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08347B -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kyl nitrite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kyl nitrit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08347B
TW508347B TW087117248A TW87117248A TW508347B TW 508347 B TW508347 B TW 508347B TW 087117248 A TW087117248 A TW 087117248A TW 87117248 A TW87117248 A TW 87117248A TW 508347 B TW508347 B TW 5083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liquid
gas
distillation column
f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17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igo Nishihira
Shuji Tanaka
Shinichi Yoshida
Original Assignee
Ube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be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Ube Industries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08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083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1/00Preparation of esters of nitric or nitrous acid or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1/04Preparation of esters of nitrous aci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50834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7 H7 " ..... —.......................五、發明説明(1 )發明背景 1.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方法。特別本發 明係關於一種經由氧化氮與烷醇反應而以高效率及高產業 穩定性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方法,同時有效去除反應產生之 孰量。 本發明方法生產的亞硝酸烷酯可用於經由亞硝酸烧醋 與一氧化碳反應生產草酸二烷酯,或經由非光氣方法而由 亞确酸烧酯生產碳酸二烧酯。 2 ·相關技術之說明 至於亞硝酸酯類之製法,日本專利公告案第61-6,〇57 及61-26,977號揭示經由草酸二甲酯之製程中醇與氣相之 氧化氮反應製備亞硝酸甲酯;及日本專利公告案第62_ 47,867及63-35,617號及日本專利公開案第6-25,1〇4號揭示 經由醇類與氣相之氧化氮反應製備亞硝酸酯類。 低碳烷醇如甲醇與含有一氧化氮作為主要成分之一氧 化氮氣體反應根據如下反應式產生大量反應熱: NO + ROH + 1/4 · 02-^R〇NO + 1/2H20 如此為了以南產率以高安全度製造亞确酸酯,要緊地 必須嚴格控制反應溫度於適當溫度範圍而須防止因反應熱 造成之非期望反應。但前述先前公開文獻對於去除反應熱 及適當控制反應溫度之具體手段皆未述及,因此產業上欲 藉刖述先剷技術生產亞石肖酸酯類相當困難。 曰本專利公開案第6-298,706號敘述反應熱可被去除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X 297A^ (請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填寫本R ) •裝· 線 • ? - -4-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508347 Λ 7 -----~_______Η/ __ 五、發明説明(2 ) —··—· —— 及反應溫度可被控制,及方式係將醇液注入生產亞硝酸酯 之反應區而藉醇之蒸發潛熱去除反應熱。 但根據日本專利公開案第6-298,706號之反應熱去除 方法中,於亞硝酸酯之製法無法經常穩定控制反應溫度, 或無法適當且完全維持前述反應。因此,亞硝酸酯之生產 極難以以商業規模且以滿意之再現性進行。日本專利公開 案第1-121,251號揭示亞硝酸烷酯之製法及該製法之反應 容器。該方法中,亞硝酸酯(亞硝酸烷酯)係經由氧化氮與 低碳醇及氧氣於反應區反應,反應區包括至少二區段,亦 即進行氣/液接觸程序及冷卻程序之反應區段,及蒸氣停 駐時間夠長而可增進所得氧氣轉化率之精製區段,其精製 能力夠大而可減少反應氣體之水及硝酸含量。 又曰本專利公開案第U2L25;!號揭示由反應容器去 除熱之具體手段,亦即由下填裝區段抽取液體分支流之裝 置,冷部液體分支流之裝置,及將液體分支流送返反應容 器之裝置。 日本專利公開案第丨-^^^號之方法及裝置之缺點 在於即使使用前述冷卻裝置及進彳了氧化氮與醇之反應,反 應熱之去除僅可進行至某種·程度,無法以高產率且以高度 穩定性獲得亞硝酸酯,及/或副產物例如硝酸係大量產生 ,如此前述反應無法以高效率穩定進行。 發明概述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經由烷醇與含一氧化氮之氧 化氮氣體反應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方法,該方法中,亞硝酸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榡準(CNS ) Λ 4 210 X ? όΤ,ϋ'Γ'''— · -----—— (¾先閱讀背而之注态事項#¾¾本頁) -裝· 一線 刈8347 Μ ^-------------K7 五、發明説明(3 ) ···, ................. 烧醋生產反應可維持於適當條件,及反應溫度可藉由以高 效率去除反應熱而控制於適當溫度,如此可防止習知方法 之多種問題。 刖述目的可經由本發明之亞瑞酸烧S旨之製法達成。本 發明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〇)進料烷醇液體至蒸餾塔反應器之上段,其中上 ^又係連通至下段,下段具有-底部其中積聚含烧醇之液體 底餾分,同時允許餵進之烷醇液體向下流經上段及下段; (2) 循環含烷醇之液體餾分通過循環路徑,經此路 控液體底館分由蒸鶴塔反應器之下段底部撤出,被撤出的 液體館刀、、、呈冷卻,然後冷卻之液體餾分送返蒸鶴塔反應器 下段上部,藉此使返回的液體餾分向下流經蒸餾塔反應器 之下段; (3) 將含氧化氮之進料氣體引進蒸餾塔反應器下段 ,同時允許被餵進之氣體向上流經蒸餾塔反應器之下段, 及與向下流經下段之烷醇液體及含烷醇之液體餾分作逆流 接觸,如此進料氣體之氧化氮與烧醇之氣-液反應係於下 段進行而生產亞硝酸烷酯;及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镰 (4) 輸送結果獲得之、來自蒸餾塔反應器之含亞確酸 烷酯之氣體餾分,其中 (a) 循環通過蒸館塔反應器下段之液體顧分總量控 制於银進蒸餾塔反應器之烧醇總量之50至200倍程度; (b) 傲進蒸德塔反應器之烧醇及含於循環通過蒸德 塔下段之液體餾分之烷醇之總莫耳量係控制於相對於銀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枱(210X297^^ ) Λ7 五、發明説明(4 ) 一 · _ — 蒸德塔反應器下段之進料氣體所含氧化氮莫耳量㈣:^ 150:1之莫耳比;及 ⑷積聚於㈣塔反應器底部之液體隸分之燒醇 含量維持於15至60%重量比程度。 