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7481A - 光吸收體、附光吸收體之物品、及光吸收性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光吸收體、附光吸收體之物品、及光吸收性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7481A
TW202307481A TW111118232A TW111118232A TW202307481A TW 202307481 A TW202307481 A TW 202307481A TW 111118232 A TW111118232 A TW 111118232A TW 111118232 A TW111118232 A TW 111118232A TW 202307481 A TW202307481 A TW 2023074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light
transmittance
absorber
ran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8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保雄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板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板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板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7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748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滿足下述條件,(I)波長480nm~58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平均值為78%以上;(II)波長350nm~38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為1%以下;(III)波長800nm~95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為7%以下;(IV)波長400nm中之穿透率為10%以下。

Description

光吸收體、附光吸收體之物品、及光吸收性組成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吸收體、附光吸收體之物品、及光吸收性組成物。
於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氧半導體)等固體攝像元件之攝像裝置中,為了獲得具有良好之顏色再現性之圖像,於固體攝像元件之前表面配置有各種濾光器。一般而言,固體攝像元件於紫外線區域至紅外線區域之廣波長範圍內具有分光靈敏度(spectral sensitivity)。另一方面,人類之視覺靈敏度僅存在於可見光區域。因此,為了使攝像裝置中之固體攝像元件之分光靈敏度接近人類之視覺靈敏度,已知有於固體攝像元件之前表面配置遮蔽紅外線或紫外線之一部分光之濾光器的技術。
先前,作為此種濾光器,一般利用由介電質多層膜所引起之光反射來遮蔽紅外線或紫外線。另一方面,近年來,具備含光吸收劑之膜的濾光器受到關注。由於具備含光吸收劑之膜的濾光器之穿透率特性不易受入射角之影響,故即便於在攝像裝置中光傾斜入射至濾光器之情形時,亦可獲得色調變化少之良好圖像。又,由於不使用光反射膜之光吸收型濾光器可抑制由光反射膜所引起之多重反射所造成的重影或閃光,故容易於逆光狀態或夜景攝影中獲得良好之圖像。此外,具備含光吸收劑之膜的濾光器,就攝像裝置之小型化及薄型化之方面而言亦有利。
作為該種光吸收劑,已知一種由膦酸及銅離子所形成之光吸收劑。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濾光器,其具備光吸收層,該光吸收層含有由具有苯基或鹵化苯基之膦酸(苯基系膦酸)及銅離子所形成之光吸收劑。
又,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一種濾光器,其具備可吸收紅外線及紫外線之UV-IR吸收層。UV-IR吸收層含有由膦酸及銅離子所形成之UV-IR吸收劑。為了使濾光器滿足特定之光學特性,UV-IR吸收性組成物例如含有苯基系膦酸及具有烷基或鹵化烷基之膦酸(烷基系膦酸)。
又,於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一種紅外線截止濾光器,其具備含有機色素層及含膦酸銅層。
另一方面,於專利文獻4中記載有一種濾光器,其具備吸收層、反射層及透明基板,且於入射角0°之分光穿透率曲線中滿足特定要件。吸收層含有方酸菁色素(squarylium pigment)等近紅外線吸收色素。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633975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623216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許第6281023號公報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20/004641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於專利文獻1~4所記載之濾光器中,難以說是在近紫外線區域、特別是波長400nm附近之區域中光被充分地遮蔽。從圖像中之顏色再現性之觀點而言,這難以說是有利的。此外,於專利文獻4所記載之濾光器中,需要反射層,且必須藉由反射層來彌補吸收層所未充分遮蔽之光。因此,於專利文獻4所記載之濾光器中,為了形成反射層而需要繁雜之步驟。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吸收體,其可在近紅外線區域中良好地遮蔽光,並且可在近紫外線區域中良好地遮蔽光。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吸收體,其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滿足下述(I)、(II)、(III)、及(IV)之條件, (I)波長480nm~58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平均值為78%以上; (II)波長350nm~38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為1%以下; (III)波長800nm~95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為7%以下; (IV)波長400nm中之穿透率為10%以下。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附光吸收體之物品,其具備: 物品;及 上述光吸收體,其形成於上述物品之表面之至少一部分。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吸收性組成物,該光吸收性組成物硬化而得之光吸收體其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滿足下述(i)、(ii)、(iii)、及(iv)之條件, (i)波長480nm~58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平均值為78%以上; (ii)波長350nm~38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為1%以下; (iii)波長800nm~95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為7%以下; (iv)波長400nm中之穿透率為10%以下。 [發明之效果]
藉由上述光吸收體,可在近紅外線區域中良好地遮蔽光,並且可在近紫外線區域中良好地遮蔽光。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以下之說明係與本發明之例示相關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形態。
圖1A係表示光吸收體10之剖視圖。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滿足下述(I)、(II)、(III)、及(IV)之條件。 (I)波長480nm~58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平均值T A 0(480-580)為78%以上。 (II)波長350nm~38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T M 0(350-380)為1%以下。 (III)波長800nm~95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T M 0(800-950)為7%以下。 (IV)波長400nm中之穿透率T 0(400)為10%以下。
藉由滿足(I)之條件,穿過光吸收體10之可見光範圍之光量大。因此,例如於將光吸收體10用於攝像裝置時,到達攝像元件之可見光範圍之光量容易變大。平均值T A 0(480-580)較理想為80%以上,更理想為82%以上,再更理想為84%以上。可見光區域或可見光範圍意指例如可為波長380nm~780nm之範圍。
藉由滿足(II)之條件,光吸收體10可良好地遮蔽紫外線區域之光。藉此,可將光吸收體10之穿透特性調整成和不具有可見光區域以外之感度的人類之比視感度曲線(視覺靈敏度光譜)相同的特性。紫外線區域或紫外線範圍係可包含自波長280nm至可見光範圍之下限的波長,例如不超過380nm之波長的範圍者。遮蔽紫外線區域之光意指亦包含遮蔽屬於紫外線區域之一部分之波長範圍之光。人類之比視感度曲線係指表示國際照明委員會(CIE)所規定之明視覺標準比視感度之曲線。
關於(II)之條件,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較理想為滿足下述(IIa)之條件,更理想為滿足下述(IIb)之條件。 (IIa)波長350nm~385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T M 0(350-385)為1%以下。 (IIb)波長350nm~39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T M 0(350-390)為1%以下。
藉由滿足(III)之條件,光吸收體10可良好地遮蔽近紅外線區域中之光。例如,易於將光吸收體10之穿透特性調整成和不具有可見光區域以外之感度的人類之比視感度曲線相同的特性。最大值T M 0(800-950)較理想為5%以下,更理想為3%以下。近紅外線區域或近紅外線域通常為波長780nm~2500nm之範圍,但此處,可為包含可見光範圍之上限的波長,例如超過波長780nm且至1200nm為止之波長範圍者。遮蔽近紅外線區域中之光亦包含遮蔽屬於近紅外線區域之一部分之波長範圍的光。
關於(III)之條件,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較理想為進一步滿足下述(IIIa)之條件。藉此可更確實地易於將光吸收體10之穿透特性調整成和不具有可見光區域以外之感度的人類之比視感度曲線相同的特性。最大值T M 0(800-1100)較理想為7%以下,更理想為5%以下。 (IIIa)波長800nm~110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T M 0(800-1100)為10%以下。
