資 二移位距離一致’則下層之讀取與寫入亦不受 存在之影響。在下層靖敗庐认 田項取私崤時,因為一定讀取過未寫入 £或,故不受上層狀態的影響。 田上層中的琢放射線光束對準下層並容許上層與下層之 間的最大對齊偏離時,該預設距離最好設定大於或等於該 光束直徑-半的總數。如此一來,即使資訊層由於最大容 許對齊偏離而無法對齊,但因在下層整個記錄或讀取操作 期間,上層雷射光束的光束直徑涵蓋透射率一致的區域, 故牝確疋使用正確的讀取或寫入功率。在格式中,預設 離亦可〃又疋為一個或1/2個記錄訊框之長度,亦即三個或 六個擺動週期(wobble peri〇d)。如此容許最大對齊偏離約為 6 0微米其就製程而"T係為可行的數值。此外,將預設距 離疋為二或六個擺動週期,正可與以六個擺動單元(一記錄 訊框長度)為主的DVR格式相符。亦即在上層與下層間切 換時,不必修改通道電子。只需依標題部份的結束與起始 調整其起始與結束位置即可。 以下就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例並參考附圖來詳細說明本 發明,圖式中: 圖1根據一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雙層耙錄載體剖面圖及 έ己錄早7C方塊圖, 圖2根據一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雙層記錄載體組成結構 之副面圖, 圖3根據一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上下資訊層對齊偏離之 -11 - 本紙伕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釐) 563112 A7 ___B7 五、發明説明(9~) 雙層記錄載體剖面圖,其上層間隙可視需要擴大, 圖4為雙層光碟中層結構之剖面圖。 現在說明較佳具體實施例以雙層光碟系統為準,雙層光 碟格式則根據T. Narahara等人於「應用於數位視訊系統之 光碟系統」(Optical Disc system for Digital Video
Recording),光學記憶體國際研討會科技類文摘(Techn.
Digest ISOM/ODS (MD1),1999 年7 月 11 至 15 曰,夏威夷考 艾島、SPIE第3864卷(1999),第50-52頁)及日本應用物理 期刊(Jpn. J. Appl.Phys. 3 9 Pt· 1 No· 2B (2000),第 912-919 頁) 提出之單記錄層光碟格式。 圖1為雙層記錄載體1與記錄單元10之剖面圖,記錄單元 10用以掃描資料以將資訊或資料寫入記錄載體丨。記錄載體 1包含透明基板5及實質上平行且頭尾對齊之第一層資訊層 6與第二層資訊層8,上下資訊層間以透明間隙層7分隔。 本具體實施例所舉為雙資訊層之記錄載體丨,唯實際資訊層 數目可多於兩層。記錄單元1〇包含依預設記錄或讀取功率 產生放射線光束12之放射線來源11,如:雷射二極體。放 射線光束透過分光器13 ,如:半透明板,及透鏡系統14,如: 物鈑,照射到聚焦點15。沿著光軸方向移動物鏡14 ,如箭號 16所示’即可依需要將聚焦點15照射到資訊層6、8。因第一 資訊層6部分區域可以透光,放射線光束便可穿透第一資訊 層照射到第二資訊層8。讀寫資料時,由中心點轉動記錄 載& )或移動聚焦點位置,使其與資訊層平面磁軌垂直, 即可掃描資訊層整個資料區域。資訊層反射之放射線隨著
裝 訂
563112 A7 B7
563112 A7
過覆蓋薄層。此外,圖 …人w观取代 圖2為雙層結構光碟1沿磁軌之剖面圖。一如圖* ,圖 上方以虛線框起部分為透射率改變之區域, 、 ▲ % 卜万為該區之 放大圖。在此類相位變更類型的記錄載體中(亦即,記錄載 體中的非結晶標記係記錄在結晶周圍),包含浮雕訊坑的預 先記錄的標題區域Η組成記錄載體絕大部份的未寫入部丫八 。標題區域Η起始部分的鏡射標記可用以控制偏移量 正伺服信號。特定言之,標題區域Η前後溝槽的部份係為 未寫入部份。這些部份又分別稱為引入區段或導入區域及 引出區段或導出區域。 一 足早物鏡14亦可以雙物鏡取代 在上下層6、8記錄磁區R中記錄或讀取的起始及停止位置 ,可由記錄控制單元20從擺動計數器中取得。標題區域η的 導入區段與導出區段中,溝槽並未窝入相位變更的資料。 DVR系統中,正式窝入資料前,導入(或導出)區段會以一間 隙部份開始(或結束)。此間隙的作用舉例如下··為增加記 錄載體1之覆寫週期,可以間隙作為導入區段中起始位置 之隨機移位區;記錄控制單元20由擺動信號取得寫入時脈 時’或使用未鎖定晶體時脈寫入時皆可能產生誤差,導致 使用的位元長度稍微超過標稱長度,此時,間隙即可作為 導出區段的預留空間。標題區域(H)在這些間隙部份的前後 位置會寫入保護碼(guard),以覆蓋前次記錄時產生的同步 模式資料’並保持電子性質穩定。 由圖2可知,記錄或寫入於下層8標題區域H的起始與 結束位置,會隨上層6按預設距離△移位。如此_來,光束
裝 訂
k 563112 A7
