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3653A - 窗開閉系統 - Google Patents

窗開閉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3653A
TW202323653A TW111133931A TW111133931A TW202323653A TW 202323653 A TW202323653 A TW 202323653A TW 111133931 A TW111133931 A TW 111133931A TW 111133931 A TW111133931 A TW 111133931A TW 202323653 A TW202323653 A TW 2023236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plate
rotating
torsion spring
wi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3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石守
平塚鉄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翁令司Eco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翁令司Eco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翁令司Eco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3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365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2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gravity-actuated, e.g. by use of counterweigh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 E05F1/14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with double-acting springs, e.g. for closing and opening or checking and closing no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1/00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 E05F11/02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for wings in general, e.g. fanlights
    • E05F11/04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for wings in general, e.g. fanlights with cords, chains or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34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with only one kind of movement
    • E06B3/38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with only one kind of movement with a horizontal axis of rotation at the top or bottom of the ope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窗開閉系統,可減輕窗本體關閉時作用之操作荷重,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即可容易地將開啟之窗本體關閉。窗開閉系統的旋轉機構包含旋轉桿、高窗用操作器、滾筒及第一扭力彈簧,該旋轉桿可旋轉地設置於該窗框且於橫向延伸,該高窗用操作器使該旋轉桿旋轉,該滾筒隨著該旋轉桿旋轉,輸出該旋繞條並捲取該旋繞條,該第一扭力彈簧設置於該旋轉桿,且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的情況下,展現往扭轉之相反方向與扭轉之角度成比例的扭矩。該窗開閉系統中,該旋轉桿往輸出該旋繞條之方向旋轉時,該第一扭力彈簧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該第一扭力彈簧展現捲取扭矩,藉由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該等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的情況下,作用於該旋轉桿之旋轉負荷被該捲取扭矩減輕。

Description

窗開閉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窗開閉系統。
已知一種排煙窗開閉裝置,對於設在開閉排煙窗且總是欲推開窗本體之阻尼器的力量,將線捲繞在固定住線之一方且設於窗本體(隔板)之滑輪,將該線的另一方捲繞在設於既定高度之握把操作箱,藉此使窗本體為關閉狀態,另藉由將捲繞在該握把操作箱之線的捲繞解開,來使窗本體打開(參照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第2016-102388號)。
此排煙窗開閉裝置係除了握把操作箱以外另設置緊急時用排煙窗開啟裝置,係不需使另一方捲繞在握把操作箱之線的捲繞解開,即可固定或解除線之一方。排煙窗開閉裝置中,設置緊急時用排煙窗開啟裝置專用的煙霧偵測器,藉由該煙霧偵測器的偵測訊號,解除緊急時用排煙窗開啟裝置中之線的固定,於緊急時自動地開啟窗本體。
該專利文獻1揭示之排煙窗開閉裝置的窗本體(隔板)具有旋轉端部、自由端部與第一及第二側部,旋轉端部可旋轉地連結至窗框的下方框,自由端部係由旋轉端部往上方隔開且與旋轉端部相對,第一及第二側部係於橫向隔開且相對。排煙窗開閉裝置在窗本體開啟時,藉由氣壓阻尼器之施力,窗本體的自由端部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窗本體被開啟。將開啟之窗本體關閉的情況下,使窗本體的自由端部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
窗本體係由樹脂窗框、鋁窗框或鋁樹脂複合窗框製作,具有相當程度的重量,自由端部往上方旋繞時(窗本體關閉時)由於窗本體的本身重量(重量)與氣壓制動器之施力會作用,故窗本體關閉時操作荷重產生作用,不僅窗本體之關閉操作需要相當程度的力量,且必須將握把旋轉數次,將全開之開啟狀態的窗本體完全關閉為止會需要勞力及時間。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窗開閉系統,可減輕窗本體關閉時作用之操作荷重,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即可容易地將開啟之窗本體關閉。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係提供一種窗開閉系統,可在開啟窗本體之初始動作時順利地使窗本體旋繞,不需要勞力及時間即可容易地關閉窗本體。
解決上述問題之本發明的前提係一種窗開閉系統,具備:窗本體,具有旋轉端部及自由端部,該自由端部以可旋轉地設置於窗框之該旋轉端部為中心,於上下方向旋繞;旋繞條,連結於該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使該窗本體由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並使該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及旋轉機構,使該旋繞條往一方向輸出,使該窗本體由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或者,使該旋繞條往另一方向捲取,使該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
上述前提之發明的特徵,係該旋轉機構包含旋轉桿、旋轉力賦予手段、滾筒及第一扭力彈簧,該旋轉桿可旋轉地設置於該窗框且於橫向延伸,該旋轉力賦予手段使該旋轉桿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該滾筒設置於該旋轉桿且連結該旋繞條,隨著該旋轉桿旋轉,輸出該旋繞條並捲取該旋繞條,該第一扭力彈簧設置於該旋轉桿,且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的情況下,展現往扭轉之相反方向與扭轉之角度成比例的扭矩,該窗開閉系統中,該旋轉桿往輸出該旋繞條之方向旋轉時,該第一扭力彈簧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該第一扭力彈簧往該滾筒捲繞該旋繞條之方向展現捲取扭矩,藉由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該滾筒之旋轉係往該旋繞鏈之捲取方向被施力,該等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的情況下,作用於該旋轉桿之旋轉負荷被該捲取扭矩減輕。
本發明之一例示,係該窗開閉系統中,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矩被調整為該窗本體的自由端部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該窗本體由關閉狀態開啟,開啟該窗本體時,藉由該窗本體的本身重量,該自由端部自動地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
本發明之其他例示,係該窗開閉系統中,使該旋繞條往另一方向捲取,使該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時,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轉還原,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消失。
本發明之其他例示,係該窗開閉系統中,使該旋繞條往另一方向捲取,使該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時,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轉還原,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消失後,該第一扭力彈簧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在該窗本體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下,該第一扭力彈簧往該滾筒輸出該旋繞條之方向展現輸出扭矩,藉由該第一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該滾筒之旋轉係往該旋繞條之輸出方向被施力,該第一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係於使該窗本體由全關之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作用。
本發明之其他例示,係該窗開閉系統中,經過該初始動作後的時間點,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轉還原,該第一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消失,由經過該初始動作後的時間點,該旋轉桿往輸出該旋繞條之方向旋轉時,該第一扭力彈簧往捲繞方向或與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該第一扭力彈簧往該滾筒捲取該旋繞條之方向展現捲取扭矩,藉由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該滾筒之旋轉係往該旋繞條之捲繞方向被施力。
本發明之其他例示,係該旋轉機構包含第二扭力彈簧,該第二扭力彈簧設置於該旋轉桿,且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的情況下,展現往扭轉之相反方向與扭轉之角度成比例的扭矩,該窗開閉系統中,該旋轉桿往捲取該旋繞條之方向旋轉,使該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位置時,該第二扭力彈簧往該滾筒輸出該旋繞條之方向展現輸出扭矩,藉由該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該滾筒之旋轉係往該旋繞鏈之輸出方向被施力,該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係於使該窗本體由全關之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作用。
本發明之其他例示,係該旋轉機構包含該第二扭力彈簧的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該窗開閉系統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時,該旋轉桿僅以被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設定之次數旋轉後,該第二扭力彈簧開始扭轉。
本發明之其他例示,係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係由第一旋轉傳遞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形成,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設於該旋轉桿且被該旋轉桿之旋轉帶動而旋轉,該第二旋轉傳遞板係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的軸向鄰接配置,且設置於該第二扭力彈簧的一端部,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具有將其旋轉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之旋轉傳遞手段,該第二旋轉傳遞板具有接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的旋轉接受手段,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該旋轉桿旋轉時,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一邊旋轉,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由該旋轉傳遞手段經過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與第二旋轉傳遞板一併旋轉,該旋轉桿之旋轉傳遞至該第二扭力彈簧,該第二扭力彈簧開始扭轉。
本發明之其他例示,係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包含第一~第n旋轉板,該第一~第n旋轉板配置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與第二旋轉傳遞板之間,且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軸向鄰接,該第一~第n旋轉板具有接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的旋轉接受手段,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該旋轉桿旋轉時,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一邊旋轉,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由該旋轉傳遞手段經過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一旋轉板,接著,該第一~第n旋轉板之旋轉係由該第一旋轉板朝向該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以使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及該第一旋轉板一邊一併旋轉,該第一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由該第一旋轉板傳遞至第二旋轉板,接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及該第二旋轉板一邊一併旋轉,該第二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由該第二旋轉板傳遞至第三旋轉板,該旋轉桿之旋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朝向該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後,該第n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該第二旋轉傳遞板,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該第一~第n旋轉板及該二旋轉傳遞板一併旋轉,該旋轉桿之旋轉傳遞至該第二扭力彈簧,該第二扭力彈簧開始扭轉。
本發明之其他例示,係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的第一~第n旋轉板的片數,係依照該旋繞條相對於該滾筒之捲繞圈數來決定。
本發明之其他例示,係該旋轉機構包含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該窗開閉系統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關之關閉狀態往開啟位置旋繞時,該旋轉桿僅以被該扭轉圈數第二整機構設定之次數旋轉後,該第一扭力彈簧開始扭轉。
本發明之其他例示,係該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係由第一旋轉傳遞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形成,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設於該旋轉桿且被該旋轉桿之旋轉帶動而旋轉,該第二旋轉傳遞板係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的軸向鄰接配置,且設置於該第二扭力彈簧的一端部,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具有將其旋轉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之旋轉傳遞手段,該第二旋轉傳遞板具有接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的旋轉接受手段,該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該旋轉桿旋轉時,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一邊旋轉,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由該旋轉傳遞手段經過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與第二旋轉傳遞板一併旋轉,該旋轉桿之旋轉傳遞至該第一扭力彈簧,該第一扭力彈簧開始扭轉。
本發明之其他例示,係該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包含第一~第n旋轉板,該第一~第n旋轉板配置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與第二旋轉傳遞板之間,且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軸向鄰接,該第一~第n旋轉板具有接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的旋轉接受手段,該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該旋轉桿旋轉時,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一邊旋轉,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由該旋轉傳遞手段經過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一旋轉板,接著,該第一~第n旋轉板之旋轉係由該第一旋轉板朝向該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以使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及該第一旋轉板一邊一併旋轉,該第一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由該第一旋轉板傳遞至第二旋轉板,接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及該第二旋轉板一邊一併旋轉,該第二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由該第二旋轉板傳遞至第三旋轉板,該旋轉桿之旋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朝向該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後,該第n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該第二旋轉傳遞板,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該第一~第n旋轉板及該二旋轉傳遞板一併旋轉,該旋轉桿之旋轉傳遞至該第一扭力彈簧,該第一扭力彈簧開始扭轉。
本發明之其他例示,係該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的第一~第n旋轉板的片數,係依照該旋繞條相對於該滾筒之捲繞圈數來決定。
發明之功效:根據本發明之窗開閉系統,旋轉桿往輸出旋繞條之方向旋轉時,第一扭力彈簧往捲繞方向扭轉或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第一扭力彈簧往滾筒捲取旋繞條之方向展現捲取扭矩(捲取彈簧力),窗本體為開啟狀態時,藉由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滾筒之旋轉係往旋繞條之捲取方向被施力,使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的情況下,作用於旋轉桿之旋轉負荷係被捲取扭矩減輕,故藉由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幫助(促進)旋繞鏈捲繞於滾筒,可減輕窗本體關閉時作用之操作荷重,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即可容易地將開啟之窗本體關閉。
窗開閉系統的第一扭力彈簧的扭矩調整為,窗本體的自由端部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窗本體由關閉狀態開啟,以開啟該窗本體時,藉由該窗本體的本身重量,該自由端部自動地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係藉由調整第一扭力彈簧的扭矩(彈簧力),開啟窗本體時,藉由窗本體的本身重量,自由端部自動地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故可使窗本體自動地由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緊急時使窗本體的自由端部順暢地由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可不需要勞力及時間即可容易地開啟。
窗開閉系統使旋繞條往另一方向捲取,使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時,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轉還原,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消失,則由於使該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時,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消失,故窗本體之關閉狀態下,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不會作用於旋轉桿,窗本體的自由端部旋繞至全開時,可使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為最大。由於窗開閉系統可將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作充分且最大之利用,故藉由第一扭力彈簧可確實地減輕窗本體關閉時作用之操作荷重(操作負荷),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即可容易地將開啟之窗本體關閉。
