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7023B - 离心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心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7023B
CN109247023B CN201680084968.4A CN201680084968A CN109247023B CN 109247023 B CN109247023 B CN 109247023B CN 201680084968 A CN201680084968 A CN 201680084968A CN 109247023 B CN109247023 B CN 1092470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gion
casing
centrifugal blower
rotation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49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7023A (zh
Inventor
河野惇司
池田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47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7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7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70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 F04D25/16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using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8Sealings
    • F04D29/16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 F04D29/161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162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of a centrifugal flow 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13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uction 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50Inlet or outlet
    • F05D2250/51In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0Vibration or noise prevention at outdoor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高效率且低噪声的离心送风机以及使用该离心送风机的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收容于具有空气吸入口(8)的外壳(1)的离心送风机具备涡旋型壳体(7)和收容于其内部的离心风扇(3)。涡旋型壳体(7)包括侧壁(7c)。侧壁(7c)具有包围开口部的喇叭口(5)。喇叭口(5)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配置于最接近空气吸入口(8)的位置。第一区域中的从离心风扇(3)的旋转轴(X)到下游端(5a)的距离(L2)大于第二区域中的从旋转轴(X)到下游端(5a)的距离(L1)。包括旋转轴(X)在内的截面中的第一区域的表面(5c)的曲率小于包括旋转轴(X)在内的截面中的第二区域的表面(5b)的曲率。

Description

离心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送风机、具备该离心送风机的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用于空气调节装置、制冷循环装置的离心送风机。例如,在日本特开平9-12619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离心送风机:具备壳体和保持于该壳体的内部的多叶片离心型的离心叶轮,并且在壳体上在与离心叶轮的旋转轴交叉的侧面形成有由喇叭口规定的吸入口。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如下方式构成的壳体,即从离心叶轮的旋转轴到吸入口的外缘的距离在该离心叶轮的旋转方向上局部不同。具体而言,壳体以如下方式构成:以与吹出口邻接的鼻部(舌部)为起点,在沿离心叶轮的旋转方向从-60°到+60°的区域中,上述距离相对较小,在沿离心叶轮的旋转方向从+120°到270°的区域中,上述距离相对较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261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例如以往的天花板埋入型的空气调节装置中,有时离心送风机的壳体的吸入口相对于形成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外壳的空气吸入口垂直地设置。在该情况下,从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在设置于离心送风机的壳体的吸入口的喇叭口进行90°转向,从壳体的吸入口流入离心叶轮。因此,在空气吸入口侧的喇叭口气流集中。由此,在空气吸入口侧特别是喇叭口的表面上气流容易剥离,气流偏向于风扇的主板侧。其结果是,离心叶轮的叶片前缘处的气流的风速分布变得不均匀,成为效率下降、噪声增大的问题的原因。
因此,以壳体的鼻部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外壳内位于与该空气吸入口侧的相反的一侧的方式配置专利文献1的离心送风机。这样,在空气吸入口侧的壳体中,能够缩小从喇叭口流入的空气到达离心叶轮的叶片的距离。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离心送风机中,几乎没有抑制喇叭口的表面上的气流的剥离的效果,存在不能充分得到效率改善效果和低噪声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且低噪声的离心送风机、以及使用该离心送风机的空气调节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离心送风机是收容于外壳的离心送风机,该外壳具有空气吸入口。离心送风机具备壳体和收容于壳体的内部的离心风扇。壳体包括面向离心风扇的第一壁部。第一壁部包括用于吸入空气的开口部。开口部在第一壁部中形成于与离心风扇的旋转轴相交的部分。第一壁部具有包围开口部的喇叭口。喇叭口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配置于最接近空气吸入口的位置。第二区域配置于比第一区域距空气吸入口远的位置。喇叭口在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每一个中,具有规定开口部的外周缘的端部和从端部起向远离离心风扇的方向延伸的曲面状的表面。