在通過第一層時所穿過區域的透射率,會與聚焦於下層8 的光束直徑BD的透射率一致。增加下層8間隙部份的長度 ,如下層8的斜線部分,即可達到上述效果。 又 圖3亦為雙層記錄載體之剖面圖,唯其上層6與下層8 之間未以相同角度位置或切線位置對齊之最大容許值亦加 以標示,以便於決定預設距離△時一併納入考慮。當考慮 此最大容許對齊偏離時,下層8標題區域H間隙部份之最 小長度(MG)必須大於等於以下兩者總和:(1)光束對準下居 8(或兩層以上結構中的最底層)投射時,穿透上層6之光束 直徑(BD)的一半;(2)上下層不對齊之最大容許值(即峰值對 峰值對齊公差,Peak-peak alignment tolerance Τ(ΡΡ))。以 下為計算公式: MG > BD/2 + Τ(ΡΡ) BD = 2 · SP · tan(asin (ΝΑ/η)), 上述公式中,ΝΑ代表雷射光束之數值孔徑,sp代表間隙 層7之厚度。 以DVR-blue system系統為例,使用數值孔徑NA* 〇 85 的藍光雷射對準最底層照射時,間隙層厚度sp約為3〇微米, 則光束穿過上層6時涵蓋區域之直徑BD約為40微米。是故若 上下層對齊準確(T(PP) = 〇),則相對於上層之起始位置,下 層8之起始位置需後移BD/2 = 20微米(其結束位置相對於上 層亦需前移同樣的距離)。一個通道位元長度為86.7 nm, 一個擺動週期為322通道位元,因此移位距離約等於〇. 7個 擺動週期。 -1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63112 A7 B7 13 五、發明説明( 若選定距離總和為3個擺動週期(即增加的間隙長产), 則上下“^之译值對峰值對齊公扣州為⑼微又米,’ 以此作為製程標準亦屬合理可行。此外,在導入區段選擇 使用二個擺動’在導出區段選擇使用三個擺動,由於dvr 格式是以π個擺料元或週期(記錄訊框長度)為基礎,因 此符合I3VR格式。此亦表示,纟不同層間切換時,記錄控制 單元20的通道電子無須調變。只要依標題區域η起始與社 束調整其起始與結束位置即可。此外,亦可以選擇6個擺^ 距離。一般而言,可以選擇記錄載體格式使用之記錄訊框 長度或其一半做為預設距離△。 此外,除擴大間隙長度外,亦可擴大下層8標題區域η, 如··前述之增闢資料(鏡射)區。如採取後者的方法,實際 溝槽結構之起始與結束位置會以上述預設距離後移。另外 ’亦可以下列方式擴大標題區域Η的範圍,如··利用無訊 號訊坑結構、序列,如VF0序列(一如標題中所使用的vf〇 序列)’利用其他無訊號訊坑序列’如隨機資料或其他正常 模式。上述做法在由相位變更部份(記錄磁區R)變更到標題 區域Η時,有助於調整自動增益控制、交流耦合(AC_c〇upiing) 與PLL(分害彳)電路(達到正確數值,故有利通道電子作用。此外 ,此做法亦可在徑向循軌過程中發出錯課信號(控制信號) ’而鏡射區域的做法則無此一功能,因此亦有利於循軌伺 服系統之作用。上述情況下,圖2、3中下層8斜線部分接 續在標題區域Η之後。欲以此方式擴大下層8之標題區域 Η,於a己錄載體1製程期間形成對應的標題區域即可。如採 -1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爱) 裝 訂 線 563112 A7 B7 五、發明説明( 取以上做法,讀取(浮雕)標題區域Η時,因上層8的透射 率並不一致,故仍可能遭遇讀取功率錯誤的問題。如透過 上層6標題區域Η記錄磁區R已寫入磁軌的起始或結束位 置’來讀取下層標題,所偵測到的HF信號可能會不穩定。 但若驅動單元19的自動增益控制(AGC)與記錄部份1〇標題 PLL的分割控制設定的頻寬夠寬,便不會造成這種問題。然 而’如欲避免讀取標題時頻率變動,可同時擴大上下層間 隙的長度,其中上層6擴大之間隙長度等於上述的預設距離 △’下層擴大之間隙長度則又多加另一段預設距離△,致使 下層8所得的總移位為距離△的兩倍。此移位範圍如圖3 虛線箭號與擴大之間隙(GE)所示,此移位並非必要,若欲 進行’則由1己錄控制單元2 0控制啟動。 DVR系統較適合以3個擺動作為上層6擴大的間隙長度 GE,以3 + 3 = 6個擺動為下層8擴大的間隙長度。根據這些 選擇,即使有標題區域Η及因上層6寫入/未寫入轉變而產 生的對應傳輸差異(因為光束通過上層6 —致的記錄狀雄), 也不會影響下層8的資料寫入(及讀取);而且上層6的:錄 狀態(因為一疋會讀取通過未寫入區域),也不會影下層8的 標題讀取。除擴大下層間隙,原本製作光碟時上下層6、8 的間隙長度相等,為達上述效果,亦可於此增加下層8標題 區域Η長度。 $ 請注意,本發明成果不僅限於上述較佳具體實施例,凡 多層記錄載體内資訊層之記錄會受其他資訊層傳輸性質變 化影響之記錄方法,皆可應用本發明成果解決此一問題, -17-
563112 A7
特疋S <,光學記錄載體之資訊層設計模式甚多。通常資 訊層中,起始位置之反射率高,寫入狀態之反射率低。然 而亦可使用包含兩種性質相反區域之資訊層,即所謂「空 白a寫入」層。同樣地,此種設計模式的資訊層也有寫入 狀態之透射率低於未寫人狀態之透射率。因此本發明隨附 的申請專利範圍内,較佳具體實施例可能有多種變化,不 限於上述本發日月Γ包含」之内容,亦不排除其他未於 專利範圍所聲明之步驟與㈣。本專利中請範圍内所有括 號内付㈣為舉例參考,不得視為中請專利範圍僅限於此。 -18-

Claims (1)

