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82783B -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with high durability - Google Patents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with high durabilit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82783B
TW482783B TW087113541A TW87113541A TW482783B TW 482783 B TW482783 B TW 482783B TW 087113541 A TW087113541 A TW 087113541A TW 87113541 A TW87113541 A TW 87113541A TW 482783 B TW482783 B TW 4827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ol
flexible polyurethane
polyurethane foam
compound
poly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13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hiro Isobe
Kazuhiko Ohkubo
Seijiro Sakai
Usaji Takaki
Tadahito Nobor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82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827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009Two or mor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single group of groups C08G18/42 - C08G18/64
    • C08G18/4072Mixtures of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63 with other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3Block or graft polymer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on to polymers
    • C08G18/632Block or graft polymer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on to polymers onto poly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5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6Compounds of groups C08G18/42, C08G18/48, or C08G18/52
    • C08G18/6666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8 or C08G18/52
    • C08G18/667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8 or C08G18/52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2 or polyamines of C08G18/38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 C08G65/264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5/2669Non-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G65/2672Nitrogen or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1/00Compositions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1/02Polyalkylene 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10/00Foam properties
    • C08G2110/0008Foam properties flexi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10/00Foam properties
    • C08G2110/0041Foam properties having specified density
    • C08G2110/0058≥50 and <150kg/m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10/00Foam properties
    • C08G2110/0083Foam properties prepared using water as the sole blow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666/00Composition of polymers characterized by a further compound in the blend, be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 in the composition
    • C08L2666/0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 C08L2666/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ccording to groups C08L7/00 - C08L49/00, or C08L55/00 - C08L57/00; Derivatives thereof

Description

482783 Λ7 Β7 五、發明説明(1) 1 .發明領域 本發明為關於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及其製造 方法。詳言之,為關於耐久性被改善之車輛用內裝材料、 家具用墊子材料、寢具、雜貨等多被使用之可撓性聚氨基 甲酸乙酯泡沬塑料及其製造方法。 2 ,發明之相關技藝 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沬塑料(K下,簡逑為可撓性泡 沫塑料)因其緩衝性,而被廣泛使用於車輛、家具、寢具 、雜貨等。此可撓性泡沬塑料為經由將多元醇、和多元醇 於丙烯腈和苯乙烯進行自由基聚合所得之聚合物粒子為在 多元醇中分散之聚合物多元醇、作為發泡劑之水、矽氧烷 系界面活性劑、胺類和錫化合物等之觸媒、視需要之交聯 劑等、難燃劑、顏料等和芳香族聚異氰酸酯予Μ混合所製 造。作為發泡劑之水為藉由芳香族聚異氰酸酯與水反應&gt; 所脫離之二氧化碳氣體而變成發泡氣體,同時藉由生成芳 香族聚脲之反應而發揮作為發泡劑之機能。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1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近年,Μ保護地球環境為目的,依據蒙特利爾條約而無 法使用先前之發泡劑(氟利昂)CFC-Π,於使用先前之氟利 昂時,為了使用發泡輔肋劑之水,作為其替代發泡劑並且 達到先前之發泡效果,乃令配合上所使用之水量增加。再 者,近年對於降低費用之要求變強,而期望令其輕量化之 低密度化,又,於車麵用則亦期望符合燃料規定而令其輕 量化之低密度化。為了符合此類低密度化之期望,乃傾向 於令使用作為發泡劑之水量更為增加。令水增加雖然因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4 - 482783 A1 B7 五、發明説明(2 ) 使得二 之密度 料之壓 沫塑料 化之原 此類 造成各 低,車 之不適 而令當 定位置 坐襯布 除了可 評價Μ 撓性泡 此些 和濕熱 值雖於 指標, 為荷重 久歪斜 令可 雖具有 方法, 氧化碳產 降低,但 縮永久歪 密度降低 因。 可撓性泡 種不適當 輛用墊子 當。特別 初設計之 下降、使 惡化。此 在重覆壓 外,亦可 沬塑料之 問題之解 壓縮永久 可撓性泡 但於考慮 下之振動 般之靜態 撓性泡沫 將配合上 因為可撓 生份量增加 其所生成之 斜和荷重下 本身乃成為 沫塑料之形 。例如,床 則具有隨著 是車輛用墊 墊子厚度和 視野變窄而 些問題為可 縮試驗中測 在荷重下之 厚度變化和 決方法可使 歪斜等進行 沫塑料之形 實際之可撓 條件中之耐 試驗並不足 塑料之壓縮 使用之交聯 性泡沫塑料 ,而有 芳香族 之耐振 令此類 狀安定 用墊子 使用而 子等随 硬度降 損及安 撓性泡 定厚度 振動耐 硬度變 用耐久 檢討0 狀安定 性泡沫 久性有 Κ作為 歪斜特 劑使用 之拉伸 效於令可撓性泡沫塑料 聚脲乃令可撓性泡沫塑 動性惡化。再者,令泡 歪斜特性,耐久特性惡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性和耐 之厚度 變厚、 奢長時 低,且 全性, 沫塑料 變化、 久試驗 化而進 性指標 但是, 性評價 塑料之 問題, 耐久性 性提高 量提高 及拉裂 久性之 為隨著 和硬度 間之車 使得操 且令椅 之耐久 和硬度 前後中 行評價 之壓縮 壓縮永 中可考 使用條 故僅以 之指標 之具體 之方法 強度的 惡化,乃 使用而降 產生變化 輛蓮轉, 作者之指 襯布和乘 性問題, 變化進行 ,測定可 〇 永久歪斜 久歪斜之故 慮作為其 件時,因 如壓縮永 〇 性方法, ,但此類 機槭物性 5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82783 Λ7 Β7 五、發明説明(3 ) 顯著降低,故其改良幅度有限。又,關於荷重下之振動耐 久性亦幾乎尚未找到評價例。 另一方面,於聚醚多元醇之合成中,先前主要使用氫氧 化鉀作為合成觸媒,而對於變更此合成觸媒,改善所得之 可撓性泡沫塑料之壓縮永久歪斜亦進行檢討。 例如,於特開平02- 1 1 52 1 1號中,敘述經由使用複合金 屬氰化物複合體作為聚醚多元醇合成觸媒所取得之聚醚多 元醇,則可降低壓縮永久歪斜之惡化。但是,並未察見關 於可撓性泡沬塑料之耐久性改善的記逑。於特開平03-068620雖亦Μ同樣之技術達成可撓性泡沬塑料之濕熱壓縮 永久歪斜之改善*但仍未察見關於耐久性改善之記載。 再者,特開平03-0 1 48 1 2亦為同樣。 又,於特開平07-27 82 89中,雖然經由使用氫氧化筢和/ 或氫氧化鐵1作為聚醚多元醇合成觸媒所取得之聚醚多元醇 ,則可改善濕熱壓縮永久歪斜,但關於荷重下之振動爾久 性則無記載。又,對於二乙基鋅、氯化鐵、金屬卟啭、複 合金屬氰化物複合體雖可擧出昂貴且製造費用增大方面為 首之問題,但仍再具有所謂使用其所合成之聚醚多元醇用 於製造可撓性泡沫塑料時,泡沬塑料之發泡安定性降低, 且因其成為不安定之泡沫塑料而令成形性惡化之大問題。 又,氫氧化筢、氫氧化_頗為昂貴,雖然其觸媒活性較氫 氧化鉀高,但對於聚醚多元醇製造時間之大幅縮短效果仍 為不足,難Κ降低製造費用,且難Κ大幅改善可撓性泡沫 塑料之性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β _ ,——r —----φ------IT------»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4) 因此,期望大幅地改善可撓性泡沫塑料之耐久性,且不 產生成形性等問題、並且廉價之可撓性泡沫塑料及其製造 方法。 發明概要 本發明之目的為在於提供可撓性泡沬塑料之耐久性,特 別是荷重下之振動耐久性中的厚度變化及硬度變化大幅地 降低,且令壓縮永久歪斜為最小限度之可撓性泡沫塑料及 其製造方法。再者,其他之目的為在於令成形性等在可撓 性泡沬塑料製造上之過程中不會產生問題、且不會產生費 用之問題。 本發明者等進行各種撿討,结果發現在可撓性泡沬塑料 中,所使用之多元醇和/或聚合物多元醇為,使用含有具 氮-磷雙鍵化合物作為觸媒所得之多元醇,則可製造耐久 性優異之可撓性泡沬塑料,並且完成本發明。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即,本發明為在多元醇和/或令具有不飽和鐽化合物聚 合而成之聚合物微粒子於該多元醇中分散之聚合物分散多 元醇、水、觸媒、消泡劑、視需要之交聯劑、其他輔肋劑 與聚異氰酸酯反應所得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 中,多元醇為含有氮-磷雙鐽之化合物作為觸媒所合成者 為其特徼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及其製造方法。 又,為多元醇之至少20重量%為K具有氮-磷雙鐽之化合 物作為觸媒所合成者為其特徵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及其製造方法,具有氮-磷雙鍵之化合物為磷氮烯 _化合物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及其製造方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7 - 482783 Λ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 0 ) 1 1 再 者 9 為 使 用 官 能 基 數 為 2〜6 、更佳 為 3〜4之活性 氫 化 1 1 | 合 物 與 具 有 氮 -磷雙鐽之化合物存在下, 令氧化烯烴聚合 1 卜 所 得 之 羥 基 價 為 10 40 mg Κ0Η/ g、 氧化烯烴中之氧化乙烯 請 m 1 1 1 比 率 為 5〜3 0重量% 之 多 元 醇 為 其 特徵之 可 撓 性聚氨基 甲 酸 讀 背 • 1 · 1 乙 酯 泡 沫 塑 料 及 其 製 造 方 法 9 為 多元醇 中 之 單元醇含 量 為 ¢7 5 1 1 15 莫 耳 下, 且頭接尾結合選擇率為96%K 上之可撓 性 聚 思 事 項 1 I 氨 基 甲 酸 乙 酯 泡 沫 塑 料 及 其 製 造 方法、 再 填 馬 • 聚 合 物 分 散 多 元 醇 中 之 具 有 不餿相鍵之 化 合 物的聚合 物 為 頁 1 I 2〜50重量% 之 可 撓 性 聚 氨 基 甲 酸 乙酯及 其 製 造方法。 