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9374A - 含氟聚合物組成物、硬化物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氟聚合物組成物、硬化物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9374A
TW202229374A TW110143244A TW110143244A TW202229374A TW 202229374 A TW202229374 A TW 202229374A TW 110143244 A TW110143244 A TW 110143244A TW 110143244 A TW110143244 A TW 110143244A TW 202229374 A TW202229374 A TW 2022293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opolymer
compound
group
composition
m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3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部正登志
豊田瑞菜
河合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9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937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alogen containing monomer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4/00
    • C08F259/0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alogen containing monomer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4/00 on to polymers containing fluor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7/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7/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7/1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含氟聚合物組成物、硬化物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且該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可形成對基材之接著性優異之硬化物。本發明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包含:含氟聚合物,其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及化合物A,其具有至少1種官能基與聚合性不飽和鍵,該至少1種官能基係選自於由環氧基、胺基、羥基、醯胺基、酸酐基、異氰酸酯基、羰基、㗁唑啉基及羧基所構成之群組;並且,前述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實質上不包含選自於由二氮雜雙環烯化合物及二氮雜雙環烷化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鹼性化合物。

Description

含氟聚合物組成物、硬化物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含氟聚合物組成物、硬化物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由耐熱性、耐藥品性、耐油性、耐候性及電絕緣性等優異之觀點來看,含氟聚合物可在多種領域中使用。 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一種使用下述組成物於丙烯酸橡膠層上形成氟橡膠層之方法,該組成物含有:屬含氟聚合物之一種的氟橡膠、1,3-二烯丙基-5-環氧丙基三聚異氰酸酯、二氮雜雙環烯、三聚異氰酸三烯丙酯及有機過氧化物。 又,專利文獻2中揭示了一種使用下述組成物於丙烯酸橡膠層上形成氟橡膠層之方法,該組成物含有:屬含氟聚合物之一種的氟橡膠、1,3-二烯丙基-5-環氧丙基三聚異氰酸酯、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三聚異氰酸三烯丙酯及有機過氧化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8-09484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8-094847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近年來,各領域中對使用含氟聚合物獲得之硬化物要求提升性能,具體上係要求與多種基材之接著性優異。針對所述要求,本發明人等於基材上形成如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中記載之組成物之硬化物後,發現對基材之接著性尚有改善的餘地。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課題而成,其課題在於提供下述含氟聚合物組成物、硬化物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該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可形成對基材之接著性優異之硬化物。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人等針對上述課題進行積極檢討,結果發現使用以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時,可形成對基材之接著性優異之硬化物,終至完成本發明,該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包含:含氟聚合物,其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以及化合物A,其具有預定官能基及聚合性不飽和鍵;並且,該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不包含選自於由二氮雜雙環烯化合物及二氮雜雙環烷化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鹼性化合物,或者,上述鹼性化合物之含量為預定值以下。