  1.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一種多層記綠載體,包含至少兩層實質上平行且實質上 頭尾對齊之資訊層(6、8),適合藉由—放射線光束照射 來加以i己錄,該多層記錄載體包含預設的記錄區段⑻ 配置於二至少_資訊層(6、8)中,該區段藉由標題部份 (H)來刀隔,其中一1己錄區域結束於一標題部份開頭之一 預設的結束位置,並起始於一標題部份結尾之一預設的 起始位置,其特徵為 在一下層(8)中,該起始位置與該結束位置,係以一上 層(6)為準而分別依一預設距離(△)移位至一較後位置與 一較前位置;以及其中 當該放射線光束對準該下層(8)的起始或結束位置時 ,可選擇孩預設距離(△),致使該放射線光束在該上層 中通過的一區域在光束直徑(BD)内具有一致的透射率。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記錄載體,其中在該上層(6) 中,一間隙部份配置於該標題部份(H)的該起始位置及結 束之間,或於該標題部份(H)的該起始位置及結束之間, 以及其中孩間隙部份係按該預設距離(△)來擴大,致使在 汶下層(8)中一對應的間隙部份按該預設距離(△)的兩倍 來擴大。 3· —種多層記錄載體,包含至少兩層實質上平行且實質上 頭尾對齊之資訊層(6、8),適合藉由一放射線光束照射 來加以記錄,該多層記綠載體包含預設記錄區段(R)配置 於该至少二資訊層(6、8)中,該區段以標題部份分隔 ,其中一記錄區域結束於一標題部份起始之一預設結束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63112 A B c D 六、申請專利範園 位置並起始於一標題部份結束之一預設起始位置,其特 徵為,在一下層(8)中,該標題部份的該起始與該結束係 以該下層(8)為準,分別按一預設距離(Δ)移位至一較前 位置及一較後位置;以及 其中當該放射線光束對準該下層(8)的起始或結束位 置時,可選擇該預設距離,致使該放射線光束在該上層 (6)中通過的一區域在光束直徑(BD)内具有一致的透射率。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記錄載體,其中該標題部份(H) 之起始與結束之該移位的達成,係藉由在該標題部份中 设置一鏡射區域或藉由設置一無訊號訊坑結構。 5·如申請專利申請範圍第丨、2或3項之記錄載體,當對 準於該下層(8)時,在該上層(6)中,該預設距離(△)設定 為約略大於或等於該放射線光束直徑的一半與該上層 (6)及該下層(8)之間的最大容許對齊偏離(μα)之總和。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2或3項之記錄載體,其中該預 設距離(△)相當於記錄訊框之一或一半。 7·種在一多層記錄載體(1)上藉由一放射線光束照射該 記錄載體來記錄資訊的方法,該多層記錄載體包含至少 二層實質上平行且實質上頭尾對齊的資訊層(6、8),該 方法包含一步驟 在該至少二資訊層(6、8)之預設區段(R)中記錄該資訊 ,該區段以標題部份(H)來加以分隔,並結束該資訊之該 記錄於該標題部份起始之一預設結束位置,且起始該記 錄於該標題部份結束之一預設起始位置,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563112
    其特徵為該方法也包括一步驟 相對該上層(6),在該下層(8)中,按一預設距離(△), 將該起始位置移位至一較後位置及該結束位置至一較 前位置,以及一步驟·· 當該放射線光束對準該下層(8)的起始或結束位置時 ’设疋該預設距離(△),致使該放射線光束在該上層(6) 中通過的一區域在光束直徑(BD)内具有一致的傳輸性質。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亦包括步驟為,在該上 層(6)中’按該預設距離(△)擴大配置於該標題部份之該 起始位置與結束之間或該標題部份之該結束位置與起 始之間的一間隙部份,致使在該下層(8)中的一對應的間 隙部份擴大為該預設距離(△)的兩倍。 9 ·如申請專利申請範圍第7或8項之方法,其中,當對準 於該下層(8)時,在該上層(6)中,該預設距離(△)設定為 約略大於或等於該放射線光束直徑的一半與該上層(6) 及該下層(8)之間的最大容許對齊偏離(MA)之總和。 1 0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方法,其中該預設距離相 當於一記錄訊框之一或一半。 11. 一種製造一多層記錄載體(1)之方法,包含至少二層實質 上平行且實質上頭尾對齊的資訊層(6 : 8),該方法包含 步驟 在該至少二資訊層(6、8)中形成預設的標題部份(Η), 該標題部份的配置係可分隔記錄區段(R), 其特徵為該方法也包括一步驟 -2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 X 297公釐) 3 6 5 2 A B c D 圍範利 專請 中 形成該標題部份致使在該至少二資訊層(6、8)之一下 層(8)中,該標題部份的結束以該至少二資訊層(6、8)之 一上層(8)為準而按一預設距離(△)移位至一較後位置, 以及該標題部份的起始以該至少二資訊層(6、8)之一上 層(8)為準而按一預設距離(△)移位至一較前位置;以及 該步驟為: 當該放射線光束對準該下層(8)之該記錄區段的起始 或結束位置時,設定該預設距離(△),致使用於記錄或讀 取該記錄載體(1)的一放射線光束在該上層(6)中通過的 一區域在光束直徑(BD)内具有一致的傳輸性質。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丨項之方法,其中該標題部份(η)之 起始與結束之該移位的達成,係藉由在該標題部份中設 置一鏡射區域或藉由設置一無訊號訊坑結構。 