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9281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9281B TW209281B TW081107611A TW81107611A TW209281B TW 209281 B TW209281 B TW 209281B TW 081107611 A TW081107611 A TW 081107611A TW 81107611 A TW81107611 A TW 81107611A TW 209281 B TW209281 B TW 20928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nozzle
- camera
- item
- light
- su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79 coope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3014 Dam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7828 Gallus gal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375392 Ta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Urea Chemical compound NC(N)=O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202 carb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NSGIVNNHKGGRU-JYRVWZFOSA-N diethoxyphosphinothioyl (2z)-2-(2-amino-1,3-thiazol-4-yl)-2-methoxyimino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COP(=S)(OCC)OC(=O)C(=N/OC)\C1=CSC(N)=N1 JNSGIVNNHKGGRU-JYRVWZFO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62 ve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1—Integration of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in assembly lines; Processes using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r machines in assembly lines
- H05K13/0812—Integration of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in assembly lines; Processes using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r machines in assembly lines the monitor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mounting machine, e.g. for monitoring components, leads, component placemen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087—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with signal, scale, illuminator, or optical view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74—Means to fasten electrical component to wiring board, base, or substrat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91—Means to apply vacuum directly to position or hold work 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Description
經濟部屮央榣準局员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f q9 出 1 五、發明説明(1) 本發明偽關於一種藉著令吸附管嘴擺線蓮動,而可高速 封裝的零件封裝裝置。 作為習知之高速零件封裝裝置一例,像在轉台外周部可 上下動地設置吸附管嘴,利用轉台之旋轉,可令吸附管嘴 從零件吸附站向封裝站移動。這種情況,在各站令轉台暫 且停止之後,利用令吸附管嘴下降、上升,在零件吸附站 將零件吸附於吸附管嘴,同時在封裝站將零件例如安裝於 電路基板上。 在上述構造中,不僅轉台動作為間歇蓮動,而且各站的 吸附管嘴動作也是重複下降—停止(吸附或安裝)—上升— 停止(待命)的間歇蓮動,所以裝置全體的蓮轉為斷績的, 成為妨礙封裝作業高速化的一個原因。 於是,本申請人藉由將各部蓮轉從間歇蓮動變成連續蓮 動,而開發了可使封裝速度高速化的零件封裝装置。此零 件封裝装置,偽在例如向水平方向旋轉的轉筒外周面,向 垂直方向可旋轉地設置吸附管嘴,随著前述轉筒的旋轉, 在使前述吸附管嘴成為向下的狀態,沿著前述轉筒外周面 令其旋轉。依據這種構造,随著轉筒的旋轉,吸附管嘴會 在前述轉筒外周方向進行擺線蓮動。這種情況,在吸附管 嘴的擺線蓮動中,存在多數下死點,所以藉由在與零件吸 附台對應的預定下死點將零件吸附於吸附管嘴下端,在與 % 安裝台對應的其他下死點解除吸附作,可將零件安裝於 電路基板上。 在利用上述擺線蓮動的零件封裝裝置方面,因吸附管嘴 Λ 6 Β 6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孙填寫本頁) 裝· 線- 本紙張尺度边用中B國家楳準(CNS)TM規格(210X297公龙)3 81. 7. 20,000張(II)
