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1372A - 車輛用層合玻璃及車輛 - Google Patents

車輛用層合玻璃及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1372A
TW202041372A TW109109639A TW109109639A TW202041372A TW 202041372 A TW202041372 A TW 202041372A TW 109109639 A TW109109639 A TW 109109639A TW 109109639 A TW109109639 A TW 109109639A TW 202041372 A TW202041372 A TW 2020413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ed glass
layer
vehicles
resin
lamina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9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原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1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137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614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mprising particle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dyeing
    • B32B17/10633Infrared radiation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009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 B32B17/1003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comprising two outer glass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B32B17/10651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comprising colorants, e.g. dyes or pig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165Functional features of the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431Specific parts for the modulation of light incorporated into the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44Invariable transmission
    • B32B17/10449Wavelength selective transmi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33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44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55 or mor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40Symmetrical or sandwich layers, e.g. ABA, ABCBA, ABCCB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B32B2307/4026Coloured within the layer by addition of a colorant, e.g. pigments, dy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6Refle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605/00Vehicles
    • B32B2605/006Transparent parts other than made from inorganic glass, e.g. polycarbonate glazing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輛用層合玻璃,其係具備具有反射紅外線之紅外線反射層、及包含著色劑之著色層之中間膜者,能夠抑制反射色之帶色。 本發明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具備配置於車外側之第1層合玻璃構件、配置於車內側之第2層合玻璃構件、及配置於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與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間之中間膜,上述中間膜具有反射紅外線之紅外線反射層、及包含著色劑之著色層,於上述中間膜中,上述紅外線反射層配置於較上述著色層靠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側,且上述著色層配置於較上述紅外線反射層靠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側,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滿足特定第1構成或特定第2構成。

Description

車輛用層合玻璃及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有中間膜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之車輛。
層合玻璃即便受到外部衝擊而破損,玻璃之碎片之飛散量亦較少,安全性優異。因此,上述層合玻璃被廣泛地使用於汽車、鐵路車輛、航空器、船舶及建築物等。上述層合玻璃係藉由將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夾在2片玻璃板之間而製造。
對車輛所使用之層合玻璃要求較高之隔熱性。為了提高隔熱性,有時使用具備紅外線反射層之中間膜。
於下述專利文獻1、2中記載有一種層合玻璃,其係於2片層合玻璃構件之間配置中間膜而成。上述中間膜具有紅外線反射層、及包含作為有機色素之花青系化合物之樹脂層。又,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較佳為以該層合玻璃之紅外線反射層位於外部空間側之方式且以該層合玻璃之樹脂層位於內部空間側之方式安裝層合玻璃之意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WO2014/200108A1 [專利文獻2]WO2014/021406A1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具備具有反射紅外線之紅外線反射層、及包含著色劑之著色層之中間膜之層合玻璃中,於光在層合玻璃之表面反射時,反射色有時帶色成紅褐色或彩虹色等。尤其是於背景顏色較暗之環境下使用層合玻璃之情形時,反射色之帶色更加突出。又,尤其是於在層合玻璃上附著有水滴之情形等時,由於反射色之帶色,水滴之帶色突出。其結果,存在層合玻璃之美觀受損之情況。再者,此種反射色之帶色通常於具備不具有紅外線反射層之中間膜之層合玻璃中不會成為問題,於具備具有紅外線反射層之中間膜之層合玻璃中會成為重大問題。此種反射色之帶色之問題為具備具有紅外線反射層之中間膜之層合玻璃之特有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車輛用層合玻璃,其係具備具有反射紅外線之紅外線反射層、及包含著色劑之著色層之中間膜之層合玻璃,能夠抑制反射色之帶色。又,本發明之目的亦在於提供一種具備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之車輛。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根據本發明之較廣之態樣,可提供一種車輛用層合玻璃(於本說明書中,有時亦將「車輛用層合玻璃」簡記為「層合玻璃」),其具備配置於車外側之第1層合玻璃構件、配置於車內側之第2層合玻璃構件、及配置於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與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間之中間膜;且上述中間膜具有反射紅外線之紅外線反射層、及包含著色劑之著色層,於上述中間膜中,上述紅外線反射層配置於較上述著色層靠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側,且,上述著色層配置於較上述紅外線反射層靠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側,且滿足下述第1構成或下述第2構成。
第1構成:於將上述著色層夾在2片透明玻璃之間獲得積層體時,上述著色層為滿足以下之構成A及以下之構成B兩者之層。
構成A:於將上述積層體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650 、將上述積層體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550 、將上述積層體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450 時,A650 /A550 之值、A650 /A450 之值及A550 /A450 之值分別為0.6以上1.4以下。
構成B:上述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為82%以下。
第2構成:上述著色層包含碳黑作為上述著色劑。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一特定之態樣中,上述層合玻璃滿足上述第1構成。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一特定之態樣中,上述層合玻璃滿足上述第2構成。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一特定之態樣中,上述著色層包含熱塑性樹脂。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一特定之態樣中,上述中間膜具有包含熱塑性樹脂之樹脂層,且於上述中間膜中,上述樹脂層配置於較上述紅外線反射層靠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側。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一特定之態樣中,於將車輛用層合玻璃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650 '、將車輛用層合玻璃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550 '、將車輛用層合玻璃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450 '時,車輛用層合玻璃之總平面面積100%中,A650 '/A550 '之值、A650 '/A450 '之值及A550 '/A450 '之值分別為0.6以上1.4以下之部分之平面面積為30%以上。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一特定之態樣中,於將車輛用層合玻璃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650 '、將車輛用層合玻璃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550 '、將車輛用層合玻璃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450 '時,車輛用層合玻璃之縱向上之中央之位置且橫向上之中央之位置上之A650 '/A550 '之值、A650 '/A450 '之值及A550 '/A450 '之值分別為0.6以上1.4以下。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一特定之態樣中,上述層合玻璃具有彎曲之凸表面,且上述彎曲之凸表面為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之外側之表面。
根據本發明之較廣之態樣,可提供一種具備車輛本體、及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之車輛。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具備配置於車外側之第1層合玻璃構件、配置於車內側之第2層合玻璃構件、及配置於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與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間之中間膜。本發明之車輛用層合玻璃中,上述中間膜具有反射紅外線之紅外線反射層、及包含著色劑之著色層。於上述中間膜中,上述紅外線反射層配置於較上述著色層靠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側,且,上述著色層配置於較上述紅外線反射層靠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側。本發明之車輛用層合玻璃滿足上述第1構成或上述第2構成。本發明之車輛用層合玻璃由於具備上述構成,故而於具備具有反射紅外線之紅外線反射層、及包含著色劑之著色層之中間膜之層合玻璃中,能夠抑制反射色之帶色。
以下,對本發明之詳細情況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車輛用層合玻璃(以下,有時簡記為「層合玻璃」)具備配置於車外側之第1層合玻璃構件、配置於車內側之第2層合玻璃構件、及配置於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與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間之中間膜。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中,上述中間膜具有反射紅外線之紅外線反射層、及包含著色劑之著色層。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中,於上述中間膜中,上述紅外線反射層配置於較上述著色層靠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側,且,上述著色層配置於較上述紅外線反射層靠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側。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滿足下述第1構成或下述第2構成。
第1構成:於將上述著色層夾在2片透明玻璃之間獲得積層體時,上述著色層為滿足以下之構成(A)及以下之構成(B)兩者之層。
構成(A):於將上述積層體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650 、將上述積層體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550 、將上述積層體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450 時,A650 /A550 之值、A650 /A450 之值及A550 /A450 之值分別為0.6以上1.4以下。
構成(B):上述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為82%以下。
第2構成:上述著色層包含碳黑作為上述著色劑。
本發明之車輛用層合玻璃由於具備上述構成,故而於具備具有反射紅外線之紅外線反射層、及包含著色劑之著色層之中間膜之層合玻璃中,能夠抑制反射色之帶色。本發明之車輛用層合玻璃能夠提高該層合玻璃之美觀性。
