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0534B - 透明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透明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0534B
TWI820534B TW110145917A TW110145917A TWI820534B TW I820534 B TWI820534 B TW I820534B TW 110145917 A TW110145917 A TW 110145917A TW 110145917 A TW110145917 A TW 110145917A TW I820534 B TWI820534 B TW I8205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apacitor
dividing
sub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5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6590A (zh
Inventor
朴宰希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6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6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0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053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6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omprising more than three subpixels, e.g. red-green-blue-white [RGBW]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5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861Repa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isplay Devices Of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可最小化非穿透區域的尺寸,並改善光穿透度。透明顯示裝置包含基板、第一電極、連接電極、有機發光層以及第二電極。基板設有穿透區域及設置在該些穿透區域之間的多個子像素。第一電極設在每一該些子像素中,包括第一劃分電極及第二劃分電極。連接電極將第一劃分電極與第二劃分電極連接為一直線。有機發光層設在第一電極上方。第二電極設在有機發光層上方。

Description

透明顯示裝置
本公開係關於一種透明顯示裝置。
隨著資訊導向社會的發展,顯示影像的各類型顯示裝置的需求亦跟著增加。近來,各種類型的顯示裝置已被廣泛使用,例如液晶顯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裝置、電漿顯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裝置及有機發光顯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OLED)裝置、量子點發光顯示(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splay,QLED)裝置。
近來,用於讓使用者在傳輸顯示裝置後觀看物件或佈置在顯示裝置的另一側的影像的透明顯示裝置的研究正在積極地進行。
透明顯示裝置包括在其中顯示影像的顯示區域及非顯示區域,其中顯示區域可以包括可傳輸外不光的穿透區域及非穿透區域。透明顯示裝置可以在顯示區域中透過穿透區域而具有高的光穿透性。
透明顯示裝置可以包括多個電路及多條訊號線,以垂直或水平方向設置在非穿透區域中。為了改善透明顯示裝置中的光穿透性,藉由有效地設置該些電路及該些訊號線以減小非穿透區域並增加穿透區域是很重要的。
鑑於包括上述問題在內的各種技術問題而做出了本公開,並且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以減小或最小化非穿透區域的尺寸並提高透光率的透明顯示裝置。
除了上述的本公開的技術功效外,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能夠根據本公開的以下說明理解本公開的其他技術功效及特徵。
根據本公開的一面向,可以透過提供一透明顯示裝置以達成上述及其他技術功效,該透明顯示裝置包含一基板,包括多個穿透區域及設置在該些穿透區域之間的多個子像素,一第一電極,設於每一該些子像素中,包括一第一劃分電極及一第二劃分電極,一連接電極,以呈一條線性的線(或實質上線性的線)連接該第一劃分電極與該第二劃分電極,一有機發光層,設於該第一電極上,以及一第二電極,設於該有機發光層上。
根據本公開的另一面向,可以透過提供一透明顯示裝置以達成上述及其他技術功效,該透明顯示裝置包含一基板,包括多個穿透區域及設置在該些穿透區域之間的一非穿透區域,一第一訊號線,從該非穿透區域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一第二訊號線,從該非穿透區域在一第二方向上延伸,一第一子像素,重疊該非穿透區域中的該第二訊號線的至少一部分,一第二子像素,重疊該非穿透區域中的該第一訊號線的至少一部分,一第一電極,設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的每一者中,包括一第一劃分電極及一第二劃分電極,一第一連接電極,設於一第一層中以將設於該第二子像素中的該第一劃分電極及該第二劃分電極彼此連接,以及一第二連接電極,設於一第二層中以將設於該第一子像素中的該第一劃分電極及該第二劃分電極彼此連接。
透過以下結合附圖描述的實施例,將闡明本公開的優點及特徵以及其實現方法。然而,本公開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實現,並且不應被解釋為限於這裡所闡述的實施例。相反的,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使本公開為詳細及完整,並將本公開的範圍充分傳達給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
在用於描述本公開的實施例的附圖中所公開的形狀、尺寸、比例、角落度及數量僅僅是示例,因此,本公開不限於所示出的細節。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代相同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當相關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詳細描述被認為會不必要地模糊本公開的要點時,將省略其詳細描述。在本說明書中使用「包含」、「具有」及「包括」描述的情況下,除非使用「僅」,否則可以加入另一部分。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單數形式的術語可包括複數形式。
在解釋元件時,雖然沒有明確的說明,但將該元件理解為包含誤差範圍。
在描述位置關係時,例如,當位置關係被描述為「在」、「上方」、「下方」及「旁邊」時,一或多個部分可以佈置在其他兩個部分之間,除非使用「僅」或「直接」。
應當理解的是,儘管在此可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等來描述各種元件,但這些元件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區分一種元件與另一種元件。例如,在不脫離本公開的範圍的情況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並且類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稱為第一元件。
在描述本公開的元件時,可以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等。這些術語旨在從其他元件中識別出對應的元件,並且對應元件的基礎、順序或數量不受這些術語的限制。元件「連接」或「耦合」到另一個元件的表述應當理解為該元件可以直接連接或耦合到另一個元件,但除非特別提及,可以直接連接或耦合到另一個元件,或者第三元件可以插入在對應的元件之間。
根據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對稱」包括「對稱」以及「實質上對稱」的意思。亦即,單獨使用的「對稱」一詞足夠廣泛到包括彼此非常相似的結構及/或大致對稱的結構,而不必在每個方面和每個細節、次要級別都完全對稱。
如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充分理解的,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的特徵可以部分地或整體地彼此耦合或組合,並且可以以多種方式彼此技術地相互運作及驅動。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彼此獨立地進行,也可以彼此相依地一起進行。
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根據本公開的透明顯示裝置的例子。在可能的情況下,在整個附圖中將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來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圖1係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透明顯示裝置的透視圖。
在下文中,X軸是指平行於掃描線的線,Y軸是指平行於資料線的線,而Z軸是指透明顯示裝置100的高度方向。
雖然基於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裝置100係實現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說明已被描述,透明顯示裝置100可被實現為液晶顯示裝置、電漿顯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量子點發光顯示器(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splay,QLED)或電泳(Electrophoresis)顯示裝置。
參考圖1,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裝置100包括一透明顯示面板110、一源極驅動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210、一柔性薄膜220、一電路板230及一時序控制器240。
透明顯示面板110包括面向彼此的一第一基板111及一第二基板112。第二基板112可為封裝基板。第一基板111可為塑膠薄膜、玻璃基板或使用半導體製程形成的矽晶片(silicon wafer)。第二基板112可為塑膠薄膜、玻璃基板或封裝薄膜。第一基板111及第二基板112可由透明材料製成。
掃描驅動器可設於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顯示區域的一側,或透過面板內閘極(gate in panel,GIP)方式設於透明顯示面板110的外圍兩側的非顯示區域。換句話說,掃描驅動器可製造在驅動晶片中、可安裝在柔性薄膜上,且可透過捲帶自動接合(tape automated bonding,TAB)方式貼附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顯示區域的外圍的一側或兩側。
若源極驅動IC 210係製造在驅動晶片中,源極驅動IC 210可透過薄膜覆晶(chip on film,COF)方式或塑膠基板覆晶(chip on plastic,COP)方式安裝在柔性薄膜220上。
墊(例如,電力墊及資料墊)可以設於透明顯示面板110的墊區域PA中。連接墊與源極驅動IC 210的線及連接墊與電路板230的線可設於柔性薄膜220中。柔性薄膜220可使用非等向導電薄膜(anisotropic conducting film)被貼合至墊上,而墊可與柔性薄膜220的線連接。
圖2係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透明顯示面板的示意性平面圖,而圖3係繪示圖2的區域A的放大圖。
參考圖2及圖3,第一基板111可包括設有多個像素P以顯示影像的一顯示區域DA,以及用於不顯示影像的一非顯示區域NDA。
非顯示區域NDA可設有墊區域PA及至少一掃描驅動器205,其中墊區域PA中設置有墊PAD。
掃描驅動器205連接於掃描線SL,並提供掃描訊號至掃描線SL。掃描驅動器205可設置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顯示區域DA的一側,或透過面板內閘極(gate in panel,GIP)方式設於透明顯示面板110的外圍兩側的非顯示區域。舉例而言,如圖2中所示,多個掃描驅動器205可設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顯示區域DA的兩側,但這些掃描驅動器不限於此。掃描驅動器205可僅設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顯示區域DA的一側。
顯示區域DA,如圖3中所示,包括一穿透區域TA及一非穿透區域NTA。穿透區域TA係大多外部光穿透的區域,而非穿透區域NTA係大多外部光無法穿透的區域。舉例而言,穿透區域TA可以為光穿透度大於α%的區域,例如約90%,而非穿透區域NTA可以為光穿透度小於β%的區域,例如約50%。此時,α大於β。透過穿透區域TA,使用者可看見佈置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後表面的物體或背景。
非穿透區域NTA可包括多個像素P、多條第一訊號線SL1以及多條第二訊號線SL2,以提供訊號至每一該些像素P。
該些第一訊號線SL1可在一第一方向(例如,X軸方向)上延伸。該些第一訊號線SL1可跨過該些第二訊號線SL2。舉例而言,每一該些第一訊號線SL1可包括至少一條掃描線。
在下文中,當第一訊號線SL1包括多條線,一個第一訊號線SL1可以稱為包括多條線的訊號線群。舉例而言,當第一訊號線SL1包括兩條掃描線,一個第一訊號線SL1可以稱為包括兩條掃描線的訊號線群。
該些第二訊號線SL2可以在第二方向(例如,Y軸方向)上延伸。舉例而言,每一該些第二訊號線SL2可包括至少一資料線、一像素電力線、一參考線或一共同電力線的至少一者。
