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3643A - 基板搬運系統 - Google Patents

基板搬運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3643A
TW202343643A TW112100714A TW112100714A TW202343643A TW 202343643 A TW202343643 A TW 202343643A TW 112100714 A TW112100714 A TW 112100714A TW 112100714 A TW112100714 A TW 112100714A TW 202343643 A TW202343643 A TW 2023436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temperature
processing module
arm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0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岡村樹
網倉紀彦
北正知
新藤健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3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364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一種基板搬運系統,包含:基板處理模組;基板搬運模組;以及控制部;該基板處理模組,包含:基板處理室;基板支持部;以及第1溫度感測器,其測定基板支持部的溫度;該基板搬運模組,包含:基板搬運室;基板搬運機械裝置;以及溫度管理系統;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包含:第1末端執行器,其可固持高溫基板;第2末端執行器,其可固持低溫基板;以及附著物檢知感測器,其配置於至少其中任一方的末端執行器的附近;該溫度管理系統,包含:冷卻氣體供給單元,其將冷卻氣體供給到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內;第2溫度感測器,其測定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內的溫度;以及溫度調節部,其根據第2溫度感測器的輸出,調節冷卻氣體的溫度;該控制部,實行以下步驟:根據第1溫度感測器的輸出,決定用哪一個末端執行器搬運基板;以及根據附著物檢知感測器的輸出,決定基板搬運室內的清潔時序。

Description

基板搬運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基板搬運系統。
於專利文獻1,揭示了一種多關節型的搬運裝置,其包含:第1固持臂部,其固持第1基板;第2固持臂部,其固持第2基板;以及驅動臂部,其一端部透過驅動部與第1固持臂部以及第2固持臂部連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21-4824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之技術,令使用搬運機械裝置的基板搬運精度提高。 [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一實施態樣,係一種基板搬運系統,包含:基板處理模組;基板搬運模組,其與該基板處理模組連接;以及至少1個控制部;該基板處理模組,包含:基板處理室;基板支持部,其配置在該基板處理室內;以及第1溫度感測器,其測定該基板支持部的溫度;該基板搬運模組,包含:基板搬運室;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其配置在該基板搬運室內;以及溫度管理系統;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包含:第1末端執行器,其具有可固持在該基板處理模組中高溫處理之基板的第1固持用墊部;第2末端執行器,其具有可固持在該基板處理模組中低溫處理之基板的第2固持用墊部;以及至少1個附著物檢知感測器,其配置在該第1末端執行器與該第2末端執行器的其中至少一方的附近;該溫度管理系統,包含:冷卻氣體供給單元,其將冷卻氣體供給到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內;第2溫度感測器,其測定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內的溫度;以及溫度調節部,其根據該第2溫度感測器的輸出,調節該冷卻氣體的溫度;該至少1個控制部,實行以下步驟:根據該第1溫度感測器的輸出,決定該基板支持部上的基板係以該第1末端執行器搬運,或以該第2末端執行器搬運;以及根據該至少1個附著物檢知感測器的輸出,決定該基板搬運室內的清潔時序。 [發明的功效]
若根據本發明,便可令使用搬運機械裝置的基板搬運精度提高。
在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步驟中,會對處理室中的基板支持體所支持之半導體基板(以下簡稱為「基板」),實行蝕刻處理、成膜處理、擴散處理等各種基板處理。用以實行該等基板處理的處理室,與在內部搬運基板的搬運室鄰接設置。
另外,該處理室與搬運室之間的基板的搬運,係使用搬運室中所配置之多關節型的搬運機械裝置(參照專利文獻1)實行之。然而,在該多關節型的搬運機械裝置中,基板搬運精度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惡化。
例如,在搬運機械裝置上會配置用以固持基板的固持用墊部,惟當沉積物附著、累積於該固持用墊部時,可能會因此而發生基板滑動(搬運機械裝置上的基板的水平方向的滑動)。另外,當系統實行混有高溫處理與低溫處理的程序時,亦即混合存在高溫基板與低溫基板的搬運步驟時,若作為搬運對象的基板的溫度偏離上述固持用墊部的適當溫度範圍,便可能因此而無法適當地搬運基板。又再者,於上述的多關節型的搬運機械裝置的各軸組裝了馬達等的驅動機構,惟當該驅動機構動作、發熱,而導致搬運機械裝置的溫度上升時,搬運精度可能會因此惡化。
本發明之技術,係有鑑於上述問題者,其令使用搬運機械裝置的基板搬運精度提高。以下,針對本實施態樣之作為基板搬運系統的電漿處理系統的構造,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另外,在本說明書以及圖式中,針對具有實質上相同之功能構造的要件,會附上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電漿處理系統>
