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90788B - Fishing line guide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 Google Patents

Fishing line guide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390788B
TW390788B TW087118697A TW87118697A TW390788B TW 390788 B TW390788 B TW 390788B TW 087118697 A TW087118697 A TW 087118697A TW 87118697 A TW87118697 A TW 87118697A TW 390788 B TW390788 B TW 3907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shing line
fixed shaft
rotor
fish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18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kazu Hirayama
Yuzo Kawabe
Taisei Morise
Seiichi Aratake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390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3907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08Pick-up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Description

附件1A第87118697號專利申請案_ 年名月,尸日修正/更正/補充 中文說明書修正頁^ 民國88年8月修正 五、發明說明(5 ) 導至釣線滾子上的同時捲繞捲筒的外圓周,如此釣線使其 移動方向改變。在此情況中,因爲當釣線捲繞捲筒時,釣 線藉著偏壓機構而朝向釣線引導表面移位,所以當釣線開 始與釣線滾子嚙合時,釣線嚙合釣線滾子上的一點,但是 當釣線朝向捲筒行進而脫離釣線滾子時,釣線於沿著釣線 滾子的不同軸向位置處離開釣線滾子。因此,釣線在由釣 線滾子引導時與釣線滾子的釣線引導表面接觸。與釣線引 導表面的嚙合給予釣線一扭轉,而此扭轉是在釣線從捲筒 釋放時給予釣線的扭轉的相反方向。並且,當釣線與釣線 引導表面接觸時,可以穩定的方式準確地產生釣線扭轉, 同時一直使釣線移位在釣線滾子的圓周表面上的第一半圓 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側。 釣線滾子最好形成有直徑小於釣線引導表面的有變化 的直徑的環狀表面,而釣線引導表面位在固定軸護蓋與環 狀表面之間,使得釣線的一部份響應轉子的旋轉而接觸環 狀表面。 根據本發明的上述態樣,釣線在捲繞捲筒的外圓周時 從釣線滾子被引導。因爲釣線滾子具有小直徑的環狀表面 ,所以釣線在接觸釣線引導表面之前或之後被拉至環狀表 面。可以穩定的方式產生釣線扭轉,同時一直使釣線移位 在釣線滾子的圓周表面上的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側 。另外,因爲釣線引導表面具有凸緣形狀’使得在固定軸 護蓋側的直徑增加,所以當釣線與釣線引導表面接觸時’ 產生於相同方向的釣線扭轉。因此,永遠可以使所產生的 本纸張义度1¾用中0囤家標準(CNS)A·!规格(210 > 297公坌) • >^1 n n ^^1 I V·· - IJ f^i n n I f^i -. .- {汸先閱-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笃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t合作社印製 -8- 抑沪部中""'^^β-τ消 fr4·竹.^印5? A7 _______B7五、發明説明(1 ) 發明背景 A. 發明領域 本發明相關於旋轉線軸的釣線引導機構,尤其相關於 安裝在可旋轉地支撐於轉子的一對轉子臂的梢端處的一對 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之一上的旋轉線軸的釣線引導機構 ,用來引導釣線至捲筒。 B. 相關技術的敘述 在旋轉線軸中,轉子構成爲繞捲筒旋轉。用來引導釣 線至捲筒上的釣線引導機構安裝在一對半圓形支撐臂支撐 構件之一的一端處。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及釣線引導機 構可繞捲筒與轉子一起旋轉。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及釣 線引導機構在釣線釋放位置與釣線捲繞位置之間樞轉。釣 線引導機構設置有第一端固定於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之 一的固定軸,固定於固定軸的第二端且上面安裝有半圓形 支撐臂的一端的固定軸護蓋,以及在固定軸護蓋與半圓形 支撐臂支撐構件之間可旋轉地支撐在固定軸上的釣線滾子 。在釣線引導機構中,當釣線要被釋放時,半圓形撐臂擺 動至釣線釋放位置,而使釣線從捲筒的前端側釋放。並且 ,在捲繞釣線於捲筒上時,當半圓形支撐臂擺動至釣線捲 繞位置且手柄旋轉時,釣線由半圓形支撐臂引導而與釣線 滾子的外圓周表面接觸,並且由釣線滾子引導而在釣線方 向改變之下捲繞捲筒的外圓周。 在旋轉線軸中,當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及釣線引導 (誚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本茛) •裝·
、1T 線 本紙張尺度適州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4- Α7 Β7 五、發明說明(10) ί:ί先闓讀背面之fis事項再填Η本頁) 界定在釣線的一部份與一直線之間。此角度位在由釣線及 直線所界定的平面中。釣線的上述部份從釣線與釣線滾子 的接觸點延#至釣竿的導件。直線與固定軸的旋轉軸線平 行且從接觸點延伸。上述角度爲銳角。 旋轉線軸的轉子的成對轉子臂最好繞在二者之間延伸 的樞轉線樞轉。此樞轉線靠近轉子的中心軸線地進一步延 伸通過捲筒。一切線以轉子的中心軸線爲中心地被界定在 靠近成對轉子臂之一界定的半徑處。此切線垂直於樞轉線 。固定軸的旋轉軸線與切線界定一銳角,使得固定軸的一 端比固定軸的另一端靠近捲筒。 釣線引導表面最好爲環狀的環形表面,其相對於垂直 於固定軸的旋轉軸線所界定的一平面稍微傾斜。 釣線引導表面可較佳地爲平行於固定軸的環狀表面。 釣線引導表面可較佳地朝向固定軸護蓋傾斜。 釣線引導表面的內圓周部份與釣線引導表面的外圓周 部份之間的相對於固定軸的旋轉軸線的軸向距離是在釣線 滾子的最大長度的1%到15%的範圔內。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f合作社印製 釣線引導表面的內圓周部份與釣線引導表面的外圓周 部份之間的釣線引導表面的徑向高度最好是在釣線滾子的 最大外徑的1%到15%的範圍內。 釣線引導表面的外圓周部份最好於其橫截面形成有一 去角部份。 去角部份的半徑最好是在0.1毫米到0.5毫米的 範圍內。 本纸張义度適用中0國家標準(CNS)A4规恪(210 * 297公坌) -13 - 經浐部中决^.^•^,,η.'τ.消於合竹ΐί印來 A7 __ B7_____ 五、發明説明(2 ) 機構樞轉至釣線釋放位置時,釣線被釋放。釣線捲繞捲筒 及其所界定的軸線,此軸線在相應於釣線從捲筒釋放時的 行進方向的方向延伸。當釣線從捲筒的前端被釋放或拋擲 時,釣線在離開捲筒時是以螺旋形狀的形式被釋放或拋擲 ,使得釣線中產生釣線扭轉。當釣線被捲回捲筒時,由於 釣線由半圓形支撐臂及釣線滾子引導,因此釣線是沿著平 行於捲筒軸線的路徑被拉入,並且從捲筒的軸線被捲繞捲 筒的圓周。結果,釣線中發生扭轉,此扭轉的方向與釣線 釋放模式中的扭轉方向相反。例如,在從前側觀看時釣線 是被順時針捲繞的旋轉線軸中,當釣線捲繞捲筒時,釣線 中所產生的釣線扭轉當從捲繞方向的上游側觀看時是逆時 針扭轉。一般而言,在旋轉線軸中,爲避免扭轉從捲筒饋 送的釣線,釣線是以扭轉的情況捲繞捲筒。在此情況中, 如果在釣線饋送模式及釣線捲繞模式中產生於相反方向的 相同釣線扭轉,則在捲繞捲筒的釣線中不會留下任何額外 的釣線扭轉。 但是,當釣線正由釣線滾子引導時,在某些情況中, 根據釣線滾子與釣線之間的接觸,額外的釣線扭轉產生在 釣線中。更明確地說,施加於釣線的力的大小及/或方向 由於與釣線滾子的接觸阻力而改變,使得有未預期的移動 或彎曲力施加於釣線,導致產生如上所述的額外的釣線扭 轉。結果,傳統的釣魚線軸遭遇到釣線扭轉留在捲繞捲筒 的釣線中的問題,使得難以順利地饋送釣線,並且可能無 法於想要的方向拋擲釣具。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J--,---,---裳-- I (誚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Η訂 線 -5 - 年殳月/广日修正/更正/補无:; 五、發明說明(23 ) 釣線扭轉精確度。 (^先閱汸背面之注S事項再填寫本頁) 在此情況中,因爲釣線L朝向固定軸護蓋2 1移位, 所以可永遠在釣線滾子2 3的圓周表面上將由釣線滾子 2 3引導的釣線L從固定軸護蓋2 1側移位至第一半圓形 支撐臂支撐構件7側,因而產生穩定的釣線扭轉。