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41760B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tenna diversity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tenna diversit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41760B
TW541760B TW091106974A TW91106974A TW541760B TW 541760 B TW541760 B TW 541760B TW 091106974 A TW091106974 A TW 091106974A TW 91106974 A TW91106974 A TW 91106974A TW 541760 B TW541760 B TW 5417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transmission
packet
antennas
packe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06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rdavan Maleki Tehrani
William Mcfarland
Original Assignee
Atheros 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heros Comm Inc filed Critical Atheros Comm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41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417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1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current reception conditions, e.g. switching to different antenna when signal level is below thres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2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ain and with auxiliary or diversity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Description

五、發明説明(1 ) 發明範曰壽 本叙明係有關無線語音及資料通訊,特別係有關於無 線傳輸與通訊系統提供天線分集之系統及方法。 背景 天線是一種傳輸電信號至自由空間之裝置。信號例如 可藉另一根位在附近或近距離的天線接收。天線可架設於 例如無線通訊網路之傳輸裝置。傳輸裝置之若干實例包括 無線基地台或存取點裝置以及行動台裝置。 美國電氣及電子工程學會(IEEE)建立無線局部區域網 路(LAN)標準 802.11。IEEE 802.11 標準(IEEE 8〇211)概述 無線LANs之媒體存取控制(MAC)以及實體層(ΡΗγ)規格。 IEEE 802· 11規格可用於無線LANs之資料傳輸。特別mEE 802.11 a標準可用於無線異步傳輸模式(atm)系統之傳輸, 涵蓋5十億赫(GHz或109 Hz)及6十億赫之操作頻率。如業界 已知’ IEEE 802_lla要求一種稱做正交分頻多工(ofdm)之 調變方法,OFDM經由於寬頻範圍利用多數頻率頻道傳輸 資料,因而允許以極高資料速度通訊。 IEEE 802.11 a規格考慮成功以及未成功之傳輸封包例 如資料封包,包括設計用以解決封包傳輸問題之機構,例 如要求有序傳輸封包、以及當接收實體未能適當接收封包 時,藉由傳輸封包實體而重新發送。如同網際網路通訊協 定(IP)及乙太網路通訊協定,IEEE 802.11 a不允許錯誤校正 碼。由於由來源發送而於目的地接收錯誤或漏失的封包必 須由來源重新發送,俾於目的地接收器獲得正確封包,因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〇x297公釐) 541760 五、發明説明(2 ) 此封包的重新發送構成咖8G2 Ua存取點及行動台的中 心議題。 σ /天線接收到跨衰減頻道的信號並非不尋常,典型於通 訊系統使用多數天線俾提供尋求替代之道的選項,俾由於 衰減頻道造成信號接收不良時,提供尋求替代之道的選 項,因而找到未衰減的良好頻道。衰減頻道起因之若干例 包括信號的相移以及多路徑干擾錯誤。天線間傳輸的射頻 能可能由於能量採用多個路徑,於送至接收天線的路上有 多重延遲’結果遭遇破壞性與建設性干擾。干擾可能造成 天線接收封包錯誤、或完全漏接一封包。 理想上由於多重路徑效應而造成特定頻道衰減時,使 用天線分集技術’由-根天線改至另一根天線,提供很有 可能並未衰減的另一通訊頻道。 傳統上快速天線分集技術用來管理多重天線。以此種 辦法帶有兩根天線為例,當一封包到達時,第_天線用來 接收信號。接收經歷-段足夠時間而判定接收品質後,通 訊切換給第二天線。然後第二天線用來接收該信號直到^ 疋接收品質為止。最後通訊切換成可使用任一根有最佳接 收品質的天線。某些例中可使用多於兩根天線。 使用快速天線分集嘗試及測試多根天線係於封包之 前同步信號、標頭、或訓練部分進行。檢驗前同步信號而 非檢驗資料,故當測試不同天線時不會漏失資料。 為何此種辦法用於IEEE 802.1U標準以及用於任何其 它高資料速率無線系統不合所需之理由有多項。首先, 541760 五、發明説明 的包前同步信號相當短例如總持續時間8 二:Γ 為任何高資料速率通訊系統所需, 俾維持回效率通訊系統。 太網路長度封包之持續日士^/4速率之變更高’標準乙 長产县 、”曰1更鈿M。若前同步信號之時間 、。雖然短前同步信號對效率而言為較佳, 二:步信號縮短使用兩根或全部天線可用於測試的時 二土士於驅動電力交換機的實體限制,於天線間切換需要 一《k日守間。此外,測量來自〜 他七 不自扎疋天線之信號需要最短時間, =效決定信號品質。當測量時間(亦即前同步信號持續時 間)極短時’可能獲得的品質估值極差。 耗用在切換以及測量來自不同天線信號之時間可縮 短可用於封包前同步信號期間常見需要執行的其它功能可 湘的時間量。此等功能例如包括正確設定於接收鏈的放 大益增益,提取輸入信號之頻率補償值,以及找出適當符 號邊界。當前同步信號短時,若時間耗用在選擇最佳天田線, 則頻率補償值、增益設定、或符號時序品質受損。因此理 由故,實際上IEEE 802.11a之前同步信號過短而不允許測 試多根天線。如果試圖強迫於前同步信號時間做天線選 擇,實際上將造成通訊系統的總體效能低劣,典型地對使 用何根天線做出不良選擇。 於封包前同步信號期間進行快速天線分集.切換,對 iEEE 802.lla OFDM系統產生額外獨特挑戰。由於〇fdm ^號為寬頻信號,兩根單向天線間之性能差異將不等於總 接收功率。更可能兩根天線間的差異因多路徑乾燥故將等 五、發明說明(4 ) 於某個窄頻範圍的窄道。 但IEEE 802.11a前同步信號係由相對少數分布寬的窄 頻組成。因此當考慮作為測試信號時,mEE 8〇2 iia前= 步信號無法用以感測多個由於多路徑干涉而可能出現於^ 頻帶範圍的窄道。於IEEE 8〇2. i i a前同步信號期間測試: 對封包之正常資料部分的接收不利,該部分跨全部頻率範 圍。於IEEE 802.1 la系統,應用已知辦法例如使用封包前 同步信號感測頻道而在二天線間做出正確選擇成問題。 典型地天線分集技術係假定決定過程存取來自二或 夕根天線的信號。其中多種技術係基於檢驗來自二或多根 天線的信號組合平均值。一種平均方法係做最大比值組 合,此處來自二或多根天線的信號被指定不同的權值,並 加總而形成加權組合信號。 與IEEE 802.11a系統相反,大部分無線系統為窄頻信 號糸統。依據傳輸和接收頻道反應而定,窄頻信號通常被 視為具有$虎頻見數百千赫(kHz,或1 〇3 Hz)例如500千赫 或1百萬赫(MHz或106 Hz)或以下,依據傳輸及接收頻道反 應而疋’廣頻及見頻k號通常被視為具有信號頻寬高於1 MHz之信號。於IEEE 802.1 la系統,信號操作頻率於5至6 GHz附近,因此就定義而言此等信號顯然為寬頻信號。 於窄頻系統,因頻寬限於數百kHz或以下,二或多個 由二或多根天線接收的信號通常未顯示顯著變化,換言 之,信號於信號頻寬範圍内相對於彼此具有相對平坦反 應。如此表示二或多個信號可使用天線分集組合技術相當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 (210X297公釐) 541760 A7
五、發明説明(6 於因應高資料速率系統如IEEE 8〇21 la順應性系統的獨特 挑戰。 概述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克服前述問題及挑戰。 本發明可滿足此項目的及其它目的,本發明一方面提 仏種根據目前較佳具體實施例於通訊系統提供天線分集 之方法。通訊系統含有傳輸裝置,其於單一位置分別發送 及接收傳輸封包及接收封包。傳輸裝置包括二天線。二天 線之一被指定為内設天線。二天線之被指定為内設天線以 外的另一根天線為替代天線。各個傳輸封包首次使用内設 天線作為傳輸天線發送。對任何傳輸封包而言,傳輸天線 為至少兩根天線中任一根用來發送傳輸封包的天線。各個 確認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之接收封包係使用發送先前發送 的傳輸封包之傳輸天線作為接收天線而接收。對任何接收 封包而言,接收天線為至少二天線中任一根用以接收接收 封包的天線。全部其它接收封包皆係使用内設天線作為接 收天線的天線接收。二天線中之何者為内設天線以及何者 為替代天線可顛倒。來自二天線中只有一根天線之傳輸與 接收結果用以判定是否逆轉二天線中之何者作為内設天 線。 根據較佳具體貫施例,一種於通訊系統提供天線分集 之方法呈現於本發明之另一方面。通訊系統含有傳輸裝 置,其分別於單一位置發送與接收傳輸封包及接收封包。 傳輸裝置包括二天線。二天線之一被指定為内設天線,而 541760 A7
541760 A7 --— B7 五、發明説明(8 ) "" --- 施例於通訊系統提供天線分集之方法。該通訊系統含有一 傳輸裝置,其可於單-位置分別發送與接收傳輸封包及接 收封包。傳輸裝置包括至少二天線。該至少二天線之一設 計作為内設天線。該至少二天線之設計作為内設天線以外 之天線為替代天線。各傳輸封包首次使用内設天線發送。 各確認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之接收封包係使用至少二天線 中用來接收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之該天線接收。全部其它 接收封包係使用内設天線接收。任何未能使用内設天線及 替代天線之一成功地傳輸的傳輸封包被再度發送至使傳輸 封包被成功地傳送為止、或再度發送至達到預定再度發送 次數為止。内設天線係回應於預定標準於至少兩根天線間 改變,該標準考慮於再度發送步驟期間可成功地傳輸傳輸 封包的天線,因此一旦内設天線改變,發送步驟及接收步 驟分別將使用改變後的内設天線發送與接收。 於本發明之另一方面呈示根據目前較佳具體實施例 之天線分集系統。該系統包括數個行動台和一個存取點。 存取點分別於單一位置發送及接收傳輸及接收封包。存取 點係配置成可透過傳輸封包及接收封包而與行動台通訊。 存取點包括至少兩根天線、一交換器及一傳輸管理介面。 對於任何傳輸封包,傳輸天線為該至少二天線中用以發送 傳輸封包之天線。對任何接收封包而言,接收天線為至少 二天線之一用來接收接收封包之天線。交換器介於至少二 天線間改變。傳輸管理介面指導交換器,以及指定該至少 一天線之一作為内設天線。介面回應於預定標準變更至少 本紙張尺度翻巾關家鮮
----------釣-----1…·,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本頁} •、一-τ_ 541760 五、發明説明(9 ) 二天線之一為内設天線,該標準考慮傳輸天線於傳送傳輪 封包的成功以及接收天線接收接收封包的成功情況。至少 二天線中之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之另一天線為替代天線。内 設天線用作為傳輸天線,俾首次發送各傳輸單播封包,以 及發送各傳輸廣播封包。用於發送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之 傳輸天線,用作為接收天線用來接收各個確認先前發送的 傳輸封包之接收封包。内設天線用作為接收天線,接收天 線接收全部其它接收封包。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而言,若 傳輸單播封包經-或多次嘗試後未能由内設天線成功地傳 送,則使用替代天線用來發送傳輸單播封包。 根據目前較佳具體實施例之天線分集系統呈現於本 發明之另-方面。系統包括一存取點及一行動台。該行動 台於一個位置發送及接收傳輸及接收封包。行動台配置成 透過傳輸封包及接收封包而與存取點通訊。行動台包括至 少二=線、—交換器、及一傳輸管理介面。對任何傳輸封 包而言,傳輸天線為至少二天線用來發送傳輸封包給存取 點之一。對於任何接收封包,接收天線為至少二天線中之 用來由存取點接收封包之天線。交換器介於至少二天線間 改變。傳輸管理介面指示交換器,指定該至少二天線之一 作為内設天線。回應於預定標準,介面改變該至少二天線 中之任-者為内設天線,預定標準考慮傳輸天線是否成功 地用於發送傳輸封包,以及接收天線用以接收接收封包的 成功,f月況。至少二天線令之非指定用作為内設天線之該天 線為替代天線。内設天線用作為傳輸天線,用來首次發送 541760 五、發明説明(ίο ==封包。用於發送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之傳輸天 個接2 線,俾接收確認先前料的傳輸封包之各接收封包。内設天線用作為接收天線俾收:封包。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而言,若經—或多次t試後’:=未能成功地傳輸傳輸單播封包,則使用替 來發运傳輸單播封包。 本發明之另一方面呈現根據目前較佳具體實施例之 2分集系統。系統包括若干行動台於_指定網路,以及 第仃動台於該指定網路。第一行動台分別於單一位置 發送與接收傳輸封包及接收封包。第_行動台配置成可與 行動台透過傳輸與接收封包通訊。第_行動台包括至少二 天線、-交㈣、及-㈣管理介面。對任何傳輪封包而 言,傳輸封包為該至少二天線中之用以發送傳輸封包之天 線。對於任何接收封包而言,接收天線為至少二天線中 以接收接收封包之該天線。交換器介於至少二天線間 變。傳輸管理介面指導交換器,以及指定該至少二天線之 一用作為廣播内設天線、以及該至少二天線之一用作為目 的地内設天線。該介面回應於預定標準改變至少二天線中 之何者作為廣播内設天線,該標準係將傳輸天線用於傳送 傳輸封包之成功情況以及接收天線用以接收接收封包之成 功情況列入考慮。目的地内設天線及廣播内設天線不必 "亥至少一天線中之同一根天線。至少二天線中之非為指 作為目的地内設天線之天線為目的地替代天線。目的地内 設天線用作為傳輸天線,俾於首次發送各個傳輸單播封 用 改 為 定 本紙張尺度_中國國家鮮(^4規格⑵GX297^ 13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t 線- 541760 A7
541760 A7
五、發明説明(!3 ) 線指定作為内設天線 天線以外之讀a❹/線+之衫作為内設 天線作為值’日、、,天4。各傳輸封包首次係使用内設 該至少==線發送。用於任何傳輸封包,傳輸天線為 確2 =線中心發送傳㈣包至存取狀該天線。各 == 輸封包之接收封包係使用用於發送先前 =傳輸封包之傳輸天線料接收天線接收。對 =包…接收天線為該至少二天線中用以接收來自存 』之接收封包之該天線。全部其它接㈣包皆係使用内 j天㈣為接收天線而接收。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而言, 右傳輸單播封包經—或多次嘗試後未能成功地藉内設天線 傳輸’則傳輸單播封包於替代天線發送。至少二天線中之 何者為内設天線係回應於預定標準改變,該預定標準考慮 傳輸天線用於傳輸傳輸封包是否成功以及接收天線用以接 收接收封包是否成功。 根據較佳具體實施例,一種於通訊系統提供天線分集 之方法呈現於本發明之另―方面。通訊系統含有一傳輸裝 置,其於單一位置分別發送及接收傳輸封包及接收封包。 傳輸裝置配置成可透過接收封包及傳輸封包而與若干目的 地傳輸裝置通訊。傳輸裝置包括至少兩根天線。至少二天 線之一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至少二天線之一指定作為 目的地内設天線。目的地内設天線及廣播内設天線不必為 該至少二天線中之同一根天線。各傳輸封包首次使用目的 地内設天線作為傳輸天線發送。對任何傳輸封包而言,傳 輸天線為至少二天線中之用以發送傳輸封包的天線。至少 、天線之拍疋作為目的地内設天線以外之天線為目的地替 戈天線各傳輸廣播封包係使用廣播内設天線作為傳輸天 線么运。各個確認切發送的傳輸封包之接收封包係使用 用於發送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之傳輸天線作為接收天線。 對任何接收封包而言,接收天線為該至少二天線中之用以 接收接收封包的天線。全部其它接收封包係使用廣播内設 天線作為接收天線接收。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而言,若傳 輸單播封包經—或多次嘗試後未能成功地由目的地内設天 線傳輸,則傳輸單播封包於目的㈣代天線發送。至少二 天線中之何者為廣播内設天線係回應於預定標準改變,該 I準考慮傳輸天線用以傳輸傳輸封包是否成功以及接收天 線用以接收接收封包是否成功。 圖式之簡要說明 月'J述及其匕特色、方面及優點由後文細節說明連同附 圖研讀將顯然自明,附圖中: 第1圖為略圖顯示根據較佳具體實施例,第一範例無 線通aK網路結構; 第2圖為略圖顯示根據較佳具體實施例,第二範例無 線通訊網路結構;
第3圖為方塊圖顯示根據第丨及2圖之範例網路之傳輪 裝置; ",J 第4圖為流程圖顯示根據較佳具體實施例且於無線網 路之存取點實施,第一範例天線切換分集決策結構; 第5圖為流程圖顯示第4圖之第一範例天線切換分集 541760 五、發明說明(is 決策結構之一部分; :圖為流程圖顯示根據較佳具體實施例且於 策結構; 订動口貫把’弟二範例天線切換分集決 弟7圖為流程圖顯示第6圖之第二範例 決策結構之一部分; 換刀集 弟8圖為流程圖顯示根據較佳具體實施例且於| 定網路之行動台實施,笛-…… —丁動口見施弟二靶例天線切換分集決策結構; …第9圖為流程圖顯示第8圖之第三範例天線切換分集 決策結構之一部分;以及 第10圖為流程圖顯示第8圖之第三範例天線切換分集 決策結構之另一部分。 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面,較佳具體實施例包含於〗EEE 802. lla順應性5至6 GHz環境提供天線切換分集的封包再 度傳輸。切換天線的決定較好根據來自一根天線的信號做 決定。根據較佳具體實施例,此處所述天線分集系統及方 法以合理複雜程度之成本,提供可媲美用於例如傳統窄頻 信號環境之傳統分集技術的分集增益。天線切換分集演繹 法則之較佳具體實施例較好係於低於封包之傳輸環境實 施,而非於天線係根據接收的功率切換的環境實施。 現在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附圖提供本發明之較佳具 體實施例之舉例說明。 弟1圖為略圖顯不結合此處所述較佳方法及夺统之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规格(21〇χ297公釐) 18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丨 W/60 五、發明説明(l6 =面,第:範例無線網路通訊系統100之結構。較佳具體實 =例:’系統!⑻為8G2Ua順應性無線系統。系統⑽包括
右干客戶衣置,行動節點,或行動台(STA) STA 1 11〇、STA 2 112 - s ΤΑ 1 1 1 /1 。 ···、STA Μ 116,基地台或存取點(Αρ) ⑽及有線網路U8例如乙太網路乙綱馬合至^ Go。各個 "° 〇 ···、116&ΑΡ 120包括二無線收發器例如天線 用以發射與接收射頻能。行動台STA ;[ 11G包括天線122、 U4,而行動台STA2 U2包括天線126、128。行動台STA3 U4包括天線130、132,行動台STA Μ 116包括天線134、 A? 12〇包括天線138、140。當然系統1〇〇不限於每裝 置兩根天線,任何數目天線皆可用於適合任何技術、環境、 衣仏或性旎限制。系統1〇〇表示基地台系統(bss)模式網路 或非指定網路,原因在於無線系統100包括AP 120。相反 ^曰疋、罔路為不含集中控制裝置例如存取點的網路。於 BSS模式網路或非指定網路組態,一行動台單獨與該存取 點通訊,存取點則配置成可與其涵蓋範圍内的任何且為全 部行動台通訊。AP 12〇為用以介面行動台11〇、…、ιΐ6無 線網路與有線網路118亦即本例中之乙太網路LAN介面的 裝置。如第1圖所示,多數行動台11〇、···、U6可透過同一 AP 120而連結至有線網路。無線通訊系統如系統丨允許 行動能力,因此不似習知有線網路,使用者或行動台如行 動σ 11 〇、.. ·、116允許到處移動而仍然保持透過AP 120連 結至有線網路。 第2圖為略圖顯示結合此處所述較佳方法及系統,第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Q^) Μ規格(21〇><297公釐) 541760 五、發明説明(17 ) 二乾例無線網路通訊系統200之結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 系統200為802.1 1 a順應性無線系統。系統2〇〇包括若干客戶 裝置、行動節點、或行動台(STA)STA121〇、STA22i2、 STA 3 214、·.·、STA M 216。各個行動台 21〇、、2i6 包 括二無線收發器例如天線用以發射與接收射頻能。行動台 STA 1 210包括天線218、220,而行動台STA 2 212包括天 線222、224。行動台STA 3 214包括天線226、228,行動台 STA Μ 216包括天線230、232。當然系統2〇〇不只限於每個 裝置兩根天線,任何天線數目皆可使用,只要適合任何技 術、%坆、製造或性能限制即可。本範例系統2〇〇與第i圖 系統100相反,系統200表示獨立基本服務組(IBSS)模式網 路或指定網路,原因在於無線系統2〇〇只包括行動台 21〇、系統200不具存取點或基地台。指定網路為 一種不含集中式控制裝置如存取點之網路。此種組態中, 行動台如行動台210、…、216允許彼此直接通訊。 廣播封包表示於無線系統發送至全部目的地的封 包。塔台廣播封包或稱做塔台為主要廣播封包類型。塔台 為先前已知的廣播封包類型,用於無線網路作為目的地之 先導信號以及同步信號。塔台提供帶有時序資訊的目的 地。塔台典型之長度短,且包括預先載明的資訊。 多播封包表示發送給二或多個預知目的地的封包。導 向封包或單播封包表示直接發送給特定目的地的封包,如 ” 31地要求獨特接收该封包的目的地的確認。此點係與 廣播封包及多播封包相反,後二者發送給多個目的地,典 的地的確認。 型地熟需要求來自個別目 某些系統中’請求發送(RTS)封包由來源發送給目的地 旬門目的地’來源是否可發送封包。若目的地成功地接收 RTS封包且可接叉發送,則目的地以明瞭發送(〔π)封包回 應。然後來源可送出資料封包典型為單播 資料封包給目的 地。若單播資料封包成功地由目的地接收,則來源收到目 的地發送的石雀認封包。 士 §使用者或行動台實體移動遠離存取點例如Ap 12〇 日寸,或當指定網路中,行動台間的實體距離加大時,行動 台間傳輸失敗機率增高。來去於存取點的信號或來去於行 動台的信號(視何者適用決定)變弱,封包較為可能因雜訊 或因接收錯誤而漏失。 於封包傳輸失敗之例,行動台或存取點可再度發送封 包:某些情況下,行動台或存取點可以較低資料速率再度 發运封包,俾提高封包被正確接收的機率。 以BSS系統100為例,Ap 12〇發送廣播封包包括塔台封 包給全部行動台110、...、116。系統1〇〇之行動台ιι〇、·..、 彼此未發送任何類型封包,也未發送廣播封包給AP 120’行動台11G、··.、116也未回應於接收來自⑽的廣 播封包而發送確認封包。反而Ap 12〇及行動台ιι〇、、川 彼此發送單播封包。AP 12()較好配置成回應於每個於^ 120接收的單播封包而送返確認封包。同,行動台 110、…、116之較佳組態係回應於每個於行動台、、 116接收的單播封包而送返確認封包。 第2 541760 五、發明説明(l9 , 於IB SS (指定)系統200之例,並無存取點,只有行動台 210、·.·、216。任何行動台21〇、…、216皆可發送廣播封 包給全部行動台21〇、.··、216。較好每次發送塔台封包時, 塔台廣播封包係由不同的行動台210、…、216發送。各塔 。封包之間隔期間’任何行動台2丨〇、…、2丨6之任意行動 口 210、...、216可彼此發送封包。與BSS模式相反,系統 2〇〇之行動台2 10、…、216確實發送封包給彼此。行動台 21〇、.··、216並未回應於廣播封包發送確認封包。反而行 動口 21 〇、…、216發送單播封包給彼此。行動台21 〇、...、 216較好配置成回應於每個於行動台21〇、…、二“接收的單 播封包而送回確認封包。 第1圖之範例無線通訊系統100及第2圖之系統200皆 為此處所述較佳方法及系統之具體實施例。該方法及系統 將參照範例系統100、200做說明。較好任何行動台或存取 點例如然線系統丨⑽及2〇〇之行動台或存取點可作為來源發 射器或目的地接收器位置。舉例言之,第丨圖系統1〇〇之存 取點AP 12〇根據此處所述天線分集技術之較佳具體實施 例,可作為來源發射器,俾發射封包給目的地節點行動台 110、···、116,包括廣播封包給全部行動台11〇、 、116、 多播封包給若干行動台;Π〇、_.·、116、以及單播封包給任 -行動台11G、_·.、116。同理例如,根據此處所述天線分 集技術之較佳具體實施例,第丨圖系統1〇〇之行動台8丁八3 114可作為來源發射器而發射單播封包給目的地^ 。根 據此處所述天線分集技術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例如, 本紙張尺度顧巾關家#格⑵0X29^jy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可| :線丨 回” 4200之仃動台STA 2 2i4可作為來源發射器而發射封 目的地節點行動台STA 1 210、STA 3 214、、...STA Μ 216 ’包括廣播封包給全部行動台210、214、···、216、多 播封包給若干行動台21〇、214、、216、以及單播封包給 任一行動台 210、214、 、216。 置 壯第3圖為方塊圖顯示根據較佳具體實施例,範例傳輸 衣置300如存取點或行動台。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傳輸裝』 為IEEE 802.1la順應性裝置。傳輸裝置3〇〇包括發射器 接收(T/R) 3 10、記憶體32〇、匯流排介面單元(biu) 、
以 線 N 及硬體/軟體組合單元(HSU) 33()。則33G傳送來自則 340的封包給記憶體32〇。此外,佇列丁爪31〇之各 個封包,故HSU 330較好控制封包發送順序。T/R31〇較好 包括一或多具無線收發器例如天線360-1、…、360-N用 發射與接收射頻能;以及包括交換器35〇用以於各天 ' ···、36〇-N間切換。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天線數目 等於2,T/R 310包括天線36(M、36〇_2。概略言之,裝置 300非僅限於兩根天線,只要適合任何技術、環境、製造或 性能限制,則任何天線數目N皆可使用。 台 ^就系統100、200說明傳輸裝置300,傳輸裝置300表示 第1圖之AP 120、行動台11〇、…、116及第2圖之行動 210 216中之任一者。 較好於指定網路具體實施例,傳輸裝置3〇〇為帶有hsu 330包括天線表370之行動台。雖然天線表37〇顯示於第3 圖,但於其它具體實施例,HSU 33〇不含天線表。天線表 五、發明説明(21 ) 3 7 0容後詳述。 再度參照第3圖,依據實務而定,HSU 330可用以替代 習知局部處理單元,且可劃分習知局部處理單元之若干功 能及特色於軟硬體間。Hsu 33〇也包括主機處理器(若存在 於裝置300)功能。例如存取點通常包括處理器,而視實務 而定,行動台可未包括處理器反而包括專用硬體晶片。例 如於膝上型裝置或其它裝置之pCMCIA卡實務,卡典型不 含處理器。 HSU 330之軟體部分較好包括於第3圖裝置3〇〇執行的 軟體裝置驅動程式。較好HSU 33〇之裝置驅動程式構成傳 輸與接收描述器用來處理封包。傳輸與接收描述器為hsu 330軟體/硬體加至封包俾輔助HSU 33〇硬體處理封包。較 好T/R310發送之各個封包至少有一對應傳輸描述器。傳輸 描述器描述全部或部分欲發送的特定封包,故該封包可被 送入網路。同理,T/R 3 10接收的各個封包較好具有至少一 對應接收描述器。接收描述器描述接收的特定封包之全部 或部分,故封包可由裝置300及更特別由HSU 33〇處理。封 包傳輸描述器之操作之描述及解說超出本文範圍以外,此 處不做描述及解說俾不混淆此處所述中心構想。
