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6672A - 經編的編織織物、包括此種織物的衣物、所述的織物的應用、及此種織物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經編的編織織物、包括此種織物的衣物、所述的織物的應用、及此種織物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6672A
TW202346672A TW112102100A TW112102100A TW202346672A TW 202346672 A TW202346672 A TW 202346672A TW 112102100 A TW112102100 A TW 112102100A TW 112102100 A TW112102100 A TW 112102100A TW 202346672 A TW202346672 A TW 2023466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woven fabric
equal
warp
fab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2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斯蒂芬 莎樂美
西羅 費斯達
Original Assignee
法商戴卡特隆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法商戴卡特隆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法商戴卡特隆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6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667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21/08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4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41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thermoplastic; thermose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經編的編織織物,包括數個經圈及數個緯圈,以及更包括至少一A紗(13)與至少一雙成分的B紗(15),此至少一B紗(15)至少部分地收縮,此至少一A紗(13)編織於兩個經圈上,此至少一B紗(15)編織於兩個經圈上,以及此至少一B紗(15)相反於此至少一A紗(13)進行編織。 本發明亦有關於一種包括此種編織織物的衣物,及此種編織織物的應用以製造一衣物,以及用於一編織織物的製造方法。

Description

特別是聚酯製成的彈性編織織物、包括此種織物的衣物、所述的織物的應用、及此種織物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利用彈性經編針步(warp stitches)之特別是以聚酯製成的編織織物的技術領域、所述的編織織物的應用、及包括此種編織織物的衣物。
本發明亦有關於用以製造此種編織織物的方法。
彈性編織織物,特別是用於舉例為泳裝的運動實踐,一般包括彈性纖維(elastane)結合聚酯(polyester)或聚醯胺(polyamide)。彈性纖維可能佔彈性織物的重量的20%到35%。
基於聚氨酯(polyurethane)的彈性纖維難以回收,特別是在結合為不同化學性質的材料之聚醯胺或聚酯時。分離織物成分的交織紗(interwoven yarns)來個別地回收不同材料係不可行。再者,此些材料(聚氨酯、聚酯、聚醯胺)於化學上彼此不相容,及因而不能在工業規模上以有盈利的方式一起回收。
因此,尋求能夠取得可回收的不含聚氨酯之彈性織物,特別是不需要分離及分類相同化學性質的材料。
目前已經提出使用變形(texturized)的聚醯胺或聚酯紗,也就是因機械處理(特別是拉伸變形紗(drawn texturized yarn,DTY)處理)所形成的特定彈性,特別是帶有特定的捲縮(crimp)或收縮。使用此些紗係賦予織物組件特定的彈性,但對於許多應用來說仍為不足,特別是針對運動應用來說。此外,使用具有不同化學性質的紗係讓染色方法(dyeing method)複雜化,因為著色技術(加工(finishing)、…)及所需的溫度在兩種材料之間可能相當不同。
如果此些彈性編織織物打算使用於泳裝中或者使用於通常會接觸海水或氯化水的衣物中時,它們亦需耐氯及海水。
JP 2005/179886因而提出一種應用雙成分紗的織物成分,包括可熱縮聚合物成分,特別是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及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在範例2中,經編織物係以香夢思縐圖案(charmeuse pattern)編織。在垂直方向中及在水平方向中取得的平均伸長率(elongation)為78%。然而,針對運動應用來說,此編織織物不具有足夠的彈性。
本發明因而有關於彈性經編的編織織物,特別是以聚酯製成,其可輕易地回收,特別是不需要分離組成其的各種材料。
本發明有利地有關於經編的編織織物,其耐氯及海水。
本發明有利地有關於經編的編織織物,其彈性明顯地改善。
本發明亦有關於用以製造此種經編的編織織物的方法。
根據一第一方面,本發明有關於一種經編的編織織物,包括數個經圈(wales)及數個緯圈(courses),及有利地包括: 至少一A紗及至少一雙成分的B紗,B紗至少部分地收縮, A紗編織於兩個經圈上, B紗編織於兩個經圈上, B紗相反於A紗進行編織。