在一實施態樣中,電漿處理系統,如圖1所示的包含電漿處理裝置1以及控制部2。電漿處理系統,係基板處理系統的一例,而且係基板搬運系統的一例。電漿處理裝置1,係基板處理裝置的一例。另外,晶圓係基板W的一例。在電漿處理系統中,會在減壓氛圍下(真空環境下),對基板W實行例如成膜處理或蝕刻處理等吾人所期望的處理。另外,本發明之電漿處理系統的構造不限於此,可任意選擇之。
電漿處理裝置1,具有「大氣部10與減壓部11透過載入鎖定模組20a、20b連接成一體」的構造。在大氣部10中,係在大氣壓氛圍下將可收納複數個基板W的後述的匣盒31搬入或搬出,並在其與載入鎖定模組20a、20b之間搬運基板W。在減壓部11中,係在減壓氛圍下(真空環境下)對基板W實行吾人所期望的處理,並在其與載入鎖定模組20a、20b之間搬運基板W。
在載入鎖定模組20a的內部,設置了載置基板W的平台21a。載入鎖定模組20a,為了將大氣部10的後述的載入模組30所搬運過來的基板W,傳遞到減壓部11的後述的轉移模組50,而將基板W暫時地固持在平台21a上。
載入鎖定模組20a,透過閘閥22a與後述的載入模組30連接。另外,載入鎖定模組20a,透過閘閥23a與後述的轉移模組50連接。藉由該閘閥22a、23a,以兼顧「確保載入鎖定模組20a、載入模組30以及轉移模組50之間的氣密性」以及「彼此之間的連通」二者。
載入鎖定模組20a,與供給氣體的供氣部(圖中未顯示)以及排出氣體的排氣部(圖中未顯示)連接,而構成「藉由該供氣部與排氣部,其內部可切換成大氣壓氛圍與減壓氛圍」的構造。亦即,載入鎖定模組20a,以「可在大氣壓氛圍的大氣部10與減壓氛圍的減壓部11之間,適當地傳遞基板W」的方式構成。
另外,載入鎖定模組20b具有與載入鎖定模組20a同樣的構造。亦即,載入鎖定模組20b,具有:載置基板W的平台21b、載入模組30側的閘閥22b,以及轉移模組50側的閘閥23b。載入鎖定模組20b,為了將減壓部11的後述的轉移模組50所搬運過來的基板W,傳遞到大氣部10的後述的載入模組30,而將基板W暫時地固持在平台21b上。
大氣部10,具有:具備後述的搬運裝置40的載入模組30,以及載置匣盒31的載入埠32。匣盒31,係可保管複數個基板W的構件。另外,載入模組30,亦可與調整基板W的水平方向的朝向的定向模組(圖中未顯示)或暫時地儲存複數個基板W的緩衝模組(圖中未顯示)等連接。
載入模組30,具有矩形的殼體,殼體的內部維持著大氣壓氛圍。於載入模組30的殼體的構成長邊的一側面,並排設置了複數個(例如4個)載入埠32。於載入模組30的殼體的構成長邊的另一側面,並排設置了載入鎖定模組20a、20b。
在載入模組30的殼體的內部,設置了構成可搬運基板W之構造的搬運裝置40。搬運裝置40,具有:搬運臂41,其在搬運時支持基板W;旋轉台42,其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持搬運臂41;以及基台43,其搭載旋轉台42。
減壓部11,具有:轉移模組50,其搬運基板W;以及處理模組60,其對基板W實行吾人所期望的處理。轉移模組50以及處理模組60的內部,各自維持減壓氛圍。相對於1個轉移模組50,處理模組60設置了複數個(例如6個)。另外,處理模組60的數量或配置不限於本實施態樣,可任意設定之,只要設置了具備後述的基板支持部62的至少1個處理模組即可。
作為基板搬運模組的轉移模組50,包含具有內部為多角形狀(在圖式的例子中,俯視為四角形狀)的殼體且作為基板搬運室的減壓搬運室51,減壓搬運室51透過閘閥23a、23b與載入鎖定模組20a、20b連接,同時透過閘閥60a與處理模組60連接。亦即,轉移模組50,與載入鎖定模組20a、20b以及6個處理模組60鄰接配置。
轉移模組50,將搬入載入鎖定模組20a的基板W搬運到一處理模組60,同時將在處理模組60實行過吾人所期望之處理的基板W,經由載入鎖定模組20b搬出到大氣部10。
處理模組60,包含:處理室61、基板支持部62、第1溫度感測器63以及電漿生成部64。處理室61,具有電漿處理空間。另外,處理室61,具有:至少1個氣體供給口,其用以將至少1種處理氣體供給到電漿處理空間;以及至少1個氣體排出口,其用以從電漿處理空間將氣體排出。氣體供給口,與圖中未顯示的氣體供給部連接;氣體排出口,與圖中未顯示的排氣系統連接。基板支持部62,配置在電漿處理空間內,並具有用以支持基板的基板支持面。第1溫度感測器63,測定基板支持部62的溫度,更佳的態樣為測定基板支持部62所支持之基板W的溫度。
電漿生成部64,以「從供給到電漿處理空間內的至少1種處理氣體生成電漿」的方式構成。在電漿處理空間中所形成之電漿,亦可為:電容耦合電漿(CCP,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電感耦合電漿(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電子迴旋共振電漿(ECRP,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Plasma)、螺旋波激發電漿(HWP,Helicon Wave Plasma),或表面波電漿(SWP,Surface Wave Plasma)等。另外,亦可使用包含AC(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電)電漿生成部以及DC(Direct Current,直流電)電漿生成部在內之各種類型的電漿生成部。在一實施態樣中,AC電漿生成部所使用之AC信號(AC電力),具有在100kHz~10GHz的範圍內的頻率。因此,AC信號,包含RF(Radio Frequency,射頻)信號以及微波信號。在一實施態樣中,RF信號,具有在100kHz~150MHz的範圍內的頻率。
在轉移模組50的內部,設置了搬運裝置70。作為基板搬運機械裝置的搬運裝置70,構成可固持、搬運基板W的構造,並在載入鎖定模組20a、20b與各處理模組60之間搬運基板W。另外,在一例中,搬運裝置70,隔著後述的基台101搭載於平台71。
圖2,係將本實施態樣之搬運裝置70的概略構造以示意方式表示的立體圖。另外,圖3,係將搬運裝置70的概略構造以示意方式表示的縱剖面圖。
搬運裝置70,具有:搬運臂100,其固持、移動基板W;以及基台101,其支持搬運臂100。另外,搬運臂100係多關節型機械臂,具有連結了複數個臂部(例如4個,第1~第4臂部111~114)的連結臂部構造。
第1臂部111,其基端相對於基台101以隨意旋轉的方式連接,其前端與第2臂部112連接。第2臂部112,其基端相對於第1臂部111以隨意旋轉的方式連接,其前端與第3臂部113以及第4臂部114連接。第3臂部113以及第4臂部114,各自的基端相對於第2臂部112以隨意旋轉的方式連接。第3臂部113,設置在第4臂部114的下方。
