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5644A - 口服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口服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5644A
TW202315644A TW111129852A TW111129852A TW202315644A TW 202315644 A TW202315644 A TW 202315644A TW 111129852 A TW111129852 A TW 111129852A TW 111129852 A TW111129852 A TW 111129852A TW 202315644 A TW202315644 A TW 2023156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ral composition
mulberry leaf
leaf extract
polymer catechins
cont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9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口功周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得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得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得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5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564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30Further treatment of drie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e.g. instant t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儘管含有桑葉萃取物,但仍可抑制桑葉萃取物所產生的不佳風味而順口攝取之口服組成物為目的。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口服組成物,其係含有桑葉萃取物,與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至少1種,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相對於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含量之重量比為0.04~0.5。

Description

口服組成物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口服組成物。
桑係向來常在養蠶業使用的植物。有人報導桑葉所含成分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目前亦有使用桑葉或桑葉萃取物之健康食品於市面上販售。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作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使用桑葉的萃取物與桑葉的乾燥/粉碎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19463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如抑制消化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便可抑制食物中之糖質分解成葡萄糖,而能夠抑制血糖值的上升。因此,持續攝取桑葉萃取物,對於如預防糖尿病或改善其症狀係屬有效。然而,桑葉萃取物有青草味之不佳風味,為了獲得桑葉萃取物之效能而持續攝取時已成問題。
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儘管含有桑葉萃取物,但仍可抑制桑葉萃取物所產生的不佳風味而順口攝取之口服組成物為目的。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案發明人為解決上述課題而致力研究的結果發現,藉由使桑葉萃取物以特定的比率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類,可獲得可抑制源自桑葉萃取物之青草味之不佳風味,並抑制苦味而能夠日常持續順口攝取的口服組成物。
亦即,雖非限定於此,惟本發明係有關於以下之口服組成物。 [1] 一種口服組成物,其係含有桑葉萃取物,與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至少1種,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相對於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含量之重量比為0.04~0.5。 [2] 如上述[1]之口服組成物,其中固體成分中之桑葉萃取物的含量為1~80重量%。 [3] 如上述[1]或[2]之口服組成物,其中固體成分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為0.1~20重量%。 [4] 如上述[1]~[3]中任一項之口服組成物,其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係源自於茶葉。 [5] 如上述[1]~[4]中任一項之口服組成物,其中部分或全部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係以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茶葉形態摻混。 [6] 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口服組成物,其進一步含有果寡糖及/或糊精。 [7] 如上述[1]~[6]中任一項之口服組成物,其為飲料。 [8] 如上述[1]~[7]中任一項之口服組成物,其為茶飲料。 [9] 如上述[1]~[8]中任一項之口服組成物,其為顆粒或粉末。 [10] 如上述[1]~[9]中任一項之口服組成物,其為顆粒飲料。 [11] 如上述[1]~[10]中任一項之口服組成物,其係用於抑制血糖值上升。 [12] 如上述[1]~[11]中任一項之口服組成物,其係用於抑制糖分在小腸的吸收而抑制血糖值上升。 [13] 如上述[1]~[12]中任一項之口服組成物,其係附加有選自由「抑制餐後血糖值的上升」、「穩定餐後血糖值的上升」、「使餐後血糖值平緩上升」、「抑制餐食所含糖分的吸收」、「給在意血糖值者」、「給在意餐後血糖值者」及「改善血糖值容易上升之體質」所成群組中的至少1種機能之標示。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儘管含有桑葉萃取物,但仍可抑制桑葉萃取物所產生的不佳風味而順口攝取之口服組成物。
