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9268A - 兒童座椅 - Google Patents

兒童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9268A
TW202319268A TW111133884A TW111133884A TW202319268A TW 202319268 A TW202319268 A TW 202319268A TW 111133884 A TW111133884 A TW 111133884A TW 111133884 A TW111133884 A TW 111133884A TW 202319268 A TW202319268 A TW 2023192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infant
child seat
mentioned
backre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3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4281B (zh
Inventor
川田敬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9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9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28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可容易進行嬰幼兒之上下車。 兒童座椅1於左右兩側,於靠背移位部14之帶插通孔41之外側設置彈簧構件安裝孔43,將安裝於該彈簧構件安裝孔43之彈簧構件70之前端朝向左右之中央。又,兒童座椅1於左右兩側,使肩帶外罩66之彈簧構件收容軸線X84相對於帶插通軸線X83傾斜。因此,兒童座椅1不會使各部不必要地干涉,而於不使用安全帶群4之情形時,可將肩帶62等以隨著朝前方行進而朝左右之外側擴展之方式支持,可使嬰幼兒容易且順利地上下車。

Description

兒童座椅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兒童座椅,例如係較佳適用於安裝於汽車而使用之情形者。
先前,兒童座椅中,例如於嬰幼兒等搭乘汽車等車輛之情形時,安裝於該車輛之座位而使用者得到廣泛普及。又,於大多兒童座椅,設置有用以將就座之幼兒束縛於該兒童座椅上之安全帶。該安全帶例如藉由將設置於幼兒之兩肩附近之肩帶等連接於設置於該幼兒之胯附近之胯帶,而可將該幼兒良好地束縛於該兒童座椅上。
此種安全帶於不使用時,因重力之作用成為肩帶垂下之狀態。因此,兒童座椅中,使嬰幼兒就座時,需暫時提起該肩帶,或者使嬰幼兒就座後,將該肩帶自該嬰幼兒之背後拉出等繁瑣之作業。
因此,作為兒童座椅,提案有以下者:藉由於肩帶之下側,設置向前斜上方突出之棒狀之彈起部,於不使用安全帶時將該肩帶彈起,而容易進行嬰幼兒之上下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9-26147號公報(圖1等)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該構成之兒童座椅中,即使藉由彈起部將肩帶向上方彈起,左右方向之間隔亦與束縛時大致同等,故與嬰幼兒之頭部干涉之可能性較高。因此,兒童座椅中,有於嬰幼兒上下車時,需將肩帶朝左右擴展等繁瑣之作業之問題。
本發明係考慮以上之點而完成者,欲提案一種可容易進行嬰幼兒之上下車之兒童座椅。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解決該問題,本發明之兒童座椅中,設置:靠背部支持體,其於嬰幼兒就座之情形時,支撐該嬰幼兒之背部;插通孔,其設置於靠背部支持體之就座之嬰幼兒之肩部附近,貫通該靠背部支持體;帶,其插通插通孔,將嬰幼兒之背部束縛於靠背部支持體;彈性體,其自靠背部支持體之插通孔附近向嬰幼兒就座之側突設,可彈性變形;及帶連動部,其於使表示沿帶之長度方向之假想中心線之帶假想中心線以自嬰幼兒觀察之前側朝向左右方向之外側之方式,相對於表示沿彈性體之長度方向之假想中心軸之彈性體軸線傾斜之狀態下,使帶與彈性體連動。
本發明可藉由帶連動部,於使帶中心線相對於彈性體軸線傾斜之狀態下,使彈性體與帶連通。因此,本發明於將彈性體相對於靠背部支持體朝向嬰幼兒之前側之方式設置之情形時,可設為將帶之前側向左右方向之外側展開之狀態。再者,本發明於緊固帶之情形時,可使彈性體彈性變形,使該帶變形為配合嬰幼兒之身體之形狀而良好地束縛。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實現能容易進行嬰幼兒之上下車之兒童座椅。
以下,針對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以下為實施形態),使用圖式進行說明。
[1.兒童座椅之構成] 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兒童座椅1之整體之概略立體圖。兒童座椅1大致由具有充足之強度之兒童座椅本體2、覆蓋該兒童座椅本體2中與嬰幼兒接觸部分之表面之外罩3、及將嬰幼兒束縛為就座狀態之安全帶群4構成。