若無多數天線和演繹法則或其它方法來變更天線,則 天線可此堅持徒勞無益地嘗試透過一不良頻道發送及/或 收汛封包。天線切換分集技術由Hsu 33〇實施,俾偵測及 因應需要天線切換來找出良好頻道的情況。較佳具體實施 例中,HSU 330之軟體裝置驅動程式佇列封包,以及HSU 五、發明說明(22 ) 330硬體部分分析封包,俾例如決定是否因改變傳輸天線、 接收天線或二者。視情況而定,使用交換器35〇切換天線的 、疋係回應於HSU 330的硬體處理或軟體處理下決定。 交換器350及其它設計議題 於IEEE 802.1 U順應性環境,亦即具有操作頻率5至6 GHz之環境,多根天線之實施以及天線間之切換構成設計 上的挑戰。有關特定設計挑戰相關討論超出本文說明範圍 以外,於此處不提供以免由中心構想分心。但高品質設計 特欲相當重要,識別若干議題以及相關領域。 夕天線間的實體分隔為一大考量。較佳具體實施例 中,二天線架設於印刷電路板等平台上,實體上彼此分開 俾維持信號各自獨立。典型操作頻率{^係由用途以及對用於 該用途之天線維度性質之頻率限度設計選擇固定。通常, 用於天線配置例如典型單極天線配置,操作波長λ係以下 示關係式與操作頻率f關聯: λ =c/(f/· ε r) ⑴ 此處C為真空光速以及ε ^為絕緣體相關導磁率。對於 天線最理想性能、以及於特定操作頻率?之獨立接收性能, 天線間之最小間隔距離約為於該操作頻率f之操作波長入 之半或等於λ/2。 天線意指交換器,例如天線及接收濾波器將匹配之第 3圖交換器350。天線阻抗匹配於射頻接收器於GHz頻率相 當重要,俾防止於射頻接收器輸出的反射及定相器的增 大。交換器350本身較好有高公差,極快速交換器可於數^ 541760 五、發明説明(23 ) 心之%間#作。主要議題係為了減低因㈣而造成傳輸天 線與接收天線間的茂漏。發射器典型係於比接收器更高功 率操作,^此防止發射器與接收器間的线漏。大部分系統 中《射為係於與接收器不同頻帶操作以防浅漏。於 802.11a系統,發射器及接收器係於相同頻帶以及相同頻道 操作,因而隔離發射器與接收器構成一大挑戰。其它議題 系依據工作環;I兄以及依據需要何種類型的傳播而選擇天線 類型以及設計天線形狀。總而言之,多天線構成匹配錯誤 4題而需考量才能獲得強勁有效的設計。 天線切換策略以及策略解釋 天線由衰減頻道接收信號並非不常見。多數天線典型 用於通訊系統俾於因衰減頻道造成信號接收不良的情況 下,提供另一替代選項,故找到無衰減的良好頻道。衰減 頻道起因之數例包括信號之相移以及多路徑干擾錯誤。天 線間發射之射頻能由於能量所取多路徑於至接收天線之路 上有多種延遲,因而遭遇破壞性及建設性干擾。干擾可能 引起接收天線錯誤接收封包或完全漏失封包。 傳統使用多天線分集技術來管理多天線。例如由一無 線裝置之二或多天線接收信號彼此就接收品質比較,或信 號以其它方式組合。以比較接收品質為例,無線裝置典型 係切換至使用二或多天線中可獲得最佳接收的天線。於高 資料速率系統如IEEE 802.1 la系統,比較來自二或多天線 接收信號的接收品質成問題,原因在於測試時間造成系統 資源的浪費與性能的降低。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 (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五、發明説明(24 ) 至於組合信號,於;[EEE 802.11 a系統接收的〇FDM信號 呈現振幅及相位反應,振幅及相位反應預期於多數天線間 彼此有見廣變化。實際上,如前文說明,假設天線間有足 夠分開距離,則接收信號彼此完全獨立。組合完全獨立的 信號相當困擾’信號可能彼此抵銷。於子頻道層面組合個 別接收信號成為管理多數天線的蠻力解決辦法,但大半情 況費用驚人地昂貴且解決之道複雜。 理想上,當因多路徑效應而一特定頻道衰減時,使用 天線分集技術,故由一天線變化至另一天線提供另一通訊 頻道’該頻道不衰減。但多數案例中因衰減頻道可能造成 封包錯誤。天線可透過不衰減的良好頻道接收封包時,但 封包仍然因雜訊或因引發發送或接收之錯誤的其它因素而 漏失。若天線已經使用良好頻道,則由於顯然易知的理由 不切換或不改變天線至另一天線。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面,較佳具體實施例利用再度傳輸 封包而於IEEE 802.11a順應性5至6 GHz環境提供智慧型天 線切換分集。切換天線的決定較好係根據來自一根天線的 4吕號做決定。 依據被發送或被接收亦即廣播及多播或單播封包類 型以及依據特定傳輸裝置300如存取點、網路之帶有存取點 的行動台、或指定網路之行動台而定,可採用不同天線切 換分集策略,容後詳述。 較好並非於接收器切換天線,用於再度發送封包的天 線係於發射器切換。幾乎於全部案例中,於發射器切換天 五、發明説明(25 ) 線係與於接收器切換天線同等效果。此外,一旦找出一傳 輪天線可成功地發送封包給接收天線,則通常可維持天線 互惠相互作用。換言之,由接收天線發送的封包通常可由 已經用來發送先前封包的天線良好接收。因此一旦找到一 對天線於單向工作,則極為可能該對天線也可於另一方向 為了讓切換分集發揮適當效果,-接收來自另-實體 之封包的貝體於另一實體正在進行切換傳輸天線之時,該 一貫體無法切換及接收天線,原因在於可能兩個實體切換 天線而落入或維持衰減的天線。假設只有一實體切換天 線,而另一實體固定接收天線(或視情況而定,固定傳輪天 線)。較好發射器切換傳輸天線,而接收器維持其接收天線。 f收器較好西己置成若有某個週期性信號被遺漏或接 B ^則接收益決定嘗試切換天線。如此有助於最佳接 收天線的長期學習。 例如參照第1圖,於存取點網路,為了傳輸單播封包 至行動台11G、..·、116中之任何指定行動台,Ap 12〇於無 法回應於單播封包接收到確認封包時切換其傳輸天線。相 反地,行動台維持其接收天線,除非經過一段時間後,行 動台得知其遺漏來自AP120的封包,此時行動台切換接收 天線。 徑鏈結於二天線間。於接收器天線及發射器天線 之最簡單範例只有-條路徑。路徑分集為由發射器至接收 器可利用的路徑數目。若發射器有以線及接收器有爪天 541760 五、發明説明(26 線,則有路徑分集n*m。用於前述情況,根據第i圖,以〇 例如有二天線,以及行動台11〇、 ·、丨16中之任一者例如 有二天線,因此有四路徑分集(2*2 = 4)。 系統及方法之結構讓即使帶有二天線之行動台遭逢 只有一天線的AP,但仍然有路徑分集2(2*12 = 2),行動台 對來自AP的廣播封包執行接收天線切換分集。 於室内環境下對5他輕射頻道模式之波形表現做分 析’結果觀察得分開只有半波長的二天線之接收表現完全 各自獨立。5 GHz波之波長約為數厘米。若對於5邮隔開 半波長(約3厘米)的兩根天線之信號接收器做觀察,接收信 號間未見交互關係,因此信號顯然係透過分_立頻道# 收。基於統計預期,若由分開至少半波長的個別天線接收 的二頻道之-衰減,則另一頻道衰減的機率相當低。 *於發射器而非於接收器做天線切換分集的基本理論 為’若假設二天線彼此獨立接收,若—天線接收衰減頻道, 則依據無線系統的涵蓋範圍而定,另一天線不太可能接收 到衰減頻道。-旦確定天線確實接收衰減頻道,根據統計 數字,傳輸天線㈣換至新天線並獲得非衰減頻道。 參照第1圖,假定AP 120試圖發送一個單播封包給 動台STA 3 114。假設資料速率、指定傳輸功率、及指定接 收器敏感纟,則可估計接收頻道的可能性。此等估值可用 來預測特定系統之總涵蓋範圍如此也預測超出涵蓋範圍。 雖細EE8G2.U標準並未敎超出涵蓋的範圍參數值, 假設特定系統之預定超出範圍為1〇%,換言之,設計目 但 標
--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竦-------------- 五、發明説明(27 ) 為90%涵蓋。此乃基於5 GHz頻道環境過往例分析的容易估 值。超出範圍1〇%,表示有10%時間,單一天線將不足以 拾取非衰減頻道。 假設AP 120開始於AP 12〇的天線138發送單播封包給 仃動口 114。AP 120的天線138、140彼此間隔距離大於半波 長,故天線138、140係獨立接收信號。Ap 12〇於Ap 12〇的 天線Π8收訊來自行動台114的確認封包經歷一段時間。假 設確認封包的接收錯誤、或該封包顯然遺漏,表示例如行 動台114絲毫也未接收到封包、或確認封包未能到達Ap 120。於任一種速率下,初步發送單播封包皆未能成功。則 AP 120再度於同一根天線138發送單播封包給行動台ιΐ4。 AP 120於同根天線13 8收訊來自行動台丨14的確認封包經 歷一段時間。再度假設確認封包接收錯誤、或該封包顯然 遺漏,表示例如行動台114絲毫也未接收到封包、或確認封 包未能到達AP 120。 現在,AP丨20已經發送且再度發送單播封包給行動台 114而未能成功。ΙΕΕΕ 802·η標準規定系統設計成符合平 均1 〇%封包錯誤率(PER)。90%涵蓋的統計估值係基於目標 PER為1〇%,以及基於信號環境的延遲展頻表現。對指S % i兄的涵蓋率為90%表示例如於該環境下傳輸信號至空間 的存取點涵盍區以内’以PER = 1 〇%,9〇%時間事置可確士 接收封包,而10%時間的信號可能因不良頻道或衰減頻= 而被裝置所錯失。假設IEEE 802·丨丨系統設計成符合PER= 10%,則-序列中二封包被錯誤接收的機率為ι%亦即 五、發明説明(28 ) 1/10*1/10= 1/100。因錯誤接 女叹一連‘封包的機 超出範圍機率設計為1〇%,故 … 百叙呵枝會失敗係因超出範 圍所引起。更可能(達1〇倍因數 双出乾圍為主要因素, 換a之,不良或衰減頻道造成錯誤。 當然雖然實驗堂續、筮一 4 "式弟二次於同-天線做傳輸,但最終 結果無法獲得有意義的差異, J旨A猎同一天線發送同一 封包多於兩次。 ▲統計上’若天線之一有衰減頻道,則另一天線接收到 衰減頻道的機會極小。假設天線係獨立接收以及超出範圍 機率為10%,則兩個頻道同時衰減的機率約為1%亦即 1/10 1/10 — 1/100。藉由該項邏輯,傳輸天線須切換,封包 於另-天線重新發送。AP 12()將其傳輸天線由天線138切 換成另一天線140。假設AP 12〇於Ap 12〇的另一天線14〇重 新發送同一個單播封包給行動台U4〇Ap 12〇於Ap 12〇的 天線140收訊來自行動台丨丨4的確認封包經歷一段時間。注 思AP 120使用其用來傳輸單播封包的同一根天線來接收 確認封包。假設天線14〇傳輸單播封包未能成功,換言之, 第二次傳輸嘗試也失敗。則AP 120於同一天線140再度發 送單播封包給行動台114。AP 120於天線140收訊確認封包 經歷一段時間。最後假設利用AP 120的天線140再度發送 單播封包亦即第四次發送也未能成功。此時以99%信度可 推論資料速率過高,以及封包的發射必須放棄。較低資料 速率要求的信號對雜訊比較低,因此若資料速率夠低,不 良品質信號典型可被成功地發送。然後AP 120放棄發送該 3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〇x297公爱) 五 發明説明(
早播=包,試詩稍後讀低⑽料發送單播封包。 當然雖然實驗上堂續一 終結果並…義:二弟二根天線(若有)發送,但最 #山 。㈣差異,依據環境及涵蓋比率而定,可 7出頭兩根天線以外的天線、或藉頭兩根天線之任—者 或一者(視何者適當決定),可 多次傳輪。 1_雜何次數的 歹1 卜特定系統的衝突頻率、衝突疑慮、或總負载可能 θ不需要使用第—天線進行更多次再度嘗試,以及於全部 ^線需要做更多次再度嘗試。但較好單播封包的-般法則 ^於各天線嘗試發射兩次,始於㈣天線,每次嘗試時交 :天線J:到達到再嘗試次數為止。當然本例中Αρ 12〇有 束仁ΑΡ 120非僅限於二天線,視情況可使用多天 線二理論上所述策略適用於任何數目的天線。但於較佳具 體實施例’天線典型彼此隔開最小半波長,俾確保天線的 接收各自獨立。實際上’環境、技術及處理的考量將限定 可使用的天線數目上限。 例如於5 GHz實施例,波長約6厘米,半波長約3厘米。 二或四根天線嵌合於存取點,而行動台通常間隔較小,典 型使用二天線。但製造商將天線整合於膝上型電腦,故未 來的行動台預期可嵌合更多天線。 雖然此處之多個實例係參照每個傳輸裝置有二天線 做說明,但熟諳技藝人士顯然易知,根據較佳具體實施例, 此處所述天線分集系統及方法視情況而定,容易延伸、應 用以及利用每個傳輸裝置有任何天線數目。 ‘個 體 於 五、發明説明(3〇 / 硬體/軟體單元(HSU) 330 、二或多蝴_的-項議題係如何實施切換決定 ^。較好決定過程係於HSU 330的軟體層面及硬體 空較好硬體控制開關35〇,軟體對硬體扮演的角色_ ^日寸間”何者天線將用作為内m HSU 330例如可 不㊁:::::線表37〇(容後詳述)俾關聯各不同天線與各 ㈣天線於軟體包含意義為軟體相對於封包處理時 例如使用軟體切換天線可能耗損1〇至2〇個 口、匕。許多案例中,天線的更快速切換合所需。較好褒置 可於一或二封包切換天線,故單純仰賴軟體做決策來切換 ί包不利。若天線的切換係回應於於硬體執行的決策構造 以^基於發送與接收封包的即時結果,則天線可切換例如 於k間上將遂更快速’例如耗損處理—封包至多四或五 或更多封包的處理時間。 較佳具體實施财,天線餘據在短時間内執行硬 处理切換’且基於嘗試發送或接收封包的即時結果。用 此處,短時間以及即時等詞意圖廣義表示處理多個封包需 要的時間’封包數目可由一封包的數分之_至多達9個封 包。 硬體較好包括控制邏輯,例如暫存器,控制邏輯計算 接收錯誤的封包數目、或儲存嘗試再度發送封包的次數、 或緒存數值該數值指示最近成功地發送或接收的天線。較 好控制邏輯及暫存器提供回授資料,該資料短時間内告知 本紙張尺度適用(cns) Α4«^χ297,~
I.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I :線丨 541760 A7
五、發明説明(32 ) 值。攔位較好含有讓硬體處理封包的指令。 同理,較佳具體實施例中,HSU 33〇硬體較好可操作 交換器350因而切換天線。視情況而定,天線間的切換決定 係回應於HSU 330之硬體處理或軟體處理決定。Hsu 33〇 更體較好了處理或试圖處理或發送來自一符列的封包。 HSU 330硬體較好可分析封包,包括檢驗及檢查對應該封 包之傳輸描述器欄位,例如決定是否使用交換器35〇變更或 切換傳輸天線、接收天線或二者。HSU 33〇硬體較好可阻 斷或允許封包的傳送至目的地。 於說明傳輸裝置300之操作時,各項功能可來自於Hsu 330之硬體部分及軟體部分。熟諳電腦組織、通訊及網路技 藝人士將了解其它實務亦屬可能。例如硬體可執行屬於 HSU 330軟體的功能;或執行裝置3〇〇之裝置驅動程式(舉 例)功能。同理,軟體可執行屬於Hsu 33〇硬體的功能。 於指定模式之天線表 於指定網路例如系統200,HSU 33〇較好對各個特定目 的地行動台,識別多天線中之對應個別天線,該天線經實 驗已知可成功地與該特定目的地行動台通訊。較好hsu 330基於識別的對應個別天線及特定行動台,更換多天線中 之何者為目的地内設天線。Hsu 33〇較好對識別的對應個 別天線形成天線表370,參照天線表37〇變更多天線中之何 者被指定作為特定目的地行動台之目的地内設天線。同 理,HSU 330較好參照天線表37〇變更用於特定目的地行動 台之傳輸天線。一具體實施例中,天線表37〇對指定目的地 行動台指示多天線中之何者透過單播封包而與減目的地 行動台通訊時最為成功較好最近最成功。然後該天線變成 目的地内設天線。較好每次成功地傳輸或成功地接收單播 封G來去於單播封包之目的地行動台後,天線表頂對指定 目的地行動台更新。 較佳具體實施例中,HSU 33〇之軟體處理形成天線表 37〇。天線表370以最後成功傳輸或接收天線更新。於送出 傳輸描述器給HSU 330硬體前,HSU33〇軟體裝£驅動程式 執行查表,俾選擇目的地行動台之最佳傳輸天線,亦即目 的地内没天線,並將對應該目的地内設天線之位元值载入 傳輸描述器攔位。由指定行動台觀點視之,彷彿行動台係 發送給多個存取點(當然目的地為其它行動台),以及指定 行動台對發送單播封包的各個目的地有分開目的地内設天 線用於廣播封包,内設天線對全部目的地而言皆同,内 設天線被稱做廣播内設天線。由指定行動台觀點視之,廣 播封包送至全部目的地,因此短時間内對個別目的地無需 更換廣播内設天線。此外,由收訊廣播封包的指定行動台 觀點視之,接收行動台並不了解廣播封包其次將被何者行 動台接收,因此於短時間内變更接收來自個別目的地的廣 播内設天線無太大意義。 儲存於天線表3 7 0作為分錄的天線位元值較好對各目 的地、或對識別目的地的各位址,指示將採用何者天線來 發射至該目的地。當封包欲發射至指定模式的特定目的地 蚪’傳輸描述器之位元攔位填滿來自天線表37〇對應該特定 、發明説明(34 ) 目的地的天線位元值。於此具體實施例中,天線位元之各 自對應一特疋目的地節點,該天線位元值儲存於天線表 370 〇 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傳輸裝置300之天線表370,此處 表不於指定網路的行動台,行動台的天線表37〇儲存分 錄,Μ對應指定行動台總數,Μ」對應指定行動台可發送 1包的目的地節點行動台數目。一具體實施例中,m卜 2 — 64。當然此值僅為舉例說明,…可為任何其它值。由 傳輸裝置300方面而言,若有M目的地節點丨、2、…、μ, 則任何個別目的地節點被稱作為第ρ目的地節點或目的地 節點Ρ。 雖然較佳具體實施例之天線表370係於軟體構成前執 =,但其它具體實施例中,天線表37〇可於硬體執行。例如 等候傳輸至特定目的地的單播封包之傳輸描述器可由硬體 檢查,用來檢索硬體的天線表,俾決定對特定目的地使用 何者天線。硬體可儲存天線例如呈單晶片陣列。硬體也可 回應於傳輸或接收描述器而更新天線表的位元值。 天線切換分集演繹法則綜論 天線切換分集演繹法則的基本理論為隨時有内設天 線及一或多替代天線。假設用於舉例說明目的,有二天線, 則$-内設天線及-替代天線。内設及替代係演绎法則中 對實體天線的命名。任何指定時間何者天線為内設(或替代) 則有指定給該天線的特定功能。例如於有二天線亦即天線〇 及天線i之裝置300 ’於-時間點,内設及替代將為天線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〇χ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_ -、可| :線丨 封 包 應 用 之 541760 五、發明説明(35 及1 ;而於另一時間點内設及替代分別將為天線1及〇。 較好於指定網路,有内設天線及替代天線用於廣播封 包的傳輸以及用於收訊封包,但對各目的地行動台而士子 有一目的地内設天線及一目的地替代天線。例如於指^系 統於有二天線亦即天線〇及天線1之裝置300,於_時間點” 廣播内設及廣播替代分別為天線0及丨;而同時目的地P之 目的地内設及目的地替代分別為天線1及〇。 傳輸天線表示於任何指定時間用以發送任何指定封 包的天線。若一封包剛由天線0發送,則天線〇為傳輸天線。 若封包剛由天線1發送,則天線1為傳輸天線。接收天線表 不於任何指定時間用以等候、收訊、嘗試接收、或接收^ 何指定封包的天線。若一封包剛由天線〇接收,則天線〇為 接收天線。若一封包剛由天線1接收,則天線1為接收天繞。 右天線等候或收訊一封包,則該天線為接收天線。、、、 天線切換为集演繹法則較好係基於下述原理: —1)於任何指定時間,對指定行動台或Ap有一内設天線 (指定行動台之廣播及目的地内設)。全部首次發送的 包、以及首次試圖收訊非為確認及cts封包(適用時)之封 係於内設天線進行。 2)剛用於發送封包之天線經常用於收訊任何預期回 於該封包而接收的封包,例如心封包^ 包 時),而與内設封包無關。 )Πιί用於成功地接收封包之天線,經常制於發送任 何回應於該封包而預期被發送的封包,例如確認封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
、一叮 . 線丨·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CTS封包(適用時),而與内設天線無關。換言之,確認接收 封包的封包係使用用於接收的同一天線發送。同理,CTS 封包係使用接收RTS的同一天線發送。 4) 一旦RTS封包/CTS封包/資料封包/確認交換順序正 在進行中,則傳輸天線與接收天線不可改變,而與内設天 線無關。 5) 當發射單播封包時,每隔一次嘗試時改變傳輸天 線’直至到達最大再度重複次數或直至接收到確認為止。 較好根據此等原理,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之天線使用作為下 列: a) 作為試圖傳送封包的第一天線; b) 作為用於等候及收訊確認封包及CTs封包(適用時) 以外之封包的天線;以及 士 C)作為當封包接收時,發送確認封包及CTS封包(適用 時)的天線,原因在於通常封包係於内設天線接收。 較好設計作為内設天線之天線用作為下列: a)用作為天線,於内設天線於一列發送單播封包至少 兩次失敗後,,料於内設封包未能成功地接㈣回應於單 播封包的任何確認封包後,嘗試詩發送單播封包的天線; 、b)作為天線,該天線用以等候及收訊回應於剛使用替 代天線發送的封包㈣將接㈣的任何封包,例如確認封 包及CTS封包(適用時)之天線。 車父好何根天線指定作為内設天绫 又人琛以及何根指定作為 曰代天線可根據不同方法而改變。 平乂野内5又天線之目前數 541760 A7 ----------B7___ 五、發明説明(37 ) 也寸"T由HSU 330軟體驅動程式讀取。較好Η§υ 330軟體 驅動程式可於任何時候改變内設天線及替代天線的指定。 但實際上當正在進行傳輸時、或當剛送出封包天線正在等 候發送封包的確認封包或CTS封包(適用時)時,較好禁止軟 體驅動程式改變天線的指定。通常軟體驅動程式係於長期 軟體學習之後改變内設及替代指定。 較佳具體實施例中,HSU 330軟體驅動程式選擇如下 兩種模式之一,用以以逐一封包基準選擇内設天線。一種 杈式中,作為内設天線之天線係基於傳輸描述器之欄位 「AntModeXmit」選擇,如前文說明傳輸描述器連同各個 封包發送至目的地。至少對一指定目的地而言,該攔位值 被保持作為内設天線直到次一傳輸封包,至該次一傳輸封 包時,使用新描述器值。此種模式較好由第i圖之Ap 12〇 及第2圖之指定網路之行動台21〇、…、216使用。以Ap 12〇 為例,傳輸描述器皆有相同内設天線值,直到例如經過長 期軟體學習後,判定應切換内設天線為止。該種情況下, HSU 330軟體驅動程式變更描述器值,因此傳輸封包係於 傳輸描述器規定的新内設封包發送。於指定網路,廣播封 包傳輸描述器皆有相同廣播内設天線值,直到經長期軟體 學習(舉例)後,判定廣播内設天線應該切換為止。該種情 況下HSU 330軟體驅動程式改變描述器值,故廣播封包係 於傳輸描述器規定的新内設天線發送。於指定網路,hsu 330軟體驅動程式較好建立天線表37〇,天線表37〇對各個目 的地行動台,指示何者天線最近成功地發射及/或接收單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〇><297公董) 40
----------1--V…1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丨· :線— 541760 A7 —---__ _ 五、發明説明(38 ) " — 封包。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天線表37〇對一指定目的地行動 台,指示何者天線最近成功地傳輸單播封包,換言之,成 功地接收例如來自指定目的地行動台的確認封包。當天線 表370被建立及更新時,天線表37〇較好於傳輪描述器對各 個欲發送的單播封包規定目的地内設天線。 另一模式中,較好忽略傳輸描述器之襴位值 「AntModeXmit」。取而代之,最後成功地傳輸單播封包或 接收單播封包的天線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因該内設天線 接收封包,接收單播封包典型導致維持内設天線值。此種 模式較好由第1圖存取點網路的行動台11〇、···、116使用, 原因在於行動台110、…、116之任何行動台只送封包給 120,如此基於最後成功地傳輸指定内設天線可迅速獲益。 較好若任何試圖發射單播封包失敗,則内設天線未更 反而内設天線維持最後成功傳輸的天線較好於硬體或軟體 復置之例,當未能取得先前資訊時,較好内設值用於指示 内設天線例如程式規劃於硬體,AntM〇deXmit欄位最初用 於決定傳輸天線。 傳輸與接收描述器欄位值 較好對T/R 3丨0佇列等候的每個封包包括於一或多個 對應傳輸描述器欄位,該攔位將由Hsu 33〇用於根據第 4-1〇圖之決策結構5〇〇、6〇0、700處理封包。同理,較好每 個欲由HSU 330處理的接收封包包括欄位於一或多個對應 接收描述器。傳輸或接收描述器較好更新俾報告完整狀態 貪訊。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傳輸描述器欄位例如包括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爱) 4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A7 _B7__ 五、發明説明(39 )
AntModeXmit欄位及XmitRate欄位。一封包至特定目的地 的AntModeXmit欄位較好用於某些具體實施例辨識用以發 送封包給目的地之傳輸天線。其它具體實施例中, AntModeXmit欄位被忽略,而不影響用以發送封包的天線 選擇。某些情況下,AntModeXmit攔位指定内設天線。但 AntModeXmit欄位内容依據使用的傳輸裝置300之特定類 型亦即指定網路之存取點或行動台決定。較好XmitRate欄 位載明封包傳輸速率。PktXmitOK欄位為傳輸描述器完整 狀態欄位值,其較好指示封包是否成功地發送。若此欄位 指示有效傳輸,則AntModeXmit較好指示成功地發送該封 包的天線。若AntModeXmit未決定用於傳輸封包的天線, 例如帶有存取點之網路的行動台,則該欄位值較好經更新 而指示成功地傳輸封包為完整狀態資訊的天線。較佳具體 實施例中,接收描述器欄位例如包括RcvAntenna欄位及 PktRcvOk欄位,二者皆完整狀態欄位值。較好接收封包的 RcvAntenna攔位指示該封包的接收天線,而與該封包是否 成功地被接收無關。大部分情況下,RcvAntenna欄位值有 效地達到封包接收時内設天線報告值,除非例如,回應於 替代天線發送的封包,而確認封包係由替代天線接收。較 好,接收封包的PktRcvOk欄位指示封包的接收是否成功。 例如若為嫁定,則封包成功地接收。例如若為清除,則封 包接收期間發生錯誤。 天線切換分集演繹法則之範例實務 第1圖之範例無線通訊系統100及第2圖系統200皆具 42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1760 五、發明説明(4〇 ) 體實施此處所述較佳方法及系統之各方面。方法及系統係 參照範例系統100、200及傳輸裝置300做說明。 天線切換分集演繹法則之較佳具體實施例實施第i圖 AP 120系統100之AP 120、行動台11〇、 、116以及第2圖 系統200指定行動台210、…、216之單播封包傳輸用傳輸天 線端的切換分集。演繹法則較好於系統1〇〇之行動台 110、…、116之接收天線端執行切換分集用以接收來自Ap 12 0之廣播封包。 如鈾述,被指疋作為内設天線的天線較好根據 330权體的長期學習以及Hsu 33〇硬體的短期學習切換。較 佳具體實施例中,當内設天線被切換時,有關長期或短期 學習之計時器及某種計數器重新被初始化或重新啟動。再 度發送一封包的次數、或於切換内設天線前未能成功地接 收的最長時間等數值被程式規劃於Hsu 33(),通常與内設 天線的切換無關。 存取點:天線切換分集演繹法則 第1圖之AP 120配置成使用二天線138、14〇,透過廣 播、多播、及單播封包而與行動台11〇、…、U6通訊。演 、澤法則係對ΑΡ 120之兩根天線做說明,但視需要而定可使 用任何天線數目。 存取點··廣播及多播封包發送 ΑΡ 120有-内設天線及一替代天線。廣播及多播封包 排它地係於内設天線發送。ΑΡ 120不會再度發送相同廣播 封包。内設天線較好維持一段長時間俾輔助行動台 本紙張尺度適财關家標準(⑽)从祕(2歡撕公董)
-----------·——·-…1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買) ?τ.....線------------ 541760 五、發明説明(μ ) 110、…、116之長時間HSU 330軟體學習。例如於AP 12〇 的内設天線發送廣播封包及多播封包,讓行動台11G有機會 學習其天線122、124中之何者用於接收來|Ap 12〇的廣播 封包的效果最佳。若傳輸天線不一致,則此項學習為不可 能,難以確保全部行動台11〇、···、116皆可接收廣播訊息。 》較好八?12〇/、回應於長期1^1^ 330軟體對八卩120的學 習而更換其天線138、14〇中之何者作為内設天線。 存取點··單播封包傳輸 較好AP 120於傳輸單播封包至行動台11〇、…、ιΐ6期 1使用傳輸77木。若連績試圖傳輸同_單播封包未能成 功,則AP 12〇較好更換傳輸天線。若環境改變則如此有幫 助,原因在於行動台11〇、·.·、116通常不切換其用於接收 的内設天線。 舉例言之,當ΑΡ 12〇發送單播封包給行動台11〇時, ΑΡ 120首先於内n線發送單播封包。然後Αρ 於内設 天線,亦即用以發送單播封包的該天線,收訊來自行動台 110之確認封包。若未接收到確認封包,則Ap 12〇再度於内 設天線送出單播封包。若於第二次嘗試發送之後仍未接收 到確^封包,則AP 12〇將其傳輸天線由内設天線改成替代 天線。然後AP 12〇兩次嘗試於指定作為替代天線的該天線 毛同|播封包,除非於替代天線第一次嘗試及接收到 確W封包。大半情況下,若多次嘗試發送同一單播封包皆 未此成功’則取好放棄發射,或嘗試以較低資料速率傳輸。 較好早播封包的一般法則係於各天線嘗試發射兩次,始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ΪΤ^Α4規格
·!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丨 541760 A7 ____B7_ 五、發明説明(42 ) 内設天線,每隔一次變更傳輸天線,直到達到再度嘗試最 高次數總數,例如四次、或直到接收到來自行動台110的確 認封包為止。當然如前述,例如於特定系統的衝突頻率、 衝突疑慮、或總體負載將規定使用内設天線可進行的較高 再度嘗試次數、以及於全部天線有較高再度嘗試總數。 須了解對AP 120而言,發送同一單播封包的成敗不會 影響何者天線指定作為内設天線。唯有在長時間重複出現 此種類型失敗之後才會變更内設天線的設定或指定,容後 詳述。 假設變數COUNTER1計數AP 120連續發送同一單播 封包的失敗次數。假設儲存值VALUE1用作為於一指定天 線連續再度嘗試發送同一單播封包的最大次數。較佳具體 實施例中,儲存值VALUE1 = 2。假設儲存值VALUE2係作 為同一單播封包於全部天線再度嘗試的最大發射總數,同 時也作為變數COUNTER1上限。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儲存 值VALUE2 = 4。假設儲存值VALUE3係作為用於傳輸的天 線數目。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儲存值VALUE3 = 2。典型地, 儲存值VALUE2係大於或等於儲存值VALUE3與儲存值 VALUE1 的乘積(VALUE3*VALUE1)。 較好HSU 330硬體比對變數COUNTER1與儲存值。舉 例言之,假設有二天線(VALUE3=2),以及儲存值VALUE1 及 VALUE2 分別等於 2 及 4 (VALUE2=VALUE3*VALUE1 二 2*2=4)。若變數COUNTER1等於儲存值VALUE1 (C0UNTER1=2),然後傳輸天線由内設天線改成替代天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爱) -45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A7 --------B7 五、發明説明(43 ) 線。即使於替代天線接收到確認封包,但内設天線不變。 若變數COUNTER1等於儲存值VALUE2(C0UNTER1=4),則 同一單播封包的傳輸被放棄,單播封包送返,可能以較低 貧料速率再度發射,而COUNTER1重新開始。 存取點:單播封包接收 用以接收AP 120使用用以發射廣播封包的同一天線 亦即内設天線。此種配置因重複而有效。若天線對用於由 AP 120至行動台11 〇、…、1丨6的廣播封包有效,則典型用 於由行動台110、…、116至AP 120的單播封包也效果良好。 因全部行動台110、…、116學習了解其天線中何者用於接 收廣播封包及塔台廣播封包的效果最佳,故行動台 U〇、···、116可使用較佳天線傳回AP 12〇的内設天線而成 功機率較高。如此,AP 120偶爾只更換何者天線指定作為 内設天線,說明如前。 内設天線用以等候及收訊單播封包。但若Ap 12〇嘗試 成功地發送單播封包而變更傳輸天線後,期待接收確認封 匕或C T S封包,則接收天線需為剛用來發送封包的天線, 而與何者天線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無關。無論是否接收到 確認封包或CTS封包,當有任何更換完成時,Ap 12〇需返 回使用内設天線收訊。若接收天線接收到單播封包,則確 認封包須於用作為接收天線的同一天線送出,而與何者天 線被私疋作為内設天線無關。但幾乎於全部案例中,接收 天線將為内設天線。 較好AP 120只回應於AP 120的長期Hsu 33〇軟體學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爱) 46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丨 •、一^τ— 541760 A7 -----— B7_ 五、發明説明(44 ) " " ---- 習:而改變其天線138、14G中之何者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 I過-U %間’若例如Ap m感應不到其無法與行動台 110…U 6通訊,則AP 120可變更内設天線的指定。例 如右AP 120發現其經長時間已經喪失行動台ιι〇、 、Μ, 已經持續性措施來自行動台11〇、…、116的封包,已經持 續性錯誤地接收來自行動台110、…、116的封包。 假設變數丁 IMER1計時AP 12〇由行動台11〇、 、ιΐ6 成功地接收到任何封包的時間。當然AP 120只接收單播封 包。,變數TIMER1重新開始,始於Ap 12〇末次成功地接收 單播封包。進一步假設儲存值PERIOD1為作為變數 TIMER1上限的時間長短。較好儲存值pERi〇D^^為數百 笔秒(10秒),但任何適當時間皆可使用。較好儲存值 PERIOD1設定於HSU 330軟體層面,且係與AP 12〇未能成 功接收的封包次數成比例。例如若封包極長,則儲存值 PERIOD1可適當設定為數秒。其它具體實施例中,Hsu 33〇 軟體也計算未能成功地接收的封包數目,定期將此數目比 對表示未能成功接收封包的最大數目儲存值,據此變更何 者天線為内設天線、或維持目前内設天線。例如HSU 33〇 軟體於一定數目的封包未能成功地接收後改變内設天線。 較佳具體貫施例中,未能成功接收的封包數目約為丨〇,但 可採用任何適當數目。 較好HSU 330軟體定期比對變數ΉΜΕΪΠ與儲存值 PERIOD1。若變數TIMER1大於或等於儲存值PERI〇D1 , 則維持目前内設天線。若變數TIMER1大於或等於儲存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47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五、發明説明(45 ) PERI〇D1,則改變指定作為内設天線的天線,以及重新開 始且重新初始化變數TIMER1。 =存取點網路之行動台:天線切換分集演繹法則 第1圖仃動台110、...、116各自配置成可與AP 120通 ^演繹法則係對各行動台㈣、·、Π6之二天線案例做 .兄明’但任何天線數目皆可視情況需要而使用。為求清晰, 演繹法則係就有兩根天線122、124之行動台sTAl u〇做說 明,但演繹法則適用於任何其它行動台ιΐ2、…、116。 於存取點網路之行動台··單播封包傳輸 116各自有内設天線及替代天線 -订動台如订動台U0成功地發送單播封包(舉例),接收到 確二封包h ’肖以發送單播封包的該天線變成内設天線。 内设天線為初始傳輸與接收天線。 較好行動台UG、.··、116於傳輸單播封包給AP 120時 使用傳輸分集。行動台11〇、..、116未發送廣播或多播封 $。若連續多次嘗試傳輸同一單播封包未能成功,則行動 口 110、...、12G#父好改變其傳輸天線。於環境改變時如此 有幫助’因APU0通常不會改變其用於接收的内設天線。 舉例言之,當行動台110送出單播封包給Ap 12〇,行 動台m首先係於内設天線送出單播封包。域行動台ιι〇 於内設天線’料用以送出單播封包的該天線,收訊來自 AP 120的確認封包。若未接收到確認封包,則行動台11〇 再度於内設天線送出該單播封包。若在第二次傳輸嘗'^之 後仍無確認封包,則行動台11G將其傳輸天線㈣設:線改 u /〇u A7 ----— ___B7 五、發明説明(46 ) " '---— 成替代天線。㈣行動台11G於指定作騎代天線的該天線 兩次嘗試發送同一單播封包,除非於替代天線做第一次堂 试已經接收到確認封包。大半情況下,若多次嘗試皆未二 成功地傳輸同-單播封包,則最好係放棄傳輸,以及嘗試 以較低資料速率發射。較好一般單播封包的發展係在各天 線上嘗試傳輸兩次,始於内設天線,每次嘗試更換傳輸天 線’直到再度嘗試總數達到例如4為止,或直到接收到來自 AP 120的確認封包為止。當然如前文說明,例如特定系統 的衝突頻率、衝突疑慮、或總體負載將指示使用内設封包 再度嘗試較高次數,以及於全部天線再度f試的總數提高。 須了解’對行動台11 〇而1*,成功地傳輸同一單播封包 影響何者天'線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較好内設天線的設定 或指定改變而反映出最近成功地傳輸與接收的天線。例如 若行動台110於替代天線送出單播封包後,接收到確認封 包,單播封包的傳輸成功,行動台110變更何者天線為内設 天線以及何者天線為替代天線。換言之,先前指定作為替 代天線的天線變成内設天線。若内設天線或替代天線皆未 能成功地發送同一單播封包,則較好維持内設天線。 假ό又k數COUNTER2計數行動台11〇連續發射同一單 播封包的失敗次數。假設儲存值VALUE4作為於指定天線 連續再度嘗試同一單播封包的最大次數。較佳具體實施例 中,儲存值VALUE4 = 2。假設儲存值VALUE5作為於全部 天線再度嘗試同一單播封包的最大總數,也作為變數 COUNTER2上限。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儲存值^乙1^5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复) 49
