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4773A - 遠心送風機的渦形殼體、具備這個渦形殼體的遠心送風機、空氣調和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 Google Patents

遠心送風機的渦形殼體、具備這個渦形殼體的遠心送風機、空氣調和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4773A
TW202204773A TW109146172A TW109146172A TW202204773A TW 202204773 A TW202204773 A TW 202204773A TW 109146172 A TW109146172 A TW 109146172A TW 109146172 A TW109146172 A TW 109146172A TW 202204773 A TW202204773 A TW 2022047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roll
casing
fan
telecentric
bl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6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4505B (zh
Inventor
林弘恭
寺本拓矢
山谷貴宏
永野友博
原佑樹
堀江亮
山口敬史
永野康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4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450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4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477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6Centrifugal pumps for displacing without appreciabl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01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02Mounting in cavi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2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62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2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7Evaporator fan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50Inlet or outlet
    • F05D2250/52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渦形殼體,包括:渦形部,渦卷狀地導引風扇產生的氣流;吐出部,具有吐出氣流的吐出口;舌部,形成於渦形部的卷始部及吐出部之間的連接部分。吐出部中從卷終部延伸而形成的延設板,在厚度方向上切斷延設板的剖面上,具有藉由延設板的傾斜變化使與氣流的流動方向垂直的吐出部的剖面的剖面積的放大率在下流側比上流側擴大的變化點。將延設板中比變化點更上流部分之第1部與平行於筐體的內壁面且通過變化點的假想線形成的夾角θ1,將比變化點更下流部分之第2部與假想線形成的夾角θ2,具有0≦θ2<θ1或者是0<θ2≦θ1的任一者的關係。又,舌部的上流側的端部及變化點之間的平行於假想線的方向的距離L1、變化點及第2部的下流側端部之間的平行於假想線的方向的距離L2,具有L2<L1的關係。

Description

遠心送風機的渦形殼體、具備這個渦形殼體的遠心送風機、空氣調和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本揭露係有關於收納風扇的渦形殼體、具備這個渦形殼體的遠心送風機、空氣調和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習知的空氣調和裝置具有遠心送風機,其在空氣吸入口及空氣吹出口之間具有熱交換器及渦形殼體。空氣調和裝置藉由收納於渦形殼體內的風扇的旋轉,使從空氣調和裝置吸入口吸引的空氣沿著形成渦形殼體的吸入口的鐘型口流入風扇。從風扇吐出的氣流在渦形殼體內升壓後,從渦形殼體的吐出口吐出,通過熱交換器後,從空氣調和裝置的吹出口吹出至空調對象空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69177號公報
