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90997B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element, and organic EL element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element, and organic EL ele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90997B
TW490997B TW090106798A TW90106798A TW490997B TW 490997 B TW490997 B TW 490997B TW 090106798 A TW090106798 A TW 090106798A TW 90106798 A TW90106798 A TW 90106798A TW 490997 B TW490997 B TW 4909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iquid
layer
film
thin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06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atsuo Fujimori
Masaya Ishida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90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909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 H10K71/135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using ink-j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490997 A7 B7 五、發明説明(i ) 【發明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有機E L(電致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及該 方法所製成的有機E L元件。 【習知之技術】 近年來,就取代液晶顯示器的自發光型顯示器而言, 例如有機E L元件(在陽極與陰極之間設置由有機物所構 成的發光層之構造的發光元件)的開發正加速進行。有機 E L元件的發光層材料,例如有:低分子量的有機材料之 喹啉酚鋁絡合物(A 1 q 3 )等,及高分子量的有機材料 之聚對苯乙烯(P P V )等。 由低分子量的有機材料所構成的發光層,例如「 Appl.Phys.Lett.51(12),21 September 1987 913 頁」中所記載 ,是藉由蒸鍍法來形成膜。又,由高分子量的有機材料所 構成的發光層,例如「Appl.Phys.Lett.71(l),7 July 1997 34 頁〜」中所記載,是藉由塗佈法來形成膜。 大多數的情況是在有機E L元件的發光層與陽極之間 設有正孔輸送層。從陽極朝該正孔輸送層植入正孔,正孔 輸送層是將該正孔輸送至發光層爲止。若發光層具有正孔 輸送性,則亦可不設置正孔輸送層。又,正孔植入層與正 孔輸送層亦可分別設置於不同層。又,以P P V等高分子 材料來構成發光層時,正孔輸送層大多是使用聚噻吩衍生 物或聚苯胺衍生物等之導電性高分子。又,以A 1 q 3等 低分子材料來構成發光層時,正孔輸送層大多是使用苯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 490997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衍生物等。 例如,在顯示器用的有機E L元件中,必須在基板上 的各畫素位置形成陽極,在各陽極的上面配置發光層及正 孔輸送層。因此,只要能以噴墨法來進行該發光層及正孔 輸送層的配置,便可同時進行塗佈與圖案形成,所以能夠 以短時間來形成高精度的圖案。甚至,所使用的材料能以 最小限度來完成,因此不會浪費材料,有助於降低成本。 爲了能以噴墨法來進行發光層及正孔輸送層的配置, 而必須使用液狀的材料,但若使用P P V等高分子材料來 作爲發光層材料時,譬如可在之前使用驅體溶液的狀況下 進行噴墨法的配置。有關以噴墨法來配置由P P V系高分 子材料所構成的發光層方面,例如有記載於日本特開平 1 1 — 40358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 1 — 54270 號公報,及日本特開平1 1 一 3 3 9 9 5 7號公報者。 在進行噴墨法時,晕以隔壁來圍繞發光層及正孔輸送 層的形成領域,且朝隔壁所圍繞的領域噴出液狀的材料, 藉此來將液狀的材料配置於上述領域中。就此隔壁而言, 例如有記載於國際公開W 〇 9 9 / 4 8 2 2 9者,亦即, 下層(基板側)是由氧化矽等無機系絕緣膜所構成,上層 是由聚醯亞胺等有機高分子所構成之二層構造的隔壁。 第21圖是表示該構造的剖面圖。亦即,在基板1上 的各畫素位置形成有陽極2,且以能夠圍繞各陽極2的周 緣部之方式來形成由氧化矽所構成的下層隔壁3 1。並且 ,在此下層隔壁31的上面形成有由聚醯亞胺所構成的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 490997 A7 _______B7 _ 五、發明説明(3 ) 層隔壁3 2。而且,下層隔壁3 1及上層隔壁3 2是根據 薄膜形成與圖案形成來形成厚度1〜3 /zm的厚度(合計 厚度)。 此外’在國際公開W0 9 9 /4 8 2 2 9中亦記載有 關利用電漿處理來對隔壁的上層進行潑液化處理。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在上述上層隔壁爲由聚醯亞胺所構成的二層構造 隔壁中’從隔壁的高度,及藉噴墨法而噴出的液體(含發 光層形成材料的液體)與聚醯亞胺的親和性之觀點來看, 在隔壁近旁與中央部,發光層的厚度會有形成不均一之虞 。一旦發光層的厚度形成不均一,則發光色及發光量會在 畫素內形成不均一或不安定,而導致發光效率降低。 又,紅綠藍3色畫素爲鄰接而配置的彩色顯示器時, 雖只要分別將液體確實地配置於鄰接的畫素,便可使全體 畫素內的液體不會污染到旁邊的畫素用液體,但就上述構 造的隔壁而言,尙有須改善處。在此,被污染的畫素會造 成發光色的純度降低。 這些問題點,雖亦可藉由國際公開W 〇 9 9 / 4 8 2 2 9的方法來改善,但由於此方法必須進行電漿處 理,因此尙有須改善成本上的問題。 本發明是供以解決上述習知技術所存在的問題點者, 其課題乃於噴墨法等之液體配置過程中進行構成有機E L 元件的發光層及正孔輸送層的配置時,使液體在預定的領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Χ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 490997 A7 ____B7^__ 五、發明説明(4 ) 域內能確實地(不會配置於旁邊的領域)且領域內能以均 一的厚度配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了解決該課題,本發明所提供之有機E L元件的製 造方法,是屬於一種在陰極與陽極之間具有至少含發光層 的1層或2層以上的構成層之有機E L元件的製造方法, 其特徵是具有: 至少針對1層的構成層,利用具有使對應於構成層的 形成領域之開口部的圖案來選擇性地將含構成層的形成材 料的液體配置於構成層的形成領域之過程; 在此液體配置過程中,上述圖案是利用具有可與膜形 成面的構成原子結合的功能基及對上述液體具有潑液性的 功能基之化合物來形成表面對上述液體爲潑液性之有機極 薄膜圖案。 