窗開閉系統使該旋繞條往另一方向捲取,使該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時,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轉還原,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消失後,該第一扭力彈簧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在該窗本體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下,該第一扭力彈簧往該滾筒輸出該旋繞條之方向展現輸出扭矩,藉由該第一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該滾筒之旋轉係往該旋繞條之輸出方向被施力,該第一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係於使該窗本體由全關之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作用,則窗本體由全關之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藉由利用第一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初始動作時可使窗本體的自由端部往上下方向之下方無阻抗地旋繞,可使窗本體順暢地由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可容易地開啟窗本體。
窗開閉系統經過該初始動作後的時間點,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轉還原,該第一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消失,由經過該初始動作後的時間點,該旋轉桿往輸出該旋繞條之方向旋轉時,該第一扭力彈簧往捲繞方向或與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該第一扭力彈簧往該滾筒捲取該旋繞條之方向展現捲取扭矩,藉由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該滾筒之旋轉係往該旋繞條之捲繞方向被施力,則窗本體由全關之關閉狀態開啟之初始動作時,藉由利用第一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初始動作時可使窗本體的自由端部往上下方向之下方無阻抗地旋繞,且在經過初始動作後的時間點,第一扭力彈簧展現捲取扭矩(捲取彈簧力),使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的情況下,作用於旋轉桿之旋轉負荷係被捲取扭矩減輕,可減輕窗本體關閉時作用之操作荷重,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即可容易地將開啟之窗本體關閉。
窗開閉系統的旋轉機構包含第二扭力彈簧,該第二扭力彈簧設置於該旋轉桿,且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的情況下,展現往扭轉之相反方向與扭轉之角度成比例的扭矩,該窗開閉系統中,該旋轉桿往捲取該旋繞條之方向旋轉,使該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位置時,該第二扭力彈簧往該滾筒輸出該旋繞條之方向展現輸出扭矩,藉由該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該滾筒之旋轉係往該旋繞鏈之輸出方向被施力,該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係於使該窗本體由全關之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作用,則使窗本體13由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開始旋繞時),藉由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幫助(促進)窗本體的自由端部旋繞,初始動作時可使窗本體的自由端部容易地由關閉位置朝向開啟位置旋繞,可迅速地將窗本體由關閉狀態開啟至開啟狀態。
窗開閉系統的旋轉機構包含該第二扭力彈簧的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該窗開閉系統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時,該旋轉桿僅以被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設定之次數旋轉後,該第二扭力彈簧開始扭轉,則藉由利用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旋轉桿僅以被設定之次數旋轉後,可使第二扭力彈簧扭轉,係可調整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之強弱,並且可自由地調整初始動作時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窗開閉系統中,若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太強,則使窗本體的自由端部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時,會有因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無法使自由端部順暢地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窗本體未完全關閉的情況,但藉由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調整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之強弱,來調整初始動作時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可以使窗本體的自由端部順暢地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可防止窗本體未完全關閉。
窗開閉系統的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係由第一旋轉傳遞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形成,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設於該旋轉桿且被該旋轉桿之旋轉帶動而旋轉,該第二旋轉傳遞板係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的軸向鄰接配置,且設置於該第二扭力彈簧的一端部,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具有將其旋轉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之旋轉傳遞手段,該第二旋轉傳遞板具有接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的旋轉接受手段,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該旋轉桿旋轉時,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一邊旋轉,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由該旋轉傳遞手段經過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與第二旋轉傳遞板一併旋轉,該旋轉桿之旋轉傳遞至該第二扭力彈簧,該第二扭力彈簧開始扭轉,則藉由利用第一旋轉傳遞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旋轉桿僅以被設定之規定量旋轉後,可使第二扭力彈簧扭轉,係可調整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之強弱,並且可自由地調整初始動作時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
窗開閉系統的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包含第一~第n旋轉板,該第一~第n旋轉板配置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與第二旋轉傳遞板之間,且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軸向鄰接,該第一~第n旋轉板具有接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的旋轉接受手段,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該旋轉桿旋轉時,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一邊旋轉,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由該旋轉傳遞手段經過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一旋轉板,接著,該第一~第n旋轉板之旋轉係由該第一旋轉板朝向該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以使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及該第一旋轉板一邊一併旋轉,該第一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由該第一旋轉板傳遞至第二旋轉板,接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及該第二旋轉板一邊一併旋轉,該第二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由該第二旋轉板傳遞至第三旋轉板,該旋轉桿之旋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朝向該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後,該第n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該第二旋轉傳遞板,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該第一~第n旋轉板及該二旋轉傳遞板一併旋轉,該旋轉桿之旋轉傳遞至該第二扭力彈簧,該第二扭力彈簧開始扭轉,則藉由利用第一旋轉傳遞板、第一~第n旋轉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旋轉桿僅以被設定之次數旋轉後,可使第二扭力彈簧扭轉,係可調整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之強弱,並且可自由地調整初始動作時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窗開閉系統藉由減少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增強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可增強初始動作時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藉由增加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減弱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可減弱初始動作時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藉由調整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增強或減弱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並且可自由地調整初始動作時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窗開閉系統藉由調整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依照窗本體的大小、重量或形狀等特性來將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及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進行最佳調整,可使窗本體順暢地由關閉狀態往開啟狀態旋繞,可迅速地將窗本體由關閉狀態開啟至開啟狀態。
窗開閉系統的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的第一~第n旋轉板的片數,係依照該旋繞條相對於該滾筒之捲繞圈數來決定,則可以在旋轉桿旋轉規定之次數後使第二扭力彈簧扭轉,可將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進行最佳調整,且可將初始動作時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進行最佳調整。窗開閉系統藉由減少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增強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可增強初始動作時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藉由增加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減弱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可減弱初始動作時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藉由依照該旋繞條相對於該滾筒之捲繞圈數來調整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增強或減弱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並且可自由地調整初始動作時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
窗開閉系統的旋轉機構包含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該窗開閉系統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關之關閉狀態往開啟位置旋繞時,該旋轉桿僅以被該扭轉圈數第二整機構設定之次數旋轉後,該第一扭力彈簧開始扭轉,則藉由利用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旋轉桿僅以被設定之次數旋轉後,可使第一扭力彈簧扭轉,係可調整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之強弱,並且可依照窗本體的大小、重量或形狀等特性來自由地調整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窗開閉系統中,若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太強,則使窗本體的自由端部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時,會有因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無法使自由端部順暢地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窗本體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但藉由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調整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之強弱,可使窗本體的自由端部順暢地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可迅速地開啟窗本體。
窗開閉系統的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係由第一旋轉傳遞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形成,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設於該旋轉桿且被該旋轉桿之旋轉帶動而旋轉,該第二旋轉傳遞板係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的軸向鄰接配置,且設置於該第二扭力彈簧的一端部,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具有將其旋轉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之旋轉傳遞手段,該第二旋轉傳遞板具有接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的旋轉接受手段,該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該旋轉桿旋轉時,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一邊旋轉,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由該旋轉傳遞手段經過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與第二旋轉傳遞板一併旋轉,該旋轉桿之旋轉傳遞至該第一扭力彈簧,該第一扭力彈簧開始扭轉,則藉由利用第一旋轉傳遞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旋轉桿僅以被設定之規定量旋轉後,可使第一扭力彈簧扭轉,係可調整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之強弱,並且可減輕窗本體關閉時作用之操作荷重。
窗開閉系統的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包含第一~第n旋轉板,該第一~第n旋轉板配置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與第二旋轉傳遞板之間,且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軸向鄰接,該第一~第n旋轉板具有接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的旋轉接受手段,該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該旋轉桿旋轉時,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一邊旋轉,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由該旋轉傳遞手段經過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一旋轉板,接著,該第一~第n旋轉板之旋轉係由該第一旋轉板朝向該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以使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及該第一旋轉板一邊一併旋轉,該第一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由該第一旋轉板傳遞至第二旋轉板,接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及該第二旋轉板一邊一併旋轉,該第二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由該第二旋轉板傳遞至第三旋轉板,該旋轉桿之旋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朝向該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後,該第n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該第二旋轉傳遞板,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該第一~第n旋轉板及該二旋轉傳遞板一併旋轉,該旋轉桿之旋轉傳遞至該第一扭力彈簧,該第一扭力彈簧開始扭轉,則藉由利用第一旋轉傳遞板、第一~第n旋轉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旋轉桿僅以被設定之次數旋轉後,可使第一扭力彈簧扭轉,係可調整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之強弱,並且可利用第一扭力彈簧的被調整之捲取扭矩,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即可使開啟之窗本體容易地關閉。窗開閉系統藉由減少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增強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可增強初始動作時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藉由增加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減弱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可減弱初始動作時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之推出力,藉由調整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增強或減弱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並且可減輕窗本體關閉時作用之操作荷重。窗開閉系統藉由調整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依照窗本體的大小、重量或形狀等特性來將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進行最佳調整,可使窗本體順暢地由開啟狀態往關閉狀態旋繞,可迅速地將窗本體關閉。
窗開閉系統的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的第一~第n旋轉板的片數,係依照該旋繞條相對於該滾筒之捲繞圈數來決定,則可以在旋轉桿旋轉規定之次數後使第一扭力彈簧扭轉,可將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進行最佳調整。窗開閉系統藉由減少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增強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藉由增加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減弱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藉由依照該旋繞條相對於該滾筒之捲繞圈數來調整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增強或減弱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
參照一例示之設置有窗開閉系統之開閉窗的前視圖即第1圖等附加圖式,如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窗開閉系統。又,第2圖為開閉窗11的俯視圖,第3圖為顯示窗本體13之開啟過程中之狀態的開閉窗11的部分擴大前視圖。第4圖為顯示旋轉機構15之一例示的容置組件29的部分擴大前視圖,第5圖為接續第4圖之容置組件29的部分擴大前視圖。第1圖中,顯示一部分的窗設備22。第3~5圖中,顯示使滾筒26、彈簧安裝鼓27、第一扭力彈簧28露出之狀態。第4、5圖中省略窗本體13之圖示。第1、2圖中,以箭頭X表示上下方向,以箭頭Y表示橫向,以箭頭Z表示前後方向。
窗開閉系統10係設置於開閉窗11。開閉窗11設於建築物,用於交換空氣(室內換氣)。窗開閉系統10具備窗本體13(隔板)、旋繞鏈14(旋繞條)及旋轉機構15,窗本體13設置於窗框12,旋繞鏈14使窗本體13旋繞。窗框12(開閉窗11)設於規定之建築物的高處(天花板附近),且成形為橫向較長的矩形。窗框12係由上方框16、下方框17及兩側框18形成,上方框16設於天花板附近且於橫向直線地延伸,下方框17設置於上方框16的下方且於橫向直線地延伸,兩側框18位於上方框16與下方框17之間且於上下方向直線地延伸。
