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61145B - Antenna system - Google Patents

Antenna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61145B
TW461145B TW089101320A TW89101320A TW461145B TW 461145 B TW461145 B TW 461145B TW 089101320 A TW089101320 A TW 089101320A TW 89101320 A TW89101320 A TW 89101320A TW 461145 B TW461145 B TW 4611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xis
rotation
satellite
antenn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01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tsuya Uetake
Masahiro Okamura
Midori Taira
Akito Kobayashi
Ken Satou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36780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205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88302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3133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20192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2586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61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611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5Means for pos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8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two co-ordinates of the orientation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Description

五、發明說明(1) 發明背景 1.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天線系統,其適於一使用非靜止衛星 之通信系統,例如一低軌道之衛星或類此物。 2. 先前技藝說明 圖1及圖2揭示通信於一習知非靜止衛星之天線系統,如 圖1之天線系統所示,以往一拋物線形天線1接附於一支承 件1 0 3,支承件在其兩端具有一上昇角調整機構1 〇 1,可以 在自水平方向起之角Y(上昇角)中調整,及一方位角調整 機構102,可以經由上昇角調整機構101而在水平方向之角 X (方位角)中調整。 因此,藉由習知之天線系統,天線之上昇角調整機構 1 0 1及方位角調整機構1 0 2係提供用於各天線,且天線之方 向藉由調整二調整機構1 0 1、1 0 2而調整之。 因此,通信於非靜止衛星時,當由一接收點(天線組立 處)所見之通信目標物方向隨著時間過去而改變時,其需 令圖1所示之天線系統數量相同於通信目標物數量,以利 同時通信於依接收點所見呈不同方向之複數通信目標物。 惟,包括方向調整機構在内之複數天線之設定係具有以 下問題,其不僅佔用大量空間且天線會成為對方通信上之 障礙物,且此係依天線與通信目標物方向之位置關係而 定。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具有圖2所示結構之天線系統 1 A,其中二天線系統設置於同一旋轉台1 0 5上,且旋轉台
46 4 5 五、發明說明(2^ : ——-——^ 105旋轉以使天線u、lb不致 惟’由圖2所示之天線系統上之障凝物。 之調整段用於調整天線la、lb^^可;;需要五個可動 稱更侍後雜且天線之方向控制 ,、π想你枫 變得複雜。 号別疋方位角X之控制)亦 地ΪΪ接^衛星通=用—非靜止衛星,由於欲通信於 通二:標衛星且準確地將天線朝向衛星,以利持續 i(::Hei 9-321523號曰本專利申請案所示)。 星:::通信之衛星更換時’即需要-尋找及搜索-新衛 ϊΐί!。即使衛星之軌道鳩已知且衛星位置利用計 :二::測,計算值及實際值之間仍有一難解之差異,因 一上可星之追循及搜索即無法利用衛星通信地面站所用之 一馬指向性天線做輕易達成。 ::,用於搜索及追循一衛星且相較於通信天 ί助天線(以下稱之為先導天線)係另行提供於 = 星之實際位置係在調整通信天線 光由先導天線搜索。 j 丨隹天:::吏用先導天線’各天線之方向控制機構仍獨立 ί;; ίί立ίΓ,,因此當試圖將通信天線朝向已 ;;;:之先導天線相同方向時’天線之方向控制即 發明概述 由上述之先前技藝問題以觀,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種
第8頁 1 4 6 1 1 4 5 五、發明說明(3) 天線系統,當同時建立通信於二移動體例如衛星時,一天 線結構即其複數天線不致成為對方通信上及方向(方位角X 及上昇角Y )調整機構之障礙物者係可由一單純結構達成。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天線系統,其可將通信天 線朝向已輕易及快速搜索到目標衛星之先導天線相同方 向,且方向控制可方便控制以令天線不致成為對方通信上 之一障礙物。 為了取得上述目的,本發明之要旨如下。 本發明之第一要旨係一天線系統,包含: 一第一旋轉機構,係支承一第一天線,以利旋轉於一第 一轴線周侧中心之一第一旋轉方向中;.一第二旋轉機構, 係支承一第二天線’以利旋轉於一沿著或平行於該第一轴 線之第二軸線周侧中心之第一旋轉方向中;一上昇角調整 機構,係支承該第一及第二旋轉機構,以利共同旋轉於與 該第一轴線及該第二軸線不同之一第三轴線周側中心之一 第二旋轉方向中;及一方位角調整機構,係支承該上昇角 調整機構,以利旋轉於與該第一轴線及該第三轴線不同之 一第四轴線周侧中心之一第三旋轉方向中;其中該第一旋 轉機構係提供於由一含有該第三轴線且平行於該第四軸線 之平面所間隔之一第一區域内,及該第二旋轉機構係提供 於一相對立於該第一區域之一第二區域内。 本發明之第二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特 徵在該第一及第二轴線係對稱地提供於一含有該第四軸線 且平行於該第三軸線之平面中。
O:\62\62416.PTD 第9頁 461145 五、發明說明(4) 本發明之第三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特 徵在該第三及第四軸線係相交,且該第一及第二軸線係相 關於該第三軸線及該第四軸線之相交點而呈點對稱地提 供。 本發明之第四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特 徵在該第三及第四軸線係相互垂直,且該第一及第二軸線 係垂直於一由該第三及第四軸線決定之平面。 本發明之第五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特 徵在該第一及第二軸線係穿過各別天線之重心。 本發明之第六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特 彳 徵在該第一天線係由一平面形天線構成,及該第一轴線係 朝兩侧對稱地穿過該平面形天線。 本發明之第七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特 徵在一第三旋轉機構係提供用於該第一轴線中心之該第一 旋轉方向中可旋轉地支承一或多具天線。 本發明之第八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特 徵在該第一天線包含一球形無線電透鏡及一主要輻射器, 用於傳送及接收無線電波,其中該主要輻射器係隨著第一 旋轉機構沿無線電透鏡周邊方向之旋轉而旋轉,藉以達成 天線之旋轉。 ( 本發明之第九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特 徵在一第三天線係與該第一天線共用第一旋轉機構且朝向 一不同於第一天線者之方向。 本發明之第十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特
