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1236U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1236U
CN216761236U CN202220094289.8U CN202220094289U CN216761236U CN 216761236 U CN216761236 U CN 216761236U CN 202220094289 U CN202220094289 U CN 202220094289U CN 216761236 U CN216761236 U CN 216761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coder
holder
motor
plate portion
sc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942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岛英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1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1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在该印刷装置中,编码器保持器(55)具有:第一板部(73),其被连接于第一主体框架(41)上;第二板部(75),其以相对于馈送电机(31)的第二面(59)而在第二方向(Db)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被设置;第三板部,其对第一板部(73)与第二板部(75)进行连接,编码器(53)被安装在第二板部(75)上。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具备对辊对进行驱动的电机、被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脉冲板、和对脉冲板的旋转进行检测的光断续器。
像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那样,在具备被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标尺和对标尺的旋转进行检测的编码器的印刷装置中,当标尺的厚度方向上的编码器的位置精度较低时,标尺有可能接触到编码器而发生损伤。此外,当对编码器进行支承的编码器保持器与电机相接时,编码器保持器有可能因为由电机产生的热量而发生变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34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能够在提高标尺的厚度方向上编码器相对于电机支承部件的位置精度的同时,对编码器保持器因为由电机产生的热量而发生变形的情况进行抑制。
本实用新型的印刷装置具备:电机,其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面、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第二面、和从第二面起向第二方向突出的轴部;标尺,其以能够与轴部一体地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固定在轴部上;电机支承部件,其与第一面相连接,并对电机进行支承;编码器,其对标尺的旋转进行检测;编码器保持器,其对编码器进行支承,编码器保持器具有:第一板部,其被连接于电机支承部件上;第二板部,其以相对于第二面而在第二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被设置;第三板部,其对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进行连接,编码器被安装在第二板部上。
根据该结构,在标尺的厚度方向上,编码器相对于电机支承部件的位置能够利用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之间的尺寸来进行规定。此外,通过使第二板部以相对于第二面而在第二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被设置,从而抑制了由电机产生的热量从电机的第二面向编码器保持器的第二板部被传递的情况。因此,能够在提高标尺的厚度方向上编码器相对于电机支承部件的位置精度的同时,对编码器保持器因为由电机产生的热量而发生变形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具备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以在与编码器保持器之间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并通过在对于编码器保持器而被施加有振动时与编码器保持器相接,从而对编码器保持器的位置进行限制。