形成這樣的構造的空氣調和裝置內所設置的渦形殼體,因為裝置內部的製造制約,無法充分地擴大吐出口,造成氣流的升壓不足。又,因為不能充分擴大吐出口,從吐出口吐出的氣流通過熱交換器時的通過範圍被限定。因此,渦形殼體因為某些理由傾斜使氣流的吐出口方向變化的情況下,氣流變得無法通過熱交換器的一部分領域,有產生偏流的可能。當發生這樣的偏流,恐怕會無法有效率地進行熱交換。
又,空氣調和裝置中,會要求將遠心送風機組進空氣調和裝置的筐體時的作業性的提昇,而需要能夠實現作業性的提昇的渦形殼體的構造。
本揭露係用以解決上述的課題,目的是獲得一種渦形殼體、具備這個渦形殼體的遠心送風機、空氣調和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能夠獲得升壓效果及偏流抑制效果,且能夠提昇組立作業性。
本揭露的遠心送風機的渦形殼體,是具備產生氣流的風扇的遠心送風機的渦形殼體,包括:渦形部,收納該風扇,渦卷狀地導引該風扇產生的氣流;吐出部,具有形成於該渦形部的卷終部,吐出該氣流的吐出口;舌部,形成於該渦形部的卷始部及該吐出部之間的連接部分;其中該吐出部形成與該氣流的流動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剖面積朝向該吐出口逐漸擴大的流路;該吐出部中從該卷終部延伸而形成的延設板,在厚度方向上切斷該延設板的剖面,相對於收納該遠心送風機的筐體的內壁面傾斜,並具有藉由該延設板的傾斜變化使該剖面積的放大率在下流側比上流側擴大的變化點;將該延設板中比該變化點更上流部分做為第1部,將比該變化點更下流部分做為第2部時,將該第1部與平行於該筐體的該內壁面且通過該變化點的假想線形成的夾角θ1,將該第2部與該假想線形成的夾角θ2具有0≦θ2<θ1或者是0<θ2≦θ1的任一者的關係;該舌部的上流側的端部及變化點之間的平行於該假想線的方向的距離L1、該變化點及該第2部的下流側端部之間的平行於該假想線的方向的距離L2,具有L2<L1的關係。
根據本揭露,藉由具有0≦θ2<θ1或0<θ2≦θ1其中一者的關係,能夠獲得升壓效果及偏流抑制效果。又,藉由具有L2<L1的關係,提昇組立作業性。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等一邊說明具備本揭露的實施型態的渦形殼體的遠心送風機組入的空氣調和裝置。另外,包含圖1的以下的圖式,有各構成構件的相對的尺寸的關係及形狀等與實物不同的情況。又,以下的圖式中,標示相同的符號者是相同或相當物,這點在說明書的全文中共通。又,為了使理解容易,適當地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語(例如「上」、「下」等),但這些的標示為了說明的方便,僅是這樣記載,並非限定裝置或零件的配置及擺向。
[實施型態1] 圖1係實施型態1的遠心送風機的立體圖。圖2係具備實施型態1的遠心送風機的空氣調和裝置的內部構造的概略側視圖。
遠心送風機1是例如多葉風扇、或者是渦輪風扇等的多翼遠心型的遠心送風機。遠心送風機1具有產生氣流的風扇2、收納風扇2的渦形殼體4。遠心送風機1如圖2所示,配置於空氣調和裝置10的直方體狀的筐體11內。筐體11內被分隔板13分隔成2個空間,與遠心送風機1設置的空間不同的另一空間中設置了熱交換器12。筐體11中形成了將空氣吸入筐體11內的吸入口11a、將空氣從筐體11內吹出的吹出口11b。在從筐體11的吸入口11a至吸出口11b的筐體內流路的上流側配置了遠心送風機1,在下流側配置了熱交換器12。分隔板13上形成了通過遠心送風機1的後述的吐出部42的開口13a,這個開口部13a無間隙地被嵌合了吐出部42,來自遠心送風機1的空氣確實地通過熱交換器12。
以下,說明遠心送風機1的構造。
(風扇2)風扇2被馬達等(圖示省略)旋轉驅動,藉由旋轉而產生的遠心力,強制地將空氣送出到徑方向外方。風扇2如圖1所示,具有面向旋轉軸RS方向的圓盤狀的主板2a及環狀的側板(未圖示)、配置於這些主板2a及側板之間的複數的葉片2d。葉片2d等間隔地排列於以風扇2的旋轉軸RS為中心的圓周方向。另外,主板2a可以是板狀,也可以是例如多角形狀等、圓盤狀以外的形狀。主板2a的中心部設置了連接馬達(圖示省略)的軸部2b。主板2a透過軸部2b被馬達旋轉驅動。
風扇2如圖1所示,藉由主板2a、側板、複數的葉片2d而形成筒形狀,旋轉軸RS方向的一側(圖1的下側)的端部被主板2a閉塞,另一側(圖1的上側)的端部開放。這個筒形狀的開放側的端部形成使空氣吸入筒形狀的空間內(也就是風扇2內)的吸入口2e。