根據國際照明委員會(CIE)所規定之明視覺標準比視感度,人類的比視感度曲線中,波長400nm時之感度明顯較低。因此,藉由滿足(IV)之條件,易於將光吸收體10之穿透特性調整成和人類之比視感度曲線相同的特性。藉此,例如將光吸收體10使用於攝像裝置時,利用攝像裝置而獲得之圖像中之顏色再現性容易變高。例如,當攝像裝置具備CMY(青色 洋紅色 黃色)濾色器及其它對紫外光具有高感度之濾色器等之RGB濾色器以外的濾色器時,在波長400nm附近之區域中光吸收體之穿透率高,會對從攝像裝置得到之圖像的顏色再現性產生問題。然而,藉由使用光吸收體10,此般顏色再現性之問題難以產生。穿透率T 0(400)較理想為5%以下,更理想為3%以下。
進一步,於藉由使用有滿足(IV)之條件之濾光器的攝像裝置、或使用有滿足(II)及(IV)之條件之濾光器的攝像裝置進行攝影而得之圖像中,可謀求降低紫邊(Purple fringing)。紫邊係指在高亮度部分與低亮度部分之邊界或被拍攝物之輪廓、及其等之附近產生紫色部分之現象。認為此現象的原因之一在於攝像裝置所具備之透鏡等之光學系統的倍率色收差(chromatic aberration of magnification)。藉由攝像裝置中所使用之濾光器滿足(IV)之條件、或(II)及(IV)之條件,可遮蔽紫色光之一部分,而可謀求降低紫邊之發生或其影響。
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例如進一步滿足下述(V)之條件。下述第一波長λ 50 0(UV)可理解為相當於在光吸收體10中光穿透之波長範圍之下限附近。藉由滿足下述(V)之條件,光吸收體10可遮蔽人類眼睛所無法辨示之光中屬於紫外線區域之光。 (V)波長350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一波長λ 50 0(UV)存在於405nm~480nm之範圍。
關於(V)之條件,第一波長λ 50 0(UV)較理想為存在於405nm~470nm之範圍。
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例如進一步滿足下述(VI)之條件。藉由滿足此條件,光吸收體10可遮蔽人類眼睛所無法辨示之光中屬於紅外線區域之光。此外,下述第二波長λ 50 0(IR)在波長555nm時之比視感度值V(555)設為1的人類之視覺靈敏度曲線中,接近比視感度值V(λ)為0.5之波長,光吸收體10之穿透光譜易於調整成與比視感度曲線相同之特性。 (VI)波長600nm~80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二波長λ 50 0(IR)存在於680nm~760nm之範圍。
關於(VI)之條件,第二波長λ 50 0(IR)較理想為存在於690nm~750nm之範圍,更理想為存在於700nm~740nm之範圍。
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例如進一步滿足下述(VII)之條件。藉此,亦可良好地遮蔽具有屬於紅外線區域之更長波長之光。其易於將光吸收體10之穿透特性調整成和不具有可見光區域以外之感度的人類之比視感度曲線相同的特性。此外,其從以下觀點來看有利,即:即便在可和光吸收體10一起使用之攝像元件及光電二極體等之感測器對1200nm附近之波長的光具有感度之情形時,亦可適當地遮蔽此種波長之光。最大值T M 0(800-1200)較理想為10%以下,更理想為3%以下。 (VII)波長800nm~120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T M 0(800-1200)為15%以下。
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例如進一步滿足下述(VIII)及(IX)之條件。人類之比視感度曲線中,在波長550nm中顯示最高感度V(λ)。因此,光吸收體10中,波長550nm中之穿透率高,則與人類之視覺靈敏度曲線之相似性變高,而有利。例如,藉由光吸收體10滿足下述(VIII)及(IX)之條件,於光吸收體10中,「波長550nm中之穿透率相對於對應於穿透較不理想之光之波長即400nm及800nm中之穿透率的比」較高。藉此,可將光吸收體10之穿透特性調整成與人類之比視感度曲線之定性特性相同的特性。 (VIII)波長550nm中之穿透率T 0(550)相對於波長400nm中之穿透率T 0(400)之比T 0(550)/T 0(400)為8以上。 (IX)波長550nm中之穿透率T 0(550)相對於波長800nm中之穿透率T 0(800)之比T 0(550)/T 0(800)為8以上。
比T 0(550)/T 0(400)較理想為12以上,更理想為16以上,再更理想為24以上,特別理想為32以上。比T 0(550)/T 0(800)較理想為12以上,更理想為16以上,再更理想為24以上,特別理想為32以上。
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例如進一步滿足下述(X)之條件。藉此,光吸收體10中,易於將波長680nm附近之光之穿透率調整成所欲之大小。 (X)波長680nm中之穿透率T 0(680)相對於波長800nm中之穿透率T 0(800)之比T 0(680)/T 0(800)為8以上。
例如,考慮將具備CMOS感測器等之攝影機作為車載系統之一部分搭載於車輛中。此外,還考慮將此種攝影機用於無人機及自主機器人等驅動裝置、移動裝置及搬運裝置。於該情形時,藉由攝影機主要以拍攝圖像等資訊之形式獲取外部之狀況,根據該所獲取之資訊,輔助駕駛、操縱者或用於自動操縱之控制系統之動作。於該情形時,自提升外部環境之識別精度之觀點,攝影機具備可見光範圍,特別是紅色波段之穿透率高且可良好地遮蔽紅外線之濾光器為有利。濾光器在紅色波段中的穿透率高對於準確地辨識紅色燈號、交通標識、及周邊移動物很重要。紅色波段於此處係指波長580~780nm之範圍。信號或道路標識等之中,有時以紅色來表示和危險或安全相關之標識的顏色。例如,除了紅色燈號以外,交通標誌(道路標誌)中之車輛禁止進入、停止及慢行等管制標誌亦屬於此種標示。
於濾光器之穿透光譜中,與紅色對應之波長範圍之穿透率高對於準確地辨識如上述般以紅色燈號或管制標識等為代表之周邊移動物很重要。標示於管制標誌等之紅色亦取決於復歸反射性片材等之規格,例如在波長下限為580~620nm、波長上限為約780nm左右為止時之波長範圍中,反射率高。當假設可見光範圍之波長上限為780nm時,於濾光器之穿透光譜中,例如下述情形為有利:波長580~78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特別是波長620~76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尤其是波長620~75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在一定的水準以上。
此外,為了抑制例如受到周邊行駛之車輛、移動裝置或搬運裝置中使用紅外線進行感測之影響而使得攝影機無法獲得良好之拍攝圖像等問題,重要的是濾光器可良好地遮蔽紅外線。作為具備此般攝影機之系統,認為有使用有雷射之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系統等之感測系統。於此情形,亦有與波長800nm對應之光的穿透並不理想的狀況。從應用於使用有雷射之感測系統之觀點而言,光吸收體10滿足上述(X)之條件是有利的。T 0(680)/T 0(800)較理想為12以上,更理想為16以上,再更理想為24以上,特別理想為32以上。
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反射光譜中,例如,波長800nm~1000nm中之反射率R 0(800-1000)為20%以下。反射率R 0(800-1000)較理想為10%以下。較理想為: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反射光譜,波長800nm~1200nm中之反射率R 0(800-1200)為20%以下。反射率R 0(800-1200)更理想為10%以下。
光吸收體10於3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例如具有於波長350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三波長λ 50 35(UV)。第三波長λ 50 35(UV)與第一波長λ 50 0(UV)之差的絕對值|λ 50 35(UV)50 0(UV)|例如為5nm以下。此外,光吸收體10於3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例如具有於波長600nm~80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四波長λ 50 35(IR)。第四波長λ 50 35(IR)與第二波長λ 50 0(IR)之差的絕對值|λ 50 35(IR)50 0(IR)|例如為10nm以下。
光吸收體10之穿透光譜中,藉由絕對值|λ 50 35(UV)50 0(UV)|為5nm以下,且絕對值|λ 50 35(IR)50 0(IR)|為10nm以下,光吸收體10之穿透光譜之入射角依存性容易變小。於藉由具備由介電體多層膜構成之光反射膜的濾光器來遮蔽屬於特定波長區域之光的情形時,根據入射至光反射膜之光的入射角度,濾光器之穿透光譜之入射角依存性較大。例如,根據入射至濾光器之角度,濾光器之穿透光譜整體往短波長側偏移。此穿透光譜之偏移會對穿透濾光器之光的色調造成影響。於此情形時,在得到的圖像中,由入射角度較小之光線的貢獻而形成之圖像的中央部、與由入射角度較大之光線的貢獻而形成之圖像的周邊部之間會顯示色調的不同,於圖像中可識別顏色不均。例如,圖像之周邊部稍微變藍。然而,光吸收體10之穿透光譜之入射角依存性由於較小,因此易於抑制於將藉由攝像元件等而得到之數位圖像視覺化時所顯現之顏色不均。
絕對值|λ 50 35(UV)50 0(UV)|較理想為4nm以下,更理想為3nm以下。絕對值|λ 50 35(IR)50 0(IR)|較理想為8nm以下,更理想為6nm以下。
光吸收體10於4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例如具有於波長350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波長λ 50 45(UV)。波長λ 50 45(UV)與第一波長λ 50 0(UV)之差的絕對值|λ 50 45(UV)50 0(UV)|例如為10nm以下,較理想為8nm以下,更理想為6nm以下。光吸收體10於4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例如具有於波長600nm~80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波長λ 50 45(IR)。波長λ 50 45(IR)與第二波長λ 50 0(IR)之差的絕對值|λ 50 45(IR)50 0(IR)|例如為15nm以下,較理想為13nm以下,更理想為11nm以下。
光吸收體10於5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例如具有於波長350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波長λ 50 55(UV)。波長λ 50 55(UV)與第一波長λ 50 0(UV)之差的絕對值|λ 50 55(UV)50 0(UV)|例如為15nm以下,較理想為12nm以下,更理想為9nm以下。光吸收體10於5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例如具有於波長600nm~80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波長λ 50 55(IR)。波長λ 50 55(IR)與第二波長λ 50 0(IR)之差的絕對值|λ 50 55(IR)50 0(IR)|例如為20nm以下,較理想為18nm以下,更理想為16nm以下。
