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9230A - 可變色黏著片材 - Google Patents

可變色黏著片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9230A
TW202409230A TW112122159A TW112122159A TW202409230A TW 202409230 A TW202409230 A TW 202409230A TW 112122159 A TW112122159 A TW 112122159A TW 112122159 A TW112122159 A TW 112122159A TW 202409230 A TW202409230 A TW 2024092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changing
adhesive sheet
layer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2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尾﨑真由
水野大輔
浪岡優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9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923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變色黏著片材,其在貼合於被黏著體後能夠使至少一部分變色,且適於抑制該變色部分之劣化。 本發明之黏著片材X(可變色黏著片材)具備基材10及黏著劑層21。基材10具有第1面10a、及與該第1面10a相反側之第2面10b。黏著劑層21配置於第1面10a上。基材10包含藉由外部刺激能夠變色之可變色層12。藉由對可變色層12線狀地賦予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可變色層12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W1、及對該可變色層12進而於85℃下進行168小時加熱處理後之變色區域之第2變色寬W2滿足0.5≦W2/W1≦1.5。

Description

可變色黏著片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變色黏著片材。
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面板等顯示面板具有包含像素面板及罩蓋構件等元件之積層構造。在此種顯示面板之製造過程中,為了將積層構造所包含之元件彼此貼合,例如使用透明黏著片材。作為此種透明黏著片材,可例舉:無基材之黏著片材、及具有基材之雙面黏著片材。
又,業界提出使用預先形成有著色部分之黏著片材作為顯示面板中之配置於像素面板之光出射側(圖像顯示側)之透明黏著片材,該著色部分係用於對該片材之規定部位賦予設計性、遮蔽性、抗反射性等。此種黏著片材例如記載於下述專利文獻1中。具體而言,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一種具有著色部分之黏著片材,該著色部分含有碳黑顏料。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20381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在顯示面板之製造過程中,於使用預先形成有著色部分之黏著片材之情形時,無法適當地檢查在將該黏著片材貼合於被黏著體後被黏著體與黏著片材之著色部分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對於顯示面板製造過程中之黏著片材之貼合,要求能夠適當地檢查於該貼合後被黏著體與黏著片材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另一方面,基於確保設置於顯示面板用透明黏著片材之著色部分之功能之觀點而言,要求抑制著色部分之劣化。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變色黏著片材,其在貼合於被黏著體後能夠使至少一部分變色,且適於抑制該變色部分之劣化。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1]包括一種可變色黏著片材,其具備:基材,其具有第1面及與該第1面相反側之第2面;以及黏著劑層,其配置於上述第1面上;且上述基材包含藉由外部刺激能夠變色之可變色層,藉由對上述可變色層線狀地賦予上述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可變色層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W1、及對該可變色層進而於85℃下進行168小時加熱處理後之上述變色區域之第2變色寬W2滿足0.5≦W2/W1≦1.5。
本發明[2]包括如上述[1]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可變色層包含玻璃轉移溫度為40℃以上之聚合物成分、及藉由上述外部刺激能夠顯色之著色劑。
本發明[3]包括如上述[2]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著色劑係藉由與酸之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上述可變色層進而含有光酸產生劑。
本發明[4]包括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賦予上述外部刺激前之波長400 nm~700 nm下之平均透過率為70%以上。
本發明[5]包括如上述[1]至[4]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第2面上之黏著劑層。
本發明[6]包括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基材進而具備基材膜,具有包含該基材膜及上述可變色層之多層構造。
本發明[6]包括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基材係可變色層。 [發明之效果]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基材包含藉由外部刺激能夠顯色之可變色層。因此,可在將可變色黏著片材貼合於被黏著體後,對該片材中之預定變色部分(該片材於俯視下之至少一部分)賦予外部刺激,藉此使該部分局部地變色。此種可變色黏著片材可檢查在貼合後且形成變色部分前該片材與被黏著體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又,如上所述,可變色黏著片材中,藉由對可變色層線狀地賦予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可變色層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W1、及於上述規定條件下進行加熱處理後之變色區域之第2變色寬W2滿足0.5≦W2/W1≦1.5。此種可變色黏著片材適於抑制在藉由賦予外部刺激而於可變色層形成變色部分後該變色部分之劣化。抑制可變色層中之變色部分之劣化有助於維持設計性、遮蔽性、抗反射性等變色部分所負責之功能特性。
亦考慮代替於基材內,而於黏著劑層內僅調配上述著色劑而使該黏著劑層能夠變色。但是,存在黏著劑層內之顯色性化合物等著色劑相較於基材內之顯色性化合物等著色劑容易熱擴散之傾向,因此藉由該著色劑之顯色而形成於黏著劑層內之變色部分容易劣化。對此,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中,基材包含能夠變色之可變色層,形成於可變色層內之變色部分相較於形成於黏著劑層內之變色部分不易劣化。
如圖1所示,作為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一實施方式之黏著片材X具備基材10、及黏著劑層21、22。具體而言,黏著片材X在厚度方向H上依序具備黏著劑層21(第1黏著劑層)、基材10、及黏著劑層22(第2黏著劑層)。黏著片材X在與厚度方向H正交之方向(面方向)上擴展。
基材10具有第1面10a、及與該第1面10a相反側之第2面10b。黏著劑層21配置於基材10之第1面10a側。本實施方式中,黏著劑層21配置於第1面10a上。即,黏著劑層21與第1面10a相接。黏著劑層21係於與基材10相反側具有黏著面21a。黏著劑層22配置於基材10之第2面10b側。本實施方式中,黏著劑層22配置於第2面10b上。即,黏著劑層22與第2面10b相接。黏著劑層22係於與基材10相反側具有黏著面22a。又,本實施方式中,基材10具有包含基材膜11及可變色層12之多層構造。基材10較佳為具備基材膜11、及配置於該基材膜11上之可變色層12。此種基材10中,基材膜11與可變色層12相接。圖1係例示性地表示可變色層12配置於黏著劑層22側之基材10。於該情形時,黏著片材X在厚度方向H上依序具備黏著劑層21、基材膜11、可變色層12、及黏著劑層22。此種黏著片材X例如用作顯示面板(具有包含像素面板及罩蓋構件等元件之積層構造)中之配置於像素面板之圖像顯示側之光學透明黏著片材(光學黏著片材)。即,黏著片材X係光學用途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作為顯示面板,例如可例舉有機EL面板。