風扇2藉由馬達(圖示省略)驅動,以旋轉軸RS為中心被旋轉驅動。藉由風扇2的旋轉,遠心送風機1的外部的氣體沿著後述的鐘型口3流入,通過形成於渦形殼體4的吸入口2e及風扇2的吸入口2e,吸入風扇2內。然後,吸入風扇2內的空氣通過葉片2d與鄰接的葉片2d之間,往徑方向外側送出。
(渦形殼體4)渦形殼體4如圖1所示,將風扇2收納於內部。渦形殼體4整流從風扇2吹出的空氣。渦形殼體4是樹脂製,但渦形殼體4並不限定於樹脂製。渦形殼體4具有渦形部41、吐出部42、舌部44。渦形部41是收納風扇2,將風扇2產生的氣流導入渦卷狀的部分。吐出部42是形成於渦形部41的卷終部41b,吐出氣流的吐出口43的部分。舌部44是形成於渦形部41的卷始部41a及吐出部42的連接部分的部分。以下,分別詳細地說明渦形部41、吐出部42、舌部43。
(渦形部41)渦形部41形成將風扇2產生的氣流的動壓轉換成靜壓的流路。渦形部41具有2個側壁4a、周壁4c。2個側壁4a面向軸部2b的旋轉軸RS方向配置,並從旋轉軸RS方向的兩側包覆風扇2。周壁4c從旋轉軸RS的徑方向包圍風扇2。旋轉軸RS的徑方向是指垂直於旋轉軸RS的方向。由側壁4a及周壁4c所構成的渦形部41的內部空間形成從風扇2吹出的空氣沿著周壁4c流動的空間。
(側壁4a)2個側壁4a的一者,如圖1及圖2所示,形成吸入空氣的吸入口5,使得空氣流通於風扇2及渦形殼體4的外部之間。吸入口5形成圓形狀,風扇2配置成吸入口5的中心及風扇2的軸部2b的中心幾乎一致。另外,吸入口5的形狀並不限定於圓形狀,也可以例如是橢圓形狀等的其他的形狀。
側壁4a具備鐘型口3。鐘型口3用以整流被吸入風扇2的氣體並使其流入風扇2的吸入口2e。鐘型口3形成開口徑從渦形殼體4的外部朝向內部逐漸縮小。鐘型口3的最小的開口徑部分形成吸入口5。吸入口5附近的空氣沿著鐘型口3平滑地流動,而且有效率地從吸入口5流入風扇2。鐘型口3與側壁4a一體成形,或者是做為其他零件安裝於側壁4a。另外,鐘型口3的構造及態樣並沒有特別限定。
(周壁4c)周壁4c是設置於彼此相向的側壁4a之間的壁。周壁4c將風扇2產生的氣流沿著彎曲的壁面,透過渦形部41導入吐出口43。周壁4c例如與風扇2的旋轉軸RS的軸方向平行配置,包覆風扇2。周壁4c對於旋轉軸RS從徑方向包覆風扇2,構成與複數的葉片2d相向的內周面。
周壁4c渦卷狀地形成於風扇2的旋轉方向R(參照圖2)。周壁4c設置成從位於與舌部44的邊界的卷始部41a,沿著風扇2的旋轉方向R,到位於從舌部44離開的一側的吐出部42及渦形部41之間的邊界的卷終部41b。卷始部41a是周壁4c中,風扇2的旋轉產生的氣流的上流側的端部。卷終部41b是周壁4c中,風扇2的旋轉產生的氣流的下流側的端部。
做為周壁4c的渦卷形狀,例如,有根據對數渦形、代數渦形、或者是漸伸線等的渦卷形狀。周壁4c的內周面構成從成為渦卷形狀的起始的卷始部41a沿著風扇2的周方向平滑地彎曲到成為渦卷形狀的結束的卷終部41b的曲面。藉由這樣的構造,從風扇2送出的空氣朝向吐出部42的方向平滑地流動於形成在風扇2及周壁4c之間的流路。因此,在渦形殼體4內,空氣的靜壓從舌部44朝向吐出部42有效率地上升。
(吐出部42)吐出部42具有藉由風扇2的旋轉使得通過渦形部41的氣流被吐出的吐出口43。吐出口43是吐出部42的下流側的開口。吐出部42是以剖面是矩形的中空管構成,其剖面垂直於沿著周壁4c流動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吐出部42形成流路45,將從風扇2送出並流動於周壁4c及風扇2之間的間隙的空氣導引排出到渦形殼體4的外部。這個流路45的流路剖面積從上流往下流擴大。
吐出部42具有延設板42a、擴散板42b、第1側壁42c、第2側壁42d。延設板42a從周壁4c的卷終部41b延伸而形成,是與周壁4c一體形成的板狀的部分。擴散板42b與渦形殼體4的舌部44一體形成,是與延設板42a相向配置的板狀部分。擴散板42b與延設板42a之間具有的角度,會形成流路剖面積沿著吐出部42內的空氣的流動方向逐漸增大。
延設板42a及擴散板42b形成於第1側壁42c及第2側壁42d之間。像這樣,吐出部42藉由延設板42a、擴散板42b、第1側壁42c及第2側壁42d,形成剖面為矩形的流路45。
(舌部44)舌部44以設定的曲率半徑的曲面形成,平滑地連接周壁4c的卷始部41a及吐出部42。舌部44是為了將從吸入口5流入的空氣吹出至遠心方向並升壓所必要的收縮部。舌部44抑制空氣從形成於渦形殼體4的渦卷狀流路的卷結束側朝向卷開始側流入。
[空氣調和裝置10的動作]當收納於渦形殼體4內的風扇2旋轉,空氣從筐體11的吸入口11a被吸引到筐體11內。被吸引到筐體11內的空氣沿著形成渦形殼體4的吸入口2e的鐘型口3流入風扇2內部。流入風扇2內的空氣朝向風扇2的徑方向外側吹出。從風扇2吹出的空氣通過流路剖面積從上流側朝向下流側擴大的吐出部42內而升壓,從吐出口43被吐出後,被供給到熱交換器12。被供給到熱交換器12的空氣通過熱交換器12時,與流過熱交換器12的內部的冷媒等的熱交換媒體進行熱交換,調整溫度及濕度。通過熱交換器12的空氣從筐體11的吹出口11b被吹出至空調對象空間。
