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52605B - Ultraviolet-cutoff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Ultraviolet-cutoff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52605B
TW452605B TW087116667A TW87116667A TW452605B TW 452605 B TW452605 B TW 452605B TW 087116667 A TW087116667 A TW 087116667A TW 87116667 A TW87116667 A TW 87116667A TW 452605 B TW452605 B TW 4526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ltraviolet shielding
titanium oxide
titanium
ultraviolet
purp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16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suhiro Matsuda
Original Assignee
Nikki Ch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ki Ch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kki Chem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52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526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36Compounds of tita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01P2002/84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by UV- or VIS- dat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50Agglomerated p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51Particles with a specif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51Particles with a specif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 C01P2004/53Particles with a specif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bimodal size distrib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2Sub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0.1-1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80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 C01P2004/82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two phases having the same anion, e.g. both oxidic phases
    • C01P2004/84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two phases having the same anion, e.g. both oxidic phases one phase coated with the oth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10T428/2993Silicic or refractory material containing [e.g., tungsten oxide, glass, cement, et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talysts (AREA)
  • Paper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Description

Λα 2 6 0 5 Λ_ Η' 經濟部t央標準局員工消f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 1 ) ί I 發 明 所 1 之 枝 術 範 噃 f i I 本 發 明 係 有 關 您 5ϊν 外 線 遮 蔽 材 科 者 〇 更 詳 细 内. 之 1 係 有 1 i I 闞 將 氧 化 鈦 氧 化 鈦 水 合 物 或 將 彼 等 擔 持 於 無 機 物 質 表 1 ih 1 面 而 成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 Μ 黏 土 礦 物 等 不 活 性 物 質 先 閱 讀 1 加 被 覆 等 方 法 9 使 該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不 使 表 現 所 具 背 1 I 之 1 I 有 之 光 催 化 機 能 f 也 不 使 經 擔 持 /分散1 冷其中之有機基材 注 意 1 I 事 1 光 老 化 * 而 成 為 能 夠 僅 表 現 其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之 紫 外 線 遮 項 再 1 填 , 蔽 材 料 及 其 製 造 方 法 者 ΐ) 本 裝 1 先 前 枝 術 只 1 1 I 長 久 Μ 來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被 用 做 避 免 油 脂 分 解 之 食 1 I 品 包 裝 材 料 避 免 變 色 或 著 色 之 家 俱 保 護 套 塑 膠 屋 用 護 f 套 % 預 防 曬 黑 及 皮 膚 癌 之 基 材 紫 外 線 遮 蔽 繼 維 、 紫 外 媒 訂 1 安 定 化 塗 料 紫 外 線 雕 花 玻 璃 紙 及 建 材 等 之 添 加 劑 等 用 1 1 途 其 應 用 範 圍 極 廣 〇 有 