•tr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Α7 __Β7___ 五、發明説明(47 )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於4。假設儲存值VALUE6作為可用於傳輸的天線數目。較 佳具體實施例中,儲存值VALUE6 = 2。典型儲存值VALUE5 係大於或等於儲存值VALUE6與儲存值VALUE4乘積 (VALUE6*VALUE4)。 .、可| 較好HSU 330硬體比對變數C0UNTER2與儲存值。舉 例言之,假設有兩根天線(VALUE6二2)以及儲存值VALUE4 及 VALUE5 分另4 等於 2 及 4(VALUE5 二 VALUE6*VALUE4 二 2*2 = 4)。若變數COUNTER2等於儲存值VALUE4 (COUNTER2 = 2),貝|J傳輸天線由内設天線改成替代天線。 若於替代天線接收確認封包,則替代天線的天線(亦即最近 成功傳輸的天線)變成新内設天線。換言之,指定作為内設 天線的天線改成新替代天線。若變數COUNTER2等於儲存 值VALUE5(COUNTER2 = 4),則放棄同一單播封包的發 送,單播封包返回可能以較低時間以較低資料速率再度發 送,COUNTER2重新開始計數。 ——線丨 於存取點網路之行動台:廣播、多播及單播封包接收 用於接收’行動台110、…、116各自始於内設天線。 行動台110、…、116 了解何種天線用於接收來自AP 120的 廣播封包及塔台廣播封包效果最佳,可使用該封包發送單 播封包。如此有助於封包以高機率於内設天線發送。 内設天線用於等候及收訊單播封包。但若於已經改變 傳輸天線意圖成功傳輸單播封包後,行動台110(舉例)期待 接收確認封包或CTS封包,則接收天線須為剛才用於發送 封包的天線,而與何者天線被指定作為内δ又天線魏關。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釐) 50 )41760 A7 五、發明説明(48 B7 :=:]:認封包或CTS封包’當任何交換完成時, Γ:,:以内設天線收訊。若接收天線接收單播封 匕’則確認封包應於时為接收天線的同H 與何者天線被指定作為内嗖天飨 " 而 中,接“& 關。但幾乎於全部案例 中接收天線將為内設天線。 此外〜,若行^⑽貞測得錢或多軸包連續失敗 /、疋址類型或封包類型識別為廣播封包或多播封 Μ ’仃動台110須改變内設天線。當然行動台㈣可識別 自AP 12G的廣播封包。經歷—段長時間,若多個連續廣播 =由行動台U0接收錯誤,則行動台⑽可改變内設天線 指疋。較佳具體實施例中,二接收錯誤的連續廣播封包及 足以改變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的天線,但視情況而定, 使用任何數目之連續廣播封包。 隨著時間的經過,行動台㈣有機會了解何者天 2 124於接收來自Αρ 12〇的廣播封包時效果最佳。了 =者天線功效良好必須再度了解行動台㈣的移動速度,冗 前選定天線由於性能不佳而結束。較好每次接收失敗後未 改變内設天線。一行動台如行動台u〇可收訊的多個封包係 '自於網路的其它行動台112、···、116。又因來自ΑΡ 120 勺單播封包係以_天線嘗試,故於單播封包切換將對接收 來自ΑΡ 120的單播封包有害。藉由只對廣播封包之封包切 換内設天線’行動台UG可確保其只對來自Αρ⑶的封包交 互作用,該封包係由ΑΡ 12〇本身的指定内設天線發射。 饭汉變數COUNTER3計數行動台11〇連續錯誤接收的 來 播 可 線 先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210X2^57
訂!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A7 _B7 五、發明説明(49 ) 廣播封包數目。假定儲存值VALUE7作為變數COUNTER3 上限。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儲存值VALUE7 = 2,但可使用 任何其它適當數值。較好HSU 330硬體比對變數 COUNTERS與儲存值VALUE7 〇若變數COUNTER3 =儲存 值VALUE7 (COUNTER3=2),貝ij指定作為内設天線的天線 改變,變數COUNTER3重新開始計數以及重新初始化。 經歷一段長時間,若經一段長時間未接收到來自AP 120之塔台廣播封包,則行動台110可變更内設天線的指 定。如此於環境改變時有幫助,最近成功的天線不再是最 佳選擇。此#為了確保行動台110接收全部廣播的信號,因 AP 120未改變傳輸廣播信號的内設天線,只有一段長時間 除外。塔台封包預期以規則間隔發送,如此若塔台封包一 致地被行動台11〇所錯失,則可確定天線係接收於衰減頻 道,可改變内設天線。 假設變數TIMER2表示由行動台110接收來自AP 120 的塔台廣播封包經歷的時間。變數TIMER2係由行動台110 重新開始,始於行動台110最近接收到塔台廣播封包時。進 一步假設儲存值PERIOD2為作為變數TIMER2上限的時 間。較好儲存值PERI0D2約為數毫秒’但可使用任何適當 時間。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儲存值PERI0D2為10毫秒。塔 台封包間的正常間隔表示塔台到達的預期時間’較好至某 種程度,表示儲存值PERI0D2的選擇。例如一較佳具體實 施例中,假設塔台封包間的最小時間長度TU為1 ·024毫 秒,則儲存值PERIOD2約為10 TUs或約10毫秒。較好儲存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M規格(21〇X297公釐) 52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五、發明説明(5〇 ) 值PERIOD2為系統變數,持續時間高達數十秒(舉例),但 實際上,儲存值PERI〇D2較好設定於數毫秒。 HSU 330軟體較好定期比對變數TIMer2與儲存值 PERIOD2。若變數TIMER2低於儲存值pERi〇D2,則維持 目前内設天線。若變數TIMER2大於或等於儲存值 PERIOD2,則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之天線改變,重新開始重 新初始化辨識TIMER2。 於指定網路之行動台:天線切換分集演繹法則 第1圖指定行動台210、...、216各自配置成可透過廣 播夕播及單播封包彼此通訊。該演澤法則係對各行動台 …2 16有一天線案例做說明,但任何數目的天線皆 適合使用。為求清晰,偶爾演繹法則係就有二天線218、220 之行動台STA i 2U)做說明,但該演繹法則也適用於其它行 動台212、…、216之任一者。 指定網路之行動台:廣播及多播封包傳輸 指定網路之行動台21(1、 0 Ί ^ . ···、216各自有廣播内設天線 ^廣播替代天線m網路,行動台交替發送廣播封 匕如塔台廣播封包’封包每次係、由行動台210、、216之 不同者發送。廣播及多播封包排它地係於廣播内設天線發 达。行動台21〇、···、216不會再度發送同一廣播封包。 較好回應於行動台21〇之長期咖33〇軟體學習及短 細U 330硬體學f,行動台職變其天線加、㈣之一 者作為廣播内設天線。 指定網路之行動台··單播封包傳輪 本紙張尺度適财關緖準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再填寫本頁) 訂| 五、發明説明(51 ) 天線=式行動台210、...、216各自有目的地特定内設 二=線。最後成功地由特定目的地傳輸或接收的 、'欠成早播封包傳輸的目的地内設天線。— ㈣台如行動台2ig成功地傳輸單播封包給目的1行二1 12 ’例如接收來自目的地行動台212之確認封包,則削 於:射早播封包的天線變成該目的地行動台212的目的地 内设天線。 如前述,咖骑體長期學習過純好形成天線表 7〇,天線表370對各個目的地行動台212、.、216,指示 最近成功地發送單播封包給指定行動台的天線,亦即目^ 地内設天線。天線表37〇於成功地接收單播封包、或指定模 式行動台2H)成功地發送單播封包後更新。較佳具體實施例 中’行動台2K)可決定接收廣播封包來源,如此於成功接收 廣播封包時將更新天線表37〇。 較好指定模式行動台210、···、216於單播封包傳輸期 間使用傳輸分集。各個行動台21()、. .、216於連續多次嘗 試傳輸同一單播封包未能成功時,較好變更傳輸天線。曰 例如當指定模式行動台210發送單播封包給指定行動 台2工2’行動台21G參照天線表37q,首先於對應於指定行動 台212之目的地内設天線發送單播封包。然後行動台训於 目的地内設天線亦即用於發送單播封包的天線,收訊來自 行動台212的確認封包。若未接收到確認封包,則行動台21〇 再度於目的地内設天線發送單播封包。若於二次嘗試發送 後仍然未接到確認封包’則行動台21〇將其傳輸天線由目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 (CNS) A4規格(210X297公奢) 五、發明説明(52 ) 地内設天線改成目的地替代天線。然後行動台210兩A A 、 於被指定作為目的地替代天線的該天線傳輸 w ° 包,除非回應於目的地替代天線所做的第一次嘗4式已和接 收到確認封包。大部分情況下,若多次嘗試發送同一單播 封包皆未能成功,則最好放棄傳送且以較低資料速率重新 嘗試。單播封包一般原則較好係於各天線嘗試傳輸兩次, 始於目的地内設天線,以及每隔一次嘗試改變傳輸天線, 直到到達再度嘗試總數例如4次、或直到接收到來自行動a 210的確認封包為止。當然如前文說明,例如於特定系統之 衝突頻率、衝突疑慮或總體負載將指示可使用目的地内設 天線做更多次重新嘗試、以及於全部天線做更多次重新嘗 試。 須了解對4曰疋行動台210而言,成功地傳輸同一單播 封包景彡響何者天線被指定作為目的地内設天線。較好目的 地内設天線的設定或指定被改變而反應最近一次成功的傳 輸或接收天線。例如若行動台210於指定替代天線發送單播 封包給目的地行動台212後,接收到來自目的地行動台2 i 2 的確認封包,則單播封包的傳輸成功,行動台21〇更新天線 表370 ’故貫際上先前被指定作為目的地替代天線的天線變 成目的地行動台2 12的新目的地内設天線。若目的地内設天 線與目的地替代天線皆未能成功地發送同一單播封包,則 較好繼續維持目的地内設天線。 假設變數COUNTER4計數由指定行動台21〇傳輸同一 單播封包連績失敗次數。假設儲存值VALlJE8作為於指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楚) 55 541760 A7 __B7_ 五、發明説明(53 ) 天線連續再度嘗試同一單播封包的最大次數。較佳具體實 施例中,VALUE8等於2。假設儲存值VALUE9作為於全部 天線再度嘗試同一單播封包次數的最大總數,也作為變數 COUNTERS上限。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儲存值VALUE9 = 4。假設儲存值VALUE 10作為可用於發射的天線數目。較 佳具體實施例中,儲存值VALUE10=2。典型地,儲存值 VALUE9係大於或等於儲存值¥八1^1^10與儲存值¥八1^1^8 的乘積(VALUE10*VALUE8)。 HSU 330硬體較好比對變數COUNTER4與儲存值。例 如假設有二天線(VALUE10=2),以及假設儲存值VALUE8 及 VALUE9 分別等於 2及 4(VALUE9 = VALUE 10* VALUE8 = 2*2 = 4)。若變數 COUNTER4 =儲存值 VALUE8 (COUNTER4=2),貝|J傳輸天線由目的地内設天線改成目的 地替代天線。若於目的地替代天線接收到確認封包,則行 動台210更新天線表370,實際上,先前被指定作為目的地 替代天線的天線現在變成新目的地内設天線。若變數 COUNTER4 =儲存值 VALUE9(COUNTER4=4),貝I 放棄同一 單播封包的發送,單播封包返回可能採用以較低資料速率 於較低時間發送,且重新開始計數COUNTER4。 於指定網路之行動台:廣播及單播封包接收 用於接收,指定模式行動台210、…、216各自始於廣 播内設天線。廣播内設天線用以等候及收訊單播封包。但 若試圖成功地發送單播封包而已經改變傳輸天線後,行動 台210(舉例)期待接收確認封包或CTS封包,則接收天線須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6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可· % 、發明說明 , 為剛用來發送封包的天線,而與何者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 …、關。無論是否接收確認封包或cTS封包,當任何更換完 成寸行動台2 1 〇需返回使用廣播内設天線收訊。較佳具體 貝施例中,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的天線為最近成功地接 收或务送的天線被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當然較佳具體 、也例中,廣播内没天線的指定可與最近成功地接收的天 線無關而維持以及改變。 右接收天線接收到單播封包,則確認封包須於用作為 接收天線的同一天線發送,而與何者天線被指定作為廣播 内叹天線無關。但幾乎全部案例中,接收天線將為内設天 線。 較好指定模式行動台21〇回應於由指定行動台21〇做 長期HSU 330軟體學習及短期HSU33〇硬體學習,而變更其 天線218、220中之何者被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 經過一段長時間,若例如行動台21〇感應到無法與其 匕订動台212、…、216通訊,則行動台21〇可變更廣播内設 天線的指定。例如若行動台21〇發現其漏失其它行動台 212、···、216、經常性錯過來自其它行動台212、,.、216 的封包、或已經有一段長時間錯誤接收來自其它行動台 212、…、2 16的封包。 假設變數TIMER3表示行動台2〗〇成功地接收到來自 其它仃動台212、...、216之任何封包至今經過的時間。則 變數TIMER3由行動台210末次成功地接收封包而重新開 始。進一步假設儲存值PERI0D3為作為變數tImer3上限 —' ' -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541760 A7 ______B7_ 五、發明説明(55 ) 之時間長短。較好儲存值PERIOD3約為數百毫秒,但可使 用任何適當值。儲存值PERIOD3較好設定於HSU 330軟體 層面,且係與未能由行動台210成功地接收的封包數目成比 例。例如若封包極長,則儲存值PERIOD3更好設定為數 秒。其它具體實施例中,HSU 330軟體也計數未能成功地 接收的封包數目,且定期比對此數目與代表未能成功地接 收的封包最大數目之儲存值,據此改變何者天線作為廣播 内設天線、或維持目前廣播内設天線。例如於一定數目之 封包未能成功地接收後,HSU 330軟體改變内設天線。較 佳具體實施例中,未能成功地接收的封包數目約為10個, 但可使用任何適當的數目。 HSU 330軟體較好定期比對變數TIMER3與儲存值 PERIOD3。若變數TIMER3大於或等於儲存值PERIOD3, 則維持目前廣播内設天線。若變數TIMER3大於或等於儲 存值PERIOD3,則被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之天線變更, 以及變數TIMER3重新開始重新初始化。 於長期時間規劃,例如若一段長時間未接收到塔台廣 播封包,則指定模式行動台210可改變廣播内設天線指定。 塔台封包預期為固定間隔送出,如此若塔台封包持續被行 動台210所錯失,則可改變廣播内設天線,天線可能係接收 到衰減頻道。 假設變數TIMER4表示指定模式行動台210由任何其 它行動台212、…、216接收到塔台廣播封包經過的時間。 變數TIMER4由行動台210末次接收到塔台廣播封包重新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A4規格(210X297公釐) · 58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A7 _______ B7_ 五、發明説明(56 ) 啟動。進—步假設儲存值PERIOD4為用作為變數TIMER4 上限的一段時間。較好儲存值PERIOD4約為數毫秒,但可 使用任何適當時間。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儲存值PERIOD4 為10毫秒。塔台封包間的正常間隔時間表示預期抵達時 間’且較好至某種程度,該正常間隔表示儲存值PERIOD4 的選擇。例如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假設塔台封包間的最短 持續時間TU為1.024毫秒,則儲存值PERIOD4約為10 TUs 或約10毫秒。較好系統之儲存值PERIOD4為持續時間高達 數十秒的變數,但實際上儲存值PERIOD4較好設定為數毫 秒。 較佳HSU 330軟體定期比較變數TIMER4與儲存值 PERIOD4。若變數TIMER4小於儲存值PERIOD4,貝1維持 目前廣播内設天線。若變數TIMER4大於或等於儲存值 PERIOD4,貝|J被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的天線變更,變數 TIMER4重新啟動、再度初始化。 此外,若指定模式行動台21 〇檢測得廣播封包連續失 敗,則需變更廣播内設天線。於一段短時間規模’若有一 定數目之連續廣播封包由行動台210所錯誤接收’則指定模 式行動台21 〇可變更廣播内設天線的指定。較佳具體實施例 中,兩個連續錯誤接收的廣播封包即足以改變指定作為廣 播内設天線的天線,但若適當可使用任何數目的連續廣播 封包。隨著時間的經過’行動台21 〇有機會了解其天線218、 220中之何者用以接收廣播封包的效果最佳。 假定變數COUNTER5計數由指定模式行動台210接續 59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⑶幻M規格(210X297公爱) 541760 A7 £7__ 五、發明説明(57 ) 錯誤接收的廣播封包數目。假設儲存值VALUE11作為變數 COUNTER5上限。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儲存值VALUE11等 於2 ’但可使用任何適當值。較好HSU 330硬體比對變數 COUNTER5與儲存值VALUE11。若變數COUNTER5等於儲 存值VALUEll(COUNTER5 = 2),則被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 線的天線改變,變數COUNTER5重新開始、再度初始化。 存取點:範例決策結構 現在參照第4及5圖說明傳輸裝置300此處為第1圖之 AP 120之操作的進一步細節。第4圖為流程圖,顯示根據 較佳具體實施例以及於第1圖之AP 120實施的第一範例天 線切換分集決策結構500。第5圖為流程圖顯示第4圖之第一 範例天線切換分集決策結構500之部分550。第4及5圖之決 策結構500涵蓋第1圖AP 120的基本天線切換分集情況。 較好每個對T/R 3 10佇列等候的封包包括多個攔位於 一或多個對應傳輸描述器,該欄位將由HSU 330用以根據 第4及5圖之決策結構500處理封包。同理,較好每個欲由 HSU 330處理的接收封包包括欄位與一或多個對應接收傳 輸描述器。傳輸或接收描述器較好經更新俾報告完整狀態 資訊。 參照第4及5圖,封包始於於決策結構500部分550進入 點A開始處理。於第5圖步驟522,AP 120的HSU 3 30決定是 否發送封包(Tx)。HSU 330也詢問AP 120是否應回應於接 收得的單播封包送出確認封包。 若未傳輸封包,則於步驟524,ΑΡ 120使用被指定作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釐) 60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可| 541760 A7 ______B7____— 一 五、發明説明(58 ) 為内設天線的天線等待以及收訊封包,該封包較好為單播 封包。於步驟526,HSU 330決定AP 120是否已經接收(Rx) 任何封包。 若未接收封包則處理返回步驟522。 若接收到任何封包,則於步驟538,HSU 330決定封包 是否被成功地接收。步驟538也由進入點B存取。 若一封包已經被接收但未能成功地接收,則處理前進 至步驟522。 若封包已經被成功地接收,則變數TIMER1於步驟540 重新開始,處理前進至步驟522。變數TIMER1表示AP 120 成功地接收任何來自行動台110、…、116之封包所經過的 時間。變數TIMER1係由AP 120末次成功地接收單播封包 重新啟動及開始。成功地接收的封包通常為單播封包,AP 120較好送出確認封包給送出該單播封包的行動台 110、…、116中之行動台。確認封包係於接收單播封包之 封包發送,於本例為内設封包。 回頭參照步驟522,若有個封包欲藉AP 120發送,則 處理前進至步驟542。於步驟542,HSU 330軟體決定變數 TIMER1是否大於或等於儲存值PERIOD卜較好儲存值 PERIOD1約為數百毫秒,但可使用任何適當值。 若變數TIMER1小於儲存值PERIOD1,則於步驟544, 欲發送的封包之封包描述器欄位值AntModeXmit維持為目 前内設天線值,處理前進至步驟548。一封包至特定目的地 之AntModeXmit欄位用來識別傳輸天線,該天線被用於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61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A7 B7 五、發明説明(59 ) 送封包至目的地。於步驟548,HSU 330硬體檢驗欲由AP 120發送的封包之傳輸描述器,且處理前進至步驟552。於 步驟552,HSU 3 30硬體決定攔位值八1^以〇〇^乂111忖是否等於 目前内設天線值。由於於步驟544,欄位值AntModeXmit 維持作為目前内設天線值,故處理繼續至步驟532。於步驟 532,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之天線維持作為内設天線,且處 理前進至步驟534,此處重新開始變數COUNTER1。變數 COUNTER1計數AP 120連續傳輸同一單播封包失敗的次 數。變數COUNTER1於行動台210首次嘗試發送的特殊單 播封包時被調整至數值零。處理持續至跳出點C。 若變數TIMER1大於或等於儲存值PERIOD1,則於步 驟546,欲發送之封包之傳輸描述器欄位值AntModeXmit 由目前内設天線值改變,處理前進至步驟548。於步驟548, HSU 330硬體欲藉AP 120發送的封包之傳輸描述器,處理 前進至步驟552。於步驟552,HSU 330硬體決定欄位值 AntModeXmit是否等於目前内設天線值。於步驟546,因欄 位值AntModeXmit與目前内設天線值不同’處理前進至步 驟528。於步驟528,HSU 3 30變更何者天線被指定作為内 設天線,何者天線被指定作為替代天線。於步驟530,由被 指定作為内設天線改變時開始重新啟動變數TIMER1。處 理繼續至步驟534,此處重新開始變數C0UNTER1且進入 跳出點C。 處理於決策結構500之部分550之跳出點C跳出,前進 至第4圖步驟502,於該處HSU 330決定欲發送的封包是否 62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M規格(210 X 297公董) 541760 A7 B7 五、發明説明(6〇 ) 為單播封包。 若欲發送的封包非為單播封包’則該封包為廣播封 包、多播封包、或確認封包,以及處理前進至步驟536 °於 步驟536,廣播封包、多播封包或確認封包係於内設天線發 送。處理返回決策結構5〇〇部分550進入點A。確認封包被 送至目的地,但無需由目的地確認。 若欲發送封包為單播封包,則處理前進至步驟504 ’ 此處單播封包使用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的天線送至目的地 行動台如行動台110。AP 120於其内設天線收訊來自目的地 的確認封包。於步驟506,HSU 330硬體決定封包是否成功 地被發送至目的地。 若於内設天線接收到來自目的地的確認封包,則發送 成功,處理前進至決策結構5〇〇部分550進入點B。確認封 包接收成功(步驟538),故重新開始變數TIMER1,以及處 理前進至步驟522。 若未於内設天線接收到確認封包’則傳輸未成功’以 及處理前進至步驟508。於步驟508,變數COUNTER1被遞 增1。此時因於步驟534重新開始變數COUNTER1,故變數 COUNTER1等於1。於步驟510,HSU 330硬體決定變婁丈 COUNTERl是否等於儲存值VALUEl 〇儲存值VALUEl係作 為於一指定天線連續重新嘗試同一單播封包的最大次數, 該指定天線於本例為内設天線。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儲存 值VALUE1等於2。 假設儲存值VALUE1等於2,變數COUNTER1不等於儲 63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S) A4規格(210X297公爱) 541760 A7 ____B7___ 五、發明説明(61 ) 存值VALUE1,處理返回步驟504。於步驟504,AP 120重 新嘗試使用内設天線發送同一單播封包給目的地。AP 120 於其内設天線收訊來自目的地的確認封包。於步驟506, HSU 330硬體判定封包是否成功地傳送到目的地。 再度,若於内設天線接收到來自目的地的確認封包, 則傳輸成功,處理前進至決策結構500部分550進入點B。 若未於内設天線接收到確認封包,則傳輸不成功,處 理前進至步驟508。於步驟508,變數COUNTER1遞增1, 此時變數COUNTER1等於2。於步驟510,HSU 330硬體決 定變數C0UNTER1是否等於儲存值VALUE1。 再度假設儲存值VALUE1等於2,現在變數COUNTER1 等於儲存值VALUE1,處理前進至步驟512。於步驟512, 同一單播封包使用被指定作為替代天線之天線送至目的 地。換言之,傳輸天線由内設天線改成替代天線。AP 120 於替代天線收訊來自目的地的確認封包。於步驟5 14,HSU 330硬體判定封包是否成功地傳送到目的地。 若於替代天線接收到來自目的地的確認封包,則傳送 成功,處理前進至決策結構500部分550進入點B。確認封 包被成功地接收(步驟538),故重新開始變數TIMER1,以 及處理前進至步驟522。如前述,AP 120較好未變更被指 定用作為内設天線的天線,即使確認封包係於替代天線成 功地接收亦如此。 若未於替代天線接收到確認封包,則傳輸不成功,處 理前進至步驟516。於步驟516,變數COUNTER1遞增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⑶幻A4規格(210X297公爱) -64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五、發明説明(62 ) 此時變數COUNTER1等於3。於步驟518,HSU 330硬體決 定變數COUNTER1是否等於儲存值VALUE2。儲存值 VALUE2用作為同一單播封包於全部天線再度嘗試最大次 數總數,也作為變數COUNTER1上限。較佳具體實施例 中,儲存值VALUE2等於4。 假設儲存值VALUE2等於4,變數COUNTER1不等於儲 存值VALUE2,處理返回步驟512 〇於步驟512,AP 120再 度嘗試使用替代天線傳送同一單播封包至目的地。AP 120 於其替代天線收訊來自目的地的確認封包。於步驟5 14, HSU 330硬體判定封包是否成功地送到目的地。 再度,若於替代天線接收到來自目的地的確認封包, 則傳送成功,處理前進至決策結構5〇〇部分550進入點B。 若於替代天線未接收到確認封包,則傳輸不成功,處 理前進至步驟516。於步驟516,變數COUNTER1被遞增1, 此時變數COUNTER1等於4。於步驟518,HSU 330硬體判 定變數COUNTER1是否等於儲存值VALUE2。 再度假設儲存值VALUE2等於4,變數COUNTER1現在 等於儲存值VALUE1,以及處理前進至步驟520。於步驟 520,HSU 33 0放棄傳送,且將封包送回HSU 330軟體。較 好封包後來以欄位值XmitRate載明的較低資料速率再度發 送。處理返回決策結構5〇〇部分5 50進入點A。 熟諳技藝人士顯然易知如何延伸第4及5圖所述原理 而配合更多天線、更多次重新嘗試同一單播封包的總數、 更多次於同一天線重新嘗試同一單播封包,以及天線間的 65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M規格(210X297公釐) 541760 A7 B7 五、發明説明(63 ) 交替及再度返回。 範例決策結構500於前文係參照AP 120之單播封包、 確認封包、廣播封包及多播封包之處理做說明。較好範例 決策結構500可擴展至支援RTS/CTS/單播封包/確認交換。 例如於第5圖步驟524,内設天線收訊封包。於步驟526及 538,若一個RTS封包由AP 120於其内設天線成功地接收, 則處理最終前進至第4圖步驟536,此處AP 120於其内設天 線送一 CTS封包給送出RTS封包的目的地。於第5圖步驟 524,AP 120於其内設天線收訊來自於目的地回應於該CTS 封包之單播封包。如所預期,若於步驟538單播封包由AP 120成功地接收,處理最終前進至第4圖步驟536,此處AP 120於其内設封包送出確認封包給目的地,該目的地發送單 播封包且首次送出RTS封包。較好AP 120於RTS/CTS/單播 封包/確認交換的整個期間維持同一天線作為内設天線。 同理若有所需,AP 120使用RTS封包的傳輸分集而傳 輸RTS封包類似傳輸單播封包之方式。AP 120於整個 RTS/CTS/單播封包/確認交換期間,較好維持成功地傳輸 RTS封包的同一根天線,亦即内設天線或替代天線。 存取點網路之行動台:範例決策結構 傳輸裝置300此處為第1圖行動台STA 1 110之操作現 在參照第6及7圖說明其細節如後。第6圖為流程圖顯示根據 較佳具體實施例於第1圖AP 120網路行動台STA 1 110實施 的第二範例天線切換分集決策結構600。第7圖為流程圖顯 示第6圖之第二範例天線切換分集決策結構600之一部分 66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1760 五、發明説明(64 650。第6及7圖之決策結構600涵蓋第1圖之行動台11〇及其 它行動台112、…、116之基本天線切換分集情況。 較好每個與對T/R 310佇列等候的封包包括攔位於一 或多個對應傳輸描述器,該傳輸描述器欲由Hsu 33〇用於 根據第6及7圖之決策結構600處理封包。同理,較好每個欲 藉HSU 330處理的接收封包包括與一或多個對應接收傳輸 描述器之欄位。傳輸或接收描述器較好更新俾報告完整狀態資訊。 參照第6及7圖,一封包於決策結構6〇〇之部分65〇進入 點D開始處理。於第7圖步驟622,行動台ιι〇之hsu 決 定一封包是否欲送出(Tx)。HSU 330也詢問行動台11〇是否 也要回應於接收到單播封包送出確認封包。 