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9307A - 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及具備其之再填充容器 - Google Patents

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及具備其之再填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9307A
TW202319307A TW111131874A TW111131874A TW202319307A TW 202319307 A TW202319307 A TW 202319307A TW 111131874 A TW111131874 A TW 111131874A TW 111131874 A TW111131874 A TW 111131874A TW 202319307 A TW202319307 A TW 20231930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flow
mentioned
plug body
plug
ne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1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谷始旦
後藤寛
井田厚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9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930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12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removable 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32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means for ve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36Closures with frangible parts adapted to be pierced, torn, or removed, to provide discharge ope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包含栓本體(10)及栓蓋(20)而構成,上述栓蓋(20)從流出方向內側堵塞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之頂面盤(12)之流出開口,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10)。栓本體(10)具有流出筒(11)、筒狀外壁(13)及安裝筒(15),於流出筒(11)與筒狀外壁(13)之間隔部分具有開口形成於頂面盤(12)之插通口(16)。栓蓋(20)具有安裝壁面部(27)、堵塞板部(23)、及從該堵塞板部(23)之周緣部分立設之壓入凸部(26)。 於使壓入凸部(26)在流出筒(11)與筒狀外壁(13)之間隔部分,經由插通口(16)而從頂面盤(12)向流出方向V外側突出之狀態下,栓蓋(20)安裝於栓本體(10)。

Description

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及具備其之再填充容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及具備其之再填充容器。
液體洗劑或洗髮精等一般係收容於容器中而流通。就降低環境負載之觀點而言,係使用用以將液體洗劑等內容物再填充至被再填充容器中之再填充容器。藉由使用該再填充容器,而不會廢棄被再填充容器,從而可長期使用該被再填充容器。
利用再填充容器進行之內容物之再填充操作係使該再填充容器之具有內容物之流出口之口頸部與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連通而進行。就使該再填充操作變得容易之觀點而言,本申請人在先提出了覆蓋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例如,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具備:栓本體,其具有流出筒及安裝筒;以及栓蓋,其具有與安裝筒之內周面密接之安裝壁面部、堵塞板部及壓入凸部;於使該壓入凸部經由從流出開口之開口周緣部至上述流出筒之徑向外側切口形成之插通口而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將上述壓入凸部之頭端面之一部分配置於較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更靠徑向外側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專利文獻2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具備:栓本體,其具有流出筒、筒狀外壁及安裝筒;以及栓蓋,其具有與該安裝筒之內周面密接之安裝壁面部、堵塞板部及壓入凸部;藉由使該壓入凸部從上述栓本體之頂面板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將該壓入凸部之頭端面之一部分配置於較上述流出筒之外周面更靠徑向外側,而將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經由將上述壓入凸部推出後之插通口及外氣連通口,而進行再填充時之空氣置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618384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6183847號公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覆蓋用以將內容物再填充至具有口頸部之被再填充容器中的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再填充容器用栓體較佳為包含栓本體及栓蓋而構成,上述栓本體接合固定於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上述栓蓋從流出方向內側堵塞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之頂面盤之流出開口,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栓本體較佳為具有:流出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筒狀外壁,其與該流出筒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該流出筒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具有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徑對應之內徑;以及安裝筒,其與上述流出筒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上述流出筒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內側突出。