第10頁 461145 i、發明說明(5) 徵在該第一天線及該第三天線分別係一平面形天線,且該 第一天線及該第三天線係呈背對背方式整合,而二個正面 皆做為天線。 本發明之第十一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 特徵在該第一天線係一方柱體型式之多面形天線,其N個 側面(自然數N 3 3 )係平面形天線。 本發明之第十二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 特徵在該第一天線之性質及該第三天線之性質不同。 本發明之第十三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 特徵在N個平面形天線包含二種以上具有不同性質之平面 形天線。 本發明之第十四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 特徵在該第一天線係用於通信,及該第二天線係一先導天 線。 本發明之第十五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 特徵在三具天線之間,其二者為一通信於一衛星之天線而 餘一者為一先導天線。 本發明之第十六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 特徵在三具天線之間,其二者為一先導天線而餘一者為一 通信於一衛星之天線。 本發明之第十七要旨係一依據第一要旨之天線系統,其 特徵在旋轉該二先導天線之方法係針對各天線而改變。 本發明之天線系統具有一結構,即二天線共用一調整機 構之方位角及上昇角,而各天線具有另一獨立移動部分
第11頁 45 五、發明說明⑹ (旋轉機構)。因此, =調整’而同時共用;用各旋轉機構以做分陶 巧向同時依接收=昇角,故_ 物,亦即其在三個方向中具有自方向中之通信目# 天線旋轉方向。 '、 又.方位角、上昇角及 依第一要旨之結構 分係共用,故直尺寸丫 田天線之方向調整機構〆# 者。 寸可小於使用複數習知天線系統:例子 再者’不僅可利用複數天 標物,複數天線亦可同時用 彳§於二個不同之通信目 增益與指向性之調整即為可行。通信目標⑯’因此天線之 此外’藉由習知天綠备 二天線使其不致成為對構(―即圖2之結構)以配f 調整之旋轉機構(可動部用=—障礙物,則用於方向 明之第-要旨中,由於—部五個位置。,,在本發 足以令旋轉機構(可動部分)在共用,故其 結構更為簡易。 位置做方向調整,夜# 依據第一、二要旨之結構所示 — 信上之一障礙物,且可依良好;衡:致成為對方通 旨所示,天線之方向控制即呈便:狀也、、且立。依據第四要 依據第五、六要旨之結構所示, ^ 侧呈兩側對稱且旋轉力距易於平〜、、皋之形狀係在軸線周 依據第七要旨之結構所示,由:
天線,因此天線增益與指向性之調整;類此;::;:援 五、發明說明(7) 例如傳輸規線之品質惡化及指向性之改變,而同時可通信 於二通信自標物。 依據第八要旨之結構所示,由於無線電透鏡呈固定且僅 有主要輕射器(轉換器)移動,天線之驅動負荷可小於無線 電透鏡與轉換器二者皆移動之例子者。 依據第九、十、十一要旨之結構所示,平面形天線之功 月&係提供於天線機構中之天線部分之二或多個正面上,故 :可減小操作範圍以利調整天線方向而將天線朝向通信目 ^物’藉此可較快且較穩定地進行訊號傳送及接收。 換言之,藉由背對背地疊置二天線、提供一天線正面於 :多面體支承件(多面形)之一侧上、配置諸天線呈平行或 類此方式,則當天線朝向通信目標物時即可減小移動範 圍’因此在一眨眼時間即可通信於通信目標物。 依據第十二、十三要旨之結構所示,藉由具有不同性質 +天線’傳輸與接收去/自於具’有不同使用頻率帶與偏光_ 電磁射線之衛星即可同時達成。 依據第十四至十七要旨之結構所示,藉由提供一僅做接 戀^ 1線,下一衛星之位置可粗略地判定,且當天候條件 你罢時其係極具實效,且當天線已失去衛星蹤影及當天線 置=在天線初期組立期間取得時,接收能量可藉由: =二衛星而非目前衛星(從天線方向中同時可見到乙備 接收能量)取得。 件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一示意圖,揭示一習知天線系統之—主要部分
第13頁 461 i 4 5 五、發明說明(8) 圖2係一習知天線系統之示意圖。 圖3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之一第一實施例 簡示結構。 圖4係第一實施例天線系統之一方向調整控制系統之方 塊圖。 圖5係一示意圖,揭示第一實施例天線系統之方向調整 原理。 圖6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之一第二實施例 簡示結構。 圖7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之一第三實施例 簡示結構。 圖8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之一第四實施例 簡示結構。 圖9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之第四實施例修 改範例。 圖1 0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之一第五實施例 簡示結構。 圖1 1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之一第六實施例 簡示結構。 圖1 2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之第六實施例修 改範例。 圖1 3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之第七實施例一 天線部分。 圖1 4係一示意圖,揭示第七實施例之天線部分中出現一
第U頁 五、發明說明(9) 新衛星S2,且通信目標物自衛星S1變成衛星S2。 圖1 5係第七實施例中在交接操作時之流程圖。 圖1 6係一方塊圖,揭示第七實施例天線系統之方向調整 控制系統。 圖1 7係第七實施例中在交接操作時,在衛星軌道無法預 知情況下之第一方法流程圖。 圖1 8係第七實施例中在交接操作時,在衛星軌道無法預 知情況下之第二方法流程圖。 圖1 9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天線正面接 附於天線安裝臂之頂端。 f 圖20係一示意圖,揭示第八實施例中出現一新衛星S2, 且通信目標物自衛星S1變成衛星S2。 圖2 1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之第九實施例一 天線部分。 圖22係一示意圖,揭示第九實施例中出現一新衛星S2, 且通信目標物自衛星S1變成衛星S2 .。 圖2 3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之第十實施例一 天線部分。 圖24係一具有第一至第三及第四至第六分隔偏光平面之 天線示意圖,諸偏光平面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三角形支 〔 承天線之侧面,且可通信於衛星而成為各別分隔之通信系 統。 圖2 5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第十一實施例之 第一範例簡示圖。
第15頁 461145 五、發明說明(ίο) 圖2 6係一示意圖,揭示通信於一目標衛星及利用第十一 實施例之第一範例天線系統搜索/追循另一衛星之狀態, 並且揭示通信天線與目標衛星之通信狀態及利用先導天線 搜索/追循另一衛星之狀態。 圖2 7係一示意圖,揭示通信於一目標衛星及利用第十一 實施例之第一範例天線系統搜索/追循另一衛星之狀態, 並且揭示自通信天線與目標衛星之通信狀態轉變成通信利 用先導天線搜索及追循以變成另一新衛星之狀態前之情 形。 圖2 8揭示利用第十一實施例之'第一範例天線系統自目標 ,
V 衛星至另一新衛星之通信交接狀態,且係通信交接後之示 意圖。 圖2 9係一示意圖,揭示在圖2 8所示通信交接後利用先導 天線搜索/追循一新衛星之狀態。 圖3 0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第十一實施例之 一第二範例簡示圖。 圖3 1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第十一實施例之 一第三及第四範例簡示圖。 圖3 2係一立體圖,揭示本發明天線系統第十一實施例之 一第五範例簡示圖。 較佳實例說明 文後係本發明參考其相關圖式之實施例說明。 [第一實施例] 圖3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一天線系統1 B立體示意圖。