有機極薄膜圖案的表面的潑液性最理想是形成上述液 體的接觸角爲5 0 °以上之潑液性。 又,本發明之有機E L元件的製造方法中,至少針對 1層的構造層,在上述有機極薄膜圖案形成過程與液體配 置過程之間,對形成有構成層的面,進行利用具有可與膜 形成面的構成原子結合的功能基及對上述液體具有親液性 的功能基之化合物來形成表面對上述液體爲親液性的有機 極薄膜之過程。 本發明中所謂的「極薄膜」是意指厚度爲數nm程度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7- 490997 A7 B7_ 五、發明説明(5 ) (例如3 n m以下)的薄膜。就此類的有機極薄膜圖案而 言,例如有自我組織化膜。上述有機極薄膜圖案最好是由 自我組織化膜所構成的圖案。 在此,所謂的「自我組織化膜」是意指單分子膜,該 單分子膜是在氣體或液體的狀態下,使與膜形成面的構成 原子結合可能的功能基被結合於直鏈分子的化合物和膜形 成面共存,藉此上述功能機會吸附於膜形成面,而與膜形 成面的構成原子結合,使直鏈分子朝向外側而形成者。由 於該單分子膜是利用對化合物的膜形成面之自發性化學吸 附而形成,因此被稱爲自我組織化膜。 有關自我組織化膜,例如有詳細記載於A.Ulman著的 「An Introduction to Ultrathin Organic Film from Langmuir-Blodgett to Self-Assembly」(Academic Press Inc.Boston,1991)的第 3 章。 上述有機極薄膜圖案可爲:由使用具有氟烷基的材料 (例如氟烷基矽烷)而形成的自我組織化膜所形成的圖案 。此情況,膜形成面必須要形成親水性。 若對親水性的膜形成面(羥基.等的親水基存在的膜形 成面)使用氟烷基矽烷來形成自我組織化膜,則會在與膜 形成面的羥基之間藉由脫水反應而產生矽氧烷結合,且在 直鏈分子的末端被配置氟烷基 (CFs (CF2) n (CF2) n-),因此所被取得的自 我組織化膜的表面會形成潑液性(難以被液體潤溼)。 又,上述有機極薄膜圖的形成過程可藉由: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嫠)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8 - 490997 A7 B7 五、發明説明(6 ) 利用上述化合物來將表面爲潑液性的有機極薄膜形成 全面之過程;及 經由光罩來對該有機極薄膜照射紫外線,而去除對應 於該有機極薄膜的構成層形成領域的部份之過程,等來進 行。 又,上述親液性有機極薄膜最好是由具有作爲親液性 的功能基之胺基或羧基的材料所構成之自我組織膜。若胺 基或羧基位於表面,則與作爲正孔輸送層形成材料的溶媒 (通常使用水或醇等)之親和性高。 又,正孔輸送層形成材料,可使用聚乙烯二羥基噻吩 與聚苯乙烯磺酸的混合物,或銅酞菁等。因此,作爲正孔 輸送層的下層而形成之親液性有機極薄膜,最好是使用自 我組織化膜,該自我組織化膜是使用具有胺基或羧基(作 爲親液性的功.能基)的烷基矽烷而形成。藉此,由於所被 取得的自我組織化膜的袠面存在胺基或羧基,因此可提高 正孔輸送層形成材料的密合性。 又,發光層形成材料,可使用聚芴系高分子或聚對苯 乙烯系高分子等。因此,作爲發光層的下層而形成之親液 性有機極薄膜,最好是使用自我組織化膜,該自我組織化 膜是使用具有烯丙基,乙烯基,苯基,或苄基等(作爲親 液性的功能基)的烷基矽烷而形成。藉此,由於所被取得 的自我組織化膜的表面存在烯丙基,乙烯基,苯基’或; 基,因此可提高由聚芴系高分子或聚對苯乙烯系高分子所 構成之發光層的密合性。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9· 490997 A7 ____B7_ 五、發明説明(7 ) 又,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使用噴墨法來進行液體配置 過程之方法。亦即,在製作紅綠藍3色畫素鄰接而配置的 彩色顯示器的畫素用的有機E L元件時,藉由噴墨法來進 行含發光層及/或正孔輸送層的形成材料之液體的配置時 ,最理想是採用本發明的方法。 又,本發明所提供之有機E L元件是屬於一種在陰極 與陽極之間具有發光層與正孔植入層及/或正孔輸送層之 有機EL元件,其特徵爲: 藉由二層構造的隔壁來圍繞發光層與正孔植入層及/ 或正孔輸送層的其中至少一方; 該二層構造的隔壁是由: 絕緣薄膜層;及 在該絕緣薄膜層上,利用具有可與膜形成面的構成原 子結合的功能基及潑液性的功能基之化合物而形成之表面 爲潑液性的有機極薄膜層;等所構成。 在此,構成該薄膜二重層的隔壁之絕緣薄膜層的厚度 最好爲5 0〜2 0 0 nm,有機極薄膜層的厚度最好爲3 n m以下。 【發明之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利用第1〜8圖來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在此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0- 490997 A7 B7__ 五、發明説明(8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以具備有機E L元件(作爲畫素)的顯示器爲例來說明 本發明的方法之一實施形態。在各厕中,圖(a )爲1個 畫素的剖面圖,圖(b )爲其平面圖。該有機EL元件是 在陰極與陽極之間具有作爲構成層的正孔輸送層與發光層 的兩層。 首先,如第1圖所示,在玻璃基板1上的各畫素位置 形成I TO電極(陽極)2。並且,在此玻璃基板1上預 先形成有:有機E L元件的驅動用半導體裝置等。 其次,利用CVD法等,在玻璃基板1上全面形成 S i〇2薄膜。其次,藉由通常的圖案形成過程(由微影成 像過程及蝕刻過程所構成),在S i 0 2薄膜的構成層形成 領域(I TO電極2上的預定領域)形成開口部3 a。藉 此得以在玻璃基板1的最表面形成S i〇2薄膜圖案3。第 2圖是表示此狀態。在此,使開口部3 a形成圓形,且將 S i〇2薄膜的厚度設定爲1 5 0 n m。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其次,在此玻璃基板1上的全面(S i〇2薄膜圖案3 的上面,露出於開口部3 a的I TO電極2的上面,開口 部3 a的內壁面)使用十七烷基氟四氫化辛基三甲氧基矽 烷來形成自我組織化膜4。並且,在該自我組織化膜4的 表面全體存在潑液性的氟烷基。在此,將第2圖狀態的玻 璃基板1放置(9 6小時)於十七烷基氟四氫化辛基三甲 氧基矽烷的環境中,而藉此來形成約1 nm的膜厚的自我 組織化膜4。第3圖是表示此狀態。 此狀態下,在玻璃基板1上具有一凹部4a ,該凹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1 - 490997 A7 一 ___B7_ 五、發明説明(9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a的最表面爲自我組織化膜4。