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栓本體較佳為於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具有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盤之插通口。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栓蓋較佳為具有:安裝壁面部,其外周面與上述安裝筒之內周面密接;堵塞板部,其具有與上述安裝筒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以及壓入凸部,其從該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立設。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再填充容器用栓體較佳為於使上述壓入凸部在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經由上述插通口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再填充容器,其用以將內容物再填充至具有口頸部之被再填充容器中。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再填充容器較佳為具備覆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該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包含栓本體及栓蓋而構成,上述栓本體接合固定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上述栓蓋從流出方向內側堵塞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之頂面盤之流出開口,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栓本體較佳為具有:流出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筒狀外壁,其與該流出筒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該流出筒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具有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徑大致相同之內徑;以及安裝筒,其與上述流出筒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上述流出筒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內側突出。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栓本體較佳為於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具有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盤之插通口。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栓蓋較佳為具有:安裝壁面部,其外周面與上述安裝筒之內周面密接;堵塞板部,其具有與上述安裝筒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以及壓入凸部,其從該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立設。 於一實施方式中,上述再填充容器用栓體較佳為於使上述壓入凸部在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經由上述插通口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於上述再填充操作中,係使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朝向下方,使該再填充容器成為倒立狀態。於以倒立狀態進行再填充之情形時,一般而言,將再填充容器及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彼此之位置進行對準費時費力,並且需要支撐再填充容器及被再填充容器兩者,從而存在難以有效率地進行內容物之再填充之傾向。又,當於被再填充容器之上方配置倒立狀態之再填充容器而進行再填充時,通常,被再填充容器及再填充容器中之一者或兩者會容易倒下,因此存在由此導致難以進行穩定之內容物填充之傾向。專利文獻1及2中記載之技術於再填充操作時,在填充內容物時之效率性及穩定性上存在改善之餘地。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有效率且穩定地將再填充操作時之內容物進行填充,並且可防止內容物之漏出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及具備其之再填充容器。
以下,基於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方式,參照圖式,對本發明進行說明。於圖1中,示出本發明之再填充容器之一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之再填充容器5係用以於內部收容有化妝水、乳液等內容物,將內容物再填充至被再填充容器中之再填充容器。
本實施方式之再填充容器5係薄壁之瓶狀之容器,具備:具有底部之主體部2、具有流出內容物之再填充流出口之口頸部4、及位於該口頸部4與該主體部2之間之肩部3。圖1所示之再填充容器5係使主體部2之底部沿水平面接地而豎立之豎立狀態。於該狀態下,口頸部4位於鉛直方向之上方,與主體部2之底部對向配置。口頸部4係於內部具有使內容物向外部流出時之流路之筒狀部分,於中心軸方向之兩端具有開口。於口頸部4中,其中心軸方向上之一開口係使內容物向外部流出之再填充流出口。口頸部4之內部經由該口頸部4之另一開口與肩部3之內部連通。如圖1所示,於使再填充容器5豎立之豎立狀態下,肩部3之鉛直方向之上方側之中央開口,上述肩部3具有從該開口之周緣朝水平方向擴展著下降之圓錐台狀之形狀。又,於該豎立狀態下,主體部2具有從肩部3之下端周緣全域起向下方垂下之圓筒狀周壁部、及位於該周壁部之下端之底部。再填充容器5具有由肩部3及主體部2劃分形成之內部空間,於該內部空間中收容化妝水、乳液等內容物。
本實施方式之再填充容器5之中心軸方向與使內容物從該容器5中向外部流出時之內容物之流出方向V一致。於圖1所示之豎立狀態下,鉛直方向Z與再填充容器5中之內容物之流出方向V一致。以下,亦將本說明書中內容物之流出方向V簡稱為「流出方向V」。亦將該流出方向V之外側稱為「頭端側」,亦將流出方向V之內側稱為「末端側」。
本實施方式之再填充容器5具備覆蓋口頸部4中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1(以下,亦簡稱為「栓體1」)。本實施方式之栓體1於將口頸部4之再填充流出口密封之狀態下,固定於該口頸部4,具有於進行再填充操作時,藉由將再填充容器5之口頸部4(以下,亦稱為「再填充口頸部4」)與被再填充容器6之口頸部7(以下,亦稱為「被再填充口頸部7」)結合,而使再填充流出口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連通之功能。該再填充操作之詳細情況於下文中敍述。
