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2851A -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及二次电池管理程序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及二次电池管理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2851A
CN111542851A CN201880084000.0A CN201880084000A CN111542851A CN 111542851 A CN111542851 A CN 111542851A CN 201880084000 A CN201880084000 A CN 201880084000A CN 111542851 A CN111542851 A CN 111542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deterioration
degree
us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40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村昭彦
伊藤宏治
吉井祐弥
原田雅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 SR Co ltd
F.S.R 株式会社
Original Assignee
F S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 S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 S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42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28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6Acquisition or processing of data for testing or for monitoring individual cells or groups of cells within a batte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battery ageing, e.g. to the number of charging cycles or the state of health [So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4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 G01R31/364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digital calculation means, e.g. for performing an algorith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7Software therefor, e.g. for battery testing using modelling or look-up t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4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lling systems
    • G06Q20/145Payments according to the detected use or quant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5Detection of state of health [SO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与以二次电池为驱动电源的电子设备(210)经由互联网(212)连接。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从电子设备(210)获取二次电池的性能信息,测量二次电池的规定的单位期间的性能的劣化度。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根据劣化度,计算单位期间的二次电池的使用费。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可以将二次电池的更换时期或二次电池的将来的劣化预测等通知到电子设备(210)的用户。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及二次电池管理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的管理,尤其涉及用于管理二次电池的使用费的技术。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的市场顺利地持续扩大。电动汽车、移动终端、电动自行车、不间断电源装置等,利用二次电池的产品广泛。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通过重复充放电而可以长时间地使用。二次电池中,从小型且价格低的产品到大型且价格高的产品,根据用途而各种各样。一般而言,用户购入二次电池,当二次电池到达产品寿命时再次购入新的二次电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56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二次电池的购入有时对用户来说负担较大。根据电子设备不同,二次电池的价格有时占据主体价格的大部分。本发明的发明者等考虑到:若免费借给或转让二次电池,并收取其使用费,则用户是否就更容易导入二次电池呢?
关于二次电池的使用费的决定方式,可以想到各种方法。作为一个示例,想到了每单位期间收取定额使用费的方法。在该方法的情况下,即使不使用二次电池也会发生定额使用费,因此对于仅较少使用二次电池的用户是不利的。另外,用户会考虑既然支付了定额使用费,若不使用二次电池则会有损失,因此可能会促使二次电池的使用浪费。
专利文献1提出了并不是关于借出或转让而是根据二次电池的充电量来计费的方法。因此,还可以想到以根据二次电池的充电量或充电次数的计量制收取使用费的方法。但是,该方法需要担心测量充电量等的传感器故障或伪造数据的风险。在二次电池的流通量增加的状况下,尚未提出以二次电池的长寿命化为目的的计费系统。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课题认识而完成的发明,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合理地计算二次电池的使用费的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与以二次电池为驱动电源的电子设备经由通信网络连接。
该装置包括:性能信息获取部,从电子设备获取二次电池的性能信息;劣化测定部,测量二次电池的规定的单位期间的性能的劣化度;以及费用计算部,根据劣化度,计算单位期间的二次电池的使用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容易合理地计算二次电池的使用费。
附图说明
图1是二次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结构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二次电池的经时劣化图案的图表。
图3是二次电池管理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4是电池管理信息的数据结构图。
图5是示出使用费的计算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二次电池的订购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劣化行为历史信息的数据结构图。
图8是示意性示出对应于使用历史的二次电池的经时劣化图案的图表。
图9是行为合计信息的数据结构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功能框图。
图11是测量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的测量电路的电路图。
图12是示出随着二次电池的使用的SOH(容量维持率)的劣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作为第一实施方式,针对经由通信网络收集二次电池的信息的系统进行说明,然后,作为第二实施方式,针对在二次电池中保存信息、在二次电池的更换时或充电时收集信息的系统进行说明。总结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时,或者,不作特别区别时,记载为“本实施方式”。在下文中,设为在更换时进行信息收集的情况来说明,但也可以设为充电时执行信息收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二次电池为对象进行了说明,但对于燃料电池也能够构建相同的系统。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二次电池管理系统200的硬件结构图。
在二次电池管理系统200中,以二次电池为驱动电源的移动终端202、电动汽车204、飞机206、船舶208等经由互联网212与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连接。下面,将以二次电池为驱动电源的装置统一称为“电子设备210”。二次电池均是从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的运营者(下面,称为“系统运营者”)出借的。电子设备210的用户不需要购入二次电池,从系统运营者借出二次电池定期支付其使用费。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二次电池的劣化度,决定二次电池的使用费(劣化度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