就本發明之車輛用層合玻璃而言,即便於背景顏色較暗之環境下使用該層合玻璃之情形時,亦能夠抑制反射色之帶色。又,本發明之車輛用層合玻璃由於可抑制反射色之帶色,故而即便於該層合玻璃上附著有水滴之情形時,亦能夠抑制水滴之帶色。因此,本發明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及具備該層合玻璃之車輛即便於夜間時或雨天時亦能夠提高美觀性。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具有(車外側)第1層合玻璃構件/著色層/紅外線反射層/第2層合玻璃構件(車內側)之構造。上述中間膜由於具有上述紅外線反射層、及上述著色層,故而具有至少2層之構造。上述中間膜可具有2層以上之構造,亦可具有3層之構造,亦可具有3層以上之構造。上述中間膜除上述紅外線反射層及上述著色層以外,亦可具有包含熱塑性樹脂之樹脂層。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例如可具有(車外側)第1層合玻璃構件/著色層/紅外線反射層/樹脂層/第2層合玻璃構件(車內側)之構造。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於車輛中可以如下方式進行安裝:於車外(外部空間)與自車外被入射熱線之車內(內部空間)之間之開口部,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位於上述車外側。於此情形時,太陽光等熱線被紅外線反射層充分地反射。因此,本發明之層合玻璃能夠提高隔熱性。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滿足上述第1構成或上述第2構成。本發明之層合玻璃可滿足上述第1構成,亦可滿足上述第2構成,亦可滿足上述第1構成及上述第2構成兩者。
藉由本發明之層合玻璃具備上述第1構成,能夠發揮出本發明之效果。
於上述第1構成中,製作上述積層體時所使用之上述透明玻璃之厚度較佳為2.5 mm。
上述積層體較佳為以如下方式進行製作。
將著色層夾於2片透明玻璃之間,獲得壓接前積層體。將所獲得之壓接前積層體放入橡膠袋內,並以2.6 kPa之真空度脫氣20分鐘,其後,於脫氣之情況下移至烘箱內,進而以90℃保持30分鐘真空壓製,將壓接前積層體進行預壓接。於高壓釜中於135℃及壓力1.2 MPa之條件下將經預壓接之壓接前積層體壓接20分鐘,獲得積層體。
製作上述積層體時之上述著色層例如可利用以下之方法而獲得。
(1)將中間膜之各層間剝離而獲得著色層之方法。再者,亦可將層合玻璃利用液態氮等進行冷卻,其後,將層合玻璃構件與中間膜剝離,並將已剝離之中間膜之各層間剝離而獲得著色層。(2)使用與中間膜之著色層之材料相同之材料(組合物)製作具有與該著色層相同厚度之著色層(吸光度及可見光透過率測定用著色層)之方法。
上述積層體係為了測定各吸光度及可見光透過率而製作。
就抑制反射色之帶色之觀點而言,A650 /A550 (積層體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積層體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之值為0.6以上1.4以下。就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之觀點而言,A650 /A550 (積層體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積層體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之值較佳為0.7以上,更佳為0.8以上,較佳為1.3以下,更佳為1.2以下。
就抑制反射色之帶色之觀點而言,A650 /A450 (積層體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積層體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之值為0.6以上1.4以下。就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之觀點而言,A650 /A450 (積層體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積層體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之值較佳為0.7以上,更佳為0.8以上,較佳為1.3以下,更佳為1.2以下。
就抑制反射色之帶色之觀點而言,A550 /A450 (積層體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積層體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之值為0.6以上1.4以下。就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之觀點而言,A550 /A450 (積層體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積層體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之值較佳為0.7以上,更佳為0.8以上,較佳為1.3以下,更佳為1.2以下。
就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之觀點而言,A650 (積層體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2以上,較佳為0.4以下,更佳為0.3以下。
就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之觀點而言,A550 (積層體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2以上,較佳為0.4以下,更佳為0.3以下。
就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之觀點而言,A450 (積層體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2以上,較佳為0.4以下,更佳為0.3以下。
積層體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例如可使用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U-4100」)進行測定。
就抑制反射色之帶色之觀點而言,上述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為82%以下。就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之觀點而言,上述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20%以下,特佳為10%以下。就提高層合玻璃之透明性之觀點而言,上述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17%以上,進而較佳為75%以上。
上述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可使用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U-4100」),並依據JIS R3106:1998於波長380 nm~780 nm下進行測定。
藉由本發明之層合玻璃具備上述第2構成,能夠發揮出本發明之效果。即,藉由上述著色層包含碳黑,能夠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
再者,於本發明之層合玻璃具備上述第1構成之情形時,上述紅外線反射層可包含碳黑,亦可不含。於本發明之層合玻璃具備上述第1構成之情形時,上述著色層可包含碳黑,亦可不含。於本發明之層合玻璃具備上述第1構成之情形時,上述著色層較佳為包含碳黑作為上述著色劑。
將層合玻璃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650 ',將層合玻璃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550 ',將層合玻璃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450 '。
層合玻璃之總平面面積100%中,A650 '/A550 '(層合玻璃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層合玻璃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之值為0.6以上1.4以下之部分之平面面積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50%以上。若上述平面面積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能夠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
層合玻璃之總平面面積100%中,A650 '/A450 '(層合玻璃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層合玻璃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之值為0.6以上1.4以下之部分之平面面積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50%以上。若上述平面面積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能夠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
層合玻璃之總平面面積100%中,A550 '/A450 '(層合玻璃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層合玻璃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之值為0.6以上1.4以下之部分之平面面積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50%以上。若上述平面面積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能夠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
層合玻璃通常具有縱向、橫向、及厚度方向。
層合玻璃之縱向上之中央之位置且橫向上之中央之位置上之A650 '/A550 '之值較佳為0.6以上,更佳為0.7以上,進而較佳為0.8以上,較佳為1.4以下,更佳為1.3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上述A650 '/A550 '係層合玻璃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層合玻璃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若上述A650 '/A550 '之值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
層合玻璃之縱向上之中央之位置且橫向上之中央之位置上之A650 '/A450 '之值較佳為0.6以上,更佳為0.7以上,進而較佳為0.8以上,較佳為1.4以下,更佳為1.3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上述A650 '/A450 '係層合玻璃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層合玻璃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若上述A650 '/A450 '之值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
層合玻璃之縱向上之中央之位置且橫向上之中央之位置上之A550 '/A450 '之值較佳為0.6以上,更佳為0.7以上,進而較佳為0.8以上,較佳為1.4以下,更佳為1.3以下,進而較佳為1.2以下。上述A550 '/A450 '係層合玻璃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層合玻璃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若上述A550 '/A450 '之值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
層合玻璃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例如可使用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U-4100」)進行測定。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本發明之具體實施形態。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車輛用層合玻璃之剖視圖。
圖1所示之車輛用層合玻璃11具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1、第2層合玻璃構件2、及中間膜3。第1層合玻璃構件1係配置於車外側之層合玻璃構件。第2層合玻璃2係配置於車內側之層合玻璃構件。中間膜3為層合玻璃用中間膜。於中間膜3之第1表面3a積層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1。於中間膜3之與第1表面3a相反之第2表面3b積層有第2層合玻璃構件2。中間膜3具有紅外線反射層31、著色層32、及樹脂層33。中間膜3具有3層之構造。於中間膜3中,紅外線反射層31配置於較著色層32靠第2層合玻璃2側。於中間膜3中,著色層32配置於較紅外線反射層31靠第1層合玻璃構件1側。於中間膜3中,樹脂層33配置於較紅外線反射層31靠第2層合玻璃構件2側。
於紅外線反射層31之第1表面31a側配置並積層有著色層32。於紅外線反射層31之與第1表面31a相反之第2表面31b側配置並積層有樹脂層33。於中間膜3中,紅外線反射層31為中間層。於中間膜3中,著色層32及樹脂層33分別為保護層,本實施形態中為表面層。紅外線反射層31配置並夾在樹脂層33與著色層32之間。因此,中間膜3具有著色層32、紅外線反射層31、及樹脂層33依序積層而成之多層構造(著色層32/紅外線反射層31/樹脂層33)。
中間膜3配置並夾在第1層合玻璃構件1與第2層合玻璃構件2之間。
於著色層32之外側之表面32a配置並積層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1。於樹脂層33之外側之表面33a配置並積層有第2層合玻璃構件2。
車輛用層合玻璃11具有(車外側)第1層合玻璃構件1/著色層32/紅外線反射層31/樹脂層33/第2層合玻璃構件2(車內側)之構造。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車輛用層合玻璃之剖視圖。
圖2所示之車輛用層合玻璃11A具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1、第2層合玻璃構件2、及中間膜3A。第1層合玻璃構件1為配置於車外側之層合玻璃構件。第2層合玻璃2為配置於車內側之層合玻璃構件。中間膜3A為層合玻璃用中間膜。於中間膜3A之第1表面3Aa積層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1。於中間膜3A之與第1表面3Aa相反之第2表面3Ab積層有第2層合玻璃構件2。中間膜3A具有紅外線反射層31、及著色層32。中間膜3A具有2層之構造。於中間膜3A中,紅外線反射層31配置於較著色層32靠第2層合玻璃2側。於中間膜3A中,著色層32配置於較紅外線反射層31靠第1層合玻璃構件1側。
於紅外線反射層31之第1表面31a側配置並積層有著色層32。中間膜3A具有著色層32與紅外線反射層31依序積層而成之多層構造(著色層32/紅外線反射層31)。
中間膜3A配置並夾在第1層合玻璃構件1與第2層合玻璃構件2之間。
於著色層32之外側之表面32a配置並積層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1。於紅外線反射層31之第2表面(外側之表面)31b配置並積層有第2層合玻璃構件2。
車輛用層合玻璃11A具有(車外側)第1層合玻璃構件1/著色層32/紅外線反射層31/第2層合玻璃構件2(車內側)之構造。
