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7802A - 晶圓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晶圓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7802A
TW202407802A TW112128974A TW112128974A TW202407802A TW 202407802 A TW202407802 A TW 202407802A TW 112128974 A TW112128974 A TW 112128974A TW 112128974 A TW112128974 A TW 112128974A TW 202407802 A TW202407802 A TW 2024078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fer
plasma
gas
static elimination
sample st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8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岡望
大隈一暢
桑原謙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7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780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01L21/3065Plasma etching; Reactive-ion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01J37/32082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 H01J37/321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the radio frequency energy being inductively coupled to the plasm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01J37/32082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 H01J37/32174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the RF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697Electrostatic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63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etching
    • H01L21/67069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etching for drying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31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electrostatic chu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以提供能夠抑制在晶圓處理中之晶圓的位置偏移的晶圓處理方法為目的。 本發明之晶圓處理方法係在具備擁有能夠靜電吸附晶圓之電極的試料台之處理裝置中,包含:無晶圓之除電工程,其係在上述試料台不載置晶圓而除去上述試料台帶電之電荷;和晶圓處理工程,其係於上述無晶圓之除電工程之後,靜電吸附載置於上述試料台的晶圓,對上述晶圓施予處理。 上述無晶圓之除電工程包含:電漿生成工程,其係使用第1除電用氣體而使電漿產生;和供電工程,其係對上述試料台之上述電極供給第1電力。

Description

晶圓處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晶圓處理方法。
近年來,在半導體裝置之市場要求低消耗電力或增大記憶容量,為了實現該些要件,對持有三次元構造的半導體裝置之開發引起關注。作為加工三次元構造之方式之一,採用能夠因應用途選擇各向異性或各向等性中之任一蝕刻的電漿蝕刻。
在使用電漿進行蝕刻處理之過程中,在例如被加工材料和自由基之間產生反應生成物。已知當反應生成物附著或堆積於處理室內時,會給電漿處理裝置之蝕刻性能帶來各種問題。
作為該些問題的對策,提案藉由定期性的洗淨處理除去反應生成物。在日本特開2002-217166號公報(專利文獻1),記載藉由電漿處理除去真空容器內之堆積物的電漿洗淨方法,或不使用電漿藉由氣體導入實施洗淨的氣體洗淨方法。在該些洗淨中,為了保護靜電吸附面或電極免受氣體或電漿影響,在試料台之上載置虛擬晶圓之狀態實施洗淨。