制造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制造者216、执行使用费结算的金融机关214也连接于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定期测量各二次电池的劣化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每1个月测量劣化度。例如,如果电动汽车204的二次电池的10月31日的劣化度为5%,11月30日的劣化度为8%,则11月的使用费根据劣化度3%(=8-5)进行确定。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向电动汽车204的用户通知使用费,用户向金融机关214支付使用费。
二次电池的劣化度成为规定值以上时,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向用户通知二次电池的更换。此时,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进行指示,将来自二次电池制造者216的新的二次电池配送给用户,二次电池制造者216回收旧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可以对于多个电子设备210管理二次电池的更换时期,对二次电池制造者216通知生产预测。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还从二次电池的用户收集各种信息。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但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收集表示二次电池的使用状况的信息,向二次电池的开发者或电子设备210的开发者反馈收集的数据(信息提供)。通过这样的信息提供,系统运营者也配合对于二次电池和利用二次电池的电子设备210的开发。
下面,假定电子设备210通过“设备ID”、电子设备210的用户通过“用户ID”、二次电池通过“电池ID”被识别,以此进行说明。
图2是示意性示出二次电池的经时劣化图案的图表。
横轴表示时间经过,纵轴表示二次电池的性能。二次电池的性能通过内部电阻、放电容量、电动势(电压)、充放电时的电流等进行指标化,在此,示出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作为“性能”的代表例。二次电池随着反复充放电而放电容量(输出)逐渐降低。
时刻t0是测量对象即二次电池的使用开始定时(timing)。此时的放电容量为初始容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为劣化度(%)=100×(初始容量-测量容量)/初始容量。测量容量是指测量时刻的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在时刻t0,初始容量和测量容量相等,因此劣化度为0(%)。当二次电池的劣化度成为20(%)以上时,换言之,测量容量成为初始容量的80(%)时,更换二次电池。将更换时的劣化度,上述示例中所说的20(%)称为“劣化阈值”。
时刻t1是从时刻t0经过规定的单位期间后,例如1个月后的时刻。此时的测量容量为初始容量的90(%),劣化度为10(%)。在时刻t0-t1的单位期间T1中二次电池劣化了10(%),因此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根据劣化度的变化量即10(%)决定单位期间T1中的二次电池的使用费。如果劣化度每1(%)的使用费为1,000日元,则单位期间T1的二次电池的使用费为10,000日元(=1,000×10)。
时刻t2是从时刻t1经过单位期间(1个月)后的时刻。假定时刻t2的劣化度为15%。在时刻t1-t2的单位期间T2中二次电池劣化了5(%),因此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将单位期间T2的二次电池的使用费算出为5,000日元(=1,000×5)。这样,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根据每单位期间二次电池的劣化度的变化量,确定二次电池的使用费。
在图2中,假定时刻t2为最新的测量时刻。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在时刻t2还预测二次电池的更换时刻t3(将来时刻)。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可以将连接时刻t1的放电容量和时刻t2的放电容量的直线与劣化阈值相交的时刻作为二次电池的更换时刻进行预测。
图3是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的功能框图。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的各结构要素通过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及各种协处理器等的运算器、称为内存或存储器的存储装置、连结它们的有线或无线的通信线路的硬件,以及被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向运算器提供处理命令的软件来实现。计算机程序还可以由设备驱动器、操作系统、位于其上位层的各种应用程序、或者向这些程序提供共同功能的库构成。下面说明的各块并不表示硬件单位的结构,而表示功能单位的块。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300的功能框图(参照图10)也是同样的。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包括通信部102、数据处理部104和数据存储部106。
通信部102负责经由互联网212与电子设备210等的通信处理。数据存储部106存储各种数据。数据处理部104根据由通信部102所取得的数据和数据存储部106所存储的数据执行各种处理。数据处理部104还作为通信部102和数据存储部106的接口发挥功能。
通信部102包括从外部装置获取数据的接收部108、向外部装置发送数据的发送部110。接收部108包括性能信息获取部112、使用历史获取部114、设备ID获取部116、用户信息获取部118以及结算信息获取部120。
性能信息获取部112从电子设备210获取性能信息。所谓性能信息,是指表示电子设备210的驱动电源即二次电池的性能的信息,例如标称电压、内部电阻值、电容、充电次数、充电率、二次电池的种类等。使用历史获取部114从电子设备210获取使用历史。所谓使用历史,是指表示用户进行的电子设备210的使用方法的信息。例如,当为被内置于电动汽车204的二次电池时,可以获取表示电动汽车204的突然起步或急回旋等的运转内容的信息作为使用历史。当为被内置于移动终端202的二次电池时,可以获取表示在移动终端202所执行的应用的信息作为使用历史。另外,使用历史也可以包含充电定时、每1次的充电量、电子设备210的设置场所的温度等各种与使用方式相关的信息。
设备ID获取部116获取电子设备210的设备ID。用户信息获取部118从电子设备210获取用户信息。用户信息是指电子设备210的用户的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等,表示用户的属性的信息。也可以是,用户在电子设备210中登记用户信息时,用户信息获取部118从电子设备210收集用户信息。结算信息获取部120从金融机关214接收使用费的付款完毕通知。
除此之外,接收部108还可以定期获取表示电子设备210(二次电池)的所在地的位置信息。
发送部110包括劣化预测通知部122、费用通知部124、更换通知部126以及订购通知部128。
劣化预测通知部122向电子设备210通知劣化预测。劣化预测是指关于使用中的二次电池到什么时候如何程度劣化的预测。费用通知部124向电子设备210通知使用费(实际测量值和预测值)。更换通知部126向电子设备210的用户通知二次电池是否更换、或者、预计更换的将来时刻。订购通知部128向二次电池制造者216指示二次电池的生产和配送。
数据处理部104包括劣化测定部130、费用计算部132、结算管理部134、预测部136以及劣化行为确定部138。
如结合图2进行的说明,劣化测定部130计算二次电池的劣化度。费用计算部132计算二次电池的使用费。结算管理部134根据二次电池的使用费的支付请求和支付完成通知,管理每个用户的使用费的支付状态。劣化行为确定部138确定推进二次电池的劣化的使用方式(下面,称为“劣化行为”)。
预测部136根据二次电池的劣化度进行各种预测计算。预测部136包括劣化预测部140、费用预测部142和更换预测部144。
如结合图2进行的说明,劣化预测部140根据二次电池的劣化历史预测二次电池的劣化的进行方式。费用预测部142根据二次电池的劣化预测来预测二次电池的将来的使用费。更换预测部144预测二次电池的更换时期。
图4是电池管理信息150的数据结构图。
在数据存储部106中存储电池管理信息150。在将二次电池设置在电子设备210中时,电子设备210读取对二次电池所设定的电池ID,并将其与设备ID、用户ID一起发送给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另外,电子设备210定期地将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测量容量)作为性能信息发送给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劣化测定部130计算各二次电池的劣化度,并记录到电池管理信息150中。费用计算部132根据单位期间的二次电池的劣化度的变化量,计算二次电池的使用费。
根据图4所示的电池管理信息150,电池ID=B01的二次电池(下面,记为“二次电池(B01)”)作为用户(P06)的电子设备210(A01)的驱动电源所使用。二次电池(B01)的当前的劣化度为2(%),未核算的使用费为200日元。根据电池管理信息150,可以统一地把握多个二次电池由谁、在什么样的电子设备210中,被怎样程度利用,使用费为多少。除此之外,电池管理信息150也可以记录用户信息等其他信息。