若無需發送任何封包,則於步驟624,行動台ιι〇等候 以及使用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之天線收訊封包。於步 626,刪33〇決定行動台⑽是否已經接收㈣任何封^ 若未接收任何封包,則處理返回步驟622。 若已經接收任何封包,則於步驟656,Hsu33g決定θ收到單播封包,換言之,接收到的封包是否為: 右已接收到單播封包,則處理返回步驟622。若成功 地接收單播封包,則行動台11Q較好送^單播封包的ΑΡ 120。確切封勺仫迗出 確^封包係於接收該單播封包的 線,本例為内設天線發送。 若尚未接㈣單播封包,亦即接收的封包非為單播 驟 該 天 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本頁) 541760 A7 ____B7 _ 五、發明説明(65 ) 包,則於步驟65 8,HSU 330決定是否已經接收到塔台廣播 封包,換言之,接收的封包是否為塔台廣播封包。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若行動台110識別接收的封包為塔台廣播封包,則於步 驟660重新開始變數TIMER2以及處理前進至步驟662。變 數TIMER2記錄自行動台110接收來自AP 120之塔台廣播 封包的時間。變數TIMER2係藉行動台11〇末次接收到塔台 廣播封包重新開始。 若接收的封包未被識別為塔台廣播封包,則處理繼續 至步驟662。 於步驟662,HSU 330決定廣播封包之接收是否錯誤。 若廣播封包尚未錯誤接收,換言之,廣播封包已經成 功地接收,則於步驟664,變數COUNTER3重新開始,以 及處理返回步驟622。變數COUNTER3計數行動台110連續 接收錯誤的廣播封包次數。 若一廣播封包被錯誤接收,則處理前進至步驟6 6 6。 於步驟666,變數COUNTER3遞增卜於步驟668,HSU 330 硬體決定變數COUNTER3是否等於儲存值VALUE7。儲存 值VALUE7作為變數COUNTER3上限。較佳具體實施例 中,儲存值VALUE7等於2。 例如假設於步驟664,恰在本廣播封包之前的廣播封 包未被錯誤接收,故變數COUNTER3先前重新啟動。則於 步驟666之後,變數COUNTER3等於1。假定儲存值VALUE7 等於2,則變數COUNTER3不等於儲存值VALUE7,處理返 回步驟6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68 " 541760 A7 B7 五、發明説明(66 ) 例如假設於步驟666之前,僅接在本廣播封包之前的 廣播封包為錯誤接收,故變數COUNTER3等於1。則於步 驟666之後變數COUNTER3等於2。假設儲存值VALUE7等 於2,貝ij變數COUNTER3等於儲存值VALUE7。如此相等表 示行動台110已經連續兩次接收廣播封包錯誤,以及處理前 進至步驟628。 於步驟628,HSU 330變更何者天線被指定作為内設天 線,以及何者天線被指定作為替代天線。此種情況下,HSU 330係基於HSU 330硬體的短期學習而改變内設天線。於步 驟630,因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已經改變,故變數TIMER2 及COUNTER3重新開始。處理前進至步驟634,於該處變 數COUNTER2重新開始。變數COUNTER2計數行動台110 連續傳輸同一單播封包失敗次數。於行動台110首次試圖送 出特殊單播封包之前,變數COUNTER2被調整至數值零。 須了解於步驟628,當内設天線基於HSU 330硬體的短 期學習而改變,例如回應於步驟666或進入點E而改變時, 行動台11 〇之次一處理步驟不一定為發送封包。較好於此種 情況下,未發送封包,處理將快速由步驟634返回步驟 622(圖中未顯示)。當於步驟628,内設天線係基於HSU 330 軟體的長期學習改變,例如回應於步驟654改變時,由步驟 622顯然易知,一封包將藉行動台110傳輸,處理將由步驟 634繼續至跳出點F。 返回步驟622,若有個封包欲藉行動台110發送,則處 理前進至步驟654。於步驟654,HSU 330軟體判定變數 69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1760 A7 ——__B7____ 五、發明説明(67 ) TIMER2為大於或等於儲存值PERIOD2 〇較好儲存值 PERIOD2約為數毫秒,但可使用任何適當時間。較佳具體 實施例中,儲存值PERIOD2為10毫秒。 若變數TIMER2小於儲存值PERIOD2,則處理繼續至 步驟632。於步驟632,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之天線係維持作 為内設天線,處理前進至步驟634,於該處重新開始變數 COUNTER2,以及處理前進至跳出點F。 若變數TIMER2大於或等於儲存值PERIOD2,則於步 驟628,HSU 330變更何者天線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以及 何者天線被指定作為替代天線。此種情況下,HSU 330基 於HSU 330軟體的長期學習而改變内設天線。於步驟630, 變數TIMER2及COUNTER3重新開始,處理繼續至變數 COUNTER2重新開始的步驟634,以及處理繼續至跳出點 F 〇 處理於決策結構600之部分650跳出點F跳出,以及前 進至第6圖步驟602,此處HSU 330決定欲發送封包是否為 單播封包。 若欲發送封包非為單播封包,則封包為確認封包,以 及處理前進至步驟636。行動台11〇未發送廣播或多播封 包。於步驟63 6,確認封包係於内設天線發送。處理返回決 策結構600部分650進入點D。確認封包送至ΑΡ 120,但無 需由ΑΡ 120確認。 若欲送的封包為單播封包,則處理前進至步驟604, 於此處使用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之天線將單播封包送至ΑΡ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S) Α4規格U10X297公爱) 70 541760 A7 _Β7_ 五、發明説明(68 ) 120。行動台110於内設天線收訊來自AP 120的確認封包。 於步驟606,HSU 330硬體判定封包是否成功地傳送至AP 120。若於内設天線接收到來自AP 120的確認封包,則傳 輸成功,行動台110維持目前内設天線。處理前進至決策結 構600步驟650進入點D。 若未於内設天線接收到確認封包,則傳輸不成功,處 理前進至步驟608。於步驟608,變數COUNTER2遞增1。 此時,因變數COUNTER2係於步驟634重新開始,故變數 COUNTER2等於1。於步驟610,HSU 330硬體決定變數 COUNTERS是否等於儲存值VALUE4〇儲存值VALUE4作為 於一指定天線連續再度嘗試同一單播封包的最大次數。較 佳具體實施例中,儲存值VALUE4等於2。 假設儲存值VALUE4等於2,變數COUNTER2不等於儲 存值VALUE4,處理返回步驟604 〇於步驟604,行動台110 使用内設天線再度嘗試傳輸同一單播封包給AP 120。行動 台110於其内設天線收訊來自AP 120的確認封包。於步驟 606,HSU 330硬體決定封包是否成功地傳輸至AP 120。 再度,若於内設天線接收到來自AP 120的確認封包, 則傳輸成功,維持目前内設天線,處理前進至決策結構6〇〇 部分650之進入點D。 若未於内設天線接收到確認封包,則傳輸不成功,處 理前進至步驟608。於步驟608,變數COUNTER2遞增1, 此時變數COUNTER2等於2。於步驟61〇,HSU 330硬體判 定變數COUNTER2是否等於儲存值VALUE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7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丨 541760 A7 B7 -------- 五、發明説明(69 ) 再度假設儲存值VALUE4等於2,現在變數COUNTER2 等於儲存值VALUE4,處理前進至步驟612。於步驟612, 同一單播封包使用被指定作為替代天線之該天線送至AP 120。亦即傳輸天線由内設天線改成替代天線。行動台11 〇 於替代天線收訊來自AP 120的確認封包。於步驟614,HSU 330硬體決定封包是否成功地發送至AP 120。 若於替代天線接收到來自AP 120之確認封包,則傳輸 成功,被指定作為替代天線之天線為最近成功地傳輸與接 收的天線。處理前進至決策結構600部分650進入點E,繼 續至步驟628。於步驟628,HSU 330更換何者天線指定作 為内設天線,以及何者天線指定作為替代天線。此種情況 下,HSU 330基於HSU 330硬體的短期學習而改變内設天 線。於步驟630,變數TIMER2及COUNTER3重新開始,處 理繼續至變數COUNTER2重新開始的步驟634。如前文說 明,較好於此種情況下,未發送封包,處理由步驟634快速 返回步驟622(圖中未顯示)。 若未於替代天線接收到確認封包,則傳輸不成功,處 理前進至步驟616。於步驟616變數COUNTER2遞增1。此 時變數COUNTER2等於3。於步驟618,HSU 330硬體判定 變數COUNTER2是否等於儲存值VALUE5。 儲存值VALUE5作為同一單播封包於全部天線再度嘗 試最大數目總數,也作為變數COUNTER2上限。較佳具體 實施例中,儲存值VALUE5等於4。 假設儲存值VALUE5等於4,變數COUNTER2不等於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72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線_ 541760 A7 B7 五、發明説明(70 ) 存值VALUE5,處理返回步驟612。於步驟612,行動台110 使用替代天線再度嘗試發送同一單播封包給AP 120。行動 台110於替代天線收訊來自AP 120的確認封包。於步驟 614,HSU 3 3 0硬體判定封包是否成功地傳送給AP 120。 再度,若來自AP 120之確認封包係於替代天線接收’ 則傳輸成功,處理前進至決策結構6〇〇部分650進入點E’ 且持續至步驟628。於步驟628,HSU 330變更何者天線被 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何者天線被指定作為替代天線。此種 情況下,HSU 33 0基於HSU 33 0硬體之短期學習而改變内設 天線。於步驟630,變數TIMER2及COUNTER3重新開始, 處理繼續至步驟634,於該處重新開始變數COUNTER2。 如前述,於此種情況下較好未發送封包,處理將由步驟634 快速返回步驟622(圖中未顯示)。 若於替代天線未接收到確認封包,則傳輸不成功,處 理前進至步驟616。於步驟616,變數COUNTER2遞增1, 此時變數COUNTER2等於4。於步驟618,HSU 330硬體判 定變數COUNTER2是否等於儲存值VALUE5。 再度假設儲存值VALUE5等於4,變數COUNTER2現在 等於儲存值VALUE4,處理前進至步驟620。於步驟620, HSU 3 30放棄傳輸,將封包送回HSU 330軟體。較好封包係 於後來以攔位值XmitRate載明的較低資料速率再送。處理 返回決策結構600部分650進入點D。 熟諳技藝人士顯然易知如何延伸第6及7圖所述原理 而配合更多天線、更多次同一單播封包的再試次數、更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73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五、發明說明(7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i〇X297公爱) A7 B7 次於同一天線連續再度嘗試同一單播封包,以及天線間的 替換及再度返回。 範例決策結構600於前文係就行動台1丨〇處理單播封 ^包、確認封包、廣播封包及多播封包做說明。較好範例決 策結構600可擴充至支援RTS/CTS/單播封包/確認交換。例 如於第7圖步驟624,内設天線收訊封包。若於步驟626及 656,RTS封包由行動台u〇於其内設天線成功地接收,處 理最終前進至第6圖步驟636,於該處行動台11〇於其内設天 線运出CTS封包給發送RTS封包的Ap 12〇。於第7圖步驟 624,仃動台11〇恢復於其内設天線收訊來自Ap 12〇回應於 CTS封包的單播封包。若如所預期,於步驟及⑺6,單 播封包由行動台110成功地接收,則處理最終前進至第6圖 步驟㈣’於該處行動台11()於其内設封包發送確認封包給 送出單播封包以及首次送出RTS封包的Ap 12〇。較好行動 台11〇於整個RTS/CTS/單㈣包/確認交換期間維持同一天 線作為内設天線。 同理,若有所需,行動台110使用RTS封包的傳輸分集 而傳輸RTS封包類似單播封包般。行動崎好於整個 RTS/CTS/單#封包/確認交換期間維持成功地傳輸rts封 包的同一天線,亦即内設天線或替代天線。 指定網路之行動台··範例決策結構 現在參照第8._說明傳輸I置3⑼之操作細節,傳輸 裝置300於此處為第2圖之指定模式行動台sta ^训。第$ 圖為流程圖顯示根據較佳具體實施例’以及於第2圖指定網 74
•訂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五、發明説明(72 的 猎 .及 A7 B7 路之仃動台STA 1 210實施的第三範例天線切換分集決策 結構7 0 〇。第9圖為流程圖顯示第8圖之第三範例天線切換分 集决策結構7〇〇之部分75〇。第1〇圖為流程圖顯示第8圖之第 三範例天線切換分集決策結構700之另一部份78〇。第8-1〇 圖決策結構700涵蓋第2圖行動台21〇及其它行動台 212、…、2 16之基本天線切換分集情況。 較好每個封包佇列等候於T / R 3丨〇,每個封包包括於一 或多個對應傳輸描述器的攔位,將由則33〇用來根據第 8-1〇圖決策結構700處理封&。同理,較好每個欲藉咖 330處理的接收封包包括於一或多個對應接收傳輸描述$ 的攔位。傳輸或接收描述器較好更新俾報告完整狀態資訊 參照第8圖,於步驟77〇 ,则33〇形成天線表37〇, 線表370對應於最近成功地傳輸至或接收自目的地行動一 P之天線。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咖33G軟體形成天線表 370。系統1〇〇有M個指定模式行動台21〇、...、he。目 地行動台P較好表示目的地行動台中之任意行動台。 此方式,各個目的地行動台p有一對應目的地内設天線 -目的地替代天線用於傳輸單播封包給該目的地p。例二 對行動台2H)之天線表37G而言,有個目的地行動台 212、…、216。 參照第8-1G圖,封包係於決策結構700部分75〇之進入 點Η開始處理。於第9圖步驟722,於指定模式行動台⑽之 HSU330決定是否欲發送封包(Τχ)。咖33〇也將詢問行動 台2Η)是残⑽於接收的單齡丨包^^確認封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 器 天
、tr.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75 541760
發明説明 若無任何封包有待發送,則於步驟724,行動台21〇等 候以及使用指定作糸庠 疋1乍為廣播内設天線之該天線收訊封包。於 步驟7 2 6,H S U 3 3 0、、如中 > 心y U决疋仃動台210是否接收(RX)任何封包。 若未接收封包,則處理返回步驟722。 右已經接收封包,則於步驟756,HSU 330決定是否接 收早播封包’換言之’接收的封包是否為單播封包。 右已經接收單播封包,則於步驟738,HSU 330決定是 否成功地接收單播封包。 *接收單播封包但未能成功地接收,則處理返回步驟 722 ° 若單播封包係成功地接收,則處理前進至部分750之 跳出點K,繼續至決策結構部分780進人點I,以及繼續 至第10圖步驟740。行動台21〇較好送確認封包給行動台 212、…、216中送出成功地被接收的單播封包之該行動台。 確認封包係於接收單播封包的天線,本例為廣播内設天口線 發射。 於第10圖步驟740,變數TIMER3重新開始,以及處理 前進至步驟786。變數TIMER3記錄行動台21〇由行動台 212、…、216成功地接收到任何封包的時間。行動台21〇 末次成功地接收任何封包重新開始計算變數丁1]^£反3。 於步驟786,HSU 330軟體以最近對各個目的地p成功 的發射或接收封包更新天線表370,以及前進至步驟788。 此種情況下,例如由目的地行動台212成功地接收單播封 包,HSU 330軟體更新天線表370,故目的地行動台212之 76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本頁) 、可— :線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父297公爱) 541760 A7 B7 五、發明説明(74 ) 目的地内設天線將為成功地接收單播封包之天線,亦即於 本例為廣播内設天線。 於步驟788,HSU 3 3 0設定廣播内設天線目前值等於成 功地被接收的封包之RcvAntenna完成狀態欄位之值。較好 被接收封包之Rev Antenna欄位指示封包被接收,而與封包 是否被成功地接收無關。此種情況下,於步驟738已經證實 單播封包於被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的天線成功地接收, 維持該廣播内設天線。處理前進至部分750跳出點Μ,以及 繼續至決策結構700進入點Η,以及繼續至第9圖步驟722。 最終處理繼續至步驟736,於該點,確認封包於廣播内設天 線送給送出該成功地被接收的單播封包之行動台,例如行 動台212。 回頭參照步驟756,若單播封包尚未被接收,換言之, 接收的封包並非單播封包,則於步驟758,HSU 330判定是 否已經接收塔台廣播封包,亦即判定接收的封包是否為塔 台廣播封包。 若行動台210識別接收的封包為塔台廣播封包,則變 數TIMER4於步驟760重新開始,處理前進至步驟762。變 數TIMER4記錄行動台210由行動台212、…、210之一接收 塔台廣播封包的時間。行動台210末次接收塔台廣播封包開 始重新開始變數TIMER4。 若接收的封包未被識別為塔台廣播封包,則處理繼續 至步驟762。 於步驟762,HSU 330判定廣播封包是否已經被錯誤接 77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釐) 541760 A7 B7 五、發明説明(75 ) 收。 若廣播封包尚未被錯誤接收,換言之,廣播封包已經 成功地接收,則於步驟762,變數COUNTER5重新算起, 處理較好前進至部分750之跳出點K,以及繼續至決策結構 700部分780跳出點I,以及繼續至第10圖步驟740。變數 COUNTER5計數行動台210連續錯誤接收廣播封包數目。 指定行動台210未確認廣播封包及多播封包。 於第10圖步驟740,變數TIMER3重新開始以及處理前 進至步驟786。 於步驟786,HSU 3 30軟體以對各目的地P最近成功的 傳輸或接收天線更新天線表370,處理前進至步驟788。此 種情況下,廣播(或多播)封包例如由目的地行動台2 14成功 地接收,HSU 3 30軟體更新天線表370,讓目的地行動台214 的目的地内設天線將為成功地接收廣播封包之天線,亦即 於本例為廣播内設天線。 其它具體實施例中,處理直接由步驟764前進至步驟 722,而非前進至部分750跳出點K,HSU 330未更新天線表 3 70。例如行動台210未知廣播封包來源。 於步驟788,HSU 330設定廣播内設天線目前值等於於 成功地接收封包的Rev Antenna完成狀態欄位值。此種情況 下,於步驟762已經確認廣播封包於被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 線的該天線成功地接收,而維持廣播内設天線。處理前進 至部分750跳出點Μ,繼續至決策結構700進入點Η,以及 繼續至第9圖步驟722。 78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釐) 541760 A7 _ B7_ 五、發明説明(76 ) 回頭參照步驟762,若一廣播封包已經被錯誤接收, 則處理前進至步驟766。於步驟766,變數COUNTER5遞增 1。於步驟768,HSU 33 0硬體判定變數COUNTER5是否等 於儲存值VALUEH。儲存值VALUE11作為變數COUNTER5 上限。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儲存值VALUE11等於2。 例如假設於步驟764,緊接在本廣播封包之前的廣播 封包未錯誤接收,因此變數COUNTER5先前已經重新算 起。則於步驟766之後,變數COUNTER5等於1。假設儲存 值VALUE11等於2,變數COUNTER5不等於儲存值 VALUE11,處理返回步驟722。 例如假設緊接於本廣播封包之前的廣播封包被錯誤 接收,因此於步驟766之前變數COUNTER5等於1。則於步 驟766之後,變數COUNTER5等於2。假設儲存值VALUE11 等於2,變數COUNTER5等於儲存值VALUE11。此種相等 指示兩個連續廣播封包都被行動台210錯誤接收,處理前進 至步驟728。 於步驟728,HSU 330改變何者天線指定作為廣播内設 天線,而何者天線指定作為廣播替代天線。本例中,HSU 330基於HSU 330硬體的短期學習而改變廣播内設天線。於 步驟730,由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的天線變更開始,重新 開始變數TIMER3、TIMER4、及COUNTER5。處理前進至 步驟734,於該處重新開始變數COUNTER4。變數 COUNTER4計數同一單播封包由行動台210連續發送失敗 的次數。行動台210嘗試首次發送特定單播封包之前’變數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爱) 79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A7 ___B7 _______ 五、發明説明(77 ) COUNTER4被調整為數值零。 須了解於步驟728,當廣播内設天線基於HSU 330硬體 的短期學習而改變時,例如回應於步驟7 6 6而改變時’行動 台210之次一處理步驟非必要發送封包。較好於此種情況下 未發送封包且處理由步驟734快速返回步驟722(圖中未顯 示)。當於步驟728,廣播内設天線係基於HSU 330軟體的 長期學習而改變例如回應於步驟742及754而改變時,由步 驟722顯然易知封包將藉行動台210發送,處理將由步驟734 繼續至跳出點L。 返回步驟722,若有個封包欲藉行動台210發送,則處 理前進至步驟754。於步驟754,HSU 330軟體判定變數 TIMER4為大於或等於儲存值PERIOD4 〇較好儲存值 PERJOD4約為數毫秒,但可使用任何適當時間。較佳具體 實施例中,儲存值PERIOD4為10毫秒。 若變數TIMER4小於儲存值PERIOD4,則處理繼續至 步驟742。於步驟742,1181; 3 30軟體判定變數丁1厘£113是否 大於或等於儲存值PERIOD3。較好儲存值PERIOD3約為數 百毫秒,但可使用任何適當時間。 若變數TIMER3小於儲存值PERIOD3,則於步驟744, 於欲發送之封包的傳輸描述器攔位值AntModeXmit維持作 為廣播内設天線目前值,處理前進至步驟748。封包對特定 目的地之AntModeXmit欄位用以識別傳輸天線,該傳輸天 線用來發送封包給該目的地。 於步驟748,HSU 330硬體檢查欲藉行動台210發送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80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A7 __B7_ 五、發明説明(78 ) 封包之傳輸描述器,處理前進至步驟752。於步驟752, HSU 330硬體判定攔位值AntModeXmit是否等於目前廣播内設 天線值。因於步驟744欄位值AntModeXmit維持作為目前廣 播内設天線值,故處理繼續至步驟732。於步驟732,被指 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之天線維持作為廣播内設天線,處理 前進至步驟734,重新計算變數COUNTER4。處理繼續至 決策結構700部分750跳出點L。 返回步驟742,若變數TIMER3係大於或等於儲存值 PERIODS,貝ij於步驟740,欲發送封包的傳輸描述器欄位 值AntModeXmit由廣播内設天線的目前值改變,處理前進 至步驟748。 返回步驟754,若變數TIMER4大於或等於儲存值 PERIOD4,貝II於步驟746,欲傳輸封包之傳輸描述器欄位 值AntModeXmit由廣播内設天線目前值改變,處理前進至 步驟748。 於步驟748,HSU 330硬體檢驗欲藉行動台210發送的 封包之傳輸描述器,處理前進至步驟752。於步驟752, HSU 330硬體決定欄位值AntModeXmit是否等於目前廣播内設 天線值。由於於步驟746,攔位值AntModeXmit由目前廣播 内設天線值改變,處理前進至步驟728。於步驟728,HSU 330硬體改變何者天線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以及何者天 線指定作為廣播替代天線。此種情況下,HSU 330基於HSU 330軟體的長期學習而改變廣播内設天線。於步驟730,因 被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的天線改變,故變數TIMER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规格(210X297公釐) 8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A7 B7 五、發明説明(79 ) TIMER4及COUNTER5重新算起。處理繼續至步驟734,於 該處變數COUNTER4重新開始,以及處理繼續至跳出點L。 處理於決策結構700部分750之跳出點L跳出,前進至 第8圖步驟702,於該處HSU 330決定欲發送的封包是否為 單播封包。 若欲發送的封包非為單播封包,則該封包為廣播封 包、多播封包、或確認封包,處理前進至步驟736。於步驟 736,廣播封包、多播封包或確認封包於廣播内設天線發 送。處理返回決策結構700部分750之進入點Η。確認封包 送至目的地,但無需由目的地確認。 若欲發送封包為單播封包,則處理前進至決策結構 700部分780進入點J,處理繼續至第10圖步驟772。 於步驟772,HSU 330軟體存取天線表370,查表目的 地内設天線值,亦即最近成功地傳輸或接收之天線值,該 内設天線值係對應於被發送該單播封包的目的地行動台Ρ 例如行動台212,處理繼續至步驟774。 於步驟774,HSU 330軟體指定目的地内設天線值至單 播封包之傳輸描述器之AntModeXmit欄位,處理繼續至步 驟 776。 於步驟776,HSU 330硬體檢驗欲藉行動台210發送之 單播封包之傳輸描述器,處理前進至步驟778。於步驟778, HSU 330硬體決定欄位值AntModeXmit是否等於目前廣播 内設天線值。 若欄位值AntModeXmit不等於目前廣播内設天線值, 82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1760 A7 ____B7____ 五、發明説明(80 ) 則處理繼續至步驟782。於步驟782,目的地行動台212之目 的地内設天線為目前被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的天線,處 理前進至決策結構700部分780跳出點G,以及前進至第8圖 步驟704。 若棚位值AntModeXmit等於目前廣播内δ又天線值’則 處理繼續至步驟784。於步驟784,目的地行動台212之目的 地天線為目前被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的天線,處理前進 至決策結構700部分780跳出點G,以及前進至第8圖步驟 704 〇 於步驟704,單播封包使用被指定作為行動台212目的 地内設天線的天線,發送給根據本例之目的地行動台212。 行動台210收訊目的地内設天線之來自目的地的確認封 包。於步驟706,HSU 330硬體決定封包是否成功地傳送至 目的地。 若於目的地内設天線接收到來自目的地的確認封 包,則發射成功,處理前進至決策結構700部分780進入點 I,以及繼續至步驟740,此處變數TIMER3重新開始。於步 驟786, HSU 3 3 0軟體更新天線表370,於步驟788, HSU 330 軟體設定廣播内設天線目前值為對應行動台212之目的地 内設天線,換言之,如確認封包之RcvAntenna欄位值指示 成功地接收來自行動台212之讀認封包的天線。藉此方式, HSU 330有效維持行動台212之目前目的地内設天線。處理 前進至部分780跳出點Μ,繼續至決策結構7〇〇部分750進入 點Η,以及繼續至步驟7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楚) -83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A7 _B7_______ 五、發明説明(81 ) 返回步驟7 0 8,若未於目的地内設天線接收到確認封 包,則傳輸不成功,處理前進至步驟708。於步驟708,變 數COUNTER4遞增1,於此點,因變數COUNTER4於步騍 734重新開始,故變數COUNTER4等於1。於步驟710,HSU 330硬體決定變數COUNTER4是否等於儲存值VALUE8。儲 存值VALUE8作為於指定天線,本例於目的地内設天線連 續再度嘗試同一封包的最大次數。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儲 存值VALUE8等於2。 假設儲存值VALUE8等於2,變數COUNTER4不等於儲 存值VALUE8,處理返回步驟704 〇於步驟704,行動台210 使用目的地内設天線再度嘗試傳送同一單播封包給目的地 行動台212。行動台210於目的地内設天線收訊來自目的地 確認封包。於步驟706,HSU 330硬體決定封包是否成功地 傳送至目的地。 再度,若於目的地内設天線接收到來自目的地的確認 封包,則傳輸成功,處理前進至決策結構7〇〇部分780進入 點I,繼續至步驟740,於該處重新開始變數TIMER3。於步 驟786,HSU 33 0軟體更新天線表370 ;於步驟788,設定廣 播内設天線目前值為對應行動台212之目的地内設天線,換 言之,如確認封包之RcvAntenna欄位值指示的、成功地接 收來自行動台212之確認封包的天線。錯此方式’ H S U 3 3 0 有效維持行動台212目前目的地内設天線。處理前進至部分 780跳出點Μ,繼續至決策結構部分750進入點Η,以及 繼續至步驟7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U10X297公楚) 84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A7 B7 五、發明説明(82 ) 返回步驟708,若未於目的地内設天線接收到確認封 包,則傳输不成功,處理前進至步驟708。於步驟708,變 數COUNTER4遞增1,於此點,變數COUNTER4等於2。於 步驟710,HSU 330硬體決定變數COUNTER4是否等於儲存 值VALUE8 。 再度假設儲存值VALUE8等於2,變數COUNTER4現在 等於儲存值VALUE8,處理前進至步驟712。於步驟712, 同一單播封包使用被指定作為行動台212之目的地替代天 線的天線,根據該例被發送至目的地行動台212。換言之, 傳輸天線由目的地内設天線改成替代天線。行動台210於目 的地替代天線收訊來自目的地的確認封包。於步驟714, HSU 3 30硬體決定封包是否成功地傳送給目的地。 若於目的地替代天線接收到來自目的地行動台212的 確認封包,則傳送成功,被指定作為目的地替代天線的天 線為最近成功地傳送與接收的天線。處理前進至決策結構 700部分780進入點I,繼續至步驟740,於該處重新開始變 數TIMER3。於步驟786,HSU 330軟體以被指定作為目的 地替代天線的天線更新天線表370。於步驟788,設定目前 廣播内設天線值給對應於行動台212之目的地替代天線’換 言之,如確認封包之Rev Antenna欄位值指示的成功地接收 來自行動台212的確認封包之天線。藉此方式,HSU 330基 於HSU 330硬體的短期學習,有效改變行動台2丨2目前目的 地内設天線,以及改變何者天線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 以及何者天線指定作為廣播替代天線。處理前進至部分780 85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爱) 541760 A7 ______B7___ 五、發明説明(83 ) 跳出點Μ,繼續至決策結構7〇〇部分750進入點Η,以及繼 續至步驟722。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因廣播内設天線已經改 變’故重新開始變數TIMER4、COUNTER5及COUNTER4。 返回步驟7 14,若未於目的地替代夭線接收確認封 包,則傳送不成功,處理前進至步驟716。於步驟716,變 數COUNTER4遞增1 〇於此點變數COUNTER4等於3。於步 驟718,HSU 3 3 0硬體決定變數(:〇1;14丁£尺4是否等於儲存值 VALUE9 〇儲存值VALUE9作為於全部天線再度嘗試同一單 播封包的總最大次數,也作為變數COUNTER4上限。較佳 具體實施例中,儲存值VALUE9等於4。 假設儲存值VALUE9等於4,變數COUNTER4不等於儲 存值VALUE9,處理返回步驟712〇於步驟712,行動台210 使用目的地替代天線再度嘗試發送同一單播封包給目的地 212。行動台210於目的地替代天線收訊來自目的地的確認 封包。於步驟714,HSU 330硬體判定封包是否成功地送到 目的地。 再度,若於目的地替代天線接收到來自目的地行動台 212的確認封包,則傳送成功,被指定作為目的地替代天線 的該天線為最近成功地傳輸與接收的天線。處理前進至決 策結構700部分780進入點I,繼續至步驟740,於該處重新 開始變數TIMER3。於步驟786,HSU 3 30軟體以被指定作 為目的地替代天線的天線更新天線表370。於步驟788,設 定廣播内設天線目前值為對應於行動台212的目的地替代 天線,換言之,如癌認封包RcvAntenna欄位值指示的成功 86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爱) 541760 A7 _B7_ 五、發明説明(84 ) 地接收來自行動台212之確認封包的天線。藉此方式,基於 HSU 330硬體之短期學習,HSU 330有效改變行動台212之 目前目的地内設天線,以及變更何者天線指定作為廣播内 設天線、以及何者天線指定作為廣播替代天線。處理前進 至部分780跳出點Μ,以及繼續至決策結構700部分750進入 點Η,以及繼續至步驟722。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因廣播内 設天線改變,故重新開始變數TIMER4、COUNTER5及 COUNTER4 。 返回步驟714,若未於目的地替代天線接收到確認封 包,則傳送不成功,處理前進至步驟716。於步驟716,變 數COUNTER4遞增1,此點變數COUNTER4等於4。於步驟 718,HSU 3 30硬體決定變數COUNTER4是否等於儲存值 VALUE9。 再度假設儲存值VALUE9等於4,變數COUNTER4現在 等於儲存值VALUE8,處理前進至步驟720。於步驟720, HSU 330放棄傳送,將封包送回HSU 330軟體。較好封包於 後來以欄位值XmitRate規定的較低資料速率再度發送。處 理返回決策結構700部分750進入點Η。 熟諳技藝人士顯然易知如何擴展第8-10圖所述原理配 合更多天線、更多次再度嘗試同一單播封包的總次數、更 多次連續嘗試於同一天線發送同一單播封包、以及天線間 的交錯與返回。 範例決策結構700於前文就行動台210處理單播封 包、確認封包、廣播封包及多播封包做說明。較好,範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釐) 87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五、發明説明(85 決策結構700可延伸至支單播封包/確認交換。 例如於第9圖步驟724,廣播内設天線收訊封包。於步驟 738,右rtS封包由行動台21〇於其廣播内設天線成功地接 收,則處理最終前進至第8圖步驟736,於該處行動台21〇 以其廣播内設天線送出CTS封包給送出RTS封包的目的 地。於第9圖步驟724,行動台21〇恢復於其廣播内設天線收 訊來自目的地回應於CTS封包的單播封包。若如所預期, 單_包係於步驟738由行動台210成功地接收,則處理最 終刖進至第8圖步驟M6,於該處行動台21〇於其廣播内設天 線达出確$封包給發送單播封包且首先送出㈣封包的目 的地。較好行動台21〇於整個RTS/CTS/單播封包/確認交換 期間維持同一天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 同理若有所需,行動台21〇使用RTs封包的傳輸分集 傳輸RTS封包如同單播封包般。行動台2⑺較好於整问 im/CTS/單播封包/確認交換期間維持成功地傳送謂封 、天線亦即廣播内設天線或廣播内設天線。 演繹法則設計議題 演繹法則較好實施緩慢天線切換分集。換言之,如 :::播封包起點時間不足以測試二天線。反而緩慢天 :=發射器送出單播封包時實施。如此可有效測試八 ''傳輸天線的切換以及封包的再声堂姓接s从 認封包而傳輪纟m 4再“樣Μ接收到確 …傳送為=二;=到再度嘗試的最大總數 收者才會接收到==成功到達封包的真正預定接 刖 線 天 本紙 而 個
