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4949A - 防火門 - Google Patents
防火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14949A TW202214949A TW110132315A TW110132315A TW202214949A TW 202214949 A TW202214949 A TW 202214949A TW 110132315 A TW110132315 A TW 110132315A TW 110132315 A TW110132315 A TW 110132315A TW 202214949 A TW202214949 A TW 202214949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frame portion
- width direction
- area
- middle beam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5/0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 E06B5/1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ir-raid or other war-like action; for other protective purposes
- E06B5/16—Fireproof doors or similar closures; Adaptations of fixed constructions therefor
- E06B5/167—Devices blocking doors or windows inside its frame in case of fir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5/0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 E06B5/1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ir-raid or other war-like action; for other protective purposes
- E06B5/16—Fireproof doors or similar closures; Adaptations of fixed construction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5/0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 E06B5/1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ir-raid or other war-like action; for other protective purposes
- E06B5/16—Fireproof doors or similar closures; Adaptations of fixed constructions therefor
- E06B5/164—Seal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the door or window and its frame, e.g. intumescent seal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0621—Details, e.g. suspension or supporting guides
- E05D15/066—Details, e.g. suspension or supporting guides for wings supported at the bottom
- E05D15/0665—Details, e.g. suspension or supporting guides for wings supported at the bottom on wheels with fixed axi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0621—Details, e.g. suspension or supporting guides
- E05D15/066—Details, e.g. suspension or supporting guides for wings supported at the bottom
- E05D15/0686—Track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34—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with only one kind of movement
- E06B3/42—Sliding wings; Details of frames with respect to guiding
- E06B3/46—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6B3/4654—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disappearing in pockets in the wall; Pocket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02—Shutters, movable grilles, or other safety closing devices, e.g. against burglary
- E06B9/04—Shutters, movable grilles, or other safety closing devices, e.g. against burglary of wing type, e.g. revolving or slid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10—Additional functions
- E05Y2800/12—Seal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25—Emergency condi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1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E05Y2900/13—Type of wing
- E05Y2900/132—Doors
- E05Y2900/134—Fire do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34—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with only one kind of movement
- E06B3/42—Sliding wings; Details of frames with respect to guiding
- E06B3/44—Vertically-sliding wings
- E06B3/4407—Single-hung, i.e. having a single vertical sliding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pecial Wing (AREA)
Abstract
防火門具備外框、門體及中樑,中樑配置成:在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對象區域重複,並且相對於對象區域在與壁體之側相反之相反側,涵跨第一框部與第二框部而在寬度方向上延伸,中樑與第一框部彼此固定,並且中樑與第二框部透過卡合機構而卡合,卡合機構構成為:容許中樑相對於第二框部在寬度方向上的相對移動,並且限制在壁正交方向及滑動方向上的相對移動。
Description
發明領域
有關於一種安裝於具有開口部之壁體之壁面的防火門。
發明背景
如上述之防火門的一例揭示於日本特開第2018-204229號公報(專利文獻1)。以下,背景技術之說明中括弧內所示的符號為專利文獻1之元件。
專利文獻1之防火門具備有開口框部(7)、門體(8)及導引機構(9),導引機構(9)導引門體(8)在滑動方向Y上從開放位置到封閉位置移動自如。在此,門體(8)具有與壁體(2)對向的第一對向面,開口框部(7)具有與位於封閉位置門體(8)之第一對向面對向的第二對向面,導引機構(9)隨著門體(8)從開放位置往封閉位置移動,而使門體(8)在門體(8)之第一對向面接近第二對向面之方向上移動。
在此防火門中,當使開放位置的門體沿著滑動方向移動到封閉位置時,門體的第一對向面會呈接近開口框部之第二對向面的狀態。因此不會有門體與開口框部之間的間隙或者可縮小間隙,故可提高火災時位於封閉位置之門體封閉開口部的封閉性。
發明概要
然而,在如此的滑動式防火門中,發生火災時,有時候會因為火焰的熱而門體(8)或開口框部(7)膨脹,產生間隙。例如,若開口框部7之中樑(第二縱框(15))因為熱而膨脹,與門體(8)之間的間隙變大的話,把持門體(8)以避免離開壁體(2)或開口框部(7)的功能則會降低。如此,門體(8)與壁體(2)或開口框部(7)的間隙變大等,防火性能可能降低。
因此,滑動式防火門中,期望能實現一種可抑制中樑之膨脹造成與門體的間隙擴大,且可抑制中樑把持門體之功能降低的技術。
本揭示之防火門是安裝於具有開口部之壁體的壁面的防火門,且具備以下:外框,固定於前述壁體;門體,藉由被前述外框導引而在沿著前述壁面的滑動方向上移動,以開閉前述開口部;及中樑,安裝於前述外框;其中,
令在關閉了前述開口部之狀態的前述門體配置的區域為第一區域,令打開了前述開口部之狀態的前述門體配置的區域為第二區域,令與前述壁體的前述壁面正交的方向為壁正交方向,令在沿著前述壁正交方向之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前述滑動方向正交之方向為寬度方向,令前述滑動方向上從前述第二區域朝向前述第一區域之側為滑動方向第一側,令前述滑動方向上從前述第一區域朝向前述第二區域之側為滑動方向第二側,前述外框具備:第一框部,相對於前述第一區域及前述第二區域,在前述寬度方向之一側、即寬度方向第一側沿著前述滑動方向配置;及第二框部,相對於前述第一區域及前述第二區域,在前述寬度方向之另一側、即寬度方向第二側沿著前述滑動方向配置,令前述第一區域中,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比前述開口部更靠近前述滑動方向第二側的區域為對象區域,前述中樑配置成: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前述對象區域重複,且相對於前述對象區域在與前述壁體之側為相反之相反側,涵跨前述第一框部與前述第二框部而在前述寬度方向上延伸,前述中樑與前述第一框部彼此固定,且前述中樑與前述第二框部透過卡合機構卡合,前述卡合機構構成為:容許前述中樑相對於前述第二框部在前述寬度方向的相對移動,並且限制在前述壁正交方向及前述滑動方向上的相對移動。