本务明方法中,洛鶴塔反應器之進料氣體可由一種生 產草酉夂烧酯之方法供給,其中一氧化碳及亞石肖酸烧醋係於 崔ilJ存在下於反應内反應而生產含草酸二烧醋之氣體鶴 刀’所付乳體鶴分儀至吸收塔,其中氣體德分接觸包含烧 醇之吸收液而產生含吸收於含烧醇之吸收液内的草酸二烧 醋,冷凝氣體館分,及含烧醇蒸氣及氣態一氧化氮之非冷 旋氣體鶴刀,及非冷凝氣體館分係由吸收塔輸送及進料蒸 田二反應σσ作為進料氣體而生產含亞硝酸烷酯之氣體餾分 〇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為說明圖,顯示本發明方法用於生產亞硝酸烷 酯之一具體例, 第2圖為δ兒明圖,顯示藉本發明方法生產之亞硝酸烷 酯用於生產草酸二酯之程序之具體例。 經滴部中央樣率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裂 較佳具體例之說明 本發明提供一種經由烷醇液體與含氧化氮氣體之氣/ 液逆流接觸反應於產業上生產亞硝酸㈣之方法,該方法 中烧醇液體饒進蒸鶴塔反應器之上段及由上段向下流經反 £、叩至其下段,及一種含氧化氮之進料氣體餵進反應器底 部(亦即低於由反應器向下流之液體餾分被撤出部分之反 本紙張尺㈣财關家轉(CNS) -7- Λ7 η 7 五、發明説明( 應器部分),及向上流經反應器而使進料氣體之向上流盘 烧酵液體之向下流逆流接觸。本發明方法可料大量生產 亞頌酸烧酯。 π\ 讀 背 之 注 事 項瀣 •埤 本衣 页 換言之,本發明方法中 ⑴進料烷醇液體至蒸餾塔反應器之上段,置中上 段係連通至下段,下段具有一底部其中積聚含烧醇之液體 底德分,同時允許_之_液體向下流經上段及下段; ⑺循環含燒醇之液體館分通過循環路#,經此路 徑液體底鶴分由蒸顧塔反應器之下段底部撤出,被撤出的 液體餾刀&冷部’然後冷卻之液體鶴分送返蒸顧塔反應器 下1又上#,藉此使返回的液體餾分向下流經蒸餾塔反應器 之下段;
IX 0)將含氧化氮之進料氣體引進蒸餾塔反應器下段 同%允許被餵進之氣體向上流經蒸餾塔反應器之下段, 及與向下流經下段之烷醇液體及含烷醇之液體餾分作逆流 接觸’如此進料氣體之氧化氮與烷醇之氣-液反應係於下 段進行而生產亞硝酸烷酯;及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輸送結果獲得之來自蒸鶴塔反應器之含亞梢酸 ψ 烧酯之氣體餾分。 本發明方法中,液體餾分之循環係於如下條件(a),(b) 及(c)下進行; (a) 循環通過蒸餾塔反應器下段之液體餾分總量控 制於镇進蒸餾塔反應器之烷醇總量之50至200倍程度; (b) 餵進蒸餾塔反應器之烷醇及含於循環通過蒸餾
本纸張尺度賴巾_幻碑(CNS ) H 47 3 Λ 7 in 五 一 ............... ' --------------------- 發明説明(6 ) 塔下段之液體餾分之烷醇之總莫耳量係控制於相對於餵進 蒸餾塔反應器下段之進料氣體所含氧化氮莫耳量呈20:1至 150:1之莫耳比;及 (c)積聚於蒸德塔反應器底部之液體底鶴分之烧醇 含量維持於15至60%重量比程度。 本發明方法中,氣/液接觸反應係於餵進進料氣體之 蒸餾塔反應器下段最激烈進行,因此需要以高效率去除於 反應器下段產生之反應熱,以適當條件穩定反應,及防止 不規則副反應。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方法中,液體底餾分係積聚於反 應器底部,其包含含量約15至60%重量比之烷醇水溶液, 係由反應器底部撤出及藉冷卻器冷卻,冷卻後之液體餾分 返回位於反應器下段上方部分及然後向下流經反應器下段 。當液體餾分之冷卻及循環係於前述條件,(1))及(〇下 進行時,本發明方法之優點為主要產生於反應器下段之反 應熱可確定以高效率移除,及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氣/液接 經濟部中央榡率局貝工消f合作社印製 觸反應可於反應系統之適當條件下進行,同時副產物等硝 酸之產生可限於低濃度。 ψ 本發明方法將參照附两說明如後。 第1圖為說明圖示例說明本發明之方法,其中含氧化 氮之進料氣體與含烷醇液體係以逆流關係彼此接觸而進行 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氣/液接觸反應。 參照第1圖,烷醇液體經由醇液進料導管6餵進蒸餾塔 反應器1之上段2,同時允許被餵進之烷醇液體由上段2向 -9- _____ η 7 五、發明説明(7 ) 下流經反應器1至反應器1之下段3。又,積聚於反應器1之 下段3底部4之含烷醇液體底餾分4a利用液體輸送裝置例如 栗7經由導管4b由底部4撤出,及然後經由導管4c及藉冷卻 器8冷卻至預定溫度。冷卻後之液體餾分如經由導管9被送 返位於反應器1之下段3且接近下段之部分3a。被送返的液 體餾分4a由部分3a向上流經反應器下段3至底部4。 換言之,液體底餾分4a循環通過由下段3形成的循環 路徑(包括返回部分3a及底部4,導管4b,泵7,導管4c, 冷卻器8及導管9)。 含氧化氮進料氣體經由氣體進料導管5餵進反應器1下 段3,任其向上流經反應器丨下段及以彼此逆流關係接觸向 下流經反應器1下段3之液體餾分。逆流接觸的氧化氮及烷 醇彼此藉氣/液接觸反應反應而生產目標亞硝酸烷酯。 液體餾分之循環路徑中,部分被撤出液體餾分可於冷 卻前選擇性經由排放導管1〇排放。 結果所得含亞硝酸烷酯之氣體餾分向上流經反應器五 上段2及經由反應器丨之頂部n及輸送導管12輸送。選擇性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地,部分被輸送的含亞硝酸烷酯夕氣體餾分經由排放導管 13排放(滌氣)。 · 含氧化氮之進料氣體可含有經由導管1 4供給之分子氧 。當進料氣體由草酸二烷酯製法供給時,進料氣體可添加 經由導管15供給之額外氧化氮氣體,包含一氧化氮,二氧 化氮及/或亞靖酸。 根據本發明方法之亞硝酸烷酯之製程中需要下列條件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Γϋ( 2!0χϋΪΓ) --------- 10- 508347 Λ7 η 7 五 、發明説明( (a) 擔環通過蒸鶴塔反應器下段之含烧醇液體鶴分 之總量控制為辕進蒸餾塔反應器之烷醇總量之5〇至2〇〇件 ,較佳60至180倍及更佳70至160倍。 (b) 又餵進蒸餾塔反應器之烷醇及含於循環通過蒸 餾塔反應器下段之液體餾分之烷醇之總莫耳量係控制於相 對於餵進蒸餾塔反應器下段之進料氣體所含氧化氮莫耳量 呈20:1至150:1及較佳30:1至120:1之莫耳比。 (〇)又復,積聚於蒸餾塔反應器底部之液體底餾分 之烷醇含量係維持於15至60%重量比及較佳2〇至55%重量 比程度。 當液體餾分之循環量過小時,於蒸餾塔反應器下段進 行的氣/液接觸反應產生之反應熱的去除無法均勻充分進 行,或填裝於反應器下段之填裝材料無法以液態且存在於 反應器下段之烷醇維持於均勻濕潤狀態,如此處於極其非 均勻之濕潤條件;如此含氧化氮進料氣體於反應器之烷醇 液體之氣/液接觸反應無法於穩定條件均句進行。又當液 經漪部中央標举局β;工消f合作社印製 體餾分循環量過大時,需要大量声量進行冷卻及循環過程 如此造成經濟缺點。 較佳含烷醇液體餾分於蒸餾塔反應器之冷卻及循環係 以強迫方式進行,藉液體輸送裝置如泵7經導管仆由底部4 撤出部分液體底餾分4a ;將被撤出之液體餾分乜經導管& 餵進冷部器8 ;及藉冷卻器8冷卻液體餾分至比積聚於反應 器1底部4之液體餾分溫度低3至2〇〇c及更佳5至丨〇艺之預定 -π - 47 Μ ^---—___— η 7 五、發明説明(9 ) ~ … ·… ~ 溫度且屬於〇°c至sot之範圍。 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方法中,得自蒸餾塔反應器底 部4之小量被撤出液體餾分選擇性被排放至本發明方法之 反應系統外側,排放係於通過泵7後而於到達冷卻器8前經 由排放導管10進行;及其餘大半液體餾分被餵進冷卻器8 而冷卻至預定溫度’並送返恰位於反應器1下段3上方部分 3a而以強迫式循環液體餾分。 當银至洛鶴塔反應器之烷醇及含於循環通過反應器下 段之液體部分之烧醇之總莫耳量對餵進反應器下段之進料 氣體之氧化氮含量之莫耳比低於20:1時,氧化氮氣體與蒸 餾塔反應器下段之烷醇液體之氣/液接觸反應無法以高效 率均句進行,或反應係局部發生,如此無法以高度穩定性 控制反應溫度。又當莫耳比大於15〇:1時,未反應之烧醇 其必須被回收及再循環至本發明方法變太大量,如此產生 經濟缺點。 經濟部中央標挲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當積聚於蒸餾塔反應器底部之液體底餾分之烷醇含量 低於15%重量比時,於氣/液接觸反應期間發生非期望之 副反應,如此大量產生硝酸等副事物。又若液體底餾分之 烷醇含量大於60%重量比也容易發生非期望之副反應。 本發明方法之烷醇係依據目標亞硝酸烷酯類型決定。 例如含1至8個碳原子,較佳丨至6個碳原子及更佳丨至2個碳 原子之低碳烷醇如甲醇及乙醇可用於本發明方法。 本兔明方法中’烧醇液體較佳冷卻至_ 15至3 〇 及 更佳-10C至20C溫度’然後餵送至蒸餾塔反應器i之上段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象掠隼(CNS ) A4ML彳Μ 210x ......................... ♦、4’ - 12- 47 3 8 Q 5 經漪部中央標率局^c工消f合作社印製 A7 _______B7 五、發明説明(10 ) ^ … .................. 