再者,日本特開2021-204644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作為以真空容器內及特別在試料台之周邊為對象的洗淨方法,揭示不載置虛擬晶圓的無晶圓的洗淨方法。在該方法中,使用O 2氣體所致的電漿,在試料台上不載置虛擬晶圓而實施電漿洗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21716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20-17795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在專利文獻1中,為了保護下部電極,載置虛擬晶圓之結果,未考慮到殘留在具有下部電極之試料台之帶電粒子的影響。再者,如專利文獻2所記載般,在對無晶圓之狀態下形成電漿而進行處理室內之洗淨處理之情況,藉由電漿生成的離子等之帶電粒子附著於試料台。 如上所述,上述先前技術皆針對在試料台殘留帶電粒子之情況未充分考慮。
在試料台殘留帶電粒子之狀態載置晶圓之情況,在該晶圓作用起因於電荷之力,有產生晶圓偏離從當初被載置之處的位置偏移之虞。晶圓之位置偏移成為損及製造半導體裝置之時之效率或良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發明係以提供能夠抑制在晶圓處理中之晶圓的位置偏移的晶圓處理方法為目的。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本發明之晶圓處理方法係在具備擁有能夠靜電吸附晶圓之電極的試料台之處理裝置中,包含:無晶圓之除電工程,其係在上述試料台不載置晶圓而除去上述試料台帶電之電荷;和晶圓處理工程,其係於上述無晶圓之除電工程之後,靜電吸附載置於上述試料台的晶圓,對上述晶圓施予處理。 [發明之效果]
若藉由本發明時,可以提供能夠抑制在晶圓處理中之晶圓的位置偏移的晶圓處理方法。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型態,參照圖面予以說明。 並且,不藉由該實施型態限定本發明。再者,在圖面之記載中,對相同部分標記相同符號並予以表示。 在具有相同或同樣功能的構成要素具有複數之情況,有對相同符號標示不同的下標文字予以說明之情況。再者,在無須區別該些複數構成要素之情況,有省略下標文字予以說明之情況。 在圖面中表示的各構成要素之位置、大小、形狀、範圍等,為了容易理解發明,有不表示實際的位置、大小、形狀、範圍等之情況。因此,本發明也不一定被限定於圖面所揭示的位置、大小、形狀、範圍等。
另外,在本揭示中,「上面」係指圖示板狀構件或板狀構件所含的剖面之情況的圖面上之上方所示的面。再者,「側面」係指板狀構件或板狀構件所含之剖面中之面或層之厚度的部分。
再者,「中心軸」係指在圓盤狀或圓筒狀之物體之情況,通過具有圓形之面的中心,在與面垂直之方式延伸的軸。
[實施型態] (裝置之構成) 使用圖1,針對進行本發明之實施型態所涉及之電漿處理方法的電漿處理裝置之構成予以說明。圖1為表示進行本發明之實施型態所涉及之電漿處理方法的電漿處理裝置之構成的縱剖面圖。
實施型態之電漿處理裝置100具備真空容器101。在真空容器101之內部設置作為圓筒形狀之空間的處理室104。真空容器101係經由調壓閥1016而與渦輪分子泵等之真空泵1015連接。真空泵1015係排出位於處理室104之粒子,使處理室104成為特定氣壓。調壓閥1016係變更連接真空泵1015和處理室104之通路的剖面積,具有調節排氣之流量或速度的功能。
真空容器101係在處理室104之上流側具備放電室102。處理室104係經由分散板106而與進行電漿生成的放電室102連接。放電室102和處理室104皆具有圓筒形狀的空間。放電室102之中心軸和處理室104之中心軸係位於共同軸或近似於被視為共同軸之程度的位置。
分散板106係被設置在放電室102和處理室104之間,區分放電室102和處理室104之間。分散板106具體來說被配置在連接放電室102和處理室104之間的通路內。在實施型態中,位於放電室102和處理室104之間的通路具有圓筒狀之形狀,分散板106為持有與通路之直徑相同之直徑的圓盤狀之板狀構件。針對分散板106之詳細於後述。
試料台103係載置處理對象的晶圓。在實施型態中,試料台103係被配置在與分散板106相向的位置。針對試料台103之詳細於後述。
放電室102係位於藉由介電體(在實施型態中為石英)被構成的介電體腔室107之內部的空間。在介電體腔室107之外周側壁,以包圍介電體腔室107之方式配置線圈108。線圈108係經由匹配器109而被電性連接於高頻電源110,從高頻電源110供給高頻電力。高頻電力使用13.56MHz等數十MHz之頻帶的電力。
在介電體腔室107之上端部,配置頂板1012及氣體分散板10121。藉由頂板1012及氣體分散板10121,區劃介電體腔室107之內側和外側。在頂板1012結合從氣體源1013延伸的通路。從氣體源1013被供給的氣體係經由氣體分散板10121而被導入至放電室102。
氣體源1013係所供給的氣體之每一種類具有貯留部。藉由被設置在氣體源1013和頂板1012之間的質量流量控制器1014,調整朝放電室102導入的氣體之供給量。在實施型態中使用的處理用之氣體包圍可燃性氣體、助燃性氣體及該些混合氣體,或藉由惰性氣體稀釋該些氣體。
IR燈單元105係以包圍放電室102和處理室104之間的通路或分散板106之周圍。IR燈單元105係藉由照射電磁波,加熱試料台103或被載置於此的晶圓、處理室104之內部。在實施型態中,IR燈單元105係藉由放射包含紅外線(Infra-Red:IR)波段的電磁波的IR燈1017被構成。在IR燈單元105除了IR燈1017外,具備朝向處理室104之方向反射從IR燈1017被放射的IR光的反射板1018、還有使從IR燈1017被放射的IR光朝向處理室104或分散板106之方向穿透的IR光穿透窗1019。