[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係含有桑葉萃取物,與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至少1種,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相對於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含量之重量比為0.04~0.5。 口服組成物係指經口服攝取之組成物。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可為固態、液態之任一種形態。例如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為固態時,只要於常溫(25℃)下為固體即可。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為固態時,其形狀不特別限定,可作成粉末(散劑)、顆粒、膠囊、錠劑、丸劑、嚼錠劑、片劑等的各種形狀。於一樣態中,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較佳為顆粒、粉末或液體,更佳為顆粒或粉末。
桑葉萃取物可藉由溶劑對桑葉進行萃取而得。桑葉為桑科桑屬(Moraceae Morus)植物的葉子。一般稱為「桑」之植物,其代表例為雞桑(Morus bombycis)、白桑(Morus alba)、魯桑(Morus Lhou)等。於本發明中,可使用例如雞桑、白桑、魯桑等桑葉的萃取物,惟亦可使用此等以外之品種的桑葉的萃取物。於本發明中,桑葉萃取物可使用市售品。桑葉萃取物係由例如TOYOTAMA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日本粉末藥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發售。
用於桑葉的萃取之溶劑(萃取溶劑)可舉出水、乙醇等醇。溶劑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萃取溶劑較佳為水、乙醇或此等之混合液。桑葉萃取物宜為桑葉的熱水萃取物或含水乙醇萃取物。 桑葉可直接供予萃取,亦可經切碎或乾燥後供予萃取。例如將桑葉的生葉或乾燥葉切碎,以熱水或含水乙醇進行萃取15分鐘~10小時後予以過濾而得到濾液。於萃取時,可予以靜置或適宜進行攪拌。可將所得濾液(桑葉萃取液)直接作為桑葉萃取物,亦可視需求進行濃縮或乾燥。桑葉萃取物可為桑葉經溶劑萃取而得之萃取液、其濃縮物、萃取液經濃縮及乾燥而得之粉末等的乾燥物任一種。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為固態時,桑葉萃取物較佳為桑葉經溶劑萃取而得之萃取液經濃縮及乾燥之乾燥物。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中之桑葉萃取物的含量,以該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量計,於本發明之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中,較佳為1~80重量%,更佳為5~76重量%,再更佳為8~73重量%,特佳為10~50重量%。此外,換算成固體成分量係指換算成去除水分、溶劑等揮發物質之量的量。
於本發明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係指兒茶素、沒食子兒茶素、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表沒食子兒茶素、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及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的總稱。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只要含有此8種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當中的至少1種即可。於本發明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為上述8種的合計。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能以液相層析質譜法來測定。
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來源及製造方法不特別限定,可使用飲食品中通常使用者。非聚合物兒茶素類可為經化學合成者,亦可為源自茶葉等植物者。於本發明中,亦可使用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茶葉、由其萃取而得之茶萃取物、茶萃取物的純化物等,而使組成物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茶葉係指選自Camellia屬(例如C. sinensis var. sinensis(含藪北種)、C. sinensis var. assamica等Camellia sinensis等)及該等之雜種中的茶葉。 茶葉根據其加工方法,可分類為不發酵茶葉、半發酵茶葉、發酵茶葉。茶葉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不發酵茶葉可舉出例如煎茶、粗茶、碾茶、玉露、冠茶、鐵鍋炒茶、莖茶、棒茶、芽茶等的綠茶葉。半發酵茶葉可舉出例如鐵觀音等的烏龍茶葉。發酵茶葉則可舉出大吉嶺、阿薩姆等的紅茶葉。其中,基於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較多之觀點,宜使用綠茶葉、綠茶葉的萃取物(綠茶萃取物)。綠茶萃取物可舉出綠茶萃取液、綠茶濃縮物,可使用1種或組合使用2種。綠茶萃取物只要使用根據常用方法所製造者即可,不特別限定。此處所稱綠茶萃取液,係指使用萃取溶劑(較佳為水)由綠茶葉中萃取出之物質,即未進行濃縮或純化操作者。又,綠茶濃縮物則指去除綠茶萃取液中的部分溶劑等而提高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者。濃縮方法不特別限定。綠茶濃縮物亦可使用市售品。 茶萃取物之純化物可舉出綠茶萃取物之純化物的綠茶純化物。綠茶純化物係指將綠茶萃取液或綠茶濃縮物純化,而提高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純度者。綠茶純化物亦可使用市售兒茶素製劑。
