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4076A - 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 Google Patents

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4076A
TW202334076A TW111146176A TW111146176A TW202334076A TW 202334076 A TW202334076 A TW 202334076A TW 111146176 A TW111146176 A TW 111146176A TW 111146176 A TW111146176 A TW 111146176A TW 202334076 A TW202334076 A TW 2023340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rethane
meth
acrylate
diol
m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6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牧人
鈴木千登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4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407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 C08F29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 C08F299/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from 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81Unsaturated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可藉由使其硬化而獲得伸長率、柔軟性及彎折性優異且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優異的硬化物。本發明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以式(1)表示,且其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16000~60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與Mn之比(Mw/Mn)為1.0~1.2,胺甲酸酯基之質量相對於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總質量的比率為0.18~0.73質量%。 R 2-NHC(=O)O-R 1-OC(=O)NH-R 3…(1) (式中,R 1係從二醇之1分子去除2個羥基後之殘基,該二醇係選自聚醚二醇、聚酯二醇及聚碳酸酯二醇;R 2及R 3分別獨立為從單異氰酸酯去除異氰酸酯基後之殘基,該單異氰酸酯係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甲基)丙烯醯氧基者)。

Description

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本發明涉及適於接著劑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其製造方法、包含前述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硬化性組成物以及其硬化物。
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藉由作為單體使用,可獲得柔軟性或韌性、耐衝擊性、接著性等各種特性優異之機能性高分子,由此來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一作為單體來說廣用性高的化合物。舉其用途之一例,係可作為影像顯示裝置之觸控面板周邊等要求耐衝擊性之處的接著劑成分來利用。
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合成方法一般為下述方法:使異氰酸酯基末端預聚物與具有羥基及(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化合物(例如丙烯酸2-羥乙酯等)進行反應。又,亦已知有一合成方法係使多元醇與具有異氰酸酯基及(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化合物進行反應。
以該等合成方法而得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其原料之多元醇的種類會大幅影響將該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單體使用而得之硬化物的特性差異。
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一種(甲基)丙烯醯基改質聚醚(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係使用數量平均分子量為3000~15000之聚醚多元醇作為多元醇,且使該聚醚多元醇與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異氰酸酯進行反應而得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62705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另外,對於撓性顯示器或折疊式器件等具有會以面來進行彎折之結構的器件係要求具有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
專利文獻1中具體記載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數量平均分子量高達15500,此種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雖可獲得衝擊吸收性優異之硬化物,卻無法獲得良好之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
