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7772A - 二次電池管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二次電池管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7772A
TW202307772A TW111122437A TW111122437A TW202307772A TW 202307772 A TW202307772 A TW 202307772A TW 111122437 A TW111122437 A TW 111122437A TW 111122437 A TW111122437 A TW 111122437A TW 202307772 A TW202307772 A TW 2023077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securities
user
mentioned
batte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2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村昭彦
近藤克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上達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Tesnology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上達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Tesnology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上達膜化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7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777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6Asset management; Financial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4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lling systems
    • G06Q20/145Payments according to the detected use or quant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60L53/665Methods related to measuring, billing or pay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8Off-site monitoring or control, e.g. remot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battery ageing, e.g. to the number of charging cycles or the state of health [So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83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45Rental transactions; Leasing trans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4Energy storage unit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二次電池管理系統將二次電池與1個以上之證券建立對應關係,將證券與投資者建立對應關係,將二次電池與用戶建立對應關係,自成為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獲取二次電池之使用費。對購買二次電池之證券之投資者匯寄基於二次電池之使用費之分紅。二次電池管理系統於二次電池之租用人自第1用戶變更為第2用戶時,自第2用戶獲取二次電池之使用費。

Description

二次電池管理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管理二次電池之流通之技術。
二次電池之市場繼續穩步擴大。電動汽車(EV:Electric Vehicle)、移動終端、電動助力自行車、不斷電供應系統裝置等利用二次電池之製品範圍很廣。二次電池之特徵在於藉由重複進行充放電而可長期使用。
二次電池之開發競爭愈發激烈,認為今後二次電池之劣化將得到抑制,換言之,二次電池之使用壽命將進一步延長。又,據說二次電池於用作材料之資源之挖掘、製造、回收利用等過程中之二氧化碳排出量較多。因此就環境保護之觀點而言,亦期望二次電池之長壽命化。
隨著二次電池之長壽命化,考慮二次電池流通之正規化。亦考慮例如於公共交通機構之商用EV上初次利用二次電池,於二次電池之SOH(State of Health)下降某種程度時,其他用戶將該二次電池作為家庭用蓄電池進行二次利用。於二次電池原本之能量密度較高之情形時,即便其SOH稍微降低,亦可足夠作為家庭用蓄電池使用。藉由二次電池長壽命化,不僅可實現二次電池之初次利用,亦可實現二次利用、三次利用(參照專利文獻1、2)。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9/131824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20-12630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另一方面,認為二次電池之流通中存在一些障礙。首先,對於最初引入二次電池之用戶而言,二次電池之購入負擔(初始成本)較大。例如,即便為長遠來看高經濟效益之高性能二次電池,於初始成本較大之情形時,用戶亦可能會猶豫購買。尤其是於初次用戶考慮將二次電池賣給二次用戶而不是一直使用到其壽命結束時,除非轉賣價格前景明朗,否則很難負擔初始成本。
又,對於想自初次用戶購買二手二次電池之二次用戶而言,難以判斷以何種價格購買二次電池合適,或者應購買哪一初次用戶之哪個二次電池,該判斷之困難性亦為妨礙二次電池流通之主要因素。
本發明係基於上述課題認知而完成之發明,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促進二次電池之流通之技術。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某一態樣中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具備:證券管理部,其將二次電池與1個以上之證券建立對應關係;投資者管理部,其將證券與購買證券之投資者建立對應關係;用戶管理部,其將二次電池與成為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建立對應關係;徵收部,其自成為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徵收上述二次電池之使用費;分配部,其指示對於購買二次電池之證券之投資者,基於上述證券之分紅之匯款;及發送部,其將投資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 證券管理部將證券與投資資訊建立對應關係而進行管理,於二次電池之設置位置自第1設置位置變更為第2設置位置時,於與二次電池建立對應關係之證券之投資資訊中,將二次電池之設置位置自第1設置位置登記變更為第2設置位置,發送部將登記變更後之投資資訊發送至上述外部終端。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具備:證券管理部,其將二次電池與1個以上之證券建立對應關係;投資者管理部,其將證券與購買證券之投資者建立對應關係;用戶管理部,其將二次電池與成為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建立對應關係;徵收部,其自成為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徵收二次電池之使用費;及分配部,其指示對於購買二次電池之證券之投資者,基於證券之分紅之匯款。 分配部於持有二次電池之證券之第1投資者將證券轉讓給第2投資者時,將二次電池之分紅之匯款對象自第1投資者變更為第2投資者。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具備:證券管理部,其將二次電池與1個以上之證券建立對應關係;投資者管理部,其將證券與購買證券之投資者建立對應關係;用戶管理部,其將二次電池與成為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建立對應關係;徵收部,其自成為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徵收二次電池之使用費;及分配部,其指示對於購買二次電池之證券之投資者,基於證券之分紅之匯款。 徵收部於二次電池之租用人自第1用戶變更為第2用戶時,將二次電池之使用費之徵收對象自第1用戶變更為第2用戶。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具備:徵收部,其自成為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徵收二次電池之使用費;及分配部,其對購買與二次電池建立對應關係之證券之投資者匯寄基於證券之分紅。 分配部於持有二次電池之證券之第1投資者將證券轉讓給第2投資者時,將二次電池之分紅之匯款對象自第1投資者變更為第2投資者。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易於促進二次電池之流通。
作為二次電池之所有者之管理公司自製造商購買二次電池。二次電池出租給用戶。用戶支付二次電池之使用費。二次電池成為產生使用費這一持續收入之資產。
管理公司將二次電池與1個以上之證券建立對應關係。證券出售給普通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購買證券之投資者基於用戶所支付之二次電池之使用費獲得分紅(股利收入)。
二次電池之引入費用透過證券化(Securitization)而由大量投資者分散而廣泛地承擔。二次電池之使用費透過證券化分配給大量投資者。
二次電池不僅可初次利用,亦可二次利用、三次利用。例如,假設用戶A1使用二次電池B1,二次電池B1劣化20(%),將該二次電池B1之租用人變更為用戶A2。以後將由用戶A2支付使用費。
而後用戶A2使用二次電池B1,二次電池B1進一步劣化40(%),將該二次電池B1之租用人變更為用戶A3。以後將由用戶A3支付使用費。投資者可基於用戶A1、A2、A3等當時之用戶之使用費持續獲得分紅。
認為與汽油車相比,EV之零件件數較少,車輛價格會大幅下降。若車輛價格降低,則二次電池價格占車輛價格之比率(二次電池/整個車輛之價格比)變高。若為租用二次電池並支付使用費之方式而不是購買二次電池,用戶將更容易利用EV。
圖1係表示二次電池之用戶與投資者之關係之示意圖。 如上述所示,假設二次電池用於複數個用戶,例如初次用戶、二次用戶。二次電池之使用履歷由下述DI引擎管理。或者可使用區塊鏈等分布式賬本管理使用履歷。於二次電池搭載有用於電池管理之電腦(以下,稱為「DI引擎」)。DI引擎登記並保持用戶ID、放電日期時間、充電日期時間、劣化度(SOH:State of Heath)、SOC(State Of Charge)、放電電壓、氣溫等各種資料。藉由確認該等資料,可追蹤二次電池之使用履歷。
