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84259B - Method for discharge of liqui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discharge of liqui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384259B
TW384259B TW087108661A TW87108661A TW384259B TW 384259 B TW384259 B TW 384259B TW 087108661 A TW087108661 A TW 087108661A TW 87108661 A TW87108661 A TW 87108661A TW 384259 B TW384259 B TW 3842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discharge head
movable
separation membrane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08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yuki Sugiyama
Hiroyuki Ishinaga
Toshio Kashino
Satoshi Shimazu
Kiyomitsu Kudo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Kk filed Critical Canon Kk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384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3842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32Structure of the pressure chamber
    • B41J2/14064Heater chamber separated from ink chamber by a membr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32Structure of the pressure chamber
    • B41J2/14048Movable member in the chamber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Description

A7 ____B7_______ 五、發明説明(1 ) 發明背景 , 發明領域’ 本發明有關一種排放液體之方法及一種液體排放頭’ 藉等產生氣泡,尤係其中使用一可動分開膜可隨著產 生氣泡進行本身位移。 本處記錄一詞未僅意指賦予影/像如文_字及I形之動作 ,此就記錄介質圖形而言,另亦意指無記錄介質時賦予圖 案等圖形之動作。 相關背景技術 習知所謂鹰墨ΪΗ %介質,即加熱墨使其體積突然變化 (產生氣泡)引起墨狀態改變,並利用狀態改變之力經排 放口排出墨而附於記錄介質上,乃形成影像於記錄介質上 。如此記錄裝置揭示於J P — B - 6 1 - 5 9 9 1 1及 J P — B — 6 1 — 5 9 9 1 4中,其大致具一排放口供排 放墨,一墨流徑連通排放口,及一加熱元件(電塾轉換元 件)置於墨流徑中作爲能量產生機構以排放墨。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邛再填寫本頁) 上述記_.綠J5L法具許多精細特性,如容易產生記錄影像 並以小裝置取得高解析度彩色影像,此記錄方法可高速低 噪訊記錄高品質影像,而使用此記錄方法之液體排放頭可 允許高密度設置排放液體之排放口。因此近年來噴墨記錄 方法廣用於辦公裝置,如印表機、影印機及傳真機。目前 貝IJ面臨找尋就印表機應用於工業上。 習知噴墨記錄方法中,因接觸墨之加熱元件重覆加熱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_____五、發明説明(2 ) 墨,可能致燒烤墨面於其表面上沈積一焦碳。當排出之液 體受熱劣化,則不能輕易充分形成泡沫,常常以加熱元件 直接加熱形成氣泡時不能完好排放液體。 本發明人已知J P-A — 5 5 — 8 1 1 7 2揭示一種 有效排放液體之方法,經由將氣泡產生液與排放液體分開 之經加熱使氣體生泡沫。此法結構中 撓性膜與氣泡產生液體置於噴嘴一部分。相對地,J P -A - 59 — 2627。揭示一結構使用大型膜以分開整個 頭成上下部。大型膜係欲令液體流徑間置於二板件間,因 此防止由二板件支持之液體彼此混合。 就考慮氣泡產生液體之發泡特性,JP — A — 0 5 — 2 2 9 1 2 2使用沸點較排放液體低之液體,而J P— A -0 4 - 3 2 9 1 4 8使用導電液體作爲氣泡產生液體, 爲習知者。 習知方法以分開膜排放液..體尙未成熟,因其僅分開氣 泡產生液體及排放液體,或僅改善氣泡產生液本身。 本發明人使用龙麗置班、窀粟瘟撤,放、,重視欲排放之液 滴,並得結論爲以熱能形成氣泡排放液體因分開膜老化而 致效率降低,已不實用。 本發明人硏究排放液體之直產及裝..屢,利用分開膜之 分開功能並同時提高排放液體之水準。本發明即源於此硏 究,欲提供全新排放方法及裝置,可提高¥滴排放效率, 並穩定排放之液滴容積升高及液滴排放速度》尤其,本發 明之液體排放頭具第一流徑供排放液體而與排放口連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 -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3) 第二流徑欲供應或傳送氣泡產生液體並包圍氣泡產生區, 及一可動分開膜將第一及第二流徑分開,具提高排放效率 之特性。 本發明就JP — A— 5 - 22 91 22所揭液體排放 頭已證實排放口上游側相對排放液體流向設置一小空間爲 氣泡產生區,而氣泡產生區本身寬度及長度與加熱元件幾 乎相同,當氣泡產生區發出氣泡,撓性膜僅因氣泡產生偏 移於相對排放液體排放方向之垂直方向,而此液體排放頭 問題爲產生不足之排放速度,排放動作效能不隹。鑒此問 題,本發明人已注意同一氣泡產生液體經常重覆使用封閉 之小空間,最後以本發明有效產生排放動作。 本發明鑒於習知問題而生。本發明第一目的就一結構 以可動分開膜實質分開,較佳完全分開,排放液體及氣泡 產生液體,提供一方法供排放液體及液體排放頭,氣泡壓 力所生力使可動分開膜變形並傳送壓力至排放液體,既可 防止壓JI.逃向上.游檲,亦I導引壓办於·排放-口-方拘,.並提 高排放力,而不損及排放梦率。本發明第二目的辑JL辨放 液體之方法及液體排放頭,歸因上述結構,可允許加熱元 件上堆積之沈積物減少,可有效排放液體,對排放液體不 生熱作用。本發明第二目的提供排放液體之方向及液體排 放頭,不受排放里體黏性或材.料組成影響,選擇度極大。 具體地,本發明主要目的提供排放液體之方法及液體 排放頭,除實現上述目的外,壓制氣泡消失時可動分開膜 振動,排放穩定,促進液體依應,提高捕.充唇性。 ^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π------S.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聚 A7 B7_ '_五、發明説明(4 ) 發明槪述 以下說明本發明所採供完成之上述目的之機構。 本發明排放液體之方法_包含步驟排放液體,使可動分 開膜經常保持分開第一流徑及第二流徑之實質狀態,第一 流徑供排放液體而連通一排放口,第二流徑具一氣泡產生 區供產生氣泡於液體中,可動分開膜受上述氣泡偏移於相 對第一流徑中液體流動之上游側,方法之_管徵在於利用一 調節件,限制液凹面回應氣泡膨縮時相對可動分開膜位移 不會退縮。 此方法另振徵在於凹面退縮之程序中結合一步驟間置 液體於可動分開膜與調節件之間,,調節件接觸可動分開膜 之偏移區並具一自由端於排放口側,以於其彼此至少部分 開時限制位移。 此方法另.特徵在於上述氣泡收縮畤分開可動分開膜與 可動件,即上述調節件,引起液體進入其間而允許返至原 位置。 此方法另!徵、在於利用對可動件提供一液體進入促進 機構,引起液體進入可動分開膜與可動件之間。 就執行偏移步驟之裝置,可用以下將說明之結構。本 發明包含可達成偏移步驟而涉入本發明技術思想之其他結 構》 ’ 以下說明之調節件結構具可動分開膜本身(如彈性係 .數分配及可變形拉長件與非變形件之組合)或一添加件作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餚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邛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掣 A7 B7 ______五、發明説明(5) 用於可動分開膜,或第一流徑之結構,或其變化之組合。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包含第一流徑供排放液體及連通一 排放口,第二流徑具一氣泡產生區以產生氣泡於液體中, 及可動分開膜實質分開第一及第二流徑,就上述氣泡偏移 可動分開膜相對第一流徑液體流動於排放口上游側,此液 體排放頭特徵在於具一調節件限制液體凹面回應氣泡脹縮 相對可動分開膜位移而退縮。 此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龙供一調節件與上述頁動致 開膜之偏移區接觸,並具一自由端於排放口側上以限制其 ... 位移,及一裝置限制因凹面退縮致可動分開膜與調節件相 對運動量。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包含一可動分開膜供實質分開產生 氣泡於液體之氣泡產生區及與排放液體之排放口相通之液 體排放區,一能量產生裝置產生氣泡於上述氣泡產生區中 ,及一可動件具一自由端經由可動分開膜介質於相對氣泡 產生區之排放口方向,液體排放頭特徵在於氣泡收縮時可 動分開膜與可動件彼此分開。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在於可動件自由端接近排放 V. 口,直至接觸凹面爲止。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上述可動件之自由端位 於加熱元件排放口側端正上方點上游側,加熱元件即上述 能量產生裝置》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上述可動件具一液體進 入促進結構供引入液體於可動分開膜與可動件之間。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β {对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Τ.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B7___五、發明説明(6 ) #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上述液體進入促進結構 爲位於可動件中之饋送開口。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上述液體進入促進結構 爲一緊附防止結構,以防止可動件與可動分開膜彼此緊附 〇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緊附防止結構爲一凸點 ,位於可動件接觸可動分開膜之區。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上述緊附防止結構爲一 液體流入槽,·位於可動件之可動分開膜側上。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上述可動件保持傾斜狀 態於第一流徑中。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發熱產生氣泡之加熱元 件位於氣泡產生區相對可動件之位置。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氣泡產生區所生氣泡之 下游側包含由上述加熱元件中央區產生於下游側之氣泡。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上述可動件之自由端置 於距加熱元件中央區之排放口側上。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上述可動件形如一板。