此外,也可以是,不是电子设备210而是二次电池自身具备通信功能。二次电池可以从电子设备210获取设备ID、用户ID、使用历史、用户信息等,将性能信息、使用历史、设备ID、电池ID、用户信息等定期地发送给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此外,为了隐私保护,也可以是用户能够限定电子设备210或二次电池能够发送给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的信息。
图5是示出使用费的计算过程的流程图。
图5所示的处理以1周内1次、1天1次等任意的间隔定期地执行。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设为以1个月1次、按每个用户执行图5所示的处理来进行说明。图5设为以用户P1为对象执行的情况来进行说明。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从电子设备210收集各种信息(S10)。具体而言,性能信息获取部112获取二次电池的性能信息,使用历史获取部114获取使用历史,设备ID获取部116获取设备ID,用户信息获取部118获取用户P1的用户信息。
劣化测定部130根据性能信息(放电容量),计算劣化度(S12)。劣化测定部130更新电池管理信息150。电池管理信息150的其他信息也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更新。费用计算部132根据1个月间的劣化度的变化量计算二次电池的使用费(S14)。劣化测定部130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各种预测计算(S16)。具体而言,劣化预测部140根据当前为止所得到的劣化历史计算二次电池的劣化速度,换言之,什么时候、劣化到什么程度。费用预测部142根据劣化预测,预测直至将来时刻前的使用费。例如,被预测为在下1个月劣化度增至3(%)时,费用预测部142将下1个月的使用费预测为3,000日元(=1,000×3)。更换预测部144预测二次电池的更换时期。
发送部110对用户P1进行各种通知(S18)。劣化预测通知部122通知更换预测部144进行的劣化预测,费用通知部124通知二次电池的使用费(请款金额)和下次使用费的预测值,更换通知部126通知二次电池是否更换或者所预测的更换时期。
金融机关214从用户P1的储蓄账户扣款使用费,并将结算完成通知发送给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对于所有用户,定期执行同样的处理。
图6是示出二次电池的订购处理的流程图。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每1个月执行1次图6所示的处理。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针对多个二次电池统计更换时期。例如,更换预测部144统计从2个月后到3个月后为止的期间需要更换的二次电池的需求总数(S20)。订购通知部128向二次电池制造者216订购预测数量份的二次电池(S22)。根据这样的控制方法,二次电池制造者216可以抑制二次电池的库存,并且把握适当的二次电池的生产数。
图7是劣化行为历史信息160的数据结构图。
在数据存储部106中存储劣化行为历史信息160。针对每个二次电池分别准备劣化行为历史信息160。在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中,预先定义多个劣化行为F1~F3。例如,劣化行为F1可以是电动汽车204的突然起步,劣化行为F2可以是快速充电,劣化行为F3可以是在高温(例如,25度以上)的地点使用二次电池。在此,设为由系统运营者定义劣化行为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7是从二次电池(B01)的用户(P06)进行的使用历史中提取劣化行为F1~F3的执行次数。在图5的S10中,劣化行为确定部138每当获取使用历史时更新劣化行为历史信息160。二次电池(B01)由电子设备210(A01)、用户(P06)所使用(参照图4)。根据图7所示的劣化行为历史信息160,在2017年11月,用户(P06)将以二次电池(B01)为驱动电源的电子设备210(A01)作为对象实行了4次劣化行为F1,实行了3次劣化行为F2,实行了0次劣化行为F3。
对于劣化行为F1~F2,分别预先设定警告阈值T1~T3。警告阈值T1=5次,警告阈值T2=10次,警告阈值T3=2次。每1个月的劣化行为Fn超过警告阈值Tn时,劣化预测通知部122将劣化行为Fn通知到用户。例如,当1个月的劣化行为F1的次数为警告阈值T1=5次以上时,劣化预测通知部122对用户通知劣化行为F1的实行次数多、导致存在二次电池劣化的可能性的内容(下面,称为“劣化行为通知”)。2017年11月,任一劣化行为均未超过警告阈值,因此不进行劣化行为通知。
在2017年10月,用户(P06)实行8次劣化行为F1。超过警告阈值T1=5次,因此劣化预测通知部122向用户(P06)通知关于劣化行为F1的劣化行为通知。用户(P06)通过该劣化行为通知认识到容易实行劣化行为F1。用户(P06)即使认识到快速充电等是劣化行为,但实际上较多情况下其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容易进行哪种劣化行为。通过劣化行为通知,可以使用户认识到,为了抑制二次电池的劣化应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换言之,容易进行什么样的劣化行为。由于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历史进行适当的劣化行为通知,因此用户能够理解为了使二次电池耐用应如何改正行为。
图8是示意性示出与使用历史对应的二次电池的经时劣化图案的图表。
二次电池对应于使用方法而劣化的发展方式是变化的。作为一示例,劣化预测部140可以根据劣化行为的频率将用户分类为多个类型。例如,将结合图7说明的劣化行为F1的每1个月的实行次数平均小于5次的用户分类为类型X1,将5次以上、小于15次的用户分类为类型X2,将15次以上的用户分类为类型X3。可以认为类型X3的用户比类型X1的用户更容易使二次电池劣化。在数据存储部106中,预先根据类型X1~X3定义二次电池的经时劣化图案。
接着,假定进行新二次电池(B10)的劣化预测的情况。根据二次电池(B10)的用户(P55)的过去的使用历史,将用户(P55)设为类型X3。在该情况下,劣化预测部140按照针对类型X3所定义的经时劣化图案,预测二次电池(B10)的劣化速度、使用费、更换时期等。根据图8,假定用户(P55)在与使用开始时刻t0比较接近的时刻t4(例如,1.5个月后)产生更换二次电池(B01)的必要。根据这样的控制方法,加入二次电池的用户的使用历史,可以预测二次电池的将来的劣化速度。另外,属于类型X3的用户较多,但实际上获取比时刻t4(1.5个月后)更长地利用二次电池的数据时,劣化预测部140可以修正针对类型X3的经时劣化图案(模型)。
也可以根据劣化行为以外的使用历史进行劣化预测。依据用户的性别或居住地(温暖地区还是寒冷地区)、年龄,二次电池的劣化速度可能不同。例如,在得到居住在长野县的用户比居住在岐阜县的用户更容易有意地使二次电池劣化的统计性的数据的情况下,劣化预测部140可以分别准备与长野县的用户对应的经时劣化图案和与岐阜县对应的经时劣化图案。
不限定于使用历史,也可以根据其他信息进行劣化预测。可以想到二次电池的劣化速度对应于电子设备210的类别而变化。劣化预测部140可以根据电子设备210的类别设定多个经时劣化图案,根据测量对象即电子设备210的经时劣化图案预测二次电池的劣化速度。例如,被使用在跑车中时和被使用在单厢车中时,二次电池的经时劣化图案可能不同。
一般认为,依据二次电池的种类而经时劣化图案不同。例如,可以想到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经时劣化图案和钠硫电池的经时劣化图案不同。
图9是行为合计信息170的数据结构图。
在数据存储部106中存储行为合计信息170。行为合计信息170是为了从以多个二次电池、多个用户为对象所收集的使用历史中确定劣化行为而使用的。在图7中,将劣化行为作为由系统运营者所定义、设定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但在图9中,针对从多个用户的使用历史(大数据)查找劣化行为的方法进行说明。
劣化行为确定部138在所统计的大量使用历史数据中,提取每1天的劣化度超过5(%)时的使用历史。图9所示的行为G1~G4是表示电子设备210的使用方式的行为。设为存在某个用户1天内仅进行1次行为G4,使二次电池的性能在1天中劣化5(%)以上的事件1。该情况下,假定行为G1存在仅1次就使二次电池大程度劣化的可能性。劣化行为确定部138对行为G1设定劣化力=1。此处所称的“劣化力”是表示该行为(二次电池的使用方法)使二次电池如何程度劣化的指标值。
另外,假设存在某个用户由于在1天内进行20次行为G2,使二次电池的性能在1天中劣化5(%)以上的事件2。该情况下,假定存在通过20次实行行为G2而使二次电池劣化的可能性。劣化行为确定部138对行为G2设定劣化力=1/20。
假设存在某个用户由于在1天内进行8次行为G1,在1天进行4次行为G2,使二次电池的性能在1天中劣化5(%)以上的事件3。行为G2导致的劣化为(1/20)×4=1/5,因此5(%)的劣化中,原因的1/5在于行为G2。劣化行为确定部138将行为G1的劣化力计算为1/10(=(1-1/5)×(1/8))。
假设存在某个用户由于在1天进行8次行为G1,在1天进行6次行为G3,使二次电池的性能在1天中劣化5(%)以上的事件4。行为G1导致的劣化为(1/10)×8=4/5,因此5(%)的劣化中,原因的4/5在于行为G1。劣化行为确定部138将行为G3的劣化力计算为1/30(=(1-4/5)×(1/6))。