另外, 因爲凸緣部份形成在釣線引導表面3 4 d成爲使得在固定 軸護蓋2 1側的部份具有較大的直徑,所以即使釣線L與 釣線引導表面3 4 d接觸,也可產生於相同方向的釣線扭 轉。因此,所產生的釣線扭轉的方向可永遠與釣線饋送模 式中的釣線扭轉相反,並且可增進相反的釣線扭轉的產生 精確度。 第二實施例 經-部智慧財產局9、工消费合作社印裂 如圖6及7所示,第二實施例的釣線引導機構8 —的 釣線滾子2 3 /包含許多第一實施例的釣線滾子2 3的特 徵。例如,釣線滾子2 3 —包含平行表面3 4 a ,推拔表 面34b,釣線引導表面34d,以及第二傾斜表面 34e。但是,釣線滾子23 >也包含弧形表面34 i及 第一傾斜表面3 7。釣線滾子2 3 >的各種不同的表面是 以平行表面34a,推拔表面34b,弧形表面34 i , 第一傾斜表面3 7,釣線引導表面3 4 d,第二傾斜表面 3 4 e的順序從圖7的左側開始形成。 平行表面3 4 a與第二傾斜表面3 4 e的最大直徑部 份(於圖7的右端處)具有相同的外徑。弧形表面3 4 i 本纸狀·$_剌巾關家標準(C\S)A4祕(21GX29:·公S ) --- •26- 經沪部中央榀^-而Ά 1.消灸合作、^印粼 A7 _____B7_ 五、發明説明(3 ) 曰本專利申請案特許公開第He i 8 - 2 3 8 3 4 號及第He i 8 — 23836號揭示克服上述的釣線扭 轉問題的技術方案。上述兩案中所揭示的旋轉線軸設置有 釣線引導機構,其中釣線滾子形成爲推拔形狀,其直徑於 轉子(在釣線滾子的前端側)的釣線捲繞旋轉方向逐漸增 加,並且釣線引導部份形成在釣線滾子的半圓形支撐臂支 撐構件側或是在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上。在此釣線引導 機構中,釣線滾子設置成使得釣線被偏壓朝向半圓形支撐 臂支撐構件,並且釣線在與釣線引導部份接觸以因而限制 其於軸向的移動之下被引導至捲筒。以此種配置,釣線於 軸向的移動由釣線滾子抑制,並且防止釣線滾子與半圓形 支撐臂支撐構件之間的線嚙合。並且,釣線滾子形成爲直 徑在釣線捲繞旋轉方向逐漸增加的推拔形狀,使得釣線與 釣線滾子的大直徑側及小直徑側之間產生摩擦力的差異, 並且與釣線饋送模式中相反的釣線扭轉產生在釣線中。 在上述的習知釣線引導機構中,因爲釣線被偏壓朝向 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並且釣線與用來引導的釣線引導 部份接觸,所以釣線的移動被抑制,並且釣線的嚙合減輕 。但是,當釣線與位在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側的釣線引 導部份接觸時,產生與在釣線饋送方向的扭轉相同方向的 釣線扭轉,因而無法準確地產生與在釣線饋送模式中的扭 轉相反的釣線扭轉。 並且,因爲與釣線饋送模式中的扭轉相反的釣線扭轉 是藉著利用在形成爲直徑於轉子(在釣線滾子的前端側) 本紙張尺度適州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誚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本頁) -裝_ 線 -6- Η千牙月/户曰修正/更正/補夫 A7 B7____ 五、發明說明(25 ) 的方向的扭轉可以高精確度產生在與旋轉的釣線滾子 2 3 <接觸的釣線L中。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釣線引導表面3 4 d以與第一實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形 成。在釣線捲繞模式中朝向固定軸護蓋2 1移位的釣線L 與釣線引導表面3 4 d接觸。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高度 及在寬度方向的長度及釣線滾子2 3 —的最大直徑與第一 實施例中相同。 第一傾斜表面3 7的小直徑端部3 7 a及大直徑端部 3 7 b的截面分別形成爲角形。如果端部3 7 a及3 7 b 不成爲圓角而是如此地被角形去角,如圖6所示,則與釣 線滾子2 3 #接觸的釣線L不會在端部3 7 b處於軸向移 位。釣線L被高精確度地定位同時,朝向捲筒4的從釣 線滾子2 3 /釋放離開的釣線不會在端部3 7 a處於軸向 移位。如此,釣線可被高精確度地定位。因此,沿著第~ 傾斜表面3 7捲繞的釣線的相位可被決定於一預定値,並 且可以較高的精確度在傾斜位在第一傾斜表面3 7上的釣 線中產生於相反方向的釣線扭轉。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可瞭解圖6中的線F如相關於第一實施例所述者界定 大致相同的角度α,但是圖6中的角度α可稍微小於第一 實施例中的角度α。_線F大致平行於釣線滾子2 3 /的旋 轉軸線,並且進一步相應於固定軸2 0的中心。另外,圖 6的線F不垂直於轉子3的旋轉軸線’圖6中的線F淸楚 地從垂直於轉子3的旋轉軸線的平面成角度偏離。角度ό 界定在此平面與線F之間。因此,釣線滾子2 3/的旋轉 本纸張义芰過用中0國家標準(CNSM·}規恪(210 X 297公ί ) -28 -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的釣線捲繞旋轉方向逐漸增加的推拔形狀的形式的釣線滾 子的圓周表面的大直徑側的摩擦力比在小直徑側的摩擦力 大的事實而產生,所以難以準確地產生釣線扭轉。 發明槪說 本發明的目的爲在通過釣線滾子的釣線中準確產生與 釣線饋送模式中相反的釣線扭轉。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旋轉線軸的釣線引導機構安裝 在二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的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 上,而二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安裝在旋轉線軸的轉子的 一對轉子臂的梢端處以可樞轉移動。釣線引導機構是用來 引導釣線至旋轉線軸的捲筒上。釣線引導機構包含固定軸 ,其第一端固定於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固定軸護 蓋在與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隔開的間隔處被扣持於 固定軸的第二端。釣線滾子在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 與固定軸護蓋之間可旋轉地支撐在固定軸上,用來在釣線 藉著轉子的旋轉而捲繞捲筒時引導釣線至捲筒上。反向扭 轉產生機構包含釣線引導表面及偏壓機構。釣線引導表面 形成在釣線滾子的一部份上。釣線引導表面具有朝向相鄰 於固定軸護蓋的釣線滾子側增加的有變化的直徑。偏壓機 構構成爲用來響應轉子的旋轉而使釣線抵靠釣線引導表面 移位》反向扭轉產生機構在釣線中產生與釣線從捲筒釋放 時釣線中所發生的扭轉方向相反的扭轉。 在此釣線引導機構中,釣線在藉著轉子的旋轉而被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丨O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f寫本頁) .裝*
、1T |年多月/产 曰修正/史正/補无 A7 |年多月/产 曰修正/史正/補无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7 五、發明說明(28 ) (c )在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中,釣線引導表面3 4 d 爲ί頃斜》但是’釣線引導表面可以是垂直於釣線滾子2 3 的軸線的直立壁表面。 (d )在先前的實施例中,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內 IH周端部形成爲角形,使得釣線扭轉主要產生在釣線引導 表面3 4 d與第一傾斜表面3 4 c之間的邊界部份處。但 是’可以藉著使此部份成爲圓角而使釣線扭轉主要產生在 第一傾斜表面3 4 c處。 本發明的功效 在本發明的各實施例中,旋轉線軸的釣線引導機構各 形成爲將釣線引向在固定軸護蓋側具有大直徑的釣線滾子 的一部份’明確的說就是釣線引導表面3 4 d,因而可以 藉著使釣線在釣線滾子的圓周表面上永遠朝向半圓形支撐 臂支撐構件移位來產生穩定的的線扭轉。另外,因爲釣線 引導表面3 4 d形成爲具有朝向固定軸護蓋增加的直徑的 凸緣形狀’所以即使釣線與釣線引導表面接觸,也可產生 於相同方向的釣線扭轉。因此,所產生的釣線扭轉的方向 可永遠與釣線饋送模式中的釣線扭轉相反,並且可增進相 反的釣線扭轉的產生精確度。 在不離開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下可改變本發明的各種 不同的細節。另外,以上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 說明用,並非用來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 所界定的本發明。 本纸張又度適用中S國家標準(CNS)A4境格(210 X 297公望) — JI — 41· — !—^ — — — · I I I I “ I ·1 — 111 — · ^^ {請先閱讀背面之-1¾事項再填寫本頁) -31 - 附件1A第87118697號專利申請案_ 年名月,尸日修正/更正/補充 中文說明書修正頁^ 民國88年8月修正 五、發明說明(5 ) 導至釣線滾子上的同時捲繞捲筒的外圓周,如此釣線使其 移動方向改變。