本說明書中,說明各構成構件時,將自就座於兒童座椅1之嬰幼兒觀察時之前方向、後方向、上方向及下方向分別稱為「前」、「後」、「上」及「下」。又,將自正面觀察就座於兒童座椅1之嬰幼兒時之左方向及右方向分別稱為「左」及「右」。另,以下之各圖中,為明確顯示構造,省略外罩3。又,一部分圖中,為方便說明,亦省略安全帶群4。
[1-1.兒童座椅本體之構成] 圖2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兒童座椅本體2之整體之概略立體圖。兒童座椅本體2大致由主要形成座位面之座位部11、與主要支撐嬰幼兒之上半身之靠背部12構成。再者,靠背部12由固定於座位部11之靠背基體部13、及於該靠背基體部13之前側,可上下方向滑動(移位)之靠背移位部14構成。
順帶一提,本實施形態之兒童座椅本體2以可容易進行座位部11與靠背部12之分離及再結合之方式構成。因此,兒童座椅本體2例如於不使用時收納於車輛之後備箱等之情形時,藉由將座位部11與靠背部12分離並適當組合,而謀求省空間化。
圖3係顯示將本實施形態之靠背部12分離成靠背基體部13及靠背移位部14之狀態之概略立體圖。又,圖4係顯示自與圖3不同之角度觀察靠背移位部14之狀態之概略立體圖。
作為靠背部基體之靠背基體部13整體構成為上下方向較長,左右方向稍短,前後方向更短之長方體狀,於左右兩邊之上側部分,形成有向前方突出之部分。該靠背基體部13之大部分以樹脂材料構成,藉由主要形成前側或內側之面之零件、與主要形成後側或外側之零件之組合,於其內部形成有空間。又,於靠背基體部13之下部,形成有用以與座位部11卡合之卡合部21。
靠背基體部13之前面即靠背基體前面部22形成為大致平坦之平面狀,於左右之中央附近之上側之約2/3之範圍,形成有於前後方向貫通之靠背基體前面孔23。又,於靠背基體前面部22之靠背基體前面孔23之下側或左右兩側,設置有確保通氣性之複數個通氣孔。
再者,於靠背基體部13之內部,複數個滑軌24以於左右方向空開特定間隔並排列之方式設置。各滑軌24形成為上下方向較長,前後方向較短,左右方向較薄之棒狀或薄板狀。於各滑軌24之後邊,以沿上下方向排列之方式配置複數個卡合槽25。各卡合槽25自左右方向觀察為如挖掘成半圓狀之形狀。
作為靠背部支持體之靠背移位部14由佔上側之約1/3範圍之頭保護部31、佔下側之約2/3範圍之靠背支持部32、及設置於該靠背支持部32之後側之卡合機構部33構成。
頭保護部31由位於後側之薄板狀之基板31A、與安裝於該基板31A之前側之保護材31B構成。基板31A由左側部分與右側部分構成,該左側部分相對於位於靠背支持部32之上側之板狀之中央部分,自其之左邊部分延設至左斜前側;該右側部分自該中央部分之右邊部分延設至右斜前側。該基板31A為藉由特定之樹脂材料與靠背支持部32一體製造之成形零件,藉由具有充足之厚度,而具有充足之強度。保護材31B例如由發泡聚苯乙烯或海綿材等構成,具有充足之厚度,且具有充足之耐衝擊性。
靠背支持部32形成為上下方向較長,左右方向稍短、前後方向較薄之板狀,形成有於前後方向貫通之複數個孔部,或確保通氣性之複數個通氣孔等。具體而言,於靠背支持部32,於與嬰幼兒之頸部分對向之頸部對向部位32N附近,設置有帶插通孔41(41L及41R)、帶收納孔42(42L及42R)、及彈簧構件安裝孔43(43L及43R)等。
各帶插通孔41分別位於頸部對向部位32N之左右兩側,即就座之嬰幼兒之兩肩附近,供安全帶群4中之一部分帶(細節於下文敘述)插通。為方便說明,以下,亦將帶插通孔41簡稱為插通孔。各帶收納孔42位於帶插通孔41之下側。該帶收納孔42形成於上下方向上自帶插通孔41附近到達靠背支持部32之下端附近之較大範圍內。
各彈簧構件安裝孔43設置於與帶插通孔41之左右各者之外側相鄰之位置。該彈簧構件安裝孔43自前側觀察之形狀為長方形狀,以隨著自靠背支持部32之前面32F朝後方向行進而向下方行進之方式傾斜。
卡合機構部33(圖4)由2個軸導件51、卡合軸52、操作傳遞部53、鉤掛部54、彈推部55及軸連動體56等構成。各軸導件51於靠背支持部32之後面之左右各者,朝後方向立設於帶插通孔41及彈簧構件安裝孔43之間。該軸導件51形成為前後方向較長,上下方向較短,左右方向較薄之板狀,於後邊之中央附近形成有朝前方向細長挖掘之槽部51D。
卡合軸52為具有充足長度之細長之圓柱狀之金屬構件。該卡合軸52分別插入至左右之軸導件51之槽部51D,成為使中心軸沿左右方向之姿勢。因此,卡合軸52於被施加外力之情形時,於槽部51D內,幾乎不於上下方向移位,而可朝前後方向移位。換言之,卡合軸52藉由軸導件51限制上下方向之移位,另一方面,可容易朝前後方向移位。
操作傳遞部53整體構成為上下方向細長之棒狀。該操作傳遞部53於頭保護部31及靠背支持部32之後側之左右方向之中央附近,遍及靠背移位部14之上側之大致一半之範圍配置。又,操作傳遞部53由頭保護部31及靠背支持部32可移動地支持,於維持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之位置不變之狀態下,可朝上下方向於特定之範圍內移位。
鉤掛部54為與梯形之外周部分類似之形狀,保護者可用指尖鉤住而朝上方向施加力。該鉤掛部54安裝於操作傳遞部53之上端,且構成為可相對於該操作傳遞部53以沿左右方向之旋動軸為中心旋動。
彈推部55為沿上下方向之螺旋彈簧,配置於操作傳遞部53之下側。該彈推部55之上端連接於操作傳遞部53,下端連接於靠背支持部32,且自自然狀態稍微伸展。因此,彈推部55將操作傳遞部53始終朝下方向彈推。
軸連動體56設置於操作傳遞部53之下端附近之後側,可與該操作傳遞部53一體於上下方向移位。該軸連動體56整體形成為長方體狀,且穿設有於左右方向貫通之插通孔56H。插通孔56H沿連結前上側與後下側之傾斜方向形成,插通有卡合軸52。