由上述,行为G1的劣化力为1/10,行为G2的劣化力为1/20,行为G3的劣化力为1/30,行为G4的劣化力为1。劣化行为确定部138将劣化力为规定值以上,例如为1/15以上的行为确定为“劣化行为”。在上述示例的情况下,劣化行为确定部138根据使用历史,将行为G1、G4确定为劣化行为。通过针对多个二次电池,收集劣化历史和使用历史,劣化行为确定部138能够合理地检测到什么样的使用方法容易使二次电池如何程度地劣化。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子设备210或二次电池具备通信功能,通过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与电子设备210等定期性存取,收集与二次电池相关的各种数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不是经由通信网络的数据收集,而是在更换具备存储功能的二次电池时收集与二次电池相关的各种数据。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300的功能框图。
二次电池300包括电池单元302、充放电控制部304、数据获取部306和数据存储部308。电池单元302是蓄电部,充放电控制部304控制电池单元302的充放电。电池单元302和充放电控制部304是已知的二次电池具备的功能块。
数据获取部306从电子设备210获取各种数据。数据存储部308(记录介质)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数据获取部306包括设备ID获取部310、使用历史获取部312和用户信息获取部314。设备ID获取部310获取设置有二次电池300的电子设备210的设备ID。使用历史获取部312从电子设备210获取使用历史。用户信息获取部314从电子设备210获取用户信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二次电池300对应的电子设备210具备将设备ID等的各种信息提供给二次电池300的接口。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用户自主判断更换二次电池300。系统运营者通过读取回收的二次电池300的数据存储部308,读取性能信息等的各种信息。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计算劣化度以及基于劣化度的使用费,用户向系统运营者支付使用费。此时,使用费可以一次性支付,但若是采用多次分期付款,则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减轻伴随二次电池300的导入或更换的用户的成本负担。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300也可以具有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的劣化测定部130、费用计算部132、预测部136、劣化行为确定部138等的功能。在该情况下,即使在使用无法与互联网212连接的电子设备210时,用户也能够适当确认劣化度或使用费等各种信息。
以上,基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针对二次电池管理系统200和二次电池300进行了说明。
在二次电池管理系统200中,由于二次电池的用户无需购入二次电池,因此可以抑制导入二次电池(电子设备210)时的初始费用。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并不根据二次电池的放电量或充电次数等的使用量,而是根据劣化度收取二次电池的使用费。珍惜使用二次电池的用户使用费便宜,因此虽然二次电池为租借品也易于带来珍惜使用的激励。使用户意识到对二次电池持久的使用,这在抑制环境负载方面也是有效的。
在为通过二次电池或电子设备210的传感器测量二次电池的充电次数等决定使用费的方式的情况下,会伴随有传感器的故障或数据篡改的风险。在测量充电次数的情况下,还存在充电率为多少时计为1次充电的问题。在作为电动汽车的二次电池的情况下,还可以想到依据行驶距离计算使用费的方法,但存在同样的风险。与此不同,二次电池的劣化是物理性现象,因此可以可靠地把握二次电池利用了多少。劣化度这种物理现象是不能欺骗的。在二次电池的使用中,即使从电子设备210向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所发送的性能信息(放电容量)不正确,在二次电池的更换时也能够可靠地把握劣化度,因此最终支付的使用费是合理值。对粗糙地处理二次电池的用户可以收取高使用费。借出二次电池的一方也无需过度地防范伴随二次电池的借出的风险。
二次电池是“蓄积电的装置”。根据二次电池的放电量或充电次数决定二次电池的使用费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用户为了二次电池的充电已经负担了电费这一成本。与此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所借出的二次电池的劣化度,比如说伴随二次电池这样的装置的利用而产生的减损部分的代价(补偿)而收取使用费。能够使使用费的根据合理化。二次电池是容易测量其劣化度的装置(租借品),因此容易确立这样的特有的商用系统。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可以将借出的二次电池的劣化速度、将来的使用费、更换时期等通知给用户。另外,指出多个劣化行为中用户容易采取什么样的劣化行为,也有助于改善用户的行动。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通过针对多个二次电池收集使用历史,能够分析什么样的使用方法容易使二次电池劣化。例如,当得到在雪路行驶中二次电池容易劣化这样的数据时,可以判断在混合动力车中在雪路中不使用二次电池而使用汽油引擎作为动力源的方式是合理的。并且,某个类型的二次电池在得到基于太阳光发电的充电容易劣化的数据时,为了减轻对电池单元的负担而可能需要新的充放电电路。在得到汽车制造商M1的被搭载于电动汽车的二次电池不易劣化,汽车制造商M2的被搭载于电动汽车的二次电池容易劣化这样的数据时,还存在汽车制造商M1可以积极地向顾客宣传该内容这样的优点。另外,一般认为,汽车制造商M2认识到有效地使用二次电池的设计的必要性,从而有助于促进二次电池相关的周边技术。
通过二次电池管理系统200,还具有与二次电池相关的数据不会被电子设备210的制造商独占这样的优点。可以基于多个电子设备210使用的二次电池(通用品)来收集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210的数据,因此被期待能够针对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210提供丰富的见解。例如,如果收集二次电池在哪里被使用这样的地理信息,则容易合理地判断如何配置用于二次电池的充电站是高效的。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300中累积使用历史等的数据。而且,在二次电池300的更换时,根据劣化度请求使用费。即使在通信环境不完备的新兴国或交通不便的地方,可以构建与第一实施方式二次电池管理系统200同样的系统。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在不脱离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对构成要素变形并具体化。也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以形成各种发明。另外,也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所公开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
[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按二次电池收集性能信息、使用历史、设备ID、用户信息等的各种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大型二次电池通常作为单元(小的二次电池)的集合体所构成。作为变形例,可以不是二次电池(单元的集合体),而是对每个单元标注电池ID,按每个单元收集性能信息等。
例如,假定将5×5的25个单元呈正方形排列的二次电池。在针对该二次电池收集各种信息的情况下,假定已判明位于外侧的单元比位于内侧的单元更容易劣化。如果得到这样的数据,则可以想到若设计减轻外侧单元的负担的充电控制电路,则在延长二次电池的产品寿命方面是有效的。或者,外侧的单元比内侧的单元更容易更换这样的二次电池的结构设计也可能是有效的。这样,通过按单元收集信息,对于二次电池的设计也存在能够提供丰富的见解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放电容量的降低度定义为劣化度。劣化度的定义也可以是放电容量之外的。已知二次电池每次重复充放电,内电阻都会增加。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也可以定义为劣化度(%)=(测量电阻值-初始电阻值)/初始电阻值。另外,也可以根据基于放电容量所计算出的劣化度A和基于内部电压所计算的劣化度B这二者,例如将它们的平均值定义为劣化度。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伴随时间经过的电池容量的降低度、通过1次满充电电动汽车204可行驶的距离的降低度,来定义劣化度。另外,并不局限于放电容量,也可以根据OCV(Open-Circuit Voltage:开路电压)、开放端电压等定义劣化度。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可以保持二次电池的经时劣化图案(模型),根据该经时劣化图案预测劣化。这样的模型可以作为神经网络模型所形成。分析劣化快的二次电池的使用历史等,可以在输入层设定行为、电子设备210的种类、使用环境(温度等)各种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对二次电池的劣化造成什么程度的影响。并且,也可以根据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二次电池的劣化预测。也可以根据在各输入层(参数)的模型中所设定的加权系数,确定劣化行为。通过积累与二次电池相关的数据,能够使模型更精细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更换通知部126通知二次电池的更换时期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通知二次电池的充电站的位置的充电位置通知部。另外,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向电子设备210通知应充电的定时的充电定时通知部。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的使用历史获取部114还可以定期获取各二次电池的充电率信息。充电定时通知部可以向使用充电率为规定的阈值、例如30%以下的二次电池的电子设备210,发送催促充电的通知。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定期收集二次电池的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也可以在二次电池的充电时进行信息收集。例如,电动汽车204由于需要在充电时停车,因此容易从充电时的电动汽车204收集二次电池的信息。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在二次电池的更换时收集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二次电池的充电时进行信息收集。例如,在充电站具有通信功能的情况下,充电站可以从二次电池300的数据存储部308读取各种信息,向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发送信息。