本發明係有鑑於所述狀況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該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藉由硬化,可獲得伸長率、柔軟性及彎折性優異且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優異的硬化物。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係基於以下所發現之情事:藉由具有源自預定二醇之構成的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而得之硬化物,其殘留應變小,而對彎折展現良好的形狀回復性。
本發明提供以下手段。 [1]一種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以下述式(1)表示,且其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16000~60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與數量平均分子量(Mn)之比(Mw/Mn)為1.0~1.2,胺甲酸酯基之質量相對於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總質量的比率為0.18~0.73質量%; R 2-NHC(=O)O-R 1-OC(=O)NH-R 3…(1) 式(1)中,R 1係從二醇之1分子去除2個羥基後之殘基,該二醇係選自聚醚二醇、聚酯二醇及聚碳酸酯二醇;R 2及R 3分別獨立為從單異氰酸酯去除異氰酸酯基後之殘基,該單異氰酸酯係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甲基)丙烯醯氧基者。 [2]如[1]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係前述二醇與前述單異氰酸酯之胺甲酸酯化反應產物,且前述二醇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為16000以上。 [3]如[1]或[2]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前述二醇為聚醚二醇。 [4]如[1]至[3]中任一項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前述聚醚二醇具有氧伸烷基作為結構單元,且總氧伸烷基100質量%中,氧伸丙基為50質量%以上。
[5]一種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製造方法,係獲得二醇1莫耳份與單異氰酸酯2莫耳份行胺甲酸酯化反應而成之反應產物;前述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16000~60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與數量平均分子量(Mn)之比(Mw/Mn)為1.0~1.2,胺甲酸酯基之質量相對於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總質量的比率為0.18~0.73質量%;且前述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以下述式(1)表示: R 2-NHC(=O)O-R 1-OC(=O)NH-R 3…(1) 式(1)中,R 1係從二醇之1分子去除2個羥基後之殘基,該二醇係選自聚醚二醇、聚酯二醇及聚碳酸酯二醇;R 2及R 3分別獨立為從單異氰酸酯去除異氰酸酯基後之殘基,該單異氰酸酯係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甲基)丙烯醯氧基者。 [6]如[5]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二醇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為16000以上。 [7]如[5]或[6]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二醇為聚醚二醇。 [8]如[5]至[7]中任一項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聚醚二醇具有氧伸烷基作為結構單元,且總氧伸烷基100質量%中,氧伸丙基為50質量%以上。
[9]一種硬化性組成物,包含如[1]至[4]中任一項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10]如[9]之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前述硬化性組成物中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為50質量%以上。 [11]如[9]或[10]之硬化性組成物,其為接著劑。 [12]一種硬化物,係使如[9]至[11]中任一項之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而成者。 [13]一種物品,具備如[12]之硬化物。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可藉由使其硬化而獲得伸長率、柔軟性及彎折性優異且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優異的硬化物。 因此,本發明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可有效用於接著劑、塗料之中塗層、印墨黏結劑等用途上,該等用途可對應於例如撓性顯示器或折疊式器件等之彎折部分。
將本說明書中之用語及表記的定義及意義顯示於下。 「(甲基)丙烯醯氧基」係丙烯醯氧基及甲基丙烯醯氧基之總稱。同樣地,「(甲基)丙烯酸」係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之總稱,而「(甲基)丙烯酸酯」係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之總稱。 數量平均分子量(Mn)及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根據使用標準聚苯乙烯試料作成之檢量曲線,以凝膠滲透層析術(GPC)測定所求得之以聚苯乙烯換算之分子量。 胺甲酸酯鍵濃度係表示胺甲酸酯基之質量相對於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總質量的比率,視作反應原料之異氰酸酯化合物之異氰酸酯基全數(x莫耳)形成胺甲酸酯鍵(式量59),乃為藉由x×59/(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質量)×100之式算出之值(單位:質量%)。 「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係由56100×(1分子中之羥基數)/(羥值[mgKOH/g])之式算出之值。羥值係藉由遵循JIS K 1557:2007之測定求出。 黏度係在25℃下以E型黏度計測定之值。 「NCO指數」係以百分率表示異氰酸酯化合物之異氰酸酯基相對於多元醇之羥基的當量比的值。
