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2323A - 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 - Google Patents

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2323A
TW202342323A TW112111459A TW112111459A TW202342323A TW 202342323 A TW202342323 A TW 202342323A TW 112111459 A TW112111459 A TW 112111459A TW 112111459 A TW112111459 A TW 112111459A TW 202342323 A TW202342323 A TW 2023423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railleur
human
pivot axis
power supply
powered veh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1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野高史
井土垣慧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2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232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2Rear derailleurs electrically or fluid actuated; Contro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3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viding power to equipment other than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5Mounting the derailleur on th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2Front derailleurs electrically or fluid actuated; Contro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62M2009/12406Rear derailleur comprising a rigid pivoting a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62M9/1242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characterised by the linkage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用於人力車輛(10)的撥鏈器(40)包含包括底座構件第一連接區段(42A)及底座構件第二連接區段(42B)之底座構件(42)、包括可移動構件第一連接區段(44A)及可移動構件第二連接區段(44B)之可移動構件(44)、以及連桿組總成(46)。連桿組總成(46)包括具有內連桿第一端部分(62A)及內連桿第二端部分(62B)之內連桿構件(62)、以及具有電源接收部件(50)、外連桿第一端部分(60A)及外連桿第二端部分(60B)之外連桿構件(60)。外連桿第一端部分(60A)以可繞著第三樞轉軸線(PA3)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底座構件第二連接區段(42B)。外連桿第二端部分(60B)以可繞著第四樞轉軸線(PA4)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可移動構件第二連接區段(44B)。電源接收部件(50)被建構成被配置成使得電源接收部件(50)橫跨在第三樞轉軸線(PA3)和第四樞轉軸線(PA4)之間延伸的基準線(RL)。

Description

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
本發明關於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
US 2018 237 104 A1揭露包括電池電源單元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範例。在撥鏈器中,電池電源單元被容納於連桿組上所設置的電池插座中。電池插座對連桿組總成的形狀造成限制,其因而能妨礙連桿組的移動。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提供在維持連桿組總成的可移動性的同時允許電源被配置於較佳位置處之人力車輛撥鏈器。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的撥鏈器係用於人力車輛。撥鏈器包含:被建構成被附接於人力車輛的車架之底座構件,底座構件包括底座構件第一連接區段及底座構件第二連接區段;以可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的方式被配置之可移動構件,可移動構件包括可移動構件第一連接區段及可移動構件第二連接區段;及將可移動構件及底座構件可移動地連接之連桿組總成。連桿組總成包括具有內連桿第一端部分及內連桿第二端部分之內連桿構件、及在底座構件被附接於車架之狀態下當以面朝向車架的方向觀看時至少部分地覆蓋在內連桿構件上之外連桿構件。外連桿構件具有電源接收部件、外連桿第一端部分及外連桿第二端部分。內連桿第一端部分以可繞著第一樞轉軸線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底座構件第一連接區段。內連桿第二端部分以可繞著第二樞轉軸線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可移動構件第一連接區段。外連桿第一端部分以可繞著第三樞轉軸線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底座構件第二連接區段。外連桿第二端部分以可繞著第四樞轉軸線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可移動構件第二連接區段。電源接收部件被建構成被配置成使得電源接收部件橫跨在第三樞轉軸線和第四樞轉軸線之間延伸的基準線。
在根據第一方面的撥鏈器中,電源接收部件被配置成橫跨基準線。因此,包括電源接收部件的外連桿構件與內連桿構件適當地分開,同時限制外連桿構件在相反於人力車輛的車架的方向上突出。針對外連桿構件在相反於人力車輛的車架的方向上的突出之限制在人力車輛正在行進的同時限制包括電源接收部件的外連桿構件與物體的接觸。因此,電源在維持連桿組總成的移動的同時被配置於較佳位置處。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撥鏈器被建構,以致當以平行於第三樞轉軸線及第四樞轉軸線中的至少一者之方向觀看時,一區的由基準線所劃分的一部分界定第一區,且一區的由基準線所劃分的另一部分界定第二區。電源接收部件包括位在第二區中的部分及位在第一區中的部分,位在第一區中的部分大於位在第二區中的部分。
在根據第二方面的撥鏈器中,電源接收部件被配置,以致位在第一區中的部分大於位在第二區中的部分。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撥鏈器被建構,以致當以平行於第三樞轉軸線及第四樞轉軸線中的至少一者之方向觀看時,一區的由基準線所劃分的一部分界定第一區,且一區的由基準線所劃分的另一部分界定第二區。電源接收部件包括位在第二區中的部分及位在第一區中的部分,位在第一區中的部分小於位在第二區中的部分。
在根據第三方面的撥鏈器中,電源接收部件被配置,以致位在第一區中的部分小於位在第二區中的部分。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者的撥鏈器還包含電源固持器,其包括電端子且可配置在電源接收部件中。電源固持器被建構成在被配置於電源接收部件中的狀態下橫跨基準線。
在根據第四方面的撥鏈器中,電源被電源固持器適當地固持。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者的撥鏈器被建構,以致底座構件包括底座構件附接部分,底座構件附接部分以可繞著附接部分樞轉軸線樞轉之方式被附接於人力車輛的車架。連桿組總成被建構成被配置以致第一樞轉軸線、第二樞轉軸線、第三樞轉軸線及第四樞轉軸線中的至少一者正交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
在根據第五方面的撥鏈器中,第一樞轉軸線、第二樞轉軸線、第三樞轉軸線及第四樞轉軸線中的至少一者正交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四方面的撥鏈器被建構,以致底座構件包括底座構件附接部分,其以可繞著附接部分樞轉軸線樞轉之方式被附接於人力車輛的車架。第一樞轉軸線、第二樞轉軸線、第三樞轉軸線及第四樞轉軸線中的至少一者相對於正交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之方向傾斜。
在根據第六方面的撥鏈器中,第一樞轉軸線、第二樞轉軸線、第三樞轉軸線及第四樞轉軸線中的至少一者相對於正交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之方向傾斜。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者的撥鏈器被建構,以致電源接收部件包括被建構成容納電源的容納部分。
在根據第七方面的撥鏈器中,電源被容納部分穩定地固持。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者的撥鏈器還包含罩覆構件,其至少部分地罩覆電源接收部件。
在根據第八方面的撥鏈器中,被設置在電源接收部件上的電源被罩覆構件保護。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據第八方面的撥鏈器中,罩覆構件被建構成在罩覆構件至少部分地罩覆電源接收部件之罩覆件附接狀態下橫跨基準線。
在根據第九方面的撥鏈器中,電源接收部件被罩覆構件適當地保護。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八或第九方面的撥鏈器被建構,以致罩覆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外連桿構件。
在根據第十方面的撥鏈器中,當電源被設置在電源接收部件上時,操作者能容易地附接罩覆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八至第十方面中任一者的撥鏈器被建構,以致罩覆構件以可卸除的方式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
在根據第十一方面的撥鏈器中,當電源被設置在電源接收部件上及被從電源接收部件移除時,罩覆構件對電源的干涉被限制。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撥鏈器被建構,以致罩覆構件以可卸除的方式被壓配於外連桿構件。
在根據第十二方面的撥鏈器中,罩覆構件在沒有螺絲或類似者的情形下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及被從外連桿構件卸除。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撥鏈器被建構,以致罩覆構件包括第一軌道。外連桿構件包括第二軌道。第一軌道在第二軌道上滑動。
在根據第十三方面的撥鏈器中,第一軌道在第二軌道上滑動,以致罩覆構件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及被從外連桿構件卸除。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者的撥鏈器被建構,以致電源接收部件被與外連桿構件一體地形成。
在根據第十四方面的撥鏈器中,電源接收部件被與外連桿構件一體地形成。因此,組件的數目被減少。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者的撥鏈器被建構,以致電源接收部件以與外連桿構件分開之方式被形成。
在根據第十五方面的撥鏈器中,電源接收部件以與外連桿構件分開之方式被形成。因此,電源接收部分被容易地形成。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十五方面的撥鏈器被建構,以致電源接收部件包括不同於外連桿構件的材料之材料。
在根據第十六方面的撥鏈器中,電源接收部件由適合於電源接收部件的材料所形成。
根據本發明的人力車輛撥鏈器在維持連桿組總成的可移動性的同時允許電源被配置於較佳位置處。
現在將參照所附的圖式來描述所選的實施例,其中同樣的元件符號在遍及不同圖式中標示相應或相同的元件。
參照圖1至圖17,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20、人力車輛撥鏈器40、人力車輛後撥鏈器54、用來與組件系統20一起使用的充電器80、及用於人力車輛組件的電源90將被描述。人力車輛10是包括至少一個車輪且至少由人驅動力所驅動之車輛。人力車輛10例如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自行車,像是登山自行車、公路自行車、城市自行車、載貨自行車、手搖自行車、及斜躺自行車。人力車輛10上的車輪的數量未被限制。人力車輛10例如包括單輪車及具有兩個以上車輪的車輛。人力車輛10不受限於被建構成僅由人驅動力所驅動之車輛。人力車輛10包括電動自行車,其使用額外於人驅動力之電馬達的驅動力,以供推進。電動自行車包括利用電馬達來輔助推進之電動輔助自行車。在以下所描述的實施例中,人力車輛10是指登山自行車。
在此說明書中,除非指出並非如此,以指示像是「前」、「後」、「向前」、「向後」、「左」、「右」、「側向」、「向上」、及「向下」的指示方向用語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指示方向用語作為基準之車架將會是基於從人力車輛10的基準位置(例如,在鞍座或座椅上)面向車把的騎車者之觀點。
如圖1至圖6中所示,組件系統20包括第一組件22、第二組件24、第一電源26、及第二電源28。第一組件22包括電可調整座柱、電前懸吊器、電後懸吊器、電前制動器、電後制動器、電變速桿、電制動桿、電前撥鏈器30、及電後撥鏈器32中的一者。第一電源26被使用於第一組件22。第一電源26包括第一殼體26A及第一電源電端子26B。第一殼體26A具有第一殼體形狀。第一電源電端子26B具有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第二組件24包括電可調整座柱、電前懸吊器、電後懸吊器、電前制動器、電後制動器、電變速桿、電制動桿、電前撥鏈器30、及電後撥鏈器32中的另一者。第二電源28被使用於第二組件24。第二電源28包括第二殼體28A及第二電源電端子28B。第二殼體28A具有第二殼體形狀。第二電源電端子28B具有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第一殼體形狀不同於第二殼體形狀。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相同於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
例如,電可調整座柱被設置在人力車輛10的座柱上。電可調整座柱例如被建構成改變人力車輛10的座柱的高度。
例如,電前懸吊器被設置在人力車輛10的前叉上。電前懸吊器例如包括第一前懸吊器構件、及可相對於第一前懸吊器構件移動的第二前懸吊器構件。電前懸吊器例如被建構成選擇限制第二前懸吊器構件至第一前懸吊器的移動之狀態及允許該移動之狀態中的任一者。
例如,電後懸吊器被設置在人力車輛10的後叉上。電後懸吊器例如包括第一後懸吊器構件、及可相對於第一後懸吊器構件移動的第二後懸吊器構件。電後懸吊器例如被建構成選擇限制第二後懸吊器構件至第一後懸吊器的移動之狀態及允許該移動之狀態中的任一者。
例如,電前制動器被設置在人力車輛10的前車輪及與前車輪一體地旋轉的構件中的至少一者上。電前制動器例如被建構成將制動力施加於人力車輛10的前車輪及與前車輪一體地旋轉的構件中的至少一者上。
例如,電後制動器被設置在人力車輛10的後車輪及與後車輪一體地旋轉的構件中的至少一者上。電後制動器例如被建構成將制動力施加於人力車輛10的後車輪及與後車輪一體地旋轉的構件中的至少一者上。
例如,電變速桿被設置在人力車輛10的車把上。電變速桿例如被建構成操作人力車輛10的電傳動裝置。人力車輛10的電傳動裝置例如包括電前撥鏈器30及電後撥鏈器32中的至少一者。
例如,電制動桿被設置在人力車輛10的車把上。電制動桿例如被建構成操作電前制動器及電後制動器中的至少一者。
例如,電前撥鏈器30被設置在人力車輛10的前撥鏈器上。電前撥鏈器30例如被建構成改變人力車輛10的傳動比。傳動比例如被表示為車輪的旋轉速率相對於人力車輛10的曲柄的旋轉速率之比。
例如,電後撥鏈器32被設置在人力車輛10的後撥鏈器上。電後撥鏈器32例如被建構成改變人力車輛10的傳動比。
第一組件22及第二組件24中的每一者是至少由電馬達所驅動之人力車輛組件。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組件22包括電後撥鏈器32。電後撥鏈器32例如包括底座構件32A、可移動構件32B、及連桿組(linkage)總成32C。底座構件32A例如被建構成被附接於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可移動構件32B例如以可相對於底座構件32A移動之方式被配置。連桿組總成32C例如將可移動構件32B連接於底座構件32A。第一電源26例如被設置在電後撥鏈器32的連桿組總成32C上。第一組件22例如包括第一電源26可配置於其中的電源固持器。
例如,第二電源28及第一電源26被使用於不同類型的人力車輛組件。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組件24包括電前撥鏈器30。電前撥鏈器30例如包括底座構件30A、可移動構件30B、及連桿組總成30C。底座構件30A例如被建構成被附接於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可移動構件30B例如以可相對於底座構件30A移動之方式被配置。連桿組總成30C例如將可移動構件30B連接於底座構件30A。第二電源28例如被設置在電前撥鏈器30的連桿組總成30C上。第二組件24例如包括第二電源28可配置於其中的電源固持器。