假設二次電池之購買價格為M(日元)。使二次電池與n張證券建立對應關係。例如,假設證券之出售價格為D(日元),n張證券售罄。此時,作為二次電池之所有者之管理公司可調度D×n(日元)之資金。若D×n>M,則管理公司購買二次電池後,可藉由進行證券化獲得收益。
管理公司針對每個二次電池,將用戶與投資者建立對應關係而登記。如此,用戶、管理公司及投資者經由二次電池聯繫在一起。
用戶支付二次電池之使用費。具體而言,二次電池之劣化度每上升1(%),即SOH每降低1(%),支付F(日元)。又,每充電1次支付G(日元)作為使用費。設定F>G。充電次數及劣化度由DI引擎定期測量,記錄於DI引擎或區塊鏈之使用履歷中。
使用費分配給購買證券之投資者。該機制與將不動產之借貸人所支付之使用費分配給將不動產證券化之REIT(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之投資者的機制有相似之處。投資者可以與購買REIT相同之方式,購買二次電池之證券(以下,亦稱為「電池證券」)。
圖2係二次電池管理系統200之概念圖。 二次電池管理系統200包含用戶、管理公司、證券公司、投資者及證券交易所。管理公司持有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管理公司自製造商購買二次電池,委託證券公司將二次電池證券化。電池證券透過證券交易所賣給投資者。投資者購買二次電池之證券。
管理公司可將二次電池之購買費用立刻轉嫁給投資者。管理公司不限於用自有資金,亦可用來自銀行之貸款購買二次電池。
以商用EV作為二次電池的初次利用。證券之價值根據二次電池用於何處、或為誰所用而發生變化。證券公司根據二次電池之使用狀況決定證券之出售價格。該方式與新上市股票之定價有相似之處。若為熱門電池證券,則出售價格會變高,若為冷門電池證券,除非降低出售價格否則無法賣完。
於商用EV之情形時,初次利用二次電池直至SOH成為80(%)(劣化度為20(%))。若設定每劣化度1(%)的使用費為F1(日元),則支付F1×20(日元)作為基於劣化度之一次使用費。若設定每充電量1(kW)使用費為H1(日元),則基於充電之使用費合計為H1×m1(日元)。m1為充電量。
於初次用戶珍惜地使用二次電池之情形時,於劣化20(%)前可長期使用,因此總充電量變多。換言之,基於充電之一次使用費H1×m1變大。初次用戶可長期使用二次電池而不降低二次電池之價值,而投資者可長期獲得分紅。於假設由此種優質用戶使用二次電池之情形時,電池證券之價格變高。
於初次用戶未珍惜地使用二次電池之情形時,於劣化20(%)前僅可於短時間內使用,因此基於充電之一次使用費H1×m1變小。初次用戶降低二次電池之價值,僅可短時間使用二次電池,投資者亦僅可於短時間獲得分紅。於假設由此種初次用戶使用之情形時,電池證券之價格變低。
於長壽命之二次電池之情形時,即便於20(%)之劣化後亦可足夠作為家庭用蓄電池使用。初次用戶將使用過之二次電池轉讓給二次用戶。二次電池之租用人由初次用戶變更為二次用戶。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登記變更二次電池之租用人。
另外,投資者可於證券市場自由買賣電池證券。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於每次電池證券之買賣成立時進行電池證券之所有者(投資者)之名義之更換。於二次電池由初次用戶轉讓給二次用戶時,投資者可暫時於證券市場賣出電池證券,亦可繼續持有。
初次用戶可將二次電池直接轉讓給二次用戶。於轉讓時,於區塊鏈中變更用戶ID。又,二次電池之DI引擎將用戶發生變更的事件通知給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二次用戶可對初次用戶提出二次電池之轉讓,初次用戶亦可對二次用戶提出二次電池之轉讓。或者,管理公司可設定二次電池之租用人、出租期限、出租條件。
於家庭用蓄電池之情形時,假設二次利用二次電池直至SOH自80(%)成為40(%)(劣化度自20(%)成為60(%))。若設定每劣化度1(%)的使用費為F2(日元),則支付基於劣化度之一次使用費合計為F2×40(日元)之使用費。若設定每充電1次的使用費為G2(日元),則基於充電之一次使用費合計為G2×n2(日元)。n2為充電次數。
可為F2<F1、G2<G1。於該情形時,與初次利用時相比,二次利用時之電池證券每單位期間之分紅易於變低。另一方面,由於二次電池之使用期間(劣化度40(%)程度之變化期間)變長,因此自電池證券接受分紅之期間變長。
與初次用戶同樣地,於二次用戶珍惜且活躍地使用二次電池之情形時,電池證券之價值變高。又,電池證券之價值亦根據二次電池之使用環境變化。例如,設置於陽光直射處之二次電池容易劣化。用戶即便僅保護二次電池免受陽光直射亦可延長使用期間,因此有利。
自初次利用變化為二次利用時,電池證券之價值亦發生變化。二次利用時二次電池變為二手品,因此電池證券之價值較初次利用開始時低。另一方面,亦可自二次利用之二次電池繼續獲得分紅。於電池證券之價值大幅度降低時,購買電池證券亦可能會獲得資本利得。如此,電池證券不僅如債券那樣帶來穩定之股利收入,亦兼具以資本利得為目標之投資樂趣。
若假設使用至三次利用、四次利用,則電池證券之價值逐漸下降。另一方面,於原本之能量密度較大之情形時,即便為劣化度加重之二次電池亦可長期使用,因此最終電池證券之當前價值亦有可能高於預期。藉由使電池證券具有此種投機性,有望吸引投機者進入市場,刺激電池證券交易。又,由於二次電池之使用速度易於預測,因此認為亦容易熟悉利用DCF(Discounted Cash Flow)法進行當前價值計算。
以下,自用戶、管理公司、投資者及社會各者之角度總結藉由二次電池之證券化而獲得之好處。
1.用戶 即便為高額、高性能之二次電池,用戶亦無需購買或貸款,藉由支付使用費便可使用。由於用戶可藉由DI引擎或區塊鏈確認二次電池之使用履歷(經歷),因此即便為二手二次電池亦容易安心引入。
用戶可藉由珍惜地使用租來之二次電池而長期使用二次電池,因此可抑制每單位期間之費用負擔。
2.管理公司 對管理公司而言,二次電池為「生錢之能量盒」。管理公司購買二次電池,藉由進行證券化可將二次電池資產化。管理公司可徵收使用費之一部分作為營運費。管理公司為了提高電池證券之價格而想要將二次電池租給優質用戶。因此,管理公司亦考量為優質用戶提供降低使用費等激勵措施。作為管理公司,亦需要與其他管理公司進行出租競爭,因此亦可期待鼓勵管理公司設法確保優質用戶之效果。
又,管理公司認為越是壽命長且滿足各種用戶需求之通用性高之二次電池,越可提高電池證券之價格。因此,認為會促進購買優質製造商之二次電池,亦有助於健康之開發競爭。由於藉由DI引擎或區塊鏈管理二次電池之用戶,因此即便二次電池於用戶間流通,管理公司亦隨時能掌握應向誰收取使用費。管理公司可根據二次電池之用戶靈活變更使用費。
3.投資者 投資者可藉由購買電池證券獲得股利收入。由於每天必會用電,因此股利收入容易穩定。又,電池證券之交易價格會根據二次電池之使用狀況或與其相關之投機而變動,因此亦可享受投資樂趣。
投資者可購買複數種電池證券。例如,亦可藉由組合期望穩定之股利收入之電池證券及期望資本利得之電池證券而組成投資組合。
電池證券可根據風險或利率分為幾期。認為藉由將電池證券分為幾期,機構投資者亦容易安心投資電池證券。
一般而言,機構投資者通常對複數種金融商品進行分散投資以管理風險。但是,已知於金融商品A之價格變動與金融商品B之價格變動產生某種程度之相關性之情形時,會導致對金融商品A及金融商品B進行分散投資之效果削減。由於電池證券係與股票、債券、不動產完全不同之新型資產,故藉由納入分散投資之投資組合中易於發揮分散效果。因此,使大型投資者更容易考慮將其納入投資組合之一部分。
4.社會 透過投資行動,愛護使用二次電池之用戶受到市場高度評價。市場將鼓勵適當使用優質二次電池。
若將1台EV所搭載之二次電池之容量設為50(kWH),則即使僅100萬台EV仍會產生50(GWH)之巨大電力市場。承載此種巨大電力之大量二次電池於廢棄或回收利用時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儘可能用盡長壽命之二次電池」在今後尤為重要。認為藉由用二次電池管理系統200使二次電池根據各種用戶需求流通,可大幅度降低環境負荷。
管理公司可對不良用戶設定較高之使用費,對優質用戶設定較低之使用費。不良用戶之較高使用費之一部分可用作優質用戶之使用費之補償。或者,政府可自二次電池之使用費之一部分徵收稅款,由此對優質用戶支付獎金。
除二次電池以外亦可應用二次電池管理系統200之證券化方法。例如,可將EV本身證券化並出租,亦可將構成EV之零件例如馬達證券化並出租給用戶。
並非必須藉由區塊鏈管理二次電池之使用履歷。附屬於二次電池之DI引擎記錄使用履歷,而於DI鏈彼此進行資訊交換亦可。
DI引擎可對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定期報告使用履歷。於該情形時,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可集中管理複數個二次電池之使用履歷。
於DI引擎與DI引擎通訊時,或者於DI引擎與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通訊時可產生通訊費。由用戶向管理公司支付通訊費,通訊費之全部或一部分可作為分紅支付給投資者。或者,亦可由管理公司對用戶支付通訊費(資訊費)。
於採用由二次電池之用戶經由管理公司向投資者支付通訊費(分紅)之方式之情形時,即便為幾乎未使用之二次電池亦會定期產生通訊費,因此投資者可進一步穩定地獲得股利收入。
管理公司購買二次電池,投資者承擔二次電池之購買費。此時之電池證券可為具有作為管理公司對投資者之債務(借據)之性質之金融商品。於該情形時,電池證券之分紅具有作為包含管理公司之利息之還款的含義。
DI引擎亦可掌握對二次電池充電時之電源。例如,DI引擎可掌握以多少比率使用核能發電、火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複數種發電源中之哪一發電源對二次電池進行充電,並將其作為使用履歷記錄。
DI引擎可記錄二次電池之使用條件作為使用履歷,例如由誰使用(用戶類別)、或所用為何(用途類別)。於使用太陽能發電等脫碳型電能時,可對電池證券賦予「脫碳」之屬性(以下稱為「環保型電池證券」)。想要支持脫碳社會之投資者可積極投資環保型電池證券。又,政府亦可對環保型電池證券實行稅收優惠以促進脫碳。認為藉由稅收優惠可提高環保型電池證券之價值。
商用EV由於隨時運行,因此持續使用二次電池。因此,可自商用EV所使用之二次電池期待持續之使用費收入。另一方面,市區之個人用EV通常僅於週末使用,亦有可能無法自其二次電池期待穩定之使用費收入。又,反覆的突然加速、突然減速容易導致二次電池劣化。如此,電池證券之價值亦根據二次電池之用戶發生變化。投資者於購買電池證券時,可參照與二次電池之用戶相關之資訊進行投資判斷。管理公司藉由參照與二次電池之用戶相關之資訊,對於如上所述無法期待穩定之使用費收入之用戶或採用容易導致劣化之使用方法之不良用戶,可藉由將使用費之金額設定得較高而控制電池證券之價值。
管理裝置可出售自二次電池之DI引擎收集之使用履歷之統計資訊。例如,若將統計資訊之一部分出售給投資者,則投資者可將統計資訊活用於投資判斷。或者,若將統計資訊之一部分出售給開發二次電池之企業,則企業可獲得對二次電池之規劃、開發有用之指導方針。
電池證券包含二次電池主體之價值、及二次電池中使用之電池之價值。二次電池主體之價值亦包含將二次電池回收利用時之價值。例如,包含大量稀有金屬之二次電池之價值較高。又,認為設計為易於回收利用之二次電池於回收利用時亦有較高之剩餘價值。認為此種二次電池之規格對於投資判斷而言亦為重要資訊。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中之二次電池管理系統200之功能及構成詳細地進行說明。
圖3係二次電池管理系統200之硬體構成圖。 於二次電池管理系統200中,管理公司102所營運之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二次電池管理裝置)、結算系統104、用戶所具有之電子機器106及用戶終端108、投資者所具有之投資終端110、證券公司112及物流公司114經由網際網路116相互連接。管理公司102與二次電池製造商118由專用線路連接。證券公司112與證券交易所120由專用線路連接。