1 1 又 5 為 聚 異 氰 酸 酯 為 二 異 氰 酸 甲苯酯 或 二異氰酸 甲 苯 1 1 酯 與 聚 亞 甲 基 聚 苯 基 聚 異 氰 酸 酯 之 98 : 2 50 :5 0 (重量 比 ) 1 訂 混 合 物 之 可 撓 性 聚 氨 基 甲 酸 乙 酯 泡沫塑 料 及 其製造方 法 0 1 I 即 5 本 發 明 為 提 供 Μ 下 之 (1)〜(3 4 )( &gt; 1 1 I (1) -種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 &gt;其特徵為由 1 1 V 多 元 醇 和 /或令具有不飽和鐽之化合物聚合所成之聚合物 1 参 徵 粒 子 於 該 多 元 醇 中 分 散 之 聚 合 物分散 多 元 醇、水、 觸 媒 1 I Λ 消 泡 劑 其 他 輔 助 劑 與 聚 異 氰 酸酯所 組 成 之可撓性 聚 氨 J 基 甲 酸 乙 酯 泡 沫 塑 料 9 多 元 醇 為 含有K 具 有 氮-磷雙鐽之 Ί 化 合 物 作 為 觸 媒 所 合 成 者 作 為 其 特徵之 可 撓 性聚氨基 甲 酸 1 1 乙 酯 泡 沫 塑 料 〇 1 (2) ί t卩( :1) 記 載 之 可 撓 性 聚 氨 基 甲酸乙 酯 泡 沫塑料, 其 特 1 I 徵 為 聚 合 物 分 散 多 元 醇 為 在 多 元 醇中令 具 有 不飽和鐽 之 化 1 I 合 物 進 行 由 基 聚 合 Λ 且 將 所 得 之聚合 物 微 粒子於該 多 元 1 1 1 醇 中 分 散 〇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6 ) (3) 如(1)或(2 )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 ,其特徵為多元醇為該多元醇中之單體含量為15莫耳%以 下,且頭接尾结合選擇率為96%M上。 (4) 一種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其特徵為(1) 〜(3)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再 使用羥基價200〜2000 ingKO H/g之活性氫化合物作為交聯劑。 (5) 如(1)〜(4)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特徵為多元醇成分中,至少20重量$為Μ具有 氮-磷雙鐽之化合物作為觸媒所合成者。 (6) 如(1)〜(4 )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沬塑料,其特徵為多元醇成分中,至少40重量%為Μ具有 氮-磷雙鍵之化合物作為觸媒所合成者。 (7) 如(1)〜(6 )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沬塑料,其特黴為多元醇為令官能基數2〜6個之活性氫化 合物與氧化烯烴,於具有氮-磷雙鐽之化合物存在下聚合 所得之羥基價為10〜40 m gKOH/g、氧化烯烴中之氧化乙烯 比率為5〜3 0重量%之多元醇。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8) 如(1)〜(6 )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特徵為多元醇為令官能基數3〜4個之活性氫化 合物與氧化烯烴,於具有氮-磷雙鍵之化合物存在下聚合 所得之羥基價為1 5〜3 5 m g K 0 H / g ·、氧化烯烴中之氧化乙烯 比率為1 〇〜2 0重量5K之多元醇。 (9) 如(1)〜(8 )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聚合物分散多元醇中之令具有不飽和鐽之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Λ 482783 Λ7 Β7 五、發明説明(7) 合物聚合所成之聚合物微粒子為2〜5 0重量%。 (10) 如(1)〜(8 )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聚合物分散多元醇中之令具有不飽和鐽之化 合物聚合所成之聚合物微粒子為1 0〜4 0重量%。 (11) 如(1)〜(10)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沬塑料,其特徵為具有氮-磷雙鍵之化合物為一般式(1) 或一般式(2)
H R
RzN NR: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RzN_ NR; Z x'
RZN NII RzN—P—NR: NR. I NR2 ⑴ x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式中,a ·、b及c分別為0或3 K下之正整數,但是不同時全 部為0。R為同種或異種之碳原子數1至1 0個之烴基,亦具 有同一氮原子上之二個R為相互结合形成環構造之情況。X 為表示磷氮烯ϋ陽離子之數目,且Zx~為表示活性氫化合 物之X價之陰離子。) NR, R:N—P 一 NR:
R,N
N II RtN—P—NR, 1 x&quot; ⑵ NR, ‘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 297公釐) 482783 A7 B7 五、發明説明(8 (式中,d、e、f及g分別為0或3以下之整數,但是不同時 為0。R為同種或異種之碳原子數1至10個之烴基,亦具有 同一氮原子上之二個R為相互结合形成環構造之情況。X為 表示磷氮烯鏺陽離子之數目,且zx -為表示活性氫化合物 之X價之陰離子。)所示之磷氮烯鐵化合物。 (12) 如(1)〜(11)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其特徵為聚異氟酸酯為二異氟酸甲苯酯。 (13) 如(1)〜(11)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其特徵為聚異氰酸酯為二異氰酸甲笨酯與下述 一般式(3)所示之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氟酸酯之90: 2〜50: 5 0 (重量比)混合物。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0CN-
Of
CH. Ο •NC0 (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式中,η為表示0或1以上之整數。) (14) 如(1)〜(11)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其特徵為聚異氰酸酯為2, 4’-二苯基甲烷二異 氟酸酯和4, 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為1:99〜50: 50異構 物比率之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30〜95重量S;、與一般式 (3)中η為1以上之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氰酸酯之70〜5重量 %之混合物或其氨基甲酸乙酯改質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〇奶)八4規格(210/297公釐)一 η 482783 Λ7 Β7 五、發明説明(
NCO OCN. Q}-ch5 CH. t&gt;
•NCO (3) (式中,η為表示0或1M上之整數。) (15) 如(1 )〜(11 )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沬塑料,其特徵為聚異氰酸酯為(14)記載之聚異氰酸酯 與二異氰酸甲苯酯之混合物,二異氰酸甲苯酯為該混合物 之1〜70重量%。 (16) 一種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之製造方法, 其特徵為多元醇和/或令具有不飽和鐽之化合物聚合Μ成之 聚合物微粒子於該多元醇中分散之聚合物分散多元醇、水 、觸媒、消泡劑、其他肋劑與聚異氰酸酯反應所得之可撓 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沬塑料之製造方法,且多元醇為含有 Μ具有氮-磷雙鐽之化合物作為觸媒所合成者。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7) 如(1 6 )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之製 造方法,其特徵為聚合物分散多元醇為在多元醇中令具有 不飽和鍵之化合物進行自由基聚合、且將所得之聚合物徵 粒子為在該多元醇中分散。 (18) 如(1 6 )或(1 7 )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 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多元醇為該多元醇中之單體含量 為1 5莫耳% Μ下,且頭接尾结合選擇率為9 6 % Μ上。 (19) 一種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之製造方法, 其特徵為(1 6 )〜(1 8 )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為再使用羥基價2 0 0〜2 0 0 0 m g Κ 0 H / g之活性氫化合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2 -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j.O ) 物作為交聯劑。 (20) 如(16)〜(19)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多元醇成分中,至少20重 量%為以具有氮-磷雙鐽之化合物作為觸媒所合成者。 (2 1) 如(1 6 )〜(1 9 )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多元醇成分中,至少40重 量$為以具有氮-磷雙鐽之化合物作為觸媒所合成者。 (22) 如(16)〜(21)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氦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多元醇為令官能基數2〜6 個之活性氫化合物與氧化烯烴,於具有氮-磷雙鍵之化合 物存在下聚合所得之羥基價為10〜40mgK0H/g、氧化烯烴 中之氧化乙烯比率為5〜30重i $之多元醇。 (23) 如(1 6 )〜(2 1)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多元醇為令官能基數3〜4 個之活性氫化合物與氧化烯烴,於具有氮-磷雙鐽之化合 物存在下聚合所得之羥基價為15〜35mgK0H/g、氧化烯烴 中之氧化乙烯比率為10〜20重量%之多元醇。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4) 如(1 6 )〜(2 3 )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之製造方法,其中令聚合物分散多元醇中之具有 不飽和鍵之化合物聚合所成之聚合物微粒子為2〜5 0重量%。 (25) 如(1 6 )〜(2 3 )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其中令聚合物分散多元醇中之具有不飽和鐽之 化合物聚合所成之聚合物微粒子為1 0〜40重量%。 (26) 如(1 6 )〜(2 5 )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一 13 - 482783 Λ 7 Β7 五、發明説明(1 泡沫塑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氮-磷雙鐽之化合物 為一般式(1)或一般式(2)
H R
R:N RzN~^—P: RzN NR: •N = P· NR: Z x_ ⑴ NR2 NII R:N—P—NR: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x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NR: (式中,a、b及c分別為0或3以下之正整數,但是不同時全 部為0。R為同種或異種之碳原子數1至10涸之烴基,亦具 有同一氮原子上之二個R為相互結合形成環構造之情況。X 為表示磷氮烯鐵陽離子之數目,且Z x _為表示活性氫化合 物之X價之陰離子。) NR:
R:N—P—NR: II R:N-
R:N NR: Ρ=Ν· I = P- NR: Z x_ ⑵
R:N NR: II RzN—P—NR: NR: (式中* d、e、f及g分別為0或3 K下之整數,但是不同時 全部為0。R為同種或異種之碳原子數1至1 0個之烴基,亦 具有同一氮原子上之二個R為相互結合形成環構造之倩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14 482783 Λ7 五、發明説明(12) 。X為表示磷氮烯_陽離子之數目,且Z X ~為表示活性氫 化合物之X價之陰離子。)所示之磷氮烯纖化合物。 (27) 如(16)〜(26)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聚異氰酸酯為二異氰酸甲 苯酷。 (28) 如(16)〜(26)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沬塑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聚異氰酸酯為二異氰酸甲 苯酯與下述一般式(3)所示之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氰酸酯 之9 8 : 2〜5 0 : 5 0 (重量比)混合锪。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OCN—tQ--
ch2· OVnco (3)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式中,η為表示0或1 Μ上之整數。) (29) 如(1 6 )〜(2 6 )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聚異氰酸酯為2,4^二苯 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4, 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為1:99 〜5 5 0異構物比率之二苯基甲烷二異氟酸酯3 0〜9 5重量% 、與一般式(3)中η為1Μ上之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氰酸酯 之7 0〜5重量之混合物或其氨基甲酸乙酯改質體。 OCN—
