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3043A -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3043A
TW202343043A TW112113225A TW112113225A TW202343043A TW 202343043 A TW202343043 A TW 202343043A TW 112113225 A TW112113225 A TW 112113225A TW 112113225 A TW112113225 A TW 112113225A TW 202343043 A TW202343043 A TW 2023430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sin
retardation layer
polarizing plate
retard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3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田聰司
有賀草平
笹川泰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3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304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3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with respect to th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 B32B7/035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with respect to th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using arrangements of stretched films, e.g. of mono-axially stretched films arranged alternate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6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8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案課題提供一種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其可有助於提供一種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仍具有優異耐久性之影像顯示裝置。 其解決手段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具有:第一相位差層,其具有彼此相對向的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偏光件,其配置於第一相位差層的第一主面側;第一樹脂層,其配置於第一相位差層的第二主面側;及第二樹脂層,其配置於偏光件與第一相位差層之間;前述第一相位差層係以樹脂薄膜的延伸薄膜構成,且滿足Re(450)<Re(550)的關係;前述第一樹脂層在100℃下的儲存彈性模數為1.0×10 6Pa以上;前述第二樹脂層的厚度為1μm以下,且包含樹脂及異氰酸酯化合物;在此,Re(450)及Re(550)分別為在23℃下利用波長450nm及波長550nm的光測定的面內相位差。

Description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近年來,由液晶顯示裝置及電致發光(EL)顯示裝置(例如,有機EL顯示裝置、無機EL顯示裝置)所代表的影像顯示裝置正在迅速普及。影像顯示裝置中代表上係使用偏光板及相位差板。在實用中廣泛使用偏光板與相位差板一體化而成的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例如專利文獻1)。近年來,隨著影像顯示裝置的用途擴展,有時要求以往不要求之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的耐久性。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325560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以往的課題而作出,其主要目在於提供一種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前述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可有助於提供一種即使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仍具有優異耐久性之影像顯示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1.本發明實施形態的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具備:第一相位差層,其具有彼此相對向的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偏光件,其配置於前述第一相位差層的前述第一主面側;第一樹脂層,其配置於前述第一相位差層的前述第二主面側;及第二樹脂層,其配置於前述偏光件與前述第一相位差層之間;前述第一相位差層係以樹脂薄膜的延伸薄膜構成,且滿足Re(450)<Re(550)的關係;前述第一樹脂層在100℃下的儲存彈性模數為1.0×10 6Pa以上;前述第二樹脂層的厚度為1μm以下,且包含樹脂及異氰酸酯化合物;在此,Re(450)及Re(550)分別為在23℃下利用波長450nm及波長550nm的光測定的面內相位差。 2.如上述1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亦可具有接著劑層,前述接著劑層係配置於上述第一相位差層與上述偏光件之間,且與上述第二樹脂層鄰接而配置;前述接著劑層係以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構成,藉由前述接著劑組成物中所含單體成分之莫耳分率的加權平均算出之辛醇/水分配係數logPow可為1.5以上且4.0以下。 3.如上述1或2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中,上述第二樹脂層亦可包含玻璃轉移溫度為85℃以上且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0000以上且小於500000的樹脂,上述第二樹脂層中之前述樹脂的含量可為50重量%以上且90重量%以下。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中,上述第二樹脂層中所含之上述異氰酸酯化合物亦可包含選自二異氰酸甲苯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伸茬基二異氰酸酯及其等的衍生物中之至少1者,且上述第二樹脂層中之前述異氰酸酯化合物的含量可為10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亦可具有第二相位差層,前述第二相位差層係配置於上述第一相位差層的上述第二主面側,且折射率特性顯示nz>nx=ny的關係;上述第一樹脂層可配置於上述第一相位差層與前述第二相位差層之間。 6.如上述5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中,上述第一樹脂層亦可作為接著層發揮功能。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中,上述第一樹脂層在100℃下的儲存彈性模數亦可為1.0×10 8Pa以上。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中,上述第一樹脂層在25℃下的儲存彈性模數亦可為1.0×10 9Pa以上。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中,上述第一樹脂層在25℃下的儲存彈性模數G’(25)相對於在100℃下的儲存彈性模數G’(100)的比(G’(25)/G’(100))亦可小於10.0。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中,上述第一相位差層亦可含有樹脂,前述樹脂包含:選自於由碳酸酯鍵及酯鍵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鍵結基;以及,選自於由下述通式(I)所示構成單元及下述通式(II)所示構成單元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構成單元,且具有正的折射率各向異性: [化學式1] [化學式2] 通式(I)及(II)中,R 1~R 3各自獨立為直接鍵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4的伸烷基,R 4~R 9各自獨立為氫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4~1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乙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乙炔基、具有取代基的硫原子、具有取代基的矽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或氰基;惟,R 4~R 9可互相相同或不同,R 4~R 9中相鄰之至少2個基亦可互相鍵結形成環。 11.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裝置具備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發明效果 利用本發明實施形態,可實現一種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其可有助於提供一種即使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仍具有優異耐久性之影像顯示裝置。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又,附圖是為了使說明更明確,因此與實施形態相比,有時對各部的寬度、厚度、形狀等進行示意性的表示,僅為一例,並不限定本發明的解釋。
(術語及符號的定義) 本說明書中的術語及符號的定義如下。 (1)折射率(nx、ny、nz) 「nx」是面內的折射率達最大的方向(即,慢軸方向)的折射率,「ny」是在面內與慢軸正交的方向(即,快軸方向)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2)面內相位差(Re) 「Re(λ)」為在23℃下利用波長λnm的光測定的薄膜的面內相位差。例如,「Re(450)」為在23℃下利用波長450nm的光測定的薄膜的面內相位差。Re(λ)係將薄膜的厚度設為d(nm)時,藉由式:Re=(nx-ny)×d來求出。 (3)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 「Rth(λ)」為在23℃下利用波長λnm的光測定的薄膜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例如,「Rth(450)」為在23℃下利用波長450nm的光測定的薄膜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λ)係將薄膜的厚度設為d(nm)時,藉由式:Rth=(nx-nz)×d來求出。 (4)Nz係數 Nz係數係藉由Nz=Rth/Re來求出。 (5)角度 本說明書中提及角度時,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則該角度包含往順時針方向及往逆時針方向這兩個方向的角度。
A.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圖1為示意顯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的概略構成的剖面圖。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100具有:具有彼此相對向的第一主面21a及第二主面21b的第一相位差層21、配置於第一相位差層21的第一主面21a側的偏光板10、第二樹脂層50及接著層60、以及配置於第一相位差層21的第二主面21b側的第一樹脂層30、第二相位差層22及黏著劑層40。偏光板10自第一相位差層21側起依序包含有偏光件11及保護層12。在偏光件11與第一相位差層21之間未配置保護層,第二樹脂層50係與偏光件11鄰接而配置,可作為偏光件11的保護材發揮功能。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100代表上在影像顯示裝置中係配置成使偏光件11較第一相位差層21更靠視辨側。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100例如可藉由將偏光件11與保護層12積層而得之偏光板10及其他層積層來獲得。
圖式例中,偏光板10包含有偏光件11與配置於偏光件11之單側的保護層12,亦可更包含配置於偏光件11之另一側的第二保護層。又,偏光板10包含有偏光件11與保護層12,但亦可省略保護層12。
第二樹脂層50可降低偏光件11可能給其他構件帶來的影響(可具有阻隔功能)。例如,可抑制偏光件中可包含的碘移動,而在將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搭載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可顯著抑制影像顯示裝置的金屬構件腐蝕。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100亦可更具有所述樹脂層(例如,配置於第二相位差層22與黏著劑層40之間的第三樹脂層)。
第一相位差層21係以樹脂薄膜的延伸薄膜構成,且滿足Re(450)<Re(550)的關係。第一相位差層21的Re(550)代表上為100nm~200nm。第一相位差層21的慢軸與偏光件11的吸收軸構成的角度宜為40°~50°,較宜為42°~48°,更宜為44°~46°,尤宜為約45°;或者,宜為130°~140°,較宜為132°~138°,更宜為134°~136°,尤宜為約135°。
構成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的各構件可透過任意適當的接著層積層。作為接著層的具體例,可舉出接著劑層、黏著劑層。第一相位差層21係透過接著層60積層於第二樹脂層50。接著層60可為黏著劑層(例如,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亦可為接著劑層。為黏著劑層時,其厚度宜為5μm~10μm。藉由製成接著劑層,可使接著層的厚度非常薄(例如使其小於5μm),而可大大有助於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的薄型化。雖然未圖示,但保護層12例如係透過接著劑層(宜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貼合於偏光件11。接著劑層的厚度例如為0.05μm以上,宜為0.4μm~3.0μm,較宜為0.6μm~2.2μm。
利用配置於第一相位差層21的第二主面21b側的黏著劑層40,例如,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100可貼附於影像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影像顯示面板。黏著劑層40的厚度宜為10μm~20μm。黏著劑層40例如係以丙烯酸系黏著劑構成。雖然未圖示,但在實用中剝離襯墊係被貼合於黏著劑層40的表面。剝離襯墊可暫時黏附直到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供於使用之前。藉由使用剝離襯墊,例如可保護黏著劑層40,並形成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的捲材。
第一樹脂層30可為樹脂的硬化層,可為樹脂的固化層,亦可為由該等的組合構成的層。第一樹脂層30宜直接接觸第一相位差層21而配置(直接形成於第一相位差層21上)。一實施形態中,第一樹脂層30可作為用以將第一相位差層21與第二相位差層22固接的接著層發揮功能。