_Q 五、發明説明 之安装誤差 嘴在吸附點 産生誤差, 的精度。因 未吸附或、 這種情況 :令轉筒停 利用擺線蓮 用許多旋轉 停止狀態修 隙(鬆動)的 離。即,雞 修正吸附管 作狀態下修 行在此動作 (2) 、尺寸誤差、回原點之設定誤差等,而吸附管 、安装點的位置(擺線蓮動之下死點位置)也會 所以需要修正該誤差,以確保吸附、安裝位置 為吸附、安裝位置的誤差變大,就會發生零件 零件立起、安裝不良等。 ,和習知之零件封裝装置一樣,研究以下方法 止,修正吸附管嘴下死點位置的誤差。然而, 動的零件封装裝置偽令吸附管嘴擺線蓮動,使 傳動条統的齒輪數,所以實際情況是,即使在 正位置,動作時也會因旋轉傳動糸統之齒輪間 累積誤差,而吸附管嘴位置從靜止時之位置偏 以在令零件封裝裝置停止的狀態,精度良好地 嘴的下死點位置of此,需要在1線運 正吸附管嘴的下死點位置,如何精度良好地進 狀態下的下死點位置修正已成為重要的技術課 請 先 閲 背 而 之 注 意 .事 再 .寫 本 頁 題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ex工消-(V·合作杜印製 面置 方位 置點 裝死 的下 動嘴 蓮管 線附 擺吸 之之 嘴件 管零 附正 吸修 用地 利好 在良 像度 的精 目可 之種 明一 發供 本提 轉 旋 第向 圍方 範面 利準 專基 請在 〇 申 筒 置之轉 裝明令 裝發面 封本一 件據由 零依藉 的 , 中 業 作 裝 封 周 外 筒 轉 此 令 面 一 筒將動 轉點附 在死吸 嘴下除 管定解 附預由 吸之藉 令動點 可蓮死 /線下 轉擺他 旋此其 面在在 周 , , 外且端 筒而前 轉。嘴 著動管 沿蓮附 嘴線吸 管擺於 附向附 吸方吸 的周件 部外零 本紙张尺度边用中國國家樣準(CNS)<M規格(2丨0父297公龙)4 81. 7. 20.000張(11>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工消仰合作社印製 _ill_ 五、發明説明(3 ) 作,將零件封裝於例如電路基板上。 且說修正吸附管嘴的下死點位置時,和封裝作業時一樣 ,令吸附管嘴擺線蓮動,以監視攝影機監視其下死點位置 。此時,蓮算機構根據監視攝影機之輸出資訊,求出下死 點位置之偏離量。同時修正機構修正擺線運動之位相,以 便下死點位置之偏離量歸零。 依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待徵,來自光源的 投光按照預定的擴散方向待性,為擴散反射機構所擴散反 射。此時,光源定位成由擴散反射機構産生的反射光之中 ,令反射強度大的有效反射光入射到監視攝影機内,所以 監視攝影機可有效入射由擴散反射機構産生的反射光。因 此,可精度良好地拍攝吸附於吸附管嘴的零件。 圖1為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下死點位置修正控制条 統的方塊圖,圖2為顯示吸附管嘴下死點位置和監視攝影 機' 之位置關傜的正面圖,圖3為顯示監視攝影機之攝影畫 面的圖,圖4為顯示監視攝影機和轉筒之位置關偽的平面 圖,圖5為零件封装裝置全體的概略平面圖,圖6為主要部 分的截面圖,圖7為描繪吸附管嘴之擺線蓮動軌跡的圖, 圖8為轉頭周邊部分的截面圖,圖9為轉頭周邊部分的平面 圖,圖10為轉頭的動作說明圖,圖11為顯示修正吸附管嘴 下死點位置時之控制流程的流程圖,圖12為概略顯示本發 明第f實施例之要部的縱截面圖,圖13為光源的平面圖, 圖14為顯示管嘴和光源之位置關僳的圖,圖15為擴散反射 機構的擴散方向待性圖,圖16為顯示CCD攝影機之受光角的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 本紙51尺度逍用中S B家標準(CHS)TM規格(210X297公;it> 5 81. 7. 20,000張(II) 209你 Λ 6 η 6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貝工消#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説明(4) 待性圖,圖17為以不同條件顯示的圖15相當圖,圖18為顯 示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圖1 3相當圖。 以下,將就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參照圖1至圖11加以 說明。首先,根據圖5至圖10說明零件封裝装置的機械構 造。如圖5(裝置全體的平面圖)所示,在零件封裝裝置之 本體機架1上,透過上下方向延伸的滾筒軸2,在設定成水 平面方向的基準面方向可旋轉地設置轉筒3。在此轉筒3周 圍部,一方側設置零件吸附站4 ,他方側設置零件安裝站5 。這種情況,零件吸附站4沿著轉筒3外周配置成圓弧狀, 電子零件7為送料器6所送到預定的吸附位置。 另一方面,在零件安装站5配置Χ-Υ台8。此Χ-Υ台8利用 第一馬達Mia,可朝前後方向(箭頭Α方向),利用馬達Mlb ,可朝左右方向(箭頭B方向)移動。再者,在此X - Y台8上 面,設置以第二馬逹M2朝左方向(箭頭C方向)搬蓮動作的 封裝輸送帶9。在此封装输送帶9之右側方和左側方,設置 為第三馬達M3所驅動的搬入輪送帶10和為第四馬達M4所驅 動的搬出輸送帶11。 而且,以搬入输送帶10朝左方向(箭頭D方向)搬蓮霣路 基板12, X-Y台8朝右方向移動,封裝輸送帶9接近搬入輸 送帶10時,由搬入输送帶10往封裝輪送帶9換裝電路基板 12。此電路基板12為封裝輸送帶9所朝左方向(箭頭C方向) 搬蓮,X-Y台8朝左方向移動,封装||送帶9接近搬出輪送 帶11時,由封裝輸送帶9往搬出輸送帶11換裝電路基板12。 另一方面,轉筒3因設在本髏機架1之·第五馬達M5的旋轉