、訂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發明説明(86) 干門:反:、广基於接收失敗封包而於接收器切換有若 虫^ ’例如行動台甚至不知道封包被遺漏。 田封包xa漏時,於毒'晶认… 、重s的蜂巢單位難以分辨該封包係來自 :另-仃:台或來自於AP。使用緩慢接收分集,天線選擇 肩繹法則容易被節點拖良, 、 ,、、、, 次β即點甚至非屬網路的一部份。 虽然达到目的地的廣播封包(包括塔台封包)及多播封 換八t目!^地所確5忍’因此無法於發射端進行緩慢天線切 、刀术法刀辨廣播封包是否被成功地送到目的地 於系統⑽从⑽的行動台110、、116如此不成問題, 原因在於此等行動台11〇、.··、ιΐ6未曾發送廣播封包。A? 12〇常規發送廣播封包’廣播封包由一天線只發射一次,較 好須由系統100的全部行動台110、.··、116接收。因此當行 動台110、…、116之一例如STA·1 110需切換及接收天線俾 接收來自AP 120的塔台封包時確實為-大挑戰。APl2〇未 知封包是否被遺漏。 為了瓖AP 120成功地送廣播封包給行動台“ο、...、 116 ’ AP 120與任何行動台11〇、…、116間有二路徑分集即 足。換言之,一端可於短時間内切換其天線,而另一端則 否。若行動台110、·.·、116中之多於一者需要三或四路徑 分集來成功地接收廣播封包,則逐漸地全部行動台不可能 只接收來自單一天線只發送一次的廣播訊息。 另一項議題為若範例行動台丨1〇絲亳也未偵測到封包 傳送失敗,或若行動台11〇無法分辨廣播封包是否意圖送給 該行動台,或甚至分辨封包為廣播封包,則行動台將迷 本ϋΐ細7晴鮮_ Α4^(21()Χ297公爱) 89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 -----------B7 _ 五、發明説明(87 ) " —~— 失’無法變更天線,而保持迷失。 較佺具體貫施例中,範例行動台110經程式規劃了解其 已經迷失’於該種情況下送出單播封包給AP 120。行動台 110最終堂讀:-工μ 、曰八,、一天線,了解其天線中之何者與AP 12〇的内 設接收天線可良好工作。 少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AP 120送出單播封包給範例 行動台110,請求行動台110初始化確認封包送給AP。該種 情況下’ AP 12G最終嘗試使用其第二天線發射單播封包。 可此行動台11 〇接收該封包,於初始化確認封包時,行動台 110 了解何者天線對AP 120之内設接收天線工作良好。一旦 行動台110使用較佳天線,則行動台可接收到來自Ap 的塔台封包。 第2圖之指定網路如系統2〇〇的挑戰增加。行動台 210、…、216發送塔台廣播封包給彼此,但每次塔台封包 係由行動台210、…、216之不同者發送。介於各塔台封包 間,任何行動台210、…、216可送封包給任何其它行動台 210、…、216。於系統1〇〇 ’ AP 120只需支援一條路徑至各 個行動台110、…、116。於指定模式,由於行動台21〇、、 216皆可發送封包給彼此,因而有太多路徑需要支援,無法 以行動台210、…、216間只有二路徑分集來滿足全部要求 的鏈路。即使接收天線固定,允許行動台21 〇、 、216 了 解各個行動台210、…、216的最佳天線,但仍然可能有某 些行動台210、...、216之二天線皆無法達到其它行動台來 送出塔台封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τ· 541760 A7 B7 五、發明説明(88 熟諳技藝人士須了解前文對Bss模式討論的天線切換 分集演繹法則方便應用至支援集中控制存取機構,例如抽 樣調查機構的系統。集中式控制存取機構使用例如抽樣調 查與回應協定來免除媒體滿足的可能。此種系統中,協調 係由存取點控制。通常系統的行動台要求存取點登陸行動 台於儲存於存取點的抽樣調查表單。然後存取點常規抽樣 調查行動台的資料量’也傳送該資料量給行動台。雖铁 8〇2·_應性存取點無需支援抽樣調查,但每個8〇2·_ 應性行動台需可回應於確實支援抽樣調查機構的存取點的 操作。 用於此處,傳輸裝置-詞用來廣義表示傳輸裝置以及 罩住傳輸裝置的網路實體,傳輪裝置一詞可涵蓋多種其它 傳輸相關結構。根據此處所述較佳具體實施例,傳輸裝置 例如可為存取點、帶有存取點的無線網路之行動台、或無 線指定網路之行動台。傳輸裝置例如為第3圖傳輸裝置 300。傳輸裝置例如可為第i圖所示系統1〇〇之Αρ 12〇及行 動台110、…、116之任一者,或第2圖所示系統2〇〇之行動 台210、…、216之任一者。廣義言之,傳輸裝置包括任何 IEEE 802.11順應性裝置。當然傳輸裝置非僅限於無線裝置 及無線通訊協定及標準順應性裝置,傳輸裝置可涵蓋=何 適當裝置。 用於此處,傳輸失敗一詞概略性廣義表示嘗試由第一 傳輸裝置發送封包給一或多個其它傳輸裝置,該種傳輸由 於某種理由而被視為較為無法接受的傳輸。較佳具體實施 本紙張尺度ΐ用中關家群(⑽A4規格⑵QX297公爱)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五、發明說明(89, 例中,當傳輸裝置未能接收到來自目的地 2單播封包的確認封包時,發生傳輸失敗。;:封:妾 ?到-獨特目的地的封包,如此要求確認 且_ =丨中’其它傳輸失敗範例包括封包由第—傳輪裝置: 由目標目的地’或封包到達其目標目的地,但 '的地的錯誤檢查魏判定為涵括錯誤或因其㈣ 由而無法接受。 傳輸Γί具體實施例中’當傳輸或發送單播封包給目的地 士則衣置之傳輸裝置,於傳輸嘗試後或發送後,於一段短 =内較好於配置的一段時間内未能接收到來自目的二: 雨衣置確邊接收到單播封包的封包,貝稱做單播封包傳輪 失敗、發送失敗、傳輸不成功或發送不成功。相反地,= 傳輸或發运單播封包給目的地傳輸裝置的該傳輸裝置確實 接收到來自目的地傳輸裝置確認接收到單播封包之封包 時,該單播封包傳輸成功或送出成功。較佳具體實施例中, 廣播或多播封包未經確認,因此無法確定傳輸或發送是否 成功,除非從目的地傳輸裝置方面才能確定,該種情況下, 目的地傳輸裝置可稱做成功地接收廣播或多播封包(或任 何封包)或接收失敗。較佳具體實施例中,當傳輸裝置未能 接收到封包,換言之,錯失封包或封包被錯誤接收或帶有 錯誤時,發生接收失敗。相反地,當傳輸裝置接收到封包 且該封包被正確接收,換言之毫無訛誤時稱做接收成功。 用於此處,傳輸管理介面一詞意圖廣義表示涵括於傳 輸裝置内部的硬體與軟體組合,該硬體與軟體組合耦合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五、發明説明(9〇 ) y它方式與傳輪裝置如發射器、或發射器/接收器介面。 ^雖然於—具體實施例中,傳輸管理介面包括第3圖之 难33G ’但其它處理器、處理配置或軟體實務亦屬可能。 傳輸管理介面可根據此處所述方法例如第4__所示方法 執订天線間改變的決策結構,包括天線間的切換;或介面 I利用傳輸管理介面外部的天線切換功能。傳輸管理介面 匕括天線表或存取、更新、或選擇來自傳輸管理介面外部 天線表的分錄。 用於此處,傳輪天線一詞意圖廣義表示於任何指定時 間點可用以送出傳輸封包的實體天線。例如考慮有二實體 天線的傳輪裝置。若實體天線送出第-傳輸封包給任 何目的地傳輸裝置’則實體天線A為傳輪天線。例如於送 出弟-傳輸封包後’實體天、❹送出第二傳輸封包給任何 目的地傳輸裝置’實體天線B變成傳輸天線。例如若實體 天線B送出第三傳輸封包給任何目的地傳輸天線,則^ 天線轉持為傳輸天線。任何送出指定傳輸封包的指定實 體天線定義為指定傳輸封包被發送時㈣輸天線。 用於此處,接收天線一詞意圖廣義表示於任何指定時 間點用來收訊或接收—接收封包的實體天線。例如考慮— 種具有二實體天線咖之傳輸裝置1實體天以收訊來 自任何來源傳輸裝置的封包,則實體天線A為接收天線。 若實體天線A接收來自任何來源傳輪裝置的第一接收封 包,則實體天線A為接收天線。例如於接收第-接收封包 後,實體天線B收訊來自任何來源傳輪裝置的接收封包、 包 的 541760 五、發明説明(9i) 或接收來自任何㈣傳輸裝置的第三接㈣包 線β變成接收天線。例如實體 、J'體天 裝置的第三接收封包、接收來自任何來源傳輸 或收矾來自任何來源傳輸 =收封包,則實體天線B維持作為接收天線。任何接收 才曰疋接收封包的實體天線被定義為當接收指定接收封 的接收天線。 用於此處,傳輸封包-詞意圖廣義表示由一傳輸裝置 送給一或多目的地傳輸裝置之封包。用於此處,接㈣ 一詞意圖廣義表示於傳輸裝置接收到來自來源傳輸裝置π 封包。指定封包就送出該封包的傳輸裝置而言為傳輸:; 包。但該封包就收訊或接收封包的傳輸裝置而言則為接收 封包。 … 用於此處,天線一詞意圖廣義表示可使用實體天線以 封包化資料形式傳輸以及接收電信號的天線系統。此種天 線系統當然只包括一實體天線,但就最廣義而言,天線系 統可包括收發器單元耦合至實體天線。 用於此處,收發器一詞意圖廣義表示任何可以電作 形式例如封包化資料發射以及接收資料的通訊系統。當… 收發态只包括一實體天線。就最廣義而言,收發器可包括 射頻單元及基帶單元俾將原先資料轉變成電信號或將電信 號轉成原先資料。 根據較佳具體實施例,此處所述天線分集系統及方法 以合理的複雜程度及成本提供可媲美例如用於傳統窄頻信 號環境的傳統分集技術的分集增益。當然,雖然根據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可| 號 然 541760 A7 B7 五、發明説明(92 ) 具體實施例,此處所述天線分集系統及方法特別適合用於 IEEE 802.11a順應性環境,但該系統及方法也可應用至以 寬廣多種頻率以及寬廣環境範圍操作天線及其它無線收發 雖然已經參照較佳具體實施例特別說明本發明,但熟 諳技藝人士顯然易知可未悖離本發明之精髓及範圍就形式 以及細郎上做出多種變化與修改。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意 圖包括此等變化及修改。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τ— 9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釐) 541760 A7 B7 五、發明説明(93 元件標號對照 100…無線網路通訊系統 118.. .有線網路 122-140.··天線 210-216...行動台 300.. .發射裝置 3 2 0...記憶體 3 4 0…匯流排介面單元 360-1-360_N.··天線 500,600,700…決定單元 110-116...行動台 120.. .存取點 200.. .無線網路通訊系統 218-232...天線 310.. .發射器/接收器 330…硬體/軟體組合單元 350.. .交換器 370.. .天線表 502-552,602-668,702-788···步驟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可I 9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Claims (1)

  1. —種於-通㈣統提供天線分集之方法,該通訊系统 含有—種傳輸裝置’其於單—位置發送以及接收多數 傳輪封包及接收封包,該傳輸裝4包#:天線,該 法包含: Λ t —指定二天線之一作為内設天線,其中二天線中之 2定作4内設天線之該天線以外的天線作為替代天 首次使用内設天線作為傳輸天線發 包,其中對任何傳輸封包而言,傳輸天線為該 天線中之用以發送傳輸封包的天線; 、使用用於發送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之該傳輪天線 作為接收天線,收訊各個確認先前發送傳輪封包的接 收封包中對任何接收封包而言,接收天線為至少 二天線中用以收訊接收封包之天線; 使用内设天線作為接收天線收訊全部其它接收封 包; 顛倒二天線中之何者作為内設天線,以及何者天 線作為替代天線;以及 使用彳于自二天線中之只有一天線的傳輸結果及接 收結果俾決定是否顛倒二天線中之何者作為内設天 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經由於二天線間切換而將傳輸天線由内設天線改 、申請專利範圍 Α8 Β8 C8 D8 3. 4. 成替代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來自二天線中之 有一天線的傳輸及接收結果用以決定是否於二天 線間切換。 —種於一通訊系統提供天線分集之方法,該通訊系統 含有一種傳輸裝置,其於單一位置發送以及接收多數 傳輪封包及接收封包,該傳輸裝置包括二天線,該方 法包含: 指定二天線之一作為内設天線,以及二天線之另 一作為替代天線; 經由改變二天線之何者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以及 何者天線指定作為替代天線,重新指定内設天線及替 代天線; 使用用以接收先前收到的接收單播封包之該 線,發送各傳輸封包,該傳輸封包係確認先前收到 接收單播封包; 首次使用内設天線送出全部其它傳輸封包; 使用用以發送先前送出的傳輸封包之該天線 訊各個碟認先前送出的傳輸封包之接收封包; 使用内設天線收訊所有其它接收封包;以及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级教々 、、工數Α使用内設天線未能 成功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後 便用替代天線發送傳輸 單播封包給目的地。 天 的 收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541760 A8 B8 C8 _____________D8 ____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5.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該未成功發送次 數為2。 6. 如申明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未成功發送傳輸 單播封包包含未接收到任何確認該傳輸單播封包的 接收封包。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一傳輸管理介面 配置成可重新指定内設天線及替代天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封包,根據傳輸封包的傳輸描述器, 重新指定内設天線及替代天線。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重新指定内設天線及替代 天線,因此内設天線為二天線中之最近發送傳輸單播 封包以及接收任何確認該傳輸單播封包之接收封包之 該天線。 10· —種於一通訊系統提供天線分集之方法,該通訊系統 含有一種傳輸裝置,其於單一位置發送以及接收多數 傳輸封包及接收封包,該傳輸裝置包括至少二天線, 該方法包含: 指定該至少二天線之一作為内設天線; 使用用以接收先前收到的接收單播封包之該天 線,發送各傳輸封包,該傳輸封包係確認先前收到的 接收單播封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99 541760 、申請專利範圍 首次使用内設天線送出全部其它傳輪封包; 使用用以發送先前送出的傳輸封包之該天線,收 訊各個確認先前送出的傳輸封包之接收封包; 使用内設天線收訊所有其它接收封包;以及 對任何傳輸單播#包經一或多次嘗試發送該 傳輸單播封包之後,而傳輸單播封包未能成功地藉内 設天線傳輸,則於該至少二天線中之指定作為内設天 線以外的另一天線,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 1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使用至少一天線中當用以接收接收RTS封包的天 、好— 線,回應於發送RTS封包的接收請求,而送出發送CTS 封包的傳輸清除。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使用至少二天線中剛用以發送傳輸〇吖封包之該 天線,收訊回應於傳輸CTS封包之封包。 13. 一種於一通訊系統提供天線分集之方法,該通訊系統 含有一種傳輸裝置,其於單一位置發送以及接收多數 傳輸封包及接收封包,該傳輸裝置包括至少二天線, 该方法包含: 指定該至少二天線之一作為内設天線,其中該至 少二天線中之非為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之天線為替代 天線; 各傳輸封包首次係使用内設天線發送; 本紙張尺度適财目雇297公 六、申請專利範圍 使用至乂 一天線中之用以發送先前發送傳輸封包 之該天線’收訊各個確認先前發送之傳輸封包的接收 封包; 使用内設天線收訊所有其它接收封包; 使用内設天線及替代天線之一再度送出未成功地 傳輸的任何傳輸封包,直到任何此種傳輸封包被成功 地傳輪、或直到達到預定再度發送次數為止;以及 ㈣於預定標準,介於該至少:天線間改變内設 天線該狀標準考慮於再度發送步_間何者天線 :功地發送任何傳輸封包,因此一旦内設天線改變 時,發送與收訊二步驟將分別使用改變後的内設天線 發送與接收。 14. 一種天線分集系統,包含·· 多數行動台; 夕一存取黑占,該存取點分別於單一位置發送與接收 夕數傳輸封包及接收封包,存取點之配置可透過傳輸 ί匕及接收封包而與行動台通訊,該存取點包含: 』f少二天線,其中對任何傳輸封包,傳輸天線為 °亥至)一天線中用以發送傳輸封包之天線;以及其中 對任何接收封包,接收天線為該至少二天線中用以收 訊接收封包之天線; 又換态,其係用以於該二天線間改變;以及 一傳輸管理介面,其係用以指示交換器,指定該 六、中請專利範園 至少二天線之一作為内設天線’以及回應於預定標準 改變至少二天線之一作為内設天線,該標準考慮傳輸 天線用以發送傳輸封包的成功度以及接收天線用以接 收接收封包的成功度,·以及其中該至少二天線中之非 ^定料内設天線之天線,係作騎代天線;以及 其中該内設天線係用作為傳輸天線俾首次發送各傳輸 單播封包以及發送各傳輸廣播封包;以及其中該用以 發送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之傳輸天線係用作為接收天 線,該接收天線係用以接收確認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 之接收封包;以及其中該内設天線係用作為收訊所有 八匕接收封包之接收天線;以及其中對任何傳輸單播 封包而言,若傳輪單播封包經一或多次嘗試後未能成 功地藉内設天線發送,則使用内設天線發送該傳輸單 播封包。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系統,其中該存取點包含 IEEE 8 02· 11 a順應性無線存取點裝置。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系統,其中該行動台包含 IEEE 802· 11 a順應性無線行動台裝置。 17· —種天線分集系統,包含: 一存取點; 一行動台,該行動台分別於單一位置發送與接收 多數傳輸及接收封包,該行動台係配置成可透過傳輸 封包及接收封包而與該存取點通訊,該行動台包含: 10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复) 六、申請專利範園 以 該至少其:對任何傳輸封包’傳輸天㈣ —天線中用以發送傳輸封包給存取點;以及戈 壬何接收封包,接收天線為該至少二天線中用: 凡來自存取點的接收封包之天線; 又換益,其係用以於該二天線間改變;以及 至I -傳輸營理介面其係用以指示交換器,指定錄 =二天線之-作為内設天線,以及回應於預定標準 -至少二天線之-作為内設天線,該標準考慮傳輪 線用以發送傳輸封包的成功度以及接收天線用以接 收接收封包的成功度;以及其中該至少二天線中之非 為指定作為㈣天線之天線,㈣騎代天線;以及 2中該内設天、㈣㈣為傳輸天線俾首:欠發送各傳輸 單播封包’以及其中該用以發送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 之傳輸天線係用作為接收天線,該接收天線係用以接 收確邊先刖發送的傳輪封包之接收封包;以及其中該 内設天線係用作為收訊所有其它接收封包之接收天 線’以及其中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而$,若傳輸單播 封包經-或多次嘗試後未能成功地藉内設天線發送, 則使用内設天線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 18.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系統,其中該行動台包含 IEEE 802.11 a順應性無線行動台裝置。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7項之系統,其中該存取點包含 IEEE 802.1 la順應性無線存取點裝置。 10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〇x297公董) 541760 A8 B8 C8 —---_ 六、申請專利範園 20. —種天線分集系統,包含: 於一指定網路之多數行動台; 於該指定網路之一第一行動台,該第一行動台可 於單一位置分別發送及接收多數傳輸封包及接收封 包,該第一行動台係配置成透過傳輸封包及接收封包 而與行動台通訊,談第一行動台包含: 至少二天線,其中對任何傳輸封包,傳輸天線為 σ亥至 >、一天線中用以發送傳輸封包之天線;以及其中 對任何接收封包,接收天線為該至少二天線中用以收 訊接收封包之天線; 父換态,其係用以於該二天線間改變;以及 一傳輸管理介面,其係用以指示交換器,指定該 至乂 一天線之一作為廣播内設天線,以及該至少二天 線之一作為目的地内設天線,以及回應於預定標準改 變该至少二天線之一作為廣播内設天線,該預定標準 考慮傳輸天線用於發送傳輸封包的成功度以及接收天 線用於接收接收封包的成功度;纟中該目的地内設天 線及廣播内設天線不必為該至少二天線中之同一天 線;以及其中該至少二天線中非為被指定作為目的地 内設天線之另一天線係作為目的地替代天線;以及其 中该目的地内設天線係用作為各個傳輸單播封包首次 發运的傳輸天線;以及其中該廣播内設天線係用作為 發送各個傳輸廣播封包之傳輸天線;以及其中該用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Χ297公爱) 104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τ— 21. 22. 行動台包含IEEE 8G2.1 i a順應性無線行動台裝置。 一種於—通訊系統提供天線分集之方法,該通訊系統 含有一種傳輸裝置’其於單一位置發送以及接收多數 傳輸封包及接㈣包,該傳輸裝置包括至少二天線, 該方法包含·· 毛运先讀送的傳輸封包之傳輸天線被用作為接收天 、、在而用以收訊各個確認該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之接 ::包;以及其中該廣播内設天線係用作為收訊所有 〃接收封包之接收天線;以及其中對任何傳輸單播 封匕右4傳輸單播封包經—或多次嘗試後未能由目 的地内設天線成功地發送,❹的地替代天線用以發 送該傳輸單播封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之系統,其中該第—行動台及 指定二天線之一作為内設天線,其中該至少二天 線中之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之該天線以外的天線作為替 代天線; 首次使用内設天線作為傳輸天線發送各傳輸封 匕/、中對任何傳輸封包而言,傳輸天線為該至少二 天線中之用以發送傳輸封包的天線; 使用用於發送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之該傳輸天線 為接收天線’收訊各個確認先前發送傳輸封包的接 收封包’纟中對任何接收封包而言,接收天線為至少 二天線中用以收訊接收封包之天線; A、申請專利範圍 勺使用内設天線作為接收天線收訊全部其它接收封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若該傳輸單播封包經—或 多次嘗試後未能由内設天線成功地發送,則於替代天 線發送傳輸單播封包;以及 回應於預定標準,改變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作為 内設天線,改Μ考慮傳輸天線用於傳送傳輸封包的 成功度以及接收天線用於接收接收封包的成功度。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又 經由於該至少二天線間切換而改變傳輸天線。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二由於4至少一天線間切換而改變接收天線。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I由於„亥至少一天線間切換而改變接收天線。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忒至少二天線之單一天線,檢驗該單一天線用 於傳送傳輸封包的成功情形,俾決定是否於該至少二 天線間切換。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忒至少一天線之單一天線,檢驗該單一天線用 於傳运傳輸封包的成功情形,俾決定是否改變該至少 二天線中之何者作為内設天線。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541760 A8 B8 C8
