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2113A - 輸入輸出單元及基部單元 - Google Patents

輸入輸出單元及基部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2113A
TW202402113A TW112115653A TW112115653A TW202402113A TW 202402113 A TW202402113 A TW 202402113A TW 112115653 A TW112115653 A TW 112115653A TW 112115653 A TW112115653 A TW 112115653A TW 202402113 A TW202402113 A TW 2024021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output unit
engaging portion
connection terminals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5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伯正博
桑畑眞一
J 埃斯特豪斯
J 邁爾
R 舒馬赫
K 普施納
T 狄克曼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發那科股份有限公司
德商威德米勒界面兩合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發那科股份有限公司, 德商威德米勒界面兩合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發那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2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211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輸入輸出單元及基部單元。輸入輸出單元(10),沿著第1方向而與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相鄰地排列;具備:端部卡合部(24),設置於和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的端部(10B);連接端子(26),設置於第1方向的兩側;以及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分別設置於第1方向的一方側及另一方側;連接端子(26),對於第2方向,位在與側方卡合部(28)及側方被卡合部(30)重合的位置、或較側方卡合部(28)及側方被卡合部(30)更接近端部卡合部(24)側。

Description

輸入輸出單元及基部單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輸入輸出單元及輸入輸出單元所具備之基部單元。
於日本特開第2018-056503號公報揭露一種輸入輸出單元。依日本特開第2018-056503號公報,則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設置於DIN(德國標準化學會)軌道。
輸入輸出單元,具備側部端子。側部端子,設置於輸入輸出單元的兩側部(亦參考日本特開第2018-056503號公報)。在DIN軌道上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藉由使彼此的側部端子接觸而電性連接。
然而,設置於DIN軌道之各輸入輸出單元,有對於相鄰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傾斜的情況。此一結果,造成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的側部端子分離。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第1態樣為一種輸入輸出單元,可沿著第1方向彼此鄰接配置,具備:端部卡合部,設置於和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的一方側之端部,用以與沿該第1方向延伸的設置構件卡合;連接端子,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兩側,與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電性連接;側方卡合部,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一方側,與在一方側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卡合;以及側方被卡合部,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另一方側,與在另一方側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的該側方卡合部卡合;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兩側之該連接端子,係設置在下述位置:在該第2方向上,與該側方卡合部及該側方被卡合部重合的位置、或較該側方卡合部及該側方被卡合部更接近該端部卡合部側的位置。
本發明之第2態樣為一種基部單元,於可沿著第1方向彼此鄰接配置之輸入輸出單元中,與施行訊號處理的控制模組相連接;該基部單元具備:端部卡合部,設置於和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的一方側之端部,用以與沿該第1方向延伸的設置構件卡合;裝設部,設置於該第2方向的另一方側,該控制模組沿著該第2方向插入至該裝設部;連接端子,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兩側,與插入至該裝設部之該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與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電性連接;側方卡合部,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一方側,與在一方側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卡合;以及側方被卡合部,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另一方側,與在另一方側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的該側方卡合部卡合;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兩側之該連接端子,係設置在下述位置:在該第2方向上,與該側方卡合部及該側方被卡合部重合的位置、或較該側方卡合部及該側方被卡合部更接近該端部卡合部側的位置。