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可動分開膜由樹脂形成 〇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具第一共同液體室供貯 存饋至第一流徑之液體及第二共同液體室#存饋至第二流 徑之液體》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饋至第一流徑之液體及 (#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9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 五、發明説明(7 ) 饋至第二流徑之d液體爲不同液體。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另特徵在於饋至第一流徑之液體較 饋至第二流徑之液體性質爲優,至少以下之一特性,如低 黏性,氣泡產生性及熱穩定性。 本發明結構如上述,以氣泡產生所生壓力擴張氣泡產 生區上可動分開膜,而可動分開膜上可動件偏移向第一流 徑,而可動分開膜受上述壓力擴張於第一流徑側上排放口 方向》結果,以高排放力經排放口有效排放液體。 因拉長之可動分開膜回應氣泡收縮引起之壓力較可動 件更快返至原位置,壓力控制於作用方向,第一流徑補充 排放液體之速度提高,乃控制凹面退縮。因此,即使高速 印刷,可穩<排放液體。 此外,因氣泡消失時液體本身進入可動件與可動分開 膜之間,可動分開膜及可動件返至原位置時所生振動藉間 置液體阻尼加速減低。當上游側設置此結構引入液體,可 促進液體供應並提升殖.充特性。 〆......— ..........·〆..· 圖式簡要說明 圖1八,18,1(:,10及1£爲流徑方向之截面 ,有助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方法之第一例。 圖2入,28,2(:,2〇及2£爲流徑方向之截面 ,有助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方法之第二例/ 圖3A,3 B及3 C爲流徑之截面,有助說明本發明 液體排放方法中可動分開膜位移步驟。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0X297公釐)~~~ " (讳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線
修ihf#)附件.第87108661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說明書修正頁钱國88年02月修正 B7 五、發明説明(8 ) 圖4. A ’ 4B,4C ’ 4D及4E爲流徑截面模型圖 ’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第一例。 圖'5 A,5 B,5 C,5 D及5 E爲流徑截面模型圖 ’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第二例。 ' 圖名A,6 B,6 C,6 D及6 E爲流徑截面模型圖 ’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第三例。 圖7A,7B ’ 7C,7D及7.E爲流徑截面模型圖 ’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第四例。 圖8A ’ 8B,8C,8D及8E爲流徑截面模型圖 ’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第五例。 圖9A,9B ’ 9C,9D及4E爲流徑截面模型圖 ’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第古:观,。 圖1 0爲流徑方向截面模型圖,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 頭第六例。 圖 1 1A,1 IB,1 1C,1 1D 及 1 1E 爲流徑 方向截,面模型圖,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第八例。 'V圖12A,12B’12C及]2 D爲流徑方向截面 模型圖,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第九例。 圖1 .3 A及1 3 B爲縱向截面,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 頭結構一例:圖1 3 A說明具保護膜之液體排放頭;圖 1 3 B說明未具保護膜之液體排放頭。 圖1 4說明加至圖1 .2 A至1 iUJra熱元件之電壓波 形。 圖Γ5爲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結構一例模型圖。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1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繁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圖1 6分解圖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結構一例。 主要元件對照表 3 流徑 11 排放口 14 3 共同液體室 4 流徑 7 氣泡產生區 2 加熱元件 5 可動分開膜 9 孔片 6 氣泡 5 A 上游側部 5 B 下游側部 12 加熱元件 15 可動分開膜 13 流徑 14 流徑 16 氣泡 15 A 上游側部 15 B 下游側部 15 C 中央區 2 2 加熱元件 2 3 流徑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封先閱锌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2- A7 B7 五、發明説明(10) 2 4 2 5 2 7 3 0 4 0 2 6 2 8 15 0 14 1 14 2 14 5 1 4 6 14 7 14 8 3 4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掣 流徑 可動分開1 氣泡產生區 氣泡產生區 氣泡 可動件 W»-»·*-**'* 自由端 液體 凹面 液體 饋送開口 饋送開口 凸點 液體流入槽 接線 較佳實施例說明 參考圖式於下說明本發明實施例。 〔本發明實施實例〕 現在說明本發明二實例。 圖1 A至1 E至3A至3 C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方法 。一排放口置於第一流徑終端區。排放口上游側上(相對 第一流徑中排放液體之流向),有一可動分開膜可根據長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1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____B7 __五、發明説明(n) 氣泡所生壓力而偏移。第二流徑可貯存氣泡產生液體或補 充氣泡產生液體(較佳允許補充或允許氣泡產生液體產生 運動),並具一氣泡產生區。 本例中,氣泡產生區相對上述排放液體流向距排放口 側位於上游區。再者,分開膜長度較形成氣泡產生區之電 熱轉換元件長,因而賦予一可動區。一固定部(未示)位 於電熱轉換元件上游側終端部與相對流向之第一流徑之共 同液體室之間,較佳於上述上游側終端部。可由圖1 A至 1E至3A至3C了解分開膜實質移動之範圍。 此圖中所述可動分開膜之狀態代表所有元件如可動分 開膜本身之彈性及厚度或可有其他附加結構衍生之因子。 (第一例) 圖1 A至1 E爲流徑方向截面,有助說明本發明排放 液體方法第一例(其中本發明提出之偏移步驟沿液體排放 步驟長度中途開始)。 圖1 A至1 E所述例中,與排放口 1 1直接流通之第 —流徑3充滿由一共同液體室1.4 3供應之第一液體,第 二流徑4具有一氣泡產生區7,所裝氣泡產生液體接觸加 熱元件2熱能而生泡沫。彼此分開第一流徑3與第二流徑 4之可動分開膜5置於第一流徑3與第二流徑4之間。可 動分開膜5與孔片9彼此緊固,不使二流痙中液體彼此混 合。 可動分開膜5由氣泡產生區7所生氣泡偏移時大致不 (誚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4 - A7 B7 五、發明説明(12) 具方向特性。有時此偏移可能朝向共同液體室側,偏移自 由度高。 此例特別針對可動分開膜動作,提供一裝置供控制偏 移方向而直接或間接作用可動分開膜5本身。此裝置致氣 泡引起之可動分開膜5位移(運動、擴張、拉長)進行於 排放口方向。 圖1 A所示初始狀態中,第一流徑3中液體藉毛細管 力拉近排放口 1 1。本例中,關於加熱元件2突出至第一 流徑3之區,排放口 1 1位於相對第一流徑3液體流向之 下游側。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討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目前狀態中,當熱能供至加熱元件2 (本例爲4 0 i/mxl05Am之加熱電阻),加熱元件2快速受熱, 接觸第二液體之氣泡產生區7表面引起第二液體受熱生泡 (圖1B)。如此藉熱生氣泡之現象係根據美國專利 4,7 2 3,1 2 9號所揭示膜沸。瞬間經過加熱元件全 表面產生並伴隨極高壓。此時所生壓力以壓力波傳遞而經 過第二流徑4中第二液體並作用可動分開膜5,結果可動 分開膜5偏移,並開始排放第一流徑3中第一液體》 隨加熱元件2整個表面上所生氣泡6快速成長·,其成 —膜形狀(圖1 C )。初始狀態高壓令氣泡6擴張進而增 加可動分開膜5位移,結果,促進第一流徑3中第一液體 經由排放口11排放。 ’ 當氣泡6持續生長,可動分開膜5位移增加容積(圖 1D)。直至圖1D狀態產生前,可動分開膜5持續拉長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5-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7 B7五、發明説明(13) ,致其上游側部5A位移與下游側部5B位移相對與加熱 元件2面對之可動分開膜5區中央部5 C實質相等。 隨氣泡6進一步生長,氣泡6與持續位移之可動分開 膜5偏移於排放輸出方向,上游側部5 A較下游側部5 B 多,結果,第一流徑3中第一液體直接移動於排放輸出 « . 1 1方向(圖1 E )。 因加入步驟使可動分開膜5偏移於下游側排放方向, 允敔液體直流運動於排放口方向,進一步提升排放效率。 液體朝上游側減少運動,對噴嘴中液體補充有利(由上游 側補充),尤其爲可動分開膜5之偏移區。 當可動分開膜本身偏移於排放口方向以引發狀態改變 由圖1 D至圖1 E,如各圖所示,可進一步提升排放效率 及補充效率,同時,藉引起第一流徑3中加熱元件2突出 區中第一液體部分轉移,增加排放量。 (第二例) 圖2 A至2 E爲流徑方向截面,有助說明本發明液體 排放方法第二例(其中本發明注重之偏移步驟由初始階段 開始)。 -- 本例基本上結構與ί述第一例相同。與排放口 1 1直 接流通之第一流徑補充來自第一共同液體室1 4 3之第一 液體,而具氣泡產生區1 7之第二流徑1 4補充氣泡產生 液體,氣泡產生液體受到加熱元件1 2之熱能時發出氣泡 。將第一流徑13與第二流徑14彼此分開之可動分開膜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6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 B7__五、發明説明(14) 1 5置於第一流徑1 3與第二流徑14之間。可動分開膜 1 5與孔片1 9彼此緊固’不使流徑中液體彼此混合。 圖2 A所示初始狀態中,類似圖1 A,第一流徑1 3 中液體藉毛細管力引近排放口 1 1。本例中’排放口 1 1 相對加熱元件1 2突出至第一流徑1 3之區位於下游側。 目前狀態中,當提供加熱元件1 2熱能(本例爲4 0 /zmxll5#m加熱電阻),加熱元件12快速受熱而 接觸第二液體之氣泡產生區17表面使第二液體受熱生泡 (圖2 B ) 。·受熱生氣泡之現象係根據美國專利 4,72 3,1 2 9號所揭示膜沸。經由加熱元件整個表 面高壓瞬間產生。此時所生壓力以壓力波形式傳遞經過第 二流徑1 4中第二液體,並作用可動分開膜1 5 ,結果可 動分開膜1 5偏移,開始排放第一流徑1 3中第一液體。 隨加熱元件1 2全表面上所生氣泡1 6快速成長,最 後成膜形狀(圖2 C)。初始狀態中極高壓使氣泡16擴 張進一步增加可動分開膜15位移,結果促進第一流徑1 3中第一流體經排放口 1 1排放。