如圖2所示,栓體1係包含栓本體10、及栓蓋20而構成,上述栓本體10接合固定於再填充口頸部4中之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4a,上述栓蓋20可裝卸地安裝於該栓本體10。栓體1在栓蓋20安裝於栓本體10之狀態下,安裝於再填充口頸部4。以下,亦將「再填充口頸部4中之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稱為「流出口周緣部分4a」。
如圖4所示,栓蓋20具有:堵塞板部23;筒狀安裝壁面部27,其從該堵塞板部23之周緣部分向流出方向V之外側突出;以及壓入凸部26,其從該堵塞板部23之周緣部分向流出方向V之外側立設。於本實施方式之栓蓋20中,在除設置有壓入凸部26之部分以外之該堵塞板部23之周緣部分,形成有與堵塞板部23相同之外徑之安裝壁面部27。本實施方式之壓入凸部26向較安裝壁面部27更靠流出方向V之外側突出(參照圖4),形成立設於堵塞板部23之柱狀部分。
如圖3及圖5所示,栓本體10具有頂面盤12、及開口形成於該頂面盤12之流出開口11a。栓本體10具有:流出筒11,其包圍流出開口11a而從頂面盤12向流出方向V外側突出;以及筒狀外壁13,其與該流出筒11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該流出筒11而從頂面盤12向流出方向V外側突出。換言之,流出筒11以包圍流出開口11a之周緣之方式形成,筒狀外壁13圍繞流出筒11。 又,流出筒11及筒狀外壁13之流出方向V之內側之端部連設於頂面盤12,該頂面盤12位於流出筒11與筒狀外壁13之間。 筒狀外壁13具有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外徑大致相同之內徑(參照下述之圖8)。於本實施方式之筒狀外壁13之內周面,形成有用以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螺合之母螺紋凸條13a。於本實施方式中,藉由栓體1之筒狀外壁13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螺合,經由栓體1,再填充口頸部4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可裝卸自如地結合。
如圖3及圖5所示,栓本體10於流出筒11與筒狀外壁13之間隔部分具有開口形成於頂面盤12之插通口16。插通口16係供栓蓋20之壓入凸部26插入之部分(參照圖3),係貫通頂面盤12之貫通口。
如圖5~圖7所示,本實施方式之栓本體10具有從頂面盤12向流出方向V內側突出之插通間隔壁18。插通間隔壁18係插通口16之周緣部之一部分向流出方向V內側突出之柱狀部分。即,插通口16之內側內周面經由插通間隔壁18而向較栓本體10之流出開口11a更靠流出方向V內側延伸。藉由該插通間隔壁18,經由該插通口16之空氣置換會較經由插通口16之內容物之流通更為容易,可更有效率地進行該內容物之再填充。本實施方式之插通間隔壁18在栓蓋20安裝於栓本體10之狀態下,抵接於栓蓋20之堵塞板部23,但該插通間隔壁18亦可於上述安裝狀態下不抵接於該堵塞板部23。
如圖6及圖7所示,栓本體10具有安裝筒15,其與流出筒11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流出筒11而從頂面盤12向流出方向V內側突出。 本實施方式之栓本體10於頂面盤12之流出方向V之內側之面,沿著安裝筒15之內周緣形成有抵接階差部17。該抵接階差部17係向較頂面盤12更靠流出方向V之內側凸出之階差部分,於除插通口16以外之部分沿著安裝筒15之內周緣連續地形成。抵接階差部17之高度低於插通間隔壁18。即,插通間隔壁18向較抵接階差部17更靠流出方向V之內側突出。 在栓蓋20安裝於栓本體10之狀態下,插通間隔壁18抵接於堵塞板部23之情形時,抵接階差部17可與安裝壁面部27之頂面部密接,亦可不密接。就進一步抑制來自再填充容器5之內容物之漏出之觀點而言,抵接階差部17較佳為在栓蓋20安裝於栓本體10之狀態下,與栓蓋20之安裝壁面部27之頂面部密接。 於本實施方式之栓本體10中,以安裝筒15、插通間隔壁18及抵接階差部17之順序向流出方向V之內側突出。 於從流出方向V之內側觀察本實施方式之栓本體10時,插通口16由插通間隔壁18、抵接階差部17及安裝筒15所包圍(參照圖7)。換言之,插通口16之輪廓由插通間隔壁18、抵接階差部17及安裝筒15所形成。
本實施方式之栓本體10具有:外側安裝筒14,其包圍安裝筒15而從頂面盤12之周緣部向流出方向V內側突出。頂面盤12位於安裝筒15與圍繞該安裝筒15之外側安裝筒14之間。栓本體10於流出方向V內側具有由安裝筒15、外側安裝筒14及頂面盤12劃分形成之空間。於本實施方式中,在栓本體10之安裝筒15與外側安裝筒14之間插入了再填充口頸部4之流出口周緣部分4a之狀態下,藉由將該栓本體10敲入至該流出口周緣部分4a,使栓本體10與流出口周緣部分4a嵌合,而將栓體1安裝固定於再填充口頸部4。於本實施方式之流出口周緣部分4a之外周面,形成有向徑向外側突出之肋部。藉由使該肋部與外側安裝筒14密接,而將栓本體10安裝固定於再填充口頸部4(參照圖2)。 將栓體1安裝固定於再填充口頸部4亦可為螺合形式來代替嵌合形式。
如圖2及圖3所示,於栓體1中,於使壓入凸部26在流出筒11與筒狀外壁13之間隔部分,經由插通口16而從頂面盤12向流出方向V外側突出之狀態下,栓蓋20安裝於栓本體10。本實施方式之壓入凸部26之水平剖面形狀與插通口16之俯視形狀大致一致。即,壓入凸部26之水平剖面形狀與插通口16之俯視形狀為大致相似形,因此於安裝狀態下,在壓入凸部26與插通口16之間存在微小之間隙。 以下,亦將壓入凸部26插入至插通口16中之狀態簡稱為「安裝狀態」。
於本實施方式之安裝狀態下,栓蓋20之安裝壁面部27成為其外周面與安裝筒15之內周面密接,並且該安裝壁面部27之頂面部與抵接階差部17密接之狀態。亦可於安裝壁面部27之外周面及安裝筒15之內周面中之任一者或兩者,形成有沿著圓周方向之肋部來代替上述狀態。於此情形時,安裝壁面部27肋部與安裝筒15密接,或者安裝壁面部27與安裝筒15之肋部密接。 進而,堵塞板部23具有與安裝筒15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於具備該等構成之栓蓋20之安裝狀態下,包含頂面盤12之流出開口11a之安裝筒15之內部由堵塞板部23所堵塞,並且藉由安裝壁面部27與安裝筒15之密接而液密地密閉。 如此,栓蓋20從流出方向V內側堵塞開口形成於栓本體10之頂面盤12之流出開口11a及插通口16。又,包含流出開口11a之安裝筒15之內部藉由堵塞板部23及安裝壁面部27而液密地密閉。藉此,即便使再填充口頸部4朝向鉛直方向之下方且使再填充容器5為倒立狀態,亦可防止來自該再填充容器5之內容物之漏出。
參照圖8,對使用本實施方式之再填充容器5之再填充操作進行說明。填充內容物之被再填充容器6具備被再填充口頸部7,其具有與內容物之收容空間連通之開口。該口頸部7亦為於內部具有填充內容物之流路之筒狀部分。於本實施方式中,被再填充容器6與再填充容器5同樣為瓶狀之容器,具備被再填充口頸部7以及形成內容物之收容空間之肩部及主體部。於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外周面,形成有公螺紋凸條(未圖示)。