第一樹脂層30在100℃下的儲存彈性模數G’(100)為1.0×10 6Pa以上,宜為1.0×10 8Pa以上,較宜為3.0×10 8Pa以上。另一方面,第一樹脂層30在100℃下的儲存彈性模數G’(100)宜為1.0×10 10Pa以下。
第一樹脂層30在25℃下的儲存彈性模數G’(25)宜為1.0×10 6Pa以上,較宜為1.0×10 9Pa以上,更宜為1.5×10 9Pa以上。另一方面,第一樹脂層30在25℃下的儲存彈性模數G’(25)宜為1.0×10 10Pa以下。第一樹脂層30在25℃下的儲存彈性模數G’(25)相對於在100℃下的儲存彈性模數G’(100)的比(G’(25)/G’(100))宜大於1.0,較宜為3.0以上。另一方面,G’(25)/G’(100)宜小於10.0,較宜為8.0以下。
藉由設置第一樹脂層,可實現一種即使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仍具有優異耐久性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具體而言,可實現一種即使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仍抑制住裂痕及剝落的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詳情如下。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使用的第一相位差層展現非常優異的圓偏光特性,因此可實現一種具有非常優異抗反射功能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圓偏光板)。進而,所述第一相位差層藉由與後述折射率特性展現nz>nx=ny關係的第二相位差層組合使用,可實現抗反射功能的廣視角化。另一方面,構成第一相位差層的樹脂薄膜的延伸薄膜其熱收縮大及吸水率高,因此有時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的可靠性不充分,進而有時在漸成為與特性相關之近年新基準的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會發生裂痕及/或剝落。利用本發明實施形態,藉由設置第一樹脂層,維持第一相位差層優異的特性,並且以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整體來說,可顯著改善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的耐久性及可靠性。結果,可實現一種即使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仍抑制住裂痕及剝落的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又,藉由併用第一樹脂層與第二樹脂層,可提供一種具有極優異耐久性之影像顯示裝置。此外,上述機制乃推定,本發明實施形態不受該機制限定或約束。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中亦可包含的第二相位差層22的折射率特性代表上顯示nz>nx=ny的關係。藉由設置所述相位差層,可良好地防止斜向的反射,而可實現防抗反射功能的廣視角化。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亦可具有進一步的相位差層(未圖示)。進一步的相位差層的光學特性(例如,折射率特性、面內相位差、Nz係數、光彈性係數)、厚度、配置位置等可根據目的適當設定。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可為單片狀,亦可為長條狀。本說明書中「長條狀」是指相對於寬度而言長度充分長的細長形狀,例如,包括相對於寬度而言長度為10倍以上、宜20倍以上的細長形狀。長條狀的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可捲繞成卷狀。
B.偏光件 偏光件11可採用任意適當的偏光件。例如,偏光件可由單層樹脂薄膜製作,亦可使用兩層以上的積層體來製作。
作為由單層樹脂薄膜構成之偏光件的具體例,可舉出對聚乙烯醇(PVA)系薄膜、部分縮甲醛化PVA系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薄膜等親水性高分子薄膜實施利用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質進行的染色處理及延伸處理所得者、PVA的脫水處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脫鹽酸處理物等多烯系定向薄膜等。從光學特性優異的方面出發,宜使用對PVA系薄膜用碘進行染色並進行單軸延伸而得的偏光件。
上述利用碘進行的染色例如係藉由將PVA系薄膜浸漬於碘水溶液來進行。上述單軸延伸的延伸倍率宜為3~7倍。延伸可在染色處理後進行,亦可邊染色邊進行。又,亦可延伸後進行染色。視需要,對PVA系薄膜實施膨潤處理、交聯處理、洗淨處理、乾燥處理等。例如,藉由在染色前將PVA系薄膜浸漬於水中進行水洗,不僅可洗淨PVA系薄膜表面的污垢或抗黏結劑,還可使PVA系薄膜膨潤從而防止染色不均等。
作為上述使用兩層以上的積層體而得的偏光件的具體例,可舉出:樹脂基材與積層於該樹脂基材的PVA系樹脂層(PVA系樹脂薄膜)的積層體、或使用樹脂基材與塗佈形成於該樹脂基材的PVA系樹脂層的積層體而得的偏光件。使用樹脂基材與塗佈形成於該樹脂基材的PVA系樹脂層的積層體而得的偏光件例如可如下來製作:將PVA系樹脂溶液塗佈於樹脂基材,使其乾燥而在樹脂基材上形成PVA系樹脂層,獲得樹脂基材與PVA系樹脂層的積層體;對該積層體進行延伸及染色,將PVA系樹脂層製成偏光件。本實施形態中,宜在樹脂基材的單側形成含鹵化物與聚乙烯醇系樹脂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層。延伸代表上包括使積層體浸漬於硼酸水溶液中進行延伸。進而,延伸視需要還可包括在硼酸水溶液中延伸前將積層體在高溫(例如,95℃以上)下進行空中延伸。並且,本實施形態中,宜將積層體供於乾燥收縮處理,前述乾燥收縮處理係一邊將積層體沿長邊方向輸送一邊進行加熱,藉此使其在寬度方向收縮2%以上。代表上,本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包括對積層體依序實施空中輔助延伸處理、染色處理、水中延伸處理及乾燥收縮處理。藉由導入輔助延伸,即使是在將PVA塗佈於熱塑性樹脂上的情況下,也可提高PVA的結晶性,而可實現高度光學特性。又,藉由同時事先提高PVA的定向性,從而在後面的染色步驟或延伸步驟中浸漬於水中時,可防止PVA的定向性降低或溶解等問題,而可實現高度光學特性。進而,在將PVA系樹脂層浸漬於液體時,與PVA系樹脂層不含鹵化物的情況相比,可抑制聚乙烯醇分子的定向紊亂、及定向性降低。藉此,經過染色處理及水中延伸處理等將積層體浸漬於液體而進行的處理步驟而得之偏光件的光學特性會提高。進而,藉由利用乾燥收縮處理使積層體在寬度方向收縮,可提高光學特性。所得樹脂基材/偏光件的積層體可直接使用(即,可將樹脂基材作為偏光件的保護層),亦可在從樹脂基材/偏光件的積層體將樹脂基材剝離的剝離面、或與剝離面相反側的面積層符合目的的任意適當的保護層而使用。所述偏光件的製造方法的詳情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12-73580號公報、日本專利第6470455號中。本說明書中係援用該等公報其全部記載作為參考。
偏光件的厚度宜為15μm以下,較宜為12μm以下,更宜為10μm以下,尤宜為8μm以下,特別宜為5μm以下。偏光件的厚度的下限例如可為1μm。偏光件的厚度若在所述範圍內,便可良好地抑制加熱時的捲曲及可獲得良好之加熱時的外觀耐久性。
偏光件宜在波長380nm~780nm中任意波長下顯示吸收二色性。偏光件的單體透射率例如為41.5%~46.0%,宜為43.0%~46.0%,較宜為44.5%~46.0%。偏光件的偏光度宜為97.0%以上,較宜為99.0%以上,更宜為99.9%以上。
C.保護層 保護層12及未圖示的第二保護層分別係以可用作偏光件的保護層之任意適當的薄膜形成。關於作為該薄膜的主成分之材料的具體例,可舉出三醋酸纖維素(TAC)等纖維素系樹脂、或聚酯系、聚乙烯醇系、聚碳酸酯系、聚醯胺系、聚醯亞胺系、聚醚碸系、聚碸系、聚苯乙烯系、環狀烯烴系(例如,聚降𦯉烯系)、聚烯烴系、(甲基)丙烯酸系、乙酸酯系等透明樹脂等。又,亦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系、胺甲酸乙酯系、(甲基)丙烯酸系胺甲酸乙酯系、環氧系、聚矽氧系等熱硬化型樹脂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等。此外,例如亦可舉出矽氧烷系聚合物等玻璃質系聚合物。又,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1-343529號公報(WO01/37007)中記載的聚合物薄膜。作為該薄膜的材料,例如可使用含有在側鏈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醯亞胺基的熱塑性樹脂與在側鏈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以及腈基的熱塑性樹脂的樹脂組成物,例如,可舉出具有由異丁烯與N-甲基馬來醯亞胺構成的交替共聚物、與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樹脂組成物。該聚合物薄膜例如可為上述樹脂組成物的擠製成形物。
保護層12在85℃的環境下放置240小時後的收縮率宜小於0.05%,較宜為0.04%以下,更宜為0.03%以下。收縮率越小越好,其下限例如可為0.01%。收縮率若在所述範圍內,便可更良好地抑制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的偏光件的裂痕及與偏光件與相位差層的剝落。保護層12宜以三醋酸纖維素(TAC)薄膜或環狀烯烴系樹脂薄膜構成。TAC薄膜及環狀烯烴系樹脂薄膜宜藉由擠製或澆鑄來製膜,而在成膜時不包含延伸。結果,殘留應力小,因此可實現上述所期望的收縮率。
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代表上係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的視辨側,保護層12係配置於視辨側。因此,可視需要對保護層12實施硬塗(HC)處理、抗反射處理、抗黏處理、防眩處理等表面處理。進而/或者,可視需要對保護層12實施有改善透過偏光太陽眼鏡視辨時之視辨性的處理(代表上為賦予(橢)圓偏光功能、賦予超高相位差)。藉由實施所述處理,即使在透過偏光太陽眼鏡等偏光透鏡視辨顯示畫面的情況下,仍可實現優異的視辨性。因此,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亦適合應用於可在室外使用的影像顯示裝置。
保護層的厚度代表上為300μm以下,宜為100μm以下,較宜為5μm~80μm,更宜為10μm~60μm。此外,實施了表面處理時,保護層的厚度為包括表面處理層的厚度在內的厚度。
第二保護層在一實施形態中宜為光學各向同性。本說明書中,「光學各向同性」是指面內相位差Re(550)為0nm~10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50)為-10nm~+10nm。
D.第一相位差層 D-1.第一相位差層的特性 第一相位差層21的面內相位差Re(550)如上述為100nm~200nm,宜為110nm~180nm,較宜為120nm~160nm,更宜為130nm~150nm。即,第一相位差層可作為所謂λ/4板發揮功能。
第一相位差層如上述滿足Re(450)<Re(550)的關係,宜還滿足Re(550)<Re(650)的關係。即,第一相位差層展現相位差值根據測定光的波長而變大的逆色散波長依存性。第一相位差層的Re(450)/Re(550)例如大於0.5且小於1.0,宜為0.7~0.95,較宜為0.75~0.92,更宜為0.8~0.9。Re(650)/Re(550)宜為1.0以上且小於1.15,較宜為1.03~1.1。
第一相位差層如上述具有面內相位差,因此具有nx>ny的關係。第一相位差層只要具有nx>ny的關係,則展現任意適當的折射率特性。第一相位差層的折射率特性代表上展現nx>ny≥nz的關係。此外,此處「ny=nz」不僅包含ny與nz完全相同的情況,還包含實質上相等的情況。因此,可在不損害本發明效果的範圍下有成為ny<nz的情況。第一相位差層的Nz係數宜為0.9~2.0,較宜為0.9~1.5,更宜為0.9~1.2。藉由滿足所述關係,從而將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可實現非常優異的反射色相。
第一相位差層的厚度可設定成可作為λ/4板最適當地發揮功能。換言之,厚度可設定成可獲得所期望的面內相位差。具體而言,厚度宜為15μm~70μm,更宜為20μm~60μm,最宜為20μm~50μm。
第一相位差層在80℃~125℃下加熱至180分鐘為止的時間時慢軸方向的收縮率例如為4%以下,宜為3.5%以下,較宜為3%以下。收縮率越小越好,其下限例如可為0.5%。第一相位差層的收縮率若在所述範圍內,可更良好地抑制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的裂痕。
構成第一相位差層的延伸薄膜的斷裂伸長率宜為200%以上,較宜為210%以上,更宜為220%以上,尤宜為245%以上。斷裂伸長率的上限例如可為500%。構成第一相位差層的延伸薄膜的斷裂伸長率若在所述範圍內,藉由與上述收縮率所帶來之效果的相乘效果,可更良好地抑制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的裂痕。此外,本說明書中「斷裂伸長率」是指在預定的延伸溫度(例如,Tg-2℃)下的固定端單軸延伸中薄膜斷裂時的伸長率。
第一相位差層其光彈性係數的絕對值宜為20×10 -12(m 2/N)以下,較宜為1.0×10 -12(m 2/N)~15×10 -12(m 2/N),更宜為2.0×10 -12(m 2/N)~12×10 -12(m 2/N)。光彈性係數的絕對值若在所述範圍內,將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應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可抑制顯示不均。
D-2.第一相位差層的構成材料 第一相位差層代表上為含有包含選自於由碳酸酯鍵及酯鍵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鍵結基的樹脂。換言之,第一相位差層含有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或聚酯碳酸酯系樹脂(以下,有時將該等統一僅稱為聚碳酸酯系樹脂)。
聚碳酸酯系樹脂在一實施形態中包含:源自茀系二羥基化合物的構成單元;源自異山梨醇系二羥基化合物的構成單元;源自選自於由脂環式二醇、脂環式二甲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或聚乙二醇、以及伸烷基二醇或螺甘油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二羥基化合物的構成單元。理想的是,聚碳酸酯系樹脂包含:源自茀系二羥基化合物的構成單元;源自異山梨醇系二羥基化合物的構成單元;源自脂環式二甲醇的構成單元以及/或源自二乙二醇、三乙二醇或聚乙二醇的構成單元,進一步宜包含:源自茀系二羥基化合物的構成單元;源自異山梨醇系二羥基化合物的構成單元;源自二乙二醇、三乙二醇或聚乙二醇的構成單元。聚碳酸酯系樹脂視需要可包含有源自其他二羥基化合物的構成單元。此外,本發明中可適合使用的聚碳酸酯系樹脂的詳情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14-1029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4-2626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5-2128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5-21281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5-212818號公報中,本說明書中係援用該記載作為參考。
聚碳酸酯系樹脂在一實施形態中包含選自於由上述通式(I)所示構成單元及/或上述通式(II)所示構成單元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構成單元。該等構成單元為2價之源自寡聚茀的構成單元,以下有時稱為寡聚茀構成單元。這種聚碳酸酯系樹脂具有正的折射率各向異性。
