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0284A - 帶束鼓、組件及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帶束鼓、組件及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0284A
TW202210284A TW110133656A TW110133656A TW202210284A TW 202210284 A TW202210284 A TW 202210284A TW 110133656 A TW110133656 A TW 110133656A TW 110133656 A TW110133656 A TW 110133656A TW 202210284 A TW202210284 A TW 2022102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drum
support member
piston
tre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3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維伯賀曼 坦渥德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Vmi荷蘭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Vmi荷蘭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Vmi荷蘭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0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028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29D30/242Drums for manufacturing substantially cylindrical tyre components without cores or beads, e.g. treads or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29D30/26Accessories or details, e.g. membranes, transfer 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29D30/26Accessories or details, e.g. membranes, transfer rings
    • B29D2030/2671Holding the layers, e.g. the webs or the plies, in position onto the dr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29D30/26Accessories or details, e.g. membranes, transfer rings
    • B29D2030/2671Holding the layers, e.g. the webs or the plies, in position onto the drum
    • B29D2030/2685Holding the layers, e.g. the webs or the plies, in position onto the drum by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jaws, grippers, pressing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8Rolling-down or pressing-down the layers in the building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0/00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帶束鼓、帶束鼓及加壓裝置的組件以及用於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其中帶束鼓具有第一支撐構件和第二支撐構件,其中每個支撐構件包含用於支撐胎面層且背離鼓軸的胎面支撐面,其中胎面層比帶束層寬,每個支撐構件可在徑向方向上定位在周面外的升高位置,其中帶束鼓進一步包含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用於分別將胎面層保持在第一支撐構件和第二支撐構件處。

Description

帶束鼓、組件及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
本發明係與帶束鼓、組件和用於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有關。
本發明涉及帶束鼓、組件和用於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於輪胎成型的鼓,例如帶束層和胎面鼓或傳送鼓,以及操作所述鼓的方法。
WO 2015/023183 A1揭露一種帶束鼓,用於將帶束層和胎面層的組件製造成大致呈圓柱形的輪胎部件。成型鼓包含二支撐構件,當胎面層比下面的帶束層寬,二支撐構件可逕向移動至支撐胎面層的側邊,特別是在所述胎面層的前端和後端重疊且需要可靠縫合的區域。
已知的成型鼓的缺點是胎面層沒有固定在重疊區域的支撐構件上。因此,儘管胎面層在其整個寬度上被均勻地支撐,但在縫合之前,胎面層可能仍會在支撐構件上移動或滑動,此外,在製造胎面層之後,胎面層前端的尖端或翼部往往會輕微變形或收縮,進而在將胎面層應用於成型鼓時,在所述翼部位置產生凹痕,這可能會影響將後端準確拼接到前端的能力。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帶束鼓、組件及用於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可以進一步改進縫合之前胎面層在支撐構件上的定位。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製造帶束組件的帶束鼓,其中該帶束組件包含一帶束層和比該帶束層寬的一胎面層,該帶束鼓具有圍繞一鼓軸的一周面,該帶束鼓包含一第一支撐構件,該第一支撐構件包含背離該鼓軸的一胎面支撐面用於至少部分地支撐該胎面層,該胎面層比該帶束層寬,該第一支撐構件可定位在該周面沿徑向外之一升高位置,其中該帶束鼓包含一第一保持元件用於接合到該胎面層上,以將該胎面層保持在該第一支撐構件之該胎面支撐面上的適當位置。
該第一保持元件是該帶束鼓的一部分,其在功能上不同於該胎面支撐面,該胎面支撐面支撐該胎面層,該第一保持元件將該胎面層保持在該胎面支撐面上的適當位置。
保持元件可以有效地將胎面層保持在胎面支撐面上的適當位置,即防止所述胎面層相對於胎面支撐面滑動或移位。因此,可以改進縫合之前胎面層在支撐構件上的定位。更具體地,可以更可靠地保持胎面層前端的尖端或翼部,從而在將後端拼接到前端時將所述尖端或翼部保持在最佳位置。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帶束鼓包含一第二支撐構件在平行於該鼓軸的一軸向上與該第一支撐構件間隔開,該第二支撐構件包含一胎面支撐面背離該鼓軸以至少部分地支撐該胎面層,該胎面層比該帶束層寬,該第二支撐構件可定位在該周面外沿徑向一升高位置,該帶束層和胎面鼓包含一第二保持元件,用於將該胎面層保持在該第二支撐構件處。通過提供兩個保持元件,可以同時或以特定順序保持尖端或翼。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保持元件和該第二保持元件能單獨移動。附加地或可選地,該第一保持元件和該第二保持元件能不同步受控,在本發明的上下文中,術語“不同步”被解釋為不同時但以相同方法發生。這些特徵可用於在不同距離或不同時間移動保持元件。例如,人們可以選擇最初將胎面層保持在支撐構件之一處,利用胎面層仍然可以在另一支撐構件上移動或滑動的事實來隨後校正胎面層中的變形。即透過旋轉帶束鼓和/或透過反轉將胎面層供應到帶束鼓的輸送機向後拉胎面層,從而沿著胎面層的一側比胎面層的另一側拉動更多。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保持元件包含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針,針可以至少部分地從胎面支撐面連通和/或刺入胎面層的材料中以有效地將胎面層保持在相應支撐構件上的適當位置。附加地或可選地,可以使用一抽吸元件或另一種合適類型的保持元件。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支撐構件在該胎面支撐面上設有一孔,該第一保持元件能相對於該第一支撐構件穿過該第一支撐構件之該胎面支撐面之該孔,該孔可以合宜地位於該胎面支撐面的邊界內,從而直接從所述邊界內與該胎面層接合和/或相互作用。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保持元件能在橫向於該鼓軸的方向上相對於該第一支撐構件移動,即在一徑向方向上移動,保持元件因此可以在與支撐構件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方向上移動。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帶束鼓包含一第一驅動構件用於驅動該第一支撐構件和該第一保持元件沿該徑向運動。該第一支撐構件和該第一保持元件因而可由相同的該第一驅動構件驅動。因此,不需要單獨的驅動構件來驅動該第一保持元件。同樣地,該第二支撐構件和該第二保持元件可以由同一個第二驅動構件驅動,具有相同的技術優勢。
較佳者,該第一驅動構件是可沿一行程距離移動的一線性驅動器,該第一驅動構件沿著該行程距離的一第一行程距離被設置成僅驅動該第一保持元件沿該徑向方向移動,該第一驅動構件沿著該行程距離的一第二行程距離被設置成驅動該第一保持元件及該第一支撐構件沿該徑向方向移動。因此,可以使該第一保持元件相對於最初保持靜止的該第一支撐構件移動。一旦該第一保持元件和該第一支撐構件都移動,該第一保持元件和該第一支撐構件之間的相對運動可以減少或消除。換句話說,一旦該第一保持件和該第一支撐件都沿徑向移動,它們就可以一致地移動。
更優選地,該第一驅動構件包含一擋推件及一支撐推動件,該擋推件用以在該支撐推動件推動該第一支撐構件或與該第一支撐構件相關聯的部件之前,於該徑向方向上推動該第一保持元件或與該第一保持元件相關聯的部分,因此,在該行程距離的第一部分期間,該第一驅動構件可以在該徑向方向上以線性方式被連續驅動,在該第一行程距離同時帶動該第一保持元件及該擋推件,並且在該第二行程距離期間帶動該第一支撐構件及該支撐推動件。