Th 先 閲 背 而 之 >主 意 .事 項 填 本 裝 玎 線 本紙張尺度遑用中困《家«準(CTS)肀4規怙(210x297公龙)3 81. 7 . 20,000¾ (II) 2〇9批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貞工消<\·-合作杜印¾ 五、發明説明(5) 驅動力透過皮帶13和齒輪機構14傳達到滾筒軸2而可朝順 時針方向(箭頭E方向)連绩旋轉。在此轉筒3外周面,等間 隔地設置多數的轉頭15。各轉頭15偽以在轉筒3之徑向延 伸成放射狀的軸為中心旋轉。 這種情況,任一轉頭15都構造相同。即,在轉頭15外周 部,如圖9及圔10所示,按90°間隔成放射狀地H衣Jj、 不ϋ例如4支黏吸附管嘴18。各吸附管嘴18以圖8所示之 頭姿態控制機構19,按照同一姿態在固定連接軸33的周圍 旋轉。 此頭姿態控制機構19有第一 $|ΙΓ2 1 ν第二軸2 2及第三軸2 3 ,在第一軸21之一端連接管嘴驅動皮帶輪24,他端連接側 齒輪2 5。在此側齒輪2 5嚙合安装於吸附管嘴1 8基部的小齒 輪49。 另一方面,第二軸22旋轉自如地配置在·第一軸21外側, 在第二軸22之一端安裝轉頭15,他端安裝轉頭驅動皮帶輪 26 〇 此外,第三軸23旋轉自如地配置在第二軸22外側,在第 三軸23之一端部嵌裝連桿27之一端。在此第三軸23之他端 部固裝画盤髖28,在此圓盤體28之中部設置皮帶輪29。此 皮帶輪29偽透過皮帶32,和第一動力傳動路徑30之最後皮 帶輪31連结。 上述第一動力傳動路徑30之最後皮帶輪31固裝於構成四 靥軸中心的固定連接軸33。此固定連接軸33偽一端固定在 嵌插於連捍27的套筒軸34,他端固定在固定於轉筒3的支 (請先閲請背而之注意事項孙填寫本頁) 裝·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遑用中SΗ家《準(CNS)Τ4規格(210x297公*) 7 81. 7 . 20.000¾ (II)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员工消佾合作杜印製 Γ 09^^·^* Λ 6 _Ιί_6_ 五、發明説明(6 ) 持框架(圖未示)。 另一方面,管嘴驅動皮帶輪24及轉頭驅動皮帶輪26分別 透過皮帶39、40和第二及第三動力傳動路徑35、36之最後 皮帶輪37、38連接。藉此,可構成行星齒輪機構:給予最 後皮帶輪37、38旋轉動力,轉頭15就會以固定連接軸33為 中心一面旋轉(公轉)一面自轉。 在本實施例中,轉頭15設定成一次公轉,一次自轉。此外 ,圓盤髏28之皮帶輪29、轉頭驅動皮帶輪26及管嘴驅動皮 帶輪2 4和各最後皮帶輪3 1、3 7、3 8之皮帶輪比,分別設定 成1: 1的關偽。藉此,轉頭15可按照使所選擇的吸附营嘴 18經常向下的同一姿態,以固定連接軸33為中心旋轉。 前述第一動力傳動路徑30如圖6所示,偽透過差動裝置 42,同時輸入來自透過托架41支持於轉筒3之第六馬達M6 的動力和來自轉筒3的動力之擺線運動用勤力傳動糸統。 這種情況,將從固定連接軸33到第一軸21的頭旋轉半徑7 和從滾筒軸2到吸附管嘴18的滾筒旋轉半徑R之比設定成例 如1: 10的標準擺線比(獲得標準擺線蓮動之比)。 另一方面,前述差動裝置42—般稱為調和減速器,偽具 有以下兩個動力傳動機構的構造:保持於轉筒3,將第六 馬達M6之動力傳達到輪出用錐齒輪43的馬達動力傳動糸統 和將轉筒3之動力傳達到錐齒輪43的轉筒動力傳達条統。 « 後者之轉筒動力傳動条統,係固裝在1固定套筒44的琛形齒 輪45和傳動齒輪46嚙合,此傳動齒輪46在環形齒輪45周圍 一面自轉一面公轉,將轉筒3之動力傳達到錐齒輪43。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項#碣寫本頁) 裝· 訂· 線- 本紙張尺度边用中a Η家標準(CNS)肀4規格(2丨0x297公;it) 8 81. 7 . 20.000ft (II) 〇09^Bl Λ 6 Π 6 五、發明説明(7) 上述输出用錐齒輪43貫通於前述固定連接軸33,和設在 成為四層軸之第二軸之套筒軸34的錐齒輪47嚙合。因此, 於第六馬達M6斷開時,轉筒3朝箭頭E方向旋轉,傳動齒輪 46在環形齒輪45周圍一面自轉一面公轉,其旋轉驅動力就 會透過各錐齒輪43、47,作為逆時針方向之旋轉動力傳達 到前述套筒軸34。此一結果,轉頭15之吸附管嘴18下端的 軌跡,可描繪圖3所示的擺線曲線。 此擺線蓮屬之位相j藉由控制第六馬達M6,可修正 如下。即,吸附管嘴18在從零件吸附站4到X-Y台8移動180 之間,此吸附管嘴18設定成朝逆時針方向進行約&次/的旋 轉運動,所以其中之例如僅4旋轉部分令第六馬達Μ6動作 ,吸附管嘴18移動大約180° ,可進行描繪2次下降之擺線 曲線的擺線蓮動。因此,例如像3旋轉部分或4、5旋轉部 分,改變第六馬達Μ6之控制,就可增長或缩短擺線曲線Ν 之周期0藉著該周期L之長度調整,可調整振線運動的位 相,遍及零件吸附站4全部領域進行電子零件7的黏著動作 3 第 之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構寫本頁} 裝· 訂- 線- 經濟部屮央標準扃貝工消贤合作社印製 輪 帶 皮 筒動 轉驅 於嘴 持管 支入 偽輪 5 3 > 徑48 路輪 動帶 傳皮 力入 動 输 二過 第透 , 力 面動 方的 一M7 另逹 1 t 帶 皮 入 輸 述 上 Ο 統 条 肋 傳 力 動 的 用 制 控 態 姿 套 之 8 3 輪 帶 皮 後 最 述 前 的 軸 四 第 之 軸 層 四 為 成 件於 零装 子固 電48 之輪 接輪 連帶 50皮 輪動 帶驅 皮嘴 達管 馬到 之達 7 » V M7傳 達可 馬力 七動 第轉 和旋 ,之 1 7 5 Μ 帶達 皮馬 過七 透第 34此 軸藉 筒 〇 零 子 電 將 圖 可 朝 , 18角 嘴 Θ 管之 附18 吸嘴 , 管 49附 輪吸 齒正 小修 和 -25干 輪若 齒轉 側旋 過向 透方 ’ 頭 24箭 之 示 所 卜紙張尺度遑用中Β明家標毕(CNS)肀4規格(210X297公龙)9 81. 7 . 20.000ik(II) Λ 6 Β 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员工消"合作社印^ 五、發明説明(8) 件7之吸附姿態對於基準線W修正成正確昀方向。又,電子 零件7之吸附姿態為例如CCD攝影機(圖未示)所監視。 此外,第三動力傳動路徑36偽支持於轉筒3之第八馬達 Μ8的動力透過輸入皮帶輪52,輸入轉頭驅動皮帶輪26的動 力傳動条統,是吸附管嘴18選擇用的動力傳動条統。上述 輸入皮帶輪52固装於成為四層軸之第三軸的前述最後皮帶 輪37之套筒軸53,透過皮帶55,和第八馬達Μ8之馬達皮帶 輪54連接。因此,藉著第八馬達Μ8之動作控制,透過轉頭 驅動皮帶輪26,經由令轉頭I5旋轉成007、或.270'. ,可從4支吸附管嘴18中選擇任何1支。 其次,將就令吸附管嘴18發生吸力的構造,參照圖6加 以說明。吸附管嘴13偽透過空氣管58連接真空源59,開閉 控制此空氣管58中之閥60,使吸附管嘴18内成為負壓,而 令吸力發生者。 上述空氣管58及閥60支持成和轉筒3—鼸旋轉。而且. 如圖8所示,空氣管5 8前端和與轉頭15背面互相接觸的圓 盤體28之連通孔61接觸。此連通孔61係以下狀態:上述圓 盤體28為彈簧62等賦能機構所推壓到轉頭15側,轉頭15每 旋轉90°都連通連通孔63,該孔連通吸附管嘴18。 另一方面,空氣管58之上游側連接設在滾筒軸2下部的 接頭64,此接頭64透過設在滾筒軸2内部的連絡通路65, 和真空源59連通。在上述連絡通路6^下端部形成包圍滾筒 軸2外周的環狀連通槽66,即使滾筒軸2旋轉,連通槽66和 固定套筒44之連通孔67也可經常維持連通狀態。而且,透