於再填充操作中,如圖8所示,使再填充口頸部4朝向鉛直方向Z之下方,使再填充容器5為倒立狀態。另一方面,被再填充容器6成為使被再填充口頸部7朝向鉛直方向Z之上方之豎立狀態。繼而,將栓體1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螺合,將再填充口頸部4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裝卸自如地結合。具體而言,將形成於上述筒狀外壁13之內周面之母螺紋凸條13a與形成於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外周面之公螺紋凸條螺合,使再填充口頸部4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連結。於該螺合之操作中,將被再填充口頸部7插入至栓本體10之流出筒11與筒狀外壁13之間隔部分,使再填充容器5繞中心軸旋轉,並向鉛直方向Z之上方(流出方向V之內側)被再填充口頸部7壓入。藉此,藉由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頂面部將壓入凸部26向鉛直方向Z之上方(流出方向V之內側)推出。與此同時,亦將堵塞板部23向鉛直方向Z之上方(流出方向V之內側)推出,因此解除由堵塞板部23所致之堵塞,包含流出開口11a之安裝筒15之內部與再填充容器5中之內容物之收容空間連通。其結果為,收容於再填充容器5之內容物經由流出筒11流出至被再填充容器6中,從而可將內容物填充至該被再填充容器6中。於圖8中,以黑箭頭模式性地示出來自再填充容器5之內容物之流出。進而,向鉛直方向Z之上方(流出方向V之內側)壓入被再填充口頸部7,當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頂面部到達頂面盤12時,壓入凸部26從插通口16被完全推出,栓蓋20從栓本體10脫離,並且解除由該壓入凸部26所致之插通口16之封閉(參照圖8)。
利用本實施方式之再填充容器5所進行之再填充操作可藉由經由栓體1將再填充口頸部4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裝卸自如地結合之簡便之操作,而進行再填充操作。於該操作中,如上所述地將被再填充口頸部7沿著筒狀外壁13之內周面向流出方向V之內側壓入。此時,筒狀外壁13具有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外徑對應之內徑,因此可使被再填充口頸部7與筒狀外壁13密接,並將再填充口頸部4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結合。藉此,即便解除由栓蓋20所致之流出開口11a之堵塞,亦可藉由該筒狀外壁13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密接而有效地抑制內容物向外部之漏出。關於筒狀外壁13之「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外徑對應之內徑」意指筒狀外壁13之內徑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外徑大致相同。
本實施方式之再填充容器5因壓入凸部26經由插通口16從頂面盤12向流出方向V之外側突出,故而於上述再填充操作中,在將壓入凸部26從插通口16推出前,解除由堵塞板部23所致之堵塞而發生經由流出開口11a之內容物之流出。又,壓入凸部26之水平剖面形狀為與插通口16之俯視形狀大致相似形,因此於再填充操作中將壓入凸部26從插通口16推出前,不易於壓入凸部26與插通口16之間產生較大之間隙,從而幾乎不會發生經由插通口16之內容物之流出。當將壓入凸部26從插通口16完全推出時,於插通口16中再填充容器5與被再填充容器6亦連通,而於該插通口16中,會進行再填充容器5與被再填充容器6之間之空氣置換,流出開口11a作為主要之流出口發揮作用。藉由該空氣置換,而促進經由流出開口11a之內容物之流出,可有效率地進行內容物之再填充(填充)。 又,本實施方式之再填充容器5不進行與外部之空氣置換,而經由栓體1之插通口16於與被再填充容器6之間進行空氣置換,因此會有效地抑制內容物向外部漏出。除該容器5、6間之空氣置換以外,栓本體10與被再填充容器6還液密地結合,因此假設結合後之倒立狀態之再填充容器5及豎立狀態之被再填充容器6倒下,亦只要維持了經由栓體1之再填充口頸部4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結合,就可抑制內容物向外部漏出,因此可穩定地填充內容物。 從更容易地進行上述容器5、6間之空氣置換之觀點而言,插通口16之流出方向V內側之開口端較佳為位於較流出開口11a之流出方向V內側之開口端更靠流出方向V內側。
栓蓋20所具有之壓入凸部26之個數並無特別限定,可為單數,亦可為複數。就於再填充操作時,平衡地進行由被再填充口頸部7所進行之栓蓋20之推出,更順利地解除由堵塞板部23所致之流出開口11a之堵塞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於栓本體10中,插通口16在頂面盤12之流出筒11與筒狀外壁13之間隔部分形成於2個部位以上,並為了與此對應,而於栓蓋20中,壓入凸部26在堵塞板部23之周緣部分中從2個部位以上立設而設置。例如,可於栓本體10中,插通口16在上述間隔部分形成3處,並於栓蓋20中,壓入凸部26在堵塞板部23之周緣部分形成3處。又,亦可為於栓本體10中,插通口16在上述間隔部分形成4處。於此情形時,於栓蓋20中,壓入凸部26在堵塞板部23之周緣部分形成4處(參照圖9)。
就進一步提高上述平衡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假定了由流出筒11與筒狀外壁13之間隔部分劃分形成之圓時,插通口16形成於將該圓之圓周等分為複數個之部位。於此情形時,在安裝狀態下,壓入凸部26形成於堵塞板部23之周緣部分中之與插通口16對應之部位各處。例如,亦可為於栓本體10中,插通口16形成於將由上述間隔部分劃分形成之圓之圓周3等分之部位,壓入凸部26形成於堵塞板部23之周緣部分中與插通口16對應之部位。 於本實施方式之栓本體10中,插通口16形成於上述間隔部分中之與徑向對向之2個部位,壓入凸部26從堵塞板部23之周緣部分中之與徑向對向之2個部位立設而設置(參照圖4)。
關於經由栓體1之再填充口頸部4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結合,雖可將筒狀外壁13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嵌合,但就於該結合時使被再填充口頸部7不易垮塌而進一步抑制內容物之漏出之觀點、及更穩定地進行結合操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可將筒狀外壁13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螺合。即,較佳為於筒狀外壁13之內周面,形成有與形成於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外周面之公螺紋凸條螺合的母螺紋凸條13a。該構成於再填充操作後,在再填充容器5與被再填充容器6之間發生空氣置換之情形時,可容易地解除再填充口頸部4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結合方面較佳。 於本實施方式中,為了使上述螺合更切實,筒狀外壁13之內徑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外徑大致相同。
就進一步抑制再填充操作時之內容物之漏出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將被再填充口頸部7插入至栓本體10中之流出筒11與筒狀外壁13之間隔部分,而將再填充口頸部4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結合時,頂面盤12與該口頸部7之頭端部分抵接(參照圖8)。換言之,較佳為於將被再填充口頸部7插入至上述間隔部分,而將再填充口頸部4與被再填充口頸部7結合時,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頂面部到達頂面盤12。藉由該構成,被再填充口頸部7與栓本體10進一步密接,可進一步抑制內容物從該口頸部7與栓本體10之間的間隙漏出。