在下文中,當第二訊號線SL2包括多條線時,一第二訊號線SL2可以稱為包括多條線的訊號線群。舉例而言,當第二訊號線SL2包括兩條資料線、像素電力線、共同電力線、參考線時,一第二訊號線SL2可以稱為包括兩條資料線、像素電力線、共同電力線及參考線的訊號線群。
穿透區域TA可以設置在彼此相鄰的第一訊號線SL1之間。此外,穿透區域TA可以設置在彼此相鄰的第二訊號線SL2之間。亦即,穿透區域TA可以被兩條第一訊號線SL1及兩條第二訊號線SL2包圍。舉例而言,穿透區域TA可具有由兩條第一訊號線SL1及兩條第二訊號線SL2包圍的矩形的形狀。穿透區域TA可具有包括四個角落(corner)的矩形形狀。穿透區域TA可包括一第一角落V1、在第二方向上面向第一角落V1的一第二角落V2、在第一方向上面向第二角落V2的一第三角落V3以及在第一方向上面向第一角落V1的一第四角落V4。
像素P可設為重疊第一訊號線SL1及第二訊號線SL2的至少一者,進而發出預定光以顯示影像。發光區域EA可對應於像素P中發出光線的區域。
每一該些像素P可包括一第一子像素P1、一第二子像素P2、一第三子像素P3及一第四子像素P4的至少一者。第一子像素P1可包括發出綠色光的一第一發光區域EA1。第二子像素P2可包括發出紅色光的一第二發光區域EA2。第三子像素P3可包括發出白色光的一第三發光區域EA3。第四子像素P4可包括發出藍色光的一第四發光區域EA4。然而,發光區域不限於此例子。每一該些像素P可更包括發出除了紅色、綠色、藍色及白色光的子像素。並且,子像素P1、P2、P3及P4的佈置順序可以被以各種方式變化。
同時,分別設在多個子像素P1、P2、P3及P4中的光發光區域EA1、EA2、EA3及EA4可包括劃分成多個區域的光發光區域。詳細而言,設於第一子像素P1中的第一光發光區域EA1可包括兩個劃分區域,即一第一劃分光發光區域EA1-1及一第二劃分光發光區域EA1-2。設於第二子像素P2中的第二光發光區域EA2可包括兩個劃分區域,即一第一劃分光發光區域EA2-1及一第二劃分光發光區域EA2-2。設於第三子像素P3中的第三光發光區域EA3可包括兩個劃分區域,即一第一劃分光發光區域EA3-1及一第二劃分光發光區域EA3-2。設於第四子像素P4中的第四光發光區域EA4可包括兩個劃分區域,即一第一劃分光發光區域EA4-1及一第二劃分光發光區域EA4-2。
在下文中,為了便於說明,將基於第一子像素P1為發出綠色光的綠色子像素、一第二子像素P2為發出紅色光的紅色子像素、一第三子像素P3為發出白色光的白色子像素及一第四子像素P4為發出藍色光的藍色子像素進行說明。
第二子像素P2及第四子像素P4可設為重疊第一訊號線SL1的至少一部分,且可替代地沿第一訊號線SL1設置。
第一子像素P1及第三子像素P3可設為重疊第二訊號線SL2的至少一部分,且可替代地沿第二訊號線SL2設置。
如圖3中所示,第二子像素P2及第四子像素P4可設於第一訊號線SL1及第二訊號線SL2跨過或重疊彼此的區域中,但不限於此。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子像素P1及第三子像素P3可設於第一訊號線SL1及第二訊號線SL2跨過或重疊彼此的區域中。在這個情況中,在第一訊號線SL1及第二訊號線SL2跨過或重疊彼此的區域中,第二子像素P2及第四子像素P4可以第一子像素P1及第三子像素P3設置於其之間而彼此間隔設置。
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第三子像素P3及第四子像素P4的每一者可包括一電路元件,其包括一電容器、一薄膜電晶體等及一發光二極體。薄膜電晶體可包括一開關電晶體、一感測電晶體及一驅動電晶體。
開關電晶體係依據供至掃描線的掃描訊號而被開啟/關閉,以將供自資料線的資料電壓提供至驅動電晶體。
感測電晶體用於感測驅動電晶體的閾值電壓偏差(threshold voltage deviation),其造成圖片品質的劣化。
驅動電晶體根據供自開關薄膜電晶體的資料電壓而被開關,以從供自像素電力線的電力源產生資料電流,進而用於提供產生的資料電流至子像素的陽極電極。驅動電晶體包括一主動層、一閘極電極、一源極電極及一汲極電極。
電容器用於將供至驅動電晶體的資料電壓維持一個幀。電容器可包括兩個電容器電極,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電容器可包括三個電容器電極。
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的特徵在於,電容器具有L型形狀。更詳細而言,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電容器可包括一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及一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縱向地設在第一訊號線SL1與穿透區域TA之間的第一方向上,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從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的一端延伸,且縱向地設在第二訊號線SL2與穿透區域TA之間的第二方向上。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4到8詳細說明具有L型形狀的電容器、驅動電晶體、該些掃描線及發光二極體。
圖4係繪示圖3的區域B的放大圖,圖5係繪示圖4的區域C的放大圖,而圖6係繪示圖4的區域D的放大圖。圖7係沿圖4的I-I’線的截面圖,而圖8係繪示圖4中具有黑色矩陣(black matrix)的區域的圖。
參考圖4到8,作為一個例子,在第一方向(例如,X軸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訊號線SL1可設置在非穿透區域NTA中,且可包括但不限於,一掃描線SCANL。作為另一個例子,第一訊號線SL1可包括多條掃描線SCANL,例如兩條掃描線SCANL。
舉例而言,在第二方向(例如,Y軸方向)上的第二訊號線SL2可設置在非穿透區域NTA中,且可包括但不限於,一第一資料線DL1、一第二資料線DL2、一像素電力線VDDL、一參考線REFL、一共同電力線VSSL、一第三資料線DL3及一第四資料線DL4。作為另一個例子,第二訊號線SL2可僅包括兩條資料線、一像素電力線VDDL、一參考線REFL及一共同電力線VSSL。
掃描線SCANL可以提供一掃描訊號至設於顯示區域DA中的子像素P1、P2、P3及P4。
參考線REFL可以提供一參考電壓(或初始化電壓或感測電壓)至設於顯示區域DA中的子像素P1、P2、P3及P4每一者的驅動電晶體DT。
第一到第四資料線DL1、DL2、DL3及DL4的每一者可提供資料電壓至設於顯示區域DA中的子像素P1、P2、P3或P4的至少一者。舉例而言,第一資料線DL1可提供一第一資料電壓至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驅動電晶體DT1、第二資料線DL2可提供一第二資料電壓至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驅動電晶體DT2、第三資料線DL3可提供一第三資料電壓至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及第四資料線DL4可提供一第四資料電壓至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驅動電晶體DT4。
像素電力線VDDL可提供一第一電力源至子像素P1、P2、P3及P4每一者的一第一電極120。共同電力線VSSL可提供一第二電力源至子像素P1、P2、P3及P4每一者的第二電極140。
當第二訊號線SL2包括像素電力線VDDL及共同電力線VSSL時,由於相較於其他掃描線,施加至像素電力線VDDL及共同電力線VSSL的電壓較高,像素電力線VDDL及共同電力線VSSL較佳有比其他掃描線更寬的區域。像素電力線VDDL及共同電力線VSSL的每一者可以形成為雙層結構,以確保有寬的區域。舉例而言,像素電力線VDDL可包括一第一像素電力線VDDL-1及一第二像素電力線VDDL-2。此外,共同電力線VSSL可包括一第一共同電力線VSSL-1及一第二共同電力線VSSL-2。
穿透區域TA可以設置在相鄰的第一訊號線SL1之間及相鄰的第二訊號線SL2之間。
每一該些子像素P1、P2、P3及P4可設置在非穿透區域NTA中,以重疊第一訊號線SL1或第二訊號線SL2的至少一者。舉例而言,第二子像素P2及第四子像素P4可設為重疊第一訊號線SL1的至少一部分,且可交替地沿第一訊號線SL1設置。第一子像素P1及第三子像素P3可設為重疊第二訊號線SL2的至少一部分,且可交替地沿第二訊號線SL2設置。每一該些子像素P1、P2、P3及P4可設有發光二極體。
驅動電晶體DT及電容器Cst可設置在穿透區域TA與第一訊號線SL1之間,或在穿透區域TA與第二訊號線SL2之間,且可連接每一該些子像素P1、P2、P3及P4的發光二極體。
驅動電晶體DT包括一主動層ACT、一閘極電極GE、一源極電極SE及一汲極電極DE。電容器Cst可包括但不限於,一第一電容器電極CE1、一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及一第三電容器電極CE3。在另一實施例中,電容器Cst可僅包括第一電容器電極CE1、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及第三電容器電極CE3中的兩者。
詳言之,主動層ACT可設在第一基板111上方。主動層ACT可由矽基半導體材料(silicon bas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或氧化物基半導體材料(oxide bas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形成。
遮光層LS可設在主動層ACT與第一基板111之間。遮光層LS可作為用於遮擋外部光進入主動層ACT的遮光層。遮光層LS可以由導電材料製成。舉例而言,遮光層LS可由單層或多層的鉬(Mo)、鋁(Al)、鉻(Cr)、金(Au)、鈦(Ti)、鎳(Ni)、釹(Nd)及銅(Cu)或其合金的任一者形成。在這個情況中,一緩衝膜BF可設在遮光層LS與主動層ACT之間。
此外,第三電容器電極CE3及該些掃描線的至少一者可設在與遮光層LS同一層上。舉例而言,與遮光層LS設在同一層上的第三電容器電極CE3、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第一像素電力線VDDL-1、第三資料線DL3及第一共同電力線VSSL-1可由與遮光層LS相同的材料形成。
一閘極絕緣層GI可設在主動層ACT上方。閘極絕緣層GI可由無機膜形成,例如氧化矽膜(SiOx)、氮化矽膜(SiNx)或SiOx及SiNx的多層膜。
閘極電極GE可設在閘極絕緣層GI上。閘極電極GE可由以鉬(Mo)、鋁(Al)、鉻(Cr)、金(Au)、鈦(Ti)、鎳(Ni)、釹(Nd)及銅(Cu)或其合金的任一者製成的單層或多層形成。
此外,第一電容器電極CE1及該些掃描線的至少一者可形成在與閘極電極GE同一層上。舉例而言,與閘極電極GE在同一層上的第一電容器電極CE1、參考線REFL及第四資料線DL4可由與閘極電極GE同樣的材料形成。
在圖7中,參考線REFL及第四資料線DL4係設在與閘極電極GE同一層上,而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第一像素電力線VDDL-1、第三資料線DL3及第一共同電力線VSSL-1係設在與遮光層LS同一層上,但不限於此。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參考線REFL、第一像素電力線VDDL-1、第一共同電力線VSSL-1、第三資料線DL3及四資料線DL4的每一者可形成在與遮光層LS、主動層ACT、閘極電極GE、源極電極SE及汲極電極DE任一者的同一層上。
在透明顯示面板110中,較佳係降低非穿透區域NTA的尺寸,並增加穿透區域TA的尺寸,以確保高光穿透度。因此,透明顯示面板110可透過最小化設在非穿透區域NTA中的第二訊號線SL2的寬度,以改善光穿透度。
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為了最小化第二訊號線SL2的寬度,包括在第二訊號線SL2中的該些掃描線可以不形成在一層上,且可分散至如圖7中所示的該些層。因此,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降低或最小化第二訊號線SL2的寬度,且同時最小化掃描線之間的寄生電容。
同時,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包括在第二訊號線SL2中的設置在該些掃描線的最外部的訊號線可設在與遮光層LS同一層上。舉例而言,當包括在第二訊號線SL2中的該些掃描線中的第一資料線DL1係設置在最外部時,第一資料線DL1可形成在與遮光層LS同一層上。
在製造過程期間,粒子(particle)可能發生在訊號線的上表面上。當另一訊號線係沈積在發生粒子且一絕緣層設置於其間的訊號線上時,發生粒子的訊號線與另一訊號線之間可能發生短路。尤其,當短路發生在電性連接驅動電晶體DT的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與訊號線之間時,可能發生連接於對應的驅動電晶體DT及電容器Cst的子像素可能不會發光的問題。
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設置為相鄰於電容器Cst的訊號線,尤其是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以形成在遮光層LS中,以避免電容器Cst與掃描線之間因粒子而發生短路。既然多個絕緣層BF、GI及ILD係設在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與遮光層LS之間,即使粒子發生在設在遮光層LS中的訊號線的上表面,仍可避免訊號線與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之間發生短路。
在圖4及圖7中,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參考線REFL、像素電力線VDDL、第三資料線DL3、第四資料線DL4及共同電力線VSSL係以正常順序(due order)設置,但不限於此。包括在第二訊號線SL2中的掃描線的佈置順序可以各種方式改變。
一層間介電層ILD可設在閘極電極GE上。層間介電層ILD可由無機膜製程,例如,氧化矽膜(SiOx)、氮化矽膜(SiNx)或SiOx及SiNx的多層膜。
源極電極SE及汲極電極DE可以設在層間介電層ILD上ㄡ源極電極SE及汲極電極DE可透過接觸孔連接於主動層ACT,其中所述接觸孔穿過閘極絕緣層GI及層間介電層ILD。
源極電極SE及汲極電極DE可由鉬(Mo)、鋁(Al)、鉻(Cr)、金(Au)、鈦(Ti)、鎳(Ni)、釹(Nd)及銅(Cu)或其合金的任一者的單層或多層製成。
此外,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及該些掃描線的至少一者可設在與源極電極SE及汲極電極DE同一層上。舉例而言,在與源極電極SE及汲極電極DE同一層上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第二像素電力線VDDL-2及第二共同電力線VSSL-2可由與源極電極SE及汲極電極DE相同的材料製成。