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較佳源自於茶葉,更佳為源自於綠茶葉。源自茶葉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能以茶萃取物等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植物萃取物的形態摻混於組成物中,亦能以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茶葉(較佳為綠茶葉)的形態摻混於組成物中。茶葉能以粉末等形態摻混。於一樣態中,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較佳以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茶葉形式摻混。以茶葉形式摻混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可為組成物所含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一部分或全部。於一樣態中,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作為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較佳包含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茶葉(較佳為茶葉粉末),更佳包含綠茶葉(較佳為綠茶葉粉末)。口服組成物若包含茶葉(較佳為綠茶葉粉末),可進一步抑制桑葉萃取物所產生的不佳風味。又,若包含茶葉,則可抑制源自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苦味的增加。因此,口服組成物的風味便可更順口攝取。
於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相對於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含量之重量比為0.04~0.5。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相對於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含量之重量比(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桑葉萃取物(換算成固體成分))若為0.04以上,可抑制源自桑葉萃取物之青草味之不佳風味。又,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能有效抑制桑葉萃取物所產生的不佳風味,但有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愈多則苦味愈強的傾向。上述重量比若為0.5以下,則源自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苦味不會過強,得以順口攝取口服組成物。基於進一步抑制源自桑葉萃取物之青草味之風味的觀點,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相對於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含量之重量比較佳為0.05以上,更佳為0.07以上,且較佳為0.4以下,更佳為0.3以下。於一樣態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相對於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含量之重量比較佳為0.05~0.4,更佳為0.07~0.3。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其固體成分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較佳為0.1~20重量%。此係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若為上述範圍,則可獲得風味良好的飲料之故。固體成分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更佳為1重量%以上,且更佳為17重量%以下,再更佳為15重量%以下,特佳為10重量%以下。於一樣態中,較佳以口服組成物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成為上述範圍的方式使口服組成物含有含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茶葉。於一樣態中,固體成分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更佳為0.1~17重量%,再更佳為1~15重量%,特佳為1~10重量%。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可視需求含有酸味料、甜味料、賦形劑(例如澱粉、糊精等澱粉分解物、果寡糖、纖維素、二氧化矽等)、結合劑(例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明膠、預膠化澱粉、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支鏈澱粉、甲基纖維素、硬化油等)之添加劑的1種或2種以上。添加劑的種類及含量可依據組成物的形態等適宜設定。 於一樣態中,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較佳含有果寡糖及/或糊精。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為粉末、顆粒等的固態時,較佳含有賦形劑。又,於一樣態中,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可用於抑制糖分在小腸的吸收而抑制血糖值上升。例如將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用於抑制血糖值上升時,本發明之組成物較佳不含有會引起血糖值上升之成分。不影響血糖值之賦形劑較佳為果寡糖及/或糊精。其中由可望有香味的改善效果而言,更佳為果寡糖。又,在將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作成顆粒劑型時,由於果寡糖及/或糊精亦有益於作為結合劑用,可促進顆粒形成,基於易製造特性觀點,亦可合宜地使用。