亦即,本發明人等發現藉由以下構成可解決上述課題。 [1]一種含氟聚合物組成物,特徵在於: 該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包含: 含氟聚合物,其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及 化合物A,其具有至少1種官能基與聚合性不飽和鍵,該至少1種官能基係選自於由環氧基、胺基、羥基、醯胺基、酸酐基、異氰酸酯基、羰基、㗁唑啉基及羧基所構成之群組; 並且,上述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不包含選自於由二氮雜雙環烯化合物及二氮雜雙環烷化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鹼性化合物,或者,當上述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包含上述鹼性化合物時,相對於上述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上述鹼性化合物之含量小於0.3質量份。 [2]如[1]記載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化合物A更具有選自於由異三聚氰酸環、咪唑環及三𠯤環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含氮雜環。 [3]如[1]或[2]記載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化合物A係具有環氧基與烯丙基之化合物。 [4]如[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化合物A之5%重量減少溫度為150℃以上。 [5]如[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相對於上述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上述化合物A之含量為3~5質量份。 [6]如[1]至[5]中任一項記載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化合物A包含具有2個以上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化合物A1;相對於上述化合物A之總質量,上述化合物A1之含量大於80質量%。 [7]如[1]至[6]中任一項記載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含氟聚合物具有以四氟乙烯為主體之單元與以丙烯為主體之單元。 [8]如[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更包含有機過氧化物。 [9]如[8]記載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上述有機過氧化物為α,α'-雙(三級丁基過氧基)-對二異丙苯; 並且,使用含氟聚合物測定用組成物,依以下測定方法測定轉矩之最大值MH與最小值ML時,上述最大值MH相對於上述最小值ML之比值(MH/ML)為2.0以上,該含氟聚合物測定用組成物係由上述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中所含上述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上述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中所含上述化合物A 5質量份及α,α'-雙(三級丁基過氧基)-對二異丙苯1質量份構成者; 測定方法:藉由遵循ASTM D1646之方法,使用交聯特性測定機在測定溫度160℃、測定時間30分鐘、頻率1.7Hz、剪切速度4.4Pa・sec-1之條件下,測定上述測定用組成物之轉矩之最大值MH與最小值ML。 [10]如[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更包含溶劑。 [11]一種硬化物,係使用如[1]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而得,且其係使上述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中之含氟聚合物硬化而成者。 [12]一種硬化物之製造方法,特徵在於:在低於260℃之溫度下加熱如[1]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而形成硬化物。 [13]一種附塗膜之基材,具有基材與形成於該基材上之塗膜,該塗膜係由如[11]記載之硬化物構成。 [14]一種積層體,具有基材與形成於該基材上之片材,該片材係如[11]記載之硬化物之片材。 [15]如[14]之積層體,其中上述基材為氟樹脂。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下述含氟聚合物組成物、硬化物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該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可形成對基材(尤其是具有極性基之高分子基材或金屬基材)之接著性優異之硬化物。
本發明中之用語意義如下。 使用「~」表示之數值範圍意指包含以「~」前後所記載之數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之範圍。 「單元」係單體聚合而直接形成之源自上述單體1分子之原子團、與將上述原子團之一部分進行化學轉換所得原子團的總稱。「以單體為主體之單元」以下亦僅稱為「單元」。 「橡膠」意指展現JIS K 6200:2008中所定義之性質的橡膠,有別於「樹脂」。
[含氟聚合物組成物] 本發明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以下亦稱「本組成物」)包含:含氟聚合物(以下亦稱「特定含氟聚合物」),其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及化合物A,其具有至少1種官能基(以下亦稱「特定官能基」)與聚合性不飽和鍵,該至少1種官能基係選自於由環氧基、胺基、羥基、醯胺基、酸酐基、異氰酸酯基、羰基、㗁唑啉基及羧基所構成之群組。 又,本組成物不包含選自於由二氮雜雙環烯化合物及二氮雜雙環烷化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鹼性化合物(以下亦稱「特定鹼性化合物」),或者,當本組成物包含上述特定鹼性化合物時,相對於特定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上述鹼性化合物之含量小於0.3質量份。 本組成物可形成對基材(尤其是具有極性基之高分子基材或金屬基材)之接著性優異之硬化物。其理由之詳細內容尚未明朗,但吾人推測大概是源自以下理由。 化合物A之聚合性不飽和鍵會與特定含氟聚合物之碘原子或溴原子反應,另一方面化合物A具有之官能基會與基材具有之官能基(例如具有極性基之高分子基材中之極性基、金屬基材具有之羥基)反應。吾等推測是藉此提升了使用本組成物形成之硬化物對基材之接著性。 在此,本發明人等發現在使用包含特定鹼性化合物之組成物時,與基材之接著性有降低之情形。關於其理由,吾等推測係因為特定鹼性化合物與基材之官能基進行反應或特定鹼性化合物與化合物A之特定官能基進行反應,而使化合物A之官能基與基材之官能基的反應點減少所致。針對該問題,吾等推測是因本組成物不包含特定鹼性化合物、或特定鹼性化合物之含量少,故提升了使用本組成物形成之硬化物對基材之接著性。
<特定含氟聚合物> 特定含氟聚合物係一藉由交聯展現橡膠性質之聚合物,且其具有:氟原子;以及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 在此,碘原子及溴原子會成為交聯含氟聚合物時之交聯部位。 由本發明效果更優異之觀點來看,特定含氟聚合物宜具有以四氟乙烯(以下亦稱「TFE」)為主體之單元與以丙烯為主體之單元。
特定含氟聚合物具有TFE單元及丙烯單元時,特定含氟聚合物亦可更具有以具有2個以上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單體(以下亦稱「DV」)為主體之單元。
DV單元係以具有2個以上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單體為主體之單元。 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具體例可舉碳原子-碳原子之雙鍵(C=C)、碳原子-碳原子之三鍵(C≡C)。 由聚合反應性更優異之觀點來看,DV中之聚合性不飽和鍵之數量宜為2~6個,2或3個較佳,2個尤佳。 DV宜更具有氟原子。
DV宜為式(1)所示單體。 (CR 11R 12=CR 13) a1R 14…(1) 式(1)中,R 11、R 12及R 13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氟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a1表示2~6之整數,R 14表示碳數1~10之a1價全氟烴基、或於該全氟烴基之末端或碳-碳鍵間具有醚性氧原子之基。複數個R 11、複數個R 12及複數個R 13分別可彼此相同亦可互異,且以彼此相同尤佳。 a1宜為2或3,2尤佳。