2頂。[U1而使Μ進之烧醇液體向下流經上段2然後流經下段 3。烧醇液體儀進反應器頂部,較佳係以相對於每莫耳银 進反應器下段之進料氣體所含氧化氮為〇.2至3莫耳及更佳 0.3至2莫耳之烷醇量進行。 、 本發明方法中,院醇可以氣態或液態連同含氧化氮之 進料氣體傲進反應益下段,或經由與進料氣體傲進導管不 同的餵進導管餵進。 叩本發明方法中’烧醇之總進料量為以氣態及液態由反 應為外側餵至反應器内部之烧醇總量和。例如參照第旧 、’燒醇之總進料量為經由導管6飯至反應^頂部"之烧醇 、夜體之烧醇各里與連同進料氣體經由導管^假進反應器下 段2之氣態烧醇含量之和。烧醇之總進料量無須含有循環 液體鶴分所含且送返反應器下段之烧醇含量。 烧醇之總進料量較佳相對於每莫耳進料氣體之氧化氮 含量為〇·5至6莫耳,更佳1至5莫耳。 〃本發明方法中,進料氣體較佳含有氧化氮包括-氧化 ^ 氧化氮及一氧化一氮之含量為約3至40%容積比及 ,佳5^20%容積比;及氧化氧化氮含量較佳基於 1化氮總量為5()莫耳%或以上及更佳6G至⑽莫耳%。又 進料氣體之分子氧含量對每莫耳氧化氮較佳為0·02至0.25 莫耳。 之至_氣體可選擇性由選自例如氮氣及二氧化碳氣體中 人3 ^ I組成的惰性氣體稀釋。此種情況下,惰性氣體 里係占進料氣體之容積較佳為1()至9〇%及更佳別至㈣ (对灸間讀背1¾之注念事項孙填寫本頁 -裝· 17 一線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_家轉(⑽)一 -13 - 47 A7 五 經滴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___________η 7 發明説明(11 ) · —— 容積比。又進料氣體可選擇性伴隨烧醇蒸氣,其含量基於 進料氣體之容積為2至40%容積比。 本毛月方法中,氧化氮與烧醇之氣/液接觸反應較佳 於0至H)(TC,更佳5至_又更佳1〇至6代之溫度進行, 儘可能維持反應溫度恆定。 •裝· 可用於本發明方法之蒸鶴塔反應器並未限於特定類型 反應器’只要反應器具有上段2 ’其中結果所得氣體鶴分 藉由吸附及去除反應^呈副產物生產且含於反應產物氣 體之水而被分選,及一下段3,#中主要進行進料氣體之 氧化氮與液態之烷醇之氣/液接觸反應即可。 且 -丁 、-0 蒸餾塔反應器丨之上段2並未限於特定類型,只要烷醇 液體可向下流經上段,及流動之烷醇液體可於上段分選即 可’亡段可選自包括多托盤蒸料型其具有複數蒸错托盤 例如筛托盤或閥托盤;或填裝塔型其中填裝材料如羅契 (Rasclug)環或波爾環(p〇11 dng)填裝於其中。本發明方法 中以多托盤式蒸餾塔型上段為佳。 蒸餾塔反應器1之下段3並未限於特定類型,只要氧化 氮氣體與烷醇液體之氣/液接觸冬應可以滿意效率進行即 可。例如下段3可選自如前·對上段所述之多托盤式蒸餘塔 型段及填裝塔型段。 可用於本發明方法之蒸餾塔反應器1顯示於第1圖,具 有例如上段2其具有多托盤式蒸餾塔構造或填裝塔構造, 及下段3具有填裝塔構造,及上段2與下段3彼此選擇性經 由具有某種長度之聯結段聯結而形成反應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14- 第87117248號修正頁 修正日期:90年8月 Λ7 1!7 ?。年#月/
補充 f 五、發明説明(Π) 蝎請委員—案修t是否—|實質内容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可用於本發明方法之蒸餾塔反應器如第1圖所示,如 第1圖所示反應器1下段3具有一上部3b及一底部4。經由上 部3b’循環液體鶴分及向下流至底部4之餵進的烷醇液體 ’液體底餾分係積聚於底部。 如第1圖所示’較佳餵進含氧化氮之進料氣體之進料 氣體餵進導管5係聯結至上部^之下端部,及進料烷醇液 體之烷醇餵進導管6係聯結於反應器丨上段2之上部。 如第1圖所示’可用於本發明之蒸餾塔反應器中,較 佳液·體餾分循環路徑9a係由用以由底部4撤出液體底餾分 之導管4b,液體輸送裝置7(例如液體輸送泵),導管4c, 冷卻器8,及導管9,經此導管冷卻後之液體餾分送返恰位 於下段3上方部分,及下段3包括上部扑及底部4形成。又 排放V音10可連接於導管4c恰位於液體輸送裝置7下游位 置。 又如第1圖所示,為了收集於反應器1產生且含有來 反應器1頂部11之目標亞硝酸烷酯之氣體餾分,輸送含 ‘亞硝酸烷酯之氣體餾分之導管12聯結至反應器丨頂部 。選擇性地,排放(滌氣)部分來^導管12之氣體餾分之 放導官13係聯結至導管12。氣體餾分之經由導管13排放部 分係藉冷卻器(未顯示於第丨圖)冷卻,結果所得冷凝物質 係由排放之氣體館分去除,氣體餾分之其餘部分主要包含 惰性氣體被排放至大氣。 本發明方法中’蒸餾塔反應器之含氧化氮進料氣體較 佳係由jg楚二燒孽之製法供給。草酸二烧酿製法申,一氧化碳 自 i 11 排 (1¾先Μ讀背而之注意ΐ
、1T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牟(CNS ) Λ4ϋ (210x297公处) -15- 4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聚 Λ7 —------- η ?五、發明説明(13) — ·· ·· 一 及亞琐酸㈣彼此於催化劑存在下於反應器内反應而生產 含草酸二烷酯之氣體餾分;結果所得氣體餾分餵送至吸收 塔,其中氣體餾分接觸含烷醇之吸收液而製備冷凝液體餾 刀其含有吸收於含烷醇吸收液之草酸二烷酯,及非冷凝氣 體鶴分其含有院醇蒸氣及氣態一氧化氣;及非冷凝氣體館 分由吸收塔輸送並作為進料氣體餵送至蒸餾塔反應器而生 產含亞硝酸烧酯之氣體餾分。 第2圖中,經由導管22供給之一氧化碳(c〇)及於蒸餾 塔反應裔1内產生之含有亞硝酸烷酯及經由導管12供給之 氣體餾分係經由導管20a餵送至主反應器20,其中含有含 鉑族金屬催化劑。於反應器2〇中,一氧化碳及亞硝酸烷酯 彼此反應製備草酸二烷酯。結果所得含草酸二烷酯之氣體 餾分由主反應為20撤出並經由導管16餵送至吸收塔21底部 。含烷醇之液體吸收劑係經由導管18餵送至吸收塔21頂部 並向下流經吸收塔21。被餵進之氣體餾分向上流經吸收塔 21且逆流接觸流動中之烷醇而冷凝草酸二烷酯及溶解於烷 醇。結果所得之含草酸二烷酯於烷醇溶液之液體餾分被輸 送並經由導管19由吸收塔21底部!j欠集。收集之液體餾分接 受蒸餾精製程序而收集草蜂二烷酯。 第2圖中’於吸收塔21產生之非冷凝氣體餾分包含一 氧化氮作為主成分及二氧化碳氣體、氮氣及烷醇蒸氣作為 -人要成分’非冷凝氣體係經導管5由吸收塔21頂部撤出。 被撤出的氣體餾分用作蒸餾塔反應器1之亞硝酸烷酯 生產反應之進料氣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象標準(CNS ) Λ4¾¾ ( 210x 297公兑
(請知閱讀背v|之注念事項再填寫本TTC -裝· -訂 -線 508347 A7 ---—_________)\1 五、發明説明(14 ) ~’··— — .進料氣體選擇性混合經導管14供給之分子氧及混合經 導15供給之燒醇蒸氣,及银送至蒸館塔反應器^段而使 其接受前述亞硝酸烧酯生產過程。 第2圖所示之方法可用於使用特定催化劑於主反應器 20生產碳酸二烷酯,或藉添加烯烴類作為起始成分而生產 二酯類。 如前述,本發明方法可用於草酸二烷酯如草酸二甲酯 或草酸二乙酯之生產方法作為亞硝酸烷酯之再生程序。 草酸二烷酯之製法包含下列步驟:餵送一氧化碳及亞 硝酸烷酯至含催化劑之主反應器,經由一氧化碳與亞硝酸 烷酯之催化反應生產草酸二烷酯;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员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將主反應器產生之氣體餾分引進吸收塔,使氣體餾分 接觸含烷醇之吸收液,及產生含草酸二烷酯之冷凝液體餾 分;將來自吸收塔之冷凝液體餾分引進蒸餾精製程序而收 集目標草酸二烷酯;由吸收塔頂部撤出非冷凝氣體餾分, 其係於吸收塔產生且含有一氧化氮及烷醇蒸氣;將非冷凝 氣體餾分引進蒸餾塔反應器之下段作為進料氣體,同時將 烷醇液體餵至蒸餾塔反應器上段:同時允許被餵進的烷醇 液體向下流經蒸餾塔反應琴,同時撤出部分於蒸餾塔反應 器内產生且積聚於蒸餾塔反應器底部的液體底餾分,冷卻 被撤出的液體餾分,並將冷卻後之液體餾分送返蒸餾塔反 應器下段而任液體餾分流經蒸餾塔反應器下段,及藉由烧 醇與氧化氮之反應再生亞硝酸烷酯;及進料於蒸館塔反應 器產生的含亞硝酸烷酯之氣體餾分至主反應器,其中於蒸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4規袼(210X297公尨) -17- 508347 A7 —·—_〜__ η 7 五、發明説明(15 ) ' 餾塔反應器中, (a) 循環通過蒸餾塔反應器下段之液體餾分總量控 制於餵進蒸餾塔反應器之烷醇總量之50至200倍程度; (b) 飯進蒸餾塔反應器之烷醇及含於循環通過蒸館 塔下段之液體餾分之烷醇之總莫耳量係控制於相對於餵進 蒸餾塔反應器下段之進料氣體所含氧化氮莫耳量呈20:1至 150:1之莫耳比;及 (C)積聚於蒸餾塔反應器底部之液體底餾分之烧醇 含量維持於1 5至60%重量比程度。 §亥方法中蒸餾塔反應器係作為亞硝酸烷酯之再生反應 器。 〜 草酸二烷酯製法中,蒸餾塔反應器中液體餾分之循環 較佳係藉下述方式進行,藉液體輸送裝置由反應器底部撤 出液體底餾分,冷卻被撤出的液體餾分,將冷卻後之液體 餾分送至下段上部,藉此被送返的液體餾分向下流經蒸餾 塔反應器下段。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液體餾分於草酸二烷酯製法之循環中,被撤出的液體 餾分較佳冷卻至比被撤出之液體•鶴分之原先溫度低〇它至 6〇t及1至30t之溫度範圍、,及然後冷卻後之液體餾分送 返蒸餾塔反應器下段。 草酸一烧酯製法之液體鶴分之循環中,部分被撤出之 液體餾分由循環路徑排放,其餘被撤出之液體部分可被冷 卻然後送返蒸餾塔反應器下段。 草酸二烷酯之製法中,於,蒸餾塔反應器内氧化氮與烷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说格(210 X八7公ζΓΙ ··_ _ ·. -18- 卿47 Λ7 Π7 五、 發明説明(16 醇之反應較佳於0至loot之溫度進行。 草酸二㈣之製法中,循環通過蒸料反應器下段之 液體德分之總量係控制於Μ至蒸料反應器之烧醇總量之 70至160倍程度。 草酸二烧醋之製法中,引進蒸館塔反應器之進料氣體 含有氧化氮,其中-氧化氮含量係占氧化氮總莫耳量之5〇 莫耳%或以上,並添加相對於每莫耳氧化氮為〇〇2至〇25 莫耳之分子氧。 草酸二烷酯之製法中,烷醇液體被冷卻至-15r至3〇 °C之溫度,冷卻後之烷醇液體餵送至蒸餾塔反應器上段頂 部並向下由蒸餾塔反應器之上段向下流至下段。 草酸二烷酯之生產中,一氧化碳與亞硝酸烷酯之反應 係根據如下反應式(1)進行:
COOR 2CO + 2RONO -> | + 2NO ⑴
COOR 及亞硝酸烧酯之再生係根據如下反應式(2)進行: 2NO + 2ROH + 1/202 —2RONO + H2〇(2)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用於生產草酸二烷酯之亞硝声烷酯較佳選自含1至8個 碳原子,更佳丨至6個碳原子,又更佳〗至2個碳原子,例如 亞確酸甲酯及亞硝酸乙酯。 適用於草酸二烷酯生成反應之固體催化劑包含一種選 自,知金屬之催化成分如鈀,鉑,銥,釕及铑金屬且載於 載劑上,载劑係選自活性碳,碳化矽,鎂氧,矽氧,沸石 類,矽氧/鋁氧,及/或鋁氧(包括r鋁氧及α鋁氧)。 本纸張-----^……· -19、 川 8347 Λ 7 __ Π 7 —— ' 〜- 〜一, __ 五、發明説明(Π) 固體催化劑之製法並無特殊限制。例如催化劑之製法 可經由以舶族金屬化合物水溶液浸潰載劑,以還原劑還原 載於載劑之鉑族金屬化合物,及乾燥及/或煆燒還原後之 載有金屬之載劑。 催化劑之另一種製法中,進行前述相同浸潰及乾燥及 /或煆燒程序,但刪除還原程序;所得催化劑前驅物填裝 於容器内,還原性氣體例如氫氣或一氧化碳氣於50至500 C溫度引進催化劑前驅物之填裝層而將鉑族化合物還原成 元素金屬。 可用作催化劑之銘族金屬化合物較佳選自函化銘族金 屬化合物如氯化把,演化把,氯化翻及氯化姥,始族金屬 之石肖酸鹽例如石肖酸把及石肖酸翻,銘族金屬填酸鹽如鱗酸纪 ’磷酸釕’鉑族金屬羧酸鹽例如乙酸鈀及乙酸铑。亞硝酸 烧醋之生產中,催化金屬較佳選自氯化在巴及乙射巴。 催化劑之載劑幸父佳具有比表面積〇 〇 i至細平方米/克 ,特別0.05至1〇〇平方米/克,更特別〇1至5〇平方米/克, 及平均孔徑10至1,000毫微米,特別5〇至5〇〇毫微米,更特 別100至則毫微米。又載劑較佳_具有孔隙容積〇.〇5毫升/ 克或以上’特別(M至3.0毫升/克,更佳〇 3至〇·6毫升/克。 此等值係藉BET方法及汞滲透方法測量。 *前述載劑係呈成形件形狀,例如丸粒或顆粒或細粒。 草酸烧醋之生產中’載劑較佳呈成形件,特別壓縮成形件 如具有粒徑0.5至1 〇亳来夕士抽 .θ ,, 笔木之丸粒,或具有4至200號篩目粒 徑之顆粒,或具有粒徑2〇至2〇〇微来之細粒。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冬彳小專(〇^)/\4規抵(2丨〇><;297公;(<.'"5 …----— 对先<讀背而V注念事項#填艿本頁 -裝·
II 經滴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20- 508347 Λ7 "" -..— - .-- - *— — ··〜··-- ... 一…· 五、發明説明(丨8 ) 一氧化碳與亞确酸烧酯之氣相催化反應中,包含亞硝 酸烷酯,一氧化破及惰性氣體如氮氣之進料氣體飯至填裝 以催化劑之主反應器内。反應中較佳反應溫度為5〇至2〇〇 °C,更佳80至150°C ;反應壓力為周圍大氣壓至20 kg/ cm2G ,更佳周圍大氣壓至10 kg/cm2G ;進料氣體接觸時間為〇1 至20秒,更佳0.2至10秒;進料氣體之亞硝酸烷酯含量為1 至35/ί)谷積比’更佳3至30%容積比,及進料氣體之一氧 化碳含量為1至90%容積比及更佳5至60%容積比。 主反應器可選自固定床、流化床及移動床反應器。由 產業觀點看來以固定床反應器為佳。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草酸二烷酯製法之吸收步驟中,於主反應步驟產生且 含草酸二烷酯之氣體餾分由主反應器20經由導管16撤出並 引進吸收塔21之底部,同時經由導管18將烷醇液體(吸收 液)傲送至吸收塔21頂部,藉此向上流動之氣體餾分接觸 於吸收塔21向下流動之烷醇液體,氣體餾分之草酸二烷酯 被冷政且溶解於烧醇液體,結果所得草酸二烧g旨溶液由吸 收塔21底部經導管19撤出。又含一氧化氮之非冷凝氣體館 分由吸收塔21頂部撤出並經導管〖餵進蒸餾塔反應器(亞硝 酸烷酯再生反應器)1之下段。 吸收塔内側溫度較佳為-30至8(rc,更佳為_2〇至6〇(^ 。吸收液體之烷醇較佳選自含丨至6個碳原子之烷醇,例如 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及異丁醇。 吸收液體較佳以相對於每百份重量比主反應器2〇產生 的草酸二烷酯以1至1〇〇份重量比及更佳2至2〇份重量比餵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摞準(CNS ) Λϋ( 2]0χ1ϋ[•i------…---------— -21 - Λ7 ---〜________H7 ____ 五、發明説明(19 ) 一一一 進吸收塔21。吸收液體引進吸收塔時具有_2〇至2〇°c溫度 〇 吸收塔可選自多托盤吸收塔例如篩托盤塔,氣泡鈐塔 及閥托盤塔,及以填裝材料填裝之填裝塔例如波爾環及羅 契環。 藉洛镏塔反應器1再生亞硝酸烷酯係藉前述程序進行 〇 洛德塔反應裔1產生的含亞硝酸烧酯之氣體德分經導 官丨2由蒸餾塔反應器1頂部撤出及經導管2〇a餵進主反應器 20。部分被撤出之氣體餾分被選擇性經導管13排放至系統 外侧。 實例 進一步藉下列實例舉例說明本發明。 經漪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使用如第1圖所示之蒸餾塔反應器1。反應器1屬於填 裂塔型反應器,具有内徑158毫米及高1400毫米及包括1〇 宅米羅契環填裝上層(上段2)由塔頂下方5〇亳米高度算起 長800亳米,及1〇亳米羅契環填巧下層(下段3)具有由上層 底部下方30毫米算起長400毫米。 含15%容積比一氧化氮及85%容積比氮氣之進料氣體 以15.0 Nm3/hr之進料速率於2.2 kg/cm2G壓力下經導管5银 至反應器1下段3,及同時氧氣以〇·5 Nm3/hr進料速率經導 管14餵至前述下部。 又溫度為20°C之曱醇液體以5.7升/小時進料速率經供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Μ規;(¾ ( 21〇χπ7公玷) -22- 508347 Λ 7 Η7 五、發明説明(2〇 ) 料導管6顧至蒸鶴塔反應器1上段2之頂部。蒸德塔反應器1 之内側壓力控制為上段2頂部壓力變成2.0 kg/cm2G。 積聚於反應器1底部4之液體底餾分經導管仆撤出,經 泵7及導管4c送至冷卻器(熱交換器型冷卻器)8,及以36〇 升/小時流速送返恰位於下段3上方之部分。 液體餾分之循環量(總量)控制為餵進反應器1之甲醇 總量(重量)之73倍重量比,被撤出之液體餾分藉流經冷卻 器8之冷卻夾套的5 °C冷水冷卻,使積聚於下段3底部之液 體底餾分溫度變成40°C。 银至反應為之曱醇及循環液體館分所含曱醇總量為 41.9莫耳/莫耳餵至反應器1之一氧化氮。 