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7419A -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 Google Patents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7419A
TW202237419A TW110141115A TW110141115A TW202237419A TW 202237419 A TW202237419 A TW 202237419A TW 110141115 A TW110141115 A TW 110141115A TW 110141115 A TW110141115 A TW 110141115A TW 202237419 A TW202237419 A TW 2022374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mounting
printing unit
sensor
mounting portion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1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宮脇浩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7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741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41J3/46Printing mechanisms combined with apparatus providing a visual ind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3/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the printing process
    • B41J2203/01Inspecting a printed medium or a medium to be printed using a sensing device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印字單元,具備:搬運記錄紙的壓紙輥、壓接於壓紙輥之外周面並對記錄紙印字的熱敏頭、朝向壓紙輥配置來檢測記錄紙的感測器、具有實裝了感測器的感測器實裝部的軟印刷電路板、將壓紙輥支撐成可旋轉並具有將感測器實裝部予以卡止的卡止突部的框架。

Description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本發明,關於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以往所知的印字單元,是以壓紙輥與熱敏頭夾住記錄紙的狀態,使壓紙輥旋轉,藉此一邊送出記錄紙一邊將記錄紙的印字面以熱敏頭的發熱元件來加熱,使印字面發色來進行印字。 上述以往的印字單元中,在熱敏頭的正面側,設有朝向熱敏頭導引記錄紙的紙導引部。此外,在紙導引部,安裝有檢測出沿著紙導引部之記錄紙的感測器。 但是,在以往的印字單元,為了在紙導引部安裝感測器,有採用將感測器夾在紙導引部與跟紙導引部不同構件的固定器之間的構造之情況。但是,在紙導引部與固定器之間夾住感測器的構造,會因為設置其他構件而造成零件個數的增加。且,為了將固定器對紙導引部來固定,是以包圍固定器的方式配置紙導引部,故因紙導引部之外形的增大而可能導致印字單元的大型化。因此,在以往的印字單元,將檢測出記錄紙的感測器之固定構造予以簡樸化來謀求小型化這點尚有改善的餘地。 於是,在該技術領域,期望提供小型化的印字單元、及具備該印字單元的行動終端機。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具備:搬運記錄紙的壓紙輥、壓接於前述壓紙輥之外周面並對前述記錄紙印字的熱敏頭、朝向前述壓紙輥配置來檢測前述記錄紙的感測器、具有實裝了前述感測器的感測器實裝部的軟印刷電路板、將前述壓紙輥支撐成可旋轉並具有將前述感測器實裝部予以卡止的卡止突部的框架。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其中,前述卡止突部,具備跨越突部,該跨越突部具有對於前述感測器實裝部的面方向朝向傾斜之方向的側面,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具備第1被卡止部,該第1被卡止部於厚度方向貫通前述感測器實裝部,且被前述跨越突部插通。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其中,前述卡止突部,具備於前述感測器實裝部之厚度方向延伸的輪轂,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具備有端緣被切缺且被前述輪轂插通的第2被卡止部。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其中,前述框架,具有將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從前述感測器之內側支撐的台座部。