由DV之聚合反應性更優異之觀點來看,R 11、R 12及R 13中之至少1者宜為氟原子或氫原子,且R 11、R 12、R 13全部為氟原子或氫原子較佳;由硬化物之耐熱性及耐藥品性之觀點來看,R 11、R 12、R 13全部為氟原子尤佳。 R 14可為直鏈狀、支鏈狀、環狀中之任一者,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直鏈狀尤佳。R 14之碳數宜為2~10,3~8較佳,3~6更佳,3~5尤佳。 R 14可具有醚性氧原子,亦可不具有醚性氧原子,惟由交聯反應性或橡膠物性更優異之觀點來看,宜具有醚性氧原子。 R 14中之醚性氧原子之數量宜為1~6,1~3較佳,1或2尤佳。R 14中之醚性氧原子宜存在於R 14之末端。
式(1)所示單體中,理想單體之具體例可舉式(2)所示單體、式(3)所示單體。
(CF 2=CF) 2R 21…(2) 式(2)中,R 21表示碳數2~10之2價全氟伸烷基、或於該全氟伸烷基之末端或碳-碳鍵間具有醚性氧原子之基。
式(2)所示單體之具體例可列舉:CF 2=CFO(CF 2) 2OCF=CF 2、CF 2=CFO(CF 2) 3OCF=CF 2、CF 2=CFO(CF 2) 4OCF=CF 2、CF 2=CFO(CF 2) 6OCF=CF 2 CF 2=CFO(CF 2) 8OCF=CF 2、CF 2=CFO(CF 2) 2OCF(CF 3)CF 2OCF=CF 2、CF 2=CFO(CF 2) 2O(CF(CF 3)CF 2O) 2CF=CF 2、CF 2=CFOCF 2O(CF 2CF 2O) 2CF=CF 2、CF 2=CFO(CF 2O) 3O(CF(CF 3)CF 2O) 2CF=CF 2、CF 2=CFOCF 2CF(CF 3)O(CF 2) 2OCF(CF 3)CF 2OCF=CF 2、CF 2=CFOCF 2CF 2O(CF 2O) 2CF 2CF 2OCF=CF 2。 式(2)所示單體中,較理想單體之具體例可舉CF 2=CFO(CF 2) 3OCF=CF 2、CF 2=CFO(CF 2) 4OCF=CF 2
(CH 2=CH) 2R 31…(3) 式(3)中,R 31表示碳數2~10之2價全氟伸烷基、或於該全氟伸烷基之末端或碳-碳鍵間具有醚性氧原子之基。
式(3)所示單體之具體例可舉:CH 2=CH(CF 2) 2CH=CH 2、CH 2=CH(CF 2) 4CH=CH 2、CH 2=CH(CF 2) 6CH=CH 2。 式(3)所示單體中,較理想單體之具體例可舉CH 2=CH(CF 2) 6CH=CH 2
使DV共聚時,聚合中位於DV末端之聚合性雙鍵會進行反應而獲得具有支鏈之特定含氟共聚物。
特定含氟聚合物亦可具有以上述以外之單體(以下亦稱「其他單體」)為主體之單元。其他單體之具體例可列舉:以二氟亞乙烯(以下亦稱「VdF」)、六氟丙烯(以下亦稱「HFP」)、氯三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以下亦稱「PAVE」)為主體之單元、下式(5)所示單體、乙烯。又,亦可舉出為上述以外之單體且具有鹵素原子之單體(以下亦稱「其他具有鹵素原子之單體」)。
特定含氟聚合物亦可具有VdF單元,但由硬化物之耐藥品性(尤其是耐胺性)優異之觀點來看,宜實質上不具VdF單元。 在此,「實質上不具VdF單元」表示相對於特定含氟聚合物之總單元,VdF單元之含量為0.1莫耳%以下。
PAVE單元係以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為主體之單元。 由聚合反應性及橡膠物性優異之觀點來看,PAVE宜為下述式(4)所示單體。 CF 2=CF-O-R f4…(4) 式(4)中,R f4表示碳數1~10之全氟烷基。由聚合反應性更優異之觀點來看,R f4之碳數宜為1~8,1~6較佳,1~5更佳,1~3尤佳。 全氟烷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
PAVE之具體例可舉全氟(甲基乙烯基醚)(以下亦稱「PMVE」)、全氟(乙基乙烯基醚)、全氟(丙基乙烯基醚)(以下亦稱「PPVE」),該等中又以PMVE、PPVE為佳。
式(5)如下。 CF 2=CF-O-R f5…(5) 式(5)中,R f5表示碳數1~8之含1~5個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R f5之碳數宜為1~6,1~5尤佳。
式(5)所示單體之具體例可舉全氟(3,6-二氧雜-1-庚烯)、全氟(3,6-二氧雜-1-辛烯)、全氟(5-甲基-3,6-二氧雜-1-壬烯)。
其他具有鹵素原子之單體宜為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的單體。所述單體之具體例可列舉:CF 2=CFBr、CH 2=CHCF 2CF 2Br、CF 2=CF-O-CF 2CF 2-I、CF 2=CF-O-CF 2CF 2-Br、CF 2=CF-O-CF 2CF 2CH 2-I、CF 2=CF-O-CF 2CF 2CH 2-Br、CF 2=CF-O-CF 2CF 2(CF 3)-O-CF 2CF 2CH 2-I、CF 2=CF-O-CF 2CF 2(CF 3)-O-CF 2CF 2CH 2-Br。
相對於特定含氟聚合物之總單元,特定含氟聚合物包含TFE單元時之含量宜為30~70莫耳%,40~60莫耳%尤佳。 相對於特定含氟聚合物之總單元,特定含氟聚合物包含丙烯單元時之含量宜為30~70莫耳%,40~60莫耳%尤佳。 相對於特定含氟聚合物之總單元,特定含氟聚合物包含DV單元時之含量宜為0.01~2莫耳%,0.03~0.5莫耳%較佳,0.05~0.4莫耳%更佳,0.1~0.3莫耳%尤佳。 相對於特定含氟聚合物之總單元,特定含氟聚合物包含其他單體單元時之含量宜為0.01~10莫耳%,且0.05~5莫耳%尤佳。
將特定含氟聚合物中所含各單元之理想組合顯示於下。 組合1:TFE單元與丙烯單元之組合 組合2:TFE單元、丙烯單元與DV單元之組合
組合1~2中之共聚組成宜為下述莫耳比。若為下述莫耳比,共聚物之交聯反應性便更優異,並且硬化物之機械特性、耐熱性、耐藥品性、耐油性及耐候性等優異。 組合1:TFE單元/丙烯單元=40~60/40~60(莫耳比) 組合2:TFE單元/丙烯單元/DV單元=38~60/38~60/0.01~2(莫耳比)
特定含氟聚合物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 特定含氟聚合物具有之碘原子或溴原子可舉:源自後述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之鏈轉移劑的碘原子或溴原子、上述以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的單體為主體之單元中的碘原子或溴原子。其中,宜為源自後述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之鏈轉移劑的碘原子或溴原子。 使用鏈轉移劑時,可於特定含氟聚合物(高分子鏈)之末端導入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 使用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的單體時,可於特定含氟聚合物之側鏈導入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
由特定含氟聚合物之交聯反應性之觀點來看,特定含氟聚合物於碘原子及溴原子中,宜具有碘原子。
相對於特定含氟聚合物之總質量,碘原子及溴原子之含量合計宜為0.01~5.0質量%,0.05~2.0質量%較佳,0.1~1.0質量%尤佳。含量合計若在上述範圍內,特定含氟聚合物之交聯反應性便會提升,且硬化物之機械特性優異。 此外,碘原子及溴原子之含量合計在僅包含其中一原子時意指其中一原子之含量,包含兩原子時則指各原子之含量合計。
特定含氟聚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相對於本組成物總質量,特定含氟聚合物之含量宜為1~99質量%,20~99質量%較佳,30~99質量%尤佳。