如圖3至圖6中所示,第一殼體形狀例如是包括第一端子表面且具有圓角的矩形桿件(rod),第一端子表面包括第一電源電端子26B。第二殼體形狀例如是包括第二端子表面且具有圓角的矩形桿件,第二端子表面包括第二電源電端子28B。例如,第一殼體形狀的第一端子表面的面積能大於第二殼體形狀的第二端子表面的面積,以致第一殼體形狀被建構成不同於第二殼體形狀。第一殼體形狀及第二殼體形狀中的每一者能為矩形桿件以外的多角形桿件、圓形桿件、或圓錐。第一殼體形狀的第一端子表面的面積可等於第二殼體形狀的第二端子表面的面積。在第一端子表面的面積等於第二端子表面的面積之案例中,第一端子表面在形狀上不同於第二端子表面。在此說明書中,用語「在形狀上不同」意指數學上不相似的形狀具有不同的面積之案例、數學上相似的形狀具有不同的面積之案例、及數學上不相似的形狀具有相同的面積之案例中的一者。
第一電源電端子26B例如包括複數個第一端子26C。第二電源電端子28B例如包括複數個第二端子28C。例如,第一電源26的第一端子26C以與第二電源28的第二端子28C同樣的方式被配置。第一端子26C例如包括用於充電的正端子、用於充電的負端子及用於通訊的通訊端子中的至少一者。第二端子28C例如包括用於充電的正端子、用於充電的負端子及用於通訊的通訊端子中的至少一者。
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由第一端子26C的配置所決定。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由第二端子28C的配置所決定。第一端子26C的配置例如包括第一端子26C的數目、第一端子26C的形狀、及電極或類似者的配置。在圖3中,在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中,使用作為正端子的一個第一端子26C、使用作為負端子的一個第一端子26C、及用於通訊的一個第一端子26C被並排配置。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能不包括用於通訊的第一端子26C,且使用作為正端子的複數個第一端子26C及使用作為負端子的複數個第一端子26C能被並排配置。第一電源電端子26B能被建構成透過使用作為正端子的第一端子26C及使用作為負端子的第一端子26C而與第一組件22通訊。
第二端子28C的配置例如包括第二端子28C的數目、第二端子28C的形狀、及電極或類似者的配置。在圖5中,在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中,使用作為正端子的一個第二端子28C、使用作為負端子的一個第二端子28C、及用於通訊的一個第二端子28C以與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同樣的方式被並排配置。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能不包括用於通訊的第二端子28C,且使用作為正端子的複數個第二端子28C及使用作為負端子的複數個第二端子28C能被並排配置。第二電源電端子28B能被建構成透過使用作為正端子的第二端子28C及使用作為負端子的第二端子28C而與第二組件24通訊。
第一組件22例如包括第一組件電端子22A。第一組件電端子22A例如具有第一組件電端子形狀。第一組件電端子形狀對應於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第二組件24例如包括第二組件電端子24A。第二組件電端子24A例如具有第二組件電端子形狀。第二組件電端子形狀對應於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第一組件電端子形狀例如相同於第二組件電端子形狀。第一組件電端子22A例如被設置在第一組件22的電源固持器上。第二組件電端子24A例如被設置在第二組件24的電源固持器上。
第一組件電端子形狀對應於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以致第一組件電端子22A可電連接於第一電源電端子26B。第一組件22從第一電源26經由第一電源電端子26B及第一組件電端子22A而被供應電力。第二組件電端子形狀對應於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以致第二組件電端子24A可電連接於第二電源電端子28B。第二組件24從第二電源28經由第二電源電端子28B及第二組件電端子24A而被供應電力。
第一組件電端子形狀例如相同於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第二組件電端子形狀例如相同於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第一組件電端子22A例如包括對應於第一端子26C的複數個第一組件端子22Y。第一組件電端子形狀由對應於第一端子26C的複數個端子的配置所決定。在圖4中,在第一組件電端子形狀中,使用作為正端子的一個第一組件端子22Y、使用作為負端子的一個第一組件端子22Y、及用於通訊的一個第一組件端子22Y被並排配置。使用作為正端子的第一組件端子22Y被建構成接觸使用作為正端子的第一端子26C。使用作為負端子的第一組件端子22Y被建構成接觸使用作為負端子的第一端子26C。用於通訊的第一組件端子22Y被建構成接觸用於通訊的第一端子26C。
第二組件電端子24A例如包括對應於第二端子28C的複數個第二組件端子24Y。第二組件電端子形狀由對應於第二端子28C的複數個端子的配置所決定。在圖6中,在第二組件電端子形狀中,使用作為正端子的一個第二組件端子24Y、使用作為負端子的一個第二組件端子24Y、及用於通訊的一個第二組件端子24Y被並排配置。使用作為正端子的第二組件端子24Y被建構成接觸使用作為正端子的第二端子28C。使用作為負端子的第二組件端子24Y被建構成接觸使用作為負端子的第二端子28C。用於通訊的第二組件端子24Y被建構成接觸用於通訊的第二端子28C。
第一組件22例如包括第一附接部22B。第一附接部22B可附接於第一電源26。第一附接部22B對應於第一殼體形狀。例如,第二組件24包括第二附接部24B。第二附接部24B可附接於第二電源28。第二附接部24B對應於第二殼體形狀。第一附接部22B例如被建構成將第一電源26固持在第一組件22的電源接收部件中。第二附接部24B例如被建構成將第二電源28固持在第二組件24的電源接收部件中。第一附接部22B例如在第一組件22上被形成,以致第一殼體26A可置入於第一組件22的電源接收部件中。第二附接部24B例如在第二組件24上被形成,以致第二殼體28A可置入於第二組件24的電源接收部件中。第一附接部22B例如被形成來夾持第一殼體26A。第二附接部24B例如被形成來夾持第二殼體28A。
第一附接部22B例如包括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第一殼體26A例如包括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可與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接合。第二附接部24B例如包括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第二殼體28A例如包括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可與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接合。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例如被設置在第一附接部22B及第一組件22的電源接收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上。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例如被設置在第二附接部24B及第二組件24的電源接收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上。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與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接合,以將第一電源電端子26B相對於第一組件電端子22A定位。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與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接合,以將第二電源電端子28B相對於第二組件電端子24A定位。
第一附接部22B例如包括第一組件凹部22X,其在第一組件22中被形成。第一組件電端子22A例如被設置在第一組件凹部22X中。第二附接部24B例如包括第二組件凹部24X,其在第二組件24中被形成。第二組件電端子24A例如被設置在第二組件凹部24X中。第一附接部22B例如在形狀上不同於第二附接部24B。第一附接部22B的形狀例如包括第一組件凹部22X的形狀。第二附接部24B的形狀例如包括第二組件凹部24X的形狀。第一組件凹部22X的形狀例如不同於第二組件凹部24X的形狀。
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例如包括第一軌道22D,其被建構成在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上滑動且與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接合。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例如包括第二軌道24D,其被建構成在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上滑動且與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接合。第一軌道22D以與第二軌道24D同樣的方式被形成。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包括軌道。第一軌道22D與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的軌道接合。這將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與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接合。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包括軌道。第二軌道24D與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的軌道接合。這將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與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接合。
第一電源26例如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電源元件26E。圖3中所示的第一電源26包括一個第一電源元件26E。第一電源26能包括複數個第一電源元件26E。第一電源元件26E被電連接於第一電源電端子26B。第一電源元件26E例如被至少部分地容納在第一電源26的第一殼體26A中。第二電源28例如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電源元件28E。圖5中所示的第二電源28包括一個第二電源元件28E。第二電源28能包括複數個第二電源元件28E。第二電源元件28E被電連接於第二電源電端子28B。第二電源元件28E例如被至少部分地容納在第二電源28的第二殼體28A中。第一電源26的電池容量能相同於或不同於第二電源28的電池容量。在第一電源26的電池容量能相同於第二電源28的電池容量之案例中,例如,第一電源元件26E的電池容量能相同於第二電源元件28E的電池容量。例如,第一電源元件26E的形狀不同於第二電源元件28E的形狀。第一電源元件26E根據第一殼體形狀而被定形狀。第二電源元件28E根據第二殼體形狀而被定形狀。至少一個第二電源元件28E的數目能不同於至少一個第一電源元件26E的數目。
如圖1及圖3至圖7中所示,例如,組件系統20還包括第三電源34。第三電源34被使用於第三組件36。第三電源34包括第三殼體34A及第三電源電端子34B。第三組件36例如包括電可調整座柱、電前懸吊器、電後懸吊器、電前制動器、電後制動器、電變速桿、電制動桿、電前撥鏈器30、及電後撥鏈器32中的一者,其不同於第一組件22及第二組件24。第三殼體34A具有第三殼體形狀。第三殼體形狀不同於第一殼體形狀及第二殼體形狀中的至少一者。第三電源電端子34B例如具有第三電源電端子形狀。第三電源電端子形狀例如相同於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及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第三殼體形狀能在形狀上相同於第一殼體形狀及第二殼體形狀中的一者、或者能不同於第一殼體形狀及第二殼體形狀兩者。圖7中所示的第三殼體形狀相同於第一殼體形狀且不同於第二殼體形狀。
第三電源電端子34B例如包括複數個第三端子34C。第三端子34C例如包括用於充電的正端子、用於充電的負端子及用於通訊的通訊端子中的至少一者。第三電源電端子形狀由第三端子34C的配置所決定。第三端子34C的配置例如包括第三端子34C的數目、第三端子34C的形狀、及電極的配置。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三電源電端子形狀中,使用作為正端子的一個第三端子34C、使用作為負端子的一個第三端子34C、及用於通訊的一個第三端子34C以與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同樣的方式被並排配置。使用作為正端子的第三端子34C及使用作為負端子的第三端子34C被建構成額外於施行充電而供應電力至第三組件36。
第三組件36是至少由電力所驅動的人力車輛組件。第三組件36例如是不同於第一組件22且在類型上不同於第二組件24之人力車輛組件。
第三組件36例如包括第三組件電端子。第三組件電端子具有相同於第一組件電端子形狀的第三組件電端子形狀。第三組件電端子具有等於第二組件電端子形狀的第三組件電端子形狀。
第三組件36例如包括第三附接部。第三附接部例如能相同於第一附接部22B。在第三殼體形狀在形狀上不同於第一殼體形狀及第二殼體形狀兩者之案例中,第三附接部能不同於第一附接部22B及第二附接部24B兩者。
第三殼體34A例如包括第三殼體接合部分34D。第三殼體接合部分34D可與第三附接部接合部分接合。
如圖1至圖8中所示,例如,充電器80被使用在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20中。例如,第一電源26、第二電源28、及第三電源34各包括可再充電電池,且充電器80被建構成將第一電源26、第二電源28及第三電源34中的至少一者充電。充電器80例如被建構成將全部的第一電源26、第二電源28及第三電源34充電。充電器80例如包括被建構成將第一電源26充電的第一充電部分84A、將第二電源28充電的第二充電部分84B、及將第三電源34充電的第三充電部分84C。充電部分的數目能以任何方式被改變。例如,圖8中所示的充電器80還包括第四充電部分84D且能將四個電源同時地充電。
充電器80例如被建構成被連接於交流電電源供應器。充電器80被建構成將來自交流電電源供應器的電力供應至第一電源26、第二電源28、及第三電源34。充電器80例如被建構成被附接於第一電源26、第二電源28及第三電源34及被從第一電源26、第二電源28及第三電源34卸除。充電器80被建構成被連接於第一電源26、第二電源28及第三電源34中的一者,以將電力供應至第一電源26、第二電源28及第三電源34中的被連接的一者。
充電器80例如包括充電器插座80A。充電器插座80A例如包括被提供在充電器80的殼體中之凹部。充電器插座80A被建構成容納第一電源26、第二電源28及第三電源34中的至少一者。充電器80能包括取代充電器插座80A的支撐件。支撐件例如是板狀的。
充電器80例如包括充電器電端子80B。充電器電端子80B對應於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及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充電器電端子80B例如包括充電器電端子形狀。充電器電端子形狀例如相同於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及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充電器電端子80B根據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及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而被定形狀,以便接觸第一電源電端子26B及第二電源電端子28B。由於充電器電端子形狀相同於第一組件電端子形狀及第二組件電端子形狀,充電器電端子80B可連接於第一電源26及第二電源28。
充電器80例如被建構成經由充電器電端子80B而將第一電源26及第二電源28充電。充電器電端子80B包括對應於第一端子26C的複數個端子。充電器電端子形狀由對應於第一端子26C的複數個端子的配置所決定。
充電器電端子80B例如對應於第三電源電端子形狀。充電器電端子80B根據第三電源電端子形狀而被定形狀,以便接觸第三電源電端子34B。充電器電端子形狀相同於第三組件電端子形狀。由於充電器電端子形狀相同於第三組件電端子形狀,充電器電端子80B可連接於第三電源34。充電器80被建構成經由充電器電端子80B而將第三電源34充電。
充電器80例如包括可與第一殼體26A及第二殼體28A接合的充電器接合部分80C。充電器接合部分80C例如以與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同樣的方式與第一殼體26A接合,且以與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同樣的方式與第二殼體28A接合。充電器接合部分80C例如具有對應於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的形狀及對應於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的形狀。在圖8中所示的充電器80中,第一充電部分84A的充電器接合部分80C與第一電源26的第一殼體26A接合,且第二充電部分84B的充電器接合部分80C與第二電源28的第二殼體28A接合。充電器80例如包括可與第三殼體34A接合的充電器接合部分80C。在圖8中所示的充電器80中,第三充電部分84C的充電器接合部分80C與第三電源34的第三殼體34A接合。
充電器接合部分80C例如包括類似於第一軌道22D的軌道。充電器接合部分80C被建構成在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上滑動且與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接合。充電器接合部分80C被建構成在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上滑動且與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接合。