根據該構成,卡合機構部33於未操作鉤掛部54之情形時,藉由彈推部55之作用,使操作傳遞部53及軸連動體56於可移位之範圍內位於下側。此時,卡合軸52於軸連動體56之插通孔56H內位於前上側,且位於軸導件51之槽部51D內之前側。即,卡合機構部33成為圖4所示之狀態。
另一方面,若由保護者對鉤掛部54施加朝上方向之力,則卡合機構部33與該鉤掛部54連動,操作傳遞部53及軸連動體56朝上方向移位。此時,卡合軸52於軸連動體56之插通孔56H內移動而位於後下側,且於軸導件51之槽部51D內移動而位於後側。
其後,若對鉤掛部54施加力,則卡合機構部33藉由彈推部55之作用,將操作傳遞部53向下方向拉伸,使該操作傳遞部53及軸連動體56於可移位之範圍內位於下側。藉此,卡合軸52於軸連動體56之插通孔56H內再次位於前上側,且位於軸導件51之槽部51D內之前側。
即,卡合機構部33根據是否對鉤掛部54施加朝向上方向之力,可使操作傳遞部53及軸連動體56於上下方向移位,使卡合軸52於槽部51D內於前後方向移位。
靠背部12(圖2)於其製造時,使靠背移位部14自靠背基體部13之前側向後方移位而抵接。再者,靠背部12使靠背移位部14之卡合機構部33之軸導件51或軸連動體56等進入靠背基體部13之靠背基體前面孔23內。此時,靠背移位部14藉由使未圖示之導軌靠近或抵接於滑軌24之左右,而限制相對於靠背基體部13於左右方向移動。
接著,靠背部12中,於靠背基體前面部22之後側,卡合軸52通過滑軌24之後側,且以通過軸導件51之槽部51D內及軸連動體56之插通孔56H內之方式插通。藉此,限制靠背移位部14相對於靠背基體部13於前後方向移動。
如此組裝之靠背部12於未操作卡合機構33之鉤掛部54之情形時,使卡合軸52位於槽部51D內之前側,且與滑軌24之某個卡合槽25卡合。藉此,靠背部12將靠背移位部14相對於靠背基體部13之位置固定。即,兒童座椅1可藉由靠背移位部14之頭保護部31,良好地保護就座之嬰幼兒之頭部。
另一方面,靠背部12於將卡合機構部33之鉤掛部54朝上方向拉動時,成為使卡合軸52位於槽部51D內之後側,且自滑軌24之卡合槽25脫離之狀態。藉此,靠背移位部14可沿靠背基體部13之滑軌24於上下方向移位。
再者,靠背部12於釋放施加於鉤掛部54之力時,於該時點之靠背移位部14之位置或其最近之位置,使卡合軸52與滑軌24之卡合槽25卡合,而固定該靠背移位部14之位置。
如此,兒童座椅1可根據就座之嬰幼兒之體型,調節靠背移位部14相對於靠背基體部13之位置(高度),將頭保護部31等匹配於適當之位置(高度)。
順帶一提,靠背部12成為靠背移位部14之靠背支持部32之前面32F雖大致朝向正面,但詳細而言係朝向稍微斜上側之狀態。即,前面32F成為如其之法線自前方向略微向斜上側傾斜之傾斜面。
[1-2.安全帶群及外罩之構成] 安全帶群4(圖1)由複數根帶或零件之組合而構成,其一部分安裝或組入於兒童座椅本體2。該安全帶群4由胯帶61、肩帶62(62L及62R)、緊固帶63等複數根帶、以及搭扣64、鎖舌65(65L及65R)及肩帶外罩66等零件構成。其中,胯帶61、肩帶62及緊固帶63之各帶藉由分別將纖維以特定之方式編織,而構成為具有特定寬度及厚度、且具有充分長度之帶狀,具有柔軟性且具有充分之拉伸強度。
胯帶61之下端安裝於嬰幼兒之胯之前側,且於其上端安裝有搭扣64。肩帶62(62L及62R)於嬰幼兒之左右兩側,以連結肩膀之上側附近與腰之外側之方式設置,且分別插通有鎖舌65(65L及65R)。又,於各肩帶62上,分別插通有肩帶外罩66(66L及66R)。
圖5顯示兒童座椅本體2之模式性剖視圖。將肩帶62L及62R自位於嬰幼兒之肩膀附近之靠背移位部14之帶插通孔41(圖3)分別拉入至靠背基體部13之內部。再者,肩帶62L及62R於靠背基體部13之內部,與1條緊固帶63連接。為方便說明,以下,亦將肩帶62簡稱為帶。
緊固帶63於靠背基體部13之內部向下方行進,自該靠背基體部13之下端附近拉出至外部。又,緊固帶63自座位部11之後端附近進入該座位部11之內部,朝前方行進,自該座位部11之前端附近向前方拉出。
再者,肩帶62及緊固帶63於靠背基體部13及座位部11之內部,以可沿長度方向滑動之方式插通。又,於座位部11之前端附近,設置有固定緊固帶63或解除固定之帶止擋件68。
該安全帶群4於嬰幼兒就座之狀態下,以使肩帶62L及62R穿過該嬰幼兒之肩膀之上側或前側之方式配置,將鎖舌65L及65R組合後,插入至搭扣64,進而將緊固帶63向前方拉出。藉此,安全帶群4可將嬰幼兒之肩膀至腰之範圍束縛於兒童座椅本體2之靠背部12,可使該嬰幼兒維持就座狀態。以下,將此種狀態稱為束縛狀態。
又,兒童座椅1中,例如體格較大之幼兒就座時,有不使用安全帶群4而使用車輛之安全帶之情形。此時,兒童座椅1中,藉由將肩帶62及肩帶外罩66之一部分插入帶收納孔42(圖3),而可收納於靠背基體部13之內部。
外罩3(圖1)為藉由布或海綿材等之組合,分割成各部分之構成,各自具有充足之柔軟性。又,外罩3分割成複數個部分,且構成為各部分可相對於兒童座椅本體2或後述之安全帶群4裝卸。
[2.彈簧構件之構成] 圖6A及圖6B分別係顯示彈簧構件70之整體之概略立體圖,且係顯示自互不相同之方向觀察之狀況。圖7係顯示彈簧構件70之整體之概略左側視圖。圖8係顯示圖7之A1-A2剖面之概略剖視圖。
作為彈性體之彈簧構件70整體形成為細長之棒狀,成為沿假想之彈簧軸線X70(圖7),以向上側突出之方式平緩彎曲之形狀。又,彈簧構件70例如為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熱塑性樹脂橡膠彈性體)等樹脂材料之成形零件,根據被施加之外力而彈性變形。順帶一提,圖6A、圖6B及圖7皆顯示未對彈簧構件70施加外力之自然狀態之形狀。又,以下,亦將彈簧軸線X70稱為彈性體軸線。