依本發明,可降低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的連接端子分離之疑慮。
上述目的、特徵及優點,應可自參考添附圖式而說明之下述實施形態的說明而簡單地理解。
[實施形態] 圖1係參考例之通訊系統100的立體圖。
另,各圖式所示之複數個箭頭,表示在下述說明中使用之各個方向(前、後、左、右、上、下)。左右方向(第1方向)、前後方向(第2方向)、上下方向(第3方向),彼此正交。左右方向、前後方向,例如平行於水平面。
通訊系統100,係將訊號在控制裝置與設備104之間傳送的系統。控制裝置,例如為控制工作機械的數值控制裝置。設備104,例如為工作機械所具備的致動器、檢測器等。另,將控制裝置的圖示省略。於圖1,僅圖示設備104之包含外部端子104a的一部分。
通訊系統100,具備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8。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8,於既定的設置構件110上連設。
設置構件110,例如為DIN(德國標準化學會)軌道。圖1所例示的設置構件110之延伸方向為左右方向。亦即,圖1所例示的設置構件110,在左右方向較長。
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8,安裝於設置構件110之前方部。於圖1的例示中,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之排列方向,與設置構件110之延伸方向一致。
圖2A係顯示參考例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前方部108F與左側部108L之立體圖。圖2B係顯示參考例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後方部108B與右側部108R之立體圖。
輸入輸出單元108,具備被插入部18、控制模組20、端部卡合部24、及複數個連接端子26。
被插入部18,設置於輸入輸出單元108的前方部108F。可將外部端子104a連接至被插入部18,。
輸入輸出單元108所具備之被插入部18的數量,並無特別限定。於圖1、圖2A等所例示之各輸入輸出單元108,具備複數個被插入部18。此一情況,例示之各輸入輸出單元108,亦可依具備之被插入部18的數量,而與複數台設備104連接。
控制模組20,係在輸入輸出單元108中施行必要處理的模組。控制模組20,收納在輸入輸出單元108的內部。控制模組20,例如包含形成有既定電氣電路的基板。該電氣電路,例如包含控制IC(Integrated Circuit, 積體電路)。
控制模組20,經由被插入部18而與外部端子104a電性連接。藉此,控制模組20,經由被插入部18,而可與設備104通訊。於輸入輸出單元108連接複數台設備104的情況,控制模組20,與該複數台設備104通訊。
端部卡合部24,設置於輸入輸出單元108的後方部(端部)108B。端部卡合部24,係為了與設置構件110卡合而設置。例如,端部卡合部24,具備與設置構件110之一部分卡合的鉤部。藉由使端部卡合部24與設置構件110卡合,而將輸入輸出單元108設置於設置構件110。
複數個連接端子26,分別配置於輸入輸出單元108的左側部108L與右側部108R。複數個連接端子26,與控制模組20電性連接。因此,設備104,經由控制模組20而與複數個連接端子26電性連接。
下述說明中,配置於左側部108L的各連接端子26,亦記作連接端子26L。此外,配置於右側部108R的各連接端子26,亦記作連接端子26R。
2個輸入輸出單元108在左右方向相鄰的情況中,配置於右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L,與配置於左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R相連接。藉此,將配置於右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控制模組20,與配置於左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控制模組20,以可通訊的方式連接。
電性連接的2個控制模組20,可彼此通訊。
此處,依圖1的例示,則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8於左右方向連設。此一情況,全部輸入輸出單元108的控制模組20,經由各輸入輸出單元108所具備之複數個連接端子26,以可通訊的方式連接。
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中的配置於最左方或最右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控制模組20,與前述控制裝置電性連接。藉此,將控制裝置與設備104,經由至少1個輸入輸出單元108而電性連接。
依上述通訊系統100,則控制裝置,可與和各輸入輸出單元108連接之全部的設備104通訊。
然則,於在左右方向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中,若為配置於右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L,與配置於左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R分離之情況,則無法進行上述通訊。
鑑於此點,輸入輸出單元108,宜更具備用以與在左右方向相鄰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8機械性地連結的連結機構。因而,研議出更具備側方卡合部28及側方被卡合部30之輸入輸出單元108。