[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本發明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以下述式(1)表示,且其Mn為16000~60000,Mw與Mn之比(Mw/Mn)為1.0~1.2,胺甲酸酯鍵濃度為0.18~0.73質量%。 R 2-NHC(=O)O-R 1-OC(=O)NH-R 3…(1) 式(1)中,R 1係從二醇之1分子去除2個羥基後之殘基,該二醇係選自聚醚二醇、聚酯二醇及聚碳酸酯二醇。R 2及R 3分別獨立為從單異氰酸酯去除異氰酸酯基後之殘基,該單異氰酸酯係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甲基)丙烯醯氧基者。
吾等認為所述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具有源自高分子量之二醇的骨架,且分子量分布狹窄,因此將其作為單體而得之硬化物容易形成均一之交聯網絡。因此,可獲得下述硬化物:其拉伸伸長率大,儲存剪切彈性模數及殘留應變小,伸長率、柔軟性及彎折性優異,且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優異。
本發明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以前述式(1)表示之化合物。 由迅速聚合的觀點來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宜為胺甲酸酯丙烯酸酯。
(R 1) 式(1)中,R 1係從二醇之1分子去除2個羥基後之殘基,該二醇係選自聚醚二醇、聚酯二醇及聚碳酸酯二醇。 從藉由該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而得之硬化物在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的觀點來看,前述二醇宜為聚醚二醇。
<聚醚二醇> 聚醚二醇宜為具有2個羥基且具有氧伸烷基作為結構單元之聚合物。聚醚二醇可使具有環狀醚結構之化合物對具有2個活性氫之引發劑開環聚合而得。又,亦可使用市售物。
氧伸烷基宜為包含碳原子數1~14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伸烷基者,且碳原子數為2~4較佳。氧伸烷基可為單獨1種,亦可包含有2種以上。 具體而言,氧伸烷基宜為選自氧伸乙基、氧伸丙基及氧四亞甲基中之1種以上,較宜包含氧伸丙基。由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硬化物的柔軟性容易變良好這點來看,總氧伸烷基100質量%中,氧伸丙基宜為50質量%以上,較宜為60~100質量%,更宜為80~100質量%,又更宜為100質量%。 此外,總氧伸烷基中之氧伸丙基的含有比率係視作對應於下述者:在合成聚醚二醇時,氧化丙烯相對於構成氧伸烷基之來源原料合計摻混量100質量份的摻混質量份。
具有環狀醚結構之化合物可列舉例如:氧化乙烯、氧化丙烯、1,2-氧化丁烯、2,3-氧化丁烯、甲基環氧丙基醚、丁基環氧丙基醚、2-乙基己基環氧丙基醚、月桂基環氧丙基醚、己基環氧丙基醚、四氫呋喃。 該等中,宜為氧化乙烯、氧化丙烯。
引發劑中具有活性氫之基可舉例如羥基、羧基、具有鍵結於氮原子之氫原子的胺基。該等中,宜為羥基,較宜為醇性羥基。 具有2個活性氫之引發劑可列舉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三乙二醇、三丙二醇、聚氧伸烷基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等甘醇類;雙酚A、雙酚F、雙酚AD等雙酚類;兒茶酚、間苯二酚、氫醌等二羥基苯類;甲胺、乙胺、丙胺、丁胺等一級胺類。該等中,宜為甘醇類。
開環聚合例如可使用以下公知之觸媒來進行:氫氧化鉀等鹼觸媒、使有機鋁化合物與卟啉反應而得之錯合物等過渡金屬化合物-卟啉錯合物觸媒、複合金屬氰化物錯合物觸媒、由膦氮烯化合物構成之觸媒等。該等觸媒中,由可獲得分子量分布狹窄之聚醚二醇來看,宜為複合金屬氰化物錯合物(DMC)觸媒。複合金屬氰化物錯合物可使用公知之化合物,可舉例如以三級丁醇為配位基之六氰基鈷酸鋅錯合物。 藉由使用DMC觸媒之開環聚合來製造聚醚二醇可以公知之方法進行,例如可應用國際公開第2003/062301號、國際公開報第2004/067633號、日本專利特開2004-26977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15786號公報、國際公開第2013/065802號、日本專利特開2015-10162號公報中記載之製造方法。
<聚酯二醇> 聚酯二醇例如可使用以二元酸與甘醇之聚縮合、或ε-己內酯等環狀酯之開環聚合等公知之製造方法而得者。又,亦可使用市售物。
二元酸可列舉例如:琥珀酸、己二酸、馬來酸、延胡索酸等脂肪族二元酸;1,4-環己烷二甲酸等脂環式二元酸;酞酸、異酞酸、對酞酸等芳香族二元酸及該等之酸酐。二元酸可為單獨1種,亦可為2種以上。
甘醇可列舉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三乙二醇、三丙二醇、聚氧伸烷基二醇。甘醇可為單獨1種,亦可為2種以上。
<聚碳酸酯二醇> 聚碳酸酯二醇例如可使用以甘醇與碳酸酯化合物之聚縮合等公知之製造方法而得者。又,亦可使用市售物。
甘醇之具體例可舉與製造上述聚酯二醇所使用之甘醇相同者。甘醇可為單獨1種,亦可為2種以上。
碳酸酯化合物可列舉例如: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伸乙酯、碳酸三亞甲酯、碳酸丙烯酯、碳酸1,2-丁烯酯、碳酸新伸戊酯。碳酸酯化合物可為單獨1種,亦可為2種以上。
(R 2及R 3) 式(1)中,R 2及R 3分別獨立為從單異氰酸酯去除異氰酸酯基後之殘基,該單異氰酸酯係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甲基)丙烯醯氧基者。 R 2及R 3可彼此相同,亦可不同。由有效率地合成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觀點來看,R 2及R 3宜相同。
具有(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單異氰酸酯宜為於具有異氰酸酯基之烴骨架上鍵結有1個以上(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甲基)丙烯醯氧基可為1個亦可為2個以上。 烴骨架宜為脂肪族烴基或脂環式烴基。脂肪族烴基或脂環式烴基之碳原子數宜為8以下,較宜為2~6,更宜為2~4。