在電漿處理裝置100中,對被載置於試料台103之晶圓進行晶圓處理。作為晶圓處理,首先對放電室102導入氣體。接著,藉由對線圈108供給高頻電力,在線圈108之中心形成感應磁場。當產生感應磁場時,位於放電室102之氣體的粒子被激勵而引起放電,粒子電離、解離而生成感應耦合型之電漿(ICP)1011。邊進行IR燈單元105所致的加熱,或後述試料台103中之溫度調整等,邊藉由產生的電漿1011進行蝕刻等的加工。另外,在實施型態中,因應所使用的氣體及高頻電力,生成蝕刻用之電漿、除電用之電漿、洗淨用的電漿。
(分散板之構成) 在此,使用圖2針對分散板106之構成予以說明。圖2係示意性地表示實施型態所涉及之分散板106的俯視圖。圖1所示的分散板106為剖面圖,而圖2所示的分散板106係從圖1之上方觀看到的圖。
分散板106係如圖2所示般,為具有圓形狀的板狀構件。分散板106具有能夠使帶電粒子從放電室102朝處理室104移動的複數貫通孔201。複數貫通孔201之各者為圓形的孔。在從分散板106之中心考慮半徑方向的情況,從超過特定半徑之處配置三個圓形的孔。在圓周方向每次移動15°的位置也同樣配置3個孔。換言之,在分散板106之外周側,以環狀設置複數貫通孔201。在實施型態中,分散板106係由具有透光性的石英等的介電體製的構件構成。材料不被限定於石英,能適當選擇。
通過該些複數貫通孔201,電漿1011所含的氣體的自由基等的中性粒子從放電室102被均勻地導入至處理室104。即是,自由基等的中性粒子係從被配置在與被載置於試料台103上之晶圓相向之位置的分散板106之外周側的環狀之處被導入至處理室104。上述般之複數貫通孔201之配置不被限定於此。以被導入至處理室104之到達至晶圓表面的自由基等的中性粒子之分布能使處理對象之膜層之處理結果成為所期望者之方式,能夠適當選擇貫通孔之配置。另外,電漿1011所含的離子或電子等的帶電粒子係藉由分散板106從放電室102朝處理室104的導入被抑制。
(試料台之構成) 接著,針對實施型態之試料台103之構成和靜電吸附晶圓的構成,使用圖3及4予以說明。圖3為示意性表示與實施型態所涉及之試料台103之構成的縱剖面圖。圖4為示意性表示與實施型態所涉及之靜電吸附膜302之構成的剖面圖。
在實施型態中,在具備處理室104、具有能夠靜電吸附被配置在處理室104之晶圓的電極的試料台103之裝置中,靜電吸附晶圓W而進行處理。圖3所示的試料台103具有圓筒形狀。試料台103之中心軸和處理室104之中心軸係位於共同軸或近似於被視為共同軸之程度的位置。試料台103具備藉由金屬等的導電體構成的基材301、和被配置在該基材上301上的靜電吸附膜302,和被配置成包圍基材301及靜電吸附膜302之側面之方式的基座環311。被載置於試料台103之晶圓被載置於靜電吸附膜302上。靜電吸附膜302係與晶圓接觸,藉由靜電吸附把持晶圓。再者,靜電吸附膜302具有聚醯亞胺樹脂製之薄片S。聚醯亞胺樹脂製之薄片S係被設置在靜電吸附膜302之表面。基座環311藉由介電體而被構成,具有保護基材301免受電漿1011影響的功能。實施型態之基座環311具有包圍基材301上部之靜電吸附膜302之側壁,同時從基材301之側壁覆蓋至基材301之下部的形狀。
在基板301之內部,配置冷媒流路303。在冷媒流路303,從冷卻器312被供給冷媒,被供給的冷媒在冷媒流路303循環。冷卻器312係被配置在配置電漿處理裝置100之無塵室等之建築物之地面的下方的空間,與冷媒流路303連結。被載置於試料台103之晶圓係隔著靜電吸附膜302及基材301而與在冷媒流路303流動的冷媒進行熱交換,依此被調節至適合於晶圓處理的期望之溫度。作為冷媒流路303之形狀,即使例如為被配置成與作為垂直於基材301之面方向之軸的中心軸呈同心圓狀者亦可,即使為被配置成螺旋狀者亦可。
在靜電吸附膜302之上面形成複數溝308。再者,導熱氣體源310係經由具有開關閥309之路徑,供給具有He氣體等的熱傳達性的氣體。從導熱氣體源310被供給的氣體沿著溝308而擴散,到達至晶圓W背面。藉由充滿在溝308的He氣體,在冷媒流路303流通之冷媒和晶圓W之間,促進熱的傳導,效率佳地進行晶圓W之溫度調節。再者,靜電吸附膜302之表面係藉由聚醯亞胺樹脂製之薄片S而被構成。聚醯亞胺樹脂製之薄片S為由包含聚醯亞胺的樹脂材料構成的膜。一般聚醯亞胺樹脂具有低摩擦係數及耐磨耗性,絕緣性也優異為眾所周知。聚醯亞胺樹脂製之薄片S,具有即使在靜電吸附晶圓之狀態下產生加熱或冷卻所致的溫度之變化之情況,也防止起因於晶圓之膨脹或收縮而在晶圓之背面產生傷痕之情形的功能。另外,薄片S之材料不被限定此,能適當選擇。
圖4表示在面方向切斷靜電吸附膜302之情況的剖面構造。如在此所示般,在靜電吸附膜302之內部配置複數膜狀之電極304及305。在電極304,從直流電源306被供給直流電力,在電極305,從直流電源307被供給直流電力。電極304及30具備腕部之部分,該腕部具有以試料台103之面方向之中心軸為中心而被配置成多層之同心狀的複數根之圓弧形狀,具備一方之電極的腕部被夾於另一方之電極之腕部之間的所謂梳齒狀之配置的構成。另外,電極304及305之形狀不被限定於此。若為被配置成在靜電吸附膜302內均等地分布者即可。
(試料台中之靜電吸附) 接著,使用圖5,說明在試料台103靜電吸附晶圓之過程。圖5係示意性地表示在實施型態中靜電吸附晶圓之樣子的縱剖面圖。圖5所示的試料台103與圖3所示的試料台103相同。在圖5中,為了容易理解,省略圖3所示的構成要件,再者,也表示在圖3未表示的構成要件。再者,為了容易理解,變更構成之尺寸而表示。