機 % 及 無 機 条 紫 外 線 遮 蔽 物 質 9 i I 都 >1 吸 收 紫 外 線 能 量 為 其 基 本 性 質 0 從 而 由 於 吸 收 紫 外 1 1 级 線 能 量 具 有 使 紫 外 線 遮 蔽 物 質 本 身 發 生 變 化 或 放 出 活 性 1 ϊ 氧 或 電 子 使 接 觸 物 質 氧 化 之 作 用 0 該 性 質 常 常 成 為 幾 乎 1 J 將 紫 外 線 遮 蔽 效 果 之 優 點 抵 消 掉 之 缺 點 0 亦 即 將 之 添 加 到 1 1 塑 膠 薄 膜 中 以 獲 取 紫 外 線 遮 蔽 效 果 時 也 造 成 薄 膜 本 身 之 1 1 光 老 化 而 損 害 其 附 久 性 〇 此 外 1 尚 有 在 具 有 紫 外 線 遮 蔽 效 1 1 果 之 化 粧 品 中 使 作 為 分 散 劑 之 有 機 物 分 解 變 質 i 造 成 皮 膚 1 Ι 光 老 化 之 顧 慮 0 就 有 機 %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而 ~^=r t 其 本 身 可 t 1 I 能 變 化 成 別 種 物 質 而 喪 失 紫 外 線 遮 蔽 能 力 ί Μ 致 其 效 果 並 1 1 1 非 永 續 不 變 0 另 一 方 面 # 就 無 機 糸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而 言 9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ί1格(210X297..»趁) 1 310113 4 5 2 6 0 5 Λ Η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五、發明説明 ( 2 ) i i 正 在 試 行 S i 0 2 或 A 1 2 C 3等不活性物質塗覆於表面 ,設法抑 1 ί 1 制 其 光 催 化 機 能 (例如日本專利第1 9349 45號 公 報 ) 5 I [ I 但 如 欲 增 大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之 遮 蔽 效 果 t 則 必 須 擴 大 I ί 其 隱 蔽 率 * 並 且 可 梘 光 之 透 過 必 須 良 好 » 因 此 這 些 無 機 系 先 閱 i I 讀 .1 I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之 粒 徑 極 為 微 细 因 而 凝 聚 力 大 而 不 易 均 背 面 1 I 之 1 勻 分 散 0 這 種 凝 聚 與 分 散 不 均 現 象 乃 係 降 低 遮 蔽 效 率 之 原 1 1 事 因 , 而 將 嚴 重 損 壊 外 觀 0 例 如 將 氧 化 钛 用 於 化 粧 品 時 因 項 再 1 4 4 伴 有 氧 化 钛 特 有 的 顔 色 成 為 降 低 作 為 化 粧 品 之 價 值 的 原 本 裝 I 因 0 Η 、. I ! 改 善 這 種 分 散 性 之 對 策 有 包 括 擔 持 於 薄 片 狀 黏 土 礦 ί 1 物 之 表 面 (例如特開平9 -87141 特 開 平 9- 59129) 或 者 插 入 1 1 (i n t e r c a 1 a te)於各層之間等方法曾被試用 >在表面上擔 訂 i 持 氧 化 鈦 或 氧 化 钛 水 合 物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櫬 能 物 質 當 然 使 1 I 這 些 成 份 η 出 在 表 面 上 依 ϋ 離 子 交 換 原 理 連 作 之 插 入 而 i I 內 包 氧 化 钛 或 氧 化 钛 水 合 物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櫬 能 物 質 仍 無 1 1 媒 法 避 免 配 位 於 最 外 表 面 之 氧 化 钛 或 氧 化 钛 水 合 物 η 出 於 外 1 I 之 事 實 而 且 随 著 微 粒 子 化 及 薄 膜 化 造 成 之 分 散 度 愈 高 1 • J 配 位 於 最 外 表 面 之 氧 化 钛 或 氧 化 鈦 水 合 物 之 m 出 比 例 將 愈 1 ! 大 0 ί 亦 即 就 現 狀 而 氧 化 钛 或 氧 化 鈦 水 合 物 之 凝 聚 性 與 1 I 露 出 等 問 題 點 尚 未 被 併 改 菩 〇 1 1 本 發 明 擬 解 決 的 問 1 1 I 為 了 使 ϋ V U It r a v i 〇 1 e t r a y 紫 外 線 )遮蔽材料不致引 1 1 起 有 機 基 材 之 光 老 化 現 象 i 必 須 避 免 氧 化 钛 等 成 份 與 有 機 ί 1 本紙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ΛΊ圯格(21〇ΧΜ7·^^ ) 2 310113 452605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貝工消f合作杜印 五 人 U 捂 物 化 氧 屬 金 的 物 礦 土 黏 對 的 段 手 之 取 }採 3 所 /—\ ο 明觸説接明發 材 基 交 質 -子先者 離鈦再 為化 。 理氧丨 原位 其配 因也 -面02 言底Ti 而片出 钛 化 氧 薄 物 碾 土 黏 之 rtnj 隹 外 最 於 位 故 之 換 露 免 避 法 無 此 因 或 膜 薄 之 物 化 氧 屬 金 及 物 礦 土 占 结化 固膜 強薄 片使 薄將 物 -礦散 土分 黏及 與潤 而膨 。熱之 大加性 增為特 例因的 比質物 之先礦 出鈦土 露化黏 使氧礙 ,- 妨 化外而 子另因 粒 * 微 合 積 沈 钛 化 氧 使 而 解 水 之 膠 溶 物 合 水 。 汰 難化 困氧 為於 更由 化, 子外 粒此 微 及 缺 樣 同 有 具 也 術 技 前 先 之 面 表 子 粒 狀 片 薄 之 物 礦 土 黏 於 平 開 特 如 例 /V 點 平 開 特 遮 線 外 紫 之 述 所 上 如 GC 不 供 提 在 的 巨 之 明 發 本 此 因 分 / 紫 之 持能 擔機 經蔽 使遮 不線 、 外 能紫 機現 化表 光夠 的 能 有而 具、 併化 一 者 現光 表材 質基 物機 能有 機之 蔽散 法 方 造 製 其 及 料 材 蔽 遮 線 外 段 丰 之 鼷0 決 解 究 研 意 刻0 題 問 三 術 技 有 原 述 上 決 解 了 為 人 明 發 本 持特 擔以 質 ’ 物質 些 物 這性 將能 及櫬 Μ 蔽 、 遮 物線 合外 水紫 钛 的 化成 氧構 、 所 鈦質 化物 氧機 由 無 現之 發面 果表 结於 機 蔽 遮 線 外 紫 該 則 能 機 蔽 遮 線 外 紫 覆表規 被法表 Μ無僅 加能夠 質機能 物化而 Mu , 活光化 不之老 等有光 物具材 磧併基 土 一 機 黏質有 之物之 定能敗 分 / 持 擔 經 使 不 現 加 物 礦 土 黏 以 質 物 能 機 蔽 遮 線 l·, 夕 紫 將 以 係 。 