於反應器1之作業穩定後,測量所得液體餾分及氣體 餾分組成。測量結果中氣體餾分係以15·67 Nm3/hr之輸送 速率由反應器1頂部經導管12輸送,及含有12 4%容積比 亞硝酸甲酯,1·6%容積比一氧化氮,4·7%容積比甲醇, 81.4%重量比氮氣。又氣體餾分之水含量為〇〇5容積比或 以下。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反應器1底部之液體底餾分拿有4〇1%重量比甲醇, 52.2%重量比水,7·4%重量比硝酸及〇4%重量比亞硝酸曱 酯。部分被撤出液體餾分係以[“升/小時之排放速率經 由設置於泵7出口下游的導管10排放。 前述實例1之亞硝酸甲酯生產程序中, 產物以咖莫耳/莫耳慑至反應^之一氧化氣之量生」 。硝酸量相當於基於蒸餾塔反應器1之反應消耗的一氧化 &張尺度祕國 ---------- ·------ -23 - 508347 Λ7 H? 五、發明説明(21 ) 氮莫耳量之2.0%莫耳比 實例2 進行實例1之相同亞硝酸甲酯生產程序,但有下列例 外。 裝· 進料氣體包含15·2容積比一氧化碳,4.8%容積比亞硝 酸甲酯,9.9%容積比一氧化氮,6·8%容積比甲醇,17〇/〇 谷積比二氧化碳及61.6%容積比氮,其係以15 〇 Nm3/hr之 進料速率於3·1 kg/cm3G之壓力下餵至反應器i下段。 同時氧氣係以0· 15 Nm3/hr速率混合入進料氣體。混 合後之進料氣體引進反應器1下段3下部。又2〇°c溫度之曱 醇液體以1.44升/小時進料速率經導管6引進反應器i頂部
、1T 。又反應器1内側壓力控制為反應器丨頂部壓力變成2.9 kg/cm2G的程度。 •看 以實例1之相同方式,反應器丨底部之液體底餾分藉泵 7經由導管4b撤出,藉冷卻器8冷卻及以36〇升/小時流速送 返恰位於反應為1下段3上方部分。冷卻器$中,$ ο。溫产之 冷卻水循環通過冷卻器8之冷卻夾套,控制反應器丨底部之 液體底餾分溫度為40°C。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 循環液體餾分量為餵進反應器丨之甲醇總量之154倍。 又,餵至反應器1之甲醇及含於循環液體餾分之甲醇之续 莫耳量對儀進反應器1之一氧化氮之莫耳量之莫耳比 97.1:1。 ”、、 反應器1之反應作業穩定後進行如實.例丨之相同測量。 測量結果,反應器1產生之氣體餾分含有水含量〇〇5=容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iaT( 210 X2^}f -24- 47 3 8ο 5 Λ7 117 _________ 五、發明説明(22 ) 積比或以下,以15.0 Nm3/hr之輸送速率由反應器1頂部經 導管12輸送,含有15.2%容積比一氧化碳,8.7%容積比亞 硝酸甲酯,5.9%容積比一氧化氮,6.8%容積比甲醇,1.7% 容積比二氧化碳及61.7%容積比氮。 反應器1產生之液體餾分含有5 1 · 1 %重量比甲醇, 41.5%重量比水,7.0%重量比硝酸及0.4%重量比亞硝酸甲 酉旨;及部分液體鶴分以〇 · 6 3升/小時之排放速率經由設置 於泵7出口下游之導管10排放。 實例2中,反應器1生成之硝酸量相對於每莫耳餵進反 應器1之一氧化氮為〇.〇 1〇莫耳。又,反應器1生成之硝酸 量基於反應器1發生之反應消耗之一氧化氮之莫耳量為2.5 莫耳%。 實例3 經滴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藉實例2之相同程序合成亞硝酸甲酯但有下列例外。 20°C溫度之甲醇液體經導管6餵至反應器1頂部,進料 速率為2.70升/小時。氧氣係以〇·34 Nm3/hr之速率银進。 循環液體德分量為餵進反應器1之甲醇總量之95倍重量比 。又,餵進反應器1之曱醇及含兮循環液體餾分之曱醇之 總莫耳量相對於每莫耳餵埠反應器1之一氧化氮為38.4莫 耳。 ' 進行實例1之相同測量。 反應器產生之具有水含量〇〇5 %容積比或以下之氣體 餾分以14.98 Nm3/hr之輸送速率由反應器i頂部經導管12 輸送。 本紙張尺度適财關家料(CNS) -25 - Λ7 ---------- — H7 五、發明説明(23 ) 氣體餾分含有15.2%容積比一氧化碳,13·8%容積比 亞硝酸甲酯,0·8%容積比一氧化氮,6.8%容積比甲醇,丨.7% 谷積比二氧化碳及617%容積比氮。 反應器1產生之液體餾分含有22·6%重量比甲醇, 69.7%重量比水,7·5%重量比硝酸及〇·2%重量比亞硝酸甲 酯。部分液體餾分係以〇87升/小時之排放速率經由設置 於泵7出口下游之導管1 〇排放。 實例3中,反應器1生產之硝酸量對每莫耳餵進反應器 1之一氧化氮而言為0·014莫耳。又反應器丨產生之硝酸量 基於反應器1進行之反應消耗之一氧化氮量為1.5莫耳%。 比較例1 亞硝酸甲酯之合成係藉實例3之相同程序進行,但液 體餾分之循環於反應過程中停止。 液體餾分之循環中止造成反應器丨下段3之溫度迅速升 高,如此反應無法穩定持續。因此中止材料之餵進。 比較例2 亞硝酸曱酯之合成係如實例2之相同程序進行,但汕 °C溫度之曱醇液體係以2·50升/小•時之進料速率經 至反應器1頂部。 & ^ 循環液體餾分量為傲至反應器1之甲醇她Θ Τ %總1之137倍重 量比。又,假至反應器!之甲醇及含於循環液體館分之甲 醇之總莫耳量對餵進反應器1之一氧化t 虱之莫耳量之莫耳 比為 175.3:1。 於反應器1之反應穩定後進行如實例1 、』1 <相同測量。測 本紙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摞準(CNS ) Λ4Α^( 210X297.»» ^ 一·,.· .·〜一 -裝 、-° .·線 經满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f合作社印製 -26- 34 8 ο ' 5 經漪部中央標攀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Λ 7 ---- Η7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發明説明(24 ) 量結果,反應器1產生之含水含量〇.〇5%容積比或以下之 氣體餾分係以14.98 NmVhr之輸送速率由反應器J頂部經 導管12輸送,且含有15.3%容積比一氧化碳,86%容積比 亞硝酸甲酯,5.9%容積比一氧化氮,6·7%容積比甲醇,17% 容積比二氧化碳及61 · 8 %容積比氮。 反應器1產生的液體餾分含有781%重量比甲醇, 16.0%重量比7jc,5.3%重量比硝酸及〇.6%重量比亞琐酸甲 酯,及部分液體餾分係以丨.60升/小時之排放速率經由設 置於泵7出口下游之導管排放。 比較例2中,反應裔1產生之硝酸量相對於每莫耳量银 至反應态1之一氧化氮為0.018莫耳。又,反應器丨產生之 硝酸量基於發生於反應器丨之反應消耗的一氧化氮之莫耳 量為4.5莫耳%。 比較例3 亞硝酸甲酯之合成係如實例3之相同程序進行,但2〇 C溫度之甲醇液體係以2.46升/小時之進料速率經導管6餵 至反應器1頂部。 循環液體餾分量為餵至反應p丨之甲醇總量之11〇倍重 量比。又,餵至反應器1之曱醇及含於循環液體餾分之甲 醇之總莫耳量對餵進反應器丨之一氧化氮之莫耳量之莫耳 比為 20.1:1。 於反應器1之反應穩定後進行如實例1之相同測量。測 量結果,反應器1產生之含水含量0.05%容積比或以下之 氣體餾分係以H.90 NmVhr*之輸送速率由反應器1頂部經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 4 210X2^ ^ ,I- 屏 I . 請先閱讀升^之注&事項再填艿本頁) 裝· 、-口 -27- 508347 經濟部中央標擎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Λ7 ____一___ Ι,Π 五、發明説明(25 ) ~ 導管12輸送’且含有π.4%容積比一氧化碳,〇·7%容積比 亞硝酸曱酯’ 6.8%容積比一氧化氮,6·8%容積比甲醇,17% 容積比'一氧化%ι及62.1%容積比氣。 反應器1產生的液體餾分含有59.7%重量比甲醇, 10.0 /〇重里比水’ 3 0.3 %重量比;g肖酸及〇 · 2 %重量比亞石肖酸 曱酷’及部分液體餾分係以1·〇3升/小時之排放速率經由 設置於泵7出口下游之導管10排放。 於比較例3中,反應器丨產生之硝酸量相對於每莫耳量 餵至反應器1之一氧化氮為0·067莫耳。又,反應器i產生 之硝酸量基於發生於反應器丨之反應消耗的一氧化氮之莫 耳量為7.2莫耳%。 比較例4 亞硝酸甲酯之合成係如實例2之相同程序進行,但循 環液體德分流速由3 60升/小時改成120升/小時。 循環液體餾分量為餵至反應器丨之甲醇總量之%倍重 量比。又,餵至反應器丨之曱醇及含於循環液體餾分之甲 醇之總莫耳量對餵進反應器丨之一氧化氮之莫耳量之莫耳 比為 16.5:1。 進行如實例1之相同測量。 