Tk 先 閲 背 而 之 注 意 .事 項 Μ 本 裝 玎 線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明Η家楳準(CNS) Τ4規怙(210X297公;¢) 10 81. 7. 20.000^(11)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员工消1Ϊ,合作社印31 2〇9决1 Λ 6 _Π_6_ 五、發明説明(9 ) 過接頭68,真空源59連接此固定套筒44之連通孔67。 其次,將就控制糸統之構造加以說明。在零件吸附站4 與零件安裝站5中間,設置從其下方監視吸附管嘴18之擺 線蓮動下死點位置的監視攝影機70(參照圖1),此監視攝 影機70之輸出信號輸入影像處理電路71。在此實施例中, 使用CCD攝影機作為監視攝影機70,但並不限定CCD攝影機。 另一方面,在驅動轉筒3的第五馬達Μ5反負載側設置编 碼器7 2 ,此编碼器7 2之輸出脈衝输入滾筒位置檢測電路7 3 。此滾筒位置檢測電路7 3計算编碼器7 2之输出脈衝,從其 計算值檢測轉筒3的位置,同時從其計算值檢測吸附管嘴 18到達監視攝影機70上之擺線下死點的定時,將下死點檢 測信號S1輪出到影像處理電路71。而且,此影像處理電路 71在輸入下死點檢測信號S1之同時,將監視攝影機70之输 出信號影像處理,如圖3所示,使吸附管嘴18之下死點位 置Ρ影像化。關於此下死點位置Ρ的影像資訊輪入作為控制 機構的微電腦74,測定此下死點位置Ρ和正常時下死點位 置0(原點位置)的偏離置ΔΧ、ΛΥ。 @這種情況,下死點位置Ρ的偏離量△)(、△¥偽各吸附管 嘴18例如各測定10次,其偏離量△)(、△¥之平均值為微電 腦74所蓮算。如此使偏離量ΛΧ、平均化的理由,是因 為考盧因轉筒3之動力傳動路徑的周期誤差等而偏離* ΔΧ % 、ΛΥ在比較狹窄的範圍大致一樣分命。 根據如此平均化之下死點位置Ρ的偏離量ΔΧ、ΔΥ,按 照以下(1)、 (2)式蓮算為下死點位置X方向修正用脈衝馬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洱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8家楳準(CNS) Ή規格(210X297公;tt) L 1 81. 7. 20,000張(Η) 五、發明説明(10) 達的第六馬達Μ6(以下稱為「X方向修正用脈衝馬達Μ6」) 和到Y方向修正用脈衝馬達M9的指令值Cx、Cy: C x s in -i c o s θ · ΔΧ _ * G x · P x * 2 · π ( 1 )
Cy=Z\Y.Gy.Py· s in0 (2)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C3:工消赀合作社印製 在此,Cx: X方向修正的擺線位相移位脈衝 Cy: Y方向修正的轉筒徑向直線驅動脈衝 Rs:擺線浬動之圓的半徑 Gx: X方向動力傳動路徑的減速比 Gy: Y方向動力傳動路徑的減速比 Px: X方向修正用脈衝馬逹M6之1旋轉的脈衝數 Py: Y方向修正用脈衝馬達M9之1'旋轉的脈衝數 0 :如圖4所示,以監視攝影機70中心為基準之Y 軸和轉筒3之半徑方向形成的角度 按照上述(1)、 (2)式蓮算的指令值Cx、Cy分別輸入驅動 器75、76,驅動各脈衝馬逹M6、M9。這種情況,藉著X方 向修正用脈衝馬逹M6之動作,可修正擺線蓮動之位相,藉 著Y方向修正用脈衝馬達M9之動作,各吸附管嘴18可和轉 頭15—髏朝轉筒3之徑向修正位置。 % 又,前述之徹電腦74除控制全部葸達Ml〜M9動作之外, 還控制閥60的開閉動作。 在這種構造之零件封装装置中,修正吸附管嘴18之下死 先 閱 ifi 背 而 之 注 意 事 '項 堝 •窩 π- 裝 訂 線 本紙ft尺度遑用中aS家楳毕(CNS)T4規格(210x297公*) 12 81. 7 . 20.000ίΜΙΙ) 上Si Λ 6 η 6 五、發明説明(U) 點位置時,微電腦74按照圖11所示的流程圖,控制如下: 首先,藉著一面令轉筒3朝箭頭E方向連绩旋轉,一面令吸 附管嘴18在向下的狀態,如圖10所示,沿著轉茼3外周面 朝逆時針方向旋轉,而令吸附管嘴18在轉筒3外周方向擺 線蓮動(步驟S 1)。此後,判斷是否從滾筒位置檢測電路7 3 輸出下死點檢測信號S 1 (吸附管嘴U到逹擺線運動下死點 時發生的信號)(步驟S 2 ),輸出了下死點檢測信號S 1時, 以監視攝影機70拍攝吸附管嘴18的下死點位置P (步驟S3)。 此後,根據監視攝影機70之輸出資訊,蓮算下死點位置 P和正常時下死點位置〇(原點位置)的偏離量ΛΧ、ΔΥ(步 驟S4)。判斷是否各吸附管嘴18己求出這種下死點位置P的 偏離量ΔΧ、ΛΥ例如各10次(步驟S5),反覆上述處理到逹 10次。 如此,各吸附管嘴18求出下死點位置P的偏離量ΛΧ、 △ Y各10次後,求得其偏離量ΛΧ、ΔΥ之平均值(步驟S6) 。此後,按照前述之(1)、 (2)式,蓮算到X、Y方向修正用 脈衝馬達Μδ、M9的指令值Cx、Cy(步驟S7)。而且,利用此 先 閲 背 而 之 >主 意 事 '項 孙 % 本 頁- η 線 經濟部屮央樣準局Μ工消痄合作杜印製 \ X 動 驅 y ο c P 、置 CX位 值點 令死 指下 作著 動藉
方 Y 況 情 種 這 正之 i 6 修 Μ ,達 Μ9馬 、衝 6 Μ 脈 達用 馬正 衝修 脲向 用方 正ix 修著 向藉 正 修 相 位 之 肋 33 i- I 線 擺 正 修 可 作 動 之 9 Μ 達 馬 脈 用 正 修 向 方 ,移 △徑 離 3 偏 筒 的轉 向朝 方可 覆 ΥΟ反 Δ作 量動 離正 偏修 的的 向Ρ 方置 正點 修死 ,下 8 -1 之 嘴上 管以零 附如為 吸將成 動 致 下 以 差 誤 許 容 大 量 正 修 處 之 其零 ί為 成 致 大 量 正 修 在 結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Η Η家楳準(CNS) T4規格(2】0χ297公龙)13 81. 7 . 20.00〇ik(H) 2〇93i Λ 6 Π 6 經濟部屮央楳準局見工消#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2) 束修正動作(步驟S9)。 這種情況,一面令吸附管嘴18和封裝作業時一樣擺線蓮 動,一面修正下死點位置Ρ ,所以可進行配合封裝作業時 之動作狀態的下死點位置Ρ修正,可提高下死點位置Ρ的修 正精度。 此後,封裝作業時,同樣地令吸附管嘴18擺線蓮動,吸 附管嘴18到達零件吸附站4,在供給電子零件7的位置,吸 附管嘴18成為擺線蓮動的下死點,在此下死點將電子零件 吸附於吸附管嘴18的下端。