明 明發 發本 本即 成亦 完 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格(210Χ297々^ ) 3 310U3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艿本頁 -——裝 t ,-0 452605 Η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五、發明説明 ( 4 ) i I Μ 被 覆 為 特 徴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0 i I 本 發 明 亦 係 紫 外 線 遮 蔽 的 製 造 方 法 而 包 含 以 下 步 驟 I I I a )使 黏 土 礦 物 分 散 於 溶 劑 中 之 步 驟 I I 請 I b) 使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分 散 於 溶 劑 中 之 步 驟 先 Μ if I c ) 將 4- 刖 述 步 驟 a ) 及 b) 製 得 之 2種分散液混合並被覆之步驟 背 ιέ I I 之 I 注 I 意 I 事 I d) 使 前 述 混 合 物 進 行 固 液 分 離 之 步 驟 、 項 再 I 裝 I e ) 將 前 述 步 驟 d ) 中 製 得 之 固 形 物 加 熱 之 步 驟 £ k 為 其 特 激 之 前 述 製 造 方 法 0 貝 I I I 本 發 明 中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 係 指 含 有 選 白 氧 化 I I 钛 \ 氧 化 鈦 水 合 物 、 Μ 及 擔 持 有 氧 化 钛 及 /或氧化钛水合 I I 物 之 無 機 物 質 中 之 至 少 一 種 者 〇 訂 I 本 發 明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並 不 限 於 上 述 钛 水 合 物 I I 包 括 具 有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之 m 鉾 錫 等 之 氧 化 物 尤 I i 其 是 氧 化 亞 娥 氧 化 鋅 % Μ 及 氧 化 m 等 以 及 擔 持 有 這 些 威 氧 化 物 之 無 機 物 質 等 都 能 夠 使 用 0 1 I 發 明 管 形 1 本 發 明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 必 須 使 其 表 面 並 無 氧 化 钛 1 i T i 0 2 或 氧 化 鈦 水 合 物 等 露 出 並 且 使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具 有 i 1 易 於 膨 潤 及 分 散 之 黏 土 確 物 特 性 0 i i 此 外 » 本 發 明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的 製 造 方 法 中 黏 士 1 I 礦 物 單 m 存 在 時 以 不 影 響 其 特 性 並 且 存 在 能 夠 增 進 紫 外 1 I I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與 黏 土 礦 物 薄 片 間 結 合 力 之 溫 度 範 圍 為 其 1 1 I 基 本 條 件 0 亦 即 將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均 勻 混 合 在 黏 土 礦 1 1 本紙掁尺度適用中困國家標準(CNS ) Λ4圯枯(21〇Χ297^^ ) 4 310113 4 5 26 0 5 ir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肩工消f合作社印策 五、發明説明( 5 ) 1 | 物 之 溶 膠 (s 〇 1 )中 >使之與黏土礦物之底面接觸 ,然後在 1 ! 高 於 吸 附 水 將 脫 離 之 溫 度 進 行 加 熱 處 理 9 則 底 面 與 紫 外 線 1 1 I 遮 蔽 做 能 物 質 將 強 固 结 合 0 结 果 使 氧 化 鈦 氧 化 钛 水 合 物 請 1 1 | > Μ 及 表 面 擔 捋 這 些 成 份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被 挟 持 於 先 間 讀 1 1 黏 土 磷 物 中 使 得 氧 化 鈦 或 氧 化 鈦 水 合 物 被 包 覆 成 為 不 露 背 之 ί i 出 之 狀 態 0 i 孝 1 1 此 時 黏 土 礦 物 之 量 者 能 充 分 供 應 霜 求 將 形 成 黏 土 礦 項 再 % 1 i 裝 1 物 (C) /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H) / 黏 土 礦 物 (C)之所謂最小 ,巧 本 頁 軍 位 0 惟 量 若 不 足 則 — 部 分 將 生 成C/M/C/M/C或更倍於 i 1 1 此 之 大 小 〇 1 1 I « 般 所 得 之 氧 化 钛 或 氧 化 钛 水 合 物 較 黏 土 礦 物 其 粒 1 子 極 為 微 细 因 此 為 了 將 其 完 全 包 覆 所 需 之 黏 土 磺 物 量 變 訂 1 成 極 大 0 但 如 此 將 減 少 紫 外 媒 遮 蔽 材 料 中 所 含 有 之 钛 量 1 1 • 且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亦 變 小 之 故 不 佳 Q 因 此 由 效 率 之 觀 ί t 點 言 之 仍 >Λ 使 用 預 先 將 氧 化 钛 或 氧 化 钛 水 合 物 擔 持 於 無 ϊ 線 機 物 質 表 面 而 成 者 其 效 果 較 佳 〇 I I 黏 土 礦 物 之 各 底 面 之 間 若 於 不 改 m 其 結 晶 構 造 之 溫 度 1 範 圍 內 加 熱 則 因 可 維 持 原 來 之 结 晶 構 造 之 故 在 其 層 間 1 1 可 允 許 溶 劑 侵 入 而 成 膨 潤 狀 態 0 若 使 在 有 極 性 之 低 沸 點 溶 1 1 劑 中 膨 潤 並 分 散 於 m 除 溶 劑 則 能 夠 不 經 粉 碎 即 可 容 易 製 1 1 得 以 黏 土 痛 物 薄 片 位 於 最 外 表 面 而 以 明 治 狀 態 包 覆 紫 外 1 1 線 遮 m 機 能 物 質 所 成 單 位 之 良 好 分 散 徹 粉 體 〇 1 1 如 加 熱 溫 度 過 高 則 將 喪 失 膨 潤 分 散 性 1 而 為 了 造 成 徹 1 1 1 粒 子 化 所 進 行 之 粉 碎 操 作 將 使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將 η 出 i i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煶格(210x297,»^ ) 5 4 2 6 0 5 !