尤其,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可從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延伸。因此,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可與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電性連接。
用於保護驅動電晶體DT的一鈍化層PAS可設在源極電極SE及汲極電極DE上。
用於平面化由驅動電晶體DT造成的位階差的一平面化層PLN可設在鈍化層PAS上。平面化層PLN可由無機膜形成,例如,丙烯酸樹脂(acryl resin)、環氧樹脂(epoxy resin)、酚樹脂(phenolic resin)、聚醯胺樹脂(polyamide resin)及聚醯亞胺樹脂(polyimide resin)。
在下文中,將詳細說明設置第一訊號線SL1、第二訊號線SL2、驅動電晶體DT及電容器Cst的例子。
如上所述,顯示區域DA包括一穿透區域TA及一非穿透區域NTA。穿透區域TA可具有包括四個角落(corner)的矩形形狀。穿透區域TA可包括一第一角落V1、在第二方向上面向第一角落V1的一第二角落V2、在第一方向上面向第二角落V2的一第三角落V3以及在第一方向上面向第一角落V1的一第四角落V4。
非穿透區域NTA包括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及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在相鄰的穿透區域TA之間的第一方向(例如,X軸方向)上延伸,而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在相鄰的穿透區域TA之間的第二方向(例如,Y軸方向)上延伸。
子像素P1、P2、P3及P4的每一者的第一訊號線SL1、驅動電晶體DT及電容器Cst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設置在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中。子像素P1、P2、P3及P4的每一者的第二訊號線SL2及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設置在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中。
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包括具有L型形狀的電容器Cst。詳細而言,電容器Cst包括一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及一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在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中可設置在第一訊號線SL1與穿透區域TA之間,且縱向地形成在第一方向(例如,X軸方向)上。當第一訊號線SL1包括一條掃描線SCANL時,第一電容器圖案CP1可設置在掃描線SCANL與穿透區域TA之間。
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從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一端延伸。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在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中可設置在第二訊號線SL2與穿透區域TA之間,且縱向地形成在第二方向(例如,Y軸方向)上。當第二訊號線SL2包括多條掃描線時,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設置在設於該些掃描線及穿透區域TA的最外部的訊號線之間。
第二電容器圖案CP2的寬度W2可小於第一電容器圖案CP1的寬度W1。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沿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中的第一訊號線SL1設置,而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沿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中的第二訊號線SL2設置。此時,第一訊號線SL1僅包括掃描線SCANL,但第二訊號線SL2可包括大量的掃描線,例如,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像素電力線VDDL、參考線REFL、共同電力線VSSL、第三資料線DL3及第四資料線DL4。因此,第二訊號線SL2的寬度變成大於第一訊號線SL1的寬度。
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的寬度W2小於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寬度W1,故透過降低其之間的寬度差,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及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可形成為彼此相似。
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沿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設置的第二及第四子像素P2及P4以及沿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設置的第一及第三子像素P1及P3可形成為具有相似的光發光區域。因此,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穿透區域TA之間的水平長度及垂直長度可以被降低,且較佳地,穿透區域TA可被實現為正方形的形狀。在具有相同面積的正方形中,所述正方形的形狀的周長最短。當穿透區域TA被實現為正方形的形狀時,穿透區域TA的周長可被降低或最小化。如上所述,透明顯示面板110在子像素P1、P2及P4與穿透區域TA之間可包括一黑色矩陣BM,且光穿透度隨用於形成黑色矩陣BM的面積增加而被降低。
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穿透區域TA係形成為正方形的形狀,使用於形成黑色矩陣BM的面積被降低或最小化。因此,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改善光穿透度。
此外,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穿透區域TA係形成為正方形的形狀,讓在穿過穿透區域TA的光中發生的繞射(diffraction)現象可以被避免。
根據繞射現象,隨著光穿過狹縫(slit),對應於平面波的光可被改成球面波(spherical wave),且球面波中可能發生干涉(interference)現象。因此,在球面波中發生建設性干涉(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及相消性干涉(destructive interference),使穿過狹縫的外部光可能有不規則的光強度。因此,在透明顯示面板110中,位於相反側的物件或影像的清晰度(definition)可能會降低。
此繞射現象可能發生在當外部光穿過狹縫、拉長的線性或矩形穿透區域TA時。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將穿透區域TA形成為正方形的形狀,進而避免繞射現象的發生,並改善影像品質的清晰度。
同時,可為子像素P1、P2、P3及P4的每一者提供包括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及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的電容器Cst及驅動電晶體DT。
電容器Cst可包括一第一電容器Cst1、一第二電容器Cst2、一第三電容器Cst3及一第四電容器Cst4,其中第一電容器Cst1連接於第一子像素P1,第二電容器Cst2連接於第二子像素P2,第三電容器Cst3連接於第三子像素P3,而第四電容器Cst4連接於第四子像素P4。
此外,驅動電晶體DT可包括一第一驅動電晶體DT1、一第二驅動電晶體DT2、一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及一第四驅動電晶體DT4,其中第一驅動電晶體DT1連接於第一子像素P1,第二驅動電晶體DT2連接於第二子像素P2,第三驅動電晶體DT3連接於第三子像素P3,而第四驅動電晶體DT4連接於第四子像素P4。
第一電容器Cst1可設置為對應於每一該些穿透區域TA的第一角落V1,且可沿穿透區域TA的外部形成為L型形狀。詳細而言,第一電容器Cst1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設置在第一訊號線SL1的第一側的第一訊號線SL1與穿透區域TA之間。第一電容器Cst1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沿從穿透區域TA的第一角落V1朝向第四角落V4的外部設置。
第一電容器Cst1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設置在第一訊號線SL1的第一側的第二訊號線SL2與穿透區域TA之間。第一電容器Cst1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在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一端被彎曲,且可沿從穿透區域TA的第一角落V1朝向第二角落V2的外部設置。
第一電容器Cst1可連接於第一子像素P1中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的第一電極120。
同時,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在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中可與第二訊號線SL2間隔開,因第一電容器Cst設置於其間。因此,連接於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可透過設置於其間的第一電容器Cst1與第一子像素P1間隔開,且可重疊第二子像素P2及第四子像素P4的至少一者。舉例而言,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可重疊第二子像素P2。
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可設置於第一訊號線SL1與穿透區域TA之間,並因此連接於第一電容器Cst1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另一段。第一驅動電晶體DT1的閘極電極GE可設為從設在第一電容器Cst1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的第一電容器電極CE1延伸。第一驅動電晶體DT1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可設置為從第一電容器Cst1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延伸。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可透過第一電容器Cst1電性連接於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極120。
第二電容器Cst2可設置為對應於每一該些穿透區域TA的第二角落V2,且可以形成為與第一電容器Cst1對稱。詳細而言,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設置在第一訊號線SL1的第二側的第一訊號線SL1與穿透區域TA之間。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沿著從穿透區域TA的第二角落V2朝向第三角落V3的外部設置。此時,基於第一訊號線SL1,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設為對稱於第一電容器Cst1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
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設置在第一訊號線SL1的第二側的第二訊號線SL2與穿透區域TA之間。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在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一端被彎曲,且可從穿透區域TA的第二角落V2朝向第一角落V1的外部設置。
第二電容器Cst2可連接於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第二子像素P2的第一電極120。
同時,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中的第二驅動電晶體DT2可透過設置於其間的第二電容器Cst2而與第二訊號線SL2間隔設置。連接於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驅動電晶體DT2可重疊第二子像素P2。
第二驅動電晶體DT2可設置為基於第一訊號線SL1而對稱於第一驅動電晶體DT1,且可連接於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另一端。第二驅動電晶體DT2的閘極電極GE可設置為從設於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的第一電容器電極CE1延伸。第二驅動電晶體DT2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可設置為從設在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延伸。第二驅動電晶體DT2可透過第二電容器Cst2及一接觸電極CT電性連接於第二子像素P2的第一電極120。