第16頁 ;461 】4 5 五、發明說明(11) “天線系統1β具有:二拋物線形天線lc、Id ;旋轉機構, 5 c、5Ad,係用於安袭拋物線 u、=: 態,且由中心軸線01 、〇 、 固疋狀 旋轉地支承於縱向;(支承構件)3c、3d可 二支架3c、3d ;-支承件7b”整機構5b,用於共同支承 調整機構5b ;及一旋;I b,用用:沿/二方向支承上昇角 狀熊。 得〇9用於配置支承件7b呈一直立 5Ad支之I::、:向中之中心軸線係重合於旋轉機構5AC、 03 ΐ 角調整機構5b係由支承件7b支承,而可在中心軸線 。貝'旋轉於縱向,由上昇角調整機構5b支承之支架Μ、 綠相關於軸線03、04之交點C1而位於對 轴線01、〇2呈平行。 直 $轉台9之旋轉中心軸線〇4重合於支承件几縱 、軸線。 位2 =上述結構,旋轉台9即成為一旋轉機構,以利用定 之^ 、泉〇 4周侧中央之其旋轉而改變拋物線形天線1 c、1 d 者,位=X(即投影於一水平面上之轴線〇1、〇2角度),再 線〇’上昇角調整機構5b成為—旋轉機構,以利用定位於軸 3 c、周侧中央之其旋轉而改變拋物線形天線1 c、1 d及支架 =、3d之上昇角γ(即軸線〇1、〇2與水平面之間之角度), 各者,,轉機構5Ac、5Ad成為—旋轉機構,以利用獨立立 形^地定位於轴線01、02周側中央之其旋轉而改變拋物線 、、、c 1 d之旋轉角方向Z (即定位於轴線〇 1、〇 2周側中
第17頁 461145 五、發明說明(12) 央之周緣方向角度)。隨後,支架3c之軸線01、上昇角調 整機構5b之軸線03、及旋轉台9之軸線04係分別在垂直方 向’且或可藉由轉動各軸線,使天線1 c、1 d朝向三維空間 内之任意方向。 此外,獨立之天線1 C、1 d係共用上昇角調整機構5b之軸 線03及旋轉台9之軸線〇4,同時第一旋轉機構5Ac及第二旋 轉機構5 A d可在各別之軸線〇 1、〇 2周侧分隔地且獨立地調 整。因此,各別天線1 c、1 d可同時朝向分隔之方向,以利 將天線朝向不同方向之通信目標物。 再者,旋轉機構5Ac、5Ad令其軸線〇1 隔地配 面包括 置及安 架拉出 天線1 c 側旋轉 個面上 又者 係相關 天線在 良好平 藉由 01、〇2 方之障 置於由一平面分隔之第一 線04。 逐漸相 ’亦即 構5Ac · 旋轉軸 成為對 施例之 點而呈 成為對 轴線0 3且 裝以使軸 而未通過 、1 d利用 ,其中一 ’因此不 ’在本發 於軸線0 3 通信時不 衡狀態組 此實施例 之垂直方 礙物。惟 平行於軸 線01、02 另一支架 各旋轉機 天線及其 致於相互 明此一實 、04之交 致於相互 立。.. ,天線1 c 向,使其 ,天線1 c 易言之 互平行 彼此不 .5Ad 而 線並不 方通信 詳細說 印刷上 方之障 、02呈平行,且分 域Al、A2内,該平 ’支架3c、3d係配 ,且一法線自一支 面對。藉此,即使 在各軸線01、02周 位於另一天線之整 上之障礙物。 明中,軸線01 、02 之對稱狀,因此二 礙物,且其可依一 、1 d之 在通信 、Id之 指向性係分別設定於軸讀 時確實不致於相互成為璧 指向性不限於軸線01、0
4 61 ί 4 5 五、發明說明(13) 择^ ί Ξ 2 : I考量天線之相對位置及尺寸而另做選 、’·不致於相互成為對方通信上之障礙物。 天線系统1 R夕士·丄 I-?· 矛JL1J5之方向調整控制系統範 圖以做說明。 "^ ® 4 天線.系統1 A之方向調整控制系統具有一軌道資料記憶體 、一设位置資料記憶體1 3、一真時時鐘丨5、〆上昇角 方位角s十异段1 7、各軸線之一旋轉角計算段1 9、_脈波 產生段21及一天線驅動段23,以利控制天線之方向。 軌道資料記憶體1〗係一段記憶體,用於儲衛星之軌 道資料。 設定位置資料記憶體〗3係一段記憶體,用於儲存組立天 線之位置資料。 真時時鐘1 5係一供其他方塊讀取時間資料之時鐘。 上昇角/方位角計算段1 7係一計算段,其根據軌道資料 記憶體11、設定位置資料記憶體丨3、及真時時鐘丨5等多項 X料’而以一上昇角及一方位角自天線設定位置所看到之 特定時間一衛星位置,計算所得係輸入各軸線19之旋轉角 計算段。 各軸線之^旋轉角计算段丨9係一處理段,用於依據上昇角 /方位角計算段1 7所決定之衛星位置上昇角與方位角以計 算角度,以供分別相關於夂& & A, A〇 ^ 、各轴線〇1、〇2、〇3、〇4而轉動旋 轉機構5Ac、5Ad、上昇备』田站, ,, ^ θ ^ .角5周整機構5b、及旋轉台9,將天 線導向一衛星之方向。 脈波產生段2 1係根據各缸 轴線之旋轉角計算段1 9所決定之
第19頁 461145 五、發明說明(14) 各旋轉軸線旋轉角資料而產生一脈波,以傳送至馬達以控 制各軸線。 天線驅動段2 3係一驅動段,用於依據脈波產生段2 1之脈 波資料以驅動各轴線之馬達。 以執行於:上昇角/方位角計 •T2及本身站p三個目前位 對於天線方向之實負控制而言,以下處理步驟S 1至$ 3係 依據讀取自軌道資料記憶體11、設定位置資料記慎體】3 及真時時鐘15之資料(如圖5) 算段17及旋轉角計算段19中。 (步驟S1) 取得通信目標物T1 置。 (步驟S2)定義一由通信目標物ΤΙ、T2及本身站p三個位 置構成之三角形ΤΙ · T2 · p。 (步驟S3)定義一平行於三角形ΤΙ ·Τ2 .P之平面R,以決 定旋轉台9之方位角X、上昇角調整機構化之上昇角γ、及 旋轉機構5Ac、5Ad之旋轉角z,使得旋轉機構5Ac、5Ad之 ^缘(Π、02垂直於平面R。隨後,後續步驟S4依據步觸 :斤決定之上昇角Y、方位角X、及旋轉角z計算結果,以 執行於脈波產生段2 1及天線驅動段2 3中。 (步驟S4)旋轉台9、上昇角調整機構以及獨立之旋轉機 依據上昇角Y、方位角x、及旋轉角2計算結 轉,此調整天線1C、ld,使諸天線分別面向通信 目標物T1、T 2。
天線1 C、1 d係依上述漸皮±q A _ 钆m序以朝向二通信目標物ΤΙ、T2。 在’ ’ 一天線lc、Id可朝向通信目標物T1或72任一者,
第20頁 461145 五、發明說明(15) 且當通信目標物了1、T2之位置相交時’通信目標物及天線 之組合即可輕易改變。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已詳述如上’以下即參考示意圖以 做其他實施例之說明’此外,相同之參考編號係指上述實 施例中之相同結構’故不贅述之。 [第二實施例] 圖6揭示本發明之一天線系統1 C第二實施例,附帶地,
第二實施例係藉由改變第一實施例中之支架3 c、3 d位置而 構成,相同之參考編號係指第一實施例中之相同結構,故 不予以贅述。 僅第一 平行於 天線之 互重合 安裝至 係直立 位角X , 形天線 地配I 線導向 亦即,不 有軸線04且 用於安裝 H.01 、〇2冲目 整機構5 c以 ,支承件7c 用於改變方 二拋物線 01呈同轴向 且其可將天 向控制機構 實施例,其亦可令軸線01、〇 2相關於含 軸線0 3之平面,而呈對稱地配置。 第一支架3c及第二支架3d係配置使其軸 ’亦即同軸向地配置,且經由上昇角調 支承件7c供改變支架之上昇角γ。再者 於一偏離旋轉台9上旋轉中心之位置, >
ic、Id分別具有設於軸線01 (軸線02與 )周側中心之獨立旋轉機構5Ac、5Ad, 你意方向,因為每一天線皆具有三個方 此外’如圖6所齐 ^ 不劲左产士n 天線lc、Id及支架3c、3d係配置以 不致存在於通信目 m , -ή- r ^ ^ 物 T1、T 2 (如圖 5 )與天線 1 c、1 d 之 間,亦即由於天線 、Id及支架3c、3d依此配置而不相互
第21頁 4 6ίί 45 五、發明說明(16) 面對,因此,做為支承構件之另—天 成為二天線通信上之障礙物,故 ^ 架3c、3d不致 目標物。 了將天線導向不同之通信 此外,藉由本發明,第—天線1〇及 為相同,但是第一天,及第二天線^ =性質可 同,使其不僅可同時對應於通信目標 f 製成不 可對應於具有不同使用頻率帶與偏光電磁位置,亦 例如CS(通信衛星)及BS(廣播衛星)及^—糸統, 接收或通信者)。 貞此物(例如可執行 再者,第三實施例之天線系統丨c之 用於控制天線特定方向之處理程 万向调整控制系統及 者,故不予以贅述。处私序係相同於第四實施例 如第一、二實施例中之詳細說明 互垂直且軸細、02垂直於含有:別:軸軸、〇4相 二天線通信時不致相互阻擋,=〇3;0/之平面,因此 立,故其易於做天線之方向控依—良好平衡狀態組 [第三實施例] 將本第發明,天線系統1D第三實施例,附帶地,第 ιΙτγ t拖物線形天線ic、id改變成平面 ‘槿、故不早t目同之 > 考編號係指上述實施例中之相同 結構,故不予以贅述。 用於,裝禾線之第一支架3c及第一支架3d係配置使轴線 1、〇2相互重合,圖7所示之平面形天線U、Η係相關於 軸線01、〇2而呈兩側對稱,且建構使軸線〇1、..〇2穿過平面
第22頁 461145 五、發明說明(17) 形天線1 e、1 f之重心。 [第四實施例] 圖8揭示本發明之天線系統丨E第四實施例,附帶地,苐 9實施例增加一平面形天竣於篦三眘姑也丨土 .扣阂才委, 圖8揭不奉贫明之天線系統丨E第四實施例,附帶地,苐 四實施例增加一平面形天線於第三實施例者,相同之參考 編號係指上述實施例中之相同結構,故不予以贅述。 第 藉由=線系統1E,第三天線ig係提供於用以支承天線之 糾Γ,架3e或第—支架則側之旋轉機構5Ae ,使得其接 =置W於第—天線le及第二天線lf者 钱 二線。之旋轉機構5Ae係提供使其旋轉軸線重合於軸線第二 藉由此實施例,第二夭綠】σ 5Ae ,故其可翱—天線1忌具有—獨立之旋轉機構 任意方向;1朝向不同於第一、二天線(天線le、lf)者之 ,需要;Ϊ Ϊ I : : 2 :線:天線1 e、1 f電路狀態惡 時,篦-τ 致昇及天線之較;人丨,竹, 即需朝向相同於天線let 類此者 ,或U之接收訊號與天I1 者之方向,藉 要求。'”電路狀態之惡化,或對應於::收!1號。因此 再者 、天線較咼指向性之 變第三夭^亦了使用第三天線1 S做為〜 通^ ί萨ilg之性質(即指向性及/ *二先導天線,藉由改 呈不同於第一凌時可搜尋一新通信目褲你寺以利於 述之。 、二天線le或If,文後之之適當方向,而 弟十一實施例將詳