可變色層12包含聚合物成分、及著色劑。著色劑藉由下述外部刺激能夠顯色。可變色層12例如係由含有聚合物成分及著色劑之可變色樹脂組合物所形成之樹脂硬化層。此種可變色層12受到外部刺激之部分能夠變色。因此,根據黏著片材X,可於將黏著片材X貼合於被黏著體後,對可變色層12中之預定變色部分賦予外部刺激,藉此使可變色層12局部地變色。根據此種黏著片材X,可檢查在貼合後且形成可變色層12之變色部分前黏著片材X與被黏著體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黏著片材X中,藉由對可變色層12線狀地賦予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可變色層12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W1、及對該可變色層12進而於85℃下進行168小時加熱處理後之變色區域之第2變色寬W2滿足下述式(1)。
0.5≦W2/W1≦1.5                   (1)
此種構成適於抑制形成於可變色層12之變色部分之劣化(滲出、褪色、色調不均勻等),因此有助於維持變色部分所負責之功能特性。基於該觀點而言,W2相對於W1之比率(W2/W1)為0.5以上,較佳為0.7以上,更佳為0.8以上,進而較佳為0.9以上,又,為1.5以下,較佳為1.3以下,更佳為1.2以下,進而較佳為1.1以下。又,於設置於有機EL面板等像素面板之黏著片材X中之比率(W2/W1)未達0.5之情形時,有時無法完全覆蓋像素面板之金屬配線,無法確保上述變色部分所帶來之充分抗反射功能。於設置於有機EL面板等像素面板之黏著片材X中之比率(W2/W1)超過1.5之情形時,上述變色部分遮擋來自像素面板之發光元件之一部分出射光,有時無法充分地確保像素面板中之光之提取效率。
如上所述,黏著片材X在貼合於被黏著體後能夠使可變色層12之至少一部分變色,適於抑制該可變色層12之變色部分之劣化。抑制可變色層12中之變色部分之劣化有助於維持設計性、遮蔽性、抗反射性等變色部分所負責之功能特性。
基材膜11係具有支持功能之膜。基材膜11例如係具有可撓性之透明樹脂膜。作為基材膜11之材料,例如可例舉:聚酯樹脂、聚烯烴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醚碸樹脂、聚芳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醯胺樹脂、纖維素樹脂、及聚苯乙烯樹脂。作為聚酯樹脂,例如可例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作為聚烯烴樹脂,例如可例舉:聚乙烯、聚丙烯、及環烯烴聚合物(COP)。作為基材膜11之材料,基於透明性及強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聚酯樹脂,更佳為使用PET。
基材膜11亦可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例舉:苯并三唑紫外線吸收劑、羥基苯基三𠯤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紫外線吸收劑、水楊酸酯紫外線吸收劑、氰基丙烯酸酯紫外線吸收劑、及鎳錯鹽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作為調配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樹脂膜之市售品,例如可例舉柯尼卡美能達公司製造之「KC2UA」(三乙醯纖維素膜)。又,基材膜11亦可為未調配紫外線吸收劑,由具有紫外線吸收性之材料所形成之膜。作為此種紫外線吸收性膜,例如可例舉聚醯亞胺膜。作為聚醯亞胺膜之市售品,例如可例舉東麗杜邦公司製造之「Kapton 200H」。
基於確保黏著片材X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基材膜11之厚度較佳為5 μm以上,更佳為10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15 μm以上。基於黏著片材X之薄型化之觀點而言,基材膜11之厚度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15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μm以下,特佳為80 μm以下。
如上所述,形成可變色層12之可變色樹脂組合物含有聚合物成分及著色劑。聚合物成分係可變色層12之成形材料。作為聚合物成分,例如可例舉:熱塑性樹脂及熱固性樹脂。作為熱塑性樹脂,例如可例舉:聚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丙烯酸樹脂、及纖維素樹脂。作為聚酯樹脂,例如可例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均聚酯樹脂。作為聚酯樹脂,亦可例舉飽和共聚聚酯樹脂。飽和共聚聚酯樹脂係藉由包含用於形成均聚酯樹脂(PET、PBT、PEN等)之二羧酸及二醇、以及不同於其等之二羧酸(異種二羧酸)及/或二醇(異種二醇)之單體成分之縮聚反應所產生之聚酯樹脂中實質上不含碳-碳不飽和鍵的樹脂。作為異種二羧酸,例如可例舉:琥珀酸、己二酸、對苯二甲酸、及間苯二甲酸。作為異種二羧酸,例如可例舉:乙二醇、1,4-丁二醇、二乙二醇、1,3-丙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環己烷二甲醇、及環己二醇。作為熱固性樹脂,例如可例舉: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環氧樹脂、及酚樹脂。
聚合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Tg)高於黏著劑層21、22中之下述基礎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基於抑制作為低分子量成分之著色劑在可變色層12內之熱擴散之觀點而言,聚合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進而較佳為80℃以上。聚合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200℃以下,更佳為170℃以下,進而較佳為90℃以下。聚合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係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所測得之值(關於下述基礎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亦同樣如此)。具體而言,聚合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之測定方法如下述實施例中所述。
作為用於使著色劑顯色之外部刺激,根據著色劑之種類,例如可例舉:光照射及加熱。作為光照射中之光之種類,例如可例舉:紫外線、可見光、及紅外線,基於使用設備之多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紫外線。
著色劑較佳為藉由與酸之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於著色劑係顯色性化合物之情形時,可變色層12進而含有光酸產生劑。
作為顯色性化合物,例如可例舉:隱色素、三芳基甲烷色素、二苯甲烷色素、螢烷色素、螺哌喃色素、及玫瑰紅色素。顯色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隱色素,例如可例舉:2'-苯胺基-6'-(N-乙基-N-異戊基胺基)-3'-甲基螺[苯酞-3,9'-[9H]𠮿]、3-二丁基胺基-6-甲基-7-苯胺基螢烷、3-二丙基胺基-6-甲基-7-苯胺基螢烷、3-二乙基胺基-6-甲基-7-苯胺基螢烷、3-二甲基胺基-6-甲基-7-苯胺基螢烷、3-二乙基胺基-6-甲基-7-茬胺基螢烷、及3-(4-二乙基胺基-2-乙氧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雜苯酞。
作為三芳基甲烷色素,例如可例舉p,p',p''-三-二甲基胺基三苯甲烷。作為二苯甲烷色素,例如可例舉4,4-雙-二甲基胺基苯基二苯甲基苄基醚。作為螢烷色素,例如可例舉3-二乙基胺基-6-甲基-7-氯螢烷。作為螺哌喃色素,例如可例舉3-甲基螺二萘并哌喃。作為玫瑰紅色素,例如可例舉玫瑰紅B-苯胺基內醯胺。
基於確保可變色層12中良好之著色性之觀點而言,作為顯色性化合物,較佳為使用隱色素,更佳為使用2'-苯胺基-6'-(N-乙基-N-異戊基胺基)-3'-甲基螺[苯酞-3,9'-[9H]𠮿]。
基於確保可變色層12中良好之著色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顯色性化合物之調配量較佳為0.5質量份以上,更佳為1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份以上。基於確保顯色性化合物於聚合物成分中之良好之溶解性、分散性之觀點而言,該調配量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7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份以下。