Γ 經濟部中央橾隼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6 ) 1 I 於 破 斷 面 而 興 單 純 之 混 點 物 將 無 所 差 別 〇 此 處 所 稱 之 紫 1 1 外 線 遮 蔽 櫬 能 物 質 也 可 Μ 為 預 先 擔 持 沈 積 於 粒 子 表 面 者 1 1 I 〇 被 挾 持 於 內 之 氧 化 鈦 » 吸 收UV並具有對應於 含 量 的 U V遮 請 1 1 蔽 機 能 但 因 不 與 有 機 基 材 接 觸 所 Μ 不 會 發 揮 作 為 光 催 先 閲 讀 I 1 化 劑 之 氧 化 分 解 櫬 能 〇 背 而 < 1 1 I Μ 下 詳 细 說 明 本 發 明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的 製 造 方 法 0 意 事 1 I 本 發 明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的 製 造 方 法 中 首 先 步 驟 a ) 項 再 1 ί 裝 I 係 使 黏 土 礦 物 分 散 於 溶 劑 中 以 製 成 分 散 液 0 黏 土 碾 物 分 散 本 頁 液 之 濃 度 並 無 特 殊 限 制 但 由 製 造 效 率 者 考 盧 則 Μ 0 . 5至 1 1 I 3 . 0 w t%之範圍較佳 > 1 1 Γ 本 發 明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的 製 造 方 法 中 能 夠 逋 用 之 i 訂 1 黏 土 礦 物 為 具 有 層 狀 構 造 之 頁 狀 矽 酸 塩 (Ρ hi 11 0 S i 1 i c at e ) 1 例 如 皂 石 (sap on it e ) • 微 晶 高 嶺 石 (m ο η t m 0 Γ i 1 1 〇 n i t e ) 1 1 绿 多 水 等 高 嶺 土 (s me c t i t e )或桂 石 (V e r mi c u 1 i t e )- -膨潤 1 1 性 雲 母 等 0 1 線 随 後 之 步 驟b)係使 Iftfj 紫 外 媒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分 散 於 溶 劑 中 1 Η 製 成 分 散 液 〇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之 濟 度 並 無 特 殊 限 制 1 • 但 由 製 造 效 率 考 盧 則 >λ 0 . 5至3 .0 V t% 之 範 圍 較 佳 0 1 1 用 來 包 覆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之 黏 土 礦 物 的 較 佳 用 量 1 1 » 由 與 所 製 得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中 殘 存 的 氧 化 分 解 能 力 之 1 1 關 係 考 處 » 以 相 對 於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100重量份使用 1 1 20至 5 0 0重悬份較佳。 未達20重量份| 則所製得紫外線遮 ί t 蔽 材 料 之 氧 化 分 解 能 力 變 大 而 不 佳 0 另 —· 方 面 , 若 超 過 1 1 Ι 500重虽份 則多餘之黏土礦物量增多而不佳。 I 1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ML格(2mx2y7,:.>^ ) 6 310113 -4 5 2 6 0 5 Η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五、發明説明 ( 7 ) 1 i 接 著 > 步 嫌 C)係 將 如 此 製 成 的 黏 土 確 物 分 散 液 體 金 饜 1 1 氧 化 物 分 散 液 等 2 種 溶 液 混 合 並 攬 拌 〇 混 合 時 分 敗 液 之 溫 1 1 I 度 Μ 10 至 70 之 範 圍 較 佳 0 此 外 播 拌 時 間 以 0 . 5至2 4小 1 | 請 1 時 之 範 圍 較 佳 0 先 Μ 1 讀 I 此 外 »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如 能 夠 做 高 度 分 散 則 亦 背 1¾ 1 ! 之 t 可 將 其 直 接 在 黏 土 礦 物 分 散 液 中 混 合 > 包 覆 0 注 意 1 t 事 1 後 壤 之 步 驟 d)係 將 如 此 製 得 之 黏 土 確 物 與 紫 外 線 遮 蔽 項 1 1 裝 I 機 能 物 質 之 混 合 物 進 行 固 液 分 離 而 製 得 濕 餅 (c a k e ) 〇 本 最 後 步 m e ) 係 將 如 此 製 得 之 濕 餅 加 熱 以 製 得 紫 外 線 Η 1 1 ί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被 黏 土 磷 物 包 覆 而 成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0 該 1 1 Ι 加 熱 條 件 Μ 在 60 Μ 上 340¾以下之溫度中 加熱到1 05 至 1 11 ου之乾燥減量範圍為3 至 1 5 w t % 較 佳 0 乾 烽 減 量 若 未 達 1 3 w t % 則將喪失黏土礦物的特性之膨潤性而不得不藉由 i i 粉 碎 操 作 達 成 微 粒 子 化 狀 態 結 果 一 部 分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1 | 物 質 將 η 出 於 破 斷 面 處 而 不 佳 0 乾 ,LWL 嫌 減 童 若 超 過 15 W t % , 線 則 黏 土 確 物 與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之 结 合 不 充 分 在 膨 潤 1 I /分散操作中會剝離而使- -部分紫外線遮蔽機能物質中之 1 •.[ 氧 化 钛 將 η 出 而 不 佳 〇 ( 1 依 昭 <、、、 本 發 明 之 紫 外 線 遮 蔽 材 料 製 造 方 法 製 得 的 紫 外 線 1 1 遮 蔽 材 料 係 使 氧 化 钛 等 紫 外 線 遮 蔽 機 能 物 質 被 綠 多 水 高 1 l 嶺 土 姪 石 以 及 雲 母 等 頁 狀 矽 酸 塩 之 黏 土 礦 物 有 效 包 覆 ! I 而 成 者 0 i 1 當 朐 例 1 i 以 下 Μ 實 施 及 比 較 例 為 基 礎 具 體 說 明 本 發 明 > 但 本 發 1 1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掊(210x2y·?公兑) 7 310113 經濟部中央標隼扃員工消费合作社印敢 452605 Η.. 五、發明説明(8 ) 明並不受限於此。