最優選地,該第一支撐構件包含一基部,該基部具有與該徑向成一斜角延伸的一接觸面,用以接觸該支撐推動件,其中該支撐推動件能相對該接觸面在垂直於該徑向的一調整方向上調節該行程距離的之該第一行程距離及該第二行程距離。透過調節該第一行程距離,可以設定第一保持元件和該第一支撐構件之間的相對運動量。特別地,可以使該支撐推動件在較長的該第一行程距離之後接觸該第一支撐構件,以使該第一保持元件從支撐構件突出。反過來說,可以使支撐推動件在較短的該第一行程距離之後接觸該第一支撐構件,以使該第一保持元件從支撐構件突出較少。在該第一保持元件包括一個或多個針的情況下,透過上述調節可以設定一個或多個針刺入該胎面層材料的深度。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擋推件為一氣動致動器,該氣動致動器包括一缸體,一第一流道位於該缸體的一第一端處,一第二流道位於與該缸體的該第一端相對的一第二端處,該擋推件包含一活塞,該活塞能在該缸體內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來回移動,該第一位置位於該缸體之該第一端處,該第二位置位於該缸體之該第二端處。該氣動致動器可以在該徑向方向上可靠地移動保持元件。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活塞包含貫穿該活塞之一活塞孔,當該活塞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擋推件被設置成允許流體於該第一流道和該第二流道之間或者於該第一位置和該第二位置之間流動,當該活塞處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擋推件被設置成阻擋該第一流道和該第二流道之間之流體流動。藉此,透過測量該第一和/或該第二流道處的流體流量,可以可靠地確定該活塞是否處於該第二位置。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帶束鼓包含一控制單元具有一流量計,該流量計與該第一流道連通,用於測量該第一流道中流體之流量。在測量該第二流道處的流量時,該活塞和該缸體之間的微小洩漏量可能被記錄為流體流量。在該第一流道處進行測量時可以避免這個問題。該控制單元可以產生測量流量的信號指示。優選地,該控制單元進一步在功能上耦合到一流體供應裝置和/或一帶束鼓的旋轉驅動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活塞朝該第二位置移動且該流量計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產生指示該活塞不在該第二位置的信號;和/或該控制單元被設置為當該活塞已經移動到該第二位置且該流量計沒有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產生指示該活塞處於該第二位置的信號。換句話說,當該流量計檢測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可以傳達該活塞不在該第二位置。附加地或可選地,當沒有檢測到流量時時,該控制單元可以傳達活塞處於該第二位置。因此,該控制單元可以可靠地確定該活塞是否處於該第二位置以及保持元件是否處於其收回位置。因此,該控制單元可佈置成當保持元件不在其縮回位置時,阻止該帶束鼓的旋轉。因此,可以防止具有延伸的或部分延伸的保持元件的鼓的旋轉。因此,可以提高過程安全性,另外,可以防止損壞該帶束鼓上的輪胎部件。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活塞移動到該第一位置並且該流量計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被設置為產生指示該擋推件正常運作的信號;和/或當該活塞移動到該第一位置並且該流量計沒有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被設置為產生指示該活塞孔污染的信號。換言之,該控制單元可以檢測該活塞孔的污染或堵塞。該控制單元佈置成阻擋該帶束鼓以允許清潔活塞孔。因此,可以及早發現該擋推件的故障,從而進一步提高工作安全性。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擋推件包含一間隔元件,當該活塞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間隔元件將該活塞與該缸體之該第一端隔開,使得該第一流道與該活塞孔連通。換言之,當該活塞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間隔元件之設置使得流體能於該第一流道和該活塞孔之間流動。因此,當該活塞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間隔元件之設置使得流體能經由該活塞孔在該第一流道和該第二流道之間流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間隔元件設置於該活塞,該間隔元件例如可以是一間隔環,圍繞與該活塞相連的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間隔元件設置於該缸體之該第一端。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活塞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流道與該活塞孔對齊。當該第一流道與該活塞孔對齊時,流體可以通過該活塞孔自由地從該第一流道流到該第二通道,而不需要該間隔元件。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帶束鼓包含複數個可徑向移動的段,該些段共同形成該周面,該第一支撐構件和該第一保持元件設置在該些可徑向移動的段中之一者。一個可徑向移動的段可以佈置在帶束鼓的周面周圍的一預定位置中,該預定位置被指定用於以重疊配置接收該胎面層的前端和後端以用於縫合和/或拼接。
較佳者,該第一支撐構件能相對於該些段中之一者於一收回位置和一升高位置之間沿該徑向移動,換句話說,多個可徑向移動的段可沿徑向移動以擴大或收縮帶束鼓整體的直徑,而支撐構件可相對於支撐構件所在的一個可徑向移動的段移動,無論所述一個可徑向移動的段的徑向位置。此外,根據前面討論的實施例,保持元件可以相對於支撐構件移動,支撐構件可以相對於該些可徑向移動的段移動。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第一保持元件之該一個或一個以上針在所述一個或多個針於該徑向上部分地突出於該第一支撐構件外部時,該一個或一個以上針圍繞橫向於該徑向的一傾斜軸線傾斜。以增加所述針在該胎面層材料上的抓地力並且可以防止該胎面層從所述針意外或無意地脫離。
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輪胎成型的鼓,如一帶束鼓或一傳送鼓,包括一氣動致動器,用於控制一被致動之鼓部件相對於該鼓的一參考面的徑向運動,該氣動致動器包含一缸體,該缸體之一第一端處具有一第一流道,該缸體相對該第一端之一第二端處具有一第二流道,該擋推件包含一活塞,該活塞能於該缸體內於該缸體之該第一端處的一第一位置和該缸體之該第二端的一第二位置之間來回移動,該活塞具有一活塞孔貫穿該活塞,當該活塞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氣動致動器允許流體於該第一流道與該第二流道或允許流體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流動,當該活塞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氣動致動器阻擋該第一流道與該第二流道之間的流體流動。
因此,通過測量該第一和/或該第二流道處的流體流量,可以可靠地確定該活塞是否處於該第二位置。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鼓包含一具有一流量計之控制單元,該流量計與第一流道流體連通,用於測量該第一流道中的流量。在測量該第二流道處的流量時,該活塞和該缸體之間的微小洩漏量可能被記錄為流體流量。在該第一流道處進行測量時可以避免這個問題。該控制單元可以產生測量流量的信號指示。優選地,該控制單元進一步在功能上耦合到一流體供應裝置和/或一帶束鼓的旋轉驅動器。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活塞朝該第二位置移動且該流量計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產生指示該活塞不在該第二位置的信號;和/或該控制單元被設置為當該活塞已經移動到該第二位置且該流量計沒有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產生指示該活塞處於該第二位置的信號。換句話說,當該流量計檢測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可以傳達該活塞不在該第二位置。附加地或可選地,當沒有檢測到流量時時,該控制單元可以傳達活塞處於該第二位置。因此,該控制單元可以可靠地確定該活塞是否處於該第二位置以及保持元件是否處於其收回位置。因此,該控制單元可佈置成當保持元件不在其縮回位置時,阻止該帶束鼓的旋轉。因此,可以防止具有延伸的或部分延伸的保持元件的鼓的旋轉。因此,可以提高過程安全性,另外,可以防止損壞該帶束鼓上的輪胎部件。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活塞移動到該第一位置並且該流量計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被設置為產生指示該氣動致動器正常運作的信號;和/或當該活塞移動到該第一位置並且該流量計沒有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被設置為產生指示該活塞孔污染的信號。換言之,該控制單元可以檢測該活塞孔的污染或堵塞。該控制單元佈置成阻擋帶束鼓作動以允許清潔活塞孔。藉此,可以及早發現擋推件的故障,從而進一步提高工作安全性。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氣動致動器包含一間隔元件,當該活塞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間隔元件將該活塞與該缸體之該第一端隔開,使得該第一流道與該活塞孔連通。換言之,當該活塞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間隔元件之設置使得流體能於該第一流道和該活塞孔之間流動。因此,當該活塞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間隔元件之設置使得流體能經由所述活塞孔在該第一通道和該第二通道之間流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間隔元件設置於該活塞,該間隔元件例如可以是一間隔環,圍繞與該活塞相連的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間隔元件設置於該缸體之該第一端。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當該活塞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流道與該活塞孔對齊。當該第一流道與該活塞孔對齊時,流體可以通過該活塞孔自由地從該第一流道流到該第二通道,而不需要該間隔元件。
第三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如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何一個實施例所述之帶束鼓及用於向該胎面層施加壓力的一加壓裝置之組件。
該加壓裝置可以有效地與前述之該帶束鼓的該保持元件配合,以可靠地保持該胎面層。特別地,當該保持元件從另一側接合到該胎面層上和/或刺入該胎面層中時,該加壓裝置可以向該胎面層提供反壓力。
較佳者,該加壓裝置用於跨該胎面層的寬度不對稱地向該胎面層施加壓力,藉此,該加壓裝置可以選擇性地或非均勻地施加壓力,這取決於需要壓力的位置。特別是壓力可以僅施加在需要保留該胎面層的地方,如下面的實施例所示。