又,該凹部4 a的開口 形狀與S i〇2薄膜圖案3的開口部3 a同爲圓形,其半徑 與開口部3 a相較下,只有小自我組織化膜4的厚度。 其次,如第4圖所示,經由光罩5 (具有使對應於凹 部4 a的開口圓之光透過部5 a )來將紫外線(波長 1 7 2 nm)照射於玻璃基板1上的自我組織化膜4上。 藉此,被紫外線照射的部份,亦即I TO電極2的上面及 開口部3 a的內壁面的自我組織化膜4會被去除,如第5 圖所示,自我組織化膜4會只殘留於S i 〇2薄膜圖案3的 上面。 如此一來,在S i 〇2薄膜圖案3上會被形成表面爲潑 液性的有機極薄膜圖案4 1。此有機極薄膜圖案4 1的開 口部4b的內壁面與S i 〇2薄膜圖案3的開口部3 a的內 壁面相同稍微配置於外側。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狀態下,如第5圖所示,藉由噴墨法來從有機極薄 膜圖案4 1的上側朝向開口部4 b噴出含正孔輸送層形成 材料的液體6。在此,該液體6是使用正孔輸送層形成材 料之聚乙烯二羥基噻吩與聚苯乙烯酸溶解的水溶液。 在此,由於有機極薄膜圖案4 1的表面是形成潑液性 ,因此所被噴出的液體6不會停止於有機極薄膜圖案4 1 的上面,而是會完全進入開口部3 a內。當液體6從開口 部3 a溢出時,如第5圖的2點虛線所示,液體6的上面 會形成凸起於有機極薄膜圖案4 1的開口部4 b上。因此 ,朝向開口部4 b而噴出的液體6不會進入旁邊的開口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2- 490997 A7 B7 五、發明説明(10) 4 b 〇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其次,以預定的溫度來對此玻璃基板1加熱,而從該 噴出的液體6去除溶媒。藉此,在S i 〇2薄膜圖案3的開 口部3 a內形成由聚乙烯二羥基噻吩與聚苯乙烯磺酸的混 合物所構成的正孔輸送層6 1。第6圖是表示此狀態。在 此,是將正孔輸送層6 1的厚度設定爲6 0 nm。 其次,在此狀態下,如第6圖所示,藉由噴墨法來從 有機極薄膜圖案4 1的上側朝向開口部4 b噴出含發光層 形成材料的液體7。就含發光層形成材料的液體7而言, 可使用在二甲苯中溶解聚對苯乙烯(發光層形成材料)後 的液體。 此刻與上述同樣的,由於有機極薄膜圖案4 1的表面 是形成潑液性,因此所被噴出的液體7不會停止於有機極 薄膜圖案4 1的上面,而是會完全進入開口部3 a內。藉 此,朝向開口部4 b而噴出的液體7不會進入旁邊的開口 部4 b。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其次,以預定的溫度來對此玻璃基板1加熱,而從該 噴出的液體7去除溶媒。藉此,在S i〇2薄膜圖案3的開 口部3 a內形成由聚芴系高分子所構成的發光層7 1。第 7圖是表示此狀態。在此,是將發光層7 1的厚度設定爲 8 0 n m 〇 其次,於此狀態下,在玻璃基板1的I T 0電極2的 上側位置形成陰極8。該陰極8是依發光層來選擇具有適 當工作函數的材料而形成者。在此,陰極8是以蒸鍍法來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3- 490997 A7 _B7___ 五、發明説明(U ) 形成厚度10 nm的鈣薄膜,且以蒸鍍法來形成厚度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0 0 nm的鋁薄膜,藉此形成2層構造的陰極層。並且 ,在此陰極8上,配合所需進行保護膜的形成及封裝玻璃 的接合等。 如此一來,在顯示器的各畫素位置,I TO電極(陽 極)2與陰極8之間形成有具備正孔輸送層61及發光層 7 1的有機EL元件。並且,該有機EL元件是利用由 5 i 〇2薄膜圖案(絕緣薄膜層)3及有機極薄膜圖案(表 面爲潑液性的有機極薄膜層)41所構成的二層構造隔壁 來被發光層7 1及正孔輸送層6 1所圍繞。在此,S i〇2 薄膜圖案3是供以防止在I TO電極(陽極)2與陰極8 之間產生電氣性洩漏。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由於本實施形態是藉由噴墨法來從表面具有潑液性的 有機極薄膜圖案41的上側朝向此有機極薄膜圖案41的 開口部4 a噴出含正孔輸送層6 1及發光層7 1的形成材 料的液體6,7,),因此可防止朝向開口部4 b而噴出 的液體6,7進入旁邊的開口部4b。因此,藉由本實施 形態的方法來製作紅綠藍3色畫素鄰接而配置的彩色顯示 器的畫素用有機E L元件時,可提高各色畫素的發光色的 純度。 就習知由經電槳處理的聚醯亞胺所構成的潑液性圖案 而言,由於膜厚爲// m單位,且電漿處理的表面狀態控制 難,因此被噴出的液體會以凸狀或凹狀的液滴存在於潑液 性圖案的開口部內。並且,在此凸狀或凹狀的液滴中,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297公釐) -14 - 490997 A7 B7 五、發明説明(12)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有隨著潑液性圖案的膜厚而產生高度差(vm單位)。亦 即,在1個開口部3 a內會有液滴的高度形成不均一的情 況發生。並且,在複數個開口部間也有可能液滴的形狀產 生不同。 相對的,本實施形態的有機極薄膜圖案4 1非常薄( 約1 n m ),且具有良好的潑液性,因此所被噴出的液體 不會以凸狀或凹狀的液滴來存在於有機極薄膜圖案41的 開口部4 b內,而是在開口部4 b上形成上面凸起的狀態 。其結果,與上述習知的潑液性圖案相較下,可提高1個 開口部3 a內及複數個開口部間之正孔輸送層6 1及發光 層7 1的厚度的均一性。 〔第2實施形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利用第9〜1 4圖來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在 此,以具備有機E L元件(作爲畫素)的顯示器爲例來說 明本發明的方法之一實施形態。在各圖中,圖(a )爲1 個畫素的剖面圖,圖(b)爲其平面圖。該有機EL元件 是在陰極與陽極之間具有作爲構成層的正孔輸送層與發光 層的兩層。 首先,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藉由第1〜4所 示的過程來將IT〇電極(陽極)2形成於玻璃基板1上 的各畫素位置,並且在上面形成具有開口部3 a的S i〇2 薄膜圖案3,而且在此S i〇2薄膜圖案3的上面形成表面 爲潑液性的有機極薄膜圖案4 1。第9圖是表示此狀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517公釐) -15· 490997 A7 B7 五、發明説明(13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其次,在露出於此玻璃基板1上的開口部3 a的 I TO電極2的上面,使用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來形成自 我組織膜9。第1 0圖是表示此狀態。並且,在此自我組 織膜9的表面全體存在胺基。在此,將第9圖的狀態之玻 璃基板1浸泡於含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的甲醇1 %溶液中 ,且以甲醇及水來進行淸洗,而形成厚度約0 . 