該彈簧構件70由佔前側之約5/6範圍之突出部71、與佔後側之約1/6範圍之插入部72構成。突出部71如圖8所示,其剖面為大致橢圓形,前端附近較細,隨著朝後方行進逐漸變粗。又,突出部71之最後側之部分,即與插入部72之邊界部分與其周圍相比,朝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局部變粗。再者,突出部71中與插入部72之邊界面即突出部側邊界面71S形成為平面狀,但其法線相對於彈簧軸線X70之切線傾斜約45度。
插入部72由上側之柱狀部72A與下側之支持部72B構成。柱狀部72A整體形成為沿彈簧軸線X70之四角柱狀。支持部72B形成為以與突出部側邊界面71S之後側相鄰之方式配置之長方體狀。
[3.肩帶外罩之構成] 圖9係顯示左側之肩帶外罩66L之整體之概略俯視圖。圖10係顯示圖9之B1-B2剖面之概略剖視圖。為方便起見,將圖9中之紙面近前側設為上方向,將其相反側設為下方向,又,將圖之下側設為前方向,將圖之上側設為後方向進行說明。
順帶一提,右側之肩帶外罩66R(圖5)與左側之肩帶外罩66L左右對稱地構成。因此,以下,以左側之肩帶外罩66L為例進行說明,省略右側之肩帶外罩66R之說明。
作為帶連動部之肩帶外罩66由複數個布或帶狀之材料等柔軟構成,大致具有外罩本體部81及安裝帶部82。外罩本體部81整體構成為前後方向較長,左右方向較短,上下方向較薄之長方體狀或薄板狀。
又,外罩本體部81如圖10所示,於上下方向分成上層81U、中層81M及下層81L之3層。於該外罩本體部81之內部,於中層81M及下層81L之間,形成有帶插通空間83,且於上層81U及中層81M之間,形成有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
帶插通空間83藉由將中層81M及下層81L之左邊部分及右邊部分封閉,另一方面,將前邊附近及後邊附近開放而形成,成為於前後方向貫通之空間。因此,外罩本體部81可使肩帶62L沿前後方向插通帶插通空間83。換言之,外罩本體部81可使肩帶62L沿表示帶插通空間83之長度方向之假想之帶插通軸線X83(圖9),插通帶插通空間83。
作為彈性體收容空間之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中,中間層81M及上層81U之左邊部分、右邊部分及前端部分封閉,另一方面,僅後邊附近之左側之約1/3之範圍開放。又,於外罩本體部81,貫通中層81M及下層81L,且自上下夾住地分別安裝有子母扣85及86。子母扣85設置於左右方向之大致中央,且自後邊向前方行進前後長度之1/4左右之部位。子母扣86設置於左右方向之大致中央且前邊附近。
再者,於外罩本體部81,設置有將中層81M及上層81U縫合之接縫87及88。接縫87將外罩本體部81之左後頂點附近與子母扣86附近連結,形成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之直線狀。接縫88將外罩本體部81之較後邊之中央稍靠右之部位與子母扣86附近連結,形成與接縫87大致平行之直線狀。
如此,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藉由接縫87及子母扣86限制左側之範圍,且藉由接縫88及子母扣85限制右側之範圍之一部分。因此,外罩本體部81可沿著接縫87,將彈簧構件70之突出部71收容於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換言之,外罩本體部81可使彈簧構件70之長度方向沿著與接縫87大致平行之假想之彈簧構件收容軸線X84(圖9),將該彈簧構件70收容於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
安裝帶部82(圖9)安裝於外罩本體部81之下層81L之下表面之後端附近。該安裝帶部82由後端附近回折之1條帶狀材料構成,藉由於後端附近設置接縫91,於後端側形成有安裝插通空間92。安裝插通空間92為於左右方向貫通之空間。又,於外罩本體部81之下層81L之下表面之較安裝帶部82前側之部分,設置有特定之防滑構件89(圖10)。
[4.肩帶外罩之安裝及彈簧構件之保持] 接著,針對對靠背部12(圖2等)安裝肩帶外罩66、與利用彈簧構件70保持該肩帶外罩66及肩帶62分別進行說明。
靠背部12如上所述,於其製造時將靠背基體部13及靠背移位部14(圖3及圖4)組合。此時,靠背部12中,於左右各者,肩帶外罩66之安裝帶部82自靠背移位部14之前側插通帶插通孔41,進而將卡合軸52插通安裝插通空間92。
又,靠背部12中,於組入安全帶群4(圖1及圖5)時,於左右各者,肩帶62插通肩帶外罩66之帶插通空間83(圖10)後,插通帶插通孔41。
根據該構成,兒童座椅1中,肩帶62之前側相對於靠背部12於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移位而變形為各種形狀時,肩帶外罩66亦與該肩帶62一體變形,即,可使兩者連動。
順帶一提,如一面參照圖5一面說明,肩帶62可自肩帶插通孔41朝前方向拉出。另一方面,由於卡合軸52插通安裝插通空間92,故肩帶外罩66無法朝前方向拉出。
例如,安裝有兒童座椅1之汽車於前進期間緊急制動之情形時,該兒童座椅1中,就座之嬰幼兒因慣性力之作用而與肩帶62一起欲朝前方向飛出。但,兒童座椅1中,由於肩帶外罩66之防滑構件89對與嬰幼兒之肩膀部分之間作用較大摩擦力,故可將該嬰幼兒維持就座之狀態。
