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7700A -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 Google Patents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7700A
TW202337700A TW111147755A TW111147755A TW202337700A TW 202337700 A TW202337700 A TW 202337700A TW 111147755 A TW111147755 A TW 111147755A TW 111147755 A TW111147755 A TW 111147755A TW 202337700 A TW202337700 A TW 2023377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layer film
mentioned
laminated glass
layer
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7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井美菜子
野原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7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770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係具有1層構造或2層以上之構造者,且包含熱塑性樹脂與logKow之值為5以下之紫外線吸收劑。

Description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獲得層合玻璃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層合玻璃。
層合玻璃即便受到外部衝擊而破損,玻璃破片之飛散量亦較少,安全性優異。因此,層合玻璃被廣泛地用於汽車、軌道車輛、飛機、船舶及建築物等。層合玻璃係藉由在一對玻璃板之間夾入中間膜而製造。
又,為了抑制紫外線透過,有時使用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之中間膜(例如,下述之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WO2015/059829A1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先前,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係使用考慮了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之材料而製造。然而,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越高則越佳。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又,本發明之目的亦在於提供一種使用上述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之層合玻璃。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根據本發明之廣義態樣,提供一種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以下,有時記為中間膜),其係具有1層構造或2層以上之構造者,且包含熱塑性樹脂與logKow之值為5以下之紫外線吸收劑。
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某一特定態樣中,上述熱塑性樹脂為聚乙烯縮醛樹脂。
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某一特定態樣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分子量為300以下。
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某一特定態樣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溶解度參數為21.2(MPa) 0.5以上24.0(MPa) 0.5以下。
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某一特定態樣中,相對於包含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層中之上述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份,包含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層中之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為0.25重量份以上。
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某一特定態樣中,上述中間膜包含塑化劑。
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某一特定態樣中,上述塑化劑之溶解度參數與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溶解度參數之差的絕對值為15.0(MPa) 0.5以下。
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某一特定態樣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具有苯并三唑骨架。
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某一特定態樣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包含下述式(X1)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
[化1]
上述式(X1)中,R表示烷基。
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某一特定態樣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包含下述式(X11)或下述式(X12)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
[化2]
[化3]
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某一特定態樣中,中間膜之波長300 nm以上350 nm以下之透過率之最大值為0.1%以下。
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某一特定態樣中,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為0.4%以下。
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某一特定態樣中,中間膜之黃色指數YI為0.5以下。
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某一特定態樣中,中間膜之霧度為8%以下。
根據本發明之廣義態樣,提供一種層合玻璃,其具備第1層合玻璃構件、第2層合玻璃構件及上述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且於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與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間配置有上述層合玻璃用中間膜。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具有1層構造或2層以上之構造。本發明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包含熱塑性樹脂與logKow之值為5以下之紫外線吸收劑。關於本發明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由於具備上述構成,故能夠提高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
以下,對本發明之細節進行說明。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於本說明書中,有時簡記為「中間膜」)被用於層合玻璃。
本發明之中間膜具有1層構造或2層以上之構造。本發明之中間膜可具有1層構造,亦可具有2層以上之構造。本發明之中間膜亦可具有2層構造,亦可具有2層以上之構造,亦可具有3層構造,亦可具有3層以上之構造。本發明之中間膜可僅具備第1層。本發明之中間膜亦可具備第1層及配置於上述第1層之第1表面側之第2層。本發明之中間膜亦可具備第1層、配置於上述第1層之第1表面側之第2層、及配置於上述第1層之與該第1表面相反之第2表面側之第3層。本發明之中間膜可為單層之中間膜,亦可為多層之中間膜。本發明之中間膜之構造亦可一部分不同。例如,本發明之中間膜亦可包含具有1層構造之部分與具有多層構造之部分。
本發明之中間膜包含熱塑性樹脂與logKow之值為5以下之紫外線吸收劑(於本說明書中,有時簡記為「紫外線吸收劑(X)」)。因此,本發明之中間膜包含熱塑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X)。
先前,中間膜係使用考慮了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之材料而製造。本發明人等著眼於先前之中間膜所包含之成分中之紫外線吸收劑,發現了與先前之中間膜相比更能提高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之紫外線吸收劑之構成。即,關於本發明之中間膜,由於具備上述構成,故能夠提高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於本發明之中間膜中,使用logKow之值為5以下之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X)),故與僅使用logKow之值超過5之紫外線吸收劑之情形相比,能夠降低環境污染之風險、以及對於人類及其他生物而言之累積性之風險。
上述中間膜較佳為具備包含熱塑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於上述中間膜為具備1層構造之單層之中間膜之情形時,該中間膜僅具備包含熱塑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X)之第1層。於上述中間膜為具備2層以上之構造之多層之中間膜之情形時,該中間膜較佳為具備至少1層包含熱塑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於上述中間膜為具備2層以上之構造之多層之中間膜之情形時,更佳為中間膜之至少一表面層為包含熱塑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進而較佳為中間膜之2個表面層為包含熱塑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於上述中間膜為具備2層以上之構造之多層之中間膜之情形時,上述第2層為中間膜之表面層,該第2層更佳為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於上述中間膜為具備3層以上之構造之多層之中間膜之情形時,上述第3層為中間膜之表面層,該第3層更佳為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於上述中間膜為具備2層以上之構造之多層之中間膜之情形時,最佳為中間膜之所有層為包含熱塑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具體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之剖視圖。圖1中示出了中間膜11之厚度方向之剖面。
圖1所示之中間膜11係具有2層以上之構造之多層之中間膜。中間膜11被用以獲得層合玻璃。中間膜11係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中間膜11具備第1層1、第2層2及第3層3。將第2層2配置於第1層1之第1表面1a而積層。將第3層3配置於第1層1之與第1表面1a相反之第2表面1b而積層。第1層1為中間層。第2層2及第3層3分別為保護層,於本實施方式中為表面層。第1層1被配置、夾入至第2層2與第3層3之間。因此,中間膜11具有依序積層有第2層2、第1層1及第3層3之多層構造(第2層2/第1層1/第3層3)。
第1層1包含熱塑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X)。第2層2包含熱塑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X)。第3層3包含熱塑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X)。於中間膜11中,中間膜11所具備之各層包含熱塑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X)。
再者,亦可於第2層2與第1層1之間、及第1層1與第3層3之間分別配置有其他層。作為其他層,可例舉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之層。較佳為第2層2與第1層1、及第1層1與第3層3分別直接積層。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之剖視圖。圖2中示出了中間膜11A之厚度方向之剖面。
圖2所示之中間膜11A係具有1層構造之單層之中間膜。中間膜11A為第1層。中間膜11A被用以獲得層合玻璃。中間膜11A為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中間膜11A包含熱塑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X)。
以下,對構成本發明之中間膜之上述第1層、上述第2層及上述第3層之細節、以及上述第1層、上述第2層及上述第3層所包含之各成分之細節進行說明。
