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4150A - 閥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4150A
TW202314150A TW111119634A TW111119634A TW202314150A TW 202314150 A TW202314150 A TW 202314150A TW 111119634 A TW111119634 A TW 111119634A TW 111119634 A TW111119634 A TW 111119634A TW 202314150 A TW202314150 A TW 2023141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diaphragm
aforementioned
stem
bonn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9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橋圭介
原田章弘
藥師神忠幸
堀河裕生
八幡聰太
稻田敏之
杉村瞭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富士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富士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富士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4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415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7/00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 F16K7/12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 F16K7/14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arranged to be deformed against a flat seat
    • F16K7/17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arranged to be deformed against a flat seat the diaphragm being actuated by flui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F16K27/0236Diaphragm cut-off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2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 F16K31/1221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one side of the piston being spring-load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for mounting on, or in combination with, hand-actuated valves
    • F16K31/143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for mounting on, or in combination with, hand-actuated valves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7/00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 F16K7/12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 F16K7/126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the seat being formed on a rib perpendicular to the fluid l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7/00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 F16K7/12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 F16K7/14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arranged to be deformed against a flat seat
    • F16K7/16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arranged to be deformed against a flat seat the diaphragm be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e.g. by screw-spindle or ca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Actuation Of Valves (AREA)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閥,其透過在手動進行操作時設置餘隙狀態以抑制閥意外地開閉,並可從餘隙狀態順暢地轉移到轉動狀態。 [解決手段]閥1構成為,閥桿6的另一端部前端與操作用手柄的卡合孔部42係形成對應的圓周面部及與該圓周面部相連的平面部,閥桿6的另一端部前端及操作用手柄的卡合孔部42的平面部其中任一者係透過由具有既定角度的兩個平面所構成,在操作用手柄4朝一方向轉動之後往其他方向轉動時,產生既定的餘隙。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控制流體之流動的閥、及能以手動進行開閉的手動閥或混合閥,特別是有關一種抑制因振動、人為缺失等所致之閥的開閉之具備安全機構的閥。
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屬於流體控制器的開閉閥係設成可利用空氣壓移動閥桿及利用手動手柄移動閥桿,於緊急時透過手動使操作手柄轉動而能設成不可自動開閉的狀態。
圖19顯示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屬於流體控制器的開閉閥301。該開閉閥301乃係於內部形成有流路和閥座的閥本體302上固定閥體及內建有作動閥體的致動器的外殼303,設成可將手柄構件305蓋住從外殼303的上端突出的操作構件304而手動進行操作,及透過從作動用流體導入孔303a導入作動用流體而自動進行操作。
圖20(a)至(e)係顯示手動操作的步驟,顯示設在外殼303的上端部之引導突起311與手柄構件305的大致呈倒U字狀引導槽314之位置關係。因為引導槽314的安裝用引導部317係以達到圓筒部312的下端的方式形成,所以如圖20(a)至(c)所示,透過安裝用引導部317的下端開口與引導突起311嵌合,引導突起311被上下延伸的安裝用引導部317所引導,可使手柄構件305整體往下方移動。透過讓設在安裝用引導部317的上部之小徑部318變形而讓引導突起311通過,使手柄構件305被卡合於外殼503。