根据该结构,能够对在编码器保持器受到冲击或振动时使得被支承于编码器保持器上的编码器碰到标尺而致使标尺发生损伤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电机作为限制部而发挥功能。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电机这一个部件来承担作为驱动源的功能、和对编码器保持器的位置进行限制的功能,从而能够削减印刷装置1的部件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编码器保持器具有编码器覆盖部,所述编码器覆盖部相对于第二板部而被设置在第二方向上,并对所述编码器进行覆盖。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编码器保持器这一个部件来承担对编码器进行保持的功能、以及水或纸粉等异物向编码器的异物混入防止功能,从而能够削减印刷装置的部件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编码器保持器具有配线保持部,所述配线保持部对配线进行保持。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编码器保持器这一个部件来承担对编码器进行保持的功能、和对配线进行保持的功能,从而能够削减印刷装置1的部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开闭罩被关闭的状态下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开闭罩被打开的状态下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印刷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印刷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馈送电机周围的立体图。
图6为从与图5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观察时的馈送电机周围的立体图。
图7为从-Z方向对馈送电机周围进行观察时的图。
图8为编码器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9为将标尺去除而从+X方向对馈送电机周围进行观察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例如在POS系统中作为收据打印机而被使用。虽然在下文中使用由各附图所示的XYZ正交坐标系确定的方向来进行说明,但是这些方向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说明的方向,并非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任何限定的方向。
[印刷装置的外观结构]
基于图1以及图2来对印刷装置1的外观结构进行说明。印刷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3和开闭罩5。装置主体3被形成为,在+Z方向的面上设置有开口部6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并且在装置主体3的内部设置有卷筒纸收纳部7。在卷筒纸收纳部7中收纳有作为印刷介质的记录纸P卷绕而成的卷筒纸R(参照图3)。开闭罩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在装置主体3的+Y方向的端部处,且对开口部6进行开闭。
印刷装置1作为封装件而具备主体封装部9、剪切器罩11、开口封装部12和罩封装部13。
主体封装部9、剪切器罩11以及开口封装部12构成装置主体3的封装件。主体封装部9被形成为+Z方向的面开口了的大致长方体的箱状。剪切器罩11相对于开闭罩5而被设置在-Y方向上。当剪切器罩11被打开时,将现出后文叙述的自动剪切器37(参照图3)。在剪切器罩11与开闭罩5的边界部处设置有排出口15。由被收纳于卷筒纸收纳部7中的卷筒纸R所放卷出的记录纸P从排出口15被排出。开口封装部12被设置在开口部6的边缘部处。罩封装部13构成了开闭罩5的封装件。
此外,印刷装置1具备罩开放按钮17、馈送按钮19和面板部21。罩开放按钮17、馈送按钮19以及面板部21在印刷装置1的+Z方向的面上被设置于+X方向的端部处。
当罩开放按钮17被按下时,开闭罩5会打开。当馈送按钮19被按下时,后文叙述的压纸辊35会进行旋转,从而使记录纸P朝向排出口15而被馈送。面板部21将错误等各种信息向用户进行显示。
[印刷装置的内部结构]
基于图3以及图4来对印刷装置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印刷装置1具备基座框架23、主体框架25、罩框架27、热敏头29、馈送电机31、齿轮系33、压纸辊35、自动剪切器37和锁止机构39。
基座框架23以及主体框架25被设置在主体封装部9的内侧。基座框架23对主体框架25进行支承。主体框架25具备第一主体框架41和第二主体框架43。第一主体框架41以及第二主体框架43均被形成为沿着Y方向而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第二主体框架43相对于第一主体框架41而被设置在+X方向上。在第一主体框架41以及第二主体框架43的+Y方向上的端部处,设置有沿着X方向而延伸的罩支轴45。
罩框架27被设置在罩封装部13的内侧。罩框架27被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框状,且经由罩支轴45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主体框架25上。在罩框架27的+Y方向的端部处,设置有与罩支轴45相卡合的罩支轴孔(省略图示)。
热敏头29被支承在主体框架25上。热敏头29具备多个发热元件(省略图示),并且在从卷筒纸R所放卷出的记录纸P上实施印刷。
馈送电机31被固定在第一主体框架41的-Y方向上的端部处。馈送电机31为压纸辊35的驱动源。另外,作为馈送电机31,例如可以使用DC电机(DC:Direct Current,直流电)。
齿轮系33被设置在第一主体框架41上。齿轮系33具备多个齿轮,并且将馈送电机31的动力向压纸辊35进行传递。
