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8763A - 楔塊插入裝置及線圈插入裝置 - Google Patents
楔塊插入裝置及線圈插入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318763A TW202318763A TW110138927A TW110138927A TW202318763A TW 202318763 A TW202318763 A TW 202318763A TW 110138927 A TW110138927 A TW 110138927A TW 110138927 A TW110138927 A TW 110138927A TW 202318763 A TW202318763 A TW 20231876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edge
- coil
- axial
- insertion device
- stator co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抑制楔塊的屈曲的楔塊插入裝置及線圈插入裝置。一種楔塊插入裝置(200),將楔塊(30)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插入至沿定子鐵心(20)的軸向貫通的狹槽(21)中,楔塊(30)配置於插入至狹槽(21)中的線圈(10)與定子鐵心(20)之間,楔塊插入裝置(200)的特徵在於包括楔塊支持機構(210),配置於定子鐵心(20)的徑向內側,楔塊支持機構(210)於軸向位置與楔塊(30)重疊且徑向位置與狹槽(21)的徑向開口部重疊的位置處,自徑向內側朝向外側移動。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楔塊插入裝置及線圈插入裝置。
先前,已知有一種楔塊插入裝置,其為了使插入至定子鐵心的狹槽中的線圈與定子鐵心絕緣而於線圈與定子鐵心之間插入楔塊。例如,於國際公開2012/117535號(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一種楔塊插入機,其於將楔塊支承於沿定子鐵心的軸向延伸的楔塊推桿的前端的狀態下將所述楔塊插入至狹槽中。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2012/117535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若使用所述專利文獻1的楔塊插入機上推楔塊,則因於楔塊上自被楔塊推桿支承的位置朝向上推方向施加推壓力,而存在楔塊屈曲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抑制楔塊的屈曲的楔塊插入裝置及線圈插入裝置。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第一觀點的楔塊插入裝置將楔塊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插入至沿定子鐵心的軸向貫通的狹槽中,所述楔塊配置於插入至狹槽中的線圈與定子鐵心之間,所述楔塊插入裝置的特徵在於包括楔塊支持機構,所述楔塊支持機構配置於定子鐵心的徑向內側,於軸向位置與楔塊重疊且徑向位置與狹槽的徑向開口部重疊的位置處,自徑向內側朝向外側移動。
本發明的第二觀點的線圈插入裝置將使線圈線捲繞成環狀而成的線圈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插入至沿定子鐵心的軸向貫通的多個狹槽中,所述線圈插入裝置包括所述楔塊插入裝置。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抑制楔塊的屈曲的楔塊插入裝置及線圈插入裝置。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加以說明。再者,以下的圖式中對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參照符號,不重覆進行其說明。
另外,以下的說明中,將定子1的中心軸延伸的方向、即狹槽21的貫通方向設為「軸向」。將沿著軸向的一側設為上(前)側,將另一側設為下(後)側。上下(前後)方向是為了確定位置關係而使用,且不限定實際的方向。即,下方向未必意指重力方向。軸向並無特別限定,包含鉛垂方向、水平方向、與該些方向交叉的方向等。