在此情況中,因爲當釣線捲繞捲筒時,釣 線藉著偏壓機構而朝向釣線引導表面移位,所以當釣線開 始與釣線滾子嚙合時,釣線嚙合釣線滾子上的一點,但是 當釣線朝向捲筒行進而脫離釣線滾子時,釣線於沿著釣線 滾子的不同軸向位置處離開釣線滾子。因此,釣線在由釣 線滾子引導時與釣線滾子的釣線引導表面接觸。與釣線引 導表面的嚙合給予釣線一扭轉,而此扭轉是在釣線從捲筒 釋放時給予釣線的扭轉的相反方向。並且,當釣線與釣線 引導表面接觸時,可以穩定的方式準確地產生釣線扭轉, 同時一直使釣線移位在釣線滾子的圓周表面上的第一半圓 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側。 釣線滾子最好形成有直徑小於釣線引導表面的有變化 的直徑的環狀表面,而釣線引導表面位在固定軸護蓋與環 狀表面之間,使得釣線的一部份響應轉子的旋轉而接觸環 狀表面。 根據本發明的上述態樣,釣線在捲繞捲筒的外圓周時 從釣線滾子被引導。因爲釣線滾子具有小直徑的環狀表面 ,所以釣線在接觸釣線引導表面之前或之後被拉至環狀表 面。可以穩定的方式產生釣線扭轉,同時一直使釣線移位 在釣線滾子的圓周表面上的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側 。另外,因爲釣線引導表面具有凸緣形狀’使得在固定軸 護蓋側的直徑增加,所以當釣線與釣線引導表面接觸時’ 產生於相同方向的釣線扭轉。因此,永遠可以使所產生的 本纸張义度1¾用中0囤家標準(CNS)A·!规格(210 > 297公坌) • >^1 n n ^^1 I V·· - IJ f^i n n I f^i -. .- {汸先閱-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笃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t合作社印製 -8- A7 ____ B7 五、發明説明(6 ) 釣線扭轉方向是在與釣線被釋放時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最好是當釣線響應轉子的旋轉而從釣竿的導件捲繞捲 筒時’釣線在與環狀表面嚙合之前嚙合釣線引導表面。 或者是當釣線響應轉子的旋轉而繞捲筒從釣竿的導件 延伸時,釣線在與環狀表面嚙合之後嚙合釣線引導表面。 偏壓機構最好包含固定軸的方向,其中一角度界定在 釣線的一部份與一直線之間。此角度位在由釣線及直線所 界定的平面中。釣線的上述部份從釣線與釣線滾子的接觸 點延伸至釣竿的導件。上述直線與固定軸的旋轉軸線平行 且從接觸點延伸。另外,上述角度爲銳角。 旋轉線軸的轉子的成對轉子臂繞在二者之間延伸的樞 轉線樞轉。此樞轉線靠近轉子的中心軸線地進一步延伸通 過捲筒,且一切線以轉子的中心軸線爲中心地被界定在靠 近成對轉子臂之一界定的半徑處。上述切線垂直於樞轉線 。固定軸的旋轉軸線與切線界定一銳角,使得固定軸的一 端比固定軸的另一端靠近捲筒。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旋轉線軸的釣線引導機構安 裝在二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的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 件上,而二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安裝在旋轉線軸的轉子 的一對轉子臂的梢端處以可樞轉移動。釣線引導機構是用 來引導釣線至旋轉線軸的捲筒上。釣線引導機構包含如上 所述的固定軸,固定軸護蓋,及釣線滾子。另外,反向扭 轉產生機構包含釣線引導表面,偏壓機構,及傾斜表面。 釣線引導表面形成在釣線滾子的一部份上,具有朝向相鄰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n n· n· nf. 1^1 mH n In m n ·· (誚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ιτ 線 -9- 經"'部中央"-卒而^^消费合^^印^ A7 _____ _ B7五、發明説明(7 ) 於固定軸護蓋的釣線滾子側增加的有變化的直徑。傾斜表 面形成在釣線滾子上而相鄰於釣線引導表面,其具有小直 徑端及大直徑端。大直徑端相鄰於釣線引導表面,並且大 直徑端不大於釣線引導表面的最小直徑部份。偏壓機構構 成爲當釣線響應轉子的旋轉而從釣竿的導件延伸時,使釣 線在嚙合釣線滾子時朝向大直徑端且抵靠釣線引導表面移 位。釣線滾子另外構成爲使得當釣線響應轉子的旋轉而從 釣線滾子釋放且延伸離開而朝向捲筒時,釣線嚙合傾斜表 面的小直徑端。反向扭轉產生機構在釣線中產生與響應釣 線從捲筒釋放而在釣線中所發生的扭轉方向相反的扭轉。 在此釣線引導機構中,在釣線的捲繞操作時,釣線在 藉著轉子的旋轉而從釣線滾子被引導的同時捲繞捲筒的外 圓周。當釣線捲繞釣線滾子時,釣線的方向改變。在此情 況中,因爲釣線藉著偏壓機構而朝向釣線引導部份移位, 並且因爲設置有傾斜表面,所以釣線在被驅策至在釣線滾 子的傾斜表面的大直徑側的端部下被引導至釣線滾子的圓 周表面上,並且在被傾斜置於在小直徑側的端部處之下被 釋放離開而朝向捲筒,以及被定位於在傾斜表面的小直徑 側的端部處。如此,釣線被引向捲筒的位置在釣線滾子的 圓周表面上從固定軸護蓋側朝向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側 移位,因而給予釣線一扭轉,,而此扭轉與釣線從捲筒釋 放時給予釣線的扭轉方向相反。 傾斜表面的長度最好是在釣線滾子的最大長度的1 % 到4 0 %的範圍內。 (誚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裝.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牟(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10- 經浐部中决«.準而B.1,消费合作·#印免 A7 __ B7_ 五、發明説明(8 ) 傾斜表面的小直徑端與大直徑端最好界定在0 . 5度 到1 0度的範圍內的傾斜角。 偏壓機構最好包含固定軸的方向’其中一角度界定在 釣線的一部份與一直線之間》此角度位在由釣線及直線所 界定的平面中。釣線的上述部份從釣線與釣線滾子的接觸 點延伸至釣竿的導件。上述直線與固定軸的旋轉軸線平行 且從接觸點延伸。上述角度爲銳角。 旋轉線軸的轉子的成對轉子臂最好繞在二者之間延伸 的樞轉線樞轉。此樞轉線靠近轉子的中心軸線地進一步延 伸通過捲筒,且一切線以轉子的中心軸線爲中心地被界定 在靠近成對轉子臂之一界定的半徑處。此切線垂直於樞轉 線。固定軸的旋轉軸線與切線界定一銳角,使得固定軸的 一端比固定軸的另一端靠近捲筒。 最好有一平面被界定成垂直於轉子的旋轉軸線,並且 届定軸的旋轉軸線與轉子的旋轉軸線界定小於2 0度的角 度。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旋轉線軸的釣線引導機構安 裝在二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的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 件上,而二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安裝在旋轉線軸的轉子 的一對轉子臂的梢端處以可樞轉移動。釣線引導機構是用 來引導釣線至旋轉線軸的捲筒上。釣線引導機構包含固定 軸,固定軸護蓋,及釣線滾子。另外,反向扭轉產生機構 包含第一定位機構,第二定位機構,以及偏壓機構。第二 定位機構是在釣線滾子相對於固定軸靠近第一半圓形支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本莨) -裝. • 1--r 訂 -11 -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臂支撐構件之側,而第一定位機構是在第二定位機構相反 於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之側。第一定位機構構成爲 用來在釣線響應轉子的旋轉而從釣竿的導件朝向釣線滾子 延伸時,引導釣線滾子與釣線之間的嚙合。第二定位機構 構成爲用來在釣線響應轉子的旋轉而從釣線滾子朝向捲筒 延伸時,引導釣線滾子與釣線之間的嚙合。偏壓機構構成 爲用來將釣線朝向第一定位機構偏壓。反向扭轉產生機構 在釣線中產生與響應釣線從捲筒釋放而在釣線中所發生的 扭轉方向相反的扭轉。 在上述的釣線引導機構中,當釣線接近釣線滾子時, 其於第一位置處被偏壓至與釣線滾子接觸。當釣線從釣線 滾子被釋放離開而朝向捲筒時,釣線被定位在釣線滾子上 的不同位置處。如此,釣線被釋放而朝向捲筒的位置相對 於固定軸護蓋側移位。釣線嚙合釣線滾子的位置與釣線離 開釣線滾子的位置相比的改變使得可以預定釣線捲繞捲筒 時在釣線中所產生的釣線扭轉的方向。因此,可以高精確 度產生在相反方向的釣線扭轉。 第一定位機構最好包含形成在釣線滾子的圓周表面上 的釣線引導表面,此釣線引導表面具有朝向固定軸護蓋增 加的有變化的直徑。 第二定位機構最好爲在釣線滾子的圓周表面上的一反 曲點,此反曲點具有一小直徑。此小直徑界定釣線滾子的 圓周表面的所有部份的最小直徑。 偏壓機構最好包含固定軸的方向。明確地說,一角度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銷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一^寫本頁) 裝.