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其中,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具有:實裝有前述感測器的實裝面、與前述實裝面相反之側的內面,前述軟印刷電路板,具備從前述感測器實裝部沿著前述內面延伸的伸長部。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其中,前述框架,具有沿著前述壓紙輥之軸方向延伸的紙導引部,前述紙導引部,具有朝向前述熱敏頭導引前述記錄紙的導引面,在前述紙導引部,形成有收容前述感測器實裝部的收容部,前述收容部,在前述導引面上於前述軸方向在兩側比前述感測器實裝部還大,且往從前述熱敏頭遠離之側開口。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其中,前述軟印刷電路板,具備從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延伸的伸長部,在前述感測器實裝部的端緣,並排形成有一對切口,前述伸長部,連接於前述一對切口之間。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其中,前述感測器,朝向對於前述熱敏頭的厚度方向傾斜成銳角的方向。 且,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其中,前述軟印刷電路板,具備從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延伸的伸長部,前述伸長部,對於前述感測器實裝部透過撓曲部來連接,前述感測器實裝部,藉由前述撓曲部的復原力被往保持對前述卡止突部之卡止的方向彈推。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行動終端機,具備上述的印字單元。
以下,基於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又,以下的說明中,對相同或具有類似功能的構造附上相同的符號。而且,該等構造之重複的說明會有省略的情況。 圖1,是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形態之行動終端機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般,行動終端機1,構成為可印刷記錄紙P。記錄紙P,是加熱就會發色的感熱紙,適合使用在各種標籤或明細、票券等的印刷等。記錄紙P,是以具有中空孔的方式捲成卷筒紙R的狀態來安裝在行動終端機1,對於從卷筒紙R拉出的部分進行印刷。 行動終端機1,具有:外殼3、顯示部4、控制部5、印字單元6。外殼3,是由ABS或ABS與聚碳酸酯的複合材料等之塑膠或金屬材料來形成為中空箱狀。外殼3,具有:長方體狀的本體部7、在本體部7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部往本體部7之厚度方向的一方側彎曲的卷筒紙收容部8。在本體部7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部,收容有印字單元6。在本體部7之長邊方向的一端面,形成有排出口3a。排出口3a,將通過印字單元6而印刷過的記錄紙P予以排出。在面對本體部7之厚度方向之另一方側的主面,配置有顯示部4。顯示部4,例如是液晶面板,連接於控制部5而顯示各種資訊。在卷筒紙收容部8,收容有卷筒紙R。印字單元6,是所謂的熱列印機。 圖2及圖4,是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圖3,是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分解立體圖。如圖2至圖4所示般,印字單元6具備:具有從動齒輪54的壓紙輥50、使壓紙輥50繞旋轉軸線O(既定軸線)旋轉的馬達60、將壓紙輥50支撐成可旋轉並固定有馬達60的本體框架10(框架)、將馬達60的驅動力減速並傳達至從動齒輪54的第1減速齒輪31及第2減速齒輪32、壓接於壓紙輥50之外周面的熱敏頭40、被本體框架10支撐且固定有熱敏頭40的頭支撐體45、將行動終端機1的控制部5與印字單元6的各部予以電性連接的軟印刷電路板70。 如圖2所示般,印字單元6,將通過壓紙輥50與熱敏頭40之間的記錄紙P朝向箭頭A所指的方向排出。以下,主要在印字單元6的說明,將沿著箭頭A的方向定義為上下方向L1,並將箭頭A所指的方向定義為上方。且,將正交於上下方向L1且與記錄紙P之寬度方向一致的方向定義為左右方向L2。此外,將正交於上下方向L1及左右方向L2的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L3,將前後方向L3中對於熱敏頭40的壓紙輥50之側定義為前方。 如圖3所示般,本體框架10,例如是由含有玻璃纖維的聚碳酸酯樹脂等之板材所形成。本體框架10,在從上下方向L1觀看時是形成為朝向前方開放的U字狀。具體來說,本體框架10,具有:往左右方向L2延伸的背板部11、從背板部11之左右方向L2之一方側(左側)的端部往前方豎立設置的第1側壁部12、從背板部11之左右方向L2之另一方側(右側)的端部往前方及後方豎立設置的第2側壁部13、設在第1側壁部12與第2側壁部13之間的紙導引部18。 背板部11,形成為在前後方向L3具有厚度的板狀。第1側壁部12,形成為在左右方向L2具有厚度的板狀。在第1側壁部12的上端緣,形成有朝向下方切入的第1輥插入槽14A。第2側壁部13,形成為在左右方向L2具有厚度的板狀。在第2側壁部13的上端緣,形成有朝向下方切入的第2輥插入槽14B。第1輥插入槽14A及第2輥插入槽14B,在從左右方向L2觀看時是形成為彼此一致。