第一相位差層在一實施形態中亦可進一步含有丙烯酸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的含量代表上為0.5質量%~1.5質量%。此外,本說明書中,「質量」單位的百分率或份與「重量」單位的百分率或份之含義相同。
第一相位差層在一實施形態中亦可進一步含有抗氧化劑。抗氧化劑可使用任意適當的化合物。作為具體例,可舉出新戊四醇-肆[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商品名「Irganox1010」(BASF公司製)、1,3,5-三甲基-2,4,6-參(3,5-二三級丁基-4-羥苄基)苯:商品名「Irganox1330」(BASF公司製)、參(3,5-二三級丁基-4-羥苄基)異氰脲酸酯:商品名「Irganox3114」(BASF公司製)、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酸硬脂酯:商品名「Irganox1076」(BASF公司製)、2,2’-硫二乙基雙[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商品名「Irganox1035」(BASF公司製)、N,N’-六亞甲基雙[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醯胺]:商品名「Irganox1098」(BASF公司製)、雙[3-(3-三級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酸][伸乙基雙(氧伸乙基)]酯:商品名「Irganox245」(BASF公司製)、1,6-己二醇雙[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商品名「Irganox259」(BASF公司製)、4-[[4,6-雙(辛硫基)-1,3,5-三𠯤-2-基]胺基]-2,6-二三級丁基酚:商品名「Irganox565」(BASF公司製)、2,2’-亞甲基雙[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商品名「ADK STAB LA-31」(ADEKA公司製)等。抗氧化劑的含量代表上為1.5質量%~3.5質量%。
D-2-1.聚碳酸酯系樹脂 <寡聚茀構成單元> 寡聚茀構成單元係以上述通式(I)或(II)表示。通式(I)及(II)中,R 1~R 3各自獨立為直接鍵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4的伸烷基,R 4~R 9各自獨立為氫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4~1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乙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乙炔基、具有取代基的硫原子、具有取代基的矽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或氰基。惟,R 4~R 9可互相相同或不同,R 4~R 9中相鄰之至少2個基可互相鍵結形成環。
聚碳酸酯系樹脂中寡聚茀構成單元的含量,相對於樹脂整體宜為1質量%~40質量%,較宜為10質量%~35質量%,更宜為15質量%~30質量%,尤宜為18質量%~25質量%。寡聚茀構成單元的含量過多時,有發生光彈性係數過大、可靠性不充分、相位差展現性不充分等問題之虞。進而,寡聚茀構成單元在樹脂中所佔的比率高,因此有時分子設計的幅度變窄,而在要求樹脂改質時難以改良。另一方面,假設即便利用非常少量的寡聚茀構成單元也可獲得所期望的逆色散波長依存性,此時,光學特性便會隨著寡聚茀構成單元的含量稍微波動而敏感地變化,因此有時難以使各特性落入一定範圍內之方式來製造。
寡聚茀構成單元的詳情例如記載於國際公開第2015/159928號手冊中。本說明書中係援用該公報作為參考。
<其他結構單元> 聚碳酸酯系樹脂代表上除了寡聚茀構成單元外還可包含其他構成單元。一實施形態中,其他構成單元宜可源自二羥基化合物或二酯化合物。為了展現所欲之逆色散波長性,需要將具有正的固有雙折射的構成單元與具有負的固有雙折射的寡聚茀構成單元一起組入聚合物結構中,因此作為共聚的其他單體,更宜為作為具有正的雙折射的構成單元的原料之二羥基化合物或二酯化合物。
作為共聚單體,可舉出可導入含芳香族環的構成單元的化合物、與未導入含芳香族環的構成單元即以脂肪族結構構成的化合物。
以下舉出前述以脂肪族結構構成的化合物的具體例。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1,2-丁二醇、1,5-庚二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2-十二烷二醇等直鏈脂肪族烴的二羥基化合物;新戊二醇、伸己二醇等支鏈脂肪族烴的二羥基化合物;1,2-環己二醇、1,4-環己二醇、1,3-金剛烷二醇、氫化雙酚A、2,2,4,4-四甲基-1,3-環丁二醇等所例示之作為脂環式烴的二級醇、及三級醇的二羥基化合物;1,2-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三環癸烷二甲醇、五環十五烷二甲醇、2,6-十氫萘二甲醇、1,5-十氫萘二甲醇、2,3-十氫萘二甲醇、2,3-降𦯉烷二甲醇、2,5-降𦯉烷二甲醇、1,3-金剛烷二甲醇、檸檬烯等由萜烯化合物衍生的二羥基化合物等所例示之作為脂環式烴的一級醇的二羥基化合物;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氧伸烷基二醇類;異山梨醇等具有環狀醚結構的二羥基化合物;螺甘油、二㗁烷二醇等具有環狀縮醛結構的二羥基化合物;1,2-環己烷二羧酸、1,3-環己烷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等脂環式二羧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
以下舉出前述可導入含芳香族環的構成單元的化合物的具體例。2,2-雙(4-羥苯基)丙烷、2,2-雙(3-甲基-4-羥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乙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苯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苯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雙(4-羥苯基)甲烷、1,1-雙(4-羥苯基)乙烷、2,2-雙(4-羥苯基)丁烷、2,2-雙(4-羥苯基)戊烷、1,1-雙(4-羥苯基)-1-苯基乙烷、雙(4-羥苯基)二苯基甲烷、1,1-雙(4-羥苯基)-2-乙基己烷、1,1-雙(4-羥苯基)癸烷、雙(4-羥基-3-硝苯基)甲烷、3,3-雙(4-羥苯基)戊烷、1,3-雙(2-(4-羥苯基)-2-丙基)苯、1,3-雙(2-(4-羥苯基)-2-丙基)苯、2,2-雙(4-羥苯基)六氟丙烷、1,1-雙(4-羥苯基)環己烷、雙(4-羥苯基)碸、2,4’-二羥基二苯基碸、雙(4-羥苯基)硫化物、雙(4-羥基-3-甲基苯基)硫化物、雙(4-羥苯基)二硫化物、4,4’-二羥基二苯基醚、4,4’-二羥基-3,3’-二氯二苯基醚等芳香族雙酚化合物;2,2-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雙(4-(2-羥基丙氧基)苯基)丙烷、1,3-雙(2-羥基乙氧基)苯、4,4’-雙(2-羥基乙氧基)聯苯、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碸等具有鍵結於芳香族基的醚基的二羥基化合物;對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4,4’-二苯基二甲酸、4,4’-二苯基醚二甲酸、4,4’-二苯基酮二甲、4,4’-二苯氧基乙烷二甲酸、4,4’-二苯基碸二甲酸、2,6-萘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甲酸。
此外,上述中舉出的脂肪族二羧酸及芳香族二甲酸成分其二羧酸其本身可作為前述聚酯碳酸酯的原料,但根據製造法,亦可將甲基酯體、苯基酯體等二羧酸酯、或二羧酸醯鹵等二羧酸衍生物作為原料。
作為共聚單體,亦可將以往作為具有具負雙折射的構成單元的化合物周知之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羥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等具有茀環的二羥基化合物、具有茀環的二羧酸化合物與寡聚茀化合物組合使用。
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使用的樹脂中,利用前述具有脂環式結構的化合物可導入之構成單元中,又宜含有下述式(III)所示之構成單元作為共聚成分。 [化學式3]
作為可導入前述式(III)之構成單元的二羥基化合物,可使用螺甘油。
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使用的樹脂中,前述式(III)所示構成單元宜含有5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上限進一步宜為70質量%以下,尤宜為50質量%以下。下限進一步宜為10質量%以上,較宜為20質量%以上,尤宜為25質量%以上。前述式(III)所示構成單元的含量若為前述下限以上,便可獲得充分的機械物性或耐熱性、低的光彈性係數。進而,與丙烯酸系樹脂的相溶性提高,可進一步提高所得樹脂組成物的透明性。又,螺甘油由於聚合反應的速度比較慢,因此藉由將含量抑制為前述上限以下,變得容易控制聚合反應。
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使用的樹脂還可具有下述式(IV)所示的構成單元作為共聚成分。 [化學式4]
作為可導入前述式(IV)所示構成單元的二羥基化合物,可舉出處於立體異構物關係之異山梨醇(ISB)、異甘露醇、異艾杜醇(isoidide)。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使用的樹脂中,前述式(IV)所示構成單元宜含有5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上限進一步宜為70質量%以下,尤宜為50質量%以下。下限進一步宜10質量%以上,尤宜15質量%以上。前述式(IV)所示構成單元的含量若為前述下限以上,可獲得充分的機械物性或耐熱性、低的光彈性係數。又,前述式(IV)所示構成單元具有吸水性高的特性,因此前述式(IV)所示構成單元的含量若為前述上限以下,便可將由吸水引起之成形體的尺寸變化抑制在允許範圍內。
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使用的樹脂亦可更包含另外的構成單元。此外,有時將前述構成單元稱為「其他構成單元」。作為具有其他構成單元的單體,較宜採用1,4-環己烷二甲醇、三環癸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羧酸(及其衍生物),尤宜為1,4-環己烷二甲醇與三環癸烷二甲醇。包含源自該等單體的構成單元的樹脂之光學特性或耐熱性、機械特性等的平衡優異。又,二酯化合物的聚合反應性比較低,因此由提高反應效率的觀點出發,宜不使用含有寡聚茀構成單元的二酯化合物以外的二酯化合物。
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使用的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宜為110℃以上且160℃以下。上限進一步宜為155℃以下,較宜為150℃以下,尤宜為145℃以下。下限進一步宜為120℃以上,尤宜為130℃以上。玻璃轉移溫度為上述範圍外時,有耐熱性變差的傾向,而有在薄膜成形後發生尺寸變化、第一相位差層的使用條件下質量的可靠性變差的可能。另一方面,玻璃轉移溫度若過高,則有時會在薄膜成形時發生薄膜厚度不均、或薄膜變脆、延伸性變差,又,有時會損害薄膜的透明性。
D-2-2.丙烯酸系樹脂 丙烯酸系樹脂係使用作為熱塑性樹脂的丙烯酸系樹脂。作為丙烯酸系樹脂的構成單元的單體,例如可舉出以下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三級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羥丙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乙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異𦯉酯、(甲基)丙烯酸降𦯉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醯酯、(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馬來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六氫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五甲基哌啶酯、(甲基)丙烯酸四甲基哌啶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環戊酯、丙烯酸環戊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庚酯、丙烯酸環庚酯、甲基丙烯酸環辛酯、丙烯酸環辛酯、甲基丙烯酸環十二烷基酯、丙烯酸環十二烷基酯。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組合2種以上單體來使用的形態可舉出:2種以上單體的共聚、1種單體的均聚物之2種以上的混合、及該等的組合。進而,亦可併用可與該等丙烯酸系單體共聚的其他單體(例如,烯烴系單體、乙烯基系單體)。
丙烯酸系樹脂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構成單元。丙烯酸系樹脂中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構成單元的含量宜為70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下限較宜為80質量%以上,更宜為90質量%以上,尤宜為95質量%以上。若在該範圍內,便可獲得與本發明聚碳酸酯系樹脂之優異的相溶性。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的構成單元,宜使用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苯乙烯。藉由使丙烯酸甲酯共聚,可提高熱穩定性。藉由使用(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苯乙烯,可調整丙烯酸系樹脂的折射率,因此藉由配合要組合的樹脂的折射率,可提高所得樹脂組成物的透明性。藉由使用所述丙烯酸系樹脂,可獲得拉伸性及相位差展現性優異且霧度小的逆色散相位差薄膜。
丙烯酸系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0以上且200,000以下。下限宜為30,000以上,尤宜為50,000以上。上限宜為180,000以下,尤宜為150,000以下。分子量若在所述範圍內,可獲得與聚碳酸酯系樹脂的相溶性,藉此可提高最終的相位差薄膜(相位差層)的透明性,且可獲得充分提高延伸時之延伸性的效果。此外,上述重量平均分子量為藉由GPC測定之以聚苯乙烯換算的分子量。又,由相溶性的觀點出發,丙烯酸系樹脂宜實質上不含支鏈結構。不含支鏈結構可藉由丙烯酸系樹脂的GPC曲線為單峰性等來確認。
D-2-3.聚碳酸酯系樹脂與丙烯酸系樹脂的混合 併用聚碳酸酯系樹脂與丙烯酸系樹脂時,聚碳酸酯系樹脂與丙烯酸系樹脂被混合,而以樹脂組成物形式供於相位差薄膜(第一相位差層)的製造方法(製造方法將於後在D-3項中敘述)。聚碳酸酯系樹脂與丙烯酸系樹脂宜可在熔融狀態下混合。作為在熔融狀態下混合的方法,代表上可舉出使用擠製機的熔融捏合。捏合溫度(熔融樹脂溫度)宜為200℃~280℃,較宜為220℃~270℃,更宜為230℃~260℃。捏合溫度若在所述範圍內,便可抑制熱分解,並可獲得兩樹脂均勻混合而成的樹脂組成物的丸粒。擠製機中的熔融樹脂溫度若高於280℃,有時會發生樹脂著色及/或熱分解。另一方面,擠製機中的熔融樹脂溫度若低於200℃,有時樹脂黏度會過高而對擠製機施加過大的負荷、或樹脂的熔融變不充分。此外,擠製機的構成、螺杆的構成等可採用任意適當的構成。為了獲得可耐受光學薄膜用途的樹脂的透明性,宜使用雙軸擠製機。進而,樹脂中的殘存低分子成分或擠製捏合中低分子量的熱分解成分在製膜步驟或延伸步驟中有污染冷卻輥或輸送輥之虞,因此為了將其去除,宜使用具備真空排氣口的擠製機。
