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7573A - 可變色黏著片材 - Google Patents
可變色黏著片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27573A TW202227573A TW110143501A TW110143501A TW202227573A TW 202227573 A TW202227573 A TW 202227573A TW 110143501 A TW110143501 A TW 110143501A TW 110143501 A TW110143501 A TW 110143501A TW 202227573 A TW202227573 A TW 20222757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mer
- adhesive layer
- adhesive sheet
- phase
- mas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11/00—Diaryl- or thriarylmethane dyes
- C09B11/28—Pyronines ; Xanthon, thioxanthon, selenoxanthan, telluroxanthon dy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57/00—Other synthetic dyes of known constitu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51/00—Adhesive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53/00—Adhesives based on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7—Block-co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9/00—Tenebrescent materials, i.e. materials for which the range of wavelengths for energy absorption is changed as a result of excitation by some form of energy
- C09K9/02—Organic tenebrescent materia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3—Photochromic fil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變色黏著片材,其在貼合於被黏著體後可使黏著劑層之至少一部分變色,適於抑制該黏著劑層之變色部分之劣化。
本發明之黏著片材S(可變色黏著片材)具備可藉由外部刺激而變色之黏著劑層10。賦予外部刺激之前之黏著劑層10具有3%以下之霧度。藉由對黏著劑層10線狀地賦予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黏著劑層10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度W1、及進而於85℃下對該黏著劑層進行120小時加熱處理後之變色區域之第2變色寬度W2滿足0.5≦W2/W1≦2。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變色黏著片材。
有機EL面板(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等顯示面板具有包含像素面板及罩蓋構件等之積層構造。於此種顯示面板之製造過程中,為了將積層構造中所包含之要素彼此貼合,例如使用透明黏著片材。
又,作為顯示面板中之像素面板之光出射側(圖像顯示側)所配置之透明黏著片材,提出使用預先形成有用以對上述片材之特定部位賦予設計性、遮光性、抗反射性等之著色部分的黏著片材。此種黏著片材例如記載於下述專利文獻1中。專利文獻1中具體記載了一種具有含有碳黑顏料之著色部分的黏著片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20381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在顯示面板之製造過程中,於使用預先形成有著色部分之黏著片材之情形時,將該黏著片材貼合於被黏著體之後,無法適當地檢查被黏著體與黏著片材之著色部分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在顯示面板製造過程中貼合黏著片材時,需要能夠適當地檢查該貼合後被黏著體與黏著片材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另一方面,就確保設置於顯示面板用透明黏著片材之著色部分之功能之觀點而言,需要抑制著色部分之劣化。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變色黏著片材,其在貼合於被黏著體之後可使黏著劑層之至少一部分變色,適於抑制該黏著劑層之變色部分之劣化。
本發明[1]包括一種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係具備可藉由外部刺激而變色之黏著劑層者,且賦予上述外部刺激前之上述黏著劑層具有3%以下之霧度,藉由對上述黏著劑層線狀地賦予上述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黏著劑層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度W1、及進而於85℃下對該黏著劑層進行120小時加熱處理後之上述變色區域之第2變色寬度W2滿足0.5≦W2/W1≦2。
本發明[2]包括如上述[1]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藉由對上述黏著劑層線狀地賦予上述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黏著劑層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度W1、及進而於65℃及相對濕度90%下對該黏著劑層進行120小時加熱處理後之上述變色區域之第3變色寬度W3滿足0.5≦W3/W1≦2.3。
本發明[3]包括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賦予上述外部刺激後之上述黏著劑層具有20%以下之霧度。
本發明[4]包括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劑層包含:聚合物成分,其具有包含第1相及第2相之微相分離結構;及著色劑,其可藉由外部刺激而顯色;上述著色劑具有對上述第1相之相容性,且不具有對上述第2相之相容性。
本發明[5]包括如上述[4]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聚合物成分包含聚合物,該聚合物於分子內具有形成上述第1相之第1鏈段、及形成上述第2相之第2鏈段。
本發明[6]包括如上述[5]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聚合物係嵌段共聚物,該嵌段共聚物具有作為上述第1鏈段之第1聚合物嵌段、及作為上述第2鏈段之第2聚合物嵌段。
本發明[7]包括如上述[5]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聚合物係接枝聚合物,該接枝聚合物具有作為上述第2鏈段之聚合物主鏈、及作為上述第1鏈段之聚合物側鏈。
本發明[8]包括如上述[4]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聚合物成分中上述第2相之質量比率大於上述第1相之質量比率。
本發明[9]包括如上述[4]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著色劑係藉由與酸之反應而顯色之化合物,上述黏著劑層進而含有光酸產生劑。
本發明[10]包括如上述[9]所記載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上述光酸產生劑具有對上述第1相之相容性,且不具有對上述第2相之相容性。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中,如上所述,黏著劑層可藉由外部刺激而顯色,且在賦予外部刺激前具有3%以下之霧度。因此,將可變色黏著片材貼合於被黏著體後,藉由對黏著劑層之待變色部分(黏著劑層之至少一部分)賦予外部刺激,能夠使該部分局部變色。若為此種可變色黏著片材,則能夠在貼合後且黏著劑層之變色部分形成前檢查該片材與被黏著體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又,於可變色黏著片材中,如上所述,藉由對黏著劑層線狀地賦予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黏著劑層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度W1與於上述特定條件下進行加熱處理後之變色區域之第2變色寬度W2滿足0.5≦W2/W1≦2。此種可變色黏著片材適於在賦予外部刺激而於黏著劑層形成變色部分後抑制該變色部分之劣化。
如圖1所示,作為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一實施方式之黏著片材S具備黏著劑層10。黏著片材S具有特定厚度之片狀,並在與厚度方向正交之方向(面方向)上延伸。黏著片材S例如可用作有機EL面板等顯示面板(具有包含像素面板及罩蓋構件等之積層構造)中之像素面板之圖像顯示側所配置之透明黏著片材。
黏著劑層10係由黏著性組合物形成之感壓接著劑層。黏著劑層10具有透明性(可見光透過性)。黏著劑層10包含聚合物成分、及下述可藉由外部刺激而顯色之著色劑。此種黏著劑層10受到外部刺激之部分可變色。即,黏著劑層10受到外部刺激之部分之透明性能夠事後降低。因此,根據黏著片材S,將黏著片材S貼合於被黏著體後,藉由對黏著劑層10中之待變色部分賦予外部刺激,能夠使黏著劑層10局部變色。根據此種黏著片材S,能夠在貼合後且黏著劑層10之變色部分形成前檢查黏著片材S與被黏著體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於黏著片材S中,藉由對黏著劑層10線狀地賦予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黏著劑層10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度W1、及進而於85℃下對該黏著劑層10進行120小時加熱處理後之變色區域之第2變色寬度W2滿足下述式(1)。
0.5≦W2/W1≦2 ・・・(1)
此種構成適於抑制形成於黏著劑層10之變色部分之劣化(滲出、褪色、色調之不均勻化等),因此,有助於維持變色部分所承擔之功能特性。就該觀點而言,W2相對於W1之比率較佳為0.65以上,更佳為0.9以上,且較佳為1.6以下,更佳為1.5以下。
藉由對黏著劑層10線狀地賦予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黏著劑層10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度W1、及進而於65℃及相對濕度90%下對該黏著劑層10進行120小時加熱處理後之變色區域之第3變色寬度W3滿足下述式(2)。
0.5≦W3/W1≦2.3 ・・・(2)
此種構成適於抑制形成於黏著劑層10之變色部分之劣化(滲出、褪色、色調之不均勻化等),因此,有助於維持變色部分所承擔之功能特性。就該觀點而言,W3相對於W1之比率較佳為0.65以上,更佳為0.9以上,且較佳為2以下,更佳為1.6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