處在圖20(c)的狀態之手柄構件305係可在引導突起311被圓周方向延伸的手動旋轉用引導部315引導的範圍內旋轉,透過操作手柄構件305的操作部313,利用該旋轉可使操作構件304旋轉。藉此,可獲得圖20(d)所示的不可自動開閉狀態。在圖20(d)所示的狀態中,當提起手柄構件305時,引導突起311係被上下延伸的鎖定位置移動用引導部316引導而在鎖定位置移動用引導部316內相對地往下方移動,手柄構件305移動到圖20(e)所示的位置。在該狀態下,透過將掛鎖(padlock)、鋼絲鎖(wire lock)等之止動構件插入止動件插通部319,使手柄構件305維持不能旋轉狀態。
但是,亦假設作業者在將手柄構件305提起且將止動構件插入止動件插通部319之未處於不能旋轉狀態的狀態下離開現場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在其他的作業者與手柄構件305抵接或發生機器的振動之情況,有時會有手柄構件305轉動,進行不預期之閥的開閉之情形。
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複合閥亦為可利用空氣壓移動閥桿及利用手動手柄移動閥桿。就該複合閥而言,如圖21所示,和以手動操作的手柄卡合之上部閥桿與下部閥桿之連結部透過立方體狀的突出部401與比該突出部401的寬度尺寸稍寬幅的槽部402卡合,將手柄的轉動從上部閥桿傳遞到下部閥桿,透過下部閥桿朝閥帽內周面的螺紋部螺合,使旋轉運動變換成直進運動,透過該直進運動可將閥體朝閥座推壓。
這時,因為在圖21所示的上部閥桿端部的突出部401與下部閥桿端部的槽部402之間有既定的間隙,所以上部閥桿僅轉動了既定角度(圖示例的角度α)的程度,手柄及上部閥桿的轉動不會被傳遞到下部閥桿。透過該既定角度的所謂的餘隙,即便是作業者突然抵接於手柄或在機器產生振動的情況等,亦可抑制不預期之閥的開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01659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20-112206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複合閥的上部閥桿與下部閥桿之卡合,係透過突出部401的角部抵接於槽部402的面部而進行。因此,抵接成為線接觸,因抵接部的持續磨耗而有阻礙開閉之虞。又,存在有作業者在感覺上無法順暢地進行因線接觸的抵接的轉動,即從無負載的餘隙狀態轉移到有負載的轉動狀態之問題。
本發明乃有鑒於這點而研創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閥,係可在未增加零件件數下,透過在利用手動進行操作時設置餘隙狀態以抑制閥意外地開閉,並可從餘隙狀態順暢地轉移到轉動狀態。又,提供一種在未進行將操作用手柄提起的作業之下實現全閉全開時的止動件機能的閥。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解決上述課題所作成之本發明(1)的閥為,具備: 閥本體,其在內部形成流體流路及配備於該流體流路的閥座; 隔膜,其與前述閥座的座面抵接分離; 中空的閥帽,其將該隔膜的周緣固定於前述閥本體; 隔膜按壓件,其抵接於前述隔膜,往閥座側推壓;及 閥桿,其一端部係於外周面形成與形成在前述閥帽的內周面的陰螺紋部螺合的陽螺紋部,另一端部係從前述閥帽突出,與形成在操作用手柄的內面中央部之卡合孔部卡合,其中 前述閥桿的另一端部前端與前述卡合孔部係形成對應的圓周面部及與該圓周面部相連的平面部, 透過前述閥桿的另一端部前端及前述卡合孔部的平面部其中任一者係由帶有既定角度的兩個平面構成,在前述操作用手柄朝一方向轉動之後往其他方向轉動時,產生既定的餘隙。
本發明(2)的閥為,在前述閥桿的另一端部前端可安裝與前述卡合孔部卡合之筒狀的卡合構件。
依據本發明,可在未增加零件件數下,藉由在閥桿與操作用手柄之卡合部分設置既定的餘隙以抑制閥意外地開閉。
在該情況中,本發明(3)的前述操作用手柄為,具備操作部與覆蓋前述閥帽的筒狀部, 在該筒狀部的內周面形成有突起狀的導件,其卡合於被固定在前述閥帽的圓筒狀的指示器的槽部,前述操作用手柄係透過偏置手段常時朝解除前述操作用手柄與前述閥桿之卡合的方向偏置,前述槽部係可形成圓周方向槽、及在閥全閉或全開狀態時使前述導件沿著軸向移動的軸向槽。
操作用手柄係導件沿著圓周方向槽轉動,並且導件在閥全閉或全開狀態時位於軸向槽,透過偏置手段而從圓周方向槽離開以阻止操作用手柄的轉動。這時,軸向槽具備在操作用手柄未從閥桿脫離的位置阻止導件之移動的頂面部,以使導件停止移動。
又,本發明(4)的閥為,在前述隔膜按壓件與前述閥桿之間,可配備有透過作動用流體而在軸向移動之活塞與缸筒。
為解決上述課題所作成之本發明(5)的閥為,具備: 閥本體,其在內部形成流體流路及配備於該流體流路的閥座; 隔膜,其與前述閥座的座面抵接分離; 中空的閥帽,其將該隔膜的周緣固定於前述閥本體; 隔膜按壓件,其抵接於前述隔膜,往閥座側推壓;及 下部閥桿,其於外周面形成與形成在前述閥帽的內周面的陰螺紋部螺合的陽螺紋部, 上部閥桿,其一端部卡合於前述下部閥桿,另一端部從前述閥帽突出而和操作用手柄卡合,其中 前述上部閥桿與下部閥桿之卡合部為,在任一者的端面形成成對的中心側為圓弧狀的扇形抵接部,在另一者的端面形成突出部,該突出部具有:弧長比前述扇形抵接部的圓弧弧長還長的大致扇形之成對的欠缺部;及與前述扇形抵接部的平面狀側面面接觸之豎立面。
本發明的閥係上部閥桿與下部閥桿之卡合部的抵接是面接觸而有助於順暢的開閉。
在該情況中,本發明(6)的前述操作用手柄為,具備操作部與覆蓋前述閥帽的筒狀部, 在該筒狀部的內周面形成有突起狀的導件,其卡合於被固定在前述閥帽的圓筒狀的指示器的槽部, 操作用手柄係透過偏置手段常時朝解除操作用手柄與上部閥桿之卡合的方向偏置,前述槽部係可形成容許操作用手柄之轉動的圓周方向槽、及在閥全閉或全開狀態時使前述導件沿著軸向移動的軸向槽。
操作用手柄係導件沿著圓周方向槽轉動,並且導件在閥全閉或全開狀態時位於軸向槽,透過偏置手段從圓周方向槽離開以阻止操作用手柄的轉動。這時,軸向槽具備在操作用手柄未從閥桿脫離的位置阻止導件之移動的頂面部,以使導件停止移動。
為解決上述課題所作成之本發明(8)的混合閥為,具備: 閥本體,其在內部形成流體流路及配備於該流體流路的閥座; 隔膜,其與前述閥座的座面抵接分離; 中空的閥帽,其將該隔膜的周緣固定於前述閥本體; 隔膜按壓件,其抵接於前述隔膜,往閥座側推壓;及 活塞及閥桿,該活塞係使該隔膜按壓件透過在隔膜側推壓的作動流體或推壓手段而在軸向移動,該閥桿係以手動操作使該活塞在軸向移動, 該混合閥且為如下所構成: 活塞,其由與缸筒的內周面滑接的活塞本體、和從該活塞本體朝軸向兩側延伸設置的推壓軸、及作動流體導入軸所構成; 階梯式圓筒狀的中間體,其固定於前述閥帽,形成閥帽相反側比閥帽固定側還小徑的卡合圓筒部,及 旋轉體,其在嵌裝於前述卡合圓筒部的周面形成導入作動流體的作動流體導入孔, 前述中間體係於內部形成供前述作動流體導入軸嵌裝的中央貫通孔,並形成將前述作動流體導入軸的內部流路與前述作動流體導入孔連接之連絡孔。
為了使圖19的開閉閥301透過作動流體而開閉,必須用配管將作動用流體導入孔303a與作動流體供給源連接。在無需手動操作的情況,透過將作動用流體導入孔設在上部雖可容易地進行配管,但混合閥的情況只能在本體的周面設置作動用流體導入孔。雖然只要是在圖19的作動用流體導入孔303a的周邊提供大空間的狀態就沒有問題,但是在使用於積體化氣體系統的情況等中,閥彼此或其他的流體控制機器與開閉閥301接近,有很多在作動用流體導入孔303a連接配管的作業困難的情況。
本發明(8)乃有鑒於這點而研創者,可提供一種即便是使用在積體化氣體系統之情況等、作動用流體導入孔的周邊的空間狹窄的情況,亦可容易進行配管連接之混合閥。
本發明(8)的混合閥因為在嵌裝於中間體的卡合圓筒部的旋轉體形成作動流體導入孔,所以作動流體導入孔可設在360°任意的位置。