另外,將與定子1的中心軸正交的方向設為「徑向」。進而,將沿著以定子1的中心軸為中心的圓弧的方向設為「圓周方向」。
另外,以下的說明中所用的圖式有時為了強調特徵部分,為方便起見而將成為特徵的部分放大表示。因此,各構成要素的尺寸及比率未必與實際相同。另外,有時由於相同的目的而將未成為特徵的部分省略進行圖示。
(定子)
如圖1所示,定子1為馬達的構成零件,與未圖示的轉子相互作用而產生旋轉力矩。本實施方式的定子1設為跨若干個狹槽21而捲繞線圈10的分佈捲繞。定子1包括線圈10、定子鐵心20、楔塊(wedge)30及絕緣紙40。
<定子鐵心>
定子鐵心20形成為中空的圓柱形狀。定子鐵心20是將薄的矽鋼板重疊而形成。於定子鐵心20,放射狀地形成有多個齒(teeth)23。於齒23彼此之間形成有狹槽21。齒23隔著狹槽21沿徑向延伸。於狹槽21,形成有作為徑向開口部的狹槽開口22。本實施方式的定子鐵心20為一體型的定子鐵心。
<線圈>
線圈10是使線圈線捲繞成環狀而成。本實施方式的線圈線為圓線,但並無特別限定,亦可為平角線等。
線圈10具有兩個線圈邊部及線圈連接部。兩個線圈邊部收容於狹槽21內。具體而言,收納其中一個線圈邊部的狹槽21、與收納另一個線圈邊部的狹槽21不同。收納其中一個線圈邊部的狹槽21、與收納另一個線圈邊部的狹槽21可如圖1所示般隔著其他狹槽而配置於圓周方向,亦可相鄰(未圖示)。
<楔塊>
楔塊30配置於在狹槽21內配置的線圈10與狹槽開口22之間。楔塊30堵塞狹槽開口22。楔塊30將定子鐵心20與線圈10絕緣。楔塊30的軸向長度較狹槽21的軸向長度更大。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楔塊30於軸向觀看時為U字形狀。詳細而言,如圖2所示,包含沿圓周方向延伸的圓周方向部31、及自圓周方向部31的兩端部朝向徑向外側延伸的兩個徑向部32。圓周方向部31及徑向部32可由一個構件構成,亦可將互不相同的構件連接。
本實施方式的楔塊30具有楔塊側滾花加工部33。楔塊側滾花加工部33在楔塊30中形成於不與狹槽21接觸的部分。具體而言,在位於楔塊30的徑向內側的徑向內側面34上,對不與狹槽21接觸的部分實施滾花加工。此處,位於圓周方向部31的徑向內側的徑向內側面34的軸向另一側的區域具有楔塊側滾花加工部33。因此,於楔塊30的徑向內側面34上設有凹部及凸部。凸部沿軸向及圓周方向分佈。
楔塊側滾花加工部33於徑向上與後述的楔塊支持機構210接觸。藉由楔塊側滾花加工部33,可提高楔塊支持機構210與楔塊30的摩擦力。
<絕緣紙>
如圖1所示,絕緣紙40將插入至狹槽21中的線圈10被覆。絕緣紙40沿著狹槽21中劃分除了徑向內側以外的空間的齒而配置。本實施方式的絕緣紙40為U字形狀。圖1中,絕緣紙40的開口與楔塊30的開口互為相反方向。
(楔塊插入裝置)
參照圖1~圖7對楔塊插入裝置200進行說明。再者,圖4~圖7示出了將楔塊30及線圈10插入至狹槽21中的步驟,且按照圖4~圖7的順序實施。楔塊插入裝置200將楔塊30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圖3中,自右側朝向左側)插入至沿定子鐵心20的軸向貫通的狹槽21中,所述楔塊30配置於插入至狹槽21中的線圈10與定子鐵心20之間。此處,楔塊插入裝置200將楔塊30插入至定子鐵心20的多個狹槽21的各個中。
楔塊插入裝置200包括圖2~圖7所示的楔塊支持機構210及圖5~圖7所示的楔塊引導件220。本實施方式的楔塊插入裝置200不包括楔塊推桿。
<楔塊支持機構>
楔塊支持機構210配置於定子鐵心20的徑向內側。楔塊支持機構210於軸向位置與楔塊30重疊且徑向位置與狹槽21的徑向開口部(圖1中為狹槽開口22)重疊的位置處,自徑向內側朝向外側移動。如此,藉由楔塊支持機構210,可自徑向支持插入至狹槽21中的楔塊30。因此,於將楔塊30朝向軸向另一側插入時,可抑制楔塊30彎曲等。因此,可抑制楔塊30的屈曲。
如圖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楔塊支持機構210包括氣缸部211、本體部212及摩擦層213。於氣缸部211的徑向外側安裝有本體部212。於本體部212的徑向外側安裝有摩擦層213。
氣缸部211將本體部212朝向徑向外側按壓。因此,本體部212因氣缸部211的朝向徑向外側的力而向徑向外側移動。
本體部212是沿軸向延伸的板狀構件。本體部212的軸向長度較氣缸部211的軸向長度更長。本實施方式的本體部212的軸向長度與楔塊30的軸向長度相同,但並無特別限定,可較楔塊30的軸向長度更長亦可較之更短。本體部212例如由金屬構成。