第23頁 r 4 6 1 1 4 5 五、發明說明(18) ~ -— 圖9係第四實施例之一修改列,此例係一天 有四平面形天線,其二者位於第—支架3〇上而糸一^F,、 第二支架3d上。 叨另一者位於 在此實施例中’安裝於支架3c、3d leMh之尺寸及形狀係相同,且其安裝以利相= 調整機構5c而保持良好平衡,該上昇角 上昇角Y之-角度調整機構。再者,藉由 構係支一架之 信目標物T1及第二通信目標物T2之第一 月向第一通 之组合,亦可取得空間變化效果。此外,;::=:h 提供於第四天線lh上之-旋轉機構,且其相關糸 做可旋轉地設置,將縱向中心之旋轉轴線 袖^而 [第五實施例] 々軸線02 圖+1 〇揭示本發明之天線系統丨G第五實施例 天線改變成一 例中之相同結 藉由第五實施例’第二實施例中之平面形 無線電透鏡’相同之參考編號係指上述實施 構’故不予以資述。 第一無線電透鏡1 1及第二無線電透鏡丨j•二者皆呈一球 形,其安裝於各別支架3c、3d末端,使得軸線〇1、⑽穿 其中心。
—第一主要輻射器27a係用於接收由第一無線電透鏡工土 集收無線/電波之一主要輻射器(轉換器),而一第二主要輻 射器27b係用、於接收由第一無線電透鏡丨^集收無線電波之 一主要輻射器(轉換器)。 第一主要輻射器27a及第二主要輻射器27b係連接於旋轉
第24頁 461145 五、發明說明(19) 機構5Ac、5Ad上所設之一 L形支承構件25a、25b,以利依 循於連接無線電透鏡1 i、1 j焦點之軌道,其存在於一垂直 於軸線01、0 2且含有各無線電透鏡1 i、1 j中心之平面内, 因此第一及第二主要輻射器27a、27b係在轴線〇1、〇2中心 上之各無線電透鏡周邊旋轉,且隨著旋轉機構5 Ac、5 Ad之 旋轉而工作。 此實施例中之天線旋轉並非由無線電透鏡i i、1 j本身旋 轉達成’而是藉由旋轉第一及第二主要輻射器2 7a、2 7b於 各無線電透鏡之周邊達成。 因此’各無線電透鏡1 i、1 j本身並不旋轉,且僅有主要 輻射器27a、27b旋轉,因此傳動負荷可以小於整個天線旋 轉之例子者。 此外’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支架3 c之軸線〇丨重合於第二 支架3d之軸線〇2,惟,其亦可配置成相互平行。 [第六實施例] 圖U揭示本發明之天線系統11{第五實施例,相同之參考 、’爲號係指上述實施例中之相同結構,故不予以贅述。 θ藉由此實施例,呈半月形之天線1 k、1 1係在一桿棒形上 ^角调整機構5d之縱向中相關於旋轉軸線〇3而呈對稱式安 " 月形之天線1k、11相關於上昇角調整機構5d之旋轉( 讯、、03以在面向垂直方向之轴線01、02周侧呈各別獨立地 2置°附帶地,圖中未示在轴線〇1、〇2周侧用於可旋轉地 承天線lk、1 1於上昇角調整機構5d之支架及旋轉機構。 上昇角調整機構5d係在旋轉軸線03周侧呈可旋轉地支承
五、發明說明(20) 於二支承框架7d上, 整機構9a,因此,藉 側’天線1 k、1 1係在 再者,方位角調整 向L且旋轉軸線〇4垂 、藉由此實施例,將 大範圍之所 ,也罩覆於一半月 有甚者,如圖1 2 一橢圓形。 夂體μ I七 ,當天線滿 要求方a π± 向以外拘限一 尸压宁,則τ 娃—⑷天線之形狀 .&于中,天線之 大’因沾丄 「铱丄此在此實施例 L第七實施例] ::明之天線系統 線提供於第三實 敢佳Bf 之操作間通#於一 圖1 3係 __ m〜立體圖且 夕味 新衛星S2出 之情形,SMn· 圖1 5揭示圖 為參考圖1 5所 支承框架則固定於—桿棒形方 由旋轉上昇角調整機構5d於軸 上昇角Y方向中旋轉。 機構9a係可旋轉地安裝於方位 直於軸線03。 天線製成半月形則當各軸線轉 需空間可達最小,藉此使天線 形之卵形體内。 所示,天線之形狀可由半月形 足於一特定增益時,且當其需 不必要輻射(側圓突部)至一特 即需呈圓形或橢圓形。惟,在 旋轉半徑係相關於所取得之增 中以橢圓形為佳。 具有一結構方式或類此者,即 施例中之平面形天線背側上, 具有良好通信狀態之衛星及達 僅揭示一部分天線,圖1 4係一 現及通信目標物由衛星S 1變成 1 4交接操作時之流程圖。 示流程圖之通信目標物之交接 位角調 線03周 角X方 動時做 可以有 改變成 要在一 定值以 圓形天 益而變 一平面 且可在 成最佳 立體圖 衛星S2 操作說
第26頁 46 4 5 五 發明說明(21) 明 相同之參考編號係指上地實 施例中之相同結構,故不 予以贅述 如圖1 3所示,一相同於—側上去 ι:=:目ΐίί二後;追當-第-天線 目臨後,如圖14所示,-新衛星A於:二 衛星S2時(在正常交接時間中), 星S2之位置大致上可由計算決 宙於俯 le朝向衛星S2之距離(軌道)及將第二天線J = 】距::自目前之天線正面方向計算得知(第=星: (S12至S14^ (SU),猎此採用具有一小操作距離之天線 在圖1 4中’天線之操作範圍可以藉由採用將第二天線 星二之/。道而減小’使第二天線1以追循於衛星 圖1 6揭示此實施例天線系統之一方塊圖。 除I圖4之結構外,方向調整控制系統具有一偵測段 2/9 接收位準測量段3 1、一衛星位置資料記憶體33、一 ( 衛星位置=測段3 5、一衛星搜尋控制段3 7及一用於判斷所 用天線為前或背侧之判斷段3 9。 债測段29係一用於偵測各天線輸入訊號之偵測段。 接收位準測量段3丨係_用於測量接收訊號位準之段
第27頁
46 Μ 4 5 五、發明說明(22) 衛星位置資料記憶體33係-做為儲存段之記憶體,用於 根據接收位準測量段31之接收訊號位準資料及衛星搜尋控 制段37之控制資料,以儲存接收訊號之強度資料。 衛星位置估測段35係自儲存於衛星位置資料記憶體33内 ^故訊號m料以估測出衛星軌道,及傳送資料至上 幵角/方位角計算段1 7。 制㈣係一控制段,用於根據上昇角/方位 動二:段1 7 :所ί疋之上昇角及方位角,以利執行天線驅 動控制而搜尋一衛星。 欲= 線為前或背側之判斷段39係-用於判斷 自:'斷段,☆上述例子中,判斷段39 自上昇角/方位角計算段1 7接收目前天 置資料,判斷欲用天線之前或背侧 ' 钉生 轉角計算段19以供各軸線使y卜及料判斷結果至旋 此外’在交接時,若衛星52位置' 估:,則可考慮以下二方法以取得;道…以 亦以:以轉第一、二天線,如圖”所示⑻5), :Ρ測里接收忐s,衛星之大致 而 化,且夭绩i隹一半必▲ 彳曰此里分佈而窄 位置,即可取得衛星2 $則述值k之 S11。 促1呔傻%序進行至圖1 5之 :上述之第-種方法中,#星以藉 . :行之以下控制而取得。首先,提供上昇=制段: 開始搜尋於上昇角/方位角計算段17 ;控制各肖及方位角 線之旋車 ——.—
第28頁 461^45 五、發明說明(23) 角計算段1 9,以利遂步棘勤 接收位準測量段3 1,以在各別、,,隨後,經由偵測段2 9及 收狀態於衛星位置資料$严方向連同天線方向中儲存接 方位角,ϋ且勃 體33内;再者,改變上昇角及 操作,即可進行搜尋。 吁褥動天線。耩由執订相似之 如圖1 8所示,一第一方、本 之第二天線lel〇做為Γ且右锃々天線之一側(例如圖14中 於接收訊號。為#有後和指命性之天線正面,以利 义—、、,、°亥正面係用於測量接收能量(即圖1 8中之 藉以估測衛星位置(以時、分及類似者),隨後將其 他正面(例如圖1 4中之第一天線1 e )朝向估測之位置(即變 更),及進行天線之定位,隨後程序進行至圖15之311。 在第一方法中,衛星S2係藉由衛星搜尋控制段3 7而以相 同於第一方法之方式取得。 依此方式欲找出未知位置之衛星B即極為有效,例如當 天空中之氣候狀態惡劣且接收能量可藉由追循另—曰 2追循目前衛1 (自天線之方向而言,此時取得之接:能 s可以看出,例如當接收值遠低於已知值時), 已因某些原因而失去衛星蹤影時,即得以增兴 萄天線 [第八實施例] ' 圖1 9揭示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相似於第士杳 其亦僅揭示天線之正面’且其第一、二天〃、施例的疋 式接附之結構(即天線群),此外,諸二係以背對背方 數(此處為每侧有二具)做平行式連接。 線群係以複 461145 五、發明說明(24) — 在天線組立之初期階段中,假設一第一天線群WA 1中之 一第一天線le通信於一目標衛星(衛星sl)(且—第二天線 群WA2中之第三及第四天線lg、lgR處於備便狀態)。 如圖20所示,時間屆臨後,一新衛星S2出現且通·信目桿 物由衛星S1轉變成衛星S2。在此例子中,當衛星執道可二 取得時,第三或第四天線1 g、1 gR任一者(即可以最短路徑 移動者)係移至衛星S2將到臨之位置,又當取得衛星32 時’第一或第二天線l e、leR任一者(即可以最短路徑移 者)係同樣朝向衛星S2。如上所述,訊號之接收/傳送可 全數四具天線執行。 田 另者’當第二及第四天線1 g、1 g R係通信於衛星S 2,則 第一及第二天線le、leR可在衛星32之後搜尋下一衛星。 當衛星軌道無法取得時,仍可藉由旋轉第三及第四天 1 g 1 R以取付衛星之大致位置。 更有甚者’第三及第四天線lg、lgR可用於確認衛星之 位置’其係利用第三及第四天線丨g、1 gR之任一正面做為 具有一緩和指向性之天線正面,另一正面做為具有—正常 指向性之天線正面。在此—方法中,天線至衛星S2之方= 係由第二天線群WA2決定,且最短路徑之天線正面係由此 位置及第一天線群WA1之目前天線正面之位置方向決定及 操作(即交接完成)。 [第九實施例] 圖2 1揭示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相似於第七實施例的是 其亦僅揭示天線之正面,做為通信目標物之天線正面係備