CH5 〇V-NC0 (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5 482783 Λ 7 Β7 五、發明説明(丨3 ) (式中,η為表示0或1以上之整數。) (30) 如(16)〜(26)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之製造方法,其特黴為聚異氰酸酯為(29)記載之 聚異氰酸酯與二異氰酸甲苯g旨之混合物,二異氰酸甲苯酯 為該混合物之1〜7 0重量%。 (31) 一種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其特徵為濕 熱耐久性(w e t s e t)之值為1 1 , 5纟Μ下,且振動耐久試驗之 硬度流失值為2 0纟Κ下,且振動耐久試驗之高度流失值為 2 . 5 % Μ 下。 (32) 如(31)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其 特徵為由多元醇和/或令具有不飽和鐽之化合物聚合所成 之聚合物徵粒子於該多元醇中分散之聚合物分散多元醇、 水、觸媒、消泡劑、其他輔肋劑與聚異氰酸酯所組成之可 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多元醇為含有Κ具有氮-磷雙鐽之化合物作為觸媒所合成者作為其特徵之可撓性聚 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3) 如(32)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其 特徵為聚合物分散多元醇為在多元醇中令具有不飽和鍵之 化合物進行自由基聚合、且將所得之聚合物微粒子於該多 元醇中分散。 (34) 如(3 2 )或(3 3 )任一項記載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泡沫塑料,其特徵為具有氮-磷雙鍵之化合物為前述一般 式(1 )、或一般式(2)所示之磷氮烯鐵化合物。 藉由使用由具有氮-磷雙鐽之觸媒所合成之多元醇,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16 - 482783 Λ7 137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 Μ ) 1 1 I 可 製 造 出 重 覆 壓 縮 耐 久 性 Λ 振 動 耐 久 性 耐 濕 熱壓 縮永 久 1 1 1 歪 斜 優 異 之 可 撓 性 泡 沫 塑 料 〇 ,^、 1 發 明 之 詳 细 說 明 請 先 1 1 閱 Κ 下 進 一 步 詳 细 說 明 本 發 明 0 讀 背 1 I 於 本 發 明 中 9 所 謂 多 元 醇 9 係 指 Μ 活 性 氫 化 合物 例如 水 之 注 1 I 意 1 I Λ 二 價 醇 類 (乙二醇、 丙二醇等) Λ 二 價 醇 類 (甘油、 &gt;三羥 事 項 1 I 甲 基 丙 烷 等 )、 四價醇類(季 戊 四 醇 雙 甘 油 等 )及糖類( 蔗 再 填 寫 本 • 糖 &gt; 山 梨 糖 醇 、 甲 基 糖 等 )之- -種或二種Μ上之混合物 頁 1 I 作 為 起 始 劑 9 令 氧 化 丙 烯 和 氧 化 乙 烯 等 氧 化 烯 烴進 行開 環 1 1 I 聚 合 所 得 之 聚 氧 化 烯 聚 醚 多 元 醇 〇 1 1 又 9 另 外 , 令 先 前 公 知 之 多 元 醇 類 (聚酯多元醇等)與 本 1 訂 發 明 之 多 元 醇 和 /或聚合物分散多元醇混合·, &gt;製造可撓性 1 I 聚 氨 基 甲 酸 乙 m 泡 沫 塑 料 時 即 使 先 前 公 知 多元 醇類 ( 1 I 聚 酯 多 元 醇 等 )被含有未滿全部多元醇之8 〇重量%亦 無妨 〇 1 1 I 又 於 本 發 明 中 &gt; 所 m 聚 合 物 分 散 多 元 醇 (Κ下, ,稱為 1 » 聚 合 物 多 元 醇 ), f係指令具有丙旆腈和苯乙烯等不飽和鍵 1 1 之 化 合 物 , 使 用 偶 氮 雙 異 丁 腈 等 白 由 基 引 發 劑 ,於 多元 醇 J 中 分 散 聚 合 所 得 之 含 有 一 部 分 接 枝 體 之 乙 烯 基 聚合 物粒 子 丨 (以下 ,單稱為聚合物微粒子) 之 分 散 體 〇 1 I 於 本 發 明 所 用 之 聚 合 物 分 散 多 元 醇 中 聚 氧 化烯 多元 醇 1 中 所 佔 乙 烯 基 聚 合 物 微 粒 子 比 例 通 常 為 2〜50重量》 ;° 1 另 外 今 先 前 公 知 之 聚 合 物 多 元 醇 與 本 發 明 之多 元醇 和 1 | /或聚合物分散多元醇混合 、製造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 1 I 泡 沫 塑 料 時 赘 即 使 先 前 公 知 之 多 元 醇 類 (聚酯多元醇等) 被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7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丨Γ)) 含有未滿全部多元醇中之8 0重量纟亦無妨。 此些多元醇與聚合物多元醇可分別單獨、或者混合使用 ,或將多種混合供使用。 K注,令多元醇與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反應製造聚氨基甲 酸乙酯泡沫塑料時,於使用聚氧化烯多元醇作為多元醇之 情況中,一般已知多元醇為Μ鹼金屬氫氧化物作為觸媒而 製造。但是,一般上*若於上述觸媒存在下,使用通常所 用之引發劑與最廣泛使用作為氧化烯烴化合物之氧化丙烯 製造多元醇,則已知ΚΟΗ觸媒為令聚氧化烯多元醇之分子 量增加並且於分子單一終端中副產生具有不飽和基之單元 醇。此單元醇因為比主反應中所生成之聚氧化烯多元醇較 為低分子量,故聚氧化烯多元醇之分子量分布大g變寬, 令其平均官能基數目降低。若將此類翬體含量高之聚氧化 烯多元醇使用於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之製造,則所取 得之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成為導致滯後現象増大、硬度 降低、伸長性降低、熟化性降低等之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塑料之各種物性降低之原因。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相對地,本發明為所使用之多元醇和/或聚合物多元醇 中之多元醇,為含有使用具有氮-磷雙鐽之化合物作為觸 媒所合成之多元醇,使用此類多元醇所取得之聚氨基甲酸 乙酯泡沫塑料之各特性優異。 即,於本發明中,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及其 製造中所較佳使用、且為使用具有氮-磷雙鐽之化合物作 為觸媒所合成之多元醇為在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或多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一 18 一 482783 A7 B7 五、發明説明(丨Η ) 醇及聚合物多元醇之混合物中,佔全部多元醇成分之至少 20重量上,更佳為30重量上,最佳為40重量上。 又,另外,先前公知之多元醇類(聚酯多元醇等)被含有 未滿全部多元醇之80重量$亦無妨。 於本發明中使用作為製造多元醇觸媒之具有氮-磷雙鍵 之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定,但Μ磷氮烯鐵化合物為較佳。 即,本發明所較佳使用之多元醇為在一般式(1)或一般 式(2)所示之磷氮烯鎰化合物存在下,令氧化烯烴化合物 聚合所得之多元醇。 於此多元醇製造中所用之所謂的該磷氮烯鐵化合物為具 有一般式(1)或一般式(2)所示構造之磷氮烯鐵陽離子與活 性氫化合物陰離子之鹽,該磷氮烯鐵陽離子為Μ其電荷為 在中心磷原子上呈極性之極限構造式為其代表,其Κ外可 描述無數的極限構造式,且實際上其電荷為令全體圼非極 性化。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式中,a、b及c分別為0或3以下之正整數,但是不同時全 部為0。1{為同種或異種之碳原子數1至10個之烴基,亦具 有同一氮原子上之二個R為相互结合形成環構造之情況。X 為表示磷氮烯鎰陽離子之數目,Zx_為表示活性氫化合物
482783 A7 B7 五、發明説明(17) 之X價之陰離子。 R*N / I r:H—p= NR, R:N—P— NR i NR: NR: Z x' NR, ‘ ⑵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N II RtN —P—NR, _ NR* (式中,d、e、f及g分別為0或3M下之整數,但是不同時 全部為0。R為同種或異種之碳原子數1至10個之烴基,亦 具有同一氮原子上之二個R為相互結合形成環構造之情況 。X為表示磷氮烯鐵陽離子之數目,且為表示活性氫 化合物之X價之陰離子。) 一般式(1)所示之磷氮烯鎰化合物中的a、b及c分別為0 或3M下之正整數,較佳為0或2K下之正整數。更佳為不 管 a、b及 c之順序,為(2,1,1)、(1,1,1)、(0,1,1)或 (0,0,1)組合中之數目。一般式(2)所示之磷氮烯鐵化合物 中的d、e、f及g分別為0或3M下之正整數,較佳為0或2M 下之正整數。更佳為不管d、e、f及g之順序,為(2,1,1,1 )、(1,1,1 , 1)、( 0,1 , 1,1)、( 0 , 0 , 1,1)或(0 , 0 , 0 , 1)組合 中之數目。再佳為(1,1,1,1)、(0,1,1,1)、(0,0, 1,1)或 (0,0,0,1)組合中之數目。 一般式(1)或一般式(2)所示之磷氮烯鎰化合物中·的R為 同種或異種之碳原子數1至10個之脂族或芳香族烴基,具 體而言,此R可例如由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烯 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2-丁烯基、1-戊基 、2-戊基、3-戊基、2-甲基-1-丁基、異戊基、第三戊基 、3-甲基-2-丁基、新戊基、正乙基、4-甲基-2-戊基、環 戊基、環乙基、1-庚基、3-庚基、1-辛基、2-辛基、2-乙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0 - 482783 Λ7 Β7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 1.S) 1 1 I 基 -1 -己基、 1 ,1 -二甲基-3, 3 - 二 甲 基 丁 基 (通稱第三辛基) 1 1 1 Λ 壬 基 Λ 癸 基 、 苯 基、4-甲 苯 基 基 -、 卜苯 乙 基 或 2 - 苯 /^V 51 1 1 乙 基 等 之 脂 族 或 芳 香族之烴 基 選 出 0 其 中 Μ 甲 基 &gt; 乙 基 請 先 進 1 閱、 i 、 正 丙 基 、 異 丙 基 、第三丁 基 、 第 二 戊 基 或 1 , 1- 二 甲 基 背 1 I -3 ,3 -二甲基丁基等之碳數1 至 10 個 脂 族 羥 基 為 較 佳 9 且 之 注 1 I 意 1 I 甲 基 或 乙 基 為 更 佳0 事 項 1 I 又 9 —* 般 式 (1)或一般式(2)所 示 之 磷 氮 烯 鏺 化 合 物 中 的 再 填 本 % 同 —· m 原 子 上 之 2個R為相互 結 合 形 成 環 構 造 之 情 況 中 的 該 頁 1 I 氮 原 子 上 之 二 價 基 (R-R)為 j 1具有碳原子數4 至 6個主鐽之 1 1 I 二 價 烴 基 (環變成為含有氮原子之5 至 7員環) 例 如 為 四 亞 1 1 甲 基 Λ 五 亞 甲 基 或 六亞甲基 等 f 此 些 主 鐽 為 Μ 甲 基 或 乙 基 1 訂 等 综 基 予 取 代 〇 較佳為四 亞 甲 基 或 五 亞 甲 基 〇 1 | 陽 離 子 中 之 可 能 的全部氮 原 子 亦 可 為 呈 如 此 之 環 構 造 &gt; 1 I 且 為 部 分 亦 可 〇 1 1 | 一 般 式 (1)或- -般式(2 )所 示 之 氮 烯 鐵 化 合 物 中 之 X雖 依 據 活 性 氫 化 合 物 之種類而 為 不 同 9 但 通 常 為 1至8 , 較 佳 1 1 為 1 &lt; 一 般 式 (1)或- -般式(2 )所 示 之 磷 氮 烯 m 化 合 物 例 如 可 藉 1 f 由 令 一 般 式 (1)或- -般式(2)中 之 磷 氮 烯 陽 離 子 與 無 娜 m 陰 .1 1 1 離 子 之 鹽 及 活 性 氫 化合物之 鹼 金 屬 或 鹼 土 金 屬 之 鹽 反 ntS 愿 之 1 方 法 或 令 一 般 式 (1)或一般式(2) 中 之 磷 氮 烯 1翁 陽 離 子 與 1 其 他 種 類 之 活 性 氫 化合物之 陰 離 子 鹽 及 活 性 氫 化 合 物 反 rrfvt 1 I 之 方 法 而 取 得 〇 1 I 又 9 —* 般 式 (1)所示之磷氮烯鍾化合物例如亦可令- -般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一 21 -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 式(4)所示之磷氮烯鐵化合物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但,式中,a ·、b、及c分別為0或3 K下之正整數,但是不 同時全部為0。R為同種或異種之碳原子數1至10個之烴基 ,亦具有同一氮原子上之2個R為相互结合形成環構造之情 況Ο 與活性氫化合物反應亦可合成。 另外,若為可取得一般式(1)或一般式(2 )所示之磷氮烯 _化合物之方法,則為何種方法亦無妨。 所謂與一般式(4)之磷氮烯_化合物反應之活性氫化合 物,為指在氧原子上具有活性氫原子之化合物,例如水, 例如甲酸、醋酸、丙酸、丁酸、異丁酸、月桂酸、硬脂酸 、油酸、苯基醋酸、二氫肉桂酸、環己烷羧酸、苯甲酸、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對甲基苯甲酸或2-羧基萘等之碳數1至20個之狻酸,例如 草酸、丙二酸·、琥珀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己二 酸、衣康酸、丁烷四羧酸、酞酸、間苯二酸、對苯二酸、 苯偏三酸或苯均四酸等之碳數2至20個之具有2至6個羧基 之多價羧酸,例如H,Η -二乙基胺甲酸、N -羧基咁咯烷_, Ν-羧基苯胺,Ν,Ν ’-二羧基-2 , 4-甲苯二胺等之胺甲酸類, 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第二丁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20) 第三丁醇、異戊醇、第三戊醇、正辛醇、月桂醇、鯨蠟醇 、環戊醇、環己醇、烯丙醇、豆寇醇、甲基乙烯基卡必醇 、苄醇、1 -苯基乙醇、三苯基卡必醇或肉桂醇等之碳數1 至20個之醇類,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二丙二醇 、1,3-丙二醇、1,3-丁 二醇、1,4-丁 二醇、1,6-己二醇、 1 , 4-環己二醇、三羥甲基丙烷、甘油、雙甘油、季戊四醇 或二季戊四醇等之碳數2至2 0個之具有2至8個羥基之多價 醇類,例如葡萄糖、山梨糖醇、右旋葡萄糖、果糖或蔗糖 等之糖類或其衍生物,例如為苯酚、2-寮鼢、2 , 6-二羥基 萘或雙酚A等之碳數6至20個之具有1至3個羥基之芳香族化 合物類,例如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或其共聚物等之具 有2至8個終端且其終端具有1至8個羥基之聚氧化烯烴類。 