二次電池製造商118製造二次電池122。管理公司102自二次電池製造商118購買二次電池122。管理公司102向二次電池122訂購二次電池122之製造,二次電池製造商118按訂購數量製造二次電池122而交付給管理公司102。因此,二次電池製造商118自二次電池122之庫存風險中解放。
管理公司102將自二次電池製造商118購買之二次電池122租給各種用戶。於二次電池122搭載有上述DI引擎。DI引擎由具有通訊功能之IC(Integrated Circuit)晶片及輕量之軟體構成。用戶所持有之電子機器106由租來之二次電池122驅動。作為電子機器106,假設有EV、ESS(Energy Storage System)、家電製品、船舶、筆記型電腦、行動電源等。電子機器106只要是由二次電池122驅動之裝置即可。管理公司102委託證券公司112為購買之二次電池122發行電池證券(將於下文敘述)。
結算系統104係金融機構所營運之系統,執行用戶、管理公司102、投資者之間之結算。
用戶終端108係由用戶使用之通訊終端。用戶終端108可為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等任意通訊終端,假設本實施形態中之用戶終端108為智慧型手機而進行說明。用戶自用戶終端108向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請求二次電池122之出租及歸還。用戶預先向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進行用戶登記。於進行用戶登記時,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為用戶賦予用戶ID(以下記載為「PID」)。
投資終端110係由投資者使用之通訊終端。投資終端110亦可為任意之通訊終端,假設本實施形態中之投資終端110為筆記型電腦而進行說明。投資者自投資終端110向證券公司112發出電池證券之買入訂單及賣出訂單。投資者由投資者ID(以下記載為「IID」)識別。
證券公司112基於來自管理公司102之委託向證券交易所120發行電池證券。又,根據來自投資者之訂單進行電池證券之買賣。證券交易所120可為通常之金融商品交易所,亦可為自營交易系統(PTS:Proprietary Trading System)。物流公司114按照來自管理公司102之指示將二次電池122配送給用戶。
圖4係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硬體構成圖。 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內置作為儲存電腦程式之非揮發性記憶體之儲存器312、展開程式及資料之揮發性的記憶體304、暫存器、運算器、命令解碼器等,包含自記憶體304讀取程式並執行之處理器300(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處理器300與相對高速之第1匯流排302連接。於第1匯流排302除連接有記憶體304以外,還連接有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除此以外,於第1匯流排302亦可連接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等其他設備。
第1匯流排302經由電橋308與相對低速之第2匯流排310連接。於第2匯流排310除連接有儲存器312以外,還連接有監視器或麥克風等輸出設備316。又,於第2匯流排310可連接有滑鼠或鍵盤等輸入設備314、印表機等周邊設備318。 另外,關於用戶終端108及投資終端110之硬體構成,基本上亦相同。
圖5係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投資終端110及用戶終端108之功能方塊圖。 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投資終端110及用戶終端108之各構成要素藉由包含CPU及各種共處理器(co-processor)等運算器、記憶體或儲存器等記憶裝置、將該等連結之有線或無線通訊線的硬體、及儲存於記憶裝置並對運算器供給處理命令的軟體實現。電腦程式可由設備驅動器、操作系統、位於該等之上位層之各種應用程式、及對該等程式提供共通功能之程式庫構成。 以下所說明之各區塊表示功能單元之區塊而非硬體單元之構成。
(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 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包含通訊部130、資料處理部132及資料儲存部134。 通訊部130負責與投資終端110等外部裝置之通訊處理。資料儲存部134儲存各種資訊。資料處理部132基於由通訊部130獲取之資料及儲存於資料儲存部134之資料執行各種處理。資料處理部132亦作為通訊部130及資料儲存部134之介面發揮功能。
通訊部130包含發送部136及接收部138。 發送部136向外部裝置發送各種資料。接收部138自外部裝置接收各種資料。
接收部138包含性能資訊獲取部140。 性能資訊獲取部140自搭載於二次電池122之DI引擎獲取二次電池122之「性能資訊」。性能資訊係表示二次電池122之性能或使用狀態之資訊,例如標稱電壓、內阻值、容量、充電次數、充電率、溫度、二次電池122之類別等。
資料處理部132包含證券管理部142、投資者管理部144、用戶管理部146、徵收部148、分配部150、劣化測定部152及費用設定部154。 證券管理部142管理電池證券。投資者管理部144管理關於投資者之資訊。用戶管理部146管理關於用戶之資訊。徵收部148自用戶徵收二次電池122之使用費。於本實施形態中,用戶對二次電池122充電時產生使用費。分配部150對投資者支付分紅。又,使用費之一部分成為管理公司102之營運費。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費之5(%)為營運費,剩餘之95(%)為分紅。
劣化測定部152基於性能資訊計算二次電池122之「劣化度」。於本實施形態中,定義劣化度(%)=100×(初始容量-測量容量)/初始容量。測量容量係測量時點之二次電池之放電容量。二次電池122之劣化進程由SOH指標化。SOH表示容量維持率,但有時亦基於內阻值之維持率定義。劣化度意指「100-SOH(%)」。
費用設定部154設定用戶對二次電池122充電時應徵收之使用費。
(投資終端110) 投資終端110包含用戶介面處理部160、通訊部162、資料處理部164及資料儲存部166。 用戶介面處理部160經由鍵盤、滑鼠、搖桿、觸控面板等輸入設備接受來自投資者之操作,除此以外還負責圖像顯示或聲音輸出等與用戶介面相關之處理。通訊部162負責與證券公司112等之通訊處理。資料儲存部166儲存各種資料。資料處理部164基於來自用戶介面處理部160之輸入、通訊部162之接收資料及儲存於資料儲存部166之資料而執行各種處理。資料處理部164亦作為通訊部162、用戶介面處理部160及資料儲存部166之介面發揮功能。
用戶介面處理部160包含輸入部168及輸出部170。 輸入部168接受來自投資者之各種輸入。輸出部170對投資者輸出各種資訊。
(用戶終端108) 用戶終端108包含用戶介面處理部180、通訊部182、資料處理部184及資料儲存部186。 用戶介面處理部180亦經由輸入設備接受來自用戶之操作,除此以外亦負責圖像顯示或聲音輸出等與用戶介面相關之處理。通訊部182負責與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等之通訊處理。資料儲存部186儲存各種資料。資料處理部184基於來自用戶介面處理部180之輸入、通訊部182之接收資料及儲存於資料儲存部186之資料而執行各種處理。資料處理部184亦作為通訊部182、用戶介面處理部180及資料儲存部186之介面發揮功能。
用戶介面處理部180包含輸入部188及輸出部190。 輸入部188接受來自用戶之各種輸入。輸出部190對用戶輸出各種資訊。
圖6係二次電池資訊210之資料結構圖。 二次電池資訊210儲存於DI引擎之內置記憶體。二次電池122由電池ID(以下記載為「BID」)識別。電子機器106由機器ID(以下記載為「MID」)識別。BID=B01之二次電池122(以下,記載為「二次電池122(B01)」)搭載於電子機器106(M01)。機器ID表示二次電池之設置位置。
二次電池122之「設置位置」可為表示搭載有二次電池122之電子機器106之種類之資訊,換言之,可為表示二次電池122之用途之資訊。例如,假設二次電池122於EV中被初次利用,其後於ESS中被二次利用。於該情形時,可將EV、ESS等電子機器106之種類,換言之,二次電池122之使用用途視作二次電池122之「設置位置」。
即便為相同種類之電子機器106,於機體不同時,亦可視作「設置位置」不同。例如,二次電池(B01)於某一EV(電子機器106)中使用後,於另一EV中使用時,可視作該二次電池(B01)之設置位置變更。 如上述所示,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機器ID係表示二次電池之「設置位置」之資訊。
將性能資訊與二次電池122建立對應關係。作為性能資訊,包含SOH、充電次數、放電電壓等表示二次電池122之性能或使用狀態之各種資訊。例如,二次電池122(B01)為鋰離子二次電池(Li-ion),SOH為98(%)。即,二次電池122(B01)之劣化度為2(%)。
DI引擎定期或於充電時獲取關於二次電池122之各種性能資訊。作為性能資訊,除此以外,亦可包含能量密度、充放電效率、自放電率、重量、耐用充放電循環次數、使用年限、二次電池製造商118之名稱等基於規格或測量值之各種資料。性能資訊係對投資者而言是用於判斷能否投資電池證券之重要資訊。DI引擎將該等性能資訊自動發送至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
根據二次電池資訊210,二次電池122(B01)搭載於電子機器106(M01),二次電池122(B05)可不搭載於任一電子機器106。即,二次電池122(B06)處於閒置狀態。
圖7係電池持有資訊220之資料結構圖。 電池持有資訊220儲存於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資料儲存部134。於二次電池122被租給用戶時,用戶管理部146將成為出租對象之二次電池122之BID與承租之用戶之PID於電池持有資訊220中建立對應關係。
根據電池持有資訊220,二次電池122(B01)被租給用戶(P01)。又,處於閒置狀態之二次電池122(B05)未與任一用戶建立對應關係。用戶可為個人,亦可為法人。例如,使用EV之物流企業、使用ESS營運發電所之電力公司等亦可成為法人用戶。
圖8係用戶資訊230之資料結構圖。 用戶資訊230儲存於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資料儲存部134。用戶資訊230係表示用戶屬性之資訊。對用戶設定活用等級、關心等級及綜合等級。於用戶對二次電池122充電時,二次電池122之DI引擎將進行充電之情況通知給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此時,用戶產生使用費。以下,假設用戶每充電1次支付G(日元)而進行說明。又,為了簡化說明,於決定使用費時不考慮充電量等其他要素。
用戶越活躍地利用二次電池122,換言之,充電次數越多,管理公司102便可自該用戶徵收越多之使用費。支付大量使用費之用戶對投資者而言較佳。
活用等級表示用戶活躍地利用二次電池122之程度。 於本實施形態中,用戶管理部146以許多用戶為對象,統計每個月(單位期間)之二次電池122之充電次數。用戶管理部146基於充電次數之平均值及變異數,計算各用戶之標準偏差。
用戶管理部146將排名前5(%)以上之用戶之活用等級設為「5」,將5~20(%)之用戶之活用等級設為「4」,將20~50(%)之用戶之活用等級設為「3」,將50~70(%)之用戶之活用等級設為「2」,將未達70(%)之用戶之活用等級設為「1」。例如,用戶(P01)由於二次電池122之充電次數多達進入前5(%),因此其活用等級為「5」。另一方面,用戶(P03)由於二次電池122之充電次數甚至未進入前70(%),因此其活用等級為「1」。