於一樣態中,基於可賦予具立體感(醇厚感)的香味之觀點,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更佳含有果寡糖。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含有果寡糖及/或糊精時,就其含量,只要可製成製品則不特別限定,例如口服組成物之固體成分中之果寡糖及糊精的合計含量較佳為5~60重量%,更佳為20~50重量%。於一樣態中,製成含果寡糖之顆粒時,口服組成物之固體成分中之果寡糖的含量較佳為5~60重量%,更佳為20~50重量%。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的具體例可舉出例如飲料(固態飲料、濃縮飲料、純飲料等)、一般食品(例如零食、餅乾、米製點心等點心)之飲食品,亦可作成健康食品(營養機能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營養輔助食品、健康輔助食品、營養補充品等)、醫藥品、準醫藥品。由容易享有本發明之效果而言,口服組成物較佳為飲料。飲料可為液態飲料或顆粒、粉末等的固態飲料(固形飲料)。飲料亦可作成健康食品形態使用。
固態飲料係指用水等的飲用溶劑稀釋,而調成供飲用之液態飲料的固態飲料,亦可稱為即溶飲料。就固態飲料,用時溶解或用時懸浮而供飲用之顆粒或粉末等亦包含於其中。固態飲料較佳為顆粒飲料。顆粒形態之飲料由於容易分散於飲用溶劑中而較佳。又,飲料更佳為茶飲料。茶飲料係指將茶葉使用於原料之飲料,較佳為摻有例如茶萃取物、茶葉粉末(較佳為綠茶葉粉末)等的1種或2種以上之飲料。 純飲料係指未經稀釋而直接供飲用者。濃縮飲料則指用飲用溶劑稀釋而調成飲料供飲用者。用於固態飲料或濃縮飲料的稀釋之飲用溶劑只要是可飲用的液體即可,不特別限定。飲用溶劑可舉出例如水、碳酸水、牛乳、豆乳等,液體的溫度不拘。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為液態飲料時,基於抑制源自桑葉萃取物之風味之觀點,飲料中之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濃度較佳為0.04~1重量%,更佳為0.1~0.5重量%。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為固態飲料或濃縮飲料時,用水等的飲用溶劑稀釋成飲用時的濃度時,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濃度宜處於上述合宜範圍。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為固態飲料時,較佳為分裝物(例如長條包裝型飲料)。分裝物的內容量可適宜設定為例如0.5~10g等。可將分裝之一至數包以適量(例如50ml~500ml)的飲用溶劑分散或溶解而飲用。分裝的包裝材料可使用週知者。例如可使用以鋁蒸鍍薄膜等作為材質的包裝材料來包裝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不特別限定。例如可將桑葉萃取物、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1種以上及/或含有其之茶葉粉末與視需求而定的其他成分混合,調整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相對於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含量之重量比(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桑葉萃取物(換算成固體成分))來製造。混合成分之順序不特別限定。混合方法亦不特別限定,可使用週知之混合裝置。又,亦可藉由週知之造粒方法,將口服組成物作成造粒物。造粒方法不特別限定,可使用噴霧造粒、流動層造粒、壓縮造粒、轉動造粒、攪拌造粒、擠出造粒、粉末被覆造粒等。造粒條件可根據造粒方法而適宜選擇。
桑葉萃取物係具有抑制血糖值上升之作用,例如有用於預防或改善餐後高血糖。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由於含有桑葉萃取物,而能夠使用於抑制血糖值上升。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可為抑制血糖值上升用口服組成物,或抑制餐後血糖值上升用口服組成物。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可為含有桑葉來源亞胺醣(係選自由1-去氧野尻黴素、2-O-α-D-吡喃半乳糖基-1-去氧野尻黴素及桑葉生物鹼所成群組中的至少1種,較佳為此3種)作為有效成分的血糖值上升抑制用組成物。於一樣態中,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係適用於抑制糖分在小腸的吸收而抑制血糖值上升。桑葉來源亞胺醣經考察與桑葉之青草味具相關性。