此外,在以下之實腌例及比較例中,為 了提高钛之含有率而使用以離子交換法或沈®法等將氧化 鈦及/或氧化钛水合物擔持於表面之產品,但若使用粒子 徑較大的氧化鈦或氧化鈦水合物•仍链夠達成同樣之目的 Ο hh龄例1 將四異丙氧化钦(Titan tetraiso propoxide) (K 下 簡稱為TIP)U3s投人80%醋酸溶液lOOOg中製成之氧化鈦 先質(K下簡稱為P_Ti〇2)溶膠,與將皂石(KunUine公司 製造之Saecton SA,Μ下簡稱為SAP)Ml.〇wt%澹度分散 於離子交換水中而成之溶膠4000g混合•於50t攪拌1小時 製成p-Ti〇2配位於SAP中之溶膠。 未酝位之p-Ti〇2、醋酸、TIP、以及水解生成之異丙 醇等經洗淨除去後,Μ離心沈降(centrifugal settling) 法進行固液分離製得溻胼。 S油ί例1 將比較例1中經固液分離製得之未乾煉濕餅,分散混 合於8000g之1,0%SAP溶膠中,攪拌2小時後進行固疲分離 。製得之濕餅保持於80t乾煉到在110C中乾煉減量為6% 程度為止。 l:h酧例2 將實施例1製得之乾煉物Μ研钵粉碎成為200篩目以下 之粉體後,於5001加熱2小時,製成在UOt:中乾燥減量 為0 . 2%之粉體。 ---:--1--------ίΐτ------^ (請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艿本買) 本紙乐尺度適用中國围家標準(CNS ) 格(210Χ 2W公ίί._ ) 8 310113 452605 ΙΓ 五、發明説明(9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策 hh齩例3 在 15% (MTi〇2換算)之硫酸氧钛 t 1 fan y 1 s u 1 f a t e )水 溶 液 2 1 中 添 加 高嶺土 3 0 g, 於 9 5T攪 拌 2小時 使P -T i〇2擔持 於 高 嶺 土 表 面 。放冷後反復進行固液分離及 洗淨操作而製 得 濕 餅 0 脑 例 2 將 比 較 例 3中由固液分 離 製得之 濕 投入6000 g 之 SAP 1 . 0%溶膠中並攪拌2小時後 *经由固液分維 製得濕餅。製 得 之 濕 餅 保 持 於80t乾燥劑在110t 中 之 乾燥減 量 為8%為 止 0 比 較 例 JL 將 實 施 例 2中製得之濕 餅 於 6 0 保 持 2 4小時 1 製得半 乾 煉 物 〇 如 此 製得之半乾燥物在110 X: 之 乾燥減 量 為28% bh 較 例 在 實 施 例 2中製得之乾 μρ. 燦 物,Μ 研 鉢 粉碎成 為 20 0篩目 以 下 之 黏 體 後 ,於5 0 0 t加 熱 2小時 製成在 110 V 中乾燥 減 量 為 0 . 2%以下之粉體。 比 較 例 fi 在 氧 化 鈦 含量為2%之 碟 酸氧钛 溶 液 中, 加 入 15%氨 水 至 p Η成 為 8 · 5為止*洗淨 過 濾後製 得 氧 化钛水 合 物濕餅 0 將 換 為 含 固 形物5 0 0 s之濕餅投人8 0 0 0 g 之20% 過 氧化溶 液 中 > 於 85 V 攪拌3小時製成鈦酸水溶液。 對該溶液投入 微 晶 高 嶺 石 (K u η ί ε i n e 工業 公 司製造 之 Ku nip i aF 1 以下簡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娜華獅卿賴 310113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 5 260 5 ίΓ 五、發明説明(10 ) 稱為M0N)56s後,於951C授拌96小時*使氧化鈦擔持於MON 表面。放冷後經由固液分離製得濕餅。 當胞例3 將比較例δ中經由固液分離製得之未乾燥濕胼,投入 11200s之1.0%Μ0Ν溶膠中,攪拌2小時後,經由固液分離 製得濕胼。製得之濕胼保持於80¾乾捸到在1101C之乾燥 減量為9%為止。 hh龄例7 將實施例3中製得之乾物以研钵粉碎製成200篩目Μ下 之粉體,於500*C加熱2小時,製成在110Τ乾埭減量為0.2 % Μ下之黏趙。 忡骷蒯試 Μ下對實施例1至3及比較例1至6中製得之各種粉體, 進行各種性能測試。 (1)UV反射光譜(spectrum)之測定 將實_例1、2、3之較乾燥物及比較例1、3、6之濕餅 在110T乾烽16小時後 > 在研钵中製成200篩目Μ下之粉體 ,测定各波長之反射率,结果示於表1。此外,第1圖表示 實施例1(第1_ (a))與比較例1(第1圖U))之粉體的UV反射 光譜(使用日本分光公司製造之紫外及可見光分光光度計 V- 550進行測定)。 ---^--.----ά-----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乂 297公筇) 10 31011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Χ2^7公沒) 310113 4 5 2 6 0 5 )Γ 五、發明説明(1 1 ) 表1 波長(n in) 280 320 350 375 400 實腌例1 10 9 15 56 83 比較例1 10 9 15 53 8 1 實拖例2 10 10 15 54 82 比較例3 g 9 15 53 83 實施例3 δ 9 16 5 1 79 比較例6 8 9 16 52 80 由第1圖之反射光譜及表1之结果*可知經黏土礦物 包覆之S施例1至3興未包覆之比較例1、3、6間任一組之 UV反射光譜並無太大變化。 (2 ) (J V透過強度之測定 將實施例1、2、3之乾堍粉體與比較例1、3、6之乾煉 粉體*分別對液態石腿添加使氧化呔之重量比成為1/1〇之 11 ---;------¾衣------—11------^ {請先Μ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 5 26 0 5 ΙΓ 五、發明説明(12 ) 虽,並且使充分分敗。將之挟持於間隙厚度為ο.οδΜ之2 片石英板中,以UV照射並測定300naUV之透過強度,所得 測定结果示於表2。 表2 UV透過強度UW/cn2) 透過強度 非包覆體 透過強度 包覆體 透過強度 對照姐 290 比較例1 50 實施例1 47 比較例3 48 實施例2 47 比較例6 45 實施例3 47 由表2之结果明顯可知*任一組包覆體與未包覆體之 差別極小。 (3)膨潤性及分敢性之比較 將實腌例1、2、3之乾燥粉體及比較例1、3、6之200 篩目以下的乾煉粉體*分別各取2s置分量茼中,輕敲後加 水靜置48小時並測定固形物體積之增加情形•測定结果示 於表3。 ---;------裝- -----^丨訂------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说格(210X297公歿) 31011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5 2 6 0 5 Λ ΪΓ 五、發明説明(13 ) 表3 膨潤性之比較 非包覆體 膨潤力 (nil/2g) 包覆體 膨潤力 (ml/2g) 加熱品 膨潤力 (ml/2g) 比較例1 4.2 實施例1 18.3 比較例2 5.4 比較例3 2.5 實施例2 16.8 比較例5 4.8 比較例6 2.8 實施例3 15.2 比較例7 4.5 由表: ί之结果 明顯可知 ,未經黏 土礦物包 覆之比較 1、3及6之乾煉粉體幾乎無變化,相對的實施例1、2、3之 乾燥粉體體積顯著增加•可知其膨潤狀態。