光吸收體10所含之成分,只要滿足上述之(I)、(II)、(III)、及(IV)之條件,則無特別限定。光吸收體10例如含有銅成分、銅以外之至少一種金屬成分、與磷。
光吸收體10例如可將特定之光吸收性組成物硬化而得。光吸收性組成物所含之成分,只要光吸收體10滿足上述之(I)、(II)、(III)、及(IV)之條件,則並不限於特定成分。光吸收性組成物例如含有光吸收性化合物、紫外線吸收劑、與具有銅以外之金屬成分之烷氧化物及具有銅以外之金屬成分之烷氧化物之水解物中的至少一種。光吸收性化合物藉由膦酸與銅成分而形成。紫外線吸收劑吸收至少一部分之紫外線。
光吸收性化合物中之膦酸並不限於特定膦酸,只要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滿足(I)、(II)、(III)、及(IV)之條件即可。該膦酸例如由下述式(a)表示。於式(a)中,R 1為烷基或烷基中之至少一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而成之鹵化烷基。於該情形時,光吸收體10之穿透波段容易擴展至波長700 nm附近,且光吸收體10容易具有所需之穿透率特性。
Figure 02_image001
膦酸例如為甲基膦酸、乙基膦酸、正(n-)丙基膦酸、異丙基膦酸、正(n-)丁基膦酸、異丁基膦酸、第二丁基膦酸、第三丁基膦酸或溴甲基膦酸。
光吸收性組成物之製備中,光吸收性化合物中之銅成分的供給源並不限定於特定物質。銅成分之供給源例如為銅鹽。銅鹽可為氯化銅、甲酸銅、硬脂酸銅、苯甲酸銅、焦磷酸銅、環烷酸銅及檸檬酸銅之無水物或水合物。例如,乙酸銅-水合物表示為Cu(CH 3COO) 2・H 2O,且藉由1莫耳之乙酸銅-水合物來供給1莫耳之銅離子。
紫外線吸收劑只要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滿足(I)、(II)、(III)、及(IV)之條件,則不限於特定化合物。紫外線吸收劑例如為在分子內具有羥基及羰基之化合物。
作為對於紫外線吸收劑而言有利之條件,可例舉:光之吸收範圍及穿透範圍適當;光化學方面穩定;光增感作用於使用範圍內低至不受影響之程度;熱化學方面穩定等條件。就此種觀點而言,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之光吸收之機制,考慮利用由光激發引起之分子內之羥基之氫之移動反應(分子內之奪氫反應)。作為發揮此種機制之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例舉:羥基二苯甲酮、水楊酸、羥基苯基苯并三唑、羥基苯基三
Figure 111118232-001
、及取代丙烯腈等化合物。於羥基二苯甲酮及水楊酸中,在分子內所包含之羥基與羰基之間,與氫之移動相關之反應與紫外線等之光吸收有關。另一方面,於羥基苯基苯并三唑、羥基苯基三
Figure 111118232-001
、及取代丙烯腈中,在分子內所包含之羥基與氮原子之間,與氫之移動相關之反應與紫外線等之光吸收有關。該等紫外線吸收劑由於在其分子內具有包含非共用電子對之羥基,因此推測其與併存之金屬成分或氫供與體產生部分錯合物化等相互作用。於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之光吸收性組成物及其硬化物等體系中,將具有羥基之紫外線吸收劑單獨存在之情形、和金屬成分或氫供與體與具有羥基之紫外線吸收劑併存之情形進行比較。根據該比較,該等之光吸收光譜及該等之光透射光譜等光學特性產生差異,從而證實上述推測。尤其是,可知,於使含有分子內具有羥基及羰基之紫外線吸收劑及銅以外之金屬成分之光吸收性組成物硬化而獲得之光吸收體中,出現波長300~500 nm中之光吸收帶移動至長波長側之現象。因此,此種光吸收體有利於有效且適當地吸收波長400 nm附近之光。再者,若光吸收帶移動至長波長側,則可顯露出例如於透射光譜之波長300nm~500nm之範圍內吸收極大波長移動至長波長側之現象、或穿透率成為50%之波長(UV截止波長)移動至長波長側之現象。如此,根據光吸收性組成物之硬化物即光吸收體,紫外線吸收劑原本所具備之吸收特性可被調整至能夠有效吸收短波長區域之光。其結果為,此種光吸收體10容易具有所欲之穿透率特性。
紫外線吸收劑中之羥基與羰基之配置並不限定於特定之配置。於紫外線吸收劑中,較理想為羥基與羰基間隔1~3個原子地配置。藉此,認為,於紫外線吸收劑中,於羥基與羰基之間亦容易產生氫之移動。因此,容易有效地產生波長300~500 nm中之光吸收帶移動至長波長側之現象。其結果為,光吸收體10容易更確實有效且適當地吸收波長400nm附近之光。
紫外線吸收劑較理想為即便與金屬成分加以混合亦不易凝集之化合物。紫外線吸收劑較理想為包含下述式(A1)所表示之二苯甲酮系化合物。於此情形時,於光吸收體10中,容易有效地降低波長400nm下之穿透率T 0(400)
Figure 02_image003
式(A1)中,R 11、R 12、R 21、及R 22之至少1個為羥基。式(A1)中,於R 11、R 12、R 21、或R 22為除羥基以外之官能基之情形時,可存在複數個R 11、複數個R 12、複數個R 21、或複數個R 22,R 11、R 12、R 21、及R 22之至少1個亦可不存在。
於R 11、R 12、R 21、或R 22為除羥基以外之官能基之情形時,該官能基例如為羧基、醛基、鹵素原子、具有1~12個碳原子之烷基、1個以上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具有1~12個碳原子之烷基、具有1~12個碳原子之烷氧基、或1個以上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具有1~12個碳原子之烷氧基。
紫外線吸收劑更理想為包含下述式(A2)所表示之二苯甲酮系化合物。於此情形時,光吸收體10容易進一步確實有效地吸收波長400nm附近之短波長區域之光。
Figure 02_image005
式(A2)中,R 31為氫原子、羥基、羧基、醛基、鹵素原子、具有鹵素原子之基、具有1~12個碳原子之烷基、或具有1~12個碳原子之烷氧基。式(A2)中,R 41及R 42可為羥基、羧基、醛基、具有鹵素原子之基、具有1~12個碳原子之烷基、具有6~12個碳原子之芳基、或具有1~12個碳原子之烷氧基,亦可不存在R 41及R 42。式(A2)中,可存在複數個R 41,亦可存在複數個R 42。具有鹵素原子之基可為烷基中之至少1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鹵化烷基。具有鹵素原子之基可為芳基中之至少1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鹵化芳基。具有鹵素原子之基亦可為烷氧基中之至少1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鹵化烷氧基。
式(A1)或式(A2)所表示之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並不限定於特定之化合物。該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例如為選自由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4’-氯二苯甲酮、2-羥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十二烷基氧基二苯甲酮、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5-氯二苯甲酮、及2,4-二苯甲醯基間苯二酚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紫外線吸收劑亦可包含下述式(B)所表示之水楊酸系化合物。於此情形時,光吸收體10容易更確實有效地吸收波長400nm附近之短波長區域之光。
Figure 02_image007
式(B)中,R 51可為羥基、羧基、包含鹵素原子之基、具有1~12個碳原子之烷基、具有6~12個碳原子之芳基、或具有1~12個碳原子之烷氧基。式(B)中,可存在複數個R 51,亦可不存在R 51。式(B)中,R 52為氫原子、芳基、或1個以上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鹵化芳基。具有鹵素原子之基可為烷基中之至少1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鹵化烷基。具有鹵素原子之基可為芳基中之至少1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鹵化芳基。具有鹵素原子之基亦可為烷氧基中之至少1個氫原子被取代為鹵素原子之鹵化烷氧基。
式(B)所表示之水楊酸系化合物並不限定於特定之化合物。式(B)所表示之水楊酸系化合物包含例如選自由水楊酸苯酯、水楊酸-4-丁基苯酯、及水楊酸-辛基苯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如上所述,光吸收性組成物例如含有烷氧化物化合物,該烷氧化物化合物為具有銅以外之金屬成分之烷氧化物及具有銅以外之金屬成分之烷氧化物之水解物中之至少一種。烷氧化物化合物中之銅以外之金屬成分並不限定於特定之金屬成分。該金屬成分通常為於光吸收性組成物及光吸收體10中不會凝集,熱方面及化學方面穩定之成分。此外,金屬成分通常為可與上述紫外線吸收劑相互作用之成分。金屬成分包含例如選自由Li、Na、Mg、Ca、Sr、Ba、Ge、Sn、Pb、Al、Ga、In、Tl、Zn、Cd、Cu、Ag、Au、Ni、Pd、Pt、Co、Rh、Ir、Fe、Mn、Cr、Mo、W、V、Nb、Ta、Ti、及Zr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於此情形時,金屬成分易於與上述紫外線吸收劑相互作用。金屬成分較理想為含有選自由Al、Ti、Zr、Zn、Sn、及Fe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於光吸收性組成物含有光吸收性化合物、紫外線吸收劑、及烷氧化物化合物之情形時,較理想為光吸收體10中,第一波長λ 50 0(UV)比第五波長λ 50 0(UV)R大,第五波長λ 50 0(UV)R與第一波長λ 50 0(UV)之差的絕對值|λ 50 0(UV)R50 0(UV)|為20nm以上。此處,第五波長λ 50 0(UV)R係參照光吸收體於0°之入射角度在穿透光譜之波長350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波長。參照光吸收體係將下述組成物硬化而得,該組成物含有光吸收性化合物中所含之紫外線吸收劑,且不含上述烷氧化物化合物。
光吸收體10及光吸收性組成物例如進一步含有磷酸酯。藉由磷酸酯之作用,光吸收性化合物容易適當地分散於光吸收體10中。磷酸酯可作為光吸收性化合物之分散劑而發揮功能,亦可其一部分與金屬成分反應而形成化合物。例如磷酸酯可配位於光吸收性化合物,或者可與該化合物反應。
磷酸酯並不限於特定之磷酸酯。磷酸酯例如具有聚氧烷基。作為此種磷酸酯,可例舉:Plysurf A208N:聚氧乙烯烷基(C12、C13)醚磷酸酯;Plysurf A208F:聚氧乙烯烷基(C8)醚磷酸酯;Plysurf A208B:聚氧乙烯月桂醚磷酸酯;Plysurf A219B:聚氧乙烯月桂醚磷酸酯;Plysurf AL: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醚磷酸酯;Plysurf A212C:聚氧乙烯十三基醚磷酸酯;或Plysurf A215C:聚氧乙烯十三基醚磷酸酯。該等均為第一工業製藥公司製造之產品。此外,作為磷酸酯,可例舉:NIKKOL DDP-2: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NIKKOL DDP-4: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或NIKKOL DDP-6: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該等均為Nikko Chemicals公司製造之產品。