摩擦層213於楔塊支持機構210中配置於最靠徑向外側。本實施方式的摩擦層213與楔塊30接觸。摩擦層213由彈性材料構成,此處由橡膠構成。本實施方式的摩擦層213的軸向長度與本體部212的軸向長度相同,但並無特別限定,可較本體部212的軸向長度更長亦可較之更短。圖3中,本體部212及摩擦層213的軸向一側及另一側對齊。再者,摩擦層213亦可省略。
如圖2所示,楔塊支持機構210具有對楔塊30朝向徑向外側施加力的外側面214。此處,外側面214是位於摩擦層213的徑向外側的面。藉此,可利用外側面214將楔塊30朝向徑向外側按壓。因此,可進一步抑制楔塊30的屈曲。
按壓楔塊30的外側面214是位於楔塊支持機構210的徑向最外側的面。外側面214可支持楔塊30的整個軸向,亦可支持楔塊30的軸向的一部分。於後者的情況下,較佳為外側面214支持楔塊30的軸向另一側的區域。
外側面214可為平坦面,亦可為具有凹部及凸部的凹凸面。於外側面214為平坦面的情況下,利用整個面按壓楔塊30。於外側面214為凹凸面的情況下,利用與楔塊30進行多個線接觸或點接觸的凸部按壓楔塊30。
本實施方式中,楔塊支持機構210具有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215,因此外側面214具有沿軸向及圓周方向分佈並於徑向上與楔塊30接觸的接觸部。
詳細而言,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215於徑向上與楔塊30接觸。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215設置於外側面214上。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215設置於構成楔塊支持機構210的徑向外側的構件上。具體而言,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215於不具有摩擦層213的情況下設置於本體部212上,於具有摩擦層213的情況下設置於摩擦層213上。此處,作為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215,對摩擦層213的徑向外側面214實施滾花加工。再者,摩擦層213及本體部212亦可具有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215。另外,於省略摩擦層213的情況下,較佳為本體部212具有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215。藉由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215,可提高楔塊支持機構210與楔塊30的摩擦力。
本實施方式中,楔塊側滾花加工部33及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215相互接觸。再者,楔塊側滾花加工部33及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215的其中一者可予以省略。
楔塊側滾花加工部33及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215的至少一者可設置於整個軸向上,亦可設置於軸向一部分上。於後者的情況下,較佳為楔塊側滾花加工部33及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215的至少一者設置於軸向另一側的區域。
楔塊支持機構210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移動,而使楔塊30自軸向一側向另一側移動。此處,楔塊支持機構210藉由後述的推板用驅動部140而沿軸向移動。藉此,可省略楔塊推桿。
具體而言,楔塊30藉由與楔塊支持機構210之間的摩擦力而與楔塊支持機構210一起沿軸向移動。此處,由於藉由氣缸部211對本體部212朝向徑向外側施加力,因此楔塊支持機構210於支持著楔塊30的狀態下沿軸向移動,藉此使楔塊30沿軸向移動。
<楔塊引導件>
楔塊引導件220收容楔塊30。楔塊引導件220將楔塊30引導至狹槽21中。楔塊引導件220配置於定子鐵心20的軸向一側。楔塊引導件220沿軸向延伸。