5 n m的 自我組織膜9。 其次,在此狀態下,藉由噴墨法來從有機極薄膜圖案 4 1的上側朝向開口部4 a噴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液 體6 (含正孔輸送層形成材料的液體)。在此,由於有機 極薄膜圖案4 1的表面形成潑液性,因此被噴出的液體6 不會停止於有機極薄膜圖案4 1的上面,而是會完全進入 開口部3 a內。因此,朝向開口部4b而噴出的液體6不 會進入旁邊的開口部4 b。 又,由於在I TO霉極2的上面形成有:表面具有胺 丙基的自我組織膜(有機極膜)9,因此被噴出的液體6 會在此自我組織膜9上均一擴散的狀態下密集配置。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其次,以預定的溫度來對此玻璃基板1加熱,而從該 噴出的液體6去除溶媒。藉此,在S i〇2薄膜圖案3的開 口部3 a內形成由聚乙烯二羥基噻吩與聚苯乙烯磺酸的混 合物所構成的正孔輸送層61。第11圖是表示此狀態。 同樣的此例也是將正孔輸送層6 1的厚度設定爲6 0 nm 〇 其次,將此狀態的玻璃基板1浸泡於含烯丙基三乙氧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Μ規格(210X297公釐) -16- 490997 A7 B7 五、發明説明(14 ) 基矽烷的甲醇1%溶液中,且以甲醇及水來進行淸洗,在 露出於開口部3 a的正孔輸送層61的上面形成厚度約 0 · 4nm的自我組織膜10。並且,在此自我組織膜 1 0的表面全體存在烯丙基。第1 2圖是表示此狀態。 其次,在此狀態下,如第1 2圖所示,藉由噴墨法來 從有機極薄膜圖案4 1的上側朝向開口部3 a噴出與第1 實施形態相同的液體7 (含發光層形成材料的液體)。此 刻與上述同樣的,由於有機極薄膜圖案4 1的表面形成潑 液性,因此被噴出的液體7不會停止於有機極薄膜圖案 4 1的上面,而是會完全進入開口部3 a內。因此,朝向 開口部4 b而噴出的液體7不會進入旁邊的開口部4 b。 又,由於在正孔輸送層6 1的上面形成有:表面對液 體7 (聚對苯乙烯的二甲苯溶液)具有親液性的烯丙基之 自我組織膜(表面爲親液性的有機極薄膜)1 0,因此所 被噴出的液體7會在均一擴散於此自我組織膜1〇上的狀 態下分布配置。 其次,以預定的溫度來對此玻璃基板1加熱,而從該 噴出的液體7去除溶媒。藉此,在S i 〇2薄膜圖案3的開 口部3 a內形成由聚對苯乙烯所構成的發光層7 1。第 1 3圖是表示此狀態。 其次,在此狀態下,將陰極8形成於玻璃基板1的 I T〇電極2的上側位置。第1 4圖是表示此狀態。在此 ,亦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形成由:厚度1 0 n m的鈣薄 膜與厚度4 0 0 nm的鋁薄膜所構成之2層構造的陰極層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7- 490997 A7 B7 五、發明説明(15) 。並且,在此陰極8上,配合所需進行保護膜的形成及封 裝玻璃的接合等。 如此一來,在顯示器的各畫素位置’陽極與陰極之間 形成有具備正孔輸送層61及發光層71的有機EL元件 。並且,在此有機E L元件中,雖於I TO電極2與正孔 輸送層6 1之間’及正孔輸送層6 1與發光層7 1之間’ 存在自我組織膜9,1 0,但由於這些自我組織膜9 ’ 1 0的膜厚薄,且具有正孔可容易移動的孔’因此不會使 有機E L元件的性能大幅度降低。 又,該有機E L兀件是利用由S i 〇2薄膜圖案(絕緣 薄膜層)3及有機極薄膜圖案(表面爲潑液性的有機極薄 膜層)4 1所構成的二層構造隔壁來被發光層7 1及正孔 輸送層6 1所圍繞。 又,若利用該實施形態的方法,除了具有與上述貫施 形態同樣的功效以外,潭可藉由自我組織化膜9,1 〇的 存在來提高I TO電極2與正孔輸送層6 1之間的密合性 ,及正孔輸送層6 1與發光層7 1之間的密合性’因此具 有提高有機E L元件的耐久性之功效。又,與上述實施形 態1所取得的有機E L元件相較下,更能夠提高在S i 0 2 薄膜圖案3的開口部3 a內之正孔輸送層6 1及發光層 7 1的膜厚均一性。 〔第3實施形態〕 利用第1 5〜2 0圖來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ιτ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8- 490997 A7 B7 五、發明説明(16 ) 在此是說明有關將有機E L元件適用於背光等的面光源裝 置之例。在各圖中,圖(a)爲平面圖,圖(b)爲圖( a )之A — A線剖面圖。該有機E L元件是在陰極與陽極 之間具有作爲構成層的正孔輸送層與發光層的兩層。 首先,如第1 5圖所示,在玻璃基板1上,以預定形 狀來形成I TO電極(陽極)2。該I TO電極2是由: 挾持構成層的長方形挾持部份2 1,及從該挾持部份2 1 突出的端子部份22所構成。又,該I TO電極2是在利 用濺鍍法等而形成I TO膜後,藉由進行通常的圖案形成 過程(由微影成像過程及蝕刻過程所構成)而形成。在此 ,將此I TO電極2的厚度設定爲1 5 0 nm。 其次,如第1 6圖所示,在此玻璃基板1上的全面, 使用十七院基氟四氫化辛基二苯乙酮基三乙氧基砍垸來形 成自我組織化膜4。並且,在此自我組織化膜4的表面全 體存在潑液性的氟烷基。在此,將第1 5圖狀態的玻璃基 板1放置(9 6小時)於十七烷基氟四氫化辛基二苯乙酮 基三乙氧基矽烷的環境中,而藉此來形成約1 nm的膜厚 的自我組織化膜。 其次,如第1 6圖所示,經由具有使對應於構成層的 形成領域(比I TO電極2的挾持部份2 1還要大的長方 形領域)的光透過部之光罩5來將紫外線(波長1 7 2 n m )照射於玻璃基板1上的自我組織化膜4。藉此,被 照射紫外線的部份的自我組織化膜會被去除,而如第1 7 圖所示,形成具有使對應於構成層的形成領域的開口部 表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Γ) ""~ -19-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90997
-r j-* i I'Hl . I_ B7_五、發明説明(22 ) 態的方法。 第1 8 ( a ) ,( b )圖是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 態的方法。 第19 (a) , (b)圖是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 態的方法。 第20 (a) , (b)圖是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 態的方法。 第2 1圖是說明習知之液體配置過程。 【圖號之說明】 1 :玻璃基板 2 : ITO電極(陽極) 2 1 :陽極的挾持部份 2 2 :陽極的端子部份 3 ·· S i〇2薄膜圖案 3 a : S i〇2薄膜圖案的開口部 3 1 :下層隔壁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秦·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案 壁 圖 隔膜膜 層化薄 部 上織極 口 的組機 開 成我有 的 構自的 案 所的性 圖 胺性液 膜 亞液潑 薄 部 醯潑爲 極 過 聚爲面部機 透 由面表凹有罩光 : 表 ...... 光 : 2:13b: a 3 4 4 4 4 5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5 - 490997 0年4月冬0日