*1T -12- Α7 Β7 五、發明說明(10) ί:ί先闓讀背面之fis事項再填Η本頁) 界定在釣線的一部份與一直線之間。此角度位在由釣線及 直線所界定的平面中。釣線的上述部份從釣線與釣線滾子 的接觸點延#至釣竿的導件。直線與固定軸的旋轉軸線平 行且從接觸點延伸。上述角度爲銳角。 旋轉線軸的轉子的成對轉子臂最好繞在二者之間延伸 的樞轉線樞轉。此樞轉線靠近轉子的中心軸線地進一步延 伸通過捲筒。一切線以轉子的中心軸線爲中心地被界定在 靠近成對轉子臂之一界定的半徑處。此切線垂直於樞轉線 。固定軸的旋轉軸線與切線界定一銳角,使得固定軸的一 端比固定軸的另一端靠近捲筒。 釣線引導表面最好爲環狀的環形表面,其相對於垂直 於固定軸的旋轉軸線所界定的一平面稍微傾斜。 釣線引導表面可較佳地爲平行於固定軸的環狀表面。 釣線引導表面可較佳地朝向固定軸護蓋傾斜。 釣線引導表面的內圓周部份與釣線引導表面的外圓周 部份之間的相對於固定軸的旋轉軸線的軸向距離是在釣線 滾子的最大長度的1%到15%的範圔內。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f合作社印製 釣線引導表面的內圓周部份與釣線引導表面的外圓周 部份之間的釣線引導表面的徑向高度最好是在釣線滾子的 最大外徑的1%到15%的範圍內。 釣線引導表面的外圓周部份最好於其橫截面形成有一 去角部份。 去角部份的半徑最好是在0.1毫米到0.5毫米的 範圍內。 本纸張义度適用中0國家標準(CNS)A4规恪(210 * 297公坌) -13 - 麫尹‘部+次杧卒而·.只-T消tA口作和印?木 A7 B7 五、發明説明(11 ) 釣線引導表面的內圓周部份最好於橫截面形成有具有 角形的角落。 圖式簡要敘述 圖1爲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旋轉線軸的側 視圖。 圖2爲顯示圖1所示的旋轉線軸的部份剖面前視圖。 圖3爲以放大比例顯示圖1及2所示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的片段部份剖面前視圖。 圖4爲顯示圖1,2,及3所示的釣線引導機構的特 徵的片段側視圖。 圖5爲以放大比例顯示圖2至4所示的釣線引導機構 的釣線滾子部份的片段剖面圖。 圖6爲顯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類似於圖4的視圖 圖7爲顯示根據圖6所示的第二實施例的釣線滾子部 份的細節的類似於圖5的視圖。 圖8爲顯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類似於圖5及7的 視圖,其中第三實施例爲圖5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修改。 圖9爲顯示第四實施例的類似於圖5,7,及8的視 圖,其中第四實施例爲圖7所示的第二實施例的修改。 元件對照表 1 手柄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说格(210X297公餐) (誚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訂 線 -14- :部中次i;?f^m η消贤合竹"印舻 A7 B7五、發明説明(12 ) 2 線軸本體 2 a 安裝部份 3 轉子 4 捲筒 5 第一臂部份 6 第二臂部份 7 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 8 釣線引導機構 8/ 釣線引導機構 9 第二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 10 半圓形支撐臂 2 0 固定軸 20a 凸緣部份 21 固定軸護蓋 21a 扣持孔 2 1b 凹部 22 滾子軸承 2 2a 內環 2 2b 外環 23 釣線滾子 2 3 ^ 釣線滾子 25 釣線引導構件 2 5 a 凹部 2 6 固定螺絲 (誚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裝· -5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嫠) -15- 釾浐部中"i?^x'Jh η消費合竹拍印粼 A7 B7 五、發明説明(13 ) 27 軸承支撐構件 2 8 間隔件 3 1 階梯部份 32 第一套筒部份 33 階梯部份 34 第二套筒部份 34a 平行表面 34b 推拔表面 34c 第一傾斜表面 3 4 d 釣線引導表面 3 4 e 第二傾斜表面 3 4 f 第一平行表面 3 4 g 第二平行表面 3 4 h 第三平行表面 3 4 i 弧形表面 35 扣持部份 36 止推軸承環 37 第一傾斜表面 3 7a 端部 3 7b 端部 44 推拔狀圓周 45 推拔狀圓周 a 角度 β 傾斜角度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It--.---^---裝---J---r 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16- A7 B7 五、發明説明(14 ) r 角度 δ 角度 θ 角度 Β 軸向長度 D 直徑 F 線 Η 高度 L 釣線 R 半徑 S 整個長度 T L 切線 (誚先閲讀背面之注^一^項本頁) -裝. 訂 較佳實施例的詳細敘述 以下敘述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 圖1及2所示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旋轉線軸 設置有具有手柄1的線軸本體2,可旋轉地支撐在線軸本 體2上的前方部份上的轉子3,以及設置在轉子3的前方 部份上且供釣線L響應轉子3的旋轉而捲繞的捲筒4。轉 子3及捲筒4界定轉子3旋轉所繞的中心軸線。 安裝部份2 a形成在線軸本體2的上方部份上,用來 將旋轉線軸安裝在釣竿上。旋轉線軸也在旋轉本體2內包 含用來旋轉轉子3的轉子驅動機構(未顯示),以及用來 響應手柄1的旋轉而使捲筒4沿著其中心軸線前後移動擺 動機構(未顯示)。捲筒4的擺動運動與轉子3的旋轉一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線 釾-:"'部中JAi!-^^h 1,消势合竹牡卬妒 -17- A7 B7 .濟部中呋极準^只-1消費合竹私印$ 五、發明説明(15 ) 起提供用來將釣線L 一致且均勻地捲繞捲筒4的機構。必 須注意當釣線L藉著轉子3而捲繞捲筒4時,釣線L是依 循一螺旋路徑。 轉子3具有平行於中心軸線向前延伸的第一臂部份5 及第二臂部份6。此二臂部份5及6從轉子的相反的圓周 側互相面對地延伸。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7可樞轉 地安裝在第一臂部份5的前端的內表面上。用來引導釣線 至捲筒4上的釣線引導機構8安裝在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 撐構件7的前端處。第二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9可樞轉 地安裝在第二臂部份6的前端的內表面上。半圓形支撐臂 10設置在釣線引導機構8與第二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 9之間。 以下參考圖2,3,4,及5敘述釣線引導機構8的 結構。釣線引導機構8包含一端固定於第一半圓形支撐臂 支撐構件7的固定軸2 0。固定軸護蓋2 1形成爲接收及 支撐固定軸2 0的一端,如圖3所示。滾子軸承2 2裝配 在固定軸2 0上,而圓柱形的釣線滾子2 3裝配在滾子軸 承2 2上,如以下會更詳細描述者。 固定軸2 0形成有具有大直徑的凸緣部份2 0 a。凸 緣部份2 0 a被扣持在形成在固定軸護蓋2 1的扣持孔 2 1 a中。固定軸2 0的遠端是由固定螺絲2 6固定於形 成在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7的梢端處的釣線引導構 件2 5。 如圖4所示,在旋轉線軸的使用期間,釣線L從釣線 本紙張尺度適州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諳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裝. Η ,ιτ -線. -18- A7 B7 經浐部中央^.4'·^.,;ίΗ消費合竹ii印繁 五、發明説明(16 ) 滾子2 3延伸至釣竿(未顯示)的導件(未顯示)。一旋 轉軸線(圖4中未顯示)是由釣線滾子2 3及固定軸2 0 界定。直線F被界定於平行於釣線滾子2 3的圖中未顯示 的旋轉軸線的方向,使得直線F與釣線L首先嚙合釣線滚 子2 3的點交叉。固定軸2 0固定於釣線引導構件2 5成 爲使得在由釣線L與直線F所界定的平面中,角度α被界 定在釣線L與直線F之間,並且爲銳角(α<90。)。 因此,直線F不垂直於轉子3的旋轉軸線。或是換句話說 ’固定軸2 0的旋轉軸線不垂直於轉子3的旋轉軸線,但 是可能接近垂直,如果角度α被設定成接近90° 。並且 ,如圖2所示,固定軸2 0的遠端固定於釣線引導構件 2 5成爲使得其梢端比其遠端更朝向捲筒4延伸。藉著將 固定軸2 0以上述的方向固定,當在釣線捲繞操作或模式 中張力施加於釣線L時,釣線L延伸過釣線滾子2 3的部 份在固定軸護蓋2 1側移位。換句話說,釣線L繞釣線滾 子2 3延伸而界定不垂直於釣線滾子2 3的旋轉軸線的平 面。 如圖4所示,釣線引導構件2 5與第一半圓形支撐臂 支撐構件7的梢端形成爲一體並且具有球形形狀。 固定軸護蓋2 1與釣線引導構件2 5具有類似的形狀 。扣持孔21a扣持固定軸20的凸緣部份20a ,並且 形成在固定軸護蓋2 1的中心處。固定軸護蓋2 1是由固 定軸2 0及其他構件(下文會敘述)固持於定位,以使得 固定軸護蓋2 1與釣線引導構件2 5互相間隔分開。 本紙張尺度適州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誚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¾本頁) -裝- <11 線 -19- 麵.浐部中头«:卑而h 消贽合竹i.t印來 A7 __ B7 五、發明説明(17 ) 滾子軸承2 2是在釣線引導構件2 5與固定軸護蓋 2 1之間裝配在固定軸2 0上,用來可旋轉地支撐釣線滾 子2 3。軸承支撐構件2 7形成有圓柱形部份及凸緣,其 中凸緣被扣持在形成在釣線引導構件2 5的一部份的凹部 2 5 a中,而軸承支撐構件2 7的圓柱形部份嚙合滾子軸 承2 2的內環2 2 a。