如上所述,黏著片材S在貼合於被黏著體之後可使黏著劑層10之至少一部分變色,適於抑制該黏著劑層10之變色部分之劣化。抑制黏著劑層10之變色部分之劣化有助於維持設計性、遮光性、抗反射性等變色部分所承擔之功能特性。
又,作為調整黏著劑層10以使其滿足上述式(1)及/或式(2)之方法,例如可例舉如下方法。於黏著劑層(黏著性組合物)中調配金屬錯合物之方法(第1方法)、使用與其他成分結合之成分作為黏著劑層中之著色用成分的方法(第2方法)、及在由彼此非相容或低相容之至少2種成分形成之微相分離結構中之一部分相中配置著色成分的方法(第3方法)。
關於第1方法中之金屬錯合物,於下文中進行敍述。
作為第2方法,例如可例舉:使用結合有可顯色為特定顏色之成分的聚合物作為兼用黏著劑層中之聚合物成分及著色成分之成分的方法;使最開始為彼此分離狀態之著色成分與聚合物成分在黏著劑層中進行反應而結合的方法;及該等方法組合而成之方法。
關於第3方法,於下文中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敍述。
黏著劑層10內之聚合物成分係於黏著劑層10中表現出黏著性之黏著成分。聚合物成分於室溫範圍內表現出橡膠彈性。作為聚合物成分,例如可例舉:丙烯酸系聚合物、橡膠聚合物、聚酯聚合物、胺基甲酸酯聚合物、聚醚聚合物、聚矽氧聚合物、聚醯胺聚合物、及氟聚合物。就確保黏著劑層10之良好透明性及黏著性之觀點而言,作為聚合物成分,較佳為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
於本實施方式中,聚合物成分於黏著劑層10中具有包含第1相及第2相之微相分離結構。第1相係與著色劑具有相容性之相。第2相係與著色劑不具相容性之相。作為微相分離結構,例如可例舉:如圖2A及圖2B所示之球體結構(海島結構)、如圖2C及圖2D所示之圓筒結構、如圖2E及圖2F所示之螺旋形結構(雙連續結構)、以及如圖2G所示之層狀結構。
於圖2A所示之結構中,第1相M1係球狀分散相,第2相M2係基質。於圖2B所示之結構中,第1相M1係基質,第2相M2係球狀分散相。於圖2C所示之結構中,第1相M1係圓柱狀分散相,第2相M2係基質。於圖2D所示之結構中,第1相M1係基質,第2相M2係圓柱狀分散相。於圖2E所示之結構中,第1相M1具有三維網狀結構,第2相M2係基質。於圖2F所示之結構中,第1相M1係基質,第2相M2具有三維網狀結構。於圖2G所示之結構中,板狀第1相M1與板狀第2相M2交替重複。就抑制著色劑於黏著劑層10內移動之觀點而言,聚合物成分具有圖2A、圖2C或圖2E所示之微相分離結構。
聚合物成分包含聚合物(第1聚合物),該聚合物於分子內具有形成第1相之第1鏈段、及形成第2相之第2鏈段。作為第1聚合物,例如可例舉具有作為第1鏈段之第1聚合物嵌段、及作為第2鏈段之第2聚合物嵌段的嵌段聚合物。嵌段聚合物可具有單體組成不同之複數個第1聚合物嵌段,亦可具有單體組成不同之複數個第2聚合物嵌段(於此情形時,嵌段聚合物係基於單體組成之嵌段種類數為3以上的多嵌段共聚物)。作為第1聚合物,亦可例舉具有作為第2鏈段之聚合物主鏈、及作為第1鏈段之聚合物側鏈的接枝聚合物。接枝聚合物可具有單體組成不同之複數個聚合物側鏈,亦可於聚合物主鏈內具有單體組成不同之複數個聚合物嵌段。聚合物成分可包含一種第1聚合物,亦可包含複數種第1聚合物。又,聚合物成分還可包含除第1聚合物以外之聚合物(第2聚合物)。聚合物成分可包含一種第2聚合物,亦可包含複數種第2聚合物。
第1鏈段係含有80質量%以上之與根據下文就實施例所敍述之相容性判定試驗而判定著色劑具有相容性之單體溶液(於在25℃下無法準備單體溶液之情形時,係由該單體形成之聚合物之溶液)相同之單體組成的鏈段(單體例如選自下文所列出之單體)。著色劑對由此種第1鏈段形成之第1相具有相容性。於著色劑具有親水性之情形時,第1鏈段較佳為具有親水性。於著色劑具有親水性之情形時,第1鏈段較佳為硬嵌段。該硬嵌段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0℃以上,更佳為30℃以上,進而較佳為50℃以上。於著色劑具有疏水性之情形時,第1鏈段較佳為具有疏水性。於著色劑具有疏水性之情形時,第1鏈段較佳為軟鏈段。該軟鏈段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0℃以下,更佳為未達0℃,進而較佳為-30℃以下,尤佳為-50℃以下。
第2鏈段係含有80質量%以上之與根據下文就實施例所敍述之相容性判定試驗而判定著色劑不具有相容性之單體溶液(於在25℃下無法準備單體溶液之情形時,係由該單體形成之聚合物之溶液)相同之單體組成的鏈段(單體例如選自下文所列出之單體)。著色劑對由此種第2鏈段形成之第2相不具有相容性。於著色劑具有親水性之情形時,第2鏈段較佳為具有疏水性。於著色劑具有親水性之情形時,第2鏈段較佳為軟鏈段。該軟鏈段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0℃以下,更佳為未達0℃,進而較佳為-30℃以下,尤佳為-50℃以下。於第2鏈段為軟鏈段之情形時,就確保黏著劑層10之黏著力之觀點而言,聚合物成分中之第2鏈段(第2相)之質量比率較佳為大於第1鏈段(第1相)之質量比率。於著色劑具有疏水性之情形時,第2鏈段較佳為具有親水性。於著色劑具有疏水性之情形時,第2鏈段較佳為硬嵌段。該硬嵌段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0℃以上,更佳為30℃以上,進而較佳為50℃以上。
關於聚合物(包含鏈段)之玻璃轉移溫度(Tg),可使用基於下述Fox之式求出之玻璃轉移溫度(理論值)。Fox之式係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與構成該聚合物之單體之均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i的關係式。於下述Fox之式中,Tg表示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Wi表示構成該聚合物之單體i之重量分率,Tgi表示由單體i形成之均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關於均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可使用文獻值,例如在「PolymerHandbook」(第4版,John Wiley & Sons, Inc., 1999年)及「新高分子文庫7 塗料用合成樹脂入門」(北岡協三著,高分子刊行會,1995年)中,例舉了各種均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另一方面,關於單體之均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亦可根據日本專利特開2007-51271號公報中具體記載之方法來求出。
Fox之式 1/(273+Tg)=Σ[Wi/(273+Tgi)]
於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聚合物成分之情形時,該丙烯酸系聚合物例如為以50質量%以上之比率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成分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意指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
作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例舉:具有碳數1~20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此種(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單獨使用,或者亦可併用兩種以上。作為形成硬嵌段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較佳為使用具有碳數1~5之烷基之丙烯酸烷基酯,更佳為使用選自由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正丁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作為形成軟鏈段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較佳為使用具有碳數7~20之烷基之丙烯酸烷基酯,更佳為使用選自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及丙烯酸十八烷基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就使黏著劑層10適當表現出黏著性等基本特性之觀點而言,單體成分中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比率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6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0質量%以上。該比率例如為99質量%以下。
單體成分可包含可與(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之共聚性單體。作為共聚性單體,例如可例舉具有極性基之單體。作為含極性基單體,例如可例舉:含羥基單體、具有含氮原子環之單體、及含羧基單體。含極性基單體有助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改質,譬如向丙烯酸系聚合物導入交聯點、確保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凝集力等。為了進行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改質,含極性基單體可包含於硬嵌段中,亦可包含於軟鏈段中。
共聚性單體較佳為包含選自由含羥基單體、具有含氮原子環之單體、及含羧基單體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共聚性單體更佳為包含含羥基單體及/或具有含氮原子環之單體。
作為含羥基單體,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羥基月桂酯、及(甲基)丙烯酸(4-羥基甲基環己基)甲酯。作為含羥基單體,較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更佳為使用丙烯酸2-羥基丁酯。
就向丙烯酸系聚合物導入交聯結構、及確保黏著劑層10之凝集力之觀點而言,單體成分中之含羥基單體之比率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就調整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極性(與黏著劑層10中之各種添加劑成分與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相容性相關)之觀點而言,該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
作為具有含氮原子環之單體,例如可例舉:N-乙烯基-2-吡咯啶酮、N-甲基乙烯基吡咯啶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𠯤、N-乙烯基吡𠯤、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㗁唑、N-(甲基)丙烯醯基-2-吡咯啶酮、N-(甲基)丙烯醯基哌啶、N-(甲基)丙烯醯基吡咯啶、N-乙烯基𠰌啉、N-乙烯基-3-𠰌啉酮、N-乙烯基-2-己內醯胺、N-乙烯基-1,3-㗁 𠯤-2-酮、N-乙烯基-3,5-𠰌啉二酮、N-乙烯基吡唑、N-乙烯基異㗁唑、N-乙烯基噻唑、及N-乙烯基異噻唑。作為具有含氮原子環之單體,較佳為使用N-乙烯基-2-吡咯啶酮。