(升壓效果及偏流抑制效果)本實施型態1的渦形殼體4具有能夠獲得升壓效果及偏流抑制效果的構造。以下,參照圖1及圖2、還有下一圖3來說明能夠實現這個目的的具體構造。
圖3係實施型態1的遠心送風機的渦形殼體的吐出部及其周圍的剖面圖。
首先,說明能夠獲得升壓效果及偏流抑制效果的渦形殼體4的構造。如圖1~圖3所示,渦形殼體4的吐出部42的流路面積,也就是與通過吐出部42內部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剖面積,隨著從上流朝向下流逐漸擴大。渦形殼體4的吐出部42具有2階段的擴大率。吐出部42的延設板42a如圖3所示,在厚度方向上切斷延設板42a的剖面上,相對於筐體11的內壁面11c(參照圖2)傾斜,具有藉由延設板42a的傾斜變化而改變擴大率的變化點A。比起變化點A的上流側,變化點A的下流側的擴大率變得比較大。以下,延設板42a中,將變化點A的上流部分稱為第1部42aa,將變化點A的下流部分稱為第2部42ab。另外,筐體11的內壁面11c是平坦的平面。
在此,與筐體11的內壁面11c(參照圖2)平行且通過變化點A的假想線假設為α。假想線α及吐出部42的第1部42aa形成的角度定義為θ1,假想線α及吐出部42的第2部42ab形成的角度定義為θ2。此時,θ1及θ2具有以下的關係。亦即0≦θ2<θ1或0<θ2≦θ1其中一者的關係。
藉由θ1及θ2具有以上的關係,吐出部42內的流路45二階段地擴大。藉此,能夠抑制流動於吐出部42的第2部42ab的內壁面的氣流的剝離,藉此能夠獲得升壓效果。又,藉由氣流貼付於第2部42ab的內壁面,氣流的通過剖面領域擴大,因此能夠抑制通過熱交換器12的氣流的偏流。結果,能夠有效率地進行熱交換器12中的熱交換。
(組立作業的提昇)本實施型態1的渦形殼體4具有能夠提昇組立作業性的構造。以下,參照圖1~圖3說明能夠實現這個目的的具體構造。
如圖3所示,渦形殼體4具有L2<L1的關係。L1是舌部44的上流側的端部(與周壁4c的卷始部41a相同)及變化點A的之間的平行於假想線α方向的距離。L2是變化點A及吐出部42的第2部42ab的下流側端部43a的之間的平行於假想線α方向的距離。
關於具有L2<L1的關係使得組立作業變得容易這點,會將具有具有L2>L1的關係的渦形殼體做為比較例,一邊比較一邊說明。
圖4係用以說明具備比較例的渦形殼體的空氣調和裝置的組立的工程圖。圖5係用以說明具備實施型態1的渦形殼體的空氣調和裝置的組立的工程圖。另外,雖然目前為止並未說明,但渦形殼體是由上下分割的具有吐出部42的第1殼體部及第2殼體部2個零件構成。做為比較例,如圖4(a)所示,將渦形殼體41A的第1殼體部410A插入筐體11內,將第1殼體部410A的吐出部42A朝向分隔板13的開口13a沿著箭頭方向插入。此時,如果L2>L1的話,如圖4(b)所示,第1殼體410A的下流側端部43Aa會與筐體11干涉。
為了避免這樣的干涉,也可以增大分隔板13的開口13a。然而,當增大分隔板13的開口13a,將渦形殼體41A設置於筐體11內的狀態,分隔板13的開口13a的周緣及吐出部42A的外周之間出現間隙,產生了必須將這個間隙以別的零件封閉的需要。
另一方面,本實施型態1的渦形殼體4中,首先,如圖5(a)所示,將渦形殼體4的第1殼體410插入筐體11內,將第1殼體部410的吐出部42朝向分隔板13的開口13a沿著箭頭方向插入。此時,本實施型態1的渦形殼體4中,藉由具有L2<L1的關係,如圖5(b)所示,下流側端部43a不會干涉分隔板13,能夠將渦形殼體4設置於筐體11內,能夠容易地進行組立作業。
在此,當進一步持續說明空氣調和裝置10的組立,接著如圖5(c)所示,設置風扇2於第1殼體部410。之後,如圖5(d)所示,將第2殼體部411安裝於第1殼體部410。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型態1的遠心送風機1的渦形殼體4具備收納產生氣流的風扇2,渦卷狀導入風扇2產生的氣流的渦形部41、吐出部42、舌部44。吐出部42是形成於渦形部41的卷終部41b,具有吐出氣流的吐出口43的部分。舌部44是形成於渦形部41的卷始部41a及吐出部42之間的連接部分的部分。吐出部42形成與氣流的流動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剖面積朝向吐出口43逐漸擴大的流路。吐出部42中從卷終部41b延伸形成的延設板42a,在厚度方向切斷延設板42a的剖面,相對於收納遠心送風機1的筐體11的內壁面11c傾斜。延設板42a具有藉由延設板42a的傾斜變化使得剖面積的擴大率在下流側比上流側擴大的變化點A。延設板42a中,將比變化點A更上流部分假設為第1部42aa,將比變化點A更下流部分假設為第2部42ab時,具有以下的關係。第1部42aa與平行於筐體11的內壁面11c且通過變化點A的假想線所形成的夾角θ1,第2部42ab與假想線所形成的夾角θ2,具有0<θ2<θ1的關係。又,舌部44的上流側的端部及變化點A的平行於假想線上的距離L1,變化點A及第2部42ab的下流側端部的平行於假想線方向的距離L2,具有L2<L1的關係。又,本實施型態1的遠心送風機具備上述的渦形殼體4、配置於渦形殼體4內的風扇2。
