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50033A - 配線基板 - Google Patents

配線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50033A
TW202350033A TW112112311A TW112112311A TW202350033A TW 202350033 A TW202350033 A TW 202350033A TW 112112311 A TW112112311 A TW 112112311A TW 112112311 A TW112112311 A TW 112112311A TW 202350033 A TW202350033 A TW 20235003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nductor
hole conductor
layer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2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大地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京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京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京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50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5003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0Forming 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2Plated through-holes or plated vi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rinting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的配線基板係包含:絕緣層,係具有第一面及位於第一面的相反側的第二面;貫穿孔,係在絕緣層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具有開口;貫穿孔導體,係位於從第一面的開口周圍起經由貫穿孔的內壁面而到達第二面的開口周圍的位置;以及填充樹脂,係位於貫穿孔導體所包圍的區域,具有第一面側的第一表面及第二面側的第二表面之兩個表面。貫穿孔導體係包含第一貫穿孔導體。第一貫穿孔導體係在貫穿孔的至少一面的開口具有向貫穿孔的內側延伸的突出部。剖面觀察時,突出部之鄰接於填充樹脂的部分與至少填充樹脂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所形成的角為鈍角。

Description

配線基板
本發明係關於配線基板。
以往,於配線基板中,係有於貫穿孔(through hole)中填充貫穿孔導體的情形,以及僅於貫穿孔的內壁面形成貫穿孔導體而於其餘部分填充樹脂的情形。例如,專利文獻1所述的配線基板中,使導體膜位於貫穿孔的內壁面,而使樹脂形成的填充物位於其餘部分。
如專利文獻1所述配線基板所示,使導體膜位於貫穿孔的內壁面而使樹脂形成的填充物位於其餘部分時,例如,高溫條件下,會使得樹脂形成的填充物膨脹而使應力集中在貫穿孔的角部。如此,應力集中時,例如會有貫穿孔導體產生裂紋,貫穿孔銲墊剝離等情形發生。其結果,使得配線基板缺乏電性可靠度。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21-27167號
本揭示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配線基板,可減少發生於貫穿孔導體的裂紋,具有優異的電性可靠度。