第一区域中的从离心风扇的旋转轴到端部的距离大于第二区域中的从旋转轴到端部的距离。包括中心轴在内的第一区域的截面中的第一区域的表面的曲率小于包括中心轴在内的第二区域的截面中的第二区域的表面的曲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从喇叭口流入的空气到流入离心叶轮的叶片间的距离缩小,离心叶轮的叶片前缘处的风速分布均匀化,能够实现高效率化以及低噪声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从空气调节装置的侧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线段A-A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3的线段B-B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从空气调节装置的侧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线段B-B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是从空气调节装置的侧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线段C-C的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构成图10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离心送风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12是从空气调节装置的侧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线段B-B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4是从空气调节装置的侧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线段B-B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结构以及动作>
图1是装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心风扇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从空气调节装置的侧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具备设置在作为空调对象的空间的天花板内的外壳1。另外,外壳1的形状能够采用任意的形状。例如作为一个例子,外壳1形成为长方体状。外壳1包括上表面部1a、下表面部1b和侧面部1c。
在外壳1的侧面部1c之中,在一个面上设置有空气吹出口2。空气吹出口2的形状能够采用任意的形状。空气吹出口2的形状例如是矩形。另外,在外壳1的侧面部1c之中,在与形成有空气吹出口2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空气吸入口8。空气吸入口8的形状能够采用任意的形状。空气吸入口8的形状例如是矩形。在空气吸入口8也可以设置有对空气进行除尘的过滤器。
在外壳1的内部收容有在涡旋型壳体7的内部配置了离心风扇3(以下称为风扇3)的离心送风机、风扇马达4和热交换器6。在离心送风机中,在涡旋型壳体7上形成有喇叭口5。在本实施方式中,喇叭口5的形状与以往的离心送风机不同。另外关于喇叭口5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说明。
作为离心风扇的风扇3以面向由该喇叭口5规定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风扇马达4例如由固定在外壳1的上表面部1a的马达支架支承。风扇马达4具有沿着旋转轴X(参照图4)延伸的输出轴。旋转轴X配置为:在侧面部1c之中,相对于形成有空气吸入口8的面以及形成有空气吹出口2的面平行地延伸。在输出轴上安装有多叶片离心型的风扇3。至少一个风扇3安装于输出轴。在图2所示的室内机中,两个风扇3安装于风扇马达4的输出轴。风扇3制造从空气吸入口8吸入外壳1内并从空气吹出口2向对象空间吹出的空气的流动。
热交换器6在外壳1的内部配置于空气的流动路径中。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热交换器6配置于离心送风机的吹出口7d与空气吹出口2之间。热交换器6调整空气的温度。喇叭口5的吸入侧的空间和涡旋型壳体7的吹出侧的空间由分隔板10分隔开。另外,热交换器6的结构、样式没有特别的限定,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公知的结构。
在这样的结构中,当风扇3旋转时,作为空调对象的房间的空气被吸入空气吸入口8。吸入到外壳1的内部的空气由喇叭口5引导而被风扇3吸入。另外,在风扇3中,被吸入的空气向风扇3的径向的外侧吹出。从风扇3吹出的空气在通过涡旋型壳体7的内部后,从吹出口7d(参照图3)供给到热交换器6。供给到热交换器6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6时进行热交换以及湿度调整。之后,空气从空气吹出口2吹出到房间。
<离心送风机的结构>
图4是图3的线段A-A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3的线段B-B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风扇3具备主板3a、侧板3c以及多个叶片3d。主板3a是圆盘形,在中心部具有突起部3b。在突起部3b的中央连接有风扇马达4的输出轴。风扇3经由输出轴并通过风扇马达4的驱动力而旋转。侧板3c设置为与主板3a相向。侧板3c形成为环状。多个叶片3d设置为从主板3a朝向侧板3c而包围旋转轴X。多个叶片3d设置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叶片3d分别形成为朝前叶片,上述朝前叶片的外周侧的叶片后缘与内周侧的叶片前缘相比,位于风扇3的旋转方向上前进的位置。
涡旋型壳体7具备沿着风扇3的外周端延伸的周壁7a(参照图3~图5)。另外,在涡旋型壳体7中,在周壁7a的一处具有舌部7b。从吹出口7d观察,舌部7b位于风扇3的旋转方向前方侧。涡旋型壳体7对从风扇3吹出的空气进行整流。在涡旋型壳体7的侧壁7c设置有作为涡旋型壳体的开口部的吸入口9。作为第一壁部的侧壁7c形成为在与周壁7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与周壁7a相连,上述第一壁部面向作为离心风扇的风扇3。在侧壁7c形成有向吸入口9引导气流的喇叭口5。喇叭口5以包围吸入口9的方式形成。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喇叭口5配置于与风扇3的吸入口相向的位置。喇叭口5对流入风扇3的气流进行整流。
涡旋型壳体7在至少一个侧壁7c具备作为用于吸入空气的开口部的吸入口9。侧壁7c具备喇叭口5,该喇叭口5朝向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下游而内径逐渐变小。喇叭口5的表面5b、5c是向旋转轴X侧凸出的曲面状的形状。喇叭口5在包括旋转轴X在内的平面的喇叭口5的截面中,如图3~图5所示,与空气吹出口2侧的从旋转轴X到喇叭口5的端部即下游端5a的距离L1(参照图4)相比,空气吸入口8侧的该距离L2(参照图5)较大。另外,在上述截面中,与空气吹出口2侧的喇叭口5的表面5b(参照图3以及图4)的曲率相比,空气吸入口8侧的喇叭口5的表面5c的曲率较小。在此,涡旋型壳体7的相向的侧壁7c保持恒定的距离。另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涡旋型壳体7的侧壁7c和喇叭口5连接为台阶状。另外,喇叭口5的相对曲率较小的表面5c与相对曲率较大的表面5b的连接部也成为台阶部。
