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6588A - 透明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透明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6588A
TW202226588A TW110143293A TW110143293A TW202226588A TW 202226588 A TW202226588 A TW 202226588A TW 110143293 A TW110143293 A TW 110143293A TW 110143293 A TW110143293 A TW 110143293A TW 202226588 A TW202226588 A TW 2022265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b
pixels
pixel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3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6953B (zh
Inventor
朴宰希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6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6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6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695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6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omprising more than three subpixels, e.g. red-green-blue-white [RGBW]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52Details of colour pixel setup, e.g. pixel composed of a red, a blue and two green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76Supplementary capacities in pixels having special driving circuits and electrodes instead of being connected to common electrode or ground; Use of additional capacitively coupled compensatio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5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861Repa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Display Devices Of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可防止發生由維修線引起的透光率劣化。該透明顯示裝置包括:複數條第一訊號線,沿第一方向延伸並彼此間隔開;複數條第二訊號線,沿第二方向延伸並彼此間隔開;透射區,設置在兩個相鄰的第一訊號線之間和兩個相鄰的第二訊號線之間;像素,包含複數個子像素,基於在第一訊號線和第二訊號線彼此交叉處的交會區域設置;第一電極,設置在複數個子像素的每一個中,包含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該些第一電極設置成與透射區相鄰並相對於第一訊號線和第二訊號線中的每一條具有傾斜度;電路區域,通過設置在相鄰於第一電極的第一側面的接觸孔與第一電極連接;及陽極線,從複數個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的第二側面延伸,並至少部分地與相同顏色之相鄰子像素的電路區域重疊。

Description

透明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透明顯示裝置。
隨著資訊導向型社會的進步,對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的需求也以各種形式增加。近來,諸如液晶顯示器(LCD)裝置、電漿顯示面板(PDP)裝置、有機發光顯示(OLED)裝置以及量子點發光顯示器(QLED)裝置之各種類型的顯示裝置已廣泛地被運用。
最近,關於透明顯示裝置的研究正在積極地進行,以便在透射顯示裝置之後,允許使用者能看到佈置在顯示裝置的相對側上的物體或影像。
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包括顯示影像的顯示區域和非顯示區域,其中顯示區域可以包括可透射外部光的透射區、以及非透射區。透明顯示裝置可以透過透射區使顯示區域中具有高透光率。
當有缺陷的子像素發生時,使用修復線正常地操作有缺陷的子像素的加權資料冗餘(Weighted Data for Redundancy, WDR)技術可以應用於透明顯示裝置。然而,在應用WDR技術的透明顯示裝置中,透射區的尺寸可能透過修復線而縮小,從而使得透光率下降。
本發明是鑒於包含上述問題在內的各種技術問題而提出的,且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提供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其可以防止發生由修復線所引起的透光率下降。
除了上述本發明的技術特點之外,本發明的其他技術特點和特徵將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從本發明的以下描述中清楚地理解。
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上述和其他技術特點可以透過設置一種透明顯示裝置來實現,該透明顯示裝置包括:複數條第一訊號線,沿第一方向延伸並彼此間隔開;複數條第二訊號線,沿第二方向延伸並彼此間隔開;一透射區,設置在兩個相鄰的第一訊號線之間和兩個相鄰的第二訊號線之間;一像素,包括複數個子像素,基於交會區域設置,第一訊號線和第二訊號線在該交會區域處彼此交叉;一第一電極,設置在複數個子像素的每一個中,包含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該些第一電極設置成相鄰於透射區並相對於第一訊號線和第二訊號線中的每一條具有傾斜度;一電路區域,通過接觸孔與第一電極連接,該接觸孔設置在相鄰於第一電極的第一側面;以及一陽極線,從複數個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的第二側面延伸,並至少部分地與相同顏色的相鄰子像素的電路區域重疊。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上述和其他技術特點可以透過設置一種透明顯示裝置來實現,該透明顯示裝置包括:複數條第一訊號線,沿第一方向延伸並彼此間隔開;複數條第二訊號線,沿第二方向延伸並彼此間隔開;一透射區,設置在兩個相鄰的第一訊號線之間和兩個相鄰的第二訊號線之間;一像素,包括複數個子像素,基於交會區域設置,第一訊號線和第二訊號線在交會區域處彼此交叉;一第一電極,設置在複數個子像素的每一個中;一電路區域,通過接觸孔與第一電極連接;以及陽極線,從複數個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延伸,並至少部分地與相同顏色的相鄰子像素的電路區域重疊。該像素包括複數個相對於第一訊號線和第二訊號線中的每一條具有傾斜度的側面,並且至少一條陽極線設置成相鄰於像素的複數個側面中的每一個。 【圖示簡單說明】
從以下結合圖示所擷取的詳細描述中,將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技術特徵和其他優點,其中: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圖; 圖3是示出圖2之區域A的放大圖; 圖4是示出設置在圖3的像素中的電容器、驅動電晶體、第一電極和陽極線的示意圖; 圖5是示出圖4之區域B的放大圖; 圖6是示出沿圖4之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7是示出沿圖4之II-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8是示出將有缺陷的子像素與設置成與其相鄰的子像素連接的修復過程的剖面圖; 圖9是示出圖3之修改示例的視圖; 圖10是示出設置在圖9的像素中的電容器、驅動電晶體、第一電極和陽極線的示意圖; 圖11是示出在圖2之區域A中的另一示例的放大圖;以及 圖12是示出圖11之修改示例的視圖。
藉由以下參照圖示描述的實施例,將闡明本發明的特點和技術特徵及實施例的實施方式。然而,本發明可以不同的形式體現,並且不應理解為僅限於此處所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使本發明周密和完整,並將本發明的範圍充分傳達給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
圖中所揭露用於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形狀、尺寸、比例、角度和數字只是一個示例,因此,本發明不限於圖示的細節。元件符號指的是整個發明說明書中的同類元件。在下面的描述中,當確定對相關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詳細描述會不必要地模糊本發明的重要觀點時,將省略詳細描述。在使用本發明說明書所述的「包括、包含」、「有」的情況下,除非使用「僅~」,否則可以添加另一部分。單數形式的詞語可以包括複數形式,除非有提出相反的說法。
儘管沒有明確的描述,但是在建構元件時,該元件包括誤差範圍。
在描述位置關係時,例如,當將位置關係描述為「在……上」、「在……上方」、「在……下方」和「在……旁邊」時,一個或複數個部分可以設置在其他兩個部分之間,除非使用「只」或「直接」。
可以理解的是,雖然可以使用「第一」、「第二」等詞語來描述各種元件,但這些元件不應受到這些詞語的限制。這些詞語僅用於區分一個元件和另一個元件。例如,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的情況下,第一元件可以稱為第二元件,而且同樣地,第二元件可以稱為第一元件。
在描述本發明的元件時,可以使用詞語「第一」、「第二」等。這些詞語旨在從其他元件中識別出相應的元件,並且相應元件的基礎、順序或數量不受這些詞語的限制。元件「連接」或「耦接」到另一個元件的表達應理解為該元件可以直接連接或耦接到另一個元件,但是除非特別提及,也可以間接地連接或耦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第三元件可以插入介於相應的元件之間。
此處使用的術語「平行」包括「平行」以及「基本平行」一詞的普通字典含義。例如,即使第一訊號線和第二訊號線不平行,但卻是與基本平行相關的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理解為實施本發明的特徵和實施例,那麼這也被理解為在「基本平行」的範圍內。同樣地,此處使用的術語「垂直」包括「垂直」以及「基本垂直」一詞的普通詞典含義。例如,即使第一訊號線和第二訊號線不垂直,但卻是與基本平行相關的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理解為實施本發明的特徵和實施例,那麼這也被理解為在「基本垂直」的範圍內。在某些實施例中,術語「基本」包括與原始值相比約1%至2%的變化範圍。
本發明各種實施例的技術特徵可以部分地或整體地耦接到一起或彼此組合,並且以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充分理解的方式,在技術上廣泛地彼此運作和驅動。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彼此獨立地執行,或者以彼此依賴的關係一起執行。
以下,將參考圖式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的透明顯示裝置的示例。在所有圖式中,將盡可能使用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裝置的立體圖。
以下,X軸表示與掃描線平行的線,Y軸表示與資料線平行的線,而Z軸表示透明顯示裝置100的高度方向。
儘管已經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將透明顯示裝置100的描述體現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但是透明顯示裝置100可以體現為液晶顯示裝置、電漿顯示面板(PDP)、量子點發光顯示裝置(QLED)或電泳顯示裝置。
參考圖1,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裝置100包括:透明顯示面板110;源極驅動積體電路(IC)210;可撓性薄膜220;電路板230;以及時序控制器240。
透明顯示面板110包括彼此面對的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第二基板112可以是封裝基板。第一基板111可以是塑膠薄膜、玻璃基板或使用半導體製程形成的矽晶圓基板。第二基板112可以是塑膠薄膜、玻璃基板或封裝薄膜。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可以由透明材料製成。
掃描驅動器可以透過板內閘極驅動(gate driver in panel, GIP)方法設置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顯示區域的一側上,或設置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周邊兩側的非顯示區域中。在另一種方式中,掃描驅動器可以製造在驅動晶片中、可以安裝在可撓性薄膜上、並可以透過帶式自動接合(TAB)方法附接到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顯示區域的周邊一側或周邊兩側。
如果源極驅動積體電路210製造在驅動晶片中,則源極驅動積體電路210可以透過薄膜覆晶封裝(chip on film, COF)方法或塑膠基板覆晶封裝(chip on plastic, COP)方法安裝在可撓性薄膜220上。
銲墊,例如電源銲墊和資料銲墊,可以設置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銲墊區域PA中。連接銲墊與源極驅動積體電路210的線路以及連接銲墊與電路板230的線路的線路可以設置在可撓性薄膜220中。可撓性薄膜220可以使用異向性導電薄膜附接到銲墊上,由此,銲墊可以與可撓性薄膜220的線路連接。
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的示意性平面圖;以及圖3是示出圖2之區域A的放大圖。
參照圖2和圖3,第一基板111可以包括:顯示區域DA,設置有像素P以顯示影像;以及非顯示區域NDA,用於不顯示影像。
非顯示區域NDA可以設置有:銲墊區域PA,銲墊PAD設置於其中;以及至少一個掃描驅動器205。
掃描驅動器205連接到掃描線並向掃描線供應掃描訊號。掃描驅動器205可以透過板內閘極驅動(gate driver in panel, GIP)方法設置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顯示區域DA的一側上,或設置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周邊兩側的非顯示區域NDA中。例如,如圖2所示,掃描驅動器205可以設置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顯示區域DA的兩側上,但這些掃描驅動器不限於此。掃描驅動器205可以僅設置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顯示區域DA的一側上。