反應器1產生之含水含量0.05%容積比或以下之氣體 餾分係以14.93Nm3/hr之輸送速率由反應器i頂部經導管12 輸送。 氣體德分含有15.3%容積比一氧化碳,13.6%容積比 亞确酸甲酯,0.7%容積比_氧化氮,6·8%容積比甲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掠準·( CNS ) ------------------------- lA^k-^背 ν^5/.τ.&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28- 47 3 8 ο Λ7 —_ —_ Η 7 ~ - . I . ·擊,丨·ι in— I II I ,, ι,ιι^ ·.«* —·— ,__— I I 為.神·· ^ 五、發明説明(26 ) 容積比二氧化碳及61·9%容積比氮。 反應器1產生的液體顧分含有24.5 %重量比甲醇, 55.7%重量比水,19.8%重量比硝酸及0.2%重量比亞确酸 甲6曰’及部分液體鶴分係以1 ·〇7升/小時之排放速率經由 設置於泵7出口下游之導管10排放。 於比較例4中,反應器1產生之硝酸量相對於每莫耳量 餵至反應器1之一氧化氮為〇·〇45莫耳。又,反應器i產生 之硝酸量基於發生於反應器1之反應消耗的一氧化氮之莫 耳量為4.9莫耳%。 本發明方法中,其中積聚於蒸餾塔反應器底部且含1〇 至60%重量比烷醇之液體底餾分係由底部撤出,藉冷卻器 冷卻,及送返恰位於反應器下段上方之部分而於前述特定 條件(a),(b)及(c)下循環液體餾分通過反應器下段,於反 應器下段經由氣/液接觸反應產生的激列反應熱可確保以 高效率去除,及氣/液接觸反應可於反應系統於適當條件 下以高穩定度進行而生成亞硝酸烷酯,同時將呈副產物產 生之硝酸產量限於低濃度。 實例4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含亞硝酸甲酯之氣體,分係由包含如下生產草酸二烷 酯之製程輸送的氣體餾分之進料氣體製備。 [第一步驟] 鋁氧催化劑丸粒具有直徑5毫米,長3毫米,各自載有 〇.5%重量比鈀係以3.3升之量填裝於形成多管型反應器之6 根不銹鋼管’各管具有内部直徑36 7毫米及高55〇毫米。 國國家標準(CNS ) ( 2!Οχ2(ϋ>ϋ ·.' -29- 508347 Λ ; ________Π 7 ________ 五、發明説明(27 ) 經由混合一氧化碳氣體及蒸鶴塔反應器供給之氣體鶴 分製備混合氣體,容後詳述。 混合氣體包含1 8·6%容積比一氧化碳,8.5%容積比亞 硝酸甲酯,5.7%容積比一氧化氮,6.5%容積比甲醇,1.5〇/〇 容積比二氧化碳及59.2%容積比氮及具有壓力3.5 kg/cm2G 〇 混合氣體藉熱交換器預熱至約90°C溫度,然後以15.6 Nm3/hr進料速率經由氣體壓縮循環機餵進多管型反應器之 催化劑填裝管頂部,同時循環熱水通過包圍反應器殼體之 加熱夾套而維持填裝於反應器管之催化劑層溫度於10 5至 120°C。反應器中一氧化碳與亞硝酸曱酯反應而生成含草 酸二甲酯之氣體餾分。 [第二步驟] 使用氣/液接觸冷凝器型吸收塔具有内部直徑158毫米 ,高1400毫米及填裝以羅契環。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經由通過反應器之催化劑層產生的氣體館分總量被引 進吸收塔底部,同時以0.15升/小時進料速率將吸收液體 亦即曱醇液體引進吸收塔頂部,p使氣體餾分與甲醇液體 彼此逆流接觸。吸收塔產生之冷凝液體餾分含有90.9%重 量比草酸二甲酯,2.0%重量比碳酸二甲酯,0.1 〇/0重量比 甲酸甲酯及6.5%重量比甲醇以1.74千克/小時之輸送速率 由吸收塔底部輸送。又,於吸收塔產生之非冷凝氣體餾分 含有15.2%容積比一氧化碳,4.8%容積比亞硝酸曱酯,9.9% 容積比一氧化氮’ 6.8%容積比甲醇,1.7%容積比二氧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八4規格(21ϋΧ2^:Ί.·)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聚 Λ/ —~ ______ η 7 ~Ύ^ —^ — — *"— 五、發明説明(28 ) 石反及61.6%容積比氮係以丨5 〇 Nm3/hr之輸送速率由吸收塔 頂輸送。 ° [第三步驟] 如第1圖所示,具有内部直徑158毫米及高14〇〇毫米之 真裝i合型反應為1用作蒸餾塔反應器。反應器丨具有一上段 2包含位於反應器頂下方5〇毫米及長8〇〇毫米之⑺毫米羅契 %填裝層,及一下段3包含位於上段下方3〇毫米且具有長 度4〇〇毫米之1〇毫米羅契環填裝層。反應器1下段3經導管$ 聯結至吸收塔21頂部,如第2圖所示。 由吸收塔21頂部輸送之非冷凝氣體餾分以15 〇 Nm3/hr 進料速率於3.1 kg/cm2G壓力下經導管5餵進反應器i下段3 ,同蚪氧氣係以0.15 Nm3/hr流速經導管14引進導管5及一 氧化氮氣體係以0.015 Nm3/hr流速經導管15引進導管5, 而混合氧氣及一氧化氮氣體於非冷凝氣餾分及提供進料氣 同時20。〇溫度之甲醇液體以ι ·44升/小時甲醇之進料 速率經導管6餵進蒸餾塔反應器丨頂部。反應器丨内壓控制 於反應器1頂部壓力維持於2.9 q/cm2G之程度。所得液體 底镏为及聚於反應器1底部,及以36〇升/小時之循環速率循 環通過循環路徑9a,如第1圖所示循環路徑包括導管仆, 泵7 ’導管4c,冷凝器8,導管9及反應器1下段3。 第二步驟中,循環液體餾分量對餵至反應器1之甲醇 總i之重量比控制於154:1。循環液體餾分溫度經由循環5 C溫度之冷卻水通過冷卻器8之冷卻夾套調整為於反應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丨0X2W公玷 (¾讀背vgV注念事項#填寫本Η ) -裝· 訂 -31 - 508347 .丨 ' D .... 第 87117248 號頁 u * 修正曰期:90年8月 ;A? : _ i nr: 五、發明説明(29 ) 底部之測量溫度為40°C。又,餵進反應器1之甲醇及含於 循環液體餾分之甲醇之總莫耳量對餵至反應器之一氧化氮 之莫耳量控制於97.1:1。 如實例1之相同測量應用於第三步驟之反應結果。 反應器1產生之含水含量0·05%容積比或以下之氣體 餾分係以15·0 NmVhi*之輸送速率由反應器1頂部經導管12 輸送。 氣體餾分含有15.2%容積比一氧化碳,8.9%容積比亞 硝酸^甲酯,5.9%容積比一氧化氮,6.8%容積比甲醇,1.7% 容積比二氧化碳及61.7%容積比氮。 反應器1產生的液體餾分含有51.1 %重量比甲醇, 41.5%重量比水,7.0%重量比硝酸及〇·4%重量比亞硝酸甲 酉旨’及部分液體餾分係以0.63升/小時之排放速率經由設 置於泵7出口下游之導管10排放。 於實例5之第三步驟中,反應器1產生之硝酸量相對於 每莫耳量餵至反應器1之一氧化氮為〇·〇 10莫耳。又,反應 器1產生之硝酸量基於發生於反應器1之反應消耗的一氧化 氮之莫耳量為2.5莫耳%。 經漪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2叫先間讀背而之注念事本頁) 線 饕 [第四步驟] 由第二步驟吸收塔輸送之冷凝液體餾分以1.74千克/ 小時之進料速率引進蒸餾塔(填裝塔,未顯示於第1及2圖) ,蒸鶴塔具有内徑50 米及高3 米,於塔頂溫度64.5°C 及塔底溫度.166°C下蒸餾。液體餾分主要包含純度99.8% 重量比之草酸二甲酯以1·57千克/小時之輸送速率由蒸餾 本紙張尺度適财國_:縣UNS) -32- 508347 經濟部中失樣率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第87117248號修正頁 修正曰期:90年8月 五、發明説明(3〇 塔底輸送。又,含82.2%重量比甲醇,17.7%重量比碳酸 二甲酯及0.1%重量比甲酸甲酯之餾分係以〇.17升/小時之 輸送速率由蒸餾塔頂輸送。 實例5 ΐ 座I係以實例4之相同程序製備但有下列例外。 於第二步驟曱醇液體係以〇·34升/小時餵至吸收塔21 〇 於第三步驟20°C之甲醇液體係以2·70升/小時之進料 速率經導管6餵進蒸餾塔反應器1頂部。 由第二步驟之吸收塔21輸送之氣體餾分混合以0.34 Nm3/hr進料速率經導管14引進的氧氣及以0.021 Nm3/hr進 料速率經導管15引進的一氧化氮氣體而提供第三步驟之進 料氣體。 由第三步驟送出供給第一步驟之氣體餾分含有1 8.6% 容積比一氧化碳,9.8%容積比亞硝酸甲酯,4.2%容積比 一氧化氮,6.6%容積比甲醇及59.3%容積比氮。 第三步驟中,循環液體餾分量對餵進蒸餾塔反應器1 之甲醇總量之重量比為95:1。又,餵進反應器1之甲醇及 m 含於循環液體餾分之甲醇之總莫耳量對餵進反應器1之一 氧化氮之莫耳量之莫耳比為38.4:1。 如實例1之相同測量應用於第三步驟之反應結果。 反應器1產生之含水含量〇·〇5%容積比或以下之氣體 餾分係以14.98 Nm3/hr之輸送速率由反應器1頂部經導管12 輸送。 H?