光酸產生劑係藉由照射規定波長或波長範圍之光而激發,引起酸產生反應,產生酸。酸產生反應例如係光酸產生劑之分解反應。引起分解反應之光之波長係根據光酸產生劑之種類而不同。
作為光酸產生劑,例如可例舉:藉由紫外線照射而產生酸之鎓化合物。鎓化合物例如以鎓陽離子與陰離子之鎓鹽之形態提供。作為鎓陽離子,例如可例舉:鋶及錪。作為陰離子,例如可例舉:Cl -、Br -、I -、ZnCl 3 -、HSO 3 -、BF 4 -、PF 6 -、AsF 6 -、SbF 6 -、CH 3SO 3 -、CF 3SO 3 -、C 4F 9HSO 3 -、(C 6F 5) 4B -、及(C 4H 9) 4B -。光酸產生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作為光酸產生劑,較佳者可例舉:鋶與(C 6F 5) 4B -之鎓鹽、鋶與C 4F 9HSO 3 -之鎓鹽、及錪與C 4F 9HSO 3 -之鎓鹽。
基於確保可變色層12中良好之著色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顯色性化合物100質量份,光酸產生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0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30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500質量份以上。基於確保黏著片材X之色相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該調配量較佳為10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90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800質量份以下。
基於確保可變色層12中良好之著色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光酸產生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基於確保黏著片材X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該調配量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份以下。
可變色樹脂組合物視需要亦可含有其他成分。作為其他成分,例如可例舉:溶劑、抗氧化劑、抗靜電劑、及增感劑。作為溶劑,例如可使用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及甲苯。
可變色層12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形成:將上述可變色樹脂組合物(清漆)塗佈於基材膜11上而形成塗膜後,使該塗膜乾燥及硬化。於使用熱塑性樹脂作為聚合物成分之情形時,可藉由使該聚合物成分、著色劑、及視需要調配之其他成分溶解及分散於溶劑中,而製備可變色樹脂組合物。於使用熱固性樹脂作為聚合物成分之情形時,可藉由使形成該聚合物成分之單體成分、著色劑、及視需要調配之其他成分溶解及分散於溶劑中,而製備可變色樹脂組合物。
基於確保可變色層12中良好之著色性之觀點而言,可變色層12之厚度較佳為3 μm以上,更佳為7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上。基於黏著片材X之薄型化之觀點而言,可變色層12之厚度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30 μm以下。
基於抑制作為低分子量成分之著色劑在可變色層12內之熱擴散之觀點而言,可變色層12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進而較佳為80℃以上。基於確保基材膜11之良好之加工性之觀點而言,可變色層12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120℃以下,更佳為100℃以下,進而較佳為90℃以下。可變色層12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高於黏著劑層21、22之玻璃轉移溫度。
基於確保黏著片材X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基材10之厚度較佳為8 μm以上,更佳為15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20 μm以上。基於黏著片材X之薄型化之觀點而言,基材10之厚度較佳為300 μm以下,更佳為2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50 μm以下,特佳為100 μm以下。
黏著劑層21係由黏著劑組合物(第1黏著劑組合物)所形成之感壓接著劑層。黏著劑組合物包含基礎聚合物。基礎聚合物係表現出黏著性之黏著成分。作為基礎聚合物,例如可例舉:丙烯酸聚合物、聚胺基甲酸酯聚合物、聚醯胺聚合物、及聚乙烯醚聚合物。基礎聚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基於確保黏著劑層21中良好之黏著性及透明性之觀點而言,基礎聚合物較佳為丙烯酸聚合物。
丙烯酸聚合物係以50質量%以上比率包含(甲基)丙烯酸酯之單體成分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意指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作為(甲基)丙烯酸酯,較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佳為使用烷基之碳數為1~20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作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例舉:具有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碳數1~20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此種(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作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基於保持黏著片材10中軟質性與黏著力之平衡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併用選自具有碳數1~12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之烷基之碳數相對較大之至少一個第1(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與烷基之碳數相對較小之至少一個第2(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第1(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較佳為選自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及丙烯酸十二烷基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第2(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較佳為選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正丁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基於適當地表現出黏著劑層21之黏著性等基本特性之觀點而言,單體成分中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比率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6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上。該比率例如為99質量%以下。
單體成分亦可包含與(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能夠共聚之共聚性單體。作為共聚性單體,例如可例舉具有極性基之單體。作為含極性基之單體,例如可例舉:含羥基之單體、具有含氮原子之環之單體、及含羧基之單體。含極性基之單體有助於丙烯酸聚合物之改質,例如向丙烯酸聚合物導入交聯點,確保丙烯酸聚合物之凝集力等。為了丙烯酸聚合物之改質,含極性基之單體可包含於硬鏈段中,亦可包含於軟鏈段中。
共聚性單體較佳為包含選自由含羥基之單體、具有含氮原子之環之單體、及含羧基之單體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共聚性單體更佳為包含含羥基之單體及/或具有含氮原子之環之單體。
作為含羥基之單體,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羥基月桂酯、及(甲基)丙烯酸(4-羥甲基環己基)甲酯。作為含羥基之單體,較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更佳為使用丙烯酸2-羥基乙酯。