在第1輥插入槽14A及第2輥插入槽14B,可裝卸地插入有壓紙輥50。紙導引部18,配置在壓紙輥50的下方。紙導引部18,使左右方向L2之一方側(左側)的端部連接於第1側壁部12的內側面,並使左右方向L2之另一方側(右側)的端部連接於第2側壁部13的內側面。紙導引部18的詳細待留後述。 在第2側壁部13的外側,形成有齒輪箱部15。齒輪箱部15,具有從第2側壁部13的周緣朝向左右方向L2的外側豎立設置的周壁部16。也就是說,齒輪箱部15,藉由第2側壁部13及周壁部16來形成,朝向左右方向L2的外側開口。周壁部16,在從左右方向L2觀看時是朝向上方開放。在周壁部16,形成有朝向下方凹陷的一對卡止凹部17。一對卡止凹部17,形成在周壁部16之上方開放部的前後兩側。在一對卡止凹部17,卡合有齒輪罩30。齒輪罩30,從左右方向L2的外側覆蓋齒輪箱部15的內側。 在齒輪箱部15的內部,將第1減速齒輪31及第2減速齒輪32組裝成可旋轉。第1減速齒輪31及第2減速齒輪32是互相咬合。 馬達60,繞著輸出軸線Q產生扭矩。馬達60,配置成使輸出軸線Q與壓紙輥50的旋轉軸線O(參照圖2)成為平行。馬達60,隔著背板部11而配置在與壓紙輥50相反之側。馬達60,固定在第2側壁部13之朝向左右方向L2之內側的面。馬達60的輸出軸61,貫通第2側壁部13。輸出軸61,在齒輪箱部15的內側咬合於第1減速齒輪31。在馬達60連接有軟印刷電路板70。馬達60,透過軟印刷電路板70電性連接有控制部5(參照圖1)。馬達60,基於來自控制部5的訊號而驅動。 熱敏頭40,是對記錄紙P(參照圖2)進行印刷者。熱敏頭40,在從前後方向L3觀看時形成為以左右方向L2為長邊方向的矩形狀。熱敏頭40,以其厚度方向與前後方向L3一致的狀態來配置。熱敏頭40的頭面40a,朝向與背板部11相反之側(前方)。在熱敏頭40的頭面40a,於左右方向L2配列有多數個發熱元件41。 頭面40a,與記錄紙P的印字面相對向,可在與壓紙輥50的外周面之間夾住記錄紙P。熱敏頭40,透過軟印刷電路板70,連接於控制部5(參照圖1),使搭載在熱敏頭40上的驅動IC(未圖示),基於來自控制部5的訊號,控制發熱元件41的發熱。熱敏頭40,其發熱元件41的發熱被控制,而將各種文字或圖形等印刷至記錄紙P的印字面。熱敏頭40,黏貼於頭支撐體45藉此固定。 頭支撐體45,在背板部11的前方且比紙導引部18還後方,配置在第1側壁部12及第2側壁部13之間。頭支撐體45,由金屬材料所形成。頭支撐體45,是以左右方向L2為長邊方向的板狀構件。頭支撐體45,是以厚度方向與前後方向一致的狀態來配置。頭支撐體45,在前面固定熱敏頭40。 在頭支撐體45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來限制頭支撐體45之旋動範圍的一對止動件45a。一對止動件45a,形成為大致四角柱狀,朝向頭支撐體45之左右方向L2的外側延伸。一對止動件45a,插入至形成在本體框架10之第1側壁部12之上部的矩形狀之孔部12a、及形成在第2側壁部13之上部的矩形狀之孔部13a內。止動件45a,伴隨著頭支撐體45的旋動而在孔部12a、13a內移動,構成為可接觸於孔部12a、13a的內壁面。止動件45a,接觸於孔部12a、13a的內壁面,藉此限制頭支撐體45的旋動量。 在頭支撐體45與背板部11之間,中介安裝有彈性構件47。彈性構件47,將頭支撐體45與背板部11朝向彼此分離的方向彈推。亦即,彈性構件47,構成為經常將頭支撐體45朝向前方按壓。彈性構件47,在左右方向L2空出間隔來複數(本實施形態為3個)配列。 如圖2所示般,壓紙輥50,是在使旋轉軸線O與左右方向L2一致的狀態下,與熱敏頭40對向配置。壓紙輥50,在與熱敏頭40之間夾入記錄紙P的狀態以旋轉軸線O為中心來旋轉,藉此將記錄紙P往箭頭A所指方向送出。 如圖3所示般,壓紙輥50,具有:輥軸51、外裝於輥軸51的輥本體52、安裝在輥軸51之兩端的一對軸承53。輥軸51,形成為比本體框架10的第1側壁部12與第2側壁部13之間的分離距離還要長一點。輥本體52,例如由橡膠等所形成,沿著左右方向L2,除了與輥軸51的兩端對應的部分以外是遍及全體同樣地配置。 如圖2及圖3所示般,壓紙輥50,使安裝在兩端的一對軸承53插入至本體框架10的第1輥插入槽14A及第2輥插入槽14B。軸承53,是藉由被本體框架10所支撐的卡止彈簧19而被保持在第1輥插入槽14A及第2輥插入槽14B內。藉此,壓紙輥50被保持成可對於本體框架10旋轉。且,壓紙輥50,使卡止彈簧19彈性變形而使軸承53於第1輥插入槽14A及第2輥插入槽14B進退,藉此可對於本體框架10裝卸。壓紙輥50,在插入至第1輥插入槽14A及第2輥插入槽14B的狀態下,是設計成將從卷筒紙R(參照圖1)拉出的記錄紙P夾在中間來使輥本體52對於熱敏頭40接觸。 如圖3所示般,在壓紙輥50之左右方向L2之另一方側(右側)的端部,固定有從動齒輪54。從動齒輪54,在壓紙輥50被保持在第1側壁部12及第2側壁部13時,組裝在齒輪箱部15的上部。從動齒輪54,咬合於第2減速齒輪32。藉此,來自馬達60的旋轉驅動力,會透過第1減速齒輪31及第2減速齒輪32來傳達至從動齒輪54。壓紙輥50,以被第1側壁部12及第2側壁部13保持的狀態來旋轉,可送出記錄紙P(參照圖2)。 如圖4所示般,軟印刷電路板70,是透過形成在軟印刷電路板70的配線圖形,來將熱敏頭40、馬達60及後述的感測器80、行動終端機1的控制部5予以電性連接。軟印刷電路板70,對熱敏頭40、馬達60及感測器80供給電力,並在與控制部5之間進行訊號的收發。軟印刷電路板70,具有:沿著背板部11之下面來配置的基部71、從基部71分歧的引出部72、馬達連接部73、頭連接部74及感測器連接部75。 基部71,配置成使內外面朝向上下方向L1。基部71,沿著背板部11的下面於左右方向L2延伸。