修通 MJL A7 B7 五、發明説明(23 6:含正孔輸送層形成材料的液體 6 1 :正孔輸送層(構成層) 7:含發光層形成材料的液體 7 1 :發光層(構成層) 8 :陰極 81:陰極的挾持部份 8 2 :陰極的端子部份 9 :表面爲親液性的自我組織化膜 1 0 :表面爲親液性的自我組織化膜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Φ·.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 2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Claims (1)

  1. 49099^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90106798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1年4月修正 1、 一種有機E L元件的製造方法,是屬於一種在陰極 與陽極之間具有至少含發光層的1層或2層以上的構成層之 有機E L元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是具有·· 至少針對1層的構成層,利用具有使對應於構成層的形 成領域之開口部的圖案來選擇性地將含構成層的形成材料的 液體配置於構成層的形成領域之過程; 在此液體配置過程中,上述圖案是利用具有可與膜形成 面的構成原子結合的功能基及對上述液體具有潑液性的功能 基之化合物來形成表面對上述液體爲潑液性之有機極薄膜圖 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E L元件的製造方法 ,其中至少針對1層的構造層,在上述有機極薄膜圖案形成 過程與液體配置過程之間,對形成有構成層的面,進行利用 具有可與膜形成面的構成原子結合的功能基及對上述液體具 有親液性的功能基之化合物來形成表面對上述液體爲親液性 的有機極薄膜之過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有機E L元件的製造 方法,其中上述有機極薄膜圖案爲:由自我組織化膜所形成 的圖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E L元件的製造方法 ,其中上述有機極薄膜圖案爲:由具有氟院基的材料所構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襟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90997 A8 B8 C8 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的自我組織化膜所形成的圖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E L元件的製造方法 ,其中藉由: 利用上述化合物來將表面爲潑液性的有機極薄膜形成全 面之過程;及 經由光罩來對該有機極薄膜照射紫外線,而去除對應於 該有機極薄膜的構成層形成領域的部份之過程,來進行上述 有機極薄膜圖的形成過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有機E L元件的製造方法 ,其中上述親液性有機極薄膜爲:具有作爲親液性的功能基 之胺基或羧基之自我組織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有機E L元件的製造 方法,其中使用噴墨法來進行液體配置過程。 8、 一種有機E L元件,是屬於一種在陰極與陽極之間 具有發光層與正孔植入層及/或正孔輸送層之有機E L元件 ,其特徵爲: 藉由二層構造的隔壁來圍繞發光層與正孔植入層及/或 正孔輸送層的其中至少一方; 該二層構造的隔壁是由= 絕緣薄膜層;及 . 在該絕緣薄膜層上,利用具有可與膜形成面的構成原子 結合的功能基及潑液性的功能基之化合物而形成之表面爲潑 液性的有機極薄膜層等所構成。 ^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 -
TW090106798A 2000-03-31 2001-03-22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element, and organic EL element TW49099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98159 2000-03-31
JP2000371723 2000-1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90997B true TW490997B (en) 2002-06-11

Family

ID=26589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06798A TW490997B (en) 2000-03-31 2001-03-22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element, and organic EL element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6610552B2 (zh)
EP (1) EP1139455B1 (zh)
KR (1) KR100394290B1 (zh)
CN (1) CN100435601C (zh)
DE (1) DE60114494T2 (zh)
TW (1) TW4909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4797B1 (en) * 1988-01-13 1998-08-25 Life Technologies Inc Cloned genes encoding reverse transcriptase lacking rnase h activity
EP0855614A4 (en) * 1996-05-15 2001-12-19 Seiko Epson Corp THIN FILM COMPONENT HAVING A COATING LAYER, LIQUID CRYSTAL PANEL,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THIN FILM COMPONENT
US20020075422A1 (en) * 1996-09-19 2002-06-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atrix typ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E69735023T2 (de) * 1996-09-19 2006-08-17 Seiko Epson Corp.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atrixanzeigevorrichtung