間隔件2 8裝配在固定軸護蓋2 1 的凹部2 1 b內。間隔件2 8與固定軸護蓋2 1的凹部 2 1 b接觸。以此種配置,內環2 2 a藉著間隔件2 8及 軸承支撐構件2 7而於軸向被扣持於定位。 釣線滾子2 3裝配在滾子軸承2 2上成爲使得釣線滾 子2 3不能沿著其旋轉軸線於軸向移動。釣線滾子2 3於 固定軸護蓋2 1的方向裝配在滾子軸承2 2的外環2 2 b 上。釣線滾子2 3包含由樹脂材料製成的第一套筒構件 3 2,並且其外圓周表面上具有在固定軸2 0側有較大的 直徑的階梯部份3 1。釣線滾子2 3也包含裝配在第一套 筒構件3 2的外圓周表面上的第二套筒構件3 4。第二套 筒構件3 4由黃銅製成,並且在其內圓周表面上具有與階 梯部份3 1嚙合的階梯部份3 3。第一套筒構件3 2於其 內圓周表面處設置有徑向向內延伸的扣持部份3 5,用來 與在釣線引導構件2 5側的滾子軸承2 2的外環2 2 b的 端面嚙合。以此種配置,釣線滾子2 3不能於朝向固定軸 護蓋2 1的方向移動。由於釣線滾子2 3的上述組態,永 遠有一細窄間隙(未顯示)被界定在釣線滾子2 3與固定 軸護蓋2 1之間。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Ϊ--1------裝-- (銷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 -20- 軺淤部中呔i.?.4'·而只工消費Ac作私印來 A7 B7 五、發明説明(Ί8 ) 以下參考圖5敘述釣線滾子2 3的第二套筒構件3 4 的各種不同表面。第二套筒構件3 4包含平行表面34 a ,推拔表面34b,第一傾斜表面34c ,釣線引導表面 3 4 d,以及第二傾斜表面3 4 e,其以以上所列的順序 從圖5的左側形成到圖5的右側,亦即從釣線引導構件 2 5側到固定軸護蓋2 1側。平行表面3 4 a與由釣線滾 子2 3及固定軸2 0所界定的旋轉軸線(未顯示)平行。 平行表面3 4 a與第二傾斜表面3 4 e具有最大直徑 的部份(圖5中的右端)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徑。另外,第 一傾斜表面3 4 c的外徑小於平行表面3 4 a的外徑或第 二傾斜表面3 4 e的外徑。推拔表面3 4 b具有錐形形狀 ,其形成爲使平行表面3 4 a與第一傾斜表面3 4 c互相 平滑連接。推拔表面3 4 b相對於釣線滾子2 3的旋轉軸 線(未顯示)的推拔程度最好爲在例如5度到1 0度的範 圍內的角度r。第一傾斜表面3 4 c傾斜成使得其直徑朝 向圖5的右側減小。但是,必須瞭解推拔表面3 4 b的角 度r可以在0度到15度的範圍內。第二傾斜表面34e 傾斜成使得其直徑朝向圖5的右側增加。第二傾斜表面 3 4 e相對於垂直於釣線滾子2 3的旋轉軸線的平面的傾 斜角度最好在0度到5度的範圍內。 第二套筒構件3 4的釣線引導表面3 4 d形成爲凸緣 形狀,以朝向固定軸護蓋2 1側稍微傾斜。在釣線捲繞模 式中在固定軸護蓋21側移位的釣線L與釣線引導表面 34d接觸。釣線引導表面34d的高度Η爲例如1 . 3 本紙張尺度適扣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一^寫本頁)
卜 Γ I -21 - A7 B7 — 一 " '··· 一 — 1 五、發明説明(19 ) 毫米(mm)。釣線滾子2 3具有直徑D的部份爲例如 1 1 . 9mm。高度Η最好在最大外徑D的1%到15% 的範圍內。如果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高度Η被設定在此 範圍中,則釣線引導表面3 4 d與釣線L之間的摩擦力小 。即使是釣線L與釣線引導表面3 4 d接觸,也不太可能 會產生過量的摩擦。 在第一實施例的一組態中,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軸 向長度B爲例如0 . 6mm,而釣線滾子2 3的整個長度 S爲例如5mm。軸向長度B最好是在整個長度S的1% 到15%的範圍內。軸向長度B對釣線引導表面34d與 釣線L之間的交互作用很重要。例如,當釣線L捲繞捲筒 4時,釣線L來自釣竿(未顯示)的最後導件(未顯示) 而延伸至釣線滾子2 3。從圖2可瞭解,釣線L來自由圖 2的圖式所界定的平面上方。另外相對於圖2,釣竿(未 顯示)的導件(未顯示)典型上的位置靠近在從捲筒4及 轉子3的中心延伸出的線上的一點。因此,當從導件(未 顯示)拉釣線L時,釣線L典型上首先在表面3 4 c處或 在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徑向外部處嚙合釣線滾子2 3, 並且嚙合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徑向寬度的至少一部份。 另外,如圖2及4所示,當釣線L離開釣線滾子2 3而捲 繞捲筒4時,釣線L再次進一步嚙合釣線引導表面3 4 d 。釣線引導表面3 4 d與釣線L之間的嚙合在釣線L捲繞 捲筒4時給予釣線L於相反方向的釣線扭轉。從以上及從 圖2,3,及5應該很淸楚,釣線引導表面3 4d的軸向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f艿本頁) •裝. • J---T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通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嫠) -22- B7 Μ部中吹"^-x,Jh-T消贽合竹杉印妒 五、發明説明(2〇 ) 長度B另外的重要性在於決定釣線L相對於釣線引導表面 3 4 d的接觸位置及釋放位置。 釣線引導表面3 4 d與第二傾斜表面3 4 e之間的邊 界部份’亦即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外側端部,其截面成 爲圓角或是被去角成爲弧形。弧形部份的半徑R最好是在 0.1到0.5mm的範圍內。如果外圓周端部如此形成 爲圓角或被去角,則當釣線L接觸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 外圓周側時,釣線L易於相對於釣線引導表面3 4 d平滑 地滑動。結果’釣線在釣線滾子2 3的此部份幾乎不發生 任何不想要的釣線扭轉。 並且’釣線引導表面3 4 d與第一傾斜表面3 4 c之 間的邊界部份,亦即內圓周端部,其截面形成爲角形。如 果內圓周端部不成爲圓角或被去角而是形成爲角形,則釣 線易於依循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內圓周端部。結果,由 於與第一傾斜表面3 4 c接觸所造成的釣線扭轉可準確地 產生。由DurconTM (樹脂)製成的止推軸承環3 6設置在 釣線滾子2 3的釣線引導構件2 5側的端面與軸承支撐構 件2 7的凸緣部份之間。止推軸承環3 6是用來防止釣線 滾子2 3與釣線引導構件2 5之間的直接接觸。 必須瞭解當釣線L從釣竿(未顯示)的導件(未顯示 )朝向釣線滾子2 3延伸而進入與釣線滾子2 3的嚙合時 ,釣線滾子23相對於捲筒4(因而也就是相對於導件) 的方向將釣線朝向釣線引導表面3 4 d偏壓。明確地說, 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7及第二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 本紙張尺度適Λ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X297公釐) (誚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I) ----裝--------Γ 訂---I--線----Γ Jli^ —Μ--1 · * ii ^^1 I - I 1^1 -23- 鉀浐部中决^5f^h-T消资合竹·if印妒 A7 ________ B7 五、發明説明(21 ) 件9繞延伸通過轉子3的軸線(未顯示)樞轉。—切線Τι_ 垂直於由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7及第二半圓形支擦 臂支撐構件9的樞轉移動所界定的軸線。切線丁!_也與圓心 爲轉子3的中心的圓(未顯示)相切,其相切點是落在由 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7及第二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 件9的樞轉移動所界定的軸線上。從圖2可見,固定軸 2 ◦不平行切線’而是以角度0從切線Τι_偏離。角度 0最好是小於2 5度’但是大於2度。固定軸2 0的偏離 方向對釣線L產生偏壓作用,驅策釣線L與釣線引導表面 3 4 d接觸。 以下敘述釣線的引導操作。 當藉著手柄1來旋轉轉子3時,釣線L在由半圓形支 撐臂1 0及釣線滾子2 3引導之下捲繞捲筒4。在此情況 中,釣線L從釣線滾子2 3的釣線引導表面3 4 d被引導 至捲筒4。附帶一題,因爲釣線滾子2 3根據釣線L的通 過而藉著滾子軸承2 2的作用而平滑地旋轉,所以不會有 大阻力施加於釣線L,因而釣線可平滑地通過。如圖2所 示,即使釣線L捲繞捲筒4的量改變,因而改變其外圓周 直徑,釣線L也永遠從一固定點由釣線引導表面3 4 d引 導至捲筒4。結果,釣線L中所產生的扭轉量變得穩定。 幾乎不須憂慮會在釣線L中留下任何由於釣線饋送模式中 的釣線扭轉與釣線捲繞模式中的釣線扭轉之間的不同所造 成的額外扭轉。 在上述的操作中,釣線L從半圓形支撐臂1 〇沿著釣 nv I if n n^i m (誚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 本紙張尺度適扣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丨0Χ297公釐) -24- A7 B7 五、發明説明(22 ) 線引導構件2 5的推拔狀圓周4 4及固定軸護蓋2 1的推 拔狀圓周4 5被引導而饋送至釣線滾子2 3的圓周。然後 ,釣線L由於施加於釣線L的力而朝向釣線引導表面 3 4 d移位,而釣線滾子2 3由於其反作用力而被朝向固 定軸護蓋2 1偏壓。但是,釣線滾子2 3的第一套筒構件 3 2的內圓周表面由於扣持部份3 5而不能於朝向固定軸 護蓋2 1的方向移動,並且第一套筒構件3 2及第二套筒 構件3 4以相同的方式由於階梯部份3 1及3 3而不能於 朝向固定軸護蓋21的方向移動。因此,即使釣線滾子 2 3被朝向固定軸護蓋2 1偏壓,釣線滾子2 3也不會與 固定軸護蓋2 1接觸。 