13· —種在一多層記錄載體(1)上用於記錄資訊之記錄裝置 ,該記錄載體包含至少兩層實質上平行且實質上頭尾對 齊之資訊層(6、8),該裝置包含: 一放射線來源用於提供一放射線光束, 記錄裝置(11)用以在該至少二資訊層(6、8)之預設區段 (R)中,藉由一放射線光束照射該記錄載體(1)來記錄該 資訊,該區段係藉由標題部份(H)來分隔;以及 控制裝置(20)用以結束該資訊之該記錄於該標題部份 起始之一預設結束位置,以及起始該記錄於該標題部份 結束之一預設起始位置, 其特徵為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a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63112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該控制裝置(20)可配置在該下層(8)中,以該上層(6)為 準,按一預設距離(△)移位該起始位置至一較後位置及該 結束位置至一較前位置, 其中當該放射線光束對準該下層(8)的起始與結束位 置時,設定該預設距離(△),致使該放射線光束在該上層 (6)中通過的一區域在光束直徑(BD)内具有一致的傳輸 性質。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裝置,其中該控制裝置(20) 係配置以在該上層(6)中,按該預設距離(△)擴大配置於 該標題部份的該起始位置及結束之間或於該標題部份 的該結束位置及起始之間的一間隙部份,致使在該下層 (8)中一對應的間隙部份擴大為該預設距離(△)的兩倍。 -2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91103582A 2001-03-19 2002-02-27 Multilayer record carrier with shifted recording start and stop positions TW56311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1201019 2001-03-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63112B true TW563112B (en) 2003-11-21

Family

ID=8180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03582A TW563112B (en) 2001-03-19 2002-02-27 Multilayer record carrier with shifted recording start and stop positions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6904011B2 (zh)
EP (1) EP1374232A1 (zh)
JP (1) JP2004519810A (zh)
KR (1) KR20030005361A (zh)
CN (1) CN1273970C (zh)
BR (1) BR0204490A (zh)
CZ (1) CZ20023800A3 (zh)
TW (1) TW563112B (zh)
WO (1) WO20020757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0849B2 (en) * 2001-05-18 2007-02-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storage medium enabling uniform light transmittance, optical read/write apparatus for same, and optical read/write method for same
KR100881665B1 (ko) * 2002-05-31 2009-0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층의 광 정보 저장매체 및 그 기록/재생 방법
KR100975299B1 (ko) 2002-06-10 2010-08-12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다중층 광 디스크 기록방법 및 장치
CA2496792A1 (en) * 2002-08-29 2004-03-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ulti-stack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um and use of such medium
KR20040069750A (ko) * 2003-01-30 2004-08-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정보 저장 매체
CN100367373C (zh) * 2003-03-24 2008-02-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盘信息的多层光盘
JP3710790B2 (ja) 2003-03-24 2005-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100677114B1 (ko) * 2004-04-27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보 저장 매체, 이 정보 저장 매체의 데이터 기록/재생방법 및 장치