用戶越愛護利用二次電池122,換言之,二次電池122之劣化越慢,管理公司102越能長期地自該用戶徵收使用費。長期地支付使用費之用戶對投資者而言亦較佳。
關心等級表示用戶以何種程度珍惜地使用二次電池122。於本實施形態中,用戶管理部146以許多用戶為對象,對於每1個月(單位期間)之二次電池122之劣化度之變化量(以下稱為「劣化進行度」)進行統計。用戶管理部146關於該劣化進行度之大小(劣化難易度),將前5(%)以上之用戶之關心等級設為「5」,將5~20(%)之用戶之關心等級設為「4」,將20~50(%)之用戶之關心等級設為「3」,將50~70(%)之用戶之關心等級設為「2」,將未達70(%)之用戶之關心等級設為「1」。
例如,用戶(P01)由於二次電池122之上個月之劣化進行度進入前20~50(%)之區域,因此其關心等級為「3」。
綜合等級係基於活用等級及關心等級而決定。用戶管理部146藉由將活用等級及關心等級作為變數之任意的單調遞增函數決定綜合等級。於本實施形態中,用戶管理部146算出活用等級及關心等級之平均值作為綜合等級。
除此以外,用戶資訊230中可包含用戶之姓名、年齡、性別、居住地、賬號、電子郵件位址等各種用戶屬性。
圖9係證券資訊240之資料結構圖。 證券資訊240儲存於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資料儲存部134。電池證券由證券ID(以下記載為「SID」)識別。二次電池122與1個以上之電池證券建立對應關係。根據圖9所示之證券資訊240,關於二次電池122(B01)發行10張電池證券(S01)。電池證券(S01)之出售價格(賣出價格)為100(日元),當前價格為110(日元)。因此,對以出售價格購買電池證券(S01)之投資者而言,產生10(日元)之賬外收益。於區分10張電池證券(S01)時,以電池證券(S01:1)~電池證券(S01:10)之方式記載。 關於電池證券之出售價格及當前價格之決定方法將於下文敘述。
圖10係投資者資訊250之資料結構圖。 投資者資訊250儲存於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資料儲存部134。投資者資訊250係表示電池證券之持有狀況之資訊。根據投資者資訊250,投資者(I01)為企業X1。即,投資者(I01)為機構投資者。作為機構投資者,包含保險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學等教育機構、一般商業公司等。另一方面,投資者(I02)為個人投資者。
投資者(I01)持有1張電池證券(S01)、10張電池證券(S03)、2張電池證券(S04)、5張電池證券(S08)。又,投資者(I01)平均以102(日元)獲取電池證券(S03)。根據圖9所示之證券資訊240,電池證券(S03)之當前價格為130(日元),因此投資者(I01)關於電池證券(S03)獲得賬外收益。
圖11係投資資訊260之資料結構圖。 投資資訊260儲存於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資料儲存部134。證券管理部142基於二次電池資訊210、電池持有資訊220、用戶資訊230、證券資訊240生成投資資訊260。圖11表示與二次電池122(B01)建立對應關係之電池證券(S01:1)之投資資訊260。
投資資訊260包含當前價格欄261、性能資訊欄262、投資者資訊欄264、用戶資訊欄266、預測收益欄268。 證券管理部142於當前價格欄261記錄電池證券(S01)之當前價格。證券管理部142將二次電池122之二次電池資訊210(參照圖6)之全部或一部分記錄於性能資訊欄262,將投資者資訊250(圖10)之一部分記錄於投資者資訊欄264,將用戶資訊230(參照圖8)之全部或一部分記錄於用戶資訊欄266。除此以外,雖未圖示,投資資訊260亦可包含表示二次電池122(B01)之設置位置(機器ID)之資訊。
證券管理部142基於二次電池122(B01)之過去一定期間中之分紅之收入實績,算出電池證券(S01)每個月之預測收益而記錄於預測收益欄268。例如,於二次電池122(B01)於過去1年平均每個月產生1.5(日元)之分紅時,證券管理部142可將預測收益算出為1.5(日元)。
除此以外,證券管理部142可根據過去一定期間中之分紅之收入實績計算將來之期待收益,亦可根據DCF法算出電池證券之當前價值。二次電池122藉由將利用DCF法計算而得之當前價值與當前價格(交易價格)進行比較,可將電池證券(S01)為低價、合理、高價之哪一個登記於投資資訊260。
投資資訊260係針對每一電池證券而生成。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發送部136對證券公司112適當發送投資資訊260。證券公司112為投資者提供電池證券之買賣機會,此時亦對投資者提供電池證券之投資資訊260。另外,於對投資者提供資訊時,可將投資者資訊欄264等之一部分資訊自提供對象排除。
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發送部136於投資資訊260存在變更時,對證券公司112發送變更後之投資資訊260,證券公司112將最新之投資資訊260提供給投資者。例如,於搭載二次電池(B01)之電子機器106變更時,證券管理部142對投資資訊260中所包含之機器ID(設置位置)進行登記變更。發送部136將變更後之投資資訊發送至證券公司112。
圖12係用於對電池證券之出售價格之決定方法進行說明之示意圖。 管理公司102自二次電池製造商118購買二次電池122後,委託證券公司112發行電池證券。於新發行電池證券時,管理公司102決定電池證券之出售價格。電池證券之出售價格之決定方法是任意的,但於本實施形態中,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基於以下之演算法決定出售價格。
於圖12中,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管理公司102之收益。 此處,假設於原點所示之時點購買二次電池122,且二次電池122被立刻租給任一用戶而進行說明。為了易於理解說明,於圖12中不考慮閒置期間。
將管理公司102自二次電池製造商118購買二次電池122時之購買價格設為M(日元)。對二次電池122發行n張電池證券。此時每張之出售價格設為D(日元)。因此,管理公司102藉由以M(日元)購買二次電池122,以D(日元)發行n張電池證券,而可從證券公司112獲得D×n(日元)之收入。此處,設定M>D×n。於該情形時,於電池證券之發行階段,管理公司102損失U=M-D×n(日元),但管理公司102可回收二次電池122之使用費之一部分作為營運費。出售價格較低則容易吸引投資。對此,管理公司102抑制出售價格,且自二次電池122之使用費之一部分回收不足部分。
此處,管理公司102以於發行電池證券v個月後回收不足部分即U(日元)作為營運費為目標。將對二次電池122充電1次時獲得之使用費設為G(日元)。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產生G(日元)之使用費時,k×G(日元)成為管理公司102之營運費,剩餘之(1-k)×G(日元)成為對投資者之分紅(0≦k≦1)。如上述所示,本實施形態中之k為5(%)。
假設每個月預計之充電次數為c(次),則認為自該二次電池122可獲得每個月k×G×c(日元)之營運費。為了於v月回收不足金額U(日元),以M-D×n=k×G×c×v成立之方式決定出售價格D(日元)。
於該方程式中,M為已知,G、n、v、k為任意設定值。證券管理部142基於關於二次電池122過去之充電實績決定c(每個月之預計充電次數)。例如,對於作為電池證券之新發行對象之二次電池122a及相同類型且相同充電容量之二次電池122b,若每個月之充電次數之平均值為30(次),則證券管理部142可設定為c=30。
管理公司102藉由基於上述方程式決定出售價格D(日元),可期待以低價格發行電池證券,並且以v個月回收初始成本。若符合預期,則管理公司102可將v個月以後之營運費全部計入利潤。
實際上,每個月之充電次數會根據二次電池122之使用狀況而產生較大偏差。因此,充電次數之不確定性,換言之,分紅之不確定性產生了電池證券之投資樂趣。
二次電池製造商118自管理公司102接收訂單並生產二次電池122,因此解除庫存風險。若未找到二次電池122之租用人,則二次電池122積壓於管理公司102,因此管理公司102承擔庫存風險。另一方面,管理公司102自二次電池製造商118購買二次電池122後,可藉由發行電池證券而於短時間內回收購買費之一部分或全部,因此可將風險分散於大量投資者。又,若能長期地出租二次電池122,則管理公司102可自二次電池122之使用費持續獲得收益。
圖13係表示電池證券之發行時之處理過程之序列圖。 管理公司102首先自二次電池製造商118購買二次電池122。此時,證券管理部142基於購買價格,利用並結合圖12說明之方法計算出售價格(S10)。發送部136對證券公司112發送電池證券之發行委託(S12)。發行委託除關於電池證券之投資資訊260以外,包含出售價格及電池證券之發行數。
證券公司112按照來自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指示而於證券交易所120新發行指定張數之電池證券(S14)。此時,證券公司112對管理公司102發出指示以支付由出售價格×指定張數所示之發行費用(S16)。更具體而言,證券公司112對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指示支付發行費用,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指示結算系統104自證券公司112之賬戶扣除發行費用,並將發行費用轉入管理公司102之賬戶(S18)。證券管理部142於電池證券發行後,更新二次電池資訊210、證券資訊240等各種資料(S20)。
對於新發行之電池證券,投資者自投資終端110將購買指示發送至證券公司112(S22)。證券公司112指示結算系統104執行結算處理(S24)。具體而言,結算系統104自投資者之賬戶扣除購買價款,並將購買價款轉入證券公司112之賬戶。結算後,證券公司112將購買通知發送至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S26)。購買通知包含電池證券之SID、購買之投資者之IID、交易價格等。接收購買通知後,證券管理部142更新證券資訊240、投資者資訊250等各種資料(S28)。
此後,於用戶對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請求二次電池122之出租時,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發送部136指示物流公司114以指示二次電池122之配送。此時之配送指示包含用戶之住所、作為出租對象之二次電池122之BID等。
物流公司114按照配送指示將管理公司102所持有之二次電池122配送給用戶。於配送二次電池122時,用戶管理部146更新電池持有資訊220等各種資料,將二次電池122與租用人之用戶建立對應關係。
二次電池122所搭載之DI引擎適當測量二次電池122之狀態,將性能資訊發送至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又,DI引擎自安裝有二次電池122之電子機器106讀取MID,與BID一起亦將MID發送至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用戶管理部146於接收MID時更新二次電池資訊210。
圖14係表示分紅之支付處理過程之序列圖。 此處,假設用戶(P01)對二次電池122(B01)充電之情形而進行說明。用戶(P01)於充電站對二次電池122(B01)充電(S30)。二次電池122(B01)之DI引擎將充電通知發送至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S32)。充電通知包含BID、PID等。