依據本發明(8)的混合閥,因為可將與作動流體的供給源連接之作動流體導入孔設在360°任意的位置,所以可提供一種即便是用在積體化氣體系統的情況,亦可容易進行配管連接之混合閥。
在該情況中,本發明(9)的前述閥桿係由下部閥桿及上部閥桿構成,該下部閥桿係於外周面形成與形成在前述手動操作空間的內周面的陰螺紋部螺合的陽螺紋部,一端將前述活塞往隔膜側推壓,該上部閥桿係一端部卡合於形成在前述下部閥桿的另一端之卡合端部,另一端部從前述手動操作空間突出並與操作用手柄卡合, 前述操作用手柄係具備操作部與覆蓋前述卡合圓筒部的前端之筒狀部,在該筒狀部的內周面形成有突起狀的導件,其卡合於被固定在前述卡合圓筒部的圓筒狀的指示器的槽部,操作用手柄係透過偏置手段常時朝解除操作用手柄與上部閥桿之卡合的方向偏置,指示器的槽部係可形成圓周方向槽、及在閥全閉或全開狀態時使前述導件沿著軸向移動的軸向槽。
操作手柄係導件沿著圓周方向槽轉動,並且導件在閥全閉或全開狀態時位於軸向槽,透過偏置手段而從圓周方向槽離開以阻止操作用手柄的轉動。這時,軸向槽具備在操作用手柄未從閥桿脫離的位置阻止導件之移動的頂面部,以使導件停止移動。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閥,提供一種閥,其可在未增加零件件數下,透過在利用手動進行操作時設置餘隙狀態以抑制閥意外地開閉,並可從餘隙狀態順暢地轉移到轉動狀態,由於閥桿與操作用手柄卡合的部分為面接觸,故可有效地防止因磨耗等所致之劣化。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閥的較佳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作說明。該實施例所記載之構成零件的形狀、其相對的配置等只要沒有特別特定的記載,並非旨在將該發明的範圍限定於此,只不過為單純的說明例而已。又,權宜上有透過在圖式上的方向來將構件等的方向稱為上下左右之情形,但此等並非限定本發明的範圍。
<實施形態1> 茲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圖1係本發明的閥1之一部分切口的前剖視圖。本發明的閥1具備:閥本體2,在內部形成流體流路20及閥座21,該流體流路20係由流入路20A與流出路20B構成,該閥座21係配備於流入路20A的內部開放端周緣;隔膜8,其與閥座21的座面抵接分離;中空的閥帽3,其將該隔膜8的周緣固定於閥本體2;隔膜按壓件7,其抵接於隔膜8,往閥座21側推壓;及閥桿6,其一端部於外周面形成與形成在閥帽3的內周面的陰螺紋部31螺合的陽螺紋部61,另一端部從閥帽突出,與形成在操作用手柄4的內面中央部之卡合孔部42卡合。
閥桿6係如同上述,另一端部從閥帽突出,被插通於後述的操作用手柄4的卡合孔部42,在與卡合孔部42的頂面之間透過彈簧等之偏置手段10而往閥本體2側偏置。又,從閥帽3突出的閥桿6的另一端部前端與操作用手柄4的卡合孔部42,係形成對應的圓周面部及該圓周面部相連的平面部。本第一實施形態中,設成透過閥桿6的另一端部前端的平面部50抵接於卡合孔部42的平面部42a,將操作用手柄4的旋轉傳遞到閥桿6(參照圖5)。
而且,閥桿6的另一端部前端及卡合孔部42的平面部其中任一者係透過由具有既定角度的兩個平面所構成,形成在操作用手柄4朝一方向轉動之後往其他方向轉動時,產生既定的餘隙(play)。
又,閥桿6的另一端部前端的平面部係如圖6所示,雖可直接形成於閥桿6,但本第一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將圖3(c)(d)所示的筒狀的卡合構件5以插通於閥桿6的另一端部前端並以止動螺絲固定之方式安裝。透過使用卡合構件5可將操作用手柄4的轉動位置任意地調節作安裝。
本第一實施形態中,如圖3(c)所示,透過卡合構件5的平面部50由具備既定角度的兩個平面所構成,且形成在操作用手柄4轉動時該平面部50與圖2(a)所示的卡合孔部42的平面部42a抵接,而在操作用手柄4朝一方向轉動之後往其他方向轉動時,產生既定的餘隙。卡合構件5的平面部50的兩個平面較佳為例如,透過在筒狀的卡合構件5各進行10°倒角而形成。
<變形例> 又,作為本第一實施形態的變形例,如圖4(a)所示,透過卡合孔部42的平面部42b由具備既定角度的兩個平面構成,可形成圖3(d)所示的卡合構件5的平面部51在操作用手柄4轉動時抵接。藉由如此構成,在操作用手柄4朝一方向轉動之後往其他方向轉動時,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產生既定的餘隙。
如同上述,透過閥桿6的另一端部前端(卡合構件5)及操作用手柄的卡合孔部42的平面部其中任一者由具備既定角度的兩個平面所構成,在操作用手柄4朝一方向轉動之後往其他方向轉動時,產生既定的餘隙,以抑制閥意外地開閉,並可從餘隙狀態順暢地轉移到轉動狀態。又,因為閥桿6與操作用手柄4卡合的部分為面接觸,所以可有效地防止因磨耗等所致之劣化。再者,藉由本發明之構成,特別是可在未增加零件件數下發揮目的之功效。
閥桿6係如同上述,一端部係於外周面形成與形成在閥帽3的內周面的陰螺紋部31螺合的陽螺紋部61,並且形成和隔膜按壓件7抵接的抵接部62。閥桿6在透過操作手柄4而轉動時,往上下移動與螺紋間距對應的距離程度。藉此,可將隔膜按壓件7往隔膜8側,使隔膜8與閥座21抵接以阻止流體的流動,又,當閥桿6上升時,利用隔膜按壓件7之隔膜8的推壓被解除,透過隔膜8的自我恢復力與流入路20A內的流體壓力使隔膜8從閥座21分離,容許流體的流動。
關於閥本體2,係示出配備於積體用系統的閥之例子,示出在下面形成有流入路20A及流出路20B的開放端之例子,但是當然未受此所限。又,在形成有凹處之凹處內周面,形成有供形成在閥帽3的外周面的陽螺紋部30螺合的陰螺紋部22,該凹處的上面側係固定閥帽3。
中空的閥帽3係在一端側的外周面形成陽螺紋部30,與形成在閥本體2的凹處的內周面之陰螺紋部22螺合。然後,藉由該一端側端部的外周緣部將抵接於隔膜8的周緣部之圓環狀的隔膜固定構件32推壓而將隔膜8固定於閥本體2。此外,亦可省略隔膜固定構件32,以閥帽3的端部直接將隔膜8推壓固定。
又,在閥帽3的另一端側固定有指示器9,其於周面形成引導後述的操作用手柄4的導件43之圓周方向槽90a與軸向槽90b、90c。在指示器9的頂面印刷有[OPEN][CLOSE]的文字,形成能從操作用手柄4的窗部45以視覺辨識閥1的開閉狀態。因此,指示器9係構成為相對於閥帽3轉動自如,且在任意的位置藉由止動螺絲而固定,於閥開閉時端正顯示所印刷的文字。
操作用手柄4乃係樹脂製且為由內部形成與閥桿6的一端部(卡合構件5)卡合的卡合部之操作部40、和覆蓋閥帽3的筒狀部41所構成,但未受限於樹脂製。在操作部40形成有供止動件插通的圓筒狀的插通口44。內部的卡合部係供閥桿6的一端部(卡合構件5)插通的卡合孔部42,在一部分形成卡合用的平面部42a、42b,該卡合用的平面部42a、42b對應形成在閥桿6之圓柱狀的一端部(卡合構件5)之平面部50、51。在筒狀部41的內周面形成有突起狀的導件43,其卡合於被固定在閥帽3的圓筒狀的指示器9的槽部90。該導件43係如圖2(b)所示,在上部形成朝內側突出的卡合面43a,其內側被倒角,形成進一步朝向下方的傾斜面43b。
操作用手柄4係透過偏置手段10常時朝解除操作用手柄4與閥桿6(卡合構件5)之卡合的方向偏置,但是導件43卡合於槽部90的圓周方向槽90a的上面或軸向槽90b的上部頂面,操作用手柄4與閥桿6(卡合構件5)之卡合沒被解除。又,構成為在操作用手柄4的適當位置(本第一實施形態中為導件43的上部)形成有窗部45,俾可從外部以視覺辨識記載於上述的指示器9的頂面之文字。
指示器9的槽部90係如圖3(b)所示,在指示器9的下端側形成圓周方向槽90a,在圓周方向槽90a的兩端形成朝上端側延伸的軸向槽90b、90c。在閥全閉或全開狀態時使導件43沿著軸向移動的軸向槽係有全閉位置的軸向槽90b與全開位置的軸向槽90c,分別具備規定導件43朝上方移動之頂面。該頂面係與導件43的卡合面43a卡合而成為止動件。未具有處於軸向槽90b、90c之間的頂面之軸向槽90d係在安裝操作用手柄4時讓導件43通過的軸向槽,且其寬度係比其他軸向槽還窄的導件43之寬度稍寬的程度。又其槽深度亦淺,設成透過在安裝時使操作用手柄一邊彈性變形一邊安裝,以防止操作用手柄4在通常的操作中脫落。