安裝筒15較佳為頂面盤12側之基端部分具有可與流出口周緣部分4a之內周面密接之外徑(參照圖2)。本實施方式之安裝筒15於該安裝筒15之突出方向之頭端側具有外徑隨著從流出方向V之外側朝向內側而逐漸變小之部分,頂面盤12側之基端部分之外徑大於該部分。該基端部分之外徑與流出口周緣部分4a之內徑對應。即,安裝筒15之上述基端部分之外徑與流出口周緣部分4a之內徑大致相同。藉由該構成,在將栓本體10安裝於再填充口頸部4之狀態下,安裝筒15之上述基端部分與流出口周緣部分4a密接。 安裝筒15可於整個流出方向V上具有可與流出口周緣部分4a之內周面密接之外徑,亦可僅於頂面盤12側之基端部分具有可與流出口周緣部分4a之內周面密接之外徑。
本實施方式之栓體1係使用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合成樹脂或聚乳酸等生物塑膠之模具成形品,較佳為藉由射出成形方法形成。本實施方式之栓體1作為包含栓本體10及栓蓋20之兩部分之零件而形成。 又,栓蓋20較佳為包含比重低於內容物(液體)之材質。藉由該構成,於栓蓋20從栓本體10脫離後,該栓蓋20因浮力而於內容物中浮起,因此可有效地抑制經由流出開口11a之內容物之流出被阻礙之情況。
本發明之栓體1並不限定於圖1~圖8所示之實施方式。以下,對本發明之栓體1之另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以下,以與圖1~圖8所示之實施方式不同之構成部分為主對另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相同之構成部分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說明。不特別說明之構成部分可適當應用對於圖1~圖8所示之實施方式之說明。
於圖1~圖8所示之實施方式中,係當於再填充操作中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頂面部到達頂面盤12時,將壓入凸部26從插通口16完全推出,栓蓋20從栓本體10脫離,但該栓蓋20亦可不從栓本體10脫離。例如,如圖10(a)及(b)所示,於栓蓋20中,從安裝壁面部27突出之壓入凸部26之突出長度亦可較插通口16之厚度長。插通口16之厚度係該插通口16之流出方向V上之長度,與頂面盤12之厚度相等。上述壓入凸部26之突出長度係流出方向V上之安裝壁面部27之頂面部(頭端)與壓入凸部26之頂面部(頭端)之間的長度。 於本實施方式之栓蓋20中,即便被再填充口頸部7之頂面部到達頂面盤12,壓入凸部26亦不會從插通口16脫離而維持該插通口16之封閉(安裝狀態)[參照圖10(b)]。於此情形時,包含流出開口11a之安裝筒15之內部由於解除由堵塞板部23所致之堵塞,因而確保內容物從再填充容器5流出之流路。又,於本實施方式之安裝狀態下,在壓入凸部26與插通口16之間存在微小之間隙之情形時,可進行經由該間隙之容器5、6空氣置換。
本發明並不限制於上述實施方式而可適當進行變更。又,亦可組合上述實施方式。 例如,使用栓體1或具有其之再填充容器5而再填充至被再填充容器6中之內容物可為化妝水或乳液等液態之內容物,亦可為粉粒物等具有流動性之其他內容物。 上述實施方式之栓體1係安裝於瓶狀之再填充容器5之口頸部4者,亦可為覆蓋由塑膠成形容器或膜容器等構成之各種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者。 栓本體10亦可不具有插通間隔壁18。 栓本體10亦可不具有外側安裝筒14,亦可藉由密封接合等覆蓋再填充口頸部4之再填充流出口而一體安裝於再填充容器5。
又,流出筒11或安裝筒15亦可為具有除圓形或橢圓以外之中空剖面形狀之筒狀部分,栓本體10之流出開口11a或栓蓋20之堵塞板部23亦可不具有圓形之平面形狀。 栓蓋20之安裝壁面部27亦可不具有中空之筒形狀。例如,亦可藉由形成壁厚之堵塞板部23,使外周面與安裝筒15之內周面密接,而使堵塞板部23具有作為安裝壁面部27之功能。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從堵塞板部23之周緣部分立設之壓入凸部26係四邊角柱之柱狀部分(參照圖4),但壓入凸部26亦可為其他形狀之柱狀部分或筒狀部分。壓入凸部26亦可具有朝突出方向前端變細之錐形形狀。又,壓入凸部26之頭端可為平坦,亦可有階差。進而,壓入凸部26可相對於堵塞板部23垂直立設,亦可在相對於該堵塞板部23傾斜之狀態下立設。 頂面盤12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如上述實施方式般為圓形,可為矩形等任意形狀。
於栓蓋20具有複數個壓入凸部26之情形時,各壓入凸部26之突出長度可相同,亦可不同。例如,亦可為一部分之壓入凸部26之突出長度較插通口16之厚度短,剩餘之壓入凸部26之突出長度較插通口16之厚度長。於此情形時,於再填充操作中,即便將突出長度較短之壓入凸部26從插通口16完全推出,突出長度較長之壓入凸部26亦維持插入至插通口16中之狀態,因此經由與突出長度較短之壓入凸部26對應之插通口16之空氣置換變得容易。
關於上述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而揭示以下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及再填充容器。 <1> 一種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係覆蓋用以將內容物再填充至具有口頸部之被再填充容器中的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者,且 其包含栓本體及栓蓋而構成,上述栓本體接合固定於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上述栓蓋從流出方向內側堵塞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之頂面盤之流出開口,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 上述栓本體具有:流出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筒狀外壁,其與該流出筒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該流出筒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徑對應;以及安裝筒,其與上述流出筒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上述流出筒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內側突出; 上述栓本體於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具有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盤之插通口, 上述栓蓋具有:安裝壁面部,其外周面與上述安裝筒之內周面密接;堵塞板部,其具有與上述安裝筒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以及壓入凸部,其從該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立設; 於使上述壓入凸部在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經由上述插通口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2> 如上述<1>中記載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插通口在上述頂面盤之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形成於2個部位以上,上述壓入凸部在上述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中從2個部位以上立設而設置。 <3> 如上述<2>中記載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於假定了由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劃分形成之圓時,於將該圓之圓周等分為複數個之部位形成有上述插通口。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於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插入至上述栓本體中之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而將上述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結合時,上述頂面盤與該口頸部之頭端部分抵接。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於上述筒狀外壁之內周面,形成有與形成於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周面之公螺紋凸條螺合的母螺紋凸條。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安裝筒係上述頂面盤側之基端部分具有可與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之內周面密接之外徑。 <7> 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插通口經由插通間隔壁而向較上述流出開口更靠流出方向內側延伸。 <8> 如上述<7>中記載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插通間隔壁係上述插通口之周緣部之一部分向上述流出方向內側突出。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栓蓋包含比重低於上述內容物之材質。
<10> 一種再填充容器,其係用以將內容物再填充至具有口頸部之被再填充容器中者,且 上述再填充容器具備覆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 上述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包含栓本體及栓蓋而構成,上述栓本體接合固定於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上述栓蓋從流出方向內側堵塞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之頂面盤之流出開口,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 上述栓本體具有:流出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筒狀外壁,其與該流出筒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該流出筒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具有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徑對應之內徑;以及安裝筒,其與上述流出筒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上述流出筒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內側突出; 上述栓本體於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具有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盤之插通口, 上述栓蓋具有:安裝壁面部,其外周面與上述安裝筒之內周面密接;堵塞板部,其具有與上述安裝筒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以及壓入凸部,其從該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立設; 於使上述壓入凸部在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經由上述插通口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11> 如上述<10>中記載之再填充容器,其中上述插通口在上述頂面盤之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形成於2個部位以上,上述壓入凸部在上述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中從2個部位以上立設而設置。 <12> 如上述<11>中記載之再填充容器,其中於假定了由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劃分形成之圓時,於將該圓之圓周等分為複數個之部位形成有上述插通口。 <13> 如上述<10>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填充容器,其中於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插入至上述栓本體中之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而將上述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結合時,上述頂面盤與該口頸部之頭端部分抵接。 <14> 如上述<10>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填充容器,其中於上述筒狀外壁之內周面,形成有與形成於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周面之公螺紋凸條螺合的母螺紋凸條。 <15> 如上述<10>~<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填充容器,其中上述安裝筒之上述頂面盤側之基端部分具有可與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之內周面密接之外徑。 <16> 如上述<10>至<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填充容器,其中上述插通口經由插通間隔壁而向較上述流出開口更靠流出方向內側延伸。 <17> 如上述<16>中記載之再填充容器,其中上述插通間隔壁係上述插通口之周緣部之一部分向上述流出方向內側突出。 <18> 如上述<10>至<1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再填充容器,其中上述栓蓋包含比重低於上述內容物之材質。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及具備其之再填充容器,會有效率且穩定地將再填充操作時之內容物進行填充,並且可防止內容物之漏出。