JP3899566B2 (ja) * 1996-11-25 2007-03-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628997B2 (ja) 2000-11-27 2005-03-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3273111A (ja) * 2002-03-14 2003-09-26 Seiko Epson Corp 成膜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て製造したデバイス、並びに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KR100537611B1 (ko) * 2002-04-10 2005-12-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217868B2 (ja) * 2002-05-07 2009-02-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527954A (ja) * 2002-05-27 2005-09-15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基板表面にパターン層を設ける方法
KR20050051683A (ko) * 2002-10-07 2005-06-01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제조 방법
JP4306231B2 (ja) * 2002-11-19 2009-07-2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並びに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0388328C (zh) * 2002-11-25 2008-05-14 东芝松下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el显示屏
US20060228533A1 (en) * 2003-04-16 2006-10-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charging solu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pattern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or produc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discharging solu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3823981B2 (ja) * 2003-05-12 2006-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と配線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4349540A (ja) * 2003-05-23 2004-12-09 Seiko Epson Corp 薄膜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0416760C (zh) * 2003-05-28 2008-09-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案形成方法
JP3788467B2 (ja) * 2003-05-28 2006-06-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並びに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JP4192737B2 (ja) * 2003-07-15 2008-12-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層パターン製造方法、配線製造方法、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US8722160B2 (en) * 2003-10-31 2014-05-13 Aeris Capital Sustainable Ip Ltd.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nanolaminate barrier film
US8053171B2 (en) 2004-01-16 2011-11-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ubstrate having film patter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and EL television
US8642455B2 (en) * 2004-02-19 2014-02-04 Matthew R. Robinson High-throughput printing of semiconductor precursor layer from nanoflake particles
GB2413895A (en) * 2004-05-07 2005-11-09 Seiko Epson Corp Patterning substrates by ink-jet or pad printing
US20050276910A1 (en) * 2004-06-09 2005-12-15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Post processing of films to improve film quality
JP2006013139A (ja) * 2004-06-25 2006-01-12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059231B2 (ja) * 2004-07-07 2008-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340199B2 (ja) * 2004-07-09 2009-10-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121514B2 (ja) * 2004-07-22 2008-07-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0359711C (zh) * 2004-08-17 2008-01-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顶发光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GB2418062A (en) * 2004-09-03 2006-03-15 Seiko Epson Corp An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 with a charge transfer injection layer