具有(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單異氰酸酯可舉例如:異氰酸酯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2-異氰酸酯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1個(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化合物;1,1-(雙(甲基)丙烯醯氧甲基)乙基異氰酸酯、1,1-(雙(甲基)丙烯醯氧甲基)丙基異氰酸酯等具有2個(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化合物。市售物可舉「Karenz(註冊商標;以下省略表記)AOI」(2-異氰酸酯基乙基丙烯酸酯)、「KarenzMOI」(2-異氰酸酯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KarenzBEI」(1,1-(雙丙烯醯氧甲基)乙基異氰酸酯)(以上,昭和電工股份公司製)。
(數量平均分子量) 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Mn為16000~60000,宜為17000~55000,較宜為18000~50000。 Mn若在上述範圍內,該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硬化物便會成為伸長率良好、且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優異者。
又,Mw/Mn為1.0~1.2,宜為1.02~1.17,較宜為1.05~1.15。 Mw/Mn係表示分子量分布之分散度(廣度)的指標,Mw/Mn為1時表示單分散,愈接近1則意指分子量分布愈狹窄。 分子量分布若在上述範圍內,該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即便為Mn高至16000以上之高分子量,其黏度仍較低,且使用其之硬化性組成物在混合等作業時的處置性良好。又,該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硬化物會成為殘留應變小、容易形成均一之交聯網絡且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優異者。
(胺甲酸酯鍵濃度) 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胺甲酸酯鍵濃度為0.18~0.73質量%,宜為0.40~0.72質量%,較宜為0.55~0.70質量%。 胺甲酸酯鍵濃度若在上述範圍內,該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硬化物會成為伸長率良好且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優異者。
(黏度) 由處置容易性的觀點來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在室溫(25℃)下為液體,且在25℃下之黏度宜為50Pa・s以下,較宜為40Pa・s以下,更宜為30Pa・s以下。
(胺甲酸酯化反應) 本發明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以二醇1莫耳份與單異氰酸酯2莫耳份行胺甲酸酯化反應而成之反應產物來獲得。亦即,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式(1)中源自R 1之二醇與源自R 2及R 3之單異氰酸酯的反應產物。 由使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Mn在上述範圍內的觀點來看,前述二醇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宜為16000以上,較宜為16500~60000,更宜為17000~55000。
胺甲酸酯化反應可以公知之方法進行,通常係混合二醇及單異氰酸酯,並在氮氣或非活性氣體環境下使用胺甲酸酯化觸媒來進行。 胺甲酸酯化觸媒可列舉例如:二月桂酸二丁錫、二月桂酸二辛錫、二辛酸二丁錫、2-乙基己酸錫等有機錫化合物;乙醯丙酮鐵、氯化鐵等鐵化合物;2-乙基己酸鉛等鉛化合物;2-乙基己酸鉍等鉍化合物;三乙胺、三伸乙二胺等三級胺。該等中,宜為有機錫化合物、2-乙基己酸鉛、2-乙基己酸鉍。胺甲酸酯化觸媒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相對於反應物之二醇100質量份,胺甲酸酯化觸媒之使用量宜為0.001~1質量份,較宜為0.002~0.5質量份,更宜為0.005~0.1質量份。 胺甲酸酯化反應之反應溫度宜為20~100℃,較宜為30~90℃,更宜為40~80℃。
[硬化性組成物] 本發明硬化性組成物包含上述本發明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在硬化性組成物中,宜摻混聚合引發劑、及視需要摻混其他成分。 由獲得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優異之硬化物的觀點來看,硬化性組成物中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宜為50質量%以上,較宜為70質量%以上且小於100質量%,更宜為80質量%以上且小於100質量%。 硬化性組成物中之各摻混成分宜均一混合,例如可使用自轉公轉式攪拌脫泡裝置、均質機、行星式混合機、3支輥磨機、珠磨機等公知之混合裝置來混合。各摻混成分可同時混合,亦可藉由逐次添加來混合。
(聚合引發劑) 聚合引發劑宜為自由基聚合引發劑,可為光聚合引發劑亦可為熱聚合引發劑,且可使用公知者。 由聚合反應之控制容易性的觀點來看,光聚合引發劑宜為可藉由波長380nm以下之紫外線照射來使用者;又,熱聚合引發劑宜為可藉由在50~120℃之範圍內之加熱來使用者。