如圖5所示般,在電極304,從直流電源306被施加-電壓,在電極305,從直流電源307被施加+電壓。藉由對電極304和電極305施加不同極性的電壓,在電極304和電極305之間形成雙極性(雙極)電極。晶圓W中之+離子接近於-電壓之電極304,-離子接近於+電壓之電極305。在晶圓W中之+離子和電極304間及晶圓W中之-離子和電極305之間產生靜電力,晶圓W被吸附於試料台103。
在實施形態中,在電極304,從直流電源306,被施加-1500V之電壓,在另一方的電極305,從直流電源307被施加1500V之電壓。
再者,即使相反地,藉由直流電源306對電極304施加1500V之電壓之情況,被調節成從直流電源307對電極305施加-1500V之電壓亦可。在實施型態中,雖然直流電源306及307所致的電壓為±1500V,調節成從一方之直流電源和另一方之直流電源施加大小相同極性不同之電壓,但是不被限定於此。可以在靜電吸附膜302上吸附晶圓W,若為在晶圓W之保持或裝卸之時產生位置偏移或其量可以在容許範圍內時,即使使用超過或小於±1500V的電壓,被施加至各電極之電壓的絕對值非相同亦可。再者,即使電極304及305被施加相同極性亦可。
另外,電漿處理裝置100係為了在晶圓W之蝕刻處理結束且解除靜電吸附之後,使晶圓W從試料台103脫離,具備從試料台103之內部朝向試料台103之上面方向延伸的複數(例如3根)的上推銷313。於晶圓W之靜電吸附被解除之後,被收納在試料台103之內側的狀態的上推銷313移動至上方而上推晶圓W,依此可以使晶圓W從試料台103脫離。脫離後的晶圓W藉由機器手臂等的搬運機構被保持,從處理室104被搬出。
[在以往技術中產生的位置偏移之原因] 在試料台103上無載置晶圓之無晶圓之狀態中實施洗淨等的電漿處理之情況,可能產生成為晶圓之位置偏移之原因的3個事象。使用圖6說明此情形。圖6係表示在以往技術中產生位置偏移之情況的圖。
(起因於帶電粒子之事象) 第1個事象係起因於在處理之時產生的帶電粒子。在無晶圓之狀態進行電漿處理之情況,有可能在靜電吸附膜302,產生離子等之帶電粒子衝突所致的損傷,或產生反應生成物等的附著。為了迴避如此的問題,一般而言,在無晶圓之電漿處理中,不對靜電吸附膜302內之電極304及305進行電力供給。在如此之情況,因不進行從電源供給電力,再者也不存在電荷容易流動的其他路徑,故在離子等的帶電粒子附著於靜電吸附膜302之情況,如圖6所示般,以負極的電荷殘留在靜電吸附膜302之表面。
在如此具有殘留電荷之狀態,假設進行晶圓處理之狀況。當晶圓W在處理室104被搬運之時,在晶圓W產生與存在於處理室之氣體的摩擦所致的負極帶電,或附著殘留於處理室104之電荷。如此帶電的晶圓被搬運至具有殘留電荷之靜電吸附膜302之情況,有晶圓之電荷與靜電吸附膜302之電荷互相排斥,晶圓傾斜,產生晶圓之位置偏移之虞。再者,在對帶電的晶圓進行靜電吸附之情況,有偏向於晶圓之一部分被靜電吸附之虞。當偏向於電極表面之一部分而吸附時,在交換晶圓之時會產生位置偏移。
另外,在發明者們的實驗中,證明在使用電漿處理裝置100而檢測無晶圓之電漿處理之前後及處理中之靜電吸附膜302表面之電位的結果,在處理之前後電位產生變動。從該情形,如上述般,在無晶圓之使用電漿的處理之工程中,假設於靜電吸附膜302存在電荷。
(起因於分散板之事象) 第2個事象係起因於分散板106。一面參照圖6一面予以說明。分散板106係可以在無配置貫通孔201之處,防止離子等的帶電粒子移動至處理室104之情形,但是帶電粒子之一部分通過配置貫通孔201之處而從放電室102流入至處理室104。流入的帶電粒子在貫通孔之分布的性質上,於靜電吸附膜302之表面的外周部相對性附著較多。
當如此地在帶電粒子附著之狀態的試料台103靜電吸附晶圓W時,有在晶圓W之背面之一部分,產生較大的靜電吸附力局部性作用的片吸附之虞。在晶圓W片吸附之情況,即使實施先前技術所示的電漿處理後之除電工程,靜電吸附膜302內之電荷也未充分被減少而殘留靜電力。因此,殘留吸附力作用於晶圓W而難以使晶圓W從試料台103脫離,在脫離之時,作用較大的力,有產生晶圓W之損傷或位置偏移之虞。
(起因於聚醯亞胺樹脂製之薄片的事象) 第3個事象係起因於聚醯亞胺樹脂製之薄片S。靜電吸附膜302之晶圓用之載置面係藉由聚醯亞胺樹脂製之薄片S而被構成。如聚醯亞胺樹脂般,絕緣性高的物質,一般持有很難通電,容易殘留帶電粒子之性質為眾所周知。因此,僅實施先前技術所示的除電工程,電荷未充分被除去。
(晶圓處理) 使用圖7,說明包含除去殘留的帶電粒子之除電工程的晶圓處理。圖7係表示實施型態所涉及之晶圓處理方法的時序圖。在此,圖7(a)係表示試料台103上有無晶圓W。圖7(b)係表示對線圈108供給電漿1011形成用之高頻電力的高頻電源110之輸出(功率)。圖7(c)係表示電極304及305之電位。圖7(d)係表示晶圓W或靜電吸附膜302之表面的電位。圖7(e)係表示電極304和晶圓W之間的電位差或電極305和晶圓W之間的電位差。
在實施型態中,具有於將晶圓W載置於試料台103上之前,具有實施除去殘留在靜電吸附膜302之帶電粒子的無晶圓之除電工程之點。無晶圓之除電工程係在無覆蓋載置晶圓之試料台103之上面的構件的所謂無晶圓之狀態下進行。如圖7(a)所示般,無晶圓之狀態係從時刻Tp0繼續至時刻Tp2。
再者,因在無晶圓之除電工程中,不存在晶圓W,故無法測定晶圓W和電極304及晶圓W和電極305之間的電位差。因此,表示電位差的圖7(e)係在從Tp0至Tp2之除電工程中未顯示電位。再者,在放電室102中形成電漿1011之時,產生之離子等的帶電粒子進入至處理室104而附著於試料台103之靜電吸附膜302之表面。因此,從圖7(d)之時刻Tp0至時刻Tp2為止之間的電位表示靜電吸附膜302之電位。