閥1係在閥帽3的內部配備卡合狀態的閥桿6與隔膜按壓件7,以將隔膜8與隔膜固定構件32載置於閥本體2的閥座21上之狀態下將閥帽3螺合並固定於閥本體2。這時,事先形成讓閥桿6從全閉位置轉動到45°開放位置的狀態。之後,調整指示器9及卡合構件5的轉動位置,在分別安裝於閥帽3及閥桿6,且配設著偏置手段10的狀態下,若操作用手柄4的卡合孔部42的平面部42a、42b為以沿著閥桿6(卡合構件5)的平面部50、51之方式安裝,則操作用手柄4的導件43可沿著指示器9的軸向槽中之安裝用的軸向槽90d安裝。若導件43到達圓周方向槽90a則使操作用手柄4轉動到全閉或全開位置而完成閥1的組裝。
其次,就本發明的閥1的轉動動作進行說明。
本第一實施形態中,參照圖5(a1)~(a3)作說明。首先,就安裝在閥桿6的另一端部前端之卡合構件5與操作用手柄4之卡合部而言,從圖5(a1)的位置開始(閥全閉狀態)。首先,在將操作用手柄4抵抗偏置手段10而推入,且從該(a1)朝該(a2)逆時鐘轉動10°的期間,旋轉方向的力不會施加於卡合構件5,卡合構件5不會轉動,卡合構件5及閥桿6也不會朝上下方向移動。因為有該餘隙,導件43為與軸向槽90b、90c分離的狀態,即使在非開閉作業時因發生作業者的身體碰撞或振動而使操作用手柄4稍微轉動,卡合構件5及閥桿6亦不會轉動,隔膜8與閥座21之位置關係沒有變化,不會發生流體不預期地流動或被截斷的情形。
其次,在成為該(a2)的狀態時,操作用手柄的卡合孔部42的平面部42a抵接於卡合構件5的平面部50(兩個平面當中的一面)。透過從該(a2)朝(a3)再逆時鐘轉動90°轉動,與卡合構件5之卡合成為以面接觸的卡合,與線接觸的情況相比,卡合構件5的平面部50從卡合孔部42的平面部42a承受的反力係被分散在整個面而變小。因此,利用操作用手柄4進行的操作順暢,不會讓作業者感覺在轉動時有餘隙。
又,透過從該(a2)朝(a3)進一步逆時鐘轉動90°,卡合構件5及閥桿6亦轉動90°。藉此,與閥帽3的陰螺紋部31螺合之閥桿6的陽螺紋部61往上方移動了轉動90°的間距份量,使抵接部62從隔膜按壓件7分離,透過隔膜8的自我恢復力與流入路20A內的流體壓力使隔膜8成為從閥座21分離的全開狀態。
<實施形態2> 圖7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係能以自動及手動作動之所謂的混合閥,其在隔膜按壓件7與閥桿6之間,配備透過利用空氣等的作動用流體而在軸向移動之活塞11與缸筒12。
就混合閥而言,通常區分為:常閉型,其活塞11係透過彈簧等之推壓手段13而推壓隔膜按壓件7;及常開型,其透過彈簧等之推壓手段13而將朝向隔膜按壓件7的推壓開放,作動用流體流入與透過活塞11的推壓手段13而施加負載的面之相反面,在常閉型的情況,因作動用流體之流入而進行開閥,在常開型的情況,因作動用流體之流入而進行閉閥。作動用流體係從作動用流體流入孔16經由中間閥桿14及活塞11的內部流路15所供給。圖式所示的閥係常閉型的混合閥。
而且,就混合閥而言,係於作動中,作動用流體因何種原因而停不了時、作動用流體因何種原因而不流動時,能以手動對閥進行開閉者。但是,如同上述,當閥桿與操作用手柄之卡合沒有餘隙時,在作業者碰到操作用手柄等時會發生流體不預期停止的情況。
於是,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的混合閥中亦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透過在閥桿與操作用手柄之卡合部設置餘隙以解消上述的問題。
<實施形態3> 圖8~圖11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圖8係本發明的閥101之一部分切口的前剖視圖。本發明的閥101具備:閥本體102,在內部形成由流入路120A與流出路120B構成的流體流路120及配備於流入路120A的內部開放端周緣的閥座121;隔膜108,其與閥座121的座面抵接分離;中空的閥帽103,其將該隔膜108的周緣固定於閥本體102;隔膜按壓件107,其抵接於隔膜108,往閥座121側推壓;下部閥桿106,其在外周面形成與形成在閥帽103的內周面之陰螺紋部131螺合的陽螺紋部161;上部閥桿105,其一端部卡合於下部閥桿106,另一端部從閥帽103突出,與操作用手柄104卡合。
而且,上部閥桿105與下部閥桿106之卡合部在任一者的端面、本實施形態中為在下部閥桿106形成成對的圓弧狀的扇形抵接部160、160,而在另一者的端面、本實施形態中為在上部閥桿105形成突出部150,其具有:弧長比扇形抵接部160的圓弧弧長還長的大致扇形之成對的欠缺部150b、150b;及和與扇形抵接部160的平面狀側面160a、160a面接觸之豎立面150a、150a。在扇形抵接部160及突出部150皆為如圖11(b)所示為扇形的情況,中心部必須設置容許另一者通過之既定的間隙。又,圓弧狀的扇形抵接部160較佳為中心側亦設成圓弧狀面160b(參照圖11(a1))。欠缺部150b的弧長與扇形抵接部160的弧長之差成為餘隙,本實施形態中設為成為20°。
上部閥桿105係如同上述,在一端形成與下部閥桿106卡合之突出部150,並且另一端被插通於後述的操作用手柄104的孔部142,在與孔部142的頂面之間透過彈簧等之偏置手段而往下部閥桿6側偏置。又,形成與該孔部142的平面部142a抵接之平面部,設成將操作用手柄104的轉動傳遞到上部閥桿105。該平面部係如圖12所示,雖直接形成於上部閥桿105,但如圖8所示,亦可將圖10(c)所示的筒狀的卡合片155插通於閥桿105並以止動螺絲固定。透過使用卡合片155可將操作用手柄4的轉動位置任意地調節作安裝。
下部閥桿106係如同上述,在一端形成與上部閥桿105卡合之扇形抵接部160,並且在另一端形成與隔膜按壓件107抵接之抵接部162。又,在下部閥桿106的周面形成有陽螺紋部161,其與形成在閥帽103的內面之陰螺紋部131螺合,上部閥桿105在透過操作用手柄104轉動時往上下移動與螺紋間距對應的距離程度。藉此,可將隔膜按壓件107往隔膜8側推壓,使隔膜108與閥座121抵接以阻止流體的流動,又,當下部閥桿106上升時,隔膜按壓件107進行之隔膜8的推壓被解除,透過隔膜108的自我恢復力與流入路120A內的流體壓力使隔膜108從閥座121分離,容許流體的流動。
關於閥本體102,係示出配備於積體用系統的閥之例子,示出在下面形成有流入路120A及流出路102B的開放端之例子,但是當然未受此所限。又,在形成有凹處之凹處內周面,形成有供形成在閥帽103的外周面的陽螺紋部130螺合的陰螺紋部122,該凹處的上面側係固定閥帽103。
中空的閥帽103係在一端側的外周面形成陽螺紋部130,與形成在閥本體102的凹處的內周面之陰螺紋部122螺合。然後,藉由該一端側端部的外周緣部將抵接於隔膜108的周緣部之圓環狀的隔膜固定構件132推壓而將隔膜108固定於閥本體102。此外,亦可省略隔膜固定構件132,以閥帽103的端部直接將隔膜108推壓固定。
又,在閥帽103的另一端側固定有引導後述的操作用手柄104的導件143之圓周方向槽190a、及在周面形成有軸向槽190b、190c之指示器109。在指示器109的頂面印刷有[OPEN][CLOSE]的文字,形成能從操作用手柄104的窗部145以視覺辨識閥101的開閉狀態。因此,指示器109係構成為相對於閥帽103轉動自如,且在任意的位置藉由止動螺絲而固定,於閥開閉時端正顯示所印刷的文字。
操作用手柄104乃係樹脂製且為由內部形成與上部閥桿105卡合的卡合部之操作部140、和覆蓋閥帽103的筒狀部141所構成,但未受限於樹脂製。在操作部140形成有供止動件插通之圓筒狀的插通口144。內部的卡合部係供上部閥桿105的一端部插通的卡合用的孔部142,在一部分形成卡合用的平面部142a,該卡合用的平面部142a對應形成在上部閥桿105的圓柱狀的一端部之平面部。在筒狀部141的內周面形成有突起狀的導件143,其卡合於被固定在閥帽103的圓筒狀的指示器109的槽部190。該導件143係如圖9(b)所示,在上部形成朝內側突出的卡合面143a,其內側被倒角,形成進一步朝向下方的傾斜面143b。