本揭示的配線基板係包含:絕緣層,係具有第一面及位於第一面的相反側的第二面;貫穿孔,係在絕緣層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具有開口;貫穿孔導體,係位於從第一面的開口周圍起經由貫穿孔的內壁面而到達第二面的開口周圍的位置;以及填充樹脂,係位於貫穿孔導體所包圍的區域,具有第一面側的第一表面及第二面側的第二表面的兩個表面。貫穿孔導體係包含第一貫穿孔導體。 第一貫穿孔導體係在貫穿孔的至少一面的開口具有向貫穿孔的內側延伸的突出部。剖面觀察時,突出部之鄰接於填充樹脂的部分與填充樹脂的至少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所形成的角為鈍角。
本揭示的配線基板可減少發生於貫穿孔導體的裂紋,具有優異的電性可靠度。
1:配線基板
2:核心用絕緣層
2a,2b:貫穿孔
3:增層
4:導體層
4a:種晶層
4b:電解鍍覆金屬層
5:增層用絕緣層
6:阻銲層
7:阻劑層
11:第一區域
12:第二區域
21:第一貫穿孔導體
21a:填充樹脂
22:第二貫穿孔導體
22a:填充樹脂
23a:金屬層
23b:種晶層
211:突出部
F1:第一表面
F2:第二表面
L1,L2:厚度
P1:部分
W1,W2:寬幅
X,Y:區域
θ:角
圖1為顯示本揭示一實施型態的配線基板的剖面圖。
圖2為用以說明圖1所示區域X的放大說明圖。
圖3為用以說明圖1所示區域Y的放大說明圖
圖4為顯示用以形成圖1所示區域X的步驟的說明圖。
圖5為顯示用以形成圖1所示區域X的步驟的說明圖。
根據圖1至圖3說明本揭示一實施型態的配線基板。圖1為顯示本揭示一實施型態的配線基板1的剖面圖。第一實施型態的配線基板1係包含核心用絕緣層2、增層3及阻銲層6。
核心用絕緣層2若為具有絕緣性的素材則無特別限制。就具有絕緣性的素材而言,例如,可列舉環氧樹脂、雙馬來醯亞胺三
Figure 112112311-A0202-12-0003-6
樹脂(bismaleimide triazine resin)、聚醯亞胺樹脂、聚伸苯基醚樹脂(Polyphenylene ether resin)等樹脂。此等樹脂亦可混合兩種以上來使用。核心用絕緣層2的厚度無特別限制,例如為800μm以上1400μm以下。
核心用絕緣層2亦可包含補強材。就補強材而言,例如,可列舉玻璃纖維、玻璃不織布、芳香族醯胺不織布、芳香族醯胺纖維、聚酯纖維等絕緣性布材。補強材亦可併用兩種以上。再者,核心用絕緣層2亦可分散有二氧化矽(silica)、硫酸鋇(barium)、滑石(talc)、黏土(clay)、玻璃、碳酸鈣、氧化鈦等無機絕緣性填料。無機絕緣性填料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增層3係位於核心用絕緣層2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及第二面係指上表面及下表面。為求方便,圖1中,將第一面設為上表面,將第二面設為下表面。增層3係具有導體層4與增層用絕緣層5交互積層而成的構造。增層3所包含的導體層4係例如以銅箔、銅鍍覆層等導體形成。導體層4的厚度無特別限制,例如為15μm以上30μm以下。
與核心用絕緣層2同樣地,增層3所包含的增層用絕緣層5若為具有絕緣性的素材則無特別限制。就具有絕緣性的素材而言,例如,可列舉環氧樹脂、雙馬來醯亞胺三
Figure 112112311-A0202-12-0004-7
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伸苯基醚樹脂等樹脂。此等樹脂亦可混合兩種以上來使用。增層3中存在有二層以上的增層用絕緣層5時,各個增層用絕緣層5可由相同的樹脂形成,亦可由不同的樹脂形成。增層3所包含的增層用絕緣層5與核心用絕緣層2可為相同的樹脂,亦可為不同的樹脂。
再者,與核心用絕緣層2同樣地,增層3所包含的增層用絕緣層5亦可包含補強材。就補強材而言,例如,可列舉玻璃纖維、玻璃不織布、芳香族醯胺不織布、芳香族醯胺纖維、聚酯纖維等絕緣性布材。補強材亦可併用兩種以上。再者,與核心用絕緣層2同樣地,增層用絕緣層5亦可分散有二氧化矽、硫酸鋇、滑石、黏土、玻璃、碳酸鈣、氧化鈦等無機絕緣性填料。無機絕緣性填料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增層3所包含的增層用絕緣層5的厚度無特別限制,例如為25μm以上60μm以下。增層3中存在有二層以上的增層用絕緣層5時,各個增層用絕緣層5可具有相同的厚度,亦可具有不同的厚度。
增層3所包含的增層用絕緣層5係具有用以將層間電性連接的通孔(via hole)導體。通孔導體係位於貫通增層3所包含的增層用絕緣層5的上下表面的通孔內。通孔導體係例如以銅鍍覆等金屬鍍覆的導體形成。通孔導體係與位於增層3所包含的增層用絕緣層5的上下表面的導體層4連接。通孔導體可填滿通孔內,亦可僅位於通孔的內壁面。