基於向丙烯酸聚合物導入交聯結構,及確保黏著劑層21中之凝集力之觀點而言,單體成分中之含羥基之單體之比率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基於調整丙烯酸聚合物之極性(與黏著劑層21中之各種添加劑成分與丙烯酸聚合物之相容性有關)之觀點而言,該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
作為具有含氮原子之環之單體,例如可例舉:N-乙烯基-2-吡咯啶酮、N-甲基乙烯基吡咯啶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𠯤、N-乙烯基吡𠯤、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㗁唑、N-(甲基)丙烯醯基-2-吡咯啶酮、N-(甲基)丙烯醯基哌啶、N-(甲基)丙烯醯基吡咯啶、N-乙烯基𠰌啉、N-乙烯基-3-𠰌啉酮、N-乙烯基-2-己內醯胺、N-乙烯基-1,3-㗁𠯤-2-酮、N-乙烯基-3,5-𠰌啉二酮、N-乙烯基吡唑、N-乙烯基異㗁唑、N-乙烯基噻唑、及N-乙烯基異噻唑。作為具有含氮原子之環之單體,較佳為使用N-乙烯基-2-吡咯啶酮。
基於確保黏著劑層21中之凝集力,及確保黏著劑層21中之對被黏著體之密接力之觀點而言,單體成分中之具有含氮原子之環之單體的比率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基於調整丙烯酸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及調整丙烯酸聚合物之極性(與黏著劑層21中之各種添加劑成分與丙烯酸聚合物之相容性有關)之觀點而言,該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
作為含羧基之單體,例如可例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羧基乙酯、丙烯酸羧基戊酯、伊康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丁烯酸、及異丁烯酸。
基於向丙烯酸聚合物導入交聯結構,確保黏著劑層21中之凝集力,及確保黏著劑層21中之對被黏著體之密接力之觀點而言,單體成分中之含羧基之單體之比率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基於調整丙烯酸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及避免酸腐蝕被黏著體之風險之觀點而言,該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
單體成分亦可包含其他共聚性單體。作為其他共聚性單體,例如可例舉:酸酐單體、含磺酸基之單體、含磷酸基之單體、含環氧基之單體、含氰基之單體、含烷氧基之單體、及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
共聚性單體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丙烯酸聚合物可藉由使上述單體成分進行聚合而形成。作為聚合方法,例如可例舉:溶液聚合、塊狀聚合、及乳化聚合,較佳者可例舉溶液聚合。作為聚合之起始劑,例如可使用熱聚合起始劑。相對於單體成分100質量份,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例如為0.05質量份以上,又,例如為1質量份以下。
作為熱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例舉:偶氮聚合起始劑及過氧化物聚合起始劑。作為偶氮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例舉:2,2'-偶氮二異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雙-4-氰基戊酸、偶氮二異戊腈、2,2'-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甲基丙脒)二硫酸鹽、及2,2'-偶氮雙(N,N'-二亞甲基異丁基脒)二鹽酸鹽。作為過氧化物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例舉:過氧化二苯甲醯、過氧化順丁烯二酸第三丁酯、及過氧化月桂醯。
基於確保黏著劑層21中之凝集力之觀點而言,基礎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00以上,更佳為300000以上,進而較佳為500000以上。該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000以下,更佳為300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0000以下。丙烯酸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PC)進行測定,根據聚苯乙烯換算而算出。
基礎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0℃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20℃以下。該玻璃轉移溫度例如為-80℃以上。
基於向基礎聚合物導入交聯結構之觀點而言,黏著劑組合物亦可含有交聯劑。作為交聯劑,例如可例舉:異氰酸酯交聯劑、環氧交聯劑、㗁唑啉交聯劑、氮丙啶交聯劑、碳二醯亞胺交聯劑、及金屬螯合物交聯劑。交聯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異氰酸酯交聯劑,例如可例舉:甲苯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氫化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氫化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四甲基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三苯甲烷三異氰酸酯、及多亞甲基多苯基異氰酸酯。又,作為異氰酸酯交聯劑,亦可例舉該等異氰酸酯之衍生物。作為該異氰酸酯衍生物,例如可例舉:異氰尿酸酯改性體及多元醇改性體。作為異氰酸酯交聯劑之市售品,例如可例舉:Coronate L(甲苯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東曹製造)、Coronate HL(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東曹製造)、Coronate HX(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異氰尿酸酯體,東曹製造)、及Takenate D110N(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三井化學製造)。
作為環氧交聯劑,可例舉:雙酚A、表氯醇型環氧樹脂、伸乙基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三縮水甘油醚、1,6-己二醇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二縮水甘油基苯胺、二胺縮水甘油胺、N,N,N',N'-四縮水甘油基間苯二甲胺、及1,3-雙(N,N-二縮水甘油胺甲基)環己烷。
基於確保黏著劑層21之凝集力之觀點而言,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交聯劑之調配量較佳為0.0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0.07質量份以上。基於確保黏著劑層21中良好之黏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交聯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3質量份以下。
於向基礎聚合物導入交聯結構之情形時,為了有效地進行交聯反應,亦可使用交聯觸媒。作為交聯觸媒,例如可例舉:二月桂酸二丁基錫、鈦酸四正丁酯、鈦酸四異丙酯、三乙醯丙酮鐵、及丁基氧化錫,較佳為使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錫。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質量份,交聯觸媒之使用量例如為0.0001質量份以上,又,例如為1質量份以下。
於使用交聯觸媒之情形時,亦可於黏著劑組合物中調配事後可自黏著劑組合物去除之交聯抑制劑。於使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錫作為交聯觸媒之情形時,作為交聯抑制劑,較佳為使用乙醯丙酮。於該情形時,黏著劑組合物中,乙醯丙酮配位於二月桂酸二丁基錫,抑制交聯劑與基礎聚合物之交聯反應。在黏著片材X之下述製造過程中,可將黏著劑組合物塗佈於基材上而形成塗膜後,藉由於所需之時間點進行加熱,使乙醯丙酮揮發而自塗膜去除。藉此,可進行交聯劑之交聯反應。
相對於交聯觸媒100質量份,交聯抑制劑之調配量例如為100質量份以上,又,例如為5000質量份以下。