此時,可動分開膜1 5 其可動區上游側部1 5 B偏移大於其上游側部1 5 A,如 圖2 C初始階段而言。因此,第一流徑1 3中第一液體自 初始狀態以高壓移至排放口 1 1。 當氣泡1 6進一步成長,因可動分開膜1 5位移與氣 泡成長相對圖2 C狀態促進,使可動分開政1 5位移比例 變大(圖2D)。尤其,因可動區下游側部15B於排放 口方向偏移量大於上游側1 5 A及中央部15 C,第一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0X297公釐) -----------------1T------I 線'‘> (¾先閱讀背面之注意If項再填艿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裂 A 7 _^_ B7 _ 五、發明説明(15) 徑1 3中第一液體直接加速移動於排放口方向•因全部程 序上游側部1 5 A位移小,上游方向液體運動減少。 因此本例液體排放方法可提高排放效率,尤其是排放 速度,並進而穩定噴嘴中液體補充,而排放液體體積下降 〇 當氣泡1 6持續成長,可動分開膜1 5之下游側部 1 5 B及中央部1 5 C進一步偏移而拉長於排放口方向, 並促進上述功效,即提升排放效率及排放速度(圖2 E ) 。尤其,因本例可動分開膜1 5形狀之截面及.位移尺寸變 大,且拉長於流徑寬度方向,移動第一流徑13中第一液 體之.操作區增加,並綜合提高排放效率。因此時可動分開 膜1 5位移類似人鼻形狀,可稱爲鼻形。鼻形可包圍後S 之形狀,其中初始狀態位於上游側點B在下游側位置及相 距初始狀態下游側之點A,如圖2 E所示,及點A及B成 相等位置之形狀,如圖1 E所示。 (可動分開膜應用位移例) 圖3 A至3 ,C爲流徑方向之截面,有助說明本發明液 體排放方法中可動分開膜位移之步驟。 本例欲集中說明於可動分開膜運動範圍及其位移改變 ,並省略說明氣泡、第一流徑及排放口。就基本結構,所 有相關圖認定接近加熱元件2 2突出區之秦二流徑7 4部 分本身構成氣泡產生區2 7,並以可動分開膜2 5經常實 質分開第二流徑2 4與第一流徑2 3,即由初始階段經過 (#先W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〇X29:7公釐) 18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聚 A7 B7___五、發明説明(16) 位移期間。一排放口置於下游側上及一部分以饋送第一液 體於上游側,以加熱元件2 2下游側終端部(圖中線H) 爲邊界線。本例及下例所用上游側及下游側意指有關相關 流徑中液體流向,由可動分開膜可動區之中央部觀察。 使用圖3 A所示結構之方法其中包含由初始階段一步 驟偏移可動分開膜25,由初始狀態依序(1) ,(2) 及(3 ),並大致在下游例而非上游側,尤其可提高排放 速度,因可操作提高排放效率,同時,令下游側位移提供 至第一流徑2 3中第一液體此運動而擠出排放口方向。圖 3A結構中,上述可動範圍爲實質固定。 圖3 B所示結構中,可動分開膜2 5之可動範圍根據 可動分開膜2 5依序圖中(1) ,(2)及(3)偏移而 偏移或朝排放口擴大。接下來,上述可動範圍固定其上游 側。因可動分開膜2 5於下游側偏移大於上游側,且氣泡 生長於排放口方向,故進一步提高排放效率。 圖3 C結構中,可動分開膜2 5由初始狀態(1 )變 成(2 )時,上游側與下游側平均偏移,或上游側偏移較 下游側大。隨氣泡進一步生長由(3 )至(4 ),下游側 偏移較上游側大。結果,即使可動區上部中第一液體可移 動於排放口方向,可提高排放效率,同時增加排放量。 此外,如圖3C所示步驟(4) ,因可動分開膜2 5 某一點U偏移向排放口之量大於點D於下綠側於初始狀態 ,可由此部分因膨脹衝向排放口而再提高排放效率?此狀 態因此將稱爲鼻形,如上述。 本^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_^_B7__五、發明説明(17) 其中包含上述步驟之液體排放方法可應用於本發明》 圖3 A至3 C所示組件未經常彼此獨立作用β包含此組件 之步驟可同樣應用於本發明。形成鼻形之步驟不限於圖3 C所示結構,可結合於圖3 Α及3 Β所示結構。就圖3 A 至3 C結構所用可動分開膜,擁有擴張性不重要,準備寬 鬆性即足夠。圖中可動分開膜厚度不具尺寸意義。 本發明所用控制方向之裝置應用於產生本發明認定位 移所有構件至少之一,如源自可動分開膜本身特性或結構 ,屬於氣泡產生裝置有關可動分開膜之操作或處置,有關 氣泡產生區附近提供之流阻,直接或間接作用於可動分開 膜,或可動分開膜之有效位移或拉長控制,包含多數(二 以上)此方向控制裝置之例均爲本發明範圍。此引述例並 未明顯界定多數方向控制裝置任意組合。然而本發明明示 限於以下例》 (實例1 ) 圖4 A至4 E爲流徑方向截面,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 頭第一例;圖4 A爲無液體排放中液體排放頭狀態,圖4 B,4C,4D及4E爲採取圖4A無液體排放狀態前依 排放液體之步驟。 本發明液體排放頭包含可動分開膜5實質分開第一流 徑3與第二流徑4,第一流徑3與排放液Ιΐ之排放口 1 1 連通,第二流徑4具一氣泡產生區30以產生氣泡40, 加熱元件2產生氣泡4 0於氣泡產生區3 0中,及一可動 (討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0-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8) 件2 6越過可動分開膜5相對氣泡產生區3 0並具一自由 端2 8於排放口方向,氣泡4 0收縮時保持可動分開膜5 與可動件2 6分開。 本例中,可動件相對加熱元件2 6,而自由端2 8直 接位於加熱元件2之排放口側端上方越過可動分開膜5。 參考圖4 B,當加熱元件2引發氣泡產生區3 0產生 氣泡4 0,氣泡膨脹可動分開膜5並大幅偏移自由端,因 可動件2 6之支點位於上游側,而其自由端位於下游側。 因可動分開膜藉可動件2 6位移形狀控制大幅向排放口擴 張,可提高排放效率。 圖4C爲氣泡40消失前收縮程序。氣泡消失引起之 壓力立即拉扯可動分開膜5於氣泡4 0消失之方向。此時 ,可動分開膜可動件2 6較可動分開膜5剛性大,可動'件 2 6偏移慢於可動分開膜5,致可動分開膜5與可動件 2 6彼此分開,液體1 5 0間置於可動分開膜5與可動件 26之間。液體150大幅拉入凹面141,因其較大部 分供自可動件2 6自由端側。尤其,靠近須供應大量液體 之加熱元件2區凹面明顯拉入。 圖4D說明可動分開膜5被氣泡消失壓力偏向加熱元 件側多於原位置,而返至原位置》當偏向加熱元件側之可 動分開膜5返回原位置,若具彈性則可能引發阻尼振盪現 象。振盪可能搖動凹面141,致後續排]^狀態不穩。本 發明令可動分開膜5所生彈簧振盪快速阻尼,即使用液體 介入可動分開膜5與可動件2 6之間作爲阻尼或緩衝器。 (諳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邛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0X297公釐) -21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掣 A7 B7五、發明説明(19) 本例中,因可動件26自由端2 8直接置於加熱元件2排 放口側端上方越過可動分開膜5,作爲阻尼器並蓋住可動 分開膜5較大部分之液體5 0證實阻尼彈簧振盪之明顯效 果。結果圖4D至圖4E狀態快速變至圖4A初始狀態, 同時,排除可動分開膜5彈簧振盪致排放動作不穩。 (實例2 ) 圖5 A至5 E爲第一例變化,令可動件2 6自由端 2 8靠近排放口。 參考圖5 B,當加熱元件2產生氣泡4 0於氣泡產生 區30,氣泡40擴張可動分開膜5。因可動件26之支 點2 7置於上游側,其自由端2 8接近下游側排放口 1 1 ,自由端2 8大幅偏移。受可動件2 6位移形狀控制,因 可動分開膜5同樣地大幅向排放口擴張,提高液體排放頭 排放效率_。 圖5C說明氣泡4〇收縮而消失之過程。源因除沬壓 力,可動分開膜5立即拉回引起氣泡4 0消失之方向,可 動分開膜5與可動件2 6彼此分開,液體間置於可動分開 膜5與可動件2 6之間。液體大幅拉入凹面1 4 1 :,因其 較大部分供至可動件2 6自由端側。靠近加熱元件2之區 須供應大量液體之凹面1 4 1部分明顯拉入。尤其本例中 ,因凹面1 4 1接觸可動件2 6自由端2 &附近,可動件 2 6將凹面分成上下側,捕捉液體於可動分開膜5與可動 件2 6之間,並使液體1 4 2以獨立狀態停留其間。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瘦) " ' -22-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___B7_^_五、發明説明(20) 圖5 D說明可動分開膜5由原位置偏向加熱元件側再 藉除沬壓力返回原位置。若可動分開膜5充滿彈性,已偏 向加熱元件側之可動分開膜返回原位置乃引起阻尼振盪》 有時,振盪搖動凹面1 4 1致後續排放狀態不穩定。本例 中,因間置於可動分開膜5與可動件2 6間液體1 4 2形 成凹面,作爲阻尼緩衝,並排除可動分開膜5發生出振盪 及其他類似小動作,故可高效率阻尼可動分開膜5所生振 盪。本例中,因可動件2 6自由端置於加熱元件2排放口 側端正上方越過可動分開膜5,作爲阻尼緩衝之液體 1 4 2蓋住可動分開膜5大部分,故可有效阻止彈簧振盪 。結果,圖5 D至圖5 E狀態快速變至圖5A初始狀態, 同時,排除可動分開膜5彈簧振盪引起不穩定排放。 (實例3 ) 圖6 A至6 E爲第一例變化,令可動件2 6自由端 2 8距加熱元件2排放口側端置於上游側》 圖6 B爲產生氣泡時之狀態。氣泡4 0大幅生長於排 放口方向,自無可動件2 6之加熱元件2中央區開始。結 果,因可動分開膜5可向排放口擴張,提高排放效率。 圖6 C爲氣泡收縮而消失之程序。源於除沬壓力,可 動分開膜5立即拉向引起氣泡4 0消失之方向,而可動分 開膜5與可動件2 6彼此分開,液體1 5 (ί進入其間。實 際上,液體1 5 0大部分供自可動件2 6自由端側。因可 動件2 6自由端2 8由相對加熱元件2之可動分開膜5區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萸)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23-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21) 之排放口側端落於上游側,乃由上游側充分供應液體1 5 。令可動分開膜5向下偏移,因而減少凹面1 4 1退縮。 本例乃較前例提升補充性。 圖6 D所示程序中,由原位置偏向加熱元件側之可動 分開膜5藉除沫壓力返回原位置。當可動分開膜5充滿彈 性,已偏向加熱元件側之可動分開膜5返回原位置可能引 起阻尼振盪。本例中,可動分開膜5之振盪快速阻尼,因 液體1 5 0介入可動分開膜5與可動件2 6間而作爲阻尼 緩衝,圖6 D至圖6 E狀態快速變爲圖6 A初始狀態•因 此防止不穩定排放。 (實例4 ) 圖7 A至7E爲第一例變化,具一液體進入促進結構 形成於可動件2 6支點側上。 參考圖7 B,當加熱元件2產生氣泡4 0於氣泡產生 區3 0中,氣泡4 0擴張可動分開膜5。因可動件2 6之 支點2 7置於上游側,而其自由端2 8於下游側,大幅偏 移自由端2 8時使可動分開膜5偏移符合可動件2 6偏移 、 形狀,並大幅向排放口擴張。因氣泡4 0大幅導向排放口 ,乃提高排放效率。 圖7 C說明氣泡4 0藉收縮消失之程序。歸因除沬壓 力’可動分開膜5立即拉向引起氣泡4 0消失之方向,可 動分開膜5與可動件2 6彼此分開,液體1 5 0間置於可 動分開膜5與可動件2 6之間。液體1 5 0亦由饋送開口 (諳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4-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22) 1 4 5及1 4 6供應,開口 1 4 5及1 4 6形成液體進入 促進結構而位於可動件2 6支點側上,以可動件2 6阻止 由可動件2 6自由端側供應液體。結果減少凹面退縮,提 升補充性。 圖7 D說明程序中,由原位置偏向加熱元件側之可動 分開膜5藉除沬壓力返回原位置。已偏向加熱元件側之可 動分開膜5返回原位置,若可動分開膜5充滿彈性,必然 發生阻尼振盪。本例中,因液體1 5 0介入可動分開膜5 與可動件2 6'間作爲阻尼緩衝,可快速阻尼可動分開膜5 之彈簧振動。結果,圖7 D至圖7 E狀態變成圖7 A初始 狀態,同時,防止可動分開膜5彈簧振盪引起排放不穩定 、可實現高速高品質之影像印製。 上述本例可提高功效如阻止凹面1 4 1退縮,提高補 充性,阻尼可動分開膜振盪。 (實例5 ) 圖8 A至8 E爲第二例變化,將液體進入促進結構形 成於可動件.2 6支點側上。 