光吸收體10及光吸收性組成物例如進一步含有樹脂。樹脂只要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滿足(I)、(II)、(III)、及(IV)之條件,則並不限定於特定樹脂。樹脂的例子,係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改質丙烯酸樹脂、聚矽氧樹脂、及PVB等聚乙烯系樹脂。樹脂可為能藉由熱或光等能量照射而硬化之硬化性樹脂之硬化物。
光吸收體10及光吸收性組成物中之各成分之含量,只要光吸收體10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滿足(I)、(II)、(III)、及(IV)之條件,則不限定於特定值。光吸收體10及光吸收性組成物中,關於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相對於銅成分之含量的比,以質量基準計,例如為0.01~1,較理想為0.01~0.5,更理想為0.01~0.1。
光吸收體10及光吸收性組成物中,關於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相對於磷成分之含量的比,以質量基準計,例如為0.02~2,較理想為0.02~1,更理想為0.02~0.2。
光吸收體10及光吸收性組成物中,關於銅成分之含量相對於磷成分之含量的比,以質量基準計,例如為1~3,較理想為1.5~2。
光吸收體10及光吸收性組成物中,關於銅成分之含量相對於銅成分以外之金屬成分之含量的比,以質量基準計,例如為1×10 2~8×10 2,較理想為2×10 2~6×10 2
光吸收體10及光吸收性組成物中,關於磷成分之含量相對於銅成分以外之金屬成分之含量的比,以質量基準計,例如為1×10 2~4×10 2,較理想為1.5×10 2~3×10 2
光吸收體10及光吸收性組成物中,關於膦酸之含量相對於磷酸酯化合物之含量的比,以質量基準計,例如為0.5~2,較理想為0.8~1.3。
光吸收體10及光吸收性組成物中,關於膦酸之含量相對於磷酸酯化合物之含量的比,以質量基準計,例如為1~10,較理想為3~6。
光吸收體10及光吸收性組成物中,關於膦酸之含量相對於銅成分之含量的比,以質量基準計,例如為0.2~3,較理想為0.5~1.5。
光吸收體10及光吸收性組成物中,關於膦酸之含量相對於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的比,以質量基準計,例如為1~300,較理想為10~100,更理想為20~70。
如圖1A及圖1B所示,光吸收體10例如為膜狀。於本說明書中,「膜」與塗層或層同義。另一方面,光吸收體10並不限於膜狀。
光吸收體10例如可作為濾光器1a而發揮功能。濾光器1a例如可由光吸收體10單體構成。光吸收體10之製作方法並不限於特定方法。光吸收體10例如能以下述方式製作,即:將光吸收性組成物塗布於特定之基材上而形成塗膜,並使該塗膜硬化。所製得之光吸收體10被從基材上剝離。基材之材料可為玻璃、樹脂、亦可為金屬。基材之表面亦可被施予使用含氟化合物之塗布等之表面處理。光吸收體10可藉由鑄造(澆鑄)、壓縮成形、真空成形、加壓成形、射出成形、吹塑成形及擠壓成形法等方法來製作。
亦可使用光吸收體10,提供附光吸收體之物品。附光吸收體之物品具備物品及光吸收體10,光吸收體10形成於物品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例如,作為附光吸收體之物品之一例,可列舉圖1B所示之濾光器1b。濾光器1b具備光吸收體10及透明基材20。光吸收體10形成在透明基材20上,形成於透明基材20之表面之至少一部分。濾光器1b例如可藉由下述方式來製作,即:將光吸收性組成物塗布在透明基材20上而形成塗膜,使該塗膜硬化。
透明基材20並不限於特定基材。透明基材20可含有玻璃,可含有樹脂,亦可含有塑膠。玻璃亦可為含銅玻璃等光吸收性玻璃。透明基材20亦可為含有光吸收性化合物之光吸收性之薄膜及片材。透明基材20可為具有互相平行之平面作為主面之板狀基材、具有透鏡等曲面之基材,亦可為其表面或內部並不平坦之具有微細結構之基材。作為此種基材的例子,為繞射光柵。
透明基材20之種類並不限於特定之種類。透明基材20可於紅外線區域具有吸收能。透明基材20可於例如波長350nm~900nm內具有90%以上之平均分光穿透率。於透明基材20之材料為玻璃之情形時,透明基材20例如可為由鈉鈣玻璃及硼矽酸玻璃等矽酸鹽玻璃製成之透明玻璃或含有Cu及Co等著色性成分之磷酸鹽玻璃及氟磷酸鹽玻璃。含有著色性成分之磷酸鹽玻璃及氟磷酸鹽玻璃例如為紅外線吸收性玻璃,其本身具有光吸收性。於將光吸收體10與紅外線吸收性玻璃之透明基材20一同使用之情形時,可對兩者之光吸收性及透射光譜進行調整而製作具有所需之光學特性之濾光器,濾光器之設計之自由度較高。
於透明基材20之材料為樹脂之情形時,該樹脂例如為降莰烯系樹脂等環狀烯烴系樹脂、聚芳酯系樹脂、丙烯酸樹脂、改質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醚醯亞胺樹脂、聚碸樹脂、聚醚碸樹脂、聚碳酸酯樹脂、或聚矽氧樹脂。
光吸收體10之厚度並未限定於特定值。為了回應攝像裝置等具備光吸收體之機器之低背化的要求,光吸收體10之厚度較小較為有利。因此,光吸收體10之厚度例如為200μm以下,較理想為180μm以下,更理想為150μm以下。例如,為了使光吸收體發揮所欲之光吸收性,且使光吸收體之厚度較薄,認為提高光吸收性組成物所含之光吸收性化合物及紫外線吸收劑之濃度。於此情形時,有無法將各化合物之分散性保持在所欲狀態之可能性。因此,光吸收體10之厚度例如為50μm以上,較理想為60μm以上,更理想為70μm以上。
於透明基材20之波長450~700nm之範圍之穿透率之最小值未達80%時,可理解為透明基材20具有遮蔽光的功能,會與光吸收體10協作而對光的遮蔽做出貢獻。於此情形時,光吸收體10之厚度例如為200μm以下,較理想為180μm以下,更理想為150μm以下。此外,光吸收體10之厚度例如為50μm以上,較理想為60μm以上,更理想為70μm以上。波長450~700nm之範圍之穿透率之最小值未達80%之透明基材20的例子,為含有紅外線吸收性玻璃之基板。
光吸收體10亦可與攝像元件及光學構件相接而形成。另一方面,亦可藉由將上述光吸收性組成物塗布於攝像元件或光學構件,使光吸收性組成物硬化,從而構成光吸收體10。藉此,可製作帶有光吸收體之攝像元件或帶有光吸收體之光學構件。光學構件例如為透鏡或蓋玻璃等。例如,可提供具備帶有光吸收體之攝像元件或帶有光吸收體之光學構件的攝像裝置。
濾光器1a及1b各者亦可變更為進而具備紅外線膜及抗反射膜等其他功能膜。此種功能膜可形成於光吸收體10或透明基材20之上。例如,藉由使濾光器具備抗反射膜,可提高特定波長之範圍(例如可見光域)之穿透率。抗反射膜可作為MgF 2及SiO 2等低折射率材料層而構成,可作為此種低折射率材料層與TiO 2等高折射率材料層之積層體而構成,亦可作為介電質多層膜而構成。此種抗反射膜可藉由真空蒸鍍及濺鍍法等伴隨物理反應之方法、或CVD法及溶膠凝膠法等伴隨化學反應之方法形成。
濾光器例如可於兩片板狀之玻璃之間配置有光吸收體10之狀態下構成。藉此,濾光器之剛性及機械強度提昇。此外,濾光器之主面變硬,就防止劃傷等觀點而言,較為有利。尤其於使用具有相對較高之柔軟性之樹脂作為光吸收體10中之黏合劑或基質之情形時,此種優點較為重要。
可提供一種具備光吸收體10之裝置。此種裝置之用途並不限於特定用途。此種裝置例如為車載用攝影機及車載用感測器。於該情形時,由於光吸收體10具有特定之紫外線吸收性,故可保護攝像元件及感測器元件免受紫外線傷害。又,亦有光吸收體10於波長680nm附近具有較高之穿透率之情形,於使用紅外線或紅色雷射之光學雷達(Lidar)系統等感測系統可使用光吸收體10。光吸收體10中,有特別是屬於紅色之光之穿透性較高之情形,具備光吸收體10之裝置識別紅色燈號及道路標識等對象物之能力容易提高。此外,由於光吸收體10藉由吸收來遮蔽特定之波長區域之光,故具備光吸收體10之裝置可抑制重影及閃光。
如圖2所示,例如可提供一種具備光吸收體10之攝像裝置100。攝像裝置100例如進而具備透鏡系統40及攝像元件50。光吸收體10例如配置於透鏡系統40與攝像元件50之間。攝像裝置100之適用對象並不限於特定產品。攝像裝置100例如可用作搭載於智慧型手機等可攜式資訊終端之攝影機模組、組裝於車載用感測模組之裝置、及組裝於無人機等無人飛機或無人水面載具(USV)中之感測模組之裝置。光吸收體10亦可用於環境光感測器。 [實施例]
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再者,本發明並不限於以下之實施例。首先,對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濾光器之評價方法進行說明。
(穿透光譜測定) 使用日本分光公司製造之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V-670,對各實施例及比較例2及3之濾光器於0°、35°、45°及5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進行測定。將關於各實施例之結果示於圖3A~圖6C,將關於比較例2及3之結果之一部分分別示於圖8及圖9。另一方面,同樣地,對比較例1、4及5之濾光器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進行測定。將結果示於圖7、10及11。於該等表之項目中,i°之入射角度及波長λnm之穿透率表示為「T i (λ)」,i°之入射角度及波長λ1nm~λ2nm之分光穿透率之最大值表示為「T M i (λ1-λ2)」,i°之入射角度及波長λ1nm~λ2nm之分光穿透率之平均值表示為「T A i (λ1-λ2)」。此外,於i°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中,於波長350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波長表示為「λ 50 i (UV)」,於波長600nm~80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波長表示為「λ 50 i (IR)」。
(厚度測定) 使用基恩斯(KEYENCE)公司製造之雷射位移計LK-H008,來測定各實施例及比較例1~3之濾光器之厚度。將結果示於表3及表4。使用基恩斯公司製造之雷射位移計LK-H008,來測定比較例4及5之濾光器之與表面的距離,減去透明玻璃基板之厚度,藉此測定光吸收膜之厚度。將其結果示於表4。
<實施例1> 將4.500g之乙酸銅-水合物及240g之四氫呋喃(THF)混合並攪拌3小時,獲得乙酸銅溶液。繼而,向所獲得之乙酸銅溶液中添加2.572g之第一工業製藥公司製造之磷酸酯化合物Plysurf A208N並攪拌30分鐘,獲得A1液。又,將2.886g之正丁基膦酸及40g之THF混合並攪拌30分鐘,獲得B1液。攪拌A1液,同時向A1液中添加B1液,且於室溫攪拌1分鐘。繼而,向該溶液中添加100g之甲苯後,於室溫攪拌1分鐘,獲得C1液。將該C1液加入至燒瓶中,利用油浴(東京理化器械公司製造,型號:OSB-2100)加溫,同時藉由旋轉蒸發器(東京理化器械公司製造,型號:N-1110SF)進行脫溶劑處理。油浴之設定溫度調整為105℃。其後,自燒瓶中取出脫溶劑處理後之液體。如此獲得含有銅成分、膦酸、及磷酸酯化合物之液狀組成物D1。於液狀組成物D1中,含有銅成分與膦酸之光吸收性化合物之微粒子未產生凝集並分散。
以2g之用量將BASF公司製造之紫外線吸收劑Uvinul3049和98g之甲苯混合,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獲得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液狀組成物E49。Uvinul3049含有由下述式(b-1)表示之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Figure 02_image009