又,其他之活性氫化合物為在氮原子上具有活性氫原子 之化合物,例如甲胺、乙胺、正丙胺、異丙胺、正丁胺、 異丁胺、第二丁胺、第三丁胺、環己胺、苄胺、/3-苯基 乙胺、苯胺、鄰-甲苯胺、間-甲苯胺或對-甲苯胺等之碳 數1至20個之脂族或芳香族一级胺類,例如二甲胺、甲基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乙胺·、二乙胺、二-正丙胺、乙基-正丁胺、甲基-第二丁 胺、二苄胺、二環己胺、N -甲基苯胺或二苯胺等之碳數2 至2 0個之脂族或芳香族二級胺類,例如甲二胺、二(2-胺 乙基)胺、己二胺、4, 4 二砘基二苯基甲烷、三(2-胺乙基) 胺、N , N f -二甲基甲二胺、N , N -二乙基乙二胺或二(2 -甲胺 基乙基)胺等之碳數2至2 0個之具有2至3個一級或二级胺基 之多價胺類,例如吡咯烷、哌啶、嗎啭或1,2 , 3 , 4 -四氫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21 ) 啉等之碳數4至20個之飽和環狀二級胺類,3-¾:啉、吡咯 、吲哚、叶唑、眯唑、吡唑或吟啭等之碳數4至20個之不 飽和環狀二级胺類,例如哌叻·、吡畊或丨,4,7-三吖雙環壬 烷等之碳數4至20個之具有2至3個二级胺基之環狀多價胺 類,例如乙醯胺、丙醯胺、N -甲基丙醯胺、N -甲基苯甲酸 隨胺或N-乙基硬脂_胺等之碳數2至20個之未取代或N-單 取代之酸醯胺類,例如2-¾咯烷酮、ε -己內醯胺等之5至 7員環之環狀醯胺類,例如琥珀釀亞胺、馬來醯亞胺或酞 醯亞胺等之碳數4至1 0個之二羧酸的醯亞胺類。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此些活性氫化合物中,較佳為水,例如甲醇、乙醇、正 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第二丁醇、第三丁醇、異戊醇、 第三戊醇、正辛醇、月桂醇、鯨蠟醇、環戊醇、環乙醇、 烯丙醇、豆寇醇、甲基乙烯基卡必醇、苄醇、1-苯乙基醇 、三苯基卡必醇或肉桂醇等之碳數1至2 0個之醇類,例如 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二丙二醇、1,3 -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4-環己二醇、三羥 甲基丙烷、甘油、雙甘油、季戊四醇或二季戊四醇等之碳 數2至2 0個之具有2至8個羥基之多價醇類,例如葡萄糖、 山梨糖醇、右旋葡萄糖、果糖或蔗糖等之糖類或其衍生物 ,例如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或其共聚物等之具有2至8 個終端且在其終端具有1至8個羥基之分子量100至50,0 00 之聚氧化烯烴類,例如甲二胺、二(2 -胺乙基)胺、己二胺 、4, 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三(2-胺乙基)胺、Ν,Ν-二甲 基乙二胺、Ν,Ν’-二乙基乙二胺或二(2-甲胺基乙基)胺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24 - 482783 A1 B7 五、發明説明Η2) 之碳數2至2 0個之具有2至3個一級或二級胺基之多價胺類 ,例如吡咯烷·、哌啶、嗎啉或1 , 2 , 3 , 4 -四氫疃啉等之碳數 4至2 0個之飽和環狀二鈒胺類,例如哌吶、吡岍或1 , 4, 7-三吖環壬烷等之碳數4至20個之含有2至3個二級胺基之環 狀多價胺類。 此些活性氫化合物中,更佳為水,例如甲醇、乙醇、正 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第二丁醇、第三丁醇、異戊醇、 第三戊醇、正辛醇等之碳數1至1 0個之醇類,例如乙二醇 、二甘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4-丁二醇、三羥甲基丙 烷、甘油、或季戊四醇等之碳數2至10個之具有2至4個羥 基之多價醇類,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或其共聚物等之 具有2至6個終端且其終端具有2至6個羥基之分子量100至 1 0,0 0 0之聚氧化乙烯類,例如Ν,F -二甲基乙二胺、Ν , Ν ’ -二乙基乙二胺或二(2_甲胺基乙基)胺等之碳數2至20個之 具有2至3個二級胺基之多價胺類,例如哌啩、吡叻或1,4 , 7-三吖環壬烷等之碳數4至20個之含有2至3個二級胺基之 環狀多價胺類。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此些活性氫化合物中,再佳為水,例如乙二醇·、二甘醇 、丙二醇、雙丙甘醇、1,4-丁二醇、三羥甲基丙烷、甘油 、或季戊四醇等之碳數2至10個之具有2至4個羥基之多價 醇類,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或其共聚物等之具有2至6 涸終端且其終端具有2至6個羥基之分子量1 0 0至1 0 , 0 0 0之 聚氧化烯烴類。 為了取得本發明之多元醇而於一般式(1)或(2 )所示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 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482783 Λ 7 Β7 五、發明説明(9 3 ) 化合物存在下反應之氧化烯烴化合物例如為氧化乙烯、 氧化丙烯、1,2-氧化丁烯、2 , 3-氧化丁烯、氧化苯乙烯、 氧化環己烯、表氯醇、表溴醇·、甲基縮水甘油醚·、烯丙基 縮水甘油醚或苯基縮水甘油醚等之環氧化合物。其亦可併 用2種K上。於併用之情形中,可採取同時併用多種氧化 烯烴化合物之方法·、依序併用之方法或重覆依序進行之方 法。 此些氧化烯烴化合物中,Μ氧化乙烯、氧化丙烯、1,2 -氧化丁烯或氧化苯乙烯為較佳,且Μ氧化乙烯及氧化丙烯 為更佳。 於氧化烯烴化合物聚合反應中所供應之磷氮烯鐵化合物 之使用量並無特別限制,但對於氧化烯烴化合物1莫耳, 通常為ixio—a'sxio-1莫耳、較佳為ΐχι〇-7〜 1 X 1 〇 - 2莫耳之範圍。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又,聚合反應之反應溫度雖依據所使用之氧化烯烴化合 物和其他成分之種類和份量而不為一樣,但通常為1 5 0 °C Μ下,較佳為1 0〜1 3 0 °C,更佳為5 0〜1 2 0 °C之範圍。又, 反應時之壓力為依據所使用之氧化烯烴化合物和其他成分 之種類和份量或依據聚合溫度而不為一樣,但通常聚合反 應時之壓力為3 0 k g / c m 2 (絕對壓,W下相同)Μ下,較佳 為0.1〜15kg/cm2 ,更佳為1〜10kg/cm2之範圍ϋ 其次,本發明之聚合物分散多元醇為含有將多元醇中具 有丙烯腈和笨乙烯等不Β私鏈之化合物,使用雙偶氮異丁腈 等自由基引發劑進行分散聚合所得之一部分接授體之聚合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26 - 482783 Λ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例如聚酯多 與醇之縮聚 ,酸酐可列 均四酸酐、 、二甘醇酸 酸可列舉例 二酸、反丁 二酸、辛二 前述例示作 用上述聲出 作為活性氫 元醇, 反應或 舉例如 衣康酸 軒、檸 如馬來 烯二酸 酸、壬 為活性 作為活 化合物 五、發明説明疒‘1 ) 物微粒子的分散體。聚合物 比例通常為2〜5 0重量%為佳 又,於本發明中使用具有 所合成之多元醇Μ外之公知 元醇,則無特別限制。上逑 氫化合物,Κ前述氧化烯烴 觸媒存在下反應所取得之聚 所使用之多元醇聚合觸媒通 等之鹼金屬氫氧化物、和二 複合金屬氰化物複合體等。 又,上述之多元醇可列擧 酐與醇之加成反應、聚羧酸 成Μ氧化烯烴而取得。此處 琥珀酸酐、苯偏三酸酐、苯 酐、戊二酸酐、戊烯二酸酐 苯酸酐、甲苯酸酐等、聚狻 酸、二甲基對苯二酸、異苯 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 酸·、擰檬酸、苯偏三酸等、 多價羧酸類。又,醇類可使 之醇類、酚類、或上述擧出 類。 多元醇中所佔之聚合物徼粒子 ,且再佳為10〜40重量%。 氮-磷雙鐽之化合物作為觸媒 多元醇,若為通常所使用之多 多元醇可列擧例如令前述之活性 化合物於通常之多元醇合成用 氧化烯聚醚多元醇。此情況中 常可舉出氫氧化鉀、氫氧化筢 乙基鋅、氯化鐵、金屬小啉、 其可經由酸 對聚狻酸加 馬來酸酐、 酐、苯二酸 康酸酐·、聯 酸、對苯二 、草酸、丙 二酸、癸二 氫化合物之 性氫化合物 之氧化烯烴 聚合物分散多元醇之製造中所使用之乙烯性不飽和單體 適當為具有至少一個可聚合之乙烯性不飽和基。例如, 2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482783 A1 B7 五、發明説明(25) 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之含氰基單體、丙烯酸甲酯、丙烯 酸丁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二甲胺基 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丙酯等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丙酯等之甲基丙烯酸酯單 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馬來酸、反丁烯二酸 等之含羧基之單體、馬來酸酐、衣康酸酐等之含酸酐基之 單體、丁二烯、異戊二烯、1 , 4-己二烯等之羥系單體、苯 乙烯、0(-甲基苯乙烯、苯基苯乙烯、氯苯乙烯等之芳香 族烴系單體、氯乙烯、偏氯乙烯等之含鹵素之單體、乙烯 基乙醚、乙烯基丁醚等之乙烯基酯類、乙烯基乙基酮等之 乙烯基酮類、醋酸乙烯酯等之乙烯基酯類、丙烯醯胺、 Ν,Ν-二甲基丙烯釀胺、N-異丙基丙烯藤胺、Ν,Ν-二甲胺基 丙基丙烯醯胺、甲基雙丙烯醯胺等之丙烯醯胺類、Ν, Ν-二 甲基甲基丙烯_胺等之甲基丙烯釀胺等之甲基丙烯酿胺類 之一種或二種Μ上之混合物。較佳為單獨之丙烯腈、或丙 烯腈與苯乙烯之混合物、再者為丙烯腈、苯乙烯及丙烯醯 胺之混合物·、丙烯腈、苯乙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之混合物。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此些乙烯性不飽和單體除了較佳為單獨或混合使用以外 ,亦可併用分散安定劑和鐽移動劑等。 作為製造聚合物分散多元醇用之聚合引發劑,可為使用 發生通常之自由基並且開始聚合之自由基引發劑。具體而 言,可列擧2 , 2-偶氮雙異丁腈等之偶氮化合物、過氧化苯 甲醯、過氧化第三丁醯、過氧化二第三丁醯等之過氧化物 、過氧雙硫等。聚合引發劑之使用量通常相對於乙烯性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 297公釐) ~~&quot;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 飽和單體,為0 . 1〜1 0 . 0重量%,較佳為0 , 5〜5重量%。 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使用量相對於聚氧化烯多元醇與乙 烯性不飽和單體之總重量為2〜60重量%,較佳為2〜50重 量%,再佳為5〜40重量1。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使用量未 滿2 $,則聚氨基甲酸乙_之硬度,並無法經由使用聚合物 分散多元醇而取得充分的改質效果。乙烯性不飽和單體之 使用量若超過6 0重量:¾,則所得之聚合物分散多元醇之粘 度上升顯著,且分散性亦惡化。 於製造聚合物分散多元醇時,視需要可使用連鎖移動劑 。可列擧異丙醇等之醇類、硫醇類、鹵化烴、三乙胺、三 丙胺、三丁胺、N,N-二乙醇胺等之脂族二级胺、N-甲基嗎 啉、N-乙基嗎啭等之嗎啭類、甲基烯丙基磺酸鈉、烯丙基 磺酸鈉等。較佳為單獨之三乙胺、三乙胺與異丙醇之混合 物。鏈移動劑之使用量相對於聚氧化烯多元醇與乙烯性不 飽和單體之總重量,K 0 . 1〜1 0 . 0重量$為較佳。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再者,在令聚合物徵粒子於多元醇中安定分散之目的下 ,亦可在分散安定劑存在下進行聚合。此類分散安定劑可 列舉含有碳-碳不飽和鐽之聚酯多元醇、和丙烯基、甲基 丙烯基、烯丙基等之在分子終端具有改質多元醇等。又, 亦可使用實質上不含有碳-碳不飽和鏈之高分子量聚氧化 烯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 聚/合物分散多元醇之製造為使用上述之聚氧化烯多元醇 、乙烯性不鉋和單體、聚合引發劑、及視需要之鏈移動劑 、分散安定劑進行聚合反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29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 反應可使用批次式或連續式進行。聚合溫度雖依據 發劑之種類而決定,但可在聚合引發劑之分解溫度 較佳為6 0〜2 0 0 °C,再佳為9 0〜1 5 0 °C之範圍中進行 聚合反應可在加壓下或大氣壓下進行。 反應可在無溶劑下進行,而於水、有機溶劑所選出 一種溶劑或水與該有機溶劑之混合物存在下亦可進 機溶劑可列擧甲苯、二甲苯、乙腈、己烷、庚烷、 、乙二醇二甲醚、N,H -二甲基甲_胺、丁醇、異丙 反應終了後,所得之聚合物分散多元醇雖可就其原 作為原料,但K減壓下蒸除未反應乙烯性不飽和單 合引發劑之分解產物、和鐽移動劑、溶劑等供使用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聚合 聚合引 Μ上, 。又, 聚合 之至少 行。有 二噚烷 醇等。 聚合 樣使用 體、聚 為佳。 於本 的平均 性之影 調整前 、乙烯 粒徑。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發明中,聚合物分散多元醇中所含之聚合物微粒子 粒徑,由賦與聚合物之分散安定性和泡沫塑料之物 響觀點而言,則Μ 0 . 0 1〜1 0 u in為較佳。藉由適當 述之鏈移動劑、分散安定劑、溶劑之種類和使用量 性不飽和單體之重量組成比等,則可進行作成此類 此些聚合物多元醇可單獨或與多元醇混合使用,且亦可 分別混合多種供使用。聚合物多元醇或聚合物多元醇與多 元醇之混合物之全部多元醇成分的至少2 0重量% Μ上為以 具有氮-磷雙鐽之化合物作為觸媒所合成之多元醇,為較 佳使用於本發明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及其製 -3 0 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482783 A7 137 五、發明説明(2S) 造。再佳為30重量客,最佳為40重量上。構成殘餘部分 之多元醇為先前公知之多元醇和/或聚合物多元醇,即使 為聚酯多元醇亦不損及本發明之主旨。 本發明之多元醇為K使用作為引發劑之活性氫化合物之 官能基數為2〜8、羥基價為5〜60mgK0H/g、氧化烯烴中之 氧化乙婦的比率為5〜3 0重量%,特佳為官能基數為2〜6、 羥基價為10〜40ingK0H/g、氧化烯烴中之氧化乙烯的比率 為5〜30重量%,最佳為多元醇為官能基數為3〜4、羥基價 為1 5〜3 5 m g K 0 H / g、氧化烯烴中之氧化乙烯的比率為1 0〜 2 0重量%。 Μ氧化丙烯之聚合合成多元醇時,除了開環聚合之主反 應以外,經由副反應而生成單元醇。 又,於氧化丙烯之聚合情形中,可能為側鏈之甲基為朝 向鄰接之碳上聚合之序列、和位於夾住亞甲基之碳上之序 列(頭接尾結合)。 本發明之單元醇Μ其單元醇含有率為1 5莫耳X Κ下、且 頭接尾結合選擇率為9 6 %以上之多元醇為較佳使用。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又,本發明中之聚合物多元醇為具有不飽和鐽之化合物 的聚合物,較佳為聚合物多元醇中2〜60重量%,更佳為2 〜50重量%,再佳為10〜40重量%。所謂具有不飽和鍵之化 合物,除了丙烯腈、苯乙烯等為簞獨或混合為較佳供使用 以外,亦可併用分散安定劑和鐽移動劑等。 雖然即使不特別使用交聯劑亦可,但於使用之情形中貝 為使用羥基價2 0 0〜1 8 0 0 K 0 H / g之化合物。