再者,於著色層32與紅外線反射層31之間、及紅外線反射層31與樹脂層33之間分別亦可配置其他層。著色層32與紅外線反射層31、及紅外線反射層31與樹脂層33分別較佳為直接積層。作為其他層,可列舉接著層、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之層。
以下,說明構成本發明之車輛用層合玻璃之各構件之其他詳細情況。
(中間膜) <紅外線反射層> 上述紅外線反射層反射紅外線。上述紅外線反射層只要具有反射紅外線之性能,則無特別限定。
作為上述紅外線反射層,可列舉附金屬箔之樹脂膜、於樹脂層上形成有金屬層及介電層之多層積層膜、多層樹脂膜及液晶膜等。該等膜具有反射紅外線之性能。
上述紅外線反射層尤佳為附金屬箔之樹脂膜、多層樹脂膜或液晶膜。該等膜於紅外線之反射性能方面相當優異。因此,藉由該等膜之使用,可獲得隔熱性更高、能夠更長時間地維持較高之可見光透過率之層合玻璃。
上述附金屬箔之樹脂膜具備樹脂膜、及積層於該樹脂膜之外表面之金屬箔。作為上述樹脂膜之材料,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乙烯醇樹脂、聚烯烴樹脂、聚氯乙烯樹脂及聚醯亞胺樹脂等。作為上述金屬箔之材料,可列舉鋁、銅、銀、金、鈀、及包含該等之合金等。
上述於樹脂層上形成有金屬層及介電層之多層積層膜係於樹脂層(樹脂膜)上以任意之層數交替地有積層金屬層及介電層之多層積層膜。再者,上述於樹脂層上形成有金屬層及介電層之多層積層膜較佳為金屬層及介電層全部交替地積層,亦可為金屬層/介電層/金屬層/介電層/金屬層/金屬層/介電層/金屬層之類之一部分未交替地積層之構造部分。
作為上述多層積層膜之上述樹脂層(樹脂膜)之材料,可列舉與上述附金屬箔之樹脂膜中之樹脂膜之材料相同之材料。作為上述多層積層膜之上述樹脂層(樹脂膜)之材料,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聚乳酸、聚(4-甲基戊烯-1)、聚偏二氟乙烯、環狀聚烯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尼龍6、11、12、66等聚醯胺、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酯、聚苯硫醚及聚醚醯亞胺等。作為上述多層積層膜中之上述金屬層之材料,可列舉與上述附金屬箔之樹脂膜中之上述金屬箔之材料相同之材料。可於上述金屬層之兩面或者單面賦予金屬或者金屬之混合氧化物之塗層。作為上述塗層之材料,可列舉ZnO、Al2 O3 、Ga2 O3 、InO3 、MgO、Ti、NiCr及Cu等。
作為上述多層積層膜中之上述介電層之材料,例如可列舉氧化銦等。
上述多層樹脂膜為複數個樹脂膜積層而成之積層膜。作為上述多層樹脂膜之材料,可列舉與上述多層積層膜中之上述樹脂層(樹脂膜)之材料相同之材料。上述多層樹脂膜中之樹脂膜之積層數為2以上,可為3以上,亦可為5以上。上述多層樹脂膜中之樹脂膜之積層數可為1000以下,亦可為100以下,亦可為50以下。
上述多層樹脂膜亦可為具有不同之光學性質(折射率)之2種以上之熱塑性樹脂層交替地或無規地以任意之層數積層而成之多層樹脂膜。此種多層樹脂膜係以可獲得所需紅外線反射性能之方式而構成。
作為上述液晶膜,可列舉將反射任意波長之光之膽固醇狀液晶層以任意層數積層而成之膜。此種液晶膜係以可獲得所需紅外線反射性能之方式而構成。
就良好地發揮出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上述紅外線反射層較佳為包含碳黑。
於上述紅外線反射層為上述附金屬箔之樹脂膜之情形時,較佳為上述附金屬箔之樹脂膜中之上述樹脂膜包含上述碳黑。
於上述紅外線反射層為於上述樹脂層上形成有金屬層及介電層之多層積層膜之情形時,較佳為上述多層積層膜中之上述樹脂層(樹脂膜)包含上述碳黑。
於上述紅外線反射層為上述多層樹脂膜之情形時,較佳為上述多層積層膜中之上述樹脂層(樹脂膜)包含上述碳黑。
<著色層及樹脂層> 針對上述著色層、以及與上述紅外線反射層及上述著色層兩者不同之樹脂層(例如,車輛用層合玻璃具有(車外側)第1層合玻璃構件/著色層/紅外線反射層/樹脂層/第2層合玻璃構件(車內側)之構造之情形時之該樹脂層)進行說明。
熱塑性樹脂: 上述著色層較佳為包含熱塑性樹脂(以下,有時記載為熱塑性樹脂(1))。上述著色層較佳為包含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以下,有時記載為聚乙烯醇縮醛樹脂(1))作為熱塑性樹脂(1)。上述樹脂層較佳為包含熱塑性樹脂(以下,有時記載為熱塑性樹脂(2))。上述樹脂層較佳為包含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以下,有時記載為聚乙烯醇縮醛樹脂(2))作為熱塑性樹脂(2)。
上述熱塑性樹脂(1)與上述熱塑性樹脂(2)可相同,亦可不同。上述熱塑性樹脂(1)及上述熱塑性樹脂(2)分別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樹脂(1)及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樹脂(2)分別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熱塑性樹脂,可列舉: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乙烯醇樹脂、聚烯烴樹脂、聚乙酸乙烯酯樹脂、聚苯乙烯樹脂及離子聚合物樹脂等。亦可使用除該等以外之熱塑性樹脂。
上述熱塑性樹脂較佳為聚乙烯醇縮醛樹脂。藉由聚乙烯醇縮醛樹脂與塑化劑之併用,著色層及樹脂層對層合玻璃構件及紅外線反射層等其他層之接著力更進一步提高。
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例如可藉由利用醛將聚乙烯醇(PVA)縮醛化而製造。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樹脂較佳為聚乙烯醇之縮醛化物。上述聚乙烯醇例如可藉由將聚乙酸乙烯酯皂化而獲得。上述聚乙烯醇之皂化度通常為70莫耳%~99.9莫耳%之範圍內。
上述聚乙烯醇(PVA)之平均聚合度較佳為200以上,更佳為500以上,更佳為1500以上,進而較佳為1600以上,特佳為2600以上,最佳為2700以上,較佳為5000以下,更佳為4000以下,進而較佳為3500以下。若上述平均聚合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層合玻璃之耐貫通性更進一步提高。若上述平均聚合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著色層及樹脂層之成形變得容易。
上述聚乙烯醇之平均聚合度可藉由依據JIS K6726「聚乙烯醇試驗方法」之方法而求出。
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樹脂所包含之縮醛基之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製造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樹脂時所使用之醛並無特別限定。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之縮醛基之碳數較佳為3~5,更佳為3或4。若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之縮醛基之碳數為3以上,則著色層及樹脂層之玻璃轉移溫度充分地變低。
上述醛並無特別限定。通常可較佳地使用碳數為1~10之醛。作為上述碳數為1~10之醛,例如可列舉甲醛、乙醛、丙醛、正丁醛、異丁醛、正戊醛、2-乙基丁醛、正己醛、正辛醛、正壬醛、正癸醛及苯甲醛等。較佳為丙醛、正丁醛、異丁醛、正己醛或正戊醛,更佳為丙醛、正丁醛或異丁醛,進而較佳為正丁醛。上述醛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之羥基之含有率(羥基量)較佳為15莫耳%以上,更佳為18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20莫耳%以上,特佳為28莫耳%以上,較佳為40莫耳%以下,更佳為35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32莫耳%以下。若上述羥基之含有率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著色層及樹脂層之接著力更進一步提高。又,若上述羥基之含有率為上述上限以下,則著色層及樹脂層之柔軟性變高,著色層及樹脂層之操作變得容易。
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之羥基之含有率係以百分率表示鍵結有羥基之伸乙基量除以主鏈之總伸乙基量所求出之莫耳分率之值。上述鍵結有羥基之伸乙基量例如可依據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進行測定。
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之乙醯化度(乙醯基量)較佳為0.1莫耳%以上,更佳為0.3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0.5莫耳%以上,較佳為30莫耳%以下,更佳為25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20莫耳%以下,特佳為15莫耳%以下,最佳為3莫耳%以下。若上述乙醯化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聚乙烯醇縮醛樹脂與塑化劑之相溶性變高。若上述乙醯化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層合玻璃之耐濕性變高。
上述乙醯化度係以百分率表示鍵結有乙醯基之伸乙基量除以主鏈之總伸乙基量所求出之莫耳分率之值。上述鍵結有乙醯基之伸乙基量例如可依據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進行測定。
上述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之縮醛化度(於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之情形時為丁醛化度)較佳為60莫耳%以上,更佳為63莫耳%以上,較佳為85莫耳%以下,更佳為75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70莫耳%以下。若上述縮醛化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聚乙烯醇縮醛樹脂與塑化劑之相溶性變高。若上述縮醛化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用以製造聚乙烯醇縮醛樹脂所需要之反應時間變短。
上述縮醛化度係以如下方式而求出。首先,求出自主鏈之總伸乙基量減去鍵結有羥基之伸乙基量、及鍵結有乙醯基之伸乙基量之值。用所獲得之值除以主鏈之總伸乙基量,求出莫耳分率。以百分率表示該莫耳分率所得之值為縮醛化度。
再者,上述羥基之含有率(羥基量)、縮醛化度(丁醛化度)及乙醯化度較佳為根據藉由依據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之方法所測得之結果而算出。但是,亦可使用藉由ASTM D1396-92之測定。於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為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之情形時,上述羥基之含有率(羥基量)、上述縮醛化度(丁醛化度)及上述乙醯化度可根據藉由依據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之方法所測得之結果而算出。
上述中間膜中所包含之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中,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之含量較佳為10重量%以上,更佳為30重量%以上,更佳為50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0重量%以上,特佳為80重量%以上,最佳為90重量%以上。上述中間膜之熱塑性樹脂之主成分(50重量%以上)較佳為聚乙烯醇縮醛樹脂。
塑化劑: 就更進一步提高著色層之接著力之觀點而言,上述著色層較佳為包含塑化劑。就更進一步提高樹脂層之接著力之觀點而言,上述樹脂層較佳為包含塑化劑。於著色層及樹脂層所包含之熱塑性樹脂為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之情形時,著色層及樹脂層尤佳為包含塑化劑。包含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之層較佳為包含塑化劑。
上述塑化劑並無特別限定。作為上述塑化劑,可使用先前公知之塑化劑。上述塑化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塑化劑,可列舉一元有機酸酯及多元有機酸酯等有機酯塑化劑、以及有機磷酸塑化劑及有機亞磷酸塑化劑等有機磷酸塑化劑等。上述塑化劑較佳為有機酯塑化劑。上述塑化劑較佳為液狀塑化劑。
作為上述一元有機酸酯,可列舉藉由乙二醇與一元有機酸之反應所獲得之二醇酯等。作為上述乙二醇,可列舉三乙二醇、四乙二醇及三丙二醇等。作為上述一元有機酸,可列舉丁酸、異丁酸、己酸、2-乙基丁酸、庚酸、正辛酸、2-乙基己酸、正壬酸及癸酸等。
作為上述多元有機酸酯,可列舉多元有機酸與具有碳數4~8之直鏈或分支構造之醇之酯化合物等。作為上述多元有機酸,可列舉己二酸、癸二酸及壬二酸等。
作為上述有機酯塑化劑,可列舉:三乙二醇二-2-乙基丙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三乙二醇二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庚酸酯、四乙二醇二-正庚酸酯、癸二酸二丁酯、壬二酸二辛酯、二丁基卡必醇己二酸酯、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3-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4-丁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二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戊酸酯、四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辛酸酯、己二酸二己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己基環己酯、己二酸庚酯與己二酸壬酯之混合物、己二酸二異壬酯、己二酸二異癸酯、己二酸庚基壬酯、癸二酸二丁酯、油改性癸二酸醇酸、及磷酸酯與己二酸酯之混合物等。亦可使用除該等以外之有機酯塑化劑。亦可使用除上述己二酸酯以外之其他己二酸酯。
作為上述有機磷酸塑化劑,可列舉磷酸三丁氧基乙酯、磷酸異癸基苯酯及磷酸三異丙酯等。
上述塑化劑較佳為下述式(1)所表示之二酯塑化劑。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上述式(1)中,R1及R2分別表示碳數5~10之有機基,R3表示伸乙基、異伸丙基或正伸丙基,p表示3~10之整數。上述式(1)中之R1及R2分別較佳為碳數6~10之有機基。
上述塑化劑較佳為包含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或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更佳為包含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
上述塑化劑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於包含上述塑化劑之層(著色層或樹脂層)中,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份,上述塑化劑之含量較佳為25重量份以上,更佳為30重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5重量份以上。於包含上述塑化劑之層(著色層或樹脂層)中,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份,上述塑化劑之含量較佳為75重量份以下,更佳為60重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0重量份以下,特佳為40重量份以下。若上述塑化劑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層合玻璃之耐貫通性更進一步提高。若上述塑化劑之含量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層合玻璃之透明性更進一步提高。