根據該構成,由於可藉由中樑而將門體的對象區域從與壁體相反之相反側把持,因此可抑制門體朝遠離壁體之側膨脹,而加大門體與壁體之間隙。又,中樑本身也會因為熱而產生膨脹,但由於是中樑與第一框部彼此固定,另一方面,藉由卡合機構而容許中樑相對於第二框部在寬度方向上的相對移動的構成,故即使是中樑因為火災時之熱而膨脹,可使該膨脹在寬度方向上釋放,可避免中樑在遠離門體之側彎曲而擴大與門體的間隙。因此,可抑制因為中樑膨脹造成把持門體之功能降低。
如此,根據本構成,滑動式防火門中,可抑制中樑之膨脹造成與門體的間隙擴大,且可抑制中樑把持門體的功能降低。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1.實施型態
根據圖式說明滑動式之防火門的實施形態。在本實施形態中,防火門1使用於物品搬送設備。如圖1所示,該物品搬送設備具備有:具有開口部3的壁體2;設置於壁體2且用來開閉開口部3之滑動式的防火門1;及支撐天花板搬送車(未圖示)且沿著行走路徑導引天花板搬送車的行走軌道9。
行走軌道9以貫通開口部3的狀態設置,且涵跨相對於壁體2之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的區域與相對於壁體2之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的區域來設置。天花板搬送車沿著行走軌道9行走以在壁正交方向Z上通過開口部3來搬送物品。再者,令與壁體2之壁面正交的方向為壁正交方向Z,令壁正交方向Z之其中一側為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令其相反側為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
圖1中,紙面面前側(防火門1的正面側)為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紙面後側(防火門1的背面側)為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
防火門1設置在朝向壁體2之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的壁面。防火門1具備有:固定於壁體2的外框10;藉由被外框10導引而在沿著壁面之滑動方向Y上移動以開閉開口部3的門體4;及安裝於外框10的中樑20。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防火門1也具備有安裝在外框10的後中樑40。
在以下的說明中,如圖4所示,令關閉了開口部3之狀態的門體4所配置的區域為第一區域5,令打開了開口部3之狀態的門體4所配置的區域為第二區域6。而且令在沿著壁正交方向Z之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滑動方向Y正交的方向為寬度方向X,令滑動方向Y上從第二區域6朝向第一區域5之側為滑動方向第一側Y1,令滑動方向Y上從第一區域5朝向第二區域6之側為滑動方向第二側Y2。在本實施形態中,防火門1是設置成滑動方向Y沿著上下方向。
1-1.門體
如圖1及圖2所示,門體4是以沿著滑動方向Y及寬度方向X的姿勢設置。在本實施形態中,門體4形成為板狀。更詳而言之,門體4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為矩形,壁正交方向Z之厚度形成為固定的板狀。而且,門體4藉由外框10而被支撐成在滑動方向Y上移動自如。又,藉由門體4沿著滑動方向Y移動,涵跨第二區域6與第一區域5而配置區域有所變化,前述第二區域6是開放開口部3之狀態之門體4的配置區域,第一區域5是封閉開口部3之狀態之門體4的配置區域。而且,如圖2所示,在門體4配置於第一區域5的狀態中,門體4配置成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會覆蓋開口部3的全域。在本例中,如圖1所示,在門體4配置於第二區域6之狀態中,門體4配置成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不會與開口部3之全域重複。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所示,門體4之滑動方向的移動範圍是設定為第一區域5與第二區域6有一部分重複。即,門體4之滑動方向Y的移動範圍設定成第一區域5與第二區域6重複之區域形成重複區域8。
1-2.外框
外框10具備有:第一框部11,相對於第一區域5及第二區域6在寬度方向X之一側、即寬度方向第一側X1沿著滑動方向Y配置;及第二框部12,相對於第一區域5及第二區域6在寬度方向X之另一側、即寬度方向第二側X2沿著滑動方向Y配置。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外框10更具備有:第三框部13,連結第一框部11之滑動方向第二側Y2的端部與第二框部12之滑動方向第二側Y2的端部;及第四框部14,連結第一框部11之滑動方向第一側Y1的端部與第二框部12之滑動方向第一側Y1。
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分別為長條狀的構件。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分別形成為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為在滑動方向Y較長的長方形。而且,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是在寬度方向X上有間隔的配置成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開口部3不重複。又,第一框部11是配置成: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門體4之配置區域即第一區域5及第二區域6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端部重複之寬度方向X的位置,沿著滑動方向Y延伸。同樣地,第二框部12配置成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第一區域5及第二區域6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端部重複之寬度方向X的位置,沿著滑動方向Y延伸。藉由如此配置,外框10可導引門體4在滑動方向Y上移動自如,並且可在門體4配置於第一區域5的狀態下,藉由門體4封閉開口部3的全體。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第一框部11具備有: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第一壁側本體部11B及第一中間構件11C。在本例中,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第一壁側本體部11B與第一中間構件11C各自形成為在滑動方向Y上較長之長方形的板狀。
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與第一壁側本體部11B在寬度方向X及滑動方向Y的尺寸是呈互為相同。再者,在圖示例中,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與第一壁側本體部11B之壁正交方向Z的尺寸也呈相同。而且,第一中間構件11C之滑動方向Y的尺寸與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及第一壁側本體部11B相同,但寬度方向X的尺寸設定比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及第一壁側本體部11B小。再者,在圖示例中,第一中間構件11C之壁正交方向Z的尺寸是設定比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及第一壁側本體部11B之壁正交方向Z的尺寸還大。
第一壁側本體部11B相對於門體4是配置於壁體2側。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相對於門體4配置在與壁體2相反的相反側。第一中間構件11C配置成在壁正交方向Z上連結第一壁側本體部11B與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又,第一中間構件11C是與第一壁側本體部11B及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對齊寬度方向第一側X1之端部的位置而配置,且,涵跨第一壁側本體部11B及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之滑動方向Y的全域而配置。藉此,第一框部11之正交於滑動方向Y之剖面的形狀是形成在寬度方向第二側X2呈開口的凹狀。再者在本例中,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第一壁側本體部11B、與第一中間構件11C是藉由螺栓等的固定構件或者熔接而互相固定。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二框部12具備有: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第二壁側本體部12B及第二中間構件12C。在本例中,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第二壁側本體部12B與第二中間構件12C各自形成為在滑動方向Y上較長之長方形的板狀。
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與第二壁側本體部12B在寬度方向X及滑動方向Y的尺寸是呈互為相同。再者,在圖示例中,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與第二壁側本體部12B之壁正交方向Z的尺寸也呈相同。而且,第二中間構件12C在滑動方向Y的尺寸與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及第二壁側本體部12B相同,但寬度方向X的尺寸設定比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及第二壁側本體部12B小。再者,在圖示例中,第二中間構件12C之壁正交方向Z的尺寸是設定比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及第二壁側本體部12B之壁正交方向Z的尺寸還大。