压纸辊3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在罩框架27的-Y方向的端部处。压纸辊35在开闭罩5被关闭时与热敏头29对置。压纸辊35通过辊弹簧(省略图示)而朝向热敏头29被施加有力。因此,压纸辊35在其与热敏头29之间对记录纸P进行夹持。压纸辊35将在其与热敏头29之间夹持着的记录纸P朝向排出口15而进行馈送。即,当压纸辊35进行旋转时,记录纸P从卷筒纸R被放卷并朝向排出口15而被馈送。
以与压纸辊35同轴的方式而设置有辊齿轮47,所述辊齿轮47相对于压纸辊35而位于-X方向上。辊齿轮47与齿轮系33的传递齿轮49相啮合,从而与压纸辊35一体地进行旋转。
自动剪切器37被设置在压纸辊35与排出口15之间,并将向排出口15被馈送的记录纸P在印刷完成部分的后方处沿着X方向即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而切断。另外,自动剪切器37以剩下记录纸P的-X方向上的端部的方式而将记录纸P切断,以使被切断的记录纸P停留在排出口15处。
[馈送电机周围的结构]
如图5至图7所示,印刷装置1具备馈送电机31、标尺51、编码器53和编码器保持器55。另外,在下文中,将-X方向称为第一方向Da,且将+X方向称为第二方向Db(参照图7)。第二方向Db为与第一方向Da相反的方向。
馈送电机31被形成为大致圆柱状,且具备朝向第一方向Da的第一面57、和朝向第二方向Db的第二面59。即,第二面59相对于第一面57而被设置在第二方向Db上。电机凸部61从第二面59起向第二方向Db突出。电机凸部61被设置在大致圆形的第二面59的大致中心处,并被形成为大致短圆柱状。
馈送电机31的轴部63从第一面57起向第一方向Da突出,并且从第二面59起向第二方向Db突出。轴部63被设置在第一面57以及第二面59的大致中心处。在轴部63的第一方向Da的端部处固定有小齿轮65。小齿轮65构成了上述的齿轮系33(参照图4)。在轴部63的第二方向Db的端部处固定有标尺51。标尺51以及小齿轮65与轴部63一体地进行旋转。
馈送电机31的第一面57与第一主体框架41相连接。即,馈送电机31相对于第一主体框架41而被设置在第二方向Db上,且通过电机固定螺丝67而被螺纹固定在第一主体框架41上。馈送电机31在第一面57上以悬臂支承的方式而被支承在第一主体框架41上。
标尺51被形成为圆板状,且以使轴部63大致垂直地贯穿标尺51的方式而被固定在轴部63上。即,标尺51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方向Da以及第二方向Db大致平行。在标尺51上设置有多个狭缝(省略图示)。另外,标尺51也可以设为代替多个狭缝而例如使印刷区域和非印刷区域交替地排列的标尺,或者也可以设为使具有厚度的部分和厚度较薄的部分交替地排列的标尺。换而言之,标尺51只需为使透光性较低的部分和透光性较高的部分交替地排列的结构即可。
编码器53对标尺51的旋转进行检测。作为编码器53,例如能够使用光断续器。编码器53具备受光发光部69和编码器基板71。在受光发光部69中装入有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省略图示)。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在标尺51的厚度方向即X方向上排列,且在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间设置有标尺51。
当馈送电机31进行工作而使标尺51进行旋转时,从发光元件向受光元件被发出的检测光会交替地反复成为被标尺51遮挡的状态、和穿过标尺51上所设置的狭缝而被受光元件接受的状态。由此,编码器基板71输出与标尺51的旋转量相应的脉冲数的脉冲信号。印刷装置1中所具备的控制电路基于从编码器基板71被输出的脉冲信号来对馈送电机31的旋转量、即记录纸P的馈送量进行检测。
如图5至图8所示,编码器保持器55对编码器53进行支承。编码器保持器55具备第一板部73、第二板部75、第三板部77、编码器覆盖部79、电机覆盖部81和配线保持部83。编码器保持器55为树脂制,并被形成为一体。另外,第三板部77也可以设为包含编码器覆盖部79一部分或全部。
第一板部73被设置在编码器保持器55的第一方向Da的端部处。第一板部73被形成为与YZ平面大致平行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在第一板部73上设置有保持器固定孔85。第一板部73相对于第一主体框架41而被设置在第一方向Da上,并通过被插入至保持器固定孔85中的保持器固定螺丝87从而被固定在第一主体框架41上。即,编码器保持器55在第一板部73上以悬臂支承方式而被支承在第一主体框架41上。
第二板部75相对于第一板部73而位于第二方向Db上,并以与第一板部73大致平行的方式而被设置。第二板部75被形成为与YZ平面大致平行的大致三角形的板状。在第二板部75的第二方向Db的面上设置有两个编码器固定部89。编码器固定部89被形成为从第二板部75的第二方向Db的面起向第二方向Db突出的大致圆筒状。在编码器固定部89中拧入有编码器固定螺丝91。即,编码器53通过与编码器固定部89相卡合的编码器固定螺丝91而被安装在第二板部75的第二方向Db的面上。
在第二板部75的+Y方向的端面处设置有圆弧部93。圆弧部93被形成为沿着电机凸部61的周面的形状。即,第二板部75以相对于电机凸部61而在-Y方向以及+Z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参照图9)。
第三板部77对第一板部73和第二板部75进行连接。即,第三板部77被形成为与XZ平面大致平行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且第一板部73从第三板部77的第一方向Da的端部起向+Y方向突出,第二板部75从第三板部77的第二方向Db的端部起向+Y方向突出。