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配置在輸入輸出單元108中之彼此不同的側部。例如,側方卡合部28,配置於左側部108L(圖2A)。於此情況,側方被卡合部30,配置於右側部108R(圖2B)。
側方卡合部28,例如具備鉤部。相對於此,側方被卡合部30,例如具備溝部。於在左右方向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中,配置於右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側方卡合部28,與配置於左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側方被卡合部30卡合。
藉此,期待能夠在左右方向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中,防止配置於右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L與配置於左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R之分離。
此外,藉由使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作為和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8之機械性的連結而作用,無須具備用以將各連接端子26與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8機械性地連結的構造。藉此,可使各連接端子26的構造簡單化。
然則,於上述輸入輸出單元108,如同下述說明,具有進一步改良的餘地。亦即,在利用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使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8連結的情況中,有至少1個輸入輸出單元108,對於相鄰之輸入輸出單元108傾斜的情況。因此,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之間的通訊可能中斷。
圖3係示意參考例之輸入輸出單元108對於相鄰之輸入輸出單元108傾斜的狀態之圖。
例如,圖3所例示之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中的配置於最右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對於相鄰之輸入輸出單元108傾斜。因此,配置於最右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連接端子26L,與其相鄰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連接端子26R分離。此一結果,配置於最右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8,成為無法與配置於較該輸入輸出單元108更為左方之全部的輸入輸出單元108通訊。
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中的一方對於另一方傾斜之理由,係因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之卡合不緊密的緣故。亦即,即便為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彼此卡合的情況,彼此之間仍留有間隙。此一結果,在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卡合後,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中的一方,仍可對於另一方偏移。前述傾斜,係因成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中的一方對於另一方偏移所造成之結果。
用以防止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中的一方對於另一方傾斜之方法,研議數種方法。例如,作為第1方法,研議將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之間隙排除。亦即,研議以在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卡合時不產生任何間隙的方式,設計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各自之形狀。
然而,採用第1方法的情況,有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卡合之作業成為必要以上之難度的疑慮。此外,採用第1方法的情況,使卡合的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分離之作業亦變得困難。進一步,第1方法,至少對於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不容許任何在實際製造中產生之尺寸誤差、或使用中之磨耗,故不切實際。因此,第1方法,較不宜作為防止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中的一方對於另一方傾斜之解決方法。
作為第2方法,研議利用螺絲等連結構件將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一齊鎖緊。此一情況,藉由盡可能以強勁的力道使連結構件將2個輸入輸出單元108鎖緊,而可能能夠防止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中的一方對於另一方傾斜。
然而,採用第2方法的情況,將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8一齊鎖緊之作業,成為操作者的負擔。若通訊系統100所具備之輸入輸出單元108的數量越多,則該負擔越大。因此,若考慮到操作者的手續,則第2方法亦不適宜。