第二壁側本體部12B是相對於門體4配置於壁體2側。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是相對於門體4配置在與壁體2相反的相反側。第二中間構件12C配置成在壁正交方向Z上連結第二壁側本體部12B與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又,第二中間構件12C是與第二壁側本體部12B及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對齊寬度方向第二側X2之端部的位置而配置,且,涵跨第二壁側本體部12B及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之滑動方向Y的全域而配置。藉此,第二框部12之正交於滑動方向Y之剖面的形狀是形成在寬度方向第一側X1呈開口的凹狀。再者在本例中,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第二壁側本體部12B、與第二中間構件12C是藉由螺栓等的固定構件或者熔接而互相固定。
又,第一框部11及第二框部12是將第一框部11中在寬度方向X上與門體4對向的面設定為第一對向面F1,將第二框部12中在寬度方向X上與門體4對向的面設定為第二對向面F2,且構成為:第一對向面F1與第二對向面F2之寬度方向X的間隔L比在常溫下之門體4之寬度方向X的尺寸M加上因火災時之過熱所致之門體4之寬度方向X的膨脹量後之尺寸N還大(L>N>M)。也就是說,門體4相對於第一框部11之第一對向面F1與第二框部12之第二對向面F2,以在寬度方向X具有間隙的狀態配置。而且,該間隙是涵跨設置有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之滑動方向Y的全域而形成。而且,該間隙之寬度方向X的尺寸設定比火災時之過熱所致之門體4之寬度方向X的膨脹量還大。因此,即使在門體4因過熱而膨脹的情況下,門體4之寬度方向X的兩端不會碰到第一對向面F1及第二對向面F2之二者,門體4之熱膨脹不會防礙。因此,可抑制因為門體4之寬度方向X的膨脹妨礙到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而使門體4朝壁正交方向Z撓曲。是故,可抑制因為門體4之膨脹所伴隨的彎曲,擴大門體4與壁體2或外框10的間隙,而使火災火的焰從該該間隙朝防火門1的相反側漏出。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中間構件11C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面為第一對向面F1。第一對向面F1與門體4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面、即第一門面G1對向。又,第二中間構件12C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面為第二對向面F2。第二對向面F2與門體4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面、即第二門面G2對向。因此,在第一對向面F1與第一門面G1之間形成空間S。同樣地,在第二對向面F2與第二門面G2之間也形成空間S。在圖3中,是顯示了門體4位於第一對向面F1與第二對向面F2之間、寬度方向X的中央的狀態,因此第一對向面F1和第一門面G1之寬度方向X的間隔與第二對向面F2和第二門面G2之寬度方向X的間隔相等。
再者,在本例中,所謂在常溫下之門體4之寬度方向X的尺寸M,是設定例如在20℃的環境下,門體4之寬度方向X的尺寸M。又,所謂加上了火災時之過熱所致之門體4之寬度方向X的膨脹量的尺寸N,是因實際之火災中所設想之最高溫度的熱而膨脹的尺寸。在此,實際之火災中所設想之最高溫度,適合設定為防火門1之規格試驗(例如JIS規格試驗等)中所加熱之溫度以上的溫度。
又,第三框部13與第四框部14分別為長條狀的構件。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三框部13與第四框部14分別形成為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為在寬度方向X較長的長方形。第三框部13及第四框部14各自構成為在寬度方向X上連結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及圖2所示,第三框部13是配置成涵跨第一框部11之滑動方向第二側Y2的端部與第二框部12之滑動方向第二側Y2的端部而在寬度方向X上延伸。而且,第三框部13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端部連結於第一框部11,第三框部13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端部連結於第二框部12。在此,省略第三框部13之構造的詳細圖示,但第三框部13之正交於寬度方向X之剖面的形狀形成為在滑動方向第一側Y1呈開口的凹狀。為了實現如此的形狀,第三框部13適合具備有與第一框部11及第二框部12同樣的構造。
又,第四框部14是配置成涵跨第一框部11之滑動方向第一側Y1的端部與第二框部12之滑動方向第一側Y1而在寬度方向X上延伸。而且,第四框部14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端部連結於第一框部11,第四框部14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端部連結於第二框部12。在此,省略第四框部14之構造的詳細圖示,但第四框部14之正交於寬度方向X之剖面的形狀形成為在滑動方向第二側Y2呈開口的凹狀。為了實現如此的形狀,第四框部14適合具備有與第一框部11及第二框部12同樣的構造。
1-3.中樑
如圖4所示,將第一區域5中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相較於開口部3更靠近滑動方向第二側Y2的區域設定為對象區域7,中樑20配置成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對象區域7重複。又,中樑20是配置成相對於對象區域7在與壁體2之側相反之相反側,涵跨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而在寬度方向X上延伸。藉此,可將中樑20配置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開口部3不重複的位置,且是可從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適當的支撐配置在用以封閉開口部3之第一區域5之門體4之滑動方向第二側Y2的區域的位置。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如上述,門體4在滑動方向Y的移動範圍被設定為形成門體4之第一區域5與第二區域6重複的區域。因此,在對象區域7中形成有重複區域8。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中樑20配置成也與該重複區域8重複。藉由如此配置中樑20,在門體4關閉開口部3之狀態與打開之狀態任一者,中樑20皆會配設在與門體4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重複的位置。因此,在火災時及未發生火災之通常時,二者可藉由中樑20適當地補強門體4。
而且,如圖5及圖7所示,中樑20與第一框部11互為固定,中樑20與第二框部12透過卡合機構30而卡合。卡合機構30構成為容許中樑20相對於第二框部12在寬度方向X上的相對移動,並且限制在壁正交方向Z及滑動方向Y上的相對移動。如上述,雖然門體4因火災之熱而熱膨脹,但火災時,中樑20也會因為熱而膨脹。根據該構成,成為中樑20與第一框部11互為固定,另一方面藉由卡合機構30而容許中樑20相對於第二框部12在寬度方向X上的相對移動。因此,即使是中樑20因為火災時的熱而膨脹的狀況,該膨脹可朝寬度方向X釋放。因此,可以防止中樑20在遠離門體4之側彎曲而擴大與門體4的間隙,並可抑制中樑20所致之門體4之把持功能降低。
在本實施形態中,將中樑20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第一框部11重複的部分設定為第一部分21,將中樑20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第二框部12重複的部分設定為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固定於第一框部11,第二部分22透過後述之卡合機構30而卡合於第二框部12(圖7)。根據該構成,中樑20中與第一框部11重複的第一部分21固定於第一框部11,因此可以簡易的構成,強固地固定中樑20與第一框部11。又,中樑20中與第二框部12重複的第二部分22透過卡合機構30而卡合於第二框部12,因此容易使卡合機構30的構成簡略。關於該卡合機構30的構成,於後詳細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中樑20是做成寬度方向X較長之長條狀的構件。在圖示例中,中樑20形成為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為長方形的板狀。又,中樑20之在寬度方向X上的尺寸是設定比門體4的尺寸長。進而在本例中,中樑20之寬度方向X的尺寸是形成比外框10之外緣之寬度方向X的尺寸還短。藉此,在本例中,在將中樑20安裝於外框10的狀態下,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第一框部11重複之第一部分21形成於中樑20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端部。又,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第二框部12重複的第二部分22形成於中樑20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端部。
其次,就中樑20與第一框部11互為固定的部分、即固定部26的構成進行說明。如圖5及圖7所示,在固定部26中,中樑20與第一框部11重疊而利用固定構件25予以固定。固定部26配置於中樑20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區域,且是包含第一部分21的區域。在本例中,中樑20的第一部分21與第一框部11重疊而利用固定構件25固定,藉此構成了固定部26。
固定構件25具有平板狀的板狀構件23與第1緊固構件24。在本例中,第1緊固構件24包含有第1緊固螺栓24A與第2緊固螺栓24B。第1緊固螺栓24A於壁正交方向Z上穿過板狀構件23與中樑20而插通,將該等互相緊固。第2緊固螺栓24B穿過板狀構件23與第一框部11而插通於壁正交方向Z,將該等互相緊固。
在本實施形態中,板狀構件23是在寬度方向X上較長的長方形。又在本例中,板狀構件23與中樑20在滑動方向Y上的尺寸相同。板狀構件23之寬度方向X上的尺寸形成比第一部分21的尺寸還長。