    對該至少二天線之單—天線,檢驗該單一天線用 於接收接收封包的成功情形,俾決定是否於該至少二 天線間切換。 29·如中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對该至少二天線之單一天線,檢驗該單一天線用 於接收接收封包的成功情形,俾決定是否改變該至少 二天線中之何者作為义設天線。 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方法,其中該通訊系統為 IEEE · 802 · 11 a順應性 … 儿2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雜,,其中該封包係根據正 又刀頻多工(OFDM)調變以及解調。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乃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回應於軟體處理,改變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 才曰疋作為内没天線,其中該軟體處理經由長時間檢驗 天線的傳輸結果及接收結果,而了解該至少二天線中 之何者可最佳傳送傳輪封包以及接收接收封包。 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回應於硬體處理,改變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 指定作為内設天線。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方法,其中該硬體處理係依 據發送傳輸封包的短期結果決定。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其中該傳輸天線係回 應於硬體處理改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〇χ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六、申請專利範圍 其中該傳輸天線係回 其中该接收天線係回 3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 應於短期發送封包結果改變。 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 應於硬體處理改變。 38. 39. 40.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中該接收天線係回 應於短期發送封包結果改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於連續未能成功地再度發 送傳輸單播封包後,改變傳輸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進_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於每隔一次未能成功地再 度發送傳輸單播封包後,改變傳輸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於經多次未能成功發送傳 輸單播封包後,改變傳輸天線。 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於多次未能成功發送該傳 輸單播封包後,將傳輸天線由内設天線改成替代天線。 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之方法,其中該次數係於首次 發运該傳輸單播封包前,基於通訊系統預期衝突率調 整。 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之方法,其中該次數係於首次 發达該傳輸單播封包前,基於通訊系統預期總負載率 541760 、申請專利範園 調整。 仏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進_步包含·· 卜段^後’若經歷該段時間未能成功地接收 天:。’則改㈣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指定作為内設 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之方法nw. 比對計時器的運轉值與時間長度值俾評估 經經過該段時間;以及 疋否已 47 若成功地接收到任何接收封包,則初始化計時哭。 4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成功地接收的接收單播封包,使㈣心 ^早播封包之純天線料傳輸天線,發送確認接 收早播封包之傳輸封包。 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進_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1回應於連續再度發送傳 輪早播封包,而未能接收到確認該傳輸單播封包的接 收封包,則改變傳輸天線。 4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進_步包含: 。。對任何傳輪單播封包,若回應於兩次發送該傳輪 早播封包,而未能接收到確認該傳輪單播封包的接收 封包,則改變傳輪天線。 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於每隔一次發送傳輸單播 97公釐) 訂 本紙張尺度適票準⑽) 、申請專利範圍 =時改變傳輸天線’直至達到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 之、、悤數為止、咬首$ $ 收封包為止/ 到確認該傳輸單播封包的接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_包,嘗試於駐少二天線之各 天、.泉發送傳輪單播封包兩次,始於内設天線,直至達 H运傳輸單播封包的總數為止、或直至接收到確認 傳輸单播封包的接收封包為止。 52·如中請專利範圍第叫之方法,進—步包含. 若回應於傳輸單播封包的發送,未接收到確認傳 輸早播封包的接收封包,則 放棄該傳輸單播封包的傳輸。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若回應於該傳輸單播封包的發送,未接收到柄 该傳輪單播封包之接收封包,則 放棄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 嘗試以較低資料速率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以及 維持内設天線的指定。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若回應於該傳輸單播封包的發送,接收到任何確 認該傳輸單播封包之接收封包,則 若由内設天線接收到確認該傳輪單播封包的接收 封包,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爱) 110 541760 A8 B8 C8 _______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維持内設天線指定;以及 否則,則 將u亥至少一天線中之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之天線 改變成該至少二天線中接收確認該傳輸單播封包的接 收封包之該天線。 5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若回應於該傳輸單播封包的發送,接收到任何確 認該傳輸單播封包的接收封包,則維持内設天線的指 定。 56·種於通訊系、统提供天線分集之方 >去,該通訊系統 含有一存取點,其於單一位置發送以及接收多數傳輸 封包及接收封包,該存取點係配置成可透過傳輸封包 及接收封包而與多數行動台通訊,該存取點包括至少 二天線,該方法包含: 指定二天線之一作為内設天線,其中該至少二天 、、泉中之‘定作為内没天線之該天線以外的天線作為替 代天線; f次使用㈣天線作為傳輸天線發送各傳輸封 包,其中對任何傳輸封包而言,傳輸天線為該至少二 天線中之用以發送傳輸封包的天線; 使用该内設天線作為傳輸天線而發送各個傳輸廣 播封包; '、 使用用於發送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之該傳輸天線 本紙張尺度朝巾關家群(CNS) A4規格(21〇^^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111 作為接收天線’收訊各個確料前發送傳輪封 收封包’其中對任何接收封包而言,接收天線為至 二天線中用以收訊接收封包之天線; 勺使用内設天線作為接收天線收訊全部其它接收封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若該傳輸單播封包經 多次嘗試後未能*内設天線成功地發送,則於替代天 線發送傳輸單播封包;以及 57. 58. 59. 60. 回應於預定標準,改變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作為 内設天線,改變則考慮傳輸天線用於傳送傳輸封包的 成功度以及接收天線用於接收接收封包的成功户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又 經由於該至少二天線間㈣而改變傳輸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經由於該至少二天線間切換而改變接收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經由於該至少二天線間切換而改變接收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9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該至少二天線之單—天線,檢驗該單-天線用 於接收接收封包的成功情形,俾決定是否於該至少二 天線間切換。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亥至/ 一天線之早一天線,檢驗該單一天線用 61. /OU
    、申請專利範圍 於接收接收封包的成功情形,俾決定是否改變該至少 二天線中之何者作為内設天線。人' 6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對=傳輸單播封包,於每隔一次未能成功地再 度發运傳輸單播封包後,改變傳輸天線。 6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Ή何傳輸單播封包,於多次未能成功發送該傳 輸單播封包後’將傳輪天線由内設天線改成替代天線。 6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回應於軟體處理,改變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 才曰疋作為内設天線’其中該軟體處理經由長時間檢驗 天線的傳輸結果及接收結果,而了解該至少二天線中 之何者可最佳傳送傳輪封包以及接收接收封包。 6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經一段時間後,若經歷該段時間未能成功地接收 封包’則改變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衫作為内 設 天線。 6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5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比對計時器的運轉值與時間長度值俾評估是否 經經過該段時間;以及 若成功地接收到任何接收封包,則初始化計時 6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已 器 對任何成功地接收的接收單播封包,使用該用以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版接收天線作為傳輸天線,發送確認接 收早播封包之傳輸封包。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輪廣Si:後動若存取點編歷該段時間,傳 之仃動台所接收,變更該至少二天線尹 ^者被扎疋作為内設天線。 圍第56項之方法,其中使用該内設天線 =輸天線而發送各個傳輸廣播封包,允許於另一 )了 :弟一行動台(該第-行動台至少有二行動台天 有对接此+ 動口天線中之何者行動台天線可 J ^自存取點的傳輸廣播封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輪單=Γ專輸I:封包,若回應於連續再度發送傳 ,’匕巾I接收到確認該傳輪單播封包的接 收封包,則改變傳輪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若回應於兩次發送該傳輸 早播封包’而未能接收到確認該傳輪單播封包的接收 封包,則改變傳輸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於每隔_二二傳輸單播 封包時改變傳輸天線,直至達到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 之總數為止、或直至接收到確認該傳輪單播封包的接 75 輸封包及接收封包’該行動台係配置錢過傳輸封 、申請專利範圍 收封包為止。 7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嘗試於該至少二天線之各 天=發适傳輸單播封包兩次,始於内設天線,直至達 K适傳輸單播封包的總數為止、或直至接收到確認 傳輪單播封包的接收封包為止。 74·如中請專利範圍第73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右回應於傳輸單播封包的發送,未接收到確認傳 輸單播封包的接收封包,則 放棄"亥傳輸單播封包的傳輸。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3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 回應於4傳輸單播封包的發送,未接收到確認 °亥傳輪單播封包之接收封包,則 放棄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 嘗試以較低資料速率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以及 維持内設天線的指定。 76·如申請專利範圍㈣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若回應於該傳輸單播封包的發送,接收到任何確 ㈣傳輸單播封包的接收封包,則轉内設天線的指 疋0 77.=於—通訊系統提供天線分集之方法,該通訊系統 二“仃動台’於一單一位置分別發送及接收多數傳 包 本紙張尺細中國格⑵gx2^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15 六、申請專利範圍 及接收封包而與存取點通訊,該行動台包括至少二天 線,該方法包含: 指定該至少二天線之—作為内設天線,其中該至 少二天線中之非為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之天線作為替 代天線; 百次使用該内設天線作為傳輸天線,發送各個傳 輸單播封包,其中對任何傳輪封包,傳輸天線為該至 少二天線中心發送傳輸封包給存取狀該天線; 使用用於發送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之該傳輸天線 作為接收天線,收訊各個確認先前發送的傳輸封包之 接收封包,其中對任何接收封包,傳輸天線為該至少 二天線中甩以收訊來自存取點的接收封包之該天線; 使用内設天線作為接收天線,收訊所有其它接收 封包; 夕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若該傳輸單播封包經一或 多次嘗試後,未能成功地藉内設天線發送,則於替代 天線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以及 、回應於預定標準,變更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作 為内設天線,該預定標準係考慮傳輸天線用以傳送傳 輪封包的成功情形、以及接收天線用以接收接收封包 的成功情形。 7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經由於該至少二天線間切換而改變傳輸天線。 本紙張尺度規格⑵ 541760 A8 B8 C8 ______D8 六、申請專利範厕 79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經由於該至少二天線間切換而改變接收天線。 8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8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經由於該至少二天線間切換而改變接收天線。 8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0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該至少二天線之單一天線,檢驗該單一天線用 於接收接收封包的成功情形,俾決定是否於該至少二 天線間切換。 8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忒至少二天線之單一天線,檢驗該單一天線用 於接收接收封包的成功情形,俾決定是否改變該至少 二天線中之何者作為内設天線。 8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回應於硬體處理,改變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 指定作為内設天線。 8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3項之方法,其中該硬體處理係依 據發送傳輸封包的短期結果決定。 8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包,》每隔一次未能成功地再 度發送傳輸«封包後,《傳輸天線。 8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8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_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於多次未能成功發送該傳 輸單播封包後,將傳輸天線由内設天線改成替代天線。 &張尺度適用中國-—7———-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可| 六、申請專利範圍 8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封段時間後,若經歷該段時間未能成功地接必 天改變该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指定作為㈣ 88. 89. 91. 9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7項之方法,進_步包含· 比對计時器的運轉值與時間長度值俾評估是否已 經經過該段時間;以及 若成功地接收到任何接收封包’則初始化計時哭。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進_步包含: 右已經連績錯誤接收兩個接續的接收廣播封包, 則改變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其中該接收封包包括 個別包含接收塔台封包的接收廣播封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0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若基於來自存取點的接收塔台封包預期到達時 間,已經措施接續二接收塔台封包,則改變該至少二 天線中之何者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於-段時間後’若經歷一段時間未接收到接收塔 台封包,貝改變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指定作為; 設天線。 9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成功地接收的接收單播封包,使用該用以 、申請專利範圍 包:接收天線作為傳輸天線,發送™ 收早播封包之傳輸封包。 9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I回應於傳輸單播封包的短期發送結果,改變該至 少二天線的何者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 95.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78項之方法,進_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若回應於連續再度發送傳 别早播封包,而未能接收到確認該傳輸單播封包的接 收封包,則改變傳輸天線。 士申:月專利範圍第78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若回應於兩次發送該傳輸 早播封包,而未能接收到辞認該傳輸單播封包的接收 封包,則改變傳輸天線。 97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冗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於每隔一次發送傳輸單播 封2時改變傳輪天線,直至達到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 之總數為止、或直至接收到確認該傳輸單播封包的接 收封包為止。 9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嘗試於該至少二天線之各 天線發送傳輸單播封包兩次,始於内設天線,直至達 到土达傳輸單播封包的總數為止、或直至接收到確認 傳輸單播封包的接收封包為止。 六、申請專利範園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8項之方法,進一步包人. 放棄該傳輸單播封包.的傳輸。 如申:專利範圍第99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若回應於該傳輸單播 兮僖於〜 早_包的發[未接收到確認 4傳輸早播封包之接收封包,則 放棄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 及 嘗試以較低資料速率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以 維持内設天線的指定。 訂 ιοί.如中請專利範圍第99項之方法,進_步包含. 若回應於該傳輸單播封包的發送,接;到任何摊 邊该傳輸單播封包之接收封包,則 若由内設天線接收到確認該傳輸單播封包的接收 封包,則 維持内設天線指定;以及 否則,則 +將該至少二天線中之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之天線 改交成该至少二天線中接收確認該傳輸單播封包的接 收封包之該天線。 10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將該至少二天線中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的天線改 成該至少二天線中最近成功地傳輪之該天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_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申請專利範團 103 104 105 10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二天線 中最近成功地傳輸之天線包含該至少二天線中最近 成功地接收到任何確認先前送出的傳輸單播封包之 接收封包的該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改艾4至沙一天線中被指定作為内設天線之天線 成為該至少二天線中最近成功地用於接收的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ΠΜ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二天線 中最近成功地用於接收的天線包含該至少二天線中 最近成功地接收來自存取點的接收封包之該天線。 一種於一通訊系統提供天線分集之方法,該通訊系統 各有一傳輸裝置,其於單一位置分別發送與接收多數 傳輸及接收封包,該傳輸裝置係配置成可透過傳輸封 包及接收封包而與多數目的地傳輸裝置通訊,該傳輸 裝置包括至少二天線,該方法包含: 指定該至少二天線之一作為廣播内設天線; 私疋该至少二天線之一作為目的地内設天線,其 中該目的地内設天線及該廣播内設天線不必為該至少 一天線中之同一天線; 使用該目的地内設天線作為傳輸天線,用於首次 發送各傳輸單播封包,其中對任何傳输封包,傳輸天 線為該至少二天線中用以發送傳輸封包之天線,其中 。亥至少一天線中非為指定作為目的地内設天線之該 7T、申請專利範園 線係作為目的地替代天線; 發送各個傳輸 使用廣播内設天線作為傳輸天線而 廣播封包; 使用用以發送先前送出的傳輸封包之傳輸天線作 為接收天線,收财認先前送出的傳輸封包之各個接 收封包,纟中對任何接收封包,接收天線為該至少二 天線中用以收訊接收封包之天線; ’收訊所有其它 使用廣播内設天線作為接收天線 接收封包; 夕=任何傳輸單㈣包,若該傳輸單㈣包經一或 多次嘗試而未能成功地藉目的地内設天線傳輸,則於 目的地替代天線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以及 回應於預定標準,將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改變 為廣播内設天線’該預定標準係考慮傳輸天線用於傳 送傳輪封包的成功情形、以及接收天線用於接收接收 封包的成功情形。 107. 108. 10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經由於该至少二天線間㈣而改變傳輸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經由於该至少二天線間切換而改變接收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經由於该至少二天線間切換而改變接收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9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110. 541760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園 對該至少二天繞 早一天線,檢驗該單一天線用 於t收接收封包的成功情形,俾決定是否於該至少二 天線間切換。 ⑴·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Q6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對該至少二天線之單—天線,檢驗該單一天線用 於接收接收封包的成功情形,俾決定是否改變該至少 二天線中之何者作為廣播内設天線。 H2.如中請專利範圍㈣6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對》亥至少一天線之單—天線,檢驗該單一天線用 於接收接收封包的成功情形,俾決定是否改變該至少 二天線中之何者作為目的地内設天線。 1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回應於預定標準,變更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作 為目的地内設天線。 114·如申明專利範圍第1〇6項之方法,其中該傳輸裝置 含一行動台。 115·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14項之方法,其中各目的地傳輸裝 置分別包含一目的地行動台。 1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4項之方法,其中該通訊系統為一 指定網路。 1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回應於硬體處理’改變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 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 123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丨 包 541760 A8 B8 C8 ______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回應於硬體處理,改變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 指定作為目的地内設天線。 119·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18項之方法,其中該硬體處理係依 據傳輸單播封包的短期發送結果決定。 1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各傳輸單播封包,於每隔一次成功地再度發送 違傳輸單播封包後改變傳輸天線。 1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經多次未能成功地發送該 傳輸單播封包後,將傳輸天線由目的地内設天線改成 目的地替代天線。 122.如申叫專利範圍第1〇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回應於軟體處理,改變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 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其中該軟體處理藉由長時間 檢驗天線的傳輸與接收結果而習得了解該至少二天線 中之何者可最佳傳送傳輸封包以及接收接收封包。 1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於一段時間後,若經歷該段時間未能成功地接收 #包,改變該至少二天線中之一者被指定作為廣播内 設天線。 1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比對計時器的運轉值與時間長度值俾評估是否已 i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 “Γα4規格(21〇>^^---—-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A8 B8 C8 D8 於 申請專利範圍 經經過該段時間;以及 若成功地接收到任何接收封包,則初始化計時器。 1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若已經連續錯誤接收二接續接收廣播封包,則改 變該至少二天線之一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 ⑶.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之方法,其中該接收封包包 括分別包含接收塔台封包之接收廣播封包。 1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若基於來自目的地傳輸裝置之接收塔台封包預期 到達時間,已經錯失兩個連續接收塔台封包,則變更 該至少二天線之一作為廣播内設天線。 1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經歷一段時間後,若於該段時間未曾接收到廣播 封包,則改變該至少二天線之一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 線。 1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成功地接收的接收單播封包,使用該用 接收接收單播封包的接收天線作為傳輸天線,發送 石$認該接收單播封包之傳輸封包。 1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於一段時間·後,若傳輸裝置判定經歷該段時間 該傳輸廣播封包未被目的地傳輸裝置所接收,則改 該至少二天線之一作為廣播内設天線。 ----—__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可I 541760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園 1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經一段時間後,若經歷該段時間有一定數目的來 勺地傳輸叙置的接收單播封包已經被錯誤接收, 貝J改、交该至少二天線之一被指定作為廣播内設天線。 申明專利fe 15第106項之方法,其中使用廣播内設 天線作為傳輪天線而·發送各個傳輸廣播封包,允許位 於另位置的第一目的地傳輸裝置(該第一目的地傳 輸放置具有至少二目的地天線)了解該至少二目的地 天線中之何者可有效接收來自該傳輸裝置之傳輸廣 播封包。 1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I回應於傳輸單播封包發送的短期結果,改變該至 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指定作為目的地内設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 對任何傳輪單播封包,若回應於連續再度發送傳 、播封u❿未%接收到確認該傳輸單播封包的接 收封包,則改變傳輪天線。 135.如中請專利範圍第⑽項之方法,進_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若回應於兩次發送該傳輸 單播封包,而未能接收到確認該傳輸單播封包的接收 封包,則改變傳稀天線。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傳輸單播封包,於每隔—次發送傳輸單播 本紙張从適财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T— k申請專利範圍 封=時改變傳輸天線,直至達到發送該傳輸單播封包 =數為止、或直至接收到仙該傳輸單播封包的接 人夫了 马止。 1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⑽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對任何欲發送給目的地傳輸裝置之一目的地傳輸 I置的任何傳輸單_包,嘗試純至红天線之各 線毛迗该傳輸單播封包兩次,始於目的地内設天 線直至傳輸單播封包之總發送次數到達為止、或直 至接收到確認傳輸單播封包的接收封包為止。 士申口月專利範圍第! 3 7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右回應於傳輸單播封包的發送,未接收到確認傳 輪單播封包的接收封包,則 放棄該傳輸單播封包的傳輸。 1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m項之方法,*一步包含: 若回應於傳輸單播封包的發送,接收到任何確認 傳輸單播封包的接收封包,則 任何隨後傳輸單播封包首次被發送至一目的地傳 輸I置時,使用該至少二天線中接收確認該傳輸單播 封包的接收封包之該天線,作為目的地内設天線。 1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用於發送傳輸封包至任一目的地傳輸裝置,將該 至少二天線中被指定作為目的地内設天線之一,改成 该至少二天線中最近成功地用於傳送給目的地傳輸裝 本紙張尺度翻巾關家標準(CNSU4規格(2Κ}χ297^^