就確保黏著劑層10之凝集力、及確保黏著劑層10對被黏著體之密接力之觀點而言,單體成分中具有含氮原子環之單體之比率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就調整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及調整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極性(與黏著劑層10中之各種添加劑成分與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相容性相關)之觀點而言,該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
作為含羧基單體,例如可例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羧基乙酯、丙烯酸羧基戊酯、伊康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丁烯酸、及異丁烯酸。
就向丙烯酸系聚合物導入交聯結構、確保黏著劑層10之凝集力、及確保黏著劑層10對被黏著體之密接力之觀點而言,單體成分中含羧基單體之比率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就調整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及避免由酸導致之被黏著體之腐蝕風險之觀點而言,該比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
單體成分亦可包含其他共聚性單體。作為其他共聚性單體,例如可例舉:酸酐單體、含磺酸基單體、含磷酸基單體、含環氧基單體、含氰基單體、含烷氧基單體、及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
作為酸酐單體,例如可例舉:順丁烯二酸酐及伊康酸酐。
作為含磺酸基單體,例如可例舉: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乙烯基磺酸鈉、2-(甲基)丙烯醯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醯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丙酯、及(甲基)丙烯醯氧基萘磺酸。
作為含磷酸基單體,例如可例舉2-羥乙基丙烯醯基磷酸酯。
作為含環氧基單體,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及(甲基)丙烯酸-2-乙基縮水甘油醚等含有環氧基之丙烯酸酯、烯丙基縮水甘油醚、及(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醚。
作為含氰基單體,例如可例舉: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
作為含烷氧基單體,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類及(甲基)丙烯酸烷氧基伸烷基二醇酯類。作為(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類,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丙酯。作為(甲基)丙烯酸烷氧基伸烷基二醇酯類,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酯、及(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丙二醇酯。作為形成硬嵌段之含烷氧基單體,較佳為使用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
作為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例如可例舉: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乙烯基甲苯。作為形成硬嵌段之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較佳為使用苯乙烯。
共聚性單體可單獨使用,或者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就形成上述硬嵌段之觀點而言較佳之單體,例如可例舉:含環狀基單體、上述含極性基單體、及均聚物中之玻璃轉移溫度相對較高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作為含環狀基單體,例如可例舉:含脂肪族環單體、含芳香族環單體、及含雜環單體。作為含脂肪族環單體,例如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環戊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艸伯酯(IBXA)、1,4-環己烷二甲醇單(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3,3,5-三甲基環己酯,較佳為使用IBXA。作為含芳香族環單體,例如可例舉:苯乙烯、苯乙烯衍生物、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較佳為使用苯乙烯。作為苯乙烯衍生物,例如可例舉:α-甲基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2-乙基苯乙烯、3-乙基苯乙烯、及4-乙基苯乙烯。作為含雜環單體,例如可例舉:環狀三羥甲基丙烷縮甲醛丙烯酸酯(CTFA)、N-乙烯基-2-吡咯啶酮、及4-丙烯醯𠰌啉(ACMO),較佳為使用CTFA。
作為均聚物中之玻璃轉移溫度相對較高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例舉:丙烯酸甲酯、具有碳數12~20之烷基之丙烯酸烷基酯、具有碳數1~6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具有碳數14~20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形成硬嵌段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較佳為使用選自由丙烯酸甲酯、具有碳數12~20之烷基之丙烯酸烷基酯、及具有碳數1~6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更佳為使用選自由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硬嵌段之玻璃轉移溫度(第1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30℃以上,進而較佳為60℃以上,尤佳為90℃以上。於硬嵌段形成黏著劑層10之第1相之情形時,與第1玻璃轉移溫度有關之該構成適於抑制第1鏈段之熱運動性而使第1相穩定化,因此,適於抑制對第1相具有相容性之著色劑之熱擴散。第1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120℃以下,更佳為115℃以下,進而較佳為110℃以下。此種構成適於在黏著劑層10中實現適度之柔軟度而確保良好之黏著力。關於硬嵌段及下述軟鏈段之玻璃轉移溫度(Tg),可使用基於上述Fox之式所求出之玻璃轉移溫度(理論值)。
作為就形成上述軟鏈段之觀點而言較佳之單體,可例舉均聚物中之玻璃轉移溫度相對較低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此種(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例舉:具有碳數2~11之烷基之丙烯酸烷基酯、具有碳數7~13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形成軟鏈段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較佳為使用選自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及丙烯酸十八烷基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軟鏈段之玻璃轉移溫度(第2玻璃轉移溫度)例如在低於硬嵌段之玻璃轉移溫度之範圍內,較佳為50℃以下,更佳為未達10℃,進而較佳為0℃以下,特佳為-20℃以下,尤佳為-40℃以下。第2玻璃轉移溫度例如為-150℃以上。又,第1玻璃轉移溫度與第2玻璃轉移溫度之差ΔTg較佳為40℃以上,更佳為80℃以上,進而較佳為100℃以上,特佳為130℃以上,尤佳為150℃以上。差ΔTg較佳為200℃以下,更佳為190℃以下,進而較佳為180℃以下。與第2玻璃轉移溫度有關之該等構成適於在黏著劑層10中實現適度之柔軟度而確保良好之黏著力。
聚合物成分較佳為具有選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之聚合物、MMA與丙烯酸4-羥基丁酯(4HBA)之共聚物、苯乙烯之聚合物、苯乙烯與4HBA之共聚物、環狀三羥甲基丙烷縮甲醛丙烯酸酯(CTFA)之聚合物、CTFA與4HBA之共聚物、丙烯酸異艸伯酯(IBXA)之聚合物、IBXA與4HBA之共聚物、CTFA、IBXA及4HBA之共聚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作為硬嵌段。聚合物成分較佳為具有選自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及2EHA與4HBA之共聚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作為軟鏈段。
丙烯酸系聚合物可藉由使上述單體成分聚合而形成。作為聚合方法,例如可例舉:溶液聚合、塊狀聚合、及乳化聚合,較佳為例舉溶液聚合。丙烯酸嵌段聚合物例如可以如下方式合成:藉由溶液中之RAFT(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聚合等活性聚合而合成第1鏈段後,在含有用以形成第2鏈段之單體及第1鏈段之溶液中進行聚合反應(於RAFT聚合中,使用作為鏈轉移劑之RAFT劑)。或者,丙烯酸嵌段聚合物亦可以如下方式合成:藉由溶液中之RAFT聚合等活性聚合而合成第2鏈段後,在含有用以形成第1鏈段之單體及第2鏈段之溶液中進行聚合反應。丙烯酸接枝聚合物例如可以如下方式合成:在含有用以形成接枝鏈之巨單體(一端具有聚合性雙鍵之聚合物)及用以使聚合物主鏈伸長之單體的溶液中進行聚合反應。或者,丙烯酸接枝聚合物例如亦可以如下方式合成:在合成聚合物主鏈後,進行使聚合物側鏈伸長之聚合反應(接枝聚合)。作為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使用熱聚合起始劑。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相對於單體成分100質量份,例如為0.05質量份以上,且例如為1質量份以下。
作為熱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例舉:偶氮聚合起始劑及過氧化物聚合起始劑。作為偶氮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例舉:2,2'-偶氮二異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丙酸)二甲酯、4,4'-偶氮雙-4-氰基戊酸、偶氮二異戊腈、2,2'-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甲基丙脒)二硫酸鹽、及2,2'-偶氮雙(N,N'-二亞甲基異丁基脒)二鹽酸鹽。作為過氧化物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例舉:過氧化二苯甲醯、過氧化順丁烯二酸第三丁酯、及過氧化月桂醯。