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於第一框部11之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形成有第1凹部S1。第1凹部S1形成為相對於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中最靠近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之面,部分朝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凹陷。在此,第1凹部S1形成於中樑20之第一部分21之滑動方向Y的尺寸以上之滑動方向Y的範圍。第1凹部S1是被朝向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的面、朝向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面、及與滑動方向Y對向的一對面包圍而形成。而且,在該第1凹部S1中,收納有中樑20的第一部分21。
板狀構件23在中樑20之第一部分21收納於第1凹部S1的狀態下,從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對中樑20及第一框部11重疊。如圖5所示,在本例中,板狀構件23之滑動方向Y的兩側緣各自沿著中樑20之滑動方向Y之兩側緣之各側緣而重疊。進而,在寬度方向X上,如圖5及圖7所示,板狀構件23以與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第一部分21、及中樑20之比第一部分21更靠近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部分重複的方式重疊。
而且,第1緊固螺栓24A從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穿過板狀構件23與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而插通,板狀構件23與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彼此緊固。又,第2緊固螺栓24B從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穿過板狀構件23與中樑20而插通,板狀構件23與中樑20彼此緊固。藉由如此構成,第一框部11之第一正面側本體部11A與中樑20透過板狀構件23而互相固定。
1-4.卡合機構
如上述,卡合機構30構成為容許中樑20相對於第二框部12在寬度方向X上的相對移動,並且限制在壁正交方向Z及滑動方向Y上的相對移動。根據該構成,即使是中樑20因火災時而膨脹的情況,可使該膨脹朝寬度方向X釋放。進而,成為藉由卡合機構30限制中樑20相對於第二框部12在壁正交方向Z及滑動方向Y上的相對移動的構成。藉由如此,可適當地把持中樑20之第二部分22的位置,特別是壁正交方向Z及滑動方向Y上的位置。
如圖5及圖6所示,卡合機構30具備對於中樑20包圍滑動方向Y之兩側及壁正交方向Z之兩側的包圍部34,包圍部34形成了貫通於寬度方向X且讓中樑20插通的插通孔32。藉由該包圍部34,可限制中樑20往滑動方向Y之兩側及壁正交方向Z之兩側的移動。包圍部34形成了貫通於寬度方向X的插通孔32。在本實施形態中,中樑20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部分(在此為第二部分22)在插通於插通孔32的狀態下卡止於包圍部34。藉此,中樑20適當地保持於第二框部12。
在本實施形態中,卡合機構30具有卡合構件31與第2緊固構件33。
進而在本例中,卡合機構30具備有形成於第二框部12之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的第2凹部S2。而且,卡合機構30藉由卡合構件31與第2凹部S2,形成有包圍中樑20的包圍部34。
卡合構件31是對中樑20之第二框部12限制至少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之相對移動的構件。第2緊固構件33是用以將卡合構件31固定於第二框部12的構件。卡合構件31從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安裝於第二框部12,而與第二框部12與中樑20二者重複。第2緊固構件33穿過卡合構件31與第二框部12而在壁正交方向Z上插通。如此,卡合構件31緊固於第二框部12。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到圖7所示,於第二框部12之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形成有第2凹部S2。第2凹部S2形成為相對於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中最靠近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的面,部分朝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凹陷。在此,第2凹部S2形成於中樑20之第二部分22之滑動方向Y的尺寸以上之滑動方向Y的範圍。又,第2凹部S2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端部開口。而且,第2凹部S2形成於如下的範圍:比在固定部26中固定之中樑20因過熱而膨脹到最大限度之狀態下之該中樑20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之端部的位置,更靠近寬度方向第二側X2。在此,第2凹部S2被朝向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的面、朝向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面、及在滑動方向Y上對向的一對面所包圍而形成。而且,中樑20之第二部分22收納在該第2凹部S2之中。再者,第2凹部S2不具備朝向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面,而是形成為第2凹部S2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端部呈開口。
如上述,由於是作成於第2凹部S2收納中樑20的構成,因此在本例的卡合構件31是作成在滑動方向Y上較長的長方形的板狀構件。如圖5所示,在本例中,卡合構件31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側緣沿著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側緣安裝。又,卡合構件31是相對於第2凹部S2而配置在滑動方向Y的兩側。而且,卡合構件31相對於第2凹部S2在滑動方向Y的兩側,藉由第2緊固構件33,而從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對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安裝。因此,在本例中,第2緊固構件33是使用一對螺栓。一對螺栓分別從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穿過卡合構件31與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而插通。如此,卡合構件31固定於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6所示,包圍部34是具有如下的面而構成的:第2凹部S2中,朝向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的面;在滑動方向Y上對向的一對面;及從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對第2凹部S2安裝之卡合構件31之朝向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的面。藉此,包圍部34呈現在滑動方向Y的兩側及壁正交方向Z的兩側包圍中樑20的第二部分22。另一方面,如上述,由於第2凹部S2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端部呈開口,因此如圖5所示,包圍部34在寬度方向第一側X1呈開口。藉此,可相對於包圍部34從寬度方向第一側X1插通中樑20。如此,包圍部34形成有貫通於寬度方向X且供中樑20插通的插通孔32。而且,藉由中樑20之第二部分22收納在包圍部34,在容許中樑20相對於第二框部12在寬度方向X上的相對移動,並且限制在壁正交方向Z及滑動方向Y上的相對移動的狀態下,中樑20與第二框部12透過卡合機構30而卡合。
又,如上述,第2凹部S2形成於如下的範圍:比在因過熱而膨脹到最大限度之狀態下的中樑20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之端部的位置,更靠近寬度方向第二側X2。因此,如圖5及圖7所示,在常溫的狀態下,在中樑20之比寬度方向第二側X2之端部更靠近寬度方向第二側X2,形成有膨脹用空間T。在本實施形態中,膨脹用空間T形成於第2凹部S2內。藉由形成有此膨脹用空間T,即使是中樑20因火災時的熱而膨脹到最大限度的情況下,也可避免中樑20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端部抵接於第2凹部S2中朝向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面。因此,中樑20的膨脹可在寬度方向X上釋放,可抑制中樑20的彎曲變大。再者,膨脹用空間T之寬度方向X的尺寸宜構成比中樑20之寬度方向X之尺寸從常溫因火災時之熱而膨脹到最大限度之狀態為止的膨脹量還大。
1-5.後中樑
後中樑40是配置成: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對象區域7重複,並且相對於對象區域7,在壁體2之側中,涵跨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而在寬度方向X上延伸(圖4)。藉此,可將後中樑40配置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開口部3不重複的位置,且是可從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適當地支撐在用以封閉開口部3之第一區域5配置之門體4之滑動方向第二側Y2之區域的位置。
又,如圖7及圖8所示,後中樑40是以第一框部11及第二框部12之任一者為對象框部,以另一者為非對象框部,後中樑40與前述對象框部互為固定,後中樑40與非對象框部透過背面側卡合機構50而卡合。而且,背面側卡合機構50構成為容許後中樑40相對於非對象框部在寬度方向X上的相對移動,並且限制在壁正交方向Z及滑動方向Y上的相對移動。根據該構成,可將後中樑40之一端側固定於對象框部,使後中樑40之他端側透過背面側卡合機構50而在容許相對於非對象框部在寬度方向X上的相對移動的狀態下卡合。