著色劑: 上述著色層包含著色劑。上述樹脂層可包含著色劑,亦可不包含。上述樹脂層中之著色劑之含量可少於上述著色層中之著色劑之含量。上述著色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著色劑,可列舉顏料及染料等。
顏料與染料可以如下方式進行判別。
準備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聚乙烯醇之聚合度1700,羥基之含有率30莫耳%,乙醯化度1莫耳%,丁醛化度69莫耳%)。將該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100重量份、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40重量份、及於所獲得之樹脂膜100重量%(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與3GO及著色劑之合計量100重量%)中成為0.015重量%之量之著色劑進行混練,獲得混練物。將該混練物進行擠出,獲得厚度760 μm之樹脂膜。將該樹脂膜配置於依據JIS R3106:1998所測得之可見光透過率為90%之2片透明玻璃(厚度2.5 mm)之間,製作層合玻璃。將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霧值成為0.35%以上之著色劑定義為顏料。將霧值未達0.35%之著色劑定義為染料。
上述顏料可為有機顏料,亦可為無機顏料。上述有機顏料可為具有金屬原子之有機顏料,亦可為不具有金屬原子之有機顏料。上述顏料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有機顏料,可列舉:酞菁化合物、喹吖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戊芬化合物、二㗁𠯤化合物、苝化合物、吲哚化合物及二㗁𠯤化合物等。
作為上述無機顏料,可列舉:碳黑、鈦黑、苯胺黑、石墨烯、氧化鐵、氧化鋅、氧化鎢及氧化鈦等。
就更有效地抑制反射色之帶色之觀點及容易滿足上述第1構成之觀點而言,上述著色層所包含之上述著色劑較佳為包含碳黑,更佳為碳黑。
上述碳黑之平均粒徑較佳為0.1 μm以上,更佳為0.2 μm以上,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10 μm以下。若上述平均粒徑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更進一步抑制反射色之帶色,又,能夠容易滿足上述第1構成。
上述平均粒徑表示重量平均粒徑。上述平均粒徑可使用光散射測定裝置,將Ar雷射作為光源,藉由動態光散射法進行測定。作為上述光散射測定裝置,例如可列舉大塚電子公司製造之「DLS-6000AL」等。
於上述樹脂層包含上述著色劑之情形時,上述樹脂層所包含之上述著色劑較佳為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蒽酞菁化合物、喹吖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戊芬化合物、二㗁𠯤化合物、苝化合物、吲哚化合物或碳黑。
就有效地提高式樣性及設計性、且有效地抑制由光及熱引起之帶色之觀點而言,上述樹脂層所包含之上述著色劑較佳為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成分X。再者,上述成分X亦相當於下述隔熱性物質。
上述成分X並無特別限定。作為成分X,可使用先前公知之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
作為上述成分X,可列舉酞菁、酞菁之衍生物、萘酞菁、萘酞菁之衍生物、蒽酞菁及蒽酞菁之衍生物等。上述酞菁化合物及上述酞菁之衍生物分別較佳為具有酞菁骨架。上述萘酞菁化合物及上述萘酞菁之衍生物分別較佳為具有萘酞菁骨架。上述蒽酞菁化合物及上述蒽酞菁之衍生物分別較佳為具有蒽酞菁骨架。
就更進一步提高隔熱性之觀點而言,上述成分X較佳為酞菁、酞菁之衍生物、萘酞菁或萘酞菁之衍生物,更佳為酞菁或酞菁之衍生物。
就有效地提高隔熱性、且持續長時間以更高等級維持可見光透過率之觀點而言,上述成分X較佳為含有釩原子或銅原子。上述成分X較佳為含有釩原子,亦較佳為含有銅原子。上述成分X更佳為含有釩原子或銅原子之酞菁及含有釩原子或銅原子之酞菁之衍生物中之至少1種。就更進一步抑制層合玻璃之多重像、更進一步提高隔熱性之觀點而言,上述成分X較佳為具有釩原子上鍵結有氧原子之結構單元。
上述著色層100重量%中,上述著色劑之含量較佳為0.001重量%以上,更佳為0.002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03重量%以上,特佳為0.004重量%以上,最佳為0.005重量%以上。上述著色層100重量%中,上述著色劑之含量較佳為0.05重量%以下,更佳為0.04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3重量%以下,特佳為0.02重量%以下,最佳為0.01重量%以下。若上述著色劑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更進一步抑制反射色之帶色,又,能夠容易滿足上述第1構成。
上述著色層100重量%中,上述碳黑之含量較佳為0.001重量%以上,更佳為0.002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03重量%以上,特佳為0.004重量%以上,最佳為0.005重量%以上。上述著色層100重量%中,上述碳黑之含量較佳為0.18重量%以下,更佳為0.16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14重量%以下,特佳為0.12重量%以下,最佳為0.1重量%以下。若上述碳黑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更進一步抑制反射色之帶色,又,能夠容易滿足上述第1構成。
於上述樹脂層包含上述著色劑之情形時,上述樹脂層100重量%中,上述著色劑之含量較佳為0.001重量%以上,更佳為0.002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03重量%以上,特佳為0.004重量%以上,最佳為0.005重量%以上。於上述樹脂層包含上述著色劑之情形時,上述樹脂層100重量%中,上述著色劑之含量較佳為10重量%以下,更佳為9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8重量%以下,特佳為7重量%以下。若上述著色劑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式樣性及設計性更進一步提高。若上述著色劑之含量為上述上限以下,則經由層合玻璃之視認性更進一步提高。
隔熱性物質: 上述著色層可包含隔熱性物質,亦可不包含。上述樹脂層可包含隔熱性物質,亦可不包含。上述著色層中之隔熱性物質之含量可少於上述樹脂層中之隔熱性物質之含量。上述樹脂層較佳為包含隔熱性物質。上述隔熱性物質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上述隔熱性物質較佳為包含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成分X、或包含隔熱粒子。於此情形時,亦可包含上述成分X及上述隔熱粒子兩者。再者,上述成分X亦相當於上述著色劑。
上述成分X並無特別限定。作為成分X,可使用先前公知之酞菁化合物、萘酞菁化合物及蒽酞菁化合物。上述成分X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成分X,可列舉:酞菁、酞菁之衍生物、萘酞菁、萘酞菁之衍生物、蒽酞菁及蒽酞菁之衍生物等。上述酞菁化合物及上述酞菁之衍生物分別較佳為具有酞菁骨架。上述萘酞菁化合物及上述萘酞菁之衍生物分別較佳為具有萘酞菁骨架。上述蒽酞菁化合物及上述蒽酞菁之衍生物分別較佳為具有蒽酞菁骨架。
就更進一步提高層合玻璃之隔熱性之觀點而言,上述成分X較佳為酞菁、酞菁之衍生物、萘酞菁或萘酞菁之衍生物,更佳為酞菁或酞菁之衍生物。
就有效地提高隔熱性、且持續長時間以更高等級維持可見光透過率之觀點而言,上述成分X較佳為含有釩原子或銅原子。上述成分X較佳為含有釩原子,亦較佳為含有銅原子。上述成分X更佳為含有釩原子或銅原子之酞菁及含有釩原子或銅原子之酞菁之衍生物中之至少1種。就更進一步提高層合玻璃之隔熱性之觀點而言,上述成分X較佳為具有釩原子上鍵結有氧原子之結構單元。
包含上述成分X之層(著色層、或樹脂層)100重量%中,上述成分X之含量較佳為0.001重量%以上,更佳為0.005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1重量%以上,特佳為0.02重量%以上。包含上述成分X之層(著色層、或樹脂層)100重量%中,上述成分X之含量較佳為0.2重量%以下,更佳為0.1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5重量%以下,特佳為0.04重量%以下。若上述成分X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隔熱性充分地變高,且可見光透過率充分地變高。例如,能夠使可見光透過率為70%以上。
上述著色層可包含隔熱粒子,亦可不包含。上述樹脂層可包含隔熱粒子,亦可不包含。上述著色層中之隔熱粒子之含量可少於上述樹脂層中之隔熱粒子之含量。上述樹脂層較佳為包含上述隔熱粒子。上述隔熱粒子為隔熱性物質。藉由隔熱粒子之使用,能夠有效地遮斷紅外線(熱線)。上述隔熱粒子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就更進一步提高層合玻璃之隔熱性之觀點而言,上述隔熱粒子更佳為金屬氧化物粒子。上述隔熱粒子較佳為藉由金屬之氧化物而形成之粒子(金屬氧化物粒子)。
長於可見光之波長780 nm以上之紅外線與紫外線相比,能量較小。然而,紅外線之熱作用較大,若紅外線被物質吸收,則以熱之形式而釋出。因此,紅外線通常被稱為熱線。藉由上述隔熱粒子之使用,能夠有效地遮斷紅外線(熱線)。再者,隔熱粒子意指能夠吸收紅外線之粒子。
作為上述隔熱粒子之具體例,可列舉:摻鋁氧化錫粒子、摻銦氧化錫粒子、摻銻氧化錫粒子(ATO粒子)、摻鎵氧化鋅粒子(GZO粒子)、摻銦氧化鋅粒子(IZO粒子)、摻鋁氧化鋅粒子(AZO粒子)、摻鈮氧化鈦粒子、摻鈉氧化鎢粒子、摻銫氧化鎢粒子(CWO粒子)、摻鉈氧化鎢粒子、摻銣氧化鎢粒子、摻錫氧化銦粒子(ITO粒子)、摻錫氧化鋅粒子、摻矽氧化鋅粒子等金屬氧化物粒子、或六硼化鑭(LaB6 )粒子等。亦可使用除該等以外之隔熱粒子。較佳為金屬氧化物粒子,其原因在於熱線之遮蔽功能較高,更佳為ATO粒子、GZO粒子、IZO粒子、ITO粒子或氧化鎢粒子,尤佳為ITO粒子或氧化鎢粒子。尤佳為摻錫氧化銦粒子(ITO粒子),其原因在於熱線之遮蔽功能較高、且購入容易,亦較佳為氧化鎢粒子。
就更進一步提高層合玻璃之隔熱性之觀點而言,氧化鎢粒子較佳為摻金屬氧化鎢粒子。上述「氧化鎢粒子」中包含摻金屬氧化鎢粒子。作為上述摻金屬氧化鎢粒子,具體而言,可列舉摻鈉氧化鎢粒子、摻銫氧化鎢粒子、摻鉈氧化鎢粒子及摻銣氧化鎢粒子等。
就更進一步提高層合玻璃之隔熱性之觀點而言,尤佳為摻銫氧化鎢粒子。就更進一步提高層合玻璃之隔熱性之觀點而言,該摻銫氧化鎢粒子較佳為式:Cs0.33 WO3 所表示之氧化鎢粒子。
上述隔熱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0.01 μm以上,更佳為0.02 μm以上,較佳為0.1 μm以下,更佳為0.05 μm以下。若平均粒徑為上述下限以上,則熱線之遮蔽性充分地變高。若平均粒徑為上述上限以下,則隔熱粒子之分散性變高。
上述「平均粒徑」表示體積平均粒徑。平均粒徑可使用粒度分佈測定裝置(日機裝公司製造之「UPA-EX150」)等進行測定。
包含上述隔熱粒子之層(著色層、或樹脂層)100重量%中,上述隔熱粒子之含量較佳為0.01重量%以上,更佳為0.1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重量%以上,特佳為1.5重量%以上。包含上述隔熱粒子之層(著色層、或樹脂層)100重量%中,上述隔熱粒子之含量較佳為6重量%以下,更佳為5.5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重量%以下,特佳為3.5重量%以下,最佳為3重量%以下。若上述隔熱粒子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隔熱性充分地變高,且可見光透過率充分地變高。
金屬鹽: 上述著色層較佳為包含鹼金屬鹽及鹼土金屬鹽中之至少1種金屬鹽(以下,有時記載為金屬鹽M)。上述樹脂層較佳為包含上述金屬鹽M。再者,鹼土金屬意指Be、Mg、Ca、Sr、Ba、及Ra之6種金屬。藉由上述金屬鹽M之使用,容易控制著色層或樹脂層與紅外線反射層及層合玻璃構件之接著性。上述金屬鹽M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上述金屬鹽M較佳為包含選自由Li、Na、K、Rb、Cs、Mg、Ca、Sr及Ba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金屬。上述著色層中所包含之金屬鹽較佳為包含K或Mg。上述樹脂層中所包含之金屬鹽較佳為包含K或Mg。
又,作為上述金屬鹽M,可使用碳數2~16之有機酸之鹼金屬鹽、及碳數2~16之有機酸之鹼土金屬鹽。上述金屬鹽M更佳為碳數2~16之有機酸之鎂鹽,進而較佳為碳數2~16之羧酸鎂鹽或碳數2~16之羧酸鉀鹽。
作為上述碳數2~16之羧酸鎂鹽及上述碳數2~16之羧酸鉀鹽,可列舉乙酸鎂、乙酸鉀、丙酸鎂、丙酸鉀、2-乙基丁酸鎂、2-乙基丁酸鉀、2-乙基己酸鎂及2-乙基己酸鉀等。
包含上述金屬鹽M之層(著色層、或樹脂層)中之Mg及K之含量之合計較佳為5 ppm以上,更佳為10 ppm以上,進而較佳為20 ppm以上,較佳為300 ppm以下,更佳為250 ppm以下,進而較佳為200 ppm以下。若Mg及K之含量之合計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能夠更進一步良好地控制著色層或樹脂層與紅外線反射層及層合玻璃構件之接著性。
紫外線遮蔽劑: 上述著色層較佳為包含紫外線遮蔽劑。上述樹脂層較佳為包含紫外線遮蔽劑。藉由紫外線遮蔽劑之使用,即便長時間使用層合玻璃,可見光透過率亦不易更進一步降低。上述紫外線遮蔽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上述紫外線遮蔽劑中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上述紫外線遮蔽劑較佳為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上述紫外線遮蔽劑,例如可列舉:包含金屬原子之紫外線遮蔽劑、包含金屬氧化物之紫外線遮蔽劑、具有苯并三唑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苯并三唑化合物)、具有二苯甲酮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二苯甲酮化合物)、具有三𠯤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三𠯤化合物)、具有丙二酸酯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丙二酸酯化合物)、具有草醯苯胺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草醯苯胺化合物)及具有苯甲酸酯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苯甲酸酯化合物)等。
作為上述包含金屬原子之紫外線遮蔽劑,例如可列舉:鉑粒子、利用二氧化矽被覆鉑粒子之表面而得之粒子、鈀粒子及利用二氧化矽被覆鈀粒子之表面而得之粒子等。紫外線遮蔽劑較佳為不為隔熱粒子。
上述紫外線遮蔽劑較佳為具有苯并三唑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具有二苯甲酮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具有三𠯤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或具有苯甲酸酯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上述紫外線遮蔽劑更佳為具有苯并三唑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或具有二苯甲酮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進而較佳為具有苯并三唑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