黏著劑組合物視需要亦可含有其他成分。作為其他成分,例如可例舉:矽烷偶合劑、紫外線吸收劑、黏著性賦予劑、塑化劑、軟化劑、抗氧化劑、界面活性劑、及抗靜電劑。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例舉:苯并三唑紫外線吸收劑、羥基苯基三𠯤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紫外線吸收劑、水楊酸酯紫外線吸收劑、氰基丙烯酸酯紫外線吸收劑、及鎳錯鹽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基於確保與被黏著體之充分之黏著性之觀點而言,黏著劑層21之厚度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15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20 μm以上。基於黏著片材X之操作性及薄型化之觀點而言,黏著劑層21之厚度較佳為300 μm以下,更佳為2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μm以下,特佳為50 μm以下。
基於確保黏著劑層21之透明性之觀點而言,黏著劑層21於波長400 nm~700 nm下之平均透過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黏著劑層21於波長400 nm~700 nm下之平均透過率根據黏著片材X之用途,例如可為50%以下。
黏著劑層22係由黏著劑組合物(第2黏著劑組合物)所形成之感壓接著劑層。第2黏著劑組合物包含基礎聚合物、及視需要之其他成分。第2黏著劑組合物之組成與上述第1黏著劑組合物之組成可相同,亦可不同。基於確保黏著劑層21、22中相互同質、同等之特性之觀點而言,第2黏著劑組合物之組成與第1黏著劑組合物之組成較佳為相同。黏著劑層21、22之特性同質、同等時,可不區分正面及背面而高作業效率地使用作為雙面黏著片材之黏著片材X,因此較佳。
基於確保與被黏著體之充分之黏著性之觀點而言,黏著劑層22之厚度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15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20 μm以上。基於黏著片材X之操作性及薄型化之觀點而言,黏著劑層22之厚度較佳為300 μm以下,更佳為2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μm以下,特佳為50 μm以下。
基於確保黏著劑層22之透明性之觀點而言,黏著劑層22於波長400 nm~700 nm下之平均透過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黏著劑層22於波長400 nm~700 nm下之平均透過率根據黏著片材X之用途,例如可為50%以下。
基於確保黏著片材X之透明性之觀點而言,黏著片材X於波長400 nm~700 nm下之平均透過率T 1(可變色層12變色前之平均透過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具體而言,此種構成適合檢查在將黏著片材X貼合於被黏著體後黏著片材X與被黏著體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黏著片材X於波長400 nm~700 nm下之平均透過率T 1根據黏著片材X之用途,例如可為50%以下。
黏著片材X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製造。
首先,分別準備基材10、黏著劑層21、及黏著劑層22。如上所述,基材10可藉由於基材膜11上形成可變色層12而製作。黏著劑層21可藉由如下方式形成:將第1黏著劑組合物塗佈於第1剝離襯墊上而形成塗膜後,使該塗膜乾燥。黏著劑層22可藉由如下方式形成:將第2黏著劑組合物塗佈於第2剝離襯墊上而形成塗膜後,使該塗膜乾燥。
繼而,將黏著劑層21貼合於基材10之第1面10a,將黏著劑層22貼合於第2面10b。藉此,獲得被第1、第2剝離襯墊夾住之黏著片材X。當使用黏著片材X時,剝離襯墊視需要自黏著片材X剝離。
黏著劑層21亦可藉由如下方式形成:將第1黏著劑組合物塗佈於基材10之第1面10a上而形成塗膜後,使該塗膜乾燥。黏著劑層22可藉由如下方式形成:將第2黏著劑組合物塗佈於基材10之第2面10b上而形成塗膜後,使該塗膜乾燥。利用此種方法亦可製造黏著片材X。
圖2A至圖2C係表示黏著片材X之使用方法之一例。本方法包括準備步驟、接合步驟、及變色部分形成步驟。
首先,準備步驟中,如圖2A所示,準備黏著片材X、第1構件31、及第2構件32。第1構件31例如為有機EL面板等顯示面板。第1構件31亦可為其他電子裝置、及光學裝置。 第2構件32例如為透明基材。作為透明基材,可例舉:透明塑膠基材及透明玻璃基材。
繼而,接合步驟中,如圖2B所示,介隔黏著片材X將第1構件31及第2構件32接合。藉此獲得積層體Z。積層體Z中,黏著片材X係以與第1構件31之厚度方向一面接觸之方式配置,第2構件32係以與該黏著片材X之厚度方向一面接觸之方式配置。
接合步驟之後,視需要檢查構件31、32與黏著片材X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繼而,變色部分形成步驟中,如圖2C所示,對積層體Z中之可變色層12施加外部刺激,於可變色層12形成變色部分12a。例如,自透明之第2構件32之側,經由用於遮蔽可變色層12中之規定區域之遮罩圖案(省略圖示),對可變色層12進行光照射。藉此,使可變色層12中之未被該遮罩圖案遮蔽之部分變色。於可變色層12中使用作為著色劑之顯色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之情形時,於可變色層12中受到光照射之部分,因光酸產生劑產生酸,藉由與該酸之反應,而顯色性化合物顯色。藉此,於可變色層12形成變色部分12a。
作為本步驟中之光照射用光源,例如可例舉:紫外線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燈、高壓水銀燈、及金屬鹵化物燈。又,本步驟之光照射中,可視需要使用波長截止濾波器,該波長截止濾波器用於截止自光源出射之光之一部分之波長區域。
如上所述,例如構件間之接合可使用黏著片材X。於第1構件31係有機EL面板等顯示面板之情形時,藉由以與該面板所具備之像素面板上所形成之金屬配線對應(即面對)之圖案形狀設置變色部分12a,可抑制該金屬配線中之外界光反射。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黏著片材X(可變色黏著片材)之基材10包含藉由外部刺激能夠顯色之可變色層12。因此,可在將黏著片材X貼合於被黏著體後,對黏著片材X中之預定變色部分(該片材於俯視下之至少一部分)賦予外部刺激,藉此使該部分局部地變色。此種黏著片材X可檢查在貼合後且形成變色部分前黏著片材X與被黏著體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又,如上所述,黏著片材X中,藉由對可變色層12線狀地賦予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可變色層12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W1、及加熱處理(85℃、168小時)後之該變色區域之第2變色寬W2滿足0.5≦W2/W1≦1.5。此種黏著片材X適於抑制在藉由賦予外部刺激而於可變色層12形成變色部分12a後該變色部分12a之劣化(滲出、褪色、色調不均勻等)。
如上所述,黏著片材X在貼合於被黏著體後能夠使可變色層12之至少一部分變色,且適於抑制該可變色層12之變色部分12a之劣化。抑制可變色層12中之變色部分之劣化有助於維持設計性、遮蔽性、抗反射性等變色部分12a所負責之功能特性。
黏著片材X亦可為如圖3所示之單面黏著片材。圖3所示之黏著片材X除不具備黏著劑層22以外,與圖1所示之黏著片材X相同。具體而言,圖3之黏著片材X具備基材10、及配置於該基材10之第1面10a側之黏著劑層21。又,黏著片材X亦可為如圖4所示之單面黏著片材。圖4所示之黏著片材X除不具備黏著劑層21以外,與圖1所示之黏著片材X相同。具體而言,圖4之黏著片材X具備基材10、及配置於該基材10之第2面10b側之黏著劑層22。此種作為單面黏著片材之黏著片材X例如可用作標記轉印片材。
如圖5所示,黏著片材X亦可具備可變色基材10A來代替基材10。可變色基材10A兼具上述基材膜11之支持功能、及上述可變色層12之變色功能。此種可變色基材10A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製作:將含有聚合物成分、著色劑、及視需要調配之其他成分之可變色樹脂組合物塗佈於剝離襯墊上而形成塗膜後,使該塗膜乾燥。可變色基材10A亦可藉由使上述可變色樹脂組合物擠出成形而製作。關於聚合物成分、著色劑及其他成分,與可變色層12中之上述聚合物成分、著色劑及其他成分相同。基於確保黏著片材X之操作性及可變色基材10之良好之著色性之觀點而言,可變色基材10A之厚度較佳為8 μm以上,更佳為15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20 μm以上。基於黏著片材X之薄型化之觀點而言,基材10之厚度較佳為300 μm以下,更佳為2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50 μm以下,特佳為100 μm以下。又,具備可變色基材10A之黏著片材X亦可為單面黏著片材。即,具備可變色基材10A之黏著片材X亦可具有圖5所示之構成中不具備黏著劑層21或黏著劑層22之構成(省略圖示)。 [實施例]