WO2005109431A1 (ja) * 2004-05-10 2005-11-17 Pioneer Corporation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05116995A1 (ja) * 2004-05-27 2005-12-08 Pioneer Corporation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0428339C (zh) * 2004-08-30 2008-10-22 日本先锋公司 信息记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JP2006147061A (ja) * 2004-11-19 2006-06-08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再生装置、再生方法、記録装置
JP4042865B2 (ja) 2005-01-06 2008-02-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I345778B (en) 2005-01-14 2011-07-21 Pioneer Corp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EP1837865A4 (en) * 2005-01-14 2008-12-17 Pioneer Corp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ORDING DATA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WO2006088157A1 (ja) * 2005-02-18 2006-08-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100157753A1 (en) * 2005-08-01 2010-06-24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producing a signal from an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drive
JP4699142B2 (ja) * 2005-08-31 2011-06-08 株式会社アルメディオ 検査用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または光ピックアップの検査方法
US8185680B2 (en) * 2006-02-06 2012-05-22 Standard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hanging ownership of a bus between master/slave devices
KR101304571B1 (ko) * 2006-02-24 2013-09-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JP4586096B2 (ja) * 2009-02-24 2010-1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多層光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の記録方法
JP4664425B2 (ja) * 2009-06-05 2011-04-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多層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方法
JP6429124B2 (ja) 2015-03-27 2018-11-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02728A1 (de) * 1995-01-28 1996-08-01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Tele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JP2000285469A (ja) * 1999-03-31 2000-10-13 Toshiba Corp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DE60113346T2 (de) * 2000-07-26 2006-06-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Kawasaki Aufzeichnungsträger für Informationen mit einem Indexstartfeld
TW577068B (en) * 2000-10-10 2004-02-21 Hitachi Ltd Optical dis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05361A (ko) 2003-01-17