這種情況,由於精度良好地修 正吸附管嘴13的下死點位置Ρ,所以可確實防止電子零件7 未吸附、零件立起、安装不良等.能進行穩定的吸装著。 與此零件吸附動作並行,電路基板12為搬入輸送帶10所 朝左方向(圖5之箭頭D方向)搬送,換裝於封裝輸送帶9。 此後,電路基板12為封装輪送帶9所搬速到零件安裝站5中 吳,在該處暫停。緊接箸,吸附管嘴18在零件安装站5中 央(電路基板12的正上方)成為擺線蓮動的下死點,吸附於 吸附管嘴18下端的電子零件7安裝在電路基板12上。 這種情況,在描線運動的下死點,吸附管嘴18成為大致 接近零的對地速度,所以電子零件7之吸附、安裝動作穩 定。 如此一來,完成電子零件7封裝的電路基板12為封裝輸 送帶9所朝左方向(圖5之箭頭C方向搬蓮,換裝到搬出輸 送帶11,搬出到下一個程序。 又,在本實施例中,傜將吸附管嘴18的下死點位置Ρ朝X 先 閲 背 而 之 注 意 事 項 填 % 本 裝 訂 線 尺度遑用中BB家樣準(CNS)甲4規格(210X297公釐)14 81. 7. 20.000張(II)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β工消"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3) 、Y兩方向修正,但通常Y方向(轉筒3的徑向)的誤差微小 ,所以也可形成只進行X方向修正(擺線位相修正)的構造。 其他,本發明也可將各動力傳動.路徑30、35、36中之皮 帶傳動機構變更成齒輪機構等可各種變形。 接著,將參照圖12至圖18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即 ,在第一實施例中,就修正吸附管嘴18下死點位置的構造 加以說明,而在此第二實施例中,其待激在於:構成如下 :以監視攝影機70監視安裝在吸附管嘴18前端的零件7位 置,根據由該監視攝影機7 0進行的監視處理,修正吸附管 嘴18的下死點位置者。又,在此第二實施例中,僅以監視 攝影機70檢測零件7位置的撖電腦74控制内容不同,機械 構造及零件7檢測後的徹電腦7 4動作和第一實施例相同。 在顯示吸附管嘴18前端的圖12中,吸附管嘴18前端部設 置擴散反射光的擴散反射機構77。即,吸附管嘴18前端部 設置管嘴18a,在該管嘴18a上方一體形成圖錐狀部18b。 在此,圓錐狀部18b塗佈以預定擴散方向待性反射入射之 光的塗料,該部位設定成擴散反射機構77。 另一方面,與上述監視攝影機70上方對應,配設光源78 。圖13顯示光源78的平面。在此圖13中,光源78偽在彎曲 髏79、80内周面同心狀地配設多數光纗81而成者,這些光 缕8 1可入射來自圖未示之閃光燈的光。這種情況,與彎曲 « 體79、80内周面對應,配設遮光構件82、83,利用該遮光 構件82、83,來自光纖81的光可向吸附於管嘴18a的電子 零件7(參照圖12)照射。又,吸附管嘴18可鑽過*曲體79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1項洱填'"本頁J 本紙張尺度遑用中a明家樣準(CNS)T4规格(2丨0X29/公;Ϊ) 15 81. 7. 20.0005k (II) 姐 Λ 6 Π 6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Μ工消t合作社印Μ 五、發明説明(L4) 、8 0間移動。 在此,擴散反射機構77對於前述管嘴18軸向的傾斜角度 及光源78對於管嘴18a的位置設定成如後所述。 且說微電腦74在零件吸附站4將電子零件7吸附於吸附管 嘴18後,在吸附管嘴18位於下死點的定時,藉著使閃光燈 發光,從光源78投光。藉此,從光源78向擴散反射機構77 投光,所以來自光源7 8之光為擴散反射機構7 7所反射。此 時,光源78將光纖81配置成環狀,所以來自1値光缕81的 投光可視為點光源。 圖14顯示來自光源78的投光路徑及由擴散反射機構77産 生的反射光路。如此圖14所示,由擴散反射機構77産生的 正反射光之中,從管嘴1 3 a軸向朝最傾斜方向反射的正反 射光是擴散反射機構77端部(圖14中以箭頭Rl、R2所示)的 正反射光。這種情況,擴散反射機構77端部的正反射光為 不入射到監視攝影機70時,由擴散反射機構77産生的反射 光也會按照此擴散反射機構77具有的擴散方向待性(圖14 中以虛線所示)反射,所以遍及擴散反射機構77全體,往 沿箸管嘴18a軸向之方向的反射光之光強度如為監視攝影 機70可攝影處理的光強度,則根據監視攝影機70的攝影結 果,可檢測電子零件7對於管嘴18a的位置。因此,可求出 擴散反射機構77對於滿足如上所述之蘭像的管嘴18a軸向 的傾斜角度及光纖81對於管嘴18a的iii置。 且說圖15顯示擴散反射機構77的擴散方向待性一例。卽 ,按照反射角度顯示對於光(正反射光)的光強度比率,該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塡窍本頁j 裝. 線. 本紙張尺度遑用中a Β家標準(CNS) Τ4規格(210x297公:¾) 16 81. 7. 20,000¾ (II) A 6 It 6 五、發明説明(15) 光偽為擴散反射機構77所反射的最大光量。在此,為擴散 反射機構77所反射的反射光之中,以△表示監視攝影機70 可攝影處理的有效反射光方向角度,則監視攝影機70受射 遍及擴散反射機携77全體所反射的有效反射先即可。因此 ,要滿足這樣的關偽,在與圖14所示之擴散反射機構77端 部R1産生之正反射光對應的監視攝影機70受光角/9 1為90° -△/2以上,同時與端部R2産生之正反射光對應的監視 攝影機70受光角為90° +Λ/2以下時,CCD攝影機70可受 射擴散反射機構77産生之有效率的有效反射光。 且說由圖14所示的製圖求出/31、 /32。卽,設管嘴18a 的直徑為Dl( = 2dl),擴散反射機構77的直徑為D2( = 2d2) ,管嘴18a的長度為H(=h0),從管嘴18a中心到光纖81的 距離為L,從管嘴18a前端到光纖81的高度為hi,從管嘴 13a前端到擴散反射機構77端部R2的高度為h2,則/3, α 、0之關偽如下: /3η = (180 — 0η) + 2α (η = 1, 2 )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屑寫本頁)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貝工消"合作杜印31 ^n=180-arc tan (η=1, 2) 在此,hl=H、h2= H+ (d2- dl) tan 所以 ........... )Sl = 2a + arc tan 02 = 2a+aic tan H-ho L-d 1 H+ (d2 — dl) tana — ho L 一 d 2 本紙ft尺度逍用中Η H家標準(CHS) Ή規怙(210X297公龙)17 81. 