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徵收部148管理表示何時對各二次電池122充電之充電實績資訊(未圖示)。於充電實績資訊中,BID與充電日期時間建立對應關係。於接收充電通知時,徵收部148更新充電實績資訊(S34)。徵收部148於每次接收充電通知時更新充電實績資訊。
於出租期間中之既定日期,例如於每月25日(以下稱為「精算日」),DI引擎將二次電池122之最新性能資訊發送至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S36)。徵收部148基於上一次精算日至本次精算日之間之充電次數計算使用費。例如,若充電次數為n次,每次充電之使用費(以下,為了與每個月之合計使用費區分,而將1次之使用費稱為「單位使用費」)為G(日元),則一個月之使用費為G×n(日元)。針對每個二次電池122預先決定單位使用費G(日元)。發送部136將合計使用費G×n通知給用戶終端108(S38)。用戶於用戶終端108中,可隨時確認每個月之使用費。
徵收部148對結算系統104指示使用費G×n(日元)之結算(S40)。自用戶(P01)之賬戶扣除使用費,並轉入至管理公司102之賬戶。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將使用費通知給證券公司112(S42)。證券公司112將使用費中之(1-k)×G×n作為分紅通知給投資終端110(S44)。證券公司112藉由指示結算系統104將轉入至管理公司102之使用費之一部分作為分紅轉入至投資者之賬戶,而執行結算處理(S46)。藉此,用戶(P01)所支付之使用費中之一部分成為管理公司102之營運費,剩餘成為對投資者之分紅。
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於徵收使用費後,進一步視需要進行單位使用費之修改(S48)。關於單位使用費之修改將結合以下圖15進行詳細說明。
圖15係詳細地表示圖14之S48中之處理過程之流程圖。 劣化測定部152基於精算日獲取之性能資訊,計算二次電池122之SOH(S50)。又,劣化測定部152亦計算上一次精算日至本次精算日之間之單位期間之劣化進行度。用戶管理部146基於劣化進行度更新關心等級(S52)。
接著,用戶管理部146基於充電實績資訊更新活用等級(S54)。用戶管理部146基於關心等級及活用等級更新綜合等級(S56)。若綜合等級與上一次相比沒有變化(S58之N),則跳過之後之處理。若綜合等級發生變化(S58之Y),則費用設定部154變更單位使用費(S60)。
具體而言,於綜合等級為1以下時,費用設定部154將單位使用費從基本設定值增加50(%)。於綜合等級為1~2時,費用設定部154將單位使用費從基本設定值增加10(%)。於綜合等級為2~3時,費用設定部154將單位使用費設定為基本設定值。於綜合等級為3~4時,費用設定部154將單位使用費從基本設定值減少10(%)。於綜合等級大於4時,費用設定部154將單位使用費從基本設定值減少50(%)。
例如,對於用戶(P01),使二次電池122(B01)之單位使用費之基本設定值為20(日元),用戶(P01)每個月對二次電池122(B01)充電20次。此時之基準使用費為400(日元)。於用戶(P01)之綜合等級為「1」時,單位使用費為30(日元),因此每個月之使用費為600(日元)。於用戶(P01)之綜合等級為「4.5」時,單位使用費為10(日元),因此1個月之使用費為200(日元)。如此,用戶(P01)越積極地使用二次電池122(B01),且愛護使用以使二次電池122(B01)不會劣化,則越可受到關於使用費之優待。
另外,亦存在一位用戶使用複數個二次電池122之情形。於該情形時,用戶管理部146可針對每個二次電池122計算用戶之關心等級、活用等級及綜合等級。或者,用戶管理部146可算出關於複數個二次電池122各者計算而得之關心等級之平均值作為該用戶之關心等級。
例如,用戶(P01)持有二次電池122(B01)、二次電池122(B21)、二次電池122(B22)。用戶管理部146算出用戶(P01)對二次電池122(B01)之關心等級為「3」。同樣地,算出對二次電池122(B21)、二次電池122(B22)之關心等級分別為「4」「5」。於該情形時,用戶管理部146可將用戶(P01)之關心等級算出為其平均值即「4(=(3+4+5)/3)」。同樣地,用戶管理部146亦可算出該用戶(P01)之活用等級、綜合等級。
於上述之例中,說明了根據上一次精算日至本次精算日之間之充電次數計算活用等級,根據活用等級改變單位使用費。除此以外,例如根據上一次精算日至本次精算日之間之總充電量,用戶管理部146可更新活用等級。總充電量越多,用戶管理部146越可將設定活用等級設定得較高。費用設定部154可根據基於總充電量算出之活用等級,改變單位使用費。
圖16係表示電池證券之買賣處理過程之序列圖。 於投資者(I01)發出電池證券之賣出訂單,投資者(I02)發出電池證券之買入訂單時,證券公司112與通常之股票買賣同樣地判定買賣成功與否。若買賣成立(S70),則證券公司112將電池證券之持有者之名義自投資者(I01)變更為投資者(I02)(S72)。
名義變更結束後,證券公司112將包含與買賣相關之投資者之IID之變更通知和於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中成為買賣對象之電池證券之SID一起發送至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S74)。投資者管理部144按照變更通知更新證券資訊240等資料(S76)。
圖17係表示變更二次電池122之租用人時之處理過程之序列圖。 此處,假設用戶(P01)歸還二次電池122(B01),該二次電池122(B01)被重新租給用戶(P10)之情形而進行說明。用戶(P01)於用戶終端108指示歸還二次電池122(B01)。此時,用戶終端108之輸入部188接受歸還指示,通訊部182將歸還指示發送至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S80)。歸還指示包含BID(=B01)及PID(=P01)。
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發送部136對物流公司114發送二次電池122之回收指示(S82)。回收指示中包含成為回收對象之用戶(P01)之PID及住所、二次電池122(B01)之BID。物流公司114自用戶(P01)回收二次電池122(B01),運輸至管理公司102所具有之倉庫。即,二次電池122(B01)暫時成為管理公司102之庫存品。用戶管理部146更新二次電池資訊210、電池持有資訊220等資料(S84)。
其次,用戶(P10)請求二次電池122(B01)之出租。用戶終端108之輸入部188接受出租請求,通訊部182將出租請求發送至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S86)。出租指示中包含BID(=B01)及PID(=P10)。
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向物流公司114發送配送指示(S88)。配送指示中包含成為出租對象之二次電池122(B01)之BID、用戶(P10)之PID及用戶(P10)之住所。物流公司114自管理公司102回收二次電池122(B01),將二次電池122(B01)運輸至用戶(P10)處。用戶管理部146更新二次電池資訊210、電池持有資訊220等資料(S90)。
如以上所示,於歸還二次電池122(B01)時,二次電池122(B01)成為管理公司102之庫存品。於二次電池122(B01)成為庫存品時,與二次電池122(B01)建立對應關係之電池證券(S01=B01)不再產生收益。二次電池122(B01)之閒置化,換言之,二次電池122(B01)庫存化而未租給新用戶之情況對投資者而言成為風險。
電池證券(S01:B01)具有二次電池122(B01)成為庫存品之風險,但藉由上述機制,管理公司102可使許多投資者承擔庫存風險。管理公司102容易抑制庫存風險,因此容易積極地購買二次電池122。
另外,不僅有二次電池122(B01)之租用人從作為初次利用者之用戶(P01)變更為作為二次利用者之另一用戶(P10)之情形,亦可有如下情形,即,作為初次利用者之用戶(P01)暫時歸還二次電池122(B01),再次作為二次利用者租用相同之二次電池122(B01)。例如亦考慮如下情形,即,用戶(P01)租用二次電池122(B01)用於EV而設置二次電池122(B01)後,其次設置相同之二次電池122(B01)用於ESS。如此,初次用戶及二次用戶無需為不同人物。於該情形時,二次電池122(B01)之徵收對象不變。但是,於初次利用及二次利用中,使用費可以不同。
圖18係投資畫面270之畫面圖。 投資者管理部144對投資終端110提供投資畫面270。投資終端110之輸出部170顯示表示電池證券之持有狀況之投資畫面270。圖18示出投資者(I01)之投資畫面270。於投資畫面270中顯示投資者(I01)所持有之電池證券之品牌、當前價格、持有數、估值損益等。
根據圖18之投資畫面270,投資者(I01)持有1張電池證券(B01),如「估值損益」顯示那樣獲得「10(日元)」之賬外收益。投資者(I01)於想要追加購買電池證券(B01)時,藉由觸碰買入(BUY)按鈕274,可顯示買入畫面(未圖示)。投資者(I01)於電池證券(B01)之買入畫面中,指示電池證券(B01)之追加購買。
投資者(I01)於想要賣出電池證券(B01)時,觸碰賣出(SELL)按鈕272。觸碰賣出按鈕272時,輸出部170顯示賣出畫面(未圖示)。投資者(I01)於電池證券(B01)之賣出畫面中,指示電池證券(B01)之賣出。
證券公司112收集電池證券之賣出訂單及買入訂單而完成交易。關於不可買入或不可賣出之電池證券,輸出部170使賣出按鈕272或買入按鈕274變灰顯示。例如,於圖18中,對於電池證券(B04)沒有任一投資者發出賣出訂單,因此輸出部170使電池證券(B04)之買入按鈕274變灰顯示。因此,投資者(I01)無法重新購買電池證券(B04)。於出現電池證券(B04)之賣出訂單時,證券公司112對各投資終端110通知可購買電池證券(B04)之主旨。此時,輸出部170解除買入按鈕274之變灰顯示。
投資者(I01)藉由觸碰品牌名,可顯示投資資訊畫面(未圖示)。於投資資訊畫面中,顯示電池證券之交易價格之圖表(價格變遷)。又,亦顯示投資資訊260(參照圖11)之一部分。除此以外,證券管理部142亦將表示電池證券之折扣度之資訊顯示於投資資訊畫面。
〈概括〉 以上,基於實施形態說明了二次電池管理系統200。 用戶可藉由租用二次電池122而非購買二次電池122,而減輕二次電池122之初始引入帶來之負擔。用戶根據二次電池122之充電次數支付使用費。由於可抑制二次電池122之引入成本,因此用戶容易將老式二次電池122交換為新型二次電池122。用戶無需處理用完之二次電池122,歸還給管理公司102即可。由於管理公司102對二次電池122之生命週期負責,因此可減少二次電池122之不法丟棄/不當處理。
管理公司102於購買二次電池122時,可藉由證券化籌措二次電池122之購買費。又,藉由徵收二次電池122之使用費之一部分作為營運費,管理公司102可自二次電池122獲得持續收入。藉由證券化及營運費之徵收,可使管理公司102之經營穩定。管理公司102可以藉由二次電池122之初次利用而回收二次電池122之初始成本,藉由二次利用、三次利用提昇利益之方式設定使用費。
用戶對二次電池122之需求各種各樣。有想要使用少量且高性能之二次電池122之用戶,亦有即便SOH低亦想收集大量二次電池122之用戶。管理公司102藉由將自用戶歸還之二次電池122租給其他用戶,可滿足各種用戶之需求。藉由促進二次電池122之流通,1個二次電池122被初次用戶、二次用戶等複數個用戶長期地使用。二次電池122之長期使用就環境保護之觀點而言亦是重要的。對用戶、管理公司102及投資者而言,不僅新品時之性能重要,能否耐受長期使用亦重要,因此可刺激對高價格但高品質之二次電池122之開發需求。
投資者藉由購買電池證券,可獲得穩定之股利收入。又,亦可自電池證券之交易中獲得資本利得。進一步地,電池證券係與股票、債券、不動產、日用品幾乎毫無關聯之金融商品,因此認為藉由與其他金融商品組成投資組合可提高分散投資效果。另外,本實施形態中之電池證券可為表示對二次電池122之債權之債務證書。