另一方面•在 500t經2小時燒成之比較例2、5及7之歷積並不增加,可 知已失去膨潤性。 實胞例1與比較例2之膨潤試驗品以超音波發生器使分 散後测定與粒度分布,所得之測定结果示於第2圖。由第2 圖明白可知,粉碎到200篩目以下時實施例1與比較例2之 乾燥粉體具有相同的粒度分布•但實施例1之膨涠品容易 分散為中值(median)粒徑2.2Wn之微粒子。 (4)作為光催化劑之氧化分解能力之比較 將實施例1、2、3之乾煉粉體及比較例4之半乾粉體以 離子交換水使膨潤及分散成漿體(slur 〇)化。此外,將比 較例1、3、6中製得之濕餅再度分散成漿體化作為氧化鈦 分別取50βκ塗布於100mm之方形石英板上•於500C煸成2 义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現格(2!ΟΧ297公释) 13 310113 -* ;裝 „ 訂—^ 線-—.— C請先間讀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3圖表示實腌例2與比較例3、4之乙醛殘存里變化。 比較例3之乙醛殘存量皤著照射時間增加而急剌減少。相 對的·實施例2顯示幾乎與對照組同樣程度之殘存量。由 此可知,經由黏土碾物之包覆,因光催化劑之氧化分解被 452605 A7 B7 五、發明説明(14 ) 小時使固定化後•與ΙΟΟρρπ乙醛一齊封人燒杯中MUV照射 之。 實施例1、2、3之塗布膜呈平滑並有透明感。 實施例1、2及3與比較例1、3、4及6之乙醛殘存漘度 示於表4。 表4 殘 存 乙 醛 濃 度(Ρ pa) ΙΗ照 射 時 間 (小時) 2 3 6 12 對 照 組 94 9 1 83 68 實 施 例 1 94 90 8 1 64 比 較 例 1 62 51 36 18 實 施 例 2 91 88 79 62 比 較 例 3 44 34 22 6 比 較 例 4 77 66 44 1 9 實 拖 例 3 87 84 77 62 比 較 例 6 38 22 16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〇Χ 297公釐} 14ί 修正頁)310113 l· ——--^-------装------------後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52605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1Γ五、發明説明(15 ) 有效抑制之事實。 此外,對相對於實腌例2之乾煉物的比較例4之半乾燥 粉體,同樣測定氧化分解能力,结果明白顯示比實施例2 為大之氧化分解能力。這種現象顧示在未經充分加熱處理 ,由於紫外線遮蔽櫬能物質與黏土礦物薄片之结合不充分 。而再分散時生成一部分露出面之事實。也顯示經由粉碎 將生成破斷面而使露出之氧化鈦發揮氧化合分解能力之事 實。 由以上比較明白可知|經由黏土礦物之包覆,對UV之 反射及透過並無顯著差別,不會損及作為UV遮蔽材料之機 能之事實。另一方面由作為光催化劑之氧化分解櫬能大幅 降低之情況觀之,可知包覆情形十分良好之事實。 此外,由於被挟入黏土礦物中而容易分散故可製得透 明、均勻之塗布瞑。 發明夕放果 Μ往•許多方法被用來進行以不活性物質包覆金屬氧 化物表面之步驟•這些方法包括在液相中之加水分解反應 或中和反應使析出於粒子表面的方法,或者M CVD(化學沉 積)等步驟使蒸鍍之方法。但這些方法必須K極低濃度媛 慢進行反應,裝置上也必須有恃殊機器。此外,尚有仍呈 凝聚狀態之金靨氧化物即被包覆,或者包覆後因包覆粒子 亦為微粒仍殘存有凝聚性之故,不容易均勻分散或塗布困 難等一直未能解決。 依照本發明*經由在分散於液相中而成之紫外線遮蔽 15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Λ4規格(210X 297公芨) 310113
Jtin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艿本頁 線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5 2 6 0 5 !Γ 五、發明説明(l6 ) 機能物質溶膠中*添加經充分分散的薄片狀黏土礦物膠體 ,並經混合、固液分離後,再於低溫下加熱等極單纯之操 作•即能完成包覆。 所製得之包覆體係由黏土礦物薄片挟入紫外線遮蔽機 能物質而成者*如使膨溜分敗形成溶膠後進行塗布,則由 於黏土礦物之特性可形成薄膜,因而可製成掩蔽(masking )效率高之UV遮蔽膜。此外,若混入製作薄膜用之原料樹 脂中,予Μ延伸並使黏土礦物薄片定向,則能製得UV遮蔽 材料徹粒子均勻分散之高隈掩蔽率薄膜。這些產物由於包 覆之黏土礦物薄片之厚度為nm層次之槿薄吠態,不會有UV 吸收能力之阻害而能夠表現相當於其含量之UV遮蔽機能。 另一方面因為不與分機基材接觭•所以不會表現作為光催 化劑之氧化櫬能。 圖之簡里說明 第1圖分別表示實施例1(a)及比較例1(b)中製得粉體 之UV反射光譜。 第2圖表示實施例1及比較例2中製得粉體之膨潤及分 散前後的粒度分布。 第3圖表示實施例2及比較例3、4中製得粉體之作為光 催化劑機能之氧化分解性能。 ---r.--.----¢-----Γ ------^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4规格(210X 297公犮) ι β 310 113

Claims (1)

  1. 第87116667號專利申請案 申請專利範匾修正本(90年4月1 3曰) 1. 一種紫外線遮蔽材料*係以將紫外線遮蔽機能物質K 黏土礦物加以包覆為其特激者,其中紫外線遮蔽機能 物質於該紫外線遮蔽衬料中之含量為16至83重量X。2.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1項之紫外線遮蔽材料,其中該黏 土礦物為頁狀砂酸塩(phillosilicate)者。 頁 該 中 其 料 材 蔽 遮 線 外 紫 之 項 2 第 園 範 利 専 請 申 如 3 土 薄 高 水 多 綠 為 塩 酸 矽 狀 C 石 蛭 r e V 母 雲 及Μ 者 料 材 蔽氧 遮、 媒钛 外化 紫氧 之 自 項選 一 係 任質 中物 項能 3 機 至蔽 第遮 圍線 範外 利紫 専該 請中 申其 如 , 物 機 無 之 物 合 水 钛 氧 或 / 及 钛 化 氧 有 持 擔 物 合 水 钛 化 者 t£ 種 一 少 至 中 質 步 列 下 括 包 法 方 該 法 方 造 製 之 料 材 蔽 遮 線 外 紫 種1 5 驟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福利委會印製 驟 步 之 中 、 劑 驟溶 步於 之散 中分 劑質 溶物 於能 散慊 分蔽 物遮 礦線 土外 黏紫 使 使 \ly λ—/ 步 之 覆 包 並 合 混 液 散 分 Iwml 種 2 之 得 製 b 及 λ—/ a 驟 步 述 前 將 驟 驟 步 之 離 分 液 固 行 進 物 合 混 述 前 使 驟 步 之 熱 加 物 形 固 之 得 製 \—/ d 嫌 步 述 前 將 \J/ 其 法 方 造 製 料 材 0 遮 線 外 紫 之 項 5 第 圃 範 利 專 請 申 如 6 加 中 度 溫 之 下K V ο 5 3 上Μ V ο 6 在 係 熱 加 之 \—/ Θ 驟 步 該 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a S家標準(C N S ) A 4規格(210 X 297公登) 310113 45 26 0 5 H3 熱到在liot:乾煉滅量為3至15wt%範園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圃第5項之紫外鎳遮蔽材料之製逭方法* 其中該黏土礦物僳頁狀矽酸塩者。 