引出部72,從基部71的後端緣延伸。引出部72,在前端具備連接於控制部5的端子。在引出部72,配置有朝向端子延伸的所有配線。馬達連接部73,電性連接於馬達60。馬達連接部73,從基部71的前端緣通過引出部72的下方及馬達60的下方而往後方延伸之後,連接於馬達60。 頭連接部74,電性連接於熱敏頭40。頭連接部74,從基部71的前端緣通過背板部11及紙導引部18之間而往上方延伸之後,連接於熱敏頭40。感測器連接部75,電性連接於感測器80(參照圖3)。感測器連接部75,從基部71的後端緣通過基部71的下方而往前方延伸之後,在背板部11及紙導引部18之間使頭連接部74的前方往上方延伸,而被紙導引部18支撐。 圖5,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軟印刷電路板之一部分的立體圖。如圖5所示般,感測器連接部75,具備:實裝有感測器80的感測器實裝部76、從感測器實裝部76朝向基部71(參照圖4)延伸的伸長部77。 感測器80,被後述的導引面20導引而檢測出前往熱敏頭40的記錄紙P。感測器80,例如是反射型的PI感測器。感測器80,構成為使從發光部射出的光在記錄紙P反射,藉此可用受光部檢測出該反射光。例如,行動終端機1的控制部5,在感測器80的受光部檢測到既定強度之反射光的情況,判定記錄紙P存在於感測器80的檢測範圍內。 感測器實裝部76,形成為矩形板狀。感測器實裝部76,具備:實裝有感測器80的實裝面76a、與實裝面76a相反之側的內面76b(參照圖7)。感測器實裝部76,形成為比伸長部77還要難以撓曲。例如,感測器實裝部76,形成為比伸長部77還厚。在感測器實裝部76,形成有被卡止部81。被卡止部81,在厚度方向貫通感測器實裝部76,形成為可卡止於突起構造。被卡止部81,是在感測器實裝部76之長邊方向的兩端緣分別被切缺。被卡止部81,各自以一定的寬度於感測器實裝部76的長邊方向延伸。 感測器實裝部76之沿著長邊方向的端緣,並排形成有一對切口82。一對切口82,在感測器實裝部76的長邊方向,僅對於感測器80形成在一方側。在一對切口82之間,連接有伸長部77。 伸長部77,繞成沒有比感測器實裝部76還配置在前方。伸長部77,對於感測器實裝部之一對切口82之間透過撓曲部78來連接。伸長部77,在從一對切口82之間沿著感測器實裝部76的內面76b延伸之後,連接於軟印刷電路板70的基部71。 針對紙導引部18進行詳述。如圖3所示般,紙導引部18,形成為沿著左右方向L2延伸的柱狀。紙導引部18,具有導引面20,其將從印字單元6之前方之卷筒紙R(參照圖1)拉出的記錄紙P導引至熱敏頭40與壓紙輥50之間。導引面20,作為全體,是從紙導引部18之熱敏頭40側的上端緣往下方且前方延伸,面對於印字單元6之前方的空間。具體來說,導引面20,具備:從紙導引部18之上端緣往前方且下方延伸的第1導引面20A、從第1導引面20A之前端緣往下方延伸的第2導引面20B。第1導引面20A及第2導引面20B,各自形成為沿著左右方向L2的平坦面狀。在本實施形態,第1導引面20A,對於熱敏頭40的頭面40a傾斜37.5°。在第1導引面20A的後端緣,連接有紙導引部18的後面。在第2導引面20B的下端緣,連接有紙導引部18的下面。 在紙導引部18,形成有收容軟印刷電路板70之感測器實裝部76的收容部21。收容部21,形成為開口於導引面20的凹狀。此外,收容部21,從導引面20遍及紙導引部18的後面及下面來開口。收容部21,在第2導引面20B上,在左右方向L2的兩側比感測器實裝部76還大,且往從熱敏頭40遠離之側開口。 圖6,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前視圖。圖7,是從前下方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如圖6及圖7所示般,在收容部21,突出有第1保持部22、第2保持部23及台座部24。第1保持部22,從收容部21之左側的側壁朝向右側突出。第2保持部23,從收容部21之右側的側壁朝向左側突出。第1保持部22及第2保持部23,各自沿著第1導引面20A與第2導引面20B的邊界來延伸。第1保持部22及第2保持部23,前端彼此是在左右方向L2空出間隔來形成。第1保持部22及第2保持部23,位在比第2導引面20B的下端緣還上方。藉此,收容部21,是在第1保持部22及第2保持部23之間、以及第1保持部22及第2保持部23的下方開口。台座部24,從收容部21之內壁朝向導引面20上的開口突出。台座部24,在左右方向L2形成在第1保持部22及第2保持部23之間。 圖8,是圖6之VIII-VIII線的剖面圖。如圖8所示般,第1保持部22,具備第1支撐面22a。第1支撐面22a,形成為於左右方向L2延伸的平坦面狀。第1支撐面22a,朝向對於下方及後方呈銳角的方向。第1支撐面22a,與第1導引面20A平行地延伸。 圖9,是圖6之IX-IX線的剖面圖。如圖9所示般,第2保持部23,具備第2支撐面23a。第2支撐面23a,形成為於左右方向L2延伸的平坦面狀。第2支撐面23a,朝向對於下方及後方呈銳角的方向。第2支撐面23a,沿著與第1支撐面22a相同的虛擬平面延伸。第2支撐面23a,與第1導引面20A平行地延伸。 圖10,是圖6之X-X線的剖面圖。如圖10所示般,台座部24,具備第3支撐面24a。第3支撐面24a,形成為於左右方向L2延伸的平坦面狀。第3支撐面24a,朝向對於上方及前方呈銳角的方向。第3支撐面24a,與第1支撐面22a及第2支撐面23a平行地延伸。第3支撐面24a,從左右方向L2觀看時是對第1支撐面22a及第2支撐面23a空出間隔來相對向。第3支撐面24a與第1支撐面22a及第2支撐面23a的間隔,在從左右方向L2觀看時是與感測器實裝部76的厚度相同程度。 