<logKow之值為5以下之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X))>  上述中間膜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上述中間膜具備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紫外線吸收劑(X)係logKow之值為5以下之紫外線吸收劑。上述第1層較佳為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上述第2層較佳為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上述第3層較佳為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紫外線吸收劑(X)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又,上述第1層所包含之紫外線吸收劑(X)、上述第2層所包含之紫外線吸收劑(X)、及上述第3層所包含之紫外線吸收劑(X)可相同,亦可不同。
logKow係指辛醇/水分配係數。於本發明中,logKow之值係指使用「EPI Suite」之「版本4.11」之軟體來計算之值。「EPI Suite」係基於化學物質之結構預測及算出各化學物質之物性值之推算工具。「EPI Suite」能夠藉由網際網路而獲得。
紫外線吸收劑(X)之logKow之值為5以下,較佳為4.8以下,更佳為4.5以下。紫外線吸收劑(X)之logKow之值越小,越能夠提高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再者,紫外線吸收劑(X)之logKow之值可為0以上,亦可為1以上。
紫外線吸收劑(X)之分子量較佳為100以上,更佳為150以上,且較佳為300以下,更佳為280以下。若紫外線吸收劑(X)之分子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logKow之值容易變小,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
紫外線吸收劑(X)之溶解度參數(SP值)較佳為21.2(MPa) 0.5以上,更佳為21.3(MPa) 0.5以上,且較佳為24.0(MPa) 0.5以下,更佳為23.8(MPa) 0.5以下。若紫外線吸收劑(X)之溶解度參數(SP值)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使紫外線吸收劑(X)與熱塑性樹脂之相容性、及紫外線吸收劑(X)與塑化劑之相容性變得良好。
紫外線吸收劑(X)之溶解度參數(SP值)係指使用HSP解析軟體「HSPiP」來計算之值。「HSPiP」係基於化學物質之結構使用漢森溶解度參數預測及算出各化學物質之物性值之推算工具。
紫外線吸收劑(X)較佳為具有苯并三唑骨架。於該情形時,能夠進一步提高紫外線吸收性能。
紫外線吸收劑(X)較佳為包含下述式(X1)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於該情形時,logKow之值容易變小,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又,能夠進一步提高紫外線吸收性能。
[化4]
上述式(X1)中,R表示烷基。
上述式(X1)中,R可為不具有分支結構之烷基,亦可為具有分支結構之烷基。
上述式(X1)中,作為R之上述烷基之碳數較佳為1以上,且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4以下。若上述烷基之碳數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logKow之值容易變小,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又,能夠進一步提高紫外線吸收性能。上述式(X1)中,作為R之上述烷基較佳為甲基或第三丁基。於該情形時,logKow之值更容易變小,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又,能夠進一步提高紫外線吸收性能。
紫外線吸收劑(X)較佳為包含下述式(X11)或下述式(X12)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於該情形時,logKow之值更容易變小,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又,能夠進一步提高紫外線吸收性能。
[化5]
[化6]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X)之市售品,可例舉: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P」及「TinuvinPS」、城北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JF-77」、ADEKA公司製造之「LA-32」、住友化學公司製造之「Sumisorb200」、永光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Eversorb71」、共同藥品公司製造之「Viosorb520」及「Viosorb105」等。
於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第1層、第2層或第3層)100重量%中,紫外線吸收劑(X)之含量較佳為0.2重量%以上,更佳為0.4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6重量%以上,尤佳為0.8重量%以上,且較佳為7重量%以下,更佳為6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重量%以下,尤佳為4重量%以下。若紫外線吸收劑(X)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能夠進一步降低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且即便長期使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亦能夠進一步抑制可見光透過率之下降。尤其是藉由在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100重量%中,使紫外線吸收劑(X)之含量為0.2重量%以上,即便長期使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亦能夠顯著地抑制可見光透過率之下降。若紫外線吸收劑(X)之含量為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進一步提高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X)之分散性。
於上述中間膜100重量%中,紫外線吸收劑(X)之含量較佳為0.2重量%以上,更佳為0.4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6重量%以上,尤佳為0.8重量%以上,且較佳為7重量%以下,更佳為6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重量%以下,尤佳為4重量%以下。若紫外線吸收劑(X)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能夠進一步降低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且即便長期使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亦能進一步抑制可見光透過率之下降。尤其是,藉由在上述中間膜100重量%中,使紫外線吸收劑(X)之含量為0.2重量%以上,即便長期使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亦能夠顯著地抑制可見光透過率之下降。若紫外線吸收劑(X)之含量為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進一步提高上述中間膜中之紫外線吸收劑(X)之分散性。
相對於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第1層、第2層或第3層)中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份,該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X)之含量較佳為0.1重量份以上,更佳為0.2重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0.25重量份以上,尤佳為0.3重量份以上,最佳為0.5重量份以上,且較佳為3重量份以下,更佳為2.5重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2重量份以下。若紫外線吸收劑(X)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能夠進一步降低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且即便長期使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亦能進一步抑制可見光透過率之下降。若紫外線吸收劑(X)之含量為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進一步提高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X)之分散性。
將包含上述式(X11)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層設為層(X11)。相對於層(X11)(第1層、第2層或第3層)中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份,該層(X11)中之上述式(X11)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較佳為0.47重量份以上,更佳為0.55重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0.68重量份以上,且較佳為3重量份以下,更佳為2.5重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2重量份以下。若上述式(X11)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能夠進一步降低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且即便長期使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亦能夠進一步抑制可見光透過率之下降。尤其是,若上述式(X11)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為0.47重量份以上,則能夠將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設為0.4%以下。若上述式(X11)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為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進一步提高包含層(X11)之層中之該紫外線吸收劑之分散性。
將包含上述式(X12)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層設為層(X12)。相對於層(X12)(第1層、第2層或第3層)中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份,該層(X12)中之上述式(X12)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較佳為0.77重量份以上,更佳為0.88重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1.12重量份以上,且較佳為3重量份以下,更佳為2.5重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2重量份以下。若上述式(X12)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能夠進一步降低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且即便長期使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亦能夠進一步抑制可見光透過率之下降。尤其是,若上述式(X12)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為0.77重量份以上,則能夠使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為0.4%以下。若上述式(X12)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為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進一步提高包含層(X12)之層中之該紫外線吸收劑之分散性。
(熱塑性樹脂)  中間膜包含熱塑性樹脂(以下,有時記為熱塑性樹脂(0))。中間膜較佳為包含聚乙烯縮醛樹脂(以下,有時記為聚乙烯縮醛樹脂(0))作為熱塑性樹脂(0)。上述第1層較佳為包含熱塑性樹脂(以下,有時記為熱塑性樹脂(1))。上述第1層較佳為包含聚乙烯縮醛樹脂(以下,有時記為聚乙烯縮醛樹脂(1))作為熱塑性樹脂(1)。上述第2層較佳為包含熱塑性樹脂(以下,有時記為熱塑性樹脂(2))。上述第2層較佳為包含聚乙烯縮醛樹脂(以下,有時記為聚乙烯縮醛樹脂(2))作為熱塑性樹脂(2)。上述第3層較佳為包含熱塑性樹脂(以下,有時記為熱塑性樹脂(3))。上述第3層較佳為包含聚乙烯縮醛樹脂(以下,有時記為聚乙烯縮醛樹脂(3))作為熱塑性樹脂(3)。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較佳為包含熱塑性樹脂(以下,有時記為熱塑性樹脂(4))。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較佳為包含聚乙烯縮醛樹脂(以下,有時記為聚乙烯縮醛樹脂(4))作為熱塑性樹脂(4)。上述熱塑性樹脂(1)、上述熱塑性樹脂(2)、上述熱塑性樹脂(3)及上述熱塑性樹脂(4)可相同,亦可不同。基於隔音性進一步提高之方面而言,上述熱塑性樹脂(1)較佳為與上述熱塑性樹脂(2)及上述熱塑性樹脂(3)不同。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及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可相同,亦可不同。基於隔音性進一步提高之方面而言,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較佳為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及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不同。上述熱塑性樹脂(0)、上述熱塑性樹脂(1)、上述熱塑性樹脂(2)、上述熱塑性樹脂(3)及上述熱塑性樹脂(4)各自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0)、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及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各自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熱塑性樹脂,可例舉:聚乙烯縮醛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樹脂、聚胺酯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烯烴樹脂、離子聚合物樹脂及聚乙烯醇樹脂等。亦可使用該等以外之熱塑性樹脂。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可藉由例如利用醛將聚乙烯醇(PVA)縮醛化而製造。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較佳為聚乙烯醇之縮醛化物。上述聚乙烯醇可藉由例如將聚乙酸乙烯酯皂化而獲得。上述聚乙烯醇之皂化度通常為70莫耳%~99.9莫耳%之範圍內。