依據上述內容,於下方說明實施形態之輸入輸出單元10。然則,下方說明,將與上述參考例重複的說明盡可能地省略。對於在參考例中已說明完畢的要素,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賦予與參考例相同之參考符號。
圖4A係顯示實施形態之輸入輸出單元10的前方部10F與左側部10L之立體圖。圖4B係圖4A之輸入輸出單元10的分解圖。圖4C係顯示圖4A之輸入輸出單元10的後方部10B與右側部10R之立體圖。
輸入輸出單元10,宜可分割為以下說明的連接器單元12、通訊處理單元14、及基部單元16。
連接器單元12,係包含輸入輸出單元10的前方部10F之零件。連接器單元12,配置於較通訊處理單元14更為前方。
連接器單元12,具備被插入部18。被插入部18,配置於前方部10F。連接器單元12所具備之被插入部18的數量,並無特別限定。圖4A等所例示之連接器單元12,具備複數個被插入部18。
通訊處理單元14,具備控制模組20及外殼22。外殼22,係將控制模組20收納的殼體。
連接器單元12,從較通訊處理單元14更為前方,沿著往後方向而與通訊處理單元14連結。連接器單元12與通訊處理單元14連結之情況,和連接器單元12的被插入部18相連接之設備104,與通訊處理單元14的控制模組20電性連接。
因此,連接器單元12與通訊處理單元14連結之情況,和連接器單元12的被插入部18相連接之設備104,可與通訊處理單元14的之控制模組20通訊。
基部單元16,係包含輸入輸出單元10的後方部(端部)10B之零件。基部單元16,配置於較通訊處理單元14更為後方。基部單元16,具備端部卡合部24、複數個連接端子26、側方卡合部28、側方被卡合部30、及裝設部32。
端部卡合部24,設置於後方部10B。藉由使輸入輸出單元10具備端部卡合部24,而可將輸入輸出單元10設置於設置構件110。
然則,本實施形態中,亦可將端部卡合部24省略。亦即,亦可將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以未設置於設置構件110的方式排列。
複數個連接端子26,分別配置於基部單元16的左側部16L及右側部16R。下述說明中,配置於左側部16L之複數個連接端子26,亦各自記作連接端子26L。此外,配置於右側部16R之複數個連接端子26,亦各自記作連接端子26R。
另,基部單元16的左側部16L,包含於輸入輸出單元10的左側部10L。基部單元16的右側部16R,包含於輸入輸出單元10的右側部10R。
複數個連接端子26L各自之一部分,於左側部16L中,露出至基部單元16的外部。此外,複數個連接端子26R各自之一部分,於右側部16R中,露出至基部單元16的外部。複數個連接端子26L與複數個連接端子26R,對於左右方向呈略對稱地配置。
複數個連接端子26L,可與設置在輸入輸出單元10的左方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所具備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R連接。同樣地,複數個連接端子26R,可與設置在輸入輸出單元10的右方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所具備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L連接。
裝設部32,設置於基部單元16的前方部。裝設部32,係基部單元16中的通訊處理單元14所裝設(插入)之部分。通訊處理單元14,例如從較基部單元16更為前方,沿著往後方向而裝設至裝設部32。
藉由將通訊處理單元14裝設至裝設部32,而使通訊處理單元14與基部單元16連結。此處,複數個連接端子26,與通訊處理單元14之控制模組20電性連接。
側方卡合部28,配置於左側部16L。此處,側方卡合部28,對於前後方向,配置在與複數個連接端子26L略相同的位置、或較複數個連接端子26L更為前方。對於前後方向與複數個連接端子26L略相同的位置,係指從上下方向透視之情況,與複數個連接端子26L重合的位置。
本實施形態之側方卡合部28,對於前後方向,配置在與複數個連接端子26L略相同的位置(亦參考圖5A)。另,此一情況,側方卡合部28,對於上下方向,配置在與複數個連接端子26L不同的位置。
基部單元16,宜具備複數個側方卡合部28(28A、28B)。本實施形態之基部單元16,具備第1側方卡合部28A及第2側方卡合部28B。第1側方卡合部28A,配置於較複數個連接端子26L更為上方。第2側方卡合部28B,配置於較複數個連接端子26L更為下方。
側方被卡合部30,配置於右側部16R。此處,側方被卡合部30,以可與設置在輸入輸出單元10的右方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的側方卡合部28卡合之方式,對於前後方向,配置在與複數個連接端子26R略相同的位置、或較複數個連接端子26R更為前方。對於前後方向與複數個連接端子26R略相同的位置,係指從上下方向透視之情況,與複數個連接端子26R重合的位置。
本實施形態之側方被卡合部30,對於前後方向,配置在與複數個連接端子26R略相同的位置。另,此一情況,側方被卡合部30,對於上下方向,配置在與複數個連接端子26R不同的位置(亦參考圖4C)。
基部單元16所具備之側方被卡合部30的數量,與基部單元16所具備之側方卡合部28的數量相同。例如,本實施形態之場合,於基部單元16,具備2個側方被卡合部30(30A、30B)(亦參考圖4C)。第1側方被卡合部30A,配置於較複數個連接端子26R更為上方。第2側方被卡合部30B,配置於較複數個連接端子26R更為下方。
依本實施形態,則在左右方向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10中的一方對於另一方傾斜的情況中,降低該2個輸入輸出單元10的控制模組20之通訊中斷的疑慮。其理由如同下述。
圖5A係示意沿左右方向排列之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的圖。
輸入輸出單元10,與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一同沿左右方向排列而設置。在左右方向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10的控制模組20,經由各自之複數個連接端子26而以可通訊的方式連接。
排列之輸入輸出單元10的數量,並無特別限定。將3個以上之輸入輸出單元10沿左右方向排列的情況,該全部之輸入輸出單元10的控制模組20,經由各自之複數個連接端子26而以可通訊的方式連接。