以下示出實施例,對本發明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實施例。又,以下所記載之調配量(含量)、物性值、參數等具體數值可替換為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記載之與其等對應之調配量(含量)、物性值、參數等之上限(定義為「以下」或「未達」之數值)或下限(定義為「以上」或「超過」之數值)。
[實施例1] <基材之製作> 首先,使第1聚酯樹脂P1(商品名「Elitel UE-3210」,飽和共聚聚酯樹脂,Unitika公司製造)溶解於乙酸乙酯中,獲得樹脂溶液。樹脂溶液含有33質量%之第1聚酯樹脂P1。繼而,於樹脂溶液中,相對於第1聚酯樹脂P1每100質量份,加入作為交聯劑之異氰酸酯交聯劑(商品名「Takenate D110N」,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之75%乙酸乙酯溶液,三井化學公司製造)0.25質量份(固形物成分換算量)、作為交聯觸媒之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商品名「OL-1」,1質量%乙酸乙酯溶液,Tokyo Fine Chemical公司製造)0.01質量份(固形物成分換算量)、作為交聯抑制劑(針對交聯觸媒之配位基)之乙醯丙酮3質量份、作為顯色性化合物之隱色素(商品名「S-205」,山田化學工業公司製造)2質量份、及光酸產生劑(商品名「CPI-310B」,San-Apro公司製造)7質量份並加以混合,製備可變色樹脂組合物。
繼而,將可變色樹脂組合物塗佈於作為基材膜之PET膜(商品名「T912E75 UE80」,聚酯膜,厚度75 μm,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上而形成塗膜。繼而,藉由於150℃下對該塗膜進行3分鐘加熱,而使其乾燥及硬化。藉此,於基材膜上形成厚度25 μm之可變色層。以如上方式製作實施例1中之基材(基材膜/可變色層)。實施例1中之基材之可變色層含有第1聚酯樹脂P1作為聚合物成分。
<黏著劑層之形成> 首先,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將包含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63質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9質量份、丙烯酸2-羥基乙酯(HEA)13質量份、N-乙烯基-2-吡咯啶酮(NVP)15質量份、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二異丁腈(AIBN)0.2質量份、及作為溶劑之乙酸乙酯233質量份之混合物於氮氣環境下以60℃攪拌7小時(聚合反應)。藉此獲得含有丙烯酸聚合物之聚合物溶液。該聚合物溶液中之丙烯酸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20萬。
繼而,於該聚合物溶液中,相對於丙烯酸聚合物每100質量份,加入作為交聯劑之異氰酸酯交聯劑(商品名「Takenate D110N」,三井化學公司製造)0.25質量份(固形物成分換算量)、作為交聯觸媒之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商品名「OL-1」,Tokyo Fine Chemical公司製造)0.01質量份(固形物成分換算量)、及作為交聯抑制劑之乙醯丙酮3質量份並加以混合,製備黏著劑組合物。
繼而,將黏著劑組合物塗佈於單面經離型處理之厚度38 μm之第1剝離襯墊(商品名「DIAFOIL MRF#38」,聚酯膜,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之離型處理面上而形成塗膜。繼而,藉由於132℃下對該塗膜進行3分鐘加熱,而使其乾燥。藉此,於第1剝離襯墊上形成厚度25 μm之黏著劑層。繼而,將單面經離型處理之厚度38 μm之第2剝離襯墊(商品名「DIAFOIL MRE#38」,聚酯膜,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之離型處理面貼合於第1剝離襯墊上之黏著劑層。其後,於60℃下進行24小時老化處理,進行黏著劑層中之交聯反應。以如上方式製作附有剝離襯墊之黏著劑層。
<黏著片材之製作> 首先,將第2剝離襯墊自附有剝離襯墊之黏著劑層剝離。繼而,將因該剝離而露出之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基材之基材膜側。以如上方式製作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係具有基材(可變色層、基材膜)、及基材膜上之黏著劑層之可變色黏著片材,黏著劑層側表面經第1剝離襯墊被覆。
[實施例2] 基材之製作中,使用第2聚酯樹脂P2(商品名「Elitel UE-9200」,飽和共聚聚酯樹脂,Unitika公司製造)來代替第1聚酯樹脂P1作為可變色層之聚合物成分,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之黏著片材(附有剝離襯墊之可變色黏著片材)。
[實施例3] 基材之製作中,使用第3聚酯樹脂P3(商品名「Elitel UE-9800」,飽和共聚聚酯樹脂,Unitika公司製造)來代替第1聚酯樹脂P1作為可變色層之聚合物成分,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3之黏著片材(附有剝離襯墊之可變色黏著片材)。
[實施例4] <基材之製作> 首先,於含有第1丙烯酸樹脂P4之第1丙烯酸樹脂溶液(商品名「ACRIT 1403EA」,大成精細化工公司製造)中,相對於第1丙烯酸樹脂P4每100質量份,加入作為顯色性化合物之隱色素(商品名「S-205」,山田化學工業公司製造)2質量份、及光酸產生劑(商品名「CPI-310B」,San-Apro公司製造)7質量份並加以混合,製備可變色樹脂組合物。
繼而,將可變色樹脂組合物塗佈於作為基材膜之PET膜(商品名「T912E75 UE80」,聚酯膜,厚度75 μm,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上而形成塗膜。繼而,藉由於150℃下對該塗膜進行3分鐘加熱,而使其乾燥及硬化。藉此,於基材膜上形成厚度25 μm之可變色層。以如上方式製作實施例4中之基材(基材膜/可變色層)。實施例4中之基材之可變色層含有第1丙烯酸樹脂P4作為聚合物成分。
<黏著劑層之形成> 以與實施例1中上述者相同之方式,製作附有剝離襯墊之黏著劑層(第1剝離襯墊/黏著劑層/第2剝離襯墊)。
<黏著片材之製作> 首先,將第2剝離襯墊自附有剝離襯墊之黏著劑層剝離。繼而,將因該剝離而露出之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基材之基材膜側。以如上方式製作實施例4之黏著片材。實施例4之黏著片材係具有基材(可變色層、基材膜)、及基材膜上之黏著劑層之可變色黏著片材,黏著劑層側表面經第1剝離襯墊被覆。
[實施例5] 可變色樹脂組合物之製備中,使用含有第2丙烯酸樹脂P5之第2丙烯酸樹脂溶液(商品名「ACRIT 1BR-305MK」,大成精細化工公司製造)來代替第1丙烯酸樹脂溶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之黏著片材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5之黏著片材(附有剝離襯墊之可變色黏著片材)。
[實施例6] 可變色樹脂組合物之製備中,使用含有第3丙烯酸樹脂P6之第3丙烯酸樹脂溶液(商品名「ACRIT 1LO-9608」,大成精細化工公司製造)來代替第1丙烯酸樹脂溶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之黏著片材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6之黏著片材(附有剝離襯墊之可變色黏著片材)。
[實施例7] 可變色樹脂組合物之製備中,使用含有第4丙烯酸樹脂P7之第4丙烯酸樹脂溶液(商品名「ACRIT 0403KA」,大成精細化工公司製造)來代替第1丙烯酸樹脂溶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之黏著片材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7之黏著片材(附有剝離襯墊之可變色黏著片材)。
[實施例8] 首先,使用含有第4丙烯酸樹脂P7之第4丙烯酸樹脂溶液(商品名「ACRIT 0403KA」,大成精細化工公司製造)來代替第1丙烯酸樹脂溶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中上述者相同之方式製備可變色樹脂組合物。繼而,將可變色樹脂組合物塗佈於單面經離型處理之厚度38 μm之第1剝離襯墊(商品名「DIAFOIL MRF#38」,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之離型處理面上而形成塗膜。繼而,藉由於130℃下對該塗膜進行3分鐘加熱,而使其乾燥。藉此,於第1剝離襯墊上形成厚度25 μm之可變色層。另一方面,以與實施例1中上述者相同之方式製作附有剝離襯墊之黏著劑層(第1剝離襯墊/黏著劑層/第2剝離襯墊)。然後,將第2剝離襯墊自附有剝離襯墊之黏著劑層剝離。繼而,將因該剝離而露出之黏著劑層貼合於第1剝離襯墊上之上述可變色層。以如上方式製作實施例8之黏著片材。實施例8之黏著片材係具有可變色層及黏著劑層之2層構造之可變色黏著片材,黏著劑層側表面經第1剝離襯墊被覆。