將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用於抑制糖分在小腸的吸收時,較佳作成顆粒,其係容易分散於液體,而迅速到達小腸上部之劑型。又,將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作成固態飲料時,亦特佳為作成對水之分散性優良的顆粒(顆粒飲料)。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的攝取量不特別限定。例如對於人(成人),以獲得抑制血糖值上升之效果為目的時,宜攝取可獲得該效果的量(亦可稱有效量)之桑葉萃取物。如每日攝取2.42mg的桑葉來源亞胺醣,確認可獲得抑制餐後血糖值上升之效果(藥理暨治療;48:859-865.(2020))。於一樣態中,以桑葉來源亞胺醣的攝取量計,成人每日宜攝取達2.42mg以上的量之口服組成物。於一樣態中,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按每人(成人)的每日攝取量計,宜含有桑葉來源亞胺醣的含量達2.42mg以上的量之桑葉萃取物。桑葉來源亞胺醣的攝取量及含量為桑葉來源亞胺醣的合計量。攝取本發明之抑制血糖值上升用組成物的時間點不特別限定,以獲得抑制血糖值上升之效果為目的時,較佳於用餐前或用餐中攝取口服組成物。於一樣態中,當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為顆粒時,較佳於上述時間點攝取口服組成物。顆粒狀之口服組成物,例如使其溶解或分散於水中而攝取,則該組成物的成分會迅速到達小腸上部。因此,藉由在上述時間點攝取顆粒狀之口服組成物,可望獲得較高之抑制血糖值上升之效果。 攝取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的對象不特別限定,較佳為人,更佳為需要或希望抑制血糖值上升的人。
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可附加有基於抑制血糖值上升之作用之機能的標示。本發明之口服組成物可附加有例如選自由「抑制餐後血糖值的上升」、「穩定餐後血糖值的上升」、「使餐後血糖值平緩上升」、「抑制餐食所含糖分的吸收」、「給在意血糖值者」、「給在意餐後血糖值者」及「改善血糖值容易上升之體質」所成群組中的至少1種機能之標示。 上述標示亦可為旨在用於獲得上述機能之標示。
為了更明確而記載時,於本說明書中由下限值與上限值所表示之數值範圍,即「下限值~上限值」係包含此等下限值及上限值。例如,由「1~2」表示之範圍係指1以上2以下,包含1及2。於本說明書中,上限及下限可採用任意組合而成之範圍。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所有學術文獻及專利文獻係作為參考而載入本說明書中。 [實施例]
以下示出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此外,本發明非僅限定於此等實施例。
以下所使用之桑葉萃取物粉末係桑葉萃取物的含量(固體成分中的含量)為80重量%的顆粒(TOYOTAMA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兒茶素製劑係使用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的含量為94.0重量%以上的製劑(太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實施例1> 將桑葉萃取物粉末(300mg)與兒茶素製劑混合,而得到粉末狀之組成物。兒茶素製劑係以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於實施例1中為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的摻混量成為表1所示量的方式使用。將所得組成物與水100g混合,調製成試料1~4。 表1中之桑葉萃取物粉末的摻混量中以括弧表示之數值係以桑葉萃取物粉末摻混之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摻混量。各試料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相對於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含量之重量比(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桑葉萃取物(換算成固體成分))亦示於表1。控制組A係混合表1所示量的桑葉萃取物粉末及水所調製而成。
Figure 02_image001
請熟習官能評估的4位官能檢查員針對試料1~4之源自桑葉萃取物的風味(青草味)及苦味進行官能評估。於官能評估中,係將試料含於口中並吞下後,評估源自桑葉萃取物之青草味的強度。同時,亦評估苦味的強度。評估不同試料之際,係用水漱口至口中的味道消退為止。針對表1所示試料依下述4等級評估源自桑葉萃取物之青草味及苦味的強度,其後求出官能檢查員之評分的平均值。
源自桑葉之青草味的評估基準 1分:有嚐到 2分:略有嚐到 3分:極些微嚐到 4分:完全未嚐到
苦味的評估基準 1分:有嚐到 2分:略有嚐到 3分:極些微嚐到 4分:完全未嚐到
將兒茶素製劑混於水中,調製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濃度為150mg/100mL的溶液,作為控制組B。作為青草味的評估基準分數,係將控制組A之青草味的強度設為1分,將水(不含桑葉萃取物及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水)之青草味的強度設為4分。作為苦味的評估基準分數,係將水(不含桑葉萃取物及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水)的苦味強度設為4分,將控制組B(不含桑葉萃取物的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水溶液)的強度設為1分。
將青草味及苦味之評分的平均示於表2。
Figure 02_image003
就試料4,未嚐到源自桑葉萃取物之青草味。然而,就試料4,則強烈嚐到源自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苦味。就試料1~3,與控制組A相比可抑制源自桑葉萃取物之青草味,且苦味不會過強而為順口攝取之風味。就試料3,可抑制源自桑葉萃取物之青草味及苦味此兩者,係特易順口攝取之風味。
<實施例2> 將桑葉萃取物粉末與茶葉粉末以表3所示摻混量混合。將所得粉末狀組成物與水100g混合,調製成試料5~10。茶葉粉末係使用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為10重量%的市售品抹茶。 各試料所含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係由茶葉粉末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求得。表3示出各試料中之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含量(mg)、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mg)、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相對於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含量之重量比(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桑葉萃取物(換算成固體成分))。