第一電源26及第二電源28各例如包括對應於充電器接合部分80C的被固持部分82。例如,第一電源26的被固持部分82包括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例如,第二電源28的被固持部分82包括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在充電器80將第一電源26充電之案例中,充電器接合部分80C與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接合,以將第一電源電端子26B相對於充電器電端子80B定位。在充電器80將第二電源28充電之案例中,充電器接合部分80C與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接合,以將第二電源電端子28B相對於充電器電端子80B定位。
充電器80例如還包括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及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可與第一殼體26A接合。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可與第二殼體28A接合。充電器接合部分80C例如包括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及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及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在結構上相同。例如,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及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在結構上相同,且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及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在結構上相同。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被使用作為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能以與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分開之方式被設置。
充電器接合部分80C能被配置在包括充電器電端子80B的充電器端子表面80D上。在充電器接合部分80C被配置於充電器端子表面80D上之案例中,例如,充電器端子表面80D、及第一電源26、第二電源28及第三電源34中的每一者被建構成藉由磁鐵而被耦接。例如,充電器端子表面80D包括凹部及凸部中的一者。第一電源26、第二電源28及第三電源34中的每一者包括凹部及凸部中的另一者,其被建構成被耦接於充電器端子表面80D的凹部及凸部中的該一者。
如圖9中所示,人力車輛10例如包括撥鏈器40。撥鏈器40例如包括前撥鏈器及後撥鏈器54中的一者。撥鏈器40例如包括電前撥鏈器30及電後撥鏈器32中的一者。圖9中所示的撥鏈器40包括後撥鏈器54。後撥鏈器54例如包括電後撥鏈器32。在撥鏈器40包括電後撥鏈器32之案例中,底座構件32A、可移動構件32B、及連桿組總成32C分別被稱為底座構件42、可移動構件44、及連桿組總成46。連桿組總成46例如包括至少一個連桿構件52。
人力車輛撥鏈器40將參照圖9至圖17來描述。在參照圖9至圖17的說明中,撥鏈器40是指後撥鏈器54。
如圖9至圖12中所示,例如,撥鏈器40包括底座構件42、可移動構件44、連桿組總成46、及罩覆構件48。底座構件42例如被建構成被附接於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可移動構件44例如以可相對於底座構件42移動之方式被配置。連桿組總成46例如將可移動構件44可移動地連接於底座構件42。連桿組總成46例如包括電源接收部件50。罩覆構件48例如至少部分地罩覆電源接收部件50。罩覆構件48例如被可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42、可移動構件44及連桿組總成46中的一者。
後撥鏈器54例如包括底座構件42、可移動構件44、至少一個連桿構件52、滑輪總成56、可旋轉軸桿54X、偏壓構件54Y、及阻尼結構58。底座構件42例如被建構成被附接於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可移動構件44例如以可相對於底座構件42移動之方式被配置。至少一個連桿構件52例如將可移動構件44連接於底座構件42。至少一個連桿構件52例如包括電源接收部件50。滑輪總成56例如以可繞著旋轉軸線RA1旋轉之方式被連接於可移動構件44。旋轉軸桿54X例如被固定於滑輪總成56且以可繞著旋轉軸線RA1旋轉之方式被耦接於可移動構件44。偏壓構件54Y例如被建構成將滑輪構件56相對於可移動構件44繞著旋轉軸線RA1在第一旋轉方向R1上偏壓。阻尼結構58例如被設置成環繞可移動構件44的旋轉軸桿54X。阻尼結構58例如在滑輪總成56在相反於第一旋轉方向R1的第二旋轉方向R2上旋轉時將旋轉阻力施加於滑輪總成56。
如圖9及圖10中所示,底座構件42例如包括底座構件附接部分42X。底座構件附接部分42X例如包括以可繞著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樞轉之方式被附接於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連桿組總成46例如被建構成被配置以致第一樞轉軸線PA1、第二樞轉軸線PA2、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中的至少一者相對於正交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的方向傾斜。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例如與人力車輛10的後車輪軸線重合。
第一樞轉軸線PA1、第二樞轉軸線PA2、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例如延伸成彼此平行。第一樞轉軸線PA1、第二樞轉軸線PA2、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相對於軸向中心平面CS傾斜,以便變得朝向連桿組總成46的上側更靠近軸向中心平面CS。軸向中心平面CS例如正交於人力車輛10的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連桿組總成46的上側是指在撥鏈器40被配置以致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平行於豎直方向之狀態下朝向人力車輛10的方向。
可移動構件44例如以可相對於底座構件42在平行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的方向上移動之方式被配置。後撥鏈器54根據可移動構件44相對於底座構件42的移動而將鏈條12從一個鏈輪移動至另一個鏈輪。可移動構件44例如可相對於底座構件42至少在最外側換檔位置SP1和最內側換檔位置SP2之間移動。最外側換檔位置SP1對應於鏈輪機構10S的最小鏈輪位置SP3,在最小鏈輪位置SP3處,人力車輛10的鏈條12接合鏈輪機構10S的最小鏈輪。最內側換檔位置SP2對應於鏈輪機構10S的最大鏈輪位置SP4,在最大鏈輪位置SP4處,人力車輛10的鏈條12接合鏈輪機構10S的最大鏈輪。
可移動構件44例如相對於底座構件42移動,以致滑輪總成56的換檔位置SP位於最外側換檔位置SP1及最內側換檔位置SP2處。最外側換檔位置SP1在正交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的方向上對應於最小鏈輪位置SP3。最內側換檔位置SP2在正交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的方向上對應於最大鏈輪位置SP4。最外側換檔位置SP1在人力車輛10的後車輪軸向方向上與最小鏈輪的中心平面重合。最小鏈輪的中心平面例如在人力車輛10的後車輪軸向方向上位於最小鏈輪位置SP3處。最內側換檔位置SP2在人力車輛10的後車輪軸向方向上與最大鏈輪的中心平面重合。最大鏈輪的中心平面例如在人力車輛10的後車輪軸向方向上位於最大鏈輪位置SP4處。
最外側換檔位置SP1是鏈條12與最小鏈輪接合之位置。最外側換檔位置SP1能位在與最小鏈輪的中心平面於人力車輛10的後車輪軸向方向上分開之位置處。最外側換檔位置SP1能位在比最小鏈輪的中心平面於後車輪軸向方向上離人力車輛10更遠之位置處,像是第一位置SP1X。最內側換檔位置SP2是鏈條12與最大鏈輪接合之位置。最內側換檔位置SP2能位在與最大鏈輪的中心平面於人力車輛10的後車輪軸向方向上分開之位置處。最內側換檔位置SP2能位在比最大鏈輪的中心平面於後車輪軸向方向上離人力車輛10更近之位置處,像是第二位置SP2X。
可移動構件44可相對於底座構件42至少在最外側換檔位置SP1和最內側換檔位置SP2之間移動。可移動構件44能相對於底座構件42在比最外側換檔位置SP1和最內側換檔位置SP2之間更寬的範圍中移動。可移動構件44例如能被建構成移動至比最外側換檔位置SP1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的方向上離車架10F更遠之位置,以便將鏈條12移動至最小鏈輪。可移動構件44例如能被建構成移動至比最內側換檔位置SP2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的方向上離車架10F更遠之位置,以便將鏈條12移動至最大鏈輪。
連桿組總成46例如包括外連桿構件60及內連桿構件62。外連桿構件60例如在底座構件42被附接於車架10F之狀態下當以面朝向車架10F的方向觀看時至少部分地覆蓋在內連桿構件62上。至少一個連桿構件52例如包括外連桿構件60及內連桿構件62。外連桿構件60例如在底座構件42被附接於車架10F之狀態下當以面朝向車架10F的方向觀看時至少部分地覆蓋在內連桿構件62上。
滑輪總成56例如包括內板件56A、外板件56B、導引滑輪56C、及張緊滑輪56D。旋轉軸桿54X被耦接於滑輪總成56,以便與滑輪總成56一體地旋轉。偏壓構件54Y例如包括被配置成環繞旋轉軸桿54X的螺旋彈簧。偏壓構件54Y將滑輪總成56相對於可移動構件44繞著旋轉軸線RA1在第一旋轉方向R1上偏壓。
阻尼結構58例如被設置在可移動構件44的內腔穴中。阻尼結構58例如被建構成在可移動構件44位於最外側換檔位置SP1處之狀態下當從底座構件42朝向可移動構件44觀看時至少部分地覆蓋在電源接收部件50上。阻尼結構58例如被建構成在可移動構件44位於最內側換檔位置SP2處之狀態下當從底座構件42朝向可移動構件44觀看時至少部分地覆蓋在電源接收部件50上。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被建構成在底座構件42被附接於車架10F且可移動構件44位於最外側換檔位置SP1處之狀態下被至少部分地配置成比阻尼結構58離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更遠。
如圖9至圖11中所示,例如,阻尼結構58被建構成摩擦接合旋轉軸桿54X,且在滑輪總成56於第二旋轉方向R2上旋轉時將旋轉阻力施加於滑輪總成56。阻尼結構58例如包括單向離合器58A。單向離合器58A被配置在旋轉軸桿54X和可移動構件44之間。當滑輪總成56相對於可移動構件44繞著旋轉軸線RA1在第二旋轉方向R2上旋轉時,旋轉軸桿54X與單向離合器58A一體地旋轉。當滑輪總成56相對於可移動構件44繞著旋轉軸線RA1在第一旋轉方向R1上旋轉時,旋轉軸桿54X相對於單向離合器58A旋轉。單向離合器58A例如包括滾子離合器。
阻尼結構58例如包括具有帶件形狀的阻力施加構件58B。阻力施加構件58B被配置在單向離合器58A和可移動構件44之間,以環繞單向離合器58A的外周部分延伸。阻力施加構件58B將單向離合器58A的外周部分迫緊,以磨擦接合單向離合器58A。當滑輪總成56在第二旋轉方向R2上旋轉時,旋轉軸桿54X與單向離合器58A一體地旋轉。因此,阻力施加構件58B將旋轉阻力施加於滑輪總成56。
阻尼結構58例如包括操作部分58C。操作部分58C被建構成在滑輪總成56於第二旋轉方向R2上旋轉時調整被施加於滑輪總成56的旋轉阻力。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被建構成在底座構件42被附接於車架10F且可移動構件44位於最外側換檔位置SP1之狀態下被至少部分地配置成比操作部分58C離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更遠。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被建構成在底座構件42被附接於車架10F且可移動構件44位於最外側換檔位置SP1之狀態下當從底座構件42朝向可移動構件44觀看時被至少部分地配置成比操作部分58C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上離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更遠。
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被建構成在底座構件42被附接於車架10F且可移動構件44位於最外側換檔位置SP1處之狀態下被整個地配置成比操作部分58C離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更遠。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被建構成在底座構件42被附接於車架10F且可移動構件44位於最外側換檔位置SP1處之狀態下被整個地配置成比操作部分58C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的徑向方向上離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更遠。
操作部分58C被建構成藉由將阻力施加構件58B的相反兩端迫緊而調整旋轉阻力。操作部分58C例如包括調整螺絲58D。操作部分58C被建構成根據調整螺絲58D的旋轉而調整被施加於阻力施加構件58B的相反兩端的迫緊力。
如圖12中所示,連桿組總成46例如包括至少一個連桿銷64。至少一個連桿銷64將連桿組總成46可樞轉地附接於可移動構件44及底座構件42中一者。至少一個連桿構件52例如包括至少一個連桿銷64。至少一個連桿銷64例如包括第一連桿銷64A、第二連桿銷64B、第三連桿銷64C、及第四連桿銷64D。第一連桿銷64A及第二連桿銷64B將連桿組總成46可樞轉地附接於底座構件42。第三連桿銷64C及第四連桿銷64D將連桿組總成46可樞轉地附接於可移動構件44。第一連桿銷64A被設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以致第一連桿銷64A的軸線與第一樞轉軸線PA1重合。第二連桿銷64B被設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以致第二連桿銷64B的軸線與第二樞轉軸線PA2重合。第三連桿銷64C被設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以致第三連桿銷64C的軸線與第三樞轉軸線PA3重合。第四連桿銷64D被設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以致第四連桿銷64D的軸線與第四樞轉軸線PA4重合。
如圖12中所示,例如,撥鏈器40還包括被建構成將可移動構件44相對於底座構件42移動之馬達單元66。馬達單元66被設置在底座構件42及可移動構件44中的一者上。馬達單元66例如被配置在底座構件42上。馬達單元66包括電馬達。馬達單元66使用電馬達,以將內連桿構件62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A1樞轉且將可移動構件44相對於底座構件42移動。
如圖2中所示,例如,撥鏈器40還包括控制器66X,其被電連接於電埠72且被建構成控制馬達單元66。控制器66X包括執行預定控制程式的處理器。處理器例如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及微處理單元(MPU)。控制器66X能包括一個或多個微電腦。控制器66X能包括位在分開的位置處的複數個處理器。控制器66X例如控制馬達單元66來將可移動構件44相對於底座構件42移動且改變鏈條12運行於上的鏈輪。傳動比藉由改變鏈條12運行於上的鏈輪而被改變。
如圖2、圖12及圖13中所示,例如,後撥鏈器54還包括馬達單元66及致動器58E,馬達單元66被建構成將可移動構件44相對於底座構件42移動,致動器58E被建構成致動阻尼結構58。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被建構成允許電源90的配置。馬達單元66及致動器58E例如被建構成被從電源接收部件50中所配置的電源90供應電力。例如,第一電源26及第二電源28中的至少一者能被使用作為電源9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源26能被使用作為電源90。
致動器58E例如包括電馬達。致動器58E例如被建構成將阻尼結構58的致動模式在離合器啟用模式和離合器停用模式之間切換。在離合器啟用模式中,當滑輪總成56在第二旋轉方向R2上旋轉時,阻力施加構件58B將旋轉阻力施加於滑輪總成56。在離合器停用模式中,阻力施加構件58B未將旋轉阻力施加於滑輪總成56。阻尼結構58能被建構成旋轉操作部分58C的調整螺絲58D及利用致動器58E來調整旋轉阻力。控制器66X能被建構成控制阻尼結構58的致動器58E。
馬達單元66例如經由附加電纜線66A及電端子66B中的至少一者而被電連接於電源接收部件50。馬達單元66例如經由附加電纜線66A及電端子66B而被電連接於電源接收部件50。阻尼結構58例如經由阻尼器電纜線58X及阻尼器電纜線58Y中的至少一者而被電連接於電源接收部件50。阻尼結構58例如經由阻尼器電纜線58X及阻尼器電纜線58Y而被電連接於電源接收部件50。
如圖12至圖14中所示,電源接收部件50被設置在外連桿構件60及內連桿構件62中的一者上。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被設置在外連桿構件60上。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被與外連桿構件60一體地形成。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包括被設置在外連桿構件60的下表面中之凹部。
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包括被建構成至少部分地容納電源90之容納部分68。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被建構成整個地容納電源90。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包括被建構成容納電源90的容納部分68。容納部分68例如包括被設置在外連桿部件60中的凹部。第一組件22的第一附接部22B例如包括容納部分68。