第三電容器Cst3可設置為對應於每一該些穿透區域TA的第三角落V3,且可行成為與第二電容器Cst2對稱。詳細而言,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設置在第一訊號線SL1的第二側的穿透區域TA與第一訊號線SL1與穿透區域TA之間。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從穿透區域TA的第三角落V3朝第二角落V2的方向沿著外圍部分設置。此時,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基於第二訊號線SL2而設為與第二電容器Cst2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對稱。
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設置在第一訊號線SL1的第二側的穿透區域TA與第二訊號線SL2之間。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在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一端被彎曲,且可從穿透區域TA的第三角落V3朝向第四角落V4的方向沿外圍區域設置。
第三電容器Cst3可連接於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中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一電極120。
同時,透過第三電容器Cst3設置於其間,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可與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中的第二訊號線SL2分隔設置。因此,透過第三電容器Cst3設置於其間,連接於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可與,且可重疊第二子像素P2或第四子像素P4的至少一者。舉例而言,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可重疊第四子像素P4。
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可設置為基於第二訊號線SL2而對稱於第二驅動電晶體DT2,且可連接於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另一端。第三驅動電晶體DT3的閘極電極GE可設為從設置在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的第一電容器電極CE1延伸。第三驅動電晶體DT3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可設為從設置在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延伸。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可透過第三電容器Cst3電性連接於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一電極120。
第四電容器Cst4可設置為對應於穿透區域TA的第四角落V4,且可形成為對稱於第三電容器Cst3。詳細而言,第四電容器Cst4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設置在第一訊號線SL1的第一側的穿透區域TA與第一訊號線SL1之間。第四電容器Cst4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從穿透區域TA的第四角落V4朝向第一角落V1的方向沿外圍部分設置。此時,第四電容器Cst4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設為基於第一訊號線SL1對稱於第三電容器Cst3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
第四電容器Cst4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設置在第一訊號線SL1的第一側的穿透區域TA與第二訊號線SL2之間。第四電容器Cst4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在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一端被彎曲,且可從穿透區域TA的第四角落V4朝向第三角落V3的方向沿外圍部分設置。
第四電容器Cst4可連接於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第四子像素P4的第一電極120。
同時,透過第四電容器Cst4設置於其間,第四驅動電晶體DT4可與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中的第二訊號線SL2分隔設置。連接於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驅動電晶體DT4可重疊第四子像素P4。
第四驅動電晶體DT4可基於第一訊號線SL1而設置為對稱於第三驅動電晶體DT3,且可連接於第四電容器Cst4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另一端。第四驅動電晶體DT4的閘極電極GE可設為從設在第四電容器Cst4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的第一電容器電極CE1延伸。第四驅動電晶體DT4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可設為從設在第四電容器Cst4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延伸。第四驅動電晶體DT4透過第四電容器Cst4及接觸電極CT可電性連接於第四子像素P4的第一電極120。
回到圖7,包括第一電極120、有機發光層130及第二電極140的發光二極體以及一岸體125係設置在平面化膜PLN上方。
第一電極120可設置在平面化層PLN上方且連接於驅動電晶體DT。每個子像素P1、P2、P3及P4可有第一電極120。一個第一電極120可設置在第一子像素P1中,另一第一電極120可設置在第二子像素P2中,又另一第一電極120可設置在第三子像素P3中,而在另一第一電極120可設置在第四子像素P4。第一電極120不設置在穿透區域TA中。
第一電極120可由高反射率(reflectivity)的金屬材料形成,例如鋁與鈦的沉積結構(Ti/Al/Ti)、鋁與ITO的沉積結構(ITO/Al/ITO)、銀合金及銀合金與ITO的沉積結構(ITO/Ag合金/ITO),MoTi合金及MoTi合金及ITO的沉積結構(ITO/MoTi合金/ITO)。銀合金可以是銀(Ag)、鈀(Pb)及銅(Cu)的合金。MoTi合金可以是鉬(Mo)與鈦(Ti)的合金。第一電極120可為陽極電極。
包括在每一該些子像素P1、P2、P3及P4中的第一電極120可包括多個陽極電極。舉例而言,包括在每一該些子像素P1、P2、P3及P4中的第一電極120可包括一第一劃分電極121、一第二劃分電極122及一連接電極ACE。
第一劃分電極121可設置在第一劃分光發光區域EA1-1、EA2-1、EA3-1及EA4-1中,而第二劃分電極122可設置在第二劃分光發光區域EA1-2、EA2-2、EA3-2及EA4-2中。
第一劃分電極121及第二劃分電極122可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的同一層中彼此分隔設置。詳細而言,分別設在第一子像素P1及第三子像素P3中的第一及第二劃分電極121及122可在第二方向的第二訊號線SL2上彼此分隔設置。分別設在第二子像素P2及第四子像素P4中的第一及第二劃分電極121及122可在第一方向的第一訊號線SL1上彼此分隔設置。
連接電極ACE可以連接第一劃分電極121與第二劃分電極122。連接電極ACE可包括一第一連接電極ACE1及一第二連接電極ACE2,第一連接電極ACE1將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分隔的第一劃分電極121及第二劃分電極122彼此連接,而第二連接電極ACE2將在第二方向上彼此分隔的第一劃分電極121及第二劃分電極122。
如圖4及5所示,第一連接電極ACE1可從第一方向的第一層延伸,以將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分隔的第一劃分電極121及第二劃分電極122連接成一直線(或實質上線性的一條線)。詳細而言,第一連接電極ACE1的一端可連接於第一劃分電極121,而其另一段可不投影到穿透區域TA並連接於第二劃分電極122。此外,第一連接電極ACE1及穿透區域TA之間的邊界可與第一劃分電極121及穿透區域TA之間的邊界以及第二劃分電極122與穿透區域TA之間的邊界形成一直線(或實質上線性的一條線)。
第一連接電極ACE1可包括一第一連接部分ACE1-1及一第二連接部分ACE1-2。第一連接部分ACE1-1可連接於第一劃分電極121,且從第一劃分電極121在第二劃分電極122的方向最多以一預訂長度延伸。第二連接部分ACE1-2可連接於第二劃分電極122,且從第二劃分電極122在第一劃分電極121的方向最多以一預訂長度延伸。第一連接部分ACE1-1及第二連接部分ACE1-2可在一直線(或實質上線性的一條線)上彼此連接。因此,第一劃分電極121可透過第一連接電極ACE1電性連接於第二劃分電極122。
第一層可與第一劃分電極121及第二劃分電極122是同一層。亦即,第一及第二連接部分ACE1-1及ACE1-2可形成在與第一及第二劃分電極121及122同一層上。此外,第一及第二連接部分ACE1-1及ACE1-2可與第一劃分電極121及第二劃分電極122一體成形。
第一電極120可透過接觸電極CT電性連接於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更詳細而言該些電容器Cst1的一部分可包括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的一第一部分。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包括一縮回(retracted)部分。圖5及6繪示了縮回部分CC1、CC2及CC3的樣本。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分包括一凹陷部分。亦即,第一部分可具有各種形狀,而凹陷形狀為第一部分的一種形狀的例子。舉例而言,連接於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電容器Cst2及連接於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電容器Cst4的每一者可包括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的一第一凹部CC1,其中第一凹部CC1在從穿透區域TA朝向第一訊號線SL1的方向上形成凹陷區域。在這個情況中,如圖4及5所示,第一連接電極ACE1的至少一部分可重疊第二電容器Cst2及第四電容器Cst4的每一者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凹陷區域。
同時,接觸電極CT可從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第一凹部CC1朝向穿透區域TA凸出,且其一部分可重疊第一連接電極ACE1。此時,接觸電極CT可從設在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凸出。
第一連接電極ACE1可在重疊於接觸電極CT的區域中,透過第一接觸孔CH1連接於接觸電極CT。由於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電性連接於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第一電極120可透過第一連接電極ACE1、接觸電極CT及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電性連接於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
如上所述,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一第一切割區域C1及一第二切割區域C2可設在第一連接電極ACE1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切割區域C1亦可被稱為第一切割線C1。相似地,第二切割區域C2亦可被稱為第二切割線C2。這是因為修復顯示裝置的缺陷的一種方式為透過切割線施用雷射切割。所述修復的流程將於下描述。
參考圖5,第一連接電極ACE1可包括第一接觸孔CH1與第一劃分電極121之間的第一切割區域C1,且可包括第一接觸孔CH1與第二劃分電極122之間的第二切割區域C2。
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分個的第一劃分電極121及第二劃分電極122的任一者因在製造過程(或任何其他的製程)中可能產生的粒子(例如,外部、外來的粒子、灰塵等)而以錯誤的方式運作時,第一連接電極ACE1的第一連接部分ACE1-1或第二連接部分ACE1-2的至少一者的對應的電極可透過雷射切割方式而被修復。
舉例而言,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當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40之間,因設有第一劃分電極121的區域的粒子而發生例如為短路的錯誤時,透明顯示面板110的第一連接部分ACE1-1的第一切割區域C1可透過雷射切割而被修復。
在另一例子中,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當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40之間,因設有第二劃分電極122的區域的粒子而發生例如為短路的錯誤時,透明顯示面板110的第二連接部分ACE1-2的第二切割區域C2可透過雷射切割而被修復。
根據本公開一或多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具有以下技術功效。一個技術功效為可降低暗點(dark spot)造成的光耗損(light loss)率。例如,儘管暗點可能因外部粒子而發生,該些劃分電極(例如,第一劃分電極121及第二劃分電極122)中一個對應的劃分電極可能透過以雷射切割修復該問題而短路。亦即,該些劃分電極121及122中僅有對應的劃分電極可能會透過雷射切割而短路。