第30頁 46,1 45 五、發明說明(25) —~ —- 上第至一第三天線lei、le2、le3於一三角柱之侧面 此二角柱為圖中所示之多邊體。 在天線組立之初期階段中,當第一天線lei通信於目標 町生(衛星si)時,第一天線lei即追循於衛星S1。 ^圖22所示,時間屆臨後,一新衛星s2出現且通信目 物,衛星si轉變成衛星S2。 " 田衛星S2之執道無法取得時,藉由旋轉第一至第三天綠 =八1 =、1 e3而測量接收能量’衛星S2之估測位置自能 里1佈窄化,且天線進一步移動,藉以找出接收能量成為 一值時之位置,即可搜索衛星S2。 田何星之軌道可以取得時,第二及第三天線丨e2、丨e3係 旦僅接收模式(傳送電路則在睡眠狀態),且測量接收能 =,其係假設下一衛星之估測位置可以一直由能量分佈取 得。 在此例子中,經由接收能量分佈而最接近於衛星§2位置 附近之天線正面(即可採取最短路徑之天線正面)係朝向衛 [第十實施例] 群係平行地提 圖23及圖24揭示第十實施例,其中二天 供,天線位於一三角柱之侧面上。 且將說明具有 相似於上述實施例,其僅揭示天線正面 不同通信系統之衛星S1及衛星S2例子。 圖23中,做為一第一天線群MA1之三角柱側面之第一至 第三天線lel、le2、le3具有一天線傳送/接收段,係執行
第31頁
‘ 46彳彳4 5 五、發明說明(26) 通信於衛星S1,而做為一第 第四至第六天線le4、le5、 係執行通信於衛星S2,及其 系統。 若訊號同時由第一至第三 一)或第四至第六天線le4、 以想像其將造成干擾或類此 天線正面正在傳送時,第四 收之天線,藉以達成較高穩 在圖2 4中,做為三角柱側 四至第六天線正面係具有各 通信於衛星而使各別分隔之 [第十一實例] 本發明之第十一實例將參 2 5至2 9揭示此實施例之天線 之參考編號係指上述實施例 如圖2 5所示,第十一實例 支架3C,用於支承一天線; 線;二第一天線le ,係安裝 關於第—支架之轴線01而在 lf ’係安裴於第二支架3d且 轴線02而在—選擇性之方向 旋轉第一天線1 e於軸線〇 1周 於旋轉第二天線If於轴線02 天線群MA2之:备知 —用柱侧面之 le6具有一天線傳送/接收段, 埶行通信於夂W π ~ ----η 外丨寻廷/接收段, 可執行通信於各別不同之通信 天線lei、le2、ie3(其中之 le5、le6(其中之—)傳送,可 者。因此,例如當第—至第三 至第六&線正自Μ成為僅供接 定性之通信。 面之第-至第S天線正面及第 別不同偏光平面之天線,且其 通信糸統成為可行。 考圖25 系統第一範例, 中之相 之天線 至32以詳 一第二 於第一 一選擇 其指向 側; 第 同結構。 控制系統 支架3d, 支架3C且 性之方向 性係相關 一旋轉機 第二旋轉 一上昇角 細說明之,圖 附帶地,相同 .包含:一第— 用於支承一天 其指向性係相 ;一第二天線 於第二支架之 構5Ac ,用於 機構5Ad,用 調整機構5 c, 周侧;
第32頁 461145 五、發明說明(27) 旋轉台9 位自▲ - 係一共 支架及第二支架3c、3d係以—伞〜。周整機構。其中第 一 - 十行且非面姐a, 〜 第一天線le用於通_ 十之狀態配置於 °弟二天線if為一先導 係共用於第一及第二支架3c、3d 用於第一及第二支架3c、3d之方 同一平面上 天線。 第 且以,平行 換言之,圖25所示之天線系統具 由旋轉及調整之旋轉台9、可在上θ 仕水平方向X中自 調整且經由一支承件7c以支承於旋汁角^方向Υ中自由旋轉及 之旋轉軸線04上之上昇角調整機台9方位角調整機構 構5c兩端朝左方及右方延伸之篦 „C 及自上昇角調整機 -及第二支架3。,係共用上她, 及非面對之狀態配置於同一平面上° 、構5 第一支架3c備有第一天線le,而第— 旋轉及調整地支承,使其獨立地 :天線1 e係做可自由 在第一支架3c軸線〇1周侧之—選 一旋轉機構5Ac而 向性。 碡择性旋轉方向Z中具有指 第二支架3d備有第二天線lf, 旋轉及調整地支承,使其獨立地4 做可自由 在第二支架3d軸線02周側之—=^第「紅轉機構5Ad而 向性。 、擇性旋轉方向Z中具有指 隨後,第—天線1 e使用做為— 信天線.),及第二天線“使 U天導線(:後稱之為通 先導天線),先導天糾具有寬;:η線(文後稱之為 其具有不同於通信天線16者之向性以利取得衛星,且 性質,使其可以在盡量寬之 f 461 1 4 5 五、發明說明(28) 範圍内僅自衛星接收先導訊號,而無關於天線之方 通信天線le執行通信於目標衛星,另方面,先 向 利用衛星搜尋控制段37以控制各軸線之旋轉角計 5線1 f 天線(如圖⑻。 门時直城微地轉動
如上所述’藉由一直轉動先導天線1 f,天線正 即可-直改變’且在天線正面方向中依據該改變:::: 之先導訊號強度亦改變,因此,藉由令天線之旋 J 分地快過衛星之移動速度,接收訊號之強产科将迷度充 利用天線旋轉所致之天線方向變化。強度#化即對應於 亦即當先導天線If自衛星接收到先導訊號時, 垃 訊號之強度,此時利用旋轉台g定出方位角χ、 | Ν ,收 调整機構5c定出上昇角γ、及利用軸線〇2周侧用一上升角 機構5“定出旋轉畝Z,以表示出先導天線lf所第-叙轉 向,即可取得代表先導天線lf所面對方向與::: = : 強度之間關係之資料。此外,各方 「4接收汛旒 天線方向-起儲存於衛星位置f料記憶_ =狀態係連同 根據儲存於衛星位置資料記憶體33中之多二 ^ ::此時間點之衛星位置係由衛星位 自衛星位置資料可知,衛星之方位 ^35估測,而 角:方位角計算段17,且各軸線之馬角達由之:角Y係,上昇 叶异段19、脈波產生段21及天線驅線之旋轉角 線le係朝向由先導天線^搜索之衛星^向4動’及通信天 圖π至圖29揭示天㈣置相關於二非靜止式衛星Μ,
第34頁 ’ 46 Π 4 5 五、發明說明(29) 之控制情形,該衛星繞行於天球軌道。 如圖2 6所示,通信天線1 e係處於可通信於目標衛星s丨之 狀態,另方面,先導天線If自另一新衛星S2接收先導訊 號,且搜索及追循於衛星S2之位置。 在上述狀態中’如圖2 7所示’當通信天線丨e必須自衛星 S1變換通信至衛星S2時’其即需自衛星S1變換通信天線le 之天線正面方向至衛星S2。 此時,相關於衛星S2之通信天線ie方位角χ、上昇角γ及 旋轉角Ζ係根據上述先導天線1 f所測得之第二衛星s 2之位 置估測資料而調整,如圖28所示,藉以執行自衛星S1至衛 星S2之通信交接。 另方面’相關於通信天線1 e之衛星s丨與衛星S2通信交接 後,先導天線1 f持續旋轉,以利自另一新非靜止衛星S3接 收先導訊號及取得衛星S 3,如圖2 9所示。 圖3 0揭示此實施例天線系統之第二範例,此第二範例中 之天線系統增添一結構於上述第一範例,即一第三天線丄g 經由一第三旋轉機構5Ae以做可旋轉及調整地支承,使得 第二天線連同第一支架3c袖線〇1中心上之第一天線le而在 一選擇性旋轉方向zi上具有指向性。 在此例子中,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1 e、1 f做為通信天 線’及第二天線1 g做為先導天線,因此第三天線1 g可獨立 地旋轉及調整,不致於成為第—天線丨e通信上之障礙物。 亦即’由圖3 0所示之第二範例 < 知,其相同於上述第— 範例的是第一天線le通信於目標衛星31,及先導天線1§搜
第35頁 ? Λ 6 1 1 4 5 _ 五、發明說明(30) " 索一新衛星S2。因此在自衛星S1交接通信至衛星“時, 關於衛星S2之第二通信天線If方位角χ、上昇角γ及旋轉角 Ζ係根據由先導天線1 g所測得之衛星S2測量資料而調整, 藉以執行交接至衛星S2。 、 ’ 此時,第一通信天線1 e設定為持續通信,直到目標衛 S1變換成衛星S2。通信交接至第二通信天線lf後,通信天 線1 e之天線正面即調整至相同於第二通信天線丨f之方向, 以利通信天線1 e連同第二通信天線丨f可以一起通信於新衛 星S2。先導天線ig持續旋轉,以利搜索下一新衛星。 圖3 1揭示第十一實施例天線系統之第三範例,其中第— 天線le係做為通信天線,及第二、三天線“、丨做 夭Μ。 儿守 亦即,由 範例的是第 線1 f、1 g在 星S 2,且獨 天線1 f、1 g 減小,藉以 一先導天線 第十一實 方向相互顛 變,而其外 關於天線不 此,衛星之 圖31所 一通信 相同方 立地自 ’接收 使估測 執行衛 施例之 倒,或 表仍相 同方向 方向估 示之第三 天線1 e通 向中以相 衛星S2接 訊*说之強 杂差可以 星搜索及 弟四範例 者令其旋 同於圖31 之接收先 測值誤差 範例可知 信於目標 同速度旋 收先導訊 度測量值 比上述第 測量之例 中,二先 轉方向相 所示之第 導訊號測 可利用改 衛星S1, 轉,以利 號。藉由 中之測量 一或第二 手者低。 導天線1 f 同但是旋 二範例者 量資料即 變估測演 於上述第二 而二先導天 取得一新衛 使用二先導 誤差可予以 範例中僅用 、1 g之旋轉 轉速度改 。藉此,相 可取得,因 算法或類此