進而,如上述,門體4會因火災之熱而熱膨脹,但在火災時,後中樑40也會因為熱而膨脹。根據該構成,成為如下構成:後中樑40與對象框部互為固定,另一方面藉由背面側卡合機構50容許後中樑40相對於非對象框部在寬度方向X上的相對移動。因此,即使是後中樑40因火災時之熱而膨脹的情況下,也可使該膨脹在寬度方向X上釋放。因此,可抑制後中樑40之彎曲等而造成的變形。因此可抑制後中樑40所致之門體4之把持功能降低。關於背面側卡合機構50之構成,於後詳細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後中樑40與第一框部11互相固定,後中樑40與第二框部12透過背面側卡合機構50而卡合。即,第一框部11相當於對象框部,第二框部12相當於非對象框部。後中樑40作成在寬度方向X上較長的長條狀之構件。在圖示例中,後中樑40形成為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為長方形的板狀。又,後中樑40之寬度方向X上的尺寸設定比門體4的尺寸長。進而在本例中,後中樑40之寬度方向X的尺寸形成比外框10之外緣之寬度方向X的尺寸還短。藉此,在本例中,在將後中樑40安裝於外框10的狀態下,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第一框部11重複的背面側第一部分42,形成於後中樑40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端部。又,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第二框部12重複的背面側第二部分43,形成於後中樑40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端部。在本例中,將後中樑40中,背面側第一部分42與背面側第二部分43除外的部分設定為非重複部分41。如圖7所示,非重複部分41之壁正交方向Z的尺寸設定比背面側第一部分42與背面側第二部分43之壁正交方向Z之尺寸大。
其次,就後中樑40與第一框部11互相固定的部分、即背面側固定部61的構成進行說明。如圖7及圖8所示,在背面側固定部61中,後中樑40重疊於第一框部11而藉由背面側固定構件54固定。背面側固定部61配置於後中樑40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區域,且是配置於包含背面側第一部分42的區域。在本例中,背面側固定部61是藉後中樑40之背面側第一部分42重疊於第一框部11而藉由背面側固定構件54固定,以構成背面側固定部61。
背面側固定構件54具有平板狀的背面側板狀構件60與第3緊固構件52。在本例中,第3緊固構件52包含有第3緊固螺栓52A與第4緊固螺栓52B。第3緊固螺栓52A於壁正交方向Z上穿過背面側板狀構件60與後中樑40而插通,將該等互為緊固。第4緊固螺栓52B於壁正交方向Z上穿過背面側板狀構件60與第一框部11而插通,將該等互為緊固。再者,在圖示例中,第3緊固螺栓52A及第4緊固螺栓52B相較於第1緊固螺栓24A及第2緊固螺栓24B,是使用往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的突出少的螺栓,在此使用了平頭螺栓。
在本實施形態中,背面側板狀構件60為在寬度方向X較長的長方形。又在本例中,背面側板狀構件60與後中樑40在滑動方向Y的尺寸相同。背面側板狀構件60之寬度方向X的尺寸形成比背面側第一部分42的尺寸還長。
在圖示例中,背面側板狀構件60配置成收納在形成於第一框部11及後中樑40的凹部,以防止背面側板狀構件60相對於第一框部11及後中樑40往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突出。具體而言,於第一框部11形成第5凹部S5,於後中樑40形成第6凹部S6,並且配置有背面側板狀構件60而收納在該等凹部。第5凹部S5及第6凹部S6形成為與該等凹部相合,而成為與背面側板狀構件60之形狀相配的形狀。第5凹部S5以相對於第一框部11之第一壁側本體部11B中最靠近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的面,部分朝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凹陷的方式,形成於第一壁側本體部11B。第6凹部S6以相對於後中樑40中最靠近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之面,部分朝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凹陷的方式,形成於後中樑40。在本例中,第6凹部S6涵跨後中樑40之滑動方向Y上的全域而形成。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所示,於第一框部11之第一壁側本體部11B形成有第3凹部S3。第3凹部S3形成於在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第5凹部S5重複的區域內。又,第3凹部S3形成為比第5凹部S5更朝向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在此,第3凹部S3形成於後中樑40之背面側第一部分42之滑動方向Y之尺寸以上之滑動方向Y的範圍。又,第3凹部S3被朝向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的面、朝向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面、及與滑動方向Y對向之一對的面包圍而形成。而且,在該第3凹部S3之中,收納有後中樑40之背面側第一部分42。在本例中,第5凹部S5在滑動方向Y的尺寸與第3凹部S3相同,且形成比寬度方向X的第3凹部S3還長。
如圖7及圖8所示,背面側板狀構件60在後中樑40之背面側第一部分42收納在第3凹部S3的狀態下,容置於第5凹部S5及第6凹部S6。而且,背面側板狀構件60相對於後中樑40及第一壁側本體部11B而從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重疊。而且,第3緊固螺栓52A從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穿過背面側板狀構件60與後中樑40而插通,背面側板狀構件60與後中樑40互為緊固。又,第4緊固螺栓52B從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穿過背面側板狀構件60與第一壁側本體部11B而插通,背面側板狀構件60與第一壁側本體部11B彼此緊固。藉由如此構成,透過背面側板狀構件60,第一框部11之第一壁側本體部11B與後中樑40互為固定。
1-6.背面側卡合機構
背面側卡合機構50構成為:容許後中樑40相對於非對象框部在寬度方向X上的相對移動,並且限制在壁正交方向Z及滑動方向Y上的相對移動。
根據該構成,即使是後中樑40因火災時之熱而膨脹的情況下,可使該膨脹朝寬度方向X上釋放。進而,成為藉由背面側卡合機構50限制後中樑40相對於非對象框部在壁正交方向Z及滑動方向Y上的相對移動的構成。
藉由如此,可適當地把持後中樑40之非對象框部的位置,特別是壁正交方向Z及滑動方向Y之位置。
如圖8及圖9所示,背面側卡合機構50具備背面側包圍部62,背面側包圍部62是對後中樑40包圍滑動方向Y之兩側及壁正交方向Z之兩側,且背面側包圍部62形成有朝寬度方向X貫通且插通後中樑40的背面側插通孔53。藉由該背面側包圍部62,可限制後中樑40之往滑動方向Y之兩側及壁正交方向Z之兩側的移動。背面側包圍部62形成有在寬度方向X上貫通的背面側插通孔53。在本實施形態中,後中樑40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部分(在此為背面側第二部分43)在插通於背面側插通孔53的狀態下卡止於背面側包圍部62。藉此,後中樑40適當地把持於背面側第二部分43。
在本實施形態中,背面側卡合機構50具有背面側卡合構件51與第4緊固構件55。進而在本例中,背面側卡合機構50具備有:形成於第二框部12之第二壁側本體部12B的第4凹部S4及第7凹部S7。而且,背面側卡合機構50藉由背面側卡合構件51與第4凹部S4,形成有包圍後中樑40的背面側包圍部62。
背面側卡合構件51是對後中樑40之第二框部12限制至少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之相對移動的構件。第4緊固構件55是用以將背面側卡合構件51固定於第二框部12的構件。背面側卡合構件51從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安裝於第二框部12,而與第二框部12與後中樑40二者重複。
第4緊固構件55穿過背面側卡合構件51與第二框部12而在壁正交方向Z上插通。如此,背面側卡合構件51緊固於第二框部12。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至圖9所示,於第二框部12之第二壁側本體部12B形成有第4凹部S4。第4凹部S4形成為對第二壁側本體部12B中最靠近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之面,部分朝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凹陷。在此,第4凹部S4形成於後中樑40之背面側第二部分43之滑動方向Y之尺寸以上之滑動方向Y之範圍。又,第4凹部S4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端部有開口。而且,第4凹部S4形成於如下的範圍:比在背面側固定部61中固定之後中樑40因過熱而膨脹到最大限度之狀態下之該後中樑40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之端部的位置,更靠近寬度方向第二側X2。在此,第4凹部S4是被朝向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的面、朝向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面、及在滑動方向Y上對向之一對面所包圍而形成。而且,後中樑40之背面側第二部分43收納在該第4凹部S4。再者,第4凹部S4亦可不具備朝向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面,而是形成為第4凹部S4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端部呈開口。