如圖6及圖7所示般,在收容部21安裝有感測器實裝部76。感測器實裝部76,是以長邊方向與左右方向L2一致的狀態來配置。感測器實裝部76,在從左右方向L2觀看時配置成被夾在第1支撐面22a及第2支撐面23a與第3支撐面24a之間(參照圖8至圖10)。感測器實裝部76,配置成使長邊方向的第1端部76c重疊於第1支撐面22a,使長邊方向的第2端部76d重疊於第2支撐面23a。感測器實裝部76,從感測器80的內側被第3支撐面24a支撐。感測器實裝部76,配置成使與伸長部77連接的部位,位在第2導引面20B上的開口側。感測器實裝部76,藉由設置在與伸長部77連接之部位的撓曲部78之復原力,而往第1支撐面22a及第2支撐面23a側彈推。 如圖10所示般,感測器實裝部76,配置成使實裝面76a朝向導引面20上的開口側。在本實施形態,第1支撐面22a、第2支撐面23a及第3支撐面24a沿著第1導引面20A平行地延伸,故感測器80朝向第1導引面20A的法線方向。藉此,感測器80,朝向對熱敏頭40的厚度方向傾斜成銳角的方向。又,感測器80的朝向,是感測器實裝部76之實裝面76a的法線方向。 如圖7所示般,紙導引部18具備卡止突部26,其將收容在收容部21的感測器實裝部76予以卡止。卡止突部26,具備:形成在第1支撐面22a的輪轂27、形成在第2支撐面23a的跨越突部28。 如圖7及圖8所示般,輪轂27,從第1支撐面22a往第1支撐面22a的法線方向突出。輪轂27的側面,對於第1支撐面22a正交。在本實施形態,輪轂27,形成圓柱狀。輪轂27,插通於感測器實裝部76之第1端部76c側的被卡止部81。 如圖7及圖9所示般,跨越突部28,從第2支撐面23a往第2支撐面23a的法線方向突出。跨越突部28,插通於感測器實裝部76之第2端部76d側的被卡止部81。跨越突部28的側面,具有導引面28a。導引面28a,對於感測器實裝部76的面方向呈傾斜。導引面28a,沿著第2支撐面23a的面方向,傾斜成隨著從第2導引面20B上的開口側朝向收容部21的內側而遠離從第2支撐面23a延長的虛擬平面。 上述構造中,在將感測器實裝部76安裝於紙導引部18之際,最初從第2導引面20B上之收容部21的開口插入感測器實裝部76的第1端部76c,將輪轂27插入感測器實裝部76之第1端部76c側的被卡止部81。此時,被卡止部81是切口,故可不使感測器實裝部76撓曲就將感測器實裝部76卡止於卡止突部26。接著,以卡止突部26為中心使感測器實裝部76旋轉,將感測器實裝部76的第2端部76d插入收容部21。將感測器實裝部76的第2端部76d插入收容部21的過程中,感測器實裝部76的第2端部76d滑接於跨越突部28的導引面28a而搭上跨越突部28之後,跨越突部28插入第2端部76d側的被卡止部81。如上所述,感測器實裝部76安裝在紙導引部18的既定位置。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實施形態的印字單元6,具備:具有實裝了感測器80的感測器實裝部76的軟印刷電路板70、具有將感測器實裝部76予以卡止之卡止突部26的本體框架10。根據該構造,將感測器實裝部76卡止於本體框架10的卡止突部26,藉此不必將其他構件組合於本體框架10就可安裝感測器實裝部76。於是,與將其他構件組合於本體框架藉此將感測器實裝部安裝於本體框架的構造相較之下,可提供小型化的印字單元6。 且,卡止突部26,在側面具備跨越突部28,其具有朝向對於感測器實裝部76的面方向傾斜之方向的導引面28a。感測器實裝部76,具備於厚度方向貫通感測器實裝部76且供跨越突部28插通的被卡止部81。根據該構造,使感測器實裝部76沿著該面方向位移來滑接於跨越突部28的導引面28a,藉此可使感測器實裝部76搭上跨越突部28。然後,以被卡止部81接近跨越突部28的方式,使搭上了跨越突部28的感測器實裝部76沿著該面方向進一步位移,藉此可使跨越突部28插通於被卡止部81。因此,在使感測器實裝部76卡止於卡止突部之際,與作業員將感測器實裝部76往其厚度方向抬起來操作的構造相較之下,可提升作業性。且,可抑制對感測器實裝部76施加過剩的力導致感測器實裝部76大幅撓曲的情況,故可抑制感測器實裝部76發生斷線等之不良的情形。於是,可提升印字單元6的可靠性。 且,卡止突部26,具備於感測器實裝部76之厚度方向延伸的輪轂27。感測器實裝部76,具備端緣被切缺且供輪轂27插通的被卡止部81。根據該構造,使感測器實裝部76沿著該面方向位移,藉此可將輪轂27配置在被卡止部81的內側。藉此,不必使感測器實裝部76於該厚度方向位移,就可使感測器實裝部76卡止於輪轂27。因此,在使感測器實裝部76卡止於卡止突部之際,與作業員將感測器實裝部76往其厚度方向抬起來操作的構造相較之下,可提升作業性。且,可抑制對感測器實裝部76施加過剩的力導致感測器實裝部76大幅撓曲的情況,故可抑制感測器實裝部76發生斷線等之不良的情形。於是,可提升印字單元6的可靠性。 本體框架10,具有從感測器80的內側支撐感測器實裝部76的台座部24。根據該構造,可使感測器80的位置穩定。於是,可使感測器80之記錄紙P的檢測精度穩定。 軟印刷電路板70,具備從感測器實裝部76沿著感測器實裝部76的內面76b延伸的伸長部77。根據該構造,是在實裝面76a側配置有記錄紙P,故使伸長部77沿著感測器實裝部76的內面76b,藉此可抑制伸長部77與記錄紙P干涉的情況。於是,可抑制伸長部77之接觸所致之記錄紙P的污損。 紙導引部18,具有朝向熱敏頭40導引記錄紙P的導引面20。在紙導引部18,形成有收容感測器實裝部76的收容部21。收容部21,在導引面20上,在左右方向L2的兩側比感測器實裝部76還大,且往從熱敏頭40遠離之側開口。根據該構造,可將感測器實裝部76從遠離熱敏頭40之側來收容在收容部21。