容納部分68包括被建構成容納電源90之容納腔穴SA。容納腔穴SA例如被建構成整個地容納電源90。容納腔穴SA根據電源90的形狀而被定形狀。電源90的形狀例如相同於第一殼體形狀。只要容納腔穴SA被建構成容納電源90,容納腔穴SA不必整個地容納電源90。容納腔穴SA能在電源90被容納之狀態下對外部開放。
連桿組總成46例如包括至少一個連桿銷64。至少一個連桿銷64例如將連桿組總成46可樞轉地附接於可移動構件44及底座構件42中的一者。外連桿構件60例如包括第一端60X及第二端60Y。第二端60Y例如在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上與第一端60X分開。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包括開放部分50A,電源90透過開放部分50A而被置入至容納部分68中。開放部分50A例如在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上位於比離第一端60X及第二端60Y中的一者更靠近第一端60X及第二端60Y中的另一者處。第一組件22的第一組件凹部22X例如包括開放部分50A。
開放部分50A被設置在容納部分68的一端,以致電源90被容納在容納腔穴SA中。在撥鏈器40位於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平行於豎直方向處之狀態下,從第一端60X朝向第二端60Y延伸的方向符合豎直向下方向。在撥鏈器40位於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平行於豎直方向延伸處之狀態下,從第二端60Y朝向第一端60X延伸的方向符合豎直向上方向。開放部分50A在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上位於比離外連桿構件60的第一端60X更靠近外連桿構件60的第二端60Y處。
撥鏈器40例如還包括連接端子70。連接端子70例如被設置在電源接收部件50上且可電連接於電源90。連接端子70包括第一組件22的第一組件電端子22A。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端子70被設置在位於容納腔穴SA中的面向開口部分表面68A上。面向開口部分表面68A是界定容納腔穴SA面向開放部分50A之凹部的表面。連接端子70能被設置在不同於位於容納腔穴SA中的面向開口部分表面68A之表面上。
撥鏈器40例如還包括罩覆構件48。罩覆構件48例如至少部分地罩覆電源接收部件50。後撥鏈器54例如還包括罩覆構件48。罩覆構件48例如至少部分地罩覆電源接收部件50。罩覆構件48例如被可旋轉地設置在至少一個連桿構件52上。罩覆構件48例如被建構成至少部分地罩覆容納部分68。罩覆構件48例如被建構成罩覆開放部分50A。罩覆構件48能被建構成至少部分地罩覆開放部分50A,以限制電源90相對於電源接收部件50的移動。
罩覆構件48例如被耦接於連桿組總成46。罩覆構件48例如被耦接於外連桿構件60。罩覆構件48例如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罩覆構件48例如位於比離第一端60X及第二端60Y的一者更靠近第一端60X及第二端60Y的另一者處。在本實施例中,罩覆構件48例如在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上位於比離外連桿構件60的第一端60X更靠近外連桿構件60的第二端60Y處。
在本實施例中,罩覆構件48被配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以致罩覆構件48的旋轉軸線RA2相對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以少於45度的角度傾斜。罩覆構件48例如被配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以致旋轉軸線RA2平行於第一樞轉軸線PA1、第二樞轉軸線PA2、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罩覆構件48被繞著旋轉軸線RA2旋轉,以在圖12中所示的罩覆件附接狀態和圖14中所示的罩覆件卸除狀態之間切換。在罩覆件附接狀態下,罩覆構件48至少部分地罩覆電源接收部件50。在罩覆件卸除狀態下,罩覆構件48並未罩覆電源接收部件50。
撥鏈器40例如還包括樞轉機構40X。樞轉構件40X將罩覆構件48可樞轉地附接於連桿組總成46。樞轉機構40X位於比離第一端60X及第二端60Y中的一者更靠近第一端60X及第二端60Y中的另一者處。樞轉機構40X在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上位於更靠近第一端60X及第二端60Y中的更靠近罩覆構件48的一者處。在本實施例中,樞轉機構40X在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上位於比離外連桿構件60的第一端60X更靠近外連桿構件60的第二端60Y處。
樞轉機構40X例如包括鉸鏈結構。例如,樞轉機構40X包括樞轉軸桿40XA,樞轉軸桿40XA的軸線與罩覆構件48的旋轉軸線RA2重合。鉸鏈結構被建構成將罩覆構件48相對於連桿組總成46繞著樞轉軸桿40XA樞轉。在本實施例中,樞轉軸桿40XA被設置成平行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罩覆構件48經由樞轉軸桿40XA而被耦接於外連桿構件60。
如圖12至圖14中所示,例如,罩覆構件48包括第一端48X及第二端48Y。第一端48X將罩覆構件48可旋轉地耦接於至少一個連桿構件52。第二端48Y在罩覆構件48被可旋轉地耦接於至少一個連桿構件52之狀態下可附接於至少一個連桿構件52及可從至少一個連桿構件52卸除。第二端48Y例如被建構成在罩覆構件48被耦接於至少一個連桿構件52之狀態下被配置成比第一端48X更靠近阻尼結構58。
罩覆構件48例如被可卸除地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在本實施例的罩覆構件48中,第二端48Y被可卸除地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例如,在罩覆構件48中,第一端48X以不可卸除的方式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例如,在罩覆構件48中,第一端48X以不可卸除的方式藉由樞轉機構40X而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罩覆構件48被建構成在第二端48Y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時界定容納腔穴SA的一部分。罩覆構件48被建構成在第二端48Y被從外連桿構件60卸除時繞著罩覆構件48的旋轉軸線RA2樞轉。
在本實施例的罩覆構件48中,第二端48Y以可分開的方式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例如,在罩覆構件48中,第一端48X以不可分開的方式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例如,在罩覆構件48中,第一端48X以不可分開的方式藉由樞轉機構40X而被附接於外連桿件60。罩覆構件48被建構成在第二端48Y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時界定容納腔穴SA的一部分。罩覆構件48被建構成在第二端48Y被與外連桿構件60分開時繞著罩覆構件48的旋轉軸線RA2樞轉。
罩覆構件48例如以可卸除地方式被壓配於外連桿構件60。罩覆構件48的第二端48Y被壓配於外連桿構件60,以致第二端48Y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例如,罩覆構件48以撓性構件形成,以致第二端48Y被建構成部分地變形且被壓配於開放部分50A。如圖16中所示,撓性的密封件40Y被設置在開放部分50A上。密封件40Y根據第二端48Y的一部分的形狀而變形,以致第二端48Y被部分地壓配於開放部分50A。
撥鏈器40例如還包括電源固持器50B,其包括電端子且可配置在電源接收部件50中。電源固持器50B例如被建構成在被配置於電源接收部件50中之狀態下橫跨基準線RL。電源固持器50B的電端子包括連接端子70。電源固持器50B例如被建構成在被配置於電源接收部件50中之狀態下當以平行於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中的至少一者觀看時橫跨基準線RL。電源固持器50B與罩覆構件48一起界定容納腔穴SA。電源固持器50B的位在第一區A1的部分例如大於電源固持器50B的位在第二區A2的部分。電源接收部件50的電端子例如被建構成橫跨基準線RL。在圖14中,在電源接收部件50的電端子中,連接端子70橫跨基準線RL。
如圖2、圖9及圖12中所示,例如,撥鏈器40包括底座構件42、可移動構件44、連桿組總成46、及電埠72。底座構件42例如被建構成被附接於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可移動構件44例如以可相對於底座構件42移動之方式被配置。連桿組總成46例如將可移動構件44連接於底座構件42。連桿組總成46例如包括電源接收部件50。電埠72例如被建構成被電連接於電源接收部件50、被建構成可卸除地接收纜線102、且被配置在連桿組總成46及可移動構件44中的至少一者中。
連桿組總成46例如包括外連桿構件60及內連桿構件62。外連桿構件60在底座構件42被附接於車架10F之狀態下當以面朝向車架10F的方向觀看時至少部分地覆蓋在內連桿構件62上。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被設置在外連桿構件60上。電埠72例如被配置在外連桿構件60及可移動構件44中的一者上。馬達單元66例如被配置在底座構件42上。在本實施例中,電埠72被配置在外連桿構件60上。
電埠72例如包括蓋件72A。蓋件72A例如被建構成在纜線102與電埠72斷開之纜線斷開狀態下罩覆電埠72。蓋件72A例如被建構成被可卸除地附接於電埠72,以便在纜線102連接於電埠72之纜線連接狀態下未罩覆電埠72。蓋件72A例如被建構成被壓配於電埠72。例如,蓋件72A由撓性構件所形成,以致蓋件72A被建構成部分地變形且被壓配於電埠72。
電埠72例如包括纜線接收部分72B。纜線接收部分72B例如包括纜線接收開口72C。纜線接收開口72C例如包括纜線接收開口軸線CA。纜線102被耦接於纜線接收部分72B。用來與纜線102連接的端子被設置在纜線接收開口72C中。纜線102在平行於纜線接收開口軸線CA的方向上被從纜線接收開口72C移除。
纜線接收開口72C在平行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方向上被配置於外連桿構件60的第一端60X及外連桿構件60的第二端60Y中的一者中。在本實施例中,纜線接收開口72C被配置在外連桿構件60的第二端60Y中。
在纜線接收開口72C被配置在外連桿構件60的第一端60X中之案例中,纜線接收開口72C朝向外連桿構件60的上側開放。外連桿構件60的上側例如在撥鏈器40被耦接於人力車輛10且撥鏈器40處於預定狀態之狀態下符合人力車輛10的上側。撥鏈器40處於預定狀態之案例例如包括可移動構件44位於最外側換檔位置SP1、最內側換檔位置SP2、或最外側換檔位置SP1和最內側換檔位置SP2之間的預定位置處之案例。外連桿構件60的上側例如是指在撥鏈器40位於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平行於豎直方向之狀態下從第二端60Y朝向第一端60X延伸的方向。
在纜線接收開口72C被配置於外連桿構件60的第二端60Y之案例中,纜線接收開口72C朝向外連桿構件60的下側開放。外連桿構件60的下側例如在撥鏈器40被耦接於人力車輛10且撥鏈器40處於預定狀態之狀態下符合人力車輛10的下側。外連桿構件60的下側例如是指在撥鏈器40位於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平行於豎直方向之狀態下從第一端60X朝向第二端60Y延伸的方向。
連桿組總成46例如包括至少一個連桿銷64。至少一個連桿銷64將連桿組總成46可樞轉地附接於可移動構件44及底座構件42中的一者。電埠72被配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纜線接收開口軸線CA例如平行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纜線接收開口軸線CA例如平行於第一樞轉軸線PA1、第二樞轉軸線PA2、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
如圖2及圖13中所示,例如,纜線102被建構成被可卸除地耦接於電埠72。纜線102例如是電纜線104。電埠72例如被使用來施行電源90的充電、與不同於撥鏈器40的組件14的有線通訊及與外部裝置106的有線通訊中的至少一者。電埠72例如被使用來至少施行電源90的充電。例如,在被配置於電源接收部件50上的電源90是可再充電電池之案例中,電埠72被用使用來施行被配置在電源接收部件50上的電源90的充電。
電埠72能被建構成被從被配置在不同於撥鏈器40的組件14上的電源供應電力。電埠72例如被建構成對馬達單元66供應來自被配置在不同於撥鏈器40的組件14上的電源所供應的電力。電埠72能被建構成在電源90未被配置於電源接收部件50上之案例中對馬達單元66供應來自被配置在不同於撥鏈器40的組件14上的電源所供應的電力。電埠72能被建構成在電源90的電壓少於或等於預定值之案例中對馬達單元66供應來自被配置在不同於撥鏈器40的組件14上的電源所供應的電力。
電埠72例如包括電力接收部分72D。電力接收部分72D被建構成接收來自外部電源100的電力。電埠72被建構成對馬達單元66供應由電力接收部分72D所接收的電力。電埠72被建構成經由電源接收部件50而被電連接於馬達單元66。電力接收部分72D例如被建構成調節由電力接收部分72D所接收的電源的電壓。電力接收部分72D例如包括電壓調節器。電力接收部分72D例如被建構成根據電源90的電性質及馬達單元66的電性質而減少由電力接收部分72D所接收的電源的電壓。
如圖9、圖12及圖13中所示,例如,撥鏈器40包括底座42、可移動構件44、及連桿組總成46。底座構件42例如被建構成被附接於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底座構件42例如包括底座構件第一連接區段42A及底座構件第二連接區段42B。可移動構件44例如以可相對於底座構件42移動之方式被配置。可移動構件44例如包括可移動構件第一連接區段44A及可移動構件第二連接區段44B。連桿組總成46例如將底座構件42及可移動構件44可移動地連接。連桿組總成46例如包括外連桿構件60及內連桿構件62。內連桿構件62例如具有內連桿第一端部分62A及內連桿第二端部分62B。外連桿構件60例如在底座構件42被附接於車架10F之狀態下當以面朝向車架10F的方向觀看時至少部分地覆蓋在內連桿構件62上。
外連桿構件60例如包括電源接收部件50、外連桿第一端60A、及外連桿第二端60B。內連桿第一端部分62A例如以可繞著第一樞轉軸線PA1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底座構件第一連接區段42A。內連桿第二端部分62B例如以可繞著第二樞轉軸線PA2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可移動構件第一連接區段44A。外連桿第一端60A例如以可繞著第三樞轉軸線PA3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底座構件第二連接區段42B。外連桿第二端60B例如以可繞著第四樞轉軸線PA4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可移動構件第二連接區段44B。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被建構成被配置以致電源接收部件50橫跨在第三樞轉軸線PA3和第四樞轉軸線PA4之間延伸的基準線RL。
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被建構成被配置以致電源接收部件50當以平行於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向觀看時橫跨在第三樞轉軸線PA3和第四樞轉軸線PA4之間延伸的基準線RL。基準線RL例如是在第三樞轉軸線PA3和第四樞轉軸線PA4之間延伸的直線。
例如,當以平行於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向觀看時,第一區A1及第二區A2被界定。第一區A1例如包括在以平行於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向觀看時由基準線RL所劃分的區中的一部分。第二區A2例如包括在以平行於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向觀看時由基準線RL所劃分的區中的另一部分。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包括位於第二區A2中的部分、及大於位於第二區A2中的部分之位於第一區A1中的部分。第一區A1及第二區A2例如被界定在外連桿構件60的下表面上。第一區A1當以平行於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向觀看時比第二區A2位在離內連桿構件62更遠處。
罩覆構件48例如被建構成在罩覆構件48至少部分地罩覆電源接收部件50之罩覆件附接狀態下橫跨基準線RL。罩覆構件48例如被建構成在罩覆件附接狀態下當以平行於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向觀看時橫跨基準線RL。罩覆構件48的位於第一區A1中的部分例如大於罩覆構件48的位於第二區A2中的部分。
如圖15至圖17中所示,罩覆構件48例如包括第一電源接觸表面48A及第二電源接觸表面48B。第一電源接觸表面48A例如被建構成在電源90被固持於電源接收部件50中之固持狀態下接觸電源90。第二電源接觸表面48B例如被建構成在用來將電源90容納於電源接收部件50中的操作正在被施行時接觸電源90。第二電源接觸表面48B例如包括相對於第一電源接觸表面48A傾斜的傾斜表面。第一電源接觸表面48A被建構成鄰接第二電源接觸表面48B。罩覆構件48例如還包括電源非接觸表面48C,其在固持狀態下且在用來將電源90容納於電源接收部件50中的操作正在被施行時未接觸電源90。
如圖16中所示,固持狀態是罩覆件附接狀態。在固持狀態下,第一電源接觸表面48A罩覆開放部分50A,以界定容納腔穴SA的一部分。在固持狀態下,例如,第一電源接觸表面48A接觸電源90,以致電源90接觸連接端子70。在固持狀態下,例如,第二電源接觸表面48B被建構成面向外連桿構件60的第二端60Y。