在第1臂部111的基端與基台101之間,設置了第1關節121。另外,在第1關節121的內部,設置了包含例如馬達等旋轉構件在內的驅動機構121a。第1臂部111,構成「藉由該驅動機構121a相對於基台101以第1關節121為中心隨意旋轉(隨意迴旋)」的構造。
在第2臂部112的基端與第1臂部111的前端之間,設置了第2關節122。另外,在第2關節122的內部,設置了包含例如馬達等旋轉構件在內的驅動機構122a。第2臂部112,構成「藉由該驅動機構122a相對於第1臂部111以第2關節122為中心隨意旋轉(隨意迴旋)」的構造。
在第1臂部111以及第2臂部112各自的內部,形成了大氣氛圍的中空部(圖3之臂部中的留白部分)。於各中空部,收納了各種零件。例如,上述的驅動機構121a、122a以及後述的驅動機構123a、124a所具備的旋轉構件,如圖3所示的,收納於該中空部。另外,例如,收納了與驅動機構121a、122a、123a、124a連接的電線(圖中未顯示),或與後述的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141a連接的電線(圖中未顯示),或與後述的空氣冷卻器150連接的後述的空氣管160等。再者,例如,收納了測定搬運臂100的振動的振動計(圖中未顯示),或測定搬運臂100的內部溫度的後述的第2溫度感測器161等。該等零件,並未露出於臂部的外部。
第3臂部113,具有:叉部130(第1末端執行器),其於頂面固持基板W;以及手部131,其支持叉部130。叉部130配置在第3臂部113的前端側;手部131配置在第3臂部113的基端側。第3臂部113,在俯視下與第4臂部114位於同一位置,亦即以與第4臂部114在縱方向上重疊的方式,配置在該第4臂部114的下方。換言之,第3臂部113與第4臂部114,可以在縱方向上重疊的方式同時固持2個基板W;第3臂部113的叉部130,具有作為搬運裝置70的下部拾取器的功能。
作為基板固持部分的叉部130,其基端側與手部131連接,其前端側具有分成2支的雙叉形狀。在叉部130的頂面設置了複數個高溫用墊部130a,叉部130用該等複數個高溫用墊部130a吸附、固持基板W。高溫用墊部130a,係由在例如0℃~300℃的溫度範圍可維持基板W的固持力的材料所構成,並吸附、固持由處理模組60進行過處理之後的高溫的基板W。關於高溫用墊部130a的構成材料,可選擇例如D0270或K8900等氟樹脂(氟橡膠),惟只要可在上述溫度範圍維持基板W的固持力,高溫用墊部130a的構成材料便無特別限定。另外,叉部130的形狀並非僅限於本實施態樣,亦可為例如平板形狀。
作為感測器配置部分的手部131,其基端側透過後述的第3關節123與第2臂部112的前端連接,其前端側與上述的叉部130連接。在手部131的前端側(叉部130側)的頂面,設置了作為附著物檢知感測器的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其用以測定附著於叉部130所固持之基板W的頂面或叉部130上的高溫用墊部130a的頂面的沉積物(反應生成物)的量。換言之,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配置在叉部130(第1末端執行器)的基端側。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宜配置成其頂面的高度位置與叉部130上所設置之高溫用墊部130a的頂面的高度位置大略一致。關於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可使用例如石英晶體微天平(QCM,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感測器,惟只要尤其可檢知高溫用墊部130a上的沉積物量,便不在此限。另外,與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連接的電線(圖中未顯示),如上所述的配置於第1臂部111的中空部以及第2臂部112的中空部,再埋設於第3臂部113的內部。因此,電線不會露出到臂部的外部。
另外,在第3臂部113的基端與第2臂部112的前端之間,更具體而言,在手部131的基端與第2臂部112的前端之間,設置了第3關節123。另外,在第3關節123的內部,設置了包含例如馬達等旋轉構件在內的驅動機構123a。第3臂部113,構成「藉由該驅動機構123a相對於第2臂部112以第3關節123為中心隨意旋轉(隨意迴旋)」的構造。
另外,亦可於第3臂部113,更設置了用以檢知基板W的位置的基板感測器(圖中未顯示),或用以檢知處理模組60內的基板支持部62的位置的支持部感測器,或是用以檢知轉移模組50或處理模組60的氛圍狀態的氛圍檢知感測器(圖中未顯示)。
第4臂部114,具有:叉部140(第2末端執行器),其於頂面固持基板W;以及手部141,其支持叉部140。叉部140配置在第4臂部114的前端側;手部141配置在第4臂部114的基端側。如上所述的,第4臂部114,以與第3臂部113在縱方向上重疊的方式,配置在該第3臂部113的上方,並具有作為搬運裝置70的上部拾取器的功能。
作為基板固持部分的叉部140,其基端側與手部141連接,其前端側具有分成2支的雙叉形狀。在叉部140的頂面設置了複數個低溫用墊部140a;叉部140用該等複數個低溫用墊部140a吸附、固持基板W。低溫用墊部140a,係由在例如-60℃~常溫程度(宜小於0℃)的溫度範圍可維持基板W的固持力的材料所構成,並吸附、固持由處理模組60進行過處理之後的低溫的基板W。關於低溫用墊部140a的構成材料,可選擇例如矽氧樹脂(矽氧橡膠),惟只要可在上述溫度範圍維持基板W的固持力,低溫用墊部140a的構成材料並無特別限定。另外,叉部140的形狀並非僅限於本實施態樣,亦可為例如平板形狀。
作為感測器配置部分的手部141,具有與上述的第3臂部113的手部131同樣的構造。亦即,手部141,其基端側與第2臂部112的前端連接,其前端側與叉部140連接,且在頂面設置了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41a。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41a,配置在叉部140(第2末端執行器)的基端側。關於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41a,可選擇例如石英晶體微天平感測器。