將液狀組成物D1、3g之液狀組成物E49、8.8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聚矽氧樹脂KR-300、及0.09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烷氧化鋁化合物CAT-AC混合並攪拌30分鐘,製備實施例1之光吸收性組成物F1。光吸收性組成物F1含有0.06g之紫外線吸收劑。將光吸收性組成物F1中所含之各成分、各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示於表1及2。再者,確定用作磷酸酯之Plysurf A208N之平均分子量為632g/mol。
將0.1g之大金工業公司製造之表面防污塗布劑OPTOOL DSX(有效成分之濃度:20質量%)及19.9g之3M公司製造之含氫氟醚之液體NOVEC 7100混合,攪拌5分鐘,製備氟處理劑(有效成分之濃度:0.1質量%)。將該氟處理劑恆流至具有130 mm×100 mm×0.70 mm之尺寸的硼矽酸玻璃(SCHOTT公司製造,產品名:D263 T eco)而進行塗布。其後,將該玻璃基板於室溫放置24小時,使氟處理劑之塗膜乾燥,其後,利用含有NOVEC 7100之無塵布輕輕地擦拭玻璃表面,去除多餘之氟處理劑。如此製作氟處理基板。
使用點膠機,於氟處理基板之一主面之中心部的80 mm×80 mm之範圍塗布實施例1之光吸收性組成物F1,而形成塗膜。將所獲得之塗膜於室溫充分乾燥後,放入烘箱中,於室溫~45℃之範圍內緩慢地提高溫度同時使溶劑揮發,而進行乾燥,接著,於85℃進行6小時之加熱處理,使溶劑完全揮發而使其硬化。其後,自氟處理基板剝離塗膜,獲得由光吸收膜構成之實施例1之濾光器。將實施例1之濾光器於0°及35°之入射角度、0°及45°之入射角度、0°及5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分別示於圖3A、圖3B及圖3C。關於光吸收性組成物F1中所含、且在光吸收膜中不會消失地亦含有之成分,光吸收膜具有如表1及表2所述之各成分、各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
<實施例2> 如表1所述般調整正丁基膦酸及磷酸酯化合物Plysurf A208N之添加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中之液狀組成物D1之製備相同方式,得到含有銅成分、膦酸、及磷酸酯化合物之液狀組成物D2。於液狀組成物D2中,含有銅成分與膦酸之光吸收性化合物之微粒子未產生凝集並分散。
將液狀組成物D2、6g之液狀組成物E49、8.8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聚矽氧樹脂KR-300、及0.09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烷氧化鋁化合物CAT-AC混合並攪拌30分鐘,製備實施例2之光吸收性組成物F2。光吸收性組成物F2含有0.12g之紫外線吸收劑。將光吸收性組成物F2中所含之成分、該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示於表1及2。
使用光吸收性組成物F2來取代光吸收性組成物F1,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由光吸收膜構成之實施例2之濾光器。將實施例2之濾光器於0°及35°之入射角度、0°及45°之入射角度、0°及5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分別示於圖4A、圖4B及圖4C。關於光吸收性組成物F2中所含、且在光吸收膜中不會消失地亦含有之成分,光吸收膜具有如表1及表2所述之各成分、各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
<實施例3> 如表1所述般調整正丁基膦酸及磷酸酯化合物Plysurf A208N之添加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中之液狀組成物D1之製備相同方式,得到含有銅成分、膦酸、及磷酸酯化合物之液狀組成物D3。於液狀組成物D3中,含有銅成分與膦酸之光吸收性化合物之微粒子未產生凝集並分散。
以5g之用量將BASF公司製造之紫外線吸收劑Uvinul3050和95g之乙醇混合,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獲得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液狀組成物E50。Uvinul3050含有由下述式(b-2)表示之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
Figure 02_image011
將液狀組成物D3、0.9g之液狀組成物E50、8.8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聚矽氧樹脂KR-300、及0.09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烷氧化鋁化合物CAT-AC混合並攪拌30分鐘,製備實施例3之光吸收性組成物F3。光吸收性組成物F3含有0.045g之紫外線吸收劑。將光吸收性組成物F3中所含之成分、該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示於表1及2。
使用光吸收性組成物F3來取代光吸收性組成物F1,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由光吸收膜構成之實施例3之濾光器。將實施例3之濾光器於0°及35°之入射角度、0°及45°之入射角度、0°及5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分別示於圖5A、圖5B及圖5C。關於光吸收性組成物F3中所含、且在光吸收膜中不會消失地亦含有之成分,光吸收膜具有如表1及表2所述之各成分、各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
<實施例4> 如表1所述般調整正丁基膦酸及磷酸酯化合物Plysurf A208N之添加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中之液狀組成物D1之製備相同方式,得到含有銅成分、膦酸、及磷酸酯化合物之液狀組成物D4。於液狀組成物D4中,含有銅成分與膦酸之光吸收性化合物之微粒子未產生凝集並分散。
將液狀組成物D4、1.8g之液狀組成物E50、8.8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聚矽氧樹脂KR-300、及0.09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烷氧化鋁化合物CAT-AC混合並攪拌30分鐘,製備實施例4之光吸收性組成物F4。光吸收性組成物F4含有0.09g之紫外線吸收劑。將光吸收性組成物F4中所含之成分、該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示於表1及2。
使用光吸收性組成物F4來取代光吸收性組成物F1,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由光吸收膜構成之實施例4之濾光器。將實施例4之濾光器於0°及35°之入射角度、0°及45°之入射角度、0°及5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分別示於圖6A、圖6B及圖6C。關於光吸收性組成物F4中所含、且在光吸收膜中不會消失地亦含有之成分,光吸收膜具有如表1及表2所述之各成分、各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
<比較例1> 不使用液狀組成物E49,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備比較例1之光吸收性組成物F5。將光吸收性組成物F5中所含之成分、該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示於表1及2。
使用光吸收性組成物F5來取代光吸收性組成物F1,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由光吸收膜構成之比較例1之濾光器。將比較例1之濾光器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示於圖7。關於光吸收性組成物F5中所含、且在光吸收膜中不會消失地亦含有之成分,光吸收膜具有如表1及表2所述之各成分、各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
<比較例2> 以5g之用量將BASF公司製造之紫外線吸收劑Tinuvin326和95g之甲苯混合,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獲得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液狀組成物E326。Tinuvin326含有由下述式(b-3)表示之2-[5-氯-(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2-[5-Chloro-(2H)-Benzotriazol-2-yl]-4-methyl-6-(tert-butyl)phenol)。
Figure 02_image013
將液狀組成物D1、2.0g之液狀組成物E326、8.8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聚矽氧樹脂KR-300、及0.09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烷氧化鋁化合物CAT-AC混合並攪拌30分鐘,製備比較例2之光吸收性組成物F6。光吸收性組成物F6含有0.1g之紫外線吸收劑。將光吸收性組成物F6中所含之成分、該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示於表1及2。
使用光吸收性組成物F6來取代光吸收性組成物F1,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由光吸收膜構成之比較例2之濾光器。將比較例2之濾光器於0°及5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示於圖8。關於光吸收性組成物F6中所含、且在光吸收膜中不會消失地亦含有之成分,光吸收膜具有如表1及表2所述之各成分、各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
<比較例3> 以5g之用量將BASF公司製造之紫外線吸收劑Tinuvin234和95g之甲苯混合,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獲得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液狀組成物E234。Tinuvin234含有由下述式(b-4)表示之2-(2H-苯并三唑-2-基)-4,6-雙(1-甲基-1-苯乙基)苯酚(Phenol,2-(2H-Benzotriazol-2-yl)-4,6-bis(1-methyl-1-Phenylethyl))。
Figure 02_image015
將液狀組成物D1、3.6g之液狀組成物E234、8.8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聚矽氧樹脂KR-300、及0.09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烷氧化鋁化合物CAT-AC混合並攪拌30分鐘,製備比較例3之光吸收性組成物F7。光吸收性組成物F7含有0.18g之紫外線吸收劑。將光吸收性組成物F7中所含之成分、該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示於表1及2。