本發明中選擇的針步圖案係提供,特別是亦選擇與此兩條A及B紗結合,以取得具有明顯改善之彈性經編的編織織物,特別是反向雙面翠可特經編圖案(reverse double tricot patterns)的緯圈方向(course direction)(於本文中亦意指為緯線方向(weft direction))中增加超過兩倍,特別是具有封閉針步(closed stitches)或開放針步(open stitches)。
發明人已經發現連結A及B紗在一起的此方法係改善彈性,特別是編織織物的回彈(springback)。
根據本發明的編織織物有利地為根據反向雙面翠可特經編圖案的編織織物,具有封閉針步或開放針步,較佳地具有封閉針步。
編織織物有利地包括數條A紗及數條B紗。
[B ]
在本文中,我們理解B紗為雙成分紗,所述之B紗包括第一聚合物成分及第二聚合物成分,特別是本質上以第一聚合物及第二聚合物組成。
於一實施例中,雙成分B紗包括第一聚合物成分及第二聚合物成分。第一聚合物成分特別是無收縮,更特別是無熱收縮。第二聚合物成分特別是收縮,更特別是熱收縮。
B紗可為一或多條複絲紗(multifilament yarn),特別是平紗(flat yarn)或變形紗(texturized yarn),更特別是變形紗。
B紗之第一及第二聚合物成分於所述的複絲B紗的各長絲(filament)的內側有利地結合在一起。
所述的至少一B紗可包括長絲(或本質上由長絲組成),B紗的各長絲係為芯–外套(core–mantle)(或亦稱為芯–包層(core–envelope))型、或並列型(side–by–side type),較佳為並列型。
第一聚合物成分可因而形成長絲的芯或外套或一側,第二聚合物成分可形成長絲的其餘部分。
B紗可為萊卡公司(Lycra Company)以商標T400®或T400 ecomade®銷售的紗,但不以此為限。它為一種複絲紗,較佳地為變形紗。B紗的第一聚合物成分具有熔化溫度或軟化溫度,較佳地高於B紗的第二聚合物成分的熔化溫度或軟化溫度。所述之至少一B紗的第一聚合物成分具有收縮溫度,較佳地高於B紗的第二聚合物成分的收縮溫度。
第一聚合物成分較佳地不同於第二聚合物成分。
第一聚合物成分較佳地為聚酯(polyester),特別是可回收的及/或生物基(biobased)的聚酯,及第二聚合物成分較佳地為聚酯,特別是可回收的及/或生物基的聚酯。
聚酯於本文中係理解為意指包括酯重覆單位(ester repeating unit)(本質上以酯重覆單位組成)之任何聚合物(也就是均聚物(homopolymer)、共聚物(copolymer)或三元共聚物(terpolymer))。
在本文中,至少部分收縮的名稱B紗表示B紗包括其之部分結構係收縮,特別是熱收縮。所述的收縮部分已經經歷尺寸上的收縮,特別是於B紗的長度上延伸的收縮。
至少部分地收縮的B紗較佳地為於其長度上(各)包括重複的捲縮或起伏(undulation)且特別是螺旋形的一或多條B紗,特別是在加熱B紗後取得,或藉由任何其他技術上等效的方法取得。更特別是,部分的B紗(特別是在一或多條長絲的長度上延伸)已經藉由加熱或任何其他技術上等效的方法經歷尺寸的收縮。
所述之至少一B紗的第一聚合物成分:所述之至少一B紗的第二聚合物成分的重量比係較佳地從50:50至85:15,特別是從60:40到75:25,更特別是從60:25至70:35,舉例為從約68:約32。
在本文中,給定的對象的成分X:成分Y的重量比從a:b到c:d意味在所述對象中的成分X的重量分率係大於或等於a%及小於或等於c%,及在所述對象中的成分Y的重量分率係大於或等於b%及小於或等於d%。
[A ]
A紗可較佳地為一或多條複絲紗或一或多種纖維紡成的紗,較佳地為一或多條複絲紗,特別是平紗或變形紗,更佳地為變形紗。
A紗可包括一或多個聚合物材料,選自:聚醯胺(polyamides),例如是聚醯胺6或66;聚丙烯類(polypropylenes),例如是聚丙烯、聚乙烯(polyethylene);聚酯,例如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以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所述之材料選擇地為可回收或生物基。
A紗可為一或多條單成分紗或一或多條多成分紗,特別是一或多條雙成分紗。
所述的至少一A紗較佳地為單成分紗(也就是說,它包括單一種聚合物成分)。
A紗可為不變形紗(也就是平紗,特別是稱為全延伸紗(Full Drawn Yarn,FDY))或變形紗(特別是拉伸變形紗(drawn texturized yarn,DTY))。
[ 附加的紗 ]
編織織物可更包括一或多條附加的紗。
附加的紗可為從纖維紡成的一或多條紗或一或多條複絲紗,特別是平紗或變形紗。
所述的附加的紗可為一或多條單成分紗或一或多條多成分紗,特別是一或多條雙成分紗。
所述的附加紗較佳地為一或多條單成分紗。
附加紗可包括一或多個聚合物材料,選自:聚醯胺,例如是聚醯胺6或66;聚丙烯類,例如是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纖維素(cellulose),例如是棉;至少部分地為再生纖維素(regenerated cellulose),例如是黏液纖維(viscose);所述之材料選擇地為可回收或生物基。
[ 編織織物 ]
於一實施例中,(A紗中及B紗中)重量與編織織物的總重量的比大於或等於60%,較佳地大於或等於70%或80%或85%或95%。
於一實施例中,編織織物本質上由A紗及B紗組成。
編織織物較佳地包括背面及正面。
A紗較佳地編織於正面上。
B紗較佳地編織於背面上。
編織織物有利地包括一或多條A紗及一或多條B紗,重複地編織於兩個經圈上及兩個緯圈上。
編織織物有利地包括數個經圈及數個緯圈,此些經圈特別是對應於編織織物的縱向或經線方向(warp direction),此些緯圈特別是對應於編織織物的橫向或緯線方向。
編織織物因而有利地包括A紗及B紗。
編織織物較佳地具有大於或等於100 g/m 2的基重(basis weight),更佳地為大於或等於150 g/m 2或180 g/m 2或190 g/m 2或200 g/m 2的基重。