如圖17中所示,在罩覆件卸除狀態下,在電源90被容納於電源接收部件50中之案例中,電源90進行從開放部分50A向下移動。當罩覆構件48從罩覆件卸除狀態切換至罩覆件附接狀態時,第二電源接觸表面48B去與電源90的一端接觸。罩覆構件48在第一方向D1上的移動將電源90相對於外連桿構件60沿著第二電源接觸表面48B的傾斜表面向上移動且使電源90去與連接端子70接觸。
如圖16中所示,例如,撥鏈器40還包括密封件40Y。密封件40Y例如是用來在罩覆構件48至少部分地罩覆開放部分50A的狀態下將開放部分50A和罩覆構件48之間的間隙密封之構件。密封件40Y例如被安裝在開放部分50A的邊緣上。密封件40Y能被安裝在罩覆構件48上。密封件40Y能被安裝在開放部分50A的邊緣及罩覆構件48兩者上。
現在將參照圖18至圖20來描述第二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第二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除了罩覆構件48的旋轉軸線RA2相對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以大於或等於45度的角度傾斜。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第一實施例的對應組件相同的那些組件。這樣的組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如圖18及圖19中所示,本實施例中,罩覆構件48被配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以致旋轉軸線RA2相對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以大於或等於45度的角度傾斜。罩覆構件48例如被配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以致旋轉軸線RA2延伸成正交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罩覆構件48例如被配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以致旋轉軸線RA2延伸成正交於第一樞轉軸線PA1、第二樞轉軸線PA2、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樞轉機構40X的樞轉軸桿40XA例如被設置成正交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
如圖20中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罩覆構件48被繞著旋轉軸線RA2向下旋轉,以致第二端48Y被從外連桿構件60卸除。罩覆構件48被繞著旋轉軸線RA2旋轉,以在圖19中所示的罩覆件附接狀態和圖20中所示的罩覆件卸除狀態之間切換。
現在將參照圖21至圖23來描述後撥鏈器54。第三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除了電源接收部件50的開放部分50A在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上位於比離外連桿構件60的第二端60Y更靠近外連桿構件60的第一端60X處。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第一實施例的對應組件相同的那些組件。這樣的組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在本實施例中,電源接收部件50的開放部分50A在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上位於比離外連桿構件60的第二端60Y更靠近外連桿構件60的第一端60X處。罩覆構件48例如在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上位於比離外連桿構件60的第二端60Y更靠近外連桿構件60的第一端60X處。樞轉機構40X例如在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上位於比離外連桿構件60的第二端60Y更靠近外連桿構件60的第一端60X處。
如圖23中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罩覆構件48被繞著旋轉軸線RA2旋轉,以致第二端48Y被從外連桿構件60卸除。罩覆構件48被繞著旋轉軸線RA2旋轉,以在圖21中所示的罩覆件附接狀態和圖23中所示的罩覆件卸除狀態之間切換。
在本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中,電源接收部件50的開放部分50A被配置在外連桿構件60的上表面。因此,當將電源90容納在電源接收部件50中時,電源90被容易地設置在電源接收部件50上。
現在將參照圖24及圖25來描述第四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第四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相同於第三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除了罩覆構件48的旋轉軸線RA2相對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以大於或等於45度的角度傾斜。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第一及第三實施例的對應組件相同的那些組件。這樣的組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如圖24及圖25中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罩覆構件48被配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以致旋轉軸線RA2相對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以大於或等於45度的角度傾斜。罩覆構件48例如被配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以致旋轉軸線RA2延伸成正交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罩覆構件48例如被配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以致旋轉軸線RA2延伸成正交於第一樞轉軸線PA1、第二樞轉軸線PA2、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樞轉機構40X的樞轉軸桿40XA例如被設置成正交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
如圖25中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罩覆構件48被繞著旋轉線RA2旋轉至外連桿構件60的上側,以致第二端48Y被從外連桿構件60卸除。罩覆構件48被繞著旋轉線RA2旋轉,以在圖24中所示的罩覆件附接狀態和圖25中所示的罩覆件卸除狀態之間切換。
現在將參照圖26來描述第五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第五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除了電源接收部件50被設置在內連桿構件62上。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第一實施例的對應組件相同的那些組件。這樣的組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如圖26中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電源接收部件50被設置在內連桿構件62上。開放部分50A例如在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上位於比離內連桿構件62的第一端62X更靠近內連桿構件62的第二端62Y處。內連桿構件62的第一端62X例如是內連桿構件62的面向內連桿構件62的上側的表面的一部分。內連桿構件62的上側例如在撥鏈器40被耦接於人力車輛10且撥鏈器40處於預定狀態之狀態下符合人力車輛10的上側。內連桿構件62的上側例如是指在撥鏈器40位於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平行於豎直方向之狀態下從第二端62Y朝向第一端62X延伸的方向。內連桿構件62的第一端62Y例如是內連桿構件62的面向內連桿構件62的下側的表面的一部分。內連桿構件62的下側例如在撥鏈器40被耦接於人力車輛10且撥鏈器40處於預定狀態之狀態下符合人力車輛10的下側。內連桿構件62的下側例如是指在撥鏈器40位於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平行於豎直方向之狀態下從第一端62X朝向第二端62Y延伸的方向。開放部分50A能位於比離內連桿構件62的第二端62Y更靠近內連桿構件62的第一端62X處。
在本實施例中,罩覆構件48被附接於內連桿構件62。罩覆構件48例如在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上位於比離內連桿構件62的第一端62X更靠近內連桿構件62的第二端62Y處。
在本實施例中,電埠72被配置在內連桿構件62的第二端62Y上。在本實施例中,電埠72能如同在第一實施例中被配置在外連桿構件60上。
現在將參照圖27及圖28來描述第六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第六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除了罩覆構件48包括第一軌道22D且外連桿構件60包括第二軌道24D。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第一實施例的對應組件相同的那些組件。這樣的組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如圖27及圖28中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罩覆構件48包括第一軌道22D。外連桿構件60例如包括第二軌道24D。第一軌道22D在第二軌道24D上滑動。罩覆構件48例如被建構成根據第一軌道22D在第二軌道24D上的滑動而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
例如,在圖27中所示的罩覆件附接狀態下,罩覆構件48相對於外連桿構件60在第二方向D2上的移動將撥鏈器40切換至罩覆件附接狀態。第二方向D2正交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
本實施例的罩覆構件48能被建構成以不可卸除的方式或可卸除的方式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
現在將參照圖29來描述第七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第七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除了連桿組總成46被配置成使第一樞轉軸線PA1、第二樞轉軸線PA2、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正交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第一實施例的對應組件相同的那些組件。這樣的組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本發明的底座構件42包括底座構件附接部分42X,其以可繞著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樞轉之方式被附接於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在本實施例中,連桿組總成46被建構成被配置以致第一樞轉軸線PA1、第二樞轉軸線PA2、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中的至少一者正交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至少一個連桿銷64例如被配置成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平行於附接部分樞轉軸線BA。
現在將參照圖30來描述第八實施例的撥鏈器40。第八實施例的撥鏈器40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撥鏈器40,除了電埠72被使用來至少施行與不同於撥鏈器40的組件14之有線通訊。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第一實施例的對應組件相同的那些組件。這樣的組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在本實施例中,電埠72被使用來至少施行與不同於撥鏈器40的組件14之有線通訊。在本實施例中,撥鏈器40是前撥鏈器14A及後撥鏈器54中的一者。組件14例如是前撥鏈器14A及後撥鏈器54中的另一者、驅動單元14B、電懸吊器14C、電可調整座柱14D、電制動器14E及變速器14F中之至少一者。
例如,前撥鏈器14A及後撥鏈器54中的該一者是後撥鏈器54,撥鏈器14A及後撥鏈器54中的該另一者是撥鏈器14A。撥鏈器40例如是後撥鏈器54。撥鏈器40能為前撥鏈器14A。組件14能為相同於第二組件24的人力車輛組件或不同於第二組件24的人力車輛組件。
前撥鏈器14A例如包括第一實施例的前撥鏈器。驅動單元14B例如被設置在人力車輛10的車架10F上且將推進力施加於人力車輛10。電懸吊器14C例如包括第一實施例的電前懸吊器及電後懸吊器中的至少一者。電可調整座柱14D例如包括第一實施例的電可調整座柱。電制動器14E例如包括第一實施例的電前制動器及電後制動器中的至少一者。變速器14F例如包括第一實施例的電變速桿。
控制器66X例如被建構成透過有線通訊而將目前傳動比、導引滑輪56C的旋轉速率、張緊滑輪56D的旋轉速率、或類似者傳送至組件14。控制器66X例如被建構成透過有線通訊而從組件14接收關於馬達單元66的控制之訊號或關於阻尼結構58的致動器58E的控制之訊號。撥鏈器40能被建構成經由電埠72透過電力線通訊(PLC)而與複數個組件14通訊。
現在將參照圖31來描述第九實施例的撥鏈器40。第九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撥鏈器40,除了電埠72被使用來至少施行與外部裝置106的有線通訊。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第一實施例的對應組件相同的那些組件。這樣的組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在本實施例中,電埠72被使用來至少施行與外部裝置106的有線通訊。電埠72例如以允許有線通訊之方式被連接於外部裝置106。外部裝置106例如被建構成經由電埠72而施行人力車輛10的行進狀態的分析、撥鏈器40的韌體更新及撥鏈器40的異常分析中的至少一者。
外部裝置106例如不同於第一組件22及第二組件24。外部裝置106例如包括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及平板電腦中的至少一者。電埠72能被建構成經由外部裝置106而被連接於外部伺服器。
在外部裝置106被建構成施行人力車輛10的行進狀態的分析之案例中,控制器66X被建構成將目前傳動比、導引滑輪56C的旋轉速率、張緊滑輪56D的旋轉速率、或類似者傳送至外部裝置106。在外部裝置106被建構成施行撥鏈器40的韌體更新之案例中,控制器66X被建構成將關於撥鏈器40的韌體的資訊傳送至外部裝置106、或從外部裝置106傳送關於撥鏈器40的韌體的資訊。在外部裝置106被建構成施行撥鏈器40的異常分析之案例中,控制器66X被建構成透過有線通訊而將撥鏈器40的致動狀態傳送至外部裝置106。
現在將參照圖32來描述第十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第十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除了電埠72被配置在可移動構件44上。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第一實施例的對應組件相同的那些組件。這樣的組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連桿組總成46例如包括至少一個連桿銷64。至少一個連桿銷64例如將連桿組總成46可樞轉地附接於可移動構件44及底座構件42中的一者。在本實施例中,電埠72被配置在可移動構件44上。在本實施例中,纜線接收開口軸線CA平行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纜線接收開口軸線CA例如平行於第一樞轉軸線PA1、第二樞轉軸線PA2、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
電埠72例如被配置在可移動構件44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在本實施例中,電埠72被配置在可移動構件44的下表面上,以致纜線接收開口72C面朝向下。可移動構件44的上側例如在撥鏈器40被耦接於人力車輛10且撥鏈器40處於預定狀態之狀態下符合人力車輛10的上側。可移動構件44的上表面例如在撥鏈器40被配置成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平行於豎直方向之狀態下面朝豎直向上。可移動構件44的下側例如在撥鏈器40被耦接於人力車輛10且撥鏈器40處於預定狀態之狀態下符合人力車輛10的下側。可移動構件44的下表面例如在撥鏈器40被配置成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平行於豎直方向之狀態下面朝豎直向下。
電埠72能被配置在底座構件4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底座構件42的上表面在撥鏈器40被配置成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平行於豎直方向之狀態下面朝豎直向上。底座構件42的下表面在撥鏈器40被配置成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平行於豎直方向之狀態下面朝豎直向下。在圖32中,電埠72進一步被配置在底座構件42的下表面及連桿組總成46的下表面上。