编码器覆盖部79相对于第二板部75而被设置在第二方向Db上。编码器覆盖部79被形成为屈曲成大致“L”字状的板状。编码器覆盖部79对被固定在第二板部75上的编码器53的-Y方向以及+Z方向进行覆盖。
如此,通过使编码器保持器55具备编码器覆盖部79,从而能够利用编码器保持器55这一个部件来承担对编码器53进行保持的功能、以及水或纸粉等异物向编码器53的异物混入防止功能,由此能够削减印刷装置1的部件数量。另外,编码器覆盖部79也能够作为被连接于热敏头29的柔性扁平电缆等配线的引导件而发挥功能。
在编码器覆盖部79的+Z方向的面上,保持器凸部95从第二方向Db的端部起向+Z方向突出。在保持器凸部95的-Y方向且+Z方向的角部处,设置有被切开成大致长方形形状的保持器切口部97。
在此,在相对于编码器保持器55而靠+Z方向上设置有限制框架99(参照图9)。限制框架99被形成为与XZ平面大致平行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限制凸部101从限制框架99的-Z方向的端部起朝向保持器切口部97而向+Y方向突出。即,保持器凸部95以相对于限制凸部101而在+Y方向以及-Z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被设置。
电机覆盖部81相对于第二板部75而被设置在第一方向Da上。即,电机覆盖部81从编码器覆盖部79的第一方向Da上的端部起向第一方向Da连续,并且从第三板部77的+Z方向的端部起向+Y方向连续。电机覆盖部81对馈送电机31的+Z方向进行覆盖。
如此,通过使编码器保持器55具备电机覆盖部81,从而能够利用编码器保持器55这一个部件来承担对编码器53进行保持的功能、以及水或纸粉等异物向馈送电机31的异物混入防止功能,由此能够削减印刷装置1的部件数量。
配线保持部83对被连接在印刷装置1的部件上的配线进行保持。配线保持部83所保持的配线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被连接在馈送电机31上的引线、被连接在设置于上述的自动剪切器37中的剪切器电机103(参照图4)上的引线等。
配线保持部83从第一方向Da起依次具备第一保持部105、第二保持部107和第三保持部109。第一保持部105与第一板部73连续。第一保持部105、第二保持部107以及第三保持部109均从被设置在第三板部77的-Z方向的端部处的肋材111的-Z方向的面起向-Z方向突出。从第一保持部105以及第三保持部109的-Z方向上的端部起分别向-Y方向突出有第一载置部113以及第三载置部115。配线通过第一保持部105的-Y方向、第二保持部107的+Y方向、第三保持部109的-Y方向而被载置于第一载置部113以及第三载置部115上。
如此,通过使编码器保持器55具备配线保持部83,从而能够利用编码器保持器55这一个部件来承担对编码器53进行保持的功能、和对配线进行保持的功能,由此能够削减印刷装置1的部件数量。
如上文所述,以这种方式而构成的编码器保持器55的第一板部73的第二方向Db的面被连接于固定有馈送电机31的第一主体框架41,此外,在第二板部75的第二方向Db的面上固定有编码器53。因此,在标尺51的厚度方向上,编码器53相对于第一主体框架41的位置能够由第一板部73的第二方向Db的面与第二板部75的第二方向Db的面之间的尺寸来进行规定。因此,能够提高在标尺51的厚度方向上编码器53相对于第一主体框架41的位置精度。因此,能够对标尺51接触到编码器53而发生损伤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避免由发生了损伤的标尺51所导致的编码器53的误检测。
此外,如图7所示,第一板部73与第二板部75的间隔L1大于馈送电机31的第一面57与第二面59之间的尺寸L2、和第一主体框架41的厚度L3之和。即,L1>L2+L3。因此,第二板部75以相对于馈送电机31的第二面59而在第二方向Db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被设置。由此,抑制了在馈送电机31进行工作时由馈送电机31产生的热量从馈送电机31的第二面59向编码器保持器55的第二板部75被传递的情况,从而能够对编码器保持器55因为热量而发生变形的情况进行抑制。另外,L3也可以不为第一主体框架41的厚度,而设为从固定有第一板部73的第一主体框架41的面起至馈送电机31的第一面57为止的尺寸。
此外,如上文所述,编码器保持器55的第二板部75以相对于馈送电机31的电机凸部61而在-Y方向以及+Z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参照图9)。此外,编码器保持器55的保持器凸部95以相对于限制框架99的限制凸部101而在+Y方向以及-Z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被设置(参照图9)。
因此,当编码器保持器55受到冲击或振动时,通过馈送电机31或者限制框架99而对编码器保持器55的Y方向以及Z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制。即,由于当编码器保持器55受到+Y方向的冲击或振动时,会使得编码器保持器55的第二板部75与馈送电机31的电机凸部61相接,因此限制了编码器保持器55进一步向+Y方向位移的情况。由于当编码器保持器55受到-Y方向的冲击或振动时,会使得编码器保持器55的保持器凸部95与限制框架99的限制凸部101相接,因此限制了编码器保持器55进一步向-Y方向位移的情况。由于当编码器保持器55受到+Z方向的冲击或振动时,会使得编码器保持器55的保持器凸部95与限制框架99的限制凸部101相接,因此限制了编码器保持器55进一步向+Z方向位移的情况。由于当编码器保持器55受到-Z方向的冲击或振动时,会使得编码器保持器55的第二板部75与馈送电机31的电机凸部61相接,因此限制了编码器保持器55进一步向-Z方向位移的情况。