CZ20023800A3 (cs) 2003-04-16
CN1462432A (zh) 2003-12-17
BR0204490A (pt) 2003-06-24
EP1374232A1 (en) 2004-01-02
CN1273970C (zh) 2006-09-06
WO2002075728A1 (en) 2002-09-26
JP2004519810A (ja) 2004-07-02
US20020186637A1 (en) 2002-12-12
US6904011B2 (en) 2005-06-07
US20050163032A1 (en) 2005-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63112B (en) Multilayer record carrier with shifted recording start and stop positions
JP4756815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再生方法
TWI261832B (en) Optical disc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US20020126602A1 (en) Recording on a multilayer record carrier using feed forward power control
US7027383B2 (en)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s for reading and writing such a medium
TWI273564B (en) Recording-medium evaluation method,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070230296A1 (en) Multilayer record carri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and recording thereon, with reduced transmission differences in the upper layer
JP2003022532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ならびにその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装置
US20110096643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device and reproducing device
RU2418325C2 (ru)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на оптическом диск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записи
JP2004171740A (ja) 光学式情報記録媒体、光学式記録再生方法及び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
US20100172226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5011404A (ja) 光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US20060072430A1 (en)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um and use of such medium
JP4046798B2 (ja) 相変化型情報記録媒体
JP2007280518A (ja) 光ディスク
JP2003109225A (ja)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523896A (en) Record carrier, device and method of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JP2008217909A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2007207427A (ja) 光ディスクの記録再生装置、再生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JPH04102230A (ja) 光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を使用する記録再生方法
JP2007103007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記録再生装置
JP2008097795A (ja) 追記可能な光記録媒体とその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