藉此,在將感測器實裝部76收容在收容部21之際,沒有必要在紙導引部18與熱敏頭40之間設置使感測器實裝部76通過的空間,故可將紙導引部18配置成接近熱敏頭40。於是,可使印字單元6更小型化。 在感測器實裝部76的端緣,並排形成有一對切口82。伸長部77,連接於一對切口82之間。根據該構造,可使施加在感測器實裝部76與伸長部77之連接部的應力集中在切口82。藉此,可抑制應力波及感測器80之安裝部(銲錫部)導致感測器80發生接觸不良的情況。於是,可提升印字單元6的可靠性。 感測器80,朝向對熱敏頭40的厚度方向傾斜成銳角的方向。根據該構造,使感測器實裝部76對於熱敏頭40的厚度方向傾斜地配置,故可使熱敏頭40之厚度方向中感測器實裝部76所佔用的區域變小。因此,可成為使印字單元6在熱敏頭40的厚度方向小型化而可使記錄紙P之卷筒紙R更靠近配置的印字單元6。 伸長部77,對於感測器實裝部76透過撓曲部78來連接。感測器實裝部76,藉由撓曲部78的復原力而被往保持對卡止突部26之卡止的方向彈推。根據該構造,不必在感測器實裝部76及本體框架10之至少任一方設置限制感測器實裝部76從卡止突部26脫落的構造,就可將感測器實裝部76保持在本體框架10之既定的位置。因此,可抑制感測器80之固定構造的複雜化。 然後,本實施形態的行動終端機1,具備上述小型化的印字單元6,故可成為比以往還小型化的行動終端機。 圖11及圖13,是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圖12,是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分解立體圖。第2實施形態,第1導引面120A的傾斜角度與第1實施形態的第1導引面20A不同。又,以下說明以外的構造,是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如圖11至圖13所示般,印字單元6A的本體框架10,取代第1實施形態的紙導引部18,具備紙導引部118。紙導引部118,具有導引面120。導引面120,作為全體,是從紙導引部118之熱敏頭40側的上端緣往下方且前方延伸,面對印字單元6A之前方的空間。具體來說,導引面120,具備:從紙導引部118之上端緣往前方且下方延伸的第1導引面120A、從第1導引面120A之前端緣往下方延伸的第2導引面120B。第1導引面120A及第2導引面120B,各自形成為沿著左右方向L2的平坦面狀。在本實施形態,第1導引面120A,對於熱敏頭40的頭面40a傾斜80°。 在紙導引部118,形成有收容軟印刷電路板70之感測器實裝部76的收容部121。感測器實裝部76,是以長邊方向與左右方向L2一致的狀態來收容在收容部121。收容部121,形成為開口於導引面120的凹狀。此外,收容部121,從導引面120遍及紙導引部118的後面及下面來開口。收容部121,在第2導引面120B上,在左右方向L2的兩側比感測器實裝部76還大,且往從熱敏頭40遠離之側開口。 圖14,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前視圖。圖15,是從前下方觀看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立體圖。圖16,是圖14之XVI-XVI線的剖面圖。如圖14至圖16所示般,在收容部121,與第1實施形態的收容部21同樣地,使第1保持部22、第2保持部23及台座部24突出。而且,在收容部121,安裝有感測器實裝部76。在本實施形態,感測器80,朝向第1導引面120A的法線方向。藉此,感測器80,朝向對熱敏頭40的厚度方向傾斜成銳角的方向。 如以上說明般,本實施形態的印字單元6A,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的印字單元6相同的構造,故發揮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作用效果。 又,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參照圖式來說明的上述實施形態,在其技術性範圍內可有各種變形例。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印字單元6、6A是藉由卡止彈簧19來將壓紙輥50保持在本體框架10的輥插入槽14A、14B內。但是,印字單元,亦可形成為藉由對於本體框架設置成可旋動的固定臂,來將壓紙輥保持在輥插入槽內。 其他,在不超脫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可適當將上述實施形態的構成要件置換成周知的構成要件。
1:行動終端機 6,6A:印字單元 10:本體框架(框架) 18,118:紙導引部 20,120:導引面 21,121:收容部 24:台座部 26:卡止突部 27:輪轂 28:跨越突部 40:熱敏頭 50:壓紙輥 70:軟印刷電路板 76:感測器實裝部 76a:實裝面 76b:內面 77:伸長部 78:撓曲部 80:感測器 81:被卡止部(第1被卡止部、第2被卡止部) 82:切口 P:記錄紙