也可以二次利用超过劣化阈值的二次电池。例如,劣化度超过20%的二次电池(下面,称为“劣化二次电池”)可以通过ESS(Energy Storage System:能量存储系统)的运营业者再利用。例如,用户A使用的二次电池的劣化度超过劣化阈值。此时,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的更换通知部126向用户A通知劣化二次电池的更换,同时向运营ESS的用户B通知产生了劣化二次电池。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使用户A和用户B匹配的匹配部。匹配部在用户A和用户B之间居间介绍从而形成劣化二次电池的交易价格和交易时期的协议。协议后,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的系统运营者将从用户A回收的劣化二次电池寄送给用户B。
另外,在该劣化二次电池的劣化度超过规定的阈值、例如超过50%时,劣化二次电池也可以被分解、解体而进入再循环利用。更换通知部126在用户B使用的劣化二次电池的劣化度超过50%时,可以向用户B通知应回收再利用劣化二次电池的内容。
二次电池的导入成本也可以不是零。例如,可以将二次电池的价格控制在半价,通过使用费征收剩余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从使用历史中推断出使二次电池劣化的行为的方法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也可以提取为了不使二次电池劣化的行为。例如,当确定虽然充电次数较多但几乎没有使二次电池劣化的用户P2时,可以调查该用户P2的行为。在这样的调查后,可以将用户P2的使二次电池耐用的技巧介绍给其他用户。
还可以根据多个二次电池的劣化度,预测发电量。例如,劣化度大的二次电池,蓄电量变少。因此,可以想到的是,当劣化发展的二次电池较多时,需要的发电量会减少。另一方面,可以想到的是,在新的或更换后的二次电池,换言之,劣化未进行的二次电池较多时,需要的发电量变大。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根据二次电池的劣化度,不仅预测使用费,还可以预测需要的电量,将其通知给发电业者。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二次电池的劣化作为对象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对于二次电池之外的也伴随劣化的电池也能够应用。例如,燃料电池也随着使用而输出逐渐降低。因此,也可以针对燃料电池测量测量劣化度,并进行使用历史等的各种信息收集、使用费计算等。本说明书中的“二次电池”,在广义上也包含“燃料电池”。
图11是测量二次电池300的放电容量的测量电路330的电路图。
二次电池300包括电池成分320和电阻成分322。重复充放电时,通过作为二次电池300的负极材料使用的石墨与电解液的反应,在负极表面逐渐形成被膜。电阻成分322(内部电阻值r)归因于负极的被膜。内部电阻值r=0时,电池成分320的电动势E与被施加在外部电阻324的电压值V相等。但是,当内部电阻值r为非零时,若将放电电流设为I则V=E-I·r,放电电压由于电阻成分322而下降。因此,通过测量OCV(开放端电压)和放电电压之差,能够将二次电池300的劣化度指标化。
一般而言,二次电池300的劣化度通过SOH(States Of Health:健康状态)进行指标化。SOH表示容量保持率,但有时也采用内部电阻值r的电阻上升率来定义。在下文中,将SOH作为容量保持率进行说明。SOH用放电容量值进行规定,但由于受电流值或测量时的温度所影响,考虑这些进行评价。此外,所谓二次电池300的容量,是指从充满电状态的二次电池300,进行放电直到外部电阻324的端子电压到达规定的终止电压为止时能够提取的电(电荷)量。
图12是示出随着二次电池300的使用的SOH(容量保持率)的劣化的图表。
本发明的发明人等针对伴随充放电的二次电池300的劣化速度进行了实验。在本实验中,使用了18mm×65mm的圆筒单元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二次电池300)。二次电池300的初始容量为2,750(mAh)。另外,测量时的温度为摄氏25度。重复二次电池300的充放电,并测量SOH随着放电累积容量(mAh)如何降低(劣化)。
充电时电压到达4.2(V)时视为“充电完成”,放电时电压到达2.5(V)时视为“放电完成”。一边重复充放电一边定期测量SOH。
劣化曲线P1表示在假设电动汽车204的安全运转的条件1下SOH的降低趋势。劣化曲线P2表示在假设电动汽车204的突然加速运转的条件2下SOH的降低趋势。在条件1下,充电时的C率(Capacity Rate:容量率)为0.2,放电时的C率也为0.2。假定2,750(mAh)的二次电池300放电或充电1小时时的C率为1.0。充电时的C率为0.2表示相对缓慢地使其充电。另一方面,在条件2下,充电时的C率为0.2,放电时的C率为0.8。在条件2下,相比于条件1,通过增大放电电流来快速放电。此外,劣化曲线P1和劣化曲线P2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均为恒定电流。
通过本实验可以确认的是,进行快速放电时(劣化曲线P2:条件2)比没有快速放电时(劣化曲线P1:条件1)更容易加速二次电池300的劣化。
假设用户A1安全驾驶电动汽车204。在安全驾驶的情况下,假定当放电累积容量到达约360,000(mAh)时使二次电池300劣化约2(%)。另一方面,用户A2突然加速驾驶电动汽车204。在突然加速驾驶的情况下,设想放电累积容量到达170,000(mAh)时使二次电池300劣化约2(%)。用户A1即使相比于用户A2使用更多的电能,但由于比用户A2更珍惜地使用二次电池300,因此对用户A1仅收取与用户A2相同的使用费。通过这样的构造,可以对用户提供珍惜使用二次电池300的激励。
二次电池300的制造也花费成本。如果能够对多数用户引导重视对待二次电池300,作为整个世界能够有效地抑制伴随二次电池300的制造的资源或劳力。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电动汽车204等电子设备210中导入测量电压、电流和温度的专用的应用软件(下面,称为“性能测量软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二次电池300中导入性能测量软件。性能测量软件定期测量放电容量等性能信息,并通知给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性能测量软件具备测量功能和通信功能即可。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根据从性能测量软件获取的性能信息计算劣化度,计算二次电池300的使用费。性能测量软件也可以根据性能信息计算劣化度,并通知给二次电池制造者216。
假设,即使恶意用户篡改或使性能测量软件无效,在某一时刻该用户也不得不更换二次电池300。由于在更换处能够测量二次电池300的劣化度,因此即使在二次电池300的使用过程中欺瞒劣化度,在更换时也必须结算。如果是电动汽车204,则可以在充电站对二次电池300充电时,充电站获取二次电池300的性能信息。而且,也可以从充电站向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发送性能信息。或者,也可以是访问员定期获取各二次电池300的性能信息。
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从多个二次电池300收集性能信息。例如,类型T1的二次电池300有5,000万台在流通时,如果可以预测下月其中400万台需更换,则二次电池制造者216容易制定生产计划。通过在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中一维地预测大量二次电池300的更换时期,易于防止二次电池300的过剩生产导致的不良库存、或者过小量生产带来的商机损失。