另外,在第4臂部114的基端與第2臂部112的前端之間,更具體而言,在手部141的基端與第3臂部113的手部131的基端之間,設置了第4關節124。第3關節123與第4關節124在俯視下設置於同一位置。另外,在第4關節124的內部,設置了包含例如馬達等旋轉構件在內的驅動機構124a。第4臂部114,構成「藉由該驅動機構124a相對於第2臂部112以第4關節124為中心隨意旋轉(隨意迴旋)」的構造。
另外,配置於搬運裝置70的沉積物檢知感測器的數量並無特別限定,可如上所述的分別設置於手部131、141,亦可僅設置於其中任一方。另外,例如,除了手部131、141之外,亦可更在叉部130、140設置其他的沉積物檢知感測器。
在搬運裝置70的下方,更具體而言,在轉移模組50的下方,如圖3所示的,設置了作為冷卻氣體供給單元的空氣冷卻器150。空氣冷卻器150,在內部將從入口側導入的乾燥空氣冷卻,並透過與出口側連接的空氣管160將其供給到搬運裝置70的內部(更具體而言係第1臂部111以及第2臂部112內的中空部)作為冷卻空氣。供給到搬運裝置70的內部的冷卻空氣,將因為例如驅動機構121a、122a、123a、124a的動作等而內部溫度上升的搬運裝置70冷卻。供搬運裝置70冷卻用的冷卻空氣,如圖3所示的,經由形成於搬運裝置70的下方(更具體而言係轉移模組50的下方)的排氣口162排出到外部。
圖4,係表示空氣冷卻器150的概略構造的剖面圖。如圖4所示的,空氣冷卻器150,具有:空氣導入孔151、冷卻機構152、溫度調節閥153以及空氣排出孔154。
空氣導入孔151,如前所述的將乾燥空氣導入空氣冷卻器150的內部。關於所導入之乾燥空氣,可使用例如工場動力。冷卻機構152,將經由空氣導入孔151導入空氣冷卻器150之內部的乾燥空氣冷卻。冷卻機構152的構造並無特別限定,只要可將乾燥空氣冷卻到吾人所期望之溫度即可。作為溫度調節部的溫度調節閥153,調節冷卻機構152所冷卻之乾燥空氣的冷卻溫度,亦即,經由後述的空氣排出孔154所排出之冷卻空氣的溫度。溫度調節閥153的動作可手動控制之,亦可由例如後述的控制部2自動控制之。溫度調節閥153的動作,例如,可根據設置於上述搬運臂之中空部的第2溫度感測器161的測定結果(亦即搬運裝置70的內部溫度)控制之。空氣排出孔154,如前所述的與空氣管160連接,並經由該空氣管160將冷卻空氣供給到第1臂部111以及第2臂部112的中空部。
在搬運裝置70的內部,更具體而言,在形成於搬運臂100的內部的中空部,如上所述的,可配置空氣管160與第2溫度感測器161。
空氣管160,一端側與空氣冷卻器150的空氣排出孔154連接,另一端側在搬運臂100的中空部內迂迴,而配置到搬運臂100的前端部附近(例如第4關節124的附近)。換言之,空氣管160,將來自空氣冷卻器150的冷卻空氣,從搬運臂100的前端部附近導入中空部內。另外,冷卻空氣的供給位置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如上所述的向搬運臂100的前端部附近供給,亦可向搬運臂100的各關節部(第1~第4關節121~124)供給,進而向發熱物(亦即各驅動機構121a~124a)直接供給冷卻空氣。
第2溫度感測器161,如圖3所示的,配置於搬運臂100的各軸(上述的第1~第4關節121~124)。複數個第2溫度感測器161,經常監測配置於上述的中空部的驅動機構121a~124a所導致之搬運裝置70的溫度上升,更具體而言,係搬運臂100的內部溫度的上升。搬運臂100的內部溫度,用於例如空氣冷卻器150所輸出之冷卻空氣的溫度控制。
另外,在本實施態樣之電漿處理裝置1中,上述的空氣冷卻器150與第2溫度感測器161,構成本發明技術之「溫度管理系統」。
回到圖1的說明。如上所述的,於電漿處理系統,設置了控制部2。控制部2,對令電漿處理裝置1實行在本發明中所述之各種步驟的電腦可執行命令,進行處理。控制部2,可以「控制電漿處理裝置1的各要件,以實行在此所述之各種步驟」的方式構成。在一實施態樣中,控制部2的一部分或全部亦可為電漿處理裝置1所包含。控制部2,亦可包含:處理部2a1、記憶部2a2以及通信介面2a3。控制部2,由例如電腦2a實現之。處理部2a1,可以「從記憶部2a2讀取程式,並實行所讀取之程式,藉此實行各種控制動作」的方式構成。該程式,可預先儲存於記憶部2a2,必要時亦可透過媒體取得之。所取得之程式,儲存於記憶部2a2,並由處理部2a1從記憶部2a2讀取、執行之。媒體,可為電腦2a可讀取的各種記錄媒體,亦可為與通信介面2a3連接的通信線路。處理部2a1,亦可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記憶部2a2,亦可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HDD(Hard Disk Drive,硬碟機)、SSD(Solid State Drive,固態硬碟),或其組合。通信介面2a3,亦可透過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等通信線路與電漿處理裝置1之間進行通信。另外,上述記憶媒體,可為暫態者,亦可為非暫態者。
以上,係針對各種例示之實施態樣進行說明,惟不限於上述例示之實施態樣,亦可為各種增設、省略、置換以及變更。另外,可將相異之實施態樣中的要件組合,以形成其他實施態樣。
<電漿處理裝置1的晶圓處理> 接著,針對使用以上述方式構成之電漿處理裝置1所實行的晶圓處理,進行說明。
首先,利用搬運裝置40,從吾人所期望的匣盒31將基板W取出,並搬入載入鎖定模組20a。之後,載入鎖定模組20a密閉、減壓。之後,載入鎖定模組20a的內部與轉移模組50的內部連通。
接著,利用搬運裝置70固持基板W,並將其從載入鎖定模組20a搬運到轉移模組50。此時,從載入鎖定模組20a搬運過來的處理前的基板W的溫度為常溫,故無論用搬運裝置70的叉部130、140的其中哪一個固持基板W,亦即,無論用高溫用墊部130a、低溫用墊部140a的其中哪一個固持基板W,均可。
接著,一處理模組60的閘閥60a開放,並利用搬運裝置70將基板W搬入該處理模組60。之後,閘閥60a關閉,並在處理模組60中對基板W實行吾人所期望的處理。
在對基板W所實行之吾人所期望的處理完成後,接著,閘閥60a開放,並利用搬運裝置70將基板W從處理模組60搬出。之後,閘閥60a關閉。
在此,當在處理模組60中對基板W實行高溫程序時,從該處理模組60搬出之基板W的溫度,可為例如200℃以上。另外,例如對基板W實行低溫程序時,從處理模組60搬出之基板W的溫度,可為小於例如0℃。像這樣,從處理模組60搬出之基板W的溫度,會對應在該處理模組60中所實行之處理的種類或條件而大幅變化。此時,若作為搬運對象的處理後的基板W的溫度,偏離設置在搬運裝置70的叉部上的固持用墊部的適當溫度範圍,則如上所述的,會因此而無法適當地搬運基板。具體而言,當例如基板W的溫度比固持用墊部的適當溫度範圍更低時,該固持用墊部無法確保基板W的必要固持力,可能會發生基板滑動,故必須降低搬運臂的移動速度。另一方面,當例如基板W的溫度比固持用墊部的適當溫度範圍更高時,可能會對該固持用墊部造成損壞,此時固持基板W本就很困難。