使用光吸收性組成物F7來取代光吸收性組成物F1,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由光吸收膜構成之比較例3之濾光器。將比較例3之濾光器於0°及5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示於圖9。關於光吸收性組成物F7中所含、且在光吸收膜中不會消失地亦含有之成分,光吸收膜具有如表1及表2所述之各成分、各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
<比較例4> 以0.25g之用量將BASF公司製造之紫外線吸收劑Uvinul3049和12.25g之甲苯混合並攪拌30分鐘,向該混合物添加25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聚矽氧樹脂KR-300並進一步攪拌30分鐘。由此獲得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液狀組成物F8。將光吸收性組成物F8中所含之成分、該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示於表1及2。
使用點膠機,於具有76mm×76mm×0.21mm之尺寸之以硼矽酸玻璃形成的透明玻璃基板(SCHOTT公司製造、產品名:D263 T eco)之一主面之中心部的40 mm×40 mm之範圍塗布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液狀組成物F8,而形成塗膜。將塗膜於室溫充分乾燥後,放入烘箱(加熱爐)中,於室溫~45℃之範圍內緩慢地提高溫度同時使溶劑揮發,而進行乾燥作業,接著,於85℃進行1小時之加熱處理,使所含之溶劑完全揮發而使塗膜硬化。由此,在透明玻璃基板上形成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光吸收膜,得到比較例4之濾光器。此濾光器係透明玻璃基板及光吸收膜一體化之薄膜。將比較例4之濾光器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示於圖10。
<比較例5> 以0.25g之用量將BASF公司製造之紫外線吸收劑Uvinul3050和4.75g之乙醇混合並攪拌30分鐘,向該混合物添加25g之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聚矽氧樹脂KR-300並進一步攪拌30分鐘。由此獲得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液狀組成物F9。將光吸收性組成物F9中所含之成分、該成分之量、成分彼此之質量比、及成分彼此之莫耳比示於表1及2。
使用液狀組成物F9來取代液狀組成物F8,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4相同方式,在透明玻璃基板上形成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光吸收膜,得到比較例5之濾光器。此濾光器係透明玻璃基板及光吸收膜一體化之薄膜。將比較例5之濾光器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示於圖11。
如表3及5所示,各實施例之濾光器具有所欲之穿透率特性。另一方面,如表4及5所示,比較例1~3之濾光器未滿足上述(II)及(IV)等之條件,難謂具有所欲之穿透率特性。
將比較例4之濾光器之製作中所使用之透明玻璃基板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示於圖12。於圖12所示之穿透光譜中,於波長在350nm以上之波長範圍中,穿透率高達90%以上,從100%之損耗也是因為透明玻璃基板之表面之菲涅耳反射所致,可理解為在透明玻璃基板中,在此波長範圍下,實質上幾乎沒有被光吸收。因此,在圖10所示之穿透光譜之探討中,可無視透明玻璃基板中之光吸收。
於比較例4之濾光器中,波長400nm之穿透率T 0(400)為40.78%。其可猜測為:反映了使用作為光吸收膜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Uvinul3049的原本之吸收特性。比較例4之濾光器之光吸收膜不像是實施例之光吸收膜般含有含銅成分以外之金屬成分的化合物。因此,穿透光譜中,無法見到特別是對應於穿透率接近0%之區域之波長範圍的遮蔽範圍與對應於穿透率為70%以上之區域之波長範圍的穿透區域之間的遷移區域之朝長波長側之位移,λ 50 0(UV)亦未朝長波長側位移。因此,推測於比較例4之光吸收膜之穿透光譜中,波長400nm之穿透率成為相對較高者。
於比較例5之濾光器中,波長400nm之穿透率T 0(400)為57.15%。其可猜測為:反映了使用作為光吸收膜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Uvinul3050的原本之吸收特性。比較例5之濾光器之光吸收膜不像是實施例之光吸收膜般含有含銅成分以外之金屬成分的化合物。因此,穿透光譜中,無法見到特別是對應於穿透率接近0%之區域之波長範圍的遮蔽範圍與對應於穿透率為70%以上之區域之波長範圍的穿透區域之間的遷移區域之朝長波長側之位移,λ 50 0(UV)亦未朝長波長側位移。因此,推測於比較例5之光吸收膜之穿透光譜中,波長400nm之穿透率成為相對較高者。
[表1]
膦酸 磷酸酯 化合物[g] 乙酸銅-水和物 [g] 紫外線吸收劑 硬化性樹脂 烷氧化鋁化合物
正丁基膦酸 [g] Plysurf A208N [g] 種類 添加量[g] KR-300 [g] CAT-AC [g] Al成分 [g]
實施例1 2.886 2.572 4.500 Uvinul3049 0.060 8.800 0.090 0.0036
實施例2 2.812 2.939 4.500 Uvinul3049 0.120 8.800 0.090 0.0036
實施例3 2.757 3.206 4.500 Uvinul3050 0.045 8.800 0.090 0.0036
實施例4 2.924 2.405 4.500 Uvinul3050 0.090 8.800 0.090 0.0036
比較例1 2.886 2.572 4.500 - 0.000 8.800 0.090 0.0036
比較例2 2.886 2.572 4.500 Tinuvin326 0.100 8.800 0.090 0.0036
比較例3 2.886 2.572 4.500 Tinuvin234 0.180 8.800 0.090 0.0036
比較例4 0.000 0.000 0.000 Uvinul3049 0.250 25.000 0.000 0.0000
比較例5 0.000 0.000 0.000 Uvinul3050 0.250 25.000 0.000 0.0000
[表2]
紫外線 吸收劑相對於銅成分之質量比 紫外線 吸收劑相對於磷成分之 質量比 銅成分相對於磷成分之質量比 銅成分相對於鋁成分之質量比 磷成分相對於鋁成分之質量比 膦酸相對於磷酸酯化合物之質量比 膦酸相對於磷酸酯化合物之莫耳比 膦酸相對於銅離子之莫耳比 膦酸相對於紫外線吸收劑之質量比
實施例1 2.148×10 -2 7.760×10 -2 1.852 3.979×10 2 2.148×10 2 1.122 5.135 0.927 4.810×10 1
實施例2 8.378×10 -2 1.549×10 -1 1.849 3.979×10 2 2.152×10 2 0.957 4.379 0.903 2.343×10 1
實施例3 3.142×10 -2 5.804×10 -2 1.847 3.979×10 2 2.154×10 2 0.860 3.935 0.886 6.127×10 1
實施例4 6.284×10 -2 1.163×10 -1 1.852 3.979×10 2 2.149×10 2 1.216 5.564 0.939 3.249×10 1
比較例1 0 0 1.852 3.979×10 2 2.148×10 2 1.122 5.135 0.927 -
比較例2 6.982×10 -2 1.293×10 -1 1.852 3.979×10 2 2.148×10 2 1.122 5.135 0.927 2.886×10 1
比較例3 1.257×10 -1 2.328×10 -1 1.852 3.979×10 2 2.148×10 2 1.122 5.135 0.927 1.603×10 1
比較例4 - - - - - - - - 0
比較例5 - - - - - - - - 0
[表3]
T M i (350-380)[%] T M i (350-385)[%] T M i (350-390)[%] T i (400)[%] T A i (480-580)[%] T M i (800-950)[%] T M i (800-1100)[%] T M i (800-1200)[%] λ 50 i (UV)[nm] λ 50 i (IR)[nm] 膜厚 [μm]
實施例1 入射角=0° 0.06 0.08 0.11 0.34 88.09 1.73 1.73 1.90 445 707 79
入射角=35° 0.03 0.04 0.06 0.20 87.57 1.16 1.16 1.29 447 704
入射角=45° 0.01 0.02 0.03 0.11 87.00 0.75 0.75 0.84 448 700
入射角=55° 0.01 0.01 0.01 0.06 83.98 0.51 0.51 0.57 449 696
實施例2 入射角=0° 0.00 0.00 0.00 0.00 86.88 0.97 0.97 1.08 453 702 90
入射角=35° 0.00 0.00 0.00 0.00 86.25 0.61 0.61 0.69 454 698
入射角=45° 0.00 0.00 0.00 0.00 85.56 0.37 0.37 0.42 455 695
入射角=55° 0.00 0.00 0.00 0.00 82.48 0.24 0.24 0.27 457 691
實施例3 入射角=0° 0.36 0.43 0.57 1.35 88.31 1.78 1.78 1.96 442 708 78
入射角=35° 0.21 0.25 0.35 0.88 87.81 1.20 1.20 1.33 443 704
入射角=45° 0.11 0.14 0.20 0.55 87.26 0.78 0.78 0.87 445 700
入射角=55° 0.07 0.08 0.12 0.37 84.25 0.53 0.53 0.60 446 696
實施例4 入射角=0° 0.00 0.00 0.00 0.02 87.45 1.24 1.24 1.37 450 704 85
入射角=35° 0.00 0.00 0.00 0.01 86.87 0.80 0.80 0.90 451 700
入射角=45° 0.00 0.00 0.00 0.00 86.23 0.50 0.50 0.56 452 697
入射角=55° 0.00 0.00 0.00 0.00 83.18 0.33 0.33 0.37 454 693
[表4]
T M i (350-380)[%] T M i (350-385)[%] T M i (350-390)[%] T i (400)[%] T A i (480-580)[%] T M i (800-950)[%] T M i (800-1100)[%] T M i (800-1200)[%] λ 50 i (UV)[nm] λ 50 i (IR)[nm] 膜厚 [μm]
比較例1 入射角=0° 77.69 79.38 80.41 81.94 89.01 2.08 2.08 2.28 354 709 74
比較例2 入射角=0° 2.29 5.78 13.74 44.45 87.81 2.41 2.41 2.64 354 709 72
入射角=35° 1.01 3.14 9.03 37.86 86.91 1.08 1.08 1.20 354 709