樹脂組成物(以結果來說為第一相位差層)中丙烯酸系樹脂的含量如上述為0.5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下限較宜為0.6質量%以上。上限宜為1.5質量%以下,較宜為1.0重量%以下,更宜為0.9重量%以下,尤宜為0.8質量%以下。如上述,藉由在聚碳酸酯系樹脂中以非常限定的比率摻混丙烯酸系樹脂,可使拉伸性及相位差展現性顯著增大。進而可抑制霧度。所述效果理論上尚不明確,乃為藉由反覆試錯所得之無法預期的優異效果。此外,丙烯酸系樹脂的含量若過少,有時無法獲得上述效果。另一方面,丙烯酸系樹脂的含量若過多,有時霧度會變高。又,與在上述範圍內的情況相比,拉伸性及相位差展現性也會變得不充分,大多情況下反而會降低。
為了對機械特性及/或耐溶劑性等特性進行改質,樹脂組成物亦可進一步混合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芳香族聚酯、脂肪族聚酯、聚醯胺、聚苯乙烯、聚烯烴、丙烯酸、非晶聚烯烴、ABS、AS、聚乳酸、聚伸丁基琥珀酸酯等合成樹脂、橡膠及該等的組合。
樹脂組成物亦可進一步包含有添加劑。添加劑的具體例,可舉出熱穩定劑、抗氧化劑、催化劑失活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脫模劑、染色顏料、衝擊改良劑、抗靜電劑、滑劑、潤滑劑、增塑劑、增溶劑、成核劑、阻燃劑、無機填充劑、發泡劑。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添加劑的種類、數量、組合、含量等可按目的適當地設定。
D-3.第一相位差層的形成方法 第一相位差層係藉由由上述D-2項中記載的聚碳酸酯系樹脂(併用丙烯酸系樹脂時為樹脂組成物)形成薄膜並對該薄膜進行延伸而得。形成薄膜的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的成形加工法。具體例可舉出壓縮成形法、轉注成形法、射出成形法、擠製成形法、吹塑成形法、粉末成形法、FRP成形法、澆鑄塗敷法(例如,流鑄法)、砑光成形法、熱壓製法等。其中又宜為可提高所得薄膜的平滑性、獲得良好的光學均一性的擠製成形法或澆鑄塗敷法。以澆鑄塗敷法來說,有因殘存溶劑而發生問題之虞,因此特別宜為擠製成形法,而其中使用T模的熔融擠製成形法由薄膜的生產率或後續的延伸處理容易性之觀點出發乃理想。成形條件可根據所使用的樹脂的組成或種類、對第一相位差層所期望之特性等來適當設定。依上述程序,可獲得包含聚碳酸酯系樹脂與視需要的丙烯酸系樹脂的樹脂薄膜。
樹脂薄膜(未延伸薄膜)的厚度可根據所得第一相位差層所期望的厚度、所期望的光學特性、後述延伸條件等設定為任意適當的值。宜為50μm~300μm。
上述延伸可採用任意適當的延伸方法、延伸條件(例如,延伸溫度、延伸倍率、延伸方向)。具體而言,可將自由端延伸、固定端延伸、自由端收縮、固定端收縮等各種延伸方法單獨使用,亦可同步或逐次使用。關於延伸方向,亦可在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厚度方向、斜向等各種方向或維度上進行。
藉由適當選擇上述延伸方法、延伸條件,可獲得具有上述所期望的光學特性(例如,折射率特性、面內相位差、Nz係數)的相位差層。
上述薄膜的延伸溫度在一實施形態中宜為聚碳酸酯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Tg+30℃,更宜為Tg~Tg+15℃,最宜為Tg~Tg+10℃。併用丙烯酸系樹脂時,延伸溫度為Tg以下的溫度。一般對聚碳酸酯系樹脂的薄膜進行延伸時,薄膜在Tg以下的溫度下為玻璃狀態,因此實質上無法延伸。另一方面,藉由摻混少量的丙烯酸系樹脂(代表上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不會實質上改變聚碳酸酯系樹脂的Tg,而可實現Tg以下的延伸。進而,理論上尚不明確,但藉由在Tg以下進行延伸,可實現一種拉伸性及相位差展現性優異且霧度小的逆色散相位差薄膜(第一相位差層)。具體而言,延伸溫度宜為Tg~Tg-10℃,較宜為Tg~Tg-8℃,更宜為Tg~Tg-5℃。此外,上述薄膜例如為Tg+5℃左右、又例如到Tg+2℃左右時,即使為高於Tg的溫度,仍可適當地進行延伸。
如上述方式所得的延伸薄膜係視需要供於以105℃以上的溫度進行2分鐘以上加熱的加熱處理。藉由實施加熱處理,可形成具有上述所期望收縮率的第一相位差層。加熱溫度宜為105℃~140℃,較宜為110℃~130℃,更宜為115℃~125℃。加熱時間宜為2分鐘~150分鐘,較宜為3分鐘~120分鐘,更宜為5分鐘~60分鐘。
視需要,延伸薄膜可供於緩和處理。藉此,可緩和藉由延伸產生的應力,而可形成具有上述所期望收縮率的相位差層。緩和處理條件可採用任意適當的條件。例如,使延伸薄膜沿延伸方向以預定緩和溫度及預訂緩和率(收縮率)收縮。緩和溫度宜為60℃~150℃。緩和率宜為3%~6%。進行緩和處理時,緩和處理代表上可在上述加熱處理前進行。
依上述程序,可獲得構成第一相位差層的相位差薄膜。
E.第二相位差層 第二相位差層可如上述為折射率特性展現nz>nx=ny關係之所謂的正C板。藉由使用正C板作為第二相位差層,可良好地防止斜向的反射,而可實現抗反射功能的廣視角化。此時,第二相位差層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50)宜為-50nm~-300nm,較宜為-70nm~-250nm,更宜為-90nm~-200nm,尤宜為-100nm~-180nm。此處,「nx=ny」不僅包含nx與ny嚴格相等的情況,還包含nx與ny實質上相等的情況。即,第二相位差層的面內相位差Re(550)可小於10nm。
具有nz>nx=ny之折射率特性的第二相位差層可以任意適當的材料形成。第二相位差層宜由包含固定為垂面排列定向的液晶材料的薄膜形成。可進行垂面排列定向的液晶材料(液晶化合物)可為液晶單體,亦可為液晶聚合物。該液晶化合物及該相位差層的形成方法的具體例,可舉出日本專利特開2002-333642號公報的[0020]~[0028]中記載的液晶化合物及該相位差層的形成方法。此時,第二相位差層的厚度宜為0.5μm~10μm,較宜為0.5μm~8μm,更宜為0.5μm~5μm。
F.第一樹脂層 上述第一樹脂層可採用可滿足上述儲存彈性模數的任意適當的構成。第一樹脂層例如可作為耐熱耐濕層發揮功能。具體而言,藉由設置第一樹脂層,可實現一種即使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仍具有優異耐久性的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第一樹脂層宜實質上具有光學各向同性。第一樹脂層的面內相位差Re(550)宜為0nm~10nm,較宜為0nm~5nm,更宜為0nm~3nm,尤宜為0nm~2nm。第一樹脂層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50)宜為-10nm~+10nm,較宜為-5nm~+5nm,更宜為-3nm~+3nm,尤宜為-2nm~+2nm。第一樹脂層的Re(550)及Rth(550)若在所述範圍內,便可防止在應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對顯示特性造成不良影響。
第一樹脂層在厚度3μm時在380nm下的光線透射率越高越好。具體而言,光線透射率宜為85%以上,較宜為88%以上,更宜為90%以上。光線透射率若在所述範圍內,便可確保所期望的透明性。光線透射率例如可藉由依據ASTM-D-1003的方法進行測定。
第一樹脂層的霧度越低越好。具體而言,霧度宜為5%以下,較宜為3%以下,更宜為1.5%以下,尤宜為1%以下。霧度為5%以下時,可對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賦予良好的透明感。結果,可良好視辨影像顯示裝置的顯示內容。
一實施形態中,第一樹脂層與第一相位差層的密著性越高越好。具體而言,密著性在JIS K 5600-5-6中記載的交叉橫切剝離試驗中顯示宜為2分以下、較宜為1分以下、尤宜為0分的狀態。密著性藉由交叉橫切剝離試驗若為2分以下,便可良好地抑制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的剝落,且可抑制再加工時的剝落等外觀相關的問題。
如上述,第一樹脂層代表上為樹脂的硬化層或固化層。硬化層例如可為熱硬化性樹脂、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或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的硬化層。硬化層的具體例除了單純的硬化層外,還可舉出硬塗層、以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構成的接著劑層、來自交聯劑的交聯層。固化層例如可為熱塑性樹脂的有機溶劑溶液的塗佈膜的固化層。該等可單獨構成第一樹脂層,亦可組合兩種以上而構成第一樹脂層。
(硬塗層) 硬塗層(實質上為形成硬塗層的組成物)包含硬化成分與代表性的光聚合引發劑。硬化成分的代表例可舉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甲基)丙烯酸酯。活性能量線硬化型(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舉出紫外線硬化型(甲基)丙烯酸酯、電子束硬化型(甲基)丙烯酸酯。宜為紫外線硬化型(甲基)丙烯酸酯。其是因為可藉由簡單的加工操作效率良好地形成硬塗層。紫外線硬化型(甲基)丙烯酸酯包含紫外線硬化型的單體、寡聚物、聚合物等。紫外線硬化型(甲基)丙烯酸酯包含具有宜2個以上、較宜3~6個紫外線聚合官能基的單體成分及寡聚物成分。紫外線硬化型(甲基)丙烯酸酯的具體例,可舉出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聚醚胺甲酸乙酯二丙烯酸酯。除該等外,還可使用後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的硬化成分。硬化成分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硬化方式可為自由基聚合方式,亦可為陽離子聚合方式。一實施形態中,可使用在(甲基)丙烯酸酯中摻混有二氧化矽粒子或聚矽倍半氧烷化合物等的有機無機混合材料。硬塗層的構成材料及形成方法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11-23778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20-06423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0-152331號公報等中。本說明書中係援用該等公報的記載作為參考。此外,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又,有時將(甲基)丙烯酸僅稱為丙烯酸。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例如可舉出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電子束硬化型接著劑。又,由硬化機制的觀點出發,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例如可舉出自由基硬化型、陽離子硬化型、陰離子硬化型、自由基硬化型及陽離子硬化型的混成物。
接著劑與形成硬塗層的組成物同樣地,包含硬化成分與代表性的光聚合引發劑。硬化成分代表上可舉出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醯胺基等官能基的單體及/或寡聚物。硬化成分的具體例,可舉出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苯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環狀三羥甲丙烷甲縮醛丙烯酸酯、二㗁烷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丙烷三丙烯酸酯、甘油三丙烯酸酯、EO改質二甘油四丙烯酸酯、γ-丁內酯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丙烯酸酯加成物、丙烯醯基嗎福林、不飽和脂肪酸羥基烷基酯改質ε-己內酯、N-甲基吡咯啶酮、二乙基丙烯醯胺、羥基乙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氧基甲基丙烯醯胺、3,4-環氧環己烯基甲基-3’,4’-環氧環己烯羧酸酯、新戊二醇環氧丙基醚、二環戊二烯型環氧樹脂。硬化成分可使用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丙烯酸4-羥基丁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異氰脲酸EO改質三丙烯酸酯等。該等外還可使用上述硬塗層的硬化成分。硬化成分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接著劑除了含有上述硬化成分外還可含有寡聚物成分。藉由使用寡聚物成分,可降低硬化前的接著劑的黏度,提高操作性。寡聚物成分的代表例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系寡聚物、聚胺甲酸乙酯系(甲基)丙烯酸寡聚物。
(來自交聯劑的交聯層) 交聯層(實質上為形成交聯層的組成物)包含硬化成分與交聯劑。硬化成分可舉出於上關於硬塗層及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所說明的物質。交聯劑可為熱交聯劑,亦可為光交聯劑。即,交聯層可為熱交聯層,亦可為光交聯層。熱交聯劑例如可舉出有機系交聯劑、多官能性金屬螯合物。有機系交聯劑例如可舉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過氧化物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亞胺系交聯劑。多官能性金屬螯合物係多價金屬與有機化合物進行共價鍵結或配位鍵結而成者。光交聯劑例如可舉出光酸產生劑。光酸產生劑例如可舉出有機過氧化物。熱交聯劑或光交聯劑各自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熱硬化性樹脂的硬化層) 關於熱硬化性樹脂,只要硬化層具有上述所期望的儲存彈性模數,便可使用任意適當的熱硬化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的代表例可舉出環氧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不飽和聚酯系樹脂、聚胺甲酸乙酯系樹脂、醇酸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脲樹脂、酚樹脂。熱硬化性樹脂中例如亦可摻混氧雜環丁烷化合物(單體、寡聚物、聚合物)。
(固化層) 固化層如上述可為例如熱塑性樹脂的有機溶劑溶液的塗佈膜的固化層。以熱塑性來說,只要固化層具有上述所期望的儲存彈性模數,便可使用任意適當的熱塑性樹脂。熱塑性樹脂的代表例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環氧樹脂。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宜為100℃~220℃,較宜為110℃~200℃,更宜為120℃~160℃。(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具有包含環結構的重複單元。包含環結構的重複單元可舉出內酯環單元、戊二酸酐單元、戊二醯亞胺單元、馬來酸酐單元、馬來醯亞胺(N-取代馬來醯亞胺)單元。包含環結構的重複單元可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重複單元中僅包含1種,亦可包含2種以上。(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為(甲基)丙烯酸系單體與含硼單體的共聚物(含硼(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含硼(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具有如上述之包含環結構的重複單元。
環氧樹脂宜使用具有芳香族環的環氧樹脂。藉由使用具有芳香族環的環氧樹脂,固化層與第一相位差層的密著性會提高。具有芳香族環的環氧樹脂例如可舉出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雙酚S型環氧樹脂等雙酚型環氧樹脂;苯酚酚醛清漆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環氧樹脂、羥基苯甲醛苯酚酚醛清漆環氧樹脂等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四羥基苯甲烷的環氧丙基醚、四羥基二苯基酮的環氧丙基醚、環氧化聚乙烯基苯酚等多官能型環氧樹脂、萘酚型環氧樹脂、萘型環氧樹脂、聯苯型環氧樹脂等。宜使用雙酚A型環氧樹脂、聯苯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環氧樹脂可僅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有機溶劑可使用可將熱塑性樹脂溶解或均勻分散的任意適當的有機溶劑。有機溶劑的具體例可舉出乙酸乙酯、甲苯、甲基乙基酮(MEK)、甲基異丁基酮(MIBK)、環戊酮、環己酮。