關於此點,在本實施態樣之搬運裝置70中,如上所述的,於搬運裝置70所具備的二個叉部130、140,分別配置了高溫用墊部130a與低溫用墊部140a。換言之,將叉部130、140,分別使用於高溫基板的搬運用臂部(在實施態樣中為叉部130)與低溫基板的搬運用的臂部(在實施態樣中為叉部140)。藉此,預先設定搬運裝置70的搬運條件,以在從實行高溫程序的處理模組60搬出基板W時,使用高溫用臂部(具備叉部130的第3臂部113),並在從實行低溫程序的處理模組60搬出基板W時,使用低溫用臂部(具備叉部140的第4臂部114),藉此,便可不受處理後之基板W的溫度的影響,而適當地從處理模組60搬出基板W。
另外,固持基板W之搬運用叉部的選擇,可對應例如在處理模組60所實行之程序的種類(亦即對應程序配方)預先決定之,惟此時,當同一的處理模組60內的程序內容變更時,必須手動變更配方中的叉部選擇設定。有鑑於此點,固持基板W之搬運用叉部的選擇,亦可根據上述的處理模組60中的第1溫度感測器63的測定結果而實行之。換言之,亦可根據支持基板W的基板支持部62的溫度(較佳的態樣為作為搬運對象的基板W的溫度),自動地選擇搬運用叉部。藉此,便可不受在處理模組60內所實行之基板處理的種類或條件的影響,而根據作為搬運對象之基板W的實測溫度,自動地選擇搬運用叉部,故即使程序內容有所變更時,仍無須手動變更設定。
另外,在本實施態樣中,係於搬運裝置70設置用以搬運高溫基板W的高溫用臂部與用以搬運低溫基板W的低溫用臂部各一支(合計2支),惟該等高溫用臂部與低溫用臂部的數量並無限定。例如,在上述實施態樣中係設置高溫用臂部與低溫用臂部各1支,以單個地搬運電漿處理裝置1的減壓部11的基板W,惟亦可構成「設置高溫用臂部與低溫用臂部各2支,以同時搬運2個以上的基板W」的構造。
在從處理模組60搬出基板W之後,接著,利用搬運裝置70,將基板W搬入載入鎖定模組20b。在將基板W搬入載入鎖定模組20b之後,載入鎖定模組20b密閉,然後開放於大氣中。另外,因為處理模組60的處理而成為高溫或低溫的基板W,可暫時地被固持在該載入鎖定模組20b中,以將溫度調節到常溫程度。在基板W的溫度被調整到常溫程度之後,令載入鎖定模組20b的內部與載入模組30的內部連通。
接著,利用搬運裝置40固持基板W,並將其從載入鎖定模組20b經由載入模組30送回到吾人所期望的匣盒31收納之。如是,電漿處理裝置1中的一連串晶圓處理便結束。
<功效> 如以上所述的,若根據本實施態樣,藉由適當地選擇搬運裝置70所具備之高溫用臂部(叉部130)與低溫用臂部(叉部140),便可不受處理模組60的處理之後的基板W的溫度的影響,換言之,不受處理模組60的基板處理的種類或條件的影響,而適當地搬運基板W。更具體而言,藉由將處理後的高溫的基板W,隔著高溫用墊部130a以叉部130固持之,便可防止在固持高溫基板時固持用墊部受到損壞,其結果,便可適當地搬運高溫基板。另外,藉由將處理後的低溫的基板W,隔著低溫用墊部140a以叉部140固持之,便可防止在固持低溫基板時發生基板滑動,其結果,便無須如以往那樣降低搬運臂的移動速度。
另外,若根據本實施態樣,便可在將作為搬運對象的基板W搬出處理模組60之前,針對該基板W的溫度,預先以第1溫度感測器63測定之。藉此,便可不受處理模組60所實行之基板處理的種類或條件的影響,換言之,不受作為搬運對象的基板W的溫度的影響,而適當地自動選擇在搬運裝置70中應該用高溫用臂部與低溫用臂部的其中哪一個搬出基板W。另外,此時,即使處理模組60內的程序內容有所變更,由於可自動地選擇高溫用臂部或低溫用臂部,故無須由例如操作者等以手動變更配方。
另外,如上所述的,具有多關節構造的搬運裝置70,會伴隨在該搬運裝置70的各軸(第1~第4關節121~124)內所設置之驅動機構121a~124a的動作而發熱、溫度上升。然後,當像這樣搬運裝置70的溫度上升時,如上所述的,可能會因此而導致基板W的搬運精度惡化。以往,為了防止因為該溫度上升而導致搬運精度惡化,會將搬運裝置的冷卻用的乾空氣供給到搬運裝置的內部(更具體而言係搬運臂的內部)。然而,當像這樣將乾空氣供給到搬運裝置的內部時,若從對環境的顧慮此等觀點來看,吾人實希望減少乾空氣的消耗量(流量),惟另一方面,縮減流量會導致冷卻能力不足,而會有搬運裝置的溫度上升此等問題存在。
關於此點,若根據上述實施態樣,如圖3所示的,在搬運裝置的冷卻用的乾空氣的供給路徑上,配置用以冷卻乾空氣(乾燥空氣)的空氣冷卻器150。換言之,取代如以往那樣將大致為常溫的乾空氣供給到搬運裝置70的搬運臂100內,而供給由空氣冷卻器150所冷卻的冷卻空氣。若根據本實施態樣,便可藉此用較以往更小流量之空氣實現搬運裝置70的冷卻,其結果,便可減少乾空氣的消耗量,同時防止因為溫度上升而導致基板W的搬運精度惡化。
另外,空氣冷卻器150,如上所述的,可根據設置於搬運裝置70的各軸的第2溫度感測器161(參照圖3)的測定結果(亦即搬運臂100的內部溫度),控制供給到該搬運臂100內的冷卻空氣的溫度。冷卻空氣的溫度控制,由例如空氣冷卻器150的溫度調節閥153實現之。像這樣,以第2溫度感測器161監測搬運裝置70的內部溫度,並因應該搬運裝置70的內部溫度上升控制冷卻空氣的吐出溫度,便可防止發生「該冷卻空氣對搬運裝置70的過度冷卻或冷卻能力不足」的情況,並防止基板W的搬運精度惡化,同時令乾空氣的消耗量最佳化。
另外,如上所述的,該溫度調節閥153的動作,可根據第2溫度感測器161的測定結果手動實行,或者亦可自動控制之。然而,從令冷卻空氣的溫度或乾空氣的消耗量最佳化此等觀點來看,溫度調節閥153的動作宜自動控制之。此時,溫度調節閥153的動作,可由例如控制部2控制之。
另外,在上述實施態樣之電漿處理裝置1中,例如因為開放處理模組60的閘閥60a時的吸入,或例如因為從大氣部10搬運過來的基板W,沉積物可能會附著於叉部130、140上的固持用墊部(高溫用墊部130a以及低溫用墊部140a)。然後,當像這樣沉積物附著於固持用墊部時,如上所述的,可能會因此而發生基板滑動。以往,為了防止因為該沉積物附著導致發生基板滑動,會對轉移模組50或搬運裝置70進行清潔(除去附著沉積物)。然而,附著於搬運裝置70的沉積物的量,會因為例如處理模組60所實行之基板處理的種類或運作率等而相異,故會有難以適當地確認清潔時序此等問題存在。