又,在圖示例中,背面側卡合構件51配置成收納在形成於第二框部12及後中樑40的凹部,以避免背面側卡合構件51相對於第二框部12及後中樑40往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突出。具體而言,於第二框部12形成第7凹部S7,於後中樑40形成第8凹部S8,並配置有背面側卡合構件51,而可收納在該等凹部(圖8)。第7凹部S7是形成於第二壁側本體部12B,相對於第4凹部S4而分開配置在滑動方向Y的兩側,且各自相對於第二框部12之第二壁側本體部12B中最靠近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的面,部分朝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凹陷。第7凹部S7形成為與背面側卡合構件51之形狀相符的形狀。又,第7凹部S7形成為沿著第二壁側本體部12B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側緣。第8凹部S8是形成於後中樑40,相對於後中樑40中最靠近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的面,部分朝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凹陷。在本例中,第8凹部S8涵跨後中樑40之滑動方向Y的全域而形成。
在本實施形態中,背面側卡合構件51是在滑動方向Y上較長的長方形的板狀構件。如圖8所示,在本例中,背面側卡合構件51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側緣是以沿著第二壁側本體部12B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之側緣的方式來安裝。又,背面側卡合構件51是相對於第4凹部S4而配置涵跨滑動方向Y的兩側。
而且,如圖8及圖9所示,背面側卡合構件51相對於第4凹部S4在滑動方向Y的兩側,藉由第4緊固構件55,而對第二壁側本體部12B從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安裝。因此,在本例中,第4緊固構件55是使用一對螺栓。一對螺栓分別從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穿過背面側卡合構件51與第二壁側本體部12B而插通。在本例中,一對螺栓分別配置在第7凹部S7中,相對於第4凹部S4分開形成於滑動方向Y的兩側的一對區域之各個區域。如此背面側卡合構件51固定於第二壁側本體部12B。再者,在圖示例中,構成第4緊固構件55的螺栓,相較於第2緊固構件33,可使用往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之突出較少的螺栓,在此為平頭螺栓。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9所示,背面側包圍部62具有如下面而構成:第4凹部S4中,朝向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的面;在滑動方向Y上對向之一對的面;及朝向背面側卡合構件51之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的面。藉此,背面側包圍部62會將後中樑40之背面側第二部分43包圍在滑動方向Y之兩側及壁正交方向Z之兩側。另一方面,如上述,由於第4凹部S4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端部成開口,如圖8所示,背面側包圍部62在寬度方向第一側X1上成開口。藉此,可將後中樑40相對於背面側包圍部62從寬度方向第一側X1插通。如此,背面側包圍部62形成有貫通寬度方向X而可讓後中樑40插通的背面側插通孔53。而且,後中樑40之背面側第二部分43收納在背面側包圍部62,藉此在容許相對於後中樑40之背面側第二部分43在寬度方向X上的相對移動,並且限制了壁正交方向Z及滑動方向Y之相對移動的狀態下,後中樑40與背面側第二部分43透過背面側卡合機構50而卡合。
又,如上述,第4凹部S4形成於如下的範圍:比在因過熱而膨脹到最大限度之狀態下之後中樑40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之端部的位置,更靠近寬度方向第二側X2。因此,如圖7及圖8所示,在常溫的狀態中,於相較於後中樑40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端部更靠近寬度方向第二側X2,形成有膨脹用空間U。在本實施形態中,膨脹用空間U形成於第4凹部S4內。藉由形成有該膨脹用空間U,即使是後中樑40因火災時之熱而膨脹到最大限度的情況下,可避免後中樑40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端部抵接於第4凹部S4中朝向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面。因此,可將後中樑40的膨脹在寬度方向X上釋放,可抑制後中樑40的彎曲變大。再者,膨脹用空間U之寬度方向X的尺寸宜構成為比後中樑40之寬度方向X的尺寸從常溫到因火災時之熱而膨脹到最大限度之狀態為止的膨脹量還大。
2.其他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防火門1之其他實施形態。
(1)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以門體4藉由外框10而滑動方向Y設定為上下方向(鉛直方向)的構成為例來作說明。然而,不限定於如此的構成,例如,亦可作成如下構成:滑動方向Y為沿著水平方向的方向,門體4在沿著該水平方向的方向上移動自如地受支持。或者,滑動方向Y亦可設定為相對於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之二者傾斜的方向。
(2)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是以外框10除了具備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之外,還具備第三框部13與第四框部14的構成為例來說明。然而,不限定於如此的構成,外框10只要具備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即可,亦可作成不具備第三框部13與第四框部14的構成。即使是此情況下,也可以成為門體4被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導引而在滑動方向Y上移動自如的構成。惟,由於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的位置關係必須是固定的,因此適合作成例如另外具備連結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的連結構件的構成。或者,若是不具備如此的連結構件,則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亦可分別固定於壁體2。
(3)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是以如下構成為例來說明:中樑20中,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第一框部11重複之部分即第一部分21固定於第一框部11,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第二框部12重複之部分即第二部分22透過卡合機構30而卡合於第二框部12。然而,不限定於如此的構成。例如,亦可作成中樑20中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不與第一框部11重複的部分固定於第一框部11的構成。具體而言,中樑20之寬度方向第一側X1的端部亦可固定在朝向第一框部11之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側面。又,例如,亦可作成如下構成:中樑20中,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不與第二框部12重複的部分透過卡合機構30而卡合於第二框部12。具體而言,亦可中樑20中,相較於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第二框部12重複的部分更靠近寬度方向第二側X2之部分,藉由配置在比第二框部12更靠近寬度方向第二側X2的卡合機構30而卡合於第二框部12。
(4)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是以如下構成為例來說明:以門體4之配置區域即第一區域5與第二區域6具有一部分重複的重複區域8,如此來設定門體4之滑動方向Y之移動範圍。可是不限定於如此的構成,例如,亦可作成第一區域5與第二區域6不重複的構成。即使是此情況下,中樑20也可以配置成與對象區域7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重複。藉此,不會因為中樑20而使開口部3狹小,且,在關閉了開口部3之狀態的第一區域5配置有門體4的狀態中,可藉由中樑20,而適當地補強門體4。
(5)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是以如下構成為例來說明:中樑20配置成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與重複區域8重複。然而,不限定於如此的構成,例如,亦可作成如下構成:使中樑20在壁正交方向Z視角下不與重複區域8重複,僅與對象區域7重複。即使是如此的構成,在門體4配置在關閉開口部3的第一區域5的狀態中,可適當地補強門體4。
(6)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是以如下的構成為例:卡合機構30具備有:形成於第二框部12之第二正面側本體部12A的第2凹部S2;及配置成從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覆蓋該第2凹部S2的板狀之卡合構件31。然而,不限定於如此的構成。例如,亦可作成構成:於第二框部12未形成第2凹部S2,於卡合構件31之側,形成有收納中樑20的凹部。或者,亦可為如下構成:於第二框部12與卡合構件31二者形成凹部,且於該等凹部收納中樑20。在該等情況下,卡合構件31亦可為例如彎曲成相當於該凹部的部分在沿著寬度方向X的寬度方向視角下呈方形U字狀的板狀構件。
(7)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以如下構成為例進行說明:卡合機構30具備對於中樑20包圍滑動方向Y之兩側及壁正交方向Z之兩側的包圍部34。然而,不限定於如此的構成。例如,卡合機構30亦可作成具備有包圍部34的構成:相對於中樑20包圍滑動方向Y之兩側與壁正交方向Z之任一側。又,卡合機構30的構成不限定於具備該等包圍部34者。例如,卡合機構30亦可為具備直動導引機構(線性導件)的構成,前述直動導引機構(線性導件)配置在朝向中樑20之壁正交方向第二側Z2的面、及朝向第二框部12之壁正交方向第一側Z1的面之間。此種情況下,直動導引機構設置成容許中樑20相對於第二框部12在寬度方向X上的相對移動,並且限制壁正交方向Z及滑動方向Y上的相對移動。再者,此一事項也與後中樑40之背面側卡合機構50相同。
(8)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是以如下構成之例來做說明:第一框部11之第一對向面F1與第二框部12之第二對向面F2之在寬度方向X上的間隔L,比在常溫下之門體4之寬度方向X的尺寸M加上因火災時之過熱所導致門體4之寬度方向X之膨脹量後的尺寸N還大。然而,不限定於此,亦可構成為例如:第一框部11之第一對向面F1與第二框部12之第二對向面F2之在寬度方向X上的間隔L,與在常溫下之門體4之寬度方向X之尺寸M加上因火災時之過熱所導致之門體4之寬度方向X之膨脹量後的尺寸N相同。