參考圖8 B,當加熱元件2引發氣泡產生區3 0產生 氣泡4 0,氣泡擴張可動分開膜5。因可動件2 6支點 2 7置於上游側,而其自由端2 8置於下游側靠近排放口 ,可動件2 6之自由端2 8可大幅偏移。因/可動件2 6位 形狀控制,令可動分開膜5大幅向排放口擴張,提高排放 效率。 (铕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297公釐) -25-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7 B7五、發明説明( 23) 圖8 C說明氣泡藉收縮消失之程序。歸因除沫壓力, 可動分開膜5立即拉向引起氣泡40消失之方向,而可動 分開膜5與可動件2 6彼此分開,液體間置於可動分開膜 5與可動件2 6之間。因液體大部分供自可動件2 6自由 I 端側,乃拉動凹面141。尤其就本例,因凹面141接 觸可動件2 6之自由端2 8附近,可動件2 6分開凹面 1 4 1成上下側,補捉液體於可動分開膜5與可動件2 6 之間,並允許液體1 4 2以獨立狀態保持其間。 就本例,凹面退縮減少,且提高補充性,因亦由饋送 開口 1 4 5及1 4 6形成液體進入促進結構置於可動件 1 6支點側上而供應液體,並以可動件2 6抑制由可動件 2 6自由端側供應液體。 圖8 D說明由原位置偏向加熱元件側之可動分開膜5 藉除沫壓力返回原位置,已偏向加熱元件側而返回原位置 之可動分開膜5可能因可動分開膜5充滿彈性而引起振盪 阻尼。有時,此振盪搖軌凹面1 4 1致後續排放不穩。本 例,因液體1 4 2間置於可動分開膜5與可動件2 6之間 形成凹面而作爲阻尼緩衝,可高效率阻尼可動分開膜5中 所生振盪,並排除可動分開膜5發生振盪或其他類似小動 作。本例中,因可動件2 6自由端2 8直直置於加熱元件 2之排放口側端上方越過可動分開膜5,作爲阻尼緩衝之 液體1 4 2蓋位可動分開膜5大部分,並證/實有效阻止彈 簧振盪。結果,圖8D至圖8 E狀態快速變至圖8A初始 狀態,同時排除可動分開膜5彈簧振盪引起排放不穩定。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榇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掣 A7 _B7 _五、發明説明(24) I (實例6 ) 圖9 A至9 E爲第一例變化,具一緊附防止結構可排 除可動分開膜緊附於可動分開膜5,置於可動件2 6與可 動分開膜5間接觸區。此結構同時作爲液體進入促進結構 〇 參考圖9 B,當加熱元件2產生氣泡4 0於氣泡產生 區3 0中,氣泡4 0擴張可動分開膜5。因可動件2 6之 支點2 7置於上游側,其自由端2 8置於下游側,自由端 2 8大幅偏移時使可動分開膜5偏移而與可動件2 6偏移 形狀一致,並大幅朝排放口擴張。因氣泡4 0大幅導向排 放口,故提升排放效率。 圖9 C說明氣泡收縮而消失之程序。歸因除沫壓力, 可動分開膜5立即拉向引起氣泡4 0消失之方向。此時, 因多數凸點1 4 7形成防止與可動分開膜5緊附之結搆置 於可動件2 6接觸可動分開膜5之區,可輕易分開可動分 開膜5與可動件2 6,而液體1 5 0間置於可動分開膜5 與可動件2 6。結果,写不再限制氣泡消失時壓力改變致 可動分開膜5所生偏移動作,可提高可動分開膜5耐用性 0 圖9 D說明由原位置偏向加熱元件側之可動分開膜5 藉除沫壓力返至原位置之程序。已偏向加熱/元件側之可動 分開膜5返至原位置,若可動分開膜5充滿彈性,必然發 生阻尼振盪》本例中,因液體1 5 0介入可動分開膜5與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B7 __ '五、發明説明(25) 可動件2 6之間作爲阻尼緩衝,可動分開膜5彈簧振盪快 速阻尼。結果,圖9D至9E狀態變成圖9A初始狀態。 此外,壓制可動分開膜彈簧振盪,可排.除不穩定排放。可 實現高速高品質之影像印製。 (實例7 ) 圖1 0例爲第六例變化,具多數液體流入槽1 4 8成 爲緊附防止結構於可動件2 6之可動分開膜側上。多數液 體流入槽1 4 8由可動件2 6前端及側端向內伸。歸因此 結構,可動分開膜5輕易分開於可動件2 6,而液體 1 5 0間置於可動分開膜5與可動件2 6之間》其他類似 ♦ 第六例之結構及操作不再贅述,就相對可動件2 6之電阻 式加熱元件2,電流供自電線3 4。 本例液體排放頭之形狀有效時,可動分開膜5具柔軟 面及肋,而可動件2 6之壓花輪廓完全埋入可動分開膜5 (實例8 ) 圖1 1A至1 1 E例具可動件2 6保持傾斜於第一流 徑3中,不似圖1至7例之可動件2 6因可動分開膜5膨 脹大幅偏移》 參考圖1 1 B,當加熱元件2引發氣治產生區3 0產 生氣泡4 0 ’氣泡4 0膨脹可動分開膜5。因可動件2 6 之自由端2 8保持由支點2 7斜入第一流徑3,可動分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楚) ~ (餚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窩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 7 B7五、發明説明(26) 膜5偏移而符合可動件26傾斜形狀並大幅朝出口擴張。 結果,因氣泡4 0大幅導向排放□,提升排放效果。 圖11 C說明氣泡收縮而消失之過程.。歸因除決壓力 ,可動分開膜5立即拉向引起氣泡4 0消失之方向,可動 分開膜5與可動件2 6彼此分開,而液體間置於可動分開 膜5與可動件2 6之間。因大部分液體供自可動件26自 由端側,亦由可動件2 6支點側上饋送開口 1 4 5及1 4 6進行供應液體。結果,因可動分開膜5停止阻止氣泡消 失時壓力改變致位移動作,提高可動分開膜5耐用性。 參考圖1 1D,已遍向加熱元件之可動分開膜5返回 原位置必然引起阻尼振盪。根據本發明,可動分開膜5之 彈簧振盪可快速阻尼',因液體1 5 0介入可動分開膜5與 可動件2 6之間而作爲阻尼緩衝。結果,圖1 1 D至圖1 1E狀態快速變成圖1 1A初始狀態。此外,可壓~制哥_動 分開膜彈簀振盪排除不穩定...排放。乃實現高速.高„品._質影像 eg-製…。 (實例9 ) 圖1 2 A至1 2 D例有關側射式液體排放頭,具一排 放口於相對加熱元件之位置,而實例1至8有關液體排放 頭係具排放口於加熱元件下游位置。 現在相對第一例液體排放頭操作,說明/以木頭排放之 操作。 圖1 2 A所示液體排放頭中,靠近第二流徑4之加熱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请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将本頁) -29-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B7五、發明説明(27) 元件2之氣泡產生區3 0於裝置基底1上加熱元件加熱氣 泡產生區30內液體時以膜沸產生氣泡。 此區由可動分開膜5實質分開於與排放口11相通之 第一流徑3。此結構不允許第一流徑3液體與第二流徑4 液體混合。第一與第二流徑3及4之液體可爲相同或不同 ,取決使用目的。 本例中,二可動件2 6對稱分開,經由可動分開膜5 介質越過排放口 1 1心軸,並相對氣泡產生區3 0設置, 並自由端2 8指向排放口。 參考圖1 $ B,當加熱元件2引發氣泡產生區3 0產 生氣泡4 0,氣泡4 0擴張可動分開膜5。因二可動件2 6支點置於上游側,其自由端2 8於下游側二自由端2 8 大幅偏移而可動分開膜5亦偏移而符合可動件2 6偏移形 狀並朝排放口大幅擴張》結果,因氣泡4 0大幅導向排放 口’提高排放效率。 圖1 2 C說明氣泡4 0收縮而消失之過程,歸因除沬 壓力,可動分開膜5立即拉向引起氣泡4 0消失之方向, 並與二可動件2 6分開,液體間置於可動分開膜5與可動 件2 6之間。因大部分液體由可動件2 6自由端側供應, 凹面141大幅拉入。 圖1 2 D說明由原位置偏向加熱元件側之可動分開膜 5藉除抹壓力返回原位置。可動分開膜5已偏向加熱元件 側而返回原位置,若可動分開膜5充滿彈性,必須引起阻 尼振盪。本例中,因介入可動分開膜5與可動件2 6之液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許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0-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笨
A7 __B7_五、發明説明(28) 體作爲阻尼,快速阻尼可動分開膜5彈簧振盪。結果,圖 1 2D至圖12E狀態快速變至圖1 2A初始狀態。此外 可排除可動分開膜彈廣振盪引起排放不穩定。乃實現高品 ·<-.....r . 質芮速鬏锋印製。 本例如上述可提高抑制凹面退縮,提高補充详,並阻 尼可動分開膜振盪。且第二例至第八例結構同樣可應用於 本例。 本例結構使用二種不同液體爲排放液體及氣泡產生液 體,並允許氣泡產生液體產生氣泡引起之壓力作用可動分 開膜5,以有效排放排放液體。因此,即使如聚乙二醇高 黏性液體受熱未充分起泡而不能產生足夠排放,亦可饋送 此液體至第一流徑3並饋送可滿意生泡之液體(乙醇:水 4 : 6混合物約1 — 2 c p)至第二流徑4而滿意排放。 當選擇受加熱元件表面加熱不會產生焦黑沈積物之液 體爲氣泡產生液體,可穩定產生氣泡並滿意進行排放。 此外,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結構可於高排放壓力下高效 率排放高黏性液體,因可得上述例功效。 即使爲不耐熱之液體,可饋送此液體爲排放液體至第 —流徑3,而饋送至第二流徑4之液體不易熱劣化並滿意 生泡,於高排放壓力下以高排放效率排出,不受熱損。 現在說明裝置基底1結構,具有加熱元件對液體加熱 〇 圖1 3 A及1 3 B爲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結構一例截面 。圖1 3 A說明液體排放頭具一保護膜如下述,圖1 3 B (锌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1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9) 說明液體排放頭未具一防穴層作爲保護膜。 如圖1 3A及1 3 B所示,裝置基底1上具有第二流 徑,作爲分開壁之可動分開膜5,可動件2 6,第一流徑 3及具有一槽作爲第一流徑3之槽件5 0 ◊ 裝置基底1中,矽基體1 1 0 f上形成氧化矽膜或氮 化矽膜1 1 0 e以把供絕緣並貯存熱,如一電阻層1 1 〇 d 厚 0 . 01 至 0 . 2 以.m,爲 HfB2·,TaN 或 T a A、,以形成加熱元件及二接線電極1 1 〇 c,原 0 . 02至1_ .0//m鋁,以定圖案疊於其上。由二接線 電極1 1 0 c施加電壓至電阻層11 0 d供電壓電阻層 110d,使電阻層ll〇d發熱。在介入接線電極 1 1 0 c間之電阻層11 〇 d上形成0 . 1至〇 . 2#m 原氧化矽或氮化矽保護層1 1 Ob,及厚〇 . 1至〇 . 6 鉅防穴層1 1 〇 a再疊上以保護電阻層11 〇 d於各 式液體,如墨。 就防穴層1 1 0 a使用鉅T a金屬材料,因氣泡產生 及消失時壓力及震波極強,將嚴重損及硬脆氧化膜之耐用 性。 此外,形成排放頭之結構可適當結合液體,流徑佈局 及阻抗材料以免除防穴層爲保護層。此結構一例說明於圖 1 3 B ° 可用銥钽鋁合金爲不用爲保護層之電垣層材料,尤其 ,關於本發明,無保護層證實有利,因氣泡產生液體與排 放液體分開適合產生氣泡。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銪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32-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裂 A 7 ___ B7_ __五、發明説明(30) 上述例加熱元件2結構僅須具電阻層11 0d (加熱 元件)置於接線電極1 1 0 c之間。其內可結合保護層 1 1 0 b以保護電阻層1 1 〇 d二 本例採用加熱元件2爲電阻層形成之加熱元件,可回 應電訊號發熱。本發明不限定加熱元件2爲特定結構,僅 須產生氣泡於氣泡產生液體中以排放排放液體。就加熱元 件,如光熱轉換裝置接收雷射光時發熱,或加熱元件接受 高頻發熱之加熱裝置均可。 就光熱轉換元件由形成加熱元件之電阻層1 1 0 d及 供電壓電阻層1 1 0 d之接線電極1 1 0 c所構成,上述 元件基底1可具功能元件·,如電極體,二極體,閂鎖器及 偏向寄存器,可於半導體製程中選擇地驅動一體包含之光 熱轉換元件。 爲驅動裝置基底中加熱元件而排放液體,接線電極間 電阻層1 1 0 d迅速發熱,乃經由接線電極1 1 〇 c施加 矩形脈衝至電阻層110d。 