作為上述包含金屬氧化物之紫外線遮蔽劑,例如可列舉氧化鋅、氧化鈦及氧化鈰等。進而,關於上述包含金屬氧化物之紫外線遮蔽劑,表面可進行被覆。作為上述包含金屬氧化物之紫外線遮蔽劑之表面之被覆材料,可列舉絕緣性金屬氧化物、水解性有機矽化合物及聚矽氧化合物等。
作為上述絕緣性金屬氧化物,可列舉二氧化矽、氧化鋁及氧化鋯等。上述絕緣性金屬氧化物例如具有5.0 eV以上之帶隙能。
作為上述具有苯并三唑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例如可列舉: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P」)、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320」)、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326」)、及2-(2'-羥基-3',5'-二-戊基苯基)苯并三唑(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328」)等。就遮蔽紫外線之性能優異之方面而言,上述紫外線遮蔽劑較佳為具有包含鹵素原子之苯并三唑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更佳為具有包含氯原子之苯并三唑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
作為上述具有二苯甲酮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例如可列舉辛苯酮(BASF公司製造之「Chimassorb81」)等。
作為上述具有三𠯤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例如可列舉ADEKA公司製造之「LA-F70」及2-(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5-[(己基)氧基]-苯酚(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1577FF」)等。
作為上述具有丙二酸酯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可列舉2-(對甲氧基亞苄基)丙二酸二甲酯、2,2-(1,4-伸苯基二亞甲基)雙丙二酸四乙酯、2-(對甲氧基亞苄基)-雙(1,2,2,6,6-五甲基4-哌啶)丙二酸酯等。
作為上述具有丙二酸酯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之市售品,可列舉Hostavin B-CAP、Hostavin PR-25、Hostavin PR-31(均為Clariant公司製造)。
作為上述具有草醯苯胺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可列舉N-(2-乙基苯基)-N'-(2-乙氧基-5-第三丁基苯基)草酸二醯胺、N-(2-乙基苯基)-N'-(2-乙氧基-苯基)草酸二醯胺、2-乙基-2'-乙氧基-氧基醯苯胺(Clariant公司製造之「SanduvorVSU」)等氮原子上具有經取代之芳基等之草酸二醯胺類。
作為上述具有苯甲酸酯結構之紫外線遮蔽劑,例如可列舉2,4-二-第三丁基苯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120」)等。
包含上述紫外線遮蔽劑之層(著色層、或樹脂層)100重量%中,上述紫外線遮蔽劑之含量較佳為0.1重量%以上,更佳為0.2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3重量%以上,特佳為0.5重量%以上。包含上述紫外線遮蔽劑之層(著色層、或樹脂層)100重量%中,上述紫外線遮蔽劑之含量較佳為2.5重量%以下,更佳為2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重量%以下,特佳為0.8重量%以下。若上述紫外線遮蔽劑之含量為上述下限以上及上述上限以下,則可更進一步抑制經過一段時間後之可見光透過率之降低。尤其是於包含上述紫外線遮蔽劑之層100重量%中,藉由上述紫外線遮蔽劑之含量為0.2重量%以上,能夠明顯地抑制層合玻璃之經過一段時間後之可見光透過率之降低。
抗氧化劑: 上述著色層較佳為包含抗氧化劑。上述樹脂層較佳為包含抗氧化劑。上述抗氧化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抗氧化劑,可列舉酚系抗氧化劑、硫系抗氧化劑及磷系抗氧化劑等。上述酚系抗氧化劑為具有苯酚骨架之抗氧化劑。上述硫系抗氧化劑為含有硫原子之抗氧化劑。上述磷系抗氧化劑為含有磷原子之抗氧化劑。
上述抗氧化劑較佳為酚系抗氧化劑或磷系抗氧化劑。
作為上述酚系抗氧化劑,可列舉: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BHT)、丁基羥基甲氧苯(BHA)、2,6-二-第三丁基-4-乙基苯酚、β-(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硬脂酯、2,2'-亞甲基雙-(4-甲基-6-丁基苯酚)、2,2'-亞甲基雙-(4-乙基-6-第三丁基苯酚)、4,4'-亞丁基-雙-(3-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丁烷、四[亞甲基-3-(3',5'-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1,3,3-三-(2-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苯酚)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雙(3,3'-第三丁基苯酚)丁酸二醇酯及雙(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丙酸)伸乙基雙(氧化乙烯)等。可較佳地使用該等抗氧化劑中之1種或2種以上。
作為上述磷系抗氧化劑,可列舉:亞磷酸十三烷酯、亞磷酸三(十三烷基)酯、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三壬基苯酯、雙(十三烷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癸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酯)、亞磷酸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酯乙酯、及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1-苯基氧基)(2-乙基己基氧基)磷等。可較佳地使用該等抗氧化劑中之1種或2種以上。
作為上述抗氧化劑之市售品,例如可列舉BASF公司製造之「IRGANOX 245」、BASF公司製造之「IRGAFOS 168」、BASF公司製造之「IRGAFOS 38」、住友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Sumilizer BHT」、堺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H-BHT」、以及BASF公司製造之「IRGANOX 1010」等。
為了長時間地持續維持層合玻璃之較高之可見光透過率,包含上述抗氧化劑之層(著色層、或樹脂層)100重量%中,上述抗氧化劑之含量較佳為0.1重量%以上。又,包含上述抗氧化劑之層100重量%中,上述抗氧化劑之含量較佳為2重量%以下。
其他成分: 上述著色層及上述樹脂層分別亦可視需要包含偶合劑、分散劑、界面活性劑、阻燃劑、抗靜電劑、除金屬鹽以外之接著力調整劑、耐濕劑、螢光增白劑及紅外線吸收劑等添加劑。該等添加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中間膜之其他詳細情況: 上述中間膜之厚度較佳為0.1 mm以上,更佳為0.25 mm以上,進而較佳為0.5 mm以上,特佳為0.8 mm以上,較佳為3 mm以下,更佳為2 mm以下,進而較佳為1.5 mm以下。
上述紅外線反射層之厚度較佳為0.01 mm以上,更佳為0.04 mm以上,進而較佳為0.07 mm以上,較佳為0.3 mm以下,更佳為0.2 mm以下,進而較佳為0.18 mm以下,特佳為0.16 mm以下。若上述紅外線反射層之厚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層合玻璃之隔熱性更進一步提高。若上述紅外線反射層之厚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層合玻璃之透明性更進一步提高。
上述著色層之厚度較佳為0.1 mm以上,更佳為0.2 mm以上,進而較佳為0.25 mm以上,特佳為0.3 mm以上,較佳為1.0 mm以下,更佳為0.6 mm以下,更佳為0.5 mm以下,進而較佳為0.45 mm以下,特佳為0.4 mm以下。若上述著色層之厚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層合玻璃之耐貫通性更進一步提高。若上述著色層之厚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層合玻璃之透明性更進一步提高。
上述樹脂層之厚度較佳為0.1 mm以上,更佳為0.2 mm以上,進而較佳為0.25 mm以上,特佳為0.3 mm以上,較佳為1.0 mm以下,更佳為0.6 mm以下,更佳為0.5 mm以下,進而較佳為0.45 mm以下,特佳為0.4 mm以下。若上述樹脂層之厚度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層合玻璃之耐貫通性更進一步提高。若上述樹脂層之厚度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層合玻璃之透明性更進一步提高。
上述中間膜可為厚度均勻之中間膜,亦可為厚度變化之中間膜。上述中間膜之剖面形狀可為矩形,亦可為楔形。
中間膜可進行捲繞,製成中間膜之輥體。輥體可具備卷芯、及捲繞於該卷芯之外周之中間膜。
上述中間膜之一端與另一端之距離較佳為3 m以下,更佳為2 m以下,特佳為1.5 m以下,較佳為0.5 m以上,更佳為0.8 m以上,特佳為1 m以上。
上述中間膜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作為該中間膜之製造方法,可使用先前公知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將上述各成分進行混練並成形中間膜之製造方法等。較佳為擠出成形之製造方法,其原因在於適合於連續之生產。尤其是上述著色層及上述樹脂層較佳為藉由擠出成形而形成。
上述混練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作為該方法,例如可列舉使用擠出機、塑性儀(Plastograph)、捏合機、班布里混合機或砑光輥等之方法。其中,較佳為使用擠出機之方法,其原因在於適合於連續之生產,更佳為使用雙軸擠出機之方法。再者,於獲得上述中間膜時,可分別製作著色層、紅外線反射層、及樹脂層之後將著色層、紅外線反射層、及樹脂層進行積層而獲得中間膜,亦可將著色層、紅外線反射層、及樹脂層藉由共擠壓進行積層而獲得中間膜。
又,亦可於紅外線反射層之表面塗佈用以形成著色層及樹脂層之組合物,形成著色層及樹脂層,而獲得中間膜。
就中間膜之製造效率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著色層與樹脂層包含相同之聚乙烯醇縮醛樹脂,更佳為包含相同之聚乙烯醇縮醛樹脂及相同之塑化劑。
(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 作為上述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可列舉玻璃板及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等。上述層合玻璃不僅包含中間層夾在2片玻璃板之間之層合玻璃,亦包含中間層夾在玻璃板與PET膜等之間之層合玻璃。層合玻璃係具備玻璃板之積層體,較佳為使用有至少1塊玻璃板。較佳為上述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分別為玻璃板或PET膜,且上述層合玻璃包含至少1塊玻璃板作為上述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尤佳為上述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兩者為玻璃板。
作為上述玻璃板,可列舉無機玻璃及有機玻璃。作為上述無機玻璃,可列舉浮法平板玻璃、熱線吸收板玻璃、熱線反射板玻璃、研磨板玻璃、壓花板玻璃、夾絲板玻璃及綠玻璃等。上述有機玻璃係代替無機玻璃之合成樹脂玻璃。作為上述有機玻璃,可列舉聚碳酸酯板及聚(甲基)丙烯酸樹脂板等。作為上述聚(甲基)丙烯酸樹脂板,可列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等。
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及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分別較佳為透明玻璃或熱線吸收板玻璃。就紅外線透過率較高、層合玻璃之隔熱性更進一步提高之方面而言,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較佳為透明玻璃。就紅外線透過率較低、層合玻璃之隔熱性更進一步提高之方面而言,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較佳為熱線吸收板玻璃。熱線吸收板玻璃較佳為綠玻璃。較佳為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為透明玻璃、且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為熱線吸收板玻璃。上述熱線吸收板玻璃係依據JIS R3208之熱線吸收板玻璃。
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及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各厚度較佳為1 mm以上,較佳為5 mm以下,更佳為3 mm以下。又,於上述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為玻璃板之情形時,該玻璃板之厚度較佳為0.5 mm以上,更佳為0.7 mm以上,較佳為5 mm以下,更佳為3 mm以下。於上述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為PET膜之情形時,該PET膜之厚度較佳為0.03 mm以上,較佳為0.5 mm以下。
上述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可彎曲,亦可不彎曲。
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將上述中間膜夾在上述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間,通過按壓輥、或放入橡膠袋進行減壓抽吸,而將殘留於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與中間膜之間之空氣脫氣。其後,以約70℃~110℃進行預壓接而獲得積層體。繼而,將積層體放入高壓釜、或進行加壓,以約120℃~150℃及1 MPa~1.5 MPa之壓力進行壓接。如此,能夠獲得車輛用層合玻璃。
(車輛用層合玻璃之其他詳細情況) 於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之使用時,於上述車輛之開口部中,以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位於車外側(外部空間側)之方式、且以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位於車內側(內部空間側)之方式將上述層合玻璃安裝於開口部。
具體而言,以第1層合玻璃構件位於車外側(外部空間側)之方式、且以第2層合玻璃構件位於車內側(內部空間側)之方式將層合玻璃安裝於開口部。即,以按照車外/第1層合玻璃構件/著色層/紅外線反射層/(樹脂層/)第2層合玻璃構件/車內之順序進行配置之方式安裝層合玻璃。上述配置形態包括於車外與第1層合玻璃構件之間配置有其他構件之情況,且包括於車內與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間配置有其他構件之情況。