阻銲層6係位於第一實施型態的配線基板1的兩表面的一部分。阻銲層6係例如以丙烯酸系改質環氧樹脂形成。阻銲層6係具有保護的功能,例如使安裝電子零件時的銲料不附著於導體層4。
為了將核心用絕緣層2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上下表面)電性連接,核心用絕緣層2係具有第一貫穿孔導體21及第二貫穿孔導體22。第一貫穿孔導體21及第二貫穿孔導體22係位於貫通核心用絕緣層2的上下表面的貫穿孔2a、2b內。第一貫穿孔導體21及第二貫穿孔導體22係在貫穿孔2a、2b內以金屬(例如銅)等導體形成為例如筒狀,並且與位於核心用絕緣層2的上下表面的導體層4連接。
如圖1所示,位於貫穿孔2a的第一貫穿孔導體21係例如位於第一區域11。第一區域11係具有貫穿孔2a的開口面積在單位面積中所占的比例較高的第一占有率的區域。第一占有率例如可從核心用絕緣層2的表面的放大照片讀取位於1mm2內的貫穿孔2a的數量,再乘以一個貫穿孔2a所相當的開口面積(mm2)而算出。第一區域11中,相對於1mm2的核心用絕緣層2的表面,貫穿孔2a的開口面積例如為0.07mm2以上。
第一貫穿孔導體21係位於從核心用絕緣層2的第一面的開口周圍起經由貫穿孔2a的內壁面而達第二面的開口周圍為止的位置。如圖2所示,第一貫穿孔導體21係在貫穿孔2a的至少一方的開口具有向貫穿孔2a的內側延伸的突出部211。圖2中,貫穿孔2a的雙方的開口皆具有突出部211。圖2為用以說明圖1所示區域X的放大說明圖。
第一貫穿孔導體21未填滿貫穿孔2a內,而是在貫穿孔2a內,以填充樹脂21a填充於第一貫穿孔導體21以外的部分。填充樹脂21a為柱狀,其 係以位於核心用絕緣層2的第一面側的最上部的表面(端面)作為第一表面F1,且以位於第二面側的最下部的表面(端面)作為第二表面F2。就填充樹脂21a而言,例如,可列舉環氧樹脂、雙馬來醯亞胺三
Figure 112112311-A0202-12-0006-8
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伸苯基醚樹脂等樹脂。
填充樹脂21a的第一表面F1及第二表面F2的至少一方的寬幅可為貫穿孔2a的寬幅的40%以上90%以下。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將填充樹脂21a的第一表面F1及第二表面F2的至少一者的寬幅設為W1、將貫穿孔2a的寬幅設為W2時,寬幅W1的長度可為寬幅W2的長度的40%以上90%以下。填充樹脂21a的第一表面F1及第二表面F2的至少一者的寬幅若為此種範圍,則可維持填充樹脂21a的填充容易性且同時確保貫穿孔2a的開口附近的第一貫穿孔導體21的厚度,而可謀求強度的提升。
如圖2所示,觀察貫穿孔2a的剖面時,突出部211之鄰接於填充樹脂21a的部分P1與填充樹脂21a的第一表面F1所形成的角θ為鈍角。角θ若為鈍角則無限制,例如可為100°以上160°以下。由一個剖面來觀察貫穿孔2a時,存在四個角θ,惟四個角θ不須為相同的角度。角θ的角度若為鈍角,則亦可分別不同。由剖面來觀察的「剖面」係指貫穿孔2a的深度方向(核心用絕緣層2的厚度方向)的剖面。
貫穿孔2a密集地存在的第一區域11中,如圖1所示,傾向以位於增層用絕緣層5的通孔導體來積層。如此,由於以通孔導體來積層,應力容易作用於位於下層的貫穿孔銲墊,而容易產生裂紋。藉由使角θ為鈍角,可使應力在貫穿孔2a的開口附近分散。因此,可減少貫穿孔銲墊的剝離。再者,由於 第一貫穿孔導體21在貫穿孔2a的開口附近較厚,故即使應力作用於此,亦難以產生裂紋。角θ若為100°以上160°以下,則可更發揮此等功效。
貫穿孔銲墊係導體層4的一部分且為銲墊用導體,設置於位在第一面側的填充樹脂21a的表面(填充樹脂21a的第一表面F1)、位在第二面側的填充樹脂21a的表面(填充樹脂21a的第二表面F2)、以及位在核心用絕緣層2的第一面與第二面的貫穿孔導體(第一貫穿孔導體21)的表面。
核心用絕緣層2中,不僅是第一貫穿孔導體21,亦可存在第二貫穿孔導體22。第二貫穿孔導體22係位於核心用絕緣層2的貫穿孔2b。如圖1所示,貫穿孔2b係例如位於第二區域12。第二區域12係具有貫穿孔2b的開口面積在單位面積中所占的比例較第一占有率低的第二占有率的區域。第二區域12中,相對於1mm2的核心用絕緣層2的表面,貫穿孔2b的開口面積例如為0.05mm2以下。第二占有率例如可從核心用絕緣層2的表面的放大照片讀取位於1mm2內的貫穿孔2b的數量,再乘以貫穿孔2b所相當的開口面積(mm2)而算出。