有機溶劑溶液的樹脂濃度相對於溶劑100重量份宜為3重量份~20重量份。若為所述樹脂濃度,便可形成密著於第一相位差層的均勻的塗佈膜。
第一樹脂層的厚度宜為500nm~5μm,較宜為800nm~4μm,更宜為1μm~3μm。第一樹脂層即便為如上述般非常薄的厚度,也可實現即使在嚴酷的高溫高濕環境下仍具有優異耐久性的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第一樹脂層的厚度若過薄,則有時不易形成第一樹脂層本身。而即便形成仍有時效果也不充分,第一樹脂層的厚度若過厚,有時也會發生以下不良情況:因硬化收縮而發生捲曲,從而不易形成第一樹脂層本身,或者硬化不充分,而第一樹脂層反而作為脆弱層發揮功能。
第一樹脂層代表上係藉由將形成第一樹脂層的組成物塗佈於第一相位差層並使塗佈膜硬化或固化來形成。具體而言,第一樹脂層係藉由將形成層的組成物塗佈於第一相位差層的第二主面並使塗佈膜硬化或固化來形成。第一樹脂層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層時,可藉由對塗佈膜照射活性能量線(例如,可見光線、紫外線、電子束)來使塗佈膜硬化。第一樹脂層為熱硬化層時,可藉由對塗佈膜進行加熱來使塗佈膜硬化。第一樹脂層為固化層時,可藉由對塗佈膜進行加熱來使塗佈膜固化。
形成第一樹脂層的形成面(例如,第一相位差層的表面)亦可預先進行表面改質。具體而言,可藉由表面改質使形成面的表面能上升。藉由表面改質,例如可調整所得第一樹脂層的剪切破壞強度。又,可提高第一樹脂層與第一相位差層的密著性。表面改質例如係藉由電暈處理、電漿處理來進行。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使用。
G.第二樹脂層 如上述,第二樹脂層可降低偏光件可能給其他構件帶來的影響(可具有阻隔功能)。例如,可抑制偏光件中可包含的碘移動,而在將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搭載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可顯著抑制影像顯示裝置的金屬構件腐蝕。第二樹脂層代表上為樹脂的有機溶劑溶液的塗佈膜的固化物或熱硬化物。為所述構成時,可使厚度非常薄(例如為10μm以下)。第二樹脂層的厚度宜為5μm以下,較宜為1μm以下,更宜為0.7μm以下。另一方面,第二樹脂層的厚度宜為0.05μm以上,較宜為0.08μm以上,更宜為0.1μm以上,尤宜為0.2μm以上。進而,為所述構成時,可不透過接著層而在偏光板(偏光件)上直接形成第二樹脂層。所述第二樹脂層例如與水溶液或水分散體這樣的水系塗佈膜的固化物相比吸濕性及透濕性小,因此有加濕耐久性優異的優點。結果,可獲得即使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仍可維持光學特性、耐久性優異的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又,所述第二樹脂層例如與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的硬化物相比,可抑制由紫外線照射引起對偏光板(偏光件)的不良影響。第二樹脂層宜為樹脂的有機溶劑溶液的塗佈膜的固化物。固化物與硬化物相比,薄膜成形時的收縮小及不含殘存單體等,因此可抑制薄膜本身的劣化,且可抑制由殘存單體等引起對偏光板(偏光件)的不良影響。
理想上,構成第二樹脂層的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為85℃以上,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0000以上。Tg及Mw若在所述範圍內,藉由與以樹脂的有機溶劑溶液的塗佈膜的固化物或熱硬化物構成第二樹脂層所帶來之效果的相乘效果,即便非常薄,仍可顯著抑制偏光件中可包含的碘移動。構成第二樹脂層的樹脂的Tg宜為90℃以上,較宜為100℃以上,更宜為110℃以上,尤宜為120℃以上。Tg的上限例如可為200℃。又,構成第二樹脂層的樹脂的Mw宜為60000以上,較宜為70000以上,更宜為80000以上。另一方面,Mw宜小於500000,宜為400000以下,更宜為300000以下。
第二樹脂層除上述樹脂外還包含異氰酸酯化合物。異氰酸酯化合物宜使用二異氰酸甲苯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伸茬基二異氰酸酯、該等的衍生物(例如,改質物、加成物)。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使用。藉由使用所述異氰酸酯化合物,可達成對偏光板(偏光件)優異的密著性。異氰酸酯化合物除上述外,還宜使用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或其衍生物中之至少一者。利用所述構成,與後述之接著劑層的接著性便更優異。
第二樹脂層中樹脂的含量例如為50重量%以上,可為55重量%以上,亦可為60重量%以上。另一方面,第二樹脂層中樹脂的含量例如為90重量%以下,可為85重量%以下,亦可為80重量%以下。第二樹脂層中異氰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例如為10重量%以上,可為15重量%以上,亦可為20重量%以上。另一方面,第二樹脂層中異氰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例如為50重量%以下,可為45重量%以下,亦可為40重量%以下。相對於異氰酸酯化合物100重量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及其衍生物的用量宜為10重量份~40重量份。
構成第二樹脂層的樹脂可使用可形成有機溶劑溶液的塗佈膜的固化物或熱硬化物之任意適當的熱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宜為熱塑性樹脂。熱塑性樹脂例如可舉出環氧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亦可組合環氧系樹脂與丙烯酸系樹脂來使用。以下,對第二樹脂層中可使用之環氧系樹脂及丙烯酸系樹脂的代表例進行說明。
<環氧樹脂> 環氧樹脂宜使用具有芳香族環的環氧樹脂。藉由使用具有芳香族環的環氧樹脂作為環氧樹脂,可實現對偏光板(偏光件)優異的密著性。具有芳香族環的環氧樹脂例如可舉出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雙酚S型環氧樹脂等雙酚型環氧樹脂;苯酚酚醛清漆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環氧樹脂、羥基苯甲醛苯酚酚醛清漆環氧樹脂等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四羥基苯甲烷的環氧丙基醚、四羥基二苯基酮的環氧丙基醚、環氧化聚乙烯基苯酚等多官能型環氧樹脂、萘酚型環氧樹脂、萘型環氧樹脂、聯苯型環氧樹脂等。宜使用雙酚A型環氧樹脂、聯苯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環氧樹脂可僅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丙烯酸系樹脂> 丙烯酸系樹脂代表上係含有源自具有直鏈或支鏈結構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的重複單元作為主成分。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系樹脂亦可含有源自符合目的之任意適當的共聚單體的重複單元。共聚單體(comonomer)例如可舉出含羧基單體、含羥基單體、含醯胺基單體、含芳香環(甲基)丙烯酸酯、含雜環的乙烯基系單體。藉由適當設定單體單元的種類、數量、組合及共聚比等,可獲得具有上述預定的Tg及Mw的丙烯酸系樹脂。
<含硼丙烯酸系樹脂> 丙烯酸系樹脂在一實施形態中包含下述共聚物:藉由使包含大於5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系單體與大於0重量份且小於50重量份之式(1)所示的單體(以下有時稱為共聚單體)之單體混合物聚合而得的共聚物(以下有時稱為含硼丙烯酸系樹脂): [化學式5] (式中,X表示包含選自於由乙烯基、(甲基)丙烯醯基、苯乙烯基、(甲基)丙烯醯胺基、乙烯基醚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羥基、胺基、醛基及羧基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反應性基的官能基,R 1及R 2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烴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雜環基,R 1及R 2可彼此連結形成環)。
含硼丙烯酸系樹脂代表上具有下式所示的重複單元。藉由使包含式(1)所示的共聚單體與(甲基)丙烯酸系單體的單體混合物聚合,從而含硼丙烯酸系樹脂在側鏈具有含硼的取代基(例如,下述式中k的重複單元)。藉此,可實現對偏光板(偏光件)優異的密著性。該含硼的取代基在含硼丙烯酸系樹脂中可連續(即,以嵌段狀)包含,亦可無規包含。 [化學式6] (式中,R 6表示任意官能基,j及k表示1以上的整數)。
<(甲基)丙烯酸系單體> (甲基)丙烯酸系單體可使用任意適當的(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例如,可舉出具有直鏈或支鏈結構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及具有環狀結構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
具有直鏈或支鏈結構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三級丁酯、(甲基)丙烯酸甲基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等。宜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可僅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具有環狀結構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異𦯉酯、(甲基)丙烯酸1-金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聯苯酯、(甲基)丙烯酸鄰聯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鄰聯苯氧基乙氧基乙酯、丙烯酸間聯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對聯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鄰聯苯氧基-2-羥丙酯、(甲基)丙烯酸對聯苯氧基-2-羥丙酯、(甲基)丙烯酸間聯苯氧基-2-羥丙酯、N-(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乙基-鄰聯苯=胺甲酸酯、N-(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乙基-對聯苯=胺甲酸酯、N-(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乙基-間聯苯=胺甲酸酯、鄰苯基苯酚環氧丙基醚丙烯酸酯等含聯苯基單體、(甲基)丙烯酸聯三苯酯、(甲基)丙烯酸鄰聯三苯氧基乙酯等。宜使用(甲基)丙烯酸1-金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藉由使用該等單體,可獲得玻璃轉移溫度高的聚合物。該等單體可僅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又,除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外,還可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的矽倍半氧烷化合物。藉由使用矽倍半氧烷化合物,可獲得玻璃轉移溫度高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已知矽倍半氧烷化合物具有各種骨架結構例如籠型結構、梯型結構、無規結構等骨架。矽倍半氧烷化合物可僅具有1種該等結構,亦可具有2種以上。矽倍半氧烷化合物可僅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含有(甲基)丙烯醯基的矽倍半氧烷化合物例如可使用東亞合成股份公司SQ系列的MAC級及AC級。MAC級為含有甲基丙烯醯基的矽倍半氧烷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MAC-SQ TM-100、MAC-SQ SI-20、MAC-SQ HDM等。AC級為含有丙烯醯基的矽倍半氧烷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AC-SQ TA-100、AC-SQ SI-20等。
相對於單體混合物100重量份,使用大於5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系單體。
<共聚單體> 共聚單體可使用上述式(1)所示的單體。藉由使用所述共聚單體,在所得聚合物的側鏈導入含硼的取代基。共聚單體可僅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上述式(1)中的脂肪族烴基可舉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數1~20的直鏈或支鏈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數3~20的環狀烷基、碳數2~20的烯基。上述芳基可舉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數6~20的苯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數10~20的萘基等。雜環基可舉出可具有取代基之包含至少一雜原子的5員環基或6員環基。此外,R 1及R 2可彼此連結形成環。R 1及R 2宜為氫原子、或碳數1~3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更宜為氫原子。
X所示官能基所包含之反應性基為選自於由乙烯基、(甲基)丙烯醯基、苯乙烯基、(甲基)丙烯醯胺基、乙烯基醚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羥基、胺基、醛基及羧基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理想為反應性基為(甲基)丙烯醯基及/或(甲基)丙烯醯胺基。藉由具有該等反應性基,可實現對偏光板(偏光件)優異的密著性。
一實施形態中,X所示官能基宜為Z-Y-所示之官能基。在此,Z表示包含選自於由乙烯基、(甲基)丙烯醯基、苯乙烯基、(甲基)丙烯醯胺基、乙烯基醚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羥基、胺基、醛基及羧基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反應性基的官能基,Y表示伸苯基或伸烷基。
共聚單體具體上可使用以下化合物。 [化學式7] [化學式8]
共聚單體係相對於單體混合物100重量份以大於0重量份且小於50重量份的含量使用。宜為0.01重量份以上且小於50重量份,較宜為0.05重量份~20重量份,更宜為0.1重量份~10重量份,尤宜為0.5重量份~5重量份。
<含內酯環等的丙烯酸系樹脂> 丙烯酸系樹脂在另一實施形態中具有選自內酯環單元、戊二酸酐單元、戊二醯亞胺單元、馬來酸酐單元及馬來醯亞胺(N-取代馬來醯亞胺)單元中之包含環結構的重複單元。包含環結構的重複單元可在丙烯酸系樹脂的重複單元中僅包含一種,亦可包含2種以上。
內酯環單元宜以下述通式(2)表示:
[化學式9] 通式(2)中,R 2、R 3及R 4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20的有機殘基。此外,有機殘基亦可包含有氧原子。丙烯酸系樹脂中可僅包含單一的內酯環單元,亦可包含上述通式(2)中的R 2、R 3及R 4各異的複數種內酯環單元。具有內酯環單元的丙烯酸系樹脂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08-181078號公報中,本說明書中係援用該公報的記載作為參考。
戊二醯亞胺單元宜以下述通式(3)表示:
[化學式10]
通式(3)中,R 11及R 12各自獨立表示氫或碳數1~8的烷基,R 13表示碳數1~18的烷基、碳數3~12的環烷基或碳數6~10的芳基。通式(3)中,宜為R 11及R 12各自獨立為氫或甲基,R 13為氫、甲基、丁基或環己基。較宜為R 11為甲基,R 12為氫,R 13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中可僅包含單一的戊二醯亞胺單元,亦可包含上述通式(3)中的R 11、R 12及R 13各異的複數種戊二醯亞胺單元。具有戊二醯亞胺單元的丙烯酸系樹脂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06-30903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1756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2833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3749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3749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3749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37569號公報中,本說明書中係援用該公報的記載作為參考。此外,關於戊二酸酐單元,除了上述通式(3)中被R 13取代的氮原子為氧原子外,其餘應用與戊二醯亞胺單元相關的上述說明。
關於馬來酸酐單元及馬來醯亞胺(N-取代馬來醯亞胺)單元,係根據名稱確定結構,因此省略具體說明。
丙烯酸系樹脂中包含環結構的重複單元的含有比率宜為1莫耳%~50莫耳%,較宜為10莫耳%~40莫耳%,更宜為20莫耳%~30莫耳%。此外,丙烯酸系樹脂包含源自上述(甲基)丙烯酸系單體的重複單元作為主要的重複單元。
第二樹脂層代表上係藉由塗佈上述樹脂的有機溶劑溶液而形成塗佈膜並對所得塗佈膜進行固化或熱硬化來形成。有機溶劑可使用可將上述樹脂溶解或均勻分散的任意適當的有機溶劑。有機溶劑的具體例可舉出乙酸乙酯、甲苯、甲基乙基酮(MEK)、甲基異丁基酮(MIBK)、環戊酮、環己酮。溶液的樹脂濃度相對於溶劑100重量份宜為3重量份~20重量份。若為所述樹脂濃度,便可形成均勻的塗佈膜。
溶液可塗佈於任意適當的基材上,宜塗佈於偏光板(偏光件)上。將溶液塗佈於基材時,代表上係將形成於基材上的第二樹脂層轉印至偏光板(偏光件)。轉印代表上係透過接著層進行,因此可藉由將溶液塗佈於偏光板(偏光件)上來直接形成第二樹脂層,省略接著層。溶液的塗佈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的方法。作為具體例,可舉出輥塗法、旋塗法、線棒塗佈法、浸塗法、模塗法、簾塗法、噴塗法、刮刀塗佈(knife coat)法(缺角輪塗佈(comma coating)法等)。
上述塗佈膜的固化或熱硬化的加熱溫度宜為100℃以下,較宜為50℃~70℃。加熱溫度若在所述範圍內,便可防止對偏光件的不良影響。加熱時間例如可為1分鐘~10分鐘。
第二樹脂層(實質上為上述樹脂的有機溶劑溶液)視目的可包含有任意適當的添加劑。作為添加劑的具體例,可舉出紫外線吸收劑;調平劑;受阻酚系、磷系、硫系等抗氧化劑;耐光穩定劑、耐候穩定劑、熱穩定劑等穩定劑;玻璃纖維、碳纖維等加強材料;近紅外線吸收劑;磷酸參(二溴丙基)酯、磷酸三烯丙基酯、氧化銻等阻燃劑;陰離子系、陽離子系、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抗靜電劑;無機顏料、有機顏料、染料等著色劑;有機填料或無機填料;樹脂改質劑;有機填充劑或無機填充劑;增塑劑;滑劑;抗靜電劑;阻燃劑;等。添加劑的種類、數量、組合、添加量等可視目的適當設定。
H.接著劑層 鄰接第二樹脂層而配置的接著劑層(接著層60)宜以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構成。具體而言,宜以電子束硬化性、紫外線硬化性、可見光線硬化性等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自由基聚合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構成。接著劑層的厚度宜為3μm以下,較宜為2μm以下。利用所述厚度,可大大有助於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的薄型化。又,可減小由接著劑組成物形成接著劑層時發生收縮所帶來之對其他構件的影響。例如,由獲得優異接著性的觀點出發,接著劑層的厚度宜為0.05μm以上,較宜為0.5μm以上,更宜為1μm以上。
構成自由基聚合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的單體成分,例如可舉出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等碳-碳雙鍵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的化合物。該等單體成分可使用單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或具有2個以上聚合性官能基的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中之任一者。又,該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此外,本發明中,(甲基)丙烯醯基是指丙烯醯基及/或甲基丙烯醯基。
藉由上述接著劑組成物中所含單體成分之莫耳分數的加權平均算出之辛醇/水分配係數logPow例如為1.0以上且4.0以下,宜為1.5以上,可為2.0以上,亦可為2.5以上。藉由使用所述接著劑組成物,可獲得對第二樹脂層優異的接著性。而且,可保持第二樹脂層所具有的功能(例如,阻隔功能)。藉由使用所述接著劑組成物,從而在形成接著劑層時,可抑制形成因第二樹脂層的一部分溶解(相溶)於形成接著劑層的接著劑組成物中而形成的中間層(相溶層)。在此,辛醇/水分配係數(logPow)為表示物質的親油性的指標,是指辛醇/水的分配係數的對數值。logPow高可意味親油性。logPow亦可進行測定(例如,藉由JIS-Z-7260記載的燒瓶滲透法),但亦可藉由計算來算出。本說明書中,辛醇/水分配係數(logPow)是指利用CambridgeSoft公司製的Chem Draw Ultra計算的值。對可為樹脂的有機溶劑溶液的塗佈膜的固化物或熱硬化物的樹脂層,使用疏水性高的接著劑組成物,可抑制形成上述中間層,而可獲得優異的接著性,其乃無法預期之優異效果。此外,有無形成中間層可藉由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觀察來確認。
以下列示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logPow。例如,可舉出:羥乙基丙烯醯胺(商品名「HEAA」,興人社製,LogPow;-0.56)、二乙基丙烯醯胺(商品名「DEAA」,KJ Chemicals Corporation製,LogPow;1.69)、不飽和脂肪酸羥基烷基酯改質ε-己內酯(商品名「PLACCEL FA1DDM」,Daicel Corporation製,LogPow;1.06)、N-乙烯基甲醯胺(商品名「BEAMSET 770」,荒川化學公司製,LogPow;-0.25)、丙烯醯基嗎福林(商品名「ACMO」,興人社製,LogPow;-0.20)、γ-丁內酯丙烯酸酯(商品名「GBLA」,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LogPow;0.19)、丙烯酸二聚物(商品名「β-CEA」,Daicel Corporation製,LogPow;0.2)、N-乙烯吡咯啶酮(商品名「NVP」,日本觸媒公司製,LogPow;0.24)、甲基丙烯酸乙醯乙醯氧基乙酯(商品名「AAEM」,日本合成化學公司製,LogPow;0.27)、丙烯酸2-羥乙酯(商品名「HEA」,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LogPow;0.28)、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商品名「Light Ester G」,共榮社化學製,LogPow;0.57)、二甲基丙烯醯胺(商品名「DMAA」,興人社製,LogPow;0.58)、四氫糠基醇丙烯酸多聚物酯(商品名「VISCOAT#150D」,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LogPow;0.60)、丙烯酸4-羥丁酯(商品名「4-HBA」,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LogPow;0.68)、丙烯酸(商品名「丙烯酸」,三菱化學公司製,LogPow;0.69)、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商品名「LIGHT ACRYLATE 3EG-A」,共榮社化學公司製,LogPow;0.72)、PEG400#二丙烯酸酯(商品名「LIGHT ACRYLATE 9EG-A」,共榮社化學公司製,LogPow;-0.1)、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商品名「ARONIX M-220」,東亞合成公司製,LogPow;1.68)、丙烯酸二環戊烯酯(商品名「FANCRYL FA-511AS」,日立化成公司製,LogPow;2.26)、丙烯酸丁酯(商品名「丙烯酸丁酯」,三菱化學公司製,LogPow;2.35)、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商品名「LIGHT ACRYLATE 1.6HX-A」,共榮社化學公司製,LogPow;2.43)、丙烯酸二環戊酯(商品名「FANCRYL FA-513AS」,日立化成公司製,LogPow;2.58)、二羥甲基-三環癸烷二丙烯酸酯(商品名「LIGHT ACRYLATE DCP-A」,共榮社化學公司製,LogPow;3.05)、丙烯酸異𦯉酯(商品名「LIGHT ACRYLATE IB-XA」,共榮社化學公司製,LogPow;3.27)、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丙烯酸酯加成物(商品名「LIGHT ACRYLATE HPP-A」,共榮社化學公司製,LogPow;3.35)、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商品名「LIGHT ACRYLATE 1,9ND-A」,共榮社化學公司製,LogPow;3.68)、鄰苯基苯酚EO改質丙烯酸酯(商品名「FANCRYL FA-301A」,日立化成公司製,LogPow;3.98)、2-乙基己基氧雜環丁烷(商品名「Aron Oxetane OXT-212」,東亞合成公司製,LogPow;4.24)、雙酚-A-二環氧丙基醚(商品名「JER828」,三菱化學公司製,LogPow;4.76)、雙酚A EO 6莫耳改質二丙烯酸酯(商品名「FA-326A」,日立化成公司製,LogPow;4.84)、雙酚A EO 4莫耳改質二丙烯酸酯(商品名「FA-324A」,日立化成公司製,LogPow;5.15)、雙酚A PO 2莫耳改質二丙烯酸酯(商品名「FA-P320A」,日立化成公司製,LogPow;6.10)、雙酚A PO 3莫耳改質二丙烯酸酯(商品名「FA-P323A」,日立化成公司製,LogPow;6.26)、雙酚A PO 4莫耳改質二丙烯酸酯(商品名「FA-P324A」,日立化成公司製,LogPow;6.43)、丙烯酸月桂酯(商品名「LIGHT ACRYLATE L-A」,共榮社化學公司製,LogPow;6)、丙烯酸異硬脂酯(商品名「ISTA」),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LogPow;7.46)、苯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商品名「P2HA」,共榮社化學公司製,LogPow;2.15)、丙烯酸2-羥基-3-苯氧基丙酯(商品名「ARONIX M-5700」,東亞合成股份公司製,LogPow;1.17)。
將接著劑組成物中所含單體成分的總量設為100重量份時,辛醇/水分配係數logPow為0.0以下的單體成分的含量亦可為30重量份以下。將接著劑組成物中所含單體成分的總量設為100重量份時,辛醇/水分配係數logPow為2.0以上的單體成分的含量亦可為40重量份以上。
關於硬化時可使用的聚合引發劑的摻混量,將接著劑組成物的總量設為100重量%時,例如為0.05重量%~10重量%。
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例如可藉由對接著劑組成物的塗佈膜照射活性能量線(例如,可見光線、紫外線、電子束)來進行。
I.影像顯示裝置 上述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可應用於影像顯示裝置。因此,本發明實施形態亦包含使用了所述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的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裝置的代表例可舉出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
圖2係以有機EL顯示裝置為例,示意顯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的影像顯示裝置中所含之影像顯示面板的概略構成的剖面圖。影像顯示面板(有機EL面板)200具有:有機面板本體70與配置於其視辨側的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100。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100係配置成使第一相位差層21較偏光件11更靠有機EL面板本體70側。代表上係利用黏著劑層40將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100貼附於有機EL面板本體70。
有機EL面板本體70具有基板71與上部結構層72,前述上部結構層72包含:含薄膜電晶體(TFT)等的電路層、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對OLED進行密封的密封膜等。上部結構層72可包含金屬構件(例如,電極、感測器、配線、金屬層)。例如,使用撓性基板(例如,樹脂基板)作為基板71時,所得有機EL顯示裝置可實現彎曲、撓曲、彎折、捲曲等。本發明實施形態的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可具有優異的可撓性及彎折耐久性,因此亦可適宜應用於所述影像顯示裝置。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具體地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不受該等實施例限定。此外,厚度、Tg及Mw為藉由下述測定方法測定的值。又,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的「份」及「%」為重量基準。 (1)厚度 10μm以下的厚度係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公司製,製品名「JSM-7100F」)來測定。大於10μm的厚度係使用數位測微器(Anritsu公司製,製品名「KC-351C」)來測定。 (2)玻璃轉移溫度(Tg) 藉由下述方式求出:採取試樣(聚合物)約5mg,在以下條件下進行DSC測定,根據所得測定結果算出中間點玻璃轉移溫度。 ・測定裝置:TA Instruments公司製,製品名:Q-2000 ・溫度過程:使其以0℃→150℃→0℃→150℃變化 ・氣體環境:N 2(50mL/分鐘) ・測定速度:10℃/分鐘 (3)重量平均分子量(Mw) 藉由凝膠滲透層析儀(GPC)進行測定,以標準聚苯乙烯換算的值求出。 ・分析裝置:東曹(Tosoh)公司製,HLC-8120GPC ・管柱:東曹(Tosoh)公司製,G7000HXL+GMHXL+GMHXL ・管柱尺寸:各7.8mmφ×30cm,合計90cm ・管柱溫度:40℃ ・流量:0.8ml/分鐘 ・注入量:100μl ・溶析液:四氫呋喃 ・檢測器:示差折射計(RI) ・標準試樣:聚苯乙烯