如圖3所示,顯示區域DA包括透射區TA和非透射區NTA。透射區TA是大部分外部入射光通過的區域,而非透射區NTA是大部分外部入射光未能透射的區域。例如,透射區TA可以是透光率大於α%的區域,例如約90%,而非透射區NTA可以是透光率小於β%的區域,例如約50%。此時,α大於β。由於透射區TA,使用者可以觀看佈置在透明顯示面板110後表面上的物體或背景。
非透射區NTA可以包括:複數個像素P;以及複數條第一訊號線SL1和複數條第二訊號線SL2,以向複數個像素P中的每一個供應訊號。
複數條第一訊號線SL1可以沿第一方向(例如X軸方向)延伸。複數條第一訊號線SL1可以與複數條第二訊號線SL2交叉。例如,複數條第一訊號線SL1中的每一條可以包括至少一條掃描線。
在下文中,當第一訊號線SL1包括複數條線時,一條第一訊號線SL1可以指包含複數條線的訊號線組。例如,當第一訊號線SL1包括兩條掃描線時,一條第一訊號線SL1可以指包含兩條掃描線的訊號線組。
複數條第二訊號線SL2可以沿第二方向(例如Y軸方向)延伸。例如,複數條第二訊號線SL2中的每一條可以包括;至少一條資料線;一條像素電源線;一條參考線;或一條共同電源線。
在下文中,當第二訊號線SL2包括複數條線時,一條第二訊號線SL2可以指包含複數條線的訊號線組。例如,當第二訊號線SL2包括兩條資料線、一條像素電源線、一條共同電源線和一條參考線時,一條第二訊號線SL2可以指包含兩條資料線、一條像素電源線、一條共同電源線和一條參考線的訊號線組。
透射區TA可以設置在彼此相鄰的第一訊號線SL1之間。此外,透射區TA可以設置在彼此相鄰的第二訊號線SL2之間。亦即,透射區TA可以被兩條第一訊號線SL1和兩條第二訊號線SL2包圍。
像素P可以設置以重疊第一訊號線SL1和第二訊號線SL2中的至少一條,從而發射預定光以顯示影像。發光區EA可以對應於像素P中從該處發光的區域。
像素P中的每一個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第三子像素P3和第四子像素P4中的至少一個。第一子像素P1可以包括第一發光區EA1,發射第一種顏色的光。第二子像素P2可以包括第二發光區EA2,發射第二種顏色的光。第三子像素P3可以包括第三發光區EA3,發射第三種顏色的光。第四子像素P4可以包括第四發光區EA4,發射第四種顏色的光。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區EA1、第二發光區EA2、第三發光區EA3和第四發光區EA4可以發射不同顏色的光。例如,第一發光區EA1可以發射綠色的光,第二發光區EA2可以發射紅色的光,第三發光區EA3可以發射藍色的光,以及第四發光區EA4可以發射白色的光。然而,發光區並不限於此示例。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區EA1、第二發光區EA2、第三發光區EA3和第四發光區EA4中的至少兩個可以發射相同顏色的光。例如,第一發光區EA1和第二發光區EA2可以發射綠色的光,第三發光區EA3可以發射紅色的光,以及第四發光區EA4可以發射藍色的光。然而,發光區並不限於此示例。
而且,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第三子像素P3和第四子像素P4的排列順序可以以各種方式改變。
在下文中,為了描述的方便,將基於下列進行描述,第一子像素P1是發射綠光的綠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P2是發射紅光的紅色子像素,第三子像素P3是發射藍光的藍色子像素,以及第四子像素P4是發射白光的白色子像素。
複數個子像素P1、P2、P3和P4可以包括複數個發光區,從發光區EA1、EA2、EA3和EA4中劃分出來。詳細地說,設置在第一子像素P1中的第一發光區EA1可以包括兩個分割的發光區,亦即,第一分割發光區EA1-1和第二分割發光區EA1-2。設置在第二子像素P2中的第二發光區EA2可以包括兩個分割的發光區,亦即,第一分割發光區EA2-1和第二分割發光區EA2-2。設置在第三子像素P3中的第三發光區EA3可以包括兩個分割的發光區,亦即,第一分割發光區EA3-1和第二分割發光區EA3-2。設置在第四子像素P4中的第四發光區EA4可以包括兩個分割的發光區,亦即,第一分割發光區EA4-1和第二分割發光區EA4-2。
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像素P可以包括面向透射區TA的複數個側面,並且像素P的複數個側面中的每一個可以相對於第一訊號線SL1和第二訊號線SL2中的每一條具有傾斜度。
詳細而言,像素P可以包括:面向透射區TA的第一側面S1和第二側面S2;第三側面S3,面向第一側面S1;以及第四側面S4,面向第二側面S2。例如,像素P可以具有由四個側面:第一側面S1、第二側面S2、第三側面S3和第四側面S4組成的菱形形狀。在此情況下,透射區TA可以具有菱形形狀、六邊形形狀或八邊形形狀,這取決於像素P的大小和排列。
像素P的第一側面S1、第二側面S2、第三側面S3和第四側面S4中的每一個可以具有傾斜度而不與第一訊號線SL1平行或垂直。亦即,像素P的第一側面S1、第二側面S2、第三側面S3和第四側面S4中的每一個可以相對於第一訊號線SL1具有大於0且小於90的傾斜度。例如,像素P的第一側面S1、第二側面S2、第三側面S3和第四側面S4中的每一個可以是相對於第一訊號線SL1具有大於30且小於60的傾斜度的對角線。
此外,像素P的第一側面S1、第二側面S2、第三側面S3和第四側面S4中的每一個可以具有不與第二訊號線SL2平行或垂直的傾斜度。亦即,像素P的第一側面S1、第二側面S2、第三側面S3和第四側面S4中的每一個可以相對於第二訊號線SL2具有大於0且小於90的傾斜度。例如,像素P的第一側面S1、第二側面S2、第三側面S3和第四側面S4中的每一個可以是相對於第二訊號線SL2具有大於30且小於60的傾斜度的對角線。
同時,像素P的第一側面S1、第二側面S2、第三側面S3和第四側面S4中的每一個可以包括子像素P1、P2、P3和P4的至少兩個中的每一個的側面。
複數個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每一個可以包括面向透射區TA的至少兩個側面。例如,複數個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每一個可以具有諸如像素P的形狀,例如,菱形形狀。
在此情況下,複數個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每一個可以包括面向透射區TA的兩個側面。第一子像素P1可以包括設置成與透射區TA相鄰的第一側面S11和第二側面S12,第二子像素P2可以包括設置成與透射區TA相鄰的第一側面S21和第二側面S22,第三子像素P3可以包括設置成與透射區TA相鄰的第一側面S31和第二側面S32,以及第四子像素P4可以包括設置成與透射區TA相鄰的第一側面S41和第二側面S42。
像素P的第一側面S1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側面S11和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側面S22,並且像素P的第二側面S2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P1的第二側面S12和第四子像素P4的第一側面S41。像素P的第三側面S3可以包括第四子像素P4的第二側面S42和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一側面S31,而像素P的第四側面S4可以包括第三子像素P3的第二側面S32和第二子像素P2的第一側面S21。
因此,複數個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每一個的第一側面S11、21、S31和 S41以及第二側面S12、S22、S32和S42可以相對於第一訊號線SL1和第二訊號線SL2中的每一條具有傾斜度,如同像素P的複數個側面S1、S2、S3和S4一樣。
第一子像素P1和第三子像素P3可以設置以重疊第一訊號線SL1的至少一部分,並可以沿第一訊號線SL1交替設置。
第二子像素P2和第四子像素P4可以設置以重疊第二訊號線SL2的至少一部分,並可以沿第二訊號線SL2交替設置。
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第三子像素P3和第四子像素P4中的每一個子可以包括;電路元件,包含電容器、薄膜電晶體等;以及發光元件。薄膜電晶體可以包括:開關電晶體;感測電晶體;以及驅動電晶體。
開關電晶體依據供應給掃描線的掃描訊號進行切換,以將從資料線供應的資料電壓供應給驅動電晶體。
感測電晶體作用以感測驅動電晶體的閾值電壓的偏差,其導致影像品質的劣化。
驅動電晶體依據從開關薄膜電晶體供應的資料電壓進行切換、從來自像素電源線供應的電源產生資料電流、並作用以將資料電流供應給子像素的第一電極。驅動電晶體包括:主動層;閘極電極;源極電極;以及汲極電極。
電容器作用以將供應給驅動電晶體的資料電壓維持在一個訊框。儲存電容器可以包括但不限於兩個電容器電極。在另一實施例中,電容器可以包括三個電容器電極。
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陽極線AL設置在相同顏色的子像素之間,這些子像素彼此相鄰,其間插入有透射區TA,並且銲接點設置可以設置在陽極線AL的末端。陽極線AL可以包括:第一陽極線AL1;第二陽極線AL2;第三陽極線AL3;以及第四陽極線AL4。在一些實施例中,銲接點包括V字形狀,或類似溝槽形狀,或山谷形狀。圖7和圖8設置了銲接點的示例形狀。
詳細地說,第一陽極線AL1可以從彼此相鄰的第一子像素P1中的一個的第一電極延伸以至少部分地重疊另一個第一子像素P1的電路區域。第一陽極線AL1可以設置有設置在其一端的第一銲接點WP1。
第二陽極線AL2可以從彼此相鄰的第二子像素P2中的一個的第一電極延伸以至少部分地重疊另一個第二子像素P2的電路區域。第二陽極線AL2可以設置有設置在其一端的第二銲接點WP2。
第三陽極線AL3可以從彼此相鄰的第三子像素P3中的一個的第一電極延伸以至少部分地重疊另一個第三子像素P3的電路區域。第三陽極線AL3可以設置有設置在其一端的第三銲接點WP3。
第四陽極線AL4可以從彼此相鄰的第四子像素P4中的一個的第一電極延伸以至少部分地重疊另一個第四子像素P4的電路區域。第四陽極線AL4可以設置有設置在其一端的第四銲接點WP4。
在某些實施例中,像素P包括複數個子像素,亦即,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第三子像素P3、第四子像素P4。這些子像素設置以重疊第一訊號線SL1或第二訊號線SL2。例如,如圖3所示,從俯視圖來看,具有兩區塊(EA1-1,EA1-2)的第一子像素P1與第一訊號線SL1重疊,但與第二訊號線SL2不重疊。另一方面,如圖3中所示,從俯視圖或平面圖來看,也具有兩區塊(EA2-1,EA2-2)的第二子像素P2與第二訊號線SL2重疊,但與第一訊號線SL1不重疊。
如圖所示,複數個子像素中的每一個子像素都具有面向透射區的一個側面。例如,第二子像素P2具有第一側面SD1(見圖3中EA2-2的該側面),而第三子像素P3具有第二側面SD2。第一側面SD1和第二側面SD2兩者都面向透射區TA。
此外,面向同一透射區TA的子像素的每一側面SD1、SD2都具有相同的曲率。曲率是指曲線離直線或者表面偏離平面的程度。例如,圓的曲率等於其半徑的倒數。直線的曲率為零。
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個子像素P3中的每一側面都具有相同的曲率。在這種情況下,曲率為零,因為第一側面SD1和第二側面SD2是一條直線。進一步地,面向每一個子像素的側面(例如,第一側面SD1、第二側面SD2)的透射區TA根據每一個子像素的側面(例如,第一側面SD1、第二側面SD2)的曲率具有相應的曲率。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4至圖8詳細描述電容器、驅動電晶體、陽極線、複數條訊號線和發光元件。
圖4是示出設置在圖3的像素中的電容器、驅動電晶體、第一電極和陽極線的示意圖;以及圖5是示出圖4之區域B的放大圖。圖6是沿圖4之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圖7是沿圖4之II-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以及圖8是示出將有缺陷的子像素與設置成與其相鄰的子像素連接的修復過程的剖面圖。
參照圖4至圖8,作為一示例,沿第一方向(例如X軸方向)延伸的第一訊號線SL1可以設置在非透射區NTA中,並可以包括掃描線SCANL,但不限於此。作為另一示例,第一訊號線SL1可以包括複數條掃描線SCANL,例如,兩條掃描線SCANL。
例如,沿第二方向(例如Y軸方向)延伸的第二訊號線SL2可以設置在非透射區NTA中,並可以包括:一條第一資料線DL1;一條第二資料線DL2;一條像素電源線VDDL;一條參考線REFL;一條共同電源線VSSL;一條第三資料線DL3;以及一條第四資料線DL4,但不限於此。作為另一示例,第二訊號線SL2可以僅包括:兩條資料線;一條像素電源線VDDL;一條參考線REFL;以及一條共同電源線VSSL。
掃描線SCANL可以向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子像素P1、P2、P3和P4供應掃描訊號。
參考線REFL可以向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每一個子像素P1、P2、P3和P4的驅動電晶體DT供應參考電壓(或初始化電壓或感測電壓)。
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第三資料線DL3和第四資料線DL4中的每一條可以向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子像素P1、P2、P3和P4的至少一個供應資料電壓。例如,第一資料線DL1可以向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驅動電晶體DT1供應第一資料電壓,第二資料線DL2可以向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驅動電晶體DT2供應第二資料電壓,第三資料線DL3可以向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驅動電晶體DT3供應第三資料電壓,而第四資料線DL4可以向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驅動電晶體DT4供應第四資料電壓。
像素電源線VDDL可以向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120供應第一電源。共同電源線VSSL可以向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每一個的第二電極140供應第二電源。
當第二訊號線SL2包括像素電源線VDDL和共同電源線VSSL時,像素電源線VDDL和共同電源線VSSL可以具有比其他訊號線更寬闊的區域,因為對其施加了更高的電壓。為了確保寬闊的區域,像素電源線VDDL和共同電源線VSSL中的每一條都可以形成為雙層。例如,像素電源線VDDL可以包括第一像素電源線VDDL-1和第二像素電源線VDDL-2,如圖6所示。另外,共同電源線VSSL可以包括第一共同電源線VSSL-1和第二共同電源線VSSL-2,如圖6所示。
透射區TA可以設置在相鄰的第一訊號線SL1之間和相鄰的第二訊號線SL2之間。
複數個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每一個可以設置在非透射區NTA中,以重疊第一訊號線SL1或第二訊號線SL2中的至少一條。例如,第一子像素P1和第三子像素P3可以設置以重疊第一訊號線SL1的至少一部分,並沿第一訊號線SL1交替設置。第二子像素P2和第四子像素P4可以設置以重疊第二訊號線SL2的至少一部分,並可以沿第二訊號線SL2交替設置。複數個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每一個都可以設置有發光元件。