圖5B係示意圖5A之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中的一者傾斜之狀態的圖。
例如,於圖5B的例示中,沿左右方向排列之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10,包含配置於最右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α、及配置於輸入輸出單元10α的左方之輸入輸出單元10β。
輸入輸出單元10α,對於輸入輸出單元10β傾斜。因此,輸入輸出單元10α之左側部的一部分,與輸入輸出單元10β之右側部的一部分之間,在左右方向分離。
然則,輸入輸出單元10α的側方卡合部28,與輸入輸出單元10β的側方被卡合部30卡合。此一情況,輸入輸出單元10α,以輸入輸出單元10α的側方卡合部28及輸入輸出單元10β的側方被卡合部30為中心而傾斜。
因此,輸入輸出單元10α的側方卡合部28與輸入輸出單元10β的側方被卡合部30,並未在左右方向大幅分離。此一情況,對於前後方向配置在與輸入輸出單元10α之側方卡合部28略相同的位置之複數個連接端子26L、和對於前後方向配置在與輸入輸出單元10β之側方被卡合部30略相同的位置之複數個連接端子26R,亦未在左右方向大幅分離。
如此地,依本實施形態,則輸入輸出單元10α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L,並未與輸入輸出單元10β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R分離。因此,輸入輸出單元10α的控制模組20與輸入輸出單元10β的控制模組20之通訊,並未中斷。
此外,依本實施形態,則以將輸入輸出單元10α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L、及輸入輸出單元10β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R包夾之方式,將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配置各2個。藉此,更嚴格地限制輸入輸出單元10α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L與輸入輸出單元10β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R之分離。
進一步,依本實施形態,則輸入輸出單元10,可分割為複數個單元。亦即,輸入輸出單元10,可分割為作為與設備104連接之功能而作用的連接器單元12、作為通訊處理功能而作用的通訊處理單元14、及作為與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連接之功能而作用的基部單元16。藉此,操作者,例如可對連接器單元12、通訊處理單元14、及基部單元16的每一者進行保養、維修。
[變形例] 於下方記載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然則,下述說明,將與上述實施形態重複的說明盡可能地省略。對於在上述實施形態已說明完畢的要素,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賦予和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參考符號。
(變形例1) 圖6係顯示變形例1之輸入輸出單元101(10)的圖。另,本變形例,係以於輸入輸出單元101的後方部10B具備端部卡合部24為前提。
側方卡合部28及側方被卡合部30,亦可配置於較複數個連接端子26更為前方。側方卡合部28、或側方被卡合部30,藉由與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1卡合,而限制側方卡合部28、或側方被卡合部30,與卡合至設置構件110的端部卡合部24之間的在左右方向之大幅分開。
另一方面,藉由將端部卡合部24卡合至設置構件110,而限制端部卡合部24,與卡合至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1的側方卡合部28或側方被卡合部30之間的在左右方向之大幅分開。
此一結果,嚴格地限制在前後方向被側方卡合部28(側方被卡合部30)與端部卡合部24包夾的複數個連接端子26之左右方向的位置偏移。藉此,降低相鄰之該2個輸入輸出單元101的連接端子26分離之疑慮。
(變形例2) 亦可於左側部16L設置側方被卡合部30。於此情況,於右側部16R設置側方卡合部28。
另,亦可於左側部16L與右側部16R,各自設置側方卡合部28與側方被卡合部30兩者。例如,於左側部16L中的較複數個連接端子26L更為上方設置側方卡合部28,並於左側部16L中的較複數個連接端子26L更為下方設置側方被卡合部30。此一情況,於右側部16R中的較複數個連接端子26R更為上方設置側方被卡合部30,並於右側部16R中的較複數個連接端子26R更為下方設置側方卡合部28。
(變形例3) 連接端子26、側方卡合部28、側方被卡合部30,亦可設置於通訊處理單元14或連接器單元12。
(複數種變形例的組合) 前述各變形例,亦可在不產生矛盾之範圍內適宜組合。
[可由實施形態獲得之發明] 於下方記載可由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掌握之發明。
<第1發明> 第1發明為一種輸入輸出單元(10),可沿著第1方向彼此鄰接配置;該輸入輸出單元具備:端部卡合部(24),設置於和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的一方側之端部(10B),用以與沿該第1方向延伸的設置構件(110)卡合;連接端子(26),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兩側,與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電性連接;側方卡合部(28),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一方側,與在一方側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卡合;以及側方被卡合部(30),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另一方側,與在另一方側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的該側方卡合部卡合;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兩側之該連接端子,對於該第2方向,設置在與該側方卡合部及該側方被卡合部重合的位置、或較該側方卡合部及該側方被卡合部更接近該端部卡合部側。