此外,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一第三切割區域C3可設在接觸電極CT中。詳細而言,接觸電極CT可包括第一接觸孔CH1與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之間的第三切割區域C3。
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當特定的子像素因驅動電晶體DT而以錯誤的方式運作時,接觸電極CT的第三切割區域C3可以透過雷射切割修復子像素子像素。
如圖4及6所示,第二連接電極ACE2可從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層延伸,以將在第二方向上彼此分隔的第一劃分電極121及第二劃分電極122在一直線(或實質上為線性的一條線)上彼此連接。詳細而言,第二連接電極ACE2的一端可連接於第一劃分電極121,其另一端可不朝向穿透區域TA凸出而連接於第二劃分電極122。此外,第二連接電極ACE2與穿透區域TA之間的邊界可與第一劃分電極121與穿透區域TA之間的邊界以及第二劃分電極122與穿透區域TA之間的邊界形成一直線(或實質上為線性的一條線)。
第二層可與設有第一連接電極ACE1的第一層不同。第二層可為設在第一層與基板111之間的層。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層可與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的第一電容器電極CE1或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的至少一者為同一層。舉例而言,第二層可與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是同一層,但不限於此。第二層可為雙層,其與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及第一電容器電極CE1的每一者為同一層。在這個情況中,第二連接電極ACE2可與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的第一電容器電極CE1或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的至少一者為一體設置。
第二連接電極ACE2可透過接觸孔而連接於第一劃分電極121及第二劃分電極122,其在第二方向上彼此分隔。
第二連接電極ACE2可透過第二接觸孔CH2在一端連接於第一劃分電極121。第二連接電極ACE2可從第一劃分電極121朝向第二劃分電極122的直線方向(或實質上為線性的一條線)最多以一預訂長度延伸,且可透過第三接觸孔CH3在另一端連接於第二劃分電極122。因此,第一劃分電極121可透過第二連接電極ACE2電性連接於第二劃分電極122。
同時,第一電極120可透過第二連接電極ACE2電性連接於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詳細而言,第二連接電極ACE2可與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一體設置。因此,包括透過接觸孔CH2及CH3連接於第二連接電極ACE2的第一劃分電極121及第二劃分電極122的第一電極120可電性連接於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由於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電性連接於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第一電極120可透過第二連接電極ACE2及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電極CE2電性連接於驅動電晶體DT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
如上所述,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一第四切割區域C4及一第五切割區域C5可設在第一電極120中。詳細而言,第一劃分電極121可包括第二接觸孔CH2與第二訊號線SL2之間的第四切割區域C4。設在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上的第一劃分電極121可包括一第二凹部CC2,在從穿透區域TA朝向第二訊號線SL2的方向上形成凹陷區域,以暴露第二連接電極ACE2的一部分。第一劃分電極121可在第二凹部CC2的凹陷區域的一側透過第二接觸孔CH2連接於第二連接電極ACE2。在這個情況中,寬度被第二凹部CC2降低的第四切割區域C4可設在重疊第二接觸孔CH2的區域與重疊第二訊號線SL2的區域之間。
第二劃分電極122可包括第三接觸孔CH3與第二訊號線SL2之間的一第五切割區域C5。設在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上的第二劃分電極122可包括一第三凹部CC3,在從穿透區域TA朝向第二訊號線SL2的方向上形成凹陷區域,以暴露第二連接電極ACE2的一部分。第二劃分電極122可透過第三接觸孔CH3在第三凹部CC3的凹槽區域的一側連接於第二連接電極ACE2。此時,寬度被第三凹部CC3降低的第五切割區域C5可設在重疊第三接觸孔CH3的區域與重疊第二訊號線SL2的區域之間。
此外,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一第六切割區域C6及一第七切割區域C7可設在第二連接電極ACE2中。詳細而言,第二連接電極ACE2可包括被第一劃分電極121的第二凹部CC2暴露的第六切割區域C6,及被第二劃分電極122的第三凹部CC3暴露的第七切割區域C7。
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當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間隔的第一劃分電極121及第二劃分電極122的任一者,因在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粒子而以錯誤的方式運作時,第二連接電極ACE1、第一劃分電極121或第二劃分電極122的至少一部分的對應的電極可被雷射切割修復。
舉例而言,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當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40之間因設有第一劃分電極121的區域中的粒子而發生短路時,透明顯示面板110的第一劃分電極121的第四切割區域C4或第二連接電極ACE2的第六切割區域C6可由雷射切割而被修復。
在另一例子中,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當第一電極120與第二電極140之間因設有第二劃分電極122的區域中的粒子而發生短路時,透明顯示面板110第二劃分電極122的第五切割區域C5可由雷射切割而被修復。
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僅該些劃分電極121及122的對應的劃分電極可能透過雷射切割而被短路,甚至是透過因粒子而發生的暗點(dark spot),進而使因暗缺陷(dark defect)的發生而導致的光損失率可以降低。
此外,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當特定的子像素因驅動電晶體DT而以錯誤的方式運作時,第二連接電極ACE2的第七切割區域C7可以透過雷射切割修復子像素。
岸體125可設在平面化層PLN上。此外,岸體125可設在第一電極120之間。岸體125可設為覆蓋或至少部分覆蓋每一第一電極120的邊緣,且暴露每一第一電極120的一部分。因此,岸體125可預防光穿透率因集中在第一電極120的每一端的電流而被劣化。
岸體125可限界子像素P1、P2、P3及P4的每一者的光發光區域EA1-1、EA1-2、EA2-1、EA2-2、EA3-1、EA3-2、EA4-1及EA4-2。子像素P1、P2、P3及P4的每一者的光發光區域EA1-1、EA1-2、EA2-1、EA2-2、EA3-1、EA3-2、EA4-1及EA4-2是指第一電極120、有機發光層130及第二電極140被依序沉積,以使來自陽極電極120的電洞與來自第二電極140的電子在有機發光層130中彼此結合以發光的區。在這個情況中,由於其中形成有岸體125的區域不發光,該區域可為非發光區域,而其中未形成有岸體125且第一電極120被暴露的區域可為光發光區域EA1-1、EA1-2、EA2-1、EA2-2、EA3-1、EA3-2、EA4-1及EA4-2。
岸體125可由有機層形成,例如,丙烯酸樹脂(acryl resin)、環氧樹脂(epoxy resin)、酚樹脂(phenolic resin)、聚醯胺樹脂(polyamide resin)及聚醯亞胺樹脂(polyimide resin)等。
有機發光層130可設在第一電極120上。有機發光層130可包括一電洞傳輸層、一發光層及一電子傳輸層。在這個情況中,若一電壓被施加至第一電極120及第二電極140,電洞及電子分別透過電洞傳輸層及電子傳輸層移動到發光層,且在發光層中彼此結合以發光。
在一實施例中,有機發光層130可為一共同層,共同地提供給子像素P1、P2、P3及P4。舉例而言,有機發光層130可為白色發光層,發出白色光。
在另一實施例中,有機發光層130可包括每個子像素P1、P2、P3及P4的多個發光層。舉例而言,發出綠色光的綠色發光層可設在第一子像素P1中,發出紅色光的紅色發光層可設在第二子像素P2中,發出白色光的白色發光層可設在第三子像素P3中,而發出藍色光的藍色發光層可設在第四子像素P4中。在這個情況中,有機發光層130的該些發光層不設在穿透區域TA中。
第二電極140可設在有機發光層130及岸體125上方。第二電極140可設在穿透區域TA中以及包括發光區域EA的非穿透區域NTA中,但不限於此。第二電極140可僅設在包括發光區域EA的非穿透區域NTA中,但可不設在穿透區域TA中,以改善光透性。
第二電極140可為一共同層,共同地提供給子像素P1、P2、P3及P4以施加相同的電壓。第二電極140可由能夠發光的導電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二電極140可由低阻抗金屬材料形成,例如,銀(Ag)或鎂(Mg)與銀(Ag)的合金。第二電極140可為陰極電極。
一封裝層150可設在發光二極體上方。封裝層150可設在第二電極140上方以覆蓋第二電極140。封裝層150用於防止氧氣或水氣滲透進有機發光層130及第二電極140。為此,封裝層150可包括至少一無機層及至少一有機層。
同時,雖然未在圖5及圖6中示出,一封蓋(capping)層可另外設在第二電極140與封裝層150之間。
一濾色片CF可設在封裝層150上方。濾色片CF可設在第二基板112面對第一基板111的一個表面上方。在這個情況中,設有封裝層150的第一基板111及設有濾色片CF的第二基板112可透過黏合層160而彼此接合。此時,黏合層160可為光學透明樹脂(optically clear resin,OCR)層或光學透明(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膜。
濾色片CF可為每個子像素P1、P2、P3及P4被圖案化地設置。詳細而言,濾色片CF可包括一第一濾色片CF1、一第二濾色片CF2及一第三濾色片CF3。第一濾色片CF1可設置為對應於第一子像素P1的發光區域EA1,且可為發出綠色光的綠色濾色片。第二濾色片CF2可設置為對應於第二子像素P2的發光區域EA2,且可為發出紅色光的紅色濾色片。第三濾色片CF3可設置為對應於第四子像素P4的發光區域EA4,且可為發出藍色光的藍色濾色片。
濾色片CF可更包括一第四濾色片,設置為對應於第三子像素P3的發光區域EA3。在這個情況中,第四濾色片可由發出白色光的透明有機材料製成。
同時,一黑色矩陣BM可設在之間多個濾色片CF及濾色片CF與穿透區域TA之間。詳細而言,黑色矩陣BM可設置在子像素P1、P2、P3及P4之間,以避免在相鄰的子像素P1、P2、P3及P4之間發生混色(color mixture)的狀況。為此,黑色矩陣BM可設在多個濾色片CF之間。如圖8所示,黑色矩陣BM可設在沿著第一訊號線SL1交替地設置的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濾色片與第四子像素P4的第三濾色片之間。黑色矩陣BM可設在沿著第二訊號線SL2交替地設置的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濾色片與第三子像素P3的第四濾色片之間。
此外,黑色矩陣BM可設置在子像素P1、P2、P3及P4與穿透區域TA之間,以避免從每一子像素P1、P2、P3及P4發出的光視覺上變成另一顏色(取決於視角)。舉例而言,從綠色子像素發出的光在一側可能被看成白色光。
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黑色矩陣BM可設在子像素P1、P2、P3及P4與穿透區域TA之間,故從子像素P1、P2、P3及P4發出的光不會移動到一側,例如,穿透區域TA。然而,當黑色矩陣BM是設在子像素P1、P2、P3及P4與穿透區域TA之間,穿透區域TA的尺寸被降低,進而使光穿透度可能被降低。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如圖6所示,黑色矩陣BM可不設在第三子像素P3(具體地,白色子像素)與穿透區域TA之間,以降低或最小化由黑色矩陣BM造成的光穿透度損失。
黑色矩陣BM可包括吸收光的材料,例如,完全吸收可見光波長範圍的黑色染料。
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連接兩個劃分電極121及122的第一連接電極ACE1及第二連接電極ACE2不朝向穿透區域TA凸出,進而使穿透區域TA的尺寸可以不被第一連接電極ACE1及第二連接電極ACE2降低。亦即,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避免光穿透度被第一連接電極ACE1及第二連接電極ACE2降低。
此外,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一連接電極ACE1及第二連接電極ACE2係形成為一直線(或實質上為線性的一條線),故穿透區域TA的邊界可以不會有不平整的形狀。因此,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影像霧化(haze)可以被降低,且影像可讀性可被改善。