上述聚乙烯醇(PVA)之平均聚合度較佳為200以上,更佳為500以上,進而較佳為1500以上,進而更佳為1600以上,尤佳為2600以上,最佳為2700以上,且較佳為5000以下,更佳為4000以下,進而較佳為3500以下。若上述平均聚合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層合玻璃之耐貫通性變得更高。若上述平均聚合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中間膜之成形變得容易。
上述聚乙烯醇之平均聚合度可藉由依照JIS K6726「聚乙烯醇試驗方法」之方法而求出。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所包含之縮醛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製造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時所使用之醛並無特別限定。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中之縮醛基之碳數較佳為3~5,更佳為3或4。若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中之縮醛基之碳數為3以上,則中間膜之玻璃轉移溫度充分降低。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中之縮醛基之碳數亦可為4或5。
上述醛並無特別限定。一般而言,適宜使用碳數為1~10之醛。作為上述碳數為1~10之醛,例如可例舉:丙醛、正丁醛、異丁醛、正戊醛、2-乙基丁醛、正己醛、正辛醛、正壬醛、正癸醛、甲醛、乙醛及苯甲醛等。上述醛較佳為丙醛、正丁醛、異丁醛、正己醛或正戊醛,更佳為丙醛、正丁醛或異丁醛,進而較佳為正丁醛。上述醛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0)之羥基之含有率(羥基量)較佳為15莫耳%以上,更佳為18莫耳%以上,且較佳為40莫耳%以下,更佳為35莫耳%以下。若上述羥基之含有率為上述下限以上,則中間膜之接著力變得更高。又,若上述羥基之含有率為上述上限以下,則中間膜之柔軟性提高,中間膜之處理變得容易。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羥基之含有率(羥基量)較佳為17莫耳%以上,更佳為2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22莫耳%以上,且較佳為28莫耳%以下,更佳為27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25莫耳%以下,尤佳為24莫耳%以下。若上述羥基之含有率為上述下限以上,則中間膜之機械強度變得更高。尤其是,若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羥基之含有率為20莫耳%以上,則反應效率較高,生產性優異,又,若為28莫耳%以下,則層合玻璃之隔音性變得更高。又,若上述羥基之含有率為上述上限以下,則中間膜之柔軟性提高,中間膜之處理變得容易。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並非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之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之羥基之含有率之較佳範圍係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羥基之含有率之較佳範圍相同。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及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之羥基之含有率(羥基量)較佳為25莫耳%以上,更佳為28莫耳%以上,更佳為3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31.5莫耳%以上,進而更佳為32莫耳%以上,尤佳為33莫耳%以上。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及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之羥基之含有率(羥基量)較佳為38莫耳%以下,更佳為37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36.5莫耳%以下,尤佳為36莫耳%以下。若上述羥基之含有率為上述下限以上,則中間膜之接著力變得更高。又,若上述羥基之含有率為上述上限以下,則中間膜之柔軟性提高,中間膜之處理變得容易。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為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之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之羥基之含有率之較佳範圍係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及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之羥基之含有率之較佳範圍相同。
基於進一步提高隔音性之觀點而言,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羥基之含有率較佳為低於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之羥基之含有率。基於進一步提高隔音性之觀點而言,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羥基之含有率較佳為低於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之羥基之含有率。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羥基之含有率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之羥基之含有率之差的絕對值設為絕對值A,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羥基之含有率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之羥基之含有率之差的絕對值設為絕對值B。基於更進一步提高隔音性之觀點而言,絕對值A及絕對值B分別較佳為1莫耳%以上,更佳為5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9莫耳%以上,尤佳為10莫耳%以上,最佳為12莫耳%以上。絕對值A及絕對值B分別較佳為20莫耳%以下。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並非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基於進一步提高隔音性之觀點而言,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之羥基之含有率較佳為低於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之羥基之含有率。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並非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基於進一步提高隔音性之觀點而言,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之羥基之含有率較佳為低於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之羥基之含有率。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之羥基之含有率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之羥基之含有率之差的絕對值設為絕對值C,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之羥基之含有率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之羥基之含有率之差的絕對值設為絕對值D。基於更進一步提高隔音性之觀點而言,絕對值C及絕對值D分別較佳為1莫耳%以上,更佳為5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9莫耳%以上,尤佳為10莫耳%以上,最佳為12莫耳%以上。絕對值C及絕對值D分別較佳為20莫耳%以下。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為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基於進一步提高隔音性之觀點而言,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羥基之含有率較佳為低於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之羥基之含有率。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為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基於更進一步提高隔音性之觀點而言,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羥基之含有率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之羥基之含有率之差的絕對值較佳為1莫耳%以上,更佳為5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9莫耳%以上,尤佳為10莫耳%以上,最佳為12莫耳%以上。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羥基之含有率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之羥基之含有率之差的絕對值較佳為20莫耳%以下。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之羥基之含有率係以百分率表示鍵結有羥基之伸乙基量除以主鏈之總伸乙基量所求出之莫耳分率所得之值。上述鍵結有羥基之伸乙基量例如可依照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進行測定。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0)之乙醯化度(乙醯基量)較佳為0.1莫耳%以上,更佳為0.3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0.5莫耳%以上,且較佳為30莫耳%以下,更佳為25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20莫耳%以下。若上述乙醯化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聚乙烯縮醛樹脂與塑化劑之相容性提高。若上述乙醯化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之耐濕性提高。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乙醯化度(乙醯基量)較佳為0.01莫耳%以上,更佳為0.1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7莫耳%以上,進而更佳為9莫耳%以上,且較佳為30莫耳%以下,更佳為25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24莫耳%以下,尤佳為20莫耳%以下。若上述乙醯化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聚乙烯縮醛樹脂與塑化劑之相容性提高。若上述乙醯化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之耐濕性提高。尤其是,若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乙醯化度為0.1莫耳%以上25莫耳%以下,則耐貫通性優異。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並非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之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之乙醯化度之較佳範圍係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乙醯化度之較佳範圍相同。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及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各自之乙醯化度(乙醯基量)較佳為0.01莫耳%以上,更佳為0.5莫耳%以上,且較佳為10莫耳%以下,更佳為2莫耳%以下。若上述乙醯化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聚乙烯縮醛樹脂與塑化劑之相容性提高。若上述乙醯化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之耐濕性提高。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為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之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之乙醯化度之較佳範圍係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及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之乙醯化度之較佳範圍相同。