於窗框12,上方框16及下方框17係以相互平行的方式於上下方向隔開且相對,兩側框18係以相互平行的方式於橫向隔開且相對。於窗框12,上方框16、下方框17及兩側框18形成橫向較長的矩形之窗(隔板)設置空間。窗框12的大小及形狀不特別限定,可自由地設計其大小及形狀。
上方框16、下方框17及兩側框18係成形為略呈角形(L字形)。上方框16具有上框板及上抵接板,上框板係在窗本體13之關閉狀態下,位於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的正上方且於橫向延伸,上抵接板與上框板正交且於橫向延伸,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之後面以氣密方式抵接上抵接板。下方框17具有下框板及下抵接板,下框板係位於窗本體13的旋轉端部19的正下方且於橫向延伸,下抵接板與下框板正交且於橫向延伸,窗本體13的旋轉端部19之後面以氣密方式抵接下抵接板。兩側框18具有側框板及兩側抵接板,側框板係位於窗本體13的兩側部21的側面方向且於上下方向延伸,兩側抵接板與側框板正交且於上下方向延伸,窗本體13的兩側部21之後面以氣密方式抵接兩側抵接板。
樹脂窗框、鋁窗框或鋁樹脂複合窗框係用於窗框12,窗框12藉由既有的連接手段連接於牆壁。窗框12(窗本體13)的正下方設有窗設備22,窗設備22係在窗框12(樹脂窗框、鋁窗框或鋁樹脂複合窗框)嵌入玻璃(玻璃隔板)且可開閉。窗框12與窗設備22係藉由既有的連接手段連接。又,另有窗框12(窗本體13)的正下方設有牆壁之情況。
窗本體13(隔板)係可旋繞地安裝於窗框12,由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開啟位置),並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窗本體13的大小及形狀不特別限定,可對應窗框12的大小及形狀來自由地設計其大小及形狀。窗本體13具有旋轉端部19(旋轉框)、自由端部20(旋繞框)及兩側部21(兩側框),旋轉端部19可旋轉地連結(設置)於窗框12的下方框17,且於橫向直線地延伸,自由端部20係由旋轉端部19往上方隔開並與旋轉端部19相對,且於橫向直線地延伸,兩側部21係於橫向隔開並相對,且於上下方向直線地延伸。隔板金屬件23係設置並固定於自由端部20的橫向中央。
旋轉端部19係在窗本體13位於關閉位置時與下方框17的下抵接板以氣密方式密接,兩側部21係在窗本體13位於關閉位置時與兩側框18的兩側抵接板以氣密方式密接。窗本體13之關閉狀態下,自由端部20旋繞至與上方框16的上抵接板以氣密方式密接之關閉位置,窗本體13之開啟狀態下,自由端部20旋繞至上下方向之下方的開啟位置。玻璃嵌入窗本體13(旋轉端部19、自由端部20、兩側部21的內側)。旋轉端部19、自由端部20及兩側部21係由樹脂窗框、鋁窗框或鋁樹脂複合窗框製作。
旋繞鏈14(滾子鏈)係由鋼、不鏽鋼或鈦等金屬製作(後述之第一旋繞鏈14a、第二旋繞鏈14b亦同)。旋繞鏈14的頂端部連結至窗本體13之自由端部20的隔板金屬件23。旋繞鏈14使窗本體13由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開啟位置),並使窗本體13由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旋繞至關閉狀態(關閉位置)。
旋繞鏈14具有往其軸方向移動之直線運動性(直線前進性)。旋繞鏈14使窗本體13由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開始旋繞時),藉由其直線運動性展現幫助(促進)自由端部20旋繞之輸出力(推出力),使窗本體13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對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賦予旋繞力。又,除了旋繞鏈14以外,亦可使用旋繞線作為旋繞條。使用旋繞線的情況下,窗本體13開啟之初始動作時對自由端部20賦予推出力之推出機構(阻尼器或彈簧)係設置於窗本體13或窗框12。
窗開閉系統10係藉由旋繞鏈14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以氣密方式密接於上方框16之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以旋轉端部19為中心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窗本體13由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開啟位置)(參照第4圖)。窗本體13往上下方向之下方之旋繞角度係依照旋繞鏈14的輸出尺寸而不同,藉由調整旋繞鏈14的輸出尺寸,可調整窗本體13開啟時之開啟面積。窗開閉系統10係藉由旋繞鏈14往另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後方)拉回,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後之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以旋轉端部19為中心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窗本體13由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旋繞至關閉狀態(關閉位置)(參照第5圖)。
旋轉機構15係將旋繞鏈14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或將旋繞鏈14往另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後方)拉回(捲取)。旋轉機構15係由高窗用操作器24(鏈式操作器)(旋轉力賦予手段)、旋轉桿25、滾筒26、彈簧安裝鼓27及第一扭力彈簧28(螺旋彈簧)形成。旋轉桿25、滾筒26、彈簧安裝鼓27及第一扭力彈簧28係設置(容置)於容置組件29。
高窗用操作器24(旋轉力賦予手段)係由鏈輪30及環狀的球鏈31形成,鏈輪30係由碳鋼、壓延鋼、不鏽鋼、燒結合金等金屬或合成樹脂製作,球鏈31使鏈輪30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鏈輪30會有以數個齒輪之組合來製作的情況。球鏈31卡合於鏈輪30的鏈齒。
高窗用操作器24中,使由鏈輪30往下方垂下的球鏈31之一側往下方作動,藉此鏈輪30往逆時鐘方向旋轉,使旋轉桿25往逆時鐘方向旋轉。使球鏈31之另一側往下方作動,藉此鏈輪30往順時鐘方向旋轉,使旋轉桿25往順時鐘方向旋轉。
旋轉桿25係由鋁合金或不鏽鋼等金屬或者合成樹脂製作,並成形為圓柱狀(後述之第一旋轉桿25a及第二旋轉桿25b亦同)。旋轉桿25係可旋轉地容置於容置組件29(可旋轉地設置於窗框12)且於橫向延伸。旋轉桿25的一端部及中間部係被可旋轉地支持於容置組件29的軸承板32。高窗用操作器24的鏈輪30安裝於旋轉桿25的另一端部。旋轉桿25被高窗用操作器24(旋轉力賦予手段)賦予旋轉力,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或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
滾筒26係由鋁合金或不鏽鋼等金屬製作,並成形為圓柱狀(後述之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亦同)。滾筒26容置於容置組件29,且設置(嵌入)於旋轉桿25的一端部與中間部之間。滾筒26係隨著旋轉桿25之旋轉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或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旋繞鏈14的另一端部連結並固定於滾筒26。由旋轉桿25的另一端部之側觀看鏈輪30時,藉由滾筒26往逆時鐘方向(第4圖的箭頭方向)旋轉,如第4圖所示,旋繞鏈14由滾筒26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藉由滾筒26往順時鐘方向旋轉,如第5圖所示,旋繞鏈14往另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後方)拉回。
彈簧安裝鼓27係由鋁合金或不鏽鋼等金屬製作,並成形為圓柱狀(後述之第一彈簧安裝鼓27a及第二彈簧安裝鼓27b亦同)。彈簧安裝鼓27容置於容置組件29,且設置(嵌入)於旋轉桿25的一端部之側(滾筒26的橫向外側)。彈簧安裝鼓27被旋轉桿25帶動而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或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又,依照窗本體13的大小或形狀,彈簧安裝鼓27可設置(嵌入)於旋轉桿25的中間部,滾筒26可設置(嵌入)於旋轉桿25的一端部之側(彈簧安裝鼓27的橫向外側)。
第一扭力彈簧28係由硬鋼線、不鏽鋼線、彈簧用磷青銅製作(後述之第二扭力彈簧34、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亦同)。第一扭力彈簧28安裝於彈簧安裝鼓27,且於旋轉桿25的軸向延伸。第一扭力彈簧28(第二扭力彈簧34、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亦同)的臂形狀可使用短鉤、直線或彎折一段等。第一扭力彈簧28(第二扭力彈簧34、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亦同)的外徑、內徑及圈數,係可根據往窗本體13(隔板)之上下方向的上方旋繞所需的扭矩(捲取扭矩及輸出扭矩)來任意地設定。
旋轉機構15中,彈簧安裝鼓27插至第一扭力彈簧28之狀態下,第一扭力彈簧28的臂之固定點連結並固定至容置組件29的支持板40或軸承板32中的任一個,第一扭力彈簧28的臂之荷重點連結並固定至旋轉桿25的外周緣。旋轉桿25旋轉使旋繞鏈14由滾筒26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的情況下,第一扭力彈簧28與彈簧安裝鼓27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往捲繞方向扭轉或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相反地,旋轉桿25旋轉使旋繞鏈14被滾筒26往另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後方)捲取的情況下,第一扭力彈簧28與彈簧安裝鼓27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旋轉,使扭轉還原。
第一扭力彈簧28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的情況下,展現與扭轉角度成比例且往相反方向(捲繞方向)之扭矩(恢復力),往捲繞方向扭轉的情況下,展現與扭轉角度成比例且往相反方向(捲繞方向之反方向)之扭矩(恢復力)。窗開閉系統10中,第一扭力彈簧28的扭矩(外徑、內徑、圈數、恢復系數)被調節為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開之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朝向關閉位置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時,作用於鏈輪30(球鏈31)之荷重為約1.5~2kgf。
第6圖為使窗本體13全關之關閉狀態的窗開閉系統10的側視圖,第7圖為顯示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略微旋繞之初始動作狀態的窗開閉系統10的側視圖。第8圖為將窗本體13全開之開啟狀態的窗開閉系統10的側視圖,第9圖為顯示操作荷重與窗本體13的旋繞角度之關係的一例示圖表。第10圖為顯示操作荷重與窗本體13的旋繞角度之關係的另一例示圖表。第9圖之圖表中,係窗本體13為全關狀態下第一扭力彈簧28的扭力為0之例示,第10圖之圖表中,在窗本體13開啟超過窗本體13的鉛直方向之旋轉中心P與重心G之位置一致之處的位置,第一扭力彈簧28的扭力為0。第9圖之圖表中,操作負荷與第10圖之圖表相比係較小。第6~8圖中,省略球鏈31之圖示。
為了由窗本體13全關之關閉狀態,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係使球鏈31之一側往下方作動,使鏈輪30往逆時鐘方向旋轉,並使旋轉桿25往逆時鐘方向旋轉。使窗本體13由全關之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開始旋繞時),旋繞鏈14由滾筒26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則藉由旋繞鏈14的直線運動性(直線前進性),旋繞鏈14展現(發揮)幫助(促進)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之輸出力(推出力),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被旋繞鏈14往前後方向之前方推壓(被推出),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被賦予往上下方向之下方的旋繞力。
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位置之初始動作時,利用旋繞鏈14的輸出力來旋繞後,除了初始動作時以外的旋繞過程中,藉由球鏈31往下方作動使旋轉桿25往逆時鐘方向(由旋轉桿25的另一端部之側觀看鏈輪30時的逆時鐘方向)旋轉,旋繞鏈14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以旋轉端部19為中心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窗本體13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參照第8圖),窗本體13開啟後,球鏈31停止作動。若在過程中停止球鏈31往下方之作動,則將高窗用操作器24的球鏈31之作動鎖定的鎖定機構(未繪示)作動,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停止旋繞,可將窗本體13開啟至規定的開度。
窗開閉系統10中,旋轉桿25往輸出旋繞鏈14(旋繞條)之方向(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一扭力彈簧28往捲繞方向扭轉或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第一扭力彈簧28係往滾筒26捲取旋繞鏈14(旋繞條)之方向展現捲取扭矩(捲取彈簧力)。窗開閉系統10中,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滾筒26之旋轉係往旋繞鏈14(旋繞條)之捲取方向被施力,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幫助(促進)旋繞鏈14捲繞於滾筒26,則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開之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旋繞至關閉狀態(關閉位置)的情況下,作用於旋轉桿25之旋轉負荷(關閉窗本體13時作用之操作荷重)係被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減輕。
在不設置第一扭力彈簧28的情況下,由第6圖所示之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的狀態,至第8圖所示之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的狀態為止,窗本體13之操作荷重的變化(作用於旋繞鏈14(旋繞條)之操作荷重的變化)在第9圖中以實線表示。在不設置第一扭力彈簧28的情況下,窗本體13(隔板)的操作荷重係以F1(操作荷重)=F/cosθ3算出。在此,F=T/L2,θ3=90°-θa。T為開閉窗本體13(隔板)時必要的旋轉中心P(旋轉端部19中心)之力矩,T(力矩)=窗本體13(隔板)的重量×r(力臂),r(力臂)=L1×sinθ1。L1為由窗本體13(隔板)的旋轉中心P(旋轉端部19中心)至窗本體13(隔板)的重心G為止之距離,L2為窗本體13(隔板)的旋轉中心P(旋轉端部19中心)至操作位置O為止之距離。θ1為通過窗本體13(隔板)的重心G之鉛直方向直線與連接旋轉中心P與重心G之直線所形成的角度。θa為連接旋轉中心P與操作位置O之直線與通過操作位置O之鏈輪30的節圓之切線所形成的角度。
F1(操作荷重)係在窗本體13(隔板)於鉛直方向之旋轉中心P(旋轉端部19中心)與窗本體13(隔板)的重心G一致的一致點之後上升(增加),在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時為最大。以一致點為分界,窗本體13(隔板)的旋轉角度θ1減少時,F1(操作荷重)往關閉方向(-)作用,以一致點為分界,窗本體13(隔板)的旋轉角度θ1增加時,F1(操作荷重)往開啟方向(+)作用。又,F1(操作荷重)係如上述,為sinθ1與cosθ3之函數。
接著,設置有第一扭力彈簧28之窗開閉系統10,由第6圖所示之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的狀態,至第8圖所示之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的狀態為止,第一扭力彈簧28展現之恢復力所造成的操作荷重減輕力的變化,在第9圖及第10圖中以虛線表示。如上所述,第9圖之圖表中,操作荷重F1與操作負荷減輕力F2之差即操作負荷(操作荷重),與第10圖之圖表相比係較小。
設置有第一扭力彈簧28的情況下,窗本體13(隔板)的操作荷重減輕力(與第一扭力彈簧28的扭轉角度成比例而展現且來自恢復力之操作荷重減輕力)F2,係以F2(操作荷重減輕力)=第一扭力彈簧28的彈簧常數×第一扭力彈簧28的扭轉角度÷旋繞鏈14(旋繞條)的捲取半徑算出。第一扭力彈簧28的彈簧常數(N‧mm/度)係由彈簧設計條件決定。第一扭力彈簧28的扭轉角度=L3÷彈簧圓周長×360。L3為旋繞鏈14(旋繞條)的輸出量,且L3=L2×sinθ2×2。θ2=θ÷2。θ為窗本體13(隔板)的旋轉角度。又,F2(操作荷重)係如上述,為sinθ2(sin(θ/2))之函數。
設置有第一扭力彈簧28的情況下,窗開閉系統10的操作負荷(操作荷重)為F1(操作荷重)-F2(操作荷重減輕力)。可藉由彈簧設計條件(線形狀、平均口徑)來變更操作荷重減輕力F2,可調整操作負荷減輕力F2與操作荷重F1之差即操作負荷(操作荷重),而可任意地決定窗本體13之關閉操作所需的操作負荷。
即使是窗本體13的重量增加的情況下,亦可藉由選擇彈簧設計條件(線形狀、平均口徑)來任意地決定窗本體13之關閉操作所需的操作負荷。又,由第9圖及第10圖可知,在窗本體13(隔板)開啟超過窗本體13(隔板)的鉛直方向之旋轉中心P與重心G之位置一致之處的位置,使第一扭力彈簧28的扭力為0,且以此位置為分界使第一扭力彈簧28的扭力反轉,藉此可以設定操作荷重為開啟方向。
為了由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的狀態,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以關閉窗本體13,係藉由使球鏈31之另一側往下方作動,藉此使鏈輪30往順時鐘方向旋轉,使旋轉桿25往順時鐘方向旋轉。藉由球鏈31往下方作動使旋轉桿25往順時鐘方向旋轉,旋繞鏈14往另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後方)被滾筒26捲取,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以旋轉端部19為中心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參照第6圖),窗本體13關閉後,藉由將高窗用操作器24的球鏈31之作動鎖定的鎖定機構,球鏈31之作動停止。
將旋繞鏈14(旋繞條)往另一方向捲取,使窗本體13由開啟狀態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時,第一扭力彈簧28的扭轉還原,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消失。又,藉由在過程中停止球鏈31往下方之作動,則防逆轉機構(未繪示)作動,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停止旋繞,可使窗本體13維持開啟至規定的開度。
窗開閉系統10中,旋轉桿25往輸出旋繞鏈14(旋繞條)之方向(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一扭力彈簧28往捲繞方向扭轉或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第一扭力彈簧28往滾筒26捲取旋繞鏈14(旋繞條)之方向展現捲取扭矩(捲取彈簧力),窗本體13為開啟狀態時,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滾筒26之旋轉係往旋繞鏈14(旋繞條)之捲取方向被施力,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的情況下,作用於旋轉桿25之旋轉負荷(關閉窗本體13時作用之操作荷重)係被捲取扭矩減輕,故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幫助(促進)旋繞鏈14捲繞於滾筒26,可減輕窗本體13關閉時作用之操作荷重(操作負荷),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即可容易地將開啟之窗本體13關閉。
窗開閉系統10係在使窗本體13由開啟狀態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時,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消失,故窗本體13之關閉狀態下,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不會作用於旋轉桿25,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開時,可使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為最大。由於窗開閉系統10可將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作充分且最大之利用,故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可確實地減輕窗本體13關閉時作用之操作荷重(操作負荷),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即可容易地將開啟之窗本體13關閉。
接著,說明第一扭力彈簧28展現捲取扭矩及輸出扭矩之態樣。又,窗開閉系統10之構造係與第1圖之構造相同。窗開閉系統10係設定為在使窗本體13由開啟狀態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時,旋繞至關閉狀態的過程中(在窗本體13開啟超過窗本體13的鉛直方向之旋轉中心P與重心G之位置一致之處的位置)第一扭力彈簧28的扭轉還原,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消失,捲取扭矩變為0後,第一扭力彈簧28朝向與展現捲取扭矩之方向相反的方向,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以使第一扭力彈簧28展現輸出扭矩。因此,窗本體13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下,第一扭力彈簧28往捲繞方向或與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窗本體13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下,第一扭力彈簧28往滾筒26輸出旋繞鏈14(旋繞條)之方向展現輸出扭矩。
窗開閉系統10中,在窗本體13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下,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輸出扭矩,滾筒26之旋轉係往旋繞鏈14(旋繞條)之輸出方向被施力,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輸出扭矩,幫助(促進)旋繞鏈14由滾筒26輸出。使窗本體13由全關之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第一扭力彈簧28的輸出扭矩作用於窗本體13。
使窗本體13由全關之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第一扭力彈簧28展現輸出扭矩的情況下,在經過初始動作後的時間點,第一扭力彈簧28的扭轉還原,第一扭力彈簧28的輸出扭矩消失。由經過初始動作後的時間點,旋轉桿25往輸出旋繞鏈14(旋繞條)之方向旋轉時,第一扭力彈簧28往捲繞方向或與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第一扭力彈簧28往滾筒26捲取旋繞鏈14之方向展現捲取扭矩,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滾筒26之旋轉係往旋繞鏈14(旋繞條)之捲繞方向被施力。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幫助(促進)旋繞鏈14捲繞於滾筒26,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減輕窗本體13由全開之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旋繞至關閉狀態的情況下,作用於旋轉桿25之旋轉負荷(關閉窗本體13時作用之操作荷重)。