楔塊支持機構210於軸向位置與楔塊引導件220重疊的位置處,自徑向內側朝向外側移動。藉此,可進一步抑制楔塊30自楔塊引導件220移動至狹槽21內時的楔塊30的屈曲。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楔塊支持機構210自徑向內側支持楔塊引導件220。
<楔塊與線圈的配置>
如圖5所示,位於線圈10與楔塊支持機構210之間的楔塊30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相對移動而插入至狹槽21中。藉此,可於抑制楔塊30的屈曲的狀態下將線圈10及楔塊30插入至狹槽21中。
另外,如圖5所示,楔塊30位於線圈10的徑向內側且楔塊支持機構210的徑向外側。另外,楔塊30於徑向上被線圈10與楔塊支持機構210夾持。
(線圈插入裝置)
如圖1及圖3所示,線圈插入裝置100將使線圈線捲繞成環狀而成的線圈10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圖3中為自右側朝向左側)插入至沿定子鐵心20的軸向貫通的多個狹槽21中。詳細而言,線圈插入裝置100以跨定子鐵心20的兩個狹槽21的方式自各個狹槽開口22插入線圈10。
如圖3所示,線圈插入裝置100包括上文所述的楔塊插入裝置200、多個葉片110、作為線圈移動機構的推板120、葉片用驅動部130、及推板用驅動部140。
<葉片>
如圖3所示,葉片110保持線圈10。葉片110於定子鐵心20的徑向內側且推板120的徑向外側沿定子鐵心20的圓周方向排列配置,並沿軸向延伸。葉片110沿軸向移動。詳細而言,多個葉片110與齒23對應地配設於同一圓周上。藉由葉片110,可容易地將線圈10插入至狹槽21中。
本實施方式的葉片110包含兩個葉片111、112。葉片111、葉片112隔著多個齒23而配置。葉片111、葉片112將卡在後述的推板120的線圈10沿著軸向及徑向引導至狹槽21。葉片111、葉片112為沿軸向延伸的棒狀的構件。葉片111、葉片112為沿軸向移動的可動葉片。
<推板>
推板120為使線圈10移動的線圈移動機構。推板120配置於定子鐵心20的徑向內側,沿軸向移動。推板120將線圈10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插入。推板120接觸至線圈10。藉由推板120,線圈10於定子鐵心20的徑向內側沿軸向移動,並且線圈10的一部分自狹槽開口22插入至狹槽21內部。具體而言,推板120卡在線圈10的徑向的內側,沿著葉片110抬起線圈10。推板120可與葉片110一起向軸向另一側移動,亦可不與葉片110一起向軸向另一側移動。於後者的情況下,葉片110較推板120先向軸向另一側移動。
推板120包含主軸121及大徑部122。主軸121沿軸向延伸。詳細而言,主軸121自軸向一側延伸至另一側。
大徑部122設於主軸121的軸向另一端部。環狀的線圈10的徑向的內側卡在大徑部122。大徑部122具有較主軸121的直徑更大的直徑。主軸121與大徑部122的中心軸相同。大徑部122的直徑為葉片111、葉片112間的距離。本實施方式的大徑部122為半球狀。推板120的軸向另一側的前端面、即大徑部122的前端面為曲面。
如圖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推板120與楔塊支持機構210連接。具體而言,推板120的主軸121與楔塊支持機構210的氣缸部211連接。因此,此處,隨著推板120的軸向移動,楔塊支持機構210沿軸向移動。
<葉片用驅動部>
葉片用驅動部130使葉片110移動。葉片用驅動部130包括葉片固定板131、螺桿軸132、螺母133及葉片用馬達134。
葉片固定板131固定於葉片110上。詳細而言,葉片固定板131安裝於葉片111、葉片112的軸向一側。葉片固定板131沿軸向移動。藉此,使葉片111、葉片112沿軸向移動。
螺桿軸132及螺母133構成滾珠螺桿。滾珠螺桿將葉片用馬達134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
螺桿軸132沿軸向延伸。螺桿軸132是用於驅動葉片110的進給螺桿。
螺母133嵌合於螺桿軸132。螺母133是用於驅動葉片110的進給螺母。
葉片用馬達134安裝於螺桿軸132上。葉片用馬達134是驅動源。
<推板用驅動部>
推板用驅動部140使推板120移動。推板用驅動部140包括推板固定板141、螺桿軸142、螺母143及推板用馬達144。
推板固定板141固定於推板120上。詳細而言,推板固定板141安裝於主軸121的軸向一側。推板固定板141沿軸向移動。藉此,使推板120沿軸向移動。