(9)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是以如下構成之例來做說明:後中樑40與第一框部11互相固定,且後中樑40與第二框部12透過背面側卡合機構50而卡合,即,如圖7所示,在固定有中樑20之側的框部(第一框部11)也固定後中樑40,後中樑40也透過背面側卡合機構50而卡合於中樑20透過卡合機構30而卡合之側的框部(第二框部12)。然而,不限定於如此的構成。例如,亦可為如下構成:後中樑40透過背面側卡合機構50而卡合於中樑20所固定之側的框部(第一框部11),後中樑40固定在中樑20透過卡合機構30而卡合之側的框部(第二框部12)。
(10)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是以具備後中樑40,且後中樑40是配製成穿過第一框部11與第二框部12而在寬度方向X上延伸的構成為例來說明。然而,不限定於如此的構成,例如,防火門1亦可做成不具備後中樑40的構成。
(11)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是以如下構成為例來說明:於固定構件25使用了作為第1緊固構件24的螺栓,以進行中樑20與第一框部11之固定。可是不限定於此。亦可使用例如鉚釘等之螺栓以外的緊固構件來進行中樑20與第一框部11的固定,亦可藉由熔接來進行。關於卡合構件31與第二框部12的固定,後中樑40與對象框部的固定,及背面側卡合構件51與非對象框部的固定也是同樣的。
(12)再者,在上述之各實施形態所揭示的構成只要不產生矛盾,亦可與其他實施形態所揭示之構成組合而適用。關於其他構成,在本說明書中所揭示之實施形態全部都是單純之例示。因此,在不脫離本揭示之宗旨的範圍內,可適當地進行各種改變。
3.上述實施形態之概要
以下,就上述中所說明之防火門的概要進行說明。
防火門是是安裝於具有開口部之壁體的壁面的防火門,具備有:外框,固定於前述壁體;門體,藉由被前述外框導引而在沿著前述壁面的滑動方向上移動,以開閉前述開口部;及中樑,安裝於前述外框;
令在關閉了前述開口部之狀態的前述門體配置的區域為第一區域,令打開了前述開口部之狀態的前述門體配置的區域為第二區域,令與前述壁體的前述壁面正交的方向為壁正交方向,令在沿著前述壁正交方向之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前述滑動方向正交之方向為寬度方向,令前述滑動方向上從前述第二區域朝向前述第一區域之側為滑動方向第一側,令前述滑動方向上從前述第一區域朝向前述第二區域之側為滑動方向第二側,前述外框具備:第一框部,相對於前述第一區域及前述第二區域,在前述寬度方向之一側、即寬度方向第一側沿著前述滑動方向配置;及第二框部,相對於前述第一區域及前述第二區域,在前述寬度方向之另一側、即寬度方向第二側沿著前述滑動方向配置,令前述第一區域中,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比前述開口部更靠近前述滑動方向第二側的區域為對象區域,前述中樑配置成: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前述對象區域重複,且相對於前述對象區域在與前述壁體之側為相反之相反側,涵跨前述第一框部與前述第二框部而在前述寬度方向上延伸,前述中樑與前述第一框部彼此固定,且前述中樑與前述第二框部透過卡合機構卡合,前述卡合機構構成為:容許前述中樑相對於前述第二框部在前述寬度方向的相對移動,並且限制在前述壁正交方向及前述滑動方向上的相對移動。
根據該構成,由於可藉由中樑而從與壁體相反之相反側把持將門體之對象區域,因此可抑制門體在遠離壁體之側膨脹而加大門體與壁體之間隙。又,中樑本身也會因為熱而產生膨脹,但由於是中樑與第一框部彼此固定,另一方面,藉由卡合機構而容許中樑相對於第二框部在寬度方向上的相對移動的構成,故即使是中樑因為火災時之熱而膨脹,可使該膨脹在寬度方向上釋放,可避免中樑在遠離門體之側彎曲而擴大與門體的間隙。因此,可抑制因為中樑膨脹所致之門體之把持功能降低。
如此,根據本構成,滑動式防火門中,可抑制中樑之膨脹造成與門體的間隙擴大,且可抑制中樑所致之門體的把持功能降低。
其中,宜令前述中樑中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前述第一框部重複的部分為第一部分,令前述中樑中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前述第二框部重複的部分為第二部分,前述第一部分固定於前述第一框部,前述第二部分透過前述卡合機構而卡合於前述第二框部。
根據本構成,由於中樑中與第一框部重複的第一部分固定於第一框部,因此可以簡易的構成,將中樑與第一框部強固地固定。又,由於中樑中與第二框部重複的第二部分透過卡合機構而卡合於第二框部,因此可使卡合機構的構成簡略。
又,較佳的是,前述門體在前述滑動方向的移動範圍設定成前述第一區域與前述第二區域一部分重複,令前述第一區域與前述第二區域重複之區域為重複區域,前述中樑配置成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也與前述重複區域重複。
根據本構成,由於在門體關閉開口部的狀態與打開的狀態任一者,皆是中樑配置於與門體在壁正交方向上重複的位置,因此可在火災時及未發生火災之通常時二者,利用中樑而適當地補強門體。
又,較佳的是,前述卡合機構具備對於前述中樑包圍前述滑動方向的兩側及前述壁正交方向的兩側的包圍部,前述包圍部形成有在前述寬度方向貫通而供前述中樑插通的插通孔。
根據本構成,中樑在插通於被包圍部包圍之插通孔的狀態下與第二框部卡合。因此,即使是中樑因火災時之熱而膨脹的情況下,也可使該膨脹在寬度方向上適當地釋放,並且可防止中樑偏離第二框部,適當地維持中樑與第二框部卡合之狀態。
又,較佳的是,令前述第一框部中在前述寬度方向上與前述門體對向之面為第一對向面,令前述第二框部中在前述寬度方向上與前述門體對向之面為第二對向面,
前述第一對向面與前述第二對向面之在前述寬度方向的間隔,比在常溫下之前述門體在前述寬度方向的尺寸加上火災時之加熱所致之前述門體之在前述寬度方向的膨脹量後的尺寸還大。
根據本構成,相較於火災時之熱所致之膨脹後之門體之寬度方向的尺寸,外框之第一對向面與第二對向面之在寬度方向上的間隔較大。因此,藉由門體之寬度方向的膨脹受到第一框部與第二框部妨礙而可抑制門體在壁正交方向上撓曲。藉此,可抑制因門體之膨脹所伴隨的彎曲而擴大門體與壁體或與外框的間隙擴大。
又,較佳的是,更具備後中樑,前述後中樑配置成: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前述對象區域重複,並且相對於前述對象區域,在前述壁體之側中,涵跨前述第一框部與前述第二框部而在前述寬度方向上延伸,令前述第一框部及前述第二框部之任一者為對象框部,令另一者為非對象框部,前述後中樑與前述對象框部彼此固定,前述中樑與前述非對象框部透過背面側卡合機構而卡合,前述背面側卡合機構構成為:容許前述後中樑相對於前述非對象框部在前述寬度方向上的相對移動,並且限制在前述壁正交方向及前述滑動方向上的相對移動。
根據本構成,由於可藉由後中樑而從壁體側把持門體之對象區域,因此可抑制門體在壁體側膨脹而擴大門體與壁體的間隙。又,後中樑本身也會因熱而產生膨脹,但由於是如下構成:後中樑與對象框部是彼此固定的,另一方面藉由背面側卡合機構而容許後中樑相對於非對象框部在寬度方向上的相對移動,故即使是後中樑因火災時之熱而膨脹的情況下,可使該膨脹在寬度方向釋放,可避免後中樑在遠離門體之側彎曲而擴大與門體的間隙。因此,可抑制因後中樑膨脹而造成門體之把持功能降低。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揭示之技術可利用於設置在具有開口部之壁體之滑動式的防火門。
1:防火門
2:壁體
3:開口部
4:門體
5:第一區域
6:第二區域
7:對象區域
8:重複區域
9:行走軌道
10:外框
11:第一框部
11A:第一正面側本體部
11B:第一壁側本體部
11C:第一中間構件
12:第二框部
12A:第二正面側本體部
12B:第二壁側本體部
12C:第二中間構件
13:第三框部
14:第四框部
20:中樑
21:第一部分
22:第二部分
23:板狀構件
24:第1緊固構件
24A:第1緊固螺栓
24B:第2緊固螺栓
25:固定構件
26:固定部
30:卡合機構
31:卡合構件
32:插通孔
33:第2緊固構件
34:包圍部
40:後中樑
41:非重複部分
42:背面側第一部分
43:背面側第二部分
50:背面側卡合機構
51:背面側卡合構件
52:第3緊固構件
52A:第3緊固螺栓
52B:第4緊固螺栓
53:背面側插通孔
54:背面側固定構件
55:第4緊固構件
60:背面側板狀構件
61:背面側固定部
62:背面側包圍部
F1:第一對向面
F2:第二對向面
G1:第一門面
G2:第二門面
L:間隔
M:尺寸
N:尺寸
S:空間
S1:第1凹部
S2:第2凹部
S3:第3凹部
S4:第4凹部
S5:第5凹部
S6:第6凹部
S7:第7凹部
S8:第8凹部
T:膨脹用空間
U:膨脹用空間
X:寬度方向
X1:寬度方向第一側
X2:寬度方向第二側
Y:滑動方向
Y1:滑動方向第一側
Y2:滑動方向第二側
Z:壁正交方向
Z1:壁正交方向第一側
Z2:壁正交方向第二側
圖1是在門體位於第二區域之狀態下之防火門的正面圖。
圖2是在門體位於第一區域之狀態下之防火門的正面圖。
圖3是與門體及外框之滑動方向正交的剖面圖。
圖4是顯示配置於防火門之各區域之位置關係的概念圖。
圖5是中樑及外框的正面圖。
圖6是與中樑及外框之寬度方向正交的剖面圖(圖5中的VI-VI剖面圖)。
圖7是與中樑、後中樑及外框之滑動方向正交的剖面圖。
圖8是後中樑與外框的背面圖。
圖9是與後中樑與外框之寬度方向正交的剖面圖(圖8中的IX-IX剖面圖)。
2:壁體
4:門體
10:外框
11A:第一正面側本體部
11B:第一壁側本體部
11C:第一中間構件
12A:第二正面側本體部
12B:第二壁側本體部
12C:第二中間構件
20:中樑
21:第一部分
22:第二部分
23:板狀構件
24:第1緊固構件
24A:第1緊固螺栓
24B:第2緊固螺栓
26:固定部
30:卡合機構
31:卡合構件
33:第2緊固構件
40:後中樑
41:非重複部分
42:背面側第一部分
43:背面側第二部分
50:背面側卡合機構
51:背面側卡合構件
52:第3緊固構件
52A:第3緊固螺栓
52B:第4緊固螺栓
54:背面側固定構件
55:第4緊固構件
60:背面側板狀構件
61:背面側固定部
S1:第1凹部
S2:第2凹部
S3:第3凹部
S4:第4凹部
S5:第5凹部
S6:第6凹部
S8:第8凹部
T:膨脹用空間
U:膨脹用空間
X1:寬度方向第一側
X2:寬度方向第二側
Z1:壁正交方向第一側
Z2:壁正交方向第二側
Claims (6)