上述乙醯化度係以百分率表示鍵結有乙醯基之伸乙基量除以主鏈之總伸乙基量所求出之莫耳分率所得之值。上述鍵結有乙醯基之伸乙基量例如可依照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進行測定。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0)之縮醛化度(於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之情形時為丁醛化度)較佳為60莫耳%以上,更佳為63莫耳%以上,且較佳為85莫耳%以下,更佳為75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70莫耳%以下。若上述縮醛化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聚乙烯縮醛樹脂與塑化劑之相容性提高。若上述縮醛化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用於製造聚乙烯縮醛樹脂所需之反應時間變短。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縮醛化度(於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之情形時為丁醛化度)較佳為47莫耳%以上,更佳為60莫耳%以上,且較佳為85莫耳%以下,更佳為80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75莫耳%以下。若上述縮醛化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聚乙烯縮醛樹脂與塑化劑之相容性提高。若上述縮醛化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用於製造聚乙烯縮醛樹脂所需之反應時間變短。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並非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之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之縮醛化度之較佳範圍係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1)之縮醛化度之較佳範圍相同。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及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之縮醛化度(於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之情形時為丁醛化度)較佳為55莫耳%以上,更佳為60莫耳%以上,且較佳為75莫耳%以下,更佳為71莫耳%以下。若上述縮醛化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聚乙烯縮醛樹脂與塑化劑之相容性提高。若上述縮醛化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用於製造聚乙烯縮醛樹脂所需之反應時間變短。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為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之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4)之縮醛化度之較佳範圍係與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2)及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3)之縮醛化度之較佳範圍相同。
上述縮醛化度係以如下方式求出。首先,求出主鏈之總伸乙基量減去鍵結有羥基之伸乙基量、及鍵結有乙醯基之伸乙基量所得之值。將所獲得之值除以主鏈之總伸乙基量而求出所需之莫耳分率。以百分率表示該莫耳分率所得之值為縮醛化度。
再者,上述羥基之含有率(羥基量)、縮醛化度(丁醛化度)及乙醯化度較佳為根據藉由依照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之方法所測得之結果算出。但是,亦可使用基於ASTM D1396-92之測定。於聚乙烯縮醛樹脂為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之情形時,上述羥基之含有率(羥基量)、上述縮醛化度(丁醛化度)及上述乙醯化度可根據藉由依照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之方法所測得之結果算出。
於上述中間膜中所含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中,聚乙烯縮醛樹脂之含量較佳為10重量%以上,更佳為30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0重量%以上,進而更佳為70重量%以上,尤佳為80重量%以上,最佳為90重量%以上。於上述中間膜中所含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中,聚乙烯縮醛樹脂之含量較佳為100重量%以下。上述中間膜之熱塑性樹脂之主成分(50重量%以上)較佳為聚乙烯縮醛樹脂。
於上述第1層中所含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中,聚乙烯縮醛樹脂之含量較佳為10重量%以上,更佳為30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0重量%以上,進而更佳為70重量%以上,尤佳為80重量%以上,最佳為90重量%以上。於上述第1層中所含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中,聚乙烯縮醛樹脂之含量較佳為100重量%以下。上述第1層之熱塑性樹脂之主成分(50重量%以上)較佳為聚乙烯縮醛樹脂。
於上述第2層中所含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中,聚乙烯縮醛樹脂之含量較佳為10重量%以上,更佳為30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0重量%以上,進而更佳為70重量%以上,尤佳為80重量%以上,最佳為90重量%以上。於上述第2層中所含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中,聚乙烯縮醛樹脂之含量較佳為100重量%以下。上述第2層之熱塑性樹脂之主成分(50重量%以上)較佳為聚乙烯縮醛樹脂。
於上述第3層中所含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中,聚乙烯縮醛樹脂之含量較佳為10重量%以上,更佳為30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0重量%以上,進而更佳為70重量%以上,尤佳為80重量%以上,最佳為90重量%以上。於上述第3層中所含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中,聚乙烯縮醛樹脂之含量較佳為100重量%以下。上述第3層之熱塑性樹脂之主成分(50重量%以上)較佳為聚乙烯縮醛樹脂。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所含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中,聚乙烯縮醛樹脂之含量較佳為10重量%以上,更佳為30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0重量%以上,進而更佳為70重量%以上,尤佳為80重量%以上,最佳為90重量%以上。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所含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中,聚乙烯縮醛樹脂之含量較佳為100重量%以下。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之熱塑性樹脂之主成分(50重量%以上)較佳為聚乙烯縮醛樹脂。
(塑化劑)  基於進一步提高中間膜之接著力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中間膜較佳為包含塑化劑(以下,有時記為塑化劑(0))。上述第1層較佳為包含塑化劑(以下,有時記為塑化劑(1))。上述第2層較佳為包含塑化劑(以下,有時記為塑化劑(2))。上述第3層較佳為包含塑化劑(以下,有時記為塑化劑(3))。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較佳為包含塑化劑(以下,有時記為塑化劑(4))。於中間膜所包含之熱塑性樹脂為聚乙烯縮醛樹脂之情形時,中間膜(各層)尤佳為包含塑化劑。包含聚乙烯縮醛樹脂之層較佳為包含塑化劑。
上述塑化劑並無特別限定。作為上述塑化劑,可使用先前公知之塑化劑。上述塑化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塑化劑,可例舉:一元有機酸酯及多元有機酸酯等有機酯塑化劑、有機磷酸塑化劑及有機亞磷酸塑化劑等。上述塑化劑較佳為有機酯塑化劑。上述塑化劑較佳為液態塑化劑。
作為上述一元有機酸酯,可例舉藉由二醇與一元有機酸之反應所獲得之二醇酯等。作為上述二醇,可例舉:三乙二醇、四乙二醇及三丙二醇等。作為上述一元有機酸,可例舉:丁酸、異丁酸、己酸、2-乙基丁酸、庚酸、正辛酸、2-乙基己酸、正壬酸、癸酸及苯甲酸等。
作為上述多元有機酸酯,可例舉多元有機酸與碳數4~8之具有直鏈或分支結構之醇之酯化合物等。作為上述多元有機酸,可例舉:己二酸、癸二酸及壬二酸等。
作為上述有機酯塑化劑,可例舉:三乙二醇二(2-乙基丙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三乙二醇二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庚酸酯、四乙二醇二正庚酸酯、癸二酸二丁酯、壬二酸二辛酯、二丁基卡必醇己二酸酯、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3-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4-丁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二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戊酸酯)、四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辛酸酯、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己二酸二己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己酯環己酯、己二酸庚酯與己二酸壬酯之混合物、己二酸二異壬酯、己二酸二異癸酯、己二酸庚酯壬酯、癸二酸二丁酯、油改性癸二酸醇酸酯、及磷酸酯與己二酸酯之混合物等。作為上述有機酯塑化劑,亦可使用該等以外之有機酯塑化劑。又,作為己二酸酯,亦可使用上述己二酸酯以外之其他己二酸酯。
作為上述有機磷酸塑化劑,可例舉:磷酸三丁氧基乙酯、磷酸異癸酯苯酯及磷酸三異丙酯等。
上述塑化劑較佳為下述式(1)所表示之二酯塑化劑。
[化7]
上述式(1)中,R1及R2分別表示碳數2~10之有機基,R3表示伸乙基、伸異丙基或伸正丙基,p表示3~10之整數。上述式(1)中之R1及R2分別較佳為碳數5~10之有機基,更佳為碳數6~10之有機基。
上述塑化劑之溶解度參數(SP值)較佳為10(MPa) 0.5以上,更佳為16(MPa) 0.5以上,且較佳為25(MPa) 0.5以下,更佳為17(MPa) 0.5以下。若塑化劑之溶解度參數(SP值)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使紫外線吸收劑(X)與塑化劑之相容性良好。
上述塑化劑之溶解度參數可大於或小於上述紫外線吸收劑(X)之溶解度參數。上述塑化劑之溶解度參數與紫外線吸收劑(X)之溶解度參數亦可相同。
包含上述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之上述塑化劑之溶解度參數可大於或小於包含上述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之上述紫外線吸收劑(X)之溶解度參數。包含上述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之上述塑化劑之溶解度參數與包含上述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X)之溶解度參數亦可相同。
上述塑化劑之溶解度參數與上述紫外線吸收劑(X)之溶解度參數之差的絕對值較佳為15.0(MPa) 0.5以下,更佳為10(MPa) 0.5以下,進而較佳為7(MPa) 0.5以下。若上述差之絕對值為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使紫外線吸收劑(X)與塑化劑之相容性良好。
包含上述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之上述塑化劑之溶解度參數與包含上述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之上述紫外線吸收劑(X)之溶解度參數之差的絕對值較佳為15.0(MPa) 0.5以下,更佳為10(MPa) 0.5以下,進而較佳為7(MPa) 0.5以下。若上述差之絕對值為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使紫外線吸收劑(X)與塑化劑之相容性良好。