並且,因爲釣線L朝向固定軸護蓋2 1移位,所以釣 線L從其與釣線滾子2 3的圓周表面接觸的位置在第一半 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7側朝向捲筒4被釋放。然後,當釣 線L與釣線滾子2 3接觸時,釣線L與凸緣狀引導表面 3 4 d接觸。因此,釣線L朝向捲筒4的位置在釣線滾子 2 3的圓周表面上在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7側移位 ,因而產生與釣線饋送模式中的釣線扭轉相反的釣線扭轉 。並且,當釣線與釣線引導表面3 4 d接觸時,與釣線釋 放模式中的釣線扭轉相反的釣線扭轉藉著由釣線滾子2 3 的旋轉所造成的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旋轉而施加於與釣 線引導表面3 4 d接觸的釣線中。但是,因爲角形部份形 成在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內圓周端部’所以釣線L易於 依循內圓周端部,因而可增進於第一傾斜表面3 4 c處的 I.- ^—.L---Γ---- I I •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Γ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25- 年殳月/广日修正/更正/補无:; 五、發明說明(23 ) 釣線扭轉精確度。 (^先閱汸背面之注S事項再填寫本頁) 在此情況中,因爲釣線L朝向固定軸護蓋2 1移位, 所以可永遠在釣線滾子2 3的圓周表面上將由釣線滾子 2 3引導的釣線L從固定軸護蓋2 1側移位至第一半圓形 支撐臂支撐構件7側,因而產生穩定的釣線扭轉。另外, 因爲凸緣部份形成在釣線引導表面3 4 d成爲使得在固定 軸護蓋2 1側的部份具有較大的直徑,所以即使釣線L與 釣線引導表面3 4 d接觸,也可產生於相同方向的釣線扭 轉。因此,所產生的釣線扭轉的方向可永遠與釣線饋送模 式中的釣線扭轉相反,並且可增進相反的釣線扭轉的產生 精確度。 第二實施例 經-部智慧財產局9、工消费合作社印裂 如圖6及7所示,第二實施例的釣線引導機構8 —的 釣線滾子2 3 /包含許多第一實施例的釣線滾子2 3的特 徵。例如,釣線滾子2 3 —包含平行表面3 4 a ,推拔表 面34b,釣線引導表面34d,以及第二傾斜表面 34e。但是,釣線滾子23 >也包含弧形表面34 i及 第一傾斜表面3 7。釣線滾子2 3 >的各種不同的表面是 以平行表面34a,推拔表面34b,弧形表面34 i , 第一傾斜表面3 7,釣線引導表面3 4 d,第二傾斜表面 3 4 e的順序從圖7的左側開始形成。 平行表面3 4 a與第二傾斜表面3 4 e的最大直徑部 份(於圖7的右端處)具有相同的外徑。弧形表面3 4 i 本纸狀·$_剌巾關家標準(C\S)A4祕(21GX29:·公S ) --- •26- 經浐部屮次榀準而公-Τ消费告作私印來 A7 B7 «·<1 1 1 ~~~ ~ -1*·····—— —. . ___— ____ · 五、發明説明(24 ) 的外徑小於平行表面3 4 a及第二傾斜表面3 4 e的外徑 。推拔表面3 4b形成爲使平行表面3 4 a與弧形表面 3 4 i互相平滑地連接。推拔表面3 4 b的推拔角度γ最 好在例如5度到1 〇度的範圍內。弧形表面3 4丨形成爲 使侍其輪廊界定具有例如1 〇 〇到5 〇 〇 mm的半徑的弧 ’而半徑的中心點是位在從第一傾斜表面3 7徑向向外之 處。 第一傾斜表面3 7傾斜成使得其直徑朝向圖7的右側 增加。第一傾斜表面37的傾斜角度々最好在〇.5度到 1 0度的範圍內。第一傾斜表面3 7的長度最好在整個長 度S的1 %到4 〇%的範圍內。如圖6所示,第一傾斜表 面3 7是形成爲用來在釣線l從釣竿(未顯示)的導件( 未顯示)接近機構8 —時引導釣線L於第一傾斜表面3 7 的端部37 a處與釣線滾子23,接觸。換句話說,當釣 線L接近釣線引導機構8 >時,釣線l首先於端部3 7 b 處在第一傾斜表面3 7上接觸釣線滾子2 3 /。然後如圖 6所示’釣線L部份捲繞釣線滾子23>,直到其嚙合爲 第一傾斜表面3 7的小直徑側的第一傾斜表面3 7的端部 3 7 a。然後釣線l從在第一傾斜表面3 7的小直徑側的 端部3 7 a朝向捲筒4延伸。因此,當釣線L捲繞捲筒4 時’釣線L依循在第一傾斜表面3 7上朝向第一半圓形支 撐臂支撐構件7傾斜及移位的路徑。因此,釣線L在第一 傾斜表面3 7上以預定的間隔朝向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 構件7傾斜及移位,使得在與釣線釋放模式中的扭轉相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〇Χ297公釐) --I------裝-- - - (誚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t寫本頁) τΐτ -27- Η千牙月/户曰修正/更正/補夫 A7 B7____ 五、發明說明(25 ) 的方向的扭轉可以高精確度產生在與旋轉的釣線滾子 2 3 <接觸的釣線L中。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釣線引導表面3 4 d以與第一實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形 成。在釣線捲繞模式中朝向固定軸護蓋2 1移位的釣線L 與釣線引導表面3 4 d接觸。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高度 及在寬度方向的長度及釣線滾子2 3 —的最大直徑與第一 實施例中相同。 第一傾斜表面3 7的小直徑端部3 7 a及大直徑端部 3 7 b的截面分別形成爲角形。如果端部3 7 a及3 7 b 不成爲圓角而是如此地被角形去角,如圖6所示,則與釣 線滾子2 3 #接觸的釣線L不會在端部3 7 b處於軸向移 位。釣線L被高精確度地定位同時,朝向捲筒4的從釣 線滾子2 3 /釋放離開的釣線不會在端部3 7 a處於軸向 移位。如此,釣線可被高精確度地定位。因此,沿著第~ 傾斜表面3 7捲繞的釣線的相位可被決定於一預定値,並 且可以較高的精確度在傾斜位在第一傾斜表面3 7上的釣 線中產生於相反方向的釣線扭轉。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可瞭解圖6中的線F如相關於第一實施例所述者界定 大致相同的角度α,但是圖6中的角度α可稍微小於第一 實施例中的角度α。_線F大致平行於釣線滾子2 3 /的旋 轉軸線,並且進一步相應於固定軸2 0的中心。另外,圖 6的線F不垂直於轉子3的旋轉軸線’圖6中的線F淸楚 地從垂直於轉子3的旋轉軸線的平面成角度偏離。角度ό 界定在此平面與線F之間。因此,釣線滾子2 3/的旋轉 本纸張义芰過用中0國家標準(CNSM·}規恪(210 X 297公ί ) -28 - A7 __B7__ 五、發明説明(26 ) 軸線從垂直於轉子3的旋轉軸線所界定的平面偏離,並且 也從以上相關於圖2中的第一實施例所述的線Tl偏離。 在此釣線引導機構8 /中,在釣線捲繞模式中’釣線 在其方向被改變之下藉著轉子3的旋轉而被引導至釣線滾 子2 3 ",並且捲繞捲筒4的外圓周。此時’因爲釣線朝 向釣線引導表面3 4 d移位,並且因爲設置有第一傾斜表 面3 7,所以釣線被在第一傾斜表面3 7的大直徑側的端 部3 7 b定位而與圓周表面接觸,傾斜且被置於在小直徑 側的端部3 7 a,並且被定位在小直徑側的端部3 7 a處 而朝向捲筒4被釋放。如此,釣線朝向捲筒4釋放的位置 在釣線滾子2 3 /的圓周表面上的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 構件7側傾斜移位,使得可產生與釣線饋送模式中的釣線 扭轉相反的釣線扭轉。 在此情況中,因爲當釣線L捲入時,其首先在接近固 定軸護蓋2 1有相對大直徑的釣線引導表面3 4 d附近嚙 合釣線滾子2 3 <,並且因爲釣線與釣線滾子2 3 >接觸 的位置及釣線被釋放離開釣線滾子2 3 /的位置是藉著第 一傾斜表面3 7的推拔狀而被偏壓至定位,所以可藉著使 釣線在釣線滾子2 3 >的圓周表面上永遠朝向第一半圓形 支撐臂支撐構件7移位來產生穩定的釣線扭轉。因此,所 產生的釣線扭轉的方向可永遠與釣線饋送模式中的釣線扭 轉相反,並且可增進相反的釣線扭轉的產生精確度。 其他修正及實施例 本紙張尺度適抝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誚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裝. ----^訂 線 -29- ^.浐部中呔"^^災η消絷合竹·d印聚 A7 ____— B7五、發明説明(27 ) (a) 在第一實施例中,平行表面34a ,推拔表面 34b,第一傾斜表面34c,釣線引導表面34d,以 及第二傾斜表面3 4 e連續地形成在釣線滾子2 3的圓周 表面上。但是,可在被給予其他配置的釣線滾子2 3的各 種不同表面下採用釣線引導表面3 4 d。例如在圖8的第 三實施例中,第一平行表面3 4 f ,具有小直徑的第二平 行表面3 4 g,釣線引導表面3 4 d,以及具有大直徑的 第三平行表面3 4 h連續地形成。在此情況中,第一平行 表面3 4 f與具有大直徑的第三平行表面3 4 h具有大致 相同的直徑。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形狀與第一實施例中 相同。以此配置,也可確保與第一實施例中相同的功效。 (b) 在上述的第二實施例中,平行表面34a,推 拔表面34b,弧形表面34 i ,第一傾斜表面37,釣 線引導表面3 4 d,以及第二傾斜表面3 4 e連續地形成 在釣線滾子2 3 >的圓周表面上。但是,第一傾斜表面 3 7及釣線引導表面3 4 d可設置在釣線滾子2 3 >的其 他部份被給予其他配置的釣線滾子2 3 >上。例如,圖9 所示的第四實施例具有連續形成的第一平行表面34f , 具有小直徑的第二平行表面3 4 g,傾斜表面3 7,釣線 引導表面3 4 d,以及具有大直徑的第三平行表面3 4 h 。在此情況中,第一平行表面3 4 f與具有大直徑的第三 平行表面3 4 h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徑。傾斜表面3 7及釣 線引導表面3 4 d形狀與第二實施例中相同。以此配置, 也可確保與第二實施例中相同的功效。 本紙張尺度垴扣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誚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t寫本頁) -裝.