就確保黏著劑層10之凝集力之觀點而言,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00以上,更佳為300000以上,進而較佳為500000以上。該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000以下,更佳為300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0000以下。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可利用凝膠滲透層析儀(GPC)進行測定,根據聚苯乙烯換算而算出。
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0℃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20℃以下。該玻璃轉移溫度例如為-80℃以上。
就向聚合物成分導入交聯結構之觀點而言,黏著性組合物可含有交聯劑。作為交聯劑,例如可例舉:異氰酸酯交聯劑、環氧交聯劑、㗁唑啉交聯劑、氮丙啶交聯劑、碳二醯亞胺交聯劑、及金屬螯合物交聯劑。交聯劑可單獨使用,或者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異氰酸酯交聯劑,例如可例舉:甲苯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氫化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氫化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四甲基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三苯甲烷三異氰酸酯、及聚亞甲基多苯基異氰酸酯。又,作為異氰酸酯交聯劑,亦可例舉該等異氰酸酯之衍生物。作為該異氰酸酯衍生物,例如可例舉異氰尿酸酯改性體及多元醇改性體。作為異氰酸酯交聯劑之市售品,例如可例舉:Coronate L(甲苯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東曹製造)、Coronate HL(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東曹製造)、Coronate HX(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異氰尿酸酯體,東曹製造)、及Takenate D110N(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三井化學製造)。
作為環氧交聯劑,可例舉:雙酚A、表氯醇型環氧樹脂、乙烯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三縮水甘油醚、1,6-己二醇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二縮水甘油基苯胺、二胺縮水甘油胺、N,N,N',N'-四縮水甘油基-間苯二甲胺、及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基甲基)環己烷。
就確保黏著劑層10之凝集力之觀點而言,交聯劑之調配量相對於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例如為0.01質量份以上,較佳為0.05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07質量份以上。就確保黏著劑層10之良好之黏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交聯劑之調配量例如為1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5質量份以下,更佳為3質量份以下。
於向聚合物成分導入交聯結構之情形時,為了使交聯反應有效地進行,可使用交聯觸媒。作為交聯觸媒,例如可例舉:二月桂酸二丁基錫、鈦酸四正丁酯、鈦酸四異丙酯、三乙醯丙酮鐵、及氧化丁基錫,較佳為使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錫。交聯觸媒之使用量相對於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例如為0.0001質量份以上,且為1質量份以下。
於使用交聯觸媒之情形時,亦可於黏著性組合物中調配能夠事後自黏著性組合物中去除之交聯抑制劑。於使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錫作為交聯觸媒之情形時,作為交聯抑制劑,較佳為使用乙醯丙酮。於此情形時,於黏著性組合物中,乙醯丙酮配位於二月桂酸二丁基錫,交聯劑對於聚合物成分之交聯反應得到抑制。於黏著片材S之下述製造過程中,於剝離膜上塗佈黏著性組合物而形成塗膜後,藉由在所需時點進行加熱,而使乙醯丙酮揮發,從而能夠將其自塗膜去除。藉此,能夠使交聯劑之交聯反應進行。
交聯抑制劑之調配量相對於交聯觸媒100質量份,例如為100質量份以上,較佳為1000質量份以上。又,該調配量例如為5000質量份以下。
著色劑具有對第1相之相容性,且不具有對第2相之相容性。著色劑較佳為藉由與酸之反應而顯色之化合物(顯色性化合物)。於著色劑為顯色性化合物之情形時,黏著性組合物進而含有光酸產生劑。
作為顯色性化合物,例如可例舉:隱色色素、三芳基甲烷色素、二苯甲烷色素、熒烷色素、螺哌喃色素、及若丹明色素。顯色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隱色色素,例如可例舉:2'-苯胺基-6'-(N-乙基-N-異戊基胺基)-3'-甲基螺[酞內酯-3,9'-[9H]二苯并吡喃]、3-二丁基胺基-6-甲基-7-苯胺基熒烷、3-二丙基胺基-6-甲基-7-苯胺基熒烷、3-二乙基胺基-6-甲基-7-苯胺基熒烷、3-二甲基胺基-6-甲基-7-苯胺基熒烷、3-二乙基胺基-6-甲基-7-二甲苯胺基熒烷、及3-(4-二乙基胺基-2-乙氧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雜酞內酯。
作為三芳基甲烷色素,例如可例舉p,p',p''-三-二甲基胺基三苯甲烷。作為二苯甲烷色素,例如可例舉4,4-雙-二甲基胺基苯基二苯甲基苄基醚。作為熒烷色素,例如可例舉3-二乙基胺基-6-甲基-7-氯熒烷。作為螺哌喃色素,例如可例舉3-甲基螺二萘并哌喃。作為若丹明色素,例如可例舉若丹明-B-苯胺基內醯胺。
就確保黏著劑層10之良好之著色性之觀點而言,作為顯色性化合物,較佳為使用隱色色素,更佳為使用2'-苯胺基-6'-(N-乙基-N-異戊基胺基)-3'-甲基螺[酞內酯-3,9'-[9H]二苯并吡喃]。
相對於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顯色性化合物之調配量較佳為0.5質量份以上,更佳為1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7質量份以下。
光酸產生劑受到作為外部刺激之活性能量線照射而產生酸。因此,黏著劑層10受到活性能量線照射之部分中由光酸產生劑產生酸,藉由該酸而使得顯色性化合物顯色。就使顯色性化合物良好地顯色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光酸產生劑具有對第1相之相容性,且不具有對第2相之相容性。黏著劑層10受到活性能量線照射之部分根據顯色性化合物之顯色而著色成例如暗色。活性能量線之種類根據光酸產生劑之種類(具體而言,光酸產生劑產生酸之活性能量線之波長)而決定。作為活性能量線,例如可例舉: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X射線、α射線、β射線、及γ射線。就使用設備之多樣性及操作容易性之觀點而言,作為活性能量線,較佳為例舉紫外線。
作為光酸產生劑,例如可例舉藉由紫外線照射而產生酸之鎓化合物。鎓化合物例如以鎓陽離子與陰離子之鎓鹽形態提供。作為鎓陽離子,例如可例舉錪及鋶。作為陰離子,例如可例舉:Cl
-、Br
-、I
-、ZnCl
3 -、HSO
3 -、BF
4 -、PF
6 -、AsF
6 -、SbF
6 -、CH
3SO
3 -、CF
3SO
3 -、C
4F
9HSO
3 -、(C
6F
5)
4B
-、及(C
4H
9)
4B
-。光酸產生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黏著性組合物較佳為含有包含鋶及C
4F
9HSO
3 -之鎓鹽(鎓化合物)作為光酸產生劑。
相對於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酸產生劑之調配量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尤佳為7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份以下。
又,相對於顯色性化合物100質量份,酸產生劑之調配量例如為100質量份以上,較佳為20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30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30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較佳為10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70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00質量份以下。
黏著性組合物亦可視需要含有其他成分。作為其他成分,例如可例舉:矽烷偶合劑、黏著性賦予劑、塑化劑、軟化劑、抗氧化劑、界面活性劑、及抗靜電劑。
黏著性組合物可含有可與隱色色素等著色成分配位結合之金屬錯合物。作為調整黏著劑層10以使其滿足上述式(1)及/或式(2)之方法,可使用此種金屬錯合物。其原因在於,隱色色素等著色成分藉由與金屬錯合物配位結合,而使移動得到抑制。
作為構成金屬錯合物之金屬離子的金屬,可例舉:週期表(根據IUPAC Periodic Table of the Elements(國際純化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元素週期表)(2010年2月19日版本)。以下相同)中之第1族之鹼金屬、第2族之鹼土族金屬、及第3族~第12族之過渡金屬,較佳為使用第2族之鹼土族金屬、及第3族~第12族之過渡金屬。就隱色色素為顯色體時該隱色色素所具有之羧基與金屬之間之強配位結合性之觀點而言,作為上述金屬,較佳為鎂(Mg)。就隱色色素為顯色體時由該隱色色素與金屬錯合物形成之兩性抗衡離子之穩定化之觀點而言,作為上述金屬,較佳為鋅(Zn)。
作為金屬錯合物之配位基,例如可例舉:單牙配位基及雙牙配位基。作為單牙配位基,例如可例舉:羥基(OH-)、鹵素(例如,氯基(Cl-))、及氰基(CN-)。作為雙牙配位基,例如可例舉:乙二胺、聯吡啶、啡啉、及水楊酸。
作為金屬錯合物,較佳為使用具有雙牙配位基之金屬錯合物,就上述兩性抗衡離子之穩定化之觀點而言,更佳為使用水楊酸鋅(具體而言,水楊酸鋅三水合物)。金屬錯合物可單獨使用,或者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相對於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金屬錯合物之調配量例如為0.1質量份以上,較佳為0.2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5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0.8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例如為5質量份以下,較佳為2質量份以下。