編織織物較佳地具有小於或等於350 g/m 2的基重,更佳地為小於或等於300 g/m 2或280 g/m 2或260 g/m 2或250 g/m 2或240 g/m 2或230 g/m 2的基重。
於一實施例中,A紗的重量與編織織物的總重量的比大於或等於30%,較佳地為大於或等於35%或40%或45%或50%,更佳地為大約等於52% +/- 1%。
於一實施例中,A紗的重量與編織織物的總重量的比小於或等於80%,較佳地為小於或等於70%或65%或60%或55%。
於一實施例中,B紗的重量與編織織物的總重量的比大於或等於30%,較佳地為大於或等於35%或40%或45%,甚至更佳地為大約等於48% +/- 1%。
於一實施例中,B紗的重量與編織織物的總重量的比小於或等於80%,較佳地為小於或等於70%或60%或55%或50%。
我們理解本文中所述的至少一B紗為相反於所述之至少一A紗進行編織,支撐B紗的編織桿(knitting bar)在相反於支撐A紗的編織桿的工作方向之方向中工作。
在本文中,編織桿相當於導紗桿(guide bar)。
舉例來說,如果支撐B紗的編織桿從右至左工作時,支撐A紗的編織桿從左到右工作。
此配置提供改善A及B紗之間的接結(binding)的平衡,及避免直紗(straight yarns)的問題,特別是編織織物扭轉的問題。
此配置亦提供增加B紗之重量比例。
A紗係根據B紗之針步圖案的反向針步圖案來進行編織。
特別是,如於下方之第1及3圖中可見,所述之至少一A紗的針步圖案係對稱於所述之至少一B紗的針步圖案。
在變化實施例中,所述之至少一A紗係根據選自:1–0/1–2//;1–2/1–0//;0–1/2–1//;以及2–1/0–1//,較佳地為1–0/1–2//及0–1/2–1//;更佳地為1–0/1–2//之針步圖案進行編織。
我們能理解所述之至少一A紗根據給定的針步圖案進行編織係意味支撐所述之至少一A紗的編織桿根據所述之給定的針步圖案工作。
在變化實施例中,所述之至少一B紗係根據選自:1–0/1–2//;1–2/1–0//;0–1/2–1//;及2–1/0–1//,較佳地為2–1/0–1//及1–2/1–0//,更佳地為1–2/1–0//之針步圖案進行編織。
符號「//」代表在習知技藝中的針步圖案的端部,及各對數字x–y代表一針步(stitch)。
我們能理解所述之至少一B紗根據給定的針步圖案進行編織係意味支撐所述之至少一B紗的編織桿根據所述之給定的針步圖案工作。
此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及經編的編織織物中之專家知曉如何拆解編織織物來辨識出編織織物之各紗的針步圖案。
在變化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A紗包括以聚酯製成的聚合物成分,及所述的至少一B紗包括各以聚酯製成的兩個聚合物成分。
此配置促使根據本發明之編織織物具有可回收性質。
在變化實施例中,B紗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以及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B紗之第一聚合物成分較佳地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
B紗之第二聚合物成分較佳地為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
在變體中,A紗為複絲紗,具有大於或等於10 dtex及小於或等於500 dtex的線質量(linear mass),較佳地為小於或等於200 dtex的線質量,更佳地為大於或等於10 dtex及小於或等於100 dtex的線質量。
1 dtex(分特收縮(decitex contraction))表示10000公尺之紗的克重。
所述之至少一A紗較佳地具有大於或等於30 dtex及小於或等於80 dtex的線質量,更佳地為大於或等於40 dtex及小於或等於70 dtex的線質量,特別是從50 dtex到60 dtex的線質量。
所述之至少一A紗較佳地包括數量為大於或等於10條及小於或等於100條的長絲,更佳地數量為大於或等於40條及小於或等於90條的長絲,特別是從65條到85條。
在變體中,所述之至少一B紗係為複絲紗,具有大於或等於10 dtex及小於或等於200 dtex的線質量,較佳地為大於或等於10 dtex及小於或等於100 dtex的線質量。
所述之至少一B紗較佳地具有大於或等於30 dtex及小於或等於80 dtex的線質量,更佳地為大於或等於40 dtex及小於或等於70 dtex的線質量,特別是大於或等於50 dtex及小於或等於60 dtex的線質量。
所述之至少一B紗較佳地包括數量為大於或等於10條及小於或等於100條的長絲,更佳地數量為大於或等於20條及小於或等於40條的長絲,特別是大於或等於25條及小於或等於35條的長絲。
在變體中,編織織物於緯圈方向中具有大於或等於100%、較佳地為大於或等於150%、更佳地為大於或等於200%的斷裂伸長率(elongation at break)。
取得的斷裂伸長率有利地相當高,及相較於舉例為香夢思縐(charmeuse)(針步圖案)所取得之斷裂伸長率有顯著地改善。
在變體中,編織織物於經圈方向中具有大於或等於75%、較佳地為大於或等於90%的斷裂伸長率。
在變體中,於35 daN的力之下,編織織物在緯圈方向中具有大於或等於約100%、較佳地大於或等於130%、更佳地大於或等於140%及小於或等於160之伸長率(elongation)。
在變體中,於35 daN的力之下,編織織物在經圈方向中具有大於或等於約30%、較佳地大於或等於35%或45%、再較佳地大於或等於40%及小於或等於60之伸長率。
相較於習知技藝之不包括彈性纖維的彈性編織織物來說,雖然在經圈方向中所取得之伸長率小於在緯線方向中所取得之伸長率,然而所取得的伸長率夠高而足以取得顯著地改善彈性的編織織物。