此外,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一凹陷區域可設在該些電容器Cst的一部分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而第一連接電極ACE1可設置在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凹陷區域中。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因凹陷區域係設在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中,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尺寸可能被降低,進而讓電容器容量可能被降低。然而,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從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的一端延伸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讓電容器Cst的總面積可以不被降低。
此外,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該些電容器Cst的一部分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作為第二連接電極ACE2。因此,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不需確保有各別的空間設置第二連接電極ACE2,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的尺寸可以不被降低。
因此,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足夠地確保電容器Cst的電容器容量,並同時透過設置為一直線(或實質上為線性的一條線)的第一連接電極ACE1及第二連接電極ACE2而有高光穿透度。
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一到第四驅動電晶體DT1、DT2、DT3及DT4可設置為彼此對稱。詳細而言,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可基於第一軸(例如,X軸)對稱於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驅動電晶體DT2。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可基於第一軸(例如,X軸)對稱於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驅動電晶體DT4。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驅動電晶體DT1及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驅動電晶體DT2可基於第二軸(例如,Y軸)對稱於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驅動電晶體DT3及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驅動電晶體DT4。
此外,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一到第四電容器Cst1、Cst2、Cst3及Cst4可設置為彼此對稱。詳細而言,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容器Cst1可基於第一軸(例如,X軸)對稱於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電容器Cst2。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電容器Cst3可基於第一軸(例如,X軸)對稱於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電容器Cst4。第一子像素P1的第一電容器Cst1及第二子像素P2的第二電容器Cst2可基於第二軸(例如,Y軸)對稱於第三子像素P3的第三電容器Cst3及第四子像素P4的第四電容器Cst4。
在根據本公開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一到第四子像素P1、P2、P3及P4的每一者的驅動電晶體DT及電容器Cst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可設在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與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在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中彼此重疊的區域之間。亦即,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驅動電晶體DT不設在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中。因此,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驅動電晶體DT係與第二訊號線SL2分隔設置(尤其是像素電力線VDDL及共同電力線VSSL),進而使驅動電晶體DT與第二訊號線SL2之間的電容寄生電容可能不會發生,或可能被降低或最小化。
此外,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可設在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中,但可能不窄於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因此,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降低或最小化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的寬度並改善光穿透度。
此外,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電容器Cst具有L型形狀。因此,儘管第一到第四子像素P1、P2、P3及P4的每一者的驅動電晶體DT係設置在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中,驅動電晶體DT可連接於設置在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中的子像素P1及P3的第一電極120。
尤其,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CP1及電容器Cst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CP2係沿穿透區域TA的外圍部分設置,使用於連接第一到第四子像素P1、P2、P3及P4的每一者的第一電極120的接觸電極CT的設計的自由度可被改善。
此外,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電容器Cst不重疊第一訊號線SL1及第二訊號線SL2。尤其,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電容器Cst不設在該些包括在第二訊號線SL2中的掃描線之間,使由掃描線造成的寄生電容可被降低或最小化。
同時,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四個驅動電晶體DT1、DT2、DT3及DT4可被一起設置。詳細而言,一個像素P的第一子像素P1及第二子像素P2的驅動電晶體DT1及DT2,以及在第一方向上相鄰於一個像素的另一像素P的第三子像素P3及第四子像素P4的驅動電晶體DT3及DT及第四子像素P4可被一起設置。在這個情況中,由於四個驅動電晶體DT1、DT2、DT3及DT4之間的間隔距離不大,用於提供第一電力源至四個驅動電晶體DT1、DT2、DT3及DT4每一者的像素電力線VDDL可彼此連接以形成網格結構。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9及10詳細說明具有網格結構的像素電力線VDDL。
圖9係繪示具有網格結構的像素電力線的例子的圖,而圖10係沿圖9的II-II’線的截面圖。
參考圖9及10,像素電力線VDDL可包括一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及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
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可從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可形成為雙層的結構,以確保有寬的區域。舉例而言,主像素電力供應線VDDL可包括一第一像素電力線VDDL-1及設在第一像素電力線VDDL-1上方的一第二像素電力線VDDL-2,如圖10所示。舉例而言,第一像素電力線VDDL-1可與遮光層LS形成在同一層上,而第二像素電力線VDDL-2可與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形成在同一層上。第一像素電力線VDDL-1及第二像素電力線VDDL-2可透過多個接觸孔彼此電性連接。
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可從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分支,並從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此時,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可將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鄰的多條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彼此連接。
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可包括多條線,以將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鄰的多條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彼此連接。詳細而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可包括一第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1、一第二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2及一第三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3。
第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1可設置在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與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彼此重疊的區域中,且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部分地重疊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第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1可透過第五接觸孔CH5連接於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舉例而言,第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1可與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形成在同一層上,而第二像素電力線VDDL-2可在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與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彼此重疊的區域中形成開放區域。在這個情況中,第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1可透過第五接觸孔CH5連接於與遮光層LS設在同一層上的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的第一像素電力線VDDL-1。
第二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2及第三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3可將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鄰的第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1連接於彼此。
第二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2可設在一或多層上,以連接第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1,且可有透過接觸孔連接第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1的結構。舉例而言,第二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2可包括一第一線BVDDL2-1及一第二線BVDDL2-2,第一線BVDDL2-1在跨過掃描線SCANL的區域中設在與遮光層LS同一層上,第二線BVDDL2-2設在與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同一層上,且在平行於掃描線SCANL的方向上延伸。第一線BVDDL2-1可透過第六接觸孔CH6在一端連接於第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1,且可透過第七接觸孔CH7在另一端連接於第二線BVDDL2-2。此時,第二線BVDDL2-2可設置在掃描線SCANL的第一側,且可透過第七接觸孔CH7連接於設置在掃描線SCANL的第一側的驅動電晶體DT的主動層ACT。第二線BVDDL2-2可將供自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的第一電力源轉至設置在掃描線SCANL的第一側的驅動電晶體DT。