C (邻先閱讀1Ϊ*而之注念事項孙填湾本页) 裝.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Ϊ^ΓΓ2丨〇χ7^^Π一~
I 'i ; 、第87117248號修正頁 r…頌飞了 ! 修£曰期:90年8月 Α Μ Α ___ . : .: r::: ιθ: 五 經滴部中央標率局另工消f合作社印製 發明説明(31) …—.—'一— 氣體餾分含有10.9%容積比一氧化碳,19.8%容積比 亞硝酸甲酯,4.6%容積比一氧化氮,7·2%容積比二甲醇1.6% 容積比二氧化碳及64.9%容積比氮。 — 蒸餾塔反應器1產生的液體餾分含有22.6%重量比甲 醇’ 69.7%重量比水,7.5%重量比硝酸及0.2%重量比亞硝 酸甲酯,及部分液體餾分係以0.87升/小時之排放速率經 由設置於泵7出口下游之導管10排放。 於實例5中,反應器1產生之硝酸量相對於每莫耳量餵 至尽應器1之一氧化氮為0.014莫耳。又,反應器1產生之 硝酸量基於發生於反應器1之反應消耗的一氧化氮之莫耳 量為1.5莫耳% 〇 第四步驟中,純度99·8%重量比之草酸二甲酯係以3.47 千克/小時之輸送速率由蒸餾塔底部輸送。又,含82.0%重 量比甲醇,17·9%碳酸二甲酯及0.1%重量比甲酸甲醋之顧 分係以0 · 3 9升/小時之輸送速率由蒸餾塔底部輸送。 比較例5 進行如實例5之生產草酸二甲酯之相同程序,但於第 三步驟使用蒸餾塔反應器1 ’反辱過程中中止液體餾分之 循環。 液體餾分循環之中斷使反應器1下段溫度迅速增高, 如此第三步驟之反應無法穩定持續。因而停止由第二步驟 之吸收塔供給的含非冷凝氣體餾分之進料氣體之餵進。 比較例6 草酸甲酯係以實例5之相同程序製造,但於下列例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榡準(CNS〉A4現格(21) -34- 508347 Λ7 H7 五、發明説明(32) 於第二步驟2〇°c之曱醇液體係以2.50升/小時之進料 速率經導管6餵進蒸餾塔反應器1頂部。 第三步驟中’循環液體餾分量對餵進蒸餾塔反應器1 之甲醇總量之重量比為137:1。又,餵進反應器1之甲醇及 含於循環液體餾分之甲醇之總莫耳量對餵進反應器丨之一 氧化氮之莫耳量之莫耳比為丨75^ :;1。 如實例1之相同測量應用於第三步驟之反應結果。 反應器1產生之含水含量0.05%容積比或以下之氣體 德分係以14·24 NmVhr之輸送速率由反應器1頂部經導管π 輸送。 氣體德分含有1〇·9%容積比一氧化碳,丨〇·9%容積比 亞硝’酸甲醋,4.6%容積比一氧化氮,7·2〇/〇容積比曱醇,ι.6〇/ο 谷積比一氧化碳及64.9%容積比就。 蒸德塔反應器1產生的液體餾分含有78.1%重量比曱 醇,16.0%重量比水,5·3%重量比硝酸及〇·6%重量比亞硝 酸甲酯,及部分液體餾分係以i ·60升/小時之排放速率經 由設置於泵7出口下游之導管10排放。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m 於比較例6中,反應器1產生之硝酸量相對於每莫耳量 餵至反應器1之一氧化氮為〇.〇 18莫耳。又,反應器1產生 之硝酸量基於發生於反應器1之反應消耗的一氧化氮之莫 耳量為4.5莫耳%。如此,於第三步驟一氧化氮係以〇.〇3〇 Nm3/hr之進料速率餵進蒸餾塔反應器1。 於第四步驟中,具有純度99.8%重量比之草酸二甲g旨 本纸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Λ4規指(210x 297^^ ] 一 % a, 第87117248號修正頁 i#JE曰期:9〇年8月 — —— 五、發明説明(33 ) 係以3.45千克/小時之輸送速率由蒸餾塔底部輸送。 生較例7 請先間讀背而之注意ΐ 草酸二甲1|」系以實例5之相同程序製造,但於下列例外 〇 於第三步驟20°C之甲醇液體係以2.48升/小時之進料 速率經導管6餵進蒸餾塔反應器1頂部。 第三步驟中,循環液體餾分量對餵進蒸餾塔反應器1 之甲醇總量之重量比為110:1。又,餵進反應器1之甲醇及 含於.循環液體餾分之曱醇之總莫耳量對餵進反應器1之一 氧化氮之莫耳量之莫耳比為20.1:1。 如實例1之相同測量應用於第三步驟之反應結果。 反應器1產生之含水含量0.05%容積比或以下之氣體 餾分係以14.90 NmVhr之輸送速率由反應器1頂部經導管12 輸送。 卩線 氣體餾分含有10.9%容積比一氧化碳,10.8%容積比 亞硝酸甲酯,4.6%容積比一氧化氮,7.2%容積比甲醇,1.6% 容積比二氧化碳及64.9%容積比氮。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员工消f合作社印製 蒸餾塔反應器1產生的液體赞分含有10.0%重量比甲 醇,59.7%重量比水,30.3%重量比硝酸及0.2%重量比亞 硝酸甲酯,及部分液體餾分係以1 ·〇3升/小時之排放速率 經由設置於泵7出口下游之導管10排放。 於比較例7中,反應器1產生之硝酸量相對於每莫耳量 餵至反應器1之一氧化氮為〇·〇67莫耳。又,反應器1產生 之硝酸量基於發生於反應器1之反應消耗的一氧化氮之莫 -3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榡準(CNS ) Λ4规格(210Χ297公々) 50834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f合作社印製 Λ7 一_________H?___ 五、發明説明(34 ) 耳量為7·2莫耳%。如此,於第三步驟一氧化氮係以〇1〇 Nm3/hf之進料速率餵進蒸餾塔反應器1。 於第四步驟中,具有純度99·8〇/〇重量比之草酸二甲酯 係以3·45千克/小時之輸送速率由蒸餾塔底部輸送。 本發明之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方法可優異地用作草酸二 甲酯生產過程之一步驟,由一氧化碳與亞硝酸烷酯之反應 產物分離之含一氧化氮之氡體餾分再生亞硝酸烷酯。 亞石肖酸烧之再生步驟中,蒸德塔反應器下段產生之 反應熱可藉由循環反應器產生之液體餾分通過一包括栗、 冷卻器及反應器下段之循環路徑而以高效率去除反應熱, 及目標亞硝酸烷酯可以高產率生產同時限制產生硝酸之副 反應。 -37- 47 3 8 ο. 5 1.. .蒸餾塔反應器 2.. .上段 3.. .下段 3a··.部分 3b...上部 4…底部 4a...底餾分 4b-c···導管 6.. .醇液進料導管 7.. .果 8.. .冷卻器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Λ7 η 7 五、發明説明(35 ) 元件標號對照 9…導管 9a...液分循環路徑 10…排放導管 11…頂部 12.. .輸送導管 13…排放導管 14-9...導管 20…主反應器 20a...導管 21.. .吸收塔 22.. .導管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规梢(210X297公匁) -38-

Claims (1)

  1. 六、申請專利範圍 A8 B8 C8 D8
    規請委 U是更原實質内容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087117248號專利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修正日期:90年〇8月 一種用於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 (1)餵入一冷卻至溫度-:^艺到”它之烷醇液體進 入一蒸餾塔反應器之一上段的一頂部,其中該上段係連 通至一下段,該下段具有一底部,於其中積聚一含有該 燒醇之液體底部分,同時允許該餵入之统醇液體向下流 經該蒸顧塔反應器之上段及下段; • (2)將該含烷醇之液體部分循環經過一循環路徑 ’經由該循環路徑,該液體底部分從該蒸餾塔反應器之 下段底部撤出,該撤出的液體部分被冷卻至〇tS5(rc 的範圍且比該底部之液體底部分原先溫度低3至2〇。〇, 然後該冷卻之液體部分被送返回該蒸餾塔反應器下段 之一上部’藉此使該返回的液體部分向下流經該蒸餾塔 反應器之下段; (3) 將含氧化氮之進料氣體引進該蒸餾塔反應器 之下段’同時允許被餵入之該進料氣體向上流經該蒸餾 塔反應器之下段,且與該烷醇以及向下流經該下段之含 有烧醇之液體形成逆流接觸,如此於該進料氣體中之氧 化氮與烧醇之氣-液反應係在該下段於一 0°C至l〇〇t:之 溫度下進行,以產生一亞硝酸烷酯;及 (4) 輪送來自該蒸餾塔反應器中所產生之含亞硝 酸烷酯芩氣體部分,其中 (a)將循環經該蒸餾塔反應器下段之液體部分的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9 請 先 閱 讀 背 面 之 注 意 事 項 再 填 寫 本 頁 508347 A8 B8 C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六、申請專利範圍 總量控制在餵入該蒸餾塔反應器中烷醇總量之5〇至2〇〇 倍的位準; (b)相對於银入該蒸顧塔反應器下段之進料氣體 中所含氧化氮之莫耳量,將餵入該蒸餾塔反應器中之烷 醇以及含於循環經該蒸餾塔反應器下段之液體部分的 烧醇之總莫耳量控制在一 2 〇: 1至15 0 ·· 1之莫耳比;及 (0將積聚於該蒸餾塔反應器底部之液體底部分 中之烷醇含量維持在15至60%重量比之位準。 2.如,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生產亞硝酸烧酯之方法,其中 該循環步驟之進行方式係藉由透過一導管將該液體底 部分從該蒸館塔反應器下段底部撤出,透過一冷卻器冷 卻該被撤出之液體部分,以及將冷卻後之液體部分送返 至該下段之上部,藉此該被送返之液體部分向下流通過 該蒸餾塔反應器之下段。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方法,其中 由該蒸餾塔反應器下段底部撤出之部分液體部分係由 循環路徑排放;及該被撤出之液體部分之其餘部分經冷 卻然後被送返至該蒸餾塔反應器下段之上部。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方法,其中 該循環通過該蒸餾塔反應器下段之液體部分總量係控 制為餵入該蒸餾塔反應器之烷醇總量之70至160倍程度 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方法,其中 該進料氣體含有一氧化氮,該一氧化氮之含量以該進料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0- ---- ----------I --------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0834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氣體中所存在之氧化氮之總莫耳量計時,為50莫耳%或 以上,且每莫耳氧化氮更含有0.02至0.25莫耳含量之分 子氧。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方法,其中 該蒸餾塔反應器之進料氣體可由一種用於生產草酸二 烷酯之方法供給,其中一氧化碳及一亞硝酸烷酯係於催 化劑存在下於反應内反應而生產一含有一草酸二烷酯 之氣體部分;將所得之氣體部分餵至一吸收塔,其中使 該氣體部分與包含一烷醇之一吸收液接觸,以產生一含 有被吸收於含烷醇之吸收液内的草酸二烷酯之冷凝氣 體部分,以及一含有一烷醇蒸氣及氣態一氧化氮之非冷 凝氣體部分;及該非冷凝氣體部分係由吸收塔輸送及作 為一進氣體而被餵入該蒸餾塔反應器,以生產含亞硝酸 烷酯之氣體部分。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方法,其中 該於該吸收塔產生之液體部分係餵入一蒸餾塔精練器 以收集精製後之草酸二烧酯。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方法,其中 該含亞硝酸烷酯之氣體部分係由該蒸餾塔反應器輸送 並供給該塔反應器供用於生產含草酸二烧酯之氣體部 分。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生產亞硝酸烷酯之方法,其中 該烷醇為甲醇及該亞硝酸烷酯為亞硝酸甲酯。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1 -