現在將參照圖33來描述第十一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第十一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相同於第十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除了電埠72的纜線接收開口軸線CA相對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傾斜。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第十實施例的對應組件相同的那些組件。這樣的組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連桿組總成46例如包括至少一個連桿銷64。至少一個連桿銷64例如將連桿組總成46可樞轉地附接於可移動構件44及底座構件42中的一者。電埠72例如被配置在可移動構件44上。在本實施例中,纜線接收開口軸線CA相對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傾斜。纜線接收開口軸線CA例如正交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
電埠72被配置在可移動構件44的上表面、側表面、或下表面上。可移動構件44的側表面在撥鏈器40被配置成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平行於豎直方向之狀態下面向正交於豎直方向的方向。電埠72例如被配置在可移動構件44的側表面上,以致纜線接收開口側72C向地開放。如圖32中所示,電埠72能進一步被配置在底座構件42的側表面及連桿組總成46的側表面上。
電埠72能被配置在底座構件42的側表面及連桿組總成46的側表面上。底座構件42的側表面在撥鏈器40被配置成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平行於豎直方向之狀態下面向正交於豎直方向的方向。連桿組總成46的側表面在撥鏈器40被配置成使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向方向平行於豎直方向之狀態下面向正交於豎直方向的方向。在圖33中,電埠72進一步被配置在底座構件42的側表面及連桿組總成46的側表面上。
現在將參照圖34至圖37來描述第十二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及電源90。第十二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及電源90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及電源90,除了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及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的結構。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第一實施例的對應組件相同的那些組件。這樣的組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如圖34中所示,例如,電源接收部件50被配置在外連桿構件60的側部分。外連桿構件60例如是第一組件22的一部分。電源90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的側部分。被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的側部分之電源90例如是第一電源26。
如圖35中所示,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例如被可旋轉地附接於第一組件22。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例如包括可與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接合的第一凸部26F。例如,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包括第一附接部端部件22E且藉由將第一附接部端部件22E與第一凸部26F接合而與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接合。
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例如被偏壓,以繞著第一附接部旋轉軸線AA1在第三旋轉方向R3上旋轉。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在相反於第三旋轉方向R3的方向上被旋轉,以致第一電源26被設置在第一附接部22B上。然後,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在第三旋轉方向R3上被旋轉,以致第一附接部端部件22E與第一凸部26F接合。
如圖36中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被可旋轉地附接於第二組件24。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例如包括可與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接合的第二凸部28F。例如,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包括第二附接部端部件24E且藉由將第二附接部端部件24E與第二凸部28F接合而與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接合。
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例如被偏壓,以繞著第二附接部旋轉軸線AA2在第四旋轉方向R4上旋轉。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在相反於第四旋轉方向R4的方向上被旋轉,以致第二電源28被設置在第二附接部24B上。然後,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在第四旋轉方向R4上被旋轉,以致第二附接部端部件24E與第二凸部28F接合。第二附接部24B例如以與第一附接部22B同樣的方式被形成。
如圖35至圖37中所示,例如,充電器接合部分80C以與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及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同樣的方式被形成。例如,充電器接合部分80C被偏壓,以繞著第三附接部旋轉軸線AA3在第五旋轉方向R5上旋轉。充電器接合部分80C包括充電器接合端部分80E且藉由將充電器接合端部分80E與第一凸部26F接合而與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接合。充電器接合部分80C藉由將充電器接合端部分80E與第二凸部28F接合而與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接合。
現在將參照圖1、圖3至圖6、圖38及圖39來描述第十三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及電源90。第十三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及電源90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後撥鏈器54及電源90,除了第一電源26及第二電源28被使用於電可調整座柱、電前懸吊器、電後懸吊器、電前制動器、電後制動器、電變速桿、電制動桿、電前撥鏈器30及電後撥鏈器32中的至少一者。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第一實施例的對應組件相同的那些組件。這樣的組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如照圖1、圖3至圖6、及圖38所示,例如,電源90包括第一電源26及第二電源28。第一電源26被使用於電可調整座柱、電前懸吊器、電後懸吊器、電前制動器、電後制動器、電變速桿、電制動桿、電前撥鏈器30及電後撥鏈器32中的至少一者。第一電源26例如包括第一殼體26A及第一電源電端子26B。第一殼體26A例如具有第一殼體形狀。第一電源電端子26B例如具有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第二電源28例如被使用於電可調整座柱、電前懸吊器、電後懸吊器、電前制動器、電後制動器、電變速桿、電制動桿、電前撥鏈器30及電後撥鏈器32中的至少一者。第二電源28例如包括第二殼體28A及第二電源電端子28B。第二殼體28A例如具有第二殼體形狀。第二電源電端子28B例如具有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例如,第一殼體形狀不同於第二殼體形狀。例如,第一電源電端子形狀相同於第二電源電端子形狀。
電可調整座柱、電前懸吊器、電後懸吊器、電前制動器、電後制動器、電變速桿、電制動桿、電前撥鏈器30及電後撥鏈器32以與第一實施例的那些者同樣的方式被建構。第一組件電端子22A例如包括複數個電端子。電端子例如以與第一電源電端子26B及第二電源電端子28B同樣的方式被建構。
第二電源28及第一電源26例如被使用於同樣的人力車輛組件。人力車輛組件包括電可調整座柱、電前懸吊器、電後懸吊器、電前制動器、電後制動器、電變速桿、電制動桿、電前撥鏈器30及電後撥鏈器32中的至少一者。
如圖39中所示,例如,人力車輛組件例如包括電後撥鏈器32。在本說明中,撥鏈器40是指電後撥鏈器32。在本說明中,後撥鏈器54是指電後撥鏈器32。第一電源26及第二電源28被容納在後撥鏈器54的電源接收部件50的同樣的容納腔穴SA中。
容納腔穴SA能包括第一容納腔穴及第二容納腔穴。第一容納腔穴能被建構成容納第一電源26。第二容納腔穴能被建構成以與第一容納腔穴分開的方式被配置且容納第二電源28。
第一容納腔穴能在連桿組總成46中被形成,且第二容納腔穴能在底座構件42或可移動構件44中被形成。第一容納腔穴能在底座構件42中被形成,且第二容納腔穴能在可移動構件44中被形成。在人力車輛組件包括複數個人力車輛組件之案例中,第一容納腔穴及第二容納腔穴能在不同的人力車輛組件中被形成。
電源90例如還包括第一電源元件26E及第二電源元件28E。第一電源元件26E例如被至少部分地容納在第一電源26的第一殼體26A中。第一電源元件26E例如被電連接於第一電源電端子26B。第二電源元件28E例如被至少部分地容納在第二電源28的第二殼體28A中。第二電源元件28E例如被電連接於第二電源電端子28B。第一電源元件26E及第二電源元件28E例如在電池容量上不同。第一電源元件26E及第二電源元件28E例如在形狀上不同。
現在將參照圖40至圖43來描述第十四實施例的充電器80及電源90。第十四實施例的充電器80及電源90相同於第一實施例的充電器80及電源90,除了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及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的結構。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第一實施例的對應組件相同的那些組件。這樣的組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如圖40中所示,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及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在結構上不同。充電器80被建構成利用夾扣(clip)86來夾持電池。在充電器80中,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及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中的每一者被形成作為夾扣86。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及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中的每一者包括軌道。
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及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延伸成平行於正交於充電器電端子80B所面向的方向之方向。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比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在充電器電端子80B所面向的方向上位於更靠近充電器電端子80B處。
如圖41中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是延伸成正交於第一端子26C所面向的方向之軌道。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與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的接合使充電器電端子80B去與第一端子26C接觸。
如圖42中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是延伸成正交於第二端子28C所面向的方向之軌道。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與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的接合使充電器電端子80B去與第二端子28C接觸。
如圖43中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三殼體接合部分34D是延伸成正交於第三端子34C所面向的方向之軌道。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與第三殼體接合部分34D的接合使充電器電端子80B去與第三端子34C接觸。
關於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在未有任何意圖去限制之情形下例示根據本發明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用於人力車輛的後撥鏈器、用來與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一起使用的充電器、及被使用於人力車輛組件的電源之可應用形式。根據本發明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用於人力車輛的後撥鏈器、用來與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一起使用的充電器、及被使用於人力車輛組件的電源例如能被應用於以下所描述的實施例的修改範例、及修改範例中的彼此不衝突的至少兩者的組合。在以下修改範例中,同樣的元件符號標示與以上實施例的對應元件相同的那些元件。這樣的元件將不會被詳細地描述。
如圖44中所示,馬達單元66能被配置在可移動構件44上。馬達單元66使用電馬達,以將內連桿構件62繞著第二樞轉軸線PA2樞轉且將可移動構件44相對於底座構件42移動。
電源接收部件50能被建構成不包括容納部分68。在電源接收部件50被建構成不包括容納部分68之案例中,例如,只要被設置在電源接收部件50上的電源90的移動被限制,罩覆構件48的結構能被改變。
如圖45中所示,撥鏈器40能包括電前撥鏈器30。在撥鏈器40包括電前撥鏈器30之案例中,底座構件30A、可移動構件30B、及連桿組總成30C分別被稱為底座構件42、可移動構件44、及連桿組總成46。電前撥鏈器30例如包括底座構件42、可移動構件44、及連桿組總成46。連桿組總成46例如包括電源接收部件50。
如圖46中所示,第一電源26能根據第一組件22的形狀而被定形狀。在圖46中,第一電源26被設置在後撥鏈器54的外連桿構件60和內連桿構件62之間。
如圖47中所示,第二電源28能根據第二組件24的形狀而被定形狀。如圖47中所示,第二電源28被設置在電前撥鏈器30的外連桿構件30X和內連桿構件30Y之間。
連桿組總成46能被建構成僅包括外連桿構件60,且至少一個連桿銷64能被建構成僅包括第三連桿銷64C及第四連桿銷64D。
如圖48中所示,第一電源26能被配置在電後撥鏈器32的底座構件32A上。第二電源28能被配置在電前撥鏈器30的底座構件30A上。
如圖49中所示,第一電源26能被配置在電後撥鏈器32的可移動構件32B上。第二電源28能被配置在電前撥鏈器30的可移動構件30B上。
在第一至第五、第七至第十一、及第十三實施例中,第一端48X能被建構成比第二端48Y在罩覆構件48被耦接於至少一個連桿構件52之狀態下被配置成更靠近阻尼結構58。
電源接收部件50和基準線RL之間的關係能被改變。例如,當以平行於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向觀看時,第一區A1及第二區A2被界定。第一區A1包括在以平行於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向觀看時由基準線RL所劃分的區中的一者。第二區A2包括在以平行於第三樞轉軸線PA3及第四樞轉軸線PA4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向觀看時由基準線RL所劃分的區中的另一者。電源接收部件50能包括位於第二區A2中的部分、及大於位於第二區A2中的部分之位於第一區A1中的部分。
電源接收部件50能以與外連桿構件60分開之方式被形成。電源接收部件50例如能被形成,以便被可卸除地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的凹部。
電源接收部件50能包括不同於外連桿構件60的材料之材料。在外連桿構件60以金屬構件所形成之案例中,電源接收部件50能包括樹脂構件。
如圖33中所示,在第一至第九、第十二、及第十三實施例中,連桿組總成46能包括至少一個連桿銷64,其將連桿組總成46可樞轉地附接於可移動構件44和底座構件42中的一者。電埠72能被配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在此修改範例中,電埠72能被配置在連桿組總成46上,且纜線接收開口軸線CA能相對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傾斜。電埠72能被配置在外連桿構件60的側表面上,以致纜線接收開口軸線CA正交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電埠72能被配置在外連桿構件60的面朝向上表面,以致纜線接收開口軸線CA相對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傾斜。電埠72能被配置在外連桿構件60的面朝向下表面,以致纜線接收開口軸線CA相對於至少一個連桿銷64的軸線傾斜。