入射角=45° 0.50 1.84 6.25 32.89 86.13 0.53 0.53 0.61 354 709
入射角=55° 0.73 2.43 7.50 34.51 83.62 0.78 0.78 0.88 354 709
比較例3 入射角=0° 5.25 15.06 30.14 57.34 86.85 2.78 2.78 3.03 354 709 69
入射角=35° 2.79 10.10 23.56 51.65 85.76 1.29 1.29 1.43 354 709
入射角=45° 1.60 7.12 18.98 47.13 84.81 0.65 0.65 0.74 354 709
入射角=55° 2.14 8.45 20.83 48.05 82.45 0.94 0.94 1.05 354 709
比較例4 入射角=0° 1.18 3.50 9.63 40.78 91.03 92.04 92.05 92.06 402 - 28
比較例5 入射角=0° 1.55 6.43 18.50 57.15 90.93 92.50 92.50 92.50 398 - 28
[表5]
T i (550)/ T i (400) T i (550)/ T i (800) T i (550)/ T i (900) T i (550)/ T i (1000) T i (550)/ T i (1200) T i (680)/ T i (800)
實施例1 入射角=0° 2.60×10 2 5.15×10 1 3.71×10 2 2.82×10 2 4.68×10 1 4.01×10 1
入射角=35° 4.53×10 2 7.63×10 1 6.69×10 2 4.96×10 2 6.88×10 1 5.80×10 1
入射角=45° 8.35×10 2 1.18×10 2 1.28×10 3 9.23×10 2 1.05×10 2 8.71×10 1
入射角=55° 1.38×10 3 1.68×10 2 2.19×10 3 1.53×10 3 1.49×10 2 1.21×10 2
實施例2 入射角=0° 6.22×10 4 9.09×10 1 8.71×10 2 6.38×10 2 8.15×10 1 6.85×10 1
入射角=35° 1.88×10 5 1.43×10 2 1.71×10 3 1.22×10 3 1.27×10 2 1.05×10 2
入射角=45° 6.32×10 5 2.34×10 2 3.61×10 3 2.47×10 3 2.06×10 2 1.66×10 2
入射角=55° 1.71×10 6 3.52×10 2 6.64×10 3 4.42×10 3 3.05×10 2 2.43×10 2
實施例3 入射角=0° 6.62×10 1 5.00×10 1 3.54×10 2 2.71×10 2 4.55×10 1 3.90×10 1
入射角=35° 1.01×10 2 7.39×10 1 6.38×10 2 4.74×10 2 6.67×10 1 5.63×10 1
入射角=45° 1.60×10 2 1.14×10 2 1.22×10 3 8.77×10 2 1.02×10 2 8.42×10 1
入射角=55° 2.33×10 2 1.62×10 2 2.06×10 3 1.45×10 3 1.43×10 2 1.17×10 2
實施例4 入射角=0° 4.03×10 3 7.16×10 1 6.08×10 2 4.53×10 2 6.46×10 1 5.47×10 1
入射角=35° 9.23×10 3 1.10×10 2 1.15×10 3 8.34×10 2 9.80×10 1 8.16×10 1
入射角=45° 2.30×10 4 1.76×10 2 2.34×10 3 1.63×10 3 1.55×10 2 1.27×10 2
入射角=55° 4.86×10 4 2.58×10 2 4.16×10 3 2.83×10 3 2.26×10 2 1.82×10 2
[表6]
T i (550)/ T i (400) T i (550)/ T i (800) T i (550)/ T i (900) T i (550)/ T i (1000) T i (550)/ T i (1200) T i (680)/ T i (800)
比較例1 入射角=0° 1.10 4.31×10 1 2.84×10 2 2.19×10 2 3.94×10 1 3.39×10 1
比較例2 入射角=0° 2.00 3.69×10 1 2.25×10 2 1.75×10 2 3.37×10 1 2.94×10 1
入射角=35° 2.33 8.17×10 1 7.42×10 2 5.48×10 2 7.32×10 1 6.20×10 1
入射角=45° 2.66 1.64×10 2 2.12×10 3 1.49×10 3 1.45×10 2 1.19×10 2
入射角=55° 2.46 1.09×10 2 1.14×10 3 8.25×10 2 9.67×10 1 8.10×10 1
比較例3 入射角=0° 1.53 3.16×10 1 1.78×10 2 1.41×10 2 2.90×10 1 2.55×10 1
入射角=35° 1.69 6.77×10 1 5.56×10 2 4.19×10 2 6.10×10 1 5.22×10 1
入射角=45° 1.83 1.32×10 2 1.53×10 3 1.09×10 3 1.17×10 2 9.77×10 1
入射角=55° 1.74 8.90×10 1 8.44×10 2 6.20×10 2 7.96×10 1 6.75×10 1
比較例4 入射角=0° 2.24 9.95×10 -1 9.93×10 -1 9.92×10 -1 9.91×10 -1 9.99×10 -1
比較例5 入射角=0° 1.59 9.91×10 -1 9.89×10 -1 9.89×10 -1 9.88×10 -1 9.98×10 -1
1a、1b:濾光器 10:光吸收體 20:透明基材 40:透鏡系統 50:攝像元件 100:攝像裝置
[圖1A]係表示本發明之光吸收體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1B]係表示本發明之附光吸收體之物品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攝像裝置之一例的圖。 [圖3A]係實施例1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3B]係實施例1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3C]係實施例1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4A]係實施例2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4B]係實施例2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4C]係實施例2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5A]係實施例3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5B]係實施例3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5C]係實施例3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6A]係實施例4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6B]係實施例4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6C]係實施例4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7]係比較例1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8]係比較例2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9]係比較例3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10]係比較例4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11]係比較例5之濾光器之穿透光譜。 [圖12]係玻璃基板之穿透光譜。
10:光吸收體
1a:濾光器

Claims (20)

  1. 一種光吸收體,其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滿足下述(I)、(II)、(III)、及(IV)之條件, (I)波長480nm~58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平均值為78%以上; (II)波長350nm~38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為1%以下; (III)波長800nm~95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為7%以下; (IV)波長400nm中之穿透率為10%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光吸收體,其中,上述穿透光譜進一步滿足下述(V)之條件, (V)於波長350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一波長存在於405nm~480nm之範圍。
  3. 如請求項1或2之光吸收體,其中,上述穿透光譜進一步滿足下述(VI)之條件, (VI)於波長600nm~80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二波長存在於680nm~760nm之範圍。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光吸收體,其中,上述穿透光譜進一步滿足下述(VII)之條件, (VII)波長800nm~120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為15%以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光吸收體,其中,上述穿透光譜進一步滿足下述(VIII)、(IX)、及(X)之條件, (VIII)波長550nm中之穿透率相對於波長400nm中之穿透率的比為8以上; (IX)波長550nm中之穿透率相對於波長800nm中之穿透率的比為8以上; (X)波長680nm中之穿透率相對於波長800nm中之穿透率的比為8以上。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光吸收體,其中,波長800nm~1000nm中之反射率為20%以下。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光吸收體,其中,上述穿透光譜具有於波長405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一波長、及於波長680nm~76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二波長, 該光吸收體於3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具有於波長350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三波長, 上述第三波長與上述第一波長之差之絕對值為5nm以下, 該光吸收體於3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具有於波長600nm~80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四波長, 上述第四波長與上述第二波長之差之絕對值為10nm以下。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光吸收體,其含有銅成分、銅以外之至少一個金屬成分、及磷。