如此,由于当编码器保持器55受到冲击或振动时,会使得编码器保持器55的位置通过馈送电机31或者限制框架99而被限制,因此也限制了被支承于编码器保持器55上的编码器53的位置。因此,能够对当编码器保持器55受到冲击或振动时使得编码器53碰到标尺51而致使标尺51受发生损伤的情况进行抑制。
[其他的变形例]
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各样的结构。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除上述的内容之外,还能够变更为以下那样的方式。此外,也可以为将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分别组合在一起的结构。
编码器53并不限定于被安装在第二板部75的第二方向Db的面上的结构,只需被安装在第二板部75的任意一个部位上即可。例如,编码器53也可以为被安装在第二板部75的第一方向Da的面上的结构。
作为对编码器保持器55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部,并不限定于馈送电机31或者限制框架99,也可以为编码器保持器55周围的任意的部件。此外,与限制部相接的部位并不限定于编码器保持器55的第二板部75或者保持器凸部95,也可以为编码器保持器55的任意的部位。另外,如上文所述,编码器保持器55在第一板部73上以悬臂支承方式而被支承在第一主体框架41上。因此,优选为,与限制部相接的部位被设置在距第一板部73的距离成为从第一板部73起至第二板部75为止的距离以上的位置处,由此,能够减小编码器53的位移量。
[附记]
以下,对印刷装置进行附记。
印刷装置具备:电机,其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面、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第二面、和从第二面起向第二方向突出的轴部;标尺,其以能够与轴部一体地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固定在轴部上;电机支承部件,其与第一面相连接,并对电机进行支承;编码器,其对标尺的旋转进行检测;编码器保持器,其对编码器进行支承,编码器保持器具有:第一板部,其被连接于电机支承部件上;第二板部,其以相对于第二面而在第二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被设置;第三板部,其对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进行连接,编码器被安装在第二板部上。
根据该结构,在标尺的厚度方向上,编码器相对于电机支承部件的位置能够由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之间的尺寸来进行规定。此外,通过使第二板部以相对于第二面而在第二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被设置,从而抑制了由电机产生的热量从电机的第二面向编码器保持器的第二板部被传递的情况。因此,能够在提高标尺的厚度方向上编码器相对于电机支承部件的位置精度的同时,对编码器保持器因为由电机产生的热量而发生变形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具备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以在与编码器保持器之间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并通过在对于编码器保持器而被施加有振动时与编码器保持器相接,从而对编码器保持器的位置进行限制。
根据该结构,能够对在编码器保持器受到冲击或振动时使得被支承于编码器保持器上的编码器碰到标尺而致使标尺受发生损伤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馈送电机31为“限制部”的一个示例。此外,限制框架99为“限制部”的一个示例。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电机作为限制部而发挥功能。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电机这一个部件来承担作为驱动源的功能、和对编码器保持器的位置进行限制的功能,从而能够削减印刷装置1的部件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编码器保持器具有编码器覆盖部,所述编码器覆盖部相对于第二板部而被设置在第二方向上,并对所述编码器进行覆盖。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编码器保持器这一个部件来承担对编码器进行保持的功能、和水或纸粉等异物向编码器的异物混入防止功能,从而能够削减印刷装置的部件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编码器保持器具有配线保持部,所述配线保持部对配线进行保持。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编码器保持器这一个部件来承担对编码器进行保持的功能、和对配线进行保持的功能,从而能够削减印刷装置1的部件数量。

Claims (5)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机,其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面、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第二面、和从所述第二面起向所述第二方向突出的轴部;