从与上述离心送风机的结构不同的观点出发,该离心送风机具备作为壳体的涡旋型壳体7和收容于涡旋型壳体7的内部的离心风扇3。离心风扇3包括具有表面的圆板状的主板3a、环状的侧板3c以及多个叶片3d。侧板3c面向主板3a的表面。多个叶片3d配置在主板3a和侧板3c之间,并且连接于主板3a以及侧板3c。多个叶片3d设置为在侧板3c的圆周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涡旋型壳体7包括作为面向侧板3c的第一壁部的侧壁7c。第一壁部(侧壁7c)包括用于吸入空气的开口部。开口部在侧壁7c中形成于与离心风扇的旋转轴相交的部分,至少使主板3a的表面的中央部露出。侧壁7c具有包围开口部的喇叭口5。喇叭口5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配置在最接近空气吸入口8的位置。第二区域配置在比第一区域距空气吸入口8远的位置。喇叭口在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每一个中具有作为规定开口部的外周缘的端部的下游端5a和从下游端5a起向远离离心风扇3的方向延伸的曲面状的表面5b、5c。第一区域中的从离心风扇3的旋转轴X到下游端5a的距离L2大于第二区域中的从旋转轴X到下游端5a的距离L1。包括旋转轴X在内的第一区域的截面中的第一区域的表面5c的曲率小于包括旋转轴X在内的第二区域的截面中的第二区域的表面5b的曲率。
另外,位于空气吸入口8侧并从旋转轴X到喇叭口下游端5a的距离相对较大的范围优选设为如下的范围。具体而言,该范围优选设为如下范围:喇叭口下游端5a以最接近空气吸入口8的下游端5a的位置为起点,从旋转轴X观察,沿着喇叭口5的周向的方向上的角度在风扇3的旋转方向上为-90°~+90°。喇叭口下游端5a在喇叭口5的周向整个区域中位于比风扇3的外周端靠内周侧的位置。
在喇叭口5的表面5b、5c中,优选的是,从旋转轴X到喇叭口5的下游端5a的距离L1、L2越大,在包括旋转轴X在内的截面中喇叭口5的表面5b、5c的曲率越小。
在此,在涡旋型壳体7的内部空间,将除比喇叭口下游端5a靠外周侧的风扇3的旋转区域以外的区域(参照图4、图5)设为涡旋型壳体7内的风路21。此时,以如下方式构成离心送风机,即包括旋转轴X在内的平面中的涡旋型壳体7的风路21的截面积以舌部7b(参照图3)为起点随着在风扇3的旋转方向上前进而扩大。另外,在从旋转轴X到喇叭口下游端5a的距离大的范围(在喇叭口5中接近空气吸入口8侧的表面5c所位于的区域)中,优选的是,喇叭口5的表面5c的曲率逐渐减小,或者从旋转轴X到涡旋型壳体7的周壁7a的距离逐渐缩小,以便涡旋型壳体7的风路21的截面积随着在风扇3的旋转方向上前进而扩大。
接着,说明离心送风机中的空气的流动。从空气吸入口8流入的空气朝向涡旋型壳体7的吸入口9进行90°转向并流入。另外,从喇叭口5流入到风扇3的空气在进行90°转向之后向远离旋转轴X的方向(离心方向)吹出。之后,该空气由涡旋型壳体7的风路引导而从涡旋型壳体7的吹出口7d吹出。之后,空气被供给到热交换器6,如上所述,在进行了热交换以及湿度调整后,从空气吹出口2吹出。
<离心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的作用效果>
在用于上述空气调节装置的离心送风机中,如上所述喇叭口5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而且,如图3~图5所示,第一区域中的从离心风扇3的旋转轴X到下游端5a的距离L2大于第二区域中的从旋转轴X到下游端5a的距离L1。包括旋转轴X在内的截面中的第一区域的表面5c的曲率小于包括旋转轴X在内的截面中的第二区域的表面5b的曲率。
另外,上述空气调节装置具备外壳1、热交换器6和上述的离心送风机。外壳1包括第一侧面和位于与该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热交换器6配置于外壳1的内部。离心送风机配置于外壳1的内部。在外壳1的第一侧面形成有空气吹出口2。在外壳1的第二侧面形成有空气吸入口8。在外壳1的内部中,热交换器6配置于比离心送风机接近空气吹出口2的位置。离心送风机的第一壁部(侧壁7c)沿着从空气吸入口8朝向空气吹出口2的方向配置。离心送风机的第一区域(包括在喇叭口5中相对曲率较小的表面5c的部分)配置于比第二区域(包括在喇叭口5中相对曲率较大的表面5b的部分)接近空气吸入口8的位置。
在此,流入喇叭口5的空气主要从空气吸入口8侧偏向地流入。因此,在空气吸入口8侧的喇叭口5附近的空气的风速相对较高,空气朝向旋转轴X流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扩大旋转轴X到喇叭口下游端5a的距离,扩大由喇叭口5规定的开口部(空气的流通路径)的面积,从而能够降低风速。另外,由于喇叭口5的下游端5a的位置向从旋转轴X远离的方向后退,能够缩小从喇叭口5朝向旋转轴X的空气的流动到达叶片3d的前缘的距离。其结果是,在空气吸入口8侧的区域,偏向主板3a侧地流入到叶片3d的前缘的空气在侧板3c侧分散,在叶片3d的前缘的风速分布均匀化。
另一方面,流入喇叭口5的空气吹出口2侧的空气由于远离空气吸入口8,所以空气的风速低,在喇叭口5上不易产生从喇叭口5的表面5b的剥离。因此,能够增大包括旋转轴X在内的截面中的喇叭口5的表面5b的曲率,减小涡旋型壳体7的旋转轴X方向的尺寸(侧壁7c之间的距离)。其结果是,外壳1内的风路21的面积扩大并能够降低通风阻抗。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1的涡旋型壳体7,能够使叶片前缘的风速分布均匀化。其结果是,由于能够抑制高风速区域的产生,能够降低离心风扇3中的气流的紊乱和摩擦损失。因此,能够实现离心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的高效率化以及低噪声化。
另外,在上述离心送风机中,在涡旋型壳体7中,如图3所示,在与旋转轴X垂直的径向上形成有吹出口7d。在涡旋型壳体7中,在径向上位于离心风扇3的外侧的涡旋型壳体7的内表面与离心风扇之间的空间成为风路21(参照图4以及图5)。包括旋转轴X在内的截面中的风路21的截面积也可以从舌部7b起随着朝向旋转方向的前侧而变大,该舌部7b在涡旋型壳体7中位于比吹出口7d靠离心风扇3的旋转方向的前侧的位置。这样,能够从离心送风机的吹出口7d高效地吹出空气。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变形例>
图6是从空气调节装置的侧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线段B-B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以及图7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基本上具备与图1~图5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相同的结构,但离心送风机的喇叭口5的结构与图1~图5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不同。即,在图6以及图7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该侧壁7c与喇叭口5的连接部由平滑的曲面连接。另外,如图6所示,在喇叭口中,曲率相对较小的表面5c和曲率相对较大的表面5b之间也由平滑的曲面连接。另外优选的是,如图6所示,在喇叭口下游端5a最接近空气吸入口8的位置,从旋转轴X到喇叭口下游端5a的距离最大。通过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装置,也能够得到与图1~图5所示的离心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结构>