圖14說明電壓波形加至電阻層形式之加熱元件2, 如圖1 3A及1 3B所示。 就上述液體排放頭,對其施加6 KH z電訊號而驅動 加熱元件,條件爲24V電壓,脈寬s e c,及 1 5 0 m A電流,依序操作,經由排放口排出液體墨。本 發明驅動訊號條件不限於此。驅動訊號僅須/良好引起氣泡 產生液體發泡。 具二共同液體室之液體排放頭結構例中,可允許引入 (锖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κ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33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黎 A7 B7五、發明説明(31) 良好分開之不同液體至共同液體室,降低成本,並減少零 件數。 圖1 5模型圖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結構一例。本圖 中,與圖1 A至1 E經1 3 A及1 3 B零件相似者以相似 數字表示,不再贅述。 圖1 5液體排放頭中槽件5 0大致具有一孔片5 1, 多數槽作爲第一流徑3,及一壓陷部形成第一共同液體室 48而同時與多數第一流徑3相通而供應液體(排放液體 )至第一流徑3。 接合可動分開膜5至槽件5 0下側部而形成多數第一 流徑3。槽件5 0具第一3流體饋徑2 0由槽件5 0上部 伸入第一共同液體室4 8,而第二液體饋徑21由槽件 50上部經可動分開膜5伸入第二共同液體室49。 可動分開膜5上設置可動件2 6與氣泡產生區3 0相 對,其自由端2 8置於排放口方向。可動件之自由端置於 排放口側距排放口 2中央區。 如圖1 5箭頭C所示,第一液體(排放液髖)經第一 饋徑2 0及第一共同液體室4 8饋至第一流徑3,如圖 1 5箭頭D所示.,第二液體(氣泡產生液體)經第.二液體 饋徑21及第二液體共同室4 9饋至第二流徑4。 本例中,第二液體饋徑2 1與第一液體饋徑2 0平行 。本發明不限制第二液體饋徑2 1爲此佈局。可採任意布 局,其中第二液體饋徑21穿透第一共同液體室外可動分 開膜5並與第二共同液體室4 9相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Γ. {谛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莨)
A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聚 B7___五、發明説明(32) 考量第二液體供應量而決定第二液體饋徑2 1厚度( 直徑),而第二液體饋徑21形狀不須爲圓形截面’可爲 矩形代之。 可用可動分開膜5分隔槽件5 0而形成第二共同液體 室4 a。有關如此形成之方法,欲形成第二共同液體室 4 9及第二液體饋徑4,可藉形成一共同液體室架及一第 二流徑壁,以乾膜於基底1上,並將用於固定可動分開膜 5之槽件5 0與可動分開膜5之結合貼至基底1上二液體 流徑4。 + 圖16爲本發明液體排放頭結構一例分解立體圖。 本例著重提供裝置基底具多數電熱轉換元件爲加熱元 件2以發熱藉膜沸致氣泡產生液體產生氣泡,且如上述重 疊於鋁金屬支承件7 0上。 裝置基底1上提供多數槽形成第二流徑4由第二流徑 壁界定,一壓陷部形成第二共同液體室(共同氣泡產生液 體室)49與多數第二流徑4相通而饋送氣泡產生液體至 第二流徑4,及具可動件2 6之可動分開膜5。 槽件5 0具槽藉接合可動分開膜5形成第一流徑(排 放液體流徑),一壓陷部形成第一共同液體室(共伺排放 液體室)48與排放液體流徑相通而饋送排放液體至第一 流徑3,第一液體流徑(排放液體饋徑)2 0供饋送排放 液體至第一共同液體室4 8,及第二液體Ιί徑(氣泡產生 液體饋徑)21供饋送氣泡產生液體至第二共同液體室 4 9。第二液體饋徑2 1通過第一共同液體室4 8外可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先Μ讀肯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弈本頁) -35-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A7 _^_B7 __五、發明説明(33) 分開膜5及接合至與第二共同液體室4 9相通之路徑,藉 此相通路痙,可饋送氣泡產生液體至第二共同液體室4 8 ,不與排放液體混合。 有關裝置基底1佈局,可動分開膜5,槽頂板5 0, 可動件2 6設置對應裝置基底1之加熱元件2,而第一流 徑3對應可動件2 6裝設。若本例提供第二液體饋徑2 1 於一槽件5 0,並不排除提供多數此第二液體饋徑,取決 於饋送液體量。第一液體饋徑2 0與第二液體饋徑2 1之 截面正比於欲饋送液體量。令饋徑截面最適化,如可縮小 槽件5 0零件尺寸。 根據本例,可減少零件數,縮短程序,並降低操作成 本,歸因於以一相同槽頂板爲槽件5 0,形成饋送第二液 體至第二流徑4之第2液體饋徑2 1及饋送第一液體至第 —流徑3之第一液體饋徑2 0。 因供應第二液體至與第二流徑4相通之第二共同液體 室4 9,第二流徑4於穿透可動分開膜5之方法,可動分 開膜5分開第一及第二液體,可一次完成塗上可動分開膜 5,槽件5 0及其上具加熱元件2之基底之程序。因此, 提高製造容易性,提高塗上精度,提升排放效率。 -··........."Ί 無礙地進行供應第二液體至第二流徑4,因第二液體 經由可動分開膜5饋至第二共同液體室4 9。因確保充分 供應液體,可穩定排放液體。 I 歸因結合具可動件之可動分開膜5結構,本發明液體 排放頭可以更大排放力排出液體,或較習知液體排放頭以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B7五、發明説明(34) 更高速高效率排出。所用氣泡產生液體可爲具上述品質者 。氣泡產生液體具體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 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甲苯,二甲苯,甲叉二氯化物 ,氟利昂TF,氟利昂BF,乙醚,二噁烷,環己烷,醋 酸甲酯,醋酸乙酯,丙酮,丁酮縮二乙硯,及其混合物。 就排放液體可用各式液體,不論發泡性及熱性。即使 液體發泡性不佳,液體受熱立即劣化,或可使用液體黏性 極高而不能輕易以習知液體排放頭排放。 就適合排放液體之品質,本處使用排放液體較佳防止 干擾排放動作或氣泡產生或因其本身反應於氣泡產生液體 致干擾可動分開膜或可動件之操作。 可用高黏性墨爲記錄用排放液體。 此外,可用不耐熱之藥及香水爲此液體。 使用以下各式組合之氣泡產生液體與排放液體組成以 有效排出排放液體並產生記錄。回顧記錄揭示非僅十數 c p黏度液體非可輕易用習知頭排放者,且極高黏度如 1 5 0 c p之液體均可產生記錄高影像品質。 (諳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氣泡產生液體 1 一乙醇 水 氣泡產生液體2 2 -水 氣泡產生液體3 3 -異丙 水 排放液體1 一碳里 6 0 w t % 〇 0 w t % 1 0 w t % 9 0 w t % 5 w t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7 - A7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35) (色墨約15 c p )苯乙烯一丙烯酸一酸丙烯酸乙酯 共聚物散開劑(氧化値1 4 0,重量平均分子量8 0 0 0 )1 w t % 〇 單乙醇胺 〇.25wt% 甘油 6 · 9 w t % 硫二甘醇 5 w t % 乙醇 3 w t % 水 1 6 · 7 5 w t % 排放液體2(55cp) 聚乙二醇 200 1 0 〇 w t % 排放液體3(150cp) 聚乙二醇 _ .6 0 0 1 〇 〇 w t % 此外,液體排放不易,低排放速惡化排放物方向性 散開,並損及點落於記錄紙上精確度,因此排放不穩致不 易製造高品質影像。上述例結構中,可利用氣泡產生液體 充分穩定產生氣泡。如此攀.高液嚴蓍..點精度,並穩..定排放 液:體量,明領提高記錄影像.之品零。 以下說明本發明液體排放頭製程。 換言之,形成第二流徑壁於裝置基底上製成頭-·,其上 裝具可動件之可動分開膜,並再於上裝具一槽形成第一流 徑之槽件。另外,可形成第二流徑之壁而接合槽件至壁上 而完成,槽件上裝有具可動件之可動分開腠。 以下詳述第二流徑之製法。 首先,以硼化紿或氮化組構成加熱元件之電熱轉換元 {討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硕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8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五、發明説明(36) 件形成於裝置基底(矽晶圓)上,使用就半導體相同裝置 製品,然後清洗裝置基底表面以改善下一步驟表面緊附至 光敏樹脂。爲更增加緊附,可將裝置基底表面接收紫外線 處理,並以乙醇稀釋矽烷耦合劑成lw t %濃度(Nihon Unica K.K所製,商品號A 18 9 )之溶液旋轉塗覆而處理 表面。 然後,淸洗所得表面,並以紫外線觸感樹脂膜(Tokyo Ohka KK.所製,商標爲Dry Film Odil SY-318)層化改善緊 附之基底上。· 接著,光罩P Μ置於乾膜D F上,而對須留下成爲第 二流徑壁之乾膜D F部分經光罩ΡΜ曝光紫外線。使用儀 器(Canon公司製,商品號ΜΡΑ — 60 0 )曝光約600 m J / c m2。 再以顯影劑(Tokyo Ohka公司製,商品號BMRC — 3 )顯影乾膜D F,其爲苯乙烯與丁基纖維醋酸酯混合物 ,以溶出未曝光部,並取得曝光硬化部爲第二流徑4之壁 部。以電漿燒灰裝置(Alukantec公司所製,商品號MA S - 8 0 0 )處理約9 0秒除去裝置基底1表面留下之餘物 。接箸以1 0 0 m J / c iri之速率於1 5 0 °曝光紫外線 經二小時而完全硬化基底之曝光部。 可由上述方法自矽基底切製多數加熱板(裝置基底) 而於其上以高精度均勻形成第二流徑。具-地,矽基底以 切割機(Tokyo Seimitsu公司所製,商品號A W D — 4000)切成個別加熱板1配以鑽石片,厚〇 . 〇5 (谛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筠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9-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___ _B7_:_ 五、發明説明(37) mm。以黏劑固定分開之加熱板固定於鋁基板上(黏劑由 Toray Industries 公司所製,商品號 SE4400)。 然後,印刷基底事先接合至鋁基板並以0 . 0 5mm 直徑鋁線連接至加熱板。 接著,接合槽件至可動分開膜所得共同體排列接合至 上述加熱板V具體地,具可動分開膜之槽件與加熱板彼此 對齊而一回彈片接合固定。然後,墨氣泡產生液體饋件接 合固定於鋁基板上。鋁線間隙及槽件,加熱板,及墨氣泡 產生液體饋件間隙以矽密封劑(Toshiba Sil.icone公司所製 ,商品號T S E 3 9 9 )密封而完成製品。 根據上述製法形成第二流徑,可得高精度流徑,對上 述加熱板無位置偏差·。尤其令槽件與可動分開膜事先於前 步驟彼此接合,可提高第一流徑與可動件之位置精度。上 述高精度製法可穩定液體排放並提高印刷品質。此外,晶 圓上集體形成組件可低成本量產液體排放頭。 本例說明使用紫外線硬化式乾膜以形成第二流徑。此 外,可採用吸收帶靠近紫外線區之樹脂達成形成第二流徑 ’尤係2 4 8 n m區,層化樹脂,硬化所得層化物,並以 準分子雷射直接除去欲形成第二流徑之層化物部分。 較佳適合可動件之材料如銀,鎳,金,鐵,鈦,鋁, 鉑’鉅,不銹鋼及磷青銅具耐用性及此金屬之合金,樹脂 如丙烯腈、丁二烯,及苯乙烯,具腈基,樹脂如聚醯氨具 胺基,樹脂如聚碳酸酯具羧基,樹脂如聚縮醛具醛基,樹 脂如聚硕具碾基,其他樹脂如液晶聚合物及其化合物,金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40 - A 7 B7__ 五、發明説明(38) 屬如金、鎢、鉅、鎳、不銹鋼及鈦具高耐墨性,樹脂如聚 醯胺具胺基,樹脂如聚縮醛具醛基,樹脂如聚醚乙酮具酮 基,樹脂如聚醯亞胺具亞胺基,樹脂如酚樹脂具羥基1樹 脂如環氧樹脂具環氧基,樹脂如密胺具氨基,樹脂如二甲 苯樹脂具羥甲基,及其化合物,及二氧化矽等陶瓷,及其 化合物。 可動分開膜較佳材料如新近工程塑膠,如聚乙烯,聚 丙烯,聚醯胺,聚乙烯對苯乙酸酯,密胺樹脂,酚樹脂, 聚丁二烯,聚尿烷,聚醚乙酮,聚醚碩,多共基,矽膠, 及聚硯,耐熱,耐溶劑,及成形佳,具彈性,並允許製成 薄膜,加上上述聚醯亞胺之塑膠化合物。 考慮膜材料、形成等決定可動分開膜2 5厚度,欲達 成任何分開壁適當強度,並滿意產生脹縮動作。一般厚度 介於0 . 5至1 0 # m。 本發明如上述結構具以下功效。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钟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液體經排放口以高排放力有效排出,因氣泡產 生區上可動分開膜以氣泡產生所致壓力擴張,而可動分開 膜上可動件因而偏向第一流徑導引壓力於第一流徑上排放 口方向。 (2)因通過排放液體之流徑與通過氣泡產生區之流 徑藉可動分開膜彼此分開,排放液體未流入具加熱元件之 流徑。即使所用排放液體怕熱,可減少加_元件上沈積物 ,並廣泛選擇排放液體。 (3 )氣泡消失時,可動分開膜與可動件彼此分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A7B7 五、發明説明(39) 液體間置其間而作爲阻尼器。因此可抑制可動分開膜返回 原位置時可動分開膜所生振盪,並排除不穩定排放。實現 高品質影像印刷。 (4 )當可動件之自由端落於加熱元件之排放口側端 上游側,氣泡消失時促進供應液體間置於可動分開膜與可 動件之間。結果,提升補充性,足以穩定排放液體,即使 高速印刷亦然。 (5) 當由可動件支點側上液體進入促進結構供應液 體,抑制由可動件自由端側供應液體。結果,抑制凹面退 縮,提升補充性。此外,因作爲阻尼之可動件區極大,亦 可抑制可動分開膜所生振盪。乃實現高速高#質影像印刷 〇 (6) 氣泡消失時可動分開膜與可動件分開之方法允 許可動分開膜耐用性更高,因其防止限制可動分開膜與可 動件獨立運動。 (锌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2-