為了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關之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係使由高窗用操作器24的鏈輪30往下方垂下的球鏈31之一側往下方作動。又,使窗本體13為全關之關閉狀態時,藉由將高窗用操作器24的球鏈31之作動鎖定的鎖定機構,球鏈31之作動被阻止。由全關之關閉狀態使球鏈31作動的情況下,係解除該鎖定機構。由全關之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隨著推出手段之推出力,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輸出扭矩,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順暢地開始旋繞,經過初始動作後,藉由窗本體13本身的重量,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隨著球鏈31往下方作動,鏈輪30(旋轉機構15的旋轉桿25)往逆時鐘方向旋轉,並且旋轉桿25往逆時鐘方向旋轉,旋繞鏈14由滾筒26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依序輸出,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
窗開閉系統10係隨著推出手段之推出力,將窗本體13由全關之關閉狀態開啟之初始動作時,利用第一扭力彈簧28的輸出扭矩,初始動作時可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不受阻礙地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可使窗本體13由關閉狀態順暢地旋繞至開啟狀態,而容易地開啟窗本體13。窗開閉系統10係在經過窗本體13由全關之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後的時間點,第一扭力彈簧28展現捲取扭矩(捲取彈簧力),使窗本體13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的情況下,作用於旋轉桿25之旋轉負荷係被捲取扭矩減輕,可減輕窗本體13關閉時作用之操作荷重,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即可容易地將開啟之窗本體13關閉。
第11圖為顯示旋轉機構15之另一例示的部分擴大圖,第12圖為第11圖之旋轉機構15的第一扭力彈簧39及第二扭力彈簧34的立體擴大圖。第13圖為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的立體分解圖。第11圖中,省略開閉窗11及窗框12之圖示。第12圖及第13圖中,省略高窗用操作器24及旋轉桿25(僅第13圖)之圖示。
第11圖所示之旋轉機構15係由高窗用操作器24(鏈式操作器)(旋轉力賦予手段)、旋轉桿25、滾筒26、第一彈簧安裝鼓27a、第二彈簧安裝鼓27b、第一扭力彈簧28、第二扭力彈簧34(螺旋彈簧)及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形成。
旋轉桿25、滾筒26、第一彈簧安裝鼓27a、第二彈簧安裝鼓27b、第一扭力彈簧28及第二扭力彈簧34係設置(容置)於容置組件29。高窗用操作器24(鏈式操作器)係與第1圖之高窗用操作器24相同。又,具備第11圖之旋轉機構15的窗開閉系統10中,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開之開啟狀態朝向關閉位置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時,旋轉桿25僅以被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設定之次數旋轉後,第二扭力彈簧34開始扭轉。
第11圖所示之窗開閉系統10中,旋轉桿25係可旋轉地容置於容置組件29(可旋轉地設置於窗框12)且於橫向延伸(參照第2圖)。旋轉桿25的一端部及中間部係被可旋轉地支持於容置組件29的軸承板32,高窗用操作器24的鏈輪30安裝於另一端部。旋轉桿25被高窗用操作器24(旋轉力賦予手段)賦予旋轉力,往順時鐘方向(正向)(由第二扭力彈簧34之側(第12圖之右方)觀看旋轉桿25(鏈輪30)之情況下的順時鐘方向(第13圖的箭頭方向),由旋轉桿25的另一端側部觀看鏈輪30之情況下的順時鐘方向亦同)或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滾筒26容置於容置組件29,且設置(嵌入)於旋轉桿25的一端部與中間部之間。滾筒26係隨著旋轉桿25之旋轉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或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旋繞鏈14的另一端部連結並固定於滾筒26。
第一彈簧安裝鼓27a容置於容置組件29,且設置於旋轉桿25的中間部之側(滾筒26的橫向外側)。第一彈簧安裝鼓27a被旋轉桿25帶動而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或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第二彈簧安裝鼓27b容置於容置組件29,且設置於旋轉桿25的一端部之側(滾筒26的橫向外側)。第二彈簧安裝鼓27b不被旋轉桿25帶動旋轉,而是獨自地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或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
第一扭力彈簧28安裝於第一彈簧安裝鼓27a,且於旋轉桿25的軸向延伸。第一彈簧安裝鼓27a插至第一扭力彈簧28之狀態下,第一扭力彈簧28的臂之固定點連結並固定至容置組件29的各支持板40或軸承板32中的任一個,第一扭力彈簧28的臂之荷重點連結並固定至旋轉桿25的外周緣。
旋轉桿25往逆時鐘方向旋轉使旋繞鏈14(旋繞條)由滾筒26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的情況下,第一扭力彈簧28與第一彈簧安裝鼓27a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往捲繞方向扭轉或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相反地,旋繞鏈14被滾筒26往另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後方)捲取的情況下,第一扭力彈簧28與第一彈簧安裝鼓27a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旋轉,使扭轉還原。
第二扭力彈簧34係隔著滾筒26位於第一扭力彈簧28之相反側,並安裝於第二彈簧安裝鼓27b,且於旋轉桿25的軸向延伸。第二彈簧安裝鼓27b插至第二扭力彈簧34之狀態下,第二扭力彈簧34的臂之荷重點連結並固定至後述之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的第二旋轉傳遞板38,第二扭力彈簧34的臂之固定點連結並固定至容置組件29的支持板40。又,固定點亦可連結並固定至軸承板32。
旋繞鏈14被滾筒26往另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後方)捲取的情況下,第二扭力彈簧34與第二旋轉傳遞板38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旋轉,往捲繞方向扭轉或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相反地,旋繞鏈14(旋繞條)由滾筒26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的情況下,第二扭力彈簧34與第二旋轉傳遞板38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使扭轉還原。
第一扭力彈簧28及第二扭力彈簧34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的情況下,展現與扭轉角度成比例且往相反方向(捲繞方向)之扭矩(恢復力),往捲繞方向扭轉的情況下,展現與扭轉角度成比例且往相反方向(捲繞方向之反方向)之扭矩(恢復力)。第一扭力彈簧28的扭矩(外徑、內徑、圈數、恢復系數)被調節為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開之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朝向關閉位置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時,作用於鏈輪30(球鏈31)之荷重為約1.5~2kgf。第二扭力彈簧34的扭矩(外徑、內徑、圈數、恢復系數)被調節為在使窗本體13由全關之關閉狀態往開啟狀態旋繞之初始動作時作用,被調整為將滾筒26之旋轉往旋繞鏈14(旋繞條)之輸出方向施力。
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係由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第一~第n旋轉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38形成,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係於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軸向排列配置成相鄰接,第二旋轉傳遞板38係於第四旋轉板37d的軸向鄰接配置。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及第二旋轉傳遞板38係由鋁合金或不鏽鋼等金屬或者合成樹脂製作,並成形為大致相同形狀且相同大小之略呈圓盤狀。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係由第二扭力彈簧34側之軸承板32朝向第二扭力彈簧34,以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第二旋轉傳遞板38之順序排列。又,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亦可由第一旋轉傳遞板36及第二旋轉傳遞板38形成。在此情況下,第二旋轉傳遞板38係於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軸向鄰接配置。
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及第二旋轉傳遞板38的中央被穿孔成中央開口39,中央開口39係將該等旋轉傳遞板36、38及該等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於厚度方向貫穿。第一旋轉傳遞板36位於軸承板32的軸向且鄰接,旋轉桿25插至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中央開口39。第一旋轉傳遞板36被旋轉桿25(滾筒26)旋轉帶動而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36具備由其外周緣往徑向外側延伸之凸部41a(將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旋轉傳遞之旋轉傳遞手段)。
第一旋轉板37a位於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軸向且鄰接(緊鄰),且配置於第一旋轉傳遞板36與第二扭力彈簧34(第二旋轉板37b)之間,旋轉桿25插至第一旋轉板37a的中央開口39。第一旋轉板37a獨自地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或者與第一旋轉傳遞板36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板37a具備凸部41b(接受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旋轉之旋轉接受手段),凸部41b由第一旋轉板37a的外周緣往徑向外側延伸後,朝向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凸部41a於軸向延伸。
第二旋轉板37b位於第一旋轉板37a的軸向且鄰接(緊鄰),且配置於第一旋轉板37a與第二扭力彈簧34(第三旋轉板37c)之間,旋轉桿25插至第二旋轉板37b的中央開口39。第二旋轉板37b獨自地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或者與第一旋轉傳遞板36及第一旋轉板37a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二旋轉板37b具備凸部41c(接受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的旋轉之旋轉接受手段),凸部41c由第二旋轉板37b的外周緣往徑向外側延伸後,朝向第一旋轉板37a的凸部41b於軸向延伸。
第三旋轉板37c位於第二旋轉板37b的軸向且鄰接(緊鄰),且配置於第二旋轉板37b與第二扭力彈簧34(第四旋轉板37d)之間,旋轉桿25插至第三旋轉板37c的中央開口39。第三旋轉板37c獨自地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或者與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及第二旋轉板37b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三旋轉板37c具備凸部41d(接受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二旋轉板37b)的旋轉之旋轉接受手段),凸部41d由第三旋轉板37c的外周緣往徑向外側延伸後,朝向第二旋轉板37b的凸部41c於軸向延伸。
第四旋轉板37d位於第三旋轉板37c的軸向且鄰接(緊鄰),且配置於第三旋轉板37c與第二扭力彈簧34(第二旋轉傳遞板38)之間,旋轉桿25插至第四旋轉板37d的中央開口39。第四旋轉板37d獨自地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或者與第一旋轉傳遞板36及第一旋轉板37a~第三旋轉板37c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第四旋轉板37d具備凸部41e(接受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三旋轉板37c)的旋轉之旋轉接受手段),凸部41e由第四旋轉板37d的外周緣往徑向外側延伸後,朝向第三旋轉板37c的凸部41d於軸向延伸。
第二旋轉傳遞板38位於第四旋轉板37d(第n旋轉板)的軸向且鄰接(緊鄰),且配置於第四旋轉板37d與第二扭力彈簧34之間,設置並固定於第二扭力彈簧34的一端部。第二旋轉傳遞板38與第二扭力彈簧34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或者與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及第二扭力彈簧34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二旋轉傳遞板38具備凸部41f(接受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四旋轉板37d)的旋轉之旋轉接受手段),凸部41f由第二旋轉傳遞板38的外周緣往徑向外側延伸後,朝向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於軸向延伸。又,第12圖及第13圖中,顯示四片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第一~第n旋轉板),但旋轉板的片數(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的第一~第n旋轉板的片數)係可依照旋繞鏈14(旋繞條)相對於滾筒26之捲繞圈數來決定(例如,可在3~7片之範圍內調整)。
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窗本體13全開之開啟狀態下,如第12圖所示,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凸部41a往上下方向之上方(徑向外側)垂直地延伸,第一旋轉板37a的凸部41b相對於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凸部41a位於逆時鐘方向之鄰接位置且往徑向外側延伸的同時,第一旋轉板37a的凸部41b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42a抵接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凸部41a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43b。
第二旋轉板37b的凸部41c相對於第一旋轉板37a的凸部41b位於逆時鐘方向之鄰接位置且往徑向外側延伸的同時,第二旋轉板37b的凸部41c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44a抵接第一旋轉板37a的凸部41b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42b。第三旋轉板37c的凸部41d相對於第二旋轉板37b的凸部41c位於逆時鐘方向之鄰接位置且往徑向外側延伸的同時,第三旋轉板37c的凸部41d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45a抵接第二旋轉板37b的凸部41c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44b。
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相對於第三旋轉板37c的凸部41d位於逆時鐘方向之鄰接位置且往徑向外側延伸的同時,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46a抵接第三旋轉板37c的凸部41d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45b。此外,第二旋轉傳遞板38的凸部41f相對於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在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位於以規定量分開之位置。又,作為其他態樣,第二旋轉傳遞板38的凸部41f相對於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位於逆時鐘方向之鄰接位置且往徑向外側延伸的同時,第二旋轉傳遞板38的凸部41f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47a抵接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46b。
具備第11圖的旋轉機構15之窗開閉系統10中,窗本體13全開之開啟狀態下,與第1圖之窗開閉系統10同樣地,第一扭力彈簧28往捲繞方向扭轉或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第一扭力彈簧28係往滾筒26捲取旋繞鏈14(旋繞條)之方向展現捲取扭矩(捲取彈簧力),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滾筒26之旋轉係往旋繞鏈14(旋繞條)之捲取方向被施力,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開之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旋繞至關閉狀態(關閉位置)的情況下,作用於旋轉桿25之旋轉負荷(關閉窗本體13時作用之操作荷重)係被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減輕。又,第二扭力彈簧34未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不展現扭矩。
第14圖為說明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之作動的部分擴大立體圖,第15圖為接續第14圖之說明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之作動的部分擴大立體圖。第16圖為接續第15圖之說明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之作動的部分擴大立體圖,第17圖為接續第16圖之說明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之作動的部分擴大立體圖。
為了由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的狀態,使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以關閉窗本體13,係藉由使球鏈31之另一側往下方作動,藉此使鏈輪30往順時鐘方向旋轉,並使旋轉桿25往順時鐘方向旋轉。藉由球鏈31往下方作動使旋轉桿25往順時鐘方向旋轉,旋繞鏈14往另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後方)被滾筒26捲取,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以旋轉端部19為中心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窗本體13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窗本體13關閉後,球鏈31之作動停止。
窗本體13之關閉操作中,於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窗本體13由全開之開啟位置朝向關閉位置旋繞,旋轉機構15往順時鐘方向(捲繞旋繞鏈14之方向)旋轉時,則如第14圖之箭頭所示,第一旋轉傳遞板36與滾筒26(旋轉桿25)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36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則如第14圖所示,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凸部41a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43a抵接第一旋轉板37a的凸部41b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42b。
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凸部41a抵接第一旋轉板37a的凸部41b後,旋轉桿25進一步往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一旋轉傳遞板36之旋轉係由凸部41a(旋轉傳遞手段)經過凸部41b(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一旋轉板37a,如第15圖之箭頭所示,在凸部41a與凸部41b彼此抵接的狀態下,第一旋轉傳遞板36及第一旋轉板37a與滾筒26(旋轉桿25)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36及第一旋轉板37a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則如第15圖所示,第一旋轉板37a的凸部41b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42a抵接第二旋轉板37b的凸部41c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44b。
第一旋轉板37a的凸部41b抵接第二旋轉板37b的凸部41c後,旋轉桿25進一步往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一旋轉板37a之旋轉係由凸部41b(旋轉接受手段)經過凸部41c(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二旋轉板37b,如第16圖之箭頭所示,在凸部41a~凸部41c彼此抵接的狀態下,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及第二旋轉板37b與滾筒26(旋轉桿25)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及第二旋轉板37b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則如第16圖所示,第二旋轉板37b的凸部41c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44a抵接第三旋轉板37c的凸部41d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45b。