驅動電晶體DT和電容器Cst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與第一訊號線SL1之間或透射區TA與第二訊號線SL2之間,並可以與複數個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每一個的發光元件連接。
驅動電晶體DT包括:主動層ACT;閘極電極GE;源極電極SE;以及汲極電極DE。電容器Cst可以包括:第一電容器電極CE1;第二電容器電極CE2;以及第三電容器電極CE3,但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電容器Cst可以僅包括第一電容器電極CE1、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和第三電容器電極CE3中的兩個。
詳細來說,主動層ACT可以設置在第一基板111上。主動層ACT可以由矽基半導體材料或氧化物基半導體材料形成。
遮光層LS可以設置在主動層ACT與第一基板111之間。遮光層LS可以作用為用於遮蔽進入主動層ACT的外部光線的遮光層。遮光層LS可以由導電材料製成。例如,遮光層LS可以由鉬(Mo)、鋁(Al)、鉻(Cr)、金(Au)、鈦(Ti)、鎳(Ni)、釹(Nd)和銅(Cu)中的任何一種或它們的合金組成的單層或多層形成。在此情況下,緩衝層BF可以設置在遮光層LS與主動層ACT之間。
第三電容器電極CE3和複數條訊號線中的至少一條可以設置在與遮光層LS相同的層上。例如,第三電容器電極CE3、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第一像素電源線VDDL-1、第三資料線DL3和第一共同電源線VSSL-1可以在與遮光層LS相同的層上由與遮光層LS相同的材料形成。
閘極絕緣層GI可以設置在主動層ACT上。閘極絕緣層GI可以由無機薄膜形成,例如,氧化矽薄膜(SiOx)、氮化矽薄膜(SiNx)或SiOx和SiNx的多層薄膜。
閘極電極GE可以設置在閘極絕緣層GI上。閘極電極GE可以由Mo、Al、Cr、Au、Ti、Ni、Nd和Cu中的任何一種或它們的合金組成的單層或多層形成。
此外,第一電容器電極CE1和複數個訊號線中的至少一條可以設置在與閘極電極GE相同的層上。例如,第一電容器電極CE1、參考線REFL和第四資料線DL4可以在與閘極電極GE的相同層上由與閘極電極GE相同的材料形成。
圖6顯示,參考線REFL和第四資料線DL4設置在與閘極GE相同的層上,並且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第一像素電源線VDDL-1、第三資料線DL3和第一共同電源線VSSL-1設置在與遮光層LS相同的層上,但不限於此。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參考線REFL、第一像素電源線VDDL-1、第一共同電源線VSSL-1、第三資料線DL3和第四資料線DL4中的每一條都可以與任何一個遮光層LS、主動層ACT、閘極電極GE、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設置在相同的層上。
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為了減少或最小化第二訊號線SL2的寬度,包含在第二訊號線SL2中的複數條訊號線可以不形成在一個層中,並可以如圖6中所示分佈到複數個層中。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可以減少或最小化第二訊號線SL2的寬度,並同時可以減少或最小化在相鄰訊號線之間的寄生電容。
同時,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訊號線可以設置在與遮光層LS相同的層上,該訊號線設置在包含在第二訊號線SL2中之複數條訊號線之間的最外側部分。例如,當包含在第二訊號線SL2中之複數條訊號線之間的第一資料線DL1設置在其最外側部分時,第一資料線DL1可以設置在與遮光層LS相同的層上。
在製造過程中,訊號線的上表面可能出現微粒。當另一條訊號線沉積在產生微粒的訊號線上時,而有一個絕緣層介於其間,在其中發生微粒的訊號線與另一條訊號線之間可能會發生短路。特別是,當驅動電晶體DT或電容器Cst與訊號線之間發生短路時,可能會出現一個與驅動電晶體DT和電容器Cst連接的子像素可不發光的問題。
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為了防止在驅動電晶體DT或電容器Cst與訊號線之間由於微粒而發生短路,設置成與驅動電晶體DT或電容器Cst相鄰的訊號線可以設置在遮光層LS上。由於複數個絕緣層(緩衝層BF、閘極絕緣層GI和層間介電層ILD)設置在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SE或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與遮光層LS之間,因此可以防止設置在遮光層LS中的訊號線與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SE或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之間發生短路,即使微粒發生在訊號線的上表面上。
圖4和圖6顯示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參考線REFL、像素電源線VDDL、第三資料線DL3、第四資料線DL4和共同電源線VSSL按適當順序設置,但不限於此。包含在第二訊號線SL2中的訊號線的排列順序可以以各種方式改變。
層間介電層ILD可以設置在閘極電極GE上。層間介電層ILD可以由無機薄膜製成,例如,氧化矽薄膜(SiOx)、氮化矽薄膜(SiNx)或SiOx和SiNx的多層薄膜。
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可以設置在層間介電層ILD上。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可以通過穿過閘極絕緣層GI和層間介電層ILD的第二接觸孔CH2連接到主動層ACT。
源極電極SE和汲極極電極DE可以由Mo、Al、Cr、Au、Ti、Ni、Nd和Cu的任何一種或其合金的單層或多層製成。
此外,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和複數條訊號線中的至少一條可以設置在與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相同的層上。例如,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第二像素電源線VDDL-2和第二共同電源線VSSL-2可以在與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相同的層上由與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相同的材料形成。
特別地,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可以從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延伸。因此,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可以與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電性連接。
用於保護驅動電晶體DT的鈍化層PAS可以設置在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上。
用於平坦化由驅動電晶體DT引起的階差的平坦化層PLN可以設置在鈍化層PAS上。平坦化層PLN可以由有機薄膜形成,例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酚醛樹脂、聚醯胺樹脂和聚醯亞胺樹脂。
在下文中,將更詳細地描述設置第一訊號線SL1、第二訊號線SL2、驅動電晶體DT和電容器Cst的示例。
驅動電晶體DT可以包括:第一驅動電晶體DT1,與第一子像素P1連接;第二驅動電晶體DT2,與第二子像素P2連接;第三驅動電晶體DT3,與第三子像素P3連接;以及第四驅動電晶體DT4,與第四子像素P4連接。
電容器Cst可以包括:第一電容器Cst1,與第一子像素P1連接;第二電容器Cst2,與第二子像素P2連接;第三電容器Cst3,與第三子像素P3連接;以及第四電容器Cst4,與第四子像素P4連接。
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可以設置在第一訊號線SL1的第一側面和第二訊號線SL2的第一側面上,並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與交會區域IA之間。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可以依據在第一電容器Cst1中充電的資料電壓進行切換,以將從像素電源線VDDL供應的電源供應給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極120。
第一電容器Cst1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與第一驅動電晶體DT1之間,並可以與第一驅動電晶體DT1連接。第一電容器Cst1的第一電容器電極CE1可以從第一驅動電晶體DT1的閘極GE延伸。第一電容器Cst1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可以設置成從第一驅動電晶體DT1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延伸。
第一電容器Cst1可以透過接觸電極CT與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極120電性連接。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可以透過第一電容器Cst1與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極120電性連接。
第二驅動電晶體DT2可以基於第二訊號線SL2設置成與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對稱。第二驅動電晶體DT2可以依據在第二電容器Cst2中充電的資料電壓進行切換,以將從像素電源線VDDL供應的電源供應給第二子像素P2的第一電極120。
第二電容器Cst2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與第二驅動電晶體DT2之間。此時,第二電容器Cst2可以基於第二訊號線SL2設置成與第一電容器Cst1對稱。第二電容器Cst2可以與第二驅動電晶體DT2連接。詳細而言,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一電容器電極CE1可以設置成從第二驅動電晶體DT2的閘極電極GE延伸。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可以設置成從第二驅動電晶體DT2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延伸。
第二電容器Cst2可以透過接觸電極CT與第二子像素P2的第一電極120電性連接。第二驅動電晶體DT2可以透過第二電容器Cst2與第二子像素P2的第一電極120電性連接。
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可以基於第一訊號線SL1設置成與第二驅動電晶體DT2對稱。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可以依據在第三電容器Cst3中充電的資料電壓進行切換,以將從像素電源線VDDL供應的電源供應給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一電極120。
第三電容器Cst3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與第三驅動電晶體DT3之間。此時,第三電容器Cst3可以基於第一訊號線SL1設置成與第二電容器Cst2對稱。第三電容器Cst3可以與第三驅動電晶體DT3連接。詳言之,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一電容器電極CE1可以設置成從第三驅動電晶體DT3的閘極電極GE延伸。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可以設置成從第三驅動電晶體DT3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延伸。
第三電容器Cst3可以透過接觸電極CT與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一電極120電性連接。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可以透過第三電容器Cst3與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一電極120電性連接。
第四驅動電晶體DT4可以基於第二訊號線SL2設置成與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對稱。第四驅動電晶體DT4可以依據在第四電容器Cst4中充電的資料電壓進行切換,以將從像素電源線VDDL供應的電源供應給第四子像素P4的第一電極120。
第四電容器Cst4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與第四驅動電晶體DT4之間。此時,第四電容器Cst4可以基於第二訊號線SL2設置成與第三電容器Cst3對稱。第四電容器Cst4可以與第四驅動電晶體DT4連接。詳言之,第四電容器Cst4的第一電容器電極CE1可以設置成從第四驅動電晶體DT4的閘極電極GE延伸。第四電容器Cst4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可以設置成從第四驅動電晶體DT4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延伸。
第四電容器Cst4可以透過接觸電極CT與第四子像素P4的第一電極120電性連接。第四驅動電晶體DT4可以透過第四電容器Cst4與第四子像素P4的第一電極120電性連接。
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驅動電晶體DT和電容器Cst可以設置以不重疊第一訊號線SL1和第二訊號線SL2。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可以防止在訊號線SL1和SL2與驅動電晶體DT或電容器Cst之間發生寄生電容。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驅動電晶體DT可以設置成比電容器Cst更接近於交會區域IA。驅動電晶體DT可以與從第一訊號線SL1或第二訊號線SL2中的至少一條偏離的連接線相連接。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驅動電晶體DT設置成靠近交會區域IA,由此,可以減少或最小化用於將驅動電晶體DT與訊號線SL1和SL2連接的連接線的長度。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可以減少或最小化由電阻引起之從第一訊號線SL1或第二訊號線SL2傳輸的電壓的損失。
同時,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電容器Cst可以設置在驅動電晶體DT與透射區TA之間。在此情況下,透射區TA的形狀可以由電容器Cst決定。