7 . 20,000¾ (II)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员工消伢合作社印製 Λ6 _ Π 6_ 五、發明説明(L6) 因此,設擴散反射機構77産生之有效反射光的方向角度 為△,則根據 /3 1= 90+Λ/2, /32=90-Λ/2,按照上 式可求出/3 1、 /3 2。 圖16及圖17顯示/3 1、 /3 2,該/3 1、 /3 2像#上述公式之 管嘴18a的直徑D1、擴散反射機構77的直徑D2、管嘴18a的 長度Η設定成預定值時,按照擴散反射機携77對於管嘴18a 軸向的傾斜角度ct和從管嘴18a前端到光源78的高度尺寸Η 所決定的。 在此,圖16顯示將管嘴183的直徑〇1設定成0.711!1111、擴 散反射機構77的直徑D2設定成5πππ、管嘴18a的長度Η設定 成3mn時的對應關係。此時,擴散反射機構77産生之有效 反射光的方向角度為例如土約7度時,需將監視攝影機70 的受光角/3設定成90° ±7° 。因此,/3 1為83°以上且 /3 2為97°以下,需設定擴散反射機構77對於管嘴18a的傾 斜'角度α和從管嘴1 8 a前端到光源7 8的投光高度Η ,以便成 為圖16以斜線所示的領域,利用這種設定,監視攝影機70 受射之擴散反射機構77産生的反射光將成為給監視攝影機 70攝影處理充分的光量。 此外,圖17顯示將管嘴18a的直徑D1設定成1.3丽、擴散 反射機構77的直徑D2設定成9ra、管嘴18a的長度Η設定成 11丽時的對應關偽。此時,擴散反射機構77之有效反射光 % 的方向角度△為例如士約30°時,需’將監視攝影機70的受 光角設定成90° 土 30° ,所以可將擴散反射機構77對於管 嘴18a的傾斜角度α及從管嘴18a前端到光源78的高度Η設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艰穷本頁j 裝· 訂· 線- 本紙張尺度边用中a a家榣準(CNS)甲4規格(210x297公*) L3 81. 7. 20.000张(II) Λ 6 Π 6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κχ工消伢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Ό 定成圖1 7中以斜線所示的領域。 再者,圖16及圖17係設想在光源78未發生欠缺光纖81的 情況,發生欠缺光纖81的情況,藉箸大幅設定從管嘴18a 到光源78的距離,可避免其影饗。 — 依據上述構造者,由於將擴散反射機構77對於管嘴18a 的傾斜角度ct及光源78對於上述管嘴18a的高度尺寸Η設定 成監視攝影機70受射擴散反射機構77産生的反射光之中可 攝影處理的有效反射光,所以與擴散反射板對於管嘴正交 設置的先前例不同,根據拍攝在監視攝影機70上之電子零 件7的影像位置,可精度良好地檢測電子零件7的位置。 此外,作為擴散反射機構77之有效反射角△,零是理想 的,要滿足此條件,需將擴散反射機構77形成曲面,但在 上述實施例中,藉著將有效反射角△設定成預定角,可直 線設定擴散反射機構77對於管嘴18a的傾斜角,所以可簡 單製作擴散反射機構77。 再者,在上述實施例中,偽將擴散反射機構77形成圖錐 形,但也可從多级設定傾斜角度的反射面形成擴散反射機 構代替此,甚至也可從曲面形成擴散反射機構。 此外,也可和吸附管嘴18另髏構成擴散反射機構。 再者,作為光源73,也可如圖18所示,使用光繼81配置 成環狀者代替半圓狀者。 先 閲 背 而 之 注 意 ,事 項 # 3 寫 本 卜紙張尺度边用中困《家標準(CNS>T4規格(210X297公;it) 19 81. 7 . 20.000¾ (I!)
Claims (1)
- ,οθ .si A7 B7 C7 D7 六、申請專利範固 , 筒 面轉 準此 基在 有 ·’ : 筒 由lr 係的 : 轉 於旋 在心 微中 特為 其軸 , 轉 置旋 装的 装直 封垂 件面 零準 種基 一 該 1 與 以 根多下 , 有定 轉端預 旋前於 向行位 疔進嘴 面 ,管 的動附 交運吸 正轉此 向旋; 方的嘴 面應管 準相附 基勖圾 ΤΙΒΠ nu 述蓮的 前轉動 與旋蓮 在之線 成筒擺 置轉之 設述點 面前死 周與下 外據數 作動 動附 附吸 吸除 的解 端 -前時 嘴點 管死 附下 吸定 述預 前他 於其 附於 吸位 件端 零 前 將嘴 行管 執附 , 吸 時述 點前 死 , 前之 之機 置影 位攝 點視 死監 下此 之 自 勖 來 33 1撞 線根 擺 述機 前影 於攝 位視 視監 監的 端 構前 機嘴 制 管 控附 的吸 作述 的以 量 , 桂 $ 0 横 偏機 之正 置修 位的 點相 死位 下之 端 '動 前運 嘴線 管擺 附述 吸前 述正 前修 出 , 求及 訊構 資機 出算 輸 運 Ϊ 的 1 出第 求圔 構範 機利 算專 蓮請 此申 據如 根2 便 零 歸 量 離 偏 者 成 構 管 附 吸 中 其 置 裝 装 封 件 零 之 者 個 數 多 置 設 地 ’ 狀置二。 成ΐ者 向 同 零 $之π ffi項砠 的25互 交第徑 正圍直 向範嘴 方利管 面專成 準請定 基申設 與如嘴 在 3 管 嘴 附 吸 數 多 中 其 者 量 離 偏 為 作 均 平 之 量 第離 圍偏 範次 利數 專多 請出 申求 如成 4.構 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璜寫本頁) 訂_ 置 裝 裝 封 件 零 之 項 機 算 ffp S 中 其 經濟部中央標準居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者 量 離 偏 之 向 方 行 進 第動 圍運 範線 利擺 專出 請求 申只 如成 >5 構 構 置 裝 裝 封 件 零 之 項 機 算 mu 運 中 其 攝 視 監 中 其 置 裝 -裝 封 件 零 之 項 1* 第 圍 範 利 專 請 *cc 如為 6.機 影 者 機 影 攝 , 筒 面轉 準此 基在 有 : 筒 由轉 偽的 轉 於旋 在心 徽中 特為 其軸 , 轉 置旋 裝的 装直 封垂 件面 零準 種基 一 該 7.與 以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櫺準(CNS)甲4規格(210 X 297公釐) 81.9.10,000 广. A7 209-61 b7 C7 -_D7_ 六、申請專利範固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外周面設置成在與前述基準面方向正交的面方向旋轉,根 據與前述轉筒之旋轉蓮動相應的旋轉蓮動.