例如可使用甘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一 31 - 482783 Λ7 Β7 五、發明説明(U ) 油等之脂族多價醇類·、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之醇胺類等 。除了使用羥基價20 0〜1 8 00 mg KO H/g之聚氧化烯多元醇以 外,可將先前公知之交聯劑,以相對於多元醇和/或聚合 物分散多元醇1 0 0份,於0 . 5份〜1 0份之間任意的份量使用 本發明之高耐久性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為由 上述之多元醇和/或聚合物多元醇、水、觸媒、消泡劑、 其他輔助劑和聚異氰酸酯而製造。 消泡劑可使用通常所用之有機矽糸界面活性劑。使用量 相對於多元醇和/或聚合物分散多元醇1 0 0份,為0 . 2份〜3 份,例如可使用東雷* D 〇 w c ο n i n g S ί 1 i c ο n e公司製之S R X -274C、SF-2969、SF-296 1 - SF-2962和 0 本 Unic“株)製之 L-5309、 L-3601、 L-5307、 L-3600等 〇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觸媒並無特別限制,且亦可使用先前公知之觸媒。觸媒 之使用量相對於多元醇和/或聚合物分散多元醇1 0 0份,K 使用0.005份〜10份為佳。觸媒可使用例如三伸乙基二胺 和雙(N , N-二甲胺基乙醚)、嗎啭類等之脂族胺類和辛酸錫 和二月桂酸二丁錫等之有機錫化合物。此些觸媒可單獨、 或使用多種。 水被使用作為與異氰酸酯反應所發生之二氧化碳氣體之 發泡劑。通常之使用量相對於多元醇和/或聚合物分散多 元醇100份,以2份〜7份為較佳,再佳為2. 5份〜6份。又 ,以保護地球環境之目的下所開發之氯氟碳化物類、和羥 基氯氟碳化物類(HC FC-134A等)、碳氫化物類(環戊烷等) 、其他之發泡劑,與作為發泡肋劑之水併用,亦不會損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漦) 32 - 482783 Λ7 五、發明説明(30) 本發明之主旨。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將此些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或聚合物多元醇與多元 醇之混合物、視需要之交聯劑、界面活性劑、水、觸媒予 以混合者稱為樹脂預混物。 其他之輔肋劑可列擧難燃劑、顏料、紫外線吸收劑、抗 氧化劑等,但其他之輔肋劑即使視需要添加亦對於本發明 之主旨無任何損害。 樹脂預混物為Κ通常之高壓發泡機或低壓發泡機,與異 氰酸酯混合供使用,但於使用如有機錫觸媒般之顯示水解 性之化合物作為觸媒之情形中,為了迴避與水接觸而將水 成分和有機錫觸媒成分作為另外系統,Μ發泡機之混合冒 頭予Μ混合為佳。 與樹脂預混物反應之聚異氰酸酯並無特別限定,且Μ先 前公知之二異氰酸甲苯酯(2, 4-體和2, 6_體等之異構物比 率並無特別限定,且Μ 2,4-體/2 , 6-體為8 0 / 20之比率者為 較佳使用)和二異氰酸甲苯酯與一般式(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0CN-fO
CH2 η t&gt;
NCO (3) (式中,n為表示0或1 K上之整數)所示之聚亞甲基聚苯基 聚異氰酸酯之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氰酸酯(例如,三井化 學(株)公司製Cosmonate Μ - 2 0 0等。式中之η = 0成分之異 構物為2 , 4 ’ -體、4 , 4 ’ -體、2,2 ’ -體之比率並無特別限定 -33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31) ,但通常2, 2’-體為微量、2, 體為未滿10¾。又,式中 之η = 0成分之比率並無特別限定,但通常使用聚合性二苯 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中未滿5 0 ίϋ者。)之混合物為較佳使用。 於聚異氰酸酯為二異氰酸甲苯酯與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氰 酸酯之混合物之情形中,其混合比為Μ重量之9 8 : 2〜5 0 : 5 0為特別適於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沬塑料之製造。又 ,聚異氰酸酯為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氰酸酯之組成物亦可 較佳使用。此情況特佳之組成為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為 30〜95重量%,2, 4夂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與4,二苯 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為1 : 9 9〜5 0 : 5 0之異構物比率,剰餘部 分Ζ70〜5重量$為下逑一般式(3)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0CN-
Of
CHs Ο
NCO (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式中,n為表示0或IK上之整數。)中,n^l之聚亞甲基 聚苯基聚異氰酸酯之聚異氰酸酯或其氨基甲酸乙酯改質體 。此情形之N C 0含有率為K 1 5重量%至3 1重量%為特佳。 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氰酸酯組成物之聚異氟酸酯或其氨 基甲酸乙酯改質體與二異氰酸甲苯酯之混合物亦可較佳使 用。此情況之二異氰酸甲苯酯之合適使用量為聚異氟酸酯 中K 1〜7 0重量X。 樹脂預混物中之羥基與如胺基之異氰酸酯基反應之官能 基總量及含有化學計量性相等之異氟酸酯基之有機聚異氰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 4 一 482783 Β7 五、發明説明 酸酯之量,使用於製造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沬塑料之 製造情形中,若將NCO指數定義為100,則本發明中之NCO 指數為Κ 70〜140下實施為佳。 實施本發明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但通常可採取將樹脂 預混犓與聚異氰酸酯,使用高壓發泡機和低壓發泡機等予 Μ混合之方法。於低壓發泡機之情形中,因為可將超過二 種之成分予Κ混合,故亦可將多元醇系、水糸、有機錫觸 媒系、難燃劑系、異氰酸酯系等予Κ分開混合。混合液為 由發泡機之混合冒頭吐岀,且就其原樣發泡硬化,並Κ可 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發泡體型式由其切出目的物且予Κ加 工,令混合液於撗具內吐出·、發泡、充填、硬化亦可取得 一定形狀之目的物。硬化時間通常為30秒〜30分鐘,模具 溫度為由室溫至80 °C左右,硬化溫度為在室溫至1 80 °C下 進行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之製造。 Μ下,根據實施洌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被此些實 施例所限制。實施例中之份及%為分別表示重量份及重量X。 (聚氧化烯多元醇之合成例-1)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聚氧化烯多元醇A :對於甘油1莫耳加入四[三(二甲胺基 )亞正磷基胺基]氫氧化鑼0 . 0 1莫耳,並於1 0 0 °C減壓脫水6 小時後,將氧化丙烯以反應溫度8 0 °C、最大反應壓力3 . 8 k s / c m 2下進行加成聚合,且其次將氧化乙烯Μ反應溫度1 0 0 °C下進行加成聚合,取得羥基價2 1 m g Κ 0 H / g之聚氧化烯多 元醇。末端氧化乙烯基含量為1 5 w t :¾。 將此聚氧化烯多元醇Μ日本分光製液體層析装置記錄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3 5 - 482783 hi B7 五、發明説明(33 ) 體層析圖,且由多元醇與單元醇之面積比測定出單元醇含 量。單元醇含量為1 0 . 5 m ο 1黑。 再使用日本電子製400MHz、C i 3-核磁共振(NMR)裝置, 並且將重氯仿使用作為溶劑,記錄此聚氧化烯多元醇之 C13-NMR光譜,由頭接尾(Head-to-Tail)结合之氧化丙烯 鏈段之甲基訊號(16· 9〜17 .4p pm)與頭接頭(He ad -to-Head )結合之氧化丙烯鐽段之甲基訊號(1 7 , 7〜1 8 , 5 p p m )之比所 求出之頭接尾结合選擇率為96,8莫耳%。 尚,各訊號之歸屬為參考Macromolecules, 19*1337-1 343 ( 1 986 )、F,C ♦ S c h i 1 i n g _、A . E · Τ ο n e Π i 之文獻所記載 之值。 Μ下,依據同樣之合成方法,取得聚氧化烯多元醇B〜E 。表-1中示出聚氧化烯多元醇Α〜Ε之構造及分析值。表中 之羥基數3為使用甘油作為活性氫化合物,羥基數4為使用 季戊四醇作為活性篆化合物。 表- 1 多元醇 A B C D E 羥基數 3 3 3 4 3 羥基價 21 24 28 24 45 (mgKOH/g) 末端氧化乙 15 15 15 15 15 烯基含量基 (w t % ) 單元醇含量 9.7 7.7 7.0 13.6 4,2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36- 482783 Λ7 Β7 五、發明説明( (莫耳 頭接尾 结合 96,8 97.2 97.3 96.9 97.4 選擇率 (莫耳 (聚氧化烯多元醇之合成例-2) 聚氧化烯多元醇F :對於甘油1莫耳加入氫氧化鉀0 . 37莫 耳,並於1 0 0 °C減壓脫水6小時後,將氧化丙烯以反應溫度 1 15 °C、反應壓力5. Okg/cm2下進行加成聚合,其次將氧 化乙烯Μ反應溫度11 5 °C下進行加成聚合,取得羥基價24 mgKOH/g之聚氧化烯多元醇。末端氧化乙烯基含量為15wt%。 將此聚氧化烯多元醇依前逑之聚氧化烯多元醇合成例-1 同樣之手法,測定單元醇含量及頭接尾结合選擇率。單元 醇含量為3 5 . 5莫耳%,頭接尾结合選擇率為9 6 . 3莫耳%。 K下,依據同樣之合成方法,取得聚氧化烯多元醇G . Η 。表-2中示出聚氧化烯多元醇F-H之構造及分析值。 (聚氧化烯多元醇之合成例-3) 聚氧化烯多元醇I :對於甘油1莫耳加入鋅-鈷氧化合物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及氯化鋅、水、二甲氧基乙醇所構成之所謂的複合金屬氰 化複合體觸媒6 . 9 3克,並將氧化丙烯Κ反應溫度9 0 °C、反 應壓力4 , 0 k g / c in 2下進行加成聚合,取得羥基價3 3 m g K 0 Η / g之聚氧化丙烯多元醇。將上述之複合金屬氰化複合體Μ 氨水予Κ萃取,且Κ水洗胙聚氧丙烯多元醇精製後,將氫 氧化鉀相對於甘油1莫耳添加0 . 2 3莫耳,並且於1 0 0 °C下進 行6小時減壓脫水。其次將氧化乙烯以1 0 0 °C下進行加成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 -37 -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35 ) 合,取得羥基價28mgK0H/g之聚氧化烯多元醇。末端氧 乙鋪基含量為15wt%。 將此聚氧化烯多元醇依前逑之聚氧化烯多元醇合成例 同樣之手法,測定單元醇含量及頭接尾結合選擇率。單 醇含量為9. 6莫耳%,頭接尾結合選擇率為85. 4莫耳%。 -2中示出聚氧化烯多元醇I之構造及分析值。 表- 2 多元醇 F G Η I 水酸基數 3 3 4 3 合成觸媒 氫氧化鉀 複合金屬氰 化複合體 羥基價 (m g K 0 H / g ) 24 28 24 24 言仏乙烯 基含量(wU) 15 15 15 15 單元醇含 有量 (莫耳%) 35.5 29.3 38,0 9 . 6 頭接尾结 合選擇率 (莫耳尤) 96.4 96♦3 96♦5 85.4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聚合物多元醇之合成例-1 ) 聚合物多元醇a :於羥基價2 4 in g K 0 H / g之聚醚多元醇B ,令丙烯腈接枝聚合取得羥基價2 0 in g Κ 0 H / g之聚合物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一 3 8 -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3¾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醇。乙烯基聚合物含量2 0 w t %。 (聚合物多元醇之合成例-2) 聚合物多元醇b :於羥基價28mgK0H/g之聚醚多元醇C中 ,令丙烯睛接枝聚合取得羥基價23mgK0H/g之聚合物多元 醇。乙烯基聚合物含量20wt%。 (聚合物多元醇之合成例-3) 聚合物多元醇(::於羥基價2811^1(〇[1/8之聚醚多元醇0中 ,令丙烯腈接枝聚合取得羥基價23mgK0H/g之聚合物多元 醇。乙烯基聚合物含量2 0 w t %。 使用Μ下所示原料作為異氰酸酯。 (異氰酸酯- 1) Cosmonate T Η - 2 0 ;三井化學公司製之2,4-二異氰酸甲 苯酯與2,6-二異氰酸甲苯酯為80 : 20重量比之混合物,及 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氰酸酯之80: 20重量比之混合物 除了前逑之聚氧化烯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異氰酸酯 Κ外,使用Κ下所示之原料。 (觸媒-1) Minico L - 1 0 2 0 :活性化學公司製之胺觸媒(乙二胺之 3 3 %二甘醇溶液) (觸媒-2) N i ax A-1 (交聯劑-1) KL-210 ; 聯劑 rco公司製之胺觸媒 并化學公司製之羥基價8 3 0 mgK0H/g之胺系交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39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82783 Λ7 137 五、發明説明(37 ) (消泡劑- 1 ) SRX-274C;東雷♦ Dowconing* Silicone 公司製之有機 矽 消 泡 劑 〇 實 施 例 及 比 較例中之 密度為示岀總密度c ϊ (實施例- 1) 將 K 下 所 示 之7成分; 混合調製成樹脂液。 聚 氧 化 烯 多 元 醇 60份 聚 合 物 多 元 醇 40份 交 聯 劑 -1 3· 0份 水 3 · 0份 觸 媒 -1 0. 5份 觸 媒 - 2 (K 1份 消 泡 劑 - 1 L 0份 於 使 用 聚 氧 化輝多元 ;醇A作為聚氧化熥多 元醇 且Μ聚合 物 多 元 醇 a作為聚合物 多元醇之上逑樹脂液 107 . 6份中,將 異 氰 酸 酯 -1 •混 合3 9份, 並且立即注入預先調整至6 0 °C之内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寸40 0 X 400 X 1 00 mm之模具中,且將蓋關閉令其發泡。於 1 0 0 °C之熱風烤爐中加熱硬化7分鐘後,由模具取出可撓性 泡沫塑料。將所得之可撓性泡沫塑料之物性示於表-3。 於本實施例中,異氰酸酯與樹脂液之活性氫之等量比 (NC0/H)為 1 ,00。 (實施例-2〜7 ) 除了將實施例1中之聚氧化烯多元醇A變更成聚氧化烯多 元醇B〜E、聚合物多元醇a變更成聚合物多元醇a〜c以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0 - 482783 Λ7 137 五、發明説明(38) ,以實施例1同樣之手法進行。所得之可撓性泡沫塑料之 物性示於表-3。 (實施例-8) 除了將實施例7中之聚氧化烯多元醇份數變更成40份、 聚合物多元醇份數變更成60份以外,以實施例-7同樣之手 法進行。 rn I Lit n - -- I I -i 111 — ....... I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d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1 - 482783 Λ7 Β7 五、發明説明(39 ) 表—3 實施例 2 4 5 6 7 8 多元醇 聚合物多元醇 多元醇比率 (w t % ) 1) 全密度(kg/ in 2 ) 2 )