關於此點,若根據上述實施態樣,則如圖2或圖3所示的,係配置用以檢知在第3、第4臂部113、114的手部131、141上、叉部130、140上(更具體而言係在高溫用墊部130a以及低溫用墊部140a上)的沉積物附著量的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141a(QCM感測器)。作為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141a的QCM感測器,如圖5所示的,藉由利用「因為沉積物附著於水晶板的表面而共振頻率(圖5的縱軸)下降」的特性,便可檢知附著在該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141a上的沉積物的量。
然後,若根據本實施態樣,則係依照如是由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141a所檢知之共振頻率(沉積物的附著量),控制轉移模組50(搬運裝置70)的清潔時序。具體而言,可以「預先設定清潔開始時序基準閾值(圖5的虛線),並在(沉積物的附著量導致)所檢知之共振頻率低於該閾值的時序(圖5的虛線圓圈部分),指示開始清潔轉移模組50(搬運裝置70)」的方式構成。
像這樣,若根據本實施態樣,便可根據因為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141a而可視化之沉積物的附著量,控制清潔時序,故可不受處理模組60所實行之基板處理的種類或運作率等的影響,而在吾人所期望之沉積物量被測量到的時序,適當地實行清潔。當實施轉移模組50的清潔時,在該期間無法搬運基板W,必須停止電漿處理裝置1的運作。然而,藉由像這樣在吾人所期望之沉積物量累積時序實行清潔,便可將轉移模組50的清潔次數抑制在必要最小限度內,亦即,可將電漿處理裝置1的停機時間抑制在必要最低限度內。
另外,若根據本實施態樣,上述的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141a,係配置於高溫用墊部130a、低溫用墊部140a所配置之叉部130、140的附近的手部131、141的頂面。另外,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141a,係配置成與該等高溫用墊部130a、低溫用墊部140a頂面的高度位置大略一致。若根據本實施態樣,則係像這樣將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141a與高溫用墊部130a、低溫用墊部140a以大致相同的條件(設置位置、高度)配置。藉此,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141a上所附著之沉積物的量與高溫用墊部130a、低溫用墊部140a上所附著之沉積物的量為相同程度,故可更正確地檢知成為基板滑動原因的高溫用墊部130a、低溫用墊部140a上的沉積物的量。
另外,在上述實施態樣中,係像這樣根據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141a上的沉積物附著量(換言之,沉積物檢知感測器131a、141a上的污染狀態),控制轉移模組50(搬運裝置70)的清潔時序,惟亦可取而代之或更進一步根據處理模組60的內部狀態,控制清潔時序。具體而言,附著於高溫用墊部130a、低溫用墊部140a的沉積物的量,會與搬運基板W時之處理模組60內的污染狀態成正比。亦即,吾人認為,若例如處理模組60內所附著、浮遊之沉積物的量較多,則附著於高溫用墊部130a、低溫用墊部140a的沉積物的量較多,若處理模組60內的沉積物的量較少,則附著於高溫用墊部130a、低溫用墊部140a的沉積物的量較少。從該等觀點來看,亦可利用圖中未顯示之其他沉積物檢知感測器,檢知處理模組60內的污染狀態(沉積物的量),並根據該其他沉積物檢知感測器的測定結果,更進一步判斷是否實施轉移模組50(搬運裝置70)的清潔。
以上,係針對各種例示之實施態樣進行說明,惟不限於上述所例示之實施態樣,亦可為各種增設、省略、置換以及變更。另外,可將相異實施態樣中的要件組合,以形成其他實施態樣。
例如,在上述實施態樣中,係以實施態樣之搬運裝置70配置於作為基板處理系統的電漿處理系統的態樣為例,進行說明。然而,基板處理系統的種類不限於電漿處理系統,只要混有高溫程序與低溫程序,便可將實施態樣之搬運裝置70配置於任意的基板處理系統。
另外,配置搬運裝置70的模組,無須為像上述之轉移模組50那樣的真空搬運模組,亦可為在大氣氛圍下搬運基板W的模組。
1:電漿處理裝置 2:控制部 2a:電腦 2a1:處理部 2a2:記憶部 2a3:通信介面 10:大氣部 11:減壓部 20a,20b:載入鎖定模組 21a,21b:平台 22a,23a,22b,23b:閘閥 30:載入模組 31:匣盒 32:載入埠 40:搬運裝置 41:搬運臂 42:旋轉台 43:基台 50:轉移模組 51:減壓搬運室 60:處理模組 60a:閘閥 61:處理室 62:基板支持部 63:第1溫度感測器 64:電漿生成部 70:搬運裝置 71:平台 100:搬運臂 101:基台 111~114:第1臂部~第4臂部 121~124:第1關節~第4關節 121a,122a,123a,124a:驅動機構 130:叉部 131:手部 130a:高溫用墊部 131a:沉積物檢知感測器 140:叉部 140a:低溫用墊部 141:手部 141a:沉積物檢知感測器 150:空氣冷卻器 151:空氣導入孔 152:冷卻機構 153:溫度調節閥 154:空氣排出孔 160:空氣管 161:第2溫度感測器 162:排氣口 W:基板
[圖1] 係表示一實施態樣之基板處理系統的概略構造的俯視圖。 [圖2] 係表示一實施態樣之搬運裝置的概略構造的立體圖。 [圖3] 係表示一實施態樣之搬運裝置的概略構造的剖面圖。 [圖4] 係表示一實施態樣之空氣冷卻器的概略構造的剖面圖。 [圖5] 係表示沉積物檢知感測器的測定結果的一例的說明圖。
1:電漿處理裝置
2:控制部
2a:電腦
2a1:處理部
2a2:記憶部
2a3:通信介面
10:大氣部
11:減壓部
20a,20b:載入鎖定模組
21a,21b:平台
22a,23a,22b,23b:閘閥
30:載入模組
31:匣盒
32:載入埠
40:搬運裝置
41:搬運臂
42:旋轉台
43:基台
50:轉移模組
51:減壓搬運室
60:處理模組
60a:閘閥
61:處理室
62:基板支持部
63:第1溫度感測器
64:電漿生成部
70:搬運裝置
71:平台
101:基台
W:基板

Claims (13)