<無晶圓之除電工程> 在實施型態中,進行在試料台103不載置晶圓而除去試料台103帶電之電荷的無晶圓之除電工程。
首先,在實施型態之無晶圓之除電工程中,產生除電用之電漿。作為用以產生除電用之電漿的除電用氣體(以下,也稱為「第1除電用氣體」),使用例如具有附著物和反應性之SF 6等的氣體或Ar等的惰性氣體。如此的除電用氣體選擇對作為構成靜電吸附膜302之物質的聚醯亞胺樹脂的損傷較少者。另外,如此的氣體不僅除電效果,也包含具有除去附著於處理室104之反應生成物等的洗淨效果者。
首先,在時刻Tp0中,進行使用第1除電用氣體使產生電漿之電漿生成工程。電漿生成工程係在放電室102中使用高頻電力而從第1除電用氣體使電漿產生者。在時刻Tp0中,如圖7(b)所示般,從高頻電源110對線圈108供給高頻電力(以下,也稱為「第1高頻電力」)。在時刻Tp0時點,於放電室102存在事先被導入的第1除電用氣體。
再者,在時刻Tp0中,進行對試料台103之電極304及305供給第1電力的供電工程。作為被供給的第1電力,從直流電源306對電極304施加100V,從直流電源307對電極305施加-100V。
在此,使用圖8說明從電漿1011產生的帶電粒子之流動。圖8為表示從電漿至接地之電路圖。虛線表示電荷的流動。在電漿1011產生的帶電粒子係經由靜電吸附膜302、電極304或305、上推銷313、基材301,而到達至被連接於直流電源306或307的接地。再者,在電漿1011產生的電荷直接附著於上推銷313,到達至基材301、直流電源306或307的接地。如此一來,假設為附著於靜電吸附膜302之帶電粒子到達至接地。如此一來,因形成在電漿1011產生的帶電粒子朝向接地的電路,故附著於靜電吸附膜302之表面的帶電粒子被除去,靜電吸附膜302之表面的電位成為略0V。
之後,進行對試料台103之電極供給除電工程用之電力的工程。在時刻Tp1中,如圖7(b)所示般,用以生成電漿1011之高頻電力被遮斷,並且被供給至電極304及305之直流電力成為0。另外,時刻Tp1係指殘存在處理室104之帶電粒子消失的時刻。因此,即使時刻Tp1延長至僅電漿1011之殘光放電消失為止之期間t1分延遲的時刻Tp02亦可。
<晶圓處理工程> 在實施型態中,於無晶圓之除電工程之後,進行對靜電吸附載置於試料台103之晶圓W的晶圓W施予處理的晶圓處理工程。晶圓處理工程包含晶圓之蝕刻處理工程,和晶圓載置中之除電工程。如後述般,晶圓處理工程包含載置工程和靜電吸附工程和電漿蝕刻工程,晶圓載置中之除電工程包含除電用電漿生成工程和電位差減少工程。
首先,進行在試料台103載置晶圓W的載置工程。在時刻T0中,如圖7(a)所示般,晶圓W係藉由機器手臂等的搬運機構而被搬入至處理室104,被載置在試料台103。
之後,在時刻T1中,進行對試料台103之電極304及305供給第2電力而靜電吸附晶圓W的靜電吸附工程。如圖7(c)所示般,電極304及305被施加電壓而晶圓W被靜電吸附於靜電吸附膜302上。作為被供給的第2電力,被施加於電極304之電壓及被施加於電極305之電壓被調節成極性不同並且絕對值相等。如同上述,例如在電極304被施加-1500V,在電極305被施加1500V。
接著,對放電室102供給處理用氣體,進行使用第2高頻電力而從處理用氣體使電漿產生的電漿蝕刻工程。在時刻T2中,如圖7(b)所示般,從高頻電源110對線圈108供給第2高頻電力。依此,從被導入至放電室102之處理氣體生成蝕刻用之電漿1011。通過分散板106之自由基等之具有反應性的粒子與晶圓W表面之處理對象的膜層反應,進行電漿蝕刻。
在此,如圖7(d)所示般,離子等的帶電粒子附著於晶圓W,晶圓W帶電負極。再者,如圖7(e)所示般,晶圓W和電極305之間的電位差增大,晶圓W和電極305之間的電位差減少。在如此地於電位差產生偏向之狀態下使晶圓W脫離之情況,藉由殘留在晶圓W和靜電吸附膜302之間的電荷,存在靜電吸附力,有妨礙晶圓W之脫離,產生晶圓W之位置偏移之虞。
為了迴避如此的位置偏移,在實施型態中,蝕刻處理工程之結束後,進行晶圓載置中之除電工程。晶圓載置中之除電工程係對放電室102供給第2除電用氣體,使用第3高頻電力而從第2除電用氣體使電漿產生的工程。
首先,在時刻T3中,如圖7(b)所示般,將從高頻電源110供給至線圈108的高頻電力,變更為與蝕刻處理中之第2高頻電力不同的高頻電力(以下,稱為「第3高頻電力」)。再者,導入至放電室102之氣體從處理氣體被切換成對惰性氣體等之晶圓W的影響小的除電用氣體(以下,稱為「第2除電用氣體」)。如此一來,在放電室102中,進行使用第3高頻電力從第2除電用氣體產生除電用之電漿1011的除電用電漿生成工程。
接著,在時刻T4中,進行供給施加試料台103之電極304及305成為與晶圓W之電位相等的電位之第2電位的電位差減少工程。如圖7(c)所示般,被施加於作為被供給的第2電力的電極304及305之電壓為與晶圓W之電位相等的-ΔV。例如,晶圓W之電位能夠使用事先求出者。再者,即使在時刻T3之後,產生除電用電漿1011之後,測定晶圓W之電位亦可。如此一來,在時刻T4中,如圖7(e)所示般,晶圓W和電極304之間的電位差及晶圓W和電極305之間的電位差減少,晶圓W和靜電吸附膜302之間的電吸附力消除。
之後,在時刻T5中,如圖7(b)所示般,從高頻電源110被供給的電漿1011生成用的高頻電力之供給被停止。