此外,兒童座椅1中,於靠背部12之左右各者各安裝1個彈簧構件70(圖6A、圖6B等)。具體而言,彈簧構件70中,將突出部71之大部分自前端側收容於肩帶外罩66之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後,將插入部72插入靠背移位部14之彈簧構件安裝孔43。藉此,兒童座椅1中,可使彈簧構件70之突出部71與肩帶外罩66一體變形,即,使兩者連動。順帶一提,彈簧構件70可由保護者容易對彈簧構件安裝孔43裝卸。
此處,圖11係以靠背部12之左前側部分為中心顯示之模式性剖視圖。又,靠背部中心線C12為表示靠背部12之左右方向之中心之假想直線。再者,肩帶中心線X62為沿肩帶62之長度方向之假想中心線。為方便說明,以下,亦將肩帶中心線X62稱為帶中心線。
彈簧構件70於未施加外力之自然狀態下,成為彈簧軸線X70於左右方向朝向中央,且於上下方向朝向前斜上方向之形狀。肩帶外罩66因於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收容有彈簧構件70,故彈簧構件收容軸線X84與彈簧軸線X70大體一致。又,肩帶外罩66因於帶插通空間83插通有肩帶72,故帶插通軸線X83與肩帶中心線X62大體一致。
即,肩帶外罩66可維持使肩帶62之肩帶中心線X62相對於彈簧構件70之彈簧軸線X70始終傾斜之狀態。藉此,兒童座椅1中,於未對彈簧構件70施加外力之情形時,為以下之狀態,即,於水平面上,使彈簧軸線X70沿前後方向,使肩帶中心線X62之前側向離開靠背部中心線C12之方向傾斜。
於是,兒童座椅1中,如圖12A及圖12B所示,於未使用肩帶群4之狀態下,使左側之肩帶62L等之前側部分位於較後側更靠左上側,且使右側之肩帶62R等之前側部分位於較後側更靠右上側。換言之,兒童座椅1中,左右之肩帶62等成為如隨著朝前側行進而朝向斜上方向,且朝左右方向之外側打開之形狀。以下,將該狀態稱為非束縛狀態。
另一方面,兒童座椅1設為緊固安全帶之束縛狀態之情形時,如圖5所示,於組合左右之鎖舌65L及65R後插入至搭扣64,進而將緊固帶63向前方拉出。
此時,兒童座椅1中,如圖13A及圖13B所示,肩帶62及肩帶外罩66之前側部分被拉向左右之中央。伴隨於此,各彈簧構件70自肩帶外罩66經由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承受力,成為以隨著朝前側行進而向左右之內側且下側撓曲之方式變形之形狀。
[5.效果等] 以上之構成中,本實施形態之兒童座椅1於左右各者,彈簧構件70之插入部72插入設置於靠背部12之靠背移位部14之彈簧構件安裝孔43。又,兒童座椅1於左右各者,肩帶62插通肩帶外罩66之帶插通空間83,且各彈簧構件70之突出部71收容於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
各彈簧構件70成為使突出部71之前端於左右方向朝向大致中央之狀態(圖11及圖12A)。另一方面,肩帶外罩66使收容有突出部71之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之彈簧構件收容軸線X84相對於帶插通軸線X83傾斜(圖9及圖11)。
因此,兒童座椅1於非束縛狀態(圖12A及圖12B)下,成為彈簧構件70之前端於左右方向朝向大致中央之狀態,可以隨著朝前方行進而朝左右方向之外側擴展之方式支持肩帶外罩66及肩帶62。藉此,兒童座椅1可不使保護者進行提起肩帶62等並將之朝左右擴展之作業,又,可不使肩帶62等與嬰幼兒之頭部干涉,而使之容易且順利地上下車。
又,兒童座椅1中,於束縛狀態(圖13A及圖13B)下,成為使肩帶62等之前側被拉向左右之中央之狀態,對應於此,使彈簧構件70之前端向左右之中央側且下側撓曲。因此,兒童座椅1與不使用彈簧構件70之先前之兒童座椅(未圖示)同樣,可使安全帶群4適當密接於嬰幼兒之身體,可將該嬰幼兒良好地維持就座狀態。
然而,作為兒童座椅,亦考慮藉由與本實施形態之兒童座椅1不同之構成,而將肩帶62等之前側朝左右擴展。作為其一例,考慮如下之構成:肩帶外罩66(圖9)中,以使彈簧構件收容軸線X84與帶插通軸線X83平行之方式,形成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使彈簧構件70之前端相對於靠背移位部14朝向左右方向之外側。
圖14係比較用之兒童座椅101之與圖11對應之模式性剖視圖。該兒童座椅1成為於帶插通孔41與卡合機構部33之間配置彈簧構件安裝孔43,且以使後端部朝向後斜內側之方式配置之構成。
一般而言,兒童座椅中,配合嬰幼兒之肩寬等,必然決定帶插通孔41之左右方向之位置。又,兒童座椅中,靠背部12(圖3及圖4)中,可調整靠背移位部14相對於靠背基體部13之位置(高度),且為確保需要之強度,卡合機構部33為某程度之大小。
於是,如兒童座椅101般之構成中,由於彈簧構件安裝孔43無論如何皆與卡合機構部33干涉,故導致難以順利調節靠背移位部14相對於靠背基體部13之位置(高度),或確保充分之強度。
圖15係比較用之兒童座椅201之與圖11及圖14對應之模式性剖視圖。該兒童座椅201與兒童座椅1同樣,相對於帶插通孔41,於左右方向之外側配置有彈簧構件安裝孔43,但使該彈簧構件安裝孔43之後端部朝向後斜內側。
如該兒童座椅201般之構成中,於欲使彈簧構件70以適當角度傾斜之情形時,會導致彈簧構件安裝孔43與帶插通孔41干涉,或該彈簧構件70與頭保護部31之保護材31B干涉。
如此,使彈簧構件70之彈簧軸線X70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之情形時,如兒童座椅101及201般,有彈簧構件安裝孔43與卡合機構部33或帶插通孔41干涉,或該彈簧構件70與保護材31B干涉之虞。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之兒童座椅1如圖11所示,將彈簧構件安裝孔43相對於帶插通孔41配置於左右方向之外側,且使其後端部朝向左右方向之中央。