螺桿軸142及螺母143構成滾珠螺桿。滾珠螺桿將推板用馬達144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
螺桿軸142沿軸向延伸。螺桿軸142是用於驅動推板120的進給螺桿。
螺母143嵌合於螺桿軸142。螺母143是用於驅動推板120的進給螺母。
推板用馬達144安裝於螺桿軸142上。推板用馬達144是驅動源。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推板用驅動部140使楔塊支持機構210移動。具體而言,推板固定板141經由主軸121安裝於氣缸部211上。藉由推板固定板141的軸向移動,楔塊支持機構210沿軸向移動。
(楔塊插入方法及線圈插入方法)
繼而,參照圖1~圖8對本實施方式的楔塊插入方法及線圈插入方法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楔塊插入方法及線圈插入方法是使用上文所述的楔塊插入裝置200的楔塊30的插入方法。本實施方式的線圈插入方法是使用上文所述的線圈插入裝置100的線圈10的插入方法。再者,圖4~圖7中,省略了絕緣紙40的圖示。
首先,如圖8所示,將包括楔塊插入裝置200的線圈插入裝置100設置於定子鐵心20(步驟S1)。該步驟S1中,如圖4所示,於定子鐵心20的軸向一側配置線圈10及線圈插入裝置100。詳細而言,以保持於葉片111、葉片112間的方式配置線圈10。另外,於多個葉片111、112的徑向中央且軸向一側配置推板120。
進而,以支持於楔塊支持機構210的方式配置楔塊30。本實施方式中,以楔塊支持機構210的外側面214的軸向一側端面與楔塊30的軸向一側端面對齊、楔塊支持機構210的外側面214的軸向另一側端面與楔塊30的軸向另一側端面對齊的方式配置楔塊30。
接著,如圖5所示,使楔塊支持機構210及推板120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移動(步驟S2)。該步驟S2中,推板120與葉片110一起向軸向另一側移動。於該移動中,葉片111、葉片112位於定子鐵心20的徑向內側。本實施方式中,藉由葉片用驅動部130使葉片110前進(上升),並且藉由推板用驅動部140使推板120前進。由於線圈10的內側處於卡在推板120上的狀態下移動,因此線圈10向軸向另一側移動。另外,隨著由推板用驅動部140所致的推板120的前進,使楔塊支持機構210前進(上升)。
該步驟S2中,楔塊支持機構210於軸向位置與楔塊30重疊且徑向位置與狹槽21重疊的位置處,自徑向內側朝向外側移動。具體而言,藉由氣缸部211朝向徑向外側施加力,本體部212將楔塊30向徑向外側按壓。藉此,楔塊30被支持於楔塊支持機構210。如此,由於楔塊支持機構210一邊將楔塊30向徑向外側推按,一邊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移動,因此楔塊30亦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移動。
如圖6及圖7所示,藉由使葉片110及推板120移動,可將線圈10插入至定子鐵心20的狹槽21中(步驟S3)。另外,如圖6所示,藉由使楔塊支持機構210移動,可將楔塊30的一部分插入至狹槽21中。如圖7所示,藉由進一步使推板120移動,可將楔塊30插入至狹槽21中(步驟S3)。
接著,將包括楔塊插入裝置200的線圈插入裝置100自定子鐵心20卸下(步驟S4)。具體而言,使推板120朝向軸向一側移動。
藉由實施以上的步驟(步驟S1~步驟S4),從而可將線圈10及楔塊30插入至沿定子鐵心20的軸向貫通的多個狹槽21中。其結果為,可製造圖1所示的定子1。
再者,圖4~圖7中,未圖示絕緣紙40,但更包括以絕緣紙40將插入至狹槽21中的線圈10被覆的步驟。該步驟中,亦可於狹槽21預先配置絕緣紙40,將線圈10插入至狹槽21中。另外,亦可將被覆有絕緣紙40的線圈10插入至狹槽21中。
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楔塊插入裝置200及線圈插入裝置100,包括楔塊支持機構210,該楔塊支持機構210於軸向位置與楔塊30重疊且徑向位置與狹槽21重疊的位置處,向徑向外側移動。藉由楔塊支持機構210,可自徑向支持插入至狹槽21中的楔塊30。即,楔塊支持機構210自與插入楔塊30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本實施方式中為正交的方向)支持楔塊30。因此,於將楔塊30朝向軸向另一側插入時,可抑制楔塊30彎曲等。因此,可抑制楔塊30的屈曲。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楔塊支持機構210的外側面214對楔塊30朝向徑向外側施加力。如此,由於利用面按壓楔塊30,因此可有效地抑制楔塊30的屈曲。