於一實施例中,該帶束鼓包含一第二支撐構件在平行於該鼓軸的一軸向上與該第一支撐構件間隔開,該第二支撐構件包含一胎面支撐面背離該鼓軸以至少部分地支撐該胎面層,該胎面層比該帶束層寬,該加壓裝置包含複數個盤與一用於支撐該些盤並排設置的軸,該些盤中的每個盤能相對於該些盤中之其他者在垂直於該軸的施壓方向上單獨移動,該些盤中包含一第一組及一第二組,該第一組中之複數個盤用於壓緊支撐在該第一支撐構上的胎面層的區域,該第二組中之複數個盤用於壓緊支撐在該第二支撐構件上的胎面層的區域,該第一組中之複數個盤之動作能獨立於該第二組中之複數個盤控制。因此,當該胎面層僅由一個保持元件保持時,壓力可以僅施加到由所述一個保持元件保持的該胎面層部分,即未保持的該胎面層部分,即在另一個保持元件處。以此方式,該胎面層的未保持部分仍可在相應該支撐構件上自由移動,即相對於該胎面層的保持部分重新定位或變形所述胎面層的未保持部分。如此一來,該胎面層的形狀,特別是其前端,可以利於接合。
第四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如上述第一方面之所述之帶束鼓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包含:
提供該帶束層於該帶束鼓的該周面周圍;
提供該胎面層於該帶束層  周圍,同時使該第一支撐構件支撐該胎面層,其中該胎面層比該帶束層寬;以及
透過該第一保持元件使該胎面層保持在該第一支撐構件處。
該帶束鼓與本發明第一方面所述之該帶束鼓具有相同的技術優點,於此不再贅述。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帶束鼓包含一第二支撐構件在平行於該鼓軸的一軸向上與該第一支撐構件間隔開,該第二支撐構件包含一胎面支撐面背離該鼓軸以至少部分地支撐該胎面層,該胎面層比該帶束層寬,該第二支撐構件可定位在該周面外沿徑向之一升高位置,該帶束層和胎面鼓包含一第二保持元件,用於將該胎面層保持在該第二支撐構件處,該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包含:
將該帶束層設置於該帶束鼓之該周面周圍且在該第一支撐構件和該第二支撐構件之間;
將該胎面層設置於該帶束層周圍,同時透過該第二支撐構件支撐該胎面層,其中該胎面層較該帶束層寬;以及
透過該第二保持元件將該胎面層保持在該第二支撐構件處。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保持元件和該第二保持元件受控制以不同步的方式保持胎面層。
或者,該第一保持元件和該第二保持元件受控制以不同步的方式保持胎面層。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保持元件包含一個或多個針,其中該第一保持元件保持該胎面層包括將該一個或多個針刺入胎面層。
較佳者,當該第一保持元件之該一個或多個針於該徑向上部分地突出該第一支撐構件外部時,該一個或多個針圍繞橫向於該徑向方向的一傾斜軸傾斜。於另一實施例中,該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包括在該徑向方向上沿著一行程距離的一第一部分僅移動該第一保持元件的步驟,以及在該徑向方向上沿著該行程距離的一第二部分移動該第一保持元件與該第一支撐構件之步驟。
較佳者,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包括調整該行程距離(D)的該第一部分和該第二部分的步驟。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帶束鼓包含複數個可徑向移動的段,該些段共同形成該周面,該第一支撐構件和該第一保持元件設置在該些可徑向移動的段中之一者,該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包含在相對於一個可徑向移動的該段的一收回位置和一升高位置之間沿該徑向方向移動該第一支撐構件的步驟。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包含使用一供料器將該胎面層供應到該帶束鼓,當該胎面層被該第一保持元件保持時,該供料器拉回該胎面層。較佳者,當該胎面層被該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保持時,該供料器拉回該胎面層。透過拉回該胎面層,即在與其供料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該胎面層可以相對於所述該胎面層被保持的部分變形。因此,該胎面層的形狀,特別是其前端,可以針對拼接進行優化。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胎面層具有一前端,該第一保持元件和該第二保持元件分別保持該胎面層之該前端處的一第一尖端和一第二尖端。如前所述,胎面層的尖端或翼部傾向於輕微變形或收縮,從而在所述尖端或翼部的位置處在後端和前端之間的接頭中造成凹痕。通過保持所述尖端,它們相對於彼此的位置和/或前端的其餘部分的位置可以被控制和/或調整。特別是,當前端的其餘部分被前述之該供料器向後拉時,可以保持該尖端,以確保該尖端比前端的其餘部分稍微向前突出,以確保在所述尖端的位置處的後端和前端之間良好、緊密地壓接。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胎面層具有一前端,當將該胎面層設置於該帶束層周圍時,該第一保持元件和該第二保持元件於該前端保持該胎面層。因此,在其使用期間能夠可靠地保持該前端。從而可以更加精確地定位所述前端,更加可靠地拼接該胎面層的前端和後端。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包含使用一加壓裝置向該胎面層施加壓力的步驟。
較佳者,該加壓裝置跨該胎面層的寬度不對稱地向該胎面層施加壓力。
於另一實施例中,該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包含使用一加壓裝置向該胎面層施加壓力的步驟,該加壓裝置包含複數個盤與一用於支撐該些盤並排設置的軸,該些盤中的每個盤能相對於該些盤中之其他者在垂直於該軸的施壓方向上單獨移動,該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包含用該些盤於一第一組中之盤加壓被支撐在該第一支撐構件的該胎面層的區域的步驟,並且通過控制該些盤於一第二組中之盤加壓被支撐在該第二支撐構件的該胎面層的區域,控制該第一組中之盤的運動獨立於該第二組中之盤的運動。
較佳者,當該第一保持元件保持該胎面層時,該第一組中之盤被壓到該胎面層上。
於另一實施例中,當該第二保持元件保持該胎面層時,該第二組中之盤被壓到該胎面層上。
第五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如本發明第二方面中任一實施例所述之用於輪胎成型的鼓的操作方法,包含在該第一流道處提供處於一第一壓力的一工作流體並且在該第二流道處提供處於一第二壓力的該工作流體,其中該操作方法包含: (a)     相對於該第二壓力增加該第一壓力以將該活塞移向該第二位置; (b)     旋轉該鼓;以及 (c)     相對於該第一壓力增加該第二壓力以將該活塞移向該第一位置。
透過在該第一流道和該第二流道上施加壓力差,可以可靠地操作用於輪胎成型的鼓的致動器。
於一實施例中,該操作方法包含測量該第一流道處的流體流量。藉此,該活塞在該第二位置的存在可以透過測量流體流動的存在來確定。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確定該致動器的功能正常或污染。
於一實施例中,該操作方法包含:
當在步驟 (a) 期間測量流量時阻止步驟( b) 的旋轉;和/或當在步驟(a)期間沒有測量到流量時啟動步驟( b)的旋轉。藉此,當該活塞不在該第二位置時,可以防止該鼓轉動,從而提高工作安全性。此外,當檢測到該活塞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鼓可以自動開始旋轉,從而提高處理效率。
於一實施例中,該操作方法包含在步驟( c) 期間沒有測量到流量時,檢查該活塞孔是否有污染。透過在步驟( c)  期間測量流量,可以檢測該活塞孔的污染或致動器的故障。
說明書中描述和顯示的各個方面和特徵可以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單獨應用。這些單獨的方面,特別是所附從屬權利要求中描述的方面和特徵,可以成為分案專利申請的主題。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輪胎成型鼓或帶束鼓1。該帶束鼓1具有一周面S,該周面S圍繞一鼓軸X,於本實施例中,該帶束鼓1之該周面S由複數個可徑向移動的段10共同形成,從WO 2015/194940 A1 已知可用於改變該鼓的直徑。在圖1中,只示出該些可徑向移動的段10中之一者。於本實施例中,該帶束鼓1還設置有一蓋板11,該蓋板11從段10的一側向相鄰的段10突出,用於在多個可徑向移動的段擴充時跨越該些段10之間的間隙並保持一個基本封閉的周面 S。
如圖2所示,該帶束鼓1用於製造一帶束組件9。該帶束組件9於一輪胎加工過程中被加工以形成一輪胎。該帶束組件9被縫合或拼接在該帶束鼓1上以形成圓柱形或大致呈圓柱形的輪胎組件。如圖2所示,該帶束組件9包含一帶束層91及一胎面層92,該胎面層92在平行該鼓軸X之一軸向A方向上較該帶束層91寬。該帶束層91在垂直於該鼓軸X的一徑向R方向上位於該胎面層92的內部。換言之,該胎面層92徑向的設置於該帶束層91外。由於該帶束層91的厚度,該胎面層92的懸垂側邊沒有得到支撐。
為了使該胎面層92的懸垂側邊得到支撐,該帶束鼓1包含一第一支撐構件2及一第二支撐構件3。該第一支撐構件2及該第二支撐構件3於平行該鼓軸X之該軸向A方向上相隔一距離,該距離與該帶束層91之寬度相等或實質上相等。由於寬度可隨輪胎的設計而改變,該第一支撐構件2及該第二支撐構件3於該軸向A方向上的位置是可調整的,調整方式已見於WO 2015/023183 A1。該帶束鼓1設置有一第一寬度調節槽12及一第二寬度調節槽13,該第一寬度調節槽12及該第二寬度調節槽13沿該軸向A延伸穿過該段10以允許所述寬度調節。
如圖1和圖2所示,該第一支撐構件2及該第二支撐構件3分別具有一胎面支撐面20,30,該胎面支撐面20,30背離該鼓軸X以支撐該胎面層92,該胎面層92較該該帶束層91寬。每個支撐構件2、3可在該徑向R上,於如圖4A所示距該周面S的一第一距離處的一收回位置和在如圖4D所示距該周面S的一第二距離處的一升高位置之間移動,該第二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如圖4A所示,該第一距離可以為零或接近於零,在這種情況下,該支撐構件2、3可以平放在該段10上。
每個支撐構件2、3在該胎面支撐面20、30中設置有一孔21、31,原因將在下文簡要解釋。該第一支撐構件2和該第二支撐構件3分別包括一基部22、32以相對於該帶束鼓1的該鼓軸X支撐該胎面支撐面20、30。
如圖2所示,該帶束鼓1包括分別用於將該胎面層92保持在該第一支撐構件2和該第二支撐構件3處的一第一保持元件4和一第二保持元件5。
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保持元件4和該第二保持元件5分別包含一釘或針40、50。或者,該第一保持元件4和該第二保持元件5可分別包含複數個釘或針(圖未示)或其他適用於將該胎面層92保持在相應保持元件4、5上的方式,舉例來說,可以是透過真空。
該第一保持元件4和該第二保持元件5能分別相對於該第一支撐構件2和該第二支撐構件3移動。該保持元件4、5在該徑向R方向上或基本上在該徑向R方向上是可移動的。該第一保持元件4和該第二保持元件5能各自單獨移動。如圖2所示,該第一保持元件4位於該收回位置,該第二保持元件5已經沿徑向R向外移動。該第一保持元件4和該第二保持元件5能不同步受控。該保持元件4、5可以以不同的距離、以不同的速度和/或在不同的時間移動。
該第一保持元件4和該第二保持元件5能分別相對於該第一支撐構件2和第二支撐構件3移動,並穿過相應該支撐構件2, 3的該胎面支撐面20、30中的該孔21、31。該保持元件4、5可以位於該胎面支撐面20、30的外側,即位於該寬度調節槽12、13中。
該帶束鼓1包括用於驅動該第一支撐構件2和該第一保持元件4沿該徑向R運動的一第一驅動構件6,以及用於驅動該第二支撐構件3和該第二保持元件5沿該徑向R運動的一第二驅動構件7。
