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5909A - 包括Ni、Al及包括SiO2之載體材料的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 - Google Patents

包括Ni、Al及包括SiO2之載體材料的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5909A
TW202245909A TW111118935A TW111118935A TW202245909A TW 202245909 A TW202245909 A TW 202245909A TW 111118935 A TW111118935 A TW 111118935A TW 111118935 A TW111118935 A TW 111118935A TW 202245909 A TW202245909 A TW 2022459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ation catalyst
range
catalyst precursor
weight
hydrogen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8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琳娜 雅魯麗娜
格爾達 卡姆斯馬
羅伯特 特羅德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巴斯夫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巴斯夫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巴斯夫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5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590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74Iron group metals
    • B01J23/755Nick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3/00Protection of catalysts, e.g. by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1Dens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1Surface area
    • B01J35/615100-500 m2/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3Pore volu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3Pore volume
    • B01J35/633Pore volume less than 0.5 ml/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3Pore volume
    • B01J35/6350.5-1.0 ml/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02Impregnation, coating or precipitation
    • B01J37/03Precipitation; Co-precipitation
    • B01J37/031Precipitation
    • B01J37/035Precipitation on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12Oxidising
    • B01J37/14Oxidising with gases containing free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04Reduction, e.g. hydrogen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特定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此外,本發明係關於用於製備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之方法及其用途。特定言之,該特定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包括Ni、Al及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其中該Ni負載於該載體材料上,且其中該前驅物在程式溫控還原中展現出特定峰值最大值。

Description

包括Ni、Al及包括SiO2之載體材料的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特定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此外,本發明係關於用於製備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之方法及其用途。特定言之,特定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包括Ni、Al及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其中Ni負載於載體材料上,且其中前驅物在程式溫控還原中展現出特定峰值最大值。
石化樹脂在黏著劑(尤其是無紡布、塗料及建築)領域有其應用。藉由蒸餾自石腦油裂解獲得之饋料後的C9餾分之聚合來產生石化樹脂。然而,所得芳族聚合物對熱及氧化條件相對不穩定,此將導致降解,從而降低其黏著效能。為克服C9樹脂之不穩定性,通常進行氫化。因此,移除作為熱及氧化不穩定性原因之雙鍵。
關於通常用於氫化中之催化劑,此等催化劑通常包括鎳作為催化活性組分。
US 9045410 B2係關於一種包括Ni及固體氧化矽載體之催化劑,其中催化劑具有至少0.4 ml/g之比孔隙體積及介於360至420℃範圍內之程式溫控還原的峰值最大值。催化劑尤其用於不飽和脂肪物質之氫化。
WO 01/36093 A1係關於一種用於氫化包括負載於氧化矽及氧化鋁上之含鐵鎳催化劑之烴樹脂的催化劑。WO 2004/035204 A1係關於一種用於氫化反應之催化劑,其中催化劑包括鎳、氧化矽、氧化鋁及鎂。WO 2015/008247 A2係關於一種用於氫化樹脂之方法及催化劑,其中催化劑包括負載於氧化矽-氧化鋁上之鈷促進鎳。WO 2014/128204 A1係關於包括鎳及銅之催化劑的製備。催化劑可適用於氫化及還原胺化。
S. He等人在《國際氫能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9年第34卷第2期第839至843頁中揭示關於用於甲烷之部分氧化以生產合成氣之Ni/SiO 2及Ni-Al 2O 3/SiO 2催化劑的研究。催化劑可經由使用檸檬酸鹽及硝酸鹽前驅物進行SiO 2之初濕浸漬來製備。
M. M. Yung等人在《能源與燃料(Energy & Fuels)》2016年第30卷第7期第5259至5268頁中揭示關於用於藉由轉化松樹熱解蒸氣生產烴之不同Ni負載量之Ni/ZSM-5催化劑的研究。催化劑經由用硝酸鎳溶液進行ZSM-5之初濕浸漬製備。
V. Mohan等人在《RSC進展(RSC advances)》2014年第4卷第19期第9660至9662中揭示關於用於氫化乙醯丙酸之Ni/H-ZSM-5催化劑的研究。催化劑藉由濕式浸漬方法使用硝酸鎳溶液製備以獲得5重量%至50重量%之負載量。
儘管在提供有效氫化催化劑方面取得了成就,尤其是在石化樹脂之氫化方面,但仍需要性能更好的催化劑,尤其是其在氫化反應中之活性方面。
因此,本發明之一個目標為提供一種經改良之氫化催化劑及經改良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尤其是關於其催化活性,以及提供一種用於生產此類經改良之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之方法。
因此,出乎意料地發現,本發明方法允許製備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可轉化為具有極大改良活性之氫化催化劑,尤其是在石化樹脂之氫化中。特定言之,出乎意料地發現本發明方法允許製備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其中前驅物尤其包括Ni、Al及包括SiO2之載體材料,其中Ni負載於載體材料上,且在程式溫控還原中顯示特定峰值最大值,其中程式溫控還原之峰值最大值較佳根據本發明測定。特定言之,該方法可實現Ni在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中之相對較高分散,從而導致氫化活性之驚人提高。更特定言之,已出乎意料地發現,相較於根據先前技術之比較前驅物,本發明方法使得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在程式溫控還原中展示出相對較低的峰值最大值。
因此,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包括Ni、Al及包括SiO2之載體材料,其中Ni負載於載體材料上,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更佳地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任一項的方法可獲得及/或獲得,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在350至460℃範圍內之程式溫控還原中展現出峰值最大值,其中程式溫控還原中之峰值最大值較佳根據參考實例5測定。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在355至450℃範圍內、更佳在360至440℃範圍內、更佳在365至430℃範圍內、更佳在370至420℃範圍內、更佳在375至415℃範圍內、更佳在380至413℃範圍內、更佳在381至412℃的範圍內、更佳在382至411℃的範圍內、更佳在383至410℃範圍內之程式溫控還原中展現出峰值最大值,其中程式溫控還原中之峰值最大值較佳根據參考實例5測定。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Al的至少一部分負載於載體材料上,其中按氫化前驅物催化劑中所包括之Al的100 mol%計,更佳大於0至100 mol%、更佳50至100 mol%、更佳90至100 mol%之Al負載於載體材料上。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進一步包括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Al之至少部分,其中按氫化前驅物催化劑中所包括之Al的100 mol%計,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包括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Al的0至100 mol%,更佳0至小於50 mol%,更佳0至小於10 mol%。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進一步包括H,其中按載體材料之重量計,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更佳包括90至100重量%、較佳95至100重量%、更佳99至100重量%的SiO 2、H及視情況選用之Al,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更佳基本上由SiO 2、H及視情況選用之Al組成。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氧化矽、氧化矽-氧化鋁、氧化矽-氧化鈦及氧化矽-氧化鋯,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更佳包括氧化矽或氧化矽-氧化鋁,其中更佳地,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較佳由氧化矽或氧化矽-氧化鋁組成。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進一步包括H、Al、Ti及Zr中之一或多者,較佳Al,更佳Al及H,其中按該載體材料之重量計,包括SiO 2且進一步包括H、Al、Ti及Zr中之一或多者的載體材料更佳包括80至99重量%、更佳85至98重量%、更佳90至95重量%之以SiO 2計算之SiO 2,其中按該載體材料之重量計,包括SiO 2、進一步包括H以及Al、Ti及Zr中之一或多者的載體材料更佳包括1至20重量%、更佳2至15重量%、更佳5至10重量%的以元素H計算之H以及以各別氧化物計算之Al、Ti、Zr中之一或多者,較佳以Al 2O 3計算之Al。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以元素Ni計算之Ni與以元素Al計算之Al的莫耳比Ni:Al介於5:1至200:1範圍內,更佳介於5:1至100:1範圍內,更佳介於5:1至65:1範圍內,更佳介於20:1至60:1範圍內,更佳介於22:1至55:1範圍內,更佳介於25:1至45:1範圍內,更佳介於29:1至40:1範圍內,更佳介於30:1至37:1範圍內,更佳介於32:1至35:1範圍內。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載體材料中所包括之以元素Ni計算之Ni與以元素Si計算的Si之莫耳比Ni:Si介於0.1:1至5.00:1範圍內,更佳介於0.50:1至2.50:1範圍內,更佳介於0.70:1至2.00:1範圍內,更佳介於0.80:1至1.50:1範圍內,更佳介於0.90:1至1.20:1範圍內,更佳介於0.94:1至1.10:1範圍內,更佳介於選0.95:1至1.00:1範圍內。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載體材料中所包括之以元素Si計算的Si與以元素Al計算之Al的莫耳比Si:Al介於6:1至70:1範圍內,更佳介於11:1至61:1範圍內,更佳介於17:1至53:1範圍內,更佳介於26:1至45:1範圍內,更佳介於31:1至39:1範圍內,更佳介於34:1至36:1範圍內。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Ni之90至100 mol%、更佳95至100 mol%、更佳99至100 mol%、更佳99.9至100 mol%處於氧化態+2。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包括15至60重量%、更佳15至50重量%、更佳25至50重量%、更佳30至45重量%、更佳33至42重量%之以元素Ni計算之Ni。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包括0.3至2.0重量%、更佳0.5至1.6重量%、更佳0.57至1.4重量%之以Al 2O 3計算之Al。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包括30.0至52重量%、更佳34.5至47重量%、更佳35.2至44重量%之以SiO 2計算之Si。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包括等於或低於1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1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09重量%之以元素Na計算之Na。