如上所述,二次电池300的劣化预测可以根据经时劣化表进行。例如,在得到自更换的1个月后使二次电池300劣化5(%)时,在自更换至2个月后二次电池300的劣化度到达20(%)的概率为3(%),在自更换至3个月后二次电池300的劣化度到达20(%)的概率为15(%)···这样的实绩信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绩信息设定经时劣化表。如果根据这样的实绩信息准备经时劣化表,则通过参照某个二次电池300的实际的劣化速度和经时劣化表,就能够预测该二次电池300的将来的劣化的进行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电动汽车204等的电子设备210中导入测量电子设备210的使用状态的专用的应用软件(下面,称为“使用测量软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二次电池300中导入使用测量软件。使用测量软件获取电子设备210的使用信息,并通知给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例如,二次电池300被搭载于电动汽车204等的移动器械。此时,使用测量软件获取移动设备的每单位时间的突然起步次数、突然停止次数、平均速度、最高速度、行驶时间中以阈值速度以上行驶的时间的比例等,作为使用信息。使用测量软件还可以将所谓的经济驾驶(eco-drive)的成绩(已知技术)作为使用信息通知给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可以根据来自使用测量软件的通知结果预测二次电池300的劣化度。例如,对应于经济驾驶的成绩预先准备多个种类的经时劣化表。劣化预测部140可以在从测量对象即电动汽车204获取成绩时,根据适合的经时劣化表预测二次电池300的将来的劣化的进行方式。
可以根据二次电池300的类型准备多个经时劣化表。另外,也可以根据搭载二次电池300的电子设备210的类型准备多个经时劣化表。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属性准备多个经时劣化表。可以是,劣化预测部140根据什么样的用户对什么样的电子设备210使用哪个二次电池300,来预测二次电池300的劣化。
劣化测定部130可以根据多个种类的性能信息计算劣化度。例如,劣化测定部130可以根据内电阻的变化量和容量保持率的变化量来计算劣化度。劣化测定部130可以将多个种类的劣化度中最大或最小的劣化度、平均值、中央值作为二次电池300的正式的劣化度。这样从由多个种类的观点所得到的劣化度,综合判断二次电池300的劣化度,从而能够更合理地计算劣化度。
一般认为,二次电池300的用户不同,二次电池300的对于劣化度的允许值(劣化阈值)不同。例如,用户A4使用劣化度90~100(%)的二次电池300,劣化度小于90(%)时更换二次电池300。用户A5使用劣化度70~100(%)的二次电池300。在该情况下,对于用户A4不要的劣化度小于90(%)的二次电池300能够使用在用户A5中。上述的匹配部可以在用户A4的二次电池300的更换时期,或者预测更换的时期向用户A5通知能够导入该二次电池300的内容。或者,匹配部可以将用户A4不要的二次电池300发送给用户A5。匹配部可以在用户A4更换二次电池300时,检索可以使用该二次电池300的用户,向该用户发送能够导入二次电池300的内容。
当不存在能够利用用户A4出手的二次电池300的用户时,更换通知部126可以将该二次电池300配送给回收利用业者。
二次电池300的使用费可以根据二次电池300的购入价格、作为更换的标准所设定的劣化阈值确定。例如,当二次电池300的购入价格为10万日元、劣化度到达20(%)的劣化阈值时,更换该二次电池300。在该情况下,一般认为相对于20(%)的劣化度,存在10万日元的价值,因此劣化度每1(%)设为5,000日元(=10万÷20)的使用费。费用计算部132可以根据这样的二次电池300的购入价格、由用户或二次电池300的制造商所设定的劣化阈值,计算与劣化度相应的使用费。根据这样的控制方法,在二次电池管理系统200能够合理地估算各种类型的二次电池300的使用费,因此用户容易放心地参与由二次电池管理系统200所提供的借贷方式。
另外,二次电池管理装置100根据购入价格(销售价格)和劣化阈值能够简单且公平地计算多种多样的二次电池300的使用费,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对应多样的二次电池300。购入价格高的二次电池300使用费高,不易劣化的二次电池300使用费便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根据二次电池300的劣化度向用户收取使用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还可以想到政府根据二次电池300的劣化度对用户收税的情况。一般认为,使国民具有重视长时间地使用二次电池300的意识,这也有助于贵重资源的有效应用。另外,相比于进行突然加速驾驶的用户,进行安全驾驶的用户在金钱方面受到优待,因此还可以期待改善电动汽车204的驾驶行为的效果。
根据二次电池300的劣化度一点一点地支付使用费(费用),等同于在财务报表中将固定资产的购入价格逐渐折旧。根据二次电池管理系统200,在会计的观点上,也认为企业容易导入二次电池300。
从本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可以认识到下述发明。
B1.一种二次电池管理装置,与以二次电池为驱动电源的电子设备经由通信网络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性能信息获取部,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信息;
劣化测定部,测量所述二次电池的规定的单位期间的性能的劣化度;以及
劣化预测部,根据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的劣化度,预测规定的将来时刻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劣化度。
B2.如B1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还包括使用历史获取部,其从多个电子设备中,获取所述多个电子设备各自的使用历史,其特征在于,
所述劣化预测部参照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性能的劣化度和使用历史,根据第一电子设备的使用历史,预测规定的将来时刻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使用的二次电池的劣化度。
B3.如B2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劣化行为确定部,其参照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性能的劣化度和使用历史,确定二次电池的每单位时间的劣化度为规定值以上时的电子设备的使用方式、即劣化行为。
B4.如B1至B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还包括设备ID获取部,其从多个电子设备中,获取识别电子设备的设备ID,其特征在于,
所述劣化预测部参照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性能的劣化度和设备ID,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ID,预测规定的将来时刻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使用的二次电池的劣化度。
B5.如B1至B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性能信息获取部获取构成所述二次电池的多个单元各自的性能信息,
所述劣化测定部对每个单元测量性能的劣化度,
所述劣化预测部对于每个单元预测劣化度。
B6.如B1至B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户信息获取部,其从多个电子设备中,获取电子设备的用户的用户信息,
所述劣化预测部参照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劣化度和用户信息,根据第三电子设备的用户信息,预测规定的将来时刻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使用的二次电池的劣化度。
B7.如B2或B3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更换预测部,根据二次电池的劣化度的预测,预测多个电子设备各自的二次电池的更换时期;以及
更换通知部,在多个电子设备中,将在规定的将来时刻成为更换对象的二次电池的数量通知给外部装置。
B8.如B1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性能信息获取部获取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作为所述性能信息,
所述劣化测定部测量所述放电容量的所述单位期间内的降低,作为所述劣化度。
B9.一种二次电池,作为电子设备的驱动电源,被可装卸地安装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介质;以及
设备ID获取部,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ID,在所述记录介质中记录所述设备ID。
B10.如B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使用历史获取部,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历史,并在所述记录介质中保存所述使用历史。
B11.一种二次电池管理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发挥:
从以二次电池为驱动电源的电子设备,获取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信息的功能;
测量所述二次电池的规定的单位期间内的性能的劣化度的功能;
根据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的劣化度,预测规定的将来时刻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劣化度的功能。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二次电池管理装置,与以二次电池为驱动电源的电子设备经由通信网络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性能信息获取部,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信息,
劣化测定部,测量所述二次电池的规定的单位期间内的性能的劣化度,以及