第二旋轉板37b的凸部41c抵接第三旋轉板37c的凸部41d後,旋轉桿25進一步往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二旋轉板37b之旋轉係由凸部41c(旋轉接受手段)經過凸部41d(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三旋轉板37c,在凸部41a~凸部41d彼此抵接的狀態下,第一旋轉傳遞板36及第一旋轉板37a~第三旋轉板37c與滾筒26(旋轉桿25)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36及第一旋轉板37a~第三旋轉板37c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第三旋轉板37c的凸部41d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45a抵接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46b。
第三旋轉板37c的凸部41d抵接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後,旋轉桿25進一步往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三旋轉板37c之旋轉係由凸部41d(旋轉接受手段)經過凸部41e(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四旋轉板37d,如第17圖之箭頭所示,在凸部41a~凸部41e彼此抵接的狀態下,第一旋轉傳遞板36及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與滾筒26(旋轉桿25)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36及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則如第17圖所示,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46a抵接第二旋轉傳遞板38的凸部41f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47b。
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抵接第二旋轉傳遞板38的凸部41f後,旋轉桿25進一步往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四旋轉板37d之旋轉係由凸部41e(旋轉接受手段)經過凸部41f(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38,在凸部41a~凸部41f彼此抵接的狀態下,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及第二旋轉傳遞板38與滾筒26(旋轉桿25)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及第二旋轉傳遞板38往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二扭力彈簧34被第二旋轉傳遞板38之旋轉帶動,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
像這樣,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中,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第一~第n旋轉板)的凸部41a~凸部41e係由第一旋轉板37a朝向第四旋轉板37d(第n旋轉板)依序抵接,並且旋轉桿25之旋轉由第一旋轉傳遞板36朝向第四旋轉板37d(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後,第四旋轉板37d(第n旋轉板)的凸部41e抵接第二旋轉傳遞板38的凸部41f,藉由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第一~第n旋轉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38一併旋轉,旋轉桿25之旋轉傳遞至第二扭力彈簧34,第二扭力彈簧34開始扭轉。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窗本體13全關之關閉狀態下,第二扭力彈簧34為扭轉後之狀態(最大扭力狀態)。
窗開閉系統10中,旋轉桿25往捲繞旋繞鏈14(旋繞條)之方向(順時鐘方向)旋轉,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開之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旋繞至關閉位置,旋轉桿25旋轉規定之次數後,藉由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第二扭力彈簧34開始扭轉,第二扭力彈簧34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
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位於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時,第二扭力彈簧34係往滾筒26輸出旋繞鏈14之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展現輸出扭矩。藉由第二扭力彈簧34的輸出扭矩,滾筒26(旋轉桿25)之旋轉係往旋繞鏈14之輸出方向被施力,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關之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開啟位置)之初始動作時,第二扭力彈簧34的輸出扭矩作用於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初始動作時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順暢地開始旋繞。
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中,旋轉桿25旋轉規定次數後,旋轉桿25之旋轉傳遞至第二扭力彈簧34,第二扭力彈簧34開始扭轉,但亦可設為藉由增加旋轉板37a~37d之片數,在旋轉桿25旋轉較多次後,開始第二扭力彈簧34之扭轉,又,亦可設為藉由減少旋轉板37a~37d之片數,在旋轉桿25旋轉較少次後,開始第二扭力彈簧34之扭轉。若增加旋轉板37a~37d之片數,則第二扭力彈簧34之扭轉較慢開始,第二扭力彈簧34的輸出扭矩減少。相反地,若減少旋轉板37a~37d之片數,則第二扭力彈簧34之扭轉較快開始,第二扭力彈簧34的輸出扭矩增加。
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關之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時,第二扭力彈簧34往逆時鐘方向旋轉,扭轉被轉回,第二旋轉傳遞板38與第二扭力彈簧34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至第二扭力彈簧34之扭轉完全轉回(扭力變為0)為止,第二旋轉傳遞板38與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第一~第n旋轉板)及第一旋轉傳遞板36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隨著該等板36、37a~37d、38之旋轉,旋轉桿25往逆時鐘方向旋轉。
第二扭力彈簧34之扭轉被轉回後,第一旋轉傳遞板36被旋轉桿25(滾筒26)之旋轉帶動而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36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凸部41a之另一方的端面43b抵接第一旋轉板37a的凸部41b之一方的端面42a。第一旋轉傳遞板36的凸部41a抵接第一旋轉板37a的凸部41b後,第一旋轉傳遞板36與第一旋轉板37a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
第一旋轉傳遞板36與第一旋轉板37a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第一旋轉板37a的凸部41b之另一方的端面42b抵接第二旋轉板37b的凸部41c之一方的端面44a。第一旋轉板37a的凸部41b抵接第二旋轉板37b的凸部41c後,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及第二旋轉板37b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
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及第二旋轉板37b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第二旋轉板37b的凸部41c之另一方的端面44b抵接第三旋轉板37c的凸部41d之一方的端面45a。第二旋轉板37b的凸部41c抵接第三旋轉板37c的凸部41d後,第一旋轉傳遞板36及第一旋轉板37a~第三旋轉板37c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
第一旋轉傳遞板36及第一旋轉板37a~第三旋轉板37c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第三旋轉板37c的凸部41d之另一方的端面45b抵接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之一方的端面46a。第三旋轉板37c的凸部41d抵接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後,第一旋轉傳遞板36及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
第一旋轉傳遞板36及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之另一方的端面46b抵接第二旋轉傳遞板38的凸部41f之一方的端面47a之前,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的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第一~第n旋轉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38回到第12圖之狀態。
窗開閉系統10係在窗本體13由全關之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開始旋繞時),藉由第二扭力彈簧34的輸出扭矩,幫助(促進)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初始動作時可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容易地由關閉位置朝向開啟位置旋繞,可迅速地將窗本體13由關閉狀態開啟至開啟狀態。
窗開閉系統10係藉由利用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的第一旋轉傳遞板36、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第一~第n旋轉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38,旋轉桿25僅以被設定之次數旋轉後,可使第二扭力彈簧34扭轉,係可調整第二扭力彈簧34的輸出扭矩之強弱,並且可自由地調整初始動作時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之推出力。
窗開閉系統10藉由減少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增強第二扭力彈簧34的輸出扭矩,可增強初始動作時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之推出力,藉由增加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減弱第二扭力彈簧34的輸出扭矩,可減弱初始動作時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之推出力,藉由調整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增強或減弱第二扭力彈簧34的輸出扭矩,並且可自由地調整初始動作時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之推出力。
窗開閉系統10藉由調整第一旋轉板37a~第四旋轉板37d(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例如在3~7片之範圍內調整),可依照窗本體13的大小、重量或形狀等特性來將第二扭力彈簧34的輸出扭矩及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之推出力進行最佳調整,可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順暢地由關閉狀態(關閉位置)往開啟狀態旋繞,可迅速地將窗本體13由關閉狀態開啟至開啟狀態。
窗開閉系統10中,若第二扭力彈簧34的輸出扭矩太強,則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時,會有因第二扭力彈簧34的輸出扭矩無法使自由端部20順暢地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窗本體13未完全關閉的情況,但藉由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調整第二扭力彈簧34的輸出扭矩之強弱,來調整初始動作時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之推出力,可以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順暢地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可防止窗本體13未完全關閉。
第18圖為顯示旋轉機構15之另一例示的部分擴大立體圖,第19圖為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的立體分解圖。第18圖及第19圖中,省略高窗用操作器24之圖示。第18圖所示之旋轉機構15係由旋轉桿25、高窗用操作器24(未繪示)、滾筒26、彈簧安裝鼓27、第一扭力彈簧28及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形成。
旋轉桿25、滾筒26、彈簧安裝鼓27及第一扭力彈簧28係設置(容置)於容置組件29。高窗用操作器24(鏈式操作器)係與第1圖之高窗用操作器24相同。又,具備第18圖的旋轉機構15之窗開閉系統10中,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關之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朝向開啟位置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時,旋轉桿25僅以被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設定之次數旋轉後,第一扭力彈簧28開始扭轉。
具備第18圖的旋轉機構15之窗開閉系統10中,旋轉桿25係可旋轉地容置於容置組件29(可旋轉地設置於窗框12)且於橫向延伸(參照第2圖)。旋轉桿25的一端部及中間部係被可旋轉地支持於容置組件29的軸承板32,高窗用操作器24的鏈輪30安裝於另一端部。旋轉桿25被高窗用操作器24(旋轉力賦予手段)賦予旋轉力,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或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滾筒26容置於容置組件29,且設置(嵌入)於旋轉桿25的一端部。滾筒26係隨著旋轉桿25之旋轉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或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旋繞鏈14的另一端部連結並固定於滾筒26。
彈簧安裝鼓27容置於容置組件29,且設置於旋轉桿25的中間部之側(滾筒26的橫向外側)。彈簧安裝鼓27不被旋轉桿25帶動,而是獨自地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或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第一扭力彈簧28安裝於彈簧安裝鼓27,且於旋轉桿25的軸向延伸。
第一扭力彈簧28係與第1圖之窗開閉系統10的第一扭力彈簧28相同。在彈簧安裝鼓27插入之狀態下,第一扭力彈簧28的臂之荷重點連結並固定至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的第二旋轉傳遞板50,第一扭力彈簧28的臂之固定點連結並固定至容置組件29的支持板40。又,固定點亦可連結並固定至軸承板32。旋繞鏈14(旋繞條)由滾筒26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的情況下,第一扭力彈簧28與第二旋轉傳遞板50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往捲繞方向扭轉或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相反地,旋繞鏈14被滾筒26往另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後方)捲取的情況下,第一扭力彈簧28與第二旋轉傳遞板50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旋轉,使扭轉還原。
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係由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第二旋轉板49b(第一~第n旋轉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50形成,第一旋轉板49a及第二旋轉板49b係於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軸向(軸向前方)排列配置成相鄰接,第二旋轉傳遞板50係於第二旋轉板49b的軸向(軸向前方)鄰接配置。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第二旋轉板49b及第二旋轉傳遞板50係由鋁合金或不鏽鋼等金屬或者合成樹脂製作,並成形為大致相同形狀且相同大小之略呈圓盤狀。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第二旋轉板49b及第二旋轉傳遞板50係由滾筒26側之軸承板32朝向第一扭力彈簧28,以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及第二旋轉板49b→第二旋轉傳遞板50之順序排列。又,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亦可由第一旋轉傳遞板48及第二旋轉傳遞板50形成。在此情況下,第二旋轉傳遞板50係於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軸向鄰接配置。
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第二旋轉板49b及第二旋轉傳遞板50的中央被穿孔成中央開口51,中央開口51係將該等旋轉傳遞板48、50及該等旋轉板49a、49b於厚度方向貫穿。第一旋轉傳遞板48位於軸承板32的軸向且鄰接,旋轉桿25插至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中央開口51。第一旋轉傳遞板48被旋轉桿25(滾筒26)旋轉帶動而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48具備由其外周緣往徑向外側延伸之凸部52a(將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旋轉傳遞之旋轉傳遞手段)。
第一旋轉板49a位於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軸向且鄰接(緊鄰),且配置於第一旋轉傳遞板48與第一扭力彈簧28(第二旋轉板49b)之間,旋轉桿25插至第一旋轉板49a的中央開口51。第一旋轉板49a獨自地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或者與第一旋轉傳遞板48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板49a具備凸部52b(接受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旋轉之旋轉接受手段),凸部52b由第一旋轉板49a的外周緣往徑向外側延伸後,朝向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凸部52a於軸向延伸。
第二旋轉板49b位於第一旋轉板49a的軸向且鄰接(緊鄰),且配置於第一旋轉板49a與第一扭力彈簧28(第二旋轉傳遞板50)之間,旋轉桿25插至第二旋轉板49b的中央開口51。第二旋轉板49b獨自地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或者與第一旋轉傳遞板48及第一旋轉板49a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二旋轉板49b具備凸部52c(接受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的旋轉之旋轉接受手段),凸部52c由第二旋轉板49b的外周緣往徑向外側延伸後,朝向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於軸向延伸。
第二旋轉傳遞板50位於第二旋轉板49b的軸向且鄰接(緊鄰),且配置於第二旋轉板49b與第一扭力彈簧28之間,係設置並固定於第一扭力彈簧28的一端部。第二旋轉傳遞板50與第一扭力彈簧28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或者與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第二旋轉板49b及第一扭力彈簧28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二旋轉傳遞板50具備凸部52d(接受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二旋轉板49b)的旋轉之旋轉接受手段),凸部52d由第二旋轉傳遞板50的外周緣往徑向外側延伸後,朝向第二旋轉板49b的凸部52c於軸向延伸。又,第18圖及第19圖中,顯示兩片第一旋轉板49a及第二旋轉板49b(第一~第n旋轉板),但旋轉板的片數(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的第一~第n旋轉板的片數)係可依照旋繞鏈14(旋繞條)相對於滾筒26之捲繞圈數來決定(例如,可在1~5片之範圍內調整)。
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窗本體13全關之關閉狀態下,如第18圖所示,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凸部52a往橫向(徑向外側)延伸,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相對於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凸部52a位於順時鐘方向之鄰接位置且往徑向外側延伸的同時,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54b抵接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凸部52a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53a。
第二旋轉板49b的凸部52c相對於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位於順時鐘方向之鄰接位置且往徑向外側延伸的同時,第二旋轉板49b的凸部52c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55b抵接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54a。第二旋轉傳遞板38的凸部41f相對於第四旋轉板37d的凸部41e,在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位於以規定量分開之位置。