(特定含氟聚合物之物性) 特定含氟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宜為20,000~400,000,170,000~350,000較佳,250,000~350,000更佳,200,000~320,000尤佳,240,000~300,000最佳。特定含氟聚合物之Mw若在上述範圍內,本發明之效果便更優異。 本發明含氟聚合物之Mw係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為標準物質,利用凝膠滲透層析測定之值。
(特定含氟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特定含氟聚合物之製造方法之一例可舉在鏈轉移劑及自由基聚合引發劑存在下將上述單體予以聚合之方法。
鏈轉移劑可列舉: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的鏈轉移劑;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環己烷等鏈狀或環狀烷;甲醇、乙醇、丙醇等醇類;三級十二基硫醇、正十二基硫醇、正十八基硫醇等硫醇類。其中,由特定含氟聚合物之交聯反應性之觀點來看,以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的鏈轉移劑為佳。 鏈轉移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的鏈轉移劑之具體例,可列舉:I-R f6-I(式中,R f6表示碳原子數1~8之全氟伸烷基或碳原子數2~8之全氟伸烷基)所示化合物、I-R f7-Br(式中,R f7表示碳原子數1~8之全氟伸烷基或碳原子數2~8之全氟伸烷基)所示化合物、I-R 1-I(式中,R 1表示碳原子數1~8之伸烷基或碳原子數2~8之氧伸烷基)所示化合物。 I-R f6-I之具體例可列舉:二碘二氟甲烷、1,2-二碘全氟乙烷、1,3-二碘全氟丙烷、1,4-二碘全氟丁烷、1,5-二碘全氟戊烷、1,6-二碘全氟己烷、1,7-二碘全氟戊烷、1,8-二碘全氟辛烷。其中又以1,4-二碘全氟丁烷、1,6-二碘全氟己烷為佳,1,4-二碘全氟丁烷尤佳。 I-R f7-Br之具體例可舉1-碘-4-溴全氟丁烷、1-碘-6-溴全氟己烷、1-碘-8-溴全氟辛烷。其中又以1-碘-4-溴全氟丁烷、1-碘-6-溴全氟己烷為佳,1-碘-4-溴全氟丁烷尤佳。 I-R 1-I之具體例可列舉:1,2-二碘乙烷、1,3-二碘丙烷、1,4-二碘丁烷、1,5-二碘戊烷、1,6-二碘己烷、1,8-二碘辛烷。 若在該等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的鏈轉移劑存在下使上述單體聚合,便可於含氟聚合物導入碘原子及/或溴原子。
使用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的鏈轉移劑時,相對於用於特定含氟聚合物之聚合的單體之總饋入量100質量份,該鏈轉移劑之饋入量宜為0.1~20質量份,0.5~17質量份較佳,2~15質量份尤佳。若為0.1質量份以上,便可縮短聚合時間,因此容易將特定含氟聚合物之儲存彈性模數G'調節成上述值。又,若為20質量份以下,在硬化物為交聯物時之橡膠物性便良好。
聚合溫度可依單體組成、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之分解溫度等適當選擇。聚合溫度宜為0~60℃,10~50℃較佳,20~40℃尤佳。
關於製造特定含氟聚合物時使用之上述以外之成分、製造方法之詳細內容,可參照國際公開第2017/057512號之段落0033~0053中記載之方法。
<化合物A> 化合物A係具有特定官能基與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化合物。 特定官能基係選自於由環氧基、胺基、羥基、醯胺基、酸酐基、異氰酸酯基、羰基、㗁唑啉基及羧基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官能基,而由與基材之接著性更優異之觀點來看,宜為選自於由環氧基、胺基、羥基及羧基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官能基,更宜為選自於由環氧基及羥基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官能基,且環氧基尤佳。 由與基材之接著性更優異之觀點來看,化合物A中之特定官能基之數量宜為1~5個,1~3個較佳,1個尤佳。
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具體例可舉碳原子-碳原子之雙鍵(C=C)、碳原子-碳原子之三鍵(C≡C),且碳原子-碳原子之雙鍵(C=C)尤佳。 化合物A中之聚合性不飽和鍵之數量為1個以上,由與特定含氟聚合物之反應性更優異之觀點來看,宜為2~6個,2或3個較佳,2個尤佳。 具有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基的具體例可舉乙烯基、烯丙基,且宜為烯丙基。
由與特定含氟聚合物之反應性更優異之觀點來看,化合物A宜為具有環氧基與烯丙基之化合物。
由耐熱性優異之觀點來看,化合物A宜更具有選自於由異三聚氰酸環、咪唑環及三𠯤環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含氮雜環,且以具有異三聚氰酸環尤佳。
化合物A之5%重量減少溫度宜為150℃以上,170℃以上較佳,190℃以上尤佳。藉此,即使在形成硬化物時進行加熱之情況下,化合物A仍會變得不易被分解,故可獲得與基材之接著性更優異之硬化物。 化合物A之5%重量減少溫度的上限無特別限定,宜為450℃,400℃尤佳。 化合物A之5%重量減少溫度意指使用熱重量分析裝置,在升溫速度10℃/分鐘、氮氣環境下(200mL/分鐘)將化合物A從室溫升溫至600℃時,化合物A之重量減少5%之溫度。
化合物A之具體例可列舉:單環氧丙基二烯丙基三聚異氰酸酯(5%重量減少溫度:230℃)、二環氧丙基單烯丙基三聚異氰酸酯(5%重量減少溫度:195℃)、二烯丙基異三聚氰酸(5%重量減少溫度:185℃)、異三聚氰酸、三羥甲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羥甲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環氧丙基醚、三羥甲丙烷二烯丙基醚、新戊四醇三烯丙基醚、甘油單烯丙基醚。
相對於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化合物A之含量宜為1~20質量份,3~5質量份較佳,大於4質量份且在5質量份以下尤佳。化合物A之含量若在上述範圍內,硬化物對基材之接著性便更優異。
化合物A宜包含具有2個以上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化合物A1。此時,相對於化合物A之總質量,化合物A1之含量宜大於50質量%,大於80質量%較佳,100質量%(即,化合物A為化合物A1)尤佳。藉此,硬化物對基材之接著性便更優異。
<有機過氧化物> 本組成物宜更包含有機過氧化物。有機過氧化物係用以交聯特定含氟聚合物。 有機過氧化物之具體例可列舉:過氧化二烷基類、α,α'-雙(三級丁基過氧基)-對二異丙苯、α,α'-雙(三級丁基過氧基)-間二異丙苯、苯甲醯過氧化物、三級丁過氧苯、2,5-二甲基-2,5-二(苯甲醯基過氧基)己烷、三級丁基異丙苯基過氧化物、二異丙苯基過氧化物。 過氧化二烷基類之具體例可列舉:1,1-二(三級丁基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2,5-二甲基己烷-2,5-二羥基過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三級丁基過氧基)己烷、2,5-二甲基-2,5-二(三級丁基過氧基)-3-己炔、過氧化馬來酸三級丁酯、三級丁基過氧異丙基碳酸酯。 有機過氧化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當包含有機過氧化物時,相對於特定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有機過氧化物之含量宜為0.3~10質量份,0.3~5質量份較佳,0.5~3質量份尤佳。