進行前端有多 數下死點之擺線蓮動的、吸附管嘴;前述吸附管嘴位於預定 下死點時,執行將零件吸附於前述吸附管嘴前端的吸附動 作,前述吸附管嘴前端位於其他預定下死點時,解除吸附 動作的控制機構;監視吸附於前述吸附管嘴的監視攝影機 ,該前述吸附管嘴位於前述擺線蓮動之下死點位置;根據 來自此監視攝影機之輸出資訊,求出吸附於前述吸附管嘴 前端之零件下死點位置偏離量的蓮算機構;及,修正前述 擺線運動之位相的修正機構,以便根據此運算機構求出的 偏離量歸零所溝成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零件封裝裝置,其中設置: 擴散反射機構:設在吸附管嘴前端上方,按照預定之擴散 方向持性反射入射光;及,光源:設置成投光到此擴散反 射機構,並定位成前述擴散反射機構産生的反射光之中, 令反射強度大的有效反射光入射到監視攝影機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零件封裝裝置,其中設定前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员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述擴散反射機構對於吸附管嘴的傾斜角度及光源對於吸附 管嘴的位置,以便為擴散反射機構所擴散反射的反射光之 中,受射可監視處理之有效反射光的監視攝影機受光角度 « /3設為前述擴散反射機構所擴散反射的有效反射光擴散方 向角度為△(deg),則 /3=90° ±^/2(deg)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零件封裝装置,其中擴散反 射機構偽一體設在吸附管嘴者。 81.9.10,00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櫺準(CNS)甲4规格(210 X 297公釐)2 .,C、-·4 A7 2,0¾ B7 C7 _D7_ 六、申請專利範園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零件封裝裝置,其中監視攝 影機為CCD攝影機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零件封裝装置r其中光源係 由以吸附管嘴之下死點為中心,配置成環狀的多數點光源 所構成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零件封裝装置,其中設置遮 斷光路的遮光構件.該光路俗由光源到吸附於吸附管嘴前 端的零件者。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寫本頁) 丨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屌典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橒準(CNS)甲4規格(210 X 297公釐)3 81.9.10,00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245907A JPH05126528A (ja) | 1991-09-25 | 1991-09-25 | 部品搬送装置の位置検出装置 |
JP3245906A JPH05152795A (ja) | 1991-09-25 | 1991-09-25 | 部品実装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9281B true TW209281B (zh) | 1993-07-11 |
Family
ID=26537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81107611A TW209281B (zh) | 1991-09-25 | 1992-09-25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285888A (zh) |
EP (1) | EP0534765B1 (zh) |
KR (1) | KR970003922B1 (zh) |
DE (1) | DE69206373T2 (zh) |
TW (1) | TW2092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31274A (en) * | 1993-06-02 | 1995-07-11 | Hms Label Specialties, Inc. | Rotary electronic profile placer |
JPH07115296A (ja) * | 1993-10-15 | 1995-05-0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部品実装機の制御装置 |
JP3907786B2 (ja) * | 1997-06-16 | 2007-04-1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実装方法及び装置 |
US5950309A (en) * | 1998-01-08 | 1999-09-14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bonding a nozzle plate to an ink jet printhead |
DE19801978A1 (de) * | 1998-01-20 | 1999-07-29 | Sensor Instr Gmbh | Vorrichtung zum Überprüfen der Beschickung eines Transportarms mit einem Bauteil |
JP3398109B2 (ja) * | 2000-01-27 | 2003-04-2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
CN112539721B (zh) * | 2020-11-25 | 2022-05-06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机器人用减速机的三曲柄摆线轮关键加工误差测量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52508B2 (ja) * | 1976-08-30 | 1984-12-20 | 株式会社東芝 | 管球製造装置 |