從時刻T5僅經過特定時間t2的時刻T6係表示殘存在處理室104之帶電粒子消失的時刻。在此,即使特定時間t2作為至除電用之電漿1011之殘光放電消失為止的時間亦可。從時刻T5至時刻T6為止之間,晶圓W之電位係在靜電吸附膜302之電阻值充分大之情況,如圖7(d)所示般,從時刻T3開始的除電用之電漿處理中之值-ΔV維持不變。
再者,如圖7(c)所示般,電極304及305之電位也不從時刻T4被變更。即使針對晶圓W和電極304之間的電位差及晶圓W和電極305之間的電位差,也如圖7(e)所示般,從時刻T4起維持0V不變,也不產生晶圓W和靜電吸附膜302之間的靜電吸附力。接著,在時刻T6中,如圖7(c)所示般,施加於電極304及305之電壓設為0V。此時,雖然電極304及305之電位變化,但是晶圓W之電位也追隨電極304及305之電位的變化而變化,成為略0V。
因此,如圖7(e)所示般,即使針對T6之後,晶圓W和電極304之間的電位差及晶圓W和電極305之間的電位差被維持略0V。即是,在晶圓W和電極304之間的靜電吸附力及晶圓W和電極305之間的靜電吸附力被消除之狀態,可以將電極304及305之電位設為0V。在時刻T7中,晶圓W係藉由上推銷313從試料台103脫離,被搬出至處理室104之外部。
(作用、效果) 藉由進行上述無晶圓之除電工程,可以除電電漿處理後之靜電吸附膜302,可以抑制在試料台103載置晶圓進行靜電吸附之時的位置偏移。再者,藉由特定電漿處理後之除電工程,可以抑制晶圓W從試料台103脫離之時的位置偏移。再者,藉由抑制在晶圓處理中產生的晶圓之位置偏移,可以提升晶圓處理之效率或良率。
另外,第1電力、第2電力、第1高頻電力、第2高頻電力、第3高頻電力係能配合製造條件或處理之目的,適當設定。即使針對第1除電用氣體及第2除電用氣體,也能使用相同的種類之氣體,也能使用不同的種類之氣體。再者,即使針對時序圖中之時刻的大小,也能適當設定。
[變形例] 在將形成在放電室102之電漿1011導入至處理室104而進行的處理之工程中,對電極304及305施加電壓之情況,取決於為了形成電漿1011而被導入的氣體之種類,有離子等之帶電粒子被誘導至靜電吸附膜302而在靜電吸附膜302產生損傷之虞。例如,在使用電漿進行除去反應生成物的電漿洗淨之情況,會產生如此的問題。針對用以解決此的減少損傷之除電工程接著予以說明。
圖9係表示實施型態之變形例所涉及之電漿處理方法的時序圖。圖9(a)係表示試料台103上有無晶圓W。圖9(b)係表示對線圈108供給電漿1011形成用之高頻電力的高頻電源110之輸出(功率)。圖9(c)係表示靜電吸附用之電極304及305之電位。圖9(d)係表示晶圓W或靜電吸附膜302之表面的電位。圖9(e)係表示電極304和晶圓W之間的電位差或電極305和晶圓W之間的電位差。
變形例係進行洗淨後之除電工程的點與實施型態不同。尤其,在圖9(b)和圖9(c)和圖9(d)表示不同。在以下的說明中,針對與上述實施型態相同或同等的構成要素標示相同符號,簡略或省略其說明。
首先,洗淨放電室102及處理室104之工程以無晶圓實施。在時刻Tc0中,從高頻電源110對線圈108供給高頻電力(以下,也稱為「第4高頻電力」)。在時刻Tc0時點,洗淨用氣體被導入至放電室102。作為洗淨用氣體,選擇對例如SF 6氣體及Ar氣體等的聚醯亞胺樹脂的損傷少的氣體。如此一來,生成用以實施洗淨的電漿1011。
在電漿1011中之離子等的帶電粒子係通過分散板106之貫通孔201而進入至處理室104,附著於試料台103之靜電吸附膜302。因此,如圖9(d)所示般,靜電吸附膜302之電位變動。在不變的狀態下,將處理預定之晶圓W載置於試料台103之情況,與先前技術相同,產生起因於靜電吸附膜302和晶圓W之電位差的晶圓的位置偏移。在此,在變形例中,進行洗淨後的除電工程。
針對減少靜電吸附膜302之電荷的洗淨後之除電工程予以說明。首先,在時刻Tc1中,產生除電用的電漿1011。如圖9(b)所示般,將從高頻電源110供給至線圈108的高頻電力,變更為與洗淨中之第4高頻電力不同的高頻電力(以下,稱為「第5高頻電力」)。第5高頻電力為例如1000W。再者,導入至放電室102之氣體係從洗淨用之氣體被切換至Ar氣體等的惰性氣體等的除電用氣體(以下,也稱為「第3除電用氣體」)。如此一來,在放電室102中,進行使用第5高頻電力從第3除電用氣體產生除電用之電漿1011的除電用電漿生成處置。
再者,在時刻Tc1中,如圖9(c)所示般,進行對試料台103之電極304及305供給第3電力的殘留電荷除去工程。作為被供給的第3電力,例如從直流電源306對電極304施加100V,從直流電源307對電極305施加-100V。該些電壓係被設為小於在靜電吸附晶圓W之時施加的電壓。
變更高頻電力而生成除電用之電漿的時刻,和對電極304及305施加電壓的時刻不被限定於同時刻。如圖9(b)所示般,即使在形成除電用之電漿1011之時刻Tc1和時刻Tc2間的時間ta內,開始對電極304及305施加電壓亦可。再者,即使於對電極304及305施加電壓後,變更高頻電力而生成除電用之電漿1011亦可。即使在任何的情況,皆需要使生成除電用之電漿1011之期間和對電極304及305施加電壓之期間至少重覆,在變形例中,以1秒以上,使期間重複。如此一來,在電漿1011和靜電吸附膜302之間,如圖8所示般,形成電路,靜電吸附膜302表面的帶電粒子被除去,靜電吸附膜302內之表面的電位成為略0V。
之後,在時刻Tc2中,如圖9(b)所示般,停止從高頻電源110對線圈108供給電力。再者,如圖9(c)所示般,被施加至電極304及305之電壓被設為0V。從時刻Tc1至時刻Tc2為止之間與實施型態相同,為殘存在處理室104之帶電粒子充分被去除的期間,即使僅以除電用之電漿1011之殘光放電消失為止的時間tb延長亦可。