<溶劑> 本組成物亦可包含有溶劑。溶劑係用以使特定含氟聚合物溶解或分散。 溶劑可舉有機溶劑。有機溶劑之具體例可舉氟系有機溶劑及非氟系有機溶劑。氟系有機溶劑係指包含1個以上氟原子之溶劑。非氟系有機溶劑係指不含氟原子之溶劑。由硬化物之生產性更優異之觀點來看,以非氟系有機溶劑為佳。 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非氟系有機溶劑可列舉非氟烷、非氟之酮系溶劑、非氟之醚系溶劑、非氟之酯系溶劑、非氟之醇系溶劑、非氟之醯胺系溶劑。 非氟烷之具體例可舉己烷、庚烷、環己烷。 非氟之酮系溶劑之具體例可舉丙酮、甲基乙基酮(以下亦稱MEK)、甲基異丁基酮(以下亦稱「MIBK」)。 非氟之醚系溶劑之具體例可舉二乙基醚、四氫呋喃(以下亦稱「THF」)、四乙二醇二甲基醚。 非氟之酯系有機溶劑之具體例可舉乙酸乙酯、乙酸丁酯。 非氟之醇系溶劑之具體例可舉異丙醇、乙醇、正丁醇。 非氟之醯胺系溶劑可舉N,N-二甲基甲醯胺、N-甲基-2-吡咯啶酮(以下亦稱「NMP」)。
氟系有機溶劑之具體例可舉氟烷、氟芳香族化合物、氟烷基醚、氟烷基胺、氟醇。 氟烷宜為碳數4~8之化合物,可舉例如C 6F 13H(AC-2000:產品名,AGC公司製)、C 6F 13C 2H 5(AC-6000:產品名,AGC公司製)、C 2F 5CHFCHFCF 3(Vertrel:產品名,DU PONT公司製)。 氟芳香族化合物之具體例可舉六氟苯、三氟甲基苯、全氟甲苯、1,3-雙(三氟甲基)苯、1,4-雙(三氟甲基)苯。 氟烷基醚宜為碳數4~12之化合物,可舉例如CF 3CH 2OCF 2CF 2H(AE-3000:產品名,AGC公司製)、C 4F 9OCH 3(Novec-7100:產品名,3M公司製)、C 4F 9OC 2H 5(Novec-7200:產品名,3M公司製)、C 2F 5CF(OCH 3)C 3F 7(Novec-7300:產品名,3M公司製)。 氟烷基胺之具體例可舉全氟三丙胺、全氟三丁胺。 氟醇之具體例可舉2,2,3,3-四氟丙醇、2,2,2-三氟乙醇、六氟異丙醇。
由溶解性優異之觀點來看,上述溶劑中亦宜包含選自於由THF、MIBK、MEK、乙酸丁酯、乙酸乙酯及NMP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
當含有溶劑時,由將本組成物作為塗料使用時塗佈性優異之觀點來看,相對於特定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溶劑之含量宜為10~2000質量份,50~1000質量份較佳,100~500質量份尤佳。
<特定鹼性化合物> 本組成物不包含特定鹼性化合物、或即使在包含特定鹼性化合物時,相對於特定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特定鹼性化合物之含量仍小於0.3質量份。 特定鹼性化合物係選自於由二氮雜雙環烯化合物及二氮雜雙環烷化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化合物。 二氮雜雙環烯化合物之具體例可舉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烯-7、1,5-二氮雜雙環[4.3.0]壬烯-5及該等之有機酸鹽。 二氮雜雙環烷合物之具體例可舉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
當本組成物包含特定鹼性化合物時,由硬化物對基材之接著性更優異之觀點來看,相對於特定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特定鹼性化合物之含量宜小於0.2質量份,且小於0.1質量份尤佳。
<其他成分> 本組成物亦可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包含有上述以外之其他成分。其他成分可列舉:交聯助劑(例如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三聚異氰酸三烯丙酯、三聚異氰酸三甲基烯丙酯)、吸酸劑(例如脂肪酸酯、脂肪酸金屬鹽、2價金屬氧化物(氧化鎂、氧化鈣、氧化鋅、氧化鉛等))、充填劑及補強材(例如碳黑、硫酸鋇、間矽酸鈣、碳酸鈣、氧化鈦、二氧化矽、黏土、滑石)、防焦劑(例如雙酚A等含酚性羥基化合物類、氫醌等醌類、2,4-二(3-異丙苯基)-4-甲基-1-戊烯等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類)、冠醚(例如18-冠-6)、脫模劑(例如硬脂酸、硬脂酸鈉、硬脂酸鈣)。 當本組成物含有其他成分時,相對於特定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其他成分之含量合計宜為0.1~100質量份,1~80質量份較佳,10~50質量份尤佳。
本組成物之調製方法可舉混合及攪拌上述各成分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
<物性> 使用由本組成物中所含特定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本組成物中所含化合物A 5質量份及α,α'-雙(三級丁基過氧基)-對二異丙苯1質量份所構成之測定用組成物,依以下測定方法測定轉矩之最大值M H與最小值M L時,最大值M H相對於最小值M L之比值(M H/M L)宜為2.0以上,6.0以上較佳,9.0以上尤佳。 在此,M H/M L係顯示交聯特性之指標,該數值越大表示使用測定用組成物獲得之硬化物中之交聯結構越多。測定用組成物中之特定含氟聚合物及化合物A係與本組成物中之特定含氟聚合物及化合物A相同。所以,測定用組成物之M H/M L可謂與本組成物之M H/M L相關。 測定用組成物之M H/M L若為2.0以上,使用測定用組成物中所得之硬化物中便充分存在交聯結構,故硬化物之耐熱性優異。因此,使用本組成物獲得之硬化物亦同樣可謂耐熱性優異。 測定用組成物之M H/M L的上限值無特別限定,宜為200,100尤佳。 測定用組成物之M H宜為50~200dNm,60~150dNm尤佳。 測定用組成物之M L宜為1~25dNm,2~20dNm尤佳。
測定用組成物中之轉矩之最大值M H與最小值M L係藉由遵循ASTM D1646之方法,使用交聯特性測定機在測定溫度160℃、測定時間30分鐘、頻率1.7Hz、剪切速度4.4Pa・sec -1之條件下進行測定。
此外,本組成物中包含複數種化合物A時,係按各化合物A相對於化合物A之總質量的質量比率,來決定上述測定用組成物中之各化合物A之摻混量。 又,本組成物中包含複數種含氟聚合物時,係按各含氟聚合物相對於含氟聚合物之總質量的質量比率,來決定上述測定用組成物中各之含氟聚合物之摻混量。
<用途> 本組成物之用途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用於半導體產業、汽車產業、化學產業等所用之各種基材之塗覆或黏著劑層之形成。其中,本組成物適宜用於形成聚醯亞胺膠帶之黏著劑層。
本組成物之用途可舉O形環、片材、油封、隔板、V形環等。又,亦可應用在耐熱性耐藥品性密封材、耐熱性耐油性密封材、電線被覆材、耐蝕性橡膠塗料、耐脲系滑脂用密封材等之用途。
又,亦可適宜應用於墊片、金屬墊片、對O形環之塗覆、並且國際公開第2016/017801之段落0099中記載之物品的塗覆。 又,半導體產業相關用途可舉:電子構件及電子控制單元(ECU)之殼體、功率半導體模組之灌封材及灌封線、LED器件之密封劑、晶片固定用固晶材、適於COB之擋材及密封材。此外,亦適於IGBT模組或PCB之灌封材、塗覆材、密封材等。 並且,亦可舉抗蝕刻印墨、阻焊印墨、防鍍敷印墨、標記印墨等各種保護印墨。 並且,例如藉由將日本專利特開2009-108424之段落0042中記載之熱傳導填料添加於本組成物中,亦可適宜作為散熱滑脂等散熱被覆材、密封材使用。 又,亦可用於電線導體之塗覆、絕緣層之塗覆及玻璃編線之塗覆。並且,亦可用於對電子用產業中之CCL等印刷基板之塗覆、適於穿戴式裝置等之伸縮性或柔軟性基板。又,亦可使用於軟性機器人領域之壓電感測器、致動器之塗覆。 在此,以本組成物進行塗覆而得之玻璃纖維編線電線之製造方法無特別限定,可舉將已塗覆本組成物之玻璃纖維編成管狀的方法、及將本組成物塗覆於已將玻璃纖維編成管狀之編織物的方法。
又,本組成物亦可作為無機纖維、有機纖維之浸潤材或黏結劑使用。上述無機纖維之具體例可舉CFRP、CFRTP、玻璃纖維、GFRP及GFRTP。上述有機纖維之具體例可舉將芳醯胺纖維、酯纖維等高分子纖維、及例如將工程塑膠進行熔融紡絲而得之纖維材。 又,本組成物可作為接著膠帶或膜使用。可將由本組成物獲得之塗膜直接作為接著膠帶或膜使用,亦可將本組成物塗於基材而得之塗裝物品作為接著膠帶或膜來使用。 將由本組成物獲得之塗膜直接作為接著膠帶或膜使用時,例如可使將本組成物塗於基材而得之塗膜剝離後,以接著膠帶或膜之形式來使用。 將本組成物塗於基材而得之塗裝物品作為接著膠帶或膜使用時,由本組成物獲得之塗膜例如可作為黏著層、接著層、保護層發揮功能。