面向透射區TA之電容器Cst的至少一個側面可以具有與像素P相同的形狀。更詳細地說,面向透射區TA之電容器Cst的至少一個側面可以相對於第一訊號線SL1和第二訊號線SL2中的每一條具有傾斜度。
電容器Cst可以包括面向透射區TA的一個第一側面。
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可以具有傾斜度,而不與第一訊號線SL1平行或垂直。亦即,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可以相對於第一訊號線SL1具有大於0且小於90的傾斜度。例如,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可以由相對於第一訊號線SL1具有大於30且小於60的傾斜度的直線組成。
另外,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可以具有傾斜度,而不與第二訊號線SL2平行或垂直。亦即,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可以相對於第二訊號線SL2具有大於0且小於90的傾斜度。例如,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可以由相對於第二訊號線SL2具有大於30且小於60的傾斜度的直線組成。
電容器Cst可以設置以在像素P中具有最大的寬闊區域。為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的側面形狀可以與面向透射區TA之子像素P1、P2、P3和P4的一個側面的形狀相同。進一步地,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的一端可以與面向透射區TA之子像素P1、P2、P3和P4的一個側面的一端相同。在一實施例,面向透射區TA之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的該端可以與第一電極120相同。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確保電容器Cst的最大容量,並可以提高亮度。
此外,在根據本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透射區TA的形狀可以根據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的形狀自由改變,由此可以確保透射區TA的設計的自由度而不損失透射率。
回到圖6和圖7,發光二極體設置在平坦化層PLN上,該發光二極體包含:第一電極120;有機發光層130和第二電極140;以及堤岸125。
第一電極120可以設置在平坦化層PLN上並與驅動電晶體DT連接。可以為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每一個設置第一電極120。一個第一電極120可以設置在第一子像素P1中,另一個第一電極120可以設置在第二子像素P2中,剩下的一個第一電極120可以設置在第三子像素P3中,而剩下的另一個第一電極120可以設置在第四子像素P4中。第一電極120不設置在透射區TA中。
第一電極120可以由高反射率的金屬材料形成,例如,鋁和鈦的沉積結構(Ti /Al/Ti);鋁和氧化銦錫的沉積結構(ITO/Al/ITO);Ag合金和Ag合金與氧化銦錫的沉積結構(ITO/Ag合金/ITO);以及MoTi合金和MoTi合金與氧化銦錫的沉積結構(ITO/MoTi合金/ITO)。Ag合金可以是銀(Ag)、鈀(Pb)和銅(Cu)的合金。MoTi合金可以是鉬(Mo)和鈦(Ti)的合金。第一電極120可以是陽極電極。
設置在複數個子像素P1、P2、P3和P4的每一個中的第一電極120可以設置為複數個。例如,設置在複數個子像素P1、P2、P3和P4的每一個中的第一電極120可以包括:第一分割電極121;第二分割電極122;以及連接電極ACE1。
第一分割電極121可以設置在第一分割發光區EA1-1、EA2-1、 EA3-1 和EA4-1上,而第二分割電極122可以設置在第二分割發光區EA1-2、EA2-2、EA3-2和EA4-2上。
第一分割電極121和第二分割電極122可以在相同層上彼此間隔開。詳細地說,分別設置在第一子像素P1和第三子像素P3中的第一分割電極121和第二分割電極122可以在第一訊號線SL1上沿第三方向彼此間隔開。分別設置在第二子像素P2和第四子像素P4中的第一分割電極121和第二分割電極122可以在第二訊號線SL2上沿第四方向彼此間隔開。
連接電極ACE1可以在一條直線上將彼此間隔開的第一分割電極121和第二分割電極122彼此連接。詳言之,連接電極ACE1可以不朝透射區TA設置,而可以有一端與第一分割電極121連接,而另一端與第二分割電極122連接,以構成一條直線。此外,在連接電極ACE1與透射區TA之間的邊界可以與第一分割電極121和透射區TA之間的邊界以及第二分割電極122和透射區TA之間的邊界形成一條直線。
連接電極ACE1可以包括第一連接部分ACE1-1和第二連接部分ACE1-2。第一連接部分ACE1-1可以與第一分割電極121連接,並從第一分割電極121朝第二分割電極122盡可能延伸一預定長度。第二連接部分ACE1-2可以與第二分割電極122連接,並從第二分割電極122朝第一分割電極121盡可能延伸一預定長度。第一連接部分ACE1-1和第二連接部分ACE1-2可以在一條直線上彼此連接。因此,第一分割電極121可以透過連接電極ACE1與第二分割電極122電性連接。
第一連接部分ACE1-1和第二連接部分ACE1-2可以與第一分割電極121和第二分割電極122設置在相同的層上。此外,第一連接部分ACE1-1和第二連接部分ACE1-2可以與第一分割電極121和第二分割電極122一體設置。第一電極120可以透過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與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電性連接。
詳細地說,第一電極120可以透過接觸電極CT與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電性連接。更詳細地說,複數個電容器Cst可以包括凹陷部分CC,其沿從透射區TA朝交會區域IA的方向形成凹陷區域。
接觸電極CT可以從電容器Cst的凹陷部分CC朝透射區TA突出。此時,接觸電極CT可以從設置在電容器Cst中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突出。接觸電極CT可以在末端重疊連接電極ACE1的至少一部分。
連接電極ACE1可以透過在與接觸電極CT重疊的區域中的第一接觸孔CH1與接觸電極CT連接。由於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與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電性連接,因此第一電極120可以透過連接電極ACE1、接觸電極CT和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與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電性連接。
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可能在驅動電晶體DT中發生缺陷。當驅動電晶體DT中發生缺陷時,相應的子像素的驅動電晶體DT可以與第一電極120電性分離。亦即,有缺陷的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不與驅動電晶體DT連接。
詳言之,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二切割區域C2和第三切割區域C3可以設置在連接電極ACE1中。詳言之,連接電極ACE1可以包括:第二切割區C2,位於第一接觸孔CH1與第一分割電極121之間;以及第三切割區域C3,位於第一接觸孔CH1與第二分割電極122之間。
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當第一分割電極121和第二分割電極122中的任何一個由於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微粒而錯誤地運作時,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透過雷射光切割對連接電極ACE1的第一連接部分ACE1-1或第二連接部分ACE1-2中的至少一個進行修復。
作為一示例,當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40之間由於設置有第一分割電極121的區域中的微粒而發生短路時,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透過雷射光切割對第一連接部分ACE1-1的第二切割區域C2進行修復。
作為另一示例,當由於微粒出現在設置有第二分割電極122的區域中而導致短路發生在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40之間時,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透過雷射切割對第二連接部分ACE1-2的第三切割區域C3進行修復。
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即使微粒發生黑點,也可以透過雷射切割使得複數個分割電極121和122中只有相應的分割電極為開路,由此可以減少由於黑點的發生而產生的光損失率。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一切割區域C1可以設置在接觸電極CT中。詳言之,接觸電極CT可以包括第一切割區域C1,位於第一接觸孔CH1與電容器圖案部分之間。
當缺陷發生在複數個子像素的一部分的驅動電晶體DT中時,可以透過雷射切割接觸電極CT的第一切割區域C1,其與相應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連接,由此具有缺陷的驅動電晶體DT可以與第一電極120電性分離。因此,可以阻止從驅動電晶體DT施加的訊號施加到在驅動電晶體DT中發生缺陷的子像素,從而相應的子像素可以不發光。
同時,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具有與有缺陷的子像素的顏色相同並與有缺陷的子像素相鄰的子像素的訊號可以透過陽極線AL施加到有缺陷的子像素。
詳言之,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陽極線AL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的至少一個側面上。陽極線AL可以從複數個子像素P1、P2、P3和P4的每一個中的第一電極120延伸,並且其至少一部分可以重疊具有相同顏色的另一個相鄰子像素的驅動電晶體DT或電容器Cst。陽極線AL可以包括:第一陽極線AL1;第二陽極線AL2;第三陽極線AL3;以及第四陽極線AL4。
第一陽極線AL1可以設置在兩個彼此相鄰的第一子像素P1之間,而有透射區TA介於其間。第一陽極線AL1可以從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一子像素P1中的一個的第一電極120突出,而有透射區TA介於該兩個第一子像素之間,並可以朝另一個第一子像素P1延伸。此時,第一陽極線AL1可以沿透射區TA的外部部分延伸。
第一子像素P1可以設置成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鄰,而有透射區TA介於其間。在這種情況下,第一陽極線AL1可以從第一子像素P1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120延伸,並且其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重疊其相鄰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驅動電晶體DT1或第一電容器Cst1。
例如,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極120可以包括設置以與透射區TA相鄰的第一側面S11和第二側面S12,並可以在第一側面S11和第二側面S12中的任何一個上連接到第一電容器Cst1,例如,在第一側面S11上通過第一接觸孔CH1來連接。在此情況下,第一陽極線AL1可以從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極120的第一側面S11和第二側面S12中的另一個延伸,例如,從第二側面S12延伸。亦即,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極120可以在設置成與透射區TA相鄰的兩個側面S11和S12中的任何一個處與第一電容器Cst1連接,並可以在兩個側面S11和S12中的另一個處與第一陽極線AL1連接。
第一陽極線AL1可以從第一子像素P1的每一個中的第一電極120突出並沿透射區TA的外部部分延伸到其中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驅動電晶體DT1或第一電容器Cst1在第二方向上與其相鄰的區域。第一電容器Cst1可以設置成比第一驅動電晶體DT1更接近透射區TA。在這種情況下,第一陽極線AL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容器Cst1,由此可以設置第一銲接點WP1。
第二陽極線AL2可以設置在兩個彼此相鄰的第二子像素P2之間,而有透射區TA介於其間。第二陽極線AL2可以從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二子像素P2中的一個的第一電極120突出,而有透射區TA介於該兩個第二子像素之間,並可以向另一個第二子像素P2延伸。此時,第二陽極線AL2可以沿透射區TA的外部部分延伸。
第二子像素P2可以設置成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鄰,而有透射區TA介於其間。在此情況下,第二陽極線AL2可以從第二子像素P2的每一個中的第一電極120延伸,並且其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驅動電晶體DT2或第二電容器Cst2。
例如,第二子像素P2的第一電極120可以包括設置成與透射區TA相鄰的第一側面S21和第二側面S22,並可以在第一側面S21和第二側面S22中的任何一個處連接到第二電容器Cst2,例如,在第一側面S21通過第一接觸孔CH1來連接。在此情況下,第二陽極線AL2可以從第二子像素P2的第一電極120的第一側面S21和第二側面S22中的另一個延伸,例如,從第二側面S22延伸。亦即,第二子像素P2的第一電極120可以在設置成與透射區TA相鄰的兩個側面S21和S22中的一個處與第二電容器Cst2連接,並可以在兩個側面S21和S22中的另一個處與第二陽極線AL2連接。
第二陽極線AL2可以從第二子像素P2的每一個中的第一電極120突出並沿透射區TA的外部部分延伸到其中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驅動電晶體DT2或第二電容器Cst2在第一方向上與其相鄰的區域。第二電容器Cst2可以設置成比第二驅動電晶體DT2更接近透射區TA。在此情況下,第二陽極線AL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一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電容器Cst2,由此可以設置第二銲接點WP2。
第三陽極線AL3可以設置在兩個彼此相鄰的第三子像素P3之間,而有透射區TA介於其間。第三陽極線AL3可以從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三子像素P3中的一個的第一電極120突出,而有透射區TA介於該兩個第三子像素之間,並可以向另一個第三子像素P3延伸。此時,第三陽極線AL3可以沿透射區TA的外部部分延伸。