Claims (1)

  1. 六、申利範圍 一種排放液體之方法,包含ί驟排放液體,令可 . .eirSv.r、-'w--n, 動分開膜經常爲實質分開狀態之第-1流徑排放一液體排放 與連通一排放口,第:^流徑具一氣泡產生區以產生氣泡於 排放口上游側,相對於第一流徑中液體流向,並以調節件 自由端應氣泡脹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之排放液體之方法,其中 —間置步驟,間置液體於可動分開膜與接觸可動分開膜偏 移區之調節件之間,並以自由端於排放口側上,於可'動分 開膜與調節件·至少部分分開而容納於凹面退縮時,限制可 動分開膜之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L項之排放液體之方法,其中 可動分開膜與可動件,即調節件,於氣泡收縮時彼此分開 ,液體間置之間而返至原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排放液體之方法,其中 可動件中液體進入促進結構令液體進入可動分開膜與可動 件之,。 5 ·—種奠篁1篮麗„.,包含第^流徑供排放液體並與 排放口相通,第j流徑具氣泡產生區以產生氣泡於液體中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及可動分開膜實質分開第一與第二流徑而藉偏移可動分 開膜排放液體,令氣泡於排放口上游側相對第一流徑中液 體流動,液體排放頭特徵在於具一調節件保持液體凹面回 應氣袍脹縮相對可動分開膜位移而退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液體排放頭,具一調節 件接觸可動分開膜之偏移區並具一自由端於排放口側調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8 8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可動分開膜位移,及一裝置調節可動分開膜與調節件相對 運動量。 l/ 7 . —種液體排放頭,包含一可動分開膜實質分開欲 ,................... 產生氣g於液體中之氣泡產生區及與排放液體之排放口相 通之液體排放區,一能量產生裝置產生氣泡於氣泡產生區 1.....-. ’及一可動件相對氣泡產生區越'過可動分開膜並具一自由 端於排放口方向,液體排放頭特徵在於氣泡收縮時可動分 開膜與氣泡產生區彼此分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工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設置 .可動件使其自由端接近排放口,直至接觸凹面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可軌 ~~-V 件之自由端置於加熱元件之排放口側正上方一點之上游側 ,加熱元件即能量產生裝置。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可 動件具一液體進入促進結構以引入液體於可動分開膜與可 動件之間。 '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進入促進結構爲可動件中一饋送開口。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進入促進結構爲一緊附肪止ill構以排除可動分開膜與 可動件間緊附。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一2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進入促進結構爲一凸點位於可動分開膜與可動件接觸 之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4-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4 .如申請專利範_第1 2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w·. .··、-. 液體進入促進結構爲液體流入槽位於可動件之可動分開膜 上。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可 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液 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ι/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可動分開 膜與可動件,·即調節件,於氣絕收縮時彼此分開,而液體 置於其間以使返回原位置。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方法,其中置於可 ^一-一* 動件中之液體進入促進結構令液體進入可動分開膜與可動 件之間。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 .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可 動件具一液體進入促進結構以令液體進入可動分開膜與可 動件之間。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 液體進入促進結構爲一饋送開口位於可動件中。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進入促進結構爲一緊附防止結構以排除可動件與可動 分開膜間緊附。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可 動件具一液體進入促進結構,令液體進入可動分開膜與可 動件之間。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5-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i— s - Hi -I ^^1 I— I - -I In In ^^1 1^1 In r .: 1^1 1^1、一aJn n^i i ^^1 »1 i— an ^^1 ·ϋ· Βϋ-i 六、申請專利範圍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2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進入促進機構爲一饋送開口位於可動件中。 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進入促進結構爲一緊附防止結構排除可動件與可動分 開膜間緊附。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旦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可 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液 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2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卫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可 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液 .—— 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一. 可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3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_ 0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〇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可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1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可動件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可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本紙張又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釐) -46- Αδ Β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園 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〇 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JB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 可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0 3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Ϊ" 4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可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一 4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〇 3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V..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聚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7 -