操作用手柄104係透過偏置手段110常時朝解除操作用手柄104與上部閥桿105之卡合的方向偏置,但是導件143卡合於槽部190的圓周方向槽190a的上面或軸向槽190b的上部頂面,操作用手柄104與上部閥桿105之卡合沒被解除。又,構成為在操作用手柄104的適當位置(本實施例中為導件143的上部)形成有窗部145,俾可從外部以視覺辨識記載於上述的指示器109的頂面之文字。
指示器109的槽部190係如圖10(b)所示,在指示器109的下端側形成圓周方向槽190a,在圓周方向槽190a的兩端形成朝上端側延伸的軸向槽190b、190c。在閥全閉或全開狀態時使導件143沿著軸向移動的軸向槽係有全閉位置的軸向槽190b與全開位置的軸向槽190c,分別具備規定導件143朝上方移動之頂面。該頂面係與導件143的卡合面143a卡合而成為止動件。未具有處於軸向槽190b、190c之間的頂面的軸向槽190d係在安裝操作用手柄104時讓導件143通過的軸向槽,且其寬度係比其他軸向槽還窄的導件143之寬度稍寬的程度。又其槽深度亦淺,設成透過於安裝時將操作用手柄一邊彈性變形一邊安裝,以防止操作用手柄104在通常的操作中脫落。
閥101係在閥帽103的內部配備卡合狀態的上部閥桿105及下部閥桿106與隔膜按壓件107,在將隔膜108和隔膜固定構件132載置於閥本體102的閥座121上的狀態下將閥帽103螺合於閥本體102並固定。這時,事先形成讓閥桿從全閉位置轉動到45°開放位置的狀態。之後,調整指示器109及卡合片155的轉動位置,在分別安裝於閥帽103及上部閥桿5,且配設著偏置手段110的狀態下,若操作用手柄104的孔部142的平面部142a為以沿著上部閥桿5的平面部(卡合片155的平面部155a)之方式安裝,則操作用手柄104的導件143可沿著指示器109的軸向槽中之安裝用的軸向槽190d安裝。若導件143到達圓周方向槽190a則使操作用手柄4轉動到全閉或全開位置而完成閥101的組裝。
其次,就本發明的閥101的轉動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就上部閥桿105與下部閥桿6之卡合部而言,從圖11(c1)順時鐘轉動10°後的位置開始(閥全閉狀態)。首先,在將操作用手柄104抵抗偏置手段110而推入,且從該(c1)逆時鐘轉動10°(與起始狀態相差20°)的期間,上部閥桿105雖會隨著操作用手柄104轉動,但旋轉方向的力不會施加於下部閥桿106,下部閥桿106不會轉動,也不會朝上下方向移動。因為有該餘隙,導件143為與軸向槽190b、190c分離的狀態,即使在非開閉作業時因發生作業者的身體碰撞或振動而使操作用手柄104稍微轉動,下部閥桿106亦不會轉動,隔膜108與閥座121之位置關係沒有變化,不會發生流體不預期地流動或被截斷的情形。
其次,在成為該(c2)的狀態時,上部閥桿105的突出部150的豎立面150a抵接於下部閥桿106的扇形抵接部160的平面狀側面160a。此時,上部閥桿105與下部閥桿106之卡合成為以面接觸的卡合,與線接觸的情況相比,在從該(c2)的狀態逆時鐘轉動時,豎立面150a從平面狀側面160a承受的反力係分散於整個面而變小。因此,利用操作用手柄104進行的操作順暢,不會讓作業者感覺在轉動時有餘隙。
然後,透過從該(c2)的狀態逆時鐘轉動90°,下部閥桿106亦轉動90°。藉此,與閥帽103的陰螺紋部131螺合之下部閥桿106的陽螺紋部161往上方移動了轉動90°的間距份量,使抵接部162從隔膜按壓件107分離,透過隔膜108的自我恢復力與流入路120A內的流體壓力使隔膜108成為從閥座121分離的全開狀態。
<實施形態4> 圖13顯示本發明第四實施形態。本發明第四實施形態係所謂的混合閥,其在隔膜按壓件107與下部閥桿106之間,配備有透過利用空氣等的作動用流體而在軸向移動活塞111與缸筒112。
就混合閥而言,通常區分為:常閉型,其活塞111係透過彈簧等之推壓手段113而推壓隔膜按壓件107;及常開型,其透過彈簧等之推壓手段而將朝向隔膜按壓件的推壓放開,作動用流體流入與透過活塞111的推壓手段而施加負載的面之相反面,在常閉型的情況,因作動用流體之流入而進行開閥,在常開型的情況,因作動用流體之流入而進行閉閥。作動用流體係從作動用流體流入孔116經由中間閥桿114及活塞111的內部流路115所供給。圖式所示的閥係常閉型的混合閥。
而且,混合閥乃係在常閉型中作動用流體因何種原因而停不了時、在常開型中作動用流體因何種原因而不流動時,能以手動進行閉閥者。但是,如同上述,當上部閥桿與下部閥桿之卡合沒有餘隙時,在作業者碰到操作用手柄等時會發生流體不預期停止的情況。
於是,在本發明第四實施形態的混合閥中,透過上述止動件機能及在閥桿卡合部設置餘隙以解消上述的問題。
<實施形態5> 圖14~圖17顯示本發明第五實施形態。圖14係本發明的混合閥201之一部分切口的前剖視圖。本發明的混合閥201具備:閥本體202,其在內部形成由流入路220A和流出路220B構成的流體流路220及配備於流入路220A的內部開放端周緣之閥座221;隔膜208,其與閥座221的座面抵接分離;中空的閥帽203,其將該隔膜208的周緣固定於閥本體202;隔膜按壓件207,其抵接於隔膜208,往閥座221側推壓;以及活塞211及上部閥桿205及下部閥桿206,該活塞211係透過作動流體或推壓手段213在軸向移動而將隔膜按壓件207往隔膜208側推壓,該上部閥桿205及下部閥桿206係以手動操作使活塞211軸向移動。
而且,本混合閥201具備:活塞211,其由與缸筒212的內周面滑接的活塞本體211a、和從該活塞本體211a朝軸向兩側延伸設置的推壓軸211b、及作動流體導入軸211c所構成;階梯式圓筒狀的中間體215,其固定於閥帽203,形成閥帽相反側比閥帽固定側還小徑的卡合圓筒部215A;及筒狀的旋轉體216,其與該中間體15同軸且在嵌裝於卡合圓筒部215A的周面形成導入作動流體的作動流體導入孔216a。
<中間體> 中間體215係於內部連續地形成從閥帽側開始具有不同直徑的推壓手段收納空間215b、中央貫通孔215a及手動操作空間215c,且在插通於中央貫通孔215a的活塞211之作動流體導入軸211c的端面具有開口端的內部流路211d,具備導入從作動流體導入孔216a所供給的作動流體之連絡孔215d。
再者,具備:下部閥桿206,其於外周面形成與形成在手動操作空間215c的內周面的陰螺紋部215e螺合的陽螺紋部261;及上部閥桿205,其一端部卡合於下部閥桿206的卡合端部,另一端部從手動操作空間215c突出並與操作用手柄204卡合,設成下部閥桿206的卡合相反側端部即抵接部262將活塞211往隔膜208側推壓。
下部閥桿206的抵接部262可構成為透過在與中央貫通孔215a之間構成密封構造而直接推壓作動流體導入軸211c的端面,但是本實施形態中,設成在下部閥桿206與活塞211之間的周面配設具備密封構造之推壓體214。該推壓體214係在與作動流體導入軸211c的端面接觸的接觸端面周面施以倒角。藉由在周面施以倒角,透過連絡孔215d所導入的作動流體將推壓體214往下部閥桿206側推上,可將作動流體順暢地導入到內部流路211。又,亦可取代周面的倒角,改為在端面形成通過中心的槽。
而且,上部閥桿205與下部閥桿206之卡合部在任一者的端面、本實施形態中為在下部閥桿206形成成對的圓弧狀的扇形抵接部260、260,而在另一者的端面、本實施形態中為在上部閥桿205形成突出部250,其具有弧長比扇形抵接部260的圓弧弧長還長之大致扇形的成對的欠缺部250b、250b、和與扇形抵接部260的平面狀側面260a,260a面接觸之豎立面250a、250a。在扇形抵接部260及突出部250皆如圖17(b)所示為扇形的情況,中心部必須設置容許另一者通過之既定的間隙。又,圓弧狀的扇形抵接部260較佳為中心側亦設成圓弧狀面260b(參照圖17(a1))。欠缺部250b的弧長與扇形抵接部260的弧長之差成為餘隙,本實施形態中設為成為20°。