图8是从空气调节装置的侧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9是图8的线段C-C的离心送风机的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8以及图9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基本上具备与图1~图5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相同的结构,但离心送风机中的涡旋型壳体7的侧壁7c的结构与图1~图5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不同。即,在离心送风机中,在空气吸入口8侧从旋转轴X到喇叭口5的下游端5a的距离相对较大的范围(与喇叭口5的表面5c相连的部分)中,设置有将涡旋型壳体7的相向的侧壁7c、7e之间的距离L3局部地扩大了的涡旋型壳体扩大部11。在涡旋型壳体扩大部11中,以包括旋转轴X在内的平面中的涡旋型壳体7的风路21的面积始终在离心风扇3的旋转方向上扩大的方式设置涡旋型壳体扩大部11。另外,在与喇叭口5的表面5b相连的部分中,在涡旋型壳体7的相向的侧壁7c、7e形成有非扩大部31。侧壁7c、7e的非扩大部31之间的距离L4相对地小于涡旋型壳体扩大部11之间的距离L3。在侧壁7c、7e中,涡旋型壳体扩大部11与非扩大部31的连接部,可以是如图9所示的台阶形状,也可以是平滑的曲面状。
<构成室内机的离心送风机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离心送风机中,涡旋型壳体7包括在旋转轴X方向上隔着离心风扇3而与第一壁部(侧壁7c)相向的第二壁部(侧壁7e)。侧壁7c包括: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连接于第一区域(包括在喇叭口5中相对曲率小的表面5c的部分)的第一外周部;以及连接于第二区域(包括在喇叭口5中相对曲率大的表面5c的部分)的第二外周部(非扩大部31)。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第一外周部(侧壁7c的涡旋型壳体扩大部11)与侧壁7e之间的距离L3大于第二外周部(侧壁7c的非扩大部31)与侧壁7e之间的距离L4。
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结构中,在将从旋转轴X到喇叭口5的下游端5a的距离L2(参照图5)扩大了的范围,通过减小喇叭口5的截面中的表面5c的曲率,从而能够维持涡旋型壳体7内的风路21的面积。另一方面,如果喇叭口5的截面中的表面5c的曲率过小,则涡旋型壳体7的旋转轴X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从主板3a起的最大高度)扩展过大。在该情况下,外壳1的壁面与涡旋型壳体7之间的距离、或者邻接的涡旋型壳体7之间的距离相对变小。其结果是,外壳1内的风路截面积缩小,通风阻抗增大。
因此,通过如上所述设置涡旋型壳体扩大部11,从而能够抑制扩大涡旋型壳体7内的风路21的截面积和减小喇叭口5的截面中的表面5c的曲率的程度。另外,通过以涡旋型壳体7内的风路21的截面积始终在离心风扇3的旋转方向上扩大的方式设置涡旋型壳体扩大部11,从而能够抑制因风速的急剧增加而引起的损失的增加。
根据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离心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除由实施方式1的离心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得到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抑制外壳1内的风路的通风阻抗的增加,实现离心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的高效率化以及低噪声化。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结构>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构成图10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离心送风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基本上具备与图1~图5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相同的结构,但离心送风机中的涡旋型壳体7的结构与图1~图5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心送风机中,以如下方式构成涡旋型壳体7,即在空气吸入口8侧,涡旋型壳体7的相向的侧壁7c、7e之间的宽度从喇叭口5朝向空气吸入口8缩小。具体而言,在涡旋型壳体7的侧壁7c、7e形成有涡旋型壳体缩小部12,上述涡旋型壳体缩小部12在相对于图11的箭头41所示的朝向空气吸入口8的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通过设置涡旋型壳体缩小部12,在涡旋型壳体7内的风路21的截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增大周壁7a(参照图3~图5)和旋转轴X之间的距离,或者增大侧壁7c、7e(参照图9)之间的距离来确保风路21的截面积。
<构成室内机的离心送风机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离心送风机中,涡旋型壳体7包括在旋转轴X方向上隔着离心风扇3而与第一壁部(侧壁7c)相向的第二壁部(侧壁7e)。第一壁部(侧壁7c)包括: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连接于第一区域(包括在喇叭口5中相对曲率较小的表面5c的部分)的第一外周部;以及连接于第二区域(包括在喇叭口5中相对曲率较大的表面5b的部分)的第二外周部。第一外周部以及第二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形成于第一外周部的涡旋型壳体缩小部12)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沿着旋转轴X的方向上,第一外周部和第二壁部(侧壁7e)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旋转轴X而逐渐减小。
这样,通过在涡旋型壳体7朝向空气吸入口8地设置涡旋型壳体缩小部12,从而在与空气吸入口8邻接的区域中,能够缩小涡旋型壳体7占有的体积比例。因此,由于能够扩大空气吸入口8中的有效的吸入风路面积,由此能够抑制空气吸入口8处的通风阻抗。通过这样降低通风阻抗,取入到外壳1的风量增大,其结果是能够充分确保导入到离心送风机的空气的流量。因此,在离心送风机中的离心风扇的叶片前缘,空气的流动容易分散,能够进一步实现叶片前缘的风速的均匀化。