藉此,兒童座椅1可確實避免使彈簧構件安裝孔43與卡合機構部33或帶插通孔41干涉,或使彈簧構件70與頭保護部31之保護材31B干涉。又,由於兒童座椅1只要將彈簧構件安裝孔43設為朝向左右之中央之孔即可,故可於左右方向上,將佔有範圍抑制為最小限度。
此外,兒童座椅1中,於肩帶外罩66,使彈簧構件收容軸線X84相對於帶插通軸線X83傾斜(圖9)。因此,兒童座椅1於不使用安全帶群4時,既可將彈簧構件70設為朝向左右方向之中央之狀態,且將肩帶62等之前側向左右之外側拉開。
又,兒童座椅1構成為彈簧構件70可相對於靠背移位部14之彈簧構件安裝孔43裝卸。因此,兒童座椅1例如於體格較大之嬰幼兒就座,使用車輛側之安全帶之情形,即,不使用安全帶群4之情形時,可卸下彈簧構件70。藉此,兒童座椅1中,可避免不使用安全帶群4時之彈簧構件70與嬰幼兒之肩膀部分干涉。
再者,彈簧構件70將橫穿彈簧軸線X70之突出部71之剖面之形狀設為橢圓狀(圖8)。因此,彈簧構件70不僅容易朝使前端上下移位之方向撓曲,亦可大致同樣容易地朝使之左右移位之方向撓曲,幾乎不會有因方向引起之易撓曲度差異。藉此,兒童座椅1中,為將安全帶群4之鎖舌65插入至搭扣64而將肩帶62等拉向左右內側時,可容易使彈簧構件70變形,而使肩帶62等密接於嬰幼兒之肩膀部分。
又,彈簧構件70設為不使突出部71相對於插入部72於左右方向撓曲,而為左右對稱之形狀(圖6A、圖6B、圖7及圖8)。因此,兒童座椅1中,可將設置於左右各者之彈簧構件70設為互相同等之零件,即,謀求零件之共通化。藉此,兒童座椅1中,保護者將彈簧構件70分別安裝於靠背移位部14之左右之彈簧構件安裝孔43時,可不必在意該彈簧構件70之左右之分而容易安裝。
再者,肩帶外罩66於帶插通空間83之上側配置有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圖10)。因此,兒童座椅1中,於將安全帶群4緊固時,無需將彈簧構件70夾入肩帶62與嬰幼兒之肩膀部分之間,不會對該嬰幼兒造成不適。
根據以上之構成,兒童座椅1於左右兩側,於靠背移位部14之帶插通孔41之外側設置彈簧構件安裝孔43,將安裝於該彈簧構件安裝孔43之彈簧構件70之前端朝向左右之中央。又,兒童座椅1於左右兩側,使肩帶外罩66之彈簧構件收容軸線X84相對於帶插通軸線X83傾斜。因此,兒童座椅1不會使各部不必要地干涉,而於不使用安全帶群4之情形時,可將肩帶62等以隨著朝前方行進而向左右之外側擴展之方式支持,可使嬰幼兒容易且順利地上下車。
[6.其他實施形態] 另,上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將彈簧構件70採用樹脂材料之成形零件構成之情形。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由金屬等其他各種材料構成。又,不限於1根棒狀,例如亦可設為如螺旋彈簧般之螺旋狀等各種形狀。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將彈簧構件70之剖面設為大致橢圓形之情形(圖8)。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可將彈簧構件70之剖面設為大致圓形或大致長方形、或大致六角形狀等其他各種形狀。總之,只要為除上下方向外、左右方向亦可容易撓曲之形狀即可。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使彈簧構件70之彈簧軸線X70以向上側突出之方式平緩彎曲之情形(圖6A、圖6B及圖7)。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將彈簧軸線X70設為直線狀,或者亦可設為於複數個撓曲點分別撓曲之折線狀等各種形狀。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已針對使彈簧構件70對靠背移位部14可裝卸地構成之情形進行敘述。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設為於靠背移位部14固定彈簧構件70之構成,或者亦可使彈簧構件70相對於靠背移位部14向上側或下側可旋動地構成,於不使用時可收納。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已針對肩帶外罩66中,設置與帶插通空間83獨立之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之情形進行敘述(圖9及圖10)。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設置用以使彈簧構件70插通帶插通空間83之內部之空間。或者,亦可不形成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將彈簧構件70與肩帶外罩66側之特定之構件藉由特定之構件卡合。再者,亦可設為如使彈簧構件70相對於肩帶外罩66一體化而無法分離之構成。總之,只要可維持使彈簧軸線X70相對於帶插通軸線X83傾斜之狀態即可。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已針對於肩帶外罩66形成帶插通空間83,使肩帶62插通之情形進行敘述。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設為於肩帶外罩66中,省略帶插通空間83且設置特定之夾具,藉由該夾具夾持肩帶62之一部分等各種構成。