二次電池製造商118可自管理公司102期待批量之生產數,因此容易穩定生產二次電池122。
例如,使EV用之二次電池122可使用至SOH達到80(%),ESS用之二次電池122可使用至SOH達到30(%)。於該情形時,只要於SOH自100(%)降低至80(%)之前作為EV用途初次利用二次電池122,於SOH自80(%)降低至30(%)之前作為ESS用途二次利用相同之二次電池122即可。即,可將1個二次電池122自希望EV用之初次用戶向希望ESS用之二次用戶流通。可於EV中較高地設定二次電池122之使用費,於使用條件比其寬鬆之ESS中較低地設定二次電池122之使用費。
費用設定部154可根據二次電池122之出租時點之SOH(劣化度)設定二次電池122之使用費。例如,將某個二次電池122以SOH=100(%)出租時之使用費設為G(日元)。該二次電池122之SOH劣化至80(%)。費用設定部154於SOH=80(%)之二次電池122於下一次之出租時點被二次利用時,可對用戶設定使用費G(日元)乘以出租時點之SOH=80%之0.8×G(日元)之使用費。根據此種控制方法,二次用戶容易引入二手二次電池122,因此容易進一步促進二次電池122之流通。
一般而言,EV用之二次電池122容易根據用戶之使用方法改變劣化之推進程度。因此,EV之二次電池122要求較高之SOH。另一方面,由於ESS用之二次電池122使用穩定,因此劣化緩慢,不要求EV那樣高之SOH。管理公司102若能於初次利用時回收二次電池122之購買費,則亦容易低價地出租二次電池122。最終,管理公司102回收不可使用之二次電池122,期望進行分解及零件之再利用。
根據使用二次電池122之場景,電池證券作為金融商品之性質亦發生變化。於ESS之情形時,由於容易穩定地進行充電,因此即便使用費便宜,收入亦容易穩定。對尋求安全且穩定之收入之投資者而言,與於ESS等二次利用之二次電池122建立對應關係之電池證券也許為充滿魅力之投資對象。
如上述所示,於二次電池122為高性能且高價之情形時,電池證券之交易價格容易變高。另一方面,由於此種二次電池122可長期地使用,因此就長期投資之觀點而言較佳。又,藉由愛護使用二次電池122,用戶可減少使用費。對投資者而言,亦期望長期地使用二次電池122之用戶。作為管理公司102亦想積極地將二次電池122租給優質用戶。藉由此種機制,可促進優質之二次電池122之開發,鼓勵用戶珍惜地使用二次電池122。
變更二次電池122之用戶之機會增加投資趣味。電池證券之價值根據二次電池122之用戶而發生變化。於用戶變更時,對投資者而言,是繼續投資電池證券還是賣出,或者是追加購買,這一判斷尤為重要。
於某個用戶歸還二次電池122時,或者管理公司102將二次電池122證券化時,於確定二次電池122之新用戶前,二次電池122為閒置狀態。由於處於閒置狀態之二次電池122未產生使用費,因此也許無法自電池證券獲得股利收入。以下,由於二次電池122為閒置狀態,因此投資者於該二次電池122被重新出租之前無法獲得股利收入,將該對於投資者而言之風險稱為「閒置風險」。
對二次電池122之需求較高時,閒置風險變低。另一方面,於二次電池122供給過多時,閒置風險變高。認為閒置風險較高時,電池證券之交易價格變低。反之,於ESS等中對二次電池122之二次利用之需求較大時,電池證券之交易價格亦有可能成為初次利用時之證券價格以上。投資者基於對需要量之預測、閒置風險之共識及自己之行情觀念買賣電池證券,藉此可享受二次電池122特有之投資。
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或變形例,可於不脫離主旨之範圍內使構成要素變形並具體化。可藉由將上述實施形態或變形例中揭示之複數個構成要素適當組合而形成各種發明。又,亦可自上述實施形態或變形例所示之全部構成要素中刪除一些構成要素。
以上已對藉由包含複數個投資終端110、複數個用戶終端108及1個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構成二次電池管理系統200進行了說明,但投資終端110或用戶終端108之功能之一部分可由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實現,亦可將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功能之一部分分配給投資終端110或用戶終端108。又,除投資終端110、用戶終端108或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以外之第3裝置可承擔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投資終端110或用戶終端108之功能之一部分。圖5中說明之投資終端110及用戶終端108之各功能與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各功能之集合體亦可大體上理解為1個「資訊處理裝置(二次電池管理裝置)」。關於對1個或複數個硬體如何分配實現本發明所需之複數個功能,可鑒於各硬體之處理能力或二次電池管理系統200所要求之規格等進行決定。
〈變形例〉 於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對二次電池122搭載具有通訊功能之DI引擎。作為變形例,可由電子機器106而非二次電池122搭載DI引擎。DI引擎只要為至少具備通訊功能及測量二次電池122之性能之功能之裝置即可。DI引擎可構成為提供使電子機器106作為IoT(Internet of Things)設備發揮功能所需之功能之IC晶片。
二次電池資訊210(圖6)可保存於二次電池122,亦可保存於電子機器106。或者,二次電池資訊210可保存於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例如,二次電池122之DI引擎將二次電池122之性能、狀態定期發送至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性能資訊獲取部140可將性能資訊保存於資料儲存部134。
用戶之使用費之一部分可支付給證券公司112。證券公司112可利用電池證券之買賣手續費獲得收益。
管理公司102可購買碳信用。而且,可將該碳信用之購買費用追加於電池證券之出售價格。例如,可抵消製造二次電池122所需之碳排放量之量的碳信用價格為Q(日元)。關於該二次電池122發行n張電池證券時,管理公司102可對出售價格D(日元)追加Q/n(日元)。管理公司102可藉由對自二次電池122之使用費獲得之營運費設定追加量,而回收碳信用之費用負擔量。
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可承擔證券公司112之交易中介功能之全部或一部分。例如,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可具備買賣處理部(未圖示)。買賣處理部可藉由接受並配對來自投資者之買入訂單及賣出訂單,而調解電池證券之買賣。
用戶可根據劣化進行度而支付使用費。例如,劣化度每增加1(%),換言之,SOH每降低1(%),可支付F(日元)之使用費。於該情形時,以M-D×n=k×G×c×v+F×J×v成立之方式決定出售價格D(日元)。此處,變數J為每個月之預計劣化進行度。另外,可由證券公司112而非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決定出售價格。
於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了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指示證券公司112結算使用費,將自使用費扣除管理費而得之分紅分配給投資者。即,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及證券公司112分別執行結算。作為變形例,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可自用戶徵收使用費,將一部分作為管理費轉入至管理公司102之賬戶,剩餘作為分紅轉入至投資者賬戶。即,管理費及分紅之結算可由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集中執行。
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投資者管理部144可對用戶通知投資者姓名。於該情形時,用戶可瞭解是誰投資自己所使用之二次電池122。例如,藉由瞭解知名投資者經由電池證券投資自己,可感受到知名投資者之期待及信賴,因此用戶想要愛護使用二次電池122之意願進一步上升。又,吸引大量投資者之用戶可確立作為吸引投資者關注之用戶之身份。如此,透過投資可提高成為優質用戶之動機。
亦考慮經由二次電池122之經濟支持。例如,於投資者B投資對應於用戶A之二次電池122之電池證券時,用戶A之使用費作為分紅支付給投資者B。於用戶A為投資者B的兒子之情形時,用戶A可藉由使用二次電池122對投資者B(父母)進行經濟支持。
若Y公司作為愛護使用二次電池122之企業而具有良好之聲譽,則投資者將更有可能積極投資Y公司所使用之二次電池122。又,認為Y公司將更珍惜地使用二次電池122以維護此種聲譽。Y公司之此種行動不僅有助於降低使用費或提昇企業形象,亦有助於環境保護。又,關於Y公司所使用之二次電池122之電池證券容易出售,因此對管理公司102而言,Y公司之類的優質用戶較佳。
Y公司之員工可成為對Y公司所使用之二次電池122之投資者。Y公司之員工藉由愛護使用二次電池122,員工自身可獲得分紅之利益。Y公司可向證券公司112集中購買關於本公司所使用之二次電池之電池證券,並向員工二次出售所購買之二次電池。
於本實施形態中,對用戶根據充電次數支付使用費進行了說明。作為變形例,用戶亦可根據充電量支付使用費。或者,用戶可根據二次電池122之使用期間之長度支付使用費。
於根據充電量支付使用費之情形時,可考慮SOH而改變使用費。例如,設定每1(kWh)為30(日元)使用費。又,於用戶(P01)對容量為1(kWh)之二次電池122(BX)每天充電1次之情形時,5年之合計使用費為37,500(日元)(=30×250×5)。此處,假設每年之運轉天數為250天,且假設每天充滿電1次。
隨著SOH降低,二次電池122(BX)每次之充電量降低。例如,於二次電池122(BX)之容量自1(kWh)降低至0.9(kWh)時,可使每充電1次之使用量為27(日元)(=30×0.9)。如此,根據充電時點之SOH,費用設定部154可改變單位使用費。
作為一例,假設5月10日至15日之二次電池122(BX)之SOH為100(%),用戶(P01)每天充滿電1次。於該情形時,該6天之合計使用費為180(日元)(=30×6×1.0)。其次,假設5月16日至22日之二次電池122(BX)之SOH為99(%),此時亦每天充滿電1次。於該情形時,該7天之合計使用費為208(日元)(=30×7×0.99)。如此,基於充電時之SOH,費用設定部154可修正每次充電所需之使用費。每充電1次之使用費之積分值為二次電池122(BX)之合計使用費。
假設SOH=80(%)之二次電池122(BX)被租給用戶(P02)。使二次利用時之每1(kWh)之使用費為8(日元)。於使二次電池(BX)1年中運轉365天,每天充電1次之情形時,10年之合計使用費為29,200(日元)(=8×365×10)。如上述所示,亦可隨著SOH之降低而改變二次電池122(BX)之使用費。
假設用戶(P02)使用二次電池122(BX)10年,SOH自80(%)降低至70(%)。作為另一例,費用設定部154可將相當於上述29,200(日元)之10(%)(=80-70)之2,920(日元)退回給用戶(P02)。
隨著二次電池122(BX)之劣化,用於將二次電池122(BX)充滿電之電能之一部分容易轉換成熱能。換言之,隨著SOH降低,充電效率變差。例如,於SOH=100(%)時充滿電直至SOC=100(%),但於SOH=90(%)時控制SOC=90(%)作為上限進行充電,藉此可防止充電效率惡化。