    _、T.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9 541760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置之該天線。 14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0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二天線 中之最近成功地傳送之天線,包含最近成功地接收任 何來自目的地傳輸裝置而其係確認先前發送的傳輸 單播封包之接收封包之該天線。 1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用於發达傳輸封包至任一目的地傳輸裝置,將該 至少二天線中被指定作為目的地内設天線之一,改成 该至少二天線中最近成功地用於由目的地傳輪裝置接 收之該天線。 1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2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二天線 之最近成功地用於接收之天線,包含該至少二天線中 取近成功地接收來自目的地傳輸裝置之接收封包的 該天線。 1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任何目的地傳輸裝置中之目的地傳輪裝置,辨 識該至少二天線中經實驗已知可成功地與目的地傳輸 裝置通訊之對應個別天線。 i45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4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於個別天線及目的地傳輸裝置,改變該至少二 天線中之何者被&(作為目的地内設天線。 H6.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44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對於全部個別天線及目的地傳輸裝置’形成個別 本紙張尺度適财國rnimTws) A4m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760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天線之:線表,以及參考該表對個別目的地傳輪裝 置’改變该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被指定作為目的地傳 輸天線。 得14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4項之方法,進—步包含: 對於全部個別天線及目的地傳輸敦置,形成個別 天線之天線表’以及參考該表對個別目的地傳輸裂 置,參考該表改變傳輸天線。14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6項之方法,進一步包含: 形成一S,該表對任何目的地傳輸裝置,指示該 至少二天線中之何者最近成功地透過傳輸單播封包 與目的地傳輸裝置通訊。149.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48項之方法,其中該表係由軟 處理形成。 而 體 〇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 129
TW091106974A 2001-04-09 2002-04-08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tenna diversity TW54176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832,029 US6961545B2 (en) 2001-04-09 2001-04-09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tenna diversit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41760B true TW541760B (en) 2003-07-11

Family

ID=25260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06974A TW541760B (en) 2001-04-09 2002-04-08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tenna diversity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961545B2 (zh)
EP (1) EP1386423B1 (zh)
AT (1) ATE441254T1 (zh)
DE (1) DE60233482D1 (zh)
TW (1) TW541760B (zh)
WO (1) WO20020826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52511B1 (en) 1999-04-07 2011-05-31 Geer James 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detection of objects us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attenuation patterns
US6733929B2 (en) * 2000-07-05 2004-05-11 Numerical Technologies, Inc. Phase shift masking for complex patterns with proximity adjustments
US6711208B2 (en) * 2000-12-04 2004-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stimation of traffic-to-pilot ratios
US6909706B2 (en) * 2001-05-23 2005-06-21 Pemstar, Inc. Multicast wireless ad hoc packet routing
US6914894B2 (en) * 2001-05-23 2005-07-05 Pemstar, Inc. Role-based IP multicast addressing in a wireless LAN
USRE47911E1 (en) * 2001-06-29 2020-03-1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Noise margin information for power control and link adaptation in IEEE 802.11h WLAN
JP4664543B2 (ja) * 2001-07-26 2011-04-06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および無線アンテナの実装方法
JP2003060540A (ja) * 2001-08-10 2003-02-2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受信装置
JP4417593B2 (ja) * 2001-08-10 2010-02-1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切替装置
KR100615888B1 (ko) * 2001-08-25 2006-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어레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US7330472B2 (en) * 2001-10-26 2008-02-1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LAN
US7555287B1 (en) * 2001-11-01 2009-06-30 Nokia Corporation Customized messaging between wireless access point and services
US7340214B1 (en) 2002-02-13 2008-03-04 Nokia Corporation Short-range wireles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media tags
US7567634B1 (en) * 2002-02-15 2009-07-2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Reduced complexity viterbi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1769585A4 (en) 2002-03-01 2009-12-02 Ipr Licensing Inc COMBIN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OSITE COMPATIBILITY USING TIME-RATE SIGNAL PROCESSING
US6785520B2 (en) 2002-03-01 2004-08-31 Cogni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tenna diversity using equal power joint maximal ratio combining
US6862456B2 (en) * 2002-03-01 2005-03-01 Cogni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range for multicas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6871049B2 (en) 2002-03-21 2005-03-22 Cognio, Inc.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ower amplifiers in devices using transmit beamforming
AU2003228602A1 (en) * 2002-04-22 2003-11-03 Cognio,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radio transceiver
GB2391137B (en) * 2002-07-19 2004-09-01 Synad Technologies Lt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communications medium
AU2003285138A1 (en) * 2002-11-04 2004-06-07 Vivato Inc Direc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U2003278468A1 (en) * 2002-12-04 2004-06-2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elay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36539B2 (en) * 2002-12-17 2007-06-26 Mediate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on of frequency offse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171223B2 (en) * 2003-01-10 2007-01-30 Belair Networks, Inc. Automatic antenna selection for mesh backhaul network nodes
US7400609B2 (en) 2003-01-30 2008-07-15 Agere Systems Inc. Partitioning scheme for an OFDM transceiver
US20040151146A1 (en) * 2003-01-30 2004-08-05 Hammerschmidt Joachim S. Multi-branch OFDM transceiver
US8027315B2 (en) * 2003-02-12 2011-09-2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ntenna diversity
AU2003298440A1 (en) * 2003-02-14 2004-09-0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ntenna diversity
US20040181517A1 (en) * 2003-03-13 2004-09-16 Younghee Ju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ocial interaction
US20040185782A1 (en) * 2003-03-17 2004-09-23 Halford Steven Dennis Technique for selecting a signal path in an antenna system
US7990883B2 (en) * 2003-05-16 2011-08-02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TWI226158B (en) * 2003-09-19 2005-01-0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Method for antenna diversity
US7366304B2 (en) * 2003-10-07 2008-04-29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ruable U-NII wireless radio with secure, integral antenna connection via SM BIOS in U-NII wireless ready device
US7072691B2 (en) * 2003-10-07 2006-07-04 Lenovo (Singapore) Pte.Ltd. Cruable-U-NII wireless radio with secure, integral antenna connection via validation registers in U-NII wireless ready device
US7117013B2 (en) * 2003-10-07 2006-10-03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ruable dual mode ISM and U-NII wireless radio with secure, integral antenna connection
FR2861516A1 (fr) * 2003-10-24 2005-04-29 Thomson Licensing Sa Methode pour faire fonctionner en diversite d'antennes une station emettrice/receptrice d'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US7539507B2 (en) * 2003-11-21 2009-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7460082B2 (en) * 2003-12-30 2008-12-02 Intel Corporation Sectored antenna systems for WLAN
JP2005252825A (ja) * 2004-03-05 2005-09-1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ダイバーシティ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7448012B1 (en) 2004-04-21 2008-11-04 Qi-De Qia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integrated circuit layout
US7525926B2 (en) * 2004-08-02 2009-04-28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beam forming and diversity
US8995921B2 (en) * 2004-09-10 2015-03-3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support for a smart antenn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486650B2 (en) * 2004-09-27 2009-02-0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US8699320B2 (en) * 2004-11-01 2014-04-15 Alcatel Lucent Multi-interface port management
US8619662B2 (en) 2004-11-05 2013-12-31 Ruckus Wireless, Inc. Unicast to multicast conversion
US7505447B2 (en) 2004-11-05 2009-03-17 Ruckus Wireles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data throughput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8638708B2 (en) 2004-11-05 2014-01-28 Ruckus Wireless, Inc. MAC based mapping in IP based communications
US9240868B2 (en) 2004-11-05 2016-01-19 Ruckus Wireless, Inc. Increasing reliable data throughput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60159023A1 (en) * 2005-01-14 2006-07-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RC error history mechanism
JP4768714B2 (ja) * 2005-02-28 2011-09-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再送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7809336B2 (en) 2005-03-07 2010-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selection for a quasi-orthog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252461A1 (en) * 2005-05-06 2006-11-09 Grant Neil G Control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rom a multi-sector antenna of a base station
US7822000B2 (en) * 2005-06-30 2010-10-26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for access por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483412B2 (en) * 2005-07-29 2009-01-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Range extension between two wireless devices
US20070071149A1 (en) * 2005-09-27 2007-03-29 Linbo Li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in broadcast OFDM systems based on multiple receive antennas
US7480502B2 (en) 2005-11-15 2009-01-20 Clearone Communication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reflective interference immunity
US7446714B2 (en) * 2005-11-15 2008-11-04 Clearone Communications, Inc. Anti-reflective interference antennas with radially-oriented elements
US7333068B2 (en) * 2005-11-15 2008-02-19 Clearone Communications, Inc. Planar anti-reflective interference antennas with extra-planar element extensions
CA2627563C (en) * 2005-11-16 2016-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for remotely evaluating antenna installation in a radio network
KR101065846B1 (ko) * 2005-11-17 2011-09-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Ofdma에서의 패킷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070108316A (ko) * 2005-12-22 2007-11-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Ofdm 셀룰라 시스템에서 동기채널 및 bch 를 위한송신 다이버시티 방법
US7489670B2 (en) * 2005-12-27 2009-02-10 Celeno Communications Lt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uplink/down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US20070153754A1 (en) * 2005-12-29 2007-07-05 Nir Shapira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751353B2 (en) 2005-12-29 2010-07-06 Celeno Communications (Israel) Lt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secu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7672400B2 (en) * 2005-12-29 2010-03-02 Celeno Communications (Israel) Ltd. Method of secure WLAN communication
US7656965B2 (en) * 2005-12-29 2010-02-02 Celeno Communications (Israel) Ltd. Method of secure WLAN communication
US9071435B2 (en) 2005-12-29 2015-06-30 Celeno Communication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un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i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systems with aged and noisy channel estimation
US20070153760A1 (en) * 2005-12-29 2007-07-05 Nir Shapira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570624B2 (en) * 2005-12-29 2009-08-04 Celeno Communications (Israel) Lt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uplink/down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US8165097B2 (en) * 2006-04-19 2012-04-2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in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mission method of mobile station for random access channel diversity
EP2008419B1 (en) * 2006-04-19 2018-07-2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mission method of mobile station for random access channel diversity
US8675617B2 (en) * 2006-06-02 2014-03-1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improv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hen interference or signal loss is directional in nature
FR2902250A1 (fr) * 2006-06-12 2007-12-14 Thomson Licensing Sas Commutateur et dispositif de commutation a isolation selective pour terminaux multimedias
US20080064356A1 (en) * 2006-09-07 2008-03-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receiving wideband signal
US20080151871A1 (en) * 2006-12-22 2008-06-26 Nokia Corporation Power-Efficient Multi-Branch Reception
US7925270B1 (en) * 2007-01-19 2011-04-12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ntenna-to-base station selection system
US7796639B2 (en) 2007-03-21 2010-09-14 Motorola Mobility,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ulti-antenna channel quality data acquisition in 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network
US8300658B2 (en) 2007-03-21 2012-10-30 Motorola Mobility Ll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ulti-antenna channel quality data acquisition in 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network using a multicast symbol
US9088907B2 (en) * 2007-06-18 2015-07-21 Xirrus, Inc. Node fault identification in wireless LAN access points
US8547899B2 (en) 2007-07-28 2013-10-01 Ruckus Wireless, Inc. Wireless network throughput enhancement through channel aware scheduling
US8355343B2 (en) 2008-01-11 2013-01-15 Ruckus Wireless, Inc. Determining associations in a mesh network
EP2243225A4 (en) * 2008-02-01 2014-08-20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TIAL MULTIPLEX MULTIPLEX BROADCAST / MULTICAST BROADCAST TRANSMISSION
ES2336748B1 (es) * 2008-05-06 2011-02-10 Fundacio Privada Centre Tecnologic De Telecomunicacions De Catalunya Procedimiento de asignacion eficiente de canal en sistemas inalambricos.