根據第一替代方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特徵在於以下實施例,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被煅燒。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總侵入體積介於0.3至5.0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0.75至2.5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1.0至1.6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1.1至1.5 cm 3/g範圍內,其中總侵入體積較佳經由Hg侵入測定,其中總侵入體積更佳根據參考實例1測定。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總孔隙體積介於0.20至1.50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0.30至1.00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0.35至0.75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0.40至0.70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0.43至0.65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0.45至0.65 cm 3/g範圍內,其中總孔隙體積較佳經由N 2吸附測定,其中總孔隙體積更佳根據參考實例2測定。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氫吸附容量介於17.0至31.0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19.0至29.0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21.0至28.1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22.1至27.2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23.0至26.5 cm 3/g範圍內,其中氫吸附容量較佳根據參考實例4測定。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BET比表面積介於100至500 m 2/g、更佳200至400 m 2/g、更佳230至350 m 2/g範圍內,其中BET表面積較佳根據ISO 9277:2010測定。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包括30至50重量%、更佳35至45重量%、更佳38至42重量%之以元素Ni計算的Ni,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煅燒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包括0.3至2.0重量%、更佳0.5至1.6重量%、更佳0.7至1.4重量%之以Al 2O 3計算之Al,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煅燒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包括32至52重量%、更佳37至47重量%、更佳40至44重量%之以SiO 2計算之Si,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煅燒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包括等於或低於1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1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09重量%之以元素Na計算之Na,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煅燒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Ni之90至100 mol%、較佳95至100 mol%、更佳99至100 mol%、更佳99.9至100 mol%以NiO形式存在。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為經煅燒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煅燒更佳在具有介於300至1000℃範圍內、更佳介於325至750℃範圍內、更佳介於350至500℃範圍內、更佳介於370到380℃範圍內之溫度的氣體氛圍中執行,其中氣體氛圍更佳由氧氣及氮中之一或多者、更佳空氣構成,更佳由氧氣及氮中之一或多者、更佳空氣組成,其中煅燒更佳執行0.5至8小時、更佳0.75至4小時、更佳1至2小時。
根據第二替代方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特徵在於以下實施例,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不被煅燒。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鬆散表觀容積密度介於0.10至1.00 kg/l範圍內,更佳介於0.30至0.65 kg/l範圍內、更佳介於0.35至0.57 kg/l範圍內,其中鬆散表觀容積密度較佳根據參考實例6測定。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包括25至44重量%、更佳30至39重量%、更佳33至36重量%之以元素Ni計算之Ni,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乾燥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包括0.30至1.40重量%、更佳0.50至1.20重量%、更佳0.57至1.11重量%之以Al 2O 3計算之Al,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乾燥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包括30.0至42.0重量%、更佳34.5至38.5重量%、更佳35.2至37.8重量%之以SiO 2計算之Si,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乾燥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包括等於或低於1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1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09重量%之以元素Na計算之Na,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乾燥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較佳地,將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乾燥。與此相關,兩種不同選項尤其可行。根據第一選項,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前驅物為經乾燥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乾燥更佳在具有介於90至130℃範圍內、較佳介於100至120℃範圍內、較佳介於105至115℃範圍內之溫度的氣體氛圍中執行,其中氣體氛圍更佳由氧氣及氮中之一或多者、更佳空氣構成,更佳由氧氣及氮中之一或多者、更佳空氣組成,其中乾燥更佳執行1至24小時、更佳3至15小時、更佳5至12小時、更佳8至10小時。根據第二選項,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乾燥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乾燥更佳藉由閃速乾燥或噴霧乾燥進行,其中乾燥較佳在介於100℃至140℃範圍內、更佳介於110℃至130℃範圍內、更佳介於115℃至125℃範圍內之出口溫度下執行,其中乾燥更佳執行1至30秒、更佳1至20秒、更佳1至10秒。
較佳地,使根據如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以及根據如本文所揭示之第一及第二替代方案的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成形,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呈擠出物或錠劑形式。
此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製備如實施例1至33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1)   製備包括含有SiO 2之載體材料的第一水性混合物(M1); (2)   製備包括一或多種含Ni化合物之第二水性溶液(S2); (3)   製備包括一或多種鹼之第三水性溶液(S3); 其中第一水性混合物(M1)、第二水性溶液(S2)或第三水性溶液(S3)包括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 (4)   將溶液S2及S3饋入至混合物M1中以將Ni及Al負載於載體材料上,其中所得混合物之pH介於7.1至8.4範圍內; (5)   自(4)中獲得之混合物中分離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較佳地,根據方法之(1)的第一水性混合物(M1)包括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
較佳地,在方法之(4)中獲得之所得混合物的pH介於7.1至8.1、更佳7.2至7.9、更佳7.3至7.8、且更佳7.4至7.7範圍內。
較佳地,根據方法之(3)之第三水性溶液(S3)中的一或多種鹼包括一或多種多元鹽,更佳選自由二元鹽、三元鹽及四元鹽組成之群組,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更佳選自由二元鹽及三元鹽組成之群組,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的一或多種多元鹽,其中一或多種鹼更佳包括一或多種二元鹽及/或一或多種三元鹽,且更佳包括一或多種二元鹽,其中一或多種鹼更佳由一或多種二元鹽及/或一或多種三元鹽組成,且更佳由一或多種二元鹽組成。
在根據方法之(3)之第三水性溶液(S3)中的一或多種鹼包括一或多種多元鹽的情況下,一或多種多元鹽之一或多種陽離子較佳選自由鹼金屬及鹼土金屬組成之群組,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及/或組合;更佳選自由鹼金屬組成之群組,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及/或組合;更佳選自由Li、Na、K、Rb及Cs組成之群組,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及/或組合;更佳選自由Li、Na及K組成之群組,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及/或組合,其中一或多種多元鹽之一或多種陽離子更佳為Na及/或K,較佳為Na。
較佳地,根據方法之(3)之第三水性溶液(S3)中之一或多種鹼基選自由無機鹼及有機鹼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無機鹼之群組,其中一或多種鹼基較佳選自由氫氧化物、碳酸鹽、鋁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鹼金屬氫氧化物、鹼金屬碳酸鹽、鹼金屬鋁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鹼金屬碳酸鹽、鹼金屬鋁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 其中鹼金屬較佳選自由Li、Na、K、Rb、Cs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Li、Na、K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其中鹼金屬更佳為Na及/或K,較佳為Na, 且其中一或多種鹼基更佳包括碳酸鈉及/或鋁酸鈉,較佳包括碳酸鈉,其中一或多種鹼基更佳為碳酸鈉及/或鋁酸鈉,較佳為碳酸鈉。
較佳地,根據方法之(2)之第二水性溶液(S2)中之一或多種含Ni化合物為一或多種Ni鹽,更佳一或多種Ni(II)鹽,其中一或多種Ni鹽之陰離子較佳選自由鹵化物、碳酸鹽、碳酸氫鹽、硫酸鹽、硫酸氫鹽、氫氧化物、硝酸鹽、磷酸鹽、磷酸氫鹽、磷酸二氫鹽、醋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氯化物、溴化物、氟化物、碳酸氫鹽、硫酸氫鹽、硝酸鹽、磷酸二氫鹽、醋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 更佳選自由氯化物、氟化物、硝酸鹽、醋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組合組成之群組,其中一或多種鎳鹽之陰離子更佳為氯化物及/或硝酸鹽,較佳為氯化物, 且其中一或多種含Ni化合物更佳包括氯化鎳(II),其中一或多種含Ni化合物更佳為氯化鎳(II)。
較佳地,根據方法之(1)之第一水性混合物(M1)中之包括SiO 2的載體材料進一步包括H,其中按載體材料之重量計,該載體材料更佳包括90至100重量%、較佳95至100重量%、更佳99至100重量%的SiO 2及H,其中該載體材料更佳基本上由SiO 2及H組成。
較佳地,根據方法之(1)之第一水性混合物(M1)中之包括SiO 2的載體材料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氧化矽、氧化矽-氧化鋁、氧化矽-氧化鈦及氧化矽-氧化鋯,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更佳包括氧化矽,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更佳由氧化矽。
較佳地,根據方法之(1)之第一水性混合物(M1)中之包括SiO2的載體材料進一步包括H以及Al、Ti及Zr中之一或多者,較佳Al,其中按該載體材料之重量計,包括SiO 2且進一步包括H以及Al、Ti及Zr中之一或多者的載體材料較佳包括80至99重量%、更佳85至99重量%、更佳90至99重量%之以SiO 2計算之SiO 2,其中按該載體材料之重量計,包括SiO 2且進一步包括H以及Al、Ti及Zr中之一或多者的載體材料更佳包括0.1至10重量%、更佳0.20至7.5重量%、更佳0.25至5重量%之以元素H計算之H以及以各別氧化物計算之Al、Ti、Zr中之一或多者,較佳以Al 2O 3計算之Al。
較佳地,根據方法之(1)之第一水性混合物(M1)中之包括SiO 2的載體材料為多孔的,更佳為高度多孔的, 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較佳展現出孔隙體積為至少0.4 mL/g,更佳介於0.4至5.0 mL/g範圍內,更佳介於0.6至4.0 mL/g範圍內,更佳介於1.0至3.5 mL/g範圍內,更佳介於1.3至2.5 mL/g範圍內,更佳介於1.5至2.0 mL/g範圍內,更佳介於1.6至1.8 mL/g範圍內,其中總孔隙體積較佳經由N 2吸附測定,其中孔隙體積較佳根據參考實例2測定。
較佳地,方法之第一水性混合物(M1)、第二水性溶液(S2)或第三水性溶液(S3)中所包括之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選自由鋁酸鹽、鋁鹽及其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鋁酸鹽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鋁鹽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鹼金屬、鋁酸鹽組成之群組,其中鹼金屬較佳地選自由Li、Na、K、Rb、Cs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Li、Na、K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其中鹼金屬更佳為Na及/或K,較佳為Na, 且其中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更佳包括鋁酸鈉,其中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更佳為鋁酸鈉。