第36頁 461145 五、發明說明(31) 者而減小。 各先導天線If、lg之旋轉角限定於例如〇。至18〇。範圍 内,其係經控制以利當各先導天線lf、lg旋轉至18〇。時, 其即反向以旋轉180。。再者,先導天線lf、lg係經組立以 令其天線正面朝向相反方向,及其旋轉係經控制以使其天 線正面朝向3 60。,而諸天線正面相互背對。藉由上述壯、 免線路與各先導天線1卜1§以及其旋轉驅;軸 ,。c、5Ad、5Ae與類此物纏結,因此可避免天線操作不 =3一2揭示第十一實施例天線系統之第五範例,其係在上 述第一、四範例中具有一結構,即一第四天線lh經 可旋轉及調整地支承,以利連同在用於 一起在一、蛋ί之第二支架3d軸線02中心上之第二天線If, 在、擇性旋轉方向Z中具有指向性。 線广及第二天線1e、lf各別做為通信天 16 ”卜1: 、lh各別做為先導天線,諸天線 lh 了獨立地旋轉及控制。 上述第二^ 2 Γ,藉由、组合上述第二至四範例之結構, 由第十—le*例之所有操作皆可取得。 而可旋轉及::2::明可#,天線係分別利用旋轉機構 上,以利於C於用以支承天線之第-及第二支架 性之旋轉方向z 各別軸線中心上具有—指向性於一選擇 此外,由於田、 且各天線做為通信天線及先導天線。 、以支承天線之第一及第二支架具有一支承於
第37頁 461145 &、發明說明(32) _ 方位角調整機構上之Α间 由各天線之天線旋轉機2昇角調整機構,因此各天線係 機構驅動,藉此使天線角調整機構及上昇角調整 於輿接收點不同之二方向中之、°南^衛星,且該衛星係存在 於各天線不致成為對方通信上甚者,由 从輕易且快速地朝向相同於已搜索到目標衛星之】 線之方向,故天線之方向控制可輕易達成 導天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之實施例及範例]且在本 發明要旨下町有多種修改型式。 脱離本
第38頁

Claims (1)

  1. 46彳彳4 5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天線系統,包含: 一第一旋轉機構,係支承一第一天線,以利旋轉於 一第一軸線周側中心之一第一旋轉方向中; 一第二旋轉機構,係支承一第二天線,以利旋轉於 一沿著或平行於該第一轴線之第二軸線周侧中心之第一旋 轉方向中; 一上昇角調整機構,係支承該第一及第二旋轉機 構,以利共同旋轉於與該第一軸線及該第二軸線不同之一 第三軸線周側中心之一第二旋轉方向中;及 一方位角調整機構,係支承該上昇角調整機構,以 , 利旋轉於與該第一轴線及該第三軸線不同之一第四軸線周 侧中心之一第三旋轉方向中; 其中該第一旋轉機構係提供於由一含有該第三軸線 且平行於該第四轴線之平面所間隔之一第一區域内,及該 第二旋轉機構係提供於一相對立於該第一區域之一第二區 域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及第 二軸線係對稱地提供於一含有該第四軸線且平行於該第三 軸線之平面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三及第 ( 四軸線係相交,且該第一及第二軸線係相關於該第三轴線 及該第四軸線之相交點而呈點對稱地提供。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三及第 四軸線係相互垂直,且該第一及第二軸線係垂直於一由該
    第39頁 4 6 " 4 5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三及第四軸線決定之平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及第 二軸線係穿過各別天線之重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天線 係由一平面形天線構成,及該第一軸線係朝兩侧對稱地穿 過該平面形天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天線系統,其中一第三旋轉 機構係提供用於該第一轴線中心之該第一旋轉方向中可旋 轉地支承一或多具天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天線 〔 包含一球形無線電透鏡及一主要輻射器,用於傳送及接收 無線電波, 其中該主要輻射器係隨著第一旋轉機構沿無線電透 鏡周邊方向之旋轉而旋轉,藉以達成天線之旋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天線系統,其中提供一第三 天:線,其係與該第一天線共用第一旋轉機構且朝向一不同 於第一天線者之方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天 線及該第三天線分別係一平面形天線,且該第一天線及該 第三天線係呈背對背方式整合,而二個正面皆做為天線。 〔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天 線係一方柱體型式之多面形天線,其N個侧面(自然數N 2 3)係平面形天線。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天
    第40頁 461145 六、申請專利範圍 線之性質及該第三天線之性質不同。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天線系統,其中N個平面 形天線包含二種以上具有不同性質之平面形天線。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天線系統,其中該第一天 線係用於通信,及該第二天線係一先導天線。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天線系統,其中在三具天 線之間,其二者為一通信於一衛星之天線而餘一者為一先 導天線。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天.線系統,其中在三具天 _線之間,其二者為一先導天線而餘一者為一通信於一衛星 f 之天線。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天線系統,其中旋轉該二 先導天線之方法係針對各天線而改變。
    第41頁
TW089101320A 1999-01-28 2000-01-26 Antenna system TW46114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39899 1999-01-28
JP03678099A JP3420523B2 (ja) 1999-01-28 1999-02-16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JP18830299A JP3331330B2 (ja) 1999-07-02 1999-07-02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JP22019299A JP3325861B2 (ja) 1999-08-03 1999-08-03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61145B true TW461145B (en) 2001-10-21

Family

ID=27457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01320A TW461145B (en) 1999-01-28 2000-01-26 Antenna system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310582B1 (zh)
EP (1) EP1150379A4 (zh)
KR (1) KR100429964B1 (zh)
CN (1) CN1190872C (zh)
AU (1) AU764234B2 (zh)
IL (1) IL144479A (zh)
MY (1) MY117483A (zh)
TW (1) TW461145B (zh)
WO (1) WO20000454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7830A (ja) * 2000-03-15 2001-09-28 Hitachi Ltd アンテナ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人工衛星追尾システム
EP1320908A1 (en) * 2000-09-29 2003-06-25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Antenna assembly