與第一貫穿孔導體21同樣地,第二貫穿孔導體22亦位於從核心用絕緣層2的第一面的開口周圍起經由貫穿孔2b的內壁面而到達第二面的開口周圍為止的位置。如圖3所示,第二貫穿孔導體22中不存在第一貫穿孔導體21所具有的突出部211。圖3為用以說明圖1所示區域Y的放大說明圖。
與第一貫穿孔導體21同樣地,第二貫穿孔導體22亦未填滿貫穿孔2b內,而是以填充樹脂22a填充於貫穿孔2b內的其餘部分。填充樹脂22a係與填充樹脂21a相同故省略詳細說明。
第二貫穿孔導體22不具有突出部211。亦即,不存在突出部211,而相應地,第二貫穿孔導體22所包圍的填充樹脂22a的第一面側的表面(第一表 面F1)及第二面側的表面(第二表面F2)的寬幅較第一貫穿孔導體21所包圍的填充樹脂21a的第一表面F1及第二表面F2的寬幅更寬。貫穿孔2b疏散的第二區域12中,如圖1所示,少有以位於增層用絕緣層5的通孔導體來積層的情形。因此,應力難以作用於位於下層的貫穿孔銲墊。因此,第二區域12中未設置突出部211,而填充樹脂22a為具有填充性優異的構造。
位於貫穿孔2b的內壁的第二貫穿孔導體22的厚度L2可較位於貫穿孔2a的內壁的第一貫穿孔導體21的厚度L1更厚。具體而言,位於貫穿孔2a的內壁的第一貫穿孔導體21可具有例如10μm以上40μm以下的厚度L1,而位於貫穿孔2b的內壁的第二貫穿孔導體22亦可具有例如10μm以上40μm以下的厚度L2。此等範圍中,第二貫穿孔導體22的厚度L2可大於第一貫穿孔導體21的厚度L1。位於內壁的導體的厚度例如可測量貫穿孔的內壁起的垂直方向的導體的厚度,而採用測量三處所得的值的平均值。
藉由使第二貫穿孔導體22位於貫穿孔2b的內壁的導體增厚,可使配線基板1的剛性提升。其結果,可減少配線基板1的翹曲。再者,第二區域12的配線有較第一區域11更長的傾向,使得導通電阻變高。藉由使第二貫穿孔導體22位於貫穿孔2b的內壁的導體增厚,可使導通電阻降低。
關於圖2及3圖所示的金屬層23a、種晶層23b、種晶層4a及電解鍍覆金屬層4b,容後在說明形成區域X的步驟時一併說明。
一實施型態的配線基板1中,於貫穿孔2a形成第一貫穿孔導體21且以填充樹脂21a填充的方法並無限制,例如,可藉由如圖4及圖5所示的步驟來形成。圖4及圖5為顯示用以形成圖1所示區域X的步驟的說明圖。
首先,如圖4A所示,準備對於核心用絕緣層2的兩面積層銅等金屬層23a而成的雙面被覆金屬積層板。金屬層23a的厚度例如為2μm以上20μm以下。核心用絕緣層2係如上所述而省略詳細說明。
接著,如圖4B所示,於雙面被覆金屬積層板形成貫穿孔2a。貫穿孔2a的形成方法並無限制,例如使用鑽針等而形成。此時,與一般的貫穿孔同樣地,貫穿孔2a的開口角部形成為大致直角即可。
形成貫穿孔2a之後,實施除渣處理,去除樹脂等殘渣。除渣處理後,如圖4C所示,在貫穿孔2a的內壁面及金屬層23a的表面施以無電解鍍覆處理,形成以銅等金屬形成的種晶層23b。
接著,如圖4D所示,施以電解鍍覆處理,在種晶層23b的表面形成第一貫穿孔導體21。由於貫穿孔2a的開口角部的電流密度集中,因此,第一貫穿孔導體21係在此朝向貫穿孔2a的內側突出而形成為較厚。接著,如圖4E所示,將填充樹脂21a填充於貫穿孔2a內。填充樹脂21a係如上所述而省略詳細說明。
接著,如圖4F所示,研磨兩表面,直到第一貫穿孔導體21之形成為較厚的角部(最後相當於突出部211的部分)與填充樹脂21a的表面(端面)所形成的角θ成為鈍角為止。研磨方法並無限制,例如,可列舉拋光研磨機、帶式研磨機等。
研磨後,如圖5A所示,於形成貫穿孔銲墊的部分形成阻劑層7。就阻劑層7而言,例如使用乾膜阻劑。接著,如圖5B所示,進行蝕刻,並且在將未被阻劑層7覆蓋的金屬層23a去除之後,去除阻劑層7。
在金屬層23a及阻劑層7去除之後,如圖5C所示,對於露出的核心用絕緣層2的表面施以無電解鍍覆處理,以銅等金屬形成種晶層4a。種晶層4a亦形成於未被阻劑層7覆蓋的部分。種晶層4a係與上述種晶層23b相同。
接著,如圖5D所示,於形成貫穿孔銲墊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形成阻劑層7。形成阻劑層7之後,施以電解鍍覆處理,以銅等金屬形成電解鍍覆金屬層4b。接著,如圖5E所示,進行蝕刻,將阻劑層7及被阻劑層7覆蓋的種晶層4a去除,形成貫穿孔銲墊(導體層4)。
藉由如此步驟,形成圖1所示的區域X。圖1所示的區域Y亦以與上述步驟基本上同樣的順序形成。具體而言,可對於在電流密度集中的貫穿孔2b的開口角部形成為較厚的第二貫穿孔導體22,藉由例如研磨等去除,或者調整鍍覆條件以使第二貫穿孔導體22不致形成為較厚,並且進行填充樹脂22a的填充。