费用计算部,根据所述劣化度,计算所述单位期间的所述二次电池的使用费;
所述性能信息获取部定期获取所述性能信息,
所述劣化测定部基于定期所获取的所述性能信息的变化,来测量所述劣化度,
所述费用计算部计算所述使用费作为每所述单位期间的请求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劣化预测部,根据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的每单位期间的劣化度,预测规定的将来时刻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劣化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费用预测部,根据所述二次电池的劣化度的预测,预测规定的单位期间的所述二次电池的使用费;以及
费用通知部,将所述预测出的使用费通知给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更换预测部,根据所述二次电池的劣化度的预测,预测所述二次电池的更换时期;以及
更换通知部,将所述预测出的更换时期通知给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使用历史获取部,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历史;
劣化行为确定部,参照所述二次电池的劣化历史和所述使用历史,从作为使所述二次电池劣化的使用方式而被定义的多个劣化行为中,确定由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执行的劣化行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性能信息获取部获取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作为所述性能信息,
所述劣化测定部测量所述放电容量的所述单位期间内的降低作为所述劣化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费用计算部根据二次电池的购入价格和劣化阈值二者,对应于二次电池的种类计算使用费。
8.一种二次电池管理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发挥:
性能信息获取功能,从以二次电池为驱动电源的电子设备,获取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信息,
劣化测定功能,测量所述二次电池的规定的单位期间内的性能的劣化度,以及
费用计算功能,根据所述劣化度,计算所述单位期间的所述二次电池的使用费;
所述性能信息获取功能定期获取所述性能信息,
所述劣化测定功能由定期所获取的所述性能信息的变化测量所述劣化度,
所述费用计算功能计算所述使用费作为每所述单位期间的请款额。

Claims (8)

1.一种二次电池管理装置,与以二次电池为驱动电源的电子设备经由通信网络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性能信息获取部,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信息;
劣化测定部,测量所述二次电池的规定的单位期间内的性能的劣化度;以及
费用计算部,根据所述劣化度,计算所述单位期间的所述二次电池的使用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劣化预测部,根据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的每单位期间的劣化度,预测规定的将来时刻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劣化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费用预测部,根据所述二次电池的劣化度的预测,预测规定的单位期间的所述二次电池的使用费;以及
费用通知部,将所述预测出的使用费通知给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更换预测部,根据所述二次电池的劣化度的预测,预测所述二次电池的更换时期;以及
更换通知部,将所述预测出的更换时期通知给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使用历史获取部,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历史;
劣化行为确定部,参照所述二次电池的劣化历史和所述使用历史,从作为使所述二次电池劣化的使用方式而被定义的多个劣化行为中,确定由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执行的劣化行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性能信息获取部获取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作为所述性能信息,
所述劣化测定部测量所述放电容量的所述单位期间内的降低作为所述劣化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费用计算部根据二次电池的购入价格和劣化阈值二者,对应于二次电池的种类计算使用费。
8.一种二次电池管理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发挥:
从以二次电池为驱动电源的电子设备,获取所述二次电池的性能信息的功能;
测量所述二次电池的规定的单位期间内的性能的劣化度的功能;以及
根据所述劣化度,计算所述单位期间的所述二次电池的使用费的功能。
CN201880084000.0A 2017-12-27 2018-12-27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及二次电池管理程序 Pending CN1115428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0584 2017-12-27
JP2017250584 2017-12-27
PCT/JP2018/048009 WO2019131824A1 (ja) 2017-12-27 2018-12-27 二次電池管理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管理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2851A true CN111542851A (zh) 2020-08-14

Family

ID=67067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4000.0A Pending CN111542851A (zh) 2017-12-27 2018-12-27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及二次电池管理程序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26381A1 (zh)
EP (1) EP3734538A4 (zh)
JP (2) JP7099732B2 (zh)
KR (2) KR20230014890A (zh)
CN (1) CN111542851A (zh)
SG (1) SG11202005953UA (zh)
TW (1) TW201933227A (zh)
WO (1) WO20191318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2031266B1 (pt) 2010-06-11 2020-02-27 Provenance Asset Group Llc Método, aparelho e sistema
JP7457939B2 (ja) * 2019-11-29 2024-03-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管理システム
JP6862010B1 (ja) * 2019-12-17 2021-04-21 東洋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状態出力システム
TWI772742B (zh) * 2020-02-07 2022-08-01 日商東洋體系股份有限公司 電池再利用支援系統
JP7269437B2 (ja) * 2020-03-24 2023-05-08 エルジー エナジー ソリュー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電気車充電ステーションを用いたバッテリー性能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20210136420A (ko) * 2020-05-07 2021-11-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서버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4060599A4 (en) * 2020-06-02 2023-06-14 LG Energy Solution, Ltd. BATTERY SERVICE DEPLOY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20230360116A1 (en) * 2020-09-23 2023-11-09 Toyo System Co., Ltd. Battery lease system
KR102503983B1 (ko) * 2021-04-12 2023-02-24 숙명여자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전기자동차용 교체식 배터리의 가격 산정 시스템
CN116075844A (zh) 2021-06-18 2023-05-05 上达膜化联盟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电池管理装置