在方法之第一水性混合物(M1)、第二水性溶液(S2)或第三水性溶液(S3)中所包括之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選自由鋁酸鹽、鋁鹽及其混合物組成之群組之情況下,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較佳選自由鋁鹽組成之群組,其中一或多種鋁鹽之陰離子更佳選自由鹵化物、硫酸鹽、氫氧化物、硝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氯化物、氟化物、硫酸鹽、氫氧化物、硝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其中一或多種鋁鹽之陰離子更佳為氯化物及/或硫酸鹽,較佳為氯化物, 且其中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更佳包括氯化鋁,其中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更佳為氯化鋁。
較佳地,根據方法(3)之第三水性溶液(S3)中之一或多種鹼的濃度介於1.0至3.0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1.5至2.5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1.8至2.2 mol/l範圍內。
較佳地,根據方法之(2)之第二水溶液(S2)中之一或多種含Ni化合物的濃度介於0.7至2.4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1.2至1.9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1.5至1.6 mol/l範圍內。
較佳地,根據方法之(1)之第一水性混合物(M1)中之氧化矽的量介於0.3至1.4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0.6至1.1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0.8至0.9 mol/l範圍內。
較佳地,方法之第一水性混合物(M1)、第二水性溶液(S2)或第三水性溶液(S3)中所包括之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的濃度介於0.001至0.15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0.005至0.13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0.01至0.11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0.02至0.10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0.03至0.09 mol/l範圍內。
較佳地,溶液S2之總體積與溶液S2饋入至其中之混合物M1之總體積的比率S2:M1包括於0.1:1至1.0:1範圍內,更佳0.3:1至0.7:1範圍內,更佳0.4:1至0.6:1範圍內。
較佳地,均饋入至混合物M1中之溶液S2之總體積與溶液S3之總體積的比率S2:S3包括於0.2:1至2.0:1範圍內,較佳0.7:1至1.4:1範圍內,更佳0.8:1至1.3:1範圍內。
較佳地,混合物M1之總體積與饋入至混合物M1中之溶液S3之總體積的比率M1:S3包括於1.0:1至3.5:1之範圍內,更佳1.6:1至2.6:1之範圍內,更佳1.7:1至2.4:1之範圍內。
較佳地,在方法之(4)中,進行將S2及S3之溶液饋入至混合物M1中持續包括於1分鐘至24小時、更佳0.05至12小時、更佳0.1至6小時、更佳0.25至3小時、更佳0.5至1.5小時、且更佳0.75至1.25小時範圍內之持續時間。
較佳地,在方法之(4)中,將溶液S2及S3饋入至混合物M1中隨後或同時進行,較佳同時進行。
較佳地,在方法之(4)中,將溶液S2及S3饋入至混合物M1中係在混合物M1之攪拌下進行,其中較佳地藉由攪動來實現混合物M1之攪拌。
較佳地,在方法之(4)中,在將溶液S2及S3饋入至混合物M1中之前,將混合物M1及溶液S2及S3中之一或多者加熱,其中在(4)中,在將溶液S2及S3饋入至混合物M1中之前,更佳將混合物M1及溶液S2及S3中之一或多者在30至100℃、較佳40至90℃、更佳50至80℃、更佳55至75℃且更佳59至71℃範圍內之溫度下加熱。
較佳地,在方法之(4)中之饋入期間,將所得混合物在30至100℃、更佳40至90℃、更佳50至80℃、更佳55至75℃且更佳59至71℃範圍內之溫度下加熱及/或維持。
較佳地,方法進一步包括 (6)   洗滌(5)中獲得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及 (7)   將(5)或(6)中獲得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進行乾燥。
較佳地,方法進一步包括 (8)   將(5)、(6)或(7)中獲得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進行煅燒,以獲得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Ni之90至100 mol%、更佳95至100 mol%、更佳99至100 mol%較佳以NiO形式存在, 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Al之90至100 mol%、更佳95至100 mol%、更佳99至100 mol%較佳以Al 2O 3形式存在。
較佳地,方法進一步包括 (9)   將(5)、(6)、(7)或(8)中獲得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成型以獲得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成型較佳包括擠出及/或壓片。
又另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任一項的方法,較佳地根據包括如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步驟(6)及(7)及且視情況選用之(8)的方法,更佳地根據包括如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步驟(6)及(7)的方法可獲得及/或獲得。
又另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備氫化催化劑之方法,其包括 (i)    提供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任一項的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ii)   在包括氫氣之氣體氛圍中還原(i)中提供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從而獲得氫化催化劑。
較佳地,方法之(ii)中之還原在介於200至500℃範圍內、更佳介於300至470℃範圍內、更佳介於350至450℃範圍內、更佳介於400至440℃、更佳介於420至430℃範圍內之氣體氛圍溫度下進行。
較佳地,進行方法之(ii)中之還原持續介於0.25至5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0.5至4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至3.5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25至3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5至2.5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75至2.25小時範圍內之持續時間。
較佳地,方法進一步包括 (iii)  在包括空氣之氣體氛圍中使(ii)中獲得之氫化催化劑鈍化。
在方法進一步包括(iii)之情況下,較佳地,方法之(iii)中之鈍化在介於75至150℃範圍內、更佳介於80至130℃範圍內、更佳介於85至120℃範圍內、更佳介於90至110℃、更佳介於95至105℃範圍內之氣體氛圍溫度下進行。
另外,在方法進一步包括(iii)之情況下,較佳地,進行方法之(iii)中之鈍化持續介於1至8小時範圍內、較佳介於2至6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3至4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3.5至4小時範圍內之持續時間。
較佳地,方法進一步包括 (iv)  將(ii)或(iii)中獲得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成型以獲得氫化催化劑,其中成型較佳包括擠出及/或壓片。
又另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括Ni、Si、Al及O之氫化催化劑,其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任一項的方法可獲得及/或獲得。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展現出以元素Ni計算之Ni與以元素Al計算之Al的莫耳比Ni:Al介於20:1至200:1範圍內,更佳介於20:1至100:1範圍內,更佳介於20:1至60:1範圍內,更佳介於22:1至55:1範圍內,更佳介於25:1至45:1範圍內,更佳介於29:1至40:1範圍內,更佳介於30:1至37:1範圍內,更佳介於32:1至35:1範圍內。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展現出以元素Ni計算之Ni與以元素Si計算之Si的莫耳比Ni:Si介於0.50:1至2.50:1範圍內,更佳介於0.70:1至2.00:1範圍內,更佳介於0.80:1至1.50:1範圍內,更佳介於0.90:1至1.20:1範圍內,更佳介於0.94:1至1.10:1範圍內,更佳介於0.95:1至1.00:1範圍內。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展現出以元素Si計算之Si與以元素Al計算之Al的莫耳比Si:Al介於6:1至70:1範圍內,更佳介於11:1至61:1範圍內,更佳介於17:1至53:1範圍內,更佳介於26:1至45:1範圍內,更佳介於31:1至39:1範圍內,更佳介於34:1至36:1範圍內。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中所包括之Ni處於氧化態0或+2。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中所包括之Ni之30至100 mol%、更佳40至100 mol%、更佳50至100 mol%處於氧化態0。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中所包括之Ni之0至50 mol%、更佳10至40 mol%、更佳20至30 mol%處於氧化態+2。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包括38至54重量%、更佳41至51重量%、更佳43至49重量%之以元素Ni計算之Ni。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包括0.6至1.9重量%、更佳0.9至1.6重量%、更佳1.1至1.4重量%之以Al 2O 3計算之Al。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包括41至57重量%、更佳44至54重量%、更佳46至52重量%之以SiO 2計算之Si。
較佳地,按氫化催化劑之重量計,氫化催化劑包括等於或低於1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40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20重量%之以元素Na計算之Na。
較佳地,氫化催化劑經成型,其中氫化催化劑較佳呈擠出物或錠劑形式。
又此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轉化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之方法,較佳用於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之氫化、去芳香化及脫硫中之一或多者的方法,其包括 (A)  在反應區中提供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及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任一項的氫化催化劑及/或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任一項的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及 (B)  使(A)中提供之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及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任一項的氫化催化劑及/或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任一項的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之一或多者在包括於100至400℃範圍內之溫度下與氫氣接觸。
較佳地,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選自由聚合物化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石化樹脂組成之群組,其中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更佳包括自粗石腦油之蒸餾獲得之C9及/或C5餾分的聚合產物,其中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更佳包括醛基及硝基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選自由聚合物化合物組成之群組的情況下,較佳地,聚合物化合物係自一或多種單體之聚合獲得,該一或多種單體包括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的一或多種化合物:乙烯基甲苯、二環戊二烯、茚、甲基苯乙烯、苯乙烯、甲基茚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其中一或多種單體更佳包括一或多種乙烯基甲苯、二環戊二烯、茚、甲基苯乙烯、苯乙烯及一或多種甲基茚。
較佳地,(B)中之接觸在介於150至350℃範圍內、更佳介於200至320℃範圍內、更佳介於230至300℃範圍內、更佳介於250至290℃範圍內、更佳介於260至280℃範圍內、更佳介於265至275℃範圍內之溫度下進行。
較佳地,進行(B)中之接觸持續介於0.1至10小時範圍內、較佳介於0.5至5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至3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5至2.5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8至2.2小時範圍內之持續時間。
較佳地,(B)中之接觸在介於5至200巴範圍內、更佳介於10至150巴範圍內、更佳介於30至120巴範圍內、更佳介於50至100巴範圍內、更佳介於70至90巴範圍內、更佳介於75至85巴範圍內之壓力下進行。
較佳地,在攪拌下進行(B)中之接觸,其中更佳藉由攪動來實現攪拌。
較佳地,按100重量%之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計,(A)中之反應區含有0.01至5重量%、更佳0.05至3重量%、更佳0.1至2.5重量%、更佳0.3至2.1重量%、更佳0.5至1.8重量%、更佳0.7至1.5重量%、更佳0.8至1.3重量%、更佳0.9至1.1重量%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較佳地,方法為連續方法或分批方法,其中更佳地在連續及/或分批條件下,較佳在分批條件下進行(B)中之接觸。