該驅動構件6、7是線性驅動器,即氣壓缸。該驅動構件 6、7 在該徑向R方向上工作。圖 4A-4E僅示出該第一驅動構件 6,該第一驅動構件 6 可沿一行程距離 D 移動。該第二驅動件7的工作原理相同,於此不再贅述。該第一驅動構件6設置為在該行程距離D的兩個部分D1、D2中移動。沿著該行程距離D的該第一部分D1,該第一驅動構件6在徑向R方向上僅驅動該第一保持元件4。沿著該行程距離D的該第二部分D2,該第一驅動器6在該徑向R方向上驅動該第一保持元件4和該第一支撐構件2。
進一步說明的是,該第一驅動器構件 6 包括一擋推件61 和一支撐推動件62。
於本實施例中,該擋推件61為塊或塊狀元件,且鄰接該第一保持元件4或與該第一保持元件4相關聯的部分。換言之,該擋推件61可以直接或間接接觸該第一保持元件4,只要該擋推件61接觸的部分能將該擋推件61的動能傳遞到該第一保持元件4上。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保持元件4包含一針支撐件41,該針支撐件41與該針40相關聯或與該針40相連接,並且該針支撐件41面向該擋推件61。該針支撐件41可於該第一支撐構件2的該基部22中的一徑向槽24在該徑向R方向上移動。
該第一支撐構件2的該基部22設有一接觸面23,用於接觸該支撐推動件62。該擋推件61在該支撐推動件62與該第一支撐構件2或與該第一支撐構件2相關聯的部分22、23接觸之前在該徑向R方向上接觸該針支撐件41。該支撐推動件62位於其在稍後階段接觸該接觸面23的位置,即如圖4C中所示的該行程距離D的該第二部分D2,而不是如圖4B所示該擋推件61接觸該針支撐件41的階段。明書明確且充分揭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將理解,該接觸序列可以以多種不同方式實現,具有不同類型的幾何形狀、接觸表面和/或凸輪都落入本發明的範圍內。
此外,該擋推件61可以直接和/或剛性地連接到該針40或該針支撐件41而不是與其接觸。
此外,順序可以改變,即透過以這樣的方式設置該擋推件61和該支撐推動件62,使得它們同時接觸該針支撐件41和該第一支撐構件2並且是該擋推件61接觸該針支撐件,僅在該針支撐件 41 和該第一支撐構件 2 已經同時移動超過該行程距離 D 的該第一部分 D1 之後,該針支撐件 41 才會被移動。在這種情況下,該行程距離D之該第一部分D1用於同時移動該第一支撐件2和該第一保持元件4,該行程距離D的該第二部分D2僅用於移動該第一保持元件4,藉此,該第一支撐構件2可以在該第一保持元件4刺穿該胎面層92之前移動以支撐該胎面層92的尖端或翼部。
如圖3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支撐件2的該基部22沿該徑向R延伸穿過該擋推件61中之一槽。如圖4A所示,該支撐推動件62設置於該槽中,距離該擋推件61之上表面下方一距離。換言之,如圖4C所示,該支撐推動件62與該擋推件61一起沿該徑向R相對於該基部22移動時,該支撐推動件62與該擋推件61之該槽相交以接觸該接觸面23。於本實施例中,該支撐推動件62為桿、軸或螺栓。
如圖3所示,該針支撐件41可以選設鉤件42,當該第一驅動構件6在該徑向R方向上朝向該鼓軸X縮回以停止該針支撐件41相對於該鼓軸 X向內運動時,該鉤件42可以擱置在該徑向槽24的底部上。此外,如圖4A所示,該帶束鼓1還可設置用於阻止該基部22相對於該鼓軸X向內運動的止動件B。
請參考圖4A-4E,簡要說明將該胎面層92保持或固定在相應之該支撐構件2、3的頂部上的方法。圖4A示出該第一驅動構件6未伸出的情況。該第一保持元件4,於本實施例中為針40,沒有通過該胎面支撐面20中的該孔21而在徑向R上突出。圖4B示出當該第一驅動構件6已經部分地延伸以使保持該擋推件61接觸該針頭支撐件41時的情況。該第一驅動構件6沿該徑向R進一步運動至如圖4C所示之位置,僅驅動該第一保持元件4沿該徑向R運動,因為該支撐推動件62尚未接觸該第一支撐構件2之該基部22之該接觸面23。該第一保持元件4相對於固定的該第一支撐構件2的單獨運動,導致該第一保持元件4穿出該胎面支撐面20之該孔21超過一第一突出距離P1。
於圖4C中,該第一驅動構件6已經行進了該行程距離D的該第一部分D1並且該支撐推動件62與該第一支撐構件2的該基部2之該接觸面23接觸。如圖4D所示,該第一驅動構件6現在可以在該行程距離的該第二部分D2期間沿該徑向R同時驅動該第一保持元件4和該第一支撐構件2。值得注意的是,於圖4D中,該第一支撐構件2現在在該徑向R方向上從該帶束鼓1的該周面S被抬高至該升高位置。由於該保持元件4和該第一支撐構件2現在同步地移動,該第一保持元件4相對於該第一支撐構件2的相對位置保持相同。換言之,該第一保持元件4與該第一支撐構件2一起被抬升至該升高位置。
如圖2所示,該第二驅動構件7包含一擋推件71及一支撐推動件72,它們與該第一驅動構件6之該擋推件61和該支撐推動件62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在徑向R方向上驅動該第二保持元件5,且直接或間接地透過一針支撐件51穿過該第二支撐件3的基部32中的一徑向槽34,且該第二支撐件3透過該支撐推動件72與該第二支撐件3之基座32之接觸面33之間的接觸而移動。
如圖4A,於本實施例中,該接觸面23與該徑向R成一斜角H延伸,該帶束鼓1還設有一調節單元8,用於沿垂直於該徑向R的一調整方向L相對於該接觸面23移動該支撐推動件62以調節該行程距離 D之該第一部分D1和該第二部分D2。圖5示出了處於一調整位置的該支撐推動件62,該支撐推動器62的原始位置以點狀線或虛線示出。於本實施例中,該支撐推動器62與其在圖4A中的原始位置相比,該支撐推動器62在圖5中向右移動。可以理解的是,這使得該支撐推動件62在徑向上更靠近接觸面23的下緣。因此,在圖5的調整位置中的該支撐推動器62將比在圖4A中更快地與接觸面23接觸。因此,該行程距離D的該第一部分D101變短,也就是說,該行程距離D中僅該第一保持件4被該第一驅動件6驅動的部分較短。一旦該第一保持件4和該第一支撐件2都被該第一驅動件6驅動,該第一保持件4和該第一支撐件2之間就不再有相對運動。因此,該第一保持元件4停止在小於如圖4C所示之該突出距離P1的一突出距離P2處。
同理,當反方向調整該支撐推動件62的位置時,該行程距離D之該第一部分會變大,使該第一保持件4自該第一支撐件2延伸得更遠。
於本實施例中,該調節單元8由一連接到一螺紋桿81的手動調節旋鈕80形成,該螺紋桿81穿過一調節塊82並與該擋推件61中的螺紋孔接合。該支撐推動器62耦接或連接至該調整塊82以與該調整塊82一起沿該調整方向L移動。隨著該旋鈕80的轉動,該調節塊82被推向或遠離該擋推件61,從而提供該支撐推動器62相對於該擋推件61在該調節方向L上的相對運動。
圖6示出如前述之帶束鼓1以及一用於向該胎面層92施加壓力的一加壓裝置200之一組件。
該加壓裝置200包括複數個盤201和用於以並排配置支撐該些盤201的一軸202。該些盤201中的每個盤201在垂直於該軸202的一施壓方向P上能相對於其他盤201單獨移動。該些盤201相對於該軸202的位置能以已知的方式氣動控制,如WO 2019/182439 A1設置活塞位於每個盤201中的空腔中(圖未示)。於本實施例中,該施壓方向P也垂直於或徑向於該帶束鼓1之該中心軸X。該加壓裝置200在該胎面層92的面向外的表面處,也就是在該胎面層92與該支撐構件2、3相對的一側,加壓到該胎面層92上。該些盤201至少包含一第一組203用於擠壓支撐在該第一支撐構件2上之該胎面層92的區域,以及該些盤201至少包含一第二組204用於擠壓支撐在該第二支撐構件3上肢該胎面層92的區域。於本實施例中,該些盤201能成對控制,即以兩個直接相鄰的盤201為一組。因此,該按壓構件200包含大量能獨立控制的成對盤組。或者,一組中的盤201的數量可以調整,例如透過在中心區域提供比在該支撐構件2、3處盤201數量更大的盤組。為簡單起見,圖6中僅示出了形成該第一組203和該第二組204的盤201組。該第一組203的盤201之作動能獨立於該第二組204的盤201控制。該加壓裝置200能跨該胎面層92的寬度不對稱地向該胎面層92施加壓力。因此,該按壓構件200可以選擇性地或非均勻地施加壓力,取決於需要壓力的位置,例如,僅在該保持元件4、5中之一者保持該胎面層92的該支撐構件2、3處施加壓力。
該按壓構件200可以有效地與該帶束鼓1的該保持元件4、5配合以可靠地保持該胎面層92。當該保持元件4、5從另一側接合到該胎面層92上和/或刺入胎面層92中時,該按壓構件200可以向該胎面層92提供反壓力。
請配合圖1-3、圖4A至圖4D、圖5、圖6及圖7A至圖7C,以下將闡述使用前述帶束鼓1和/或該帶束鼓1與該加壓構件200的該組件製造一帶束組件9的方法。
如圖2所示,該帶束層91圍繞該帶束鼓1在該第一支撐構件2和該第二支撐構件3之間的該周片S,且該胎面層92圍繞該帶束層91。該胎面層92的端部、尖端或翼部,即該胎面層92比該帶束層91寬的部分,沿該軸向A從該帶束層91延伸至該第一支撐構件2和該第二支撐構件3上方。驅動該第二保持元件5刺入該胎面層92以將該胎面層92的端部、尖端或翼部保持在該第二支撐構件3處,值得一提的是,該第一保持元件4仍然向下,使得該胎面層92的另一端部、尖端或翼部仍未被固定。如圖4A-4D所示,該第一保持元件4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被向上驅動。該保持元件4、5能以同步或不同步的方式保持該胎面層92,這取決於拼接的要求。
取決於驅動機構的構造,該支撐構件2、3可以在該保持元件4、5向上運動之後或之前被向上驅動。
圖6示出一實施例,該加壓裝置200用於跨該胎面層92的寬度不對稱地、不平均地和/或不均勻地向該胎面層92施加壓力。在該第二保持元件5保持該胎面層92的同時,該第二組204的盤201被壓到該胎面層92上。相比之下,該第一組203的盤201維持在一待機位置或一上部位置且不會主動向下壓到該第一支撐構件2處之該胎面層92。於本實施例中,除了該第二組 204 的盤 201 之外的所有盤 201 都保持在一上部位置,其中所述盤 201與該胎面層 92保持間距和/或保持遠離該胎面層 92。該第一組的盤201可以擱置在該胎面層92上而不施加比盤201的質量產生的壓力更大的壓力,或者至少施加比施加於該第二組 204盤更小的壓力。該加壓裝置200可以被控制在該方法的後續階段期間在該二組203、204之間交替施加壓力或同時向該二組203、204施加壓力。
圖7A、7B和7C示出了該方法的另一步驟,其中該胎面層92的端部、尖端或翼部T1、T2被保持,同時該胎面層92被稍微拉回,即在與其進料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該胎面層92可以通過一供料器或施用器300,也就是例如傳送帶或是類似構件供給到該帶束鼓1上。如圖7B所示,透過拉回該胎面層92,該胎面層92可以相對於該胎面層92的被固定的部分T1、T2變形。因此,如圖7C所示,該胎面層92的形狀,特別是該胎面層92前端LE能利於與後端TE拼接。
如圖8A及圖8B所示,為本發明一第二實施例之另一用於輪胎成型的鼓或另一帶束鼓401,該另一帶束鼓401與前述之該帶束鼓1差異在於,該另一帶束鼓401之第一保持元件404在該行程距離末端或接近末端傾斜,也就是說,當針440已經在徑向R上通過該第一支撐構件2中的該孔21從該第一支撐構件2部分穿出時。該針440向該胎面層92的進給方向F傾斜或朝向該胎面層92的進給方向F傾斜。這增加了該針440在該胎面層92的材料上的抓握並且可以防止該胎面層92在與該進給方向F相反的方向上從該針440意外釋放。為了便於傾斜,該另一帶束鼓401設置有一傾斜引導件405,該傾斜引導件405與該第一保持元件404、該段410和/或該第一支撐構件2相互作用以使該第一保持元件404相對於圍繞一傾斜軸T移動到該第一支撐構件2。於本實施例中,該傾斜軸T平行或基本平行於該鼓軸線X和/或橫向或垂直於該徑向R方向。該傾斜引導件405包括一導向體450和該引導體450中用於供該針440穿過的一通孔451。該引導體450還設有一傾斜凸輪452,該針440設有一針座441,該針座441略微導圓,以允許該針座441在相應的該針支撐件41上樞轉和/或滑動。該針440在該針座441上方具有一階442。該階442的直徑比該引導體450中之該通孔451稍寬。一旦該針440突出該第一支撐構件2上方的特定高度,該階442接觸並移動該傾斜引導件405。然後該傾斜引導件405與該針440一起在該徑向R方向上位移。