電子產業用途可列舉:引線框架固定用膠帶、LED安裝基板等FPC固定用膠帶、接合片、QFN、SON等適於封裝件基板之樹脂密封成型用膠帶、TAB膠帶、COF膠帶等。 絕緣材料可列舉:電絕緣玻璃布、對電磁線之塗覆、對電子設備之絕緣接合膠帶、絕緣性自融性膠帶、絕緣紙等。 光學構件可列舉:適於LCD、LED之光學薄膜、遮光反射膠帶、適於太陽能電池之保護片、適於觸控面板及電子紙之膜、PDP前段過濾器用黏著膜、EMI屏蔽用黏著膜。 適於電子材料之膠帶特別適宜使用將聚醯亞胺用作基材並已塗佈本組成物之膠帶,而由本組成物獲得之塗膜適宜作為接著層、黏著層發揮功能。又,亦可於上述作為接著層、黏著層發揮功能且由本組成物獲得之塗膜中摻合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等樹脂。
又,本組成物亦可在醫療領域中適宜使用在各種用途上,而亦可作為導管等器具、WO2019/054500記載之微流控晶片等器件之塗料使用。 食品用途方面亦可用於使用於飲料容器、分配器等之墊片、O形環等密封材、食品輸送帶等。 還可舉用於各種化學工廠之配管等的密封材及襯材、對儲存槽、反應槽之內壁或攪拌器之塗覆材等用途。 亦可用於印表機、數位彩色複合事務機等之充電輥、顯影輥、定影輥或轉印輥、適於鋼鐵、玻璃製造之軋延、冷卻、適於酸洗步驟之輥等之塗覆。 亦可用於適於汽車、鐵路車輛、飛機之耐晶片塗裝用塗覆材。 亦可用於護舷材(海洋土木、船舶)、經浸潤之纖維・不織布等防護衣等、基板密封材、橡膠手套、單軸偏心螺旋泵之定子或轉子、WO2015/099051之段落0175中記載之用途。 又,將本組成物應用於上述用途時,可直接使用本組成物,亦可使用由本組成物獲得之膠帶或膜。
[硬化物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硬化物(以下亦稱「本硬化物」)係使用上述本組成物而得之硬化物,且係使特定含氟聚合物硬化而成。 本硬化物可為已交聯本組成物中之特定含氟聚合物的交聯物,亦可為不使本組成物中之特定含氟聚合物交聯而已固化本組成物之未交聯物。
本硬化物之製造方法之一例可舉在低於260℃之溫度下加熱本組成物而形成硬化物之方法。藉由將加熱溫度設為低於260℃,可抑制特定含氟聚合物之分子內的反應,因此可提升特定含氟聚合物具有之碘原子或溴原子與化合物A具有之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反應性。
製造作為交聯物之本硬化物時,宜在80℃以上且低於260℃之溫度下加熱本組成物。藉此,可獲得本組成物中之特定含氟聚合物已交聯之交聯物。 製造交聯物時,加熱溫度的下限值尤宜為100℃,加熱溫度的上限值尤宜為240℃。加熱時,亦可階段性升溫或降溫。 製造交聯物時,加熱時間宜為10分鐘~48小時。 製造交聯物時,加熱方法之具體例可舉熱壓交聯、蒸汽交聯、熱風交聯。考量本組成物之用途等後由該等方法中適當選擇即可。藉由進行交聯,可使塗膜之機械特性、壓縮永久應變、其他特性穩定化或提升。
製造作為未交聯物之本硬化物時,宜在20℃以上且低於260℃之溫度下加熱本組成物。藉此,本組成物會乾燥而固化,而可獲得未交聯物。 製造未交聯物時,加熱溫度的下限值尤宜為50℃,加熱溫度的上限值尤宜為240℃。加熱時,亦可階段性升溫或降溫。 製造未交聯物時,加熱時間宜為10分鐘~48小時。 製造交聯物時,加熱方法之具體例可舉熱壓、蒸汽、熱風。 亦可進一步加熱未交聯物來製造交聯物。
本硬化物亦可形成於基材上。 例如,本組成物包含溶劑時,可藉由將本組成物塗佈於基材上並加熱而於基材上形成作為塗膜之硬化物。依上述方式,便可獲得具有基材與由形成於該基材之硬化物構成之塗膜的附塗膜之基材。 又,將本組成物成形成片狀後與基材疊合並加熱,藉此可於基材上形成硬化物之片材。依上述方式,可獲得具有基材及形成於該基材之硬化物之片材的積層體。
基材之具體例可舉高分子基材、金屬基材。 高分子基材宜具有羥基、羧基、胺基、醯亞胺基、氰基等極性基。藉此,本硬化物(塗膜)對基材之接著性便更優異。構成高分子基材之材料的具體例可列舉聚醯亞胺、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聚芳基醚酮、聚醯胺、環氧、不飽和聚酯、氟樹脂。氟樹脂宜為乙烯與TFE之共聚物(以下亦表記為ETFE)。 具有極性基之氟樹脂例如可藉由國際公開第2011/093404號、國際公開第2015/152170號中記載之方法來製作。具有極性基之氟樹脂宜為如國際公開第2011/093404號、國際公開第2015/152170號中記載之藉由電暈處理或電漿處理製出者。 構成金屬基板之材料的具體例可舉鋁、鈦、銅、鎳、不鏽鋼、黃銅、鎂、鐵、鉻及該等之合金。
實施例 以下舉例詳細說明本發明。例1-1~例1-6及例2-1~例2-3為實施例,例1-7~例1-10及例2-4~例2-5為比較例。惟,本發明不受該等例限定。此外,後述表中各成分之摻混量係以質量為基準表示。
[含氟聚合物之組成之測定] 含氟聚合物中之TFE單元、VdF單元之含量(莫耳%)係從 19F-核磁共振(NMR)分析算出。關於含氟聚合物中之丙烯單元之含量,係由 1H及 13C-核磁共振(NMR)分析算出。 又,聚合物中之碘原子之含量係以離子層析分析測定裝置(Dia Instruments Co., Ltd製,組合有自動試料燃燒裝置離子層析分析用前處理裝置AQF-100型與離子層析分析的裝置)測定。
[M H/M L] 調製出測定用組成物,該測定用組成物係由各例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中所含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各例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中所含化合物A 5質量份及α, α'-雙(三級丁基過氧基)-對二異丙苯1質量份所構成者。此外,例1-8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不包含化合物A,所以在調製測定用組成物時未添加化合物A。 藉由遵循ASTM D1646之方法,使用交聯特性測定機(Alpha Technology Co., Ltd.製,RPA-2000),在下述測定條件下測定轉矩之最大值M H與最小值M L,算出M H/M L。 (測定條件) 測定溫度:160℃ 測定時間:30分鐘 頻率:1.7Hz 剪切速度:4.4Pa・sec -1
[接著性試驗1(與聚醯亞胺之積層體之剝離試驗)] 使用開放式輥件將各例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成形成片狀。然後將片狀含氟聚合物組成物45g置於模具(尺寸:145mm×78mm×2mm),配置成以聚醯亞胺薄膜(宇部興產製,UPILEX(註冊商標)125S)包夾片狀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之兩面。 接下來,用熱壓機以加壓壓力15Mpa之條件,在160℃下保持20分鐘,使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中之含氟聚合物交聯。用切刀插入於所得交聯物之聚醯亞胺膜與含氟聚合物交聯物之間,強制剝離所得交聯物中30mm×78mm之範圍,作為剝離試驗用載持部。依上述方式,製作出屬交聯物之測定用試樣。 將測定用試樣在室溫(23±1℃)下保管12小時後,使用拉伸試驗機(A&D Company, Limited製,TENSILON萬能材料試驗機),進行測定用試樣之180度剝離試驗。剝離試驗係在拉伸速度50mm/分鐘、室溫23±1℃之條件下實施。 在測定用試樣之拉伸延伸中,將基材或交聯物中任一者有斷裂之情況評估為「材料破壞」,無發生材料破壞且在基材與交聯物之界面發生剝離之情況評估為「界面剝離」。 又,在延伸中,將硬化物伸長5mm以上後發生材料破壞者評估為「伸長破壞」。 在「材料破壞」或「伸長破壞」時,判斷為硬化物對基材之接著性優異。其中,在「伸長破壞」時,判斷為硬化物對基材之接著性特別優異。