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任一項的氫化催化劑及/或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任一項的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提供於根據(A)之反應區中的固定床中。
又另外,本發明係關於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及/或根據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之用途,其用於去芳香化、脫硫、石化原料之較佳脫硫及氫化中之一或多者中,較佳用於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較佳不飽和聚合物化合物、更佳石化樹脂或石化原料、更佳包括自粗石腦油之蒸餾獲得之C9及/或C5餾分的聚合產物之不飽和化合物、更佳包括醛基及硝基中之一或多者之官能基的氫化中。
較佳地,不飽和聚合物化合物自一或多種單體之聚合獲得,該一或多種單體包括一或多種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的化合物:乙烯基甲苯、二環戊二烯、茚、甲基苯乙烯、苯乙烯、甲基茚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其中一或多種單體較佳包括一或多種乙烯基甲苯、二環戊二烯、茚、甲基苯乙烯、苯乙烯及一或多種甲基茚。
根據本發明,較佳地,pH值根據國際標準ISO 34-8(國際標準ISO 34-8:量及單位——第8部分:物理化學及分子物理學,附錄C(規範):pH(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 34-8: Quantities and Units - Part 8: Physic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Physics, Annex C (normative): pH).國際標準化組織, 1992)。根據本發明,又更佳地,根據ISO 80000-9,附錄C,pH來測定如本申請案中所定義之pH值。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就一或多種組分之重量%而言,術語「由……組成」指示按100重量%之所討論之實體計,該(等)組分之重量%量。舉例而言,措辭「其中0至0.001重量%之第一塗層由X組成」指示在100重量%之組成該塗層之組分當中,0至0.001重量%為X。
此外,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術語「X為A、B及C中之一或多者」,其中X為給定特徵且A、B及C中之每一者代表該特徵之具體實現,應被理解為揭示X為A、或B、或C、或A及B、或A及C、或B及C、或A及B及C。在此方面,應注意技術人員能夠將上述抽象術語轉移至不同實例,例如,其中X為化學元素,且A、B及C為不同元素,諸如Li、Na及K,或X為溫度,且A、B及C為不同溫度,諸如10℃、20℃及30℃。在此方面,應進一步注意,技術人員能夠將上述術語擴展到該特徵之不太具體的實現,例如「X為A及B中之一或多者」揭示X為A、或B、或A及B,或該特徵之更具體實現,例如,「X為A、B、C及D中之一或多者」其揭示X為A、或B、或C、或D、或A及B、或A及C、或A及D、或B及C、或B及D、或C及D、或A及B及C、或A及B及D、或B及C及D、或A及B及C及D。
本發明進一步藉由由如所指示的相依性及回頭參考(back-reference)產生之以下實施例集合及實施例組合說明。特定言之,應注意,在提及一系列實施例之各情況下,例如在術語諸如「如實施例1至4中任一項」的上下文中,此範圍中之每一實施例意謂針對技術人員明確揭示,亦即此術語之措辭由技術人員理解為與「如實施例1、2、3及4中任一項」同義。
另外,明確注意到,以下實施例集合並非判定保護程度之申請專利範圍集合,但表示針對本發明之通用及較佳態樣之描述之適合地結構化的部分。 1.   一種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包括Ni、Al及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其中Ni負載於載體材料上,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根據如實施例29至52中任一項的方法可獲得及/或獲得,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在350至460℃範圍內之程式溫控還原中展現出峰值最大值,其中程式溫控還原中之峰值最大值較佳根據參考實例5測定。 2.   如實施例1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在355至450℃範圍內、更佳在360至440℃範圍內、更佳在365至430℃範圍內、更佳在370至420℃範圍內、更佳在375至415℃範圍內、更佳在380至413℃範圍內、更佳在381至412℃的範圍內、更佳在382至411℃的範圍內、更佳在383至410℃範圍內之程式溫控還原中展現出峰值最大值,其中程式溫控還原中之峰值最大值較佳根據參考實例5測定。 3.   如實施例1或2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Al的至少一部分負載於載體材料上,其中按氫化前驅物催化劑中所包括之Al之100 mol%計,較佳地大於0至100 mol%、更佳50至100 mol%、更佳90至100 mol%之Al負載於載體材料上。 4.   如實施例1至3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進一步包括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Al之至少部分,其中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Al之100mol%計,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包括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Al之0至100 mol%、較佳0至小於50 mol%、更佳0至小於10 mol%。 5.   如實施例1至4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進一步包括H,其中按載體材料之重量計,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更佳包括90至100重量%、較佳95至100重量%、更佳99至100重量%的SiO 2、H及視情況選用之Al,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更佳基本上由SiO 2、H及視情況選用之Al組成。 6.   如實施例1至5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氧化矽、氧化矽-氧化鋁、氧化矽-氧化鈦及氧化矽-氧化鋯,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更佳包括氧化矽或氧化矽-氧化鋁,其中更佳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較佳由氧化矽或氧化矽-氧化鋁組成。 7.   如實施例1至6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進一步包括H、Al、Ti及Zr中之一或多者,較佳Al,更佳Al及H,其中按該載體材料之重量計,包括SiO 2且進一步包括H、Al、Ti及Zr中之一或多者的載體材料較佳包括80至99重量%、更佳85至98重量%、更佳90至95重量%之以SiO 2計算之SiO 2,其中按該載體材料之重量計,包括SiO 2、進一步包括H以及Al、Ti及Zr中之一或多者的載體材料更佳包括1至20重量%、更佳2至15重量%、更佳5至10重量%的以元素H計算之H以及以各別氧化物計算之Al、Ti、Zr中之一或多者,較佳以Al 2O 3計算之Al。 8.   如實施例1至7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以元素Ni計算之Ni與以元素Al計算之Al的莫耳比Ni:Al介於5:1至200:1範圍內,更佳介於5:1至100:1範圍內,更佳介於5:1至65:1範圍內,更佳介於20:1至60:1範圍內,更佳介於22:1至55:1範圍內,更佳介於25:1至45:1範圍內,更佳介於29:1至40:1範圍內,更佳介於30:1至37:1範圍內,更佳介於32:1至35:1範圍內。 9.   如實施例1至8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載體材料中所包括之以元素Ni計算之Ni與以元素Si計算的Si之莫耳比Ni:Si介於0.1:1至5.00:1範圍內,更佳介於0.50:1至2.50:1範圍內,更佳介於0.70:1至2.00:1範圍內,更佳介於0.80:1至1.50:1範圍內,更佳介於0.90:1至1.20:1範圍內,更佳介於0.94:1至1.10:1範圍內,更佳介於選0.95:1至1.00:1範圍內。 10. 如實施例1至9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載體材料中所包括之以元素Si計算的Si與以元素Al計算之Al的莫耳比Si:Al介於6:1至70:1範圍內,更佳介於11:1至61:1範圍內,更佳介於17:1至53:1範圍內,更佳介於26:1至45:1範圍內,更佳介於31:1至39:1範圍內,更佳介於34:1至36:1範圍內。 11. 如實施例1至10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Ni之90至100 mol%、更佳95至100 mol%、更佳99至100 mol%、更佳99.9至100 mol%處於氧化態+2。 12. 如實施例1至11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其包括15至60重量%、更佳15至50重量%、更佳25至50重量%、更佳30至45重量%、更佳33至42重量%之以元素Ni計算之Ni。 13. 如實施例1至12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其包括0.3至2.0重量%、更佳0.5至1.6重量%、更佳0.57至1.4重量%之以Al 2O 3計算之Al。 14. 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其包括30.0至52重量%、更佳34.5至47重量%、更佳35.2至44重量%之以SiO 2計算之Si。 15. 如實施例1至14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其包括等於或低於1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1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09重量%之以元素Na計算之Na。 16. 如實施例1至15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總侵入體積介於0.3至5.0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0.75至2.5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1.0至1.6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1.1至1.5 cm 3/g範圍內,其中總侵入體積較佳經由Hg侵入測定,其中總侵入體積更佳根據參考實例1測定。 17. 如實施例1至16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總孔隙體積介於0.20至1.50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0.30至1.00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0.35至0.75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0.40至0.70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0.43至0.65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0.45至0.65 cm 3/g範圍內,其中總孔隙體積較佳經由N 2吸附測定,其中總孔隙體積更佳根據參考實例2測定。 18. 如實施例1至17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氫吸附容量介於17.0至31.0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19.0至29.0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21.0至28.1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22.1至27.2 cm 3/g範圍內,更佳介於23.0至26.5cm 3/g範圍內,其中氫吸附容量較佳根據參考實例4測定。 19. 如實施例1至18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BET比表面積介於100至500 m 2/g、更佳200至400 m 2/g、更佳230至350 m 2/g範圍內,其中BET表面積較佳根據ISO 9277:2010測定。 20. 如實施例1至19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其包括30至50重量%、更佳35至45重量%、更佳38至42重量%之以元素Ni計算的Ni,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煅燒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21. 如實施例1至20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其包括0.3至2.0重量%、更佳0.5至1.6重量%、更佳0.7至1.4重量%之以Al 2O 3計算的Al,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煅燒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22. 如實施例1至21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其包括32至52重量%、更佳37至47重量%、更佳40至44重量%之以SiO 2計算之Si,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煅燒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23. 如實施例1至22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其包括等於或低於1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1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09重量%之以元素Na計算之Na,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煅燒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24. 如實施例1至23中任一項、較佳如實施例20至23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Ni之90至100 mol%、較佳95至100 mol%、更佳99至100 mol%、更佳99.9至100 mol%以NiO形式存在。 25. 