Figure 02_image005
以與實施例1之官能評估相同的基準,評估試料5~10之青草味及苦味的強度。就試料5~7,比起實施例1之控制組A均可抑制源自桑葉萃取物之青草味。又,就試料5~8,係完全未嚐到苦味。 就試料8~10,均完全未嚐到源自桑葉萃取物之青草味。至於苦味,試料9略有嚐到苦味,試料10則嚐到苦味。
<實施例3> 以表4所示組成調製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相對於固體成分中之桑葉萃取物之重量比(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桑葉萃取物(換算成固體成分))不同的顆粒狀茶飲料(製造例1~5)。 茶葉粉末(抹茶)係使用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為9.6重量%的市售品抹茶。果寡糖、糊精及結晶纖維素係分別使用市售品。
Figure 02_image007
將表4所示摻混比之混合粉末約300g以流動層造粒機進行造粒。投入混合粉末進行混合5分鐘後,邊以1~2g/min的速度噴灑水邊進行造粒10~30分鐘(成品溫度:24~30℃、吸氣溫度:30~40℃)。以該裝置進行乾燥5~10分鐘,而得到造粒物(顆粒)。將所得造粒物各以2g分包成條狀包裝,而得到分裝之顆粒茶飲料。所有顆粒茶飲料其造粒性或填充性等製造適宜性均良好。 又,使1包條狀包裝中之顆粒茶飲料分散於150mL的水中而得到茶飲料。所有茶飲料其對水的分散性均良好。 針對所得茶飲料,以與實施例1之官能評估相同的基準進行官能評估,結果所有的茶飲料均未確認有源自桑葉之不佳青草味,而未嚐到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所產生的苦味。就此等茶飲料,確認為香味良好的茶飲料,且為日常易持續順口攝取的口服組成物。製造例2~4中所得之茶飲料可感到立體感(醇厚感),尤其是香味良好。
於實施例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係依下述方法測定。溶劑係使用LC-MS用之溶劑。 (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測定方法) (測定用試料的調製) 對受測試料1mg添加50%甲醇水溶液1mL。其次,進行超音波處理(20分鐘)。此外,在超音波處理的過程中暫時予以取出,以旋渦混合器攪拌。其後,藉由離心分離(8500rpm、1min)將上澄液與殘渣分離。取上清液,以50%甲醇水溶液稀釋10倍。以0.45μm濾紙過濾,將濾液作為測定用試料。 對測定用試料,以液相層析質譜(LC-MS)分析法,依下述條件進行分析。
(LC-MS分析條件) LC-MS裝置:裝置名稱LCMS-8050,島津製作所製(股) (LC分析條件) 管柱:Capcell Pak C18 type AQ 4.6mmI.D. x 150mm (OSAKA SODA(股)) 移動相 A液:0.1%甲酸水溶液 B液:0.1%甲酸乙腈溶液 梯度條件(B液濃度): 0分:5vol% 10分:5vol% 40分:70vol% 40.01分:100vol% 50分:100vol% 50.01分:5vol% 60分:5vol% 壓力: A液:5.6MPa B液:5.7MPa 管柱溫度:40℃ 流速:0.5mL/min 注入量:1μL
(MS分析條件) 離子化方法:ESI 霧化器氣體流量:3L/min 加熱氣體流量:10L/min 介面溫度:300℃ DL溫度:250℃ 加熱塊溫度:400℃ 乾燥氣體流量:10L/min 定量離子:兒茶素 [M-H] -(m/z289.00>245.05)、表兒茶素 [M-H] -(m/z289.00>245.10)、沒食子兒茶素[M-H] -(m/z305.00>125.05)、表沒食子兒茶素 [M-H] -(m/z305.00>125.00)、兒茶素沒食子酸酯[M-H] -(m/z441.00>169.10)、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M-H] -(m/z441.00>169.05)、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M-H] -(m/z457.00>169.05)、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M-H] -(m/z457.00>169.10)
求出兒茶素、沒食子兒茶素、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表沒食子兒茶素、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及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的總含量,定為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

Claims (13)

  1. 一種口服組成物,其中, 含有桑葉萃取物,與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至少1種, 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相對於桑葉萃取物之換算成固體成分的含量之重量比為0.04~0.5。
  2. 如請求項1之口服組成物,其中固體成分中之桑葉萃取物的含量為1~80重量%。
  3. 如請求項1或2之口服組成物,其中固體成分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的含量為0.1~20重量%。
  4. 如請求項1或2之口服組成物,其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係源自於茶葉。
  5. 如請求項1或2之口服組成物,其中部分或全部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係以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茶葉形態摻混。
  6. 如請求項1或2之口服組成物,其進一步含有果寡糖及/或糊精。
  7. 如請求項1或2之口服組成物,其為飲料。
  8. 如請求項1或2之口服組成物,其為茶飲料。