上部閥桿205係如同上述,在一端形成與下部閥桿206卡合之突出部250,並且另一端被插通於後述的操作用手柄204的孔部242,在與孔部242的頂面之間透過彈簧等之偏置手段而往下部閥桿206側偏置。又,形成與該孔部242的平面部242a抵接之平面部,形成將操作手柄204的轉動傳遞到上部閥桿205。該平面部雖如圖18所示,可直接形成於上部閥桿205,但如圖14所示,亦可將圖16(c)所示的筒狀的卡合片255插通於上部閥桿205並以止動螺絲固定。透過使用卡合片255可將操作用手柄204的轉動位置任意地調節作安裝。
下部閥桿206係如同上述,在一端形成與上部閥桿205卡合之扇形抵接部260,並且在另一端形成與介設在與隔膜按壓件207之間的推壓體214抵接的抵接部262。亦可透過如同上述在與中央貫通孔215a之間構成密封構造,構成為抵接部262直接推壓作動流體導入軸211c的端面。又,在下部閥桿206的周面形成有陽螺紋部261,其與形成在中間體215的卡合圓筒部215A內面之陰螺紋部215e螺合,上部閥桿205在透過操作手柄204而轉動時往上下移動與螺紋間距對應的距離程度。藉此,可將隔膜按壓件7往隔膜8側推壓,使隔膜208與閥座221抵接以阻止流體的流動,又,當下部閥桿206上升時,隔膜按壓件207進行之隔膜208的推壓被解除,透過隔膜208的自我恢復力與流入路220A內的流體壓力使隔膜8從閥座221分離,容許流體的流動。
關於閥本體202,係示出配備於積體用系統的閥之例子,示出在下面形成有流入路220A及流出路220B的開放端之例子,但是當然未受此所限。又,於形成有凹處之凹處內周面,形成有供形成在閥帽203的外周面的陽螺紋部230螺合的陰螺紋部222,該凹處的上面側係固定閥帽203。
中空的閥帽203係在一端側的外周面形成陽螺紋部230,與形成在閥本體202的凹處的內周面之陰螺紋部222螺合。然後,藉由該一端側端部的外周緣部將抵接於隔膜208的周緣部之圓環狀的隔膜固定構件232推壓而將隔膜208固定於閥本體202。此外,亦可省略隔膜固定構件232,以閥帽203的端部直接將隔膜8推壓固定。
又,在閥帽203的另一端側,形成供上述的中間體215的陽螺紋部215f螺合的陰螺紋部233,以固定閥帽203與中間體215。陽螺紋與陰螺紋的關係亦可相反,亦可構成為所謂的常開型,其將形成在圖示例的閥帽203的內周面的缸筒212形成於中間體215的內周面,透過推壓構件213將活塞211往從隔膜208分離的方向偏置。
<旋轉體> 旋轉體216係於周面形成導入作動流體的作動流體導入孔216a且為與中間體215同軸的中空的圓筒體,具備嵌裝於中間體215的卡合圓筒部215A之內徑部216b。在旋轉體216與中間體215之間,係以從作動流體導入孔16a供給的作動流體不會往外部漏洩之方式,在軸向上下配設有密封構件,例如O型環。雖設成配合圖示例的中間體215的大徑部之階梯式的內徑,但並非特別限定形狀,只要可確保配設抑制作動流體朝外部漏洩之密封構件的空間則無須作成階梯式。
於形成在旋轉體216的周面之作動流體導入孔216a,形成安裝與作動流體供給源連接之配管的構造,例如,陰螺紋部、單鍵(one touch)接頭的凹部等。
卡合圓筒部215A的前端係從旋轉體216突出,固定有指示器209,其於周面形成引導後述的操作用手柄204的導件243之圓周方向槽290a與軸向槽290b、290c。指示器209的頂面印刷有[OPEN][CLOSE]的文字,形成可從操作用手柄的窗部245以視覺辨識閥201的開閉狀態。因此,指示器209係構成為相對於閥帽203轉動自如,且在任意的位置藉由止動螺絲而固定,於閥開閉時端正顯示所印刷的文字。
操作用手柄204乃係樹脂製且為由內部形成與上部閥桿205卡合的卡合部之操作部240、和覆蓋閥帽203的筒狀部241所構成,但未受限於樹脂製。在操作部240形成有供止動件插通的圓筒狀的插通口244。內部的卡合部係供上部閥桿205的一端部插通之卡合用的孔部242,在一部分形成卡合用的平面部242a,該卡合用的平面部242a對應形成在上部閥桿205的圓柱狀的一端部之平面部。在筒狀部241的內周面形成有突起狀的導件243,其卡合於被固定在閥帽203的圓筒狀的指示器9的槽部290。該導件243係如圖15(b)所示,在上部形成朝內側突出的卡合面243a,其內側被倒角,形成進一步朝向下方的傾斜面243b。
操作用手柄204係透過偏置手段210常時朝解除操作用手柄204與上部閥桿205之卡合的方向偏置,但是導件243卡合於槽部290的圓周方向槽290a的上面或軸向槽290b的上部頂面,操作用手柄204與上部閥桿205之卡合沒被解除。又,構成為在操作用手柄204的適當位置(本實施例中為導件243的上部)形成有窗部245,俾可從外部以視覺辨識記載於上述的指示器209的頂面之文字。
指示器209的槽部290係如圖16(b)所示,在指示器209的下端側形成圓周方向槽290a,在圓周方向槽290a的兩端形成朝上端側延伸的軸向槽290b、290c。在閥全閉或全開狀態時使導件243沿著軸向移動的軸向槽係有全閉位置的軸向槽290b和全開位置的軸向槽290c,分別具備規定導件243朝向上方之移動的頂面。該頂面係與導件243的卡合面243a卡合而成為止動件。未具有處於軸向槽290b、290c之間的頂面的軸向槽290d係在安裝操作用手柄204時讓導件243通過的軸向槽,且其寬度係比其他軸向槽還窄的導件243之寬度稍寬的程度。又其槽深度亦淺,設成透過在安裝時使操作用手柄一邊彈性變形一邊安裝,以防止操作用手柄204在通常的操作中脫落。
閥201係在閥帽203的內部配備隔膜按壓件207,在將隔膜208和隔膜固定構件232載置於閥本體202的閥座221上之狀態下將閥帽203螺合於閥本體202並固定。之後,將活塞211、推壓構件213安裝於閥帽203,將中間體215螺合於閥帽203並固定。在中央貫通孔215a配備推壓體214,將下部閥桿206螺合於中間體215。圖示例的混合閥201係常閉型,因此在配備推壓構件213並將中間體215固定於閥帽203的狀態下隔膜按壓件7係將隔膜208往閥座221側推壓的狀態。在該狀態下,事先形成讓閥桿從全開位置轉動到45°閉鎖位置的狀態。之後,調整指示器209及卡合片255的轉動位置,將旋轉體216嵌裝於中間體215的卡合圓筒部215A,透過將止動環218卡合於形成在卡合圓筒部215A的端部附近之槽部而防止脫落。在止動環218與旋轉體216的端面之間介設墊圈等。特別是該墊圈的表面較佳為選擇滑動性高的摩擦係數低的材質,俾得以順暢進行旋轉體216的旋轉。
若操作用手柄204的孔部242的平面部242a為沿著上部閥桿205的平面部(卡合片255的平面部255a)之方式安裝,則操作用手柄204的導件243可沿著指示器209的軸向槽中之安裝用的軸向槽290d安裝。若導件243到達圓周方向槽290a則使操作用手柄204轉動到全閉或全開位置而完成混合閥201的組裝。
關於上述構成中的混合閥201,旋轉體216係與中間體215同軸且作動流體導入孔216a為可朝向圓周上360°任意的位置。藉此,即便是使用在含有閥的流體控制機器等密集地構成之積體化氣體系統的情況,亦可合理地和作動流體供給源進行配管連接。
其次,就本混合閥201的手動操作時的轉動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就上部閥桿205與下部閥桿206之卡合部而言,從圖17(c1)順時鐘轉動10°後的位置開始(閥全閉狀態)。首先,在將操作用手柄204抵抗偏置手段210而推入,且從圖17(c1)逆時鐘轉動10°(與起始狀態相差20°)的期間,上部閥桿205雖會隨著操作用手柄204轉動,但旋轉方向的力不會施加於下部閥桿206,下部閥桿206不會轉動,也不會朝上下方向移動。因為有該餘隙,導件243為與軸向槽290b、290c分離的狀態,即使在非開閉作業時因發生作業者的身體碰撞或振動而使操作用手柄204稍微轉動,下部閥桿206亦不會轉動,隔膜208與閥座221之位置關係沒有變化,不會發生作業流體不預期地流動或被截斷的情形。