如實施例1至24中任一項、較佳如實施例20至24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為經煅燒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煅燒更佳在具有介於300至1000℃範圍內、更佳介於325至750℃範圍內、更佳介於350至500℃範圍內、更佳介於370到380℃範圍內之溫度的氣體氛圍中執行,其中氣體氛圍更佳由氧氣及氮中之一或多者、更佳空氣構成,更佳由氧氣及氮中之一或多者、更佳空氣組成,其中煅燒更佳執行0.5至8小時、更佳0.75至4小時、更佳1至2小時。 26. 如實施例1至15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鬆散表觀容積密度介於0.10至1.00 kg/l範圍內,更佳介於0.30至0.65 kg/l範圍內、更佳介於0.35至0.57 kg/l範圍內,其中鬆散表觀容積密度較佳根據參考實例6測定。 27. 如實施例26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其包括25至44重量%、更佳30至39重量%、更佳33至36重量%之以元素Ni計算之Ni,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乾燥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28. 如實施例26或27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其包括0.30至1.40重量%、更佳0.50至1.20重量%、更佳0.57至1.11重量%之以Al 2O 3計算之Al,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乾燥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29. 如實施例26至28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其包括30.0至42.0重量%、更佳34.5至38.5重量%、更佳35.2至37.8重量%之以SiO 2計算之Si,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乾燥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30. 如實施例26至29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按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其包括等於或低於1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1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09重量%之以元素Na計算之Na,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乾燥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31. 如實施例26至30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為經乾燥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乾燥更佳在具有介於90至130℃範圍內、較佳介於100至120℃範圍內、較佳介於105至115℃範圍內之溫度的氣體氛圍中執行,其中氣體氛圍更佳由氧氣及氮中之一或多者、更佳空氣構成,更佳由氧氣及氮中之一或多者、更佳空氣組成,其中乾燥更佳執行1至24小時、更佳3至15小時、更佳5至12小時、更佳8至10小時。 32. 如實施例26至30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較佳為經乾燥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乾燥更佳藉由閃速乾燥或噴霧乾燥進行,其中乾燥較佳在介於100℃至140℃範圍內、更佳介於110℃至130℃範圍內、更佳介於115℃至125℃範圍內之出口溫度下執行,其中乾燥更佳執行1至30秒、更佳1至20秒、更佳1至10秒。 33. 如實施例1至32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成形,較佳呈擠出物或錠劑形式。 34. 一種用於製備如實施例1至33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1)   製備包括含有SiO 2之載體材料的第一水性混合物(M1); (2)   製備包括一或多種含Ni化合物之第二水性溶液(S2); (3)   製備包括一或多種鹼之第三水性溶液(S3); 其中第一水性混合物(M1)、第二水性溶液(S2)或第三水性溶液(S3)包括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 (4)   將溶液S2及S3饋入至混合物M1中以將Ni及Al負載於載體材料上,其中所得混合物之pH介於7.1至8.4範圍內; (5)   自(4)中獲得之混合物中分離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35. 如實施例34之方法,其中第一水性混合物(M1)包括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 36. 如實施例34或35之方法,其中在(4)中獲得之所得混合物的pH介於7.1至8.1、更佳7.2至7.9、更佳7.3至7.8、且更佳7.4至7.7範圍內。 37. 如實施例34至3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根據(3)之第三水性溶液(S3)中的一或多種鹼包括一或多種多元鹽,更佳選自由二元鹽、三元鹽及四元鹽組成之群組,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更佳選自由二元鹽及三元鹽組成之群組,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的一或多種多元鹽,其中一或多種鹼更佳包括一或多種二元鹽及/或一或多種三元鹽,且更佳包括一或多種二元鹽,其中一或多種鹼更佳由一或多種二元鹽及/或一或多種三元鹽組成,且更佳由一或多種二元鹽組成 38. 如實施例37之方法,其中一或多種多元鹽之一或多種陽離子較佳選自由鹼金屬及鹼土金屬組成之群組,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及/或組合;更佳選自由鹼金屬組成之群組,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及/或組合;更佳選自由Li、Na、K、Rb及Cs組成之群組,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及/或組合;更佳選自由Li、Na及K組成之群組,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及/或組合,其中一或多種多元鹽之一或多種陽離子更佳為Na及/或K,較佳為Na。 39. 如實施例34至3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根據(3)之第三水性溶液(S3)中之一或多種鹼基選自由無機鹼及有機鹼組成之群組,較佳選自無機鹼之群組,其中一或多種鹼基較佳選自由氫氧化物、碳酸鹽、鋁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鹼金屬氫氧化物、鹼金屬碳酸鹽、鹼金屬鋁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鹼金屬碳酸鹽、鹼金屬鋁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 其中鹼金屬較佳選自由Li、Na、K、Rb、Cs及其兩種或更多種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Li、Na、K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其中鹼金屬更佳為Na及/或K,較佳為Na, 且其中一或多種鹼基更佳包括碳酸鈉及/或鋁酸鈉,較佳包括碳酸鈉,其中一或多種鹼基更佳為碳酸鈉及/或鋁酸鈉,較佳為碳酸鈉。 40. 如實施例34至3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根據(2)之第二水性溶液(S2)中之一或多種含Ni化合物為一或多種Ni鹽,較佳一或多種Ni(II)鹽,其中一或多種Ni鹽之陰離子較佳選自由鹵化物、碳酸鹽、碳酸氫鹽、硫酸鹽、硫酸氫鹽、氫氧化物、硝酸鹽、磷酸鹽、磷酸氫鹽、磷酸二氫鹽、醋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氯化物、溴化物、氟化物、碳酸氫鹽、硫酸氫鹽、硝酸鹽、磷酸二氫鹽、醋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 更佳選自由氯化物、氟化物、硝酸鹽、醋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組合組成之群組,其中一或多種鎳鹽之陰離子更佳為氯化物及/或硝酸鹽,較佳為氯化物, 且其中一或多種含Ni化合物更佳包括氯化鎳(II),其中一或多種含Ni化合物更佳為氯化鎳(II)。 41. 如實施例34至4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根據(1)之第一水性混合物(M1)中之包括SiO 2的載體材料進一步包括H,其中按載體材料之重量計,該載體材料較佳包括90至100重量%、較佳95至100重量%、更佳99至100重量%的SiO 2及H,其中該載體材料更佳基本上由SiO 2及H組成。 42. 如實施例34至4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氧化矽、氧化矽-氧化鋁、氧化矽-氧化鈦及氧化矽-氧化鋯,包含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較佳包括氧化矽,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更佳由氧化矽。 43. 如實施例34至4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進一步包括H以及Al、Ti及Zr中之一或多者,較佳Al,其中按該載體材料之重量計,包括SiO 2且進一步包括H以及Al、Ti及Zr中之一或多者的載體材料較佳包括80至99重量%、更佳85至99重量%、更佳90至99重量%之以SiO 2計算之SiO 2,其中按該載體材料之重量計,包括SiO 2且進一步包括H以及Al、Ti及Zr中之一或多者的載體材料更佳包括0.1至10重量%、更佳0.20至7.5重量%、更佳0.25至5重量%之以元素H計算之H以及以各別氧化物計算之Al、Ti、Zr中之一或多者,較佳以Al 2O 3計算之Al。 44. 如實施例34至4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為多孔的,較佳為高度多孔的, 其中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較佳展現出孔隙體積為至少0.4 mL/g,更佳介於0.4至5.0 mL/g範圍內,更佳介於0.6至4.0 mL/g範圍內,更佳介於1.0至3.5 mL/g範圍內,更佳介於1.3至2.5 mL/g範圍內,更佳介於1.5至2.0 mL/g範圍內,更佳介於1.6至1.8 mL/g範圍內,其中總孔隙體積較佳經由N 2吸附測定,其中孔隙體積較佳根據參考實例2測定。 45. 如實施例34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選自由鋁酸鹽、鋁鹽及其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鋁酸鹽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鋁鹽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鹼金屬、鋁酸鹽組成之群組,其中鹼金屬較佳地選自由Li、Na、K、Rb、Cs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Li、Na、K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其中鹼金屬更佳為Na及/或K,較佳為Na, 且其中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更佳包括鋁酸鈉,其中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更佳為鋁酸鈉。 46. 如實施例45之方法,其中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選自由鋁鹽組成之群組,其中一或多種鋁鹽之陰離子較佳選自由鹵化物、硫酸鹽、氫氧化物、硝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更佳選自由氯化物、氟化物、硫酸鹽、氫氧化物、硝酸鹽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組成之群組,其中一或多種鋁鹽之陰離子更佳為氯化物及/或硫酸鹽,較佳為氯化物, 且其中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更佳包括氯化鋁,其中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更佳為氯化鋁。 47. 如實施例34至4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根據(3)之第三水性溶液(S3)中之一或多種鹼的濃度介於1.0至3.0 mol/l範圍內,較佳介於1.5至2.5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1.8至2.2 mol/l範圍內。 48. 如實施例34至4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根據(2)之第二水溶液(S2)中之一或多種含Ni化合物的濃度介於0.7至2.4 mol/l範圍內,較佳介於1.2至1.9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1.5至1.6 mol/l範圍內。 49. 如實施例34至4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根據(1)之第一水性混合物(M1)中之氧化矽的量介於0.3至1.4 mol/l範圍內,較佳介於0.6至1.1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0.8至0.9 mol/l範圍內。 50. 如實施例34至4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之濃度介於0.001至0.15 mol/l範圍內,較佳介於0.005至0.13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0.01至0.11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0.02至0.10 mol/l範圍內,更佳介於0.03至0.09 mol/l範圍內。 51. 如實施例34至5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溶液S2之總體積與溶液S2饋入至其中之混合物M1之總體積的比率S2:M1包括於0.1:1至1.0:1範圍內,較佳0.3:1至0.7:1範圍內,更佳0.4:1至0.6:1範圍內。 52. 如實施例34至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均饋入至混合物M1中之溶液S2之總體積與溶液S3之總體積的比率S2:S3包括於0.2:1至2.0:1範圍內,較佳0.7:1至1.4:1範圍內,更佳0.8:1至1.3:1範圍內。 53. 如實施例34至5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混合物M1之總體積與饋入至混合物M1中之溶液S3之總體積的比率M1:S3包括於1.0:1至3.5:1之範圍內,更佳1.6:1至2.6:1之範圍內,更佳1.7:1至2.4:1之範圍內。 54. 