第三子像素P3可以設置成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鄰,而有透射區TA介於其間。在此情況下,第三陽極線AL3可以從第三子像素P3的每一個中的第一電極120延伸,並且其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驅動電晶體DT3或第三電容器Cst3。
例如,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一電極120可以包括設置成與透射區TA相鄰的第一側面S31和第二側面S32,並可以在第一側面S31和第二側面S32中的任何一個處連接到第三電容器Cst3,例如,在第一側面S31處通過第一接觸孔CH1來連接。在此情況下,第三陽極線AL3可以從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一電極120的第一側面S31和第二側面S32中的另一個延伸,例如,從第二側面S32延伸。亦即,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一電極120可以在設置成與透射區TA相鄰的兩個側面S31和S32中的一個處與第三電容器Cst3連接,並可以在兩個側面S31和S32中的另一個處與第三陽極線AL3連接。
第三陽極線AL3可以從第三子像素P3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120突出並沿透射區TA的外部部分延伸到其中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驅動電晶體DT3或第三電容器Cst3在第二方向上與其相鄰的區域。第三電容器Cst3可以設置成比第三驅動電晶體DT3更接近透射區TA。在此情況下,第三陽極線AL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電容器Cst3,由此可以設置第三銲接點WP3。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陽極線AL3設置在與第一電極120相同的層上。如圖7所示,第三陽極線AL3與第一電極120間隔開。
在一些實施例中,陽極線和第一電極是基於同一製程在同一時間形成。
回到圖7,第三陽極線AL3包括第三銲接點WP3,其向下突出並接觸鈍化層PAS。第三銲接點WP3可以包括V形、谷形或溝狀的形狀。
如圖8所示,第三銲接點WP3當施行銲接過程時電性連接到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
第四陽極線AL4可以設置在兩個彼此相鄰的第四子像素P4之間,而有透射區TA介於其間。第四陽極線AL4可以從彼此相鄰的兩個第四子像素P4中的一個的第一電極120突出,而有透射區TA介於該兩個第四子像素之間,並可以向另一個第四子像素P4延伸。此時,第四陽極線AL4可以沿透射區TA的外部部分延伸。
第四子像素P4可以設置成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鄰,而透射區TA介於其間。在此情況下,第四陽極線AL4可以從第四子像素P4的每一個中的第一電極120延伸,並且其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一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驅動電晶體DT4或第四電容器Cst4。
例如,第四子像素P4的第一電極120可以包括設置成與透射區TA相鄰的第一側面S41和第二側面S42,並可以在第一側面S41和第二側面S42中的任何一個處連接到第四電容器Cst4,例如,在第一側面S41通過第一接觸孔CH1來連接。在此情況下,第四陽極線AL4可以從第四子像素P4的第一電極120的第一側面S41和第二側面S42中的另一個延伸,例如,從第二側面S42延伸。亦即,第四子像素P4的第一電極120可以在設置成與透射區TA相鄰的兩個側面S41和S42中的一個處與第四電容器Cst4連接,並可以在兩個側面S41和S42中的另一個處與第四陽極線AL4連接。
第四陽極線AL4可以從第四子像素P4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120突出並沿透射區TA的外部部分延伸到其中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驅動電晶體DT4或第四電容器Cst4在第一方向上與其相鄰的區域。第四電容器Cst4可以設置成比第四驅動電晶體DT4更接近透射區TA。在此情況下,第四陽極線AL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一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電容器Cst4,由此可以設置第四銲接點WP4。
如上設置的第一陽極線AL1、第二陽極線AL2、第三陽極線AL3和第四陽極線AL4中的每一條可以在一端與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連接。第一陽極線AL1、第二陽極線AL2、第三陽極線AL3至第四陽極線AL4中的每一條可以與設置在另一端的銲接點WP1、WP2、WP3和WP4處的驅動電晶體DT1、DT2、DT3和DT4或電容器Cst1、Cst2、Cst3和Cst4電性分離,而至少有一個絕緣層介於其間,例如,平坦化層PLN和鈍化層PAS。
第一陽極線AL1、第二陽極線AL2、第三陽極線AL3和第四陽極線AL4可以在平坦化層PLN上設置成水平,但如圖7所示,可以沿在銲接點WP1、WP2、WP3和WP4處設置在平坦化層PLN中的孔具有階差。詳細地說,由於平坦化層PLN的厚度相對較厚,平坦化層PLN可以在對應於銲接點WP1、WP2、WP3和WP4的位置被部分移除,以形成一個孔。因此,陽極線可以在銲接點處與驅動電晶體DT1、DT2、DT3和DT4或電容器Cst1、Cst2、Cst3和Cst4間隔開,而僅鈍化層PAS介於其間。
因此,施加於一個子像素的訊號可能不會施加於與其相鄰的另一個子像素,直到執行修復過程。然而,當一個子像素的驅動電晶體中發生缺陷時,可以執行將有缺陷的子像素與正常的子像素連接的修復過程。
修復過程可以包括測試過程、切割過程和銲接過程。測試過程可以檢測複數個子像素P1、P2、P3和P4是否有缺陷。切割過程可以切割子像素和驅動電晶體DT彼此連接的區域,以阻止從驅動電晶體DT施加的訊號施加給被判定為有缺陷的子像素。銲接過程可以將與有缺陷的子像素相鄰之正常的子像素與有缺陷的子像素電性連接,以將正常的子像素的訊號施加給有缺陷的子像素。
更詳細地說,當一個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驅動電晶體DT1發生缺陷時,可以執行將具有缺陷的第一子像素P1與正常狀態的第一子像素P1連接的修復過程。
修復過程可以藉由透過切割過程切割從第一電容器Cst1延伸的接觸電極CT的第一切割區域C1,來阻止從第一驅動電晶體DT1施加的訊號施加給被判定為有缺陷的第一子像素P1。
修復過程可以藉由透過銲接過程將正常的第一子像素P1與有缺陷的第一子像素P1電性連接,來將正常的第一子像素的訊號施加給有缺陷的第一子像素P1,其中,正常的第一子像素相鄰於有缺陷的第一子像素P1。詳細地說,銲接過程可以向有缺陷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陽極線AL1和正常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容器Cst1照射雷射光,特別是第一銲接點WP1與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的至少一部分重疊。因此,彼此電性分離之有缺陷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陽極線AL1和正常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容器Cst1可以如圖8所示彼此電性連接。
此時,銲接過程可以將雷射光照射到第一陽極線AL1的下部或上部。銲接過程可以在沉積有機發光層130或第二電極140之前進行。在此情況下,雷射光可以照射到第一陽極線AL1的上方,由此,彼此電性分離之有缺陷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陽極線AL1和正常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容器Cst1可以彼此電性連接。或者,銲接過程可以在沉積有機發光層130或第二電極140之後進行,且在此情況下,雷射光可以照射到第一陽極線AL1的下方,由此,彼此電性分離之有缺陷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陽極線AL1和正常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容器Cst1可以彼此電性連接。
由於第一電容器Cst1與第一驅動電晶體DT1電性連接,施加給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驅動電晶體DT1的訊號可以透過第一電容器Cst1和第一陽極線AL1施加給有缺陷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極120。
當在一個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驅動電晶體DT2中發生缺陷時,可以執行將有缺陷的第二子像素P2與正常的第二子像素P2連接的修復過程。當在一個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驅動電晶體DT3中發生缺陷時,可以執行將有缺陷的第三子像素P3與正常的第三子像素P3連接的修復過程。另外,當一個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驅動電晶體DT4中發生缺陷時,可以執行將有缺陷的第四子像素P4與正常的第四子像素P4連接的修復過程。由於第二子像素P2、第三子像素P3和第四子像素P4的修復過程與第一子像素P1的修復過程基本上相同,因此將省略其詳細描述。
堤岸125可以設置在平坦化層PLN上。此外,堤岸125可以設置在第一電極120之間。堤岸125可以設置以覆蓋或至少部分覆蓋第一電極120中的每一個的邊緣並曝露第一電極120中的每一個的一部分。因此,堤岸125可以防止發光效率被集中在第一電極120的每一端上的電流劣化。
堤岸125可以界定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每一個的發光區EA1、EA2、EA3和EA4。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每一個的發光區EA1、EA2、EA3和EA4指的是第一電極120、有機發光層130和第二電極140依次沉積的區域,使得來自陽極電極120的電洞和來自第二電極140的電子在有機發光層130中彼此結合以發光。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設置堤岸125的區域不發光,所以該區域可以是非發光區,而不設置堤岸125且第一電極120曝露的區域可以是發光區EA1、EA2、EA3和EA4。
堤岸125可以由有機層形成,例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酚醛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等。
有機發光層130可以設置在第一電極120上。有機發光層130可以包括:電洞傳輸層;發光層;以及電子傳輸層。在此情況下,如果施加電壓給第一電極120和第二電極140,則電洞和電子會分別通過電洞傳輸層和電子傳輸層移動到發光層,並在發光層中彼此結合以發光。
在一實施例中,有機發光層130可以是通常為子像素P1、P2、P3和P4而設置的共同層。例如,有機發光層130可以是一個發射白光的白光發光層。
在另一實施例中,有機發光層130可以包括按子像素P1、P2、P3和P4而設置的發光層。例如,可以在第一子像素P1中設置發射綠光的綠光發光層,可以在第二子像素P2中設置發射紅光的紅光發光層,可以在第三子像素P3設置發射白光的白光發光層,以及可以在第四子像素P4中設置發射藍光的藍光發光層。在這種情況下,有機發光層130的發光層不形成在透射區TA中。
第二電極140可以設置在有機發光層130和堤岸125上。第二電極140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以及包含發光區EA的非透射區NTA中,但不限於此。第二電極140可以僅設置在包含發光區EA的非透射區NTA中,但可以不設置在透射區TA中以提高透光率。
第二電極140可以是通常設置在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共同層以施加相同電壓。第二電極140可以由可透光的導電材料形成。例如,第二電極140可以由低電阻的金屬材料形成,例如,Ag,或Mg和Ag的合金。第二電極140可以是陰極電極。
封裝層150可以設置在發光二極體上。封裝層150可以設置在第二電極140上,以覆蓋第二電極140。封裝層150作用以防止氧氣或水滲透到有機發光層130和第二電極140中。為此,封裝層150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無機層和至少一個有機層。
同時,儘管在圖6和圖8中未顯示,但覆蓋層可以另外設置在第二電極140與封裝層150之間。
濾色器CF可以設置在封裝層150上。濾色器CF可以設置在面向第一基板111的第二基板112的一個表面上。在此情況下,設置有封裝層150的第一基板111和設置有濾色器CF的第二基板112可以透過黏著層160彼此接合。此時,黏著層160可以是透明光學樹脂(OCR)層或透明光學膠(OCA)薄膜。
濾色器CF可以設置成為子像素P1、P2、P3和P4中的每一個圖案化。詳細而言,濾色器CF可以包括:第一濾色器;第二濾色器;以及第三濾色器。第一濾色器可以設置以對應於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發光區EA1,並可以是透射綠光的綠色濾色器。第二濾色器可以設置以對應於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發光區EA2,並可以是透射紅光的紅色濾色器。第三濾色器可以設置以對應於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發光區EA3,並可以是透射藍光的藍色濾色器。
濾色器CF可以進一步包括第四濾色器,設置以對應於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發光區EA4。在此情況下,第四濾色器可以由透射白光的透明有機材料製成。
同時,黑色矩陣BM可以設置在濾色器CF之間以及濾色器CF與透射區TA之間。黑色矩陣BM可以設置在子像素P1、P2、P3和P4之間,以防止相鄰子像素P1、P2、P3和P4之間發生顏色混合。此外,黑色矩陣BM可以設置在子像素P1、P2、P3和P4與透射區TA之間,使得從子像素P1、P2、P3和P4發射的光可以不移動到例如透射區TA的一個側面。
黑色矩陣BM可以包括吸收光的材料,例如,完全吸收可見光波長範圍的光的黑色染料。
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當發生有缺陷的子像素時,可以透過陽極線AL連接與其相鄰的子像素。此時,陽極線AL可以設置在與有缺陷的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相同的層上,並可以從第一電極120延伸。由於陽極線AL在一端與第一電極120連接,而沒有獨立的接觸孔,所以僅一個銲接點WP可以設置在另一端。
如上所述,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僅設置一個銲接點WP用於照射雷射光以將有缺陷的子像素與正常的子像素連接,因此在銲接過程中,可以顯著地減少照射雷射光的次數和照射雷射光的區域。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減少雷射光照射時對電路區域或發光元件的影響。