在經過時間Tb之後的時刻Tc3中,洗淨後的除電工程結束。之後,晶圓W被搬運至處理室104,實施特定的晶圓處理工程。晶圓處理工程與實施型態相同。
(作用、效果) 藉由進行上述般之洗淨後的除電工程,可以在無晶圓之洗淨工程中除去殘留在靜電吸附膜302之電荷。因此,可以抑制晶圓W相對於試料台103被裝卸之時的位置偏移。另外,如此的除電工程不被限定於洗淨工程後。即使在洗淨以外的利用無晶圓的電漿處理中,也能適用於用以除去殘留在靜電吸附膜302之電荷。
另外,針對第4高頻電力、第5高頻電力、第3除電用氣體、第3電力,與實施型態之情況相同,能配合製造條件或處理之目的,適當設定。再者,即使針對時序圖中之時刻的大小,也能適當設定。
再者,發明者們係在減少靜電吸附膜302之電荷的除電工程中,進行實驗探討對電極304及305施加的電壓及電壓之施加時間和除電效果之關係。將所施加的電壓在將高頻電源110之功率設為1000W,將對電極304及305施加的電壓設為±100V~±500V之範圍之值而予以實施的實驗之結果,確認靜電吸附膜302充分被除電,晶圓W對試料台103裝卸之時的位置偏移被抑制。再者,將施加於電極304及305之電壓設為±100V以上之情況,藉由1秒以上,生成除電用之電漿1011而實施除電工程,確認上述位置偏移被抑制。
再者,在上述實施型態及變形例中,對施加電極304及305施加的電壓之極性被設為各者不同,即使設為相同極性,同樣亦可以達到除電的作用。此時,為了取得充分的除電之效果,即使變更高頻電源110之輸出亦可,即使使用從其他的絕緣性高的材料構成的靜電吸附膜302亦可。而且,因應該些變更,可以適當地變更施加於電極304及305之電壓之值或工程之時間。
再者,上述實施型態及變形例不管電漿之生成方法如何形成感應耦合型之電漿1011的本發明皆能夠適用。例如,本發明能夠適用於螺旋波電漿處理裝置、使用微波的ECR電漿處理裝置、電容耦合型電漿處理裝置等。
100:電漿處理裝置 101:真空容器 102:放電室 103:試料台 104:處理室 105:IR燈單元 106:分散板 107:介電體腔室 108:線圈 109:匹配器 110:高頻電源 201:貫通孔 301,301a:基材 302,302a:靜電吸附膜 303:冷媒電路 304,305:電極 306,307:直流電源 308:溝 309:閥體 310:導熱氣體源 311:基座環 312:冷卻器 313:上推銷 1011:電漿 1012:頂板 10121:氣體分散板 1014:質量流量控制器 1015:真空泵 1016:調壓閥 1017:IR燈 1018:反射板 1019:IR光穿透窗
[圖1]為表示進行本發明之實施型態所涉及之電漿處理方法的電漿處理裝置之構成的縱剖面圖。 [圖2]係示意性地表示實施型態所涉及之分散板的俯視圖。 [圖3]係示意性地表示實施型態所涉及之試料台之構成之縱剖面圖。 [圖4]係示意性地表示實施型態所涉及之靜電吸附膜302之構成之俯視圖。 [圖5]係示意性地表示在實施型態中靜電吸附晶圓之樣子的縱剖面圖。 [圖6]係表示在以往技術中產生位置偏移之情況的圖。 [圖7]係表示實施型態所涉及之晶圓處理方法的時序圖。 [圖8]為表示從電漿至接地之電路圖。 [圖9]係表示實施型態之變形例所涉及之電漿處理方法的時序圖。
100:電漿處理裝置
101:真空容器
102:放電室
103:試料台
104:處理室
105:IR燈單元
106:分散板
107:介電體腔室
108:線圈
109:匹配器
110:高頻電源
1011:電漿
1012:頂板
1013:氣體源
1014:質量流量控制器
1015:真空泵
1016:調壓閥
1017:IR燈
1018:反射板
1019:IR光穿透窗
10121:氣體分散板

Claims (5)

  1. 一種晶圓處理方法,係在具備擁有能夠靜電吸附晶圓之電極的試料台之處理裝置中,包含: 無晶圓之除電工程,其係在上述試料台不載置晶圓而除去上述試料台帶電之電荷;和 晶圓處理工程,其係於上述無晶圓之除電工程之後,靜電吸附載置於上述試料台的晶圓,對上述晶圓施予處理。
  2. 如請求項1之晶圓處理方法,其中 上述無晶圓之除電工程包含: 電漿生成工程,其係使用第1除電用氣體而使電漿產生;和 供電工程,其係對上述試料台之上述電極供給第1電力。
  3. 如請求項2之晶圓處理方法,其中 上述電漿生成工程係使用第1高頻電力而從第1除電用氣體使電漿產生。
  4. 如請求項3之晶圓處理方法,其中 上述晶圓處理工程包含蝕刻處理工程和晶圓載置中之除電工程, 上述蝕刻處理工程包含: 載置工程,其係在上述試料台載置晶圓; 靜電吸附工程,其係對上述試料台之上述電極供給第2電力而使上述晶圓靜電吸附;和 電漿蝕刻工程,其係使用第2高頻電力而從處理用氣體使電漿產生, 上述晶圓載置中之除電工程包含: 除電用電漿生成工程,其係使用第3高頻電力而從第2除電用氣體使電漿產生;和 電位差減少工程,其係以上述試料台之上述電極成為與上述晶圓之電位相等之方式,對上述電極供給第2電力。
  5. 如請求項2之晶圓處理方法,其中 上述第1除電用氣體包含惰性氣體。
TW112128974A 2022-08-03 2023-08-02 晶圓處理方法 TW2024078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2/029761 WO2024029000A1 (ja) 2022-08-03 2022-08-03 ウエハ処理方法
WOPCT/JP2022/029761 2022-08-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7802A true TW202407802A (zh) 2024-02-16