具備第18圖的旋轉機構15之窗開閉系統10中,窗本體13全開之開啟狀態下,與第1圖之窗開閉系統10同樣地,第一扭力彈簧28往捲繞方向扭轉或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第一扭力彈簧28係往滾筒26捲取旋繞鏈14(旋繞條)之方向展現捲取扭矩(捲取彈簧力),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滾筒26之旋轉係往旋繞鏈14(旋繞條)之捲取方向被施力,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開之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旋繞至關閉狀態(關閉位置)的情況下,作用於旋轉桿25之旋轉負荷(關閉窗本體13時作用之操作荷重)係被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減輕。
由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的關閉狀態,使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以開啟窗本體13之開啟操作中,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中,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關之關閉位置朝向開啟位置旋繞,旋轉桿25往逆時鐘方向(輸出旋繞鏈14之方向)旋轉時,則如第18圖之箭頭所示,第一旋轉傳遞板48與滾筒26(旋轉桿25)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48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凸部52a於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53b抵接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於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54a。
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凸部52a抵接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後,旋轉桿25進一步往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一旋轉傳遞板48之旋轉係由凸部52a(旋轉傳遞手段)經過凸部52b(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一旋轉板49a,在凸部52a與凸部52b彼此抵接的狀態下,第一旋轉傳遞板48及第一旋轉板49a與滾筒26(旋轉桿25)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48及第一旋轉板49a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於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54b抵接第二旋轉板49b的凸部52c於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55a。
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抵接第二旋轉板49b的凸部52c後,旋轉桿25進一步往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一旋轉板49a之旋轉係由凸部52b(旋轉接受手段)經過凸部52c(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二旋轉板49b,在凸部52a~凸部52c彼此抵接的狀態下,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及第二旋轉板49b與滾筒26(旋轉桿25)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及第二旋轉板49b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第二旋轉板49b的凸部52c於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55b抵接第二旋轉傳遞板50的凸部52d於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56a。
第二旋轉板的凸部52c抵接第二旋轉傳遞板50的凸部52d後,旋轉桿25進一步往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二旋轉板49b之旋轉係由凸部52c(旋轉接受手段)經過凸部52d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50,在凸部52a~凸部52d彼此抵接的狀態下,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第二旋轉板49b及第二旋轉傳遞板50與滾筒26(旋轉桿25)一併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第二旋轉板49b及第二旋轉傳遞板50往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一扭力彈簧28被第二旋轉傳遞板50旋轉帶動,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
像這樣,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中,第一旋轉板49a及第二旋轉板49b(第一~第n旋轉板)的凸部52b、凸部52c係由第一旋轉板49a朝向第二旋轉板49b(第n旋轉板)依序抵接,並且旋轉桿25之旋轉由第一旋轉傳遞板48朝向第二旋轉板49b(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後,第二旋轉板49b(第n旋轉板)的凸部52c抵接第二旋轉傳遞板50的凸部52d,藉由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第二旋轉板49b(第一~第n旋轉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50一併旋轉,旋轉桿25之旋轉傳遞至第一扭力彈簧28,第一扭力彈簧28開始扭轉。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窗本體13全開之開啟狀態下,第一扭力彈簧28為扭轉後之狀態(最大扭力狀態)。
窗開閉系統10中,旋轉桿25往輸出旋繞鏈14(旋繞條)之方向(逆時鐘方向)旋轉,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關之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位置,旋轉桿25旋轉規定之次數後,藉由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第一扭力彈簧28開始扭轉,第一扭力彈簧28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
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第一扭力彈簧28係往滾筒26捲取旋繞鏈14之方向(前後方向之後方)展現捲取扭矩。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滾筒26(旋轉桿25)之旋轉係往旋繞鏈14之捲取方向被施力,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開之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旋繞至關閉狀態(關閉位置)的情況下,作用於旋轉桿25之旋轉負荷(關閉窗本體13時作用之操作荷重)係被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減輕。
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中,旋轉桿25旋轉規定次數後,旋轉桿25之旋轉傳遞至第一扭力彈簧28,第一扭力彈簧28開始扭轉,但亦可設為藉由增加旋轉板49a、49b之片數,在旋轉桿25旋轉較多次後,開始第一扭力彈簧28之扭轉,又,亦可設為藉由減少旋轉板49a、49b之片數,在旋轉桿25旋轉較少次後,開始第一扭力彈簧28之扭轉。若增加旋轉板49a、49b之片數,則第一扭力彈簧28之扭轉較慢開始,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減少。相反地,若減少旋轉板第一扭力彈簧28之片數,則第一扭力彈簧28之扭轉較快開始,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增加。
使球鏈31之另一側往下方作動,以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由全開之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旋繞至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時,鏈輪30往順時鐘方向旋轉,且旋轉桿25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48被旋轉桿25之旋轉帶動而往順時鐘方向旋轉。此時,第一扭力彈簧28展現捲取扭矩,故藉由其對順時鐘方向之施力,第二旋轉傳遞板50的凸部52d、第二旋轉板49b的凸部52c、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及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凸部52a抵接之狀態下,隨著旋轉桿25之旋轉,於順時鐘方向旋轉至第一扭力彈簧28 之扭轉被轉回為止。
第一扭力彈簧28之扭轉被轉回後,第一旋轉傳遞板48被旋轉桿25(滾筒26)之旋轉帶動而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轉傳遞板48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凸部52a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53a抵接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54b。第一旋轉傳遞板48的凸部52a抵接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後,第一旋轉傳遞板48及第一旋轉板49a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旋轉。
第一旋轉傳遞板48及第一旋轉板49a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約1圈(1圈左右)時,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54a抵接第二旋轉板49b的凸部52c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55b。第一旋轉板49a的凸部52b抵接第二旋轉板49b的凸部52c後,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及第二旋轉板49b一併往順時鐘方向旋轉。
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及第二旋轉板49b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第二旋轉板49b的凸部52c的順時鐘方向之一方的端面55a抵接第二旋轉傳遞板50的凸部52d的逆時鐘方向之另一方的端面56b前,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關之關閉位置,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的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第二旋轉板49b(第一~第n旋轉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50回到第18圖之狀態。
窗開閉系統10係藉由利用形成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之第一旋轉傳遞板48、第一旋轉板49a、第二旋轉板49b(第一~第n旋轉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50,旋轉桿25僅以被設定之次數旋轉後,可使第一扭力彈簧28扭轉,係可調整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之強弱。窗開閉系統10可依照窗本體13的大小、重量或形狀等特性來將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自由地進行最佳調整。
窗開閉系統10藉由減少第一旋轉板49a及第二旋轉板49b(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增強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藉由增加第一旋轉板49a及第二旋轉板49b(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可減弱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藉由調整第一旋轉板49a及第二旋轉板49b(第一~第n旋轉板)之片數(例如在1~5片之範圍內調整)可增強或減弱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且可確實地減輕窗本體13關閉時作用之操作荷重,利用第一扭力彈簧28的被調整之捲取扭矩,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即可順暢地使開啟之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可容易地將窗本體13關閉。
窗開閉系統10中,若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太強,則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時,會有因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無法使自由端部20順暢地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窗本體13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但藉由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調整第一扭力彈簧28的捲取扭矩之強弱,可使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順暢地旋繞至全開之開啟位置,可迅速地開啟窗本體13。
第20圖為設置有窗開閉系統10之排煙窗57之一例示的前視圖,第21圖排煙窗57的俯視圖。第22圖為排煙窗57的側視圖,第23圖為架設組件58的部分擴大立體圖。第20、21圖中,以箭頭X表示上下方向,以箭頭Y表示橫向,以箭頭Z表示前後方向。第20圖中,圖示有兩個第一窗框12a及第二窗框12b及兩個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但窗框及窗本體的數量不特別限定,窗框及窗本體可為一個,或窗框及窗本體可為三個以上。
窗開閉系統10設置於排煙窗57。排煙窗57設於建築物,平常用於交換空氣(室內換氣),緊急時(發生火災時、藥品外洩時、化學藥劑外洩時、氣體外洩時等)作為將有害的煙霧或有毒氣體等排氣至外部之排氣手段來利用。窗開閉系統10具備第一窗框12a、第二窗框12b、第一窗本體13a(第一隔板)、第二窗本體13b(第二隔板)、第一旋繞鏈14a(旋繞條)、第二旋繞鏈14b(旋繞條)、架設組件58(鏈箱,chain box)、第一容置組件29a、第二容置組件29b及旋繞條作動手段(鏈作動手段),第一窗本體13a設於第一窗框12a,第二窗本體13b設於第二窗框12b,第一旋繞鏈14a使第一窗本體13a旋繞,第二旋繞鏈14b使第二窗本體13b旋繞,旋繞條作動手段使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作動(輸出或捲取)。
旋繞條作動手段(鏈作動手段)係由導引條59(滑條,slide line)、滑動件60(旋轉力賦予手段)、鎖定機構61、牽引鏈62(牽引構件)(旋轉力賦予手段)、第一旋轉機構15a及第二旋轉機構15b形成。導引條59、滑動件60、鎖定機構61及牽引鏈62係設置於架設組件58。第一旋轉機構15a係設置並容置於第一容置組件29a,第二旋轉機構15b係設置並容置於第二容置組件29b。
第一窗框12a及第二窗框12b設於規定之建築物的高處(天花板附近),呈橫向較長的矩形且具有相同形狀及相同大小之該等係於橫向排列。該等第一窗框12a及第二窗框12b係由上方框16、下方框17及兩側框18形成,上方框16設於天花板附近且於橫向直線地延伸,下方框17設置於上方框16的下方且於橫向直線地延伸,兩側框18於上下方向直線地延伸。於該等第一窗框12a及第二窗框12b,上方框16及下方框17係以相互平行的方式於上下方向隔開且相對,兩側框18係以相互平行的方式於橫向隔開且相對。於該等第一窗框12a及第二窗框12b,上方框16、下方框17及兩側框18形成呈橫向較長的矩形且具有相同形狀及相同大小之兩個窗(隔板)設置空間。
上方框16、下方框17及兩側框18係與開閉窗11的上方框16、下方框17及兩側框18同樣地成形為略呈角形(L字形)。上方框16具有上框板及上抵接板,下方框17具有下框板及下抵接板。兩側框18具有側框板及兩側抵接板。第一窗框12a及第二窗框12b藉由既有的連接手段連接於牆壁,且該等第一窗框12a及第二窗框12b彼此連接。第一窗框12a及第二窗框12b(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正下方設有窗設備22,窗設備22係在第一窗框12a及第二窗框12b(樹脂窗框、鋁窗框或鋁樹脂複合窗框)嵌入玻璃(玻璃隔板)且可開閉。第一窗框12a及第二窗框12b與窗設備22係藉由既有的連接手段連接。
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係可旋繞地安裝於第一窗框12a及第二窗框12b。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由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開啟位置),並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該等窗本體13a、13b具有旋轉端部19(旋轉框)、自由端部20(旋繞框)及兩側部21(兩側框),旋轉端部19可旋轉地連結(設置)於第一窗框12a及第二窗框12b的下方框17,自由端部20係由旋轉端部19往上方隔開並與旋轉端部19相對,兩側部21係於橫向隔開並相對,且於上下方向直線地延伸。隔板金屬件23(未繪示)係設置並固定於自由端部20的橫向中央。
第一旋繞鏈14a(滾子鏈)的頂端部連結至第一窗本體13a之自由端部20的隔板金屬件23,第二旋繞鏈14b(滾子鏈)的頂端部連結至第二窗本體13b之自由端部20的隔板金屬件23。該等旋繞鏈14a、14b使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由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開啟位置),並使該等窗本體13a、13b的自由端部20由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旋繞至關閉狀態(關閉位置)。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具有往其軸方向(延伸方向)移動之直線運動性(直線前進性),使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由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開始旋繞時),藉由其直線運動性發揮幫助(促進)自由端部20旋繞之輸出力(推出力)。
排煙囪57中,藉由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以旋轉端部19為中心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該等窗本體13a、13b由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開啟位置)。藉由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往另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後方)拉回,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以旋轉端部19為中心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該等窗本體13a、13b由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旋繞至關閉狀態(關閉位置)。
又,第20圖~第23圖所示之窗開閉系統10中,後述之第一旋轉桿25a、第二旋轉桿25b、鏈輪30、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往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被往一方向輸出,第一旋轉桿25a、第二旋轉桿25b、鏈輪30、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往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被往另一方向拉回。
架設組件58係由鋁合金或不鏽鋼等金屬或者合成樹脂製作,由第一窗本體13a的兩側框18往下方直線地延伸。架設組件58係由第一架設板63a、第二架設板63b、底板64、蓋板65、第一鏈容置空間66a(第一導引凹部)及第二鏈容置空間66b(第二導引凹部)形成,第一架設板63a及第二架設板63b於前後方向相對,且於上下方向延伸並具有相同形狀及相同大小,底板64及蓋板65位於第一架設板63a與第二架設板63b之間,與該等架設板63a、63b平行且於上下方向延伸,第一鏈容置空間66a位於第一架設板63a之側,與第一架設板63a平行且於上下方向延伸,第二鏈容置空間66b位於第二架設板63b之側,與第二架設板63b平行且於上下方向延伸。
架設組件58中,蓋板65可拆裝地安裝於從導引條59之上端67往上方延伸之第一架設板63a與第二架設板63b,且蓋板65將架設組件58的容置空間66a、66b覆蓋一部分。架設組件58中,第一架設板63a藉由規定之連結手段(托架、螺栓及螺帽、鉚釘、焊接等)連結並固定於第一窗框12a的兩側框18及窗設備22的窗框。牽引鏈62可上下移動地(可滑動地)容置於第一鏈容置空間66a。牽引鏈62可上下移動地(可滑動地)容置於第二鏈容置空間66b。
導引條59形成於架設組件58,且位於窗本體13a、13b(第一窗框12a及第二窗框12b)的下方,由形成第一窗框12a之兩側框18往下方延伸。導引條59具有上端67(蓋板65的下端)、下端69及中間部68(移動空間),上端67位於窗本體13a、13b之側,下端69位於地面之側,中間部68位於上端67及下端69之間且於上下方向延伸。
滑動件60係由鋁合金或不鏽鋼等金屬製作,且由上部板70及下部板71形成,上部板70成形為上下方向較長且略呈板狀,下部板71成形為上下方向較長且略呈板狀,並位於上部板70的下方。滑動件60配置於導引條59的中間部68(移動空間),於第一鏈容置空間66a(第一導引凹部)往上下方向滑動,藉此於中間部68(架設組件58的上下方向之中央區域)由導引條59的下端69朝向上端67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滑動,且於中間部68(架設組件58的上下方向之中央區域)由導引條59的上端67朝向下端69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滑動。
牽引鏈62的一端部連結於上部板70的上端部。與上部板70正交且於前後方向(與第23圖之面正交的方向)延伸之第一連結板72係一體成形於上部板70的下端部。與下部板71正交且於前後方向(與第23圖之面正交的方向)延伸並與第一連結板72相對之第二連結板73係一體成形於下部板71的上端。第一連結板72形成有用於螺接後述之調整螺絲74之螺絲部的螺孔(螺接孔),第二連結板73形成有間隙孔(clearance hole)。