由於雷射光照射於銲接點WP,所以銲接點WP可以藉由與電路區域或發光元件間隔開來設置在透射區TA上,以減少或最小化雷射光的影響,並且需要有一預定區域。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隨著銲接點WP的數量減少,可以顯著地減少在透射區TA中設置銲接點WP的區域。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減少或最小化由銲接點WP的形成所引起的透光率的劣化。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有缺陷子像素的陽極線AL可以直接在銲接點WP處與正常的子像素的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或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連接。此時,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有缺陷的子像素的陽極線AL可以與正常的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間隔開,因此可以不直接與正常的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連接。
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即使由於微粒而在正常的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40之間發生短路,來自正常子的像素的驅動電晶體DT的訊號可以施加給有缺陷的子像素。在此情況下,有缺陷的子像素可以表示在驅動電晶體DT中發生缺陷的子像素,而正常的子像素可以表示在驅動電晶體DT中不發生缺陷的子像素。
例如,在製造過程中,正常的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的上表面可能出現微粒,並且由於微粒,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40之間可能發生短路。在這種情況下,當有缺陷的子像素的陽極線AL與正常的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連接時,正常的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不能將驅動電晶體DT的訊號傳輸給有缺陷的子像素的陽極線AL,因為正常的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導致與第二電極140短路。
另一方面,如同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一樣,當有缺陷的子像素的陽極線AL與正常的子像素的驅動電晶體DT或電容器Cst直接連接時,來自正常的子像素的驅動電晶體DT的訊號可以施加給有缺陷的子像素的陽極線AL,即使在正常的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40之間發生短路。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僅有第一陽極線AL1、第二陽極線AL2、第三陽極線AL3和第四陽極線AL4中的一條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的複數個側面上。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複數個陽極線沒有設置在透射區TA的一個側面,所以一條陽極線不需要藉由繞過另一條陽極線的銲接點來延伸。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可以減少或最小化第一陽極線AL1、第二陽極線AL2、第三陽極線AL3、第四陽極線AL4中的每一條的長度。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最小化由陽極線AL所導致之透光率的劣化。
此外,在根據本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將兩個分割電極121和122彼此連接的連接電極ACE1不朝透射區TA突出,由此透射區TA的大小可能不會被連接電極ACE1減少。亦即,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可以防止光透射率被連接電極ACE1降低。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連接電極ACE1設置在一條直線上,由此透射區TA的邊界可能沒有不均勻的形狀。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可以減少霧度(haze),並可以改善影像可讀性。
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一驅動電晶體DT1、第二驅動電晶體DT2、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和第四驅動電晶體DT4可以設置成彼此對稱。詳細而言,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可以基於第二軸(例如Y軸)與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驅動電晶體DT2對稱。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可以基於第二軸(例如Y軸)與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驅動電晶體DT4對稱。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和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驅動電晶體DT2可以基於第一軸(例如,X軸)與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和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驅動電晶體DT4對稱。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一電容器Cst1、第二電容器Cst2、第三電容器Cst3和第四電容器Cst4可以設置成彼此對稱。詳細地說,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容器Cst1可以基於第二軸(例如Y軸)與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電容器Cst2對稱。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電容器Cst3可以基於第二軸(例如Y軸)與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電容器Cst4對稱。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容器Cst1和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電容器Cst2可以基於第一軸(例如,X軸)與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電容器Cst3和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電容器Cst4對稱。
如上所述,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驅動電晶體DT和電容器Cst可以與第二訊號線SL2、特別是像素電源線VDDL和共同電源線VSSL間隔開。因此,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在驅動電晶體DT和電容器Cst與第二訊號線SL2之間可以不發生或者可以最小化寄生電容。
在圖3至圖8所示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像素P的複數個側面相對於第一訊號線SL1和第二訊號線SL2以對角線設置,但不限於此。在下文中,將參照圖9和圖10描述圖3中所示之像素P的修改實施例。
圖9是示出圖3之修改實施例的視圖;以及圖10是示出設置在圖9的像素中的電容器、驅動電晶體、第一電極和陽極線的示意圖。
圖9中所示的像素P與圖3中所示的像素P基本上相同,除了發光區EA和透射區TA的形狀以外。下面的描述將基於與圖3中所示的像素P的區別,將省略除了發光區EA和透射區TA的形狀以外的詳細描述。
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像素P可以包括面向透射區TA的複數個側面,並且像素P的複數個側面中的每一個可以相對於第一訊號線SL1和第二訊號線SL2中的每一條具有傾斜度。
詳言之,像素P可以包括:面向透射區TA的第一側面S1和第二側面S2;第三側面S3,面向第一側面S1;以及第四側面S4,面向第二側面S2。
像素P的第一側面S1、第二側面S2、第三側面S3和第四側面S4中的每一個都可以具有傾斜度而不與第一訊號線SL1平行或垂直。像素P的第一側面S1、第二側面S2、第三側面S3和第四側面S4中的每一個都可以由朝交會區域IA凹陷的曲線形成。在此情況下,透射區TA可以具有帶有圓角的矩形形狀、圓形形狀或橢圓形形狀,這取決於像素P的尺寸和排列。進一步地,如圖所示,像素P的第一側面S1、第二側面S2、第三側面S3和第四側面S4中的每一個可以具有選定的曲率。
當非透射區NTA以一預定間隔設置時,狹縫、特別是具有矩形形狀的透射區TA、可以設置在非透射區NTA之間。當外部光穿過狹縫時,可能發生繞射現象。
根據繞射現象,當光穿過狹縫時,對應於平面波(plane waves)的光可能變為球面波(spherical waves),而在球面波中可能發生干涉現象。因此,會在球面波中發生建設性干涉和破壞性干涉,從而使得穿過狹縫的外部光可能具有不規則的光強度。因此,在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可以降低位於相對側的物體或影像的清晰度。
在根據本發明修改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像素P的複數個側面S1、S2、S3和S4中的每一個都形成在一條曲線上,其朝交會區域IA凹陷,由此可以防止在穿過透射區TA的外部光中發生繞射現象。
根據本發明修改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包括如圖10中所示之非透射區NTA中的驅動電晶體DT和電容器Cst。
驅動電晶體DT可以包括:第一驅動電晶體DT1,設置在第一訊號線SL1的第一側面和第二訊號線SL2的第一側面上,並設置在透射區TA與交會區域IA之間;第二驅動電晶體DT2,基於第二訊號線SL2設置成與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對稱;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基於第一訊號線SL1設置成與第二驅動電晶體DT2對稱;以及第四驅動電晶體DT4,基於第二訊號線SL2設置成與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對稱。
電容器Cst可以包括:第一電容器Cst1,設置在第一驅動電晶體DT1與透射區TA之間;第二電容器Cst2,設置在第二驅動電晶體DT2與透射區TA之間;第三電容器Cst3,設置在第三驅動電晶體DT3與透射區TA之間;以及第四電容器Cst4,設置在第四驅動電晶體DT4與透射區TA之間。
至少一個面向透射區TA的電容器Cst可以具有與像素P相同的形狀。更詳細地說,至少一個面向透射區TA的電容器Cst可以相對於第一訊號線SL1和第二訊號線SL2中的每一條具有傾斜度。
電容器Cst可以包括面向透射區TA的一個第一側面。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可以具有傾斜度,而不與第一訊號線SL1和第二訊號線SL2平行或垂直。此外,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可以由朝交會區域IA的曲線形成。
電容器Cst可以設置以在像素P中具有最大的寬闊區域。為此,在根據本發明修改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的側面的形狀可以與面向透射區TA的子像素P1、P2、P3和P4的側面相同。進一步地,在根據本發明修改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的一端可以與面向透射區TA的子像素P1、P2、P3和P4的該側面的一端相同。
在根據本發明修改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如圖10所示,面向透射區TA的第一電極120的至少一個側面可以具有與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相同的形狀。詳細地說,第一電極120可以由曲線形成,其中面向透射區TA的至少一個側面朝交會區域IA凹陷。在一實施例中,電容器Cst可以在面向透射區TA的該側面具有與第一電極120相同的端部。
在根據本發明修改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可以由朝交會區域IA的曲線形成,由此可以容易地形成具有圓角的矩形形狀、圓形形狀或橢圓形形狀的透射區TA。此外,當面向透射區TA的子像素P1、P2、P3和P4的側面沿電容器Cst的第一側面設置時,根據本發明修改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確保高透光率,同時確保發光區EA的最大尺寸。
在一些實施例中,像素P包括複數個子像素,包含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第三子像素P3和第四子像素P4。這些子像素設置以重疊第一訊號線SL1或第二訊號線SL2。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子像素中的每一區塊可以基於第一訊號線和第二訊號線的維度(例如,寬度、厚度等)與交會區域IA重疊。
如圖9所示,從俯視圖看,具有兩區塊(EA1-1、EA1-2)的第一子像素P1包括與第一訊號線SL1重疊但不與第二訊號線SL2重疊的區塊(即EA1-1)。另一方面,如圖9和圖10所示,從俯視圖或平面圖看,亦具有兩區塊(EA2-1、EA2-2)的第二子像素P2包括與第二訊號線SL2重疊但不與第一訊號線SL1重疊的區塊(即EA2-1)。
此外,複數個子像素中的每一個都有面向透射區的一個側面。例如,第一子像素P1具有第三側面SD3(見圖10中EA1-1的該側面),而第四子像素P4具有第四側面SD4(見圖10中EA4-1的該側面)、以及第五側面SD5(見圖10中EA4-2的該側面)。所有這些側面SD3、SD4、SD5都面向相同的透射區TA。
面向同一透射區TA之子像素的每一側面SD3、SD4、SD5都有相同的曲率。此處,因為透射區TA顯示為圓形,所以曲率可以大致是圓形透射區TA的半徑的倒數。
圖11是示出圖2之區域A的另一示例的放大圖;以及圖12是示出圖11之修改示例的視圖。
圖11中所示的透明顯示面板110與圖3中所示的透明顯示面板110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一陽極線AL1、第二陽極線AL2、第三陽極線AL3和第四陽極線AL4都沿第二方向延伸。
以下描述將基於第一陽極線AL1、第二陽極線AL2、第三陽極線AL3和第四陽極線AL4,且將省略與圖3至圖9中所示的透明顯示面板110的基本相同的元件的詳細描述。
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具有與有缺陷的子像素相同的顏色且與有缺陷的子像素相鄰的子像素的訊號可以透過陽極線AL施加給有缺陷的子像素。