在給定之負載(daN)之下,斷裂伸長率及伸長率可利用2013年的ISO 3934–1且名為「Textiles — Tensile properties of fabrics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maximum force and elongation at maximum force by the tape method」決定。測試可利用MTS測力計(dynamometer)以100 mm/min的拉伸速度執行。
在變體中,編織織物具有每10 mm大於或等於15或20的經圈數。
在變體中,編織織物具有每10 mm大於或等於20或25的緯圈數,較佳地為大於或等於30或35的緯圈數。
在變體中,A紗的重量與編織織物之總重量的比大於或等於40%及小於或等於60%。
A紗的重量與編織織物之總重量的比較佳地大於或等於45%及小於或等於55%。
在變體中,B紗的重量與編織織物之總重量的比大於或等於40%及小於或等於60%。
B紗的重量與編織織物之總重量的比較佳地大於或等於45%及小於或等於55%。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二方面,本發明有關於根據參照本發明之第一方面的變化實施例的任一者之編織織物應用,用於衣物的製造,特別是針對運動實踐。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方面,本發明有關於衣物,特別是針對運動實踐,包括根據參照本發明之第一方面的變化實施例之任一者的編織織物。
於一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或第三方面,衣物包括背面及正面,分別對應於編織織物的背面及正面。
衣物有利地為彈性衣物,特別是貼身物品。
彈性衣物理解為所述之衣物在至少一方面中具有彈性,舉例為水平或垂直或選擇地為此兩者。
衣物可使用於許多運動中,例如是下述所提之運動但不以此些為限:水上運動(游泳、衝浪、...)、體適能(fitness)、跑步。
於一實施例中,衣物具有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分別對應於編織織物的緯線方向及經線方向。
特別是,水平方向實質上垂直於垂直方向。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本發明有關於一種用於一編織織物的製造方法,特別是根據參照本發明之第一方面的變化實施例的任一者,包括下述之步驟: 於一經編機上利用一A導紗桿於兩個經圈上工作來編織至少一A紗,及利用一B導紗桿於兩個經圈上工作來編織至少一B紗,A及B導紗桿相反地工作,以取得一中間編織織物,及此至少一B紗係為一雙成分紗,包括一可收縮聚合物成分,可收縮特別是熱可收縮; 選擇地執行中間編織織物的一加工處理,特別是包括一清洗步驟(舉例為一洗滌(scouring)步驟)及/或一染色步驟; 特別是藉由加熱來活化中間編織織物的可收縮聚合物成分之收縮;以及 重新取得(recovering)編織織物。
於一實施例中,加工步驟包括清洗步驟及/或染色步驟,舉例為利用噴射染色機(jet dyeing machine),特別是在染色期間舉例為120°C至135°C之加熱溫度的情況中。
當中間編織織物本質上以聚酯組成時,染色以一或多個分散染料(dispersed dye)執行。
於一實施例中,活化可收縮聚合物成分包括讓中間編織織物通過乾燥拉幅機(drying stenter),特別是在舉例為170°C的150°C至180°C的溫度下至少一秒,特別是至少30秒,舉例為大約60秒。活化可收縮聚合物成分特別是活化所述之至少一B紗的第二聚合物成分。編織織物在收縮步驟之前較佳地為濕的,舉例為因為先前的加工處理而沒有進行乾燥,及/或其他應用水到所述之中間編織織物(舉例來說,浸水或噴水)。
經編機較佳地為經編或拉舍爾(raschel)編織機。
於一實施例中,編織機器的隔距(gauge)大於或等於E24,較佳地大於或等於E28或E30。
特別是,隔距係大於或等於E24及小於或等於E40,更特別是大於或等於E28及小於或等於E40。
字母E表示一英寸所需要的針數。
編織機器的隔距因而於本文中理解為表示由25.4 mm(也就是1英寸)的編織機器的針床所支撐的針數。
舉例來說,E24表示編織機器的針床具有每英寸24支針。
關於A紗線及/或B紗線,以及通常參考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的定義、實施例和/或變形實施例彼此獨立地適用於本發明之第四方面。
較佳地,A導紗桿係為繞滿紗線(fully yarned)。
較佳地,B導紗桿係為繞滿紗線。
本發明使用的編織機器可為圓編機(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或橫編機(flat knitting machine)。經編的編織織物可為實質上平面的編織板(knitted panel)或編織筒(knitted tube)。
在變體中,支撐A紗的A導紗桿具有選自:1–0/1–2//;1–2/1–0//;0–1/2–1//;及2–1/0–1//,較佳地為1–0/1–2//及0–1/2–1//;更佳地為1–0/1–2//之移動。
在變體中,支撐B紗的B導紗桿具有選自:1–0/1–2//;1–2/1–0//;0–1/2–1//;及2–1/0–1//,較佳地為2–1/0–1//及1–2/1–0//,更佳地為1–2/1–0//之移動。
編織織物有利地利用各別支撐紗的兩個導紗桿(此處亦稱為編織桿)進行編織。導紗桿各具有根據上述定義的針步圖案的移動及在編織織物的整個寬度上及沿著所需的長度重複。
編織織物有利地包括數個經圈及緯圈。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第1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範例的編織織物10的針步圖案,編織織物10繪示於第2圖中。
編織織物10係於經編機上利用兩個編織桿進行編織,較佳地於德商卡爾邁耶(Karl Mayer)形式HKS2機器上進行編織。編織機器的隔距(gauge)較佳地為E32。