像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离心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除由上述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的离心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得到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进一步降低空气调节装置的外壳1内的风路的通风阻抗。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离心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的高效率化以及低噪声化。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
图12是从空气调节装置的侧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线段B-B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基本上具备与图1~图5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相同的结构,但离心送风机中的涡旋型壳体7的喇叭口5的结构与图1~图5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不同。即,在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在相对扩大了从旋转轴X到喇叭口5的下游端5a的距离L2的范围,在喇叭口5的表面5c设置有紊流促进部。
紊流促进部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是设置在喇叭口5的表面5c的、曲率不同的多个区域22、24。例如,在包括旋转轴X在内的平面的截面中,将表面5c的区域24的曲率相对地减小,将表面5c的区域22的曲率相对地增大。多个区域22、24也可以在喇叭口5的周向上交替地设置。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喇叭口5的第一区域的表面5c包括具有第一曲率的多个第一表面部分(区域24)和具有不同于第一曲率的曲率的多个第二表面部分(区域22)。多个第一表面部分(区域24)与多个第二表面部分(区域22)沿着由喇叭口5规定的开口部的外周缘交替地排列。
通过将上述区域22、24在周向上交替地设置,气流流入喇叭口5时的气流方向变得不均匀,表面5c附近的气流容易紊乱。通过紊乱的气流,能够使喇叭口5的表面5c上的气流的剥离延迟。其结果是,离心风扇3的叶片前缘的风速分布均匀化,能够实现离心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的高效率化以及低噪声化。
另外,区域22的面积与区域24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互相不同。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配置了作为紊流促进部的曲率不同的两种区域22、24,但也可以在表面5c配置互相曲率不同的三种区域。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
图14是从空气调节装置的侧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线段B-B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基本上具备与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相同的结构,但紊流促进部的结构与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不同。即,在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中,作为紊流促进部在喇叭口5的第一区域的表面5c形成有多个凹痕(凹部23)。多个凹部23分散地配置于表面5c。通过这样的结构,与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结构相同地,也能够实现离心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的高效率化以及低噪声化。
另外,凹部23的平面形状能够设为圆形、多边形等任意的形状。另外,凹部23的平面形状的大小对于多个凹部23是通用的,但多个凹部23也可以包括不同大小的多个种类的凹部。
(实施方式5)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具有室内机200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说明,该室内机200具备上述的离心送风机等。图16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室外机100和室内机200。上述室外机100与室内机200通过制冷剂配管连结,构成制冷剂回路。在制冷剂回路中使制冷剂循环。在制冷剂配管中,将气体的制冷剂(气体制冷剂)流动的配管设为气体配管300。另外,将包括液体在内的制冷剂(液体制冷剂另外也包括气液二相制冷剂的情况)流动的配管设为液体配管400。
室外机100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侧热交换器103、室外侧送风机104、以及节流装置(膨胀阀)105。
压缩机101压缩并排出已吸入的制冷剂。在此,压缩机101具备逆变器装置等,通过使运转频率任意变化,能够使压缩机101的容量(每单位时间的送出制冷剂的量)细微变化。四通阀102基于来自控制装置(未图示)的指示,根据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来切换制冷剂的流路。
另外,室外侧热交换器103进行制冷剂与空气(室外空气)的热交换。例如,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进行从液体配管400流入的低压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在该情况下,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03中使制冷剂蒸发、气化。另外,在制冷运转中,室外侧热交换器103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在压缩机101中被压缩了的制冷剂从四通阀102侧流入室外侧热交换器103。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03中,进行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而液化。为了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03高效地进行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设置有上述的实施方式1~4中说明的离心送风机即室外侧送风机104。对于室外侧送风机104,也可以通过逆变器装置使风扇马达的运转频率任意变化而使作为送风风扇的离心风扇3的旋转速度细微变化。节流装置105设置为用于通过使开度变化来调整制冷剂的压力等。