    第87 1 0866 1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之正本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民國89年7月修正 1 · 一種排放液體之方法,包含步驟排放液體,令可 動分開膜經常爲實質分開狀態之第一流徑排放一液體排放 與連通一排放口,第二流徑具一氣泡產生區以產生氣泡於 排放口上游側,相對於第一流徑中液體流向,該方法之特 徵在於藉由相對於該可動分開膜之位移而限制液體之凹面 免於收縮,以回應由調節件對氣泡之脹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排放液體之方法,其中 一間置步驟,間置液體於可動分開膜與接觸可動分開膜偏 移區之調節件之間,並以自由端於排放口側上,於可動分 開膜與調節件至少部分分開而容納於凹面退縮時,限制可 動分開膜之;f立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排放液體之方法,其中 可動分開膜與可動件,即調節件,於氣泡收縮時彼此分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Μ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液體間置之間而返至原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排放液體之方法,其中 可動件中液體進入促進結構令液體進入可動分開膜與可動 件之間。 5 . —種液體排放頭,包含第一流徑供排放液體並與 排放口相通,第二流徑具氣泡產生區以產生氣泡於液體中 ,及可動分開膜實質分開第一與第二流徑而藉偏移可動分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_ Λ 8 Β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開膜排放液體,令氣泡於排放口上游側相對第一流徑中液 體流動,液體排放頭特徵在於具一調節件保持液體凹面回 應氣泡脹縮相對可動分開膜位移而退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液體排放頭,具一調節 件接觸可動分開膜之偏移區並具一自由端於排放口側調節 可動分開膜位移,及一裝置調節可動分開膜與調節件相對 運動量。 7 . —種液體排放頭,包含一可動分開膜實質分開欲 產生氣洵於液體中之氣泡產生區及與排放液體之排放口相 通之液體排放區,一能量產生裝置產生氣泡於氣泡產生區 ,及一可動件相對氣泡產生區越過可動分開膜並具一自由 端於排放口方向,液體排放頭特徵在於氣泡收縮時可動分 開膜與氣泡產生區彼此分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設置 可動件使其自由端接近排放口,直至接觸凹面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可動 件之自由端置於加熱元件之排放口側正上方一點之上游側 ,加熱元件即能量產生裝置。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可 動件具一液體進入促進結構以引入液體於可動分開膜與可 動件之間。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進入促進結構爲可動件中一饋送開口。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_ 2 - ^ — L--------^士本--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Λ 8 Β8 C8 D8 經濟部智葸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 、申請專利範圍 1 I 液 體 進 入 促 進 結 構 爲 一 緊 附 防 止 結 構 以 排 除 可動 分 開 膜 與 1 Ί 1 可 動 件 間 緊 附 〇 1 1 1 3 如 串 專 利 範 圍 第 1 2 項 之 液 體 排放 頭 其 中 ^—n 1 請 I 液 體 進 入 促 進 結 構 爲 一 凸 點 位於 可 動 分 開 膜 與可 動 件 接 觸 先 閱 讀 1 之 區 0 背 面 1 1 之 1 1 4 - 如 串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2 項 之 液 體 排放 頭 其 中 i 1 I 液 體 進 入 促 進 結 構 爲 液 體 流 入 槽 位於 可 動 件 之可 動 分 開 膜 事 項 再 1 1 上 填, 0 寫 ▲ 本 1 1 5 ♦ 如 串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7 項 之 液 體 排放頭 其 中 可 負 I I 動 件保持 傾 斜 狀 態 於 第 — 流 徑 內 0 1 1 1 6 • 如 甲 m 專 利 範 圍 第 7 項 之 液 體 排放頭 j 其 中 液 1 I 體 排放 頭 爲 -- 種 排 放 頭 令 可 動 分 開 膜 與 排放 口彼此相 對 0 I 訂 1 1 7 • 如 串 Ξ主 m 專 利 範 圍 第 2 項 之 方 法 其中 可 動 分 開 1 1 膜 與 可 動 件 即 =田 m 節 件 於 氣 絕 收 縮 時 彼 此 分開 而 液 OEttt 體 1 置 於 其 間 以 使 返 回 原 位 置 0 1 1 1 8 - 如 甲 專 利 範 圍 第 1 7 項 之 方 法 ,其 中 置 於 可 i p 動 件 中 之 液 體 進 入 促 進 結 構 令 液 體 進 入 可 動 分開 膜 與 可 動 1 1 I 件 之 間 〇 1 1 1 9 • 如 甲 Ξ主 m 專 利 範 圍 第 8 項 之 液 體 排 放頭 其 中 可 1 動 件 具 一 液 體 進 入 促 進 結 構 以 令 液 體 進 入 可 動分 開 膜 與 可 1 1 動 件 之 間 〇 1 I 2 0 • 如 甲 Ξ主 5P9 專 利 範 圍 第 1 9 項 之 液 體 排放 頭 其 中 1 1 1 液 體 進 入 促 進 結 構 爲 一 饋 送 開 P 位 於 可 動 件 中〇 1 i 2 1 • 如 串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 9 項 之 液 體 排放 頭 , 其 中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Λ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液體進入促進結構爲一緊附防止結構以排除可動件與可動 分開膜間緊附。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可 動件具一液體進入促進結構’,令液體進入可動分開膜與可 動件之間。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2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進入促進機構爲一饋送開口位於可動件中。 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2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進入促進結構爲一緊附防止結構排除可動件與可動分 開膜間緊附。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可 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液 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2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可 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液 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可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3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〇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f ) - 4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时產局員工消赀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_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可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可動件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可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〇 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可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O t 3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可動件保持傾斜狀態於第一流徑內。 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〇 3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液體排放頭,其中 液體排放頭爲一種排放頭令可動分開膜與排放口彼此相對 本铽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_ 5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Λ.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TW087108661A 1997-06-06 1998-06-02 Method for discharge of liqui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TW38425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938497A JP3416466B2 (ja) 1997-06-06 1997-06-06 液体吐出方法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84259B true TW384259B (en) 2000-03-11

Family

ID=15473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08661A TW384259B (en) 1997-06-06 1998-06-02 Method for discharge of liqui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286940B1 (zh)
EP (1) EP0882589A3 (zh)
JP (1) JP3416466B2 (zh)
KR (1) KR100350862B1 (zh)
CN (1) CN1091685C (zh)
AU (1) AU753190C (zh)
CA (1) CA2239762C (zh)
SG (1) SG70086A1 (zh)
TW (1) TW3842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2101B2 (ja) 1998-09-14 2004-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方法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並びに液体吐出装置
JP4095368B2 (ja) 2001-08-10 2008-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作成方法
JP2011104774A (ja) * 2009-11-12 2011-06-0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004652B2 (en) 2013-09-06 2015-04-14 Xerox Corporation Thermo-pneumatic actuator fabricated using silicon-on-insulator (SOI)