FR2815477B1 (fr) * 2000-10-16 2006-06-16 Bouygues Telecom Sa Supports pour la fixation sur un mat d'une ou plusieurs antennes relais de systemes de radio-telecommunication cellulaire et dispositi pour le reglage de l'orientation d'une telle antenne
JP3419767B2 (ja) 2001-03-02 2003-06-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US7183996B2 (en) * 2002-02-22 2007-02-27 Wensink Jan B System for remotely adjusting antennas
US6911949B2 (en) * 2002-10-21 2005-06-28 Orbit Communication Ltd. Antenna stabilization system for two antennas
JP3988722B2 (ja) * 2003-12-19 2007-10-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無線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988721B2 (ja) * 2003-12-19 2007-10-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無線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EP1812992B1 (en) 2004-11-04 2008-04-30 Spacecom Holding APS An antenna assembly and a method for satellite tracking
WO2006086658A1 (en) * 2005-02-11 2006-08-17 Cornwell, James Antenna system
US20090009416A1 (en) * 2007-07-02 2009-01-08 Viasat, Inc. Full-motion multi-antenna multi-functional pedestal
WO2009100475A1 (en) * 2008-02-11 2009-08-20 Constantine Anthony Michael System for connection to mobile phone networks
US8892133B2 (en) 2009-06-30 2014-11-18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8368611B2 (en) * 2009-08-01 2013-02-05 Electronic Controlled Systems, Inc. Enclosed antenna system for receiving broadcasts from multiple sources
KR101709142B1 (ko) * 2010-06-27 2017-02-22 씨텔, 인크. 운동 플랫폼 및 피기백 어셈블리를 갖는 3-축 받침부
CN102986087A (zh) * 2011-07-19 2013-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和天线阵列
US9197314B1 (en) 2013-11-08 2015-11-24 Gogo Llc Data delivery to devices on vehicles using multiple forward links
US9326217B2 (en) 2013-11-08 2016-04-26 Gogo Llc Optimizing usage of modems for data delivery to devices on vehicles
US9232546B2 (en) 2013-11-08 2016-01-05 Gog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wo-part electronic device registration
US9577857B2 (en) 2013-11-08 2017-02-21 Gogo Llc Adaptive modulation in a hybrid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67020B2 (en) 2013-11-08 2018-05-08 Gogo Llc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on-boar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terrestrial devices
US9369991B2 (en) 2013-11-08 2016-06-14 Gogo Llc Hybrid communications for devices on vehicles
US9467828B2 (en) 2013-11-08 2016-10-11 Gog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for cellular-based communications
US9712668B2 (en) 2014-05-01 2017-07-18 Gog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tifying electronic devices of voice-based communication requests
US9648468B2 (en) 2014-05-01 2017-05-09 Gog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voice-based communications
US9655073B2 (en) 2014-05-30 2017-05-16 Gog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non-terrestrial electronic devices
US9503956B2 (en) 2014-05-30 2016-11-22 Gog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originating from a non-terrestrial network
US9716542B2 (en) 2014-05-30 2017-07-25 Gog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destined for a non-terrestrial network
US9408129B2 (en) 2014-06-17 2016-08-02 Gogo Llc Multiple modem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platform
EP3657601B1 (en) 2014-06-27 2022-08-03 ViaSat Inc. Method of rotationally coupling antennas
CN104581092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健富塑胶五金制品(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双信号反射罩装置
US10089887B2 (en) * 2015-03-06 2018-10-02 Timothy Just Drone encroachment avoidance monitor
US10665117B2 (en) 2015-03-06 2020-05-26 Timothy Just Drone encroachment avoidance monitor
US10931025B2 (en) * 2015-06-15 2021-02-23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signing gradient index lens and antenna device using same
JP6552042B2 (ja) * 2015-08-20 2019-07-31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受信装置
KR101639601B1 (ko) * 2015-11-04 2016-07-15 블루웨이브텔(주) 무지향성 방사체를 갖는 빔 성형 안테나 장치