JPH0797019B2 (ja) * | 1986-06-12 | 1995-10-1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部品認識用照明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S62292328A (ja) * | 1986-06-12 | 1987-12-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部品装着方法 |
JPH07109957B2 (ja) * | 1988-06-21 | 1995-11-2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
EP0371205B1 (en) * | 1988-11-30 | 1993-12-1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Transfer Device |
JP2620646B2 (ja) * | 1989-06-07 | 1997-06-18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自動装着装置 |
JP2503082B2 (ja) * | 1989-09-05 | 1996-06-05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
US5177864A (en) * | 1989-09-06 | 1993-01-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oun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
JPH0448698A (ja) * | 1990-06-14 | 1992-02-18 | Sony Corp | 電子部品取付装置 |
-
1992
- 1992-09-23 US US07/949,899 patent/US5285888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2-09-24 DE DE69206373T patent/DE69206373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2-09-24 EP EP92308731A patent/EP053476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2-09-25 KR KR1019920017464A patent/KR970003922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2-09-25 TW TW081107611A patent/TW209281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9206373D1 (de) | 1996-01-11 |
EP0534765A1 (en) | 1993-03-31 |
DE69206373T2 (de) | 1996-06-05 |
US5285888A (en) | 1994-02-15 |
KR970003922B1 (ko) | 1997-03-22 |
EP0534765B1 (en) | 1995-11-29 |
KR930007333A (ko) | 1993-04-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9281B (zh) | ||
CN100581464C (zh) | 射线照相定位器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 |
CN207395711U (zh) | 精密测角云台 | |
CN212493722U (zh) | 一种五轴涂胶设备 | |
JP2757776B2 (ja) | ワーク外観検査装置 | |
CN211529005U (zh) | 用于可燃气体检测的隔爆型高精度云台 | |
JP2002139505A (ja) | 連続検査装置 | |
US4267204A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riped phosphor screen for black matrix type color picture tube | |
CN115791846A (zh) | 一种x射线检测装置 | |
JPS6011750A (ja) | 差動回転装置 | |
CN112881213A (zh) | 无张力弯折机设备及其校正方法 | |
JPS61282624A (ja) | エンコ−ダの取付け調整装置 | |
CN210297475U (zh) | 一种步进电机的定位装置 | |
CN113649204A (zh) |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喷涂机器人检测系统 | |
CN208434265U (zh) | 一种高精度桌面stm贴片机的装配头模块 | |
JPH05152795A (ja) | 部品実装装置 | |
CN207051643U (zh) | 一种多媒体互动投影系统 | |
CN219414168U (zh) | 转向装置及投影仪 | |
CN119198558B (zh) | 盲孔漏光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 |
JP3155572B2 (ja) | ワーク搬送装置 | |
JP2968594B2 (ja) | ワーク実装装置 | |
CN107015428A (zh) | 一种多媒体互动投影系统 | |
US6277195B1 (en) | Rotatio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urface film of panel for cathode-ray tubes using the same | |
CN209749054U (zh) | 旋转运动辅助定位装置 | |
CN115704519A (zh) | 倒挂式设备位置调节支架和投影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