[實施例1] (偏光板之製作) 作為熱塑性樹脂基材,係使用長條狀、Tg為約75℃之非晶質的間苯二甲酸共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厚度:100μm),對樹脂基材的單面實施電暈處理。 於聚乙烯醇(聚合度4200、皂化度99.2莫耳%)及乙醯乙醯基改質PVA(日本合成化學工業公司製,商品名「GOHSEFIME」)以9:1混合而成之PVA系樹脂100重量份中添加碘化鉀13重量份,將所得之物溶於水,調製出PVA水溶液(塗佈液)。 在樹脂基材的電暈處理面塗佈上述PVA水溶液並在60℃下進行乾燥,藉此形成厚度13μm的PVA系樹脂層,製出積層體。 將所得積層體在130℃的烘箱內往縱向(長邊方向)單軸延伸至2.4倍(空中輔助延伸處理)。 接著,使積層體在液溫40℃的不溶解浴(相對於水100重量份摻混4重量份硼酸而得之硼酸水溶液)中浸漬30秒鐘(不溶解處理)。 接著,一邊在液溫30℃的染色浴(相對於水100重量份以1:7的重量比摻混碘與碘化鉀而得之碘水溶液)中調整濃度使最終所得偏光件的單體透射率(Ts)成為所期望的值,一邊浸漬60秒鐘(染色處理)。 接著,在液溫40℃的交聯浴(相對於水100重量份,摻混3重量份碘化鉀並摻混5重量份硼酸而得之硼酸水溶液)中浸漬30秒鐘(交聯處理)。 其後,使積層體在液溫70℃的硼酸水溶液(硼酸濃度4重量%、碘化鉀濃度5重量%)中浸漬,並在周速不同的輥間往縱向(長邊方向)單軸延伸,使總延伸倍率達5.5倍(水中延伸處理)。 其後,使積層體在液溫20℃的洗淨浴(相對於水100重量份,摻混4重量份碘化鉀而得之水溶液)中浸漬(洗淨處理)。 其後,在保持為約90℃的烘箱中乾燥,並且使其接觸表面溫度保持為約75℃的SUS製加熱輥(乾燥收縮處理)。 依上述方式,在樹脂基材上形成厚度約5μm的偏光件。
透過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將HC-TAC薄膜貼合於所得偏光件的表面(與樹脂基材相反側的面)作為視辨側保護層。此外,HC-TAC薄膜為三醋酸纖維素(TAC)薄膜(厚度25μm)上形成有硬塗層(厚度7μm)的薄膜,使TAC薄膜在偏光件側進行貼合。接著,將樹脂基材剝離而得具有HC-TAC薄膜/偏光件之構成的偏光板。HC-TAC薄膜在85℃的環境下放置240小時後的收縮率為0.03%。
(第二樹脂層之形成) 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FUJIFILM Wako Pure Chemical Corporation製,商品名: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99.0重量份、通式(1e)的單體1.0重量份、聚合引發劑(FUJIFILM Wako Pure Chemical Corporation製,商品名:2,2’-偶氮雙(異丁腈))0.2重量份溶解於甲苯100重量份。接著,在氮氣環境下加熱至70℃並進行5.5小時聚合反應,而獲得共聚物1(固體成分濃度:50重量%)。共聚物1的Tg為105℃,Mw為85000。
對所得共聚物1(含硼丙烯酸系樹脂)70份(以固體成分換算),加入以固體成分換算計為22.5份的二異氰酸甲苯酯的三羥甲丙烷加成物(東曹(Tosoh)公司製,商品名「CORONATE L」)及以固體成分換算計為7.5份的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三羥甲丙烷加成物(三井化學公司製,商品名「TAKENATE D160N」)作為異氰酸酯化合物,而獲得混合物。使該混合物溶解於乙酸乙酯/環戊酮(70/30)的混合溶劑80份,而獲得樹脂溶液(20%)。使用線棒將該樹脂溶液塗佈於上述中所得偏光板的偏光件側的表面,將塗佈膜在60℃下進行5分鐘乾燥,而形成以樹脂的有機溶劑溶液的塗佈膜的固化物的形式構成的第二樹脂層(厚度0.4μm)。
(構成第一相位差層的相位差薄膜之製作) 使用包含2台具備攪拌葉片及控制為100℃的回流冷凝器之直立式反應器的批式聚合裝置進行聚合。投入雙[9-(2-苯氧基羰基乙基)茀-9-基]甲烷29.60質量份(0.046mol)、異山梨醇(ISB)29.21質量份(0.200mol)、螺甘油(SPG)42.28質量份(0.139mol)、碳酸二苯酯(DPC)63.77質量份(0.298mol)及作為觸媒的乙酸鈣一水合物1.19×10 -2質量份(6.78×10 -5mol)。對反應器內進行減壓氮置換後,利用熱介質進行加溫,在內溫達100℃的時間點開始攪拌。在升溫開始40分鐘後使內溫達至220℃,在控制為保持該溫度的同時開始減壓,達至220℃後用90分鐘使其成為13.3kPa。將在聚合反應的同時副生成的苯酚蒸氣導入100℃的回流冷凝器,使苯酚蒸氣中所含若干量的單體成分返回反應器,將未凝結的苯酚蒸氣導入45℃的凝結器並回收。在第1反應器中導入氮氣後暫時恢復氣壓至大氣壓後,將第1反應器內進行了寡聚物化的反應液轉移至第2反應器中。接著,開始第2反應器內的升溫及減壓,用50分鐘使其成為內溫240℃、壓力0.2kPa。其後,進行聚合直至達預定的攪拌動力。在達至預定動力的時間點在反應器中導入氮氣使氣壓恢復,將所生成的聚酯碳酸酯系樹脂擠出至水中,切割束狀物而得丸粒。
使所得聚酯碳酸酯系樹脂(丸粒)在80℃下進行5小時真空乾燥後,使用具備單軸擠製機(東芝機械公司製,料筒設定溫度:250℃)、T模(寬度200mm,設定溫度:250℃)、冷卻輥(設定溫度:120~130℃)及捲取機的薄膜製膜裝置,製出厚度135μm的長條狀樹脂薄膜。將所得長條狀樹脂薄膜沿寬度方向以延伸溫度133℃、延伸倍率2.8倍進行延伸,而得厚度48μm的相位差薄膜。所得相位差薄膜的Re(550)為141nm、Re(450)/Re(550)為0.82、Nz係數為1.12。
(構成第二相位差層的液晶定向固化層之製作) 將下述化學式(A)(式中的數字65及35表示單體單元的莫耳%,方便起見以嵌段聚合物表示:重量平均分子量5000)所示側鏈型液晶聚合物20重量份、顯示向列液晶相的聚合性液晶(BASF公司製:商品名PaliocolorLC242)80重量份及光聚合引發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Inc. 製:商品名Irgacure907)5重量份溶解於環戊酮200重量份,調製出液晶塗敷液。然後,利用棒塗機將該塗敷液塗敷於實施了垂直定向處理的PET基材後,在80℃下進行4分鐘加熱乾燥,藉此使液晶定向。對該液晶層照射紫外線,使液晶層硬化,藉此在基材上形成展現nz>nx=ny折射率特性的液晶定向固化層(厚度3μm)。 [化學式11]
(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1之調製) 摻混丙烯酸異硬脂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商品名「ISTA」,LogPow;7.46)20份、丙烯酸月桂酯(共榮社化學公司製,商品名「LIGHT ACRYLATE L-A」,LogPow;6)10份、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公司製,商品名「LIGHT ACRYLATE 1,9ND-A」,LogPow;3.68)10份、二乙基丙烯醯胺(KJ Chemicals Corporation製,商品名「DEAA」,LogPow;1.69)20份、不飽和脂肪酸羥基烷基酯改質ε-己內酯(Daicel Corporation製,商品名「PLACCEL FA1DDM」,LogPow;1.06)20份、丙烯醯基嗎福林(興人社製,商品名「ACMO」,LogPow;-0.20)20份及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Irgacure907」)3份,調製出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1。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製作) 使用上述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1將上述液晶定向固化層貼合於上述相位差薄膜的單側。具體而言,係將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以硬化後的厚度成為1.5μm的方式塗佈於相位差薄膜,在氮氣環境下以累積光量成為900mJ/cm 2的方式照射紫外線使其硬化,透過接著劑層將液晶定向固化層貼合於相位差薄膜的單側。 接著,使用上述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1,將上述偏光板貼合於相位差薄膜的另一側。具體而言,係將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以硬化後的厚度成為2μm的方式塗佈於相位差薄膜,在氮氣環境下以累積光量成為900mJ/cm 2的方式照射紫外線使其硬化,並貼合使形成於偏光板之上述第二樹脂層位於相位差薄膜側。 接著,在液晶定向固化層的表面形成厚度15μm的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而得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實施例2] 將液晶定向固化層貼合於相位差薄膜時,使用下述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2代替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1,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操作,而得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2之調製) 摻混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東亞合成公司製,商品名「ARONIX M-220」,LogPow;1.68)25份、丙烯醯基嗎福林(興人社製,商品名「ACMO」,LogPow;-0.20)40份、羥乙基丙烯醯胺(興人社製,商品名「HEAA」,LogPow;-0.56)35份及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Irgacure907」)3份,調製出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2。
[實施例3] 將液晶定向固化層貼合於相位差薄膜時,使用下述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3代替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1,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操作,而得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3之調製) 摻混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公司製,商品名「LIGHT ACRYLATE 1,9ND-A」,LogPow;3.68)30份、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丙烯酸酯加成物(共榮社化學公司製,商品名「LIGHT ACRYLATE HPP-A」,LogPow;3.35)50份、丙烯酸2-羥基-3-苯氧基丙酯(東亞合成公司製,商品名「ARONIX M-5700」,LogPow;1.17)15份、羥乙基丙烯醯胺(興人社製,商品名「HEAA」,LogPow;-0.56)5份及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Irgacure907」)3份,調製出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3。
[實施例4] 將液晶定向固化層貼合於相位差薄膜時,使用下述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4代替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1,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操作,而得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4之調製) 摻混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公司製,商品名「LIGHT ACRYLATE 1,9ND-A」,LogPow;3.68)40份、丙烯醯基嗎福林(興人社製,商品名「ACMO」,LogPow;-0.20)40份、羥乙基丙烯醯胺(興人社製,商品名「HEAA」,LogPow;-0.56)20份及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Irgacure907」)3份,調製出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4。
[實施例5] 進而,藉由與上述第二樹脂層之形成相同方法在液晶定向固化層與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間(液晶定向固化層表面)設置第三樹脂層(厚度0.4μm),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方式,而得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實施例6] 將偏光板貼合於相位差薄膜時,使用下述所示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5代替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1,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方式操作,而得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5之調製) 摻混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公司製,商品名「LIGHT ACRYLATE 1,9ND-A」,LogPow;3.68)20份、苯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公司製,商品名「P2HA」,LogPow;2.15)40份、二乙基丙烯醯胺(KJ Chemicals Corporation製,商品名「DEAA」,LogPow;1.69)10份、羥乙基丙烯醯胺(興人社製,商品名「HEAA」,LogPow;-0.56)30份及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Irgacure907」)3份,調製出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5。
[實施例7] 將偏光板貼合於相位差薄膜時,使用丙烯酸系黏著劑(厚度5μm)代替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1,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方式操作,而得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比較例1] 不設置第二樹脂層,而使用丙烯酸系黏著劑(厚度5μm)貼合偏光板與相位差薄膜,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方式操作,而得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比較例2] 將偏光板貼合於相位差薄膜時,使用丙烯酸系黏著劑(厚度5μm)代替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1,及,將液晶定向固化層貼合於相位差薄膜時,使用下述所示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6代替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1,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操作,而得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6之調製) 摻混不飽和脂肪酸羥基烷基酯改質ε-己內酯(Daicel Corporation製,商品名「PLACCEL FA1DDM」,LogPow;1.06)40份、丙烯醯基嗎福林(興人社製,商品名「ACMO」,LogPow;-0.20)30份、羥乙基丙烯醯胺(興人社製,商品名「HEAA」,LogPow;-0.56)30份及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商品名「Irgacure907」)3份,調製出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6。