  9. 如請求項8之光吸收體,其中,上述銅以外之金屬成分係選自由Al、Ti、Zr、Zn、Sn及Fe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且 含有紫外線吸收劑,該紫外線吸收劑由一分子內具有羥基及羰基之化合物構成。
  10. 一種附光吸收體之物品,其具備: 物品;及 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光吸收體,其形成於上述物品之表面之至少一部分。
  11. 一種光吸收性組成物, 該光吸收性組成物硬化而得之光吸收體其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滿足下述(i)、(ii)、(iii)、及(iv)之條件, (i)波長480nm~58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平均值為78%以上; (ii)波長350nm~38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為1%以下; (iii)波長800nm~95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為7%以下; (iv)波長400nm中之穿透率為10%以下。
  12. 如請求項11之光吸收性組成物,其中,上述穿透光譜進一步滿足下述(v)之條件, (v)於波長350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一波長存在於405nm~480nm之範圍。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光吸收性組成物,其中,上述穿透光譜進一步滿足下述(vi)之條件, (vi)於波長600nm~80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二波長存在於680nm~760nm之範圍。
  14.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之光吸收性組成物,其中,上述穿透光譜進一步滿足下述(vii)之條件, (vii)波長800nm~1200nm之範圍中之穿透率之最大值為15%以下。
  15. 如請求項11至14中任一項之光吸收性組成物,其中,上述穿透光譜進一步滿足下述(viii)、(ix)、及(x)之條件, (viii)波長550nm中之穿透率相對於波長400nm中之穿透率的比為8以上; (ix)波長550nm中之穿透率相對於波長800nm中之穿透率的比為8以上; (x)波長680nm中之穿透率相對於波長800nm中之穿透率的比為8以上。
  16. 如請求項11至15中任一項之光吸收性組成物,其中,波長800nm~1000nm中之反射率為20%以下。
  17. 如請求項11至16中任一項之光吸收性組成物,其中,上述穿透光譜具有於波長405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一波長、及於波長680nm~76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二波長, 上述光吸收體於3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具有於波長350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三波長, 上述第三波長與上述第一波長之差之絕對值為5nm以下, 上述光吸收體於35°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具有於波長600nm~80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四波長, 上述第四波長與上述第二波長之差之絕對值為10nm以下。
  18. 如請求項11至17中任一項之光吸收性組成物,其含有: 光吸收性化合物,其由膦酸與銅成分形成; 紫外線吸收劑,其吸收至少一部分紫外線;及 具有銅以外之金屬成分之烷氧化物及上述烷氧化物之水解物中的至少一種。
  19. 如請求項18之光吸收性組成物,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係分子內具有羥基及羰基之化合物。
  20. 如請求項18或19之光吸收性組成物,其中, 上述穿透光譜具有於波長405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之第一波長, 上述第一波長比第五波長大,該第五波長係參照光吸收體於0°之入射角度之穿透光譜在波長350nm~480nm之範圍中穿透率達到50%者, 上述第五波長與上述第一波長之差之絕對值為20nm以上, 上述參照光吸收體含有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且係將不含上述烷氧化物及上述烷氧化物之上述水解物中的至少一者之組成物硬化而得。
TW111118232A 2021-05-17 2022-05-16 光吸收體、附光吸收體之物品、及光吸收性組成物 TW2023074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3428 2021-05-17
JP2021-083428 2021-05-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7481A true TW202307481A (zh) 2023-02-16

Family

ID=84140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8232A TW202307481A (zh) 2021-05-17 2022-05-16 光吸收體、附光吸收體之物品、及光吸收性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244703A1 (zh)
KR (1) KR20240009425A (zh)
CN (1) CN117321460A (zh)
TW (1) TW202307481A (zh)
WO (1) WO202224470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9576Y2 (zh) 1985-08-13 1991-08-20
JPS6281023U (zh) 1985-11-11 1987-05-23
JPS6339755U (zh) 1986-08-26 1988-03-15
WO2017051512A1 (ja) * 2015-09-24 2017-03-30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赤外線吸収層用組成物、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及び撮像装置
TWM545912U (zh) * 2017-04-27 2017-07-21 白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光學濾光片及影像感測器
JP2019012121A (ja) * 2017-06-29 2019-01-24 Agc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273064B1 (ja) * 2017-10-03 2018-01-31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及び撮像装置
JP7279718B2 (ja) 2018-06-28 2023-05-23 Agc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情報取得装置
JP7263165B2 (ja) * 2019-07-16 2023-04-24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吸収性組成物、光吸収膜、及び光学フィルタ
JP2021189251A (ja) * 2020-05-27 2021-12-1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吸収体、光吸収体付物品、撮像装置、及び光吸収性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09425A (ko) 2024-01-22
CN117321460A (zh) 2023-12-29
WO2022244703A1 (ja) 2022-11-24
JPWO2022244703A1 (zh)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1532B (zh) 濾光器及攝像裝置
TWI731996B (zh) 截斷紅外線之濾光器及攝像光學系統
TWI741195B (zh) 濾光器
CN108027465B (zh) 红外线吸收层用组合物、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及摄像装置
KR102177847B1 (ko) 적외선 흡수성 조성물, 적외선 컷 필터, 및 촬상 광학계
WO2011071052A1 (ja) 光学部材、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撮像装置用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撮像・表示装置
TWI739011B (zh) 濾光器、相機模組及附相機之資訊終端
TWI785159B (zh) 濾光器及攝像裝置
JP5594110B2 (ja) 撮像装置用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4203044A (ja) 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765095B (zh) 濾光器及攝像裝置
JP2021189251A (ja) 光吸収体、光吸収体付物品、撮像装置、及び光吸収性組成物
TWI814916B (zh) 濾光器及光吸收性組成物
TW202307481A (zh) 光吸收體、附光吸收體之物品、及光吸收性組成物
JP7431078B2 (ja) 光吸収性組成物、光吸収膜、及び光学フィルタ
JP7474056B2 (ja) 光学フィルタ
WO2023162864A1 (ja) 光学フィルタ、光吸収性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タを製造する方法、センシング装置、及びセンシング方法
WO2023095312A1 (ja) 光吸収体、光吸収体付物品、撮像装置、及び光吸収性組成物
WO2024048254A1 (ja) 光吸収性組成物、光吸収体、光学フィルタ、環境光センサ、撮像装置、光吸収性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7364486B2 (ja) 光吸収性組成物、光吸収膜、及び光学フィルタ
TW202321373A (zh) 光吸收體、附光吸收體之物品、攝像裝置、及光吸收性組成物
KR20230084169A (ko) 광학 필터, 광학 장치, 및 광흡수성 조성물
WO2023248738A1 (ja) 光吸収体、光吸収性化合物、光吸収性化合物の分散液、光吸収性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タ、光電変換素子、環境光センサ、及び撮像装置
JP2021076638A (ja) 光吸収性組成物、光吸収膜、及び光学フィル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