調整螺絲74設置於第一連結板72及第二連結板73,調整螺絲74係調整該等連結板72、73於上下方向之間隔尺寸。調整螺絲74的螺絲部螺接於第一連結板72的螺孔(螺接孔)。螺帽螺接於調整螺絲74的螺絲部。例如,藉由使調整螺絲74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旋轉,第一連結板72與第二連結板73逐漸接近,可使上部板70與下部板71於上下方向之間隔尺寸縮短,藉由使調整螺絲74往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第一連結板72與第二連結板73逐漸分開,可使上部板70與下部板71於上下方向之間隔尺寸增長。
鎖定機構61係於使滑動件6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滑動,滑動件60位於導引條59的下端69時,在對牽引鏈62賦予規定之拉力(張力)的狀態下,鎖定滑動件60之滑動(上下移動)。鎖定機構61係由以鋁合金或不鏽鋼等金屬製作之卡合凸輪75(平面凸輪)及旋繞桿76(旋繞把手)形成,卡合凸輪75配置於導引條59的下端69,藉由規定之連結手段(螺栓、鉚釘、焊接等)連結(固定)於導引條59的下端69(架設組件58的第一架設板63a及第二架設板63b與底板64的下端)。卡合凸輪75具有於上下方向之下方往下傾斜之外周緣77。
旋繞桿76設置於滑動件60的下部板71之下端,且由旋轉基端部78及把持部79(把手)形成。旋轉基端部78可旋轉地安裝於下部板71之下端。旋繞桿76中,把持部79以旋轉基端部78為中心往窗本體13a的旋繞方向(前後方向)(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繞(旋轉)。由把持部79的側緣部往側向(外側)延伸之旋繞臂80一體成形(連接)於把持部79(把手)的旋轉基端部78側。旋繞臂80形成有卡合插銷81,卡合插銷81係朝向架設組件58的底板64突出。卡合插銷81可拆裝地卡合於卡合凸輪75。旋繞臂80使把持部79(旋繞桿76)往逆時鐘方向旋繞時,旋繞臂80的頂端抵接架設組件58的第二架設板63b之內側面,把持部79停止往逆時鐘方向進一步旋繞。
卡合插銷81隨著把持部79(旋繞桿76)之旋繞(旋轉),與旋繞臂80一併往窗本體13a的旋繞方向(前後方向)(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繞(旋轉)。旋繞桿76中,卡合插銷81在卡合凸輪75的外周緣77可滑動地移動。一邊將把持部79(旋繞桿76)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推壓(壓下)一邊對把持部79施加旋繞力的狀態下,卡合插銷81於卡合凸輪75的外周緣77往一方向滑動(跨越),且於卡合凸輪75的外周緣77往另一方向滑動(跨越)。卡合插銷81係以於卡合凸輪75的外周緣77往一方向滑動(跨越)之狀態與卡合凸輪75卡合。
又,調整卡合插銷81相對於卡合凸輪75的外周緣77之位置,以使卡合插銷81可於外周緣77往一方向或另一方向滑動(跨越)。利用調整螺絲74調整上部板70與下部板71於上下方向之間隔尺寸,藉此,將滑動件60之滑動(上下移動)鎖定時,可使最佳的拉力作用於牽引鏈62,且旋繞桿76的卡合插銷81能以適當的力量於卡合凸輪75的外周緣77往一方向或另一方向滑動(跨越)。
牽引鏈62(牽引構件)係由鋼、不鏽鋼或鈦等金屬製作,在其一端部連結於滑動件60的上部板70之上端部的狀態下,容置於第一鏈容置空間66a(第一導引凹部)及第二鏈容置空間66b(第二導引凹部)且於上下方向延伸。牽引鏈62隨著滑動件60於上下方向滑動(上下移動),於第一鏈容置空間66a及第二鏈容置空間66b上下移動。應,牽引鏈62的另一端部(自由端部)位於第二鏈容置空間66b(第二導引凹部),且由鏈輪30往下方垂下。
第一旋轉機構15a及第二旋轉機構15b被滑動件60於上下方向滑動造成的牽引鏈62之上下移動帶動,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將該等旋繞鏈14a、14b往另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後方)拉回(捲取)。第一旋轉機構15a係由第一旋轉桿25a、鏈輪30、第一滾筒26a、第一彈簧安裝鼓27a及第A扭力彈簧82a(第一扭力彈簧28)形成。第一旋轉桿25a、鏈輪30、第一滾筒26a、第一彈簧安裝鼓27a及第A扭力彈簧82a(螺旋彈簧)係設置(容置)於第一容置組件29a。
第二旋轉機構15b係由第二旋轉桿25b、第二滾筒26b、第二彈簧安裝鼓27b及第B扭力彈簧82b(第一扭力彈簧28)形成。第二旋轉桿25b、第二滾筒26b、第二彈簧安裝鼓27b及第B扭力彈簧82b(螺旋彈簧)係設置(容置)於第二容置組件29b。
第一旋轉桿25a及第二旋轉桿25b可旋轉地容置於第一容置組件29a及第二容置組件29b(可旋轉地設置於窗框12a、12b)且於橫向延伸。第一旋轉桿25a的一端部及中間部係被可旋轉地支持於第一容置組件29a的軸承板32。第二旋轉桿25b的一端部及中間部係被可旋轉地支持於第二容置組件29b的軸承板32。第一旋轉桿25a及第二旋轉桿25b係於該等之另一端部連結形成一體。
鏈輪30安裝於第一旋轉桿25a的另一端部。牽引鏈62卡合於鏈輪30的鏈齒。鏈輪30隨著牽引鏈62之上下移動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或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對第一旋轉桿25a及第二旋轉桿25b傳遞旋轉力。
第一滾筒26a設置(嵌入)於第一旋轉桿25a的中間部,第二滾筒26b設置(嵌入)於第二旋轉桿25b的中間部。第一滾筒26a隨著第一旋轉桿25a之旋轉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或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第二滾筒26b隨著第二旋轉桿25b之旋轉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或逆時鐘方向(反向)旋轉。第一旋繞鏈14a的另一端部連結並固定於第一滾筒26a,第二旋繞鏈14b的另一端部連結並固定於第二滾筒26b。第一彈簧安裝鼓27a設置(嵌入)於第一旋轉桿25a的一端部之側(第一滾筒26a的橫向外側),第二彈簧安裝鼓27b設置(嵌入)於第二旋轉桿25b的一端部之側(第二滾筒26b的橫向外側)。
第A扭力彈簧82a安裝於第一彈簧安裝鼓27a,且於第一旋轉桿25a的軸向延伸。第B扭力彈簧82b安裝於第二彈簧安裝鼓27b,且於第二旋轉桿25b的軸向延伸。該等扭力彈簧82a、82b的外徑、內徑及圈數,係可根據往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隔板)之上下方向的上方旋繞所需的扭矩(滑動件6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滑動所需的輔助力)來任意地設定。
第一旋轉機構15a中,第一彈簧安裝鼓27a插至第A扭力彈簧82a之狀態下,第A扭力彈簧82a的臂之固定點連結並固定至第一容置組件29a的支持板40或軸承板32中的任一個,第A扭力彈簧82a的臂之荷重點連結並固定至第一旋轉桿25a的外周緣。第二旋轉機構15b中,第二彈簧安裝鼓27b插至第B扭力彈簧82b之狀態下,第B扭力彈簧82b的臂之固定點連結並固定至第二容置組件29b的支持板40或軸承板32中的任一個,第B扭力彈簧82b的臂之荷重點連結並固定至第二旋轉桿25b的外周緣。
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係在第一旋轉桿25a及第二旋轉桿25b旋轉使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由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的情況下,往捲繞方向扭轉或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的情況下,展現與扭轉角度成比例且往相反方向(捲繞方向)之扭矩(恢復力),往捲繞方向扭轉的情況下,展現與扭轉角度成比例且往相反方向(捲繞方向之反方向)之扭矩(恢復力)。
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的扭矩(外徑、內徑、圈數、恢復系數)被調節為使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由上下方向之下方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時,作用於滑動件60之荷重為約1.5~2kgf。此外,使該等窗本體13a、13b由關閉狀態開啟時,除了初始動作時以外的旋繞過程中,調節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的扭矩(彈簧力)以使窗本體13a、13b藉由本身的重量,自由端部20自動地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
由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全關之關閉狀態,使該等窗本體13a、13b的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使窗本體13a、13b全開之開啟步驟的一例示如下。又,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全關之關閉狀態下,滑動件60位於導引條59的下端69,旋繞桿76的卡合插銷81於卡合凸輪75的外周緣77往一方向滑動(跨越),卡合插銷81移動至鎖定位置,拉力被賦予牽引鏈62的狀態下,滑動件60之滑動(上下移動)被鎖定。滑動件60之滑動(上下移動)被鎖定的狀態下,旋繞桿76由導引條59的下端69往下方垂下。
握持旋繞桿76的把持部79(把手)之狀態下,一邊將旋繞桿76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推壓(壓下),一邊對旋繞桿76的把持部79往逆時鐘方向(反向)施加旋繞力。藉由對把持部79施加旋繞力,旋繞臂80及卡合插銷81一邊往逆時鐘方向(反向)旋繞,卡合插銷81一邊於卡合凸輪75的外周緣77往另一方向滑動(跨越),卡合插銷81移動至解除鎖定位置,解除卡合插銷81與卡合凸輪75之卡合。卡合插銷81移動至解除鎖定位置時,滑動件60之滑動(上下移動)的鎖定被解除,並且作用於牽引鏈62之拉力被解除。
使旋繞桿76的把持部79往逆時鐘方向旋繞時,旋繞臂80同樣地往逆時鐘方向(反向)旋繞,旋繞臂80的頂端抵接架設組件58的第二架設板63b之內側面。旋繞臂80的頂端抵接第二架設板63b之內側面時,在此時間點,把持部79(旋繞桿76)往逆時鐘方向之旋繞停止。
接著,在握持旋繞桿76的把持部79(把手)之狀態下,使旋繞桿76與滑動件60一併由導引條59的下端69朝向上端67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滑動(上推)。使滑動件60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滑動時,位於第一鏈容置空間66a之牽引鏈62被滑動件60之滑動帶動而往上方作動,卡合於牽引鏈62之鏈輪30往順時鐘方向旋轉。鏈輪30旋轉時,第一旋轉桿25a及第二旋轉桿25b(第一旋轉機構15a及第二旋轉機構15b)被帶動往順時鐘方向旋轉,隨著第一旋轉桿25a及第二旋轉桿25b旋轉,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往順時鐘方向旋轉時,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由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
使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由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開啟位置)之初始動作中,藉由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之直線運動性(直線前進性),該等旋繞鏈14a、14b發揮幫助(促進)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之輸出力(推出力),該等窗本體13a、13b的自由端部20被賦予往上下方向之下方的旋繞力。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在該等窗本體13a、13b的自由端部20由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位置之初始動作時,係利用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之輸出力來旋繞。
除了初始動作時以外的旋繞過程中,藉由該等窗本體13a、13b本身的重量,窗本體13a、13b的自由端部20以旋轉端部19為中心自動地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藉由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自動地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自動地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第一旋轉桿25a及第二旋轉桿25b(第一旋轉機構15a及第二旋轉機構15b)自動地往順時鐘方向旋轉,且鏈輪30自動地往順時鐘方向旋轉。此外,牽引鏈62自動地往上方作動,滑動件60朝向導引條59的上端67自動地往上方滑動。
第一旋繞鏈14a由第一滾筒26a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第一旋轉桿25a(第一彈簧安裝鼓27a)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的情況下,第A扭力彈簧82a以其臂之固定點作為扭轉基端,臂之荷重點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或往捲繞方向扭轉。第二旋繞鏈14b由第二滾筒26b往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前方)輸出,第二旋轉桿25b(第二彈簧安裝鼓27b)往順時鐘方向旋轉的情況下,第B扭力彈簧82b以其臂之固定點作為扭轉基端,臂之荷重點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或往捲繞方向扭轉。
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往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或往捲繞方向扭轉時,該等扭力彈簧82a、82b展現與扭轉角度成比例且往相反方向(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之捲取扭矩,藉由該等扭力彈簧82a、82b之捲取扭矩,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被賦予從全開之開啟位置朝向關閉位置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的旋繞力。
由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開之開放位置的開啟狀態,使窗本體13a、13b的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使該等窗本體13a、13b關閉之步驟的一例示如下。握持旋繞桿76的把持部79(把手)之狀態下,將旋繞桿76與滑動件60一併由導引條59的上端67朝向下端69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滑動(壓下)。又,藉由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的扭矩(恢復力),使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由上下方向之下方往上方旋繞時,作用於滑動件60之荷重被調整為約1.5~2kgf。
使滑動件60往下方滑動時,牽引鏈62被滑動件60之滑動帶動,於第一鏈容置空間66a往上下方向之下方作動,卡合於牽引鏈62之鏈輪30往逆時鐘方向旋轉。鏈輪30旋轉時,第一旋轉桿25a及第二旋轉桿25b(第一旋轉機構15a及第二旋轉機構15b)被帶動往逆時鐘方向旋轉,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由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往另一方向(前後方向之後方)被捲取。
藉由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被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捲取,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由開啟位置朝向關閉位置開始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藉由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的扭矩,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被賦予從開啟位置朝向關閉位置旋繞的旋繞力,故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整體本身重量不會施加於滑動件60之滑動,由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本身重量減去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的扭矩後的荷重(1.5~2kgf之範圍)作用於滑動件60。
藉由將滑動件60往導引條59的下端69滑動(壓下),使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關閉至全關時,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的扭轉還原,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的捲取扭矩變為0。使滑動件60往導引條59的下端69滑動後,在把持旋繞桿76的把持部79之狀態下,一邊將旋繞桿76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推壓(壓下),一邊對把持部79施加往順時鐘方向(正向)之旋繞力。
對把持部79施加旋繞力,使旋繞桿76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旋繞15~20°,藉此,卡合插銷81一邊往順時鐘方向(正向)旋繞,卡合插銷81一邊於卡合凸輪75的外周緣77往一方向滑動(跨越),卡合插銷81移動至鎖定位置,卡合插銷81與卡合凸輪75卡合。卡合插銷81移動至鎖定位置時, 旋繞桿76由導引條59的下端69往下方垂下,拉力被賦予至牽引鏈62,滑動件60之滑動(上下移動)被鎖定。
不利用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而將開啟狀態之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關閉的情況下,因該等窗本體13a、13b本身的重量,使滑動件6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滑動時需要相當程度的力量,但由於調整該等扭力彈簧82a、82b的扭矩(恢復力),使得藉由該等扭力彈簧82a、82b之捲取扭矩(恢復力),幫助(促進)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捲取至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以使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由上下方向之下方往上方旋繞時,作用於滑動件60之荷重為約1.5~2kgf,藉由利用該等扭力彈簧82a、82b,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即可使滑動件6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滑動,可順暢地使開啟之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由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旋繞至關閉狀態(關閉位置),可容易地將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關閉。
第20圖的設置於排煙窗57之窗開閉系統10中,係如上所述,使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由開啟狀態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時,旋繞至關閉狀態之過程中,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的扭轉還原,該等扭力彈簧82a、82b的捲取扭矩消失,捲取扭矩變為0後,可使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朝向與展現捲取扭矩之方向的反方向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以使該等扭力彈簧82a、82b展現輸出扭矩。在此情況下,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下,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往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輸出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旋繞條)之方向展現輸出扭矩。
窗開閉系統10中,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下,藉由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的輸出扭矩,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之旋轉係往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之輸出方向被施力,藉由該等扭力彈簧82a、82b的輸出扭矩,幫助(促進)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輸出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由全關之關閉狀態(關閉位置)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該等扭力彈簧82a、82b的輸出扭矩作用於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藉由第一扭力彈簧28的輸出扭矩,初始動作時窗本體13的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順暢地開始旋繞,經過初始動作後,藉由窗本體13本身的重量,自由端部20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在此情況下,窗開閉系統10具有與第11圖所示之窗開閉系統10同樣的功效。
第20圖的設置於排煙窗57之窗開閉系統10中,與第11圖所示之窗開閉系統10同樣地,第A扭力彈簧82a係由第一扭力彈簧28及第二扭力彈簧34形成,第一扭力彈簧28及第二扭力彈簧34設置於第一旋轉桿25a,第B扭力彈簧82b係由第一扭力彈簧28及第二扭力彈簧34形成,第一扭力彈簧28及第二扭力彈簧34設置於第二旋轉桿25b,此外,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第二扭力彈簧34)可具備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
在此情況下,使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由全開之開啟狀態朝向關閉位置往上下方向之上方旋繞時,第一旋轉桿25a及第二旋轉桿25b僅以被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設定之次數旋轉後,第二扭力彈簧34開始扭轉。又,第一扭力彈簧28及第二扭力彈簧34係與第11圖之窗開閉系統10的該等相同,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35a係與第11圖之窗開閉系統10的該物相同。在此情況下,窗開閉系統10具有與第11圖所示之窗開閉系統10同樣的功效。
第20圖的設置於排煙窗57之窗開閉系統10中,與第18圖所示之窗開閉系統10同樣地,第A扭力彈簧82a可具有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第B扭力彈簧82B可具有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在此情況下,使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的自由端部20由全關之關閉狀態朝向開啟位置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時,第一旋轉桿25a及第二旋轉桿25b僅以被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設定之次數旋轉後,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開始扭轉。又,在此情況下,亦可使用旋繞線作為旋繞條。