又,相對於顯色性化合物100質量份,金屬錯合物之調配量例如為10質量份以上,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40質量份以上。該調配量例如為10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80質量份以下。
黏著片材S例如可藉由將上述黏著性組合物塗佈於剝離膜(第1剝離膜)上而形成塗膜後,使該塗膜乾燥而製造(於圖1中,在假想線所示之剝離膜L上配置有黏著片材S)。
作為剝離膜(剝離襯墊),例如可例舉具有可撓性之塑膠膜。作為該塑膠膜,例如可例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及聚酯膜。剝離膜之厚度例如為3 μm以上,且例如為200 μm以下。剝離膜之表面較佳為經離型處理。
作為黏著性組合物之塗佈方法,例如可例舉:輥塗、接觸輥式塗佈、凹版塗佈、反向塗佈、輥式刷塗、噴塗、浸漬輥塗佈、棒式塗佈、刮塗、氣刀塗佈、淋幕式塗佈、模唇塗佈、及模嘴塗佈。塗膜之乾燥溫度例如為50℃~200℃。乾燥時間例如為5秒~20分鐘。
於黏著性組合物包含交聯劑之情形時,藉由與上述乾燥同時進行老化或者在乾燥後進行老化,而使交聯反應進行。老化條件根據交聯劑之種類而適當設定。老化溫度例如為20℃~160℃。老化時間例如為1分鐘至7天。
在老化之前或老化之後,可於第1剝離膜上之黏著劑層10之上進而積層剝離膜(第2剝離膜)。第2剝離膜係經表面離型處理之可撓性塑膠膜,可使用與上文就第1剝離膜所述者相同者。
如此可製造黏著面被剝離膜被覆保護之黏著片材S。各剝離膜於使用黏著片材S時視需要自黏著片材S剝離。
就確保對被黏著體之充分之黏著性之觀點而言,黏著劑層10之厚度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15 μm以上。就黏著片材S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黏著劑層10之厚度較佳為300 μm以下,更佳為2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μm以下,尤佳為50 μm以下。
黏著劑層10之霧度(對黏著劑層10施加外部刺激前之霧度)較佳為3%以下,更佳為2%以下,更佳為1%以下。此種構成適於檢查將黏著片材S貼合於被黏著體後黏著片材S與被黏著體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黏著劑層10之霧度可依據JIS K7136(2000年),使用霧度計進行測定。作為霧度計,例如可例舉: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造之「NDH2000」、及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公司製造之「HM-150型」。
黏著劑層10之波長400~700 nm下之平均透過率(對黏著劑層10施加外部刺激前之平均透過率)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此種構成適於檢查將黏著片材S貼合於被黏著體後黏著片材S與被黏著體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黏著片材S在貼合於玻璃板後於23℃、剝離角度180°及剝離速度(拉伸速度)300 mm/分鐘之剝離條件下進行之剝離試驗中對該不鏽鋼板表現出之黏著力例如為1 N/25 mm以上,且例如為50 N/25 mm以下。
如圖3所示,黏著片材S可為除黏著劑層10以外亦具備基材20之附基材之單面黏著片材。於此情形時,具體而言,黏著片材S具備黏著劑層10、及配置於其厚度方向之一面側之基材20。較佳為基材20與黏著劑層10之厚度方向之一面接觸。
基材20係作為透明支持體發揮功能之要素。基材20例如為具有可撓性之塑膠膜。作為塑膠膜之構成材料,例如可例舉:聚烯烴、聚酯、聚醯胺、聚醯亞胺、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纖維素、聚苯乙烯、及聚碳酸酯。作為聚烯烴,例如可例舉:聚乙烯、聚丙烯、聚-1-丁烯、聚-4-甲基-1-戊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作為聚酯,例如可例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作為聚醯胺,例如可例舉:聚醯胺6、聚醯胺6,6、及部分芳香族聚醯胺。關於基材20,就兼顧其透明性及機械強度之觀點而言,基材20之塑膠材料較佳為聚酯,更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基材20具有透明性。基材20之霧度較佳為3%以下,更佳為2%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基材20之霧度可依據JIS K7136(2000年),使用霧度計進行測定。
基材20中之黏著劑層10側之表面可被施以用於提高與黏著劑層10之密接性之物理處理、化學處理、或底塗處理。作為物理處理,例如可例舉電暈處理及電漿處理。作為化學處理,例如可例舉酸處理及鹼處理。
就確保使基材20作為支持體發揮功能之強度之觀點而言,基材20之厚度較佳為5 μm以上,更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20 μm以上。又,就於黏著片材S中實現適度之可撓性之觀點而言,基材20之厚度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15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μm以下。
圖3所示之黏著片材S例如除使用基材20來代替第1剝離膜以外,可利用與上述黏著片材製造方法相同之方法進行製造。
圖4A至圖4C表示黏著片材S之使用方法之一例。本方法包括準備步驟、接合步驟、及變色部分形成步驟。
首先,於準備步驟中,如圖4A所示,準備黏著片材S、第1構件31、及第2構件32。第1構件31例如為有機EL面板等顯示面板。第1構件31可為其他電子裝置、及光學裝置。第2構件32例如為透明基材。作為透明基材,可例舉透明塑膠基材及透明玻璃基材。
接下來,於接合步驟中,如圖4B所示,經由黏著片材S將第1構件31及第2構件32接合。藉此獲得積層體Z。於積層體Z中,黏著片材S係以與第1構件31之厚度方向一面接觸之方式配置,第2構件32係以與該黏著片材S之厚度方向一面接觸之方式配置。
接合步驟之後,視需要檢查構件31、32與黏著片材S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接下來,於變色部分形成步驟中,如圖4C所示,對積層體Z中之黏著劑層10施加外部刺激,而於黏著劑層10中形成變色部分11。具體而言,自透明之第2構件32之側,經由用以遮蔽黏著劑層10之特定區域的遮罩圖案(省略圖示),對黏著劑層10照射活性能量線以作為外部刺激。藉此,使黏著劑層10中未被該遮罩圖案遮蔽之部分變色。
作為本步驟中之活性能量線照射用光源,例如可例舉:紫外線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燈、高壓水銀燈、及金屬鹵化物燈。又,於本步驟之活性能量線照射中,可視需要使用波長截止濾光器,其用於截止自光源出射之活性能量線之一部分波長區域。
於本步驟中,在黏著劑層10受到活性能量線照射之部分中,由光酸產生劑產生酸,藉由與該酸之反應而使顯色性化合物顯色。藉此,於黏著劑層10形成變色部分11。
例如以上述方式可將黏著片材S用於構件間之接合。於第1構件31為有機EL面板等顯示面板之情形時,藉由以與該面板所具備之像素面板上所形成之金屬配線對應(即對面)的圖案形狀設置變色部分11,能夠抑制該金屬配線中之外界光反射。
黏著片材S中,如上所述,黏著劑層10含有可藉由外部刺激而顯色之著色劑,且在賦予外部刺激前具有3%以下之霧度。因此,將黏著片材S貼合於被黏著體(於本實施方式中,為構件31、32)後,藉由對黏著劑層10中之待變色部分賦予外部刺激,能夠使黏著劑層10局部變色。在貼合於被黏著體後可於黏著劑層10形成變色部分11之黏著片材S能夠在貼合後且黏著劑層10之變色部分11形成前檢查黏著片材S與被黏著體之間有無異物及氣泡。
又,本實施方式之黏著片材S中,如上所述,黏著劑層10包含聚合物成分,該聚合物成分具有包含第1相及第2相之微相分離結構,作為著色劑之顯色性化合物具有對第1相之相容性,且不具有對第2相之相容性。此種黏著片材S中,於黏著劑層10上形成變色部分後(即,藉由外部刺激而使顯色性化合物顯色後)顯色性化合物容易停留在第1相之區域中,因此,適於抑制顯色性化合物於黏著劑層10內之移動(擴散等)。藉由抑制顯色性化合物之移動,而使得變色部分之劣化(滲出、褪色、色調之不均勻化等)得到抑制。
[實施例]
以下,示出實施例對本發明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實施例。又,以下所記載之調配量(含量)、物性值、參數等具體數值可替換成上述「實施方式」中記載之與其等對應之調配量(含量)、物性值、參數等之上限(定義為「以下」或「未達」之數值)或下限(定義為「以上」或「超過」之數值)。
[實施例1]
<聚合物成分之製備>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將包含苯乙烯95質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4HBA)5質量份、作為鏈轉移劑之三硫代碳酸=雙{4-[乙基-(2-乙醯氧基乙基)胺甲醯基]苄基}酯1.45質量份、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雙(異丁酸)二甲酯0.12質量份、及作為溶劑之苯甲醚36質量份的混合物於130℃下在氮氣氛圍下攪拌7小時(聚合反應)。藉此獲得苯乙烯與4HBA之共聚物(苯乙烯-4HBA共聚物)。該共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6萬。
接下來,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將包含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70質量份、上述苯乙烯-4HBA共聚物30質量份(固形物成分換算量)、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雙(異丁酸)二甲酯0.04質量份、及作為溶劑之乙酸乙酯57質量份的混合物於75℃下在氮氣氛圍下攪拌7小時(聚合反應)。藉此獲得含有丙烯酸嵌段聚合物(聚合物P
1)之第1聚合物溶液。該第1聚合物溶液中之聚合物P
1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8.6萬。又,聚合物P
1係具有作為硬嵌段(第1鏈段)之苯乙烯-4HBA共聚物嵌段(第1聚合物嵌段)、及作為軟鏈段(第2鏈段)之2EHA嵌段(第2聚合物嵌段)之丙烯酸嵌段聚合物。
<黏著性組合物之製備>
向含有聚合物P
1之第1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P
1(聚合物成分)每100質量份,添加作為交聯劑之異氰酸酯交聯劑(商品名「Takenate D110N」,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之75%乙酸乙酯溶液,三井化學公司製造)0.25質量份(固形物成分換算量)、作為交聯觸媒之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商品名「OL-1」,1質量%乙酸乙酯溶液,Tokyo Fine Chemical公司製造)0.01質量份(固形物成分換算量)、作為交聯抑制劑(針對交聯觸媒之配位基)之乙醯丙酮3質量份、作為顯色性化合物之隱色色素(商品名「S-205」,2'-苯胺基-6'-(N-乙基-N-異戊基胺基)-3'-甲基螺[酞內酯-3,9'-[9H]二苯并吡喃],山田化學工業公司製造)2質量份、及光酸產生劑(商品名「SP-056」,鋶與C