US8796583B2 (en) * 2004-09-17 2014-08-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forming a structured surface using ablatable radiation sensitive material
US20090032108A1 (en) * 2007-03-30 2009-02-05 Craig Leidholm Formation of photovoltaic absorber layers on foil substrates
JP4158755B2 (ja) * 2004-09-30 2008-10-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機能膜の製造方法、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JP4613044B2 (ja) * 2004-10-26 2011-01-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用基板
JP4337744B2 (ja) * 2005-02-04 2009-09-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膜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WO2006116584A2 (en) * 2005-04-27 2006-11-02 Dynamic Organic Light, Inc. Light emitting polymer devices using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structures
EP1727219B1 (en) 2005-05-25 2014-05-07 Samsung SDI Germany GmbH 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631801B2 (ja) * 2005-09-02 2011-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光装置
US7871933B2 (en) * 2005-12-01 2011-01-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bined stepper and deposition tool
TW200739982A (en) * 2006-04-06 2007-10-16 Nat Univ Chung Cheng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ull-col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array based on microcontact printing technology
US8158450B1 (en) 2006-05-05 2012-04-17 Nanosolar, Inc. Barrier films and high throughput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photovoltaic devices
WO2008146470A1 (ja) * 2007-05-28 2008-12-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有機elデバイス及び表示装置
EP2141964B1 (en) 2007-05-31 2011-09-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Organic EL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343330B2 (ja) * 2007-06-28 2013-11-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薄膜形成方法、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EP2254394A4 (en) 2008-03-13 2011-03-16 Panasonic Corp ORGANIC EL DISPLAY BOARD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US8362473B2 (en) * 2008-09-30 2013-01-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Organic E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1997568B1 (ko) * 2013-04-19 2019-07-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층의 형성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발광소자의 제조 방법
CN107878058B (zh) * 2013-12-12 2020-04-24 科迪华公司 形成电子产品层的方法和设备
CN106024589A (zh) * 2016-07-22 2016-10-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薄膜的喷墨印刷制备方法及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
KR102482456B1 (ko) 2017-03-13 2022-12-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525822B1 (ko) 2017-07-06 2023-04-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10159452A1 (en) * 2019-11-26 2021-05-27 Applied Materials, Inc. Oled display devices with surfaces of different wettability for deposition of light enhancing lay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3803A (ja) * 1996-01-25 1997-08-05 Asahi Glass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
JP3899566B2 (ja) * 1996-11-25 2007-03-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477338B2 (ja) * 1997-03-06 2003-12-10 サンスター技研株式会社 有機分散型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発光層用組成物