上述塑化劑之溶解度參數(SP值)係指使用HSP解析軟體「HSPiP」來計算之值。「HSPiP」係基於化學物質之結構使用漢森溶解度參數預測及算出各化學物質之物性值之推算工具。
上述塑化劑較佳為包含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或三乙二醇二(2-乙基丙酸酯)。上述塑化劑更佳為包含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或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進而較佳為包含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
將上述中間膜中之上述塑化劑(0)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0)100重量份之含量設為含量(0)。上述含量(0)較佳為5重量份以上,更佳為25重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0重量份以上,且較佳為100重量份以下,更佳為60重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0重量份以下。若上述含量(0)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層合玻璃之耐貫通性變得更高。若上述含量(0)為上述上限以下,則中間膜之透明性變得更高。
於上述第1層中,將上述塑化劑(1)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1)100重量份之含量設為含量(1)。上述含量(1)較佳為50重量份以上,更佳為55重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60重量份以上。上述含量(1)較佳為100重量份以下,更佳為90重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85重量份以下,尤佳為80重量份以下。若上述含量(1)為上述下限以上,則中間膜之柔軟性提高,中間膜之處理變得容易。若上述含量(1)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層合玻璃之耐貫通性變得更高。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並非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在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上述塑化劑(4)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4)100重量份之含量(以下,有時記為含量(4))之較佳範圍與含量(1)之較佳範圍相同。
於上述第2層中,將上述塑化劑(2)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2)100重量份之含量設為含量(2)。於上述第3層中,將上述塑化劑(3)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3)100重量份之含量設為含量(3)。上述含量(2)及上述含量(3)分別較佳為5重量份以上,更佳為10重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15重量份以上,進而更佳為20重量份以上,尤佳為24重量份以上,最佳為25重量份以上。上述含量(2)及上述含量(3)分別較佳為45重量份以下,更佳為40重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35重量份以下,尤佳為32重量份以下,最佳為30重量份以下。若上述含量(2)及上述含量(3)為上述下限以上,則中間膜之柔軟性提高,中間膜之處理變得容易。若上述含量(2)及上述含量(3)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層合玻璃之耐貫通性變得更高。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為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在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上述塑化劑(4)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4)100重量份之含量(以下,有時記為含量(4))之較佳範圍與上述含量(2)及上述含量(3)之較佳範圍相同。
為了提高層合玻璃之隔音性,較佳為上述含量(1)多於上述含量(2),且較佳為上述含量(1)多於上述含量(3)。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並非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為了提高層合玻璃之隔音性,較佳為上述含量(4)多於上述含量(2),且較佳為上述含量(4)多於上述含量(3)。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為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為了提高層合玻璃之隔音性,較佳為上述含量(1)多於上述含量(4)。
基於進一步提高層合玻璃之隔音性之觀點而言,上述含量(2)與上述含量(1)之差之絕對值、以及上述含量(3)與上述含量(1)之差之絕對值分別較佳為10重量份以上,更佳為15重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20重量份以上。上述含量(2)與上述含量(1)之差之絕對值、以及上述含量(3)與上述含量(1)之差之絕對值分別較佳為80重量份以下,更佳為75重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70重量份以下。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並非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基於進一步提高層合玻璃之隔音性之觀點而言,上述含量(2)與上述含量(4)之差之絕對值、以及上述含量(3)與上述含量(4)之差之絕對值分別較佳為10重量份以上,更佳為15重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20重量份以上。上述含量(2)與上述含量(4)之差之絕對值、以及上述含量(3)與上述含量(4)之差之絕對值分別較佳為80重量份以下,更佳為75重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70重量份以下。
於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為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情形時,基於進一步提高層合玻璃之隔音性之觀點而言,上述含量(4)與上述含量(1)之差之絕對值較佳為10重量份以上,更佳為15重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20重量份以上。上述含量(4)與上述含量(1)之差之絕對值較佳為80重量份以下,更佳為75重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70重量份以下。
(隔熱性物質)  上述中間膜較佳為包含隔熱性物質。上述第1層較佳為包含隔熱性物質。上述第2層較佳為包含隔熱性物質。上述第3層較佳為包含隔熱性物質。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較佳為包含隔熱性物質。上述隔熱性物質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上述隔熱性物質較佳為包含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成分X,或包含隔熱粒子。於該情形時,上述隔熱性物質亦可包含上述成分X與上述隔熱粒子兩者。
成分X:  上述中間膜較佳為包含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成分X。上述第1層較佳為包含上述成分X。上述第2層較佳為包含上述成分X。上述第3層較佳為包含上述成分X。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較佳為包含上述成分X。上述成分X為隔熱性物質。上述成分X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上述成分X並無特別限定。作為成分X,可使用先前公知之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
作為上述成分X,可例舉:酞菁、酞菁之衍生物、萘酞菁、萘酞菁之衍生物、蒽酞菁及蒽酞菁之衍生物等。上述酞菁化合物及上述酞菁之衍生物較佳為各自具有酞菁骨架。上述萘酞菁化合物及上述萘酞菁之衍生物較佳為各自具有萘酞菁骨架。上述蒽酞菁化合物及上述蒽酞菁之衍生物較佳為各自具有蒽酞菁骨架。
基於進一步提高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之隔熱性之觀點而言,上述成分X較佳為選自由酞菁、酞菁之衍生物、萘酞菁及萘酞菁之衍生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更佳為酞菁及酞菁之衍生物中之至少1種。
基於有效地提高隔熱性,且長期以更高水準維持可見光透過率之觀點而言,上述成分X較佳為含有釩原子或銅原子。上述成分X較佳為含有釩原子,亦較佳為含有銅原子。上述成分X更佳為含有釩原子或銅原子之酞菁及含有釩原子或銅原子之酞菁之衍生物中之至少1種。基於更進一步提高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之隔熱性之觀點而言,上述成分X較佳為具有於釩原子上鍵結有氧原子之結構單元。
於上述中間膜100重量%中、或上述包含成分X之層(第1層、第2層、第3層或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100重量%中,上述成分X之含量較佳為0.001重量%以上,更佳為0.005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1重量%以上,尤佳為0.02重量%以上。於上述中間膜100重量%中、或上述包含成分X之層(第1層、第2層、第3層或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100重量%中,上述成分X之含量較佳為0.2重量%以下,更佳為0.1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5重量%以下,尤佳為0.04重量%以下。若上述成分X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隔熱性充分提高,且可見光透過率充分提高。例如,能夠使可見光透過率為70%以上。
隔熱粒子:  上述中間膜較佳為包含隔熱粒子。上述第1層較佳為包含上述隔熱粒子。上述第2層較佳為包含上述隔熱粒子。上述第3層較佳為包含上述隔熱粒子。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較佳為包含上述隔熱粒子。上述隔熱粒子為隔熱性物質。藉由使用隔熱粒子,能有效地阻斷紅外線(熱線)。上述隔熱粒子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基於進一步提高層合玻璃之隔熱性之觀點而言,上述隔熱粒子更佳為金屬氧化物粒子。上述隔熱粒子較佳為由金屬之氧化物形成之粒子(金屬氧化物粒子)。
較可見光更長之波長780 nm以上之紅外線與紫外線相比,能量較小。然而,紅外線之熱作用較大,當紅外線被物質吸收時作為熱釋出。因此,紅外線通常被稱為熱線。藉由使用上述隔熱粒子,能有效地阻斷紅外線(熱線)。再者,隔熱粒子係指能夠吸收紅外線之粒子。
作為上述隔熱粒子之具體例,可例舉:摻鋁氧化錫粒子、摻銦氧化錫粒子、摻銻氧化錫粒子(ATO粒子)、摻鎵氧化鋅粒子(GZO粒子)、摻銦氧化鋅粒子(IZO粒子)、摻鋁氧化鋅粒子(AZO粒子)、摻鈮氧化鈦粒子、摻鈉氧化鎢粒子、摻銫氧化鎢粒子、摻鉈氧化鎢粒子、摻銣氧化鎢粒子、摻錫氧化銦粒子(ITO粒子)、摻錫氧化鋅粒子、摻矽氧化鋅粒子等金屬氧化物粒子、或六硼化鑭(LaB 6)粒子等。亦可使用該等以外之隔熱粒子。由於對熱線之阻斷功能較高,故較佳為金屬氧化物粒子,更佳為ATO粒子、GZO粒子、IZO粒子、ITO粒子或氧化鎢粒子,尤佳為ITO粒子或氧化鎢粒子。尤其是,由於對熱線之阻斷功能較高,且容易獲得,故較佳為摻錫氧化銦粒子(ITO粒子),亦較佳為氧化鎢粒子。
基於進一步提高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之隔熱性之觀點而言,氧化鎢粒子較佳為摻金屬氧化鎢粒子。上述「氧化鎢粒子」中包含摻金屬氧化鎢粒子。作為上述摻金屬氧化鎢粒子,具體而言,可例舉:摻鈉氧化鎢粒子、摻銫氧化鎢粒子、摻鉈氧化鎢粒子及摻銣氧化鎢粒子等。
基於進一步提高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之隔熱性之觀點而言,尤佳為摻銫氧化鎢粒子。基於更進一步提高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之隔熱性之觀點而言,該摻銫氧化鎢粒子較佳為式:Cs 0.33WO 3所表示之氧化鎢粒子。
上述隔熱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0.01 μm以上,更佳為0.02 μm以上,且較佳為0.1 μm以下,更佳為0.05 μm以下。若平均粒徑為上述下限以上,則熱線之阻斷性充分提高。若平均粒徑為上述上限以下,則隔熱粒子之分散性提高。
上述「平均粒徑」表示體積平均粒徑。平均粒徑可使用粒度分佈測定裝置(日機裝公司製造之「UPA-EX150」)等進行測定。
於上述中間膜100重量%中、或者包含上述隔熱粒子之層(第1層、第2層、第3層或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100重量%中,上述隔熱粒子之含量(特別是氧化鎢粒子之含量)較佳為0.01重量%以上,更佳為0.1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重量%以上,尤佳為1.5重量%以上。於上述中間膜100重量%中、或者包含上述隔熱粒子之層(第1層、第2層、第3層或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100重量%中,上述隔熱粒子之含量(特別是氧化鎢粒子之含量)較佳為6重量%以下,更佳為5.5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重量%以下,尤佳為3.5重量%以下,最佳為3重量%以下。若上述隔熱粒子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隔熱性充分提高,且可見光透過率充分提高。