第一編織桿12支撐A紗13及根據移動1–0/1–2//在兩個經圈上工作,特別是針步係為封閉編織針步(closed knit stitches)。A紗13較佳地為以聚酯(polyester)製成的複絲紗(multifilament yarn),特別是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特別為可回收及/或生物基)製成,更特別是為55 dtex的72條長絲且為變形的(texturized)。
第一編織桿12有利地為前編織桿(front knitting bar),使得A紗編織於編織織物10的正面上。
第二編織桿14支撐B紗15及根據移動1–2/1–0//在兩個經圈上工作,特別是針步係為封閉編織針步。B紗15較佳地為雙成分紗,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及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特別是根據重量比68:32),特別是為55 dtex的35條長絲,特別是在參考下為萊卡公司(Lycra Company)所銷售的T400ecomade®。
第二編織桿14有利地為後編織桿(back knitting bar),使得B紗編織於編織織物10的背面上。
如繪示出第一及第二編織桿12及14之移動的第1圖之針步圖案中,及所編織的A及B紗13及15可見,第二編織桿14相反及反向於第一編織桿12工作。特別是,第一編織桿12所形成的編織織物係反向於第二編織桿14所形成的編織織物。此外,第一編織桿12在一方向中工作,此方向相反於第二編織桿14工作之方向。於第1圖中,第一編織桿12從左至右工作,而第二編織桿14由右至左工作。
第一及第二編織桿12及14於編織織物10的整個寬度及沿著所需的長度有利地重複其個別的針步圖案,使得A及B紗沿著編織織物10的寬度及長度重複地編織。
因此,如果解開編織織物10時係存有數條A紗及數條B紗。
第一及第二編織桿12及14之各者係穿滿線,也就是說沒有留下任何空位。
編織織物之B紗的部分收縮係接著活化,特別是藉由加熱來活化,舉例為在加熱拉幅機(heating stenter)上以170°C維持60秒,使得B紗15係部分地(熱)收縮,特別是相較於穩定維持的PET而言PTT係熱活化及收縮。因此,B紗15形成捲縮(crimp)或螺旋波紋(helical waviness),因而於編織織物10上提供彈性。編織織物的彈性係於其編織之後有利地形成。
在加熱編織織物以活化B紗的彈性之前,編織織物可舉例為選擇地經歷加工處理,以舉例為進行染色。
在此特定的範例中,A紗13的重量與編織織物10之總重量的比係約為52%。
在此特定的範例中,B紗15的重量與編織織物10之總重量的比係約為48%。
一般來說,編織織物具有經線方向(warp direction)C或縱向L,及緯線方向(weft direction)T或橫向t,繪示於第2、4、6及8。
在此特定的範例中,取得之編織織物10具有:210 g/m²的基重、每英寸大約96個緯圈、每英寸大約56個經圈、在經線方向(也就是經圈方向(wale direction)(L, C))中為111%及在緯線方向(也就是緯圈方向(course direction)(t, T))中為236%的斷裂伸長率(elongation at break)、在35N的力/負載之下於經線方向中為53%的伸長率(elongation)、在35N的力/負載之下於緯線方向中為144%的伸長率。編織織物10具有優越的彈性性質,讓其使用於衣物的製造中,本質上較佳地由聚酯製成,而有助於編織織物的回收。
第3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範例的編織織物20的針步圖案,編織織物20繪示於第4圖中。
編織織物20係於經編機上利用兩個編織桿進行編織,較佳地於德商卡爾邁耶形式HKS2機器上進行編織。編織機器的隔距較佳地為E32。
第一及第二編織桿22及24之各者係穿滿線,也就是說沒有留下任何空位。第一編織桿22支撐A紗23及根據移動0–1/2–1//在兩個經圈上工作,特別是針步係為開放編織針步(open knit stitches)。A紗23較佳地為以聚酯製成的複絲紗,特別是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特別為可回收)製成,更特別是為55 dtex的72條長絲且為變形的。
第一編織桿22有利地為前編織桿,使得A紗23編織於編織織物20的正面上。
第二編織桿24支撐B紗25及根據移動2–1/0–1//在兩個經圈上工作,特別是針步係為開放編織針步。B紗25較佳地為雙成分紗,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及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特別是根據重量比68:32),特別是為55 dtex的35條長絲,特別是在參考下為萊卡公司所銷售的T400ecomade®。
第二編織桿24有利地為後編織桿,使得B紗25編織於編織織物20的背面上。
如繪示出第一及第二編織桿22及24之移動的第3圖之針步圖案中,及所編織的A及B紗23及25可見,第二編織桿24相反及反向於第一編織桿22工作。特別是,第一編織桿22所形成的編織織物係反向於第二編織桿24所形成的編織織物。此外,第一編織桿22在一方向中工作,此方向相反於第二編織桿24工作之方向。於第3圖中,第一編織桿22從左至右工作,而第二編織桿24由右至左工作。
第一及第二編織桿22及24於編織織物20的整個寬度及沿著所需的長度有利地重複其之針步圖案,使得A及B紗沿著編織織物20的寬度及長度重複地編織。
因此,如果解開編織織物20時係存有數條A紗及數條B紗。
編織織物之B紗25的部分收縮係接著活化,特別是藉由加熱來活化,舉例為在加熱拉幅機上以170°C維持60秒,使得B紗25係部分地(熱)收縮,特別是相較於穩定維持的PET而言PTT係熱活化及收縮。因此,B紗25形成捲縮或螺旋波紋,因而賦予編織織物20彈性。編織織物的彈性係於其編織之後有利地形成。