TW087117248A 1997-10-21 1998-10-19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kyl nitrite TW50834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827897 1997-10-21
JP30518497 1997-11-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08347B true TW508347B (en) 2002-11-01

Family

ID=26557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17248A TW508347B (en) 1997-10-21 1998-10-19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kyl nitrite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191302B1 (zh)
EP (1) EP0911316B1 (zh)
KR (1) KR100278887B1 (zh)
CN (1) CN1113853C (zh)
DE (1) DE69820831T2 (zh)
ES (1) ES2213865T3 (zh)
ID (1) ID21098A (zh)
MY (1) MY128101A (zh)
SG (1) SG71167A1 (zh)
TW (1) TW5083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5005B1 (en) * 1997-01-27 2002-04-02 James W. Schleiffart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apor compression distillation
US6844464B2 (en) 2002-03-18 2005-01-18 Ube Industries,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kyl nitrite
AU2007225489A1 (en) * 2006-03-14 2007-09-20 Lars E Gustafsson New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herapeutic compounds and compositions, compounds and compositions produced therewhith, and their use
EP2030964A1 (en) * 2007-08-06 2009-03-04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esters of nitrous acid
CN103007842A (zh) * 2012-12-26 2013-04-03 安阳盈德气体有限公司 亚硝酸甲酯合成反应器
CN103435489B (zh) * 2013-09-13 2016-09-07 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亚硝酸甲酯的系统及合成亚硝酸甲酯的方法
CN104086428B (zh) * 2014-06-26 2017-03-01 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合成气制乙二醇的亚硝酸甲酯反应精馏塔
CN105272859B (zh) * 2014-07-03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亚硝酸烷基酯的生产方法
CN106565494B (zh) * 2015-10-12 2018-08-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No与硝酸和甲醇反应制亚硝酸甲酯的方法
AU2018446483B2 (en) * 2018-10-22 2021-09-23 Puji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ocess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alkyl nitrites
CN111196758B (zh) * 2018-11-20 2022-04-05 上海浦景化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硝酸还原转化工艺
CN112191198B (zh) * 2020-11-11 2022-01-11 北京水木滨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丁烯氧乙酰化反应装置及方法
CN114768700A (zh) * 2022-03-31 2022-07-22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硝酸还原装置及还原硝酸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45415B2 (en) 1980-08-26 1985-07-11 Ube Industries, Ltd. Oxalic esters from carbon monoxide and nitrous acid ester
JPS5742656A (en) 1980-08-29 1982-03-10 Ube Ind Ltd Continuous preparation of oxalic acid diester
US4353843A (en) 1981-01-23 1982-10-12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Preparation of nitrite esters
CA1189528A (en) 1981-09-30 1985-06-25 Arthur R. Doumaux, Jr. Preparation of nitrite esters
US4908466A (en) * 1987-09-29 1990-03-13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And Plastics Company Inc. Process and reaction vessel for production of alkyl nitrite
CA2073830C (en) 1991-07-19 2003-10-07 Keigo Nishihira Continuous process for preparing dimethyl carbonate
DE4240311A1 (de) * 1992-12-01 1994-06-09 Bayer Ag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von Alkylnitriten
DE4307193A1 (de) * 1993-03-08 1994-09-15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C¶1¶-C¶4¶-Alkyl-nitrit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820831T2 (de) 2004-11-04
ID21098A (id) 1999-04-22
CN1113853C (zh) 2003-07-09
EP0911316B1 (en) 2004-01-02
EP0911316A2 (en) 1999-04-28
EP0911316A3 (en) 2001-04-25
ES2213865T3 (es) 2004-09-01
SG71167A1 (en) 2000-03-21
DE69820831D1 (de) 2004-02-05
KR19990037211A (ko) 1999-05-25
MY128101A (en) 2007-01-31
KR100278887B1 (ko) 2001-01-15
US6191302B1 (en) 2001-02-20
CN1218032A (zh) 1999-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08347B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kyl nitrite
US7714160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kyl nitrite
JP5887001B1 (ja) カルボニル化プロセスにおけるヨウ化水素含量の減少
KR860001853B1 (ko) 에틸렌 글리콜의 연속적 제법
TW201217328A (en) Pump around reactor for production of acetic acid
US6270739B1 (en)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of carbon dioxide from 3,4-epoxy-1-butene process recycle streams
JP4214858B2 (ja) シュウ酸ジアルキルの製法
JP2021500381A (ja) エチレンアミンの製造方法
JP4134761B2 (ja) 亜硝酸アルキルの製法
GB2082582A (en) Process for continuously preparing a diester of oxalic acid
US5631396A (en) Process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dimethyl carbonate
JP4304446B2 (ja) シュウ酸ジアルキルの製造法
US5534648A (en) Process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dimethyl carbonate
JP2612736B2 (ja) 液相メタノールの接触転換による合成ガスまたは水素の製造方法
JP4175166B2 (ja) 炭酸ジアルキルの製造方法
JP4134777B2 (ja) 亜硝酸エステルの製法
WO2010119448A1 (en) An 'in-situ' prepared, improved catalyst for low pressure continuous butynediol synthesis
WO2018173949A1 (ja) メタノールの製造装置及びメタノールの製造方法
JP4306320B2 (ja) 炭酸ジアルキルの製造法
JP3780742B2 (ja) 炭酸ジアルキルの製法
JP7189929B2 (ja) 不均一触媒を使用した酸化的エステル化によるメタクリル酸メチルの製造方法
JP7097948B2 (ja) 不均一触媒を使用した酸化的エステル化によるメタクリル酸メチルの生成方法
JP6753313B2 (ja) 炭酸エステルの精製方法、炭酸エステル溶液の製造方法、及び炭酸エステルの精製装置
JPH11246477A (ja) シュウ酸アルキルエステルの製法
JP2003261515A (ja) 亜硝酸アルキル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