另一方面,室内机200由负载侧热交换器201以及负载侧送风机202构成。负载侧热交换器201进行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例如,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01中,进行从气体配管300流入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而液化(或气液二相化)。其结果是,液化的制冷剂从负载侧热交换器201向液体配管400侧流出。另一方面,在制冷运转时,负载侧热交换器201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例如,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01中,进行通过节流装置105而成为低压状态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在该情况下,在负载侧热交换器201中,通过使制冷剂夺取空气的热而蒸发来使制冷剂气化。来自负载侧热交换器201的气化的制冷剂向气体配管300侧流出。另外,在室内机200中设置有用于调整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的流动的负载侧送风机202。该负载侧送风机202的运转速度例如通过利用者的设定来决定。不作特别地限定,对负载侧送风机202也能够使用实施方式1~4中说明的离心送风机。
在以上那样的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中,通过将实施方式1~4中说明的离心送风机用于室外机100、进一步用于室内机200,能够实现高效率化、低噪声化等。
以上,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来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显而易见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发明的基本的技术思想以及启示能够采用各种改变方式。例如,作为本发明的适用例,除能够应用于构成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内机例如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之外,还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其它设置有离心送风机的各种装置、设备等。
如上所述进行了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也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特别适于应用在设置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等的离心送风机。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a上表面部;1b下表面部;1c侧面部;2空气吹出口;3离心风扇;3a主板;3b突起部;3c侧板;3d叶片;4风扇马达;5喇叭口;5a下游端;5b、5c表面;6热交换器;7涡旋型壳体;7a周壁;7b舌部;7c、7e侧壁;7d吹出口;8空气吸入口;9吸入口;10分隔板;11涡旋型壳体扩大部;12涡旋型壳体缩小部;21风路;22、24区域;23凹部;31非扩大部;41箭头;100室外机;101压缩机;102四通阀;103室外侧热交换器;104室外侧送风机;105节流装置;200室内机;201负载侧热交换器;202负载侧送风机;300气体配管;400液体配管。

Claims (8)

1.一种离心送风机,收容于外壳,其中,
所述外壳具有空气吸入口,
所述离心送风机具备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离心风扇,
在所述壳体,在与所述离心风扇的旋转轴垂直的径向上形成有吹出口,
所述壳体包括面向所述离心风扇的第一壁部,
所述第一壁部包括用于吸入空气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壁部形成于与所述离心风扇的旋转轴相交的部分,
所述第一壁部具有包围所述开口部的喇叭口,
所述喇叭口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配置于最接近所述空气吸入口的位置,所述第二区域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区域距所述空气吸入口远的位置,
所述第二区域为邻接于舌部的部分,所述舌部在所述壳体中位于比所述吹出口靠所述离心风扇的旋转方向的前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区域是比所述吹出口接近所述舌部的部分,
所述喇叭口在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的每一个中,具有规定所述开口部的外周缘的端部和曲面状的表面,所述曲面状的表面从所述端部起向远离所述离心风扇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从所述离心风扇的所述旋转轴到所述端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端部的距离,
包括所述旋转轴在内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截面中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表面的曲率小于包括所述旋转轴在内的所述第二区域的截面中的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表面的曲率,
在所述壳体,在所述径向上位于所述离心风扇的外侧的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离心风扇之间的空间成为风路,
所述风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送风机,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第二壁部,所述第二壁部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隔着所述离心风扇而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向,
所述第一壁部包括第一外周部和第二外周部,所述第一外周部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径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外周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区域,
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外周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外周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送风机,其中,
包括所述旋转轴在内的截面中的所述风路的截面积从所述舌部起随着朝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前侧而增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送风机,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第二壁部,所述第二壁部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隔着所述离心风扇而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向,