  9. 如請求項1或2之口服組成物,其為顆粒或粉末。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口服組成物,其為顆粒飲料。
  11. 如請求項1或2之口服組成物,其係用於抑制血糖值上升。
  12. 如請求項1或2之口服組成物,其係用於抑制糖分在小腸的吸收而抑制血糖值上升。
  13. 如請求項1或2之口服組成物,其係附加有選自由「抑制餐後血糖值的上升」、「穩定餐後血糖值的上升」、「使餐後血糖值平緩上升」、「抑制餐食所含糖分的吸收」、「給在意血糖值者」、「給在意餐後血糖值者」及「改善血糖值容易上升之體質」所成群組中的至少1種機能之標示。
TW111129852A 2021-08-10 2022-08-09 口服組成物 TW2023156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0835 2021-08-10
JP2021-130835 2021-08-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5644A true TW202315644A (zh) 2023-04-16

Family

ID=85200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9852A TW202315644A (zh) 2021-08-10 2022-08-09 口服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17767A1 (zh)
CN (1) CN117794393A (zh)
TW (1) TW202315644A (zh)
WO (1) WO202301776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1117A (ja) * 2004-08-30 2006-03-09 Ls Corporation:Kk ダイエット用健康食品
JP2008094754A (ja) * 2006-10-11 2008-04-24 En Otsuka Pharmaceutical Co Ltd 糖尿病または血糖コントロール用栄養組成物
JP5729899B2 (ja) * 2009-10-23 2015-06-03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WO2011092852A1 (ja) * 2010-01-29 2011-08-04 株式会社 伊藤園 茶葉顆粒及び茶葉顆粒の製造方法
JP2021090410A (ja) * 2019-12-04 2021-06-17 株式会社希松 飲食品組成物、肌改善用飲食品組成物、肌改善用および便秘改善用飲食品組成物
JP7337687B2 (ja) * 2019-12-27 2023-09-04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ナトリウムを含む茶飲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7767A1 (ja) 2023-02-16
CN117794393A (zh) 2024-03-29
JPWO2023017767A1 (zh)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92690A1 (en) Process of making theaflavins enriched tea extract
CN100536671C (zh) 一种速溶普洱茶保健茶饮的制备方法
KR101616287B1 (ko) 풍미를 증진시킨 건강 기능성 소재의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기능성 소재를 이용한 기능성 식품
JP2007001893A (ja) カテキン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U2007278221A1 (en) Beverage precursor and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JP3875733B2 (ja) 体内アセトアルデヒド代謝促進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387219A (zh) 一种枸杞提取物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92280B1 (ko) 참당귀 열수 추출물의 나노입자화를 이용한 소아용 면역 증진용 캔디류 제조방법 및 그 캔디
CA2632067C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absorbability of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foods, drinks and food/drink materials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999084B2 (ja) インスタント粉末茶
JP2011125304A (ja) インスタント紅茶
JP2004105078A (ja) 抗アレルギー成分を含有する機能性飲食品
CN102388031B (zh) Gip上升抑制剂
JPH06263648A (ja) 体内アルコール、その代謝物の低下促進剤及び口中清涼剤
JP3130327B2 (ja) 肝機能障害予防剤及び肝機能障害予防作用を有する機能性食品
TW202315644A (zh) 口服組成物
JP2007159541A (ja) 高濃度カテキン類含有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505564B (zh) 一种普洱熟茶提取物在制备降血压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JP2010011751A (ja) ポリフェノール類化合物の吸収促進剤及びその利用
CN113747797A (zh) 茶饮料或固形食品
JP3643081B2 (ja) 健康食品の製造方法
JP2005328848A (ja) 抗アレルギー成分を含有する機能性飲食品
KR100560411B1 (ko) 녹차카테킨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숙취해소제
JP6548313B2 (ja) 組成物
CN101301400A (zh) 茶花功能性速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