A Β c
D
E
B
B ο ο 5 5 2 a a a a b
C
C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5 4 5 6 5 5 5 5 3 4 5 8 5 5 5 5 5 4 5 Γ--L--------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硬度 2 5 % I L D 2 ) (kgf/314cm2 ) 17.5 18.0 19.1 18.5 19.4 18.3 17.4 20.8 濕熱耐久性 2 ) Wet set (I) ♦0 7.7 10.8 8·4 9.6 11.2 2 驗 ) 試 { 縮 失 失 壓流 流 覆度度 重硬 高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2 482783 Λ7 137 五、發明説明(40 ) 1) 全部多元醇中經由具有氮-磷雙鐽之觸媒所合成之多 元醇比例。 2) 依據 J IS-K-6 400 3 )依據實施例中所示之震動耐久試驗 (比較例-1〜4) 除了將實施例-1中之聚氧化烯多元醇A變更成聚氧化烯 多元醇F〜I、聚合物多元醇a變更成聚合犓多元醇c Μ外, Κ實施例_ 1同樣之手法進行。異鼠酸酯與樹脂液之活性氫 之等量比(N C 0 / Η )為1 . 0 0。所得之可撓性泡沬塑料之物性 亦方$表一 4 〇 n I LJ1 - n ϋ - I I I » 鲁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樹麵鮮(⑽)鐵格(2丨0謂如 —43 —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41: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表一 4 比較例 1 2 3 4 多元醇 F G Η I 聚合物多元醇 C C C C 多元醇比率 (w t % ) 1) 0 0 0 0 全密度(k g / ma ) 2) 55*2 54.7 55*0 54.6 硬度 25% ILD 2) (kgf/314cm2 ) 16*5 18.6 17.1 16.8 濕熱耐久性 2 ) Wet s e t () 16.2 14.1 15.9 12.2 重覆壓縮試驗2 ) 硬度流失(% ) 高度流失(% ) 14.9 1,7 16*4 2*0 15.2 1、8 • 12.3 1.5 振動耐久試驗3 ) 硬度瓶失(% ) 高度流失(% ) 22.2 2.9 1 23.0 3,5 22,8 3 . 4 20.4 3.1 WLH —^ϋ - - i n In —ϋ ϋϋ ^V ·1-1 ·ϋ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44 482783 Β7 五、發明説明U2 ) 1)全部多元醇中經由具有氮-磷雙鐽之觸媒所合成之多 元醇比例。 2 )依據 J IS - K - 6 4 0 0 3 )依據實施例中所示之震動附久試驗 物性測定為依據J I S規格進行。可撓性泡沫塑料之硬度 、重覆壓縮試驗、濕熱永久壓縮歪斜為依據JIS-K-6 400進 行。 重覆壓縮試驗為將成型之可撓性泡沬塑料之核心部切出 1 00 X 1 00 X 50mm、供使用。將此切出之可撓性泡沬塑料K 平行平面板夾住,且於常溫下以每分鐘60回速度,將試驗 片之厚度連續重覆壓縮至50¾、進行8萬回後,將試驗片取 出並且放置30分鐘,測定其厚度及硬度(25%LCD)。與測定 前之值比較,算出永久歪斜率及硬度流失。 振動耐久試驗為K如下之條件,進行試驗。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將發泡之400Χ 400Χΐ00ιπιπ之可撓性泡沬塑料,於23土 3 °C、5 0纟R Η之恆溫槽中調溫2 4小時。將此可撓性泡沫塑料 依據JASD-B-407 -82之振動試驗法,準備試驗裝置、試驗 片。使用鐵研形加壓板,且於荷重5 0 k g f、周波數3 Η ζ、最 大加速度0.7G中賦與18萬回震動後,放置30分鐘,並且測 定其厚度及硬度(2 5 X I L D )。與測定前之值比較,算出永久 歪斜率及硬度流失。 结果不於表_ 3、表-4 c* 實施例1〜8之泡沫塑料為顯示出良好的濕熱壓縮歪斜、 重覆耐久性、振動耐久性。另一方面,比較例1〜4之泡沫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 5 -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彳3 ) 塑料為使用本發明範圍外之多元醇,可知其物性差。又, 比較例-4所得之泡沫塑料(使用複合金屬氰化複合體觸媒) 為比實施例所得之泡沫塑料,具有非常強的獨立氣泡性, 且泡沫塑料之槽亦為粗大。 又,於實施例中若根據多元醇之羥基價,比較其濕熱壓 縮歪斜、重覆_久性、振動_久性,則實施例-1〜4所示 之羥基價低之多元醇,為比實施例-5所示之羥基價高之多 元醇更為良好。 使用Μ下所示之原料作為異氰酸酯。 (異氰酸酯-2) {:〇3111(^310了〇1-8〇;三井化學公司製之2,4-二異氰酸甲 苯酯與2, 6-二異氰酸甲苯酯為80: 20重量比之混合物 (異氰酸酯-3) T D I - 8 0與聚合M D I之3 0 : 7 0重量比混合物 (實施例-9、10、1 1)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除了將實施例1中之聚氧化烯多元醇Α變更成聚氧化烯多 元醇B、異氰酸酯-1變更成異氰酸酯-2、3 Μ夕卜,Μ實施例 - 1同樣之手法進行。異氰酸酯與樹脂液之活性氫之等量比 (NC0/H)為1 . 00。所得之可撓性泡沬塑料之物性示於表-5。 若與聚異氰酸酯中之聚亞甲|驳苯基聚異氰酸酯之份數為 7 0份之實施例-11比較,則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氟酸酯之 份數為0份、20份之實施例-9、10為在拉伸、拉裂強度所 示之機械強度為良好,為可撓性泡沫塑料之物性平衡良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 _ 46 482783 7 7 Λ Β 五、發明説明(g) 表- 5 實施例 9 10 11 多元醇 B Β Β · 聚合物多元醇 a a a 異氰酸酯 1 2 3 全密度(k g / 55 . 1 54.7 55.1 m 3 ) 1 ) 硬度 25SJILD 1) 18.0 20 . 1 21.3 (kgf/314cm2 ) 濕熱耐久性1) 7,5 9,6 8 . 1 Wet s e t (茗) 機槭強度1) 拉伸U ) 108 121 83 拉裂強度(kg/cm) 0 . 56 0 . 64 0. 37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依據 J IS-K-6400 使用以下所示之原料作為異氰酸酯。 (異氰酸酯- 4)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於含有二核體67.5¾、三核體24,0¾、四核體以上8,5¾之 聚乙烯聚苯基聚異氰酸酯85份中,加入2. 4-二異氰酸甲苯 酯15份,攪拌1小時後,加入平均分子量8 0 00、平均官能 基數3、氧化乙烯與氧化丙烯之莫耳加成聚合比率為3 5 / 6 5 之無規加成聚氧化烯多元醇1 4 . 5份,並於8 0 °C下攪拌反應 2小時,取得NC0含有率30,1¾之異氟酸酯-4。 (異氟酸酯-5) 7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482783 Μ Β7 五、發明説明(45 ) 二異氰酸甲苯酯、TD 1-80 (三井化學公司製)與4, 4’-二 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與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氰酸酯、 Cosmonate M-200(三井化學公司製)之25:45:30重量比之 混合物。 (異氰酸酯-6) 於含有二核體89,0¾、三核體4.5¾ •、四核體Μ上6,5¾之 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氰酸酯75份中,加入平均分子量5 00 0 、平均官能數之聚氧化烯多元醇25份,於80 1C下攪拌反應 2小時,取得NC0含有率25, 0¾之異氰酸酯-6。 除了實施例1〜8、比較例1〜4所使用之聚氧化烯多元醇 、聚合物多元醇、異氰酸酯、觸媒、消泡劑以外,使用Μ 下所示之原料。 (交聯劑-2) 二乙醇胺;三井化學公司製之羥基價1 600 mg/KOH之胺系 交聯劑 (交聯劑-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甘油:羥基價1 6 8 0 m g / K 0 Η之交聯劑 (消泡劑-2 ) SZ- 1 3 0 6 ;日本II n i c a公司製之有機矽消泡劑 (消泡劑-3) S F - 2 9 6 9 i 東雷 * Dow coning* Silicone公司製之有機 矽消泡劑 賀施例及比較例中之密度為示出總密度。 (實施例-1 2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8 -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U6) 將 下 所 示 之6成分混合調製成樹脂液。 聚 氧 化 烯 多 元 醇 70份 聚 合 物 多 元 醇 30份 水 3 , 0份 觸 媒 -1 0.4份 觸 媒 - 2 0 ♦ 1份 消 泡 劑 -2 0♦ 7份 於 使 用 聚 氧 化婦多元 醇 B作為聚氧化烯多元醇 且K聚合 物 多 元 醇 b作為聚合物多元醇之上逑樹脂液1 0 4 . 2份中,將 異 氰 酸 酯 t混 合5 2份, 並 且立即注入預先調整至6 0 °C之內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寸400 X 400 X ΙΟΟιπιπ之模具中,且將蓋關閉令其發泡。於 1 00 °C之熱風烤爐中加熱硬化7分鐘後,由模具取出可撓性 泡沫塑料。所得之可撓性泡沫塑料之物性示於表-6。 於本實施例中,異氰酸酯與樹脂液之活性氫之等量比 (N C 0 / Η )為 1 ♦ 0 0。 (比較例-5 ) 除了將實旛例1 2中之聚氧化烯多元醇Β變更成聚氧化烯 多元醇F、聚合物多元醇b變更成聚合物多元醇c Μ外,以 實施例1 2同樣之手法進行。所得之可撓性泡沫塑料之物性 不於表-6。 (實施例-1 3 ) 將Κ下所示之7成分混合調製成樹脂液。 聚氧化烯多元醇 60份 聚合物多元醇 4 0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Α 一 4 y - 482783 hi B7 五、發明説明(U) 交 聯 劑 -2 K 0份 水 3 . 0份 觸 媒 -1 0 . 5份 觸 媒 -2 0 . 1份 消 泡 劑 -1 1 . 0份 於 使 用聚氧 化烯多 元醇B作為聚氧化 婦多元醇且Μ聚合 物 多 元 醇b作為聚合物多元醇之上逑樹 脂液1 0 5 . 6份中 ,將 異 氰 酸 酯-5混 合47份 ,並且立即注入預先調整至6 0 °C 之内 寸 400 &gt; c 400 X 1 0 0 m m之模具中,且將蓋 關閉令其發泡&lt; ,於 1 0 0 °C之熱風烤爐中加熱硬化7分鐘後 ,由模具取出可 撓性 泡 沫 塑 料。所 得之可 撓性泡沬塑料之物性示於表-6。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於本實施例中,異氰酸酯與樹脂液之活性氫之等量比 (N C 0 / Η )為 1 ♦ 0 0。 (比較例-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除了將實施例1 3中之聚氧化烯多元醇Β變更成聚氧化烯 多元醇F、聚合物多元醇b變更成聚合物多元醇C Μ外,Μ 實施例1 3同樣之手法進行。所得之可撓性泡沬塑料之物性 市於表-δ ϋ (實施例-1 4 ) 將Κ下所示之7成分混合調製成樹脂液。 聚氧化烯多元醇 9 0份 聚合物多元醇 1 0份 交聯劑-3 1 , 3份 水 3 . 8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_ 5〇 一 482783 Λ7 B7 、發明説明(48) 觸媒-1 0 . 5份 觸媒-2 0 · 1份 消泡劑-3 1 . 0份 於使用聚氧化烯多元醇B作為聚氧化烯多元醇且以聚合 物多元醇b作為聚合物多元醇之上逑樹脂液1 0 7 ♦ 6份中,將 異氰酸酯-6混合47份,並且立即注入預先調整至60 °C之內 寸400 X 400 X 1 00 mm之模具中,且將蓋關閉令其發泡。於 1 0 0 °C之熱風烤爐中加熱硬化7分鐘後,由模具取出可撓性 泡沫塑料。所得之可撓性泡沬塑料之锪性示於表-6。 於本實施例中,異氰酸酯與樹脂液之活性氫之等量比 (N C 0 / Η )為8 0。 (比較例-7) 除了將實施例1 4中之聚氧化烯多元醇Β變更成聚氧化烯 多元醇F ·、聚合物多元醇b變更成聚合物多元醇eM外,以 實施例14同樣之手法進行。所得之可撓性泡沫塑料之物性 不於表_ 6。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表-( 复賴 12 5 賓細 13 上匕較例 6 14 rj 多元醇 B F B F B F 聚合物 b C b C b C 多元醇 多元醇比 100 0 100 0 100 0 率(⑽)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1 482783 Η 7 五、發明説明θ 9 ) 異氰酸醅 4 4 5 5 6 6 全密度 55.2 55.1 55*1 54.7 63,2 62.9 (kg/in3 ) 2) f 硬度 25%ILD 2) 16.2 17.1 18.7 18,4 17.4 18.3 (kgf/314cra2 ) 濕熱耐久性2) 9.4 16.2 8.4 17.7 10.1 18.2 Wet set (%) 重覆壓縮試驗2) 硬度流失(%) 9.8 16.2 8.2 15.9 10.4 18.2 高度流失(%) 1.2 2*6 1.3 2.2 1*9 2*6 振動耐久試驗3) 硬度流失(¾) 17.4 25.1 18*1 24.7 19.3 25.8 高度流失(%) 1.8 2.9 1.9 2.8 2.3 3.2 1 )全部多元醇中 經由具 有氮- 磷雙鐽 之觸媒 所合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I 元醇比例。 