(金屬鹽)  上述中間膜較佳為包含鹼金屬鹽及鹼土金屬鹽中之至少1種金屬鹽(以下,有時記為金屬鹽M)。上述第1層較佳為包含上述金屬鹽M。上述第2層較佳為包含上述金屬鹽M。上述第3層較佳為包含上述金屬鹽M。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較佳為包含上述金屬鹽M。再者,鹼土金屬係指Be、Mg、Ca、Sr、Ba、及Ra之6種金屬。藉由使用上述金屬鹽M,容易控制中間膜與玻璃板等層合玻璃構件之接著性或中間膜中之各層間之接著性。上述金屬鹽M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上述金屬鹽M較佳為包含選自由Li、Na、K、Rb、Cs、Mg、Ca、Sr及Ba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金屬。中間膜中所包含之金屬鹽M較佳為包含K及Mg中之至少1種金屬。
又,作為上述金屬鹽M,可使用碳數2~16之有機酸之鹼金屬鹽、及碳數2~16之有機酸之鹼土金屬鹽。上述金屬鹽M亦可包含碳數2~16之羧酸鎂鹽、或碳數2~16之羧酸鉀鹽。
作為上述碳數2~16之羧酸鎂鹽及上述碳數2~16之羧酸鉀鹽,可例舉:乙酸鎂、乙酸鉀、丙酸鎂、丙酸鉀、2-乙基丁酸鎂、2-乙基丁酸鉀、2-乙基己酸鎂及2-乙基己酸鉀等。
包含上述金屬鹽M之中間膜、或包含上述金屬鹽M之層(第1層、第2層、第3層或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中之Mg及K之含量之合計較佳為5 ppm以上,更佳為10 ppm以上,進而較佳為20 ppm以上,且較佳為300 ppm以下,更佳為250 ppm以下,進而較佳為200 ppm以下。若Mg及K之含量之合計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能更良好地控制中間膜與層合玻璃構件(玻璃板等)之接著性或中間膜之各層間之接著性。
(抗氧化劑)  上述中間膜較佳為包含抗氧化劑。上述第1層較佳為包含抗氧化劑。上述第2層較佳為包含抗氧化劑。上述第3層較佳為包含抗氧化劑。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較佳為包含抗氧化劑。上述抗氧化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抗氧化劑,可例舉:酚系抗氧化劑、硫系抗氧化劑及磷系抗氧化劑等。上述酚系抗氧化劑係具有酚骨架之抗氧化劑。上述硫系抗氧化劑係含有硫原子之抗氧化劑。上述磷系抗氧化劑係含有磷原子之抗氧化劑。
上述抗氧化劑較佳為酚系抗氧化劑或磷系抗氧化劑。
作為上述酚系抗氧化劑,可例舉: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BHT)、丁基羥基茴香醚(BHA)、2,6-二第三丁基-4-乙基苯酚、β-(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硬脂酯、2,2'-亞甲基雙-(4-甲基-6-丁基苯酚)、2,2'-亞甲基雙-(4-乙基-6-第三丁基苯酚)、4,4'-亞丁基-雙-(3-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丁烷、四[亞甲基-3-(3',5'-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1,3,3-三-(2-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苯酚)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雙(3,3'-第三丁基苯酚)丁酸二醇酯及雙(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丙酸)乙二酯雙(氧乙烯)等。適宜使用該等抗氧化劑中之1種或2種以上。
作為上述磷系抗氧化劑,可例舉:亞磷酸三癸酯、亞磷酸三(十三烷基)酯、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三(壬基苯基)酯、雙(十三烷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癸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亞磷酸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酯乙酯、及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1-苯氧基)(2-乙基己氧基)磷等。適宜使用該等抗氧化劑中之1種或2種以上。
作為上述抗氧化劑之市售品,例如可例舉:BASF公司製造之「IRGANOX 245」、BASF公司製造之「IRGAFOS 168」、BASF公司製造之「IRGAFOS 38」、住友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Sumilizer BHT」、堺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H-BHT」、以及BASF公司製造之「IRGANOX 1010」等。
為了長期維持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之高可見光透過率,於上述中間膜100重量%中、或者包含抗氧化劑之層(第1層、第2層、第3層或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100重量%中,上述抗氧化劑之含量較佳為0.03重量%以上,更佳為0.1重量%以上。又,由於抗氧化劑之添加效果會飽和,故於上述中間膜100重量%中、或者上述包含抗氧化劑之層100重量%中,上述抗氧化劑之含量較佳為2重量%以下。
(其他成分)  上述中間膜、上述第1層、上述第2層、上述第3層及上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X)之層亦可視需要分別包含上述成分以外之其他成分。作為上述其他成分,可例舉:除紫外線吸收劑(X)以外之紫外線吸收劑、著色劑(顏料及染料等)、偶合劑、分散劑、界面活性劑、阻燃劑、抗靜電劑、除金屬鹽以外之接著力調整劑、耐濕劑、螢光增白劑及紅外線吸收劑等。該等其他成分各自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之其他細節)  上述中間膜之波長300 nm以上350 nm以下之透過率之最大值較佳為0.1%以下,更佳為0.01%以下,進而較佳為0.001%以下,尤佳為0.00001%以下。若上述透過率之最大值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即便長期使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亦使可見光透過率更不容易下降。上述中間膜之波長300 nm以上350 nm以下之透過率之最大值亦可為0%以上。
上述中間膜之波長390 nm之透過率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5%以上,且較佳為40%以下,更佳為35%以下。若上述透過率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能夠進一步提高可見光透過率。若上述透過率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即便長期使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亦使可見光透過率更不容易下降。
上述中間膜之波長300 nm以上350 nm以下之透過率、及波長390 nm之透過率能夠以如下方式進行測定。將上述中間膜配置於依照JIS R3202:1996之2片厚度為2.5 mm之透明玻璃之間而獲得層合玻璃A。對所獲得之層合玻璃A之波長300 nm以上350 nm以下之透過率、及波長390 nm之透過率進行測定。將層合玻璃A之波長300 nm以上350 nm以下之透過率、及波長390 nm之透過率分別定義為上述中間膜之波長300 nm以上350 nm以下之透過率、及波長390 nm之透過率。上述透過率可使用分光光度計(例如,日立高新技術公司製造之「U-4150」)依照JIS R3211:1998進行測定。
上述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較佳為0.4%以下,更佳為0.25%以下,進而較佳為0.1%以下。若上述紫外線透過率Tuv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即便長期使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亦使可見光透過率更不容易下降。再者,上述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亦可為0%以上。
上述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能以如下方式進行測定。將上述中間膜配置於依照JIS R3202:1996之2片厚度為2.5 mm之透明玻璃之間而獲得層合玻璃A。對所獲得之層合玻璃A之波長300 nm以上400 nm以下之透過率進行測定。將根據層合玻璃A之波長300 nm以上400 nm以下之透過率藉由依照ISO9050之方法所算出之值定義為上述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上述紫外線透過率Tuv可使用分光光度計(例如,日立高新技術公司製造之「U-4150」)依照JIS R3211:1998進行測定。
上述中間膜之黃色指數YI較佳為0.5以下,更佳為0.45以下,進而較佳為0.4以下。若上述中間膜之黃色指數YI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即便長期使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亦使可見光透過率更不容易下降。再者,上述中間膜之黃色指數YI可為0.01以上,亦可為0.05以上。
上述中間膜之黃色指數YI係根據全光線透過率算出之黃色指數。上述中間膜之黃色指數能以如下方式進行測定。將上述中間膜配置於依照JIS R3202:1996之2片厚度為2.5 mm之透明玻璃之間而獲得層合玻璃A。對所獲得之層合玻璃A之全光線透過率進行測定。根據層合玻璃A之全光線透過率,依照JIS K7373算出層合玻璃A之黃色指數YI。將層合玻璃A之黃色指數YI定義為上述中間膜之黃色指數YI。
再者,層合玻璃A之全光線透過率能以如下方式進行測定。
使用分光光度計,於光源與積分球之光路上與光軸之法線平行且與積分球相接之位置處設置上述層合玻璃A,以使透過之光被積分球接收。上述全光線透過率係指根據於該狀態下所測得之分光透過率所算出之可見光透過率。上述全光線透過率可使用分光光度計(例如,日立高新技術公司製造之「U-4150」)進行測定。
上述中間膜之霧度較佳為8%以下,更佳為5%以下,進而較佳為3%以下。若上述霧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提高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之透明性。再者,上述中間膜之霧度可為0%以上,亦可為0.1%以上。
上述中間膜之霧度能以如下方式進行測定。將上述中間膜配置於依照JIS R3202:1996之2片厚度為2.5 mm之透明玻璃之間而獲得層合玻璃A。依照JIS K6714使用測霧計測定所獲得之層合玻璃A之霧度。將層合玻璃A之霧度定義為上述中間膜之霧度。
層合玻璃A之製作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以下示出層合玻璃A之製作方法之一例。
將中間膜夾入至依照JIS R3202:1996之2片厚度為2.5 mm之透明玻璃之間而獲得積層體。將所獲得之積層體放入橡膠袋內,以2.6  kPa之真空度進行20分鐘脫氣後,在脫氣之狀態下直接移至烘箱內,進而於90℃下保持30分鐘並進行真空加壓,從而將積層體進行預壓接。將經預壓接之積層體於高壓釜中以135℃及壓力1.2 MPa之條件進行20分鐘壓接,而獲得層合玻璃A。
再者,於使用本發明之中間膜獲得層合玻璃製品時,可使用依照JIS R3202:1996之厚度2.5 mm之透明玻璃,亦可使用除依照JIS R3202:1996之厚度2.5 mm之透明玻璃以外之透明玻璃,亦可使用除透明玻璃以外之層合玻璃構件。
上述中間膜具有一端,且於上述一端之相反側具有另一端。上述一端與上述另一端係中間膜中之相對向之兩側之端部。
上述中間膜可為上述一端之厚度與上述另一端之厚度相同之中間膜,亦可為上述另一端之厚度大於上述一端之厚度之中間膜。上述中間膜可為厚度均勻之中間膜,亦可為厚度變化之中間膜。上述中間膜之剖面形狀可為矩形,亦可為楔形。
上述中間膜之最大厚度較佳為0.1 mm以上,更佳為0.25 mm以上,進而較佳為0.5 mm以上,尤佳為0.8 mm以上,且較佳為3.8 mm以下,更佳為2.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1.5 mm以下。
基於實用方面之觀點、以及充分提高接著力及耐貫通性之觀點而言,上述中間膜之表面層之最大厚度較佳為0.001 mm以上,更佳為0.2 mm以上,進而較佳為0.3 mm以上,且較佳為1.0 mm以下,更佳為0.8 mm以下。
基於實用方面之觀點、以及充分提高耐貫通性之觀點而言,配置於2個表面層之間之層(中間層)之最大厚度較佳為0.001 mm以上,更佳為0.1 mm以上,進而較佳為0.2 mm以上,且較佳為0.8 mm以下,更佳為0.6 mm以下,進而較佳為0.3 mm以下。
上述中間膜之一端與另一端之距離較佳為3.0 m以下,更佳為2.0 m以下,尤佳為1.5 m以下,且較佳為0.5 m以上,更佳為0.8 m以上,尤佳為1.0 m以上。
亦可將中間膜捲繞而製成中間膜之捲筒體(roll body)。捲筒體亦可具備捲芯與捲繞於該捲芯之外周之中間膜。
上述中間膜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作為上述中間膜之製造方法,於單層之中間膜之情形時,可例舉使用擠出機將樹脂組合物擠出之方法。作為上述中間膜之製造方法,於多層之中間膜之情形時,可例舉例如使用供形成各層之各樹脂組合物分別形成各層後,將所獲得之各層積層之方法。進而,作為上述中間膜之製造方法,可例舉藉由使用擠出機將用以形成各層之各樹脂組合物共擠出而將各層積層之方法等。由於適合連續之生產,故較佳為進行擠出成形之製造方法。
基於中間膜之製造效率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上述第2層與上述第3層包含相同之聚乙烯縮醛樹脂。基於中間膜之製造效率優異之方面而言,更佳為上述第2層與上述第3層包含相同之聚乙烯縮醛樹脂及相同之塑化劑。基於中間膜之製造效率優異之方面而言,進而較佳為上述第2層與上述第3層由相同之樹脂組合物形成。