[接著性試驗2(百格試驗)] 使用棒塗機於由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構成之基材上塗裝各例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並使用烘箱以70℃加熱乾燥1小時後,以200℃進行真空加熱1小時。以上述方式獲得於基材表面形成有已交聯之塗膜的附塗膜之基材。 然後,依據JIS K 5400-8-5(附著性-百格試驗100個方格)進行試驗,計算未從基材剝離之塗膜的數量(方格個數)。
[接著性試驗3(與電漿表面處理ETFE之積層體之剝離試驗)] 使用開放式輥件將各例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成形成50mm×100mm×2mm之片狀。將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之片材與參考國際公開第2011/093404號作成之經以電漿進行表面處理之ETFE(尺寸:50mm×100mm×50µm)貼合。針對貼合物中50mm×50mm×2mm之範圍,使用熱封測試機(TESTER SANGYO CO, Inc.製,商品名:TP-701B),在溫度200℃、密封壓力1MPa下加熱10秒。將未加熱之範圍(50mm×50mm×2mm)作為剝離試驗用載持部。將所得積層體裁切成10mm×100mm×50µm,做成測定用試樣。 將測定用試樣在室溫(23±1℃)下保管12小時後,使用拉伸試驗機(A&D Company, Limited製,TENSILON萬能材料試驗機),進行測定用試樣之180度剝離試驗。剝離試驗係在拉伸速度30mm/分鐘、室溫23±1℃之條件下實施。 評估方法係與接著性試驗1相同。
[接著性試驗4(與電暈表面處理ETFE之積層體之剝離試驗)] 除了使用參考國際公開第2015/152170號之段落[0087]作成之經電暈放電處理之ETFE,來替代經以電漿進行表面處理之ETFE外,以與接著性3相同方式進行試驗。
[含氟聚合物1之製造] 參考國際公開第2009/119202中記載之實施例1,適當調節聚合溫度及鏈轉移劑(1,4-二碘全氟丁烷)之饋入量以使儲存彈性模數G'成為258kPa,而獲得含氟聚合物1。 含氟聚合物1中之各單元之含量(莫耳比)為TFE單元/丙烯單元=56/44。又,含氟聚合物1中之碘原子之含量為0.4質量%。
[含氟聚合物2之製造] 參考日本專利特開昭62-86044公報之實施例1,將經聚合及凝集而得之聚合物作為含氟聚合物2使用。 含氟聚合物2係具有TFE單元、丙烯單元及VdF單元且不含碘原子及溴原子之聚合物。含氟聚合物2中之各單元之含量(莫耳比)為TFE單元/丙烯單元/VdF單元=38.9/26.3/34.8。
[含氟聚合物3之製造] 使用Daieru G-901(產品名,DAIKIN公司製)作為含氟聚合物3。 含氟聚合物3係具有TFE單元、六氟丙烯單元及VdF單元且於末端具有碘原子之聚合物。含氟聚合物3中之各單元之含量(莫耳比)為TFE單元/六氟丙烯單元/VdF單元=20/50/50。
[例1-1~例1-10] 調合成表1中所示成分及摻混量,以開放式輥件捏合30分鐘而獲得各例中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惟,關於例1-6,係將捏合時間變更成15分鐘。 使用所得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實施上述物性之測定及評估試驗。將評估結果列於表1。
於以下顯示含氟共聚物除外之表1中記載的各成分概要。 ・P-14:Perkadox 14(商品名),KAYAKU AKZO CO., LTD.製,α,α'-雙(三級丁基過氧基)-對二異丙苯,有機過氧化物 ・DA-MGIC:單環氧丙基二烯丙基三聚異氰酸酯,化合物A ・MA-MGIC:二環氧丙基單烯丙基三聚異氰酸酯,化合物A ・N-2-(胺乙基)-3-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TAIC:商品名,Mitsubishi Chemical Co.製,異氰酸三烯丙酯,交聯助劑 ・DBU: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烯-7,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 ・CB(MT-C,N990):碳黑,補強材
[表1]
Figure 02_image001
如表1所示,確認了在以下情況時可形成對基材之接著性優異之硬化物:使用包含特定含氟聚合物與化合物A,且不包含特定鹼性化合物;或者,特定鹼性化合物之含量為預定值以下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例1-1~例1-6)。
[例2-1] 調合成表2中所示成分及摻混量,在室溫(23℃)下攪拌10分鐘並放置3天,藉此獲得例2-1~例2-5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塗料)。 使用所得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實施上述評估試驗。將評估結果列於表2。
於以下顯示表1中所示成分除外之表2中記載的成分概要。 ・THF:四氫呋喃,溶劑
[表2]
Figure 02_image003
如表2所示,確認了在以下情況時可形成對基材之接著性優異之硬化物:使用包含特定含氟聚合物與化合物A,且不包含特定鹼性化合物;或者,特定鹼性化合物之含量為預定值以下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例2-1~例2-3)。
[例3-1、3-2] 調合成表3中所示成分及摻混量,以開放式輥件捏合30分鐘而獲得各例中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 使用所得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實施上述物性之評估試驗。將評估結果列於表3。
於以下顯示表1中所示成分除外之表3中記載的成分概要。 ・氧化鋅:堺化學工業公司製, ・硬脂酸:富士軟片和光純藥公司製, ・硬脂酸鈣:關東化學公司製。
[表3]
Figure 02_image005
此外,在此係援引已於2020年11月20日提申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20-193214號之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及摘要之全部內容,並納入作為本發明說明書之揭示。
(無)

Claims (15)

  1. 一種含氟聚合物組成物,特徵在於: 該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包含: 含氟聚合物,其具有碘原子及溴原子中之至少一者;及 化合物A,其具有至少1種官能基與聚合性不飽和鍵,該至少1種官能基係選自於由環氧基、胺基、羥基、醯胺基、酸酐基、異氰酸酯基、羰基、㗁唑啉基及羧基所構成之群組; 並且,前述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不包含選自於由二氮雜雙環烯化合物及二氮雜雙環烷化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鹼性化合物,或者,當前述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包含前述鹼性化合物時,相對於前述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前述鹼性化合物之含量小於0.3質量份。
  2. 如請求項1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前述化合物A更具有選自於由異三聚氰酸環、咪唑環及三𠯤環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含氮雜環。