光聚合引發劑可列舉例如: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羥基-2-甲基苯丙酮、二乙氧基苯乙酮、1-(4-異丙苯基)-2-羥基-2-甲基丙酮、1-(4-十二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酮、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丙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福林基丙酮、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異丙基醚、苯偶姻正丁基醚、苯偶姻苯基醚、苄基二甲基縮酮、二苯基酮、苯甲醯苯甲酸、苯甲醯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基酮-4-甲氧基二苯基酮、9-氧硫𠮿、2-氯9-氧硫𠮿、2-甲基9-氧硫𠮿、2,4-二甲基9-氧硫𠮿、異丙基9-氧硫𠮿、2,4-二氯9-氧硫𠮿、2,4-二乙基9-氧硫𠮿、2,4-二異丙基9-氧硫𠮿、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苯基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膦氧化物、苯基乙醛酸甲酯、二苯乙二酮(benzil)、樟腦醌。光聚合引發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熱聚合引發劑可舉例如:偶氮化合物;過氧化氫、二烷基過氧化物、過氧化酯、二醯基過氧化物、過氧二碳酸酯、過氧縮酮、過氧化酮等有機過氧化物,具體上可列舉:偶氮雙異丁腈、苯甲醯基過氧化物、三級丁基過氧基-2-乙基己酸酯、2,5-二甲基-2,5-二(2-乙基己醯基)過氧基己烷、三級丁基過氧基苯甲酸酯、三級丁基過氧化物、氫過氧化異丙苯、二異丙苯基過氧化物、二-三級丁基過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丁基過氧基己烷、2,4-二氯苯甲醯基過氧化物、1,4-二(2-三級丁基過氧基異丙基)苯、1,1-雙(三級丁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甲基乙基酮過氧化物、1,1,3,3-四甲基丁基過氧基-2-乙基己酸酯。熱聚合引發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由適度之聚合速度的觀點來看,相對於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100質量份,硬化性組成物中之聚合引發劑的含量宜為0.001~20質量份,較宜為0.01~10質量份,更宜為0.1~7質量份。
對硬化性組成物照射光來獲得硬化物時,可因應摻混之光聚合引發劑的光吸收能來適當設定光源,例如可使用以下裝置作為光源:紫外線發光二極體(LED)、低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水銀氙燈、金屬鹵素燈、鎢絲燈、弧光燈、準分子燈、準分子雷射、半導體雷射、YAG雷射、雷射與非線性光學晶體組合而成之雷射系統、高頻誘發紫外線產生裝置。累積光量例如設為0.01~50J/cm 2左右。 由硬化物之物性之穩定化的觀點來看,亦可於光照射後進一步施行加熱處理。通常加熱溫度係設為40~200℃左右,加熱時間係設為1分鐘~15小時左右。又,藉由在室溫(15~25℃左右)下靜置1~48小時左右,亦可將硬化物之物性穩定化。
對硬化性組成物施行加熱處理來獲得硬化物時,通常加熱溫度係設為40~250℃左右,加熱時間係設為5分鐘~24小時左右。加熱溫度高時宜縮短加熱時間,而加熱溫度低時宜增長加熱時間。
(其他成分) 因應良好之處置性或其用途,硬化性組成物除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聚合引發劑外亦可包含有其他成分。其他成分可列舉例如:本發明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以外之其他單體成分、觸媒、顏料或染料等著色劑、矽烷耦合劑、賦黏樹脂、抗氧化劑、光穩定化劑、金屬去活性化劑、防鏽劑、抗老化劑、吸濕劑、抗水解劑、消泡劑、填充材。又,亦可包含有溶劑。硬化性組成物中之該等其他成分可以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的含量來摻混。
其他單體成分為可與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之化合物,可舉例如:本發明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以外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含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含胺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酯。其他單體成分可為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包含本發明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硬化性組成物適於例如接著劑、塗料之中塗層、印墨黏結劑之用途,尤其由該硬化性組成物之硬化物具有優異之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來看,適於與撓性顯示器或折疊式器件等之彎折部分對應的接著劑。
[硬化物] 本發明硬化物係使包含上述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而成者,其拉伸伸長率大,儲存剪切彈性模數及殘留應變小,伸長率、柔軟性及彎折性優異,且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優異。 因此,根據本發明,可於如上述之用途發揮該等特性,由此,可適宜提供具備本發明硬化物之塗裝物、印刷品、接著體等各種物品,尤其可適宜提供撓性顯示器或折疊式器件等之具備彎折部分的物品。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來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不受下述實施例所限,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
[原料化合物] 實施例中使用之各種原料化合物的詳細內容如下。 ・DMC-TBA:六氰基鈷酸鋅-三級丁醇錯合物 ・PPG(1):聚丙二醇;「EXCENOL(註冊商標) 1020」,AGC股份公司製,羥值112.2mgKOH/g,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1000 ・AOI:2-丙烯醯氧基乙基異氰酸酯;「Karenz(註冊商標)AOI」,昭和電工股份公司製 ・異佛酮二異氰酸酯:「Desmodur(註冊商標) I」,Sumika Covestro Urethane Co.,Ltd.製 ・丙烯酸2-羥乙酯;東京化成工業股份公司製 ・2,5-二-三級丁氫醌;東京化成工業股份公司製,抗氧化劑 ・PPG(2):聚丙二醇;「EXCENOL(註冊商標) 2020」,AGC股份公司製,羥值56.1mgKOH/g,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2000 ・光聚合引發劑:苯基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膦氧化物;「Irgacure(註冊商標) 819」,BASF公司製
[測定方法] 下述合成例及製造例中之各種物性的測定方法如下。 (羥值) 羥值係遵循JIS K1557-1:2007之B法(電位差自動滴定法)來測定。