• « n .IT 線_ -30- |年多月/产 曰修正/史正/補无 A7 |年多月/产 曰修正/史正/補无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7 五、發明說明(28 ) (c )在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中,釣線引導表面3 4 d 爲ί頃斜》但是’釣線引導表面可以是垂直於釣線滾子2 3 的軸線的直立壁表面。 (d )在先前的實施例中,釣線引導表面3 4 d的內 IH周端部形成爲角形,使得釣線扭轉主要產生在釣線引導 表面3 4 d與第一傾斜表面3 4 c之間的邊界部份處。但 是’可以藉著使此部份成爲圓角而使釣線扭轉主要產生在 第一傾斜表面3 4 c處。 本發明的功效 在本發明的各實施例中,旋轉線軸的釣線引導機構各 形成爲將釣線引向在固定軸護蓋側具有大直徑的釣線滾子 的一部份’明確的說就是釣線引導表面3 4 d,因而可以 藉著使釣線在釣線滾子的圓周表面上永遠朝向半圓形支撐 臂支撐構件移位來產生穩定的的線扭轉。另外,因爲釣線 引導表面3 4 d形成爲具有朝向固定軸護蓋增加的直徑的 凸緣形狀’所以即使釣線與釣線引導表面接觸,也可產生 於相同方向的釣線扭轉。因此,所產生的釣線扭轉的方向 可永遠與釣線饋送模式中的釣線扭轉相反,並且可增進相 反的釣線扭轉的產生精確度。 在不離開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下可改變本發明的各種 不同的細節。另外,以上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 說明用,並非用來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 所界定的本發明。 本纸張又度適用中S國家標準(CNS)A4境格(210 X 297公望) — JI — 41· — !—^ — — — · I I I I “ I ·1 — 111 — · ^^ {請先閱讀背面之-1¾事項再填寫本頁) -31 -

Claims (1)

  1. C8 ·^年^^日修正/史正/補充 __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附件2 A : 第87 1 1 8697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88年8月修正 1.一種旋轉線軸的釣線引導機構,安裝在二半圓形 支撐臂支撐構件的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上,而二半 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安裝在旋轉線軸的轉子的一對轉子臂 的梢端處以可樞轉移動,該釣線引導機構是用來引導釣線 至旋轉線軸的捲筒上,且該釣線引導機構包含: 固定軸,其第一端固定於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 » 固定軸護蓋,在與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隔開的 間隔處被扣持妗該固定軸的第二端; 釣線滾子,在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與該固定軸 護蓋之間可旋轉地支撐在該固定軸上,用來在釣線藉著轉 子的旋轉而捲繞捲筒時引導釣線至捲筒上;及 反向扭轉產生機構,包含釣線引導表面及偏壓機構, 該釣線引導表面形成在該釣線滾子的一部份上,且該釣線 引導表面具有朝向相鄰於該固定軸護蓋的該釣線滾子側增 加的有變化的直徑,而該偏壓機構構成爲用來響應轉子的 旋轉而使釣線抵靠該釣線引導表面移位,並且該反向扭轉 產生機構是用來在釣線中產生與釣線從捲筒釋放時釣線中 所發生的扭轉方向相反的扭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線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 I I l· I I L I ϋ ^ I 1 -----r — ......¾---------1---------Ml Ί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I · C8 ·^年^^日修正/史正/補充 __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附件2 A : 第87 1 1 8697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88年8月修正 1.一種旋轉線軸的釣線引導機構,安裝在二半圓形 支撐臂支撐構件的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上,而二半 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安裝在旋轉線軸的轉子的一對轉子臂 的梢端處以可樞轉移動,該釣線引導機構是用來引導釣線 至旋轉線軸的捲筒上,且該釣線引導機構包含: 固定軸,其第一端固定於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 » 固定軸護蓋,在與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隔開的 間隔處被扣持妗該固定軸的第二端; 釣線滾子,在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與該固定軸 護蓋之間可旋轉地支撐在該固定軸上,用來在釣線藉著轉 子的旋轉而捲繞捲筒時引導釣線至捲筒上;及 反向扭轉產生機構,包含釣線引導表面及偏壓機構, 該釣線引導表面形成在該釣線滾子的一部份上,且該釣線 引導表面具有朝向相鄰於該固定軸護蓋的該釣線滾子側增 加的有變化的直徑,而該偏壓機構構成爲用來響應轉子的 旋轉而使釣線抵靠該釣線引導表面移位,並且該反向扭轉 產生機構是用來在釣線中產生與釣線從捲筒釋放時釣線中 所發生的扭轉方向相反的扭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線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 I I l· I I L I ϋ ^ I 1 -----r — ......¾---------1---------Ml Ί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I · A8B8C8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導機構’其中該釣線滾子形成有直徑小於該釣線引導表面 的該有變化的直徑的環狀表面,而該釣線引導表面位在該 固定軸護蓋與該環狀表面之間,使得釣線的一部份響應轉 子的旋轉而接觸該環狀表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線引 導機構,其中當釣線響應轉子的旋轉而從釣竿的導件捲繞 捲筒時,釣線在與該環狀表面嚙合之前嚙合該釣線引導表 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線引 導機構,其中當釣線響應轉子的旋轉而繞捲筒從釣竿的導 件送出時,釣線在與該環狀表面嚙合之後嚙合該釣線引導 表面。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線引 導機構,其中該偏壓機構包含該固定軸的方向,其中一角 度界定在釣線的一部份與一直線之間,該角度位在由釣線 的該部份及該直線所界定的平面中,釣線的該部份從該釣 線與該釣線滾子的接觸點延伸至釣竿的導件,該直線與相 對於該固定軸所界定的旋轉軸線平行且從該接觸點延伸, 該角度爲銳角。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線引 導機構,其中該旋轉線軸的轉子的該對轉子臂繞在二者之 間延伸的樞轉線樞轉,該樞轉線靠近轉子的中心軸線地進 一步延伸通過捲筒,一切線以轉子的中心軸線爲中心地被 界定在靠近該對轉子臂之一界定的半徑處’該切線垂直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nlklIlllJIIJVIlJll· — -^f\.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Ί—,------------II-___.1___.____ -2 -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樞轉線,相對於該固定軸所界定的該旋轉軸線與該切線 界定一銳角,使得該固定軸的一端比該固定軸的另一端靠 近捲筒。 7 . —種旋轉線軸的釣線引導機構,安裝在二半圓形 支撐臂支撐構件的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上,而二半 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安裝在旋轉線軸的轉子的一對轉子臂 的梢端處以可樞轉移動,該釣線引導機構是用來引導釣線 至旋轉線軸的捲筒上,且該釣線引導機構包含: 固定軸,其第一端固定於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 9 固定軸護蓋,在與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隔開的 間隔處被扣持於該固定軸的第二端; 釣線滾子,在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與該固定軸 護蓋之間可旋轉地支撐在該固定軸上,用來在釣線藉著轉 子的旋轉而捲繞捲筒時引導釣線至捲筒上;及 反向扭轉產生機構,包含釣線引導表面,偏壓機構, 及傾斜表面, 該釣線引導表面形成在該釣線滾子的一部份上,具有 朝向相鄰於該固定軸護蓋的該釣線滾子側增加的有變化的 直徑, 該傾斜表面形成在該釣線滾子上而相鄰於該釣線引導 表面,其具有小直徑端及大直徑端,該大直徑端相鄰於該 釣線引導表面,並且該大直徑端不大於該釣線引導表面的 最小直徑部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J 4V------Γ1-裝 («·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 3 - A8B8C8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偏壓機構構成爲當該釣線響應轉子的旋轉而從釣竿 的導件延伸時’使釣線在嚙合該釣線滾子時朝向該大直徑 端且抵靠該釣線引導表面移位,且該釣線滾子另外構成爲 使得當釣線響應轉子的旋轉而從該釣線滾子釋放且延伸離 開而朝向捲筒時,釣線嚙合該傾斜表面的該小直徑端, 該反向扭轉產生機構是用來在釣線中產生與響應釣線 從捲筒釋放而在釣線中所發生的扭轉方向相反的扭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線引 導機構,其中該傾斜表面的長度是在該釣線滾子的最大長 度的1 %到4 0 %的範圍內。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線引 導機構,其中該傾斜表面的該小直徑端與該大直徑端界定 在0.5度到10度的範圍內的傾斜角。 1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線 引導機構,其中該偏壓機構包含該固定軸的方向,其中一 角度界定在釣線的一部份與一直線之間,該角度位在由釣 線的該部份及該直線所界定的平面中,釣線的該部份從該 釣線與該釣線滾子的接觸點延伸至釣竿的導件,該直線與 相對於該固定軸所界定的旋轉軸線平行且從該接觸點延伸 ,該角度爲銳角。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線 引導機構,其中該旋轉線軸的轉子的該對轉子臂繞在二者 之間延伸的樞轉線樞轉,該樞轉線靠近轉子的中心軸線地 進一步延伸通過捲筒,一切線以轉子的中心軸線爲中心地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h----——-1·裝---------訂---------蟀,,: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A8B8C8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被界定在靠近該對轉子臂之一界定的半徑處,該切線垂直 於該樞轉線,相對於該固定軸所界定的該旋轉軸線與該切 線界定一銳角,使得該固定軸的一端比該固定軸的另一端 靠近捲筒。 1 2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其中一平面被界定成垂直於轉子的旋轉軸線 ’並且相對於該固定軸所界定的該旋轉軸線與轉子的該旋 轉軸線界定小於2 0度的角度。 