如此,本實施方式中,於向徑向外側施加力來支持楔塊30的狀態下,將楔塊30插入至狹槽21中。因此,即便於為了提高線圈10的導體佔空係數而插入阻力提高的情況下,亦可抑制楔塊30的屈曲。因此,本實施方式的楔塊插入裝置200及線圈插入裝置100適合用於製造線圈10的導體佔空係數高的定子1。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楔塊插入裝置200及線圈插入裝置100不包括楔塊推桿。因此,不會發生楔塊推桿的彎曲、折斷等破損,因而可提高將楔塊30插入至狹槽21中的效率。
(變形例1)
上文所述的實施方式中,構成楔塊支持機構210的本體部212及摩擦層213的軸向一側的端面與楔塊30的軸向一側的端面對齊,但並不限定於此。本變形中,如圖9所示,楔塊支持機構210具有於軸向上與楔塊30的軸向一側的端面接觸的突起部230。突起部230自軸向一側保持楔塊30。
具體而言,突起部230自本體部212的軸向一側的端部向徑向外側延伸。圖9中,由於突起部230不位於較楔塊30更靠徑向外側,因此可抑制與其他構件的干涉。突起部230於軸向上與楔塊30重疊。由突起部230與本體部212於剖視下形成L字形狀。
突起部230可為與本體部212不同的構件,亦可由一個構件構成。
(變形例2)
上文所述的實施方式中,楔塊插入裝置200不包括楔塊推桿。如圖10所示,本變形例的楔塊插入裝置201更包括使楔塊30自軸向一側向另一側移動的楔塊推桿240。
具體而言,楔塊推桿240固定於楔塊30上。詳細而言,楔塊推桿240的軸向另一側安裝於楔塊30的軸向一側。楔塊推桿240沿軸向移動。藉此,使楔塊30沿軸向移動。
另外,楔塊推桿240固定於推板固定板141上。詳細而言,楔塊推桿240的軸向一側安裝於推板固定板141上。藉由推板固定板141的軸向移動,楔塊推桿240沿軸向移動。因此,基於楔塊推桿240的楔塊30的插入方向與線圈10的插入方向相同。
本變形例的楔塊30的插入方法中,藉由利用楔塊推桿240使楔塊30沿軸向移動,從而將楔塊30插入至狹槽21中。具體而言,藉由推板120的軸向移動,楔塊推桿240沿軸向移動,因此楔塊30亦與線圈10一起插入至狹槽21中。
再者,本變形例中,楔塊30可與線圈10同時插入,亦可於插入線圈10後插入楔塊30。
另外,楔塊推桿240使用與推板120相同的驅動源,但並不限定於此。楔塊推桿240亦可使用與推板120不同的驅動源。
另外,楔塊推桿240是與推板120不同的構件,但並不限定於此。楔塊推桿240與推板120亦可由一個構件構成。
如本變形例般,楔塊插入裝置201及線圈插入裝置101亦可使用楔塊推桿240。
(變形例3)
上文所述的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供插入線圈的兩個狹槽21被設為隔著四個狹槽21的一個狹槽21與另一狹槽21,但並不限定於此。
(變形例4)
上文所述的實施方式中,列舉於兩個狹槽21插入一個線圈10的方法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於四個以上的狹槽21同時插入多個線圈10。
應認為本次揭示的實施方式於所有方面為例示而非限制性。本發明的範圍是由申請專利範圍而非上文所述的實施方式來表示,意指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含意及範圍內的所有變更。
1:定子
10:線圈
20:定子鐵心
21:狹槽
22:狹槽開口
23:齒
30:楔塊
31:圓周方向部
32:徑向部
33:楔塊側滾花加工部
34:楔塊的徑向內側面
40:絕緣紙
100、101:線圈插入裝置
110、111、112:葉片
120:推板
121:主軸
122:大徑部
130:葉片用驅動部
131:葉片固定板
132、142:螺桿軸
133、143:螺母
134:葉片用馬達
140:推板用驅動部
141:推板固定板
144:推板用馬達
200、201:楔塊插入裝置
210:楔塊支持機構
211:氣缸部
212:本體部
213:摩擦層
214:外側面
215: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