(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 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係從藉由上述測定出之羥值(單位:mgKOH/g)藉由下述式算出(氫氧化鉀之分子量56.1)。 (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56.1×1000×(1分子中之羥基數)/(羥值) 此外,1分子中之羥基數係視作合成二醇所用之引發劑的1分子中之羥基數。
(數量平均分子量(Mn)及重量平均分子量(Mw)) 胺甲酸酯丙烯酸酯之Mn及Mw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術(GPC)以下述測定條件測定(以聚苯乙烯換算),分子量分布(Mw/Mn)係由該等之值算出。 <測定條件> ・使用機器:「HLC-8320GPC」,Tosoh股份公司製 ・使用管柱:以直列連結下述2種管柱 「TSKgel(註冊商標) SuperHM-H」,Tosoh股份公司製,2支 「TSKgel(註冊商標) SuperH2000」,Tosoh股份公司製,1支 ・管柱溫度:40℃ ・檢測器:示差折射率(RI)檢測器 ・溶析液:四氫呋喃 ・流速:0.8mL/分鐘 ・試料濃度:0.5質量% ・試料注入量:100µL ・標準試料:聚苯乙烯
(胺甲酸酯鍵濃度) 胺甲酸酯丙烯酸酯中之胺甲酸酯鍵濃度係視作反應原料之異氰酸酯化合物之異氰酸酯基全數(x莫耳)形成胺甲酸酯鍵(式量59),藉由下述式算出。 (胺甲酸酯鍵濃度[質量%]=x×59/(胺甲酸酯丙烯酸酯之質量)×100
(異氰酸酯基含量) 異氰酸酯基(NCO)含量係藉由遵循JIS K 1603-1:2007之A法的方法,利用指示劑滴定法進行逆滴定來定量。
[二醇之合成] (合成例1) 於具備攪拌機及氮導入管之耐壓反應器中饋入0.2g之DMC-TBA及400g之作為引發劑之PPG(1),在氮氣環境下,在130℃下以恆定速度耗時7小時投入7200g之氧化丙烯(以下簡稱為「PO」)。確認耐壓反應器之內壓停止下降,而獲得二醇(1)(PPG:羥值6.4mgKOH/g,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17500)。
(合成例2) 在合成例1中,將PO之投入量設為6020g,除此之外依與合成例1相同方式而獲得二醇(2)(PPG:羥值7.5mgKOH/g,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15000)。
(合成例3) 在合成例1中,將PO之投入量設為3880g,除此之外依與合成例1相同方式而獲得二醇(3)(PPG:羥值11.2mgKOH/g,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10000)。
[胺甲酸酯丙烯酸酯之製造] (製造例1) 於具備攪拌機及氮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饋入200g之二醇(1)及3.22g之AOI(NCO指數100),在2-乙基己酸鉍16mg(相對於二醇(1)100質量份為0.008質量份)之存在下,在70℃下使其反應3小時。接著,添加60mg(相對於多元醇(1)100質量份為0.03質量ppm)之2,5-二-三級丁氫醌,而獲得胺甲酸酯丙烯酸酯(1)。
(製造例2) 在製造例1中,使用二醇(2)來取代二醇(1),除此之外依與製造例1相同方式而獲得胺甲酸酯丙烯酸酯(2)。
(製造例3) 於具備攪拌機及氮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饋入200g(0.02莫耳)之二醇(3)與8.9g(0.04莫耳)之異佛酮二異氰酸酯,在2-乙基己酸鉍16mg(相對於二醇(3)100質量份為0.008質量份)之存在下,在80℃下使其反應。確認異氰酸酯基含量到達理論值(0.81質量%)後,添加4.6g(0.04莫耳)之丙烯酸2-羥乙酯,使其反應至NCO含量達0質量%為止。接著,添加60mg(相對於二醇(3)100質量份為0.03質量ppm)之2,5-二-三級丁氫醌,而獲得胺甲酸酯丙烯酸酯(3)。
(製造例4) 在製造例3中,使用PPG(2)來取代二醇(3),除此之外依與製造例3相同方式而獲得胺甲酸酯丙烯酸酯(4)。
將胺甲酸酯丙烯酸酯(1)~(4)之Mn、Mw/Mn及胺甲酸酯鍵濃度統整顯示於下述表1。
[硬化性組成物及其硬化物之製造] (例1~4) 分別使用製造例1~4中所得之胺甲酸酯丙烯酸酯(1)~(4)來製造硬化性組成物及其硬化物,並進行下述項目之測定評估。 硬化性組成物係於胺甲酸酯丙烯酸酯100質量份中混合光聚合引發劑0.3質量份而調製。 將測定評估結果顯示於表1。例1為實施例,例2~4為比較例。
[評估項目] (黏度) 以E型黏度計(「RE85U」,東機產業股份公司製,25℃)測定胺甲酸酯丙烯酸酯之黏度。 黏度若為30Pa・s以下,在製造硬化性組成物及其硬化物時便容易處置。將黏度為30Pa・s以下之情況評估為「A」,將大於30Pa・s之情況評估為「B」,於表1顯示評估。
(拉伸伸長率) 使用灑佈器將硬化性組成物塗敷於經聚矽氧脫模處理之PET膜的脫模面上,使厚度成為約100µm。接著,在氮氣環境下藉由輸送帶型UV照射機(股份公司ORC製作所製;水銀氙燈,照度100mW/cm 2,累積光量3J/cm 2)使其硬化,而製作出拉伸試驗用試驗體。 按JIS K 7311:1995,藉由拉伸試驗機(TENSILON萬能試驗機「RTG-1310」,股份公司A&D製;拉伸速度300mm/分鐘)進行試驗體之拉伸試驗,測定拉伸伸長率。 拉伸伸長率愈大,硬化物之伸長率愈良好。將拉伸伸長率為250%以上之情況評估為「A」,將小於250%之情況評估為「B」,於表1顯示評估。
(儲存剪切彈性模數) 使硬化性組成物夾持於鈉鈣玻璃製載台與測定用轉軸(「DISPOSABLE PLATE D-PP20/AL/S07」,Anton Paar公司製)之寬度0.2mm的間隙中。在氮氣環境下且在35℃下,藉由設置於載台下部之水銀氙燈(「Spot Cure(註冊商標) SP-9」,USHIO電機股份公司製;照度100mW/cm 2)照射紫外線300秒鐘,而獲得硬化性組成物之硬化物試料。此外,使硬化性組成物硬化時,為了不於轉軸之法線方向產生應力,而將轉軸之位置調整成自動追隨。 一邊照射紫外線一邊藉由流變儀(「Physica MCR301」,Anton Paar公司製;施加1%動態剪切應變)測定硬化物試料之儲存剪切彈性模數。 儲存剪切彈性模數愈小,可謂硬化物愈柔軟且彎折性愈良好。將硬化物之儲存剪切彈性模數為700kPa以下之情況評估為「A」,將大於700kPa之情況評估為「B」,於表1顯示評估。
(殘留應變) 對與儲存剪切彈性模數之測定用硬化物試料相同的硬化物試料施加2%動態剪切應變30分鐘後,去除應變。藉由流變儀(「Physica MCR301」,Anton Paar公司製)測定去除應變30分鐘後之殘留應變。殘留應變係將施加動態剪切應變之前設為應變0%(基準)。 殘留應變愈小,可謂在去除對硬化物之外力後形狀之回復性亦愈發良好。將硬化物之殘留應變為0.1%以下之情況評估為「A」,將大於0.1%之情況評估為「B」,於表1顯示評估。