所述第一壁部包括第一外周部和第二外周部,所述第一外周部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径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外周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外周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外周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所述旋转轴而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送风机,其中,
所述喇叭口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表面包括具有第一曲率的多个第一表面部分和具有与所述第一曲率不同的曲率的多个第二表面部分,
所述多个第一表面部分与所述多个第二表面部分沿着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外周缘交替地排列。
6.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送风机,其中,
在所述喇叭口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
7.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中,具备: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面和位于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以及
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送风机,所述离心送风机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在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侧面形成有空气吹出口,
在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二侧面形成有空气吸入口,
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热交换器配置于比所述离心送风机接近所述空气吹出口的位置,
所述离心送风机的所述第一壁部沿着从所述空气吸入口朝向所述空气吹出口的方向配置,
所述离心送风机的所述第一区域配置于比所述第二区域接近所述空气吸入口的位置。
8.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送风机。
CN201680084968.4A 2016-05-20 2016-05-20 离心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092470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5095 WO2017199444A1 (ja) 2016-05-20 2016-05-20 遠心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7023A CN109247023A (zh) 2019-01-18
CN109247023B true CN109247023B (zh) 2021-01-22

Family

ID=60326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4968.4A Active CN109247023B (zh) 2016-05-20 2016-05-20 离心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19961B2 (zh)
EP (1) EP3460254B1 (zh)
JP (1) JP6671469B2 (zh)
CN (1) CN109247023B (zh)
WO (1) WO20171994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65798B2 (en) * 2016-05-30 2020-12-15 Zhongshan Broad-Ocean Motor Co., Ltd. Fan coil unit
WO2019116838A1 (ja) * 2017-12-13 2019-06-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搭載する空気調和装置
CN112012961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蜗壳出风口加强结构及空调器
JP7410896B2 (ja) * 2021-02-01 2024-01-10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遠心送風機
JP7357827B2 (ja) * 2021-07-14 2023-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KR20230106451A (ko) * 2022-01-06 2023-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3307A (en) * 1959-10-06 1962-05-08 Industrial Acoustics Co Noise attenuating apparatus
US3407995A (en) * 1966-10-12 1968-10-29 Lau Blower Co Blower assembly
US3824028A (en) * 1968-11-07 1974-07-16 Punker Gmbh Radial blower, especially for oil burners
JP3092267B2 (ja) * 1991-11-28 2000-09-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ファン
DE4335165B4 (de) * 1993-10-15 2004-04-08 Motoren Ventilatoren Landshut Gmbh Radiallüfter
JPH07180862A (ja) * 1993-12-24 1995-07-1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JPH0886299A (ja) * 1994-09-16 1996-04-02 Nippondenso Co Ltd 遠心式送風機
JP3700217B2 (ja) * 1995-10-31 2005-09-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遠心式送風機
JP2000179496A (ja) * 1998-12-15 2000-06-27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多翼送風機