其次,在成為圖17(c2)的狀態時,上部閥桿205的突出部250的豎立面250a抵接於下部閥桿206的扇形抵接部260的平面狀側面260a。此時,上部閥桿205與下部閥桿206之卡合成為以面接觸的卡合,與線接觸的情況相比,在從圖17(c2)的狀態逆時鐘轉動時,豎立面250a從平面狀側面260a承受的反力係分散於整個面而變小。因此,利用操作用手柄204進行的操作順暢,不會讓作業者感覺在轉動時有餘隙。
然後,透過從圖17(c2)的狀態逆時鐘轉動90°,下部閥桿6亦轉動90°。藉此,與和形成在中間體215的卡合圓筒部215A內面之陰螺紋部215e螺合的下部閥桿206的陽螺紋部261往上方移動了轉動90°的間距份量,使抵接部262從隔膜按壓件207分離,透過隔膜208的自我恢復力與流入路220A內的流體壓力使隔膜208成為從閥座221分離的全開狀態。
<實施形態6> 圖18顯示本發明第六實施形態的混合閥201A。該混合閥201A係所謂常開型的混合閥,其將閥帽203的另一端側(本體相反側)與中間體215的閥帽螺合的陽螺紋係與實施形態5相反,將形成於圖14所示的閥帽203的內周面之缸筒212形成在中間體215的內周面,透過推壓構件213將活塞211往從隔膜208分離的方向偏置。中間體215的推壓手段收納空間215b係與閥帽203的內部空間共同構成推壓構件213的收納空間,同時周面係構成缸筒212。
其他的構成係與實施形態5相同,省略說明。本實施形態的混合閥201A與實施形態5的混合閥201,除了閥帽203、缸筒211、中間體215及推壓手段213以外,是能以相同零件來構成。作為推壓手段213的彈簧亦可透過調整推壓手段收納空間215b的軸向長度來作成相同零件。
本發明(8)的混合閥即使是在與作動用流體供給源連接的配管之連接作業困難的狹窄空間也可容易地連接,因此可適合用作為使用於設置空間狹窄,例如積體化氣體系統的混合閥。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發明的閥可有效地防止作動用流體的不預期之停止或流出,因此可適合用作為例如使用於半導體製造裝置的積體型氣體供給裝置用的閥。
1:閥 2:閥本體 3:閥帽 4:操作用手柄 5:卡合構件 6:閥桿 7:隔膜按壓件 8:隔膜 9:指示器 20:流體流路 21:閥座 30:陽螺紋部 31:陰螺紋部 42:卡合孔部 42a:平面部 42b:平面部 50:平面部 51:平面部 61:陽螺紋部 62:抵接部 90:槽部 101:閥 102:閥本體 103:閥帽 104:操作用手柄 105:上部閥桿 106:下部閥桿 107:隔膜按壓件 108:隔膜 109:指示器 120:流體流路 121:閥座 130:陽螺紋部 131:陰螺紋部 150:突出部 150a:豎立面 160:扇形抵接部 160a:平面狀側面 161:陽螺紋部 162:抵接部 190:槽部 201:閥 202:閥本體 203:閥帽 204:操作用手柄 205:上部閥桿 206:下部閥桿 207:隔膜按壓件 208:隔膜 211:活塞 212:缸筒 213:推壓構件 214:推壓體 215:中間體 215A:卡合圓筒部 215a:中央貫通孔 216:旋轉體 216a:作動流體導入孔 220:流體流路 221:閥座 230:陰螺紋部 261:陽螺紋部 262:抵接部
圖1係顯示本發明的閥之一部分切口的前剖視圖。 圖2係顯示同一閥的操作用手柄,(a)為俯視圖,(b)為(a)的X-X剖視圖。 圖3係顯示同一閥的零件,(a)為操作用手柄的立體圖,(b)為固定於閥帽的指示器的立體圖,(c)為卡合構件的立體圖,(d)為卡合構件之其他的例子的立體圖。 圖4係顯示同一閥的操作用手柄之其他的例子,(a)為俯視圖,(b)為(a)的Y-Y剖視圖。 圖5(a1)至(a3)係顯示圖3(c)的卡合構件與圖2的操作用手柄之卡合狀態,(b1)至(b3)係顯示圖3(d)的卡合構件與圖4的操作用手柄之卡合狀態,分別為(a1)(b1)係顯示在操作用手柄轉動前卡合構件的平面部與操作用手柄的平面部抵接的狀態,(a2)(b2)係顯示開始操作用手柄的轉動且轉動10°後的狀態,(a3)(b3)係顯示再轉動90°後的狀態之圖1的Z-Z剖視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的閥之其他的例子的一部分切口的前剖視圖。 圖7係顯示本第二實施形態的閥之其他的例子的一部分切口的前剖視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的閥之一部分切口的前剖視圖。 圖9係顯示同一閥的操作用手柄,(a)為俯視圖,(b)為(a)的X-X剖視圖。 圖10係顯示同一閥的零件,(a)為操作用手柄的立體圖,(b)為固定於閥帽的指示器的立體圖,(c)為手柄卡合構件的立體圖。 圖11係顯示同一閥的閥桿的卡合部,(a1)係顯示卡合前的狀態之一部分切口的立體圖,(a2)係顯示卡合狀態之一部分切口的立體圖,(b)係顯示其他的實施例的卡合前的狀態之一部分切口的立體圖,(c1)係顯示上部閥桿(操作用手柄)轉動前的狀態,(c2)係顯示開始轉動,突出部的豎立面與扇形抵接部的平面狀側面已抵接的狀態,(c3)係顯示再轉動90°後的狀態之卡合部的俯視圖。 圖12係顯示本發明的閥之其他的例子的一部分切口的前剖視圖。 圖13係顯示本第二發明的閥之其他的例子的一部分切口的前剖視圖。 圖14係顯示本發明的混合閥之一部分切口的前剖視圖。 圖15係顯示同一閥的操作用手柄,(a)為俯視圖,(b)為(a)的X-X剖視圖。 圖16係顯示同一閥的零件,(a)為操作用手柄的立體圖,(b)為固定於閥帽的指示器的立體圖,(c)為手柄卡合構件的立體圖。 圖17係顯示同一閥的閥桿的卡合部,(a1)係顯示卡合前的狀態之一部分切口的立體圖,(a2)係顯示卡合狀態之一部分切口的立體圖,(b)係顯示其他的實施例的卡合前的狀態之一部分切口的立體圖,(c1)係顯示上部閥桿(操作用手柄)轉動前的狀態,(c2)係顯示開始轉動,突出部的豎立面與扇形抵接部的平面狀側面已抵接的狀態,(c3)係顯示再轉動90°後的狀態之卡合部的俯視圖。 圖18係顯示本發明的混合閥之其他的實施形態之一部分切口的前剖視圖。 圖19係顯示習知的閥,(a)係顯示手柄構件安裝前的立體圖,(b)係顯示安裝手柄構件後的狀態之立體圖。 圖20係顯示該習知的閥,(a)係顯示手柄構件安裝前的狀態,(b)係顯示外殼的引導突起卡合於手柄構件的引導槽之狀態,(c)係顯示引導突起到達引導槽的小徑部之狀態,(d)係顯示引導突起通過小徑部且到達手動旋轉用引導部之狀態,(e)係顯示引導突起到達鎖定位置移動用引導部的狀態之圖。 圖21係說明其他的習知閥的上部閥桿與下部閥桿的卡合部之餘隙的概略圖。
4:操作用手柄
5:卡合構件
42:卡合孔部
42a:平面部
42b:平面部
50:平面部
51:平面部

Claims (9)

  1. 一種閥, 具備: 閥本體,其在內部形成有流體流路及配備於該流體流路的閥座; 隔膜,其與前述閥座的座面抵接分離; 中空的閥帽,其將該隔膜的周緣固定於前述閥本體; 隔膜按壓件,其抵接於前述隔膜,往閥座側推壓;及 閥桿,其一端部於外周面形成與形成在前述閥帽的內周面的陰螺紋部螺合的陽螺紋部,另一端部從前述閥帽突出,與形成在操作用手柄的內面中央部之卡合孔部卡合,其中 前述閥桿的另一端部前端與前述卡合孔部係形成對應的圓周面部及與該圓周面部相連的平面部, 透過前述閥桿的另一端部前端及前述卡合孔部的平面部其中任一者係由具有既定角度的兩個平面構成,在前述操作用手柄朝一方向轉動之後往其他方向轉動時,產生既定的餘隙。
  2. 如請求項1之閥,其中 在前述閥桿的另一端部前端,安裝有與前述卡合孔部卡合之筒狀的卡合構件。
  3. 如請求項1或2之閥,其中 前述操作用手柄係具備操作部與覆蓋前述閥帽的筒狀部, 在該筒狀部的內周面形成有突起狀的導件,該導件卡合於被固定在前述閥帽的圓筒狀的指示器的槽部, 前述操作用手柄係透過偏置手段常時朝解除前述操作用手柄與前述閥桿之卡合的方向偏置, 前述槽部係形成有圓周方向槽、及在閥全閉或全開狀態時使前述導件軸向移動的軸向槽。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閥,其中 在前述隔膜按壓件與前述閥桿之間,配備有透過作動用流體而在軸向移動之活塞與缸筒。