2 )嵌據 J I S - Κ - 6 4 0 0 3 )依據實施例中所示之震動耐久試驗 實施例-1 2、1 3、1 4之泡沫塑料為顯示出良好的濕熱壓 縮歪斜、重覆耐久性、振動耐久性。另一方面,比較例-5 、6、7之泡沬塑料為使用本發明範圍外之多元醇,可知其 泡沫塑料物性差。 實施例1 5〜2 0 Κ合成例1同樣之方法,Μ下列化合物代替磷氮烯鐵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2 - _ 482783 Λ7 B7 五、發明説明(30 ) 合物,合成多元醇。所得多元醇之各特性如表。 表- 7 多元醇 Μ N 0 Ρ 羥基數 3 3 3 3 合成觸媒 m η 0 Ρ 羥基價 (iagKOH/g) 24 24 24 24 末端氧化乙烯 基含量(wt%) 15 15 15 15 單元醇含量 (莫耳%) 7,6 7 . 9 Ί Λ Ί Λ 頭接尾結合 選擇率(莫耳% ) 97.3 97 . 4 97*7 96*9 注)合成觸媒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ΙΠ :四[三(二甲胺基)亞正磷基胺基]甲醇_ η:四[三(二甲胺基)亞正磷基胺基]乙醇鱗 〇 :四[三(¾咯烷-1-基)亞正磷基胺基]甲醇鱗 P :二甲胺基三[三(二甲胺基)亞正磷基胺基]氫氧化辚 使用所得之多元醇,將實施例1同樣之成分予Μ混合調 製成樹脂液。 於各樹脂液1 0 7 . 6份中混合異氰酸S旨3 9份,並注人同於 實施例1之模具中,令其發泡並且加熱硬化,取得可撓性 泡沫塑料。可撓性泡沫塑料之物性示於表-8。 一 53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8278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Λ7 137 五、發明説明0丄 表一ί 實施例 15 16 17 18 19 20 多元醇 Μ Η Ν Ν 0 Ρ 聚合物 a b a b a a 多元醇 多元醇比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率(W«) 1) 全密度 55*1 54,9 55.3 55,3 55.1 55.2 (kg/m3 ) 2) 硬度 25%ILD 2) 18.2 18.3 17.9 18.5 18,6 18.3 (kgf/314cir2 ) 濕熱Rf久性2) 7·2 8.5 7.6 8.7 7·4 7.5 Wet set (%) 重覆壓縮試驗2) 硬度流失(¾) 6·3 8.1 6,7 8.0 7.1 6·8 局度流失(%) 0.6 0.7 0.7 0.8 0*7 0.6 振動耐久試驗3) 硬度流失(¾) 14.8 17.3 14.6 17,0 14.1 14.2 高度流失(¾) 1*4 1*6 1.3 1.4 1*3 1.2 1) 全部多元醇中經由具有氮-磷雙鍵之觸媒所合成之多 元醇比例。 2) 侬據 JIS-Κ-6400 3) 依據實施例中所示之振動附久試驗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

Claims (1)

  1. 482783 公告本 A8 B8 C8 D8 89· Π. 15 修正本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沬塑料,其爲由多元醇 和/或令具有不飽和鍵之化合物聚合所成之聚合物微粒子 於該多元醇中分散之聚合物分散多元醇、水、觸媒、消泡 劑、其他輔助劑與聚異氰酸酯所組成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 乙酯泡沫塑料,其特徵爲:多元醇爲含有一般式(1 )或一般 式(2)
    丨一 P — NR, NR, Z x' (1) (式中,a、b及c分別爲0或3以下之正整數,但是不同 時全部爲0; R爲同種或異種之碳原子數1至1 〇個之烴基, 亦具有同一氮原子上之二個R爲相互結合形成環構造之情 況;X爲表示磷氮烯錙陽離子之數目,且Ζχ-爲表示活性氫 化合物之X價之陰離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___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RiN—P1一 NR: N RtN+卜 M d N II R:N一 P—NR: NR, Z x&quot; (2) (式中,d、e、f及g分別爲〇或3以下之整數’但是不同 時全部爲0 : R爲同種或異種之碳原子數1至1 0個之烴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一 0^ n ϋ ϋ n I I I ϋ n ϋ n n^n mmMK f§ I ϋ I «ϋ n ϋ ϋ n n n n ϋ 48278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亦具有同一氮原子上之二個R爲相互結合形成環構造之情 況;X爲表示磷氮烯鶬陽離子之數目,且ζχ·爲表示活性氫 化合物之X價之陰離子)所示之以具有氮-磷雙鍵之化合物 爲磷氮烯II化合物作爲觸媒所合成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沬 塑料,其中,聚合物分散多元醇爲在多元醇中令具有不飽 和鍵之化合物進行自由基聚合、且將所得之聚合物微粒子 於該多元醇中分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塑料,其中,多元醇爲該多元醇中之單體含量爲1 5莫耳% 以下,且頭接尾結合選擇率爲96%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塑料,其中,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爲,再使用 羥基價200〜2000mgKOH/g之活性氫化合物作爲交聯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塑料,其中,多元醇爲其成分中,至少20重量%爲以具有 氮-磷雙鍵之化合物作爲觸媒所合成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塑料,其中,多元醇爲其成分中,至少40重量%爲以具有 氮-磷雙鍵之化合物作爲觸媒所合成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塑料,其中,多元醇爲官能基數2〜6個之活性氫化合物與 具有氮-磷雙鍵之化合物存在下令氧化烯烴聚合所得之羥· 基價爲10〜40mgKOH/g、氧化烯烴中之氧化乙烯比率爲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 *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8278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六、申請專利範圍 〜30重量%之多元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塑料,其中,多元醇爲官能基數3〜4個之活性氫化合物與 具有氮一磷雙鍵之化合物存在下令氧化烯烴聚合所得之羥 基價爲15〜35mgKOH/g、氧化烯烴中之氧化乙烯比率爲1〇 〜20重量%之多元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塑料,其中,令聚合物分散多元醇中之令具有不飽和鍵之 化合物聚合所成之聚合物微粒子爲2〜50重童%。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令聚合物分散多元醇中之具有不飽和鍵之 化合物聚合所成之聚合物微粒子爲10〜40重量%。 11·如申請專利範圔第1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聚異氰酸酯爲二異氰酸甲苯酯。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聚異氰酸酯爲二異氟酸甲苯酯與下述一般 式(3)所示之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氰酸酯之‘ 98:2〜 50··50(重量比)混合物,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Φ NC0 Ί
    /η (式中,η爲表示0或1以上之整數)。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線 ------------------------- 3 482783 A8 B8 C8 D8 年 λ日 个二 Γί: ί 丄ι一 90· ί2· 2 5修正頁 六、申請專利範圍 沫塑料’其中,聚異氰酸酯爲2,4,_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 酯和4,4 ’ -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爲丨:9 9〜5 〇 : 5 〇異構物 比率之·一本基甲院一異氰酸酯30〜95重量%、與~般式(3) 中η爲1以上之聚亞甲基聚苯基聚異氰酸酯之7〇〜5重量% 之混合物或其氨基甲酸乙酯改質體, NC0 0CN- CH: CH5 〇]—NC0 (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式中’η爲表示〇或1以上之整數)。.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聚異氰酸酯爲二異氰酸甲苯酯與由請惠利 範.圍.,第L3J_IB載之聚異氰酸酯之混合物,二異氰酸甲苯酯 i該混合物之1〜7 0重量%。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沬塑料,其中,濕熱耐久性(w e t s e t )値爲i 1 . 5 %以下,且 振動耐久試驗之硬度流失値爲20%以下,且振動耐久試驗 之高度流失値爲2. 5%以下。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多元醇爲該多元醇中之單體含量爲15莫耳 %以下,且頭接尾結合選擇率爲96%以上。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沬塑料爲,再使 用羥基價200〜200〇mgKOH/g之活性氫化合物作爲交聯 *—---------MW-----II 丨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 482783 A8 B8 C8 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劑。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多元醇爲其成分中,至少20重量%爲以具 有氮•磷雙鍵之化合物作爲觸媒所合成者。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多元醇爲其成分中,至少40重量%爲以具 有氮·磷雙鍵之化合物作爲觸媒所合成者。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多冗醇爲官能基數2〜6個之活性氫化合物 與具有氮-磷雙鍵之化合物存在下令氧化烯烴聚合所得之 羥基價爲10〜40mgKOH/g、氧化烯烴中之氧化乙烯比率爲5 〜30重量%之多元醇。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多元醇爲官能基數3〜4個之活性氫化合物 與具有氮-磷雙鍵之化合物存在下令氧化烯烴聚合所得之 羥基價爲15〜35mgKOH/g、氧化烯烴中之氧化乙烯比率爲 10〜20重量%之多元醇。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令聚合物分散多元醇中之令具有不飽和鍵 之化合物聚合所成之聚合物微粒子爲2〜50重量%。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可撓性聚氨基甲酸乙酯泡 沫塑料,其中,令聚合物分散多元醇中之具有不飽和鍵之 化合物聚合所成之聚合物微粒子爲1 0〜40重量%。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一:口, ϋ ϋ ϋ n n ϋ a^i I ϋ i^i l^i I I 1 n ϋ II ϋ ϋ ϋ I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
TW087113541A 1997-08-19 1998-08-18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with high durability TW48278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282897 1997-08-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82783B true TW482783B (en) 2002-04-11

Family

ID=16788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13541A TW482783B (en) 1997-08-19 1998-08-18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with high durability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063825A (zh)
EP (1) EP0897940B1 (zh)
KR (1) KR100285528B1 (zh)
CN (1) CN1126772C (zh)
DE (1) DE69827090T2 (zh)
ID (1) ID20732A (zh)
MY (1) MY129294A (zh)
TW (1) TW4827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75639B1 (ko) * 1999-04-13 2003-03-15 미쯔이카가쿠 가부시기가이샤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US6437013B2 (en) * 2000-02-17 2002-08-20 Mitsui Chemicals, Inc. Microcellular polyurethane elastom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KR20030045674A (ko) 2000-05-19 2003-06-11 다우 글로벌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포스파제늄 지지 촉매의 제조 및 사용 방법