在加熱編織織物以活化B紗的彈性之前,編織織物可舉例為選擇地經歷加工處理,以舉例為進行染色。
在此特定的範例中,A紗23的重量與編織織物20之總重量的比係約為52%。
在此特定的範例中,B紗25的重量與編織織物20之總重量的比係約為48%。
在此特定的範例中,取得之編織織物20具有:218 g/m²的基重、在35N的力/負載之下於經線方向中為40%的伸長率、在35N的力/負載之下於緯線方向中為157%的伸長率。編織織物20具有優越的彈性性質,讓其使用於衣物的製造中,本質上較佳地由聚酯製成,而有助於編織織物的回收。
相較於第一範例的編織織物10,緯線方向中的彈性係更加的改善,但在經線方向中的彈性係略微減少。
相較於編織織物20,編織織物10在緯線方向及經線方向中的彈性之間具有最佳的平衡。
第5圖繪示第一比較例的編織織物30的針步圖案,編織織物30繪示於第6圖中。
編織織物30係於經編機上利用兩個編織桿進行編織,較佳地於德商卡爾邁耶形式HKS2機器上進行編織。編織機器的隔距較佳地為E32。
編織桿之各者係穿滿線,也就是說沒有留下任何空位。
第一編織桿32支撐A紗33及根據移動1–0/2–3//在三個經圈上工作,特別是針步係為封閉編織針步。A紗33較佳地為以聚酯製成的複絲紗,特別是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特別為可回收)製成,更特別是為55 dtex的72條長絲且為變形的。
第一編織桿32有利地為前編織桿,使得A紗33編織於編織織物30的正面上。
第二編織桿34支撐B紗35及根據移動1–2/1–0//在兩個經圈上工作,特別是針步係為封閉編織針步。B紗35較佳地為雙成分紗,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及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特別是根據重量比68:32),特別是為55 dtex的35條長絲,特別是在參考下為萊卡公司所銷售的T400ecomade®。
第5圖中所示之針步圖案對應於香夢思縐(charmeuse)。
第二編織桿34有利地為後編織桿,使得B紗35編織於編織織物30的後側上。
如繪示出第一及第二編織桿32及34之移動的第5圖之針步圖案中,及所編織的A及B紗33及35可見,第二編織桿34相反於第一編織桿32工作。
編織織物之B紗35的部分收縮係接著活化,特別是藉由加熱來活化,舉例為在加熱拉幅機上以170°C維持60秒,使得B紗35係部分地(熱)收縮,特別是相較於穩定維持的PET而言PTT係熱活化及收縮。因此,B紗35形成捲縮或螺旋波紋,因而賦予編織織物30彈性。編織織物的彈性係於其編織之後有利地形成。
在此特定的範例中,A紗33的重量與編織織物30之總重量的比係約為56%。
在此特定的範例中,B紗35的重量與編織織物30之總重量的比係約為44%。
在此特定的範例中,取得之編織織物30具有:220 g/m²的基重、在35N的力/負載之下於經線方向中為56%的伸長率、在35N的力/負載之下於緯線方向中為83%的伸長率。在緯線方向中,編織織物30的彈性比編織織物10的彈性低73%,及比編織織物20的彈性低89%。
根據第1及3圖之針步圖案的A及B紗因而在編織時發展出加乘效果(synergistic effect),以改善彈性。
第7圖繪示第二比較例的編織織物40的針步圖案,編織織物40繪示於第8圖中及對應於JP 2005/1798865的範例2。
編織織物40係於經編機上利用兩個編織桿進行編織。編織機器的隔距較佳地為E28。
第一編織桿42支撐紗43及根據移動1–0/2–3//在三個經圈上工作,特別是針步係為封閉編織針步。紗43為以PET製成的為44 dtex的36條長絲的複絲紗。
第一編織桿42有利地為前編織桿,使得紗43編織於編織織物40的正面上。
第二編織桿44支撐紗45及根據移動1–2/1–0//在兩個經圈上工作,特別是針步係為封閉編織針步。紗45為基於PET及PTT的雙成分紗(PTT:PET的重量比為50:50)。紗45為為44 dtex的36條長絲的複絲紗。
第7圖中所示之針步圖案對應於香夢思縐。
第二編織桿44有利地為後編織桿,使得紗45編織於編織織物40的後側上。
在此特定的範例中,紗43的重量與編織織物40之總重量的比係約為70%。
在此特定的範例中,紗45的重量與編織織物40之總重量的比係約為30%。
所述的編織織物40具有224 g/m²的基重,在17.7N的力之下水平/垂直的伸長率為78%。編織織物40的彈性比編織織物10的彈性低85%,及比編織織物20的彈性低100%。
根據本發明的編織織物10及20,特別是編織織物10,具有顯著改善的彈性,特別是在緯線方向中。顯著改善的彈性係藉由結合在兩個經圈上相反及反向工作之此兩個編織桿與A紗及B紗而取得。B紗為雙成分紗,其彈性藉由熱活化而非機械式活化,或其彈性藉由其成分組成提供。
編織織物10及20有利地100%為聚酯的重量。此配置有助於在聚酯製品之製造中回收,因為無需分離紗。
再者,已觀察出此些聚酯紗特別是因沒有彈性纖維(elastane)之故而具有良好的耐氯化水及耐鹽水的特性(於氯化水中為100小時及於氯化水中為200小時)。此外,由於材料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所以有助於編織織物10及20的染色。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2,22,32,42:第一編織桿 13,23,33:A紗 14,24,34,44:第二編織桿 15,25,35:B紗 10,20,30,40:編織織物 43,45:紗 C:經線方向 L:縱向 t:橫向 T:緯線方向 GB A:A導紗桿 GB B:B導紗桿