[比較例1] 基材之製作中,使用第4聚酯樹脂P8(商品名「Elitel UE-3220」,飽和共聚聚酯樹脂,Unitika公司製造)來代替第1聚酯樹脂P1作為可變色層之聚合物成分,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1之黏著片材(附有剝離襯墊之可變色黏著片材)。
[比較例2] 基材之製作中,使用第5聚酯樹脂P9(商品名「Elitel UE-3500」,飽和共聚聚酯樹脂,Unitika公司製造)來代替第1聚酯樹脂P1作為可變色層之聚合物成分,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2之黏著片材(附有剝離襯墊之可變色黏著片材)。
<玻璃轉移溫度> 對於用作可變色層之聚合物成分之聚酯樹脂P1~P3、P8、P9及丙烯酸樹脂P4~P7之各者,以如下方式調查玻璃轉移溫度。
首先,製作玻璃轉移溫度測定用試樣。聚酯樹脂P1~P3、P8、P9之各試樣之製作中,具體而言,首先,將作為玻璃轉移溫度之測定對象之聚酯樹脂粉碎得較細。繼而,將粉碎後之聚酯樹脂約5 mg放入至鋁製開口槽(試樣容器)中。以如上方式準備測定用試樣(約5 mg)。另一方面,丙烯酸樹脂P4~P7之各試樣之製作中,具體而言,首先,將含有作為玻璃轉移溫度之測定對象之丙烯酸樹脂之丙烯酸樹脂溶液約130 g放入至鋁製開口槽(試樣容器)中。繼而,藉由於130℃下進行2小時加熱,而使溶劑自開口槽內蒸散,使丙烯酸樹脂乾燥。以如上方式準備測定用試樣(約5 mg)。
繼而,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裝置(商品名「DSC Q2000」,TA Instruments公司製造),對測定用試樣進行示差掃描熱量測定。本測定中,將測定溫度範圍設為-30℃至250℃,將升溫速度設為10℃/分鐘。藉由本測定,獲得DSC曲線。然後,在所獲得之DSC曲線中,基於JIS K7121(1987)之「玻璃轉移溫度之求出方法」,求出中間點玻璃轉移溫度。將該值作為聚合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Tg(℃),示於表1中。
<光照射前之透過率> 對於實施例1~8及比較例1、2之各黏著片材,以如下方式調查波長400 nm~700 nm下之平均透過率。
首先,製作測定用樣品。具體而言,將第1剝離襯墊自黏著片材(可變色層/基材膜/黏著劑層/第1剝離襯墊)中之黏著劑層剝離後,將因該剝離而露出之黏著劑層貼合於Eagle玻璃(厚度0.55 mm,松浪硝子公司製造),藉此獲得測定用樣品。然後,藉由透過率測定裝置(商品名「U4150型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 Science公司製造),對測定用樣品測定波長400 nm~700 nm下之透過率。本測定中,以對於測定用樣品自其Eagle玻璃側照射光之方式將測定用樣品設置於裝置內。又,本測定中,使用於同一條件下僅對Eagle玻璃進行測定所獲得之測定結果(透過率光譜)作為基準線。將所測得之平均透過率(波長400 nm~700 nm)作為UV照射前之平均透過率T 1(%)示於表1中。
<著色性> 對於實施例1~8及比較例1、2之各黏著片材之可變色層,以如下方式調查紫外線照射下之著色性。
首先,對黏著片材(可變色層/基材膜/黏著劑層/第1剝離襯墊)照射紫外線(UV)。具體而言,於23℃及相對濕度50%之環境下,對黏著片材自可變色層側照射UV(第1 UV照射)。藉此,使可變色層中之隱色素與光酸產生劑進行反應,使該可變色層著色。UV照射中,使用Quark Technology公司製造之UV-LED照射裝置(型號「QEL-350-RU6W-CW-MY」)中之波長365 nm之UV-LED燈作為光源,將波長320~390 nm範圍內之照射累計光量設為8000 mJ/cm 2
繼而,製作測定用樣品。具體而言,將第1剝離襯墊自紫外線照射後之上述黏著片材(可變色層/基材膜/黏著劑層/第1剝離襯墊)中之黏著劑層剝離後,將因該剝離而露出之黏著劑層貼合於Eagle玻璃(厚度0.55 mm,松浪硝子公司製造),藉此獲得測定用樣品。然後,藉由透過率測定裝置(商品名「U4150型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 Science製造),對測定用樣品測定波長400 nm~700 nm下之透過率。本測定中,以對於測定用樣品自其Eagle玻璃側照射光之方式將測定用樣品設置於裝置內。又,本測定中,使用於同一條件下僅對Eagle玻璃進行測定所獲得之測定結果(透過率光譜)作為基準線。將所測得之平均透過率(波長400 nm~700 nm)作為UV照射後之平均透過率T 2(%)示於表1中。
<耐久性試驗> 對於實施例1~8及比較例1、2之各黏著片材,以如下方式調查所形成之變色部分之變化之抑制程度。
首先,經由具有線狀開口部之光罩對黏著片材(可變色層/基材膜/黏著劑層/第1剝離襯墊)進行紫外線照射,藉此於可變色層形成線狀變色部分。光罩係由配置於黏著片材中之可變色層側表面之乾膜光阻形成,該光罩之開口部之線寬為100 μm。紫外線照射中,使用HOYA公司製造之燈式UV照射系統(型號「UL-750」)中之高壓水銀燈作為光源,隔著光罩對可變色層照射紫外線,使照射累計光量為1000 mJ/cm 2(波長320~390 nm範圍內之照射累計光量)。
繼而,測定形成於可變色層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初始線寬之測定)。具體而言,首先,藉由數位顯微鏡(商品名「VHX-8000」,KEYENCE公司製造),對形成於可變色層之線狀變色部分進行觀察,以150倍之倍率拍攝包含該變色部分之一部分及其附近之區域。繼而,藉由圖像解析軟體,對所拍攝之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繼而,在二值化處理後之圖像中,測定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第1變色寬W1)。
繼而,於85℃下對可變色層內形成有線狀變色部分之黏著片材(可變色層/基材膜/黏著劑層/第1剝離襯墊)進行168小時加熱處理(耐久性試驗)。
繼而,測定耐久性試驗後之黏著片材之可變色層中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第2變色寬W2)。具體之測定方法係與初始線寬之測定中之上述測定方法相同。將耐久性試驗前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第1變色寬W1、耐久性試驗後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第2變色寬W2、及第2變色寬W2相對於第1變色寬W1之變化率(W2/W1)示於表1中。
關於可變色層中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之變化率(W2/W1),實施例1~8之各黏著片材小於比較例1、2之黏著片材。實施例1~8之各黏著片材中,W1及W2滿足0.5≦W2/W1≦1.5。即,實施例1~8之各黏著片材相較於比較例1、2之黏著片材,可變色層之變色部分之變化(劣化)得到抑制。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比較例1 比較例2
聚合物成分 聚酯樹脂 100 (P1) 100 (P2) 100 (P3) - - - - - 100 (P8) 100 (P9)
丙烯酸樹脂 - - - 100 (P4) 100 (P5) 100 (P6) 100 (P7) 100 (P7) - -
顯色性化合物 S-205(隱色素) 2 2 2 2 2 2 2 2 2 2
光酸產生劑 CPI-310B 7 7 7 7 7 7 7 7 7 7
交聯劑 Takenate D110N(異氰酸酯交聯劑) 0.25 0.25 0.25 - - - - - 0.25 0.25
交聯觸媒 二月桂酸二丁基錫 0.01 0.01 0.01 - - - - - 0.01 0.01
交聯抑制劑 乙醯丙酮 3 3 3 - - - - - 3 3
聚合物成分之Tg(℃) 55 63 85 98 103 115 120 120 11 22
基材膜之有無
UV照射前之平均透過率T 1(%) 95.5 97.2 96.8 99.6 99.8 99.2 99.7 99.6 93.8 97.2
UV照射後之平均透過率T 2(%) 11.9 12.0 13.0 12.5 13.1 12.8 13.4 13.2 12.6 13.2
耐久性試驗 (85℃、168小時) W1(μm) 100.1 98.9 99.6 99.6 99.6 99.1 98.3 98.6 100.9 100.5
W2(μm) 102.6 101.4 100.9 100.2 99.7 99.7 98.0 99.0 189.4 187.5
W2/W1 1.02 1.02 1.01 1.01 1.00 1.01 1.00 1.00 1.88 1.87
10:基材 10a:第1面 10b:第2面 10A:可變色基材 11:基材膜 12:可變色層 12a:變色部分 21:黏著劑層 21a:黏著面 22:黏著劑層 22a:黏著面 31:第1構件 32:第2構件 X:黏著片材(可變色黏著片材) H:厚度方向 Z:積層體