上述中間膜較佳為於兩側之表面中之至少一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上述中間膜更佳為於兩側之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作為形成上述凹凸形狀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舉:模唇壓紋法(熔體破裂(melt fracture)法)、壓紋輥法、壓延輥(calender roll)法、及異形擠出法等。
上述中間膜較佳為不具備調光膜。藉由上述中間膜不具備調光膜,能夠使上述中間膜之霧度為上述上限以下。
(層合玻璃)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具備第1層合玻璃構件、第2層合玻璃構件及上述中間膜。於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中,在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與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間配置有上述中間膜。
圖3係模式性地表示使用圖1所示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之層合玻璃之一例之剖視圖。
圖3所示之層合玻璃31具備第1層合玻璃構件21、第2層合玻璃構件22及中間膜11。中間膜11被配置、夾入至第1層合玻璃構件21與第2層合玻璃構件22之間。
於中間膜11之第1表面積層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21。於中間膜11之與第1表面相反之第2表面積層有第2層合玻璃構件22。於第2層2之外側之表面積層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21。於第3層3之外側之表面積層有第2層合玻璃構件22。
圖4係模式性地表示使用圖2所示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之層合玻璃之一例之剖視圖。
圖4所示之層合玻璃31A具備第1層合玻璃構件21、第2層合玻璃構件22及中間膜11A。中間膜11A被配置、夾入至第1層合玻璃構件21與第2層合玻璃構件22之間。
於中間膜11A之第1表面積層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21。於中間膜11A之與第1表面相反之第2表面積層有第2層合玻璃構件22。
上述層合玻璃亦可為抬頭顯示器。於上述層合玻璃為抬頭顯示器之情形時,該層合玻璃具有抬頭顯示器之顯示區域。上述顯示區域係能夠良好地顯示資訊之區域。
使用上述抬頭顯示器能夠獲得抬頭顯示器系統。抬頭顯示器系統具備上述層合玻璃、及用以將圖像顯示用光照射至層合玻璃之光源裝置。上述光源裝置例如於車輛中能夠安裝於儀錶板。藉由自上述光源裝置對上述層合玻璃之上述顯示區域照射光,能夠進行圖像顯示。
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較佳為第1玻璃板。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較佳為第2玻璃板。
作為上述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可例舉玻璃板及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等。上述層合玻璃不僅包含將中間膜夾入至2片玻璃板之間之層合玻璃,亦包含將中間膜夾入至玻璃板與PET膜等之間之層合玻璃。上述層合玻璃係具備玻璃板之積層體,較佳為使用至少1片玻璃板。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及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分別為玻璃板或PET膜,且上述層合玻璃較佳為具備玻璃板作為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及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中之至少一者。尤佳為上述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兩者皆為玻璃板。
作為上述玻璃板,可例舉無機玻璃及有機玻璃。作為上述無機玻璃,可例舉:浮法平板玻璃、熱線吸收板玻璃、熱線反射板玻璃、拋光板玻璃、壓花玻璃、夾線平板玻璃及綠色玻璃等。上述有機玻璃係代替無機玻璃之合成樹脂玻璃。作為上述有機玻璃,可例舉聚碳酸酯板及聚(甲基)丙烯酸樹脂板等。作為上述聚(甲基)丙烯酸樹脂板,可例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等。
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及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各自之厚度較佳為1 mm以上,且較佳為5 mm以下,更佳為3 mm以下。又,於上述層合玻璃構件為玻璃板之情形時,該玻璃板之厚度較佳為0.5 mm以上,更佳為0.7 mm以上,且較佳為5 mm以下,更佳為3 mm以下。於上述層合玻璃構件為PET膜之情形時,該PET膜之厚度較佳為0.03 mm以上,且較佳為0.5 mm以下。
上述層合玻璃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首先,於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與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間夾入中間膜而獲得積層體。其次,例如,藉由將所獲得之積層體通過按壓輥或放入至橡膠袋中進行減壓抽吸,而將殘留於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及中間膜之間之空氣進行脫氣。其後,於約70℃~110℃下進行預接著而獲得經預壓接之積層體。其次,將經預壓接之積層體放入至高壓釜中或進行加壓,於約120℃~150℃及1 MPa~1.5 MPa之壓力下進行壓接。以此方式,能夠獲得層合玻璃。
上述中間膜及上述層合玻璃可用於汽車、軌道車輛、飛機、船舶及建築物等。上述中間膜及上述層合玻璃亦可用於該等用途以外。上述中間膜及上述層合玻璃較佳為車輛用或建築物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更佳為車輛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上述中間膜及上述層合玻璃可用於汽車之前窗玻璃、側窗玻璃、後窗玻璃、天窗玻璃或後照燈用玻璃等。上述中間膜及上述層合玻璃適宜用於汽車。上述中間膜適宜用以獲得汽車之層合玻璃。
以下揭示實施例及比較例而進一步詳細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於所使用之聚乙烯縮醛樹脂中,縮醛化使用碳數為4之正丁醛。關於聚乙烯縮醛樹脂,縮醛化度(丁醛化度)、乙醯化度及羥基之含有率係藉由依照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之方法進行測定。再者,於藉由ASTM D1396-92進行測定之情形時,亦顯示與依照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之方法相同之數值。
準備以下材料。
(熱塑性樹脂)  聚乙烯縮醛樹脂(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平均聚合度1700,羥基之含有率30莫耳%,乙醯化度1莫耳%,縮醛化度(丁醛化度)69莫耳%) 聚乙烯縮醛樹脂(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平均聚合度3000,羥基之含有率22莫耳%,乙醯化度13莫耳%,縮醛化度(丁醛化度)65莫耳%) 聚乙烯縮醛樹脂(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平均聚合度1700,羥基之含有率30.5莫耳%,乙醯化度1莫耳%,縮醛化度(丁醛化度)68.5莫耳%)
(塑化劑)  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
(紫外線吸收劑)  紫外線吸收劑(X):  上述式(X11)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P」)  上述式(X12)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PS」)  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共同藥品公司製造之「Viosorb105」)
不相當於紫外線吸收劑(X)之紫外線吸收劑:  2-[2-羥基-3,5-雙(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2H-苯并三唑(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234」)  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苯并三唑(城北化學公司製造之「JF-83」)
再者,將各紫外線吸收劑之logKow之值及溶解度參數(SP值)示於表中。
(金屬鹽M)  Mg混合物(2-乙基丁酸鎂與乙酸鎂之50:50(重量比)混合物)
(抗氧化劑)  BHT(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
(實施例1)  用以形成中間膜之組合物之製作:  調配以下成分,並利用混合輥充分地混練,而獲得用以形成中間膜之組合物。
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平均聚合度1700,羥基之含有率30莫耳%,乙醯化度1莫耳%,縮醛化度69莫耳%)100重量份  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40重量份  上述式(X11)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0.47重量份  於所獲得之中間膜中鎂量成為70 ppm之量之金屬鹽M  於所獲得之中間膜中成為0.2重量%之量之抗氧化劑(BHT)
中間膜之製作:  藉由使用擠出機將用以形成中間膜之組合物擠出,而製作僅具備第1層之單層之中間膜(厚度為760 μm)。
層合玻璃之製作:  將所獲得之中間膜夾入至依照JIS R3202:1996之2片厚度為2.5 mm之透明玻璃(縱300 mm×橫300 mm)之間,而獲得積層體。將所獲得之積層體放入至橡膠袋內,於2.6 kPa之真空度下進行20分鐘脫氣後,在脫氣之狀態下直接移至烘箱內,進而於90℃下保持30分鐘並進行真空加壓,而將積層體進行預壓接。於高壓釜中以135℃及壓力1.2 MPa之條件將經預壓接之積層體進行20分鐘壓接,而獲得層合玻璃。所獲得之層合玻璃相當於上述層合玻璃A。
(實施例2、3及比較例1、2)  除了如表1所示般變更紫外線吸收劑之種類及其含量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單層之中間膜(厚度為760 μm)。再者,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種類及調配量使用金屬鹽M及抗氧化劑。
(實施例4)  用以形成第1層之樹脂組合物之製作:  調配以下成分,並利用混合輥充分地混練,而獲得用以形成第1層之樹脂組合物。
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平均聚合度3000,羥基之含有率22莫耳%,乙醯化度13莫耳%,縮醛化度65莫耳%)100重量份  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40重量份  上述式(X11)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0.47重量份  鎂量成為0.038重量份之量之Mg混合物(於所獲得之第1層中鎂量成為60 ppm之量之Mg混合物)  於所獲得之第1層中成為0.2重量%之量之抗氧化劑(BHT)
用以形成第2層及第3層之樹脂組合物之製作:  調配下述成分,並利用混合輥充分地混練,而獲得用以形成第2層及第3層之樹脂組合物。
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平均聚合度1700,羥基之含有率30.5莫耳%,乙醯化度1莫耳%,縮醛化度68.5莫耳%)100重量份  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40重量份  上述式(X11)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0.47重量份  鎂量成為0.038重量份之量之Mg混合物(於所獲得之第2、第3層中鎂量成為60 ppm之量之Mg混合物)  於所獲得之第2、第3層中成為0.2重量%之量之抗氧化劑(BHT)
中間膜之製作:  藉由使用共擠出機將用以形成第1層之樹脂組合物與用以形成第2、第3層之樹脂組合物共擠出,而獲得具有3層構造(第2層/第1層/第3層)之中間膜(厚度為760 μm)。
層合玻璃之製作:  除了使用所獲得之中間膜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層合玻璃。所獲得之層合玻璃相當於上述層合玻璃A。
(實施例5)  除了如表2所示般變更紫外線吸收劑之種類及其含量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製作具有3層構造(第2層/第1層/第3層)之中間膜(厚度為760 μm)。再者,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種類及調配量使用金屬鹽M及抗氧化劑。
(評價)  (1)中間膜之波長300 nm以上350 nm以下之透過率  使用分光光度計(日立高新技術公司製造之「U-4150」),利用上述方法對所獲得之層合玻璃(層合玻璃A)之波長300 nm以上350 nm以下之透過率進行測定,藉此求出中間膜之波長300 nm以上350 nm以下之透過率之最大值。
(2)中間膜之波長390 nm之透過率  使用分光光度計(日立高新技術公司製造之「U-4150」),利用上述方法對所獲得之層合玻璃(層合玻璃A)之波長390 nm之透過率進行測定,藉此求出中間膜之波長390 nm之透過率。
(3)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  使用分光光度計(日立高新技術公司製造之「U-4150」),利用上述方法對所獲得之層合玻璃(層合玻璃A)之波長300 nm以上400 nm以下之透過率進行測定,藉此求出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
(4)中間膜之黃色指數YI  使用分光光度計(日立高新技術公司製造之「U-4150」),利用上述方法對所獲得之層合玻璃(層合玻璃A)之全光線透過率進行測定,藉此求出中間膜之黃色指數YI。