第三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3亦可設在一或多層上,以連接於第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1,且可有透過接觸孔連接於第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1的結構。舉例而言,第三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3可包括第一線及第二線,第一線在跨過掃描線SCANL的區域中與遮光層LS設在同一層上,第二線與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設在同一層上,且在平行於掃描線SCANL的方向上延伸。第一線可透過第六接觸孔CH6在一端連接於第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1,且可透過第八接觸孔CH8在另一端連接於第二線。此時,第二線可設置在掃描線SCANL的第二側,且可將供自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的第一電力源轉至設置在掃描線SCANL的第二側的驅動電晶體DT。
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像素電力線VDDL可包括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及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從第二非穿透區域NTA2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BVDDL從第一非穿透區域NTA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將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鄰的主像素電力供應線MVDDL連接於彼此。亦即,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像素電力線VDDL可具有網格結構,使像素電力線VDDL的電壓可被均勻地分散,使子像素P1、P2、P3及P4的亮度均勻性可被改善。此外,在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像素電力線VDDL的尺寸可被增加,以降低阻抗,使壓降可以被降低。
根據本公開,可以得到以下的有利功效。
在本公開中,由於用於連接兩個劃分電極的連接電極不朝向穿透區域凸出,穿透區域的尺寸可不被連接電極降低。亦即,在本公開中,可避免光穿透度被連接電極降低。
此外,由於連接電極係形成為一直線,穿透區域的邊界可具有不平整的形狀。因此,在本公開中,影像的霧化可被降低,且影像可讀性可被改善。
此外,在本公開中,子像素的電路區域不設置在該些掃描線之間,使由掃描線造成的寄生電容可被降低或最小化,而非穿透區域的尺寸可被降低。尤其,在本公開中,子像素的所有的驅動電晶體係設置在有少量掃描線的第一非穿透區域中,而非有大量掃描線的第二非穿透區域中,使第二非穿透區域的尺寸可被降低。
此外,在本公開中,即使子像素所有的驅動電晶係設置在第一非穿透區域中,因子像素的電容器可形成為L型形狀,可能會讓設置在第二非穿透區域中的子像素的驅動電晶體與第一電極之間有連接。
此外,電容器係沿穿透區域的外圍部分形成為L型形狀,使用於接觸每個子像素的第一電極的接觸電極的設計自由度可被改善。
此外,設在第二非穿透區域中的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的寬度窄於設在第一非穿透區域中的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使第一非穿透區域與第二非穿透區域之間的寬度差異可被降低或最小化。因此,在本公開中,設在第一非穿透區域中的子像素及設在第二非穿透區域中的子像素可有相似的光發光區域,而穿透區域可形成為正方形的形狀。根據本公開,因穿透區域係形成為正方形的形狀,用於形成黑色矩陣的區域可被降低或最小化,且光穿透度可被改善。此外,在本公開中,可避免在光穿過穿透區域中發生繞射現象,並改善影像品質的清晰度。
對於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顯而易見的是,上述本公開不受上述實施例及附圖的限制,並且在不背離本公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對本公開進行各種替換、修改和變化。因此,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專利範圍限定,凡因專利範圍的含義、範圍及等效概念而衍生的變化或修改,均應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100:透明顯示裝置 110:透明顯示面板 111:第一基板 112:第二基板 120:第一電極 121:第一劃分電極 122:第二劃分電極 125:岸體 130:有機發光層 140:第二電極 150:封裝層 160:黏合層 205:掃描驅動器 210:源極驅動積體電路 220:柔性薄膜 230:電路板 240:時序控制器 PA:墊區域 PAD:墊 DA:顯示區域 NDA:非顯示區域 TA:穿透區域 NTA:非穿透區域 NTA1:第一非穿透區域 NTA2:第二非穿透區域 P:像素 P1:第一子像素 P2:第二子像素 P3:第三子像素 P4:第四子像素 SL,SCANL:掃描線 SL1:第一訊號線 SL2:第二訊號線 DL1:第一資料線 DL2:第二資料線 DL3:第三資料線 DL4:第四資料線 VDDL:像素電力線 VDDL-1:第一像素電力線 VDDL-2:第二像素電力線 MVDDL:主像素電力供應線 BVDDL: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 BVDDL1:第一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 BVDDL2:第二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 BVDDL3:第三分支像素電力供應線 BVDDL2-1:第一線 BVDDL2-2:第二線 VSSL:共同電力線 VSSL-1:第一共同電力線 VSSL-2:第二共同電力線 REFL:參考線 V1:第一角落 V2:第二角落 V3:第三角落 V4:第四角落 EA:發光區域 EA1,EA2,EA3,EA4:光發光區域 EA1-1,EA2-1,EA3-1,EA4-1:第一劃分光發光區域 EA1-2,EA2-2,EA3-2,EA4-2:第二劃分光發光區域 DT,TR:驅動電晶體 DT1:第一驅動電晶體 DT2:第二驅動電晶體 DT3:第三驅動電晶體 DT4:第四驅動電晶體 Cst:電容器 Cst1:第一電容器 Cst2:第二電容器 Cst3:第三電容器 Cst4:第四電容器 CE1:第一電容器電極 CE2:第二電容器電極 CP1: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 CP2: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 ACT:主動層 GE:閘極電極 SE:源極電極 DE:汲極電極 LS:遮光層 BF:緩衝膜 GI:閘極絕緣層 ILD:層間介電層 PAS:鈍化層 PLN:平面化層 W1,W2:寬度 BM:黑色矩陣 CT:接觸電極 ACE:連接電極 ACE1:第一連接電極 ACE2:第二連接電極 ACE1-1:第一連接部分 ACE1-2:第二連接部分 CC1:第一凹部 CC2:第二凹部 CC3:第三凹部 C1:第一切割區域 C2:第二切割區域 C3:第三切割區域 C4:第四切割區域 C5:第五切割區域 C6:第六切割區域 C7:第七切割區域 C8:第八切割區域 CH1:第一接觸孔 CH2:第二接觸孔 CH3:第三接觸孔 CF:濾色片 CF1:第一濾色片 CF2:第二濾色片 CF3:第三濾色片 A,B,C,D:區域
透過以下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將更清楚地理解本公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以及其他優點,其中: 圖1係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透明顯示裝置的透視圖;圖2係根據本公開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透明顯示面板的示意性平面圖; 圖3係繪示圖2的區域A的放大圖;圖4係繪示圖3的區域B的放大圖;圖5係繪示圖4的區域C的放大圖;圖6係繪示圖4的區域D的放大圖;圖7係沿圖4的I-I’線的截面圖;圖8係繪示圖4中具有黑色矩陣(black matrix)的區域的圖;圖9係繪示具有網格結構的像素電力線的例子的圖;以及圖10係沿圖9的II-II’線的截面圖。
B,C,D:區域
TA:穿透區域
SL2:第二訊號線
DL1:第一資料線
DL2:第二資料線
DL3:第三資料線
DL4:第四資料線
VSSL:共同電力線
VDDL:像素電力線
REFL:參考線
W1,W2:寬度
P1:第一子像素
P1:第一子像素
P2:第二子像素
P3:第三子像素
P4:第四子像素
CP1: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
CP2: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
V1:第一角落
V2:第二角落
V3:第三角落
V4:第四角落
Cst:電容器
DT:驅動電晶體
DT1:第一驅動電晶體
DT2:第二驅動電晶體
DT3:第三驅動電晶體
DT4:第四驅動電晶體
SL,SCANL:掃描線
NTA1:第一非穿透區域
NTA2:第二非穿透區域
120:第一電極
121:第一劃分電極
122:第二劃分電極

Claims (29)

  1. 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包含:一基板,包括多個穿透區域及設置在該些穿透區域之間的多個子像素;一第一電極,設於每一該些子像素中,包括一第一劃分電極及一第二劃分電極,其中該第一劃分電極與該第二劃分電極彼此間隔開;一連接電極,連接該第一劃分電極與該第二劃分電極以呈一條線性的線;一有機發光層,設於該第一電極上;以及一第二電極,設於該有機發光層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連接電極與該些穿透區域的其中一者之間的一邊界、該第一劃分電極與該些穿透區域的其中該者之間的一邊界及該第二劃分電極與該些穿透區域的其中該者的一邊界形成一條線性的線。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更包含:一第一訊號線,在該些穿透區域之間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訊號線,在該些穿透區域之間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一電容器,包括一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及一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該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縱向地設在該第一訊號線與該些穿透區域之間,該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從該第一電容器圖 案部分的一端延伸,且在該第二方向上縱向地設在該第二訊號線與該些穿透區域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子像素的至少一第一劃分電極及至少一第二劃分電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該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及該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係設置為彼此分隔,及該連接電極包括一第一連接電極,在該第一方向上從一第一層延伸,以將在該第一方向上彼此分隔的該第一劃分電極及該第二劃分電極彼此連接。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層為與該第一劃分電極及該第二劃分電極為相同的層。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包括一第一凹部,在從該些穿透區域朝向該第一訊號線的方向上形成在一凹陷區域中,且該第一連接電極的至少一部分重疊該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的該凹陷區域。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更包含一接觸電極,從該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的該第一凹部朝向該些穿透區域凸出,以至少部分地重疊該第一連接電極,其中該接觸電極透過一第一接觸孔連接於該第一連接電極。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包括一第一切割區域及一第二切割區域,該第一切割區域設於該第一接觸孔與該第一劃分電極之間,該第二切割區域係設於該第一接觸孔與該第二劃分電極之間,且 該接觸電極包括一第三切割區域,設於該第一接觸孔與該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之間。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包括一第一電容器電極及設於該第一電容器電極上的一第二電容器電極,及該接觸電極從該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的該第二電容器電極延伸。
  10.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訊號線包括多條訊號線,且該電容器的該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係設置於設置在該些訊號線中最外圍部分的一訊號線與該些穿透區域之間。
  11.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設在該些子像素至少其中一者的該第一劃分電極及該第二劃分電極在該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上彼此分隔且與該第二方向上的該第二訊號線分隔,及該連接電極包或一第二連接電極,從該第二方向的一第二層延伸,以將在該第二方向上彼此分隔的該第一劃分電極及該第二劃分電極連接於彼此。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包括一第一電容器電極及設於該第一電容器電極上的一第二電容器電極,且該第二層為與該第二電容器電極為相同的層。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連接電極係與該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的該第二電容器電極為一體設置。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電容器電極透過一第二接觸孔連接於該第一劃分電極,且透過一第三接觸孔連接於該第二劃分電極。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劃分電極包括一第四切割區域,設於該第二接觸孔與該第二訊號線之間,或該第二劃分電極包括一第五切割區域,設於該第三接觸孔與該第二訊號線之間。