- 一種防火門,是安裝於具有開口部之壁體的壁面,且具備以下: 外框,固定於前述壁體; 門體,藉由被前述外框導引而在沿著前述壁面的滑動方向上移動,以開閉前述開口部;及 中樑,安裝於前述外框, 其中, 令在關閉了前述開口部之狀態的前述門體配置的區域為第一區域,令打開了前述開口部之狀態的前述門體配置的區域為第二區域,令與前述壁體的前述壁面正交的方向為壁正交方向,令在沿著前述壁正交方向之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前述滑動方向正交之方向為寬度方向,令前述滑動方向上從前述第二區域朝向前述第一區域之側為滑動方向第一側,令前述滑動方向上從前述第一區域朝向前述第二區域之側為滑動方向第二側, 前述防火門具有以下特徴: 前述外框具備:第一框部,相對於前述第一區域及前述第二區域,在前述寬度方向之一側即寬度方向第一側沿著前述滑動方向配置;及第二框部,相對於前述第一區域及前述第二區域,在前述寬度方向之另一側即寬度方向第二側沿著前述滑動方向配置, 令前述第一區域中,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比前述開口部更靠近前述滑動方向第二側的區域為對象區域,前述中樑配置成: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前述對象區域重複,且相對於前述對象區域在與前述壁體之側為相反之相反側,涵跨前述第一框部與前述第二框部而在前述寬度方向上延伸, 前述中樑與前述第一框部彼此固定,且前述中樑與前述第二框部透過卡合機構卡合, 前述卡合機構構成為:容許前述中樑相對於前述第二框部在前述寬度方向的相對移動,並且限制在前述壁正交方向及前述滑動方向上的相對移動。
- 如請求項1之防火門,其是令前述中樑中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前述第一框部重複的部分為第一部分,令前述中樑中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前述第二框部重複的部分為第二部分,前述第一部分固定於前述第一框部,前述第二部分透過前述卡合機構而卡合於前述第二框部。
- 如請求項1或2之防火門,其中前述門體在前述滑動方向的移動範圍設定成前述第一區域與前述第二區域一部分重複, 令前述第一區域與前述第二區域重複之區域為重複區域,前述中樑配置成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也與前述重複區域重複。
- 如請求項1或2之防火門,其中前述卡合機構具備對於前述中樑包圍前述滑動方向的兩側及前述壁正交方向的兩側的包圍部, 前述包圍部形成有在前述寬度方向貫通而供前述中樑插通的插通孔。
- 如請求項1或2之防火門,其中令前述第一框部中在前述寬度方向上與前述門體對向之面為第一對向面,令前述第二框部中在前述寬度方向上與前述門體對向之面為第二對向面, 前述第一對向面與前述第二對向面之在前述寬度方向的間隔,比在常溫下之前述門體在前述寬度方向的尺寸加上火災時之加熱所致之前述門體在前述寬度方向的膨脹量後的尺寸還大。
- 如請求項1或2之防火門,其更具備後中樑,前述後中樑配置成:在前述壁正交方向視角下與前述對象區域重複,並且相對於前述對象區域,在前述壁體之側中,涵跨前述第一框部與前述第二框部而在前述寬度方向上延伸, 令前述第一框部及前述第二框部之任一者為對象框部,令另一者為非對象框部, 前述後中樑與前述對象框部彼此固定,前述中樑與前述非對象框部透過背面側卡合機構而卡合, 前述背面側卡合機構構成為:容許前述後中樑相對於前述非對象框部在前述寬度方向上的相對移動,並且限制在前述壁正交方向及前述滑動方向上的相對移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55665 | 2020-09-16 | ||
JP2020155665A JP7222384B2 (ja) | 2020-09-16 | 2020-09-16 | 防火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14949A true TW202214949A (zh) | 2022-04-16 |
Family
ID=80626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32315A TW202214949A (zh) | 2020-09-16 | 2021-08-31 | 防火門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02438B2 (zh) |
JP (1) | JP7222384B2 (zh) |
KR (1) | KR20220036872A (zh) |
CN (1) | CN114263425A (zh) |
TW (1) | TW202214949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82656A (en) * | 1992-10-01 | 1994-02-01 | John Fizer | Original door bar |
JP3119551B2 (ja) * | 1993-12-17 | 2000-12-25 | 山口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クリーンルームにおける垂直搬送装置 |
JP3498174B2 (ja) * | 1994-07-15 | 2004-02-16 | 株式会社三井三池製作所 | 扉機構 |
US20030067176A1 (en) * | 2001-10-09 | 2003-04-10 | Stevens Thomas L. | Door security bar |
JP5660695B2 (ja) | 2008-08-11 | 2015-01-28 |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 気密式引戸装置 |
JP5969780B2 (ja) | 2012-03-12 | 2016-08-17 | 三和シヤッター工業株式会社 | 防火戸におけるガラス板保持構造 |
JP6252547B2 (ja) | 2015-05-21 | 2017-12-27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防火扉 |
JP6890473B2 (ja) | 2017-05-31 | 2021-06-18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スライド式防火扉 |
JP6990080B2 (ja) | 2017-09-27 | 2022-01-12 | 台湾大福高科技設備股▲分▼有限公司 | 物品搬送設備 |
JP6825600B2 (ja) | 2018-04-17 | 2021-02-03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物品搬送設備 |
CN109908511B (zh) | 2019-03-29 | 2024-05-31 | 山东三维海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火隔热安全隔离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物流系统 |
CN210217559U (zh) | 2019-06-18 | 2020-03-31 | 苏州长盛加汇门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扇钢质防火门 |
-
2020
- 2020-09-16 JP JP2020155665A patent/JP7222384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8-31 TW TW110132315A patent/TW202214949A/zh unknown
- 2021-09-10 KR KR1020210120921A patent/KR20220036872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1-09-13 US US17/473,021 patent/US11802438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9-16 CN CN202111087043.4A patent/CN114263425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222384B2 (ja) | 2023-02-15 |
CN114263425A (zh) | 2022-04-01 |
JP2022049447A (ja) | 2022-03-29 |
US20220081965A1 (en) | 2022-03-17 |
US11802438B2 (en) | 2023-10-31 |
KR20220036872A (ko) | 2022-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90200118A1 (en) | Elevator car panel connection structure | |
US6381917B1 (en) | Lift door panel | |
JP6831073B2 (ja) | 建具 | |
US5988321A (en)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 | |
TWI673427B (zh) | 防火門 | |
CN113276640B (zh) | 车门结构 | |
JP5217440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ドア装置 | |
JP6336222B1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パネル | |
TW202214949A (zh) | 防火門 | |
JP4913511B2 (ja) | エレベータ乗降口の扉装置 | |
JP2015063800A (ja) | 連窓 | |
KR20180115085A (ko) | 차열성 및 기밀성이 향상된 복합성능 방화문 | |
JP2013107607A (ja) | 車両用ドア構造 | |
JP6265615B2 (ja) | 建物の外壁構造 | |
WO1995014829A1 (en) | Blast-resistant partition | |
JP7413045B2 (ja) | 防火用引き戸装置における袖部の取り付け構造 | |
JP6968205B2 (ja) | 滑り補償移動を許容するための非耐力壁構造のための接続エレメント | |
JP7413046B2 (ja) | 防火用引き戸装置における袖部の取り付け構造および取り付け方法 | |
JP2020076279A (ja) | 防火ドア | |
JP2014173379A (ja) | 建造物の耐火構造 | |
JP7136279B1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壁 | |
JP2023003067A (ja) | 建具連結構造 | |
JP2023062312A (ja) | 連窓 | |
JP2019173495A (ja) | 壁パネル及び取付部材 | |
JP6697342B2 (ja) | 間仕切り壁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