[表1]
如由表1所示之評估結果可知,本發明胺甲酸酯丙烯酸酯(例1)為低黏度,且處置時之作業性良好。又,包含本發明胺甲酸酯丙烯酸酯(例1)之硬化性組成物的硬化物其拉伸伸長率大,且儲存剪切彈性模數及殘留應變小,因此可謂其伸長率、柔軟性及彎折性優異,且彎折時之形狀回復性優異。
(無)

Claims (13)

  1. 一種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以下述式(1)表示,且其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16000~60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與數量平均分子量(Mn)之比(Mw/Mn)為1.0~1.2,胺甲酸酯基之質量相對於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總質量的比率為0.18~0.73質量%; R 2-NHC(=O)O-R 1-OC(=O)NH-R 3…(1) 式(1)中,R 1係從二醇之1分子去除2個羥基後之殘基,該二醇係選自聚醚二醇、聚酯二醇及聚碳酸酯二醇; R 2及R 3分別獨立為從單異氰酸酯去除異氰酸酯基後之殘基,該單異氰酸酯係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甲基)丙烯醯氧基者。
  2. 如請求項1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係前述二醇與前述單異氰酸酯之胺甲酸酯化反應產物,且前述二醇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為16000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前述二醇為聚醚二醇。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前述聚醚二醇具有氧伸烷基作為結構單元,且總氧伸烷基100質量%中,氧伸丙基為50質量%以上。
  5. 一種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製造方法,係獲得二醇1莫耳份與單異氰酸酯2莫耳份行胺甲酸酯化反應而成之反應產物; 前述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數量平均分子量(Mn)為16000~60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與數量平均分子量(Mn)之比(Mw/Mn)為1.0~1.2,胺甲酸酯基之質量相對於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總質量的比率為0.18~0.73質量%;且前述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以下述式(1)表示: R 2-NHC(=O)O-R 1-OC(=O)NH-R 3…(1) 式(1)中,R 1係從二醇之1分子去除2個羥基後之殘基,該二醇係選自聚醚二醇、聚酯二醇及聚碳酸酯二醇; R 2及R 3分別獨立為從單異氰酸酯去除異氰酸酯基後之殘基,該單異氰酸酯係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甲基)丙烯醯氧基者。
  6. 如請求項5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二醇以羥值換算之分子量為16000以上。
  7. 如請求項5或6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二醇為聚醚二醇。
  8. 如請求項5至7中任一項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聚醚二醇具有氧伸烷基作為結構單元,且總氧伸烷基100質量%中,氧伸丙基為50質量%以上。
  9. 一種硬化性組成物,包含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10. 如請求項9之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前述硬化性組成物中之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為50質量%以上。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硬化性組成物,其為接著劑。
  12. 一種硬化物,係使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之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而成者。
  13. 一種物品,具備如請求項12之硬化物。
TW111146176A 2021-12-09 2022-12-01 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TW2023340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00201 2021-12-09
JP2021-200201 2021-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4076A true TW202334076A (zh) 2023-09-01

Family

ID=86730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6176A TW202334076A (zh) 2021-12-09 2022-12-01 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34076A (zh)
WO (1) WO202310614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9563B2 (ja) * 1999-12-09 2008-01-09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ー被覆用樹脂組成物及び光ファイバー若しくはユニット
JP2007254705A (ja) * 2005-09-29 2007-10-04 Toray Ind Inc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用部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EP2479197B1 (en) * 2009-09-18 2015-07-15 DIC Corporation Actinic-radiation-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and cured products and films thereof