本發明之車輛具備車輛本體、及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具備第1層合玻璃構件、第2層合玻璃構件、及上述中間膜。於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與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間配置有上述中間膜。於本發明之車輛中,第1層合玻璃構件位於車外側,且第2層合玻璃構件位於車內側。
本發明之車輛較佳為具備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作為車輛之窗玻璃。
作為上述車輛,可列舉汽車、鐵路車輛、航空器、及船舶等。作為上述車輛本體,可列舉汽車本體、鐵路車輛本體、航空器本體、及船舶本體等。
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可具有彎曲之凸表面,亦可不彎曲。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亦可具有彎曲之凸表面且該彎曲之凸表面為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之外側之表面。於此情形時,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之曲率半徑可大於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曲率半徑。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較佳為於一側具有彎曲之凸表面,於另一側具有平坦之表面或彎曲之凹表面。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較佳為於一側具有彎曲之凸表面,於另一側具有彎曲之凹表面。亦可彎曲之凹表面為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外側之表面。
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可使用於車輛之前窗玻璃、側窗玻璃、後窗玻璃或天窗玻璃等。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可良好地用於汽車。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可良好地用於獲得汽車之層合玻璃。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可良好地用於汽車之前窗玻璃、側窗玻璃、後窗玻璃及天窗玻璃。
上述前窗玻璃存在具有彎曲之凸表面之情況。
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亦可為抬頭顯示器。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可具有抬頭顯示器之顯示區域。
以下列舉實施例及比較例進一步詳細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所使用之聚乙烯醇縮醛樹脂中,縮醛化使用碳數4之正丁醛。關於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縮醛化度(丁醛化度)、乙醯化度及羥基之含有率係藉由依據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之方法進行測定。再者,於藉由ASTM D1396-92進行測定之情形時,亦顯示與依據JIS K6728「聚乙烯醇縮丁醛試驗方法」之方法相同之數值。
準備以下之材料。
(熱塑性樹脂) 聚乙烯醇縮醛樹脂(PVB,平均聚合度1700,羥基之含有率30.5莫耳%,乙醯化度1莫耳%,縮醛化度68.5莫耳%) (塑化劑) 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 (隔熱粒子) ITO粒子 CWO粒子 (紫外線遮蔽劑) Tinuvin326 (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326」) (抗氧化劑) BHT (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 (著色劑) 碳黑(Orion公司製造之「FW 200 Carbon」,平均粒徑1 μm) 酞菁化合物(大日精化工業製造之「CYANINE BLUE 5029」) 陰丹士林(Dominion Resources公司製造之「Cromophtal Blue A3R」) 石墨烯(Sigma-Aldrich公司製造之「Graphene ink」) 鈦黑(Mitsubishi Materials Electronic Chemicals公司製造之「12S」) 苯胺黑(東京色材公司製造之「No.3 Aniline Black」)
準備以下之紅外線反射層。
(紅外線反射層) Nano 90S(3M,超多層樹脂膜,住友3M公司製造之「Multilayer Nano 90S」)
準備以下之層合玻璃構件。
(層合玻璃構件) 透明玻璃(厚度2.5 mm)
(實施例1) 著色層之製作: 調配以下成分,利用混合輥充分地進行混練,獲得用以形成著色層之組合物。
聚乙烯醇縮醛樹脂(PVB,平均聚合度1700,羥基之含有率30.5莫耳%,乙醯化度1莫耳%,縮醛化度68.5莫耳%)100重量份 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40重量份 於所獲得之著色層中成為0.008重量%之量之碳黑 於所獲得之著色層中成為0.2重量%之量之Tinuvin326 (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326」) 於所獲得之著色層中成為0.2重量%之量之BHT (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
藉由擠出機將所獲得之用以形成著色層之組合物進行擠出,獲得下述表1所示之厚度之著色層。
樹脂層之製作: 調配以下成分,利用混合輥充分地進行混練,獲得用以形成樹脂層之組合物。
聚乙烯醇縮醛樹脂(PVB,平均聚合度1700,羥基之含有率30.5莫耳%,乙醯化度1莫耳%,縮醛化度68.5莫耳%)100重量份 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40重量份 於所獲得之樹脂層中成為0.2重量%之量之Tinuvin326 (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BASF公司製造之「Tinuvin326」) 於所獲得之樹脂層中成為0.2重量%之量之BHT (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
藉由擠出機將所獲得之用以形成樹脂層之組合物進行擠出,獲得下述表1所示之厚度之著色層。
紅外線反射層、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準備: 作為紅外線反射層,準備Nano 90S。
作為第1、第2層合玻璃構件,準備透明玻璃(厚度2.5 mm)。
車輛用層合玻璃之製作: 將第1層合玻璃構件、著色層、紅外線反射層、樹脂層、及第2層合玻璃構件依序進行積層,獲得具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著色層/紅外線反射層/樹脂層/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構造之車輛用層合玻璃。
(實施例2~19) 如下述表1、2、5所示般變更中間膜之構成,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具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著色層/紅外線反射層/樹脂層/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構造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再者,實施例2~19中所製作之中間膜亦與實施例1中所製作之中間膜相同,包含紫外線遮蔽劑及抗氧化劑。
(比較例1)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著色層及樹脂層。將第1層合玻璃構件、樹脂層、紅外線反射層、著色層、及第2層合玻璃構件依序進行積層,獲得具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樹脂層/紅外線反射層/著色層/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構造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再者,比較例1中所製作之中間膜亦與實施例1中所製作之中間膜相同,包含紫外線遮蔽劑及抗氧化劑。
(比較例2~7、12、13) 如下述表3、6所示般變更中間膜之構成,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具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樹脂層/紅外線反射層/著色層/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構造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再者,比較例2~7、12、13中所製作之中間膜亦與實施例1中所製作之中間膜相同,包含紫外線遮蔽劑及抗氧化劑。
(比較例8~11) 如下述表4所示般變更中間膜之構成,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具有第1層合玻璃構件/著色層/紅外線反射層/樹脂層/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構造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再者,比較例8~11中所製作之中間膜亦與實施例1中所製作之中間膜相同,包含紫外線遮蔽劑及抗氧化劑。
(評價) (1)積層體之吸光度測定 針對所獲得之著色層及樹脂層,按照以下順序製作具有透明浮法玻璃/著色層/透明浮法玻璃之構造之積層體(1)、及具有透明浮法玻璃/樹脂層/透明浮法玻璃之構造之積層體(2)。
將所獲得之著色層夾在2片厚度2.5 mm之透明浮法玻璃之間,獲得壓接前積層體。將所獲得之壓接前積層體放入橡膠袋內,以2.6 kPa之真空度脫氣20分鐘,其後,於脫氣之狀態下移至烘箱內,進而以90℃保持30分鐘真空加壓,將壓接前積層體進行預壓接。於高壓釜中以135℃及壓力1.2 MPa之條件將經預壓接之壓接前積層體壓接20分鐘,獲得積層體(1)。
又,使用所獲得之樹脂層代替所獲得之著色層,利用與上述相同之方法獲得積層體(2)。
使用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U-4100」)對所獲得之積層體(1)、(2)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A650 )、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A550 )、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A450 )進行測定。根據所獲得之各吸光度,算出以下之比。
A650 /A550 (積層體(1)、(2)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積層體(1)、(2)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 A650 /A450 (積層體(1)、(2)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積層體(1)、(2)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 A550 /A450 (積層體(1)、(2)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相對於積層體(1)、(2)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之比)
(2)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 使用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U-4100」),依據JIS R3106:1998對所獲得之積層體(1)、(2)之波長380 nm~780 nm下之可見光透過率(Visible Transmittance)進行測定。
(3)層合玻璃之可見光透過率 使用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U-4100」),依據JIS R3106:1998對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波長380 nm~780 nm下之可見光透過率(Visible Transmittance)進行測定。
(4)日射透過率(初期Ts2500(300 nm~2500 nm))之測定 使用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U-4100」),依據JIS R3106:1998求出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波長300 nm~2500 nm下之日射透過率Ts(Ts2500)。
(5)透過色 使用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U-4100」),依據JIS Z8701:1999對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透過色進行測定。再者,使用D65光源作為標準光,以10度視野之條件進行測定。
(6)反射色 使用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造之「U-4100」),依據JIS Z8701:1999對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透過色進行測定。再者,使用D65光源作為標準光,以10度視野之條件進行測定。
(7)水滴之帶色 於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第1層合玻璃構件之外側之表面上滴水。於背景顏色較暗之環境及背景顏色明亮之環境中,以目視觀察水滴之帶色。
[水滴之帶色之判定基準] ○:未確認到水滴之帶色 ×:確認到水滴之帶色
圖3(a)、(b)、(c)、(d)係表示實施例中所獲得之車輛用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3(a)、(b)、(c)、(d)係表示上述判定結果為「○」之情形時之觀察結果之照片。
圖3(a)係表示實施例1中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3(b)係表示實施例2中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3(c)係表示實施例3中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3(d)係表示實施例10中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3(a)、(b)、(c)係表示於背景顏色較暗之環境中所觀察到之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3(d)係表示於背景顏色明亮之環境中所觀察到之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3(a)、(b)、(c)、(d)中,對滴在第1層合玻璃構件之外側之表面上之水滴未觀察到帶色。
圖4(a)、(b)、(c)、(d)、(e)係表示比較例中所獲得之車輛用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4(a)、(b)、(c)、(d)、(e)係表示上述判定結果為「×」之情形時之觀察結果之照片。