8. 如申講専利範園第7項之紫外線遮蔽材料之製造方法 ,其中該頁狀矽酸塩係綠多水高嶺土、姪石、及雲母 者0 9. 如申請專利範画第5至δ項中任一項之紫外線遮蔽材科 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紫外嬢遮蔽櫬能物霣係理自氧化 钛、氧化钛水合物、擔持有氧化鈦及/或氣化鈦水合物 之無«物質中至少一種者。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福利委8會印¾.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a画家揉準(CN S )A4規格(210 X 297公!») 2 310113
TW087116667A 1998-05-14 1998-10-08 Ultraviolet-cutoff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thereof TW45260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828498 1998-05-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52605B true TW452605B (en) 2001-09-01

Family

ID=15449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16667A TW452605B (en) 1998-05-14 1998-10-08 Ultraviolet-cutoff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thereof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146763A (zh)
EP (1) EP0957140A3 (zh)
KR (1) KR100324406B1 (zh)
TW (1) TW4526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8303B2 (ja) * 2000-11-24 2010-12-15 石原産業株式会社 顆粒状無機質充填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顆粒状無機質充填剤を配合してなる樹脂組成物
KR100414149B1 (ko) * 2001-01-12 2004-01-07 주식회사 삼한 씨원 광촉매작용을 하는 점토벽돌의 제조방법
CN105887157B (zh) * 2016-05-13 2017-05-31 中环清新人工环境工程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用于空气净化的蜂窝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007698A (zh) * 2019-05-28 2020-12-01 夏普株式会社 组成物、涂覆方法和多层结构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3808A (ja) * 1984-02-06 1985-08-26 Kao Corp 化粧料
JPS60181166A (ja) * 1984-02-28 1985-09-14 Pola Chem Ind Inc 表面処理顔料及びそれを配合してなる化粧料
JP2519465B2 (ja) * 1987-08-05 1996-07-31 株式会社資生堂 複合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978989B2 (ja) * 1990-12-04 1999-11-15 エンジェルハード・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改良板状顔料
JP3053667B2 (ja) * 1991-06-10 2000-06-19 株式会社資生堂 ホトクロミック性紫外線遮蔽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皮膚外用剤
US5478550A (en) * 1992-11-06 1995-12-26 Nippon Inorganic Colour & Chemical Co., Ltd. Ultraviolet-shielding agent,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cosmetic composition compounded therewith
KR100509850B1 (ko) * 1994-09-14 2006-04-17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세이도 피부색조정용조성물
GB9504962D0 (en) * 1995-03-11 1995-04-26 Tioxide Group Services Ltd Composite pigmentary material
JP3237078B2 (ja) * 1995-08-28 2001-12-10 触媒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薄片状被覆粒子および化粧料組成物
JP3480879B2 (ja) * 1995-09-19 2003-12-22 株式会社ノエビア 化粧料
US5705444A (en) * 1996-05-06 1998-01-06 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 Company Filter material of ceramic oxide fibers and vermiculite particles
JPH1087469A (ja) * 1996-09-13 1998-04-07 Ichimaru Pharcos Co Ltd 紫外線防御剤