Family

ID=89848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8974A TW202407802A (zh) 2022-08-03 2023-08-02 晶圓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240019752A (zh)
CN (1) CN117836912A (zh)
TW (1) TW202407802A (zh)
WO (1) WO202402900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7166A (ja) 2001-01-19 2002-08-02 Toshiba Corp ガス処理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4493863B2 (ja) * 2001-01-25 2010-06-3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および静電チャックの除電方法
JP2017216346A (ja) * 2016-05-31 2017-12-0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プラズマ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7462383B2 (ja) 2019-04-15 2024-04-0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22024265A (ja) * 2020-07-13 2022-02-0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離脱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9000A1 (ja) 2024-02-08
CN117836912A (zh) 2024-04-05
KR20240019752A (ko) 2024-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8402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TWI455204B (zh) 基板處理用之邊緣環裝置
JP5059450B2 (ja) 基板載置台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TWI689033B (zh) 於載置台吸附被吸附物之方法及處理裝置
JP2002521841A (ja) 半導体基板を処理する方法
TWI679676B (zh) 處理微電子工件的系統與方法
JP4642809B2 (ja) プラズマ処理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4322484B2 (ja) プラズマ処理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US9253862B2 (en) Plasma processing method and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90301516A1 (en) Substrate transfer device and cleaning method thereof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and cleaning method thereof
TWI756424B (zh) 電漿處理裝置之洗淨方法
JP4709047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側壁部品
JP2017010993A (ja) 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JP3423186B2 (ja) 処理方法
WO2000016385A1 (fr) Reacteur au plasma
TW202407802A (zh) 晶圓處理方法
TWI698928B (zh) 電漿處理方法
JP4972327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TW201943014A (zh) 被處理體的載置裝置及處理裝置
JP5390657B2 (ja) 基板載置台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JP4832222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TW202209487A (zh) 基板脫離方法及電漿處理裝置
TW202129827A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JP4355046B2 (ja) 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WO2023042804A1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