  16.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設於該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上的該第一劃分電極包括一第二凹部,在從該些穿透區域的其中一者朝向該第二訊號線的一方向上形成一凹陷區域,以暴露該第二連接電極的一部分,且設在該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上的該第二劃分電極包括一第三凹部,在從該些穿透區域的其中該者朝向該第二訊號線的一方向上形成一凹陷區域,以暴露該第二連接電極的一部分。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連接電極包括被該第二凹部暴露的一第六切割區域及被該第三凹部暴露的一第七切割區域。
  18. 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包含:一基板,包括多個穿透區域及設置在該些穿透區域之間的一非穿透區域; 一第一訊號線,從該非穿透區域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一第二訊號線,從該非穿透區域在一第二方向上延伸;一第一子像素,重疊該非穿透區域中的該第二訊號線的至少一部分;一第二子像素,重疊該非穿透區域中的該第一訊號線的至少一部分;一第一電極,設於該第一子像素及該第二子像素的每一者中,包括一第一劃分電極及一第二劃分電極;一第一連接電極,設於一第一層中以將設於該第二子像素中的該第一劃分電極及該第二劃分電極彼此連接;以及一第二連接電極,設於一第二層中以將設於該第一子像素中的該第一劃分電極及該第二劃分電極彼此連接。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子像素中的該第一劃分電極及該第二劃分電極係設置為在該第二方向上的該第二訊號線上彼此分隔,而該第二子像素中的該第一劃分電極及該第二劃分電極係設置為在該第一方向上的該第一訊號線上彼此分隔。
  20.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層為與該第一劃分電極及該第二劃分電極為相同的層,而該第二層係設於該第一劃分電極及該第二劃分電極與該基板之間的層。
  21.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電容器,包括一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及一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該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縱向地設在該第一訊號線與該些穿透區 域之間,該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在該第二方向上縱向地設在該第二訊號線與該些穿透區域之間。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電容器包括:一第一電容器,具有一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在該第一訊號線的一第一側設置於該第一訊號線與該些穿透區域的其中一者之間,連接於該第一子像素;以及一第二電容器,設置於該第一訊號線的一第二側,基於該第一訊號線而被設為與該第一電容器對稱且連接於該第二子像素。
  23.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電容器的連接於該第二子像素的該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包括在從該些穿透區域朝向該第一訊號線形成一凹陷區域的一第一凹部,且該第一連接電極的至少一部分重疊該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的該凹陷區域。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更包含一接觸電極,從該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的該第一凹部朝向該些穿透區域凸出,以至少部分地重疊該第一連接電極,其中該接觸電極透過一第一接觸孔連接於該第一連接電極。
  2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包括一第一切割區域及一第二切割區域,該第一切割區域設於該第一接觸孔與該第一劃分電極之間,該第二切割區域係設於該第一接觸孔與該第二劃分電極之間,且 該接觸電極包括一第三切割區域,設於該第一接觸孔與該第一電容器圖案部分之間。
  26. 如請求項2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連接電極係與該電容器的該第二電容器圖案部分為一體設置。
  27.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連接電極透過一第二接觸孔連接於該第一劃分電極,且透過一第三接觸孔連接於該第二劃分電極。
  28.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子像素的該第一劃分電極包括一第二凹部,在從該些穿透區域朝向該第二訊號線的一方向上形成一凹陷區域,以暴露該第二連接電極的一部分,且該第一子像素的該第二劃分電極包括一第三凹部,在從該些穿透區域朝向該第二訊號線的一方向上形成一凹陷區域,以暴露該第二連接電極的一部分。
  29. 如請求項28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連接電極包括被該第二凹部暴露的一第六切割區域及被該第三凹部暴露的一第七切割區域。
TW110145917A 2020-12-16 2021-12-08 透明顯示裝置 TWI8205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76169 2020-12-16
KR1020200176169A KR20220086057A (ko) 2020-12-16 2020-12-16 투명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6590A TW202226590A (zh) 2022-07-01
TWI820534B true TWI820534B (zh) 2023-11-01

Family

ID=78789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5917A TWI820534B (zh) 2020-12-16 2021-12-08 透明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0059A1 (zh)
EP (1) EP4016632A1 (zh)
JP (1) JP7301119B2 (zh)
KR (1) KR20220086057A (zh)
CN (1) CN114639703A (zh)
TW (1) TWI8205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96188A (ko) * 2020-12-30 2022-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5159A (zh) * 2013-07-23 2015-02-0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1824236A (zh) * 2016-12-29 2018-07-0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顯示裝置
EP3346501A1 (en) * 2016-12-30 2018-07-11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connecting clad electrode
US10079368B2 (en) * 2015-12-21 2018-09-1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CN110299396A (zh) * 2015-08-24 2019-10-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装置
US20200212131A1 (en) * 2018-12-27 2020-07-02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US20200266246A1 (en) * 2019-02-20 2020-08-2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13341A (ko) * 2014-07-24 2016-02-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표시장치 제조방법
JP6476449B2 (ja) * 2014-12-16 2019-03-06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7248391A (zh) 2017-06-27 2017-10-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维修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KR102577233B1 (ko) * 2017-12-28 2023-09-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0188744B (zh) * 2019-05-28 2020-06-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5159A (zh) * 2013-07-23 2015-02-0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0299396A (zh) * 2015-08-24 2019-10-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装置
US10079368B2 (en) * 2015-12-21 2018-09-1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TW201824236A (zh) * 2016-12-29 2018-07-0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顯示裝置
EP3346501A1 (en) * 2016-12-30 2018-07-11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connecting clad electrode
US20200212131A1 (en) * 2018-12-27 2020-07-02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US20200266246A1 (en) * 2019-02-20 2020-08-20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95593A (ja) 2022-06-28
KR20220086057A (ko) 2022-06-23
US20220190059A1 (en) 2022-06-16
JP7301119B2 (ja) 2023-06-30
CN114639703A (zh) 2022-06-17
TW202226590A (zh) 2022-07-01
EP4016632A1 (en) 2022-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3531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having display area including transmissive area and non-transmissive area
JP7005714B2 (ja) 表示装置
TWI768594B (zh) 透明顯示裝置
US11937460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20210399081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20220190096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20220199746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TWI820534B (zh) 透明顯示裝置
US20240049541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12063825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CN114695462A (zh) 显示装置
TWI817261B (zh) 透明顯示裝置
US20220190095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12010879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20220165837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20240049517A1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220199755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CN114678401A (zh) 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