1:栓體 2:主體部 3:肩部 4:口頸部 4a:流出口周緣部分 5:再填充容器 6:被再填充容器 7:被再填充口頸部 10:栓本體 11:流出筒 11a:流出開口 12:頂面盤 13:筒狀外壁 13a:母螺紋凸條 14:外側安裝筒 15:安裝筒 16:插通口 17:抵接階差部 18:插通間隔壁 20:栓蓋 23:堵塞板部 26:壓入凸部 27:安裝壁面部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再填充容器之一實施方式之前視圖。 圖2係表示圖1之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及覆蓋該口頸部之流出口而安裝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的沿著流出方向之剖視圖。 圖3係從流出方向外側觀察圖2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立體圖。 圖4係從流出方向外側觀察圖3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所具備之栓蓋之立體圖。 圖5係從流出方向外側觀察圖3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所具備之栓本體之剖面立體圖。 圖6係從流出方向內側觀察圖3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所具備之栓本體之剖面立體圖。 圖7係從流出方向內側觀察圖3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所具備之栓本體之立體圖。 圖8係用以說明使用圖1之再填充容器而將內容物再填充至被再填充容器中之再填充操作之立體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栓蓋之另一實施方式之相當於圖4之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另一實施方式之圖,且圖10(a)係表示具備該再填充容器用栓體之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剖視圖,圖10(b)係表示再填充操作時之該口頸部之剖視圖。
2:主體部
4:口頸部
4a:流出口周緣部分
5:再填充容器
6:被再填充容器
7:被再填充口頸部
10:栓本體
11:流出筒
11a:流出開口
12:頂面盤
13:筒狀外壁
15:安裝筒
16:插通口
17:抵接階差部
20:栓蓋
23:堵塞板部
26:壓入凸部

Claims (18)

  1. 一種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係覆蓋用以將內容物再填充至具有口頸部之被再填充容器的再填充容器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者,且 其包含栓本體及栓蓋而構成,上述栓本體接合固定於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上述栓蓋從流出方向內側堵塞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之頂面盤之流出開口,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 上述栓本體具有:流出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筒狀外壁,其與該流出筒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該流出筒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具有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徑對應之內徑;以及安裝筒,其與上述流出筒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上述流出筒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內側突出; 上述栓本體於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具有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盤之插通口, 上述栓蓋具有:安裝壁面部,其外周面與上述安裝筒之內周面密接;堵塞板部,其具有與上述安裝筒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以及壓入凸部,其從該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立設; 於使上述壓入凸部在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經由上述插通口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2. 如請求項1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插通口在上述頂面盤之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形成於2個部位以上,上述壓入凸部在上述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中從2個部位以上立設而設置。
  3. 如請求項2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於假定了由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劃分形成之圓時,於將該圓之圓周等分為複數個之部位形成有上述插通口。
  4. 如請求項1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於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插入至上述栓本體中之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而將上述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結合時,上述頂面盤與該口頸部之頭端部分抵接。
  5. 如請求項1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於上述筒狀外壁之內周面,形成有與形成於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周面之公螺紋凸條螺合的母螺紋凸條。
  6. 如請求項1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安裝筒係上述頂面盤側之基端部分具有可與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之內周面密接之外徑。
  7. 如請求項1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插通口經由插通間隔壁而向較上述流出開口更靠流出方向內側延伸。
  8. 如請求項7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插通間隔壁係上述插通口之周緣部之一部分向上述流出方向內側突出。
  9. 如請求項1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其中上述栓蓋包含比重低於上述內容物之材質。