如圖50及圖51中所示,阻尼結構58能包括流體阻尼器,其被建構成在滑輪總成56於第二旋轉方向R2上旋轉時將流體阻力施加於滑輪總成56。流體例如是油。阻尼結構58例如是液壓阻尼器。在阻尼結構58被建構成施加流體阻力之案例中,組件的磨損被限制。這利於維護。
如圖9及圖50中所示,阻尼結構58包括活塞92A、活塞支撐件92B、旋轉軸桿54X、及殼體92C。活塞92A被活塞支撐件92B支撐。殼體92C包括流體室92D及突部92E。旋轉軸桿54X包括供活塞92A被置入於內的孔92F、與殼體92C的突部92E接觸的半圓形部分92G、及供流體流過的孔92H。半圓形部分92G具有平滑表面。突部92E在半圓形部分92G的周圍上平滑地移動。
殼體92C被連接於可移動構件44。旋轉軸桿54X被連接於滑輪總成56。旋轉軸桿54X與滑輪總成56一體地繞著旋轉軸線RA2旋轉。
在滑輪總成56相對於可移動構件44在第二旋轉方向R2上旋轉之案例中,流體室92D中的流體將活塞92A在活塞92A的凸緣關閉孔92H的方向上移動。活塞92A的凸緣限制流體的通過孔92H的移動。當孔92H被活塞92A的凸緣關閉時,流體移動通過半圓形部分92G和突部92E之間的間隙。流體阻力阻礙滑輪總成56的移動。
如圖51中所示,在滑輪總成56相對於可移動構件44在滑輪總成56的相反方向(亦即,第一旋轉方向R1)上移動之案例中,流體室92D中的流體將活塞92A在活塞92A的凸緣打開孔92H的方向上移動。這允許流體移動通過孔92H,從而減少對於滑輪總成56的移動之流體阻力。結果,滑輪總成56在第一旋轉方向R1上容易地移動。
罩覆構件48能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外連桿構件60且可在外連桿構件60上滑動。罩覆構件48能被建構成在外連桿構件60上滑動且在允許樞轉狀態和限制樞轉狀態之間切換。例如,在罩覆件附接狀態下,罩覆構件48被建構成在外連桿構件60的凹部中容納樞轉機構40X,以致樞轉機構40X未作用。罩覆構件48被建構成滑動,以致樞轉機構40X在從罩覆件附接狀態切換至罩覆件卸除狀態時突出於外連桿構件60的凹部。罩覆構件48被建構成可在樞轉機構40X突出於外連桿構件60的凹部時繞著樞轉軸線40XA旋轉。
如圖15中所示,電埠72能被配置在底座構件42上。底座構件42的電埠72例如被使用來施行電源90的充電、與不同於撥鏈器40的組件14的有線通訊及與外部裝置106的有線通訊中的至少一者。底座構件42的電埠72例如被使用來至少施行電源90的充電。例如,在被配置於電源接收部件50上的電源90是可再充電電池之案例中,底座構件42的電埠72被使用來施行被配置在電源接收部件50上的電源90的充電。底座構件42的電埠72能被建構成被供應來自被配置在不同於撥鏈器40的組件14上的電力。底座構件42上的電埠72例如被建構成對馬達單元66供應來自被配置在不同於撥鏈器40的組件14上的電源所供應的電力。底座構件42的電埠72能被建構成在電源90未被配置在電源接收部件50上之案例中對馬達單元66供應來自被配置在不同於撥鏈器40的組件14上的電源所供應的電力。底座構件42上的電埠72能被建構成在電源90的電壓少於或等於預定值之案例中對馬達單元66供應來自被配置在不同於撥鏈器40的組件14上的電源所供應的電力。
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能為第一實施例的充電器接合部分80C,且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能為第十二實施例的充電器接合部分80C。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80X能為第十二實施例的充電器接合部分80C,且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80Y能為第一實施例的充電器接合部分80C。
如圖52至圖55中所示,充電器80能被建構成包括與第一電源26的第一殼體26A、第二電源28的第二殼體28A及第三電源34的第三殼體34A接合之一個充電器接合部分80C。如圖52中所示,充電器接合部分80C包括充電器軌道80F。
充電器接合部分80C的充電器軌道80F和充電器電端子80B之間的位置關係以與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的軌道和第一電源26的第一電源電端子26B之間的位置關係同樣的方式被設定。因此,如圖53中所示,第一殼體26A與充電器80接合。
第二殼體接合部分28D的軌道和第二電源28的第二電源電端子28B之間的位置關係以與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的軌道和第一電源26的第一電源電端子26B之間的位置關係同樣的方式被設定。因此,如圖54中所示,第二殼體28A與充電器80接合。
第三殼體接合部分34D的軌道和第三電源34的第三電源電端子34B之間的位置關係以與第一殼體接合部分26D的軌道和第一電源26的第一電源電端子26B之間的位置關係同樣的方式被設定。因此,如圖55中所示,第三殼體34A與充電器80接合。
在第十二實施例中,充電器接合部分80C例如能藉由不同於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的機構而與第一殼體26A接合,且藉由不同於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的機構而與第二殼體28A接合。第一組件22的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例如能包括第一軌道22D及第一附接部端部件22E。第二組件24的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例如能包括第二軌道24D及第二附接部端部件24E。
如圖56中所示,在第十二實施例中,電源接收部件50能被配置在底座構件42的側部分上。電源90被附接於底座構件42的側部分。
如圖57中所示,在第十二實施例中,電源接收部件50能被配置在可移動構件44的側部分上。電源90被附接於可移動構件44的側部分。
如圖58中所示,在第十二實施例中,電源接收部件50能被配置在連桿組總成46的側部分上,以便位於連桿組總成46和人力車輛10之間。電源90被附接於連桿組總成46的內連桿構件62的側部分。
如圖59中所示,在第十二實施例中,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能包括複數個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例如,兩個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被可旋轉地附接於第一組件22。兩個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22C夾持第一電源26,以致第一電源26被配置在第一附接部22B上。
如圖60中所示,在第十二實施例中,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能包括複數個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例如,兩個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被可旋轉地附接於第二組件24。兩個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24C夾持第二電源28,以致第二電源28被配置在第二附接部24B上。
如圖61中所示,在第十二實施例中,充電器接合部分80C能包括複數個充電器接合部分80C。例如,兩個充電器接合部分80C被可旋轉地附接於充電器80。兩個充電器接合部分80C夾持第一電源26或第二電源28,以固持第一電源26或第二電源28。
在第十三實施例中,例如,第一電源元件26E的電池容量能相同於第二電源元件28E的電池容量。
在此說明書中,詞語「中的至少一者」在使用於此發明時意指「一個或多個」的所想要的選擇。作為一個範例,在選擇的數目是兩個之案例中,詞語「中的至少一者」在使用於此發明時意指「僅一個選擇」或「兩個選擇中的兩者」。在另一個範例中,在此說明書中,詞語「中的至少一者」在使用於此發明時如果其選擇的數目等於或多於三個意指「僅一個單一選擇」或「等於或多於兩個選擇的任何組合」。
10:人力車輛 10F:車架 10S:鏈輪機構 12:鏈條 14:組件 14A:前撥鏈器 14B:驅動單元 14C:電懸吊器 14D:電可調整座柱 14E:電制動器 14F:變速器 20:組件系統 22:第一組件 22A:第一組件電端子 22B:第一附接部 22C:第一附接部接合部分 22D:第一軌道 22E:第一附接部端部件 22X:第一組件凹部 22Y:第一組件端子 24:第二組件 24A:第二組件電端子 24B:第二附接部 24C:第二附接部接合部分 24D:第二軌道 24E:第二附接部端部件 24X:第二組件凹部 24Y:第二組件端子 26:第一電源 26A:第一殼體 26B:第一電源電端子 26C:第一端子 26D:第一殼體接合部分 26E:第一電源元件 26F:第一凸部 28:第二電源 28A:第二殼體 28B:第二電源電端子 28C:第二端子 28D:第二殼體接合部分 28E:第二電源元件 28F:第二凸部 30:電前撥鏈器 30A:底座構件 30B:可移動構件 30C:連桿組總成 30X:外連桿構件 30Y:內連桿構件 32:電後撥鏈器 32A:底座構件 32B:可移動構件 32C:連桿組總成 34:第三電源 34A:第三殼體 34B:第三電源電端子 34C:第三端子 34D:第三殼體接合部分 36:第三組件 40:撥鏈器 40X:樞轉機構 40XA:樞轉軸桿 40Y:密封件 42:底座構件 42A:底座構件第一連接區段 42B:底座構件第二連接區段 42X:底座構件附接部分 44:可移動構件 44A:可移動構件第一連接區段 44B:可移動構件第二連接區段 46:連桿組總成 48:罩覆構件 48A:第一電源接觸表面 48B:第二電源接觸表面 48C:電源非接觸表面 48X:第一端 48Y:第二端 50:電源接收部件 50A:開放部分 50B:電源固持器 52:連桿構件 54:後撥鏈器 54X:旋轉軸桿 54Y:偏壓構件 56:滑輪總成 56A:內板件 56B:外板件 56C:導引滑輪 56D:張緊滑輪 58:阻尼結構 58A:單向離合器 58B:阻力施加構件 58C:操作部分 58D:調整螺絲 58E:致動器 58X:阻尼器電纜線 58Y:阻尼器電纜線 60:外連桿構件 60A:外連桿第一端 60B:外連桿第二端 60X:第一端 60Y:第二端 62:內連桿構件 62A:內連桿第一端部分 62B:內連桿第二端部分 62X:第一端 62Y:第二端 64:連桿銷 64A:第一連桿銷 64B:第二連桿銷 64C:第三連桿銷 64D:第四連桿銷 66:馬達單元 66A:附加電纜線 66B:電端子 66X:控制器 68:容納部分 68A:面向開口部分表面 70:連接端子 72:電埠 72A:蓋件 72B:纜線接收部分 72C:纜線接收開口 72D:電力接收部分 80:充電器 80A:充電器插座 80B:充電器電端子 80C:充電器接合部分 80D:充電器端子表面 80E:充電器接合端部分 80F:充電器軌道 80X:第一充電器接合部分 80Y:第二充電器接合部分 82:被固持部分 84A:第一充電部分 84B:第二充電部分 84C:第三充電部分 84D:第四充電部分 86:夾扣 90:電源 92A:活塞 92B:活塞支撐件 92C:殼體 92D:流體室 92E:突部 92F:孔 92G:半圓形部分 92H:孔 100:外部電源 102:纜線 104:電纜線 106:外部裝置 A1:第一區 A2:第二區 AA1:第一附接部旋轉軸線 AA2:第二附接部旋轉軸線 AA3:第三附接部旋轉軸線 BA:附接部分樞轉軸線 CA:纜線接收開口軸線 CS:軸向中心平面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PA1:第一樞轉軸線 PA2:第二樞轉軸線 PA3:第三樞轉軸線 PA4:第四樞轉軸線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R3:第三旋轉方向 R4:第四旋轉方向 R5:第五旋轉方向 RA1:旋轉軸線 RA2:旋轉軸線 RL:基準線 SA:容納腔穴 SP:換檔位置 SP1:最外側換檔位置 SP1X:第一位置 SP2:最內側換檔位置 SP2X:第二位置 SP3:最小鏈輪位置 SP4:最大鏈輪位置
隨著藉由參考與所附的圖式一起被考量的以下詳細說明而使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優點被更佳地瞭解,將容易地獲得對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優點的更完整的評價,其中: [圖1]是顯示第一實施例的人力車輛組件的組態之方塊圖; [圖2]是顯示圖1中所示的人力車輛組件的電組態之方塊圖; [圖3]是圖1中所示的第一電源之立體圖; [圖4]是圖1中所示的第一組件之示意圖; [圖5]是圖1中所示的第二電源之立體圖; [圖6]是圖1中所示的第二組件之示意圖; [圖7]是圖1中所示的第三電源之立體圖; [圖8]是圖1中所示的用來與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一起使用的充電器之示意圖; [圖9]是圖1中所示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的第一組件中所包括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人力車輛車架、鏈條及鏈輪機構之側視圖; [圖10]是對應於圖1中所示的第一組件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人力車輛車架、鏈條及鏈輪機構當以從底座構件朝向可移動構件的方向觀看時之平面圖; [圖11]是圖9中所示的阻尼結構之示意圖; [圖12]是圖9中所示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第一局部平面圖; [圖13]是圖9中所示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第一局部側視圖; [圖14]是圖9中所示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第二局部平面圖; [圖15]是圖9中所示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第二局部側視圖; [圖16]是圖9中所示的外連桿構件的一部分及電源在罩覆件附接狀態下之剖面圖; [圖17]是圖9中所示的外連桿構件的一部分及電源在罩覆件卸除狀態下之剖面圖; [圖18]是顯示第二實施例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平面圖; [圖19]是圖18中所示的人力車輛撥鏈器在罩覆件附接狀態下之局部側視圖; [圖20]是圖18中所示的人力車輛撥鏈器在罩覆件卸除狀態下之局部側視圖; [圖21]是顯示第三實施例的人力車輛撥鏈器在罩覆件附接狀態下之局部平面圖; [圖22]是圖21中所示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側視圖; [圖23]是圖21中所示的人力車輛撥鏈器在罩覆件卸除狀態下之局部側視圖; [圖24]是顯示第四實施例的人力車輛撥鏈器在罩覆件附接狀態下之局部平面圖; [圖25]是圖24中所示的人力車輛撥鏈器在罩覆件卸除狀態下之局部側視圖; [圖26]是顯示第五實施例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平面圖; [圖27]是顯示第六實施例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平面圖; [圖28]是圖27中所示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側視圖; [圖29]是顯示第七實施例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側視圖; [圖30]是顯示第八實施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的電組態之方塊圖; [圖31]是顯示第九實施例中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的人力車輛撥鏈器的電組態之方塊圖; [圖32]是顯示第十實施例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側視圖; [圖33]是顯示第十一實施例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側視圖; [圖34]是第十二實施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平面圖; [圖35]是第十二實施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的第一電源及第一組件的一部分之剖面圖; [圖36]是第十二實施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的第二電源及第二組件的一部分之剖面圖; [圖37]是第十二實施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的第一電源及充電器之示意圖; [圖38]是顯示第十三實施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人力車輛撥鏈器的電組態之方塊圖; [圖39]是圖38中所示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側視圖; [圖40]是用來與第十四實施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一起使用的充電器之立體圖; [圖41]是第十四實施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所包括的第一電源之立體圖; [圖42]是第十四實施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所包括的第二電源之立體圖; [圖43]是第十四實施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所包括的第三電源之立體圖; [圖44]是第一修改範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平面圖; [圖45]是第二修改範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的第二組件中所包括的電前撥鏈器之側視圖; [圖46]是第三修改範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平面圖; [圖47]是第四修改範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的第二組件中所包括的電前撥鏈器之平面圖; [圖48]是顯示第五修改範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的電組態之第一範例方塊圖; [圖49]是顯示第六修改範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的電組態之第二範例方塊圖; [圖50]是顯示第七修改範例中的包括流體阻尼器的阻尼結構之剖面圖; [圖51]是圖50中所示的阻尼結構在旋轉軸桿於旋轉方向中的一者上旋轉的狀態下之剖面圖; [圖52]是第八修改範例中的用來與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一起使用的充電器之示意圖; [圖53]是圖52中所示的充電器之示意圖,第一電源被置入至充電器中; [圖54]是圖52中所示的充電器之示意圖,第二電源被置入至充電器中; [圖55]是圖52中所示的充電器之示意圖,第三電源被置入至充電器中; [圖56]是第九修改範例摸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平面圖; [圖57]是第十修改範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平面圖; [圖58]是第十一修改範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的人力車輛撥鏈器之局部平面圖; [圖59]是第十二修改範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的第一電源及第一組件的一部分之剖面圖; [圖60]是第十二修改範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的第二電源及第二組件的一部分之剖面圖;及 [圖61]是第十二修改範例的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中的第一電源及充電器之示意圖。