4F
9HSO
3 -之鎓鹽,ADEKA公司製造)7質量份並加以混合,而製備黏著性組合物。
<黏著劑層之形成>
於單面經離型處理之厚度38 μm之基材膜(商品名「MRF#38」,聚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之離型處理面上塗佈黏著性組合物而形成塗膜。接下來,將該塗膜於132℃下加熱3分鐘,藉此使其乾燥。藉此,於基材膜上形成厚度25 μm之黏著劑層。接下來,將單面經離型處理之厚度38 μm之剝離膜(商品名「MRE#38」,聚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之離型處理面貼合於基材膜上之黏著劑層。其後,於60℃下進行24小時之老化處理,而使黏著劑層中之交聯反應進行。以上述方式製作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關於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中之聚合物成分及黏著劑層之組成,將單位設為質量份並示於表1中(下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亦同樣如此)。
[實施例2]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將包含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75質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之巨單體(商品名「AA-6」,東亞合成公司製造)20質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4HBA)5質量份、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二異丁腈(AIBN)0.2質量份、作為溶劑之乙酸乙酯80質量份及甲基乙基酮50質量份的混合物於60℃下在氮氣氛圍下攪拌7小時(聚合反應)。藉此獲得含有丙烯酸接枝聚合物(聚合物P
2)之第2聚合物溶液。該第2聚合物溶液中之聚合物P
2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35萬。又,聚合物P
2係具有作為包含主成分2EHA之軟鏈段(第2鏈段)之聚合物主鏈、及作為包含主成分MMA之硬嵌段(第1鏈段)之聚合物側鏈的丙烯酸接枝聚合物。然後,在製備黏著性組合物時使用第2聚合物溶液來代替上述第1聚合物溶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之黏著片材。
[實施例3]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將包含環狀三羥甲基丙烷縮甲醛丙烯酸酯(CTFA)47.5質量份、丙烯酸異艸伯酯(IBXA)47.5質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4HBA)5質量份、作為鏈轉移劑之三硫代碳酸=雙{4-[乙基-(2-乙醯氧基乙基)胺甲醯基]苄基}酯0.77質量份、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雙(異丁酸)二甲酯0.073質量份、及作為溶劑之乙酸乙酯67質量份的混合物於75℃下在氮氣氛圍下攪拌7小時(聚合反應)。藉此獲得CTFA、IBXA及4HBA之共聚物(CTFA-IBXA-4HBA共聚物)。該共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9萬。
接下來,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將包含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70質量份、上述CTFA-IBXA-4HBA共聚物30質量份(固形物成分換算量)、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雙(異丁酸)二甲酯0.029質量份、及作為溶劑之乙酸乙酯100質量份的混合物於75℃下在氮氣氛圍下攪拌7小時(聚合反應)。藉此獲得含有丙烯酸嵌段聚合物(聚合物P
3)之第3聚合物溶液。該第3聚合物溶液中之聚合物P
3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6.5萬。又,聚合物P
3係具有作為硬嵌段(第1鏈段)之CTFA-IBXA-4HBA共聚物嵌段(第1聚合物嵌段)、及作為軟鏈段(第2鏈段)之2EHA嵌段(第2聚合物嵌段)的丙烯酸嵌段聚合物。
然後,在製備黏著性組合物時使用第3聚合物溶液來代替上述第1聚合物溶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3之黏著片材。
[實施例4]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將包含環狀三羥甲基丙烷縮甲醛丙烯酸酯(CTFA)27.5質量份、丙烯酸異艸伯酯(IBXA)67.5質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4HBA)5質量份、作為鏈轉移劑之三硫代碳酸=雙{4-[乙基-(2-乙醯氧基乙基)胺甲醯基]苄基}酯0.76質量份、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雙(異丁酸)二甲酯0.073質量份、及作為溶劑之乙酸乙酯67質量份的混合物於75℃下在氮氣氛圍下攪拌7小時(聚合反應)。藉此獲得CTFA、IBXA及4HBA之共聚物(CTFA-IBXA-4HBA共聚物)。該共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6.3萬。
接下來,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將包含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70質量份、上述CTFA-IBXA-4HBA共聚物30質量份(固形物成分換算量)、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雙(異丁酸)二甲酯0.029質量份、作為溶劑之乙酸乙酯100質量份的混合物於75℃下在氮氣氛圍下攪拌7小時(聚合反應)。藉此獲得含有丙烯酸嵌段聚合物(聚合物P
4)之第4聚合物溶液。該第4聚合物溶液中之聚合物P
4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6.4萬。又,聚合物P
4係具有作為硬嵌段(第1鏈段)之CTFA-IBXA-4HBA共聚物嵌段(第1聚合物嵌段)、及作為軟鏈段(第2鏈段)之2EHA嵌段(第2聚合物嵌段)的丙烯酸嵌段聚合物。
然後,在製備黏著性組合物時使用第4聚合物溶液來代替第1聚合物溶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4之黏著片材。
[比較例1]
於具備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將包含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63質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9質量份、丙烯酸2-羥基乙酯(HEA)13質量份、N-乙烯基-2-吡咯啶酮(NVP)15質量份、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二異丁腈(AIBN)0.2質量份、及作為溶劑之乙酸乙酯233質量份的混合物於60℃下在氮氣氛圍下攪拌7小時(聚合反應)。藉此獲得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聚合物P
5)之第5聚合物溶液。該第5聚合物溶液中之聚合物P
5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20萬。又,聚合物P
5係無規共聚物。然後,在製備黏著性組合物時使用第5聚合物溶液來代替上述第1聚合物溶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1之黏著片材。
[比較例2]
在製備黏著性組合物時使用作為橡膠聚合物之聚合物P
6(商品名「Quintac 3520」,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含有比率15質量%,日本瑞翁公司製造)來代替聚合物P
1,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2之黏著片材。
<微相分離結構之有無>
針對實施例1~4及比較例1、2之各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以如下方式確認有無微相分離結構。首先,製作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觀察用之樣品。具體而言,將黏著劑層染色後進行急速冷凍,使用超薄切片機(Leica製造)自該黏著劑層切出薄片。然後,針對該薄片,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商品名「HT7820」,日立高新技術公司製造)實施觀察及拍攝。接下來,藉由圖像解析軟體對所獲得之TEM圖像進行解析並進行二值化。
於實施例1之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中,如圖5所示,確認到了微相分離結構。該黏著劑層之微相分離結構係圖2A所示之球體結構。具體而言,於該黏著劑層中,於作為軟鏈段(第2鏈段)之2EHA嵌段所形成之基質(第2相)中分散有作為硬嵌段(第1鏈段)之苯乙烯-4HBA共聚物嵌段所形成之分散相。
於實施例2之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中,如圖6所示,確認到了微相分離結構。該黏著劑層之微相分離結構係圖2A所示之球體結構。具體而言,於該黏著劑層中,於作為包含主成分2EHA及4HBA之軟鏈段(第2鏈段)之聚合物主鏈所形成之基質(第2相)中分散有作為包含主成分MMA及4HBA之硬嵌段(第1鏈段)之聚合物側鏈所形成之分散相。
於實施例3之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中,如圖7所示,確認到了微相分離結構。推測該黏著劑層之微相分離結構係圖2C所示之圓筒結構。具體而言,於該黏著劑層中,於作為軟鏈段(第2鏈段)之2EHA嵌段所形成之基質(第2相)中分散有作為硬嵌段(第1鏈段)之CTFA-IBXA-4HBA共聚物嵌段所形成之分散相。
於實施例4之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中,如圖8所示,確認到了微相分離結構。推測該黏著劑層之微相分離結構係圖2C所示之圓筒結構。具體而言,於該黏著劑層中,於作為軟鏈段(第2鏈段)之2EHA嵌段所形成之基質(第2相)中分散有作為硬嵌段(第1鏈段)之CTFA-IBXA-4HBA共聚物嵌段所形成之分散相。
於比較例1之黏著劑層中,如圖9所示,未確認到微相分離結構。
於比較例2之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中,確認到了微相分離結構。該黏著劑層之微相分離結構係圖2A所示之球體結構。具體而言,於該黏著劑層中,於作為軟鏈段(第2鏈段)之異戊二烯嵌段所形成之基質(第2相)中分散有作為硬嵌段(第1鏈段)之苯乙烯嵌段所形成之分散相。
<相容性判定試驗>
針對實施例1~4及比較例1、2中所使用之顯色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各者,調查其等與各種單體或聚合物溶液之相容性。