藉此,降低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的連接端子分離之疑慮。
該側方卡合部亦可具備第1側方卡合部(28A)及第2側方卡合部(28B),第1側方卡合部(28A)及第2側方卡合部(28B)係以在和該第1方向及該第2方向正交之第3方向上,將設置在該第1方向的一方側之該連接端子包夾的方式配置;該側方被卡合部具備第1側方被卡合部(30A)及第2側方被卡合部(30B),第1側方被卡合部(30A)及第2側方被卡合部(30B)係以在該第3方向上,將設置在該第1方向的另一方側之該連接端子包夾的方式配置。藉此,更為降低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的連接端子分離之疑慮。
<第2發明> 第2發明為一種基部單元(16),於可沿著第1方向彼此鄰接配置之輸入輸出單元(10)中,與施行訊號處理的控制模組(20)相連接;該基部單元具備:端部卡合部(24),設置於和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的一方側之端部(10B),用以與沿該第1方向延伸的設置構件(110)卡合;裝設部(32),設置於該第2方向的另一方側,該控制模組沿著該第2方向插入至該裝設部;連接端子(26),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兩側,與插入至該裝設部之該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與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電性連接;側方卡合部(28),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一方側,與在一方側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卡合;以及側方被卡合部(30),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另一方側,與在另一方側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的該側方卡合部卡合;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兩側之該連接端子,對於該第2方向,設置在與該側方卡合部及該側方被卡合部重合的位置、或較該側方卡合部及該側方被卡合部更接近該端部卡合部側。
藉此,降低相鄰之2個輸入輸出單元的連接端子分離之疑慮。
10,10α,10β,101,108:輸入輸出單元 10B,108B:後方部(端部) 10F,108F:前方部 10L,108L:左側部 10R,108R:右側部 12:連接器單元 14:通訊處理單元 16:基部單元 16L:左側部 16R:右側部 18:被插入部 20:控制模組 22:外殼 24:端部卡合部 26,26L,26R:連接端子 28:側方卡合部 28A:第1側方卡合部 28B:第2側方卡合部 30:側方被卡合部 30A:第1側方被卡合部 30B:第2側方被卡合部 32:裝設部 100:通訊系統 104:設備 104a:外部端子 110:設置構件
圖1係參考例之通訊系統的立體圖。
圖2A係顯示參考例之輸入輸出單元的前方部與左側部之立體圖。圖2B係顯示參考例之輸入輸出單元的後方部與右側部之立體圖。
圖3係示意參考例之輸入輸出單元對於相鄰之輸入輸出單元傾斜的狀態之圖。
圖4A係顯示實施形態之輸入輸出單元的前方部與左側部之立體圖。圖4B係圖4A之輸入輸出單元的分解圖。圖4C係顯示圖4A之輸入輸出單元的後方部與右側部之立體圖。
圖5A係示意沿左右方向排列之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的圖。圖5B係示意圖5A之複數個輸入輸出單元中的一者傾斜之狀態的圖。
圖6係顯示變形例1之輸入輸出單元的圖。
10:輸入輸出單元
10B:後方部(端部)
10F:前方部
10L:左側部
10R:右側部
12:連接器單元
14:通訊處理單元
16:基部單元
16L:左側部
16R:右側部
18:被插入部
20:控制模組
22:外殼
24:端部卡合部
26,26L,26R:連接端子
28:側方卡合部
28A:第1側方卡合部
28B:第2側方卡合部
30:側方被卡合部
30A:第1側方被卡合部
30B:第2側方被卡合部
32:裝設部

Claims (3)

  1. 一種輸入輸出單元(10),可沿著第1方向彼此鄰接配置,包含: 端部卡合部(24),設置於和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的一方側之端部(10B),用以與沿該第1方向延伸的設置構件(110)卡合; 連接端子(26),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兩側,與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電性連接; 側方卡合部(28),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一方側,與在一方側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卡合;以及 側方被卡合部(30),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另一方側,與在另一方側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的該側方卡合部卡合; 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兩側之該連接端子係設置在下述位置:在該第2方向上,與該側方卡合部及該側方被卡合部重合的位置、或較該側方卡合部及該側方被卡合部更接近該端部卡合部側的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輸入輸出單元,其中, 該側方卡合部包括第1側方卡合部(28A)及第2側方卡合部(28B),該第1側方卡合部(28A)及第2側方卡合部(28B)係以在和該第1方向及該第2方向正交之第3方向上,將設置在該第1方向的一方側之該連接端子包夾的方式配置; 該側方被卡合部包括第1側方被卡合部(30A)及第2側方被卡合部(30B),該第1側方被卡合部(30A)及第2側方被卡合部(30B)係以在該第3方向上,將設置在該第1方向的另一方側之該連接端子包夾的方式配置。