圖1係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一實施方式之剖面模式圖。 圖2A~圖2C係表示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使用方法之一例。圖2A係表示準備可變色黏著片材及構件(被黏著體)之步驟。圖2B係表示介隔可變色黏著片材將構件彼此接合之步驟。圖2C係於可變色黏著片材之基材形成變色部分之步驟。 圖3係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一變化例之剖面模式圖。本變化例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係附有基材之單面黏著片材。本變化例中,可變色層配置於基材中之與黏著劑層相反側。 圖4係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另一變化例之剖面模式圖。本變化例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係附有基材之單面黏著片材。本變化例中,可變色層配置於基材中之黏著劑層側。 圖5係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另一變化例之剖面模式圖。本變化例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係附有可變色基材之雙面黏著片材。
10:基材
10a:第1面
10b:第2面
11:基材膜
12:可變色層
21:黏著劑層
21a:黏著面
22:黏著劑層
22a:黏著面
X:黏著片材(可變色黏著片材)
H:厚度方向

Claims (7)

  1. 一種可變色黏著片材,其具備:基材,其具有第1面、及與該第1面相反側之第2面;以及 黏著劑層,其配置於上述第1面上;且 上述基材包含藉由外部刺激能夠變色之可變色層, 藉由對上述可變色層線狀地賦予上述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可變色層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W1、及對該可變色層進而於85℃下進行168小時加熱處理後之上述變色區域之第2變色寬W2滿足0.5≦W2/W1≦1.5。
  2. 如請求項1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可變色層包含玻璃轉移溫度為40℃以上之聚合物成分、及藉由上述外部刺激能夠顯色之著色劑。
  3. 如請求項2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著色劑係藉由與酸之反應而顯色之顯色性化合物, 上述可變色層進而含有光酸產生劑。
  4. 如請求項1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賦予上述外部刺激前之波長400 nm~700 nm下之平均透過率為70%以上。
  5. 如請求項1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第2面上之黏著劑層。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基材進而具備基材膜,具有包含該基材膜及上述可變色層之多層構造。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基材係可變色層。
TW112122159A 2022-06-15 2023-06-14 可變色黏著片材 TW2024092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96490 2022-06-15
JP2022096490 2022-06-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9230A true TW202409230A (zh) 2024-03-01

Family

ID=89191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2159A TW202409230A (zh) 2022-06-15 2023-06-14 可變色黏著片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9230A (zh)
WO (1) WO202324351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05180A (ja) * 1986-03-03 1987-09-09 F S K Kk 粘着シ−ト
JPH02107681A (ja) * 1988-10-18 1990-04-19 Tomoegawa Paper Co Ltd 光感受性粘着シート
JP3120047B2 (ja) * 1996-12-25 2000-12-25 アイセロ化学株式会社 位置合わせ用紫外線発色シート
JP2005103894A (ja) * 2003-09-30 2005-04-21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熱転写シート
JP6244570B2 (ja) * 2014-04-15 2017-12-13 株式会社野田スクリーン 撥水性コーティング膜、樹脂組成物溶液、及び塗料
JP7300401B2 (ja) * 2020-01-14 2023-06-29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体
WO2022054633A1 (ja) * 2020-09-10 2022-03-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KR20230111202A (ko) * 2020-11-30 2023-07-25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변색 점착 시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3510A1 (ja)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47313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シートを用いた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TW202409230A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
WO2022054636A1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JP2022046421A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TW202223019A (zh) 黏著片材貼附品之製造方法
TW202227573A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
TW202223026A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
TW202428822A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
CN116075568B (zh) 可变色粘合片
WO2022176383A1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TWI832965B (zh) 黏著劑、中間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及中間積層體
WO2022054635A1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TWI810650B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
TW202302349A (zh) 積層片材及著色性低下片材
JP2024047557A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WO2022054632A1 (ja)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JP2022126585A (ja)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TW202246444A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之變色抑制方法及積層片材
TW202231817A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
CN116888231A (zh) 可变色粘合片
TW202242050A (zh) 可變色黏著片材
TW202122530A (zh) 黏著片及中間積層體
JP2022046412A (ja)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可変色粘着シ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