JP3303860B2 (ja) 1999-10-26 2002-07-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01144485B (zh) * 2003-06-18 2011-10-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鼓风机
US6884033B2 (en) * 2003-09-29 2005-04-26 Cheng Home Electronics Co., Ltd. Volute inlet of fan
JP4747542B2 (ja) * 2004-09-28 2011-08-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US7887290B2 (en) * 2005-01-27 2011-02-15 Delta Electronics Inc. Blower
KR101229339B1 (ko) * 2005-06-23 2013-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JP2007127089A (ja) * 2005-11-07 2007-05-24 Daikin Ind Ltd 遠心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264121A (ja) * 2008-04-22 2009-11-12 Panasonic Corp 遠心送風機および遠心送風機の騒音低減方法
WO2010004628A1 (ja) * 2008-07-10 2010-0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シロッコファ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US8360718B2 (en) * 2010-01-29 2013-01-29 Apple Inc. Fan inlet and method
WO2011121642A1 (ja) * 2010-03-30 2011-10-06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遠心式多翼送風機
JP2012211574A (ja) * 2011-03-31 2012-11-01 Daikin Industries Ltd 遠心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KR101698788B1 (ko) * 2011-10-17 2017-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시로코팬 및 그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TW201319407A (zh) * 2011-11-09 2013-05-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離心式風扇
CN203067324U (zh) * 2013-01-31 2013-07-17 江苏超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进风口结构优化的汽车空调鼓风机
CN104179726B (zh) * 2013-05-21 2017-03-0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及其扇框
KR102199376B1 (ko) * 2013-07-12 2021-0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원심 송풍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KR101990108B1 (ko) * 2017-03-17 2019-06-18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쿨링 팬 및 이를 구비한 시트 쿨링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99444A1 (ja) 2019-02-21
JP6671469B2 (ja) 2020-03-25
EP3460254A4 (en) 2019-06-05
US11319961B2 (en) 2022-05-03
CN109247023A (zh) 2019-01-18
US20190101131A1 (en) 2019-04-04
EP3460254B1 (en) 2021-12-01
EP3460254A1 (en) 2019-03-27
WO2017199444A1 (ja) 2017-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9085B (zh) 离心送风机、送风装置、空调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9891155B (zh) 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CN109247023B (zh) 离心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7850084B (zh) 离心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JP5805214B2 (ja) 室外機及びこの室外機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TWI676741B (zh)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US12038017B2 (en) Centrifugal air-sending device, air-sending apparatus,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11247345A (zh) 离心送风机、送风装置、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TWI832906B (zh) 離心式送風機、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CN113195903B (zh) 离心式鼓风机、鼓风装置、空调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WO2018003103A1 (ja) 空気調和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430032B2 (ja) 遠心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9891101B (zh) 螺旋桨风扇、室外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JP7301236B2 (ja) 遠心送風機の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この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を備えた遠心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7060973A1 (ja) 送風装置、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2234630A1 (ja) 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