KR20230159013A (ko) * 2022-05-13 2023-11-21 주식회사 에이젠글로벌 e-모빌리티 배터리 가치 판단 결과를 기반으로 금융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이러한 방법을 수행하는 장치
JP7352311B1 (ja) * 2022-07-14 2023-09-28 東洋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情報出力システム
WO2024090453A1 (ja) * 2022-10-26 2024-05-0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84199A (ja) * 2011-10-12 2013-05-09 Nissan Motor Co Ltd 賃貸料金設定装置および賃貸料金設定方法
JP2013181875A (ja) * 2012-03-02 2013-09-12 Honda Motor Co Ltd 二次電池の劣化率算出方法、二次電池の寿命予測方法、二次電池の劣化率算出システムおよび二次電池の寿命予測システム
US20140258142A1 (en) * 2013-03-08 2014-09-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Battery leasing system
JP2015007616A (ja) * 2013-05-31 2015-01-15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劣化算出システム、二次電池装置、および、電池劣化算出装置
JP2015032067A (ja) * 2013-07-31 2015-02-16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池導入効果評価装置、蓄電池導入効果評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70600A (ja) * 2015-03-12 2016-09-2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交換価格設定装置、交換価格設定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20170263984A1 (en) * 2016-03-14 2017-09-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orage battery evaluation device, storage battery, storage battery evalu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4457B2 (ja) 2009-09-01 2012-10-3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充電料金算出端末、充電対象機器、および充電料金算出方法
CN102959418B (zh) * 2010-06-24 2016-04-2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获取电池的劣化度的方法和系统
JP2014063693A (ja) * 2012-09-24 2014-04-10 Toshiba Corp 二次電池装置および電池容量推定システム
JP2015121520A (ja) * 2013-12-25 2015-07-02 株式会社東芝 蓄電池状態監視装置及び蓄電池装置
US10286801B2 (en) * 2014-08-18 2019-05-1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harge system to improve battery operational life
JP6671016B2 (ja) * 2015-03-09 2020-03-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貸与システムおよび貸与管理方法
JP2017069011A (ja) * 2015-09-30 2017-04-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寿命制御型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84199A (ja) * 2011-10-12 2013-05-09 Nissan Motor Co Ltd 賃貸料金設定装置および賃貸料金設定方法
JP2013181875A (ja) * 2012-03-02 2013-09-12 Honda Motor Co Ltd 二次電池の劣化率算出方法、二次電池の寿命予測方法、二次電池の劣化率算出システムおよび二次電池の寿命予測システム
US20140258142A1 (en) * 2013-03-08 2014-09-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Battery leasing system
JP2015007616A (ja) * 2013-05-31 2015-01-15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劣化算出システム、二次電池装置、および、電池劣化算出装置
JP2015032067A (ja) * 2013-07-31 2015-02-16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池導入効果評価装置、蓄電池導入効果評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70600A (ja) * 2015-03-12 2016-09-2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交換価格設定装置、交換価格設定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20170263984A1 (en) * 2016-03-14 2017-09-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orage battery evaluation device, storage battery, storage battery evalu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14890A (ko) 2023-01-30
JP2022136082A (ja) 2022-09-15
JPWO2019131824A1 (ja) 2021-01-14
KR20200103695A (ko) 2020-09-02
JP7453704B2 (ja) 2024-03-21
EP3734538A4 (en) 2021-09-22
EP3734538A1 (en) 2020-11-04
US20200326381A1 (en) 2020-10-15
TW201933227A (zh) 2019-08-16
SG11202005953UA (en) 2020-07-29
JP7099732B2 (ja) 2022-07-12
KR102492114B1 (ko) 2023-01-27
WO2019131824A1 (ja)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2851A (zh)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及二次电池管理程序
CN111587510A (zh) 二次电池管理装置、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管理程序
CN108629663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共享系统
JP6936121B2 (ja) 賃貸料金設定装置、賃貸料金設定方法および賃貸料金設定システム
KR20210149626A (ko) 배터리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9065386A1 (ja) 電力課金システム及び電力課金方法
JP7054781B2 (ja) サーバ装置及びポイント管理方法
JP2021048663A (ja) 電池制御装置、充放電システム、駐車場システム、二次電池リユースシステム、電池制御方法、及び電池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3459871B (zh) 换电站的电池充电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11488087B2 (en) Remanufacturing support server, battery collecting support server, battery database management server, vendor computer, and user computer
CN109878371B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13227810A (zh) 蓄电元件评价装置、计算机程序、蓄电元件评价方法、学习方法及生成方法
TWI835767B (zh) 二次電池
US20230360116A1 (en) Battery lease system
CN112950030B (zh) 电动汽车的残差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06070A (zh) 电池分配装置
WO2023032042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JP2024057815A (ja) 蓄電装置のリース方法、コンピュータ装置、およびリースシステム
CN115811119A (zh) 管理电池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