本揭示的配線基板不限於上述實施型態的配線基板1。上述實施型態的配線基板1中,第一貫穿孔導體21位於第一區域11,第二貫穿孔導體22位於第二區域12,惟,本揭示的配線基板中,第二貫穿孔導體亦可不存在,第一貫穿孔導體亦可位於第二區域。再者,第一貫穿孔導體與第二貫穿孔導體亦可混合存在於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
2:核心用絕緣層
2a:貫穿孔
4:導體層
4a:種晶層
4b:電解鍍覆金屬層
21:第一貫穿孔導體
21a:填充樹脂
23a:金屬層
23b:種晶層
211:突出部
F1:第一表面
F2:第二表面
L1:厚度
P1:部分
W1,W2:寬幅
θ:角

Claims (7)

  1. 一種配線基板,係包含:
    絕緣層,係具有第一面及位於該第一面的相反側的第二面;
    貫穿孔,係在該絕緣層的前述第一面及前述第二面具有開口;
    貫穿孔導體,係位於從前述第一面的開口周圍起經由前述貫穿孔的內壁面而到達前述第二面的開口周圍的位置;以及
    填充樹脂,係位於該貫穿孔導體所包圍的區域,具有前述第一面側的第一表面及前述第二面側的第二表面之兩個表面;且
    前述貫穿孔導體係包含第一貫穿孔導體;
    該第一貫穿孔導體係在前述貫穿孔的至少一面的前述開口具有向前述貫穿孔的內側延伸的突出部;
    剖面觀察時,該突出部之鄰接於前述填充樹脂的部分與前述填充樹脂的至少前述第一表面或前述第二表面所形成的角為鈍角。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配線基板,其中,
    在位於前述第一面的前述貫穿孔導體的表面、位於前述第一面側的前述填充樹脂的前述第一表面、位於前述第二面的前述貫穿孔導體的表面、以及位於前述第二面側的前述填充樹脂的前述第二表面的位置,設有銲墊用導體。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配線基板,其中,前述角為100°以上160°以下。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配線基板,其中,前述第一貫穿孔導體所包圍的前述填充樹脂的前述第一表面及前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方的寬幅為前述貫穿孔的寬幅的40%以上90%以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配線基板,其中,前述絕緣層係包含:前述貫穿孔的開口面積在單位面積中所占的比例為第一占有率的第一區域,以及前述貫穿孔的開口面積在單位面積中所占的比例為第二占有率的第二區域;
    前述第二占有率係小於前述第一占有率;
    前述第一貫穿孔導體係位於前述第一區域。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配線基板,其中,前述貫穿孔導體更包含第二貫穿孔導體;
    該第二貫穿孔導體中之位於前述貫穿孔的內壁的導體的厚度係大於前述第一貫穿孔導體中之位於前述貫穿孔的內壁的導體的厚度;
    前述第二貫穿孔導體位於前述第二區域。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配線基板,其中,
    前述第二貫穿孔導體所包圍的前述填充樹脂的前述第一表面及前述第二表面的寬幅係大於前述第一貫穿孔導體所包圍的前述填充樹脂的前述第一表面及前述第二表面的寬幅。
TW112112311A 2022-03-30 2023-03-30 配線基板 TW2023500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56483 2022-03-30
JP2022-056483 2022-03-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50033A true TW202350033A (zh) 2023-12-16

Family

ID=88202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2311A TW202350033A (zh) 2022-03-30 2023-03-30 配線基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50033A (zh)