1 3 . —種旋轉線軸的釣線引導機構,安裝在二半圓 形支撐臂支撐構件的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上,而二 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安裝在旋轉線軸的轉子的一對轉子 臂的梢端處以可樞轉移動,該釣線引導機構是用來引導釣 線至旋轉線軸的捲筒上,且該釣線引導機構包含: 固定軸,其第一端固定於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 f 固定軸護蓋,在與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隔開的 間隔處被扣持於該固定軸的第二端; 釣線滾子,在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與該固定軸 護蓋之間可旋轉地支撐在該固定軸上’用來在釣線藉著轉 子的旋轉而捲繞捲筒時引導釣線至捲筒上;及 反向扭轉產生機構,包含第一定位機構,第二定位機 構,以及偏壓機構,該第二定位機構是在該釣線滾子相對 於該固定軸靠近第一半圓形支撐臂支撐構件之側’而該第 一定位機構是在該第二定位機構相反於第一半圓形支撐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J I ^ I I 1« n 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本頁) - J 訂·! I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___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支撐構件之側, 該第一定位機構構成爲用來在釣線響應轉子的旋轉而 從釣竿的導件朝向該釣線滾子延伸時,引導該釣線滾子與 釣線之間的嚙合, 該第二定位機構構成爲用來在釣線響應轉子的旋轉而 從該釣線滾子朝向捲筒延伸時,引導該釣線滾子與釣線之 間的嚙合, 該偏壓機構構成爲用來將釣線朝向該第一定位機構偏 壓, 該反向扭轉產生機構是用來在釣線中產生與響應釣線 從捲筒釋放而在釣線中所發生的扭轉方向相反的扭轉。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其中該第一定位機構包含形成在該釣線滾子 的圓周表面上的釣線引導表面,該釣線引導表面具有朝向 該固定軸護蓋增加的有變化的直徑。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其中該第二定位機構爲在該釣線滾子的該圓 周表面上的一反曲點,該反曲點具有一小直徑,該小直徑 界定該釣線滾子的該圓周表面的所有部份的最小直徑。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其中該偏壓機構包含該固定軸的方向,其中 一角度界定在釣線的一部份與一直線之間,該角度位在由 釣線的該部份及該直線所界定的平面中,釣線的該部份從 該釣線與該釣線滾子的接觸點延伸至釣竿的導件,該直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Jlli 卜-----— I i I J ^ in--— II !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 0 » A8 A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裂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與相對於該固定軸所界定的旋轉軸線平行且從該接觸點延 伸,該角度爲銳角。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其中該旋轉線軸的轉子的該對轉子臂繞在二 者之間延伸的樞轉線樞轉,該樞轉線靠近轉子的中心軸線 地進一步延伸通過捲筒,一切線以轉子的中心軸線爲中心 地被界定在靠近該對轉子臂之一界定的半徑處,該切線垂 直於該樞轉線,相對於該固定軸所界定的該旋轉軸線與該 切線界定一銳角,使得該固定軸的一端比該固定軸的另一 端靠近捲筒。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其中該釣線引導表面爲環狀的環形表面,其 相對於垂直於該固定軸的該旋轉軸線所界定的一平面梢微 傾斜。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其中該釣線引導表面爲平行於該固定軸的環 狀表面。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其中該釣線引導表面朝向該固定軸護蓋傾斜 〇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其中在該釣線引導表面的內圓周部份與該釣 線引導表面的外圓周部份之間的相對於相對於該固定軸所 界定的該旋轉軸線的軸向距離是在該釣線滾子的最大長度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 > C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裝 -7- AS B8 C8 ____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的1%到15%的範圍內。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其中在該釣線引導表面的該內圓周部份與該 釣線引導表面的該外圓周部份之間的該釣線引導表面的徑 向高度是在該釣線滾子的最大外徑的1 %到1 5 %的範圍 內。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其中該釣線引導表面的該外圓周部份於其橫 截面形成有一去角部份。 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3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其中該去角部份的半徑是在〇.1毫米到〇 .5毫米的範圍內。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所述的旋轉線軸的釣 線引導機構,其中該釣線引導表面的該內圓周部份於橫截 面形成有具有角形的角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Γ I----------訂---------竣}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8-
TW087118697A 1997-11-14 1998-11-10 Fishing line guide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TW39078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384797 1997-11-14
JP35953197A JP3509519B2 (ja) 1997-11-14 1997-12-26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釣り糸案内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90788B true TW390788B (en) 2000-05-21

Family

ID=26567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18697A TW390788B (en) 1997-11-14 1998-11-10 Fishing line guide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0916258B1 (zh)
JP (1) JP3509519B2 (zh)
KR (1) KR100494233B1 (zh)
DE (1) DE69822076T2 (zh)
MY (1) MY121029A (zh)
SG (1) SG75143A1 (zh)
TW (1) TW3907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5555B2 (ja) * 2014-09-11 2018-06-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ラインローラ
JP6668064B2 (ja) 2015-12-15 2020-03-18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ラインローラ
US11255024B2 (en) * 2019-06-18 2022-02-22 Linton Crystal Technologies Corp. Seed lifting and rotating system for use in crystal grow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42442A (en) * 1965-01-11 1967-09-19 Brantingson Sigurd Fishing reel
FR2081963A5 (zh) * 1969-06-20 1971-12-10 Carpano & Pons
JPH08308444A (ja) * 1995-05-16 1996-11-26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822076T2 (de) 2005-10-20
JP3509519B2 (ja) 2004-03-22
EP0916258A2 (en) 1999-05-19
MY121029A (en) 2005-12-30
KR100494233B1 (ko) 2005-09-02
KR19990045264A (ko) 1999-06-25
JPH11196721A (ja) 1999-07-27
EP0916258A3 (en) 1999-10-13
SG75143A1 (en) 2000-09-19
EP0916258B1 (en) 2004-03-03
DE69822076D1 (de) 2004-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1072B2 (en) Cartridge
US20230333509A1 (en) Drum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capable of suppressing variation in position of electrical contact surface
TW390788B (en) Fishing line guide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JP2008170951A5 (zh)
TW402568B (en) Cable operated control apparatus
TW401272B (en) Rotor brake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and spinning reel
JP2009527430A5 (zh)
SU721015A3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тделени листов от изогнутой поверхности электр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носител изображени
US6601631B1 (en) Dispenser for applying a material to a surface
JP2023166592A5 (zh)
JP6225872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499524B1 (en) Dispenser for applying a material to a surface
JP4044509B2 (ja) 円筒状基体に対する塗液の塗布装置および塗布方法ならびに該方法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る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写真装置
TWI381987B (zh) 摩擦輪以及使用該摩擦輪之摩擦輪模組
JP5329985B2 (ja) 無接点式のコード巻き取り装置
JP5070567B2 (ja) 転写具
US6336604B1 (en) Fishing line guide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TW414765B (en) Fountain pen
CN102275418A (zh) 卷动装置
JP519743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91894A (ja) 排出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93233B1 (ko) 수정테이프 일체형 필기구
CN218084853U (zh) 一种不断线画笔
JP6664541B2 (ja) 軸受体
US1137273A (en) Pencil-calend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