像這樣,具有0<θ2<θ1的關係,藉此獲得升壓效果及偏流抑制效果。又,藉由具有L2<L1的關係,組立作業性提昇。
本實施型態1的空氣調和裝置具備上述的遠心送風機1、收納遠心送風機1的筐體11、配置於遠心送風機1的吐出側的熱交換器12。
如上述,藉由具備上述的遠心送風機1,能夠獲得一種空氣調和裝置,能獲得升壓效果及偏流抑制效果,且組立作業性能夠提昇。
[實施型態2] 圖6係實施型態2的空氣調和裝置的內部構造的概略側視圖。實施型態2的空氣調和裝置10A在實施型態1的空氣調和裝置10更具有導風構件6。導風構件6是具有導引面6a的棒狀構件,導引面6a平滑地連繫在吐出部42的第2部42ab的下流側端部43a、筐體11的內壁面11c之中位於第2部42ab的延長上的壁面11ca。藉由這個導風構件6,從吐出口43吐出的氣流沿著導風構件6的導引面6a平滑地被導引至壁面11ca,之後流入熱交換器12。
像這樣,從渦形殼體4的吐出口43吐出的氣流平滑地被導引至熱交換器12,因此能夠抑制不設置導風構件6的情況下的下流側端部43a及筐體11的壁面11ca之間的高低差所產生的氣流的逆流。結果,能夠有效率地進行升壓及熱交換器12的熱交換。
本實施型態2的空氣調和裝置,能夠獲得與實施型態1相同的效果,且在實施型態1的架構外更具備導風構件6,因此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也就是,能夠將從吐出口43吐出的氣流,沿著導風構件6的導引面6a平滑地透過壁面11ca導引至熱交換器12,結果能夠有效率地進行升壓及熱交換器12中的熱交換。
[實施型態3] 圖7係顯示實施型態3的冷凍循環裝置的構造的示意圖。實施型態3的冷凍循環裝置50的室內送風機202中使用了遠心送風機1。又,以下的說明中,關於冷凍循環裝置50,會說明使用於空調用途的情況,但冷凍循環裝置50並不限定於使用於空調用途。冷凍循環裝置50例如冷藏庫或冷凍庫、自動販賣機、空氣調和裝置、冷凍裝置、熱水器等的使用於冷凍用途或空調用途。
實施型態3的冷凍循環裝置50透過冷媒使熱移動於外界空氣與室內空氣之間,藉此對室內吹暖氣或吹冷氣來進行空氣調和。實施型態3的冷凍循環裝置50具有室外機100、室內機200。冷凍循環裝置50具有冷媒回路,冷媒回路是將室外機100及室內機200以冷媒配管300及冷媒配管400連接,使冷媒循環其中的回路。冷媒配管300是氣相的冷媒流動於其中的氣體配管,冷媒配管400是液相的冷媒流動於其中的液體配管。另外,冷媒配管400中也可以流動氣液二相的冷媒。然後,冷凍循環裝置50的冷媒回路中,壓縮機101、流路切換裝置102、室外熱交換器123、膨脹閥105、室內熱交換器201透過冷媒配管依序連接。
(室外機100)室外機100具有壓縮機101、流路切換裝置102、室外熱交換器123、以及膨脹閥105。壓縮機101將吸入的冷媒壓縮並吐出。流路切換裝置102例如四方閥,是進行冷媒流路的方向切換的裝置。冷媒循環裝置50根據來自控制裝置110的指示,使用流路切替裝置102來切換冷媒的流動方向,藉此能夠實現暖氣運轉或冷氣運轉。
室外熱交換器123進行冷媒及室外空氣的熱交換。室外熱交換器123在暖氣運轉時發揮蒸發器的作用,在從冷媒配管400流入的低壓的冷媒及室外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使冷媒蒸發汽化。室外熱交換器123在冷氣運轉時會發揮凝縮器的作用,在從流路切換裝置102側流入的在壓縮機101已壓縮的冷媒及室外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使冷媒凝縮液化。室外熱交換器123中安裝了室外送風機104,用以提高冷媒及室外空氣之間的熱交換的效率。室外送風機104可以安裝反相器裝置,來改變風扇馬達的旋轉頻率,變更風扇的旋轉速度。膨脹閥105是節流裝置,藉由調整流過膨脹閥105的冷媒的流量,做為膨脹閥運作使開度變化,藉此調整冷媒的壓力。例如,膨脹閥105是以電子式膨脹閥等構成的情況下,根據控制裝置110的指示來進行開度調整。