KR100434028B1 (ko) * 2001-06-29 2004-06-04 동아화학 주식회사 폴리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DE10343122A1 (de) * 2003-09-16 2005-04-07 Basf Ag Polyurethan-Thermoformweichschaumstoff
DE10349983A1 (de) * 2003-10-24 2005-05-25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hytofluen
EP1688448B1 (en) * 2003-11-26 2011-05-11 Asahi Glass Company Ltd.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utomotive seat employing the same
EP1813632B1 (en) * 2004-11-18 2012-05-23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US20090012195A1 (en) * 2007-07-05 2009-01-08 Neff Raymond A Resin composition for use in forming a polyurethane article with increased comfort
ES2370282T3 (es) * 2008-01-14 2011-12-14 Recticel Estructura de soporte del cuerpo.
US8901187B1 (en) 2008-12-19 2014-12-02 Hickory Springs Manufacturing Company High resilience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using MDI
US20100160470A1 (en) * 2008-12-23 2010-06-24 Smiecinski Theodore M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US8604094B2 (en) 2008-12-23 2013-12-10 Basf Se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8906975B1 (en) 2009-02-09 2014-12-09 Hickory Springs Manufacturing Company Conventional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using MDI
US8933139B1 (en) * 2009-02-27 2015-01-13 Peterson Chemical Technology, Inc. In-situ gelatinous triblock copolymer elastomers in polyurethane flexible foams
US9080051B2 (en) * 2009-02-27 2015-07-14 Peterson Chemical Technology, Inc. Gelatinous triblock copolymer elastomer particles in polyurethane flexible foams
US8933140B2 (en) * 2010-02-26 2015-01-13 Peterson Chemical Technology, Inc. Thermal storage gelatinous triblock copolymer elastomer particles in polyurethane flexible foams
WO2012027114A1 (en) * 2010-08-24 2012-03-01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for making resilient low density polyurethane foam having low compression sets
WO2016024577A1 (ja) * 2014-08-12 2016-02-18 東ソー株式会社 アルキレンオキシド重合触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アルキレンオキシドの製造方法
KR101725803B1 (ko) 2015-04-13 2017-04-11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탄화수소 폴리올을 이용한 연질 폴리우레탄 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장품
WO2016167435A1 (ko) * 2015-04-13 2016-10-20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탄화수소 폴리올을 이용한 연질 폴리우레탄 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장품
WO2018025810A1 (ja) * 2016-08-05 2018-02-08 三井化学Skcポリウレタン株式会社 揮発性有機化合物の低減方法、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レジンプレミックス
CN109937220B (zh) * 2016-09-23 2022-03-08 亨茨曼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足够硬度和良好挠性的聚氨酯泡沫
CN109467691A (zh) * 2018-10-12 2019-03-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不饱和度高分子量聚氧化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KR102205305B1 (ko) 2020-03-04 2021-01-20 세원화학주식회사 폴리우레탄시트커버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205306B1 (ko) 2020-03-04 2021-01-21 세원화학주식회사 폴리우레탄 필터폼 조성물, 폴리우레탄 필터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11814566B2 (en) 2020-07-13 2023-11-14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Thermally conductive nanomaterials in flexible foam
US11597862B2 (en) 2021-03-10 2023-03-07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Thermally conductive nanomaterial coatings on flexible foam or fabric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7612A (en) * 1978-06-19 1979-09-11 Wm. T. Burnett & Co., Inc.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s having low resistance to air flow an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US5011908A (en) * 1988-07-12 1991-04-30 Arco Chemical Technology, Inc. Polymer polyol compositions and their use in the preparation of polyurethane foams
US5401814A (en) * 1993-10-13 1995-03-28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rmoplastic poly(hydroxy ethers)
EP0677543B2 (en) * 1994-04-12 2006-11-15 Mitsui Chemicals, Inc. Preparation of polyoxyalkylene polyols, polymer polyols and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s
US5952457A (en) * 1995-09-12 1999-09-14 Mitsui Chemicals, Inc.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for alkylene oxide compound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poly(alkylene oxide)
JP3568302B2 (ja) * 1995-12-21 2004-09-2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827090D1 (de) 2004-11-25
EP0897940A3 (en) 1999-06-30
DE69827090T2 (de) 2005-07-07
KR100285528B1 (ko) 2001-04-02
CN1126772C (zh) 2003-11-05
KR19990023688A (ko) 1999-03-25
US6063825A (en) 2000-05-16
EP0897940A2 (en) 1999-02-24
ID20732A (id) 1999-02-25
EP0897940B1 (en) 2004-10-20
CN1212970A (zh) 1999-04-07
MY129294A (en) 2007-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82783B (en)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with high durability
KR100356415B1 (ko) 고내구 연질 폴리우레탄 냉경화성형발포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266757B2 (ja) 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US9676897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ther polyol, process for producing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and seat
CA2455503C (en) Process to manufacture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s
RU2352593C2 (ru) Пенополиуретаны, полученные из содержащих гидроксиметил сложных полиэфирполиолов
AU2011293802B2 (en) Ethylene oxide/propylene oxide polyether polyols and polyurethanes made therefrom
JP2008520808A (ja) 酸でブロックされた、アミンベースの自己触媒性ポリオールおよびこれらから作製される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
TW200300421A (en)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US20210139634A1 (en) Use of acrylic acid esters and amides for reducing emissions of a polyurethane foam
US20220195107A1 (en) Method for lowering emissions of a polyurethane foam
MXPA04010981A (es) Espuma de poliuretano moldeada con propiedades potenciadas para mejorar la comodidad y aumentar la durabilidad.
JP2006328199A (ja) 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該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を用いた自動車用シート
JPH02115211A (ja) 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JPH11140154A (ja) 高耐久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JPWO2003059980A1 (ja) 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JP5151461B2 (ja) 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JP4707790B2 (ja) 高耐久性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コールドキュアモールドフォー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176274A (ja) スノーモービル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材の製造方法
TW390893B (en) Polyoxyalkylene polyols, polymer polyols, preparation of the same, and preparation of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s
JP2000230027A (ja) 高耐久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1215817A (ja) 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法
JPS6312090B2 (zh)
JP2000230030A (ja) 高耐久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198920A (ja) ポリマー分散ポリオ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