[圖1],是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形態之行動終端機的立體圖。 [圖2],是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 [圖3],是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軟印刷電路板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6],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前視圖。 [圖7],是從前下方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8],是圖6之VIII-VIII線的剖面圖。 [圖9],是圖6之IX-IX線的剖面圖。 [圖10],是圖6之X-X線的剖面圖。 [圖11],是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 [圖12],是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13],是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 [圖14],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前視圖。 [圖15],是從前下方觀看第2實施形態之印字單元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16],是圖14之XVI-XVI線的剖面圖。
10:本體框架
18:紙導引部
20:導引面
20B:第2導引面
21:收容部
22:第1保持部
22a:第1支撐面
23a:第2支撐面
23:第2保持部
24:台座部
26:卡止突部
27:輪轂
28:跨越突部
28a:導引面
70:軟印刷電路板
75:感測器連接部
76:感測器實裝部
76b:內面
76d:第2端部
76c:第1端部
77:伸長部
78:撓曲部
80:感測器
81:被卡止部
L2:左右方向

Claims (17)

  1. 一種印字單元,具備: 搬運記錄紙的壓紙輥、 壓接於前述壓紙輥之外周面並對前述記錄紙印字的熱敏頭、 朝向前述壓紙輥配置來檢測前述記錄紙的感測器、 具有實裝了前述感測器的感測器實裝部的軟印刷電路板、 將前述壓紙輥支撐成可旋轉並具有將前述感測器實裝部予以卡止的卡止突部的框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卡止突部,具備跨越突部,該跨越突部具有朝向對於前述感測器實裝部的面方向傾斜之方向的側面, 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具備第1被卡止部,該第1被卡止部於厚度方向貫通前述感測器實裝部,且被前述跨越突部插通。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卡止突部,具備於前述感測器實裝部之厚度方向延伸的輪轂, 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具備有端緣被切缺且被前述輪轂插通的第2被卡止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框架,具有將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從前述感測器之內側支撐的台座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具有:實裝有前述感測器的實裝面、及與前述實裝面相反之側的內面, 前述軟印刷電路板,具備從前述感測器實裝部沿著前述內面延伸的伸長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框架,具有沿著前述壓紙輥之軸方向延伸的紙導引部, 前述紙導引部,具有朝向前述熱敏頭導引前述記錄紙的導引面, 在前述紙導引部,形成有收容前述感測器實裝部的收容部, 前述收容部,在前述導引面上於前述軸方向在兩側比前述感測器實裝部還大,且往從前述熱敏頭遠離之側開口。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軟印刷電路板,具備從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延伸的伸長部, 在前述感測器實裝部的端緣,並排形成有一對切口, 前述伸長部,連接於前述一對切口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感測器,朝向對於前述熱敏頭的厚度方向傾斜成銳角的方向。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軟印刷電路板,具備從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延伸的伸長部, 前述伸長部,對於前述感測器實裝部透過撓曲部來連接, 前述感測器實裝部,藉由前述撓曲部的復原力被往保持對前述卡止突部之卡止的方向彈推。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卡止突部,具備於前述感測器實裝部之厚度方向延伸的輪轂, 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具備有端緣被切缺且被前述輪轂插通的第2被卡止部。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框架,具有將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從前述感測器之內側支撐的台座部。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具有:實裝有前述感測器的實裝面、及與前述實裝面相反之側的內面, 前述軟印刷電路板,具備從前述感測器實裝部沿著前述內面延伸的伸長部。