US5898358A (en) * 1997-07-25 1999-04-27 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 Vermiculite-coated f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146763A (en) 2000-11-14
EP0957140A3 (en) 2000-05-10
EP0957140A2 (en) 1999-11-17
KR19990088314A (ko) 1999-12-27
KR100324406B1 (ko) 2002-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75396C2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покрытия
Fatima et al. Green synthesis of f-CdWO4 f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and adsorptive removal of Bismarck Brown R dye from water
Sarkar et al. Size-dependent optical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VO4 nanocrystals
CA2962010C (en) Sio2 coated pvd aluminium effect pigment powder or suspension
Wang et al.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ure-phase BiFeO3
EP3546426B1 (en) Black-film-forming mixed powd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Stambolova et al. Porous photocatalytically active ZnO films obtained from ethylcellulose modified solutions by spray pyrolysis
López-Salinas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tructured powders of Bi2O3, BiOCl and Bi
Razi et al.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by composition control of mechano-thermally synthesized BiVO4-Cu2O nanocomposite
JP5288085B2 (ja) 有機無機複合粒子粉末の製造法、該有機無機複合粒子粉末からなる有機無機複合顔料並びに該有機無機複合顔料を用いた塗料及び樹脂組成物、該有機無機複合顔料を含む顔料分散体及びマスターバッチペレット
JP5205204B2 (ja) 単斜晶系微粒子酸化ビスマスの製造方法、紫外線遮蔽用分散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紫外線遮蔽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TW452605B (en) Ultraviolet-cutoff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thereof
Kamaruddin et al. Quartz–titania composites for the photocatalytical mod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Junru et al.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balt blue mica coated titania pearlescent pigment
JP2015527429A (ja) 無機粒子の表面処理方法
CN116675248A (zh) 一种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
EP2512650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ingekapselten metall-kolloiden als anorganische farbpigmente
Wang et al.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 red by BaTiO3 nanoparticles via a direct hole oxidation mechanism
El-Toni et al. Coating and phot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lcia-doped ceria with amorphous silica by a seeded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JP5327848B2 (ja) 紫外線遮蔽用分散体および紫外線遮蔽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JP2019172526A (ja) チタニアナノ粒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紫外線遮蔽材
Zhang et al. Rapid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photocatalysis of pure bismuth A-site perovskite of Bi (Mg 3/8 Fe 2/8 Ti 3/8) O 3
Rai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nanosized CdS hollow spheres
El-Toni et al. Silica coating and phot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4, 4′-diaminostilbene–2, 2′-disulfonic acid nanocomposite
KR20030038046A (ko) 나노크기의 산화아연 입자 및 그를 함유하는 수계 분산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