  1. 一種基板搬運系統,包含: 基板處理模組; 基板搬運模組,其與該基板處理模組連接;以及 至少1個控制部; 該基板處理模組,包含: 基板處理室; 基板支持部,其配置在該基板處理室內;以及 第1溫度感測器,其測定該基板支持部的溫度; 該基板搬運模組,包含: 基板搬運室; 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其配置在該基板搬運室內;以及 溫度管理系統; 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包含: 第1末端執行器,其具有第1固持用墊部,該第1固持用墊部可固持在該基板處理模組中高溫處理的基板; 第2末端執行器,其具有第2固持用墊部,該第2固持用墊部可固持在該基板處理模組中低溫處理的基板;以及 至少1個附著物檢知感測器,其配置在該第1末端執行器與該第2末端執行器的其中至少一方的附近; 該溫度管理系統,包含: 冷卻氣體供給單元,其將冷卻氣體供給到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內; 第2溫度感測器,其測定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內的溫度;以及 溫度調節部,其根據該第2溫度感測器的輸出,調節該冷卻氣體的溫度; 該至少1個控制部,實行以下步驟: 根據該第1溫度感測器的輸出,決定該基板支持部上的基板係以該第1末端執行器搬運,或以該第2末端執行器搬運;以及 根據該至少1個附著物檢知感測器的輸出,決定該基板搬運室內的清潔時序。
  2. 如請求項1之基板搬運系統,其中, 在該基板處理模組中高溫處理之基板的溫度,在0℃以上、300℃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搬運系統,其中, 該第1固持用墊部,由氟樹脂所構成。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基板搬運系統,其中, 在該基板處理模組中低溫處理之基板的溫度,小於0℃。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基板搬運系統,其中, 該第2固持用墊部,由矽氧樹脂所構成。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基板搬運系統,其中, 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包含: 基板固持部分;以及 感測器配置部分,其與該基板固持部分的基端部連接; 該附著物檢知感測器,配置在該感測器配置部分上。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基板搬運系統,其中, 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包含: 連結的複數個搬運臂;以及 複數個致動器,其配置於該複數個搬運臂的內部空間,並分別驅動該複數個搬運臂。
  8. 如請求項7之基板搬運系統,其中, 該冷卻氣體供給單元,為了冷卻該複數個致動器,將該冷卻氣體供給到該複數個搬運臂的內部空間。
  9. 如請求項7之基板搬運系統,其中, 該冷卻氣體供給單元,將該冷卻氣體供給到該複數個搬運臂各自的前端部分。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基板搬運系統,其中, 該冷卻氣體為乾空氣。
  11. 一種基板搬運系統, 包含: 基板處理模組; 基板搬運模組,其與該基板處理模組連接;以及 控制部; 該基板處理模組,包含: 基板處理室; 基板支持部,其配置在該基板處理室內;以及 溫度感測器,其測定該基板支持部的溫度; 該基板搬運模組,包含: 基板搬運室;以及 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其配置在該基板搬運室內; 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包含: 第1末端執行器,其具有第1固持用墊部,該第1固持用墊部可固持在該基板處理模組中高溫處理的基板;以及 第2末端執行器,其具有第2固持用墊部,該第2固持用墊部可固持在該基板處理模組中低溫處理的基板; 該控制部,根據該溫度感測器的輸出,決定該基板支持部上的基板係以該第1末端執行器搬運,或以該第2末端執行器搬運。
  12. 一種基板搬運系統,包含: 基板搬運室; 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其配置在該基板搬運室內;以及 控制部; 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包含: 末端執行器,其具有可固持基板的固持用墊部;以及 附著物檢知感測器,其配置在該末端執行器的附近; 該控制部,根據該附著物檢知感測器的輸出,決定該基板搬運室內的清潔時序。
  13. 一種基板搬運系統,包含: 基板搬運室; 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其配置在該基板搬運室內;以及 溫度管理系統; 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包含: 連結的複數個搬運臂;以及 複數個致動器,其配置於該複數個搬運臂的內部空間,並分別驅動該複數個搬運臂; 該溫度管理系統,包含: 氣體供給單元,其將乾空氣供給到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內; 溫度感測器,其測定該基板搬運機械裝置內的溫度;以及 溫度調節部,其根據該溫度感測器的輸出,冷卻該乾空氣。
TW112100714A 2022-01-19 2023-01-07 基板搬運系統 TW2023436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6599 2022-01-19
JP2022006599 2022-01-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3643A true TW202343643A (zh) 2023-11-01

Family

ID=87348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0714A TW202343643A (zh) 2022-01-19 2023-01-07 基板搬運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43643A (zh)
WO (1) WO20231399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86860A (ja) * 1990-11-21 1992-07-03 Hitachi Ltd 搬送機構
JP3645492B2 (ja) * 2000-02-01 2005-05-1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