通過閱讀以下以非限制性範例的方式給出的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說明並參考所附圖式,本發明將更佳地理解,其中: [第1圖] 第1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範例的編織織物的針步圖案; [第2圖] 第2圖繪示藉由編織第1圖中所示之針步圖案所取得的第一範例的編織織物; [第3圖] 第3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範例的編織織物的針步圖案; [第4圖] 第4圖繪示藉由編織第3圖中所示之針步圖案所取得的第二範例的編織織物; [第5圖] 第5圖繪示第一比較例的編織織物之針步圖案; [第6圖] 第6圖繪示藉由編織第5圖中所示之針步圖案所取得的第一比較例的編織織物; [第7圖] 第7圖繪示第二比較例的編織織物之針步圖案;以及 [第8圖] 第8圖繪示藉由編織第7圖中所示之針步圖案所取得的第二比較例的編織織物。
12:第一編織桿
13:A紗
14:第二編織桿
15:B紗
GB A:A導紗桿
GB B:B導紗桿

Claims (15)

  1. 一種經編的編織織物(10, 20),包括複數個經圈(wales)及複數個緯圈(courses),其特徵在於該編織織物(10, 20)包括: 至少一A紗(13, 23)及至少一雙成分的B紗(15, 25),該至少一B紗(15, 25)至少部分地收縮, 該至少一A紗(13, 23)編織於兩個經圈上, 該至少一B紗(15, 25)編織於該兩個經圈上,以及 其中該至少一B紗(15, 25)相反於該至少一A紗(13, 23)進行編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編織織物(10, 20),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A紗(13, 23)根據選自:1–0/1–2//;1–2/1–0//;0–1/2–1//;及2–1/0–1//,較佳地為1–0/1–2//及0–1/2–1//,更佳地為1–0/1–2//的一針步圖案編織。
  3. 如請求項1及2之任一項所述之編織織物(10, 20),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B紗(15, 25)係根據選自:1–0/1–2//;1–2/1–0//;0–1/2–1//;及2–1/0–1//,較佳地為2–1/0–1//及1–2/1–0//,更佳地為1–2/1–0//的一針步圖案編織。
  4. 如請求項1至3之任一項所述之編織織物(10, 20),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A紗(13, 23)包括以聚酯(polyester)製成的一種聚合物成分,及該至少一B紗(15, 25)包括各以聚酯製成的兩種聚合物成分。
  5. 如請求項1至4之任一項所述之編織織物(10, 20),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B紗(15, 25)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以及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6. 如請求項1至5之任一項所述之編織織物(10, 20),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A紗(13, 23)係為一複絲紗(multifilament yarn),具有大於或等於10 dtex以及小於或等於200 dtex的一線質量(linear mass)。
  7. 如請求項1至6之任一項所述之編織織物(10, 20),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B紗(15, 25)係為一複絲紗,具有大於或等於10 dtex以及小於或等於200 dtex的一線質量。
  8. 如請求項1至7之任一項所述之編織織物(10, 20),其特徵在於該編織織物(10, 20)於緯圈方向(course direction)(t, T)中具有大於或等於100%、較佳地大於或等於150%、更佳地大於或等於200%的一斷裂伸長率(elongation at break)。
  9. 如請求項1至8之任一項所述之編織織物(10, 20),其特徵在於該編織織物(10, 20)於經圈方向(wale direction)(L, C)中具有大於或等於75%、較佳地大於或等於90%的一斷裂伸長率。
  10. 如請求項1至9之任一項所述之編織織物(10, 20),其特徵在於該編織織物(10, 20)具有每公分大於或等於15的經圈數。
  11. 如請求項1至10之任一項所述之編織織物(10, 20),其特徵在於A紗的重量與該編織織物的總重量的比係大於或等於40%及小於或等於60%,及B紗的重量與該編織織物的該總重量的比係大於或等於40%及小於或等於60%。
  12. 一種根據請求項1至11之任一項所述之編織織物(10, 20)的應用,用於一衣物的製造,特別是用於運動實踐。
  13. 一種衣物,特別是用於運動實踐,該衣物包括根據請求項1至11之任一項所述之編織織物(10, 20)。
  14. 一種編織織物(10, 20)的製造方法,特別是根據請求項1至11之任一項所述之編織織物,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複數個步驟: 於一經編機上利用一A導紗桿(GB A)於兩個經圈上工作來編織至少一A紗(13, 23),及利用一B導紗桿(GB B)於該兩個經圈上工作來編織至少一B紗(15, 25),該A導紗桿(GB A)及該B導紗桿(GB B)相反地工作,以取得一中間編織織物,及其中該至少一B紗(15, 25)係為一雙成分紗,包括一可收縮聚合物成分; 特別是藉由加熱來活化該中間編織織物的該可收縮聚合物成分之收縮;以及 重新取得(recovering)該編織織物(10, 20)。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支撐該至少一A紗(13, 23)的該A導紗桿(GB A)具有選自:1–0/1–2//;1–2/1–0//;0–1/2–1//;及2–1/0–1//,較佳地為1–0/1–2//及0–1/2–1//;更佳地為1–0/1–2//的一移動;以及 支撐該至少一B紗(15, 25)的該B導紗桿(GB B)具有選自:1–0/1–2//;1–2/1–0//;0–1/2–1//;及2–1/0–1//,較佳地為2–1/0–1//及1–2/1–0//,更佳地為1–2/1–0//的一移動。