總之,只要可使該肩帶外罩66與肩帶62連動即可。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已針對於肩帶外罩66設置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收容彈簧構件70之突出部71之情形進行敘述(圖9、圖10、圖12A、圖12B、圖13A及圖13B)。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於肩帶外罩66中,省略彈簧構件收容空間84,對沿彈簧構件收容軸線X84之複數個部位追加與子母扣85及86相同之子母扣即可。只要於彈簧構件70,於與各子母扣對應之部位,分別設置與該子母扣卡合之子母扣卡合體即可。該情形時,藉由使彈簧構件70之子母扣卡合體與肩帶外罩66之子母扣卡合,而可使兩者連動。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已針對設為靠背部12中,使靠背部12相對於靠背基體部13於上下方向可滑動之構成之情形進行敘述(圖3及圖4)。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使靠背部12相對於靠背基體部13於複數個部位之若干處裝卸而構成,或者設為將靠背部12固定於靠背基體部13(一體化)之構成。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已針對以可容易進行座位部11及靠背部12之分離及再結合之方式構成兒童座椅本體2之情形進行敘述(圖3等)。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將兒童座椅本體2設為座位部11與靠背部12一體化之構成。
再者,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及其他實施形態者。即,本發明之適用範圍包含將上述之各實施形態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一部分或全部任意組合之實施形態,或擷取一部分之實施形態。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已針對由作為靠背部支持體之靠背移位部14、作為插通孔之帶插通孔41、作為帶之肩帶62、作為彈性體之彈簧構件70、作為帶連動部之肩帶外罩66,構成作為兒童座椅之兒童座椅1之情形進行敘述。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可由以其他各種構成而成之靠背部支持體、插通孔、帶、彈性體、帶連動部構成兒童座椅。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利用於例如汽車用之兒童座椅。
1:兒童座椅 2:兒童座椅本體 3:外罩 4:安全帶群 11:座位部 12:靠背部 13:靠背基體部 14:靠背移位部 21:卡合部 22:靠背基體前面部 23:靠背基體前面孔 24:滑軌 25:卡合槽 31:頭保護部 31A:基板 31B:保護材 32:靠背支持部 32F:前面 32N:頸部對向部位 33:卡合機構部 41:帶插通孔 41L:帶插通孔 41R:帶插通孔 42:帶收納孔 42L:帶收納孔 42R:帶收納孔 43:彈簧構件安裝孔 43L:彈簧構件安裝孔 43R:彈簧構件安裝孔 51:軸導件 51D:槽部 52:卡合軸 53:操作傳遞部 54:鉤掛部 55:彈推部 56:軸連動體 56H:插通孔 61:胯帶 62:肩帶 62L:肩帶 62R:肩帶 63:緊固帶 64:搭扣 65L:鎖舌 65R:鎖舌 66:肩帶外罩 66L:肩帶外罩 66R:肩帶外罩 68:帶止擋件 70:彈簧構件 71:突出部 71S:突出部側邊界面 72:插入部 72A:柱狀部 72B:支持部 81:外罩本體部 81L:下層 81M:中層 81U:上層 82:安裝帶部 83:帶插通空間 84:彈簧構件收容空間 85:子母扣 86:子母扣 87:接縫 88:接縫 89:防滑構件 91:接縫 92:插通空間 101:兒童座椅 201:兒童座椅 C12:靠背部中心線 X62:肩帶中心線 X70:彈簧軸線 X83:帶插通軸線 X84:彈簧構件收容軸線
圖1係顯示兒童座椅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2係顯示兒童座椅本體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3係顯示靠背基體部及靠背移位部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4係顯示靠背移位部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5係顯示安全帶群之構成之概略剖視圖。 圖6A、圖6B係顯示彈簧構件之構成之概略立體圖。 圖7係顯示彈簧構件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8係顯示彈簧構件之剖面形狀之概略剖視圖。 圖9係顯示肩帶外罩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10係顯示肩帶外罩之構成之概略剖視圖。 圖11係顯示靠背部之左前側部分之構成之概略剖視圖。 圖12A、圖12B係顯示非束縛狀態之肩帶、肩帶外罩及彈簧構件之狀況之概略圖。 圖13A、圖13B係顯示束縛狀態之肩帶、肩帶外罩及彈簧構件之情況之概略圖。 圖14係顯示假想之兒童座椅之靠背部之左前側部分之構成之概略剖視圖。 圖15係顯示假想之兒童座椅之靠背部之左前側部分之構成之概略剖視圖。