JP4617278B2 (ja) * 2006-06-29 2011-01-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産業用ロボット
US8430620B1 (en) * 2008-03-24 2013-04-30 Novellus Systems, Inc. Dedicated hot and cold end effectors for improved throughput
JP5387444B2 (ja) * 2010-02-25 2014-01-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搬送装置および基板接合装置
JP5454286B2 (ja) * 2010-03-26 2014-03-26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
JP5614417B2 (ja) * 2012-01-05 2014-10-29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搬送システム
WO2015037701A1 (ja) * 2013-09-13 2015-03-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産業用ロボット
JP6837274B2 (ja) * 2015-06-30 2021-03-03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製造装置及び基板搬送方法
WO2019167235A1 (ja) * 2018-03-01 2019-09-06 株式会社Kokusai Electric 基板処理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17645A (ja) * 2018-07-26 2020-01-30 株式会社Kokusai Electric 基板処理装置
JP7124103B2 (ja) * 2018-09-27 2022-08-23 株式会社Kokusai Electric 基板処理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458156B2 (ja) * 2019-08-22 2024-03-2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載置台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9937A1 (ja)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9548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US20230282460A1 (en) Focus ring replacement method and plasma processing system
JP5650935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位置決め方法並びにフォーカスリング配置方法
JP5030542B2 (ja) 真空処理装置
CN109037126B (zh) 基板收纳容器、控制装置和异常探测方法
TW201015659A (en) Work-piece transfer systems and methods
JP4961893B2 (ja) 基板搬送装置及び基板搬送方法
JP2010192571A (ja) 基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基板搬送方法
JP2010093169A (ja) 基板搬送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22117671A (ja) 収納容器及び処理システム
JP4298238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システム
US20060181699A1 (en) Method of inspecting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spection program for executing the method
US20110224818A1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modifying substrate processing conditions and storage medium
TW202343643A (zh) 基板搬運系統
JP2012049306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11054679A (ja) 基板処理装置
JP2006284059A (ja) 処理装置、ファンフィルタユニット監視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31960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3234280A (ja) 基板処理ユニット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19186580A (ja) プラズマ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搬送方法
WO2023140259A1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KR102641232B1 (ko)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및 기판 처리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US20220148857A1 (en) Detection device, processing system, and transfer method
JP7257914B2 (ja) 基板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04221488A (ja) 基板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