TW112102100A 2022-01-18 2023-01-17 經編的編織織物、包括此種織物的衣物、所述的織物的應用、及此種織物的製造方法 TW2023466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2200427A FR3131926A1 (fr) 2022-01-18 2022-01-18 Textile tricoté élastique, notamment en polyester(s), article d’habillement comprenant un tel textile, utilisation dudit textil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textile
FR2200427 2022-01-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6672A true TW202346672A (zh) 2023-12-01

Family

ID=80933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2100A TW202346672A (zh) 2022-01-18 2023-01-17 經編的編織織物、包括此種織物的衣物、所述的織物的應用、及此種織物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FR (1) FR3131926A1 (zh)
TW (1) TW202346672A (zh)
WO (1) WO202313907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44178A1 (fr) * 1997-03-31 1998-10-08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 frise, tisse et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JP2005179886A (ja) 2005-03-23 2005-07-07 Toray Ind Inc 水着
US20180361318A1 (en) * 2016-01-29 2018-12-20 Toray Industries, Inc. Channel material
JP6833160B2 (ja) * 2016-06-03 2021-02-24 エムピーユーエスエー,エルエルシー 湿潤活性化冷却布地
CN214244786U (zh) * 2020-11-04 2021-09-21 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良好通透性且不脱散的蕾丝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9073A1 (fr) 2023-07-27
FR3131926A1 (fr)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71047B1 (ko) 포백 및 섬유 제품
KR101345491B1 (ko) 편지 및 스포츠 의료
EP3237662B1 (en) Easily settable stretch fabrics including low-melt fiber
KR102033427B1 (ko) 폴리트라이메틸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경편직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065453A (ko) 탄성중합체 섬유 및 폴리에스테르 이-성분 필라멘트를 함유하는 신축성 니트 직물, 및 이들로 제작된 의복 및 이들의 제조 방법
KR20200012908A (ko) 다층 구조 패브릭 및 섬유 제품
CN113056580B (zh) 布帛和纤维制品
JP2006328567A (ja) ストレッチ回復性に優れた薄地丸編地および繊維製品
KR102614296B1 (ko) 편지 및 섬유 제품
KR102665119B1 (ko) 플랩 구비 편지 및 섬유 제품
TW202346672A (zh) 經編的編織織物、包括此種織物的衣物、所述的織物的應用、及此種織物的製造方法
CN110573666A (zh) 布帛和纤维制品
JP2008303492A (ja) 起毛編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エード調編物および繊維製品
JP6715679B2 (ja) 紡績糸および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JPH06313248A (ja) 厚地織編物の製造方法
JPH05148754A (ja) シングル編機による編物の製造方法
TW202106940A (zh) 針織絲絨織物
JP5032425B2 (ja) 太さ斑を有する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KR20230136117A (ko) 복합 섬유 그리고 이것을 포함하는 복합 혼섬 섬유,직편물 및 의류
CN117280088A (zh) 绽线防止织物
JP2023002088A (ja) 経編地および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