具體而言,首先,準備苯乙烯、丙烯酸4-羥基丁酯(4H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N-乙烯基-2-吡咯啶酮(NVP)、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2MEA)、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環狀三羥甲基丙烷縮甲醛丙烯酸酯(CTFA)、丙烯酸異艸伯酯(IBXA)、4-丙烯醯𠰌啉(ACMO)、丙烯酸苯氧基乙酯(PEA)、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之各溶液作為單體溶液。作為單體溶液,亦準備苯乙烯95質量%與4HBA 5質量%之混合溶液。
接下來,於50 mL之螺旋管內,對包含單體溶液7.8 g、及化合物C(顯色性化合物或光酸產生劑)0.2 g之混合物(化合物C之比率為2.5質量%)加以攪拌(第1攪拌)。攪拌係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時,溫度設為25℃,攪拌器之轉速設為500 rpm,攪拌時間設為5分鐘。攪拌之後,目視確認藉由此種攪拌是否使化合物C溶解於單體溶液中而不會產生混濁或沈澱。顯色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分別溶解於苯乙烯、4HBA、MMA、AA、NVP、2MEA、CTFA、IBXA、ACMO、PEA、及MA之各溶液、以及苯乙烯95質量%與4HBA 5質量%之混合溶液中,未產生混濁或沈澱(化合物C表現出相容性)。另一方面,顯色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分別對於2EHA、丙烯酸月桂酯、及丙烯酸硬脂酯之各溶液,產生了混濁或沈澱(化合物C未表現出相容性)。
另一方面,準備聚異戊二烯溶液(由於異戊二烯之揮發性過高,故而無法準備異戊二烯之單體溶液)作為聚合物溶液。接下來,於50 mL之螺旋管內,對包含聚合物溶液7.8 g、及化合物C(顯色性化合物或光酸產生劑)0.2 g之混合物(化合物C之比率為2.5質量%)加以攪拌(第2攪拌)。第2攪拌之條件與上述第1攪拌之條件相同。藉由第2攪拌後之觀察確認到,顯色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分別對於聚合物溶液產生了混濁或沈澱(化合物C未表現出相容性)。
然後,判定出化合物C對於含有80質量%以上之與化合物C表現出上述相容性之單體溶液(於在25℃下無法準備單體溶液之情形時,係由該單體形成之聚合物之溶液)相同之單體組成的鏈段藉由具有該鏈段之聚合物成分形成於微相分離結構內的相,具有相容性。又,判定出化合物C對於含有80質量%以上之與化合物C未表現出上述相容性之單體溶液(於在25℃下無法準備單體溶液之情形時,係由該單體形成之聚合物之溶液)相同之單體組成的鏈段藉由具有該鏈段之聚合物成分形成於微相分離結構內的相,不具有相容性。具體而言,如下所述。
實施例1~4及比較例1、2中所使用之顯色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分別對於包含苯乙烯95質量%及4HBA 5質量%之硬嵌段(HS)形成於微相分離結構內之相(實施例1中之第1相)具有相容性。於實施例1中之HS中,化合物C表現出相容性之單體(苯乙烯、4HBA)之比率為80質量%以上。
實施例1~4及比較例1、2中所使用之顯色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分別對於含有MMA作為主成分之HS形成於微相分離結構內之相(實施例2中之第1相)具有相容性。於實施例2中之HS中,化合物C表現出相容性之單體(MMA、4HBA)之比率為80質量%以上。
實施例1~4及比較例1、2中所使用之顯色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分別對於包含CTFA、IBXA及4HBA之HS形成於微相分離結構內之相(實施例3、4中之第1相)具有相容性。於實施例3、4中之HS中,化合物C表現出相容性之單體(CTFA、IBXA、4HBA)之比率為80質量%以上。
實施例1~4及比較例1、2中所使用之顯色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分別對於含有2EHA作為主成分之軟鏈段(SS)形成於微相分離結構內之相(實施例1、2中之第2相)不具有相容性。於實施例1、2中之SS中,化合物C未表現出相容性之單體(2EHA)之比率為80質量%以上。
實施例1~4及比較例1、2中所使用之顯色性化合物及光酸產生劑分別對於含有異戊二烯作為主成分之軟鏈段(SS)形成於微相分離結構內之相(比較例2中之第2相)不具有相容性。
<霧度>
針對實施例1~4及比較例1、2之各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以如下方式調查霧度。首先,製作霧度測定用樣品。具體而言,自黏著片材將剝離膜(MRE#38)剝離後,將該片材(基材膜、黏著劑層)之黏著劑層側貼合於Eagle玻璃(厚度0.55 mm,松浪硝子公司製造),自Eagle玻璃上之黏著劑層將基材膜(MRF#38)剝離。藉此製作霧度測定用樣品(第1測定用樣品)。接下來,使用霧度測定裝置(商品名「HZ-1」,須賀試驗機公司製造),測定樣品中之黏著劑層之霧度(第1霧度測定)。於本測定中,以光自測定用樣品之Eagle玻璃側照射至測定用樣品的方式將測定用樣品設置於裝置內。又,於本測定中,使用於同一條件下僅針對Eagle玻璃進行測定所獲得之測定結果作為基準線。將以此方式所獲得之黏著劑層之霧度(UV(ultraviolet,紫外線)照射前)示於表1中。
另一方面,針對實施例1~4及比較例1、2之各黏著片材,以如下方式調查UV照射後之霧度。
首先,製作與上述第1測定用樣品相同之樣品。接下來,對該樣品照射紫外線。具體而言,針對樣品中之黏著片材(黏著劑層),於23℃及相對濕度50%之環境下,自Eagle玻璃側隔著該玻璃照射紫外線(藉由該UV照射,使黏著劑層中之隱色色素與光酸產生劑進行反應)。於該UV照射中,使用Quark Technology公司製造之UV-LED照射裝置(型號「QEL-350-RU6W-CW-MY」)中之波長365 nm之UV-LED燈作為光源,將照射累計光量設為8000 mJ/cm
2(波長320~390 nm之範圍內之照射累計光量)。以上述方式製作測定用樣品(第2測定用樣品)。
接下來,針對第2測定用樣品,使用霧度測定裝置(商品名「HZ-1」,須賀試驗機公司製造),測定樣品中之黏著劑層之霧度(第2霧度測定)。關於具體測定方法及條件,第2霧度測定與上述第1霧度測定相同。將以此方式所獲得之黏著劑層之霧度(UV照射後)示於表1中。
<耐久性試驗>
針對實施例1~4及比較例1、2之各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以如下方式調查所形成之變色部分之變化抑制程度。
首先,實施例1~4及比較例1、2之黏著片材每個都準備複數片黏著片材。
接下來,藉由經由具有線狀開口部之光罩對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照射紫外線,而於黏著劑層形成線狀變色部分。光罩由黏著片材中之基材膜側表面上所配置之乾膜光阻形成,該光罩之開口部之線寬為200 μm左右(每個光罩之開口部之線寬均不同)。於紫外線照射中,使用Quark Technology公司製造之UV-LED照射裝置(型號「QEL-350-RU6W-CW-MY」)中之波長365 nm之UV-LED燈作為光源,隔著光罩及基材膜對黏著劑層照射紫外線,將照射累計光量設為2000 mJ/cm
2(波長320~390 nm之範圍內之照射累計光量)。
接下來,測定形成於黏著劑層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初始線寬之測定)。具體而言,首先,藉由數位顯微鏡(商品名「VHX-900」,KEYENCE公司製造)觀察形成於黏著劑層之線狀變色部分,以50倍之倍率拍攝包括該變色部分之一部分及其附近之區域。接下來,藉由圖像解析軟體對拍攝到之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接下來,於二值化處理後之圖像中,測定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W1)。
接下來,將黏著劑層中形成有線狀變色部分之黏著片材於85℃下進行120小時之加熱處理(第1耐久性試驗)。
接下來,測定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中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具體測定方法與上文中就初始線寬之測定所述之測定方法相同。將第1耐久性試驗前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W1、第1耐久性試驗後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W2、自線寬W1至線寬W2之變化量(|W2-W1|)、及線寬W2相對於線寬W1之變化率(W2/W1)示於表1中。
另一方面,針對實施例1~4及比較例1、2之各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實施第2耐久性試驗來代替第1耐久性試驗,除此以外,以與上述方法相同之方式調查所形成之線狀變色部分之滲出抑制之程度。於第2耐久性試驗中,將黏著劑層中形成有線狀變色部分之黏著片材於65℃及相對濕度90%下進行120小時之加熱處理。將第2耐久性試驗前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W1、第2耐久性試驗後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W3、自線寬W1至線寬W3之變化量(|W3-W1|)、及線寬W3相對於線寬W1之變化率(W3/W1)示於表1中。
關於第1耐久性試驗後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之變化量(|W2-W1|)及變化率(W2/W1),實施例1~4之各黏著片材小於比較例1之黏著片材。實施例1~4之各黏著片材之W1及W2滿足0.5≦W2/W1≦2。關於第2耐久性試驗後之線狀變色部分之線寬之變化量(|W3-W1|)及變化率(W3/W1),實施例1~4之各黏著片材亦小於比較例1之黏著片材。實施例1~4之各黏著片材之W1及W3滿足0.5≦W3/W1≦2.3。即,實施例1~4之各黏著片材相較於比較例1之黏著片材而言,黏著劑層之變色部分之變化(劣化)得到抑制。此外,實施例1~4之各黏著片材相較於比較例2之黏著片材,黏著劑層之霧度明顯更低,透明性更高。
[表1]
實施例 1 | 實施例 2 | 實施例 3 | 實施例 4 | 比較例 1 | 比較例 2 | ||
聚合物成分 | 聚合物 P 1 ( 嵌段 ) | 聚合物 P 2 ( 接枝 ) | 聚合物 P 3 ( 嵌段 ) | 聚合物 P 4 ( 嵌段 ) | 聚合物 P 5 ( 無規 ) | 聚合物 P 6 ( 嵌段 ) | |
苯乙烯 | 28.5(HS) | ― | ― | ― | ― | 15(HS) | |
MMA | ― | 20(HS) | ― | ― | 9 | ― | |
4HBA | 1.5(HS) | 5(HS) | 1.5(HS) | 1.5(HS) | ― | ― | |
CTFA | ― | ― | 14.25(HS) | 8.25(HS) | ― | ― | |
IBXA | ― | ― | 14.25(HS) | 20.25(HS) | ― | ― | |
HEA | ― | ― | ― | ― | 13 | ― | |
NVP | ― | ― | ― | ― | 15 | ― | |
2EHA | 70(SS) | 75(SS) | 70(SS) | 70(SS) | 63 | ― | |
異戊二烯 | ― | ― | ― | ― | ― | 85(SS) | |
顯色性化合物 ( 隱色色素 ) | 2 | 2 | 2 | 2 | 2 | 2 | |