标尺,其以能够与所述轴部一体地进行旋转的方式而被固定在所述轴部上;
电机支承部件,其与所述第一面相连接,并对所述电机进行支承;
编码器,其对所述标尺的旋转进行检测;
编码器保持器,其对所述编码器进行支承,
所述编码器保持器具有:
第一板部,其被连接于所述电机支承部件上;
第二板部,其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面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被设置;
第三板部,其对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进行连接,
所述编码器被安装在所述第二板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限制部,所述限制部以在与所述编码器保持器之间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被设置,并通过在对于所述编码器保持器而被施加有振动时与所述编码器保持器相接,从而对所述编码器保持器的位置进行限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作为所述限制部而发挥功能。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器保持器具有编码器覆盖部,所述编码器覆盖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板部而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对所述编码器进行覆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器保持器具有配线保持部,所述配线保持部对配线进行保持。
CN202220094289.8U 2021-01-19 2022-01-14 印刷装置 Active CN21676123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6189 2021-01-19
JP2021006189A JP2022110653A (ja) 2021-01-19 2021-01-19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1236U true CN216761236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76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94289.8U Active CN216761236U (zh) 2021-01-19 2022-01-14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10653A (zh)
CN (1) CN21676123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10653A (ja)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90135B2 (ja) 印字装置
CN106364182B (zh) 打印机、带盒和带有盒的打印机
JP6767189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携帯型端末
JP5108073B2 (ja) 印字装置
KR102580618B1 (ko) 리본 카트리지 및 인쇄 장치
US20210023862A1 (en) Ribb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JP5790020B2 (ja) サーマルヘッド機構、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ーユニット及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ー
EP1110889B1 (en) Rolled-paper holding mechanism and a printer including same
CN216761236U (zh) 印刷装置
JP2001150777A (ja) 印字装置におけるカセット収納検出装置及びカセット
US10994554B2 (en) Thermal printer and portable terminal
US10675893B2 (en) Tape cassette
CN109318604B (zh) 单元装配构造及打印装置
JP2010042615A (ja) カバー部材の開閉装置
US20220227598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10654123B (zh) 带打印装置、带盒以及带盒组
JP3656671B2 (ja) 小型プリンタ
US9221276B2 (en) Substrate mounting structure and tape printer
CN216761233U (zh) 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
US20220305814A1 (en) Printer device
US11766879B2 (en) Portable miniaturized printer device
CN111746159B (zh) 带印刷装置
JP6146191B2 (ja) 電気機器
CN114670559B (zh) 带盒
JP2022101043A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