US9004651B2 (en) 2013-09-06 2015-04-14 Xerox Corporation Thermo-pneumatic actuator working fluid layer
US9096057B2 (en) 2013-11-05 2015-08-04 Xerox Corporation Working fluids for high frequency elevated temperature thermo-pneumatic actuation
JP7127310B2 (ja) * 2018-03-19 2022-08-30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27227A (en) 1977-10-03 1982-07-06 Ichiro Endo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S5936879B2 (ja) 1977-10-14 1984-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熱転写記録用媒体
US4330787A (en) 1978-10-31 1982-05-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device
JPS5581172A (en) 1978-12-14 1980-06-18 Canon Inc Liquid injection type recording method and device
US4345262A (en) 1979-02-19 1982-08-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4463359A (en) 1979-04-02 1984-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oplet gen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4313124A (en) 1979-05-18 1982-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US4558333A (en) 1981-07-09 1985-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US4480259A (en) * 1982-07-30 1984-10-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jet printer with bubble driven flexible membrane
JPS59123670A (ja) 1982-12-28 1984-07-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エツトヘツド
JPS59138461A (ja) 1983-01-28 1984-08-08 Canon Inc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S6071260A (ja) 1983-09-28 1985-04-23 Erumu:Kk 記録装置
JPS6159911A (ja) 1984-08-30 1986-03-27 Nec Corp 切換スイツチ回路
JPS6159914A (ja) 1984-08-31 1986-03-27 Fujitsu Ltd デイジタル圧縮装置
JPH01247168A (ja) 1988-03-29 1989-10-03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US5208604A (en) 1988-10-31 1993-05-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hea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ink jet apparatus with ink jet head
JPH02137930A (ja) 1988-11-18 1990-05-28 Nec Home Electron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ES2094746T3 (es) 1989-09-18 1997-02-01 Canon Kk Aparato para chorros de tinta.
JP2980444B2 (ja) * 1991-01-19 1999-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室内気泡導入機構を備えた液体噴射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H04329148A (ja) 1991-04-30 1992-1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H05229122A (ja) 1992-02-25 1993-09-07 Seiko Instr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の駆動方法
US5278585A (en) 1992-05-28 1994-01-11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head with ink flow directing valves
JPH06996A (ja) 1992-06-19 1994-01-11 Hitachi Koki Co Ltd 液滴吐出器
TW344713B (en) 1995-01-13 1998-11-11 Canon Kk Liquid ejecting head, liquid eject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method
JP3542460B2 (ja) 1996-06-07 2004-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9990006712A (ko) 1999-01-25
CA2239762C (en) 2003-12-23
EP0882589A2 (en) 1998-12-09
JP3416466B2 (ja) 2003-06-16
AU753190C (en) 2003-06-05
SG70086A1 (en) 2000-01-25
CA2239762A1 (en) 1998-12-06
AU753190B2 (en) 2002-10-10
AU6994698A (en) 1998-12-10
EP0882589A3 (en) 1999-09-29
JPH10337871A (ja) 1998-12-22
US6286940B1 (en) 2001-09-11
KR100350862B1 (ko) 2003-03-17
CN1091685C (zh) 2002-10-02
CN1201731A (zh) 1998-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12658B (zh)
TW414760B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liquid eject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method
US6151049A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recovery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ing liquid discharge head
KR100205670B1 (ko) 액체 토출 장치 및 액체 토출 방법
KR100234800B1 (ko) 액체 토출 헤드, 액체 토출 장치 및 액체 토출 방법
TW384259B (en) Method for discharge of liqui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CA2239640C (en) Method for discharge of liqui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JP3408060B2 (ja) 液体吐出方法および装置とこれらに用いられる液体吐出ヘッド
JPH1024588A (ja) 可動部材の変位を伴う液体吐出方法と該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これを実施する液体吐出装置
JP3372740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A2210377C (en) Liquid discharging head, head cartridge, liquid discharging device, recording system, head kit, and fabrication process of liquid discharging head
US6302518B1 (en) Liquid discharging head,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system
EP0819539B1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head cartridge capable of adjusting energy supplied thereto, liquid eject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head and head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system
US6637867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head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such hea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charging liquid
JPH09327920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を用いた液体吐出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H1016243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た液体吐出ヘッド
AU2002300989B2 (en) Method for Discharge of Liqui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CA2363545C (en) Liquid ejection method, head and apparatus
MXPA98004375A (en) Method for discharge liqui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JP3472293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AU775428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head,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system
JPH0970972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01162800A (ja) 液体吐出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JPH11348287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2000006408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