JP3911775B2 (ja) 1997-07-30 2007-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JP3941169B2 (ja) * 1997-07-16 2007-07-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293784C (zh) * 1998-03-17 2007-01-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膜构图衬底、薄膜形成方法和薄膜元件
EP1064738B1 (de) 1998-03-18 2006-04-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schaltung einer ersatzverbindung bei optischen ubertragungseinrichtungen
JP3812144B2 (ja) * 1998-05-26 2006-08-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KR100546701B1 (ko) * 1998-11-25 2006-03-2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칼라필터 제조방법
US6364450B1 (en) * 1999-08-03 2002-04-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filte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having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BR0016643A (pt) * 1999-12-21 2003-01-07 Plastic Logic Ltd Método para formar sobre um substrativo um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e, circuito lógico e dispositivo de exibição ou de memória.
JP4010091B2 (ja) * 2000-03-23 2007-1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メモリ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41296A (ja) * 2000-03-31 2001-12-1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法による薄膜形成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有機el素子
US6617186B2 (en) * 2000-09-25 2003-09-0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39455A3 (en) 2003-05-21
CN100435601C (zh) 2008-11-19
KR20010095024A (ko) 2001-11-03
US6610552B2 (en) 2003-08-26
DE60114494D1 (de) 2005-12-08
US20030211643A1 (en) 2003-11-13
CN1320011A (zh) 2001-10-31
KR100394290B1 (ko) 2003-08-09
US20020016031A1 (en) 2002-02-07
EP1139455A2 (en) 2001-10-04
EP1139455B1 (en) 2005-11-02
US6727513B2 (en) 2004-04-27
DE60114494T2 (de) 200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90997B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element, and organic EL element
JP4460643B2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39450B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280301B2 (ja) 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564605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s including a polymer substrate comprising colored particles with improved flexibl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JP2010021138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282308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2237383A (ja)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有機el素子
JP2002305077A (ja) 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071884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114952B2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7220423A (ja) 有機el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532958A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JP4366721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619243B2 (en) Col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5050518B2 (ja) 樹脂凸版の製造方法及び現像装置並びに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935599B2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3086372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8140604A (ja)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