JP2012145751A (ja) * 2011-01-12 2012-08-02 Nippon Shokubai Co Ltd 光学用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及び表示装置
JP5738641B2 (ja) * 2011-03-25 2015-06-24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光学用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及び表示装置
JP2014152324A (ja) * 2013-02-14 2014-08-25 Nippon Shokubai Co Ltd 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堰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6144A1 (ja) 2023-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51094B2 (ja) ウレタン(メタ)アクリレートオリゴ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得られるシート
US6713525B2 (en) Urethane (meth) acrylate oligomer,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and photocurable composition
JP5545296B2 (ja)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とその硬化物、樹脂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法、及び表示装置
CN106471031B (zh) 具有独特物理性质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合物
TWI580703B (zh) 可固化聚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組成物及方法
WO2012096111A1 (ja) ラジカル硬化性ホットメルト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用成形体
US7109252B2 (en) TMXDI-based oligomer and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it
US6770685B1 (en) Resin composition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ber ribbon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resin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ber ribbon using the same
CN111386325A (zh) 聚硅氧烷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和光学透明粘合剂组合物
TW201500392A (zh)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使用其之積層體與其製造方法
WO2023078591A1 (en) Polyglycerin-based urethane (meth)acrylate
JP2009096996A (ja) 粘着剤用主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ウレタン樹脂系粘着剤製造用組成物、ならびにウレタン樹脂系粘着剤の製造方法
TWI595016B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水性樹脂組成物、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水性塗料、及以該塗料塗覆之物品
TW202108652A (zh) (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化寡聚物及製備與使用此寡聚物之方法
JP3345931B2 (ja) 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ー
JP2017048301A (ja) ウレタン(メタ)アクリレート、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TW202334076A (zh) 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JP2019059918A (ja) 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TW202334075A (zh) 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JP2004196965A (ja) ウレタン(メタ)アクリレート系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
JP2006089627A (ja)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塗料
WO2010008201A2 (en) Uv-curable coating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water resistance and optical fiber using the same
CN112876615A (zh) 一种3d打印光固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230076768A (ko)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JP4673281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非水性樹脂組成物、紫外線硬化型非水性樹脂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