詳細而言,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陽極線AL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的至少一個側面上。陽極線AL可以從複數個子像素中P1、P2、P3和P4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120延伸,並且陽極線AL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重疊與具有相同顏色的另一個相鄰子像素的驅動電晶體DT電性連接的電容器Cst。陽極線AL可以包括:第一陽極線AL1;第二陽極線AL2;第三陽極線AL3;以及第四陽極線AL4。
第一陽極線AL1可以沿第二方向設置在兩個彼此相鄰的第一子像素P1之間,而有透射區TA介於其間。第一陽極線AL1可以沿第二方向從設置成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一子像素P1中的一個的第一電極120突出,然後可以朝另一個第一子像素P1延伸。
第一子像素P1可以沿第二方向設置成彼此相鄰,而有透射區TA介於其間。在這種情況下,第一陽極線AL1可以從第一子像素P1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120延伸,並且其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上重疊與其相鄰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容器Cst1。
例如,第一陽極線AL1可以從第一子像素P1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120突出,並沿透射區TA的複數個側面中的至少一個延伸。第一電容器Cst1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與交會區域IA之間,並設置在第一訊號線SL1的第一側面與第二訊號線SL2的第一側面之間。第一電容器Cst1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的一部分可以在一個側面不被第一電極120覆蓋以接觸第一陽極線AL1。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電容器Cst1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可以設置有突起部分,其從一個側面朝透射區TA突出,以接觸第一陽極線AL1。因此,第一陽極線AL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容器Cst1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由此可以設置第一銲接點WP1。
第二陽極線AL2可以沿第二方向設置在設置成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二子像素P2之間。第二陽極線AL2可以沿第二方向從設置成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二子像素P2中的一個的第一電極120突出,然後可以朝另一個第二子像素P2延伸。
第二子像素P2可以沿第二方向設置,而有第四子像素P4介於其間。在此情況下,第二陽極線AL2可以沿第二方向從第二子像素P2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120延伸以穿過第四子像素P4,然後第二陽極線AL2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電容器Cst2。
第二電容器Cst2可以基於第二訊號線SL2設置成與第一電容器Cst1對稱,並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與交會區域IA之間。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的一部分可以在一個側面不被第一電極120覆蓋以接觸第二陽極線AL2。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可以設置有突起部分,其從一個側面朝透射區TA突出,以接觸第二陽極線AL2。因此,第二陽極線AL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由此可以設置第二銲接點WP2。
第三陽極線AL3可以沿第二方向設置在兩個彼此相鄰的第三子像素P3之間,而有透射區TA介於其間。第三陽極線AL3可以沿第二方向從設置成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三子像素P3中的一個的第一電極120突出,然後可以朝另一個第三子像素P3延伸。
第三子像素P3可以設置成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鄰,而有透射區TA介於其間。在此情況下,第三陽極線AL3可以從第三子像素P3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120延伸,並且第三陽極線AL3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電容器Cst3。
例如,第三陽極線AL3可以從第三子像素P3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120突出,並沿透射區TA的複數個側面中的至少一個延伸。第三電容器Cst3可以基於第一訊號線SL1設置成與第二電容器Cst2對稱,並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與交會區域IA之間。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的一部分可以在一個側面不被第一電極120覆蓋以接觸第三陽極線AL3。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可以設置有突起部分,其從一個側面朝透射區TA突出,以接觸第三陽極線AL3。因此,第三陽極線AL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由此可以設置第三銲接點WP3。
第四陽極線AL4可以沿第二方向設置在設置成彼此相鄰的兩個第四子像素P4之間。第四陽極線AL4可以沿第二方向從設置成彼此相鄰的兩個第四子像素P4中的一個的第一電極120突出,然後可以朝另一個第四子像素P4延伸。
第四子像素P4可以沿第二方向設置,而有第二子像素P2介於其間。在此情況下,第四陽極線AL4可以沿第二方向從第四子像素P4中的每一個的第一電極120延伸以穿過第二子像素P2,然後第四陽極線AL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電容器Cst4。
第四電容器Cst4可以基於第二訊號線SL2設置成與第三電容器Cst3對稱,並可以設置在透射區TA與交會區域IA之間。第四電容器Cst4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的一部分可以在一個側面不被第一電極120覆蓋以接觸第四陽極線AL4。在另一實施例中,第四電容器Cst4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可以設置有突起部分,其從一個側面朝透射區TA突出,以接觸第四陽極線AL4。因此,第四陽極線AL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電容器Cst4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由此可以設置第四銲接點WP4。
如上設置的第一陽極線AL1、第二陽極線AL2、第三陽極線AL3和第四陽極線AL4中的每一條可以在一端與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連接。此外,第一陽極線AL1、第二陽極線AL2、第三陽極線AL3和第四陽極線AL4中的每一條可以在設置在其另一端的銲接點WP1、WP2、WP3和WP4處與驅動電晶體DT或電容器Cst電性分離,而至少一個絕緣層介於其間。
因此,施加於一個子像素的訊號可能不會施加於與其相鄰的另一個子像素,直到執行修復過程。然而,當一個子像素的驅動電晶體中發生缺陷時,可以執行將有缺陷的子像素與正常的子像素連接的修復過程。
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當發生有缺陷的子像素時,有缺陷的子像素可以透過陽極線AL與其相鄰的子像素連接。此時,陽極線AL可以設置在與有缺陷的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的相同的層上,然後從第一電極120延伸。由於陽極線AL與第一電極120連接,在一端沒有獨立的接觸孔,所以僅有一個銲接點WP可以設置在另一端。
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僅設置一個銲接點WP用於照射雷射光以將有缺陷的子像素與正常的子像素連接,所以在銲接過程中,可以顯著地減少照射雷射光的次數和照射雷射光的區域。因此,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減少雷射光照射時對電路區域或發光元件的影響。
此外,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藉由減少銲接點WP的數量來減少設置在透射區TA中的銲接點的區域。因此,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減少或最小化由銲接點WP的形成所引起的透光率的劣化。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有缺陷子像素的陽極線AL可以在銲接點WP處直接與正常子像素的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連接。因此,即使由於微粒而在正常的子像素的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40之間發生短路,來自正常的子像素的驅動電晶體DT的訊號可以施加給有缺陷的子像素。在此情況下,有缺陷的子像素可以表示具有在驅動電晶體DT中發生的缺陷的子像素,而正常的子像素可以表示具有在驅動電晶體DT中沒有缺陷的子像素。
在圖11中所示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像素P的複數個側面以相對於第一訊號線SL1和第二訊號線SL2具有傾斜度的對角線的方式設置,但不限於此。
在根據本發明修改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如圖12所示,像素P的複數個側面可以由朝交會區域IA凹陷的曲線形成。在這種情況下,透射區TA可以具有帶有圓角的矩形形狀、圓形形狀或橢圓形形狀,這取決於像素P的尺寸和排列。因此,根據本發明修改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防止穿過透射區TA的外部光發生繞射現象。
根據本發明,可以獲得以下有利的效果。
在本發明中,有缺陷的子像素可以透過從第一電極延伸的陽極線連接與其相鄰的子像素。因此,為了將有缺陷的子像素與正常的子像素連接,僅設置一個用於照射雷射光的銲接點,由此,在銲接過程中,可以明顯減少照射雷射光的次數和照射雷射光的區域。
此外,在本發明中,可以減少根據雷射光的照射對電路區域或發光元件的影響。
此外,在本發明中,隨著銲接點數量的減少,在透射區TA中設置銲接點的區域可以顯著減少。因此,本發明可以減少或最小化由銲接點的形成所引起的透光率劣化。
此外,在本發明中,有缺陷的子像素的陽極線可以直接與正常的子像素的電路區域連接。因此,在本發明中,即使由於微粒而在正常的子像素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發生短路,來自正常的子像素的驅動電晶體的訊號也可以施加給有缺陷的子像素。
對於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和圖式的限制,在不脫離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在本發明中進行各種替換、修改和變化。因此,本發明的範圍是由所附的請求項所界定,並且旨在從請求項的含義、範圍和均等概念衍生的所有變化或修改都屬於本發明的範圍。
100:透明顯示裝置 110:透明顯示面板 111:第一基板 112:第二基板 120:第一電極 121:第一分割電極 122:第二分割電極 125:堤岸 130:有機發光層 140:第二電極 150:封裝層 160:黏著層 205:掃描驅動器 210:源極驅動積體電路 220:可撓性薄膜 230:電路板 240:時序控制器 ACE1:連接電極 ACE1-1:第一連接部分 ACE1-2:第二連接部分 ACT:主動層 AL:陽極線 AL1:第一陽極線 AL2:第二陽極線 AL3:第三陽極線 AL4:第四陽極線 BF:緩衝層 BM:黑色矩陣 C1:第一切割區域 C2:第二切割區域 C3:第三切割區域 CC:凹陷部分 CE1:第一電容器電極 CE2:第二電容器電極 CE3:第三電容器電極 CF:濾色器 CH1:第一接觸孔 CH2:第二接觸孔 Cst:電容器 Cst1:第一電容器 Cst2:第二電容器 Cst3:第三電容器 Cst4:第四電容器 CT:接觸電極 DA:顯示區域 DE:汲極電極 DL1:第一資料線 DL2:第二資料線 DL3:第三資料線 DL4:第四資料線 DT:驅動電晶體 DT1:第一驅動電晶體 DT2:第二驅動電晶體 DT3:第三驅動電晶體 DT4:第四驅動電晶體 EA:發光區 EA1: 第一發光區 EA2:第二發光區 EA3:第三發光區 EA4:第四發光區 EA1-1,EA2-1,EA3-1,EA4-1:第一分割發光區 EA1-2,EA2-2,EA3-2,EA4-2:第二分割發光區 GE:閘極電極 GI:閘極絕緣層 IA:交會區域 ILD:層間介電層 LS:遮光層 NDA:非顯示區域 NTA:非透射區 P:像素 P1:第一子像素、子像素 P2:第二子像素、子像素 P3:第三子像素、子像素 P4:第四子像素、子像素 PA:銲墊區域 PAD:銲墊 PAS:鈍化層 PLN:平坦化層 REFL:參考線 S1,S11,S21,S31,S41:第一側面 S2,S12,S22,S32,S42:第二側面 S3:第三側面 S4:第四側面 SCANL:掃描線 SD1:第一側面 SD2:第二側面 SD3:第三側面 SD4:第四側面 SD5:第五側面 SE:源極電極 SL1:第一訊號線 SL2:第二訊號線 TA:透射區 VDDL:像素電源線 VDDL-1:第一像素電源線 VDDL-2:第二像素電源線 VSSL:共同電源線 VSSL-1:第一共同電源線 VSSL-2:第二共同電源線 WP:銲接點 WP1:第一銲接點 WP2:第二銲接點 WP3:第三銲接點 WP4:第四銲接點
AL:陽極線
AL1:第一陽極線
AL2:第二陽極線
AL3:第三陽極線
AL4:第四陽極線
BM:黑色矩陣
EA:發光區
EA1:第一發光區
EA2:第二發光區
EA3:第三發光區
EA4:第四發光區
EA1-1,EA2-1.EA3-1,EA4-1:第一分割發光區
EA1-2,EA2-2,EA3-2,EA4-2:第二分割發光區
IA:交會區域
NTA:非透射區
P:像素
P1:第一子像素、子像素
P2:第二子像素、子像素
P3:第三子像素、子像素
P4:第四子像素、子像素
S1:第一側面
S2:第二側面
S3:第三側面
S4:第四側面
S11,S21,S31,S41:第一側面
S12,S22,S32,S42:第二側面
SD1:第一側面
SD2:第二側面
SL1:第一訊號線
SL2:第二訊號線
TA:透射區
WP:銲接點
WP1:第一銲接點
WP2:第二銲接點
WP3:第三銲接點
WP4:第四銲接點

Claims (24)