光酸產生劑 (SP-056) | 7 | 7 | 7 | 7 | 7 | 7 | |
交聯劑 ( 異氰酸酯交聯劑 ) | 0.25 | 0.25 | 0.25 | 0.25 | 0.25 | 0.25 | |
交聯觸媒 ( 二月桂酸二丁基錫 )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
交聯抑制劑 ( 乙醯丙酮 ) | 3 | 3 | 3 | 3 | 3 | 3 | |
黏著劑層之霧度 (%) | UV 照射前 | 1.0 | 2.7 | 1.0 | 2.9 | 0.5 | 64.9 |
UV 照射後 | 1.0 | 2.2 | 1.0 | 2.2 | 0.6 | 61.8 | |
第 1 耐久性試驗 (85 ℃ ,120 h) | W1(μm) | 360.0 | 291.1 | 288.9 | 604.5 | 340.0 | 377.0 |
W2(μm) | 342.2 | 300.0 | 356.0 | 617.8 | 708.9 | 555.0 | |
|W2 - W1| | 17.8 | 8.9 | 67.1 | 13.3 | 368.9 | 178.0 | |
W2/W1 | 0.95 | 1.03 | 1.23 | 1.02 | 2.09 | 1.47 | |
第 2 耐久性試驗 (65 ℃ ,90%RH,120 h) | W1(μm) | 302.2 | 240.0 | 311.1 | 635.6 | 360.0 | 377.0 |
W3(μm) | 302.2 | 266.7 | 307.0 | 666.7 | 853.4 | 377.0 | |
|W3 - W1| | 0 | 26.7 | 4.1 | 31.1 | 493.4 | 0 | |
W3/W1 | 1.00 | 1.11 | 0.98 | 1.05 | 2.37 | 1.00 |
10:黏著劑層
11:變色部分
20:基材
31:第1構件
32:第2構件
L:剝離膜
M1:第1相
M2:第2相
S:黏著片材(可變色黏著片材)
Z:積層體
圖1係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一實施方式之剖面模式圖。
圖2係黏著劑層內之微相分離結構之例之模式圖。圖2A及圖2B表示球體結構,圖2C及圖2D表示圓筒結構,圖2E及圖2F表示螺旋形結構,圖2G表示層狀結構。
圖3係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變化例(可變色黏著片材為附基材之單面黏著片材時)之剖面模式圖。
圖4表示本發明之可變色黏著片材之使用方法之一例。圖4A表示準備可變色黏著片材及構件(被黏著體)之步驟,圖4B表示經由可變色黏著片材將構件彼此接合之步驟。圖4C表示於可變色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形成變色部分之步驟。
圖5係實施例1之黏著劑層之TEM圖像。
圖6係實施例2之黏著劑層之TEM圖像。
圖7係實施例3之黏著劑層之TEM圖像。
圖8係實施例4之黏著劑層之TEM圖像。
圖9係比較例1之黏著劑層之TEM圖像。
10:黏著劑層
L:剝離膜
S:黏著片材(可變色黏著片材)
Claims (10)
- 一種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係具備可藉由外部刺激而變色之黏著劑層者,且 賦予上述外部刺激前之上述黏著劑層具有3%以下之霧度, 藉由對上述黏著劑層線狀地賦予上述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黏著劑層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度W1、及進而於85℃下對該黏著劑層進行120小時加熱處理後之上述變色區域之第2變色寬度W2滿足0.5≦W2/W1≦2。
- 如請求項1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藉由對上述黏著劑層線狀地賦予上述外部刺激而形成於該黏著劑層內之變色區域之第1變色寬度W1、及進而於65℃及相對濕度90%下對該黏著劑層進行120小時加熱處理後之上述變色區域之第3變色寬度W3滿足0.5≦W3/W1≦2.3。
- 如請求項1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賦予上述外部刺激後之上述黏著劑層具有20%以下之霧度。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劑層包含:聚合物成分,其具有包含第1相及第2相之微相分離結構;及著色劑,其可藉由外部刺激而顯色; 上述著色劑具有對上述第1相之相容性,且不具有對上述第2相之相容性。
- 如請求項4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聚合物成分包含聚合物,該聚合物於分子內具有形成上述第1相之第1鏈段、及形成上述第2相之第2鏈段。
- 如請求項5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聚合物係嵌段共聚物,該嵌段共聚物具有作為上述第1鏈段之第1聚合物嵌段、及作為上述第2鏈段之第2聚合物嵌段。
- 如請求項5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聚合物係接枝聚合物,該接枝共聚物具有作為上述第2鏈段之聚合物主鏈、及作為上述第1鏈段之聚合物側鏈。
- 如請求項4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聚合物成分中上述第2相之質量比率大於上述第1相之質量比率。
- 如請求項4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著色劑係藉由與酸之反應而顯色之化合物, 上述黏著劑層進而含有光酸產生劑。
- 如請求項9之可變色黏著片材,其中上述光酸產生劑具有對上述第1相之相容性,且不具有對上述第2相之相容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99117 | 2020-11-30 | ||
JP2020-199117 | 2020-11-30 | ||
JP2021-076846 | 2021-04-28 | ||
JP2021076846A JP2022086976A (ja) | 2020-11-30 | 2021-04-28 |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27573A true TW202227573A (zh) | 2022-07-16 |
Family
ID=81755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43501A TW202227573A (zh) | 2020-11-30 | 2021-11-23 | 可變色黏著片材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20230111202A (zh) |
TW (1) | TW202227573A (zh) |
WO (1) | WO202211377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43510A1 (ja) * | 2022-06-15 | 2023-12-2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68080A (ja) * | 1983-03-14 | 1984-09-21 | Dainichi Nippon Cables Ltd | 接着剤 |
EP0503608A1 (en) * | 1991-03-14 | 1992-09-16 | National Starch and Chemical Investment Holding Corporation | Hot melt adhesive with wetness indicator |
JP3308798B2 (ja) * | 1996-02-21 | 2002-07-29 | ソニー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性を有する接着剤組成物及び接着シート |
JP2017203810A (ja) | 2016-05-09 | 2017-11-16 |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に含有される光吸収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ート |
JP6721801B2 (ja) * | 2017-12-08 | 2020-07-15 | 株式会社Moresco | 接着剤組成物 |
CN111303779A (zh) * | 2020-03-21 | 2020-06-19 | 安徽富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温敏变色压敏胶 |
-
2021
- 2021-11-12 WO PCT/JP2021/041688 patent/WO202211377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11-12 KR KR1020237017818A patent/KR20230111202A/ko unknown
- 2021-11-23 TW TW110143501A patent/TW202227573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13777A1 (ja) | 2022-06-02 |
KR20230111202A (ko) | 2023-07-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2227573A (zh) | 可變色黏著片材 | |
TW202223026A (zh) | 可變色黏著片材 | |
JP2022086976A (ja) |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 |
TW202231817A (zh) | 可變色黏著片材 | |
WO2022230222A1 (ja) |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 |
TW202223036A (zh) | 可變色黏著片材 | |
JP2022046421A (ja) |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 |
TW202223019A (zh) | 黏著片材貼附品之製造方法 | |
JP7296931B2 (ja) |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 |
KR102572376B1 (ko) | 가변색 점착 시트 | |
CN116583568A (zh) | 可变色粘合片 | |
WO2023243510A1 (ja) |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 |
TWI810650B (zh) | 可變色黏著片材 | |
TWI845710B (zh) | 黏著片材、及黏著片材貼附品之製造方法 | |
TW202223035A (zh) | 可變色黏著片材 | |
WO2023042676A1 (ja) |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着色方法 | |
WO2022176383A1 (ja) | 可変色粘着シート | |
TW202216433A (zh) | 積層體、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及可變色黏著片材 | |
TW202302349A (zh) | 積層片材及著色性低下片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