  3. 一種基部單元(16),於可沿著第1方向彼此鄰接配置之輸入輸出單元(10)中,與施行訊號處理的控制模組(20)相連接; 該基部單元包含: 端部卡合部(24),設置於和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的一方側之端部(10B),用以與沿該第1方向延伸的設置構件(110)卡合; 裝設部(32),設置於該第2方向的另一方側,該控制模組沿著該第2方向插入至該裝設部; 連接端子(26),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兩側,與插入至該裝設部之該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與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電性連接; 側方卡合部(28),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一方側,與在一方側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卡合;以及 側方被卡合部(30),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另一方側,與在另一方側鄰接配置之另一輸入輸出單元(10)的該側方卡合部卡合; 設置於該第1方向的兩側之該連接端子,係設置在下述位置:在該第2方向上,與該側方卡合部及該側方被卡合部重合的位置、或較該側方卡合部及該側方被卡合部更接近該端部卡合部側的位置。
TW112115653A 2022-04-28 2023-04-27 輸入輸出單元及基部單元 TW2024021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2/019310 2022-04-28
PCT/JP2022/019310 WO2023209961A1 (ja) 2022-04-28 2022-04-28 I/oユニットおよびベース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2113A true TW202402113A (zh) 2024-01-01

Family

ID=88518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5653A TW202402113A (zh) 2022-04-28 2023-04-27 輸入輸出單元及基部單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2113A (zh)
WO (1) WO20232099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95969T1 (de) * 1988-10-18 1993-10-15 Weidmueller Interface Mehrfachsignaluebertragungsgeraet.
JP5009742B2 (ja) * 2007-10-24 2012-08-22 光洋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におけるバス拡張構造
DE202010008319U1 (de) * 2010-08-20 2011-11-21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Tragschienen- und Modulverras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9961A1 (ja)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65055B2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論理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マブル論理制御装置モジュール
US5403193A (en) Small junction box for connecting a wire harness
JPH02151132A (ja) 多重信号伝送装置
CN104488370B (zh) 连接系统
US850045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0431225C (zh) 连接器的固定件
JP4218232B2 (ja)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TW202402113A (zh) 輸入輸出單元及基部單元
US703318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WO2018055720A1 (ja) リニアコンベアおよび中継ユニット
CN110525356B (zh) 电池模块
JP7044814B2 (ja) 電子ユニット
TWI392179B (zh) 游離器
WO2023209958A1 (ja) 端子台およびi/oユニット
US704474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5755580A (en) Universal cable connecting box for vehicles
JP6475980B2 (ja) 信号モジュール及び信号中継装置
JP3523055B2 (ja) 回路体
JP2001217016A (ja) 制御機器
JP4415903B2 (ja) リモコン配線器具
JP5672137B2 (ja) コネクタ
JP2004320940A (ja) 車両用電気接続ボックスおよび電装品制御用の回路ブロック
JP2003037379A (ja) プリント基板の接続構造
JP7224573B1 (ja) ブロックおよびコンタクトブロック
KR101673891B1 (ko) 철도 차량의 냉난방 설비용 제어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