如圖8A及8B所示,該針支撐件41還設有一針保持件43,用於將該針440保持在該針支撐件41上。其中,該針保持件43被佈置成在該針支撐件41徑向向內運動時夾住該針座441。藉此,該針440可以更可靠地收回。
該另一帶束鼓401設置有與該傾斜引導件405相互作用以使該針440傾斜的一段410。該段410設置有類似前述之該第一寬度調節槽的一槽412,以及用於以圖8A所示的方式支撐該槽412內的該傾斜引導件405的一導引件支撐部411。該段410在該槽412內還具有一傾斜面413,該傾斜面413傾斜於該徑向R和/或平行或基本平行於該傾斜軸T。如圖8B所示,當該傾斜引導件405與該針440一起沿該徑向R方向移位時與該傾斜面413接觸。該傾斜引導件405的該傾斜凸輪452和該段410之該傾斜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該傾斜引導件405和該傾斜引導件405中之該針440以該傾斜軸T傾斜。
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清楚,前述之該第二保持元件5可以相同方式傾斜。
如9A至圖9E所示,為本發明一第三實施例之另一用於輪胎成型的鼓或另一帶束鼓501。該另一帶束鼓 501 與前述之該帶束鼓1的不同之處在於,該另一帶束鼓 501包含一另一第一驅動構件具有另一的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506。該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506能使該第一保持元件4相對於該第一支撐構件2移位。
該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506包含一缸體560和一可在該缸體560內前後移動的一活塞561。較佳者,該活塞561的外周壁以氣密或基本氣密的方式接觸該缸體560的內周壁。該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506包含位於該缸體560的一第一端處的一第一流道564及位於該缸體560與該第一端相對的一第二端處的一第二流道565。該第一流道564和該第二流道565分別在該缸體560的該第一端和該第二端處與該缸體560流體連通。
如圖9A至圖9E所示,該保持元件4直接連接到該活塞561。或者,根據前述實施例中所述之該保持元件 404,該活塞 561 可以例如連接到該針支撐件 41 以支撐一傾斜針 440。
該活塞561可在該缸體560的該第一端的一第一位置和該缸體560的該第二端的一第二位置之間來回移動。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位置對應於如圖9C和9D所示之徑向向外的位置。該第二位置如圖9A所示對應於徑向向內的位置。
該活塞561可透過在該第一流道564和該第二流道565之間施加之壓力差移動。在該第一流道564處以一第一壓力提供一工作流體。在第二流道565處以一第二壓力提供該工作流體。如圖9E所示,該活塞561能透過於該第一流道564處施加大於在該第二流道565處施加之該第二壓力的該第一壓力而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藉此,如圖9B所示,該活塞561能透過在該第二流道565處施加大於該第一流道564處之該第一壓力的該第二壓力而朝向該第一位置移動。較佳者,該工作流體由相對於該帶束鼓501設置於外部之一流體源提供。
如圖9A至圖9E所示,該活塞561設有一活塞孔562。該活塞孔562為貫穿該活塞561的通孔。當該活塞561在該第一位置或在該第一位置和該第二位置之間時,該活塞孔562允許該工作流體在該第一流道564和該第二流道565之間流動。如圖9A所示,當該活塞561處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506被設置成阻擋該第一流道564和該第二流道565之間之流體的流動。該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506包含一間隔元件563,當該活塞561處於第一位置時,該間隔元件563將該活塞561和該缸體560的該第一端隔開。如圖9D所示,該間隔元件563使該活塞561和該缸體560之間產生一間隙,使得該第一流道564和該活塞孔563流體連通。
於本實施例中,該間隔元件563設置在該活塞561上。或者,該間隔元件563可以設置在該缸體560的該第一端。於本實施例中,該間隔元件563為一間隔環。然而,該間隔元件563的尺寸可以選自允許該第一流道564和該活塞孔562之間流體流動之任何尺寸。
該帶束鼓501包含一控制單元500,該控制單元包含與該第一流道564流體連通的一流量計,用於測量該第一流道564中之流體流量。替代地或附加地,該控制單元可以包含與該第二流道565流體連通的一流量計,用於測量該第二流道565中之流體流量。該控制單元500還可操作地連接到該工作流體源以控制向相應的該第一流道564和該第二流道565之流體供應。替代地或附加地,該控制單元可操作地連接到該帶束鼓501的旋轉驅動器以控制該帶束鼓501的旋轉。
當該活塞561朝該第二位置移動時,即如圖9A和9E所示,該第一壓力大於該第二壓力時,該控制單元之一第一功能是檢測或測量流量。當該流量計檢測到流量時,例如在圖9E所示的情況下,該控制單元500產生指示該活塞561不在該第二位置之一信號。相應地,該控制單元500被設置為阻止該帶束鼓501的旋轉。當沒有檢測到流量或測量到的流量低於預定閾值時,例如在圖9A所示之情況下,該控制單元500被設置為生成指示該活塞561處於該第二位置的一信號。在這種情況下,該控制單元 500 被設置為允許該帶束鼓 501 旋轉。較佳者,該控制單元500被設置成當檢測到該活塞561存在於該第二位置時啟動該帶束鼓501的旋轉。
如圖9B、9C和9D所示,該控制單元之一第二功能是檢測或測量當該活塞561移向該第一位置時,也就是當該第二壓力大於該第一壓力時的流量。當該流量計檢測到流量時,例如在圖 9B 和 9C 所示之情況下,該控制單元 500 被設置成生成指示該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506正常操作的一信號。因此,不需要進一步的動作且該帶束鼓501的操作可以繼續。
如圖9D所示,當該活塞孔562被碎屑或任何其他污染物99污染時,流體經該活塞孔562的流動可能被阻礙、減少或甚至阻塞。該控制單元500被設置成在該流量計沒有檢測到流量或當測量的流量低於預定閾值時,產生指示該活塞孔562污染的一信號。較佳者,該控制單元500被設置成停止任何於該帶束鼓501上之製程並向操作員發送一警告消息。
如圖10所示,為本發明一第四實施例之另一用於輪胎成型的鼓或另一帶束鼓601。該帶束鼓601與前述之該帶束鼓501的不同之處在於,該帶束鼓601包含一另一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 606。該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606與前述之該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506的不同之處在於,該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606不包含該間隔元件563。該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606的尺寸設計成使得當該活塞661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流道664與該活塞孔662對齊呈一直線。換句話說,當該活塞 661 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通道 664 出口與該活塞孔 662連通。因此,該活塞孔662形成該第一流道664的延伸。
上述實施例之氣動致動器506,606不限於用作擋推件。舉例來說,如圖11所示之另一帶束鼓701具有一第一支撐構件702。該第一支撐構件702與前述該第一支撐構件2的不同之處在於,該第一支撐構件702不包含該保持裝置4。因此,於本實施例中,該氣動致動器506用作擋推件,該第一支撐構件702包含一柱721,該柱721連接至該活塞561用於與該活塞561一起移動該支撐構件702。
許多變化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它們將被本發明的範圍所包含,例如,該擋推件和該支撐推動件都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氣動致動器506、606。
綜上,本發明涉及用於輪胎成型的鼓,例如該帶束鼓501、601、701、一傳送鼓或一傳送輪,包括如上所述之氣動致動器506、606用於控制被致動的鼓部件4、702相對於該鼓的一參考面20、S的徑向運動。較佳者,該鼓501、601、701進一步在如上所述的該控制單元500中用於確定該活塞561、661在該第二位置的存在和/或用於檢測該活塞孔562、662的污染。應當理解,包括以上描述是為了說明優選實施例的操作,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範圍。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本發明] 1:帶束鼓 10:段 11:蓋板 12:第一寬度調節槽 13:第二寬度調節槽 14:段驅動件 2:第一支撐構件 20:胎面支撐面 200:加壓裝置 201:盤 202:軸 203:第一組 204:第二組 21:孔 22:基部 23:接觸面 24:徑向槽 3:第二支撐構件 30:胎面支撐面 300:供料器 31:孔 32:基部 33:接觸面 34:徑向槽 4:第一保持元件 40:針 401:另一帶束鼓 404:另一第一保持元件 405:傾斜導引件 41:針支撐件 410:段 411:導引件支撐部 412:第一寬度調節槽 413:傾斜面 42:鉤件 43:針保持件 440:針 441:針座 442:階 450:導向體 451:通孔 452:傾斜凸輪 5:第二保持元件 50:針 500:控制單元 501:另一帶束鼓 506:另一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 51:針支撐件 561:活塞 562:活塞孔 563:間隔元件 564:第一流道 565:第二流道 6:第一驅動構件 601:另一帶束鼓 606:另一擋推件或氣動致動器 61:擋推件 62:支撐推動件 661:活塞 662:活塞孔 664:第一流道 665:第二流道 7:第二驅動構件 701:另一帶束鼓 702:另一第一支撐構件 71:擋推件 72:支撐推動件 720:另一胎面支撐面 721:柱 8:調節單元 80:旋鈕 81:螺紋桿 82:調節塊 9:帶束組件 91:帶束層 92:胎面層 99:污染物 A:軸向 B:止動件 D:行程距離 D1:第一行程距離 D2:第二行程距離 F:進給方向 H:斜角 L:調整方向 LE:前端 P:施壓方向 P1:第一突出距離 P2:第二突出距離 R:徑向 S:周面 T:傾斜軸 T1:第一尖端 T2:第一尖端 TE:後端 X:鼓軸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帶束鼓的等距視圖,其具有用於支撐胎面層的兩個支撐構件。 圖2為圖1之II-II方向剖視示意圖。 圖3為圖1之III-III方向剖視示意圖。 圖4A至圖4D為圖2的支撐構件中之一者的操作示意圖。 圖5為圖4C之支撐構件經調整後之示意圖。 圖6為圖2之帶束鼓之剖視及一加壓裝置示意圖。 圖7A、圖7B及圖7C為於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步驟中,帶束鼓的俯視示意圖。 圖8A與圖8B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另一帶束鼓的橫截面。 圖9A至圖9E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另一帶束鼓的橫截面。 圖10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另一帶束鼓的橫截面。 圖11為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實施例的帶束鼓的橫截面。