  1. 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包括: 複數條第一訊號線,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並彼此間隔開; 複數條第二訊號線,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並彼此間隔開,該第二方向橫向於該第一方向; 一透射區,設置在兩個相鄰的第一訊號線之間和兩個相鄰的第二訊號線之間; 一像素,包括複數個子像素,設置相鄰於一交會區域,該第一訊號線和該第二訊號線在該交會區域處彼此交叉; 一第一電極,設置在該複數個子像素的每一個中,該些第一電極設置成相鄰於該透射區,該第一電極包含一第一側面和一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和該第二側面相對於該第一訊號線和該第二訊號線中的每一條具有傾斜度; 一電路區域,通過一接觸孔與該第一電極連接,該接觸孔設置成相鄰於該第一電極的該第一側面;以及 一陽極線,從該複數個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電極的該第二側面延伸,並至少部分地與相同顏色的一相鄰子像素的一電路區域重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電路區域包括: 一驅動電晶體,向該複數個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電極供應一電源,並包含一主動層、一閘極電極、一源極電極和一汲極電極;以及 一電容器,與該複數個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該驅動電晶體連接,並包括第一電容器電極和一第二電容器電極,以及其中 該電容器的該第二電容器電極從該驅動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或該汲極電極延伸。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驅動電晶體和該電容器中的每一個不重疊該第一訊號線和該第二訊號中的每一條。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驅動電晶體設置成比該電容器更接近該交會區域。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電容器具有設置平行於該第一電極的該第一側面或該第二側面的一個側面。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通過設置成相鄰於該第一側面的該接觸孔連接到該電容器的該第二電容器電極。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陽極線從該複數個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電極的該第二側面延伸,並且該陽極線的至少一部分重疊相同顏色的該相鄰子像素的該電容器的該第二電容器電極,以形成一銲接點。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當一雷射光照射到該銲接點時,該陽極線直接與相同顏色的該相鄰子像素的該電容器的該第二電容器電極連接。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陽極線與相同顏色的該相鄰子像素的該第一電極間隔開且電性分離。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子像素包括:複數個第一子像素,與該第一訊號線的至少一部分重疊;以及複數個第二子像素,與該第二訊號線的至少一部分重疊,以及 該陽極線包含:一第一陽極線,從該複數個第一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電極延伸,並至少部分地與其相鄰的一第一子像素的一電路區域重疊;以及一第二陽極線,從該複數個第二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電極延伸,並至少部分地與其相鄰的一第二子像素的一電路區域重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陽極線沿該第二方向上設置在該些第一子像素之間,該些第一子像素設置在彼此相鄰的兩個像素的每一個中,以及 該第二陽極線沿該第一方向上設置在該些第二子像素之間,該些第二子像素設置在彼此相鄰的兩個像素的每一個中。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陽極線沿該第二方向設置在該些第一子像素之間,該些第一子像素設置在彼此相鄰的兩個像素的每一個中,以及 該第二陽極線沿該第二方向設置在該些第二子像素之間,該些第二子像素設置在彼此相鄰的兩個像素的每一個中。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包括一第一分割電極和一第二分割電極,並進一步包括一連接電極,用於在一直線上將該第一分割電極與該第二分割電極連接。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連接電極和該透射區之間的一邊界與該第一分割電極和該透射區之間的一邊界以及該第二分割電極和該透射區之間的一邊界形成一直線。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電路區域包括一電容器,包含一凹陷部分,其沿從該透射區朝該交會區域的方向形成一凹陷區域,並且該連接電極的至少一部分重疊該電容器的該凹陷區域。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一接觸電極,從該電容器的該凹陷部分朝該透射區突出,並且至少部分地與該連接電極重疊, 其中該接觸電極通過該接觸孔與該連接電極連接。
  17. 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包括: 複數條第一訊號線,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並彼此間隔開; 複數條第二訊號線,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並彼此間隔開; 一透射區,設置在兩個相鄰的第一訊號線之間和兩個相鄰的第二訊號線之間; 一像素,包含複數個子像素,基於一交會區域設置,該第一訊號線和該第二訊號線在該交會區域出彼此交叉; 一第一電極,設置在該複數個子像素的每一個中; 一電路區域,通過一接觸孔與該第一電極連接;以及 一陽極線,從該複數個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電極延伸,並至少部分地與相同顏色的一相鄰子像素的一電路區域重疊, 其中該像素包括複數個相對於該第一訊號線和該第二訊號線中的每一條具有傾斜度的側面,並且至少一條陽極線設置成相鄰於該像素的該複數個側面中的每一個。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像素的該複數個側面中的每一個都是一直線,或朝該交會區域凹陷的一曲線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子像素包含:複數個第一子像素,與該第一訊號線的至少一部分重疊;複數個第二子像素,與該第二訊號線的至少一部分重疊;複數個第三子像素,基於該交會區域面向該些第一子像素;以及複數個第四子像素,基於該交會區域面向該些第二子像素,以及 該陽極線包括:一第一陽極線,從該複數個第一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電極延伸,並至少部分地與其相鄰的一第一子像素的一電路區域重疊;一第二陽極線,從該複數個第二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電極延伸,並至少部分地與其相鄰的一第二子像素的一電路區域重疊;一第三陽極線,從該複數個第三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電極延伸,並至少部分地與其相鄰的一第三子像素的一電路區域重疊;以及一第四陽極線,從該複數個第四子像素中的每一個的該第一電極延伸,並至少部分地與其相鄰的一第四子像素的一電路區域重疊。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陽極線、該第二陽極線、該第三陽極線和該第四陽極線中的每一條都沿該像素的該複數個側面中的至少一個延伸。
  21.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陽極線、該第二陽極線、該第三陽極線和該第四陽極線中的至少一條設置成相鄰於該像素的該複數個側面中的每一個。
  22.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陽極線和該第三陽極線至少部分地沿該第二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相同顏色的一子像素的一電路區域,以及 該第二陽極線和該第四陽極線至少部分地沿該第一方向重疊與其相鄰的相同顏色的一子像素的一電路區域。
  23.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像素具有一菱形形狀,而該複數個子像素中的每一個都具有一菱形形狀。
  24.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透射區具有一菱形形狀、一六角形形狀、一八角形形狀和一圓形形狀中的一個。
TW110143293A 2020-12-22 2021-11-19 透明顯示裝置 TWI7869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81304 2020-12-22
KR1020200181304A KR20220090275A (ko) 2020-12-22 2020-12-22 투명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6588A true TW202226588A (zh) 2022-07-01
TWI786953B TWI786953B (zh) 2022-12-11

Family

ID=79230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3293A TWI786953B (zh) 2020-12-22 2021-11-19 透明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830423B2 (zh)
EP (1) EP4020581B1 (zh)
JP (1) JP7208343B2 (zh)
KR (1) KR20220090275A (zh)
CN (1) CN114725166A (zh)
TW (1) TWI78695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4174A1 (ja) * 2011-04-20 2012-10-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211965B1 (ko) 2013-10-18 2021-02-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6577224B2 (ja) * 2015-04-23 2019-09-1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535545B2 (ja) * 2015-08-21 2019-06-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207134356U (zh) * 2017-09-04 2018-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JP2019168615A (ja) * 2018-03-23 2019-10-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12889162A (zh) * 2018-11-23 2021-06-01 Oti照明公司 包括光透射区域的光电装置
CN110061014B (zh) * 2019-04-30 2021-06-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00131400A (ko) 2019-05-13 2020-11-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20200136551A (ko) * 2019-05-27 2020-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767720B (zh) * 2019-06-05 2020-09-0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83559B (zh) * 2019-08-29 2022-06-10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排列结构和显示面板
CN110828529B (zh) * 2019-11-22 2021-05-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US20210399062A1 (en) * 2020-06-17 2021-12-2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motherboard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substr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99270A (ja) 2022-07-04
KR20220090275A (ko) 2022-06-29
US20220199009A1 (en) 2022-06-23
EP4020581B1 (en) 2023-07-19
US20240049541A1 (en) 2024-02-08
TWI786953B (zh) 2022-12-11
US11830423B2 (en) 2023-11-28
CN114725166A (zh) 2022-07-08
EP4020581A1 (en) 2022-06-29
JP7208343B2 (ja) 2023-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99081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KR20210116803A (ko) 표시 장치
CN114664895A (zh) 透明显示装置
TWI786953B (zh) 透明顯示裝置
TWI817261B (zh) 透明顯示裝置
CN113972242A (zh) 透明显示装置
TWI820534B (zh) 透明顯示裝置
US12010879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JP7479438B2 (ja) 透明表示装置
US20220165819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20220190095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20220165837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20220190096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KR20220092113A (ko) 표시 장치
KR20220091348A (ko) 투명 표시 장치
KR20230094563A (ko) 투명 표시 장치
KR20220094808A (ko)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