WO (1) WO202319082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0670B (en) * 2003-08-28 2009-06-01 Ibm Printed wiring bo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rinted wiring board
JP2014110293A (ja) * 2012-11-30 2014-06-12 Ibiden Co Ltd 半導体素子搭載用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016733A (ja) * 2017-07-10 2019-01-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貫通電極基板、貫通電極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貫通電極基板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0822A1 (ja)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02080B2 (en) Multilayer wiring board
KR101088584B1 (ko) 다층 배선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562486B1 (ko) 다층배선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40136152A1 (en) Core substrate, and multilayer circuit board using it
US9048229B2 (en) Printed wiring board
JP5221887B2 (ja) 配線基盤の製造方法
TW201412219A (zh) 印刷佈線板
US20200035575A1 (en) Wiring board
JP2022106577A (ja) 配線基板及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US20100236822A1 (en)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00214752A1 (en) Multilayer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633177B (zh) 印刷布线板
JP2005183466A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
JP7234049B2 (ja)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
JP2005311289A (ja) 回路接続構造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2350033A (zh) 配線基板
JP3674662B2 (ja) 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5123547A (ja) インターポーザ、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
JP2008124124A (ja) コア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JP5565951B2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4024878A1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実装構造体
KR100797669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4179171A (ja) 配線基板
US9736939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WO2023074661A1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