(5)中間膜之霧度  使用測霧計(東京電色公司製造之「TC-HIIIDPK」),利用上述方法依照JIS K6714對所獲得之層合玻璃(層合玻璃A)之霧度進行測定,藉此求出中間膜之霧度。
(6)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  於實施例1~5中所獲得之中間膜中,使用logKow之值為5以下之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X)),故能夠將環境污染之危險性抑制得較低,能夠提高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再者,表中,將使用紫外線吸收劑(X)之實施例1~5之評價結果表示為「○」,將使用logKow之值超過5之紫外線吸收劑之比較例1、2之評價結果表示為「×」。
將中間膜之構成及結果示於下述之表1、2中。再者,表中,透過率之測定結果之「E」係指10之乘數。例如,「1.6E-02」係指「1.6×10 -2」。
[表1]
      實施例 1 實施例 2 實施例 3 比較例 1 比較例 2
中間膜 層數 - 1 1 1 1 1
熱塑性樹脂 種類 - PVB PVB PVB PVB PVB
含量 重量份 100 100 100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 3GO 3GO 3GO 3GO 3GO
溶解度參數(SP值) (MPa) 0.5 16.9 16.9 16.9 16.9 16.9
含量 重量份 40 40 40 40 40
紫外線吸收劑 種類 - TinuvinP TinuvinPS Viosorb105 Tinuvin234 JF-83
logKow之值 - 4.31 4.36 2.78 7.67 6.21
溶解度參數(SP值) (MPa) 0.5 23.8 21.3 32.1 17 19.6
含量 重量份 0.47 0.77 0.47 0.47 0.47
塑化劑之SP值與紫外線吸收劑之SP值之差的絕對值 (MPa) 0.5 6.9 4.4 15.2 0.1 2.7
中間膜之厚度 μm 760 760 760 760 760
評價 中間膜之透過率 波長300 nm以上350 nm以下之最大值 % 1.6E-02 2.8E-02 1.9E-02 1.9E-02 2.8E-01
波長390 nm % 48.2 49.3 20.4 20.4 55.1
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 % 0.378 0.392 0.004 0.034 1.063
中間膜之黃色指數YI - 0.3 0.3 42.1 0.2 0.2
中間膜之霧度 % 0.26 0.23 0.25 0.26 0.23
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 - × ×
[表2]
   實施例 4 實施例 5
層數 - 3 3
第1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 PVB PVB
含量 重量份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 3GO 3GO
溶解度參數(SP值) (MPa) 0.5 16.9 16.9
含量 重量份 40 40
紫外線吸收劑 種類 - TinuvinP TinuvinPS
logKow之值 - 4.31 4.36
溶解度參數(SP值) (MPa) 0.5 23.8 21.3
含量 重量份 0.47 0.68
塑化劑之SP值與紫外線吸收劑之SP值之差的絕對值 (MPa) 0.5 6.9 4.4
第2、第3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 PVB PVB
含量 重量份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 3GO 3GO
溶解度參數(SP值) (MPa) 0.5 16.9 16.9
含量 重量份 40 40
紫外線吸收劑 種類 - TinuvinP TinuvinPS
logKow之值 - 4.31 4.36
溶解度參數(SP值) (MPa) 0.5 23.8 21.3
含量 重量份 0.47 0.68
中間膜之厚度 μm 760 760
評價 中間膜之透過率 波長300 nm以上350 nm以下之最大值 % 1.6E-02 2.8E-02
波長390 nm % 48.2 49.2
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 % 0.376 0.391
中間膜之黃色指數YI - 0.3 0.4
中間膜之霧度 % 0.28 0.25
對於人體及環境之安全性 -
1:第1層 1a:第1表面 1b:第2表面 2:第2層 3:第3層 11:中間膜 11A:中間膜 21:第1層合玻璃構件 22:第2層合玻璃構件 31:層合玻璃 31A:層合玻璃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之剖視圖。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之剖視圖。 圖3係模式性地表示使用圖1所示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之層合玻璃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4係模式性地表示使用圖2所示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之層合玻璃之一例的剖視圖。

Claims (15)

  1. 一種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係具有1層構造或2層以上之構造者,且  包含熱塑性樹脂與logKow之值為5以下之紫外線吸收劑。
  2. 如請求項1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中上述熱塑性樹脂為聚乙烯縮醛樹脂。
  3.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分子量為300以下。
  4.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溶解度參數為21.2(MPa) 0.5以上24.0(MPa) 0.5以下。
  5.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中相對於包含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層中之上述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份,包含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層中之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為0.25重量份以上。
  6.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包含塑化劑。
  7. 如請求項6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中上述塑化劑之溶解度參數與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溶解度參數之差的絕對值為15.0(MPa) 0.5以下。
  8.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具有苯并三唑骨架。
  9.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包含下述式(X1)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  [化1] 上述式(X1)中,R表示烷基。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包含下述式(X11)或下述式(X12)所表示之紫外線吸收劑;  [化2] [化3]
  11.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中中間膜之波長300 nm以上350 nm以下之透過率之最大值為0.1%以下。
  12.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中中間膜之紫外線透過率Tuv為0.4%以下。
  13.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中中間膜之黃色指數YI為0.5以下。
  14. 如請求項1或2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其中中間膜之霧度為8%以下。
  15. 一種層合玻璃,其具備:第1層合玻璃構件;  第2層合玻璃構件;及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層合玻璃用中間膜;且  於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與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間配置有上述層合玻璃用中間膜。
TW111147755A 2021-12-13 2022-12-13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TW2023377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01778 2021-12-13
JP2021-201778 2021-12-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7700A true TW202337700A (zh) 2023-10-01

Family

ID=86774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7755A TW202337700A (zh) 2021-12-13 2022-12-13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37700A (zh)
WO (1) WO202311289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9393B2 (ja) * 2010-09-16 2013-01-30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調光シート、調光体、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WO2015059829A1 (ja) 2013-10-25 2015-04-30 株式会社クラレ 複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からなる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
JP6113643B2 (ja) * 2013-12-17 2017-04-12 株式会社クラレ 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12890A1 (ja)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71061B2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ロール体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TWI725057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EP2679557B1 (en) Intermediate film for laminated glasses, and laminated glass
TWI709545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TWI756186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TWI725993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TWI740921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TWI755512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TW202041372A (zh) 車輛用層合玻璃及車輛
TWI745573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輥體及層合玻璃
JPWO2017170728A1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TWI712493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TWI827571B (zh) 層合玻璃
TWI812614B (zh) 層合玻璃
TWI754677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JPWO2019151325A1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ロール体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JP6382669B2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TW202142395A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TW202337700A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JP7154447B1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TW202337699A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WO2021261523A1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WO2021241592A1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TWI783099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TW202337701A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