1:帶束鼓
10:段
11:蓋板
12:第一寬度調節槽
13:第二寬度調節槽
14:段驅動
2:第一支撐構件
20:胎面支撐面
21:孔
3:第二支撐構件
30:胎面支撐面
31:孔
6:第一驅動構件
7:第二驅動構件
A:軸向
R:徑向
S:周面
X:鼓軸

Claims (58)

  1. 一種帶束鼓(1、401、501、601),用於製造一帶束組件(9),其中該帶束組件(9)包含一帶束層(91)和比該帶束層(91)寬的一胎面層(92),該帶束鼓(1、401、501、601)具有圍繞一鼓軸(X)的一周面(S),該帶束鼓(1、401)包含一第一支撐構件(2),該第一支撐構件(2)包含背離該鼓軸(X)的一胎面支撐面(20)用於至少部分地支撐該胎面層(92),該胎面層(92) 比該帶束層 (91)寬,該第一支撐構件可定位在該周面(S)沿徑向 (R)外之一升高位置,其中該帶束鼓 (1、401、501、601)包含一第一保持元件(4、404)用於接合到該胎面層(92)上,以將該胎面層(92)保持在該第一支撐構件(2)之該胎面支撐面(20)上的適當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其中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是該帶束鼓(1、401、501、601)的一部分,其在功能上不同於該胎面支撐面(20),該胎面支撐面(20)支撐該胎面層(92),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將該胎面層(92)保持在該胎面支撐面(20)上的適當位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其中該帶束鼓(1、401、501、601)包含一第二支撐構件(3)在平行於該鼓軸(X)的一軸向(A)上與該第一支撐構件(2)間隔開,該第二支撐構件(3)包含一胎面支撐面(30)背離該鼓軸(X)以至少部分地支撐該胎面層(92),該胎面層(92)比該帶束層(91)寬,該第二支撐構件(3)可定位在該周面(S)外沿徑向 (R)一升高位置,該帶束層和胎面鼓(1、401、501、601)包含一第二保持元件,用於將該胎面層(92)保持在該第二支撐構件(3)處。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其中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和該第二保持元件(5)能單獨移動。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其中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和該第二保持元件(5)能不同步受控。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其中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包含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針。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其中該第一支撐構件(2)在該第一支撐構件(2)之該胎面支撐面(20)上設有一孔(21),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能相對於該第一支撐構件(2)穿過該第一支撐構件之該胎面支撐面(20)之該孔(21)。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其中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能在橫向於該鼓軸(X)的方向上相對於該第一支撐構件(2)移動。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其中該第一支撐構件(2)能在垂直於該鼓軸(X)的該徑向(R)上於一收回位置及該升高位置間移動,該收回位置於該徑向(R)上距該周面(S)一第一距離,該升高位置於該徑向(R)上距該周面(S)一第二距離,該第二距離大於該第一距離。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包含一第一驅動構件(6)用於驅動該第一支撐構件(2)和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沿該徑向(R)運動。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其中該第一驅動構件(6)是可沿一行程距離(D)移動的一線性驅動器,其中該第一驅動構件(6)沿著該行程距離(D)的一第一行程距離(D1)被設置成僅驅動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沿該徑向方向(R)移動,該第一驅動構件(6)沿著該行程距離(D)的一第二行程距離被設置成驅動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及該第一支撐構件(2)沿該徑向方向(R)移動。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其中該第一驅動構件(6)包含一擋推件(61, 506, 606)及一支撐推動件(62),該擋推件(61, 506, 606)用以在該支撐推動件(62)推動該第一支撐構件(2)或與該第一支撐構件(2)相關聯的部件(22, 23)之前,於該徑向方向(R)上推動該第一保持元件(4, 404)或與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相關聯的部分(40, 41, 440)。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其中該第一支撐構件(2)包含一基部(22),該基部具有與該徑向(R)成一斜角(H)延伸的一接觸面(23),用以接觸該支撐推動件(62),其中該支撐推動件(62))能相對該接觸面(23)在垂直於該徑向(R)的一調整方向(L)上調節該行程距離(D)的之該第一行程距離(D1)及該第二行程距離(D2)。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帶束鼓(501, 601),其中該擋推件(506、606)為一氣動致動器,該氣動致動器包括一缸體(560、660),一第一流道(564、664)位於該缸體(560、660)的一第一端處,一第二流道(565、665) 位於與該缸體(560、660)的該第一端相對的一第二端處,該擋推件(506、606)包含一活塞(561、661),該活塞能在該缸體(560、660)內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來回移動,該第一位置位於該缸體(560、660)之該第一端處,該第二位置位於該缸體(560、660)之該第二端處。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帶束鼓(501, 601),其中該活塞包含貫穿該活塞之一活塞孔(562、662),當該活塞(561、661)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擋推件被設置成允許流體於該第一流道(564、664)和該第二流道(565、665)之間或者於該第一位置和該第二位置之間流動,當該活塞(561、661)處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擋推件(506、606)被設置成阻擋該第一流道(564、664)和該第二流道(565、665)之間之流體流動。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帶束鼓(501, 601),包含一控制單元(500)具有一流量計,該流量計與該第一流道(564、664)連通,用於測量該第一流道(564、664)中流體之流量。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帶束鼓(501, 601),其中當該活塞(561、661)朝該第二位置移動且該流量計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500)產生指示該活塞(561、661)不在該第二位置的信號;和/或該控制單元 (500) 被設置為當該活塞 (561、661) 已經移動到該第二位置且該流量計沒有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產生指示該活塞 (561、661) 處於該第二位置的信號。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帶束鼓(501, 601),其中當該活塞(561、661)移動到該第一位置並且該流量計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500)被設置為產生指示該擋推件(506、606)正常運作的信號;和/或當該活塞(561、661)移動到該第一位置並且該流量計沒有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500)被設置為產生指示該活塞孔(562、662)污染的信號。
  19.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帶束鼓(501),其中該擋推件(560)包含一間隔元件(563),當該活塞(561、661)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間隔元件將該活塞(561、661)與該缸體(506、606)之該第一端隔開,使得該第一流道(564、664)與該活塞孔(563, 663)連通。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帶束鼓(501),其中該間隔元件(563)設置於該活塞(561、661)。
  21.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帶束鼓(501),其中該間隔元件(563)設置於該缸體(560、660)之該第一端。
  22.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帶束鼓(601),其中當該活塞(661)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流道(664)與該活塞孔(662)對齊。
  2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包含複數個可徑向移動的段(10、410),該些段共同形成該周面(S),該第一支撐構件(2)和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設置在該些可徑向移動的段(10、410)中之一者。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其中該第一支撐構件(2)能相對於該些段(10)中之一者於一收回位置和一升高位置之間沿該徑向(R)移動。
  25. 如請求項6所述之帶束鼓(401),其中當該第一保持元件(404)之該一個或一個以上針(440)在所述一個或多個針(440)於該徑向上部分地突出於該第一支撐構件外部時,該一個或一個以上針(440)圍繞橫向於該徑向(R)的一傾斜軸線(T)傾斜。