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框架,具有沿著前述壓紙輥之軸方向延伸的紙導引部, 前述紙導引部,具有朝向前述熱敏頭導引前述記錄紙的導引面, 在前述紙導引部,形成有收容前述感測器實裝部的收容部, 前述收容部,在前述導引面上於前述軸方向在兩側比前述感測器實裝部還大,且往從前述熱敏頭遠離之側開口。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軟印刷電路板,具備從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延伸的伸長部, 在前述感測器實裝部的端緣,並排形成有一對切口, 前述伸長部,連接於前述一對切口之間。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感測器,朝向對於前述熱敏頭的厚度方向傾斜成銳角的方向。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 前述軟印刷電路板,具備從前述感測器實裝部延伸的伸長部, 前述伸長部,對於前述感測器實裝部透過撓曲部來連接, 前述感測器實裝部,藉由前述撓曲部的復原力被往保持對前述卡止突部之卡止的方向彈推。
  17. 一種行動終端機,具備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
TW110141115A 2020-11-30 2021-11-04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TW2022374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7976A JP2022086129A (ja) 2020-11-30 2020-11-30 印字ユニットおよび携帯型端末
JP2020-197976 2020-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7419A true TW202237419A (zh) 2022-10-01

Family

ID=78819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1115A TW202237419A (zh) 2020-11-30 2021-11-04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005809B1 (zh)
JP (1) JP2022086129A (zh)
KR (1) KR20220076373A (zh)
CN (2) CN216761233U (zh)
TW (1) TW20223741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7189B2 (ja) * 2016-07-26 2020-10-14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携帯型端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86129A (ja) 2022-06-09
EP4005809A1 (en) 2022-06-01
CN114571870A (zh) 2022-06-03
KR20220076373A (ko) 2022-06-08
EP4005809B1 (en) 2023-11-29
CN216761233U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4182B (zh) 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EP3275667B1 (en) Thermal printer and portable terminal
TWI671210B (zh) 印字單元及熱列印機
KR100249587B1 (ko) 복합 프린터 및 프린터 장착대와 이 프린터 장착대에 장착 가능한 프린터
CN216761234U (zh) 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
US20070274757A1 (en) Ribbon cassette and printer
TW202237419A (zh) 印字單元及行動終端機
CN113661070B (zh) 带盒
CN109318604B (zh) 单元装配构造及打印装置
TW202028016A (zh) 熱列印機及攜帶型終端機
JP2021070229A (ja) 印字ユニット及びプリンタ
CN220700721U (zh) 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
CN219096311U (zh) 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
CN216761236U (zh) 印刷装置
CN216183861U (zh) 印字单元、热敏打印机
JP2019198985A (ja) 処理端末
KR20240002707A (ko) 인자 유닛 및 휴대형 단말
US20070274756A1 (en) Ink ribbon cassette and printer including ink ribbon
JP2023080686A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