CA3085049C (en) 2015-11-24 2023-08-15 Drone Go Home, LLC Drone defense system
CN108886193B (zh) * 2016-03-29 2021-04-0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los-mimo的可旋转天线装置
CN105826660A (zh) * 2016-06-06 2016-08-03 南京濠暻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动中通卫星接收天线系统
CN108281789B (zh) * 2018-01-12 2020-03-20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定向天线的盲区跟踪方法、其装置及移动跟踪系统
WO2019173014A1 (en) 2018-03-07 2019-09-12 Sea Tel, Inc. (Dba Cobham Satcom) Antenna system with active array on tracking pedestal
CN109560862A (zh) * 2019-01-23 2019-04-02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编队卫星的星间通信系统及方法
KR102020788B1 (ko) * 2019-03-29 2019-09-11 위월드 주식회사 다수의 위성 환경에서의 위성 추적 안테나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위성 추적 방법
CN111641887B (zh) * 2020-06-02 2022-02-15 广东省工业边缘智能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5g基站
CN113161724B (zh) * 2020-11-13 2022-07-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紧缩场多馈源转台
CN112701442A (zh) * 2020-12-29 2021-04-23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锁定安装支架及应用该支架的天线罩结构
CN115528428A (zh) * 2021-06-25 2022-1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704A (ja) 1986-07-10 1988-01-26 Tdk Corp 多結合パラボラアンテナ
JPS6356003A (ja) * 1986-08-26 1988-03-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マイクロ波アンテナ装置
JPH01132110A (ja) 1987-11-18 1989-05-24 Hitachi Ltd トロイダル巻線機
JP3032310B2 (ja) * 1991-02-28 2000-04-17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追尾アンテナ装置
JP2544691B2 (ja) * 1991-12-10 1996-10-16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衛星放送受信アンテナ装置
JP3363022B2 (ja) * 1996-03-07 2003-01-07 ケイディーディーアイ株式会社 固定地球局
JPH09321523A (ja) 1996-05-30 1997-12-12 Maspro Denkoh Corp アンテナ調整支援方法及び衛星信号受信装置
JPH10178313A (ja) * 1996-12-19 1998-06-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アンテナ装置
US6034634A (en) * 1997-10-24 2000-03-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rminal antenna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6043788A (en) * 1998-07-31 2000-03-28 Seavey; John M. Low earth orbit earth station antenn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3381A (zh) 2002-04-03
IL144479A0 (en) 2002-05-23
KR100429964B1 (ko) 2004-05-03
MY117483A (en) 2004-07-31
CN1190872C (zh) 2005-02-23
WO2000045463A1 (fr) 2000-08-03
IL144479A (en) 2005-07-25
EP1150379A4 (en) 2003-05-21
EP1150379A1 (en) 2001-10-31
US6310582B1 (en) 2001-10-30
AU3077700A (en) 2000-08-18
AU764234B2 (en) 2003-08-14
KR20010101739A (ko) 2001-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61145B (en) Antenna system
US3354459A (en) Tri-orthogonal antenna system with variable effective axis
CN103022696A (zh) 自动定向天线系统、天线的自动定向方法及装置
EP2957049B1 (en) Multiple access point laser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ES2929932T3 (es) Sistema de radiobaliza
CN108508393A (zh) 一种多探头天线测试系统探头校准系统和校准方法
WO2017219464A1 (zh) 定位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63577B (zh) 一种多探头球面近场交叉极化校正方法
US8699134B2 (en) Altitude-azimuthal mount for optical instruments
CN111580266A (zh) 一种基于万向反射镜的空间目标探测方法
CN102692183B (zh) 多台摄像机的初始位置和姿势的计量方法
CN208459581U (zh) 一种多探头天线测试系统探头校准装置
US2190717A (en) Radio direction finder
US3939477A (en) Quadrupole adcock direction finder and antenna therefor
US6774862B2 (en) Multibeam antenna apparatus
IL259973A (en) Antenna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software product, with real-time axis axis polarization correction
CN109752689B (zh) 用于确定抵达方向的系统和方法
CN209514952U (zh) 一种射电望远镜演示模型
RU2197065C2 (ru) Способ радиообмена информацией
JP3420523B2 (ja)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McClain et al.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at 10-cm wavelength using the NRL 84-foot radio telescope
CN212321840U (zh) 一种可伸缩的分布式雷达生命探测定位装备
CN211208643U (zh) 用于测定手机信号方向的自适应测向天线
US2551594A (en) Radio direction finder
Routledge et al. Pentodes, Power Patterns, Pliers, and Parsecs: Pioneering Radio Astronomy at Queen’s Univers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