  26. 一種用於輪胎成型的鼓,如一帶束鼓(501、601、701)或一傳送鼓,包括一氣動致動器(506、606),用於控制一被致動之鼓部件(4、702)相對於該鼓的一參考面(20、S)的徑向運動,該氣動致動器(506、606)包含一缸體(560、660),該缸體(560、660)之一第一端處具有一第一流道(564、664),該缸體(560、660)相對該第一端之一第二端處具有一第二流道(565、665),該擋推件(506、606)包含一活塞(561、661),該活塞能於該缸體(560、660)內於該缸體(560、660)之該第一端處的一第一位置和該缸體之該第二端的一第二位置之間來回移動,該活塞(561、661)具有一活塞孔(562、662)貫穿該活塞(561、661),當該活塞(561、661)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氣動致動器(506、606)允許流體於該第一流道(564、664)與該第二流道(565、665)或允許流體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流動,當該活塞(561、661)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氣動致動器阻擋該第一流道(564、664)與該第二流道(565、665)之間的流體流動。
  27. 如請求項26所述之鼓(501、601、701),包含一具有一流量計之控制單元,該流量計與第一流道(564、664)流體連通,用於測量該第一流道(564、664)中的流量。
  28. 如請求項27所述之鼓(501、601、701),其中當該活塞(561、661)朝該第二位置移動且該流量計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500)產生指示該活塞(561、661)不在該第二位置的信號;和/或該控制單元 (500) 被設置為當該活塞 (561、661) 已經移動到該第二位置且該流量計沒有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產生指示該活塞 (561、661) 處於該第二位置的信號。
  29. 如請求項27所述之鼓(501、601、701),其中當該活塞(561、661)移動到該第一位置並且該流量計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500)被設置為產生指示該氣動致動器(506、606)正常運作的信號;和/或當該活塞(561、661)移動到該第一位置並且該流量計沒有測量到流量時,該控制單元(500)被設置為產生指示該活塞孔(562、662)污染的信號。
  30. 如請求項26所述之鼓(501、701),其中該氣動致動器(560)包含一間隔元件(563),當該活塞(561、661)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間隔元件將該活塞(561、661)與該缸體(560、660)之該第一端隔開,使得該第一流道(564、664)與該活塞孔(563, 663)連通。
  31. 如請求項30所述之鼓(501、701),其中該間隔元件(563)設置於該活塞(561、661)。
  32. 如請求項30所述之鼓(501、701),其中該間隔元件(563)設置於該缸體(606, 606)之該第一端。
  33. 如請求項26所述之鼓(601),其中當該活塞(661)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流道(664)與該活塞孔(662)對齊。
  34. 一種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6所述之帶束鼓(1, 401, 501, 601, 701)及用於向該胎面層(92)施加壓力的一加壓裝置(200)之組件。
  35. 如請求項34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加壓裝置(200)用於跨該胎面層(92)的寬度不對稱地向該胎面層(92)施加壓力。
  36. 如請求項34所述之組件,其中該帶束鼓(1、401、501、601、701)包含一第二支撐構件(3)在平行於該鼓軸(X)的一軸向(A)上與該第一支撐構件(2)間隔開,該第二支撐構件(3)包含一胎面支撐面(30)背離該鼓軸(X)以至少部分地支撐該胎面層(92),該胎面層(92)比該帶束層(91)寬,該加壓裝置(200)包含複數個盤(201)與一用於支撐該些盤(201)並排設置的軸(202),該些盤(201)中的每個盤(201)能相對於該些盤(201)中之其他者在垂直於該軸(202)的施壓方向(P)上單獨移動,該些盤中包含一第一組(203)及一第二組(204),該第一組(203)中之複數個盤(201)用於壓緊支撐在該第一支撐構件(2)上的胎面層(92)的區域,該第二組(204)中之複數個盤(201)用於壓緊支撐在該第二支撐構件上的胎面層(92)的區域,該第一組(203)中之複數個盤(201)之動作能獨立於該第二組(204)中之複數個盤(201)控制。
  37. 一種使用如請求項1所述之帶束鼓(1、401、501、601)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包含: 提供該帶束層(91)於該帶束鼓(1, 401)的該周面(S)周圍; 提供該胎面層 (92) 於該帶束層 (91) 周圍,同時使該第一支撐構件 (2) 支撐該胎面層 (92),其中該胎面層 (92) 比該帶束層 (91) 寬;以及 透過該第一保持元件使該胎面層保持在該第一支撐構件處。
  38. 如請求項37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其中該帶束鼓(1、401、501、601)包含一第二支撐構件(3)在平行於該鼓軸(X)的一軸向(A)上與該第一支撐構件(2)間隔開,該第二支撐構件(3)包含一胎面支撐面(30)背離該鼓軸(X)以至少部分地支撐該胎面層(92),該胎面層(92)比該帶束層(91)寬,該第二支撐構件(3)可定位在該周面(S)外沿徑向 (R)一升高位置,該帶束層和胎面鼓(1、401、501、601)包含一第二保持元件,用於將該胎面層(92)保持在該第二支撐構件(3)處,該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包含: 將該帶束層(91)設置於該帶束鼓(1, 401)之該周面(S)周圍且在該第一支撐構件 (2) 和該第二支撐構件 (3)之間; 將該胎面層 (92) 設置於該帶束層 (91) 周圍,同時透過該第二支撐構件 (3) 支撐該胎面層 (92),其中該胎面層 (92) 較該帶束層 (91) 寬;以及 透過該第二保持元件 (5) 將該胎面層 (92) 保持在該第二支撐構件 (3) 處。
  39. 如請求項38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其中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和該第二保持元件(5)受控制以同步保持該胎面層(92)。
  40. 如請求項38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其中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和該第二保持元件(5)受控制以不同步的方式保持胎面層(92)。
  41. 如請求項37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其中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包含一個或多個針(40、440),其中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保持該胎面層(92)包括將該一個或多個針(40、440) 刺入胎面層 (92)。
  42. 如請求項41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其中當該第一保持元件(404)之該一個或多個針(440)於該徑向 (R)上部分地突出該第一支撐構件(2)外部時,該一個或多個針(440)圍繞橫向於該徑向方向(R)的一傾斜軸(T)傾斜。
  43. 如請求項37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包括在該徑向方向(R)上沿著一行程距離(D)的一第一部分(D1)僅移動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的步驟,以及在該徑向方向(R)上沿著該行程距離(D)的一第二部分(D1)移動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與該第一支撐構件(2)之步驟。
  44. 如請求項43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包括調整該行程距離(D)的該第一部分(D1)和該第二部分(D2)的步驟。
  45. 如請求項37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其中該帶束鼓(1、401、501、601)包含複數個可徑向移動的段(10, 410),該些段共同形成該周面(S),該第一支撐構件(2)和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設置在該些可徑向移動的段中之一者,該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包含在相對於一個可徑向移動的該段(10、410)的一收回位置和一升高位置之間沿該徑向方向(R)移動該第一支撐構件(2)的步驟。
  46. 如請求項37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包含使用一供料器 (300) 將該胎面層 (92) 供應到該帶束鼓 (1, 401),當該胎面層(92)被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保持時,該供料器(300)拉回該胎面層(92)。
  47. 如請求項38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包含使用該供料器 (300) 將該胎面層 (92) 供應到該帶束鼓 (1、401、501、601) ,當該胎面層(92)被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 和第二保持元件(5)保持時,該供料器(300)拉回該胎面層(92)。
  48. 如請求項38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其中該胎面層(91)具有一前端(LE),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和該第二保持元件(5)分別保持該胎面層 (92) 之該前端 (LE) 處的一第一尖端(T1)和一第二尖端(T2)。
  49. 如請求項38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其中該胎面層(91)具有一前端(LE),當將該胎面層 (92)設置於該帶束層 (91) 周圍時,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和該第二保持元件(5)於該前端(LE)保持該胎面層(92)。
  50. 如請求項37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包含使用一加壓裝置(200)向該胎面層(92)施加壓力的步驟。