具備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之窗開閉系統10中,使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全開之開啟狀態下,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往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捲取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旋繞條)之方向展現捲取扭矩,藉由該等扭力彈簧82a、82b的捲取扭矩,第一滾筒26a及第二滾筒26b之旋轉係往第一旋繞鏈14a及第二旋繞鏈14b之捲取方向被施力,使該等窗本體13a、13b由全開之開啟狀態(開啟位置)旋繞至關閉狀態的情況下,作用於第一旋轉桿25a及第二旋轉桿25b之旋轉負荷(關閉第一窗本體13a及第二窗本體13b時作用之操作荷重)係被第A扭力彈簧82a及第B扭力彈簧82b的捲取扭矩減輕。又,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35b係與第18圖之窗開閉系統10的該物相同。在此情況下,窗開閉系統10具有與第18圖所示之窗開閉系統10同樣的功效。
10:窗開閉系統 11:開閉窗 12:窗框 12a:第一窗框 12b:第一窗框 13:窗本體(隔板) 13a:第一窗本體(第一隔板) 13b:第二窗本體(第二隔板) 14:旋繞鏈 14a:第一旋繞鏈 14b:第二旋繞鏈 15:旋轉機構 15a:第一旋轉機構 15b:第二旋轉機構 16:上方框 17:下方框 18:兩側框 19:旋轉端部(旋轉框) 20:自由端部(旋繞框) 21:兩側部(兩側框) 22:窗設備 23:隔板金屬件 24:高窗用操作器 25:旋轉桿 25a:第一旋轉桿 25b:第二旋轉桿 26:滾筒 26a:第一滾筒 26b:第二滾筒 27:彈簧安裝鼓 27a:第一彈簧安裝鼓 27b:第二彈簧安裝鼓 28:第一扭力彈簧 29:容置組件 29a:第一容置組件 29b:第二容置組件 30:鏈輪 31:球鏈 32:軸承板 34:第二扭力彈簧 35a: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 35b: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 36:第一旋轉傳遞板 37a:第一旋轉板(第一~第n旋轉板) 37b:第二旋轉板(第一~第n旋轉板) 37c:第三旋轉板(第一~第n旋轉板) 37d:第四旋轉板(第一~第n旋轉板) 38:第二旋轉傳遞板 39:中央開口 40:支持板 41a,41b,41c,41d,41e,41f:凸部(旋轉傳遞手段、旋轉接受手段) 42a,42b:端面 43a,43b:端面 44a,44b:端面 45a,45b:端面 46a,46b:端面 47a,47b:端面 48:第一旋轉傳遞板 49a:第一旋轉板(第一~第n旋轉板) 49b:第二旋轉板(第一~第n旋轉板) 50:第二旋轉傳遞板 51:中央開口 52a,52b,52c,52d:凸部(旋轉傳遞手段、旋轉接受手段) 53a,53b:端面 54a,54b:端面 55a,55b:端面 56a,56b:端面 57:排煙窗 58:架設組件 59:導引條 60:滑動件 61:鎖定機構 62:牽引鏈(牽引構件) 63a:第一架設板 63b:第二架設板 64:底板 65:蓋板 66a:第一鏈容置空間(第一導引凹部) 66b:第二鏈容置空間(第二導引凹部) 67:上端 68:中間部(移動空間) 69:下端 70:上部板 71:下部板 72:第一連結板 73:第二連結板 74:調整螺絲 75:卡合凸輪 76:旋繞桿(旋繞把手) 77:外周緣 78:旋轉基端部 79:把持部(把手) 80:旋繞臂 81:卡合插銷 82a:第A扭力彈簧 82b:第B扭力彈簧 F1:操作荷重 F2:操作荷重減輕力 G:重心 L1,L2:距離 L3:輸出量 O:操作位置 P:旋轉中心 r:力臂 θ:旋轉角度 θ1,θ2,θ3,θa:角度
[第1圖] 一例示之設置有窗開閉系統之開閉窗的前視圖。 [第2圖] 開閉窗的俯視圖。 [第3圖] 顯示窗本體之開啟過程中之狀態的開閉窗的部分擴大前視圖。 [第4圖] 顯示旋轉機構之一例示的容置組件的部分擴大前視圖。 [第5圖] 接續第4圖之容置組件的部分擴大前視圖。 [第6圖] 使窗本體全關之關閉狀態的窗開閉系統的側視圖。 [第7圖] 顯示窗本體的自由端部往上下方向之下方略微旋繞之初始動作狀態的窗開閉系統的側視圖。 [第8圖] 將窗本體全開之開啟狀態的窗開閉系統的側視圖。 [第9圖] 顯示操作荷重與窗本體的旋繞角度之關係的一例示圖表。 [第10圖]    顯示操作荷重與窗本體的旋繞角度之關係的另一例示圖表。 [第11圖]    顯示旋轉機構之另一例示的部分擴大圖。 [第12圖]    第11圖之旋轉機構的第一扭力彈簧及第二扭力彈簧的立體擴大圖。 [第13圖]    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第14圖]    說明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之作動的部分擴大立體圖。 [第15圖]    接續第14圖之說明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之作動的部分擴大立體圖。 [第16圖]    接續第15圖之說明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之作動的部分擴大立體圖。 [第17圖]    接續第16圖之說明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之作動的部分擴大立體圖。 [第18圖]    顯示旋轉機構之另一例示的部分擴大立體圖。 [第19圖]    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第20圖]    設置有窗開閉系統之排煙窗之一例示的前視圖。 [第21圖]    排煙窗的俯視圖。 [第22圖]    排煙窗的側視圖。 [第23圖]    架設組件的部分擴大立體圖。
10:窗開閉系統
11:開閉窗
12:窗框
13:窗本體(隔板)
16:上方框
17:下方框
18:兩側框
19:旋轉端部(旋轉框)
20:自由端部(旋繞框)
21:兩側部(兩側框)
22:窗設備
24:高窗用操作器
25:旋轉桿
29:容置組件
30:鏈輪
31:球鏈

Claims (14)

  1. 一種窗開閉系統,具備: 窗本體,具有旋轉端部及自由端部,該自由端部以可旋轉地設置於窗框之該旋轉端部為中心,於上下方向旋繞; 旋繞條,連結於該窗本體的自由端部,使該窗本體由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並使該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及 旋轉機構,使該旋繞條往一方向輸出,使該窗本體由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或者,使該旋繞條往另一方向捲取,使該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 該旋轉機構包含旋轉桿、旋轉力賦予手段、滾筒及第一扭力彈簧,該旋轉桿可旋轉地設置於該窗框且於橫向延伸,該旋轉力賦予手段使該旋轉桿往順時鐘方向或逆時鐘方向旋轉,該滾筒設置於該旋轉桿且連結該旋繞條,隨著該旋轉桿旋轉,輸出該旋繞條並捲取該旋繞條,該第一扭力彈簧設置於該旋轉桿,且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的情況下,展現往扭轉之相反方向與扭轉之角度成比例的扭矩, 該窗開閉系統中,該旋轉桿往輸出該旋繞條之方向旋轉時,該第一扭力彈簧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該第一扭力彈簧往該滾筒捲繞該旋繞條之方向展現捲取扭矩,藉由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該滾筒之旋轉係往該旋繞鏈之捲取方向被施力,該等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狀態的情況下,作用於該旋轉桿之旋轉負荷被該捲取扭矩減輕。
  2. 如請求項1之窗開閉系統,其中,該窗開閉系統中,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矩被調整為該窗本體的自由端部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該窗本體由關閉狀態開啟,開啟該窗本體時,藉由該窗本體的本身重量,該自由端部自動地往上下方向之下方旋繞。
  3. 如請求項2之窗開閉系統,其中,該窗開閉系統中,使該旋繞條往另一方向捲取,使該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時,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轉還原,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消失。
  4. 如請求項1或2之窗開閉系統,其中,該窗開閉系統中,使該旋繞條往另一方向捲取,使該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時,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轉還原,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消失後,該第一扭力彈簧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在該窗本體旋繞至全關之關閉狀態下,該第一扭力彈簧往該滾筒輸出該旋繞條之方向展現輸出扭矩,藉由該第一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該滾筒之旋轉係往該旋繞條之輸出方向被施力,該第一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係於使該窗本體由全關之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作用。
  5. 如請求項4之窗開閉系統,其中,該窗開閉系統中,經過該初始動作後的時間點,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轉還原,該第一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消失,由經過該初始動作後的時間點,該旋轉桿往輸出該旋繞條之方向旋轉時,該第一扭力彈簧往捲繞方向或與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該第一扭力彈簧往該滾筒捲取該旋繞條之方向展現捲取扭矩,藉由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捲取扭矩,該滾筒之旋轉係往該旋繞條之捲繞方向被施力。
  6. 如請求項1之窗開閉系統,其中,該旋轉機構包含第二扭力彈簧,該第二扭力彈簧設置於該旋轉桿,且往捲繞方向或捲繞方向之反方向扭轉的情況下,展現往扭轉之相反方向與扭轉之角度成比例的扭矩,該窗開閉系統中,該旋轉桿往捲取該旋繞條之方向旋轉,使該窗本體由開啟狀態旋繞至關閉位置時,該第二扭力彈簧往該滾筒輸出該旋繞條之方向展現輸出扭矩,藉由該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該滾筒之旋轉係往該旋繞鏈之輸出方向被施力,該第二扭力彈簧的輸出扭矩係於使該窗本體由全關之關閉狀態旋繞至開啟狀態之初始動作時作用。
  7. 如請求項6之窗開閉系統,其中,該旋轉機構包含該第二扭力彈簧的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該窗開閉系統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時,該旋轉桿僅以被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設定之次數旋轉後,該第二扭力彈簧開始扭轉。
  8. 如請求項7之窗開閉系統,其中,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係由第一旋轉傳遞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形成,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設於該旋轉桿且被該旋轉桿之旋轉帶動而旋轉,該第二旋轉傳遞板係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的軸向鄰接配置,且設置於該第二扭力彈簧的一端部,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具有將其旋轉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之旋轉傳遞手段,該第二旋轉傳遞板具有接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的旋轉接受手段,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該旋轉桿旋轉時,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一邊旋轉,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由該旋轉傳遞手段經過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與第二旋轉傳遞板一併旋轉,該旋轉桿之旋轉傳遞至該第二扭力彈簧,該第二扭力彈簧開始扭轉。
  9. 如請求項8之窗開閉系統,其中,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包含第一~第n旋轉板,該第一~第n旋轉板配置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與第二旋轉傳遞板之間,且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軸向鄰接,該第一~第n旋轉板具有接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的旋轉接受手段,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該旋轉桿旋轉時,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一邊旋轉,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由該旋轉傳遞手段經過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一旋轉板,接著,該第一~第n旋轉板之旋轉係由該第一旋轉板朝向該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以使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及該第一旋轉板一邊一併旋轉,該第一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由該第一旋轉板傳遞至第二旋轉板,接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及該第二旋轉板一邊一併旋轉,該第二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由該第二旋轉板傳遞至第三旋轉板,該旋轉桿之旋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朝向該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後,該第n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該第二旋轉傳遞板,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該第一~第n旋轉板及該二旋轉傳遞板一併旋轉,該旋轉桿之旋轉傳遞至該第二扭力彈簧,該第二扭力彈簧開始扭轉。
  10. 如請求項9之窗開閉系統,其中,該扭轉圈數第一調整機構的第一~第n旋轉板的片數,係依照該旋繞條相對於該滾筒之捲繞圈數來決定。
  11. 如請求項1之窗開閉系統,其中,該旋轉機構包含該第一扭力彈簧的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該窗開閉系統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關之關閉狀態往開啟位置旋繞時,該旋轉桿僅以被該扭轉圈數第二整機構設定之次數旋轉後,該第一扭力彈簧開始扭轉。
  12. 如請求項11之窗開閉系統,其中,該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係由第一旋轉傳遞板及第二旋轉傳遞板形成,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設於該旋轉桿且被該旋轉桿之旋轉帶動而旋轉,該第二旋轉傳遞板係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的軸向鄰接配置,且設置於該第二扭力彈簧的一端部,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具有將其旋轉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之旋轉傳遞手段,該第二旋轉傳遞板具有接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的旋轉接受手段,該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該旋轉桿旋轉時,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一邊旋轉,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由該旋轉傳遞手段經過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二旋轉傳遞板,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與第二旋轉傳遞板一併旋轉,該旋轉桿之旋轉傳遞至該第一扭力彈簧,該第一扭力彈簧開始扭轉。
  13. 如請求項12之窗開閉系統,其中,該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包含第一~第n旋轉板,該第一~第n旋轉板配置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與第二旋轉傳遞板之間,且於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軸向鄰接,該第一~第n旋轉板具有接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的旋轉接受手段,該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中,使該窗本體由全開之開啟狀態往關閉位置旋繞,該旋轉桿旋轉時,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一邊旋轉,該第一旋轉傳遞板之旋轉由該旋轉傳遞手段經過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第一旋轉板,接著,該第一~第n旋轉板之旋轉係由該第一旋轉板朝向該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以使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及該第一旋轉板一邊一併旋轉,該第一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由該第一旋轉板傳遞至第二旋轉板,接著,該第一旋轉傳遞板及該第二旋轉板一邊一併旋轉,該第二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由該第二旋轉板傳遞至第三旋轉板,該旋轉桿之旋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朝向該第n旋轉板依序傳遞後,該第n旋轉板之旋轉經由該旋轉接受手段傳遞至該第二旋轉傳遞板,藉由該第一旋轉傳遞板、該第一~第n旋轉板及該二旋轉傳遞板一併旋轉,該旋轉桿之旋轉傳遞至該第一扭力彈簧,該第一扭力彈簧開始扭轉。
  14. 如請求項13之窗開閉系統,其中,該扭轉圈數第二調整機構的第一~第n旋轉板的片數,係依照該旋繞條相對於該滾筒之捲繞圈數來決定。
TW111133931A 2021-10-20 2022-09-07 窗開閉系統 TW2023236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1435A JP2023061511A (ja) 2021-10-20 2021-10-20 窓開閉システム
JP2021-171435 2021-10-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3653A true TW202323653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059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3931A TW202323653A (zh) 2021-10-20 2022-09-07 窗開閉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61511A (zh)
CN (1) CN118140032A (zh)
TW (1) TW202323653A (zh)
WO (1) WO202306819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0190U (ja) * 1984-01-23 1985-08-14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窓開閉用操作装置
JPS60242281A (ja) * 1984-05-14 1985-12-02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窓開閉用操作装置
JPS6418280U (zh) * 1987-07-23 1989-01-30
CN210598603U (zh) * 2019-07-17 2020-05-22 宁波合力伟业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排烟窗的启闭辅助机构及排烟窗启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61511A (ja) 2023-05-02
CN118140032A (zh) 2024-06-04
WO2023068195A1 (ja)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30728C (en) Door apparatus with release assembly
US7194840B2 (en) Closure operator having a handle that rotates as the closure rotates
TW202323653A (zh) 窗開閉系統
US20110240236A1 (en) Ratchet system for winding a rolling door assembly
JP5098088B2 (ja) スライド操作装置
JP5027559B2 (ja) 建築用開閉装置における落下防止装置
JP2010007408A (ja) テンションスプリングカウンタウェイトを有するドアおよびその動作器
JP4516750B2 (ja) パワーデッキリッドの引下げ用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制御装置
JP6998130B2 (ja) 遅延ユニット、コード支持装置、及び横型ブラインド
JP7565199B2 (ja) 窓開閉システム
JP7565198B2 (ja) 窓開閉システム
US6868942B2 (en) Emergency escape system
JPS6310265B2 (zh)
JPH05248158A (ja) シャッターの非常用開放装置
JP3743510B2 (ja) 上げ下げ窓の釣合装置
KR100759712B1 (ko) 복수의 방화문을 동시에 폐쇄하는 방화문 동시 폐쇄시스템.
JPH0524783Y2 (zh)
JPH01178693A (ja) ワイヤーロープを用いた水平昇降装置
US20060243401A1 (en) On structure of an actuating mechanism of steel roll-up doors and windows
US6616091B2 (en) Cable winding drum
JPH1150768A (ja) シャッタ
JP4647317B2 (ja) 開閉体用巻取構造体の戻しばね構造
JPH0340790B2 (zh)
JP2006291458A (ja) 扉支持構造
JP4393183B2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