如實施例34至5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4)中,進行將S2及S3之溶液饋入至混合物M1中持續包括於1分鐘至24小時、較佳0.05至12小時、更佳0.1至6小時、更佳0.25至3小時、更佳0.5至1.5小時、且更佳0.75至1.25小時範圍內之持續時間。 55. 如實施例34至5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4)中,將溶液S2及S3饋入至混合物M1中隨後或同時進行,較佳同時進行。 56. 如實施例34至5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4)中,將溶液S2及S3饋入至混合物M1中係在混合物M1之攪拌下進行,其中較佳地藉由攪動來實現混合物M1之攪拌。 57. 如實施例34至5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4)中,在將溶液S2及S3饋入至混合物M1中之前,將混合物M1及溶液S2及S3中之一或多者加熱,其中在(4)中,在將溶液S2及S3饋入至混合物M1中之前,較佳將混合物M1及溶液S2及S3中之一或多者在30至100℃、較佳40至90℃、更佳50至80℃、更佳55至75℃且更佳59至71℃範圍內之溫度下加熱。 58. 如實施例34至5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4)中之饋入期間,將所得混合物在30至100℃、較佳40至90℃、更佳50至80℃、更佳55至75℃且更佳59至71℃範圍內之溫度下加熱及/或維持。 59. 如實施例34至5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 (6)   洗滌(5)中獲得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及 (7)   將(5)或(6)中獲得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進行乾燥。 60. 如實施例34至5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方法進一步包括 (8)   將(5)、(6)或(7)中獲得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進行煅燒,以獲得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Ni之90至100 mol%、更佳95至100 mol%、更佳99至100 mol%較佳以NiO形式存在, 其中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所包括之Al之90至100 mol%、更佳95至100 mol%、更佳99至100 mol%較佳以Al 2O 3形式存在。 61. 如實施例34至6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方法進一步包括 (9)   將(5)、(6)、(7)或(8)中獲得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成型以獲得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成型較佳包括擠出及/或壓片。 62. 一種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如實施例34至61中任一項、較佳如實施例59或61、更佳如實施例59之方法可獲得及/或獲得。 63. 一種用於製備氫化催化劑之方法,其包括 (i)    提供如實施例1至33及62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ii)   在包括氫氣之氣體氛圍中還原(i)中提供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從而獲得氫化催化劑。 64. 如實施例63之方法,其中(ii)中之還原在介於200至500℃範圍內、更佳介於300至470℃範圍內、更佳介於350至450℃範圍內、更佳介於400至440℃、更佳介於420至430℃範圍內之氣體氛圍溫度下進行。 65. 如實施例63或64之方法,其中進行(ii)中之還原持續介於0.25至5小時範圍內、較佳介於0.5至4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至3.5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25至3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5至2.5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75至2.25小時範圍內之持續時間。 66. 如實施例63至6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方法進一步包括 (iii)  在包括空氣之氣體氛圍中使(ii)中獲得之氫化催化劑鈍化。 67. 如實施例66之方法,其中(iii)中之鈍化在介於75至150℃範圍內、較佳介於80至130℃範圍內、更佳介於85至120℃範圍內、更佳介於90至110℃、更佳介於95至105℃範圍內之氣體氛圍溫度下進行。 68. 如實施例66或67之方法,其中進行(iii)中之鈍化持續介於1至8小時範圍內、較佳介於2至6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3至4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3.5至4小時範圍內之持續時間。 69. 如實施例63至6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方法進一步包括 (iv)  將(ii)或(iii)中獲得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成型以獲得氫化催化劑,其中成型較佳包括擠出及/或壓片。 70. 一種包括Ni、Si、Al及O之氫化催化劑,其根據如實施例63至69中任一項之方法可獲得及/或獲得。 71. 如實施例70之氫化催化劑,其中氫化催化劑展現出以元素Ni計算之Ni與以元素Al計算之Al的莫耳比Ni:Al介於20:1至200:1範圍內,較佳介於20:1至100:1範圍內,更佳介於20:1至60:1範圍內,更佳介於22:1至55:1範圍內,更佳介於25:1至45:1範圍內,更佳介於29:1至40:1範圍內,更佳介於30:1至37:1範圍內,更佳介於32:1至35:1範圍內。 72. 如實施例70或71之氫化催化劑,其中氫化催化劑展現出以元素Ni計算之Ni與以元素Si計算之Si的莫耳比Ni:Si介於0.50:1至2.50:1範圍內,較佳介於0.70:1至2.00:1範圍內,更佳介於0.80:1至1.50:1範圍內,更佳介於0.90:1至1.20:1範圍內,更佳介於0.94:1至1.10:1範圍內,更佳介於0.95:1至1.00:1範圍內。 73. 如實施例70至72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其中氫化催化劑展現出以元素Si計算之Si與以元素Al計算之Al的莫耳比Si:Al介於6:1至70:1範圍內,較佳介於11:1至61:1範圍內,更佳介於17:1至53:1範圍內,更佳介於26:1至45:1範圍內,更佳介於31:1至39:1範圍內,更佳介於34:1至36:1範圍內。 74. 如實施例70至73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其中Ni處於氧化態0或+2。 75. 如實施例70至74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其中Ni之30至100 mol%、較佳40至100 mol%、更佳50至100 mol%處於氧化態0。 76. 如實施例70至75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其中Ni之0至50 mol%、較佳10至40 mol%、更佳20至30 mol%處於氧化態+2。 77. 如實施例70至76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按氫化催化劑之重量計,其包括38至54重量%、較佳41至51重量%、更佳43至49重量%之以元素Ni計算之Ni。 78. 如實施例70至77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按氫化催化劑之重量計,其包括0.6至1.9重量%、更佳0.9至1.6重量%、更佳1.1至1.4重量%之以Al 2O 3計算之Al。 79. 如實施例70至78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按氫化催化劑之重量計,其包括41至57重量%、較佳44至54重量%、更佳46至52重量%之以SiO 2計算之Si。 80. 如實施例70至79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按氫化催化劑之重量計,其包括等於或低於1重量%、較佳等於或低於0.40重量%、更佳等於或低於0.20重量%之以元素Na計算之Na。 81. 如實施例70至80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其經成型,較佳呈擠出物或錠劑形式。 82. 一種用於轉化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之方法,較佳用於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之氫化、去芳香化及脫硫中之一或多者的方法,其包括 (A)  在反應區中提供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及如實施例70至81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及/或如實施例1至33及62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及 (B)  使(A)中提供之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及如實施例70至81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及/或如實施例1至33及62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中之一或多者在包括於100至400℃範圍內之溫度下與氫氣接觸。 83. 如實施例82之方法,其中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選自由聚合物化合物組成之群組,較佳選自由石化樹脂組成之群組,其中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更佳包括自粗石腦油之蒸餾獲得之C9及/或C5餾分的聚合產物,其中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更佳包括醛基及硝基中之一或多者。 84. 如實施例83之方法,其中聚合物化合物自一或多種單體之聚合獲得,該一或多種單體包括一或多種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的化合物:乙烯基甲苯、二環戊二烯、茚、甲基苯乙烯、苯乙烯、甲基茚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其中一或多種單體較佳包括一或多種乙烯基甲苯、二環戊二烯、茚、甲基苯乙烯、苯乙烯及一或多種甲基茚。 85. 如實施例82至8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B)中之接觸在介於150至350℃範圍內、較佳介於200至320℃範圍內、更佳介於230至300℃範圍內、更佳介於250至290℃、更佳介於260至280℃範圍內、更佳介於265至275℃範圍內之溫度下進行。 86. 如實施例82至8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進行(B)中之接觸持續介於0.1至10小時範圍內、較佳介於0.5至5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至3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5至2.5小時範圍內、更佳介於1.8至2.2小時範圍內之持續時間。 87. 如實施例82至8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B)中之接觸在介於5至200巴範圍內、較佳介於10至150巴範圍內、更佳介於30至120巴範圍內、更佳介於50至100巴範圍內、更佳介於70至90巴範圍內、更佳介於75至85巴範圍內之壓力下進行。 88. 如實施例82至87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在攪拌下進行(B)中之接觸,其中較佳藉由攪動來實現攪拌。 89. 如實施例82至8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按100重量%之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計,(A)中之反應區含有0.01至5重量%、較佳0.05至3重量%、更佳0.1至2.5重量%、更佳0.3至2.1重量%、更佳0.5至1.8重量%、更佳0.7至1.5重量%、更佳0.8至1.3重量%、更佳0.9至1.1重量%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90. 如實施例82至8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方法為連續方法或分批方法,其中較佳在連續及/或分批條件下,較佳在分批條件下進行(B)中之接觸。 91. 如實施例82至9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如實施例70至80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及/或如實施例1至33及62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提供於根據(A)之反應區中的固定床中。 92. 一種如實施例1至33及62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及/或如實施例70至81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之用途,其用於去芳香化、脫硫、石化原料之較佳脫硫及氫化中之一或多者中,較佳用於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較佳不飽和聚合物化合物、更佳石化樹脂或石化原料、更佳包括自粗石腦油之蒸餾獲得之C9及/或C5餾分的聚合產物之不飽和化合物、更佳包括醛基及硝基中之一或多者之官能基的氫化中。 93. 如實施例92之用途,其中不飽和聚合物化合物自一或多種單體之聚合獲得,該一或多種單體包括一或多種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的化合物:乙烯基甲苯、二環戊二烯、茚、甲基苯乙烯、苯乙烯、甲基茚及其兩者或更多者之混合物,其中一或多種單體較佳包括一或多種乙烯基甲苯、二環戊二烯、茚、甲基苯乙烯、苯乙烯及一或多種甲基茚。
藉由以下參考實例、比較例及實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例 參考實例 1 經由 Hg 侵入測定總侵入體積
根據標準ASTM D 4284-12經由侵入壓汞式孔隙儀法測定總侵入體積。 參考實例 2 經由 N 2 吸附測定總孔隙體積
總孔隙體積藉由來自BJH方法之氮吸附,較佳根據DIN 66134或ASTM D4641-12測定。 參考實例 3 測定 pH
使用WTW之pH 3310 pH計量測pH。在每次使用之前,分別使用pH = 7及pH = 10之標準校準溶液在室溫下校準pH電極。在室溫下量測起始溶液之pH值。為了監測合成期間之pH曲線,在對應於沈澱條件之條件下(T = 70℃),連續量測pH值,每分鐘記錄一次pH值。考慮pH值之溫度依賴性。 參考實例 4 測定氫吸附容量( HAC
氫吸附容量(HAC)為測定可用於催化之鎳表面積水平的常用量度。
使用來自麥克默瑞提克(Micromeritics)之Autochem 2920量測催化劑之HAC。對於典型測試程序,使用0.1 g催化劑樣本。該樣本在測定HAC之前用氫氣活化。HAC藉由在氬氣氛圍下以10℃/分鐘之速率將溫度自−75℃升高至700℃時解吸附之氫的量來測定。HAC以cm 3/g催化劑測定。 參考實例 5 測定程式溫控還原( TPR )中之峰值最大值