圖4(a)係表示比較例1中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4(b)係表示比較例2中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4(c)係表示比較例3中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4(d)係表示比較例4中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4(e)係表示比較例8中所獲得之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4(a)、(b)、(c)係表示於背景顏色較暗之環境中所觀察到之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4(d)、(e)係表示於背景顏色明亮之環境中所觀察到之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圖4(a)、(b)、(c)中,於滴於第1層合玻璃構件之外側之表面上之水滴觀察到紅褐色之帶色。圖4(d)、(e)中,於滴於第1層合玻璃構件之外側之表面上之水滴觀察到彩虹色之帶色。再者,於圖4(a)、(b)、(c)、(d)、(e)中,以箭頭或圓表示觀察到帶色之水滴之一部分或區域。
將詳細情況及結果示於下述表1~6。再者,表中省略了紫外線遮蔽劑及抗氧化劑之記載。又,表中,著色劑之含量及隔熱粒子之含量為著色層或樹脂層100重量%中之含量。
[表1]
   實施例 1 實施例 2 實施例 3 實施例 4 實施例 5 實施例 6
構成 第1層合玻璃構件(車外側) 種類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著色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重量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3GO 3GO 3GO 3GO 3GO 3GO
重量份 40 40 40 40 40 40
著色劑 種類 碳黑 碳黑 碳黑 碳黑 碳黑 碳黑
重量% 0.008 0.008 0.008 0.019 0.019 0.019
厚度 μm 769 769 769 775 775 775
積層體之A650/A550 - 0.9 0.9 0.9 0.8 0.8 0.8
積層體之A650/A450 - 0.9 0.9 0.9 0.8 0.8 0.8
積層體之A550/A450 - 1.0 1.0 1.0 0.9 0.9 0.9
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 % 18.9 18.9 18.9 8.6 8.6 8.6
紅外線反射層 種類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樹脂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重量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3GO 3GO 3GO 3GO 3GO 3GO
重量份 40 40 40 40 40 40
隔熱粒子 種類 - ITO粒子 ITO粒子 - ITO粒子 ITO粒子
重量% - 0.15 0.45 - 0.15 0.45
厚度 μm 773 780 762 773 780 762
積層體之A650/A550 - 1.3 1.3 1.6 1.3 1.3 1.6
積層體之A650/A450 - 1.1 1.1 1.2 1.1 1.1 1.2
積層體之A550/A450 - 0.9 0.8 0.8 0.9 0.8 0.8
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 % 87.1 87.6 86.1 87.1 87.6 86.1
第2層合玻璃構件(車內側) 種類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評價 可見光透過率 % 17.5 17.2 16.1 8.5 8.4 7.8
日射透過率 % 23.6 17.7 12.8 15.0 10.7 7.5
透過色 透過a* - -4.1 -4.3 -5.3 -2.6 -2.7 -3.6
透過b* - 3.1 3.3 3.5 5.1 5.3 5.3
反射色 反射a* - -0.3 -0.3 -0.3 -0.1 -0.1 -0.1
反射b* - -0.7 -0.7 -0.6 -0.5 -0.6 -0.5
水滴之帶色 判定
[表2]
   實施例 7 實施例 8 實施例 9 實施例 10 實施例 11 實施例 12
構成 第1層合玻璃構件(車外側) 種類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著色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重量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3GO 3GO 3GO 3GO 3GO 3GO
重量份 40 40 40 40 40 40
著色劑 種類 碳黑 碳黑 碳黑 碳黑 碳黑 碳黑
重量% 0.095 0.095 0.095 0.001 0.001 0.001
厚度 μm 771 771 771 764 764 764
積層體之A650/A550 - 0.9 0.9 0.9 1.4 1.4 1.4
積層體之A650/A450 - 0.8 0.8 0.8 1.3 1.3 1.3
積層體之A550/A450 - 0.9 0.9 0.9 0.9 0.9 0.9
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 % 1.9 1.9 1.9 78.6 78.6 78.6
紅外線反射層 種類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樹脂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重量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3GO 3GO 3GO 3GO 3GO 3GO
重量份 40 40 40 40 40 40
隔熱粒子 種類 - ITO粒子 ITO粒子 - ITO粒子 ITO粒子
重量% - 0.15 0.45 - 0.15 0.45
厚度 μm 773 780 762 773 780 762
積層體之A650/A550 - 1.3 1.3 1.6 1.3 1.3 1.6
積層體之A650/A450 - 1.1 1.1 1.2 1.1 1.1 1.2
積層體之A550/A450 - 0.9 0.8 0.8 0.9 0.8 0.8
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 % 87.1 87.6 86.1 87.1 87.6 86.1
第2層合玻璃構件(車內側) 種類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評價 可見光透過率 % 1.7 1.7 1.6 77.5 76.2 71.5
日射透過率 % 7.1 4.2 2.6 53.3 45.5 38.2
透過色 透過a* - -2.1 -2.2 -2.8 -2.8 -3.4 -3.4
透過b* - 4.7 4.7 4.8 1.6 2.5 0.5
反射色 反射a* - 0.1 0.1 0.1 3.6 3.7 3.7
反射b* - -0.4 -0.4 -0.5 -5.4 -5.3 -5.1
水滴之帶色 判定
[表3]
   比較例 1 比較例 2 比較例 3 比較例 4 比較例 5 比較例 6 比較例 7
構成 第1層合玻璃構件(車外側) 種類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樹脂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重量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3GO 3GO 3GO 3GO 3GO 3GO 3GO
重量份 40 40 40 40 40 40 40
隔熱粒子 種類 - ITO粒子 ITO粒子 - ITO粒子 ITO粒子 -
重量% - 0.15 0.45 - 0.15 0.45 -
厚度 μm 773 780 762 773 780 762 773
積層體之A650/A550 - 1.3 1.3 1.6 1.3 1.3 1.6 1.3
積層體之A650/A450 - 1.1 1.1 1.2 1.1 1.1 1.2 1.1
積層體之A550/A450 - 0.9 0.8 0.8 0.9 0.8 0.8 0.9
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 % 87.1 87.6 86.1 87.1 87.6 86.1 87.1
紅外線反射層 種類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超多層樹脂膜
著色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重量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3GO 3GO 3GO 3GO 3GO 3GO 3GO
重量份 40 40 40 40 40 40 40
著色劑 種類 碳黑 碳黑 碳黑 - 碳黑 碳黑 碳黑
重量% 0.008 0.008 0.008 - 0.095 0.095 0.095
厚度 μm 769 769 769 779 771 771 771
積層體之A650/A550 - 0.88 0.88 0.88 1.3 0.85 0.85 0.85
積層體之A650/A450 - 0.86 0.86 0.86 1.1 0.8 0.8 0.8
積層體之A550/A450 - 0.97 0.97 0.97 0.9 0.94 0.94 0.94
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 % 18.9 18.9 18.9 87.1 1.9 1.9 1.9
第2層合玻璃構件(車內側) 種類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評價 可見光透過率 % 17.5 17.2 16.1 87.6 1.7 1.6 1.7
日射透過率 % 23.6 17.7 12.8 62.3 4.2 2.6 7.1
透過色 透過a* - -4.1 -4.3 -5.3 -2.4 -2.2 -2.8 -2.1
透過b* - 3.1 3.3 3.5 3.9 4.7 4.8 4.7
反射色 反射a* - 10.8 10.6 10.1 2.5 13.6 13.4 13.3
反射b* - -17.6 -17.8 -17.1 -7.8 -21.4 -21.6 -21.4
水滴之帶色 判定 × × × × × × ×
[表4]
   比較例 8 比較例 9 比較例 10 比較例 11
構成 第1層合玻璃構件(車外側) 種類 透明玻璃 透明玻璃 透明玻璃 透明玻璃
著色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PVB PVB PVB PVB
重量份 100 100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3GO 3GO 3GO 3GO
重量份 40 40 40 40
隔熱粒子 種類 - ITO粒子 ITO粒子 -
重量% - 0.75 1.05 -
著色劑 種類 酞菁 酞菁 酞菁 陰丹士林
重量% 0.0028 0.0028 0.0028 0.012
厚度 μm 776 776 776 789
積層體之A650/A550 - 2.5 2.5 2.5 1.12
積層體之A650/A450 - 3.5 3.5 3.5 3.05
積層體之A550/A450 - 1.4 1.4 1.4 2.73
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 % 79.6 79.6 79.6 68.4
紅外線反射層 種類 超多層 樹脂膜 超多層 樹脂膜 超多層 樹脂膜 超多層 樹脂膜
樹脂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PVB PVB PVB PVB
重量份 100 100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3GO 3GO 3GO 3GO
重量份 40 40 40 40
隔熱粒子 種類 - ITO粒子 ITO粒子 ITO粒子
重量% - 0.15 0.45 0.15
厚度 μm 773 780 762 755
積層體之A650/A550 - 1.3 1.3 1.6 1.3
積層體之A650/A450 - 1.1 1.1 1.2 1.1
積層體之A550/A450 - 0.9 0.8 0.8 0.8
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 % 87.1 87.6 86.1 87.6
第2層合玻璃構件(車內側) 種類 透明玻璃 透明玻璃 透明玻璃 透明玻璃
評價 可見光透過率 % 77.5 77.1 76.1 73.2
日射透過率 % 46.6 38.3 31.1 54.2
透過色 透過a* - -7.6 -7.7 -6.7 -2.3
透過b* - -6.4 -6.2 -5.6 -4.7
反射色 反射a* - 5.9 6.0 5.9 6.8
反射b* - -11.9 -12.1 -12.1 -10.3
水滴之帶色 判定 × × × ×
[表5]
   實施例 13 實施例 14 實施例 15 實施例 16 實施例 17 實施例 18 實施例 19
構成 第1層合玻璃構件(車外側) 種類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著色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重量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3GO 3GO 3GO 3GO 3GO 3GO 3GO
重量份 40 40 40 40 40 40 40
著色劑 種類 碳黑 碳黑 石墨烯 鈦黑 苯胺黑 碳黑 碳黑
重量% 0.095 0.001 0.019 0.023 0.12 0.008 0.001
種類 - - - - - 酞菁 酞菁
重量% - - - - - 0.0028 0.0009
厚度 μm 760 781 777 767 771 769 765
積層體之A650/A550 - 0.9 1.4 1.0 1.2 0.9 0.7 0.8
積層體之A650/A450 - 0.8 1.26 1.1 1.2 1.0 0.6 0.7
積層體之A550/A450 - 0.9 0.9 1.0 1.1 0.9 0.7 0.8
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 % 1.9 78.6 7.1 9.8 8.8 16.5 78.3
紅外線反射層 種類 超多層 樹脂膜 超多層 樹脂膜 超多層 樹脂膜 超多層 樹脂膜 超多層 樹脂膜 超多層 樹脂膜 超多層 樹脂膜
樹脂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重量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3GO 3GO 3GO 3GO 3GO 3GO 3GO
重量份 40 40 40 40 40 40 40
隔熱粒子 種類 CWO粒子 CWO粒子 ITO粒子 ITO粒子 ITO粒子 ITO粒子 ITO粒子
重量% 0.04 0.08 0.15 0.15 0.45 0.015 0.45
厚度 μm 768 772 774 768 777 781 788
積層體之A650/A550 - 0.9 0.9 1.3 1.3 1.6 1.3 1.6
積層體之A650/A450 - 0.9 0.9 1.1 1.1 1.2 1.1 1.2
積層體之A550/A450 - 0.9 0.9 0.8 0.8 0.8 0.8 0.8
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 % 84.0 79.9 87.6 87.6 86.1 87.6 86.1
第2層合玻璃構件(車內側) 種類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透明 玻璃
評價 可見光透過率 % 1.6 61.9 6.5 8.2 8.1 16.2 77.3
日射透過率 % 3.8 34.3 9.8 10.3 11.2 11.2 38.2
透過色 透過a* - -4.1 -4.9 -2.5 -1.8 -3.1 -2.4 -3.6
透過b* - 3.1 3.1 3.1 2.8 2.2 4.9 0.9
反射色 反射a* - -0.2 -0.2 -0.1 -0.2 -0.7 -0.1 3.7
反射b* - -0.4 -0.1 -0.6 -0.6 -0.1 -0.6 -4.3
水滴之帶色 判定
[表6]
   比較例12 比較例13
構成 第1層合玻璃構件(車外側) 種類 透明玻璃 透明玻璃
樹脂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PVB PVB