  51. 如請求項50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其中該加壓裝置(200)跨該胎面層(92)的寬度不對稱地向該胎面層(92)施加壓力。
  52. 如請求項38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包含使用一加壓裝置(200)向該胎面層(92)施加壓力的步驟,該加壓裝置(200)包含複數個盤與一用於支撐該些盤並排設置(201)的軸(202),該些盤(201)中的每個盤(201)能相對於該些盤(201)中之其他者在垂直於該軸(202)的施壓方向(P)上單獨移動,該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包含用該些盤(201)於一第一組中之盤加壓被支撐在該第一支撐構件(2)的該胎面層(92)的區域的步驟,並且通過控制該些盤(201)於一第二組中之盤(201)(204)加壓被支撐在該第二支撐構件(3)的該胎面層(92)的區域,控制該第一組(203)中之盤的運動獨立(201)於該第二組(204)中之盤的運動。
  53. 如請求項52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其中當該第一保持元件(4、404)保持該胎面層(92)時,該第一組(203)中之盤(201)被壓到該胎面層(92)上。
  54. 如請求項52所述之製造帶束組件(9)的方法,其中當該第二保持元件(5)保持該胎面層(92)時,該第二組(204)中之盤(201)被壓到該胎面層(92)上。
  55. 一種如請求項26所述之用於輪胎成型的鼓(501, 601, 701)的操作方法,包含在該第一流道(564、664)處提供處於一第一壓力的一工作流體並且在該第二流道(565、665)處提供處於一第二壓力的該工作流體,其中該操作方法包含: (a)     相對於該第二壓力增加該第一壓力以將該活塞(561、661)移向該第二位置; (b)     旋轉該鼓(1, 401, 501, 601, 701);以及 (c)     相對於該第一壓力增加該第二壓力以將該活塞(561、661)移向該第一位置。
  56. 如請求項55所述之操作方法,包含測量該第一流道處的流體流量(564、664)。
  57. 如請求項56所述之操作方法,包含: 當在步驟 (a) 期間測量流量時阻止步驟( b) 的旋轉;和/或 當在步驟(a)期間沒有測量到流量時啟動步驟( b)的旋轉。
  58. 如請求項56所述之操作方法,包含在步驟( c) 期間沒有測量到流量時,檢查該活塞孔 (562、662) 是否有污染。
TW110133656A 2020-09-11 2021-09-09 帶束鼓、組件及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 TW2022102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L2026457 2020-09-11
NL2026457A NL2026457B1 (en) 2020-09-11 2020-09-11 Belt and tread drum,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belt and tread packag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0284A true TW202210284A (zh) 2022-03-16

Family

ID=73402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3656A TW202210284A (zh) 2020-09-11 2021-09-09 帶束鼓、組件及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EP (1) EP4210939B1 (zh)
JP (1) JP7291856B2 (zh)
KR (1) KR102632787B1 (zh)
CN (4) CN219505485U (zh)
BR (1) BR112023003566A2 (zh)
MX (1) MX2023002397A (zh)
NL (1) NL2026457B1 (zh)
PL (1) PL4210939T3 (zh)
RS (1) RS65885B1 (zh)
TW (1) TW202210284A (zh)
WO (1) WO202205534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7347B2 (ja) 2016-06-30 2024-01-18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慢性角化型湿疹改善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88131A (en) * 1956-04-23 1961-06-13 Cleveland Trust Co Magnetic ply holder
JPS537777A (en) * 1975-11-14 1978-01-24 Metzeler Kautschuk Dram for tire making adjustable in radial direction
JP3742111B2 (ja) * 1996-10-25 2006-02-01 ブイエムアイ エペ ホランド ベスローテン 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タイヤ形成装置用の圧力ロール
JP2001198991A (ja) * 1999-11-09 2001-07-24 Fuji Seiko Kk トレッドゴム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
DE102007031091A1 (de) * 2007-07-04 2009-01-08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Fahrzeugreifens mit einer Karkasstrommel
NL2011308C2 (en) 2013-08-15 2015-02-19 Vmi Holland Bv Belt and tread drum.
NL2013045B1 (en) 2014-06-20 2016-07-06 Vmi Holland Bv Tire building drum.
CN108698347B (zh) 2015-12-28 2021-01-01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构建轮胎的工艺和成套装备
JP6816593B2 (ja) 2017-03-22 2021-01-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ベルトドラム装置
NL2020644B1 (en) 2018-03-22 2019-10-02 Vmi Holland Bv Pressure roll and method for pressing a tire layer on a tire building drum
JP6590028B1 (ja) 2018-06-11 2019-10-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ゴムシート部材の接合装置および方法
NL2022628B1 (en) * 2019-02-22 2020-08-31 Vmi Holland Bv Trans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one or more plies onto a carcass package on a tire building dr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91856B2 (ja) 2023-06-15
CN114161749A (zh) 2022-03-11
WO2022055349A2 (en) 2022-03-17
PL4210939T3 (pl) 2024-08-26
BR112023003566A2 (pt) 2023-04-04
MX2023002397A (es) 2023-03-21
EP4210939B1 (en) 2024-06-05
EP4210939C0 (en) 2024-06-05
JP2023505628A (ja) 2023-02-10
WO2022055349A3 (en) 2022-04-21
US20230311439A1 (en) 2023-10-05
CN217862919U (zh) 2022-11-22
CN219544092U (zh) 2023-08-18
CN219505485U (zh) 2023-08-11
KR102632787B1 (ko) 2024-02-01
NL2026457B1 (en) 2022-05-12
KR20230066082A (ko) 2023-05-12
RS65885B1 (sr) 2024-09-30
EP4210939A2 (en) 2023-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7943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 собранной заготовки для шины
KR100855101B1 (ko) 막 박리 방법 및 막 박리 장치
TW202210284A (zh) 帶束鼓、組件及製造帶束組件的方法
US2487149A (en) Apparatus for splicing adhesive sheet material
KR20040055701A (ko) 맞대이음부 형성 장치 및 맞대이음부 형성 방법
US1185081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unvulcanized band-shaped rubber member
US12138876B2 (en) Belt and tread drum,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belt and tread package
US6988397B1 (en) Rim chucking machine
JPH02151426A (ja) シート体のジョイント方法とその装置
JP2023519060A (ja) タイヤ構成要素の前端と後端とを接合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接合装置
JP2887621B2 (ja) 単板の横矧装置
CN220074828U (zh) 用于切割轮胎部件的切割装置
JPH02145328A (ja) ビードエイペックスの貼付方法及び装置
JPS6059140B2 (ja) 可撓性シ−ト状タイヤ構成材料の巻付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17127941A (ja) クランプ装置の増力機構
JP3998832B2 (ja) ベニヤ単板の巻取装置
JP2018502741A (ja) タイヤ部品を接合するための接合装置
WO2021182496A1 (ja) 接着剤塗布設備
JPS62135354A (ja) ゴムシ−ト材料の貼合せ方法
JP2518761B2 (ja) 研磨ディスクの製造装置及びその治具
JP3802453B2 (ja) タイヤ試験機とこれに用いるドラム装置
KR20240159940A (ko) 타이어 구성요소를 절단하기 위한 절단 장치 및 방법
JPH0454574B2 (zh)
JPS6310581B2 (zh)
JPH0465773B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