  10. 一種再填充容器,其係用以將內容物再填充至具有口頸部之被再填充容器中,且 上述再填充容器具備覆蓋再填充流出口而安裝之再填充容器用栓體, 上述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包含栓本體及栓蓋而構成,上述栓本體接合固定於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上述栓蓋從流出方向內側堵塞開口形成於該栓本體之頂面盤之流出開口,可裝卸地安裝於栓本體; 上述栓本體具有:流出筒,其包圍上述流出開口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筒狀外壁,其與該流出筒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該流出筒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且具有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徑對應之內徑;以及安裝筒,其與上述流出筒同心狀地配置,並包圍上述流出筒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內側突出; 上述栓本體於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具有開口形成於上述頂面盤之插通口, 上述栓蓋具有:安裝壁面部,其外周面與上述安裝筒之內周面密接;堵塞板部,其具有與上述安裝筒之中空剖面形狀相同之平面形狀;以及壓入凸部,其從該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立設; 於使上述壓入凸部在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經由上述插通口而從上述頂面盤向流出方向外側突出之狀態下,上述栓蓋安裝於上述栓本體。
  11. 如請求項10之再填充容器,其中上述插通口在上述頂面盤之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形成於2個部位以上,上述壓入凸部在上述堵塞板部之周緣部分中從2個部位以上立設而設置。
  12. 如請求項11之再填充容器,其中於假定了由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劃分形成之圓時,於將該圓之圓周等分為複數個之部位形成有上述插通口。
  13. 如請求項10之再填充容器,其中於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插入至上述栓本體中之上述流出筒與上述筒狀外壁之間隔部分,而將上述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與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結合時,上述頂面盤與該口頸部之頭端部分抵接。
  14. 如請求項10之再填充容器,其中於上述筒狀外壁之內周面,形成有與形成於上述被再填充容器之口頸部之外周面之公螺紋凸條螺合的母螺紋凸條。
  15. 如請求項10之再填充容器,其中上述安裝筒係上述頂面盤側之基端部分具有可與上述再填充流出口之開口周緣部分之內周面密接之外徑。
  16. 如請求項10之再填充容器,其中上述插通口經由插通間隔壁而向較上述流出開口更靠流出方向內側延伸。
  17. 如請求項16之再填充容器,其中上述插通間隔壁係上述插通口之周緣部之一部分向上述流出方向內側突出。
  18. 如請求項10之再填充容器,其中上述栓蓋包含比重低於上述內容物之材質。
TW111131874A 2021-10-21 2022-08-24 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及具備其之再填充容器 TW2023193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2567 2021-10-21
JP2021172567 2021-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9307A true TW202319307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059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1874A TW202319307A (zh) 2021-10-21 2022-08-24 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及具備其之再填充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80773A (zh)
TW (1) TW202319307A (zh)
WO (1) WO20230678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0011B2 (ja) * 2010-12-28 2015-06-03 花王株式会社 詰替え容器用栓体
JP5948133B2 (ja) * 2012-04-27 2016-07-0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詰め替え容器
CN104837735B (zh) * 2012-11-30 2017-01-18 花王株式会社 换装容器用栓体
EP3976274A1 (en) * 2019-05-24 2022-04-06 Unilever IP Holdings B.V. Cap system for a concentrated refill capsule
JP2021088366A (ja) * 2019-12-02 2021-06-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7880A1 (ja) 2023-04-27
CN117580773A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63174B2 (ja) 交換可能な液体容器のための液密シール構成
US9486754B2 (en) Wine and liquor aerator fitment
KR20180069003A (ko) 계량된 양의 유체 제품의 패키징 및 배출 장치
TWI598272B (zh) Re-fill the container with the plug and refill method
JP7010634B2 (ja) 袋容器用ポンプディスペンサーの取付け構造
JP4113868B2 (ja) 液体用の輸送兼貯蔵容器のためのプラスチック製の取出し栓
JP2007176577A (ja) 注出キャップ
TW202319307A (zh) 再填充容器用栓體及具備其之再填充容器
JP5489703B2 (ja) 詰め替え容器
JP4926674B2 (ja) 詰め替え用容器
EP1440006B1 (en) Safety cap for fluid dispensing cartridges
CN102574614A (zh) 瓶盖装配体
JP5311475B2 (ja) 液体吐出ポンプ
JP5808998B2 (ja) 吐出栓
KR20200001048A (ko) 펌프 용기
JP3533703B2 (ja) 液体用詰め替え容器
KR102188920B1 (ko) 이중 용기
JP2007008505A (ja) 定量塗布容器
JP7426769B2 (ja) 粉体吐出容器
JP7330629B2 (ja) スポイト容器
JP5447976B2 (ja) レフィル容器
KR200336104Y1 (ko) 이종액체용기
KR102573274B1 (ko) 튜브리스 토출 용기
JP2019077469A (ja) キャップ
JP7249626B2 (ja) キャッ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