(室內機200)室內機200具有在冷媒及室內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室內熱交換器201、調整室內熱交換器201進行熱交換的空氣流動方向的室內送風機202。室內熱交換器201在暖氣運轉時發揮凝縮器的作用,在從冷媒配管300流入的冷媒及室內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使冷煤凝縮液化並流出到冷媒配管400側。室內熱交換器201在冷氣運轉時會發揮蒸發器的作用,在因為膨脹閥105作用而成為低壓狀態的冷媒及室內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使冷媒取走空氣的熱而蒸發汽化,並流出到冷媒配管300側。室內送風機202設置成與室內熱交換器201相向。室內送風機202可使用實施型態1的遠心送風機1或實施型態2的遠心送風機1任一者1個以上。室內送風機202的旋轉速度由使用者的設定來決定。室內送風機202可以安裝反相器裝置,來改變風扇馬達(圖示省略)的旋轉頻率,變更風扇2的旋轉速度。
[冷凍循環裝置50的動作例]接著,做為冷凍循環裝置50的動作例,說明冷氣運轉動作。被壓縮機101壓縮而吐出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冷媒,經由流路切換裝置102而流入室外熱交換器123。流入室外熱交換器123的氣體冷媒,會因為與被室外送風機104送風的外部空氣進行熱交換而凝縮,成為低溫的冷媒,從室外熱交換器123流出。從室外熱交換器123流出的冷媒被膨脹閥105膨脹或減壓,成為低溫低壓的氣液二相冷媒。這個氣液二相冷媒流入室內機200的室內熱交換器201,與被室內送風機202送風的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而蒸發,成為低溫低壓的氣體冷媒而從室內熱交換器201流出。此時,被冷媒吸熱而冷卻的室內空氣成為空調空氣,從室內機200的吐出口吹出至空調對象空間。從室內熱交換器201流出的氣體冷媒會經由流路切換裝置102而被吸入壓縮機101,再次被壓縮。以上的動作會反覆進行。
接著,做為冷凍循環裝置50的動作例,說明暖氣運轉動作。被壓縮機101壓縮而吐出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冷媒,經由流路切換裝置102而流入室內機200的室內熱交換器201。流入室內熱交換器201的氣體冷媒,會因為與被室內送風機202送風的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而凝縮,成為低溫的冷媒,從室內熱交換器201流出。此時,從氣體冷媒接收熱而暖化的室內空氣成為空調空氣,從室內機200的吐出口吹出至空調對象空間。從室內熱交換器201流出的冷媒被膨脹閥105膨脹或減壓,成為低溫低壓的氣液二相冷媒。這個氣液二相冷媒流入室外機100的室外熱交換器123,與被室外送風機104送風的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而蒸發,成為低溫低壓的氣體冷媒而從室外熱交換器123流出。從室外熱交換器123流出的氣體冷媒會經由流路切換裝置102而被吸入壓縮機101,再次被壓縮。以上的動作會反覆進行。
實施型態3的冷凍循環裝置50具備實施型態1的遠心送風機1等,因此能夠以渦形部41有效率地將氣流升壓,且能夠有效率地進行室內熱交換器201中的熱交換。
以上的實施型態所示的架構僅是表示一例,也可以與其他的公知的技術組合,在不脫離主旨的範圍內,能夠省略或變更架構的一部分。
1:遠心送風機 2:風扇 2a:主板 2b:軸部 2d:葉片 2e:吸入口 3:鐘型口 4:渦形殼體 4a:側壁 4c:周壁 5:吸入口 6:導風構件 6a:導引面 10:空氣調和裝置 10A:空氣調和裝置 11:筐體 11a:吸入口 11b:吹出口 11c:內壁面 11ca:壁面 12:熱交換器 13:分隔板 13a:開口 41:渦形部 41A:渦形殼體 41a:卷始部 41b:卷終部 42:吐出部 42A:吐出部 42a:延設板 42aa:第1部 42ab:第2部 42b:擴散板 42c:第1側壁 42d:第2側壁 43:吐出口 43Aa:下流側端部 43a:下流側端部 44:舌部 45:流路 50:冷凍循環裝置 100:室外機 101:壓縮機 102:流路切換裝置 104:室外送風機 105:膨脹閥 110:控制裝置 123:室外熱交換器 200:室內機 201:室內熱交換器 202:室內送風機 300:冷媒配管 400:冷媒配管 410:第1殼體部 410A:第1殼體部 411:第2殼體部 RS:旋轉軸
圖1係實施型態1的遠心送風機的立體圖。 圖2係具備實施型態1的遠心送風機的空氣調和裝置的內部構造的概略側視圖。 圖3係實施型態1的遠心送風機的渦形殼體的吐出部及其周圍的剖面圖。 圖4係用以說明具備比較例的渦形殼體的空氣調和裝置的組立的工程圖。 圖5係用以說明具備實施型態1的渦形殼體的空氣調和裝置的組立的工程圖。 圖6係實施型態2的空氣調和裝置的內部構造的概略側視圖。 圖7係顯示實施型態3的冷凍循環裝置的構造的示意圖。
1:遠心送風機
3:鐘型口
5:吸入口
10:空氣調和裝置
11:筐體
11a:吸入口
11b:吹出口
11c:內壁面
12:熱交換器
13:分隔板
13a:開口
41:渦形部
41a:卷始部
41b:卷終部