12:靠背部
31B:保護材
32N:頸部對向部位
33:卡合機構部
41:帶插通孔
43:彈簧構件安裝孔
62L:肩帶
66L:肩帶外罩
70:彈簧構件
C12:靠背部中心線
X62:肩帶中心線
X70:彈簧軸線
X83:帶插通軸線
X84:彈簧構件收容軸線

Claims (8)

  1. 一種兒童座椅中,其特徵在於具備: 靠背部支持體,其於嬰幼兒就座之情形時支撐該嬰幼兒之背部; 插通孔,其設置於上述靠背部支持體之上述就座之上述嬰幼兒之肩部附近,貫通該靠背部支持體; 帶,其插通於上述插通孔,將上述嬰幼兒之上述背部束縛於上述靠背部支持體; 彈性體,其自上述靠背部支持體之上述插通孔附近朝上述嬰幼兒就座之側突設,可彈性變形;及 帶連動部,其於使表示沿上述帶之長度方向之假想中心線之帶中心線,以自上述嬰幼兒觀察之前側朝向左右方向之外側之方式,相對於表示沿上述彈性體之上述長度方向之假想中心軸之彈性體軸線傾斜之狀態,使上述帶與上述彈性體連動。
  2. 如請求項1之兒童座椅,其中 上述靠背部支持體於上述嬰幼兒上述就座之情形時,於自與該嬰幼兒之頸部對向之頸部對向部位隔著上述插通孔之相反側,設置有上述彈性體。
  3. 如請求項1之兒童座椅,其中 上述彈性體於自然狀態下,以上述彈性體軸線相對於以上述就座之上述嬰幼兒為基準之上述左右方向朝向中央之方式設置。
  4. 如請求項1之兒童座椅,其中 上述彈性體於自上述靠背部支持體向上述嬰幼兒之前側突出之部分中,以上述彈性體軸線為法線之剖面形狀為大致圓形或大致橢圓形。
  5. 如請求項1之兒童座椅,其中上述彈性體構成為可對上述靠背部支持體裝卸。
  6. 如請求項1之兒童座椅,其進而具備: 供上述嬰幼兒就座之座位部、及安裝於該座位部之靠背部基體; 上述靠背部支持體安裝於上述靠背部基體,且相對於該靠背部基體之位置可變更。
  7. 如請求項1之兒童座椅,其中 上述帶連動部具備: 帶插通空間,其供上述帶插通;及 彈性體收容空間,其設置於上述帶插通空間之外側,收容上述彈性體。
  8. 如請求項7之兒童座椅,其中 上述帶連動部於藉由上述帶束縛著上述嬰幼兒之情形時,使上述帶插通空間位於較上述彈性體收容空間更靠該嬰幼兒側。
TW111133884A 2021-11-09 2022-09-07 兒童座椅 TWI8342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1/041234 2021-11-09
PCT/JP2021/041234 WO2023084617A1 (ja) 2021-11-09 2021-11-09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9268A true TW202319268A (zh) 2023-05-16
TWI834281B TWI834281B (zh) 2024-03-0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4617A1 (ja) 2023-05-19
JPWO2023084617A1 (zh) 2023-05-19
JP7373873B2 (ja) 202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2561B (zh) 车辆儿童安全座椅
JP5643281B2 (ja) 車両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ハーネスカバー
TWI531493B (zh) Children with seats
JP5643282B2 (ja) 車両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ショルダーパッド
US20130099536A1 (en) Child Safety Seat Having an Adjustable Crotch Strap
TWI728113B (zh) 固定器具
TWI656047B (zh) Child seat
KR20100004006U (ko) 아동용 시트와 고정 장치의 조립체
JP4572471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TW202319268A (zh) 兒童座椅
TWI834281B (zh) 兒童座椅
JP2012116273A (ja) 子供用シートの拘束装置
JP5729675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バックルの収容構造
TWI824704B (zh) 兒童座椅
JP3187335U (ja) 収納具
TW202321067A (zh) 兒童座椅
JP3073383U (ja) 車両用幼児防護用品
JP743110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7261711A (zh) 儿童安全座椅
JP5614720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バックルの収容構造
JP3073382U (ja) 車両用幼児防護用品
JP2002019502A (ja) チャイルド用シート安全構造
JP2000233710A (ja) 自動車における子供用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