  5. 一種閥, 具備: 閥本體,其在內部形成流體流路及配備於該流體流路的閥座; 隔膜,其與前述閥座的座面抵接分離; 中空的閥帽,其將該隔膜的周緣固定於前述閥本體; 隔膜按壓件,其抵接於前述隔膜,往閥座側推壓;及 下部閥桿,其於外周面形成與形成在前述閥帽的內周面的陰螺紋部螺合的陽螺紋部, 上部閥桿,其一端部卡合於前述下部閥桿,另一端部從前述閥帽突出而和操作用手柄卡合,其中 前述上部閥桿與下部閥桿之卡合部為,在任一者的端面形成成對的扇形抵接部,在另一者的端面形成突出部,該突出部具有:弧長比前述扇形抵接部的圓弧弧長還長的大致扇形之成對的欠缺部;及與前述扇形抵接部的平面狀側面面接觸之豎立面。
  6. 如請求項5之閥,其中 前述操作用手柄係具備操作部與覆蓋前述閥帽的筒狀部, 在該筒狀部的內周面形成有突起狀的導件,其卡合於被固定在前述閥帽的圓筒狀的指示器的槽部, 操作用手柄係透過偏置手段常時朝解除操作用手柄與上部閥桿之卡合的方向偏置, 前述槽部係形成圓周方向槽、及在閥全閉或全開狀態時使前述導件沿著軸向移動的軸向槽。
  7. 如請求項5或6之閥,其中 在前述隔膜按壓件與下部閥桿之間,配備有透過作動用流體而在軸向移動之活塞與缸筒。
  8. 一種混合閥, 具備: 閥本體,其在內部形成流體流路及配備於該流體流路的閥座; 隔膜,其與前述閥座的座面抵接分離; 中空的閥帽,其將該隔膜的周緣固定於前述閥本體; 隔膜按壓件,其抵接於前述隔膜,往閥座側推壓;及 活塞及閥桿,該活塞係透過作動流體或推壓手段使該隔膜按壓件在軸向移動,該閥桿係以手動操作使該活塞在軸向移動,該混合閥為如下所構成: 活塞,其由與缸筒的內周面滑接的活塞本體、和從該活塞本體朝軸向兩側延伸設置的推壓軸、及作動流體導入軸所構成; 階梯式圓筒狀的中間體,其固定於前述閥帽,形成閥帽相反側比閥帽固定側還小徑的卡合圓筒部,及 旋轉體,其在嵌裝於前述卡合圓筒部的周面形成有導入作動流體的作動流體導入孔, 前述中間體係於內部形成供前述作動流體導入軸嵌裝的中央貫通孔,並形成有將前述作動流體導入軸的內部流路與前述作動流體導入孔連接之連絡孔。
  9. 如請求項8之混合閥,其中 前述閥桿係由下部閥桿及上部閥桿構成,該下部閥桿係於外周面形成與形成在前述手動操作空間的內周面的陰螺紋部螺合的陽螺紋部,一端將前述活塞往隔膜側推壓,該上部閥桿係一端部卡合於形成在前述下部閥桿的另一端之卡合端部,另一端部從前述手動操作空間突出並與操作用手柄卡合, 前述操作用手柄係具備操作部與覆蓋前述卡合圓筒部的前端之筒狀部,在該筒狀部的內周面形成有突起狀的導件,該導件卡合於被固定在前述卡合圓筒部的圓筒狀的指示器的槽部, 前述操作用手柄係透過偏置手段常時朝解除操作用手柄與上部閥桿之卡合的方向偏置, 前述槽部係形成圓周方向槽、及在閥全閉或全開狀態時使前述導件軸向移動的軸向槽。
TW111119634A 2021-05-27 2022-05-26 TW2023141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8908 2021-05-27
JP2021-088908 2021-05-27
JP2021136007 2021-08-24
JP2021-136007 2021-08-24
JP2022-008118 2022-01-21
JP2022008118 2022-01-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4150A true TW202314150A (zh) 2023-04-01

Family

ID=84228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9634A TW202314150A (zh) 2021-05-27 2022-05-26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29940A1 (zh)
JP (2) JP7503346B2 (zh)
KR (1) KR20240000587A (zh)
IL (1) IL308830A (zh)
TW (1) TW202314150A (zh)
WO (1) WO202225004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8A (ja) * 1990-04-13 1992-01-06 Noritz Corp ボール弁の駆動制御方法およびボール弁の駆動制御装置
JP4304371B2 (ja) 2003-06-25 2009-07-29 株式会社フジキン 流体制御器
JP4332041B2 (ja) 2004-01-27 2009-09-16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複合弁
JP2007046629A (ja) 2005-08-05 2007-02-22 Ckd Corp 流体制御弁
KR100786037B1 (ko) * 2007-06-08 2007-12-17 주식회사 비엠티 마스터키에 의해서 개폐되는 밸브
JP4971405B2 (ja) * 2009-09-29 2012-07-11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複合弁
US11073215B2 (en) 2017-07-31 2021-07-27 Fujikin Incorporated Gas supply system
KR20200112206A (ko) 2019-03-21 2020-10-05 진연주 케이스 스터디 문제 로직 맵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91675A (ja) 2024-07-05
IL308830A (en) 2024-01-01
KR20240000587A (ko) 2024-01-02
JP7503346B2 (ja) 2024-06-20
JPWO2022250046A1 (zh) 2022-12-01
US20240229940A1 (en) 2024-07-11
WO2022250046A1 (ja)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43923B1 (ko) 볼 밸브 커플링 장치
EP2425172B1 (en) Interlock system for valve coupling
US10436335B2 (en) Valves with multi-directional ball check
KR101903172B1 (ko) 밸브
WO2017061259A1 (ja) バルブ
JP2694426B2 (ja) 開閉弁付きプラグイン接続型管継手装置
US11536379B2 (en) Ball valve and valve operating method
TWI596292B (zh) Locking device and valve device
TWI770198B (zh) 單觸式鎖閥及原料容器
TW202314150A (zh)
JP2008032202A (ja) ガス供給用接続具
RU2336451C1 (ru) Запорно-регул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KR20220045986A (ko) 반경 방향으로 연장되는 작동 핸들을 갖는 가스 실린더 밸브
US20240318741A1 (en) Safety valve
JP6875109B2 (ja) 管継手
CN114562572A (zh) Y型阀
JP6066722B2 (ja) 仕切弁
JP2007182919A (ja) 管継手
CN113566014A (zh) 燃气磁性锁闭球阀
JPH032066Y2 (zh)
JP2008008324A (ja) ボールバル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