42:吐出部
42a:延設板
43:吐出口
44:舌部
45:流路
R:旋轉方向
RS:旋轉軸

Claims (5)

  1. 一種渦形殼體,具備產生氣流的風扇的遠心送風機,包括: 渦形部,收納該風扇,渦卷狀地導引該風扇產生的氣流; 吐出部,具有形成於該渦形部的卷終部,吐出該氣流的吐出口; 舌部,形成於該渦形部的卷始部及該吐出部之間的連接部分; 其中該吐出部形成與該氣流的流動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剖面積朝向該吐出口逐漸擴大的流路; 該吐出部中從該卷終部延伸而形成的延設板,在厚度方向上切斷該延設板的剖面,相對於收納該遠心送風機的筐體的內壁面傾斜,並具有藉由該延設板的傾斜變化使該剖面積的放大率在下流側比上流側擴大的變化點; 將該延設板中比該變化點更上流部分做為第1部,將比該變化點更下流部分做為第2部時,將該第1部與平行於該筐體的該內壁面且通過該變化點的假想線形成的夾角θ1,將該第2部與該假想線形成的夾角θ2具有0≦θ2<θ1或者是0<θ2≦θ1的任一者的關係, 該舌部的上流側的端部及變化點之間的平行於該假想線的方向的距離L1、該變化點及該第2部的下流側端部之間的平行於該假想線的方向的距離L2,具有L2<L1的關係。
  2. 一種遠心送風機,包括:如請求項1之渦形殼體、配置於該渦形殼體內的該風扇。
  3. 一種空氣調和裝置,包括:如請求項2之遠心送風機、收納該遠心送風機的該筐體、配置於該遠心送風機的吐出側的熱交換器。
  4. 如請求項3之空氣調和裝置,包括具有導引面的導風構件,其中: 該導引面將該吐出部中的該第2部的下流側端部、該筐體的該內壁面之中位於該第2部的延長線上的壁面平滑連結。
  5. 一種冷凍循環裝置,包括:如請求項2之遠心送風機。
TW109146172A 2020-07-29 2020-12-25 遠心送風機的渦形殼體、具備這個渦形殼體的遠心送風機、空氣調和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TWI754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29089 WO2022024267A1 (ja) 2020-07-29 2020-07-29 遠心送風機の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この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を備えた遠心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PCT/JP2020/029089 2020-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4505B TWI754505B (zh) 2022-02-01
TW202204773A true TW202204773A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37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6172A TWI754505B (zh) 2020-07-29 2020-12-25 遠心送風機的渦形殼體、具備這個渦形殼體的遠心送風機、空氣調和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28280A1 (zh)
EP (1) EP4191072A4 (zh)
JP (1) JP7301236B2 (zh)
CN (1) CN116113769A (zh)
TW (1) TWI754505B (zh)
WO (1) WO202202426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2453B2 (ja) * 1992-08-07 2000-08-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656974B2 (ja) * 1997-04-24 2005-06-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送風機とダクトとの接続構造
JP3785758B2 (ja) * 1997-09-19 2006-06-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送風ユニット
JP4590167B2 (ja) * 2003-06-05 2010-12-01 セイコー化工機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