US8274903B2 (en) * 2008-08-20 2012-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between a base channel and a 60 GHz channel
US8542620B2 (en) * 2009-05-05 2013-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energy saving mechanism for access points
US20100302991A1 (en) * 2009-06-02 2010-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process for transmit diversity in satellite phones
US8458343B2 (en) * 2009-07-30 2013-06-04 Silicon Image, Inc. Signaling for transitions between modes of data transmission
US8576761B1 (en) 2009-09-18 2013-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save delivery mechanis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ffic
US8644334B2 (en) * 2009-09-30 2014-02-04 Silicon Image, Inc. Messaging to provide data link integrity
JP5347889B2 (ja) * 2009-10-09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無線通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811510B2 (en) * 2009-10-09 2014-08-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for semi-statically adapting uplink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
US9979626B2 (en) 2009-11-16 2018-05-22 Ruckus Wireless, Inc. Establishing a mesh network with wired and wireless links
CN102763378B (zh) 2009-11-16 2015-09-23 鲁库斯无线公司 建立具有有线和无线链路的网状网络
KR101141429B1 (ko) * 2009-12-03 2012-05-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다이버시티 안테나 시스템의 안테나 선택 장치 및 방법
US8537733B1 (en) 2010-02-12 2013-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power mode switch in a wireless ad-hoc system
US9311446B1 (en) 2010-03-19 2016-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st transmission for power management in an ad-hoc wireless system
US8588156B1 (en) 2010-04-27 2013-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 data communication in infrastructure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526346B1 (en) * 2010-04-28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sav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20052827A1 (en) * 2010-08-26 2012-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cision directed antenna diversity in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s
US8611268B1 (en) 2011-04-15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 power save mechanis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565596B2 (en) 2011-08-29 2017-02-0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nfiguring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9166667B2 (en) * 2011-10-12 2015-10-2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ntenna selection diversity scheme for zigbee or other wireless devices and rel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049658B2 (en) 2012-03-06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save mechanism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150271787A1 (en) * 2012-03-19 2015-09-2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Expert antenna control system
US8942772B2 (en) 2012-05-21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rbitration of antenna switch configuration among different clients
US9344174B2 (en) 2012-05-21 2016-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ntenna selection
US9179336B2 (en) 2013-02-19 2015-11-03 Mimosa Networks, Inc. WiFi management interface for microwave radio and reset to factory defaults
US9526074B2 (en) 2013-03-15 2016-12-2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transmit antenna gain and a spatial mode of a device
US9699052B2 (en) * 2013-05-30 2017-07-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hanced round trip time (RTT) exchange
US20150045055A1 (en) * 2013-08-06 2015-02-12 Gaby Prechner Time of flight responders
US9998246B2 (en) 2014-03-13 2018-06-12 Mimosa Networks, Inc.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n shared channel
US9425883B2 (en) 2014-04-09 2016-08-23 Autotalks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channel dynamically controlled diversity reception
KR101740024B1 (ko) * 2014-11-25 2017-05-26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기지국 시스템에서의 안테나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구성 방법
US9769594B2 (en) * 2015-01-30 2017-09-19 Cassia Network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increa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ange
US10431868B2 (en) 2017-05-24 2019-10-01 Plume Design, Inc. Antenna structure incorporated in heat spreader, heat sink, and cooling fins
US10431869B2 (en) 2017-12-19 2019-10-01 Plume Design, Inc. Slot antenna in compact wireless device
US10840596B2 (en) 2018-05-22 2020-11-17 Plume Design, Inc. Tunable antenna system for Bluetooth and Wi-Fi bands with electronically-reconfigurable and mechanically-identical antennas
US11011847B2 (en) 2019-05-10 2021-05-18 Plume Design, Inc. Multi-antenna structure with two radiating antennas with one antenna fed from the other antenna
US11024963B2 (en) 2019-05-10 2021-06-01 Plume Design, Inc. Dual band antenna pl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US11233328B2 (en) 2019-09-10 2022-01-25 Plume Design, Inc. Dual-band 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US11417953B2 (en) 2019-11-14 2022-08-16 Plume Design, Inc. Electronic shielding of antennas from fan controls in a compact electronic device
US11652295B2 (en) 2020-09-28 2023-05-16 Plume Design, Inc. Antenna with uniform radiation for ultra-wide bandwidth
US11563274B2 (en) 2020-10-29 2023-01-24 Plume Design, Inc. PCB fed antennas integrated with metallic body
US11704529B2 (en) 2021-10-27 2023-07-18 Plume Design, Inc. Tracker tag with dual-purpose antenna components
US11881623B2 (en) 2021-11-08 2024-01-23 Plume Design, Inc. Compact spiraled slot antenna
US11882192B2 (en) * 2022-05-25 2024-01-2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telligent near-field advertisement with optimiz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76790A (en) 1970-03-20 1972-06-07 Vaisala Oy Improvements in devices by which antennae are automatically selected from arrays thereof and connected to radio receivers
US3693088A (en) 1970-12-29 1972-09-19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Diversity system for mobile radio using fade rate switching
US3922685A (en) 1973-07-30 1975-11-25 Motorola Inc Antenna pattern generator and switching apparatus
US4337376A (en) 1979-12-31 1982-06-29 Broadco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network
US4317218A (en) 1980-03-26 1982-02-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rrangement for remote control of repeater stations
US4404563A (en) 1980-11-12 1983-09-13 Motorola, Inc. System of directional antenna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flutter
US4506385A (en) 1982-12-27 1985-03-19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Radio reception path monitor for a diversity system
US4513412A (en) 1983-04-25 1985-04-23 At&T Bell Laboratories Time division adaptive retransmission technique for portable radio telephones
JPS60214641A (ja) 1984-04-10 1985-10-26 Nec Corp 時分割多方向通信のスペース・ダイバシティ通信方式
US4639914A (en) 1984-12-06 1987-01-27 At&T Bell Laboratories Wireless PBX/LAN system with optimum combining
JPS61140543A (ja) 1984-12-11 1986-06-27 Kao Corp 4−メトキシ−2′−カルボキシジベンゾイルメタンおよびその塩
US4710944A (en) 1986-10-17 1987-12-01 Rca Corporation Dual transmit-receive space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4797947A (en) 1987-05-01 1989-01-10 Motorola, Inc. Micro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macrodiversity
US4797948A (en) 1987-07-22 1989-01-10 Motorola, Inc. Vehicl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for vehicle monitoring system employing RF communication
US4850036A (en) 1987-08-21 1989-07-18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ynchronous frequency hopping transmissions
US4887265A (en) 1988-03-18 1989-12-12 Motorola, Inc. Packet-switched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GB8828306D0 (en) 1988-12-05 1992-11-18 Secr Defence Adaptive antenna
US4953197A (en) 1988-12-08 1990-08-28 International Mobile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bination spatial diversity system
US4985707A (en) 1989-01-09 1991-01-15 Broadcom, Inc. Retrodirective adaptive loop for meteor communications
US4932049A (en) 1989-02-06 1990-06-05 Pactel Corporation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US5101501A (en) 1989-11-07 1992-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soft handoff in communications in a cdma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FI84537C (fi) 1990-01-18 1991-12-10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Diversitetsantennkoppling foer en digital mobiltelefon.
FR2658016B1 (fr) 1990-02-06 1994-01-21 Etat Francais Cnet Procede de diffusion de donnees numeriques, notamment pour la radiodiffusion a haut debit vers des mobiles, a entrelacement temps-frequence et demodulation coherente, et recepteur correspondant.
FR2660131B1 (fr) 1990-03-23 1992-06-19 France Eta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s de donnees numeriques a au moins deux niveaux de protection, et dispositif de reception correspondant.
US5513176A (en) 1990-12-07 1996-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R2671923B1 (fr) 1991-01-17 1993-04-16 France Etat Dispositif de demodulation coherente de donnees numeriques entrelacees en temps et en frequence, a estimation de la reponse frequentielle du canal de transmission et seuillage, et emetteur correspondant.
US5625880A (en) 1991-12-12 1997-04-29 Arraycomm, Incorporated Spectrally efficient and high capacity acknowledgement radio paging system
US5592490A (en) 1991-12-12 1997-01-07 Arraycomm, Inc. Spectrally efficient high capac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546090A (en) 1991-12-12 1996-08-13 Array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antenna arrays
US5515378A (en) 1991-12-12 1996-05-07 Arraycomm, Inc.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828658A (en) 1991-12-12 1998-10-27 Arraycomm, Inc. Spectrally efficient high capac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spatio-temporal processing
CA2083304C (en) 1991-12-31 1999-01-26 Stephen R. Huszar Equalization and decoding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5276730A (en) 1992-04-30 1994-01-04 At&T Bell Laboratories Access method for distributed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in microcells
DE69327837T2 (de) 1992-12-01 2000-10-12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eilband-Diversityübertragungssystem
US5634199A (en) 1993-04-14 1997-05-27 Stanford University Method of subspace beamforming using adaptive transmitting antennas with feedback
US5812935A (en) 1993-04-17 1998-09-22 Hughes Electronics Cellular system employing base station transmit diversity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quality level
US5507035A (en) * 1993-04-30 1996-04-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trategy in mobile/indoor cellula radio communications
GB9309353D0 (en) * 1993-05-06 1993-06-16 Ncr Int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ntenna diversity
US5437055A (en) 1993-06-03 1995-07-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system for multipath diversity in an indoor micro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281012B (en) 1993-08-12 1998-04-15 Northern Telecom Ltd Angle diversity for multiple beam antenna
US5481570A (en) 1993-10-20 1996-01-02 At&T Corp. Block radio and adaptive arrays for wireless systems
JP2626514B2 (ja) 1993-11-08 1997-07-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送受信装置
CA2118355C (en) 1993-11-30 2002-12-10 Michael James Gans Orthogonal polarization and time varying offsetting of signals for digital data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JP2556279B2 (ja) 1993-12-14 1996-11-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無線回線制御方式
US5724666A (en) 1994-03-24 1998-03-03 Ericsson Inc. Polarization diversity phased array cellular base st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EP0700116A3 (en) 1994-08-29 1998-01-07 Atr Optic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Laboratorie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rray antenna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ntenna elements with improved incoming beam tracking
CA2157418C (en) 1994-09-01 1999-07-13 Osamu Hoshuyama Beamformer using coefficient restrained adaptive filters for detecting interference signals
US5742583A (en) 1994-11-03 1998-04-21 Omnipoint Corporation Antenna diversity techniques
US6006110A (en) 1995-02-22 1999-12-21 Cisco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ing time-varying vector channel equalization for adaptive spatial equalization
JP2705623B2 (ja) 1995-03-22 1998-01-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チ送受信方法及び送受信機
US5689439A (en) * 1995-03-31 1997-11-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witched antenn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JP3388938B2 (ja) 1995-04-26 2003-03-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機
JP3250708B2 (ja) * 1995-04-27 2002-0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FI105512B (fi) * 1995-05-24 2000-08-31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kulmatoisteen aikaansaamiseksi sekä tukiasemalaitteisto
FI105430B (fi) * 1995-05-24 2000-08-15 Nokia Networks Oy Tukiasemalaitteisto sekä menetelmä antennikeilan suuntaamiseksi
US6215983B1 (en) * 1995-06-02 2001-04-10 Trw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lex phase equalization for us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9153882A (ja) 1995-09-25 1997-06-10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信号伝送方式、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SE504992C2 (sv) 1995-09-29 1997-06-0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Radiostation utnyttjande rymddiversitet och polarisationsdiversitet
US6212387B1 (en) * 1995-10-18 2001-04-03 Sc-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or arrays of directional antennas co-located with zone manag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2783222B2 (ja) 1995-11-13 1998-08-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アンテナ利得制御装置
US5585003A (en) 1995-11-30 1996-12-17 Culligan International Company Treatment of dialysis feedwater using ozone
US6014570A (en) 1995-12-18 2000-01-11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Efficient radio signal diversity combining using a small set of discrete amplitude and phase weights
US5675285A (en) 1995-12-21 1997-10-0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channel predistortion linearizer for multiple amplifier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5862457A (en) 1995-12-21 1999-01-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channel predistortion linearizer
GB2308530B (en) 1995-12-21 2000-03-2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ntenna selection control circuitry
JP2875976B2 (ja) 1996-01-29 1999-03-31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の方法及び同期方法と、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用変調器及び復調器
US6038272A (en) 1996-09-06 2000-03-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Joint timing, frequency and weight acquisition for an adaptive array
US5887037A (en) 1996-02-27 1999-03-2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roducing processing delay as a multiple of the time slot duration
US6005876A (en) 1996-03-08 1999-12-21 At&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data communication
US5914933A (en) 1996-03-08 1999-06-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lustered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60039A (en) 1996-04-10 1999-09-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igh data rate transmission in narrowband mobile radio channels
FI107485B (fi) 1996-04-17 2001-08-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Diversiteettimenetelmä, radiovastaanotin ja radiojärjestelmä
US5930267A (en) 1996-05-17 1999-07-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rame synchronization for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US5848063A (en) 1996-05-23 1998-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rd handoff in a CDMA system
US6006075A (en) 1996-06-18 1999-1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 using transmission space diversity and frequency diversity
US5732113A (en) 1996-06-20 1998-03-24 Stanford University Timing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of OFDM signals
JPH1013254A (ja) 1996-06-20 1998-01-16 Saitama Nippon Denki Kk 遅延検波合成ダイバーシチ回路
US6097771A (en) * 1996-07-01 2000-08-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having a layered space-time architecture employing multi-element antennas
US6256290B1 (en) * 1996-09-13 2001-07-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carrier CDMA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frequency and transmit diversity
CA2214934C (en) * 1996-09-24 2001-10-30 At&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data communication
US5832044A (en) 1996-09-27 1998-11-03 Elvino S. Sousa Transmitter antenna diversity and fading-resistant modul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047189A (en) 1996-10-11 2000-04-04 Arraycomm, Inc. Adaptive method for channel assignment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30243A (en) 1996-10-11 1999-07-27 Array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parameters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ntenna arrays and spatial processing
US5909470A (en) 1996-10-11 1999-06-01 Array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ision directed demodulation using antenna arrays and spatial processing
US5886988A (en) 1996-10-23 1999-03-23 Arraycomm, Inc. Channel assignment and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878093A (en) 1996-12-16 1999-03-02 Ericsson Inc. 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 with frequency correction
JP3526196B2 (ja) 1997-01-07 2004-05-10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ダプティブアンテナ
US6052599A (en) 1997-01-30 2000-04-18 At & T Corp.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same frequency broadcasts in a cell
SE508356C2 (sv) 1997-02-24 1998-09-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ntennanordningar
US5784031A (en) 1997-02-28 1998-07-21 Wireless Online, Inc. Versatile anttenna array for multiple pencil beams and efficient beam combinations
SE510995C2 (sv) 1997-03-24 1999-07-1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ktiv sändnings/mottagnings gruppantenn
US5930797A (en) 1997-04-15 1999-07-27 Avid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resenting hierarchical time-based data structures and to extract information therefrom
US6021317A (en) 1997-04-30 2000-02-01 Ericsson Inc. Dual antenna radiotelephone systems including an antenna-management matrix switch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operation
US5819168A (en) 1997-05-01 1998-10-06 At&T Corp Adap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unequal weighting of interface and noise
US6044120A (en) 1997-05-01 2000-03-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ime-varying weight estimation
US6014413A (en) 1997-05-02 2000-01-11 At&T Corp Time-shifted weighting for signal processing
JP3391662B2 (ja) 1997-06-06 2003-03-3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ーアンテナ受信装置
US5867478A (en) 1997-06-20 1999-02-02 Motorola, Inc. Synchronous coheren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method, software and device
JP3290926B2 (ja) * 1997-07-04 2002-06-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ダイバーシチ装置
US6094165A (en) * 1997-07-31 2000-07-25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Combined multi-beam and sector coverage antenna array
JP2914445B2 (ja) * 1997-08-05 1999-06-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適応受信装置
US5909471A (en) 1997-08-08 1999-06-01 Arraycom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pid initial control signal det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5898791A (en) 1997-08-26 1999-04-2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Spinning focal plane array camera particularly suited for real time pattern recognition
US6185258B1 (en) * 1997-09-16 2001-02-06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Transmitter diversity techniqu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6058105A (en) 1997-09-26 2000-05-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6178196B1 (en) * 1997-10-06 2001-01-23 At&T Corp. Combin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maximum likelihood decoding of space-time block codes
US6037898A (en) 1997-10-10 2000-03-14 Array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radio frequency base stations using antenna arrays
US6026150A (en) 1997-10-30 2000-02-15 Epigram Network protocol--based home entertainment network
US6088408A (en) 1998-11-06 2000-07-11 At & T Corp. Decoding for generalized orthogonal designs for space-time cod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6101168A (en) * 1997-11-13 2000-08-08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e efficient retransmission using symbol accumulation
US6185440B1 (en) * 1997-12-10 2001-02-06 Arraycomm, Inc. Method for sequentially transmitting a downlink signal from a communication station that has an antenna array to achieve an omnidirectional radiation
US6188736B1 (en) * 1997-12-23 2001-02-13 At&T Wireless Svcs. Inc. Near-optimal low-complexity decoding of space-time codes for fixed wireless applications
US5861843A (en) 1997-12-23 1999-01-19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hase array calibration orthogonal phase sequence
US5952963A (en) 1997-12-30 1999-09-14 Ericsson Inc. Advanced antenna diversity mechanism
US6226507B1 (en) * 1998-02-03 2001-05-01 Ericsson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between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utilized by a microcellular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for reception of a signal
US6049705A (en) 1998-02-03 2000-04-11 Ericsson Inc. Diversity for mobile terminals
US6192026B1 (en) * 1998-02-06 2001-02-20 Cisco Systems, Inc.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OFDM wireless networks
US6040803A (en) 1998-02-19 2000-03-21 Ericsson Inc. Dual band diversity antenna having parasitic radiating element
US6205127B1 (en) * 1998-04-21 2001-03-2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mitigates the effect of multipath fading
FI981377A (fi) * 1998-04-24 1999-10-25 Nokia Networks Oy Lähetysantennidiversiteetti
US6198775B1 (en) * 1998-04-28 2001-03-06 Ericsson Inc. Transmit diversity method, systems, and terminals using scramble coding
US6188718B1 (en) * 1998-08-21 2001-02-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in a mixed-rate communication system
FI106897B (fi) * 1998-09-14 2001-04-30 Nokia Networks Oy RAKE-vastaanotin
JP2000091833A (ja) * 1998-09-14 2000-03-31 Fujitsu Ltd アレーアンテナ受信装置
US6256301B1 (en) * 1998-10-15 2001-07-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ervation multiple access
US6240301B1 (en) * 1998-10-29 2001-05-29 Ericcson Inc. Diversity antenna in a SIM card package
US6266528B1 (en) * 1998-12-23 2001-07-24 Arraycomm, Inc. Performance monitor for antenna arrays
US6177906B1 (en) * 1999-04-01 2001-01-23 Arraycomm, Inc. Multimode iterative adaptive smart antenn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505037B1 (en) * 1999-06-29 2003-01-0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Data unit detection including antenna divers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441254T1 (de) 2009-09-15
US20020164963A1 (en) 2002-11-07
DE60233482D1 (de) 2009-10-08
US6961545B2 (en) 2005-11-01
EP1386423A1 (en) 2004-02-04
WO2002082688A1 (en) 2002-10-17
EP1386423B1 (en) 2009-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41760B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tenna diversity
US6760318B1 (en) Receiver diversity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88658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having split MAC layer
TWI238610B (en) Antenna steering for an access point based upon probe signals
TWI238611B (en) Antenna steering and hidden node recognition for an access point
KR101711225B1 (ko) 미확인응답 모드 동작에서의 중복 패킷의 오검출 및 상위 계층으로의 비순차적 전달을 방지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03061313A1 (en) Mobility support via routing
US20070047484A1 (en) Location track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power levels of packets received by repeaters
US8064380B2 (en) Reconfigur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406448B (zh) 無線通信系統中智慧天線測量支援
TWI501680B (zh) 改善隨機存取程序之方法及其相關通訊裝置
US732454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e point to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US6975599B1 (en) Rate adaptive payload transmission for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060233200A1 (en) Packet retransmission for mimo systems using multipath transmission
US2006024543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 Procedure for Receiving Window Size Reconfigu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423499C (zh) 代用模式监测的方法和装置
TW200948109A (en) Method of selectively adjust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an access point antenna to enhance mobile station coverage
CN101919179A (zh) 多频率分配个人用户终端及协议数据单元排序方法
JP2005529508A (ja) スマートアンテナを持つ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
US20040252719A1 (en)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 station, and a method of sending packets of data
US9930595B2 (en) Seamless roam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JP5161651B2 (ja) 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019873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826331A (zh) 用于选择用于通信的无线设备天线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9526253A (zh) 接入节点、控制设备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