程式溫控還原(TPR)為用於表徵非均相催化劑以發現最高效還原條件之熟知技術,且包括在還原氣體混合物流經其時進行程式溫度升高之經氧化催化劑前驅物。簡單的容器(通常為U型管)填充有固體或催化劑。將此樣本容器安置於具有溫度控制設備之爐中。將熱電偶置放於固體中以用於溫度量測。為了移除目前的空氣,用惰性氣體填充容器。流量控制器用於在氬氣混合物中添加氫氣。用適當偵測器在樣本容器之出口處量測氣態混合物之組成。將爐中之樣本加熱至預定值。若在某一溫度下發生還原,則消耗由例如導熱性偵測器(TCD)記錄之氫氣。接著使用位準校準將此TCD信號轉換成活性氣體之濃度。除非另外指明,否則在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上述協定用於量測本發明之煅燒材料之TPR峰值(在375℃下持續1.5小時),使用以下特定設置:H 2於Ar中之濃度:15%,升降溫速率:5℃/分鐘,氣流:20毫升/分鐘,及樣本大小:0.1 g。峰值最大值指示對應於最大還原速率之溫度。 參考實例 6 測定鬆散表觀容積密度
鬆散表觀容積密度為在無任何外力下沈降10分鐘之後在100 ml圓柱形量瓶中量測之粉末的密度。LABD (g/ml) = (G-T)/V,其中V為10分鐘沈降之後的粉末之實際體積;T為空量瓶之重量;G為裝滿的量瓶之重量。 參考實例 7 測定 Hazen 顏色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術語「黑曾顏色(Hazen color)」或「APHA顏色」(也稱為黑曾標度,更恰當地稱為鉑鈷(Pt/Co)標度)係指以美國公共衛生協會命名並由ASTM D1209界定之顏色標準。
針對根據實例1至5及比較例1至2之氫化催化劑自根據實例7之氫化測試獲得的樹脂之樣本關於其黑曾顏色分析。黑曾顏色由使用Hach Lange LICO 500色度計量測計算得出,由此使用5 cm比色管。 實例 1 使用多孔氧化矽作為矽源製備氫化催化劑
氫化催化劑藉由沈澱製備。在4公升容器中,將2000 ml水與100 g比孔隙體積為1.7 ml/g(由N 2吸附測定)之高多孔氧化矽粉末混合以獲得含氧化矽混合物。對於流1,提供1000 ml氯化鎳(具有89.9 g/l之Ni含量)之水性溶液。對於流2,提供920 ml含有碳酸鈉(220 g/l)及3.3 g NaAlO 2之水性溶液。
將含氧化矽混合物加熱至60℃之溫度。在1小時內將流1及2同時泵送至充分攪拌之含氧化矽混合物中,藉此溫度保持在60℃。因此,沈澱溫度為60℃。所得反應混合物之pH為7.5。在1小時之後,沈澱完成。濾出所得固體物質且用約60 l冷水洗滌。接著,將固體物質在110℃之烘箱中在空氣中乾燥隔夜。
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34.6重量%之Ni含量、0.86重量%之Al 2O 3含量、35.9重量%之SiO 2含量及0.07重量%之Na含量。此外,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如本文所揭示測定之0.46 kg/l之鬆散表觀容積密度。
將所獲得乾燥固體物質之樣本在靜態空氣中在375℃下煅燒1.5小時(加熱坡度5℃/分鐘)。根據如本文所揭示之測定方法分析經煅燒固體物質。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254 m 2/g之BET比表面積,且經由N 2吸附測定之0.52 cm 3/g的總孔隙體積。另外,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經由Hg侵入測定之1.3 cm 3/g的總侵入體積、在384℃下之程式溫控還原中之峰值最大值、25.9 cm 3/g催化劑之氫吸附容量。
經乾燥固體物質之剩餘部分在425℃下用氫氣活化兩小時。必要時,可鈍化所獲得固體物質。 實例 2 使用多孔氧化矽作為矽源製備氫化催化劑
根據實例1製備實例2,其中沈澱溫度設定為70℃。
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34.1重量%之Ni含量、0.9重量%之Al 2O 3含量、36.2重量%之SiO 2含量及0.06重量%之Na含量。此外,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如本文所揭示測定之0.38 kg/l之鬆散表觀容積密度。
將所獲得乾燥固體物質之樣本在靜態空氣中在375℃下煅燒1.5小時(加熱坡度5℃/分鐘)。根據如本文所揭示之測定方法分析經煅燒固體物質。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272 m 2/g之BET比表面積,且經由N 2吸附測定之0.51 cm 3/g的總孔隙體積。另外,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經由Hg侵入測定之1.3 cm 3/g的總侵入體積、在387℃下之程式溫控還原中之峰值最大值、24.2 cm 3/g催化劑之氫吸附容量。
經乾燥固體物質之剩餘部分在425℃下用氫氣活化兩小時。必要時,可鈍化所獲得固體物質。 實例 3 使用多孔氧化矽作為矽源製備氫化催化劑
氫化催化劑藉由沈澱製備。在4公升容器中,將2000 ml水與具有1.7 ml/g比孔隙體積之100 g高多孔氧化矽粉末混合以獲得含氧化矽混合物。對於流1,提供1000 ml氯化鎳(具有89.9 g/l之Ni含量)之水性溶液。對於流2,提供1000 ml含有碳酸鈉(204 g/l)及2.2 g NaAlO 2之水性溶液。
將含氧化矽混合物加熱至70℃之溫度。在1小時內將流1及2同時泵送至充分攪拌之含氧化矽混合物中,藉此溫度保持在70℃。因此,沈澱溫度為70℃。所得反應混合物之pH為7.5。在1小時之後,沈澱完成。濾出所得固體物質且用約81 l冷水洗滌。接著,將固體物質在110℃之烘箱中在空氣中乾燥隔夜。
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34.8重量%之Ni含量、0.58重量%之Al 2O 3含量、36.1重量%之SiO 2含量及0.09重量%之Na含量。此外,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如本文所揭示測定之0.4 kg/l之鬆散表觀容積密度。
將所獲得乾燥固體物質之樣本在靜態空氣中在375℃下煅燒1.5小時(加熱坡度5℃/分鐘)。根據如本文所揭示之測定方法分析經煅燒固體物質。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271 m 2/g之BET比表面積,且經由N 2吸附測定之0.55 cm 3/g的總孔隙體積。另外,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經由Hg侵入測定之1.3 cm 3/g的總侵入體積、在393℃下之程式溫控還原中之峰值最大值、27.1 cm 3/g催化劑之氫吸附容量。
經乾燥固體物質之剩餘部分在425℃下用氫氣活化兩小時。必要時,可鈍化所獲得固體物質。 實例 4 使用多孔氧化矽作為矽源製備氫化催化劑
氫化催化劑藉由沈澱製備。在4公升容器中,將2000 ml水與具有1.7 ml/g比孔隙體積之100 g高多孔氧化矽粉末混合以獲得含氧化矽混合物。對於流1,提供1000 ml氯化鎳(具有89.9 g/l之Ni含量)之水性溶液。對於流2,提供1000 ml含有碳酸鈉(208 g/l)及4.4 g NaAlO 2之水性溶液。
將含氧化矽混合物加熱至70℃之溫度。在1小時內將流1及2同時泵送至充分攪拌之含氧化矽混合物中,藉此溫度保持在70℃。因此,沈澱溫度為70℃。所得反應混合物之pH為7.5。在1小時之後,沈澱完成。濾出所得固體物質且用約60 l冷水洗滌。接著,將固體物質在110℃之烘箱中在空氣中乾燥隔夜。
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33.9重量%之Ni含量、1.1重量%之Al 2O 3含量、35.5重量%之SiO 2含量及0.04重量%之Na含量。此外,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如本文所揭示測定之0.56 kg/l之鬆散表觀容積密度。
將所獲得乾燥固體物質之樣本在靜態空氣中在375℃下煅燒1.5小時(加熱坡度5℃/分鐘)。根據如本文所揭示之測定方法分析經煅燒固體物質。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281 m 2/g之BET比表面積,且經由N 2吸附測定之0.44 cm 3/g的總孔隙體積。另外,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經由Hg侵入測定之1.2 cm 3/g的總侵入體積、在410℃下之程式溫控還原中之峰值最大值、24.8 cm 3/g催化劑之氫吸附容量。
經乾燥固體物質之剩餘部分在425℃下用氫氣活化兩小時。必要時,可鈍化所獲得固體物質。 實例 5 使用多孔氧化矽作為矽源製備氫化催化劑
氫化催化劑藉由沈澱製備。在4公升容器中,將2000 ml水與具有1.7 ml/g比孔隙體積之100 g高多孔氧化矽粉末混合以獲得含氧化矽混合物。對於流1,提供1000 ml氯化鎳(具有89.9 g/l之Ni含量)且進一步包括11.9 g AlCl 3之水性溶液。對於流2,提供860 ml含有碳酸鈉(200 g/l)之水性溶液。
將含氧化矽混合物加熱至70℃之溫度。在1小時內將流1及2同時泵送至充分攪拌之含氧化矽混合物中,藉此溫度保持在70℃。因此,沈澱溫度為70℃。所得反應混合物之pH為7.5。在1小時之後,沈澱完成。濾出所得固體物質且用約124 l冷水洗滌。接著,將固體物質在110℃之烘箱中在空氣中乾燥隔夜。
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35.3重量%之Ni含量、0.99重量%之Al 2O 3含量、37.7重量%之SiO 2含量及0.04重量%之Na含量。另外,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如本文所揭示測定之0.42 kg/l之鬆散表觀容積密度。
將所獲得乾燥固體物質之樣本在靜態空氣中在375℃下煅燒1.5小時(加熱坡度5℃/分鐘)。根據如本文所揭示之測定方法分析經煅燒固體物質。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282 m 2/g之BET比表面積,且經由N 2吸附測定之0.45 cm 3/g的總孔隙體積。另外,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經由Hg侵入測定之1.1 cm 3/g的總侵入體積、在397℃下之程式溫控還原中之峰值最大值、23.1 cm 3/g催化劑之氫吸附容量。
經乾燥固體物質之剩餘部分在425℃下用氫氣活化兩小時。必要時,可鈍化所獲得固體物質。 實例 6 使用多孔氧化矽作為矽源製備氫化催化劑
氫化催化劑藉由沈澱製備。在4公升容器中,將2000 ml水與具有1.7 ml/g比孔隙體積之100 g高多孔氧化矽粉末及3.5 g NaAlO 2混合以獲得含氧化矽-鋁之混合物。對於流1,提供1000 ml氯化鎳(具有89.9 g/l之Ni含量)之水性溶液。對於流2,提供995 ml含有碳酸鈉(200 g/l)之水性溶液。
將含氧化矽混合物加熱至70℃之溫度。在1小時內將流1及2同時泵送至充分攪拌之含氧化矽混合物中,藉此溫度保持在70℃。因此,沈澱溫度為70℃。所得反應混合物之pH為7.5。在1小時之後,沈澱完成。濾出所得固體物質且用約81 l冷水洗滌。接著,將固體物質在110℃之烘箱中在空氣中乾燥隔夜。
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34.4重量%之Ni含量、0.9重量%之Al 2O 3含量、35.3重量%之SiO 2含量及0.14重量%之Na含量。另外,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如本文所揭示測定之0.36 kg/l之鬆散表觀容積密度。
將所獲得乾燥固體物質之樣本在靜態空氣中在375℃下煅燒1.5小時(加熱坡度5℃/分鐘)。根據如本文所揭示之測定方法分析經煅燒固體物質。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253 m 2/g之BET比表面積,且經由N 2吸附測定之0.57 cm 3/g的總孔隙體積。另外,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經由Hg侵入測定之1.4 cm 3/g的總侵入體積、在387℃下之程式溫控還原中之峰值最大值、22.2 cm 3/g催化劑之氫吸附容量。
經乾燥固體物質之剩餘部分在425℃下用氫氣活化兩小時。必要時,可鈍化所獲得固體物質。 比較例 1 使用偏矽酸鈉作為矽源製備氫化催化劑
氫化催化劑藉由沈澱製備。通過將1600 ml水與46.5 g NaAlO 2水性溶液(具有51.6 g/kg溶液之NaAlO 2含量)混合來提供底部。將底部加熱至90℃之溫度且以450 rpm攪拌。藉由製備包括132.2 g NiCl 2、5.4 g AlCl 3· 6 H 2O及750 ml水之金屬前驅物溶液提供流1。藉由製備包括74 g Na 2SiO 3· 5 H 2O、102.5 g Na 2CO 3及750 ml水之載體前驅物溶液提供流2。在1小時之週期內且在90℃之反應混合物的溫度下將流1及2同時添加至底部中。反應混合物之最終pH介於7.0至8.5範圍內。
在1小時之後,完成添加流且獲得漿液。在沈澱之後漿液之總體積為3000 ml。接著,濾出固體物質且用約40至60 l水洗滌。將所獲得固體物質在100℃下在空氣中乾燥隔夜。經乾燥固體物質之產率為約120 g。
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47.8重量%之Ni含量、2.68重量%之Al 2O 3含量、16.8重量%之SiO 2含量及0.01重量%之Na含量。另外,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如本文所揭示測定之0.15 kg/l之鬆散表觀容積密度。
將所獲得乾燥固體物質之樣本在靜態空氣中在375℃下煅燒1.5小時(加熱坡度5℃/分鐘)。根據如本文所揭示之測定方法分析經煅燒固體物質。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298 m 2/g之BET比表面積,且經由N 2吸附測定之0.71 cm 3/g的總孔隙體積。另外,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經由Hg侵入測定之3.19 cm 3/g的總侵入體積、在453℃下之程式溫控還原中之峰值最大值、24.1 cm 3/g催化劑之氫吸附容量。
經乾燥固體物質之剩餘部分在425℃下用氫氣活化兩小時,且若需要隨後進行鈍化。 比較例 2 製備無鋁氫化催化劑
氫化催化劑根據US 9045410 B2之實例3製備。
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33.9重量%之Ni含量、37.3重量%之SiO 2含量及0.06重量%之Na含量。另外,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如本文所揭示測定之0.36 kg/l之鬆散表觀容積密度。
將所獲得乾燥固體物質之樣本在靜態空氣中在375℃下煅燒1.5小時(加熱坡度5℃/分鐘)。根據如本文所揭示之測定方法分析經煅燒固體物質。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303 m 2/g之BET比表面積,且經由N 2吸附測定之0.57 cm 3/g的總孔隙體積。另外,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經由Hg侵入測定之1.3 cm 3/g的總侵入體積、在395℃下之程式溫控還原中之峰值最大值、28.2 cm 3/g催化劑之氫吸附容量。 比較例 3 使用偏矽酸鈉作為矽源製備氫化催化劑
氫化催化劑根據US 9045410 B2之實例1(參考)製備。
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59.1重量%之Ni含量、2.4重量%之Al 2O 3含量、7.8重量%之SiO 2含量及0.05重量%之Na含量。另外,經乾燥固體物質具有如本文所揭示測定之0.29 kg/l之鬆散表觀容積密度。
根據如本文所揭示之測定方法分析經煅燒固體物質之樣本。經煅燒固體物質具有373 m 2/g之BET比表面積,且經由N 2吸附測定之0.48 cm 3/g的總孔隙體積。此外,煅燒固體物質具有471℃下之程式溫控還原中的峰值最大值及25.3 cm 3/g催化劑之氫吸附容量。 實例 7 催化測試
根據以下方法測試實例1至6及比較例1至2之氫化催化劑。