重量份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3GO 3GO
重量份 40 40
隔熱粒子 種類 CWO粒子 CWO粒子
重量% 0.04 0.08
厚度 μm 772 772
積層體之A650/A550 - 0.9 0.9
積層體之A650/A450 - 0.9 0.9
積層體之A550/A450 - 0.9 0.9
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 % 84.0 79.9
紅外線反射層 種類 超多層 樹脂膜 超多層 樹脂膜
著色層 熱塑性樹脂 種類 PVB PVB
重量份 100 100
塑化劑 種類 3GO 3GO
重量份 40 40
著色劑 種類 碳黑 碳黑
重量% 0.095 0.001
厚度 μm 787 777
積層體之A650/A550 - 0.9 1.4
積層體之A650/A450 - 0.8 1.3
積層體之A550/A450 - 0.9 0.9
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 % 1.9 78.6
第2層合玻璃構件(車內側) 種類 透明玻璃 透明玻璃
評價 可見光透過率 % 1.5 69.3
日射透過率 % 4.3 35.6
透過色 透過a* - -4.0 -4.8
透過b* - 2.9 3.4
反射色 反射a* - 2.1 3.1
反射b* - -7.1 -4.8
水滴之帶色 判定 × ×
再者,對使用具有平坦之表面之透明玻璃之層合玻璃進行評價。於使用實施例之中間膜而獲得具有彎曲之凸表面、且該彎曲之凸表面為第1層合玻璃構件之外側之表面之層合玻璃之情形時,亦可獲得相同之評價結果。
1:第1層合玻璃構件 2:第2層合玻璃構件 3:中間膜 3A:中間膜 3a:第1表面 3Aa:第1表面 3Ab:第2表面 3b:第2表面 11:車輛用層合玻璃 11A:車輛用層合玻璃 31:紅外線反射層 31a:第1表面 31b:第2表面 32:著色層 32a:外側之表面 33:樹脂層 33a:外側之表面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車輛用層合玻璃之剖視圖。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車輛用層合玻璃之剖視圖。 圖3(a)、(b)、(c)及(d)係實施例中所獲得之車輛用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 圖4(a)、(b)、(c)、(d)及(e)係比較例中所獲得之車輛用層合玻璃之觀察結果之照片。

Claims (9)

  1. 一種車輛用層合玻璃,其具備: 配置於車外側之第1層合玻璃構件、 配置於車內側之第2層合玻璃構件、及 配置於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與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之間之中間膜; 上述中間膜具有反射紅外線之紅外線反射層、及包含著色劑之著色層; 於上述中間膜中,上述紅外線反射層配置於較上述著色層靠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側,且上述著色層配置於較上述紅外線反射層靠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側;且 上述車輛用層合玻璃滿足下述第1構成或下述第2構成: 第1構成:於將上述著色層夾在2片透明玻璃之間獲得積層體時,上述著色層為滿足以下之構成A及以下之構成B兩者之層: 構成A:於將上述積層體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650 、將上述積層體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550 、將上述積層體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450 時,A650 /A550 之值、A650 /A450 之值及A550 /A450 之值分別為0.6以上1.4以下; 構成B:上述積層體之可見光透過率為82%以下; 第2構成:上述著色層包含碳黑作為上述著色劑。
  2. 如請求項1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其滿足上述第1構成。
  3. 如請求項1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其滿足上述第2構成。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其中上述著色層包含熱塑性樹脂。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其中上述中間膜具有包含熱塑性樹脂之樹脂層,且 於上述中間膜中,上述樹脂層配置於較上述紅外線反射層靠上述第2層合玻璃構件側。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其中於將車輛用層合玻璃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650 '、將車輛用層合玻璃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550 '、將車輛用層合玻璃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450 '時,車輛用層合玻璃之總平面面積100%中,A650 '/A550 '之值、A650 '/A450 '之值及A550 '/A450 '之值分別為0.6以上1.4以下之部分之平面面積為30%以上。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其中於將車輛用層合玻璃之波長6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650 '、將車輛用層合玻璃之波長5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550 '、將車輛用層合玻璃之波長450 nm下之吸光度設為A450 '時,車輛用層合玻璃之縱向上之中央之位置且橫向上之中央之位置上之A650 '/A550 '之值、A650 '/A450 '之值及A550 '/A450 '之值分別為0.6以上1.4以下。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車輛用層合玻璃,其具有彎曲之凸表面,且 上述彎曲之凸表面為上述第1層合玻璃構件之外側之表面。
  9. 一種車輛,其具備車輛本體及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車輛用層合玻璃。
TW109109639A 2019-03-29 2020-03-23 車輛用層合玻璃及車輛 TW2020413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5478 2019-03-29
JP2019065478 2019-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1372A true TW202041372A (zh) 2020-11-16

Family

ID=72668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9639A TW202041372A (zh) 2019-03-29 2020-03-23 車輛用層合玻璃及車輛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34714A1 (zh)
EP (1) EP3950629A4 (zh)
JP (1) JPWO2020203278A1 (zh)
CN (1) CN113195431B (zh)
TW (1) TW202041372A (zh)
WO (1) WO20202032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24799B2 (en) * 2018-08-08 2022-12-13 Rangel Fernandez Aerospace-grade sensor replacement method
MX2021002039A (es) * 2018-08-23 2021-04-28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Capa intermedia para vidrio laminado, vidrio laminado y estructura de vidrio.
CN113858923B (zh) * 2021-09-28 2022-07-08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窗总成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7336A (en) * 1977-04-04 1980-02-05 Gordon Roy G Non-iridescent glass structures
US5233465A (en) * 1992-05-27 1993-08-03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Visibly transparent infrared reflecting film with color masking
JP4160266B2 (ja) * 2001-02-22 2008-10-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表示用材料
JP5321102B2 (ja) * 2009-02-05 2013-10-23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断熱合わせガラス
IN2012DN01228A (zh) * 2009-08-12 2015-04-10 Asahi Glass Co Ltd
JP5671365B2 (ja) * 2011-02-18 2015-02-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赤外光反射板並びに合わせガラス用積層中間膜シート及び合わせガラスと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775349B2 (ja) * 2011-04-08 2015-09-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熱線遮蔽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熱線遮蔽合わせガラス
RU2014101485A (ru) * 2011-06-20 2015-07-27 Асахи Гласс Компани, Лимитед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многослойного стекла и многослойное стекло
US10654250B2 (en) 2012-07-31 2020-05-19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mediate film for laminated glass, laminated glass, and method of mounting laminated glass
WO2014200108A1 (ja) 2013-06-14 2014-12-18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合わせガラス用多層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JP6064869B2 (ja) * 2013-11-13 2017-01-25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熱線遮蔽フィルム
JPWO2015146564A1 (ja) * 2014-03-28 2017-04-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遮蔽フィルム、光学遮蔽体および光学遮蔽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382669B2 (ja) * 2014-09-30 2018-08-2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EP3248775A1 (en) * 2016-05-25 2017-11-29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Laminated glass
US10926515B2 (en) * 2016-08-03 2021-02-23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Interlayer film for colored laminated glass, and colored laminated gla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5431A (zh) 2021-07-30
CN113195431B (zh) 2023-12-08
US20220134714A1 (en) 2022-05-05
WO2020203278A1 (ja) 2020-10-08
EP3950629A4 (en) 2022-12-28
EP3950629A1 (en) 2022-02-09
JPWO2020203278A1 (zh)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44202B2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合わせガラス及び合わせガラスの取り付け方法
TWI725057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WO2015115626A1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合わせガラス及び合わせガラスの取り付け方法
TWI829682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層合玻璃及抬頭顯示器系統之製造方法
JP6649772B2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合わせガラス及び合わせガラスの取り付け方法
TW202041372A (zh) 車輛用層合玻璃及車輛
WO2017057334A1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WO2019189736A1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合わせガラス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の製造方法
TWI755512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TWI755511B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JP7280822B2 (ja) 合わせガラス
JP6382669B2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TW201821277A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WO2021261523A1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TW202225117A (zh) 層合玻璃及車輛
TW202239598A (zh) 層合玻璃
TW202128425A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TW202132117A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TW202231470A (zh) 層合玻璃
TW202204155A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TW202110644A (zh)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