JP4049054B2 (ja) 2003-08-27 2008-02-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の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それを備えた遠心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2937112A (zh) * 2012-12-06 2013-02-20 嵊州市远见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抽油烟机的风机蜗壳中间板导叶进风结构
CN103216925B (zh) * 2013-04-26 2016-03-16 江苏新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柜机
WO2018078850A1 (ja) * 2016-10-31 2018-05-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KR101841953B1 (ko) * 2017-03-31 2018-03-26 탑에어주식회사 바이패스겸용 송풍기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전열교환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4505B (zh) 2022-02-01
JP7301236B2 (ja) 2023-06-30
EP4191072A4 (en) 2023-09-20
EP4191072A1 (en) 2023-06-07
CN116113769A (zh) 2023-05-12
JPWO2022024267A1 (zh) 2022-02-03
US20230228280A1 (en) 2023-07-20
WO2022024267A1 (ja) 2022-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7596B (zh)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及冷凍循環裝置
TWI676741B (zh)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TWI728415B (zh) 離心風扇、送風裝置、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JP7031061B2 (ja) 遠心送風機、送風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9247023B (zh) 离心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TWI716681B (zh)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US20210148377A1 (en) Centrifugal air-sending device, air-sending apparatus,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TWI832906B (zh) 離心式送風機、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TWI754505B (zh) 遠心送風機的渦形殼體、具備這個渦形殼體的遠心送風機、空氣調和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CN113195903B (zh) 离心式鼓风机、鼓风装置、空调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US11885339B2 (en) Turbo fan, air sending device, air-condition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09891101B (zh) 螺旋桨风扇、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WO2024038573A1 (ja) 送風機用ファン、多翼遠心送風機、及び、空調室内機
WO2017085889A1 (ja) 遠心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TW202316034A (zh) 離心送風機、空氣調和裝置及冷凍循環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