在分批式反應器HP-9中,使用高硫C9-樹脂作為饋料(硫含量為125 ppm)執行氫化測試。將樣本與市售的Ni 5338 P催化劑之活性進行比較。標準測試之條件為: 攪拌:1100 rpm; 壓力:80巴; 溫度:270℃; 饋料:75 g樹脂/75 g Exxsol D40; 運行時間:2小時; 催化劑負載量:1.0 %,以乾樹脂為基礎。
催化劑氫化烴樹脂(RRH)之反應速率由反應速率常數表示,該反應速率常數自在0%與30%(以及在30%與70%之間)轉化之間執行線性回歸獲得,且在2小時氫化之後以1/小時表示。藉由用比較例1之RRH標準化催化劑之RRH來計算氫化活性。為實現較佳比較,將根據比較例1之氫化催化劑之活性設定為100%。 1氫化反應中之催化測試之結果。
# 相對活性,k(0%至30%) [%] 相對活性,k(30%至70%) [%] 黑曾顏色
比較例1 100 100 7
比較例2 107 70 10
實例1 146 113 6
實例2 141 134 5
實例3 139 132 7
實例4 122 117 7
實例5 111 97 18
如自表1中所顯示之結果可見,已出人意料地發現,本發明之氫化催化劑之催化活性高於比較例之催化活性。因此,已出人意料地發現,由前驅物製備且尤其由包括Al之前驅物製備之氫化催化劑可實現改良之催化活性。
另外,由結果可見,使用實例1至5之催化劑自氫化測試獲得之樹脂顯示介於5至18範圍內之黑曾顏色,其類似於使用比較例1至2之催化劑時之黑曾顏色。
特定言之,自表1中所顯示之結果可收集,針對反應速率常數k(0%至30%),與根據比較例1至2之催化劑前驅物相比,根據實例1至5之氫化催化劑在根據實例7之氫化反應中顯示更高的活性。此外,該等氫化催化劑之催化活性高於比較例2之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另外,發現對反應速率常數k(30%至70%)之催化活性低於對反應速率常數k(0%至30%)之催化活性。對於根據本發明之氫化催化劑以及根據比較例2之氫化催化劑發現了此。然而,根據實例1至4之氫化催化劑的催化活性高於比較例1之氫化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從而指示該等催化劑之效能總體改進。
引用文獻 -    US 9045410 B2 -    WO 01/36093 A1 -    WO 2004/035204 A1 -    WO 2015/008247 A2 -    WO 2014/128204 A1 -    S. He等人在《國際氫能雜誌》2009年第34卷第2期第839至843頁中 -    M. M. Yung等人在《能源與燃料》2016年第30卷第7期第5259至5268頁中 -    V. Mohan等人在《RSC進展》2014年第4卷第19期第9660至9662頁中

Claims (15)

  1. 一種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包括Ni、Al及包括SiO 2之載體材料,其中該Ni負載於該載體材料上,其中該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在350至460℃範圍內之程式溫控還原中展現出峰值最大值。
  2. 如請求項1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該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以元素Ni計算之Ni與以元素Al計算之Al的莫耳比Ni:Al介於5:1至200:1範圍內。
  3. 如請求項1或2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該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以元素Ni計算之Ni與以元素Si計算之Si的莫耳比Ni:Si介於0.1:1至5.00:1範圍內。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該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總侵入體積介於0.3至5.0 cm 3/g範圍內。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該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總孔隙體積介於0.20至1.50 cm 3/g範圍內。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中該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展現出氫吸附容量介於17.0至31.0 cm 3/g範圍內。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按該氫化催化劑前驅物之重量計,其包括以元素Ni計算之15至60重量%的Ni。
  8. 一種用於製備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1)   製備包括含有SiO 2之載體材料的第一水性混合物(M1); (2)   製備包括一或多種含Ni化合物之第二水性溶液(S2); (3)   製備包括一或多種鹼之第三水性溶液(S3); 其中該第一水性混合物(M1)、該第二水性溶液(S2)或該第三水性溶液(S3)包括一或多種含Al化合物; (4)   將溶液S2及S3饋入至混合物M1中以將Ni及Al負載於該載體材料上,其中所得混合物之pH介於7.1至8.4範圍內; (5)   自(4)中獲得之混合物中分離該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 (6)   洗滌(5)中獲得之該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及 (7)   將(5)或(6)中獲得之該氫化催化劑前驅物進行乾燥。
  10. 如請求項8或9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 (8)   將(5)、(6)或(7)中獲得之該氫化催化劑前驅物進行煅燒,以獲得該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11. 一種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其根據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可獲得及/或獲得。
  12. 一種用於製備氫化催化劑之方法,其包括 (i)    提供如請求項1至7及11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 (ii)   在包括氫氣之氣體氛圍中還原(i)中提供之該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從而獲得該氫化催化劑。
  13. 一種包括Ni、Si、Al及O之氫化催化劑,其根據如請求項12之方法可獲得及/或獲得。
  14. 一種用於轉化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之方法,其包括 (A)  提供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及如請求項13之氫化催化劑及/或如請求項1至7及11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及 (B)  使(A)中提供之一或多種不飽和化合物及氫化催化劑與氫氣在包括於100至400℃範圍內之溫度下接觸。
  15. 一種如請求項1至7及11中任一項之氫化催化劑前驅物及/或如請求項13之氫化催化劑的用途,其用於去芳香化、脫硫及氫化中之一或多者中。
TW111118935A 2021-05-21 2022-05-20 包括Ni、Al及包括SiO2之載體材料的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 TW2022459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75230.8A EP4091711A1 (en) 2021-05-21 2021-05-21 A hydrogenation catalyst and its precursor comprising ni, al, and a support material comprising sio2
EP21175230.8 2021-05-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5909A true TW202245909A (zh) 2022-12-01

Family

ID=7605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8935A TW202245909A (zh) 2021-05-21 2022-05-20 包括Ni、Al及包括SiO2之載體材料的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2) EP4091711A1 (zh)
KR (1) KR20240022506A (zh)
CN (1) CN117940213A (zh)
BR (1) BR112023024285A2 (zh)
CA (1) CA3219707A1 (zh)
TW (1) TW202245909A (zh)
WO (1) WO202224351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01530A1 (en) 1999-11-19 2001-05-23 Engelhard Corporation Nickel-iron containing hydrogenation catalyst
RU2330718C2 (ru) 2002-10-18 2008-08-10 Энгельхард Корпорейшн Никелевый катализатор для реакции гидрирования
CN103998124B (zh) 2011-10-12 2017-04-26 巴斯夫公司 镍氢化催化剂
WO2014128204A1 (en) 2013-02-21 2014-08-28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Catalyst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250156B2 (ja) 2013-07-17 2017-12-20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樹脂水素化方法および触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0213A (zh) 2024-04-26
BR112023024285A2 (pt) 2024-01-30
KR20240022506A (ko) 2024-02-20
EP4340991A1 (en) 2024-03-27
CA3219707A1 (en) 2022-11-24
WO2022243513A1 (en) 2022-11-24
EP4091711A1 (en) 2022-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76383C (en) Dehydrogenation catalyst of alkyl aromatic compounds having improved physical strength,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and dehydrogenation method thereof
JP5638019B2 (ja) 4〜6個の炭素原子を有するイソオレフィンの製造法
US7518023B2 (en) Highly active spherical metal support catalysts
US8841498B2 (en) Catalyst for the hydrogenation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and process for its preparation
CA2185588C (en) Nickel-containing hydrogenation catalysts
US20160107146A1 (en)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Catalyst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EA024080B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связанного с кремнием псевдоожиженного катализатора, получаемый им гранулированный псевдоожиженный катализатор,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е для неокислительной дегидроароматизации c-c-алифатических соединений и способ неокислительной дегидроароматизации c-c-алифатических соединений
AU2013399638A1 (en)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catalyst containing bimodal support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JP4573829B2 (ja) 特に高パラフィンの触媒性水素異性化のための合成ゼオライト
JP6808638B2 (ja) 一酸化炭素の選択的メタン化のためのルテニウム−レニウム系触媒
JPH0596167A (ja) 不飽和脂肪酸の硬化のための成形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US10695748B2 (en)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catalyst for a C3 hydrocarbon cut
CA2391945C (en) Nickel-iron-silica-alumina
US20210188735A1 (en) Production Of Cyclopentadiene From Furfural
RU2640803C2 (ru) Катализатор селективного гидрирования и способы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и применения
TW202245909A (zh) 包括Ni、Al及包括SiO2之載體材料的氫化催化劑及其前驅物
US20230064915A1 (en) A hydrogenation catalyst and its precursor and use thereof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petrochemical resins
JP2024520385A (ja) Niと、Alと、SiO2を含む担持物質とを含む水素化触媒及びその前駆体
US8962508B2 (en) Process for treating shaped catalyst bodies and shaped catalyst bodies having increased mechanical strength
JP6143867B2 (ja) 触媒成形体を処理する方法および高められた機械的強度を有する触媒成形体
JP2832047B2 (ja) プロピレンの製造方法
RU2809169C2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катализатора дегидрирования
TWI838412B (zh) 脫氫觸媒及其製備與使用之方法
RU2402377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оксидного катализатора изомеризации легких бензиновых фракций
TW202031353A (zh) 脫氫觸媒及其製備與使用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