220:楔塊引導件
230:突起部
240:楔塊推桿
S1、S2、S3、S4:步驟
圖1是與定子的軸向垂直的剖面的示意圖。
圖2是與實施方式的楔塊及楔塊支持機構的軸向垂直的剖面的示意圖。
圖3是實施方式的楔塊插入裝置及線圈插入裝置的示意圖。
圖4是實施方式的楔塊插入方法及線圈插入方法的示意圖。
圖5是實施方式的楔塊插入方法及線圈插入方法的示意圖。
圖6是實施方式的楔塊插入方法及線圈插入方法的示意圖。
圖7是實施方式的楔塊插入方法及線圈插入方法的示意圖。
圖8是實施方式的楔塊插入方法及線圈插入方法的流程圖。
圖9是變形例的楔塊插入方法及線圈插入方法的示意圖,且與圖5相對應。
圖10是變形例的楔塊插入裝置及線圈插入裝置的示意圖,且與圖3相對應。
10:線圈
20:定子鐵心
21:狹槽
30:楔塊
100:線圈插入裝置
110、111、112:葉片
120:推板
121:主軸
122:大徑部
130:葉片用驅動部
131:葉片固定板
132、142:螺桿軸
133、143:螺母
134:葉片用馬達
140:推板用驅動部
141:推板固定板
144:推板用馬達
200:楔塊插入裝置
210:楔塊支持機構
211:氣缸部
212:本體部
213:摩擦層
214:外側面
Claims (11)
- 一種楔塊插入裝置,將楔塊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插入至沿定子鐵心的軸向貫通的狹槽中,所述楔塊配置於插入至所述狹槽中的線圈與所述定子鐵心之間,其特徵在於包括: 楔塊支持機構,配置於所述定子鐵心的徑向內側,於軸向位置與所述楔塊重疊且徑向位置與所述狹槽的徑向開口部重疊的位置處,自徑向內側朝向外側移動。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楔塊插入裝置,其中,所述楔塊支持機構具有對所述楔塊朝向徑向外側施加力的外側面。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楔塊插入裝置,其中,所述楔塊支持機構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移動,而使所述楔塊自軸向一側向另一側移動。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楔塊插入裝置,更包括使所述楔塊自軸向一側向另一側移動的楔塊推桿。
-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楔塊插入裝置,其中,所述楔塊具有楔塊側滾花加工部, 所述楔塊側滾花加工部於徑向上與所述楔塊支持機構接觸。
-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楔塊插入裝置,其中,所述楔塊支持機構具有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 所述支持機構側滾花加工部於徑向上與所述楔塊接觸。
-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楔塊插入裝置,更包括配置於所述定子鐵心的軸向一側並收容所述楔塊的楔塊引導件, 所述楔塊支持機構於軸向位置與所述楔塊引導件重疊的位置處,自徑向內側朝向外側移動。
- 一種線圈插入裝置,將使線圈線捲繞成環狀而成的所述線圈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插入至沿所述定子鐵心的軸向貫通的多個所述狹槽中,且 所述線圈插入裝置包括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7中任一項所述的楔塊插入裝置。
- 如請求項8所述的線圈插入裝置,更包括:線圈移動機構,配置於所述定子鐵心的徑向內側且沿軸向移動,將所述線圈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插入。
- 如請求項9所述的線圈插入裝置,更包括:多個葉片,於所述定子鐵心的徑向內側且所述線圈移動機構的徑向外側沿所述定子鐵心的圓周方向排列配置並沿軸向延伸,保持所述線圈。