  3. 如請求項1或2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前述化合物A係具有環氧基與烯丙基之化合物。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前述化合物A之5%重量減少溫度為150℃以上。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相對於前述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前述化合物A之含量為3~5質量份。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前述化合物A包含具有2個以上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化合物A1; 相對於前述化合物A之總質量,前述化合物A1之含量大於80質量%。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前述含氟聚合物具有以四氟乙烯為主體之單元與以丙烯為主體之單元。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更包含有機過氧化物。
  9. 如請求項8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中前述有機過氧化物為α,α'-雙(三級丁基過氧基)-對二異丙苯; 並且,使用含氟聚合物測定用組成物,依以下測定方法測定轉矩之最大值M H與最小值M L時,前述最大值M H相對於前述最小值M L之比值(M H/M L)為2.0以上,該含氟聚合物測定用組成物係由前述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中所含前述含氟聚合物100質量份、前述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中所含前述化合物A 5質量份及α,α'-雙(三級丁基過氧基)-對二異丙苯1質量份構成者; 測定方法:藉由遵循ASTM D1646之方法,使用交聯特性測定機在測定溫度160℃、測定時間30分鐘、頻率1.7Hz、剪切速度4.4Pa・sec -1之條件下,測定前述測定用組成物之轉矩之最大值M H與最小值M L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其更包含溶劑。
  11. 一種硬化物,係使用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而得,且其係使前述含氟聚合物組成物中之含氟聚合物硬化而成者。
  12. 一種硬化物之製造方法,特徵在於:在低於260℃之溫度下加熱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組成物而形成硬化物。
  13. 一種附塗膜之基材,具有基材與形成於該基材上之塗膜,該塗膜係由如請求項11之硬化物構成。
  14. 一種積層體,具有基材與形成於該基材上之片材,該片材係如請求項11之硬化物之片材。
  15. 如請求項14之積層體,其中前述基材為氟樹脂。
TW110143244A 2020-11-20 2021-11-19 含氟聚合物組成物、硬化物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TW2022293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3214A JP2024001372A (ja) 2020-11-20 2020-11-20 含フッ素重合体組成物、硬化物および硬化物の製造方法
JP2020-193214 2020-11-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9374A true TW202229374A (zh) 2022-08-01

Family

ID=81709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3244A TW202229374A (zh) 2020-11-20 2021-11-19 含氟聚合物組成物、硬化物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01372A (zh)
TW (1) TW202229374A (zh)
WO (1) WO202210778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61558A1 (ja) * 2012-10-17 2014-04-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2018094846A (ja) * 2016-12-15 2018-06-21 ユニ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ゴム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07787A1 (ja) 2022-05-27
JP2024001372A (ja) 2024-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07442B2 (ja) フルオロポリマー系粘接着性組成物
EP3122557B1 (en) Composite molded body with a layer of a copolymer of tetrafluoroethylene and perfluoro (ethyl vinyl ether)
JP7088203B2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体
KR20170084290A (ko) 다층 엘라스토머 물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EP0314777B1 (en) Dual cured fluoropolymer laminates
KR20150003328A (ko) 적층체
JP2008231330A (ja) 放射線架橋含フッ素共重合体
JP2022547069A (ja) フルオロポリマー及び分岐シルセスキオキサンポリマーを含む組成物及び物品
TW202229374A (zh) 含氟聚合物組成物、硬化物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CN112638999A (zh) 部分氟化的硅烷粘结剂
CN112771107B (zh) 可固化氟基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固化产物
CN113544159A (zh) 组合物、交联橡胶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44160A (zh) 交联橡胶
CN115702225A (zh) 涂料和涂料的制造方法、以及涂装物品和涂装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13692351B (zh)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及层叠体
WO2020204081A1 (ja) 積層体
US20240100757A1 (en) Bonding highly-fluorinated plastics to elastomers using silane-based primers
JP2016215637A (ja) ヒートシール用積層体およびヒートシール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WO2020204079A1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体
WO2022189938A1 (en) Branched silsesquioxane polymer and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21041566A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TW201547333A (zh) 印刷基板用層合體、及其製造方法
JP2021041565A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21041567A (ja) 積層体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積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