40:撥鏈器
42:底座構件
44:可移動構件
46:連桿組總成
48:罩覆構件
50:電源接收部件
50A:開放部分
50B:電源固持器
54:後撥鏈器
60:外連桿構件
60X:第一端
60Y:第二端
66:馬達單元
68:容納部分
68A:面向開口部分表面
70:連接端子
72C:纜線接收開口
90:電源
CA:纜線接收開口軸線
SA:容納腔穴
PA1:第一樞轉軸線
PA2:第二樞轉軸線
PA3:第三樞轉軸線
PA4:第四樞轉軸線
RA2:旋轉軸線

Claims (16)

  1. 一種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該撥鏈器包含: 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該人力車輛的車架,該底座構件包括底座構件第一連接區段及底座構件第二連接區段; 可移動構件,其以可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之方式被配置,該可移動構件包括可移動構件第一連接區段及可移動構件第二連接區段;及 連桿組總成,其將該可移動構件及該底座構件可移動地連接,該連桿組總成包括: 內連桿構件,其具有內連桿第一端部分及內連桿第二端部分;及 外連桿構件,其在該底座構件被附接於該車架之狀態下當以面朝向該車架的方向觀看時至少部分地覆蓋在該內連桿構件上,該外連桿構件具有電源接收部件、外連桿第一端部分及外連桿第二端部分, 該內連桿第一端部分以可繞著第一樞轉軸線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該底座構件第一連接區段, 該內連桿第二端部分以可繞著第二樞轉軸線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第一連接區段, 該外連桿第一端部分以可繞著第三樞轉軸線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該底座構件第二連接區段, 該外連桿第二端部分以可繞著第四樞轉軸線樞轉之方式被耦接於該可移動構件第二連接區段,且 該電源接收部件被建構成被配置成使得該電源接收部件橫跨在該第三樞轉軸線和該第四樞轉軸線之間延伸的基準線。
  2. 如請求項1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其中 當以平行於該第三樞轉軸線及該第四樞轉軸線中的至少一者之方向觀看時,一區的由該基準線所劃分的一部分界定第一區,且該區的由該基準線所劃分的另一部分界定第二區,且 該電源接收部件包括位在該第二區中的部分及位在該第一區中的部分,該位在該第一區中的部分大於該位在該第二區中的部分。
  3. 如請求項1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其中 當以平行於該第三樞轉軸線及該第四樞轉軸線中的至少一者之方向觀看時,一區的由該基準線所劃分的一部分界定第一區,且該區的由該基準線所劃分的另一部分界定第二區,且 該電源接收部件包括位在該第二區中的部分及位在該第一區中的部分,該位在該第一區中的部分小於該位在該第二區中的部分。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還包含 電源固持器,其包括電端子且可配置在該電源接收部件中, 該電源固持器被建構成在被配置於該電源接收部件中的狀態下橫跨該基準線。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其中 該底座構件包括底座構件附接部分,該底座構件附接部分以可繞著附接部分樞轉軸線樞轉之方式被附接於該人力車輛的該車架, 該連桿組總成被建構成被配置以致該第一樞轉軸線、該第二樞轉軸線、該第三樞轉軸線及該第四樞轉軸線中的至少一者正交於該附接部分樞轉軸線。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其中 該底座構件包括底座構件附接部分,其以可繞著附接部分樞轉軸線樞轉之方式被附接於該人力車輛的該車架,且 該第一樞轉軸線、該第二樞轉軸線、該第三樞轉軸線及該第四樞轉軸線中的至少一者相對於正交於該附接部分樞轉軸線之方向傾斜。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其中 該電源接收部件包括被建構成容納電源的容納部分。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還包含 罩覆構件,其至少部分地罩覆該電源接收部件。
  9. 如請求項8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其中 該罩覆構件被建構成在該罩覆構件至少部分地罩覆該電源接收部件之罩覆件附接狀態下橫跨該基準線。
  10. 如請求項8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其中 該罩覆構件被可樞轉地附接於該外連桿構件。
  11. 如請求項8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其中 該罩覆構件以可卸除的方式被附接於該外連桿構件。
  12. 如請求項11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其中 該罩覆構件以可卸除的方式被壓配於該外連桿構件。
  13. 如請求項11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其中 該罩覆構件包括第一軌道, 該外連桿構件包括第二軌道,且 該第一軌道在該第二軌道上滑動。
  1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其中 該電源接收部件被與該外連桿構件一體地形成。
  1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其中 該電源接收部件以與該外連桿構件分開之方式被形成。
  16. 如請求項15之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其中 該電源接收部件包括不同於該外連桿構件的材料之材料。
TW112111459A 2022-04-27 2023-03-27 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 TW2023423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2204093.7 2022-04-27
DE102022204093.7A DE102022204093A1 (de) 2022-04-27 2022-04-27 Umwerfer für ein menschlich angetriebenes fahrzeu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2323A true TW202342323A (zh) 2023-11-01

Family

ID=88306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1459A TW202342323A (zh) 2022-04-27 2023-03-27 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5800B2 (zh)
CN (1) CN116946299A (zh)
DE (1) DE102022204093A1 (zh)
TW (1) TW20234232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94030B2 (en) * 2012-09-27 2016-07-19 Sram, Llc Rear derailleu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5286B2 (ja) * 2005-08-09 2008-03-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電動ディレーラ
US9394030B2 (en) * 2012-09-27 2016-07-19 Sram, Llc Rear derailleur
US8909424B2 (en) * 2012-10-11 2014-12-09 Sram, Llc Electronic shif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9676444B2 (en) * 2013-10-23 2017-06-13 Sram, Llc Electromechanical rear derailleur
US9555857B2 (en) * 2014-06-04 2017-01-31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US10363992B2 (en) * 2015-01-29 2019-07-30 Shimano Inc. Electric bicycle component
US10370060B2 (en) * 2015-10-30 2019-08-06 Shimano Inc. Bicycle electrical component assembly
US9963197B2 (en) * 2015-10-26 2018-05-08 Shimano Inc. Electri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20170066501A1 (en) * 2015-09-08 2017-03-09 Praxis Works LLC Belt-aligned derailleur
US9944350B2 (en) * 2016-01-11 2018-04-17 Sram, Llc Chain guide sensor and methods of controling a bicycle
IT201600069087A1 (it) * 2016-07-04 2018-01-04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elettrico anteriore di bicicletta
US10875601B2 (en) * 2017-02-10 2020-12-29 Sram, Llc Bicycle derailleur and connection
IT201700018702A1 (it) 2017-02-20 2018-08-20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elettrico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US10981625B2 (en) * 2017-10-02 2021-04-20 Sram, Ll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10894574B2 (en) * 2017-10-02 2021-01-19 Sram, Ll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DE102017010348A1 (de) * 2017-11-09 2019-05-09 Sram Deutschland Gmbh Elektromechanisches Schaltwerk
US11459061B2 (en) * 2019-01-12 2022-10-04 Sram, Llc Bicycle component motion control
US11021214B2 (en) * 2019-02-05 2021-06-01 Sram, Llc System for a bicycle
US11498643B2 (en) 2019-02-26 2022-11-15 Shimano Inc. Bicycle electric derailleur
TWI723397B (zh) * 2019-03-19 2021-04-0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後變速器
DE102020000827A1 (de) * 2019-04-25 2020-10-29 Sram Deutschland Gmbh Elektromechanisches Schaltwerk zur koaxialen Montage
US11685469B2 (en) * 2020-09-11 2023-06-27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US20220371681A1 (en) * 2021-05-22 2022-11-24 Sram, Llc Assignable pairing order
US20220411017A1 (en) * 2021-06-29 2022-12-29 Sram Deutschland Gmbh Modular bicycle derailleur
IT202100024737A1 (it) * 2021-09-28 2023-03-28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elettrico/elettronico di bicicletta a parallelogramma articolato
IT202100024725A1 (it) * 2021-09-28 2023-03-28 Campagnolo Srl Equipaggiamento di bicicletta dotato di unita’ di alimentazione elettrica
IT202100024773A1 (it) * 2021-09-28 2023-03-28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a parallelogramma articolat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204093A1 (de) 2023-11-02
US11975800B2 (en) 2024-05-07
US20230348018A1 (en) 2023-11-02
CN116946299A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85334B2 (en) Electric-powered self-balancing unicycle
US7594741B2 (en) Bicycle lighting device
US20190291817A1 (en) Bicycle electrical component assembly
TW202342323A (zh) 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
TWI734533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CN109591952A (zh) 自行车后拨链器
TWI687337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JP2015089753A (ja) バッテリ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電動車両
JP2015089754A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US20110177754A1 (en) Automobile toy
US11981391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6907954B2 (en) Throttle sensor mounting structure
JP2013518774A (ja) 電動自転車に対する電源配置
TW202342324A (zh) 用於人力車輛的後撥鏈器
TW202342321A (zh) 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
TW202342328A (zh) 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
US20040026144A1 (en) Electric driving scooter
JP3254818B2 (ja) 電動式自動二輪車のスロットル開度検出装置
US20070209854A1 (en) Motorized bike capable of controlling its driving direction by shifting rider's body
TW202342329A (zh) 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用於與用於人力車輛的組件系統一起使用的充電器、及用於人力車輛組件的電源
TW202319291A (zh) 自行車電組件
TWI491518B (zh) 電動車輛
EP3536591B1 (en) Straddled electric vehicle
TW202400453A (zh) 自行車組件及用於自行車組件的電池
TWI836100B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