- 如請求項8至請求項10中任一項所述的線圈插入裝置,其中,位於所述線圈與所述楔塊支持機構之間的所述楔塊自軸向一側朝向另一側相對移動並插入至所述狹槽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38927A TW202318763A (zh) | 2021-10-20 | 2021-10-20 | 楔塊插入裝置及線圈插入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38927A TW202318763A (zh) | 2021-10-20 | 2021-10-20 | 楔塊插入裝置及線圈插入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18763A true TW202318763A (zh) | 2023-05-01 |
Family
ID=87378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38927A TW202318763A (zh) | 2021-10-20 | 2021-10-20 | 楔塊插入裝置及線圈插入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2318763A (zh) |
-
2021
- 2021-10-20 TW TW110138927A patent/TW202318763A/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10928B2 (en) | Stator assembly method and stator assembly apparatus | |
JP6358087B2 (ja) | ステータ組立方法及びステータ組立装置 | |
KR20170095266A (ko) | 스테이터의 제조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WO2009125706A1 (ja) |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回転電機の分割コア型ステータの組み立て方法 | |
WO2016129197A1 (ja) | ステータの組立方法およびステータの組立装置 | |
TW202318763A (zh) | 楔塊插入裝置及線圈插入裝置 | |
WO2022003998A1 (ja) | ウエッジ挿入装置及びコイル挿入装置 | |
JP7447856B2 (ja) | Ipmモータ用ロ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ipmモータ用ロータ製造装置 | |
JP7255225B2 (ja) | ステータの組立方法 | |
WO2021065433A1 (ja) | モータ用コイルの製造方法、モ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ータ用コイルの製造装置 | |
TW202332168A (zh) | 楔塊插入裝置 | |
WO2022044356A1 (ja) | ウエッジ挿入装置 | |
TWI792579B (zh) | 線圈插入裝置 | |
CN113452221B (zh) | 线圈插入装置 | |
WO2022070440A1 (ja) | コイル挿入装置及びコイル挿入方法 | |
JP7563414B2 (ja) |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装置 | |
JP2020156299A (ja) | コイル挿入装置及びコイル挿入方法 | |
TW202239113A (zh) | 線圈插入裝置 | |
JP2013158114A (ja) |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軸芯調整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
WO2022201724A1 (ja) | コイル挿入装置 | |
CN116526781A (zh) | 楔插入装置以及线圈插入装置 | |
JP5657027B2 (ja) | ブラシ整流された電気機械のための組付け補助装置 | |
WO2023162403A1 (ja) | ステータの製造装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テータ | |
CN115882676A (zh) | 线圈插入装置 | |
JP2023150429A (ja) | コイル挿入装置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