對各實施例及比較例進行下述評估。將評估結果統整於表1。 <評估> 1.儲存彈性模數 將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形成第一樹脂層的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夾持於2片玻璃間,調整成使厚度成為100μm,照射以下記載之條件的活性能量線後,從玻璃分離,製作出第一樹脂層的膜。 (活性能量線的照射條件) ・可見光線硬照射裝置(封有鎵的金屬鹵化物燈):Fusion UV Systems,Inc製 ・Light HAMMER10 閥:V閥 ・峰值照度:1600mW/cm 2・累積照射量:1000/mJ/cm 2(波長380~440nm) 利用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TA Instruments公司製,製品名「RSA」),測定所得第一樹脂層的膜在25℃及100℃下的儲存彈性模數。測定條件如下。 (測定條件) ・試樣尺寸:寬度10mm,長度30mm ・夾具距離20mm ・測定模式:延伸 ・頻率:1Hz ・溫度:-40℃~180℃ ・升溫速度:10℃/分鐘 2.HAST試驗 將所得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供於與高溫高濕環境下的耐久性相關的加速試驗即HAST試驗。具體而言,將如下製作而得的試驗板的金屬薄膜的外塗層表面貼合有所得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切割成50mm×50mm者)的試驗試樣,在控制為110℃及85%RH的烘箱內放置36小時來進行加熱加濕,藉由肉眼觀察加熱加濕後的試驗試樣的狀態,按下述基準進行評估。將結果顯示於表1。 (試驗板之製作) 在50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的單面,用線棒以使濕膜厚成為15μm的方式塗敷銀奈米線液(MERCK公司製,奈米線尺寸:直徑115nm,長度20μm~50μm,固體成分0.5%的異丙醇(IPA)溶液),在100℃的烘箱中進行5分鐘乾燥,形成銀奈米線塗膜。接著,使用線棒將包含甲基異丁基酮(MIBK)99份、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A)1份及光聚合引發劑(BASF公司製,製品名「Irgacure907」)0.03份的外塗液(固體成分濃度:約1%)以使濕膜厚成為10μm的方式塗敷於銀奈米線塗膜的表面,在100℃的烘箱中進行5分鐘乾燥。接著,照射活性能量線使外塗塗膜硬化,製作出具有PET薄膜/銀奈米線層/外塗層(厚度100nm)之構成的金屬薄膜。使用黏著劑(15μm)將該金屬薄膜貼合於厚度0.5mm的玻璃板,而得金屬薄膜/黏著劑/玻璃板的試驗板。 (評估基準) 非常良好(5):完全未確認到腐蝕 良好(4):僅在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的端部確認到稍微變色 可允許(3):在從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的端邊起1mm以內之範圍內確認到腐蝕及剝落等 不良(2):在從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的端邊起3mm以內之範圍內確認到腐蝕及剝落等 非常不良(1):在從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的端邊起直到超過3mm之範圍內確認到腐蝕及剝落等
[表1]
各實施例中,有抑制不包括從端邊起1mm以內之範圍在內的面內的腐蝕及積層體的剝落等的發生。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可適合用於影像顯示裝置(代表上為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
10:偏光板 11:偏光件 12:保護層 21:第一相位差層 21a:第一主面 21b:第二主面 22:第二相位差層 30:第一樹脂層 40:黏著劑層 50:第二樹脂層 60:接著層 70:有機EL面板本體 71:基板 72:上部結構層 100: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200:影像顯示面板(有機EL面板)
圖1為示意顯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的概略構成的剖面圖。 圖2為示意顯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影像顯示面板的概略構成的剖面圖。
10:偏光板
11:偏光件
12:保護層
21:第一相位差層
21a:第一主面
21b:第二主面
22:第二相位差層
30:第一樹脂層
40:黏著劑層
50:第二樹脂層
60:接著層
100: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Claims (11)

  1. 一種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具備: 第一相位差層,其具有彼此相對向的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 偏光件,其配置於前述第一相位差層的前述第一主面側; 第一樹脂層,其配置於前述第一相位差層的前述第二主面側;及 第二樹脂層,其配置於前述偏光件與前述第一相位差層之間; 前述第一相位差層係以樹脂薄膜的延伸薄膜構成,且滿足Re(450)<Re(550)的關係; 前述第一樹脂層在100℃下的儲存彈性模數為1.0×10 6Pa以上; 前述第二樹脂層的厚度為1μm以下,且包含樹脂及異氰酸酯化合物; 在此,Re(450)及Re(550)分別為在23℃下利用波長450nm及波長550nm的光測定的面內相位差。
  2. 如請求項1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其具有接著劑層,前述接著劑層係配置於前述第一相位差層與前述偏光件之間,且與前述第二樹脂層鄰接而配置,前述接著劑層係以接著劑組成物的硬化物層構成,藉由前述接著劑組成物中所含單體成分之莫耳分率的加權平均算出之辛醇/水分配係數logPow為1.5以上且4.0以下。
  3. 如請求項1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二樹脂層包含玻璃轉移溫度為85℃以上且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0000以上且小於500000的樹脂,前述第二樹脂層中之前述樹脂的含量為50重量%以上且90重量%以下。
  4. 如請求項1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二樹脂層中所含之前述異氰酸酯化合物包含選自二異氰酸甲苯酯、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伸茬基二異氰酸酯及其等的衍生物中之至少1者,且前述第二樹脂層中之前述異氰酸酯化合物的含量為10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
  5. 如請求項1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其具有第二相位差層,前述第二相位差層係配置於前述第一相位差層的前述第二主面側,且折射率特性顯示nz>nx=ny的關係; 前述第一樹脂層係配置在前述第一相位差層與前述第二相位差層之間。
  6. 如請求項5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一樹脂層係作為接著層發揮功能。
  7. 如請求項1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一樹脂層在100℃下的儲存彈性模數為1.0×10 8Pa以上。
  8. 如請求項1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一樹脂層在25℃下的儲存彈性模數為1.0×10 9Pa以上。
  9. 如請求項1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一樹脂層在25℃下的儲存彈性模數G’(25)相對於在100℃下的儲存彈性模數G’(100)的比G’(25)/G’(100)小於10.0。
  10. 如請求項1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一相位差層含有樹脂,前述樹脂包含:選自於由碳酸酯鍵及酯鍵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鍵結基;以及,選自於由下述通式(I)所示構成單元及下述通式(II)所示構成單元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構成單元,且具有正的折射率各向異性; [化學式1] [化學式2] 通式(I)及(II)中,R 1~R 3各自獨立為直接鍵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4之伸烷基,R 4~R 9各自獨立為氫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4~1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乙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數1~10的乙炔基、具有取代基的硫原子、具有取代基的矽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或氰基;惟,R 4~R 9可互相相同亦可不同,R 4~R 9中相鄰之至少2個基亦可互相鍵結形成環。
  11.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具備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TW112113225A 2022-04-27 2023-04-10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23430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73319 2022-04-27
JP2022073319A JP2023162732A (ja) 2022-04-27 2022-04-27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3043A true TW202343043A (zh) 2023-11-01

Family

ID=88446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3225A TW202343043A (zh) 2022-04-27 2023-04-10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62732A (zh)
KR (1) KR20230152587A (zh)
CN (1) CN116953839A (zh)
TW (1) TW20234304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5261B1 (en) 1998-10-30 2005-02-02 Teijin Limited Phase difference film and optical device using 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52587A (ko) 2023-11-03
JP2023162732A (ja) 2023-11-09
CN116953839A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19883B1 (ko) 광 경화성 접착제 조성물, 편광판과 그 제조법, 광학 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981078B1 (ko) 광경화성 접착제 조성물, 편광판과 그 제조법, 광학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498609B (zh)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polarizing plate for the same
TW201303440A (zh)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JP2019109329A (ja) 積層体
JP6983510B2 (ja)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その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を用いた光学的表示装置、及び透明保護フィルム
TW201137001A (en) Polarizing plate
US20170023715A1 (en) Optical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TWI639030B (zh) Laminated bod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retarda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PS liquid crystal panel
TW201629550A (zh) 偏光板
JP2022013705A (ja) 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ならびに、該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TW201923384A (zh) 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JP2014013283A (ja)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049574A (ja) 光学積層体
JP6642553B2 (ja) 偏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12285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6825848B2 (ja) 曲面画像表示パネル用偏光板
TW202243898A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使用該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圖像顯示裝置
TWI808402B (zh) 附抗反射層之圓偏光板及使用該附抗反射層之圓偏光板的影像顯示裝置
WO2021186946A1 (ja) 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ならびに、該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TW202343043A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JP2014224852A (ja) 偏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23074388A1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440161B1 (ko)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및 유기 el 표시 장치
WO2022004284A1 (ja) 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ならびに、該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