容量為1(kWh)之二次電池122(BX)於SOH=100(%)時,充電1次時之使用費為30(日元)。另一方面,於該二次電池122(BX)之SOH劣化至90(%)時,充電1次時之使用費為24.3(日元)(=30×0.9×0.9)。原因在於當SOH=90(%)時,二次電池122(BX)之每次之充電量為0.81(kWh)(=1×0.9×0.9)。
於二次電池122(BX)劣化時,每次之充電量較少,因此每次之使用費亦變便宜。另一方面,由於充電次數變多,因此即便二次電池122(BX)不斷劣化,投資者亦容易確保利益。但是,若二次電池122(BX)於短時間內劣化,則如上所述,由於充電次數變多,因此感到麻煩之用戶將二次電池122(BX)交換為新二次電池(BX)之可能性變高。藉此,對投資者而言,導致電池證券之收益期間變短。因此,投資者需要觀察二次電池122(BX)之劣化狀況,並研究拋售電池證券(BX)之時期。
電池證券之價值不僅受到二次電池122之劣化難易度之影響,亦受到二次電池122之個體差異(品質偏差)之影響。例如,假設與二次電池製造商118(M1)所製造之二次電池122相比,二次電池製造商118(M2)所製造之二次電池122之製造品質之偏差較少。由於製造不良而內阻值較大之二次電池122與正常之二次電池122相比,充電時間變長。因此,用戶於租到不良之二次電池122時,會將其歸還而重新租用新二次電池122。其結果,購買與不良之二次電池122建立對應關係之電池證券之投資者變得不利。因此,用戶及投資者相比於二次電池製造商118(M1)所製造之二次電池122更喜歡二次電池製造商118(M2)所製造之二次電池122。又,二次電池製造商118不僅容易收穫關於性能之評價,亦容易收穫關於製造品質之穩定性之評價。
證券管理部142可根據主題包裝複數個電池證券。例如,證券管理部142可收集關於Z公司為用戶之二次電池122之電池證券,並作為「Z公司所使用之二次電池122之電池證券」包裝出售。信任Z公司之投資者可集中購買此種電池證券。
除此以外,還考慮「S公司所製造之二次電池122之電池證券」「日本製造之二次電池122之電池證券」「二次利用之二次電池122之電池證券」「僅以綜合等級為4以上之用戶為對象之二次電池122之電池證券」「東北地區(既定地域)使用之二次電池122之電池證券」等。藉由根據主題包裝電池證券,容易支持投資者之投資判斷。例如,若為重視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ts)之投資者,藉由積極投資「二次利用之二次電池122之電池證券」,可透過投資活動支持二次電池122之二次利用。
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可具備進行電池證券之評級的評級處理部(未圖示)。評級處理部可藉由將用戶之綜合等級、耐用充放電循環次數等表示二次電池122性能之數值作為變數之任意的多變數函數,算出電池證券之評級。可藉由使投資資訊260包含評級而協助投資判斷。
用戶可對二次電池122設定劣化閾值。於二次電池122之劣化度達到劣化閾值時,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可自動回收二次電池122。例如,假設用戶A所使用之二次電池之劣化度超過劣化閾值(例如:20(%))。此時,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交換處理部(未圖示)對用戶A通知二次電池之交換,並且指示物流公司114自用戶A回收二次電池122。根據此種控制方法,於二次電池122達到預先設定之劣化閾值時,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自動回收二次電池122,因此用戶可有效地避免繼續使用無法發揮所需性能之二次電池122之事態。又,交換處理部亦可指示物流公司114為用戶A配送新二次電池122。
圖19係用於對變形例中之使用費之決定方法進行說明之示意圖。 於本實施形態中,對使用費為「G(日元)×充電次數」進行了說明。作為變形例,每個月之充電次數最多為L次(例如:10次),固定費用(基本使用費)設為W(日元),自充電次數為L+1次(例如:11次)開始,每次充電可增加GQ(日元)之使用費。換言之,當每個月之充電次數為L次以內之使用條件成立時,僅收取固定費用。
此處,假設W/L>GQ。於該情形時,第L次充電前,每次充電為「W/L(日元)」之使用費,但自第L+1次充電開始,每次使用費變便宜。對積極使用二次電池122之用戶而言為有利之費用設定。又,即便為幾乎不使用二次電池122之消極用戶,由於一定會產生W(日元)之基本使用費,因此管理公司102及投資者亦容易確保收入。
管理公司102之營運費設為基本費部分之W(日元),超過W(日元)之追加使用費可作為分紅支付給投資者。根據此種費用設定,可使管理公司102之收入穩定且使投資者不承擔風險。另一方面,亦考慮降低電池證券之出售價格以符合投資風險之方法。
於每個月之劣化進行度為既定閾值以下時,費用設定部154可對該用戶之使用費給予折扣。例如,於每個月之劣化進行度為1(%)以內時,費用設定部154可自原本之使用費扣掉10(%)。如此,於考慮劣化進行度之基礎上設定使用費,藉此更容易促使用戶愛護使用二次電池122。
圖20係變形例中之證券區塊鏈280之示意圖。 於本實施形態中,對藉由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管理與二次電池122及電池證券相關之資訊進行了說明。作為變形例,可藉由區塊鏈分散管理與電池證券等相關之資訊。
此處,假設管理電池證券之證券區塊鏈280而進行說明。首先,區塊280a係關於電池證券(S01:1)之區塊。根據區塊280a,電池證券(S01:1)與二次電池122(B01)建立對應關係,由投資者(I01)購買。二次電池122(B01)由用戶(P01)使用。
用戶(P01)歸還二次電池122(B01),用戶(P02)租用二次電池122(B01)。此時,用戶(P02)於用戶終端108生成區塊280b。於區塊280b中,電池證券(S01:1)之所有者變更為用戶(P02)。
區塊280b藉由與通常之區塊鏈相同之方法認證後,區塊280b連接於區塊280a。區塊280b連接於證券區塊鏈280後,徵收部148自用戶(P02)而非用戶(P01)徵收使用費。另外,可由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100之證券管理部142而非用戶(P02)生成區塊280b。
其次,投資者(I01)將電池證券(S01:1)賣出,並由投資者(I02)購買該電池證券。此時,投資者(I02)於投資終端110生成區塊280c。於區塊280c中,電池證券(S01:1)之持有者變更為投資者(I02)。
區塊280c於認證後連接於區塊280b。區塊280c連接於證券區塊鏈280後,分配部150向投資者(I02)匯寄分紅。
藉由參照證券區塊鏈280,投資者可確認關於電池證券之履歷。可藉由區塊鏈管理關於二次電池122之資訊而不限於電池證券。
100: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 102:管理公司 104:結算系統 106:電子機器 108:用戶終端 110:投資終端 112:證券公司 114:物流公司 116:網際網路 118:二次電池製造商 120:證券交易所 122,122a,122b:二次電池 130:通訊部 132:資料處理部 134:資料儲存部 136:發送部 138:接收部 140:性能資訊獲取部 142:證券管理部 144:投資者管理部 146:用戶管理部 148:徵收部 150:分配部 152:劣化測定部 154:費用設定部 160:用戶介面處理部 162:通訊部 164:資料處理部 166:資料儲存部 168:輸入部 170:輸出部 180:用戶介面處理部 182:通訊部 184:資料處理部 186:資料儲存部 188:輸入部 190:輸出部 200:二次電池管理系統 210:二次電池資訊 220:電池持有資訊 230:用戶資訊 240:證券資訊 250:投資者資訊 260:投資資訊 261:當前價格欄 262:性能資訊欄 264:投資者資訊欄 266:用戶資訊欄 268:預測收益欄 270:投資畫面 272:賣出按鈕 274:買入按鈕 280:證券區塊鏈 280a、280b、280c:區塊 300:處理器 302:第1匯流排 304:記憶體 308:電橋 310:第2匯流排 312:儲存器 314:輸入設備 316:輸出設備 318:周邊設備 S10~S90:步驟
[圖1]係表示二次電池之用戶與投資者之關係之示意圖。 [圖2]係二次電池管理系統之概念圖。 [圖3]係二次電池管理系統之硬體構成圖。 [圖4]係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之硬體構成圖。 [圖5]係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投資終端及用戶終端之功能方塊圖。 [圖6]係二次電池資訊之資料結構圖。 [圖7]係電池持有資訊之資料結構圖。 [圖8]係用戶資訊之資料結構圖。 [圖9]係證券資訊之資料結構圖。 [圖10]係投資者資訊之資料結構圖。 [圖11]係投資資訊之資料結構圖。 [圖12]係用於對電池證券之出售價格之決定方法進行說明之示意圖。 [圖13]係表示電池證券之發行時之處理過程之序列圖。 [圖14]係表示分紅之支付處理過程之序列圖。 [圖15]係詳細地表示圖14之S48中之處理過程之流程圖。 [圖16]係表示電池證券之買賣處理過程之序列圖。 [圖17]係表示變更二次電池之租用人時之處理過程之序列圖。 [圖18]係投資畫面之畫面圖。 [圖19]係用於對變形例中之使用費之決定方法進行說明之示意圖。 [圖20]係變形例中之證券區塊鏈之示意圖。
100:二次電池管理伺服器
102:管理公司
104:結算系統
106:電子機器
108:用戶終端
110:投資終端
112:證券公司
114:物流公司
116:網際網路
118:二次電池製造商
120:證券交易所
122:二次電池
200:二次電池管理系統

Claims (14)

  1. 一種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具備: 證券管理部,其將二次電池與1個以上之證券建立對應關係; 投資者管理部,其將證券與購買上述證券之投資者建立對應關係; 用戶管理部,其將二次電池與成為上述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建立對應關係; 徵收部,其自成為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徵收上述二次電池之使用費; 分配部,其指示對於購買二次電池之證券之投資者,基於上述證券之分紅之匯款;及 發送部,其將投資資訊發送至外部終端;且 上述證券管理部將證券與投資資訊建立對應關係而進行管理,於二次電池之設置位置自第1設置位置變更為第2設置位置時,於與上述二次電池建立對應關係之證券之投資資訊中,將上述二次電池之設置位置自上述第1設置位置登記變更為上述第2設置位置, 上述發送部將登記變更後之投資資訊發送至上述外部終端。
  2. 如請求項1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中, 上述證券管理部基於可抵消製造二次電池所需之碳排放量之碳信用之價格,設定上述二次電池之證券之出售價格。
  3. 如請求項1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中, 上述徵收部於二次電池之租用人自第1用戶變更為第2用戶時,將上述二次電池之使用費之徵收對象自上述第1用戶變更為上述第2用戶。
  4. 如請求項1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中, 上述分配部於持有二次電池之證券之第1投資者將上述證券轉讓給第2投資者時,將上述二次電池之分紅之匯款對象自上述第1投資者變更為上述第2投資者。
  5. 如請求項1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中, 上述徵收部於二次電池之設置位置自第1設置位置變更為第2設置位置時,變更上述二次電池之使用費。
  6. 如請求項1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進一步具備: 性能資訊獲取部,其於出租期間中,獲取二次電池之性能資訊;及 劣化測定部,其基於上述獲取之性能資訊測定上述二次電池之劣化度; 上述發送部進一步將二次電池之劣化度包含於投資資訊中發送。
  7. 如請求項6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中, 上述用戶管理部基於上述獲取之性能資訊,設定表示用戶之二次電池之使用能力之等級, 上述證券管理部進一步將與二次電池之用戶相關之等級作為投資資訊之一部分進行管理, 上述發送部進一步發送包含等級之投資資訊。
  8. 如請求項7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進一步具備: 費用設定部,其管理二次電池之使用費; 上述費用設定部根據用戶之等級設定二次電池之使用費。
  9. 如請求項1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中, 上述證券管理部進一步將表示二次電池之用戶屬性之用戶資訊作為投資資訊進行管理, 上述發送部進一步發送包含用戶資訊之投資資訊。
  10. 如請求項1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中 上述徵收部根據二次電池之充電次數獲取使用費。
  11. 如請求項10之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中, 上述徵收部於既定之使用條件成立時,於既定之單位期間獲取固定之第1費用作為二次電池之使用費,於上述使用條件不成立時獲取追加之第2費用。
  12. 一種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具備: 證券管理部,其將二次電池與1個以上之證券建立對應關係; 投資者管理部,其將證券與購買上述證券之投資者建立對應關係; 用戶管理部,其將二次電池與成為上述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建立對應關係; 徵收部,其自成為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徵收上述二次電池之使用費;及 分配部,其指示對於購買二次電池之證券之投資者,基於上述證券之分紅之匯款;且 上述分配部於持有二次電池之證券之第1投資者將上述證券轉讓給第2投資者時,將上述二次電池之分紅之匯款對象自上述第1投資者變更為上述第2投資者。
  13. 一種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具備: 證券管理部,其將二次電池與1個以上之證券建立對應關係; 投資者管理部,其將證券與購買上述證券之投資者建立對應關係; 用戶管理部,其將二次電池與成為上述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建立對應關係; 徵收部,其自成為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徵收上述二次電池之使用費;及 分配部,其指示對於購買二次電池之證券之投資者,基於上述證券之分紅之匯款;且 上述徵收部於二次電池之租用人自第1用戶變更為第2用戶時,將上述二次電池之使用費之徵收對象自上述第1用戶變更為上述第2用戶。
  14. 一種二次電池管理裝置,其具備: 徵收部,其自成為二次電池之租用人之用戶徵收上述二次電池之使用費;及 分配部,其對購買與上述二次電池建立對應關係之證券之投資者匯寄基於上述證券之分紅;且 上述分配部於持有二次電池之證券之第1投資者將上述證券轉讓給第2投資者時,將上述二次電池之分紅之匯款對象自上述第1投資者變更為上述第2投資者。
TW111122437A 2021-06-18 2022-06-16 二次電池管理裝置 TW2023077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1757 2021-06-18
JP2021101757 2021-06-18
WOPCT/JP2022/023123 2022-06-08
PCT/JP2022/023123 WO2022264898A1 (ja) 2021-06-18 2022-06-08 二次電池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7772A true TW202307772A (zh) 2023-02-16

Family

ID=84527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2437A TW202307772A (zh) 2021-06-18 2022-06-16 二次電池管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131123A4 (zh)
JP (2) JP7361323B2 (zh)
KR (1) KR20230004936A (zh)
CN (1) CN116075844A (zh)
TW (1) TW202307772A (zh)
WO (1) WO202226489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6687A (ja) * 2004-06-07 2005-12-15 Maiku Watanabe 小口化マンション投資の販売手法
JP2020190762A (ja) * 2017-08-07 2020-11-26 功 比嘉 担保付暗号通貨運用システムおよび担保付暗号通貨運用システムに基づいて暗号化通貨を発行する方法
JP7062307B2 (ja) * 2017-12-27 2022-05-06 Future Science Research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管理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11542851A (zh) * 2017-12-27 2020-08-14 F.S.R 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及二次电池管理程序
JP2020009121A (ja) * 2018-07-06 2020-01-16 浩明 仁科 バッテリー蓄電情報対応仮想通貨発行システム
JP7271207B2 (ja) * 2019-02-01 2023-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49679A (ja) * 2019-03-11 2020-09-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貸出システム、車両、サーバおよび電池貸出方法
JP7246503B2 (ja) * 2019-09-30 2023-03-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管理システム、交換バッテリ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86191A (ja) * 2019-11-25 2021-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貸出システム、貸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61323B2 (ja) 2023-10-16
EP4131123A4 (en) 2024-02-28
JP2023134643A (ja) 2023-09-27
JPWO2022264898A1 (zh) 2022-12-22
KR20230004936A (ko) 2023-01-06
WO2022264898A1 (ja) 2022-12-22
CN116075844A (zh) 2023-05-05
EP4131123A1 (en) 2023-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prea et al. Two novel blockchain-based market settlement mechanisms embedded into smart contracts for securely trading renewable energy
Bushnell et al. Improving private incentives for electric grid investment
JP7271207B2 (ja)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9094828A1 (en) Digital crypto asset generation
JP7042637B2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仮想通貨取引システム
JP2019145180A (ja) 情報処理方法
KR20200095223A (ko) 거래소 기반의 디자인 거래 시스템 및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08564437A (zh) 商品的交易方法及装置
JP6833213B2 (ja) 商取引管理装置、商取引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361323B2 (ja) 二次電池管理装置
KR20210060982A (ko) 디폴트 저항성이 구비된 블록 체인을 이용한 가상화폐 유동성 대여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US20220414780A1 (en) Secondary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KR20110123186A (ko) 부동산 투자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2018413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ding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rights
KR20210061001A (ko) 블록 체인 기반 대출 금융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CN110827089A (zh) 一种应用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积分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23281588A1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162656A1 (ja) 情報処理装置
WO2024117066A1 (ja) 製造管理システム
JP6970401B1 (ja) 電力アセット管理装置、電力アセット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アセット管理方法
JP2012247864A (ja) 自動車リース・ローン複合契約実行システム
JP3662560B2 (ja) 受益権交換装置、受益権交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Matsushima Optimal